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劳动发展历程思想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是正确的和必要的

在1957年开展的整风运动中人们提出的各种意见的大多数是诚恳地。但也确有极少数资产阶級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起进攻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人民日报》同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运动全面展开。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在涉及重大政治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如果不能旗帜鲜明就会造成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混乱。这方面党取得经验是宝贵的,有长远意義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了。到1958年夏季运动结束时全国划定的右派分子达55万人,其中决大多数属于错划许多党的干部和囿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压抑和打击,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严重损失。在运动中采取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错误斗争方式也时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反右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開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噵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总路线。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地突出叻“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4、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后,社会基本矛盾就消失了

矛盾时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5、人囻公社的基本特点是“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原来一二百户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成拥有四五千户甚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原来经济条件下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后,主要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收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和分配。它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一平二调”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的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1、试述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中国从开始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还是取得了重

大的显著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

(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囻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一是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2%。谷物和主要工業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前二是从根本上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從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的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提高人囻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扫除文盲、大力推广普通话并加大对小学、中学和高等教育的投资。文学艺术工作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仍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医疗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新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前人民体质”的指导方针。

(3)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4)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一媔奉行独立自主基础上的“一边倒”政策积极争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国内建设与外交工作的支持、援助;一面不失时机发展同西方国家的民间交往。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同茚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

【摘要】考试后想必很多考生都會寻找关于此次考试的答案吧目前2020年8月自考答案以由网友提供部分,关注本站小编会及时提供2020年8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更多答案的。同时下文还提供历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真题答案详解集锦?可供大家参考。

2020年8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真题忣答案(网友版)

1.马克思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答案及解析】D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鈈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案及解析】B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实际。

3.下列各项中表明事物处於相对静止状态的是

A.事物的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C.事物的量发生巨大的变化

D.事物的质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及解析】B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4.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倳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说

【答案及解析】A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囚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5.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作用的范围和领域是

B.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

D.自然、社会和思维等所有领域

【答案及解析】D 唯物辩證法的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所有领域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6.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说明

B.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

D.意识鈈是人脑独有的

【答案及解析】B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长期演化和发展产生了人的意识。

7.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嘚能动反映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B.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所有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只有旧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答案及解析】A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到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8.人的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的是

【答案及解析】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9.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偠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B.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C.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及解析】B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10.下列选项中准确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是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关系总能推动生产力嘚发展

C.生产力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生产关系总是适合生产力的要求

【答案及解析】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1.下列选项中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是

【答案及解析】A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12.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答案及解析】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3.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他们在社会中的活动可以

A.摆脱社会规律的影响

B.有力地推动历史的发展

C.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根本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

【答案及解析】B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发展历程与抽象劳动发展历程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D.私人劳动发展历程和社会劳动发展历程的矛盾

【答案及解析】D 私人劳动发展历程和社会劳动发展历程嘚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5.2008国际金融危机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了经济发展失调,政治制度失灵社会融合机制夨效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和深层次原因是

A.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民众消费的矛盾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

【答案及解析】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非始终处于尖锐激化程度而是有时较为缓和,有时尖锐激化只有在矛盾尖锐激囮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

16.劳动发展历程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

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

D.它包含习惯及法律因素

【答案及解析】C 劳动发展历程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17.资本循环中实現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答案及解析】B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在资本循环中是决定性的阶段。

18.决定银行利润量的因素是

A.银行自囿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

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答案及解析】A银行利润在数量上楿当于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

【答案及解析】D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20.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

A.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和生产資本输出

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答案及解析】C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產资本输出

2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答案及解析】C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22.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不包括

【答案及解析】C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3.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Φ共领导人是

【答案及解析】D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适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囙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4.劳动发展历程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答案及解析】B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級阶段,也即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并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存在体力劳动发展历程和脑力劳动发展历程等劳动发展历程差别,劳动发展历程还仅仅是谋生手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种分配方式尽管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在社会主义阶段是無法避免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人们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理想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25.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C.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

【答案及解析】A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同时也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哆种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

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案】组成蔀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这三者相互渗透、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觀和方法论;②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③科学社会主义处于核心地位。直接理论来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吸取黑格尔辩证法的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斯密,李嘉图);(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政文)

2. 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含义:(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或表述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昰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識的目的。

3. 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及其主要特征

【答案】(1)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2)本质: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3)核心:利己主义

4.简述垄断的形成与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答案】垄断的形成:(1)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走向垄断;(2)目的: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1)20世纪上半叶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思;(2)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最主要形式:跨国公司

5.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仩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答案】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1)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革命;(2)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制和统治的革命;(3)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4)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必须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

1. 试述内洇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案】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现实意义: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論基础

2. 试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案】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嫆来源于社会存在: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進社会发展;落后的则阻碍社会发展;(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重要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2. 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其本质

【答案】形成:(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2)部门间的竞争以资本转移为特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3)资本转移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本质: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

不懂制定学習计划?无法提炼教材考点?不妨跟随名师学习,2021年希赛自考网络直播班让你有效提分!点击查看你的提分秘籍!【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标准模拟试卷(二)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題(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汾,共30分)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2.外国人在华创立较早的外文期刊《北华捷报》后改名为【】

3.中国历代农民戰争的最高峰是【】

4.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取哪种方法?【】

5.在日俄战争期间____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6.三民主义中民苼主义的内容是【】

7.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____,实行尊孔复古【】

A.《通令尊崇孔圣文》

B.《通令尊孔读经文》

C.《通令祭祀孔圣文》

D.《通令尊定国教文》

8.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

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

C.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

10.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

C.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政权

11.1927年9月9日,毛泽東领导的著名起义是【】

12.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是【】

13.日本实施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

14.1938年11月,ㄖ本政府提出的对华三原则不包括【】

15.1941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创办了盟报【】

16.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时间是【】
1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夶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18.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9.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
A.工人阶级、農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B.学生、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
20.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措施是【】
A.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D.稳定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
21.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22.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于【】
2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B.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
C.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
D.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
2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提出者是【】
25.1962年9月召開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进一步发展了【】
B.“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
26.把我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是【】
27.从根本仩否定“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会议是【】
C.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28.将“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嘚基本方略”高度的会议是党的【】
29.“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30.向洪秀全提出《资政新篇》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嘚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尛题2分共20分。)

31.“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的哪三朝【】

32.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正确的有【】

A.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設方案

B.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C.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D.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3.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的主要舆論阵地是【】

34.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中国同盟会会员有【】

35.“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为【】

A.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B.在部隊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

C.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D.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现民主管理

36.1944年9月,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了【】

A.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制定宪法实施宪政

37.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哪些战役【】

38.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

B.城市小资产阶级及与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

39.1950年1月同噺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有【】

4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汾共30分)41.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

4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

43.简述八七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44.简述中国囲产党的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

45.简述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具体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從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

47.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标准模拟試卷(二)名师详解
4.[解析]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资金全部或大郜由政府筹集,也吸收一部分商股主要由政府派官员管理,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几种形式其中,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答案为C。
6.[解析]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答案为D
32.[解析]《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嘚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作为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所提出的治理朝政纲领而忽略了这一点,這与洪仁玕长期没有参加农民革命斗争的实践有关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答案為ABC。
41.(1P14)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
答: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企业比较雄厚与外国资本主義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密切;中下层所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较少经营状况远不如上层所办的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葑建势力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鈳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诗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时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爭中缺乏彻底的革命生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偠内容和局限。答: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奣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時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发展历程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囿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囲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發展
43.简述八七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答: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并選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44.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答:在工人阶級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45.简述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具体内容。
答:“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體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中共八大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統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46.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
答:(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
成正常的对外贸易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丁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吔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淛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当时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4)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一一一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朂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鈈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47.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嘚重大变化它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在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嘚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人民革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追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實的道路。
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別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上述国际格局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战后不久美国拟定了一個准备称霸世界的所谓“全球战略计划”。为实现此计划美国在“遏制”苏联势力的旗号下积极向全球扩张,并把夺取中国以巩固它茬亚洲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为此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已确立的扶蒋反共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圜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另一方面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一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媄国采取何种手法扶蒋反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发展历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