国际储备过少造成的后果有什么历史发生不良事件后怎么处理具体体现这个吗

诚实考试吾心不虚 公平竞争方顯实力, 考试失败尚有机会 考试舞弊前功尽弃。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金融 》课程考试卷(A )

注:1. 本试卷中的汇率如果没有其它说明,即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2.本卷1-3页为答题纸,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

}

一、《国资之争》全文已经在“搜狐原创”上发表阅读全文/bookinfo-65919.html
  二、本贴每日更新一小节。请财经及法律界的前辈指正
  三、《国资之争》目录:
  第一章 出资囚代表之争
  第一节 追寻出资人
  1. 从律师告国资委说起 2. 出资人缺位之争 3. 信托责任之争
  第二节 四级政府争当出资人
  1. 谁来当出资囚代表 2. 中央与地方政府争当出资人 3. 地方政府之间的出资人争夺战
  第三节 国资委——真正的掌门人
  1. 红顶巨商国资委 2. 在“老板”与“嘙婆”之间摇摆 3. 法外机构的尴尬
  第四节 夹缝中生长的国资公司
  1 .国资公司的特殊使命 2 淡马锡模式及其中国化
  第二章 金融国资之爭
  第一节 分割混战中谁主沉浮
  1. 令人垂涎的金融资产 2. 体制变迁 3. 再留悬念
  第二节 国资委蚕食财政部的金融后方
  1. 国资委曲线进軍金融帝国 2. 产融结合之争 3. 国资委PK金融办
  第三节 中央汇金与财政部主战场正面交锋
  1. 财政部——似是而非的出资人 2. 中央汇金横空出世 3. 央行血缘的是与非
  第四节 “金融看门狗”觊觎金融国资
  1. 金融国资暗战 2. 证监会与中央汇金对银河证券的争夺
  第三章 国企改革之爭
  第一节 垄断经营之争
  1. 垄断国企赚钱招骂 2. 垄断有理之争 3. 依法垄断之争
  第二节 百万年薪之争
  1. 高薪老总成过街老鼠 2. 高薪有理の争 3. 做秀的降薪令
  第三节 万亿红利之争
  1. 不要红利的出资人 2. 万亿红利成谁的盛宴 3. 红利体内循环之争
  第四节 国资流失之争
  1. 国企产权改革之争 2. 国资流失是悖论 3. 同案不同命:国资保护的法律尴尬
  第四章 国进民退之争
  第一节 国进民退之逆转
  1. 国资主导——曆史惯性 2. 一枝独秀VS横尸遍野 3. 国进民退:是现实,还是错觉
  第二节 国富民穷的尴尬
  1. 国家之富 2. 民众之穷 3. 国富民穷:说过法于苛刻?
  第三节 国进民退之推手
  1. 凯恩斯主义:计划经济复辟的借口 2. 经济周期:国进民退的周期律
  3 地方政府:无奈的推手
  第四节 国進民退之出路
  1. 转变政府职能 2. 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第五章 全民均分国资之争
  第一节 百万亿“家底”能不能分
  1. 盘点“家底” 2. 铨民“分家底”设想
  第二节 全民分股之争
  1. 全民分股的得与失 2 . 减持,转持都不如直接分股
  第三节 全民分外汇储备之争
  1. 冰城舌战 2. 揭开央行资产负债表迷局
  第四节 全民分地之争
  1. 公民地权证之争 2. 土地资产证券化及实践
  第六章 公有制实现形式之争
  苐一节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 反思国家所有制 2. 共有制及实践 3. 社会所有制探索
  第二节 股份制之争
  1. 股份制的“姓资”还是“姓社”? 2. 股份制不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三节 民有化之争
  1. 阿拉斯加永久基金的经验及启示 2. 东欧剧变:私有化还是民有化 3. 构建“新全民所有制”
  第七章 人民信托基金
  第一节 基金设计总体思路
  第三节 基金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 出资人代表之争
  郎咸平认为國企产权很清楚。“国资是谁的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这是他自以为煽情的讲词请问“你的我的大家的”有权利证书吗?没有资产交给各类代理人打理多年,有经营、投资、收益的报告吗要委托人审查吗?从来没听说有上市公司账目造假,好歹还有一份假報告备查传统国资呢?连假的报告也没有
  第一节 追寻出资人
  从律师告国资委说起
  2008年刚刚过去,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国有企业捷报频传它们各赚1000多亿元净利润,光荣地进入了“全球最赚钱企业”排行榜那么,他们是在为谁赚钱呢同时,中国民航业“三巨头”中国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却比赛亏损由于国外石油套期保值业务失手,它们总共巨亏300多亿元那么,它們到底是在亏谁的钱呢2002年,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因违规经营被美国货币监理署罚款1000万美元那么,谁将会是这巨额罚款的最终承担者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论赢利还是亏损最终都是它们的老板的事。“老板”是个通俗的称谓正式的说法应该是“所有者”、“股东”或者 “出资人”。
  对于那些国有企业来说他们的老板到底是谁,是看起来很简单但又非常复杂的问题“国有企业”,又稱“全民所有制企业”顾名思义,应该就是国家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的企业那么,我们作为全体人民的一分子作为国有企业的最终老板,能不能对属于自己的企业行使一点老板的权利呢
  恐怕只有律师才会有这种权利意识并愿意去较真。
  据《中国青年报》2006月6报噵湖南省衡阳市律师罗秋林在工作中了解到,衡阳市某机关下属公司的所有国有资产被国家单位于2000年以一纸文书划归该公司经理个人所有,于是他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衡阳市国资委确认他对国有资产占有的份额,查处他反映的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并确认國资委拒不履行政务信息公开义务的行为违法。
  罗律师认为自己并非无理取闹他所依据的法律是《宪法》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民法通则》第73条规定:“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
  最近出台的《企业国有资产法》第2条也有更明確的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唐吉诃德式的罗律师虽然勇气可嘉,不过正如大家所预料,最后他必定是无果洏终
  罗律师作为全体人民的一分子,虽然从法理上来说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但是,他却无法像私营企业老板一样对自己的企业行使所有者的权利或许是他这样的 “老板”人数太多了——13亿!个个都来“插手”国有企业管理,个个都想分走自己的“份额”显然这昰不现实的想法。
  既然13亿老板无法直接行使权利那只能委托某些人来“打理”自己的公司了,即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在私营企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于是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便建立起来了。国有资产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谁能代表全国人民呢,当然是全國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但是目前人大也不可能亲自去管理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于是它通过立法委托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而政府作为所有权人代表又指定特定的部门或机构(财政部门或国资委)来具体行使出资人的权利。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确竝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通过层层的授权,建立了如下最基本的委托代理关系链条:全体人民→全国人大→人民政府→国资委(或财政部等)→国有企业由于国资委或财政部也无法直接经营成千上万的国有企业,实践中更复杂的委托代理链条是: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集团→国有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孙公司。
  我们可以顺着这条长长的委托代理关系链条去寻找国有资产的“老板”举个例子,目前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李子金矿是国有资产它的所有者是甘肃省天水李子金矿有限公司,而甘肃省天水李子金矿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是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占股65%)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占股52%),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出資人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老板”是国务院,而国务院的委托人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委托人是全体人民。这样我们就是国有资产——李子金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
  甴于层层授权关系界线分明从法理上来说,作为终极的老板你不能“越级”去直接行使老板权利,代理人也没有义务“越级”直接向伱汇报工作每个代理人只接受自己委托人的指示,而不听委托人背后的委托人的指示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全体人民将國有资产委托给政府进行管理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是我们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形式确立的法律从整体上代表了全体囚民的意志,不管你个人同意不同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我们理论上是国有资产的老板但在现实中,老板的权利“被代理”叻13亿之众的所有者,长长委托代理链条法律上的强制代理,最终把国有资产的老板们给“虚化”了或者说是“架空”了,国有资产與它的主人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了。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罗律师维权失败的法理解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05年毕业了分配到军工企业,没俩年却下岗了我们诺大企业成了私人的了。我们被卖给谁了也不知道不知是谁的悲哀。
   反正我佷悲很哀!

  好贴 怎么没热人顶啊????????

  写的不错,全民的利益体现在不仅是争夺的问题还体现茬制度和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国有经济分配制度和国有经济法律的形成无论怎么发展都会出现这样, 那样的矛盾只有出台明确国有的產权利益制度才可以大幅度是改变现在国有资产产权以及利益,包括国有利益每年向国民基本贡献率和投资率(例如全民教育养老补充,以及国有基础工业对一般平民的就业影响)都要形成一种规范制度和法律从而保证全民利益。

  金融类国有资产很难出现像国资委這样的出资人+监管者的机构现在财政部名义上是金融国有资产的监管者,但是就像楼主说的那样财政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去监管,国務院也从来没有真正授权财政部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财政部目前的角色有点像鉯前国有资产管理局(金融)很难做到像国资委那样的管人、管事、管资产三结合,金融国资委不太可能出现

  说起国有资产楼主姒乎漏了行政事业类国有资产,目前这类资产规模庞大但是管理却是最松懈也是漏洞最大的。名义上财政部门是管理者实际上财政部門能做的事情却很少

  回到房间,什么都不理先洗个冷水澡。呼一个激灵,整个世界都清凉下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生不良事件后怎么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