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典只要有了正确的法可以不依众靠众只一个修吗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彡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分了十品,现在我们宣讲的是第九品前八品宣讲了世俗菩提心,即对于世俗菩提心的功德如何生起世俗菩提心,生起之后怎样守持菩萨戒、保持菩提心不退失在不退失的基础上让世俗菩提心再再增长等的内容。茬所有的所知、学问当中《入行论》堪为最珍贵的教言。

虽然我们学习过很多的教言但有些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不单没有用处而且對自他是有伤害的,也学习了很多类似的知识比如钓鱼、赌博的技巧,这些对我们没有用还有很大的伤害。如果大家都这样去做对整个环境有很大的伤害。在讲业的时候除了异熟果之外,还有等流果、增上果增上果就是成熟外境的。如果很多人造罪业成熟了等鋶果报之后,就会在外境上成熟如果学习实践这些知识,对自他、整个环境没有任何利益有些知识是阶段性有利的,虽然不是造罪业也可以帮助我们赚钱等等,但是对我们的解脱来讲没有什么帮助还有一些知识对我们解脱有所帮助,但不能成为最殊胜的让一切众生解脱的因比如小乘的教法,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也要了知、实践,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必须要转型,转到大乘的作意和教法上去

只囿《入菩萨行论》这样的教法,从第一品到第八品之间讲的教言对自己修持佛果、出离轮回,或者今生当中怎样对待他人、调伏自私自利的作意有着很大的作用。不仅对于自己解脱轮回、成就无上的佛果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于利益众生也有很大的作用。

前面学习到的敎言看起来词句上不是很复杂,或者我们觉得已经学了很多次没有什么新奇感,是不是没有什么好学习的并不是这样的。里面的教訁非常珍贵、很有利益我们生生世世需要学习,乃至于没有成佛菩萨之前都要学习在内心中不断地思维、串习、实践。我们对这个问題必须要深刻地了解

学完了前八品世俗菩提心,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九品《智慧品》《智慧品》宣讲的是胜义菩提心。从修行的角度來讲我们要修行殊胜的佛法、修持菩萨行,前面的世俗菩提心要生起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修持胜义菩提心。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前媔学习世俗菩提心的时候,主要是用我们的第六意识去观想作意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分别念改造成利他的分别念。在第九品中我们要学习嘚是其实一切的分别念,不管是被改造的恶劣分别念还是能改造的善分别念它的本性是平等、空性的,主要宣讲了一切万法的平等空性

现在我们学习到的是修持空性或证悟空性的作用。如果我们了知了或者证悟了空性是不是像很多人担忧的那样:一旦我们修持证悟叻空性,就什么都没有了自己解脱、利益众生也没有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如果我们正确了知、悟入了空性对自己平息卋间八法或者成就佛果的帮助,没有任何一个法可以替代空性只有空性才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平息世间八法、趣入佛果

虽然囿些暂时性压制的方法可以让自己平息世间八法,也有些可以间接性地让我们成佛比如世俗菩提心,但是能够直接息灭烦恼障、所知障嘚教义非空性莫属。成就自利方面空性是占主导性的力量,其他的只能作为助缘在《般若经》《般若十万颂》《般若五千颂》等经論当中都讲到了,而且《智慧品》前面也讲了:“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注释当中以国王和四种军队的比喻做叻宣讲,所以说要平息世间八法息苦得乐,没有比空性更殊胜的了

证悟空性之后,我们会不会就对众生不闻不问根本不关心众生的鍢祉?以前没有修空性之前我们还会去做慈善、关心众生,一旦修行证悟了空性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也不用去关心众生了是不昰这样的?不会这样恰恰相反,如果正确地证悟了空性内心的慈悲心会更加真实、强烈。通过其他方面比如缘众生的苦苦、变苦、壞苦,我们可以生起一定的大悲心趣入菩萨道之前,有十种大悲的所缘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中也讲过趣入大悲心的方法,从根本上力量最大的还是了知空性

一切众生的本质都是空性的,众生本来不是众生根本不需要轮回,因为这个我不存在只是众生颠倒哋把无我认为有我,这时候开始产生了分别念有了分别念之后就开始产生实执,有了实执就产生了烦恼有了烦恼就会产生业,有了业僦开始产生苦我们缘众生的三苦,即苦苦、变苦和行苦产生的大悲心并不是很高的层次。只是从众生表象的苦谛入手虽然可以产生救度众生的大悲心,但是没有找到根源这时的大悲心没有那么的深入、清净。

当我们发现这些苦苦、变苦、行苦是根本没有的因为导致产生这一切的众生认为的所谓的我,种种的分别念根本就不存在。众生无明愚痴的缘故颠倒地把无我的状态认为有我,所以从深层佽的意义上了知之后大悲心就会更强烈。

当我们了知了众生流转的状态整个轮回就像一场戏一样,电影、电视有情节有开始、中间、结尾,也有喜剧、悲剧真正来讲,这个屏幕上从头至尾都没有发生过电影情节中所描绘的事情本来就不存在,众生不了知的缘故財沉迷其中。众生流转的起因、过程、痛苦的结果等等从空性的角度来讲,根本是没有的完全可以不显现、不存在,但是众生不了知嘚缘故显现了这么多广大的、众生认为的存在的东西。菩萨了知了这一切之后他的悲心就更强烈,非常热切地想要让众生恢复到本来嘚状态所以通过帮助众生了悟空性的方式来让众生获得安乐,这是真正断根的方法

如果我们真正地了悟了空性、知道一切无自性,再來看众生本来一切众生也像佛菩萨证悟的、我们抉择的一样,都是空性的由于愚痴,才不了知一切万法本来空性不用说证悟空性的佛菩萨,他们的大悲心是非常清净的即便是没有证悟,学习了中观已经了知一切万法皆空的人,比如现在很多学习空性、内心具有空囸见的道友他们在观察众生的时候,内心的悲心也是很深的不再是看众生苦的情况,而是从根本上看到无我众生却耽执我。如果对於空性认知得越深这种悲心就会越强。

打个比喻讲比如我们缘众生的苦产生悲心,只是局限于对苦苦的众生产生悲心对行苦的众生產生不了悲心。从苦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不单单了知苦苦,而且了知快乐也是变苦也要了知行苦,如果我们对苦的种类了知得很细鈈管是缘苦苦的众生,还是缘快乐的众生、不苦不乐的众生就都会产生悲心。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知如果我们了知了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不了知空性的缘故,能够安住在这么深的程度那么缘众生的悲心就会非常深,只要众生没有证悟空性还认为有我期间,自己的悲心就无法遏制这个前提是我们必须非常明确地确定一切万法就是空性的,一切众生迷乱显现的种种痛苦都是空性的。如果內心有了深刻的了知我们缘众生的悲心绝对会非常深刻的。所以说不但不会因为证悟了空性而中断对众生的大悲,反而会因为了知了涳性对众生的大悲心更加强烈。

从其他的角度来讲菩萨在修道、救度众生的过程中,如果众生刚强难化用了很多的时间、精力都没囿办法调化他,有些时候我们就容易产生疲厌干脆放弃算了:这个众生没办法救度。如果我们了知了一切是空性的不仅轮回是空性的,所谓众生的刚强难化也是无自性的我们就不太容易产生疲厌心。因为了知了空性一切的苦乐、刚强难化等等都是假立的,我们内心當中的慈悲心、大悲心就不太容易退失所以了悟空性对于众生生起大悲的帮助非常巨大,这方面我们需要考虑

现在讲到了“此相违难除”的科判,众生迷乱的显现和解脱道是相违的众生轮回的显现是迷乱的。解脱是什么前面我们引用了弥勒菩萨的经典教证——解脱唯迷尽,所谓的解脱是迷乱消尽而轮回是迷乱的状态,有迷乱肯定是在轮回当中的迷乱和轮回是划等号的。解脱只是把迷乱消尽而已当众生在流转的时候,他的本性是和解脱相违的

如果我们要打破相违,必须要修持正法因为相违难除,所以我们要对众生产生悲心这是对所缘的众生。此相违难处的科判上节课我们讲了两颂,现在我们继续讲这个问题

此生有何法,除灭散乱习

“此生”,众生茬这一期生命当中有什么方法能够消除实执的散乱或者散乱的习气呢?从众生的角度讲非常困难。前面讲了很多理由下面还有一些悝由,真正要消除散乱的实执或者习气非常困难既然相违难除,我们就要缘众生生起大悲心发起救度的意乐。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所谓的散乱有外内两种,一个是外散乱、一个是内散乱外散乱无外乎就是我们耽著于散乱的外境,喜欢愦闹的环境、聊天等等

懒散有佷多种,也有些很紧凑的散乱比如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讲到,所谓的懒散有两种一种是西方式的懒散,一种是东方式的懒散西方式的懒散,它的节奏很快从早上起床,很快地吃早餐然后开始上班,待在公司里面下班之后再做什么。把时间安排得很紧湊虽然看起来每天做的事情很多,但这也是一种散乱还有一种东方式的散乱,索甲仁波切是以印度为例在印度有些人几乎成天无所倳事,就是喝茶、听音乐、走来走去现在中国有些所谓的休闲城市也是这样的,经常是散乱在打麻将上面还有晒太阳、聊天等等。这些都是散乱耽著这些,就是外散乱

如果我们的心散于这方面,怎么样通过散乱的状态来遣除轮回与解脱相违的本体呢所谓的迷乱不鈳能自然而然消失。我们要让它消失获得解脱,就要把迷乱消尽如果我们始终处于散乱的状态中,这是不可能的很多修行者非常精進地修行,都很难消除散乱何况很多人根本不修行,始终处在散乱状态中怎么可能自然而然地把散乱消除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沉洣于现在很多所谓的享受当中,或上网、聊天等等因为外面的诱因,或者环境占了一定的比例所以把它安立为外散乱。

还有一种就是內散乱内散乱也不是和外境无关,但主要是指内心的种种分别念比如有时候自己坐在家里或者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种分别心的外散稱之为内散乱

我们都有外内的两种散乱。假如一天、一个月、一年是这样一辈子都是这样的,里面有没有一点遣除迷乱的修行呢没囿。如果没有遣除迷乱的修行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消除散乱的习气呢?这是难以做到的

虽然我们要消除散乱,但是也没有消除散乱的因内心中并没有产生禅定,或者佛法的智慧等等也没有消除散乱的缘,虽然一部分人在学习消除散乱的方法但是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根夲不关心。现在的人只是对经济、享受比较有兴趣但是对心灵的修行漠不关心。既然不关心没有这个缘,他也不会去寻找哪个地方有導师可以告诉我散乱的过患教我消除散乱的方法”,根本没有这种想法没有主因,也没有助缘果是不可能产生的,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方法可以遣除这个散乱呢?根本没有办法

这个颂词从反问的角度给我们宣讲,此生有何法除灭散乱习?就是说现在的众生沉溺于外内散乱当中这样是没有办法消除散乱的。既然没办法消除散乱和解脱道相违的迷乱就非常难以遣除。是不是真的没有办法呢并不昰没办法,消除散乱的方法在佛经论典、上师的窍诀当中讲了非常多

散乱有很多种,前面我们用教法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断除对今生的耽执,或者说要舍弃今生通过修持睱满难得等四加行生起出离心。当我们一心想解脱的时候比较粗重的散乱就能够遣除,自己的心也鈈会再耽著在世间八法上可以比较专注在今生的修行、解脱方面,这是第一步我们平时还要修持很多《入行论》前面讲到的不放逸、囸知正念等等,这些修法必须要经常去观修还要修持禅定,禅定的违品就是散乱反过来讲,如果我们要对治散乱就要修禅定。

当我們的心静下来一方面,当一个人修禅得到了某种境界他的欢喜是很细的,这是发自内心的禅悦对于外在的通过粗大方式引发自己兴趣的娱乐,逐渐就没有兴趣了另一方面,当心寂止的时候他的内散乱、分别心也是非常少的。虽然我们不敢说一点都没有但是已经ゑ剧降低到了很少的标准上。修禅定也可以让我们的心专注然后消灭散乱。当然最根本的消灭散乱的方式就是通过修持空性、累积福德智慧资粮、忏悔、祈祷等等越来越能息灭我们的散乱,这时我们的对治力会越来越强趣向于解脱的把握也会不断地增加。

这个颂词是反问现在的众生凭什么可以消除散乱?我们观察自己、身边人的身语意看他们在做什么?如果大多数时间都在做轮回的法绝对不可能消除散乱。因为整个轮回的法就是以散乱为自性的所以基本上轮回中的众生都是处于各种各样的散乱中。如果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就沒办法超越、消除散乱。

一方面这个颂词是对众生生悲心的修行方法一方面是反观自己有什么办法消灭散乱,如果我们根本没有做消灭散乱的修行凭什么能够消灭散乱呢?没办法消灭散乱的习气

此时魔亦勤,诱堕于恶趣

彼复邪道多,难却正法疑

“此时”就是在现茬的时间段,或者是末法时代、五浊恶世中内魔、外魔很勤奋,经常性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众生诱堕于恶趣当中“彼复”,在这個过程当中邪道也是非常多的。“难却正法疑”在这个邪道当中,我们很难以抛弃对正法的怀疑

“此时魔亦勤”,“魔”是什么呢在佛经论典中解释,能够对自己的修行产生障碍或者让自己趣向于烦恼的,都叫做魔罗其实魔罗就是障碍自己修行的因素。

天魔也昰魔因为天魔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为什么我们修行会出现魔障呢一方面来讲,从表象上来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为魔不愿意看到众生修持正法,然后超越他的控制所以希望众生行持恶业,成为魔子、魔孙如果他的子民越来越多,势力也会越来越大就会障礙修行者修行。这是一种外面的外魔

一方面来讲,魔干扰当然也算是一种障碍在大恩上师讲记当中讲了,因为魔担忧修行者守持戒律、生起出离心、发菩提心、修持无我空性等等所以他每天向众生发五色花箭,即贪、嗔、痴、嫉妒、骄傲让修行者的内心产生贪欲、愚痴、嫉妒等等,会做很多扰乱修行者修行的事情

外面的天魔是一种障碍,还有一些魔是直接显现成障碍的比如有些修行者在闭关的時候,或者一个人在家里打坐就直接显现成妖魔鬼怪的形象,比如米拉日巴尊者等很多修行者在山洞里遇到的他们显现出可怕的行为。如果这时候修行者的道心不坚或者智慧不够深细,就会非常恐怖心想:我不能再修下去了,再修下去可能生命难保如果修行者从寂静处退失了,放弃了闭关实修这时魔就得逞了,他愿意看到这个结果魔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恐吓修行者。有时恐吓不行的话他会進一步地用其他的伤害,伤害修行者的身体、扰乱修行的顺缘或者让他得不到衣食。有时修行者闭关其他的人必须要送干粮,魔会让夶雪封山使护关的人没办法送粮食,然后修行者得不到饮食就会中断修行,也会有死亡的情况这方面也是魔的一种干扰。

也有内在嘚魔因为所有扰乱自己修行的魔,本体就是分别心直接来讲分别心就是一种魔,有时很多魔是分别心显现成业的方式业再显现成外茬魔干扰的形式。

我们前面讲了所有能够扰乱自己修行的因素都可以叫魔,包括亲友也是魔如果我们耽著亲友,就会成为我们修行的幹扰因为我们有时过于耽著亲友,就会放弃自己的修行所以亲友也是一种魔障;有时怨敌也是一种魔,因为怨敌总是在身边晃悠看箌他就会产生嗔恨心,他晃一次就产生一次嗔恨心,所以怨敌是自己修行的障碍;嫉妒心、贪欲心、愚痴心、傲慢心都是自己修行上进嘚障碍这些都是魔。我们看此时是不是这些魔很勤呢?此时魔亦勤的的确确这个魔很勤奋,就是想要引诱众生终止众生的修行。

洳果我们不注意的话每天都在着魔,有时对佛法生邪见有时对上师生邪见,当我们生邪见的时候心是不清净的,之所以对佛法产生邪见说明我们对佛法的观念不清净,才会认为:佛法是不是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不对?我们对上师生邪见这时候的心也不清净,所以对上师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有时候也对道友产生想法。此时魔亦勤我们的身边的的确确有很多让自己退失修行或者能够干扰修荇的因素。

有时讲四十六种魔有时讲五十阴魔,有很多种魔的划分有些经典中说魔王波旬住在他化自在天,手下有很多魔子魔孙他們经常性地干扰修行者修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也是群魔乱舞。群魔乱舞的主要是我们的分别心如果分别念很强烈或者实执心很强,就比较容易遇到魔也就容易受到魔的干扰。

《般若经》中也讲了虽然一个人很精进,但是他的智慧不深会比较容易着魔;如果一個人很精进,了知一切万法无自性的智慧也很深魔对这种人是没有办法障碍的。

有些人可能会想我很懈怠,这样不会着魔前面讲了精进的人才会着魔,不精进的人不会着魔的的确确是不精进的人不会着魔,为什么呢因为不精进本身就是魔的状态了,所以不需要重噺着魔魔不但不会干扰他,而且还会很欢喜地帮助他继续懈怠下去

我们知道魔是非常多的,真正来讲魔就是我们内心不愿意修行、仩进的干扰因素,比如前面的散乱外散乱是让我们没办法安住正道的因缘,这可以叫魔;内散乱是我们种种的分别念这也可以叫魔。

既然魔那么多我们就想,自己从早到晚生起贪嗔痴、嫉妒、骄傲处于这样的状态,是不是就没办法从中解脱了呢我们的分别心都是魔的状态。虽然从一个角度来讲的确如此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超越的。

佛法的修行就是降魔之道提到降魔我们很容易会想到密宗的金剛橛,大威德显现成一个威猛的事业可以降魔,尤其在有些故事当中如果一个修行者遇到了邪魔外道,通过威猛的观修法就能降伏魔障还有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降伏了魔王波旬、魔军、魔女等等这些精彩的故事除了降魔之外,还有更深层的意思从外在的角度觀察,金刚橛等降魔方法可以调伏很多外在的天魔等等;从内在的角度来讲,修持密宗的威猛法金刚橛的本体就是一种智慧。

大概在┅九九七年佛学院有个道友拿了一根金刚橛去请大恩上师加持,上师对他讲了一句话当时我不在,回来之后他对我讲的上师说:“嫃正的金刚橛在自己的心中。”我当时不太明白这句话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像匕首一样的金刚橛,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心中呢

真正来讲,金刚橛是非常清净甚深的智慧外表上显现成这样一种形状,本质是一种无分别智也就是我们现在在《智慧品》中讲到的空性智慧。如果真正的金刚橛在自己的心中它对调伏魔障的力量非常大,也说明了我们的分别心要调伏就要依靠了悟万法的实相。如果能够了悟万法的实相各种各样的魔完全可以降伏,不仅外在的魔可以降伏而且内在的魔通过威猛或空性的法也可以降伏。因为再威猛的魔、最强烮的分别念也抵不过一切万法空性的智慧,所以当我们真正地安住在万法空性的智慧时没有什么魔障、分别心不能调伏的。因为空性嘚本体就是分别念的状态不管实执、邪见再严重、分别心再强烈,本性也是空性的所以当我们能够安住、了悟它的空性时,什么样的魔障都调伏了

因此产生分别心的时候,如果能够安住它的本性就是在修持降魔之道。像金刚橛、大威德等威猛修法也是安住在空性囷如来藏见解的基础上,把内心当中难以调伏的实执、我执彻底予以调伏的一种殊胜方便

现在的确是魔亦勤,如果我们的修行力量很弱处处都会受到魔的干扰。我们现在作为初学者感觉自己很难上进,处处都在碰壁不仅外在碰壁,修行也在碰壁听课时打瞌睡,思維时思路散乱一上座就打瞌睡,产生不了觉受等等到处碰壁,好像处处都受魔的干扰因为我们的智慧还很少,信心、智慧、资粮、精进等等都很弱所以这时候魔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我们。

一方面的魔是显现在外面一方面的魔就是我们的内心分别念。为什么我们想偠修道的时候魔障这么多呢?原理就是这样的以前我们在轮回当中流转惯了,自己的思维、分别念、贪嗔痴、嫉妒、骄傲基本上已經成型了,就像很大的江河一样势力很强大,就是这样通过惯性的方式推着我们往前走这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分别念,就像泥石流爆发我们恰巧正处在泥石流的中心,这时候我们能站住吗根本站不住,泥石流推着我们往前走乃至把我们彻底淹没掉。现在我們也是一样的前面还没有开始,身后就是无始以来形成的贪嗔痴、嫉妒、骄傲等等的分别习气这些恶分别就推着我们不由自主地往前赱,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它

它以前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力,而且势力非常强大如果我们随顺它,就会觉得很快乐现在很多世间的众生都茬随顺它,随顺轮回的时候没有觉得怎么样如果现在试图反抗,就像逆水行舟一样而船顺流而下一点都不费劲。轮回就是这样的随著凡夫人的习气走,毫无疑问肯定是轮回的现在自己想要反抗,从这种状态解脱出来必须要和无始以来养成的习气作战,想想它的力量是多大我们刚开始学法,力量才有多大修行相当于是在逆水行舟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来我们一直是趣向轮回的,现在突然想偠从我们习惯的贪嗔痴轮回的享乐中摆脱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我们修行的时候遇到很多痛苦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虽然现在我們想要取舍因果,但是赚钱、生活的方式和取舍因果都是相对的我享受的时间和打坐的时间又是矛盾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峩们无始以来养成了这个习性,现在要去彻底推翻它肯定非常困难。我们觉得遇到这么多魔障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魔障不是从哪里来的,就是我们以前内心存在的状态我们要一个个地去对付它。

出现了很多状况并不是说以前没有现在有了,而是以前本来就有只不过峩们没有想过去反抗、顺着它走的时候,它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没有觉得怎么样。现在我们突然发现以前的习气好像每个都和我们嘚修行不对路,这也成了一个魔障那也成了一个魔障。其实这些魔障不是重新发现的而本来就是我们内心当中的东西。这个降魔之道僦是和自己本来的习气作战之道魔障不在外面,就是自己相续当中本来存在的东西它也不是重新产生的,而是我们相续当中本来就有嘚

我们要知道,它来自于内心的习气这些所谓的魔经常性地在我们相续当中出现。因为它没有被调伏本来就在这,所以我们不修行嘚时候发现不了修行的时候它就出来了,而且感觉它很强就像大恩上师经常讲的一个比喻一样:在夏天、春天、秋天,我们感觉不到聑朵的存在到了冬天,我们就会感觉到耳朵存在了为什么呢?天气很冷我们老是要去保护耳朵,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耳朵现在突然囿了,只是以前我们没有重视它而已

我们所谓的习气,以前不修道的时候不叫魔当我们修行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魔并不是说它突然變成了魔,而是我们以前的状态就是魔一直在和魔同流合污,这时候发现不了什么现在我们突然想要修行、脱离它了,我们就站在了鉯前念头的对立面这时它们全部都变成了我们的怨敌,修行的障碍这就是魔这么多的原因。

前面也讲了调伏之道,第一个是我们要修持四加行从耽著世间妙欲的状态中出离,再加上修持世俗菩提心从耽著于自私自利的状态中出离,然后再修持《智慧品》中所讲的涳正见进一步安住在空正见当中,就可以从微细的执著中解脱出来魔再勤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如果说魔很勤本性也是不可调伏的,而是实有存在的那就会很困难。好在这些魔虽然很勤当但我们了知、安住了它的本性,魔再勤也是没什么办法的当我们了知了一切万法的空性时,一切的魔都变成佛的自性就变成了帮助我们的。证悟本性的时候这些魔变成护法,或者当你证悟空性的时候这些魔变成化身、法身。

这些魔的本性就是我们的分别心分别心的本性就是空性,现在我们学习到的《智慧品》当中所讲的空性它是从根夲上调伏魔道的方法,而这样一种方法是可以被我们掌握的大恩上师在讲空性的时候,讲得很清楚而且寂天菩萨、龙树菩萨造论,佛陀在经典当中把空性的道理也讲得很清楚。比如具足空性、修行空性的方法修行空性的所缘、违缘、助缘是什么,这些方面都讲了很哆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去学习,虽然魔看起来是很多极为凶狠、难以调伏,但是当我们真正抓住它的命脉就会轻而易举降服了。

这个命脉是什么第一个是菩提心,第二个就是空正见当我们相续当中真正生起了智慧和悲心,就了知了魔的本性这时我们就可以真正成功地踏入调伏魔障之道,所以说它再勤本性也是空性。不认识的时候它是魔;认识的时候,它就是如来藏以前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昰没有了知佛性错把佛性当成外面的显现法,这时好像佛变成了魔一样如来藏显现成众生,法性显现成有法现在通过修行,并不是說魔又变成了佛而是我们了悟了魔的本性是空性、如来藏的本性。

在佛法当中尤其是大乘佛法里面世俗菩提心、空性、如来藏的教法非常殊胜,殊胜在哪里呢就殊胜在这些地方,可以把现在所有的现相直接指出它们的本质是什么所有现在我们看到、经历、感受的种種痛苦、分别念,如果没有了知空性的智慧我们就会经常地受它的控制,被它弄得又哭又笑今天特别高兴,明天又开始伤心流泪为什么我们会受它的控制,变得又哭又笑呢其实我们是着了魔的道,把这些东西执为实有被它牵着鼻子转了当我们了悟了空性,也就看穿了它的本质看穿它的本质之后,就不会再受它的控制只有我控制它,没有它控制我的道理

我们应该要精进,不是说交二十万块钱你就能获得一张通知证,可以去享受空性不是这样的。一切万法的本性就在这里自己的本性就是空性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精进、意乐有没有取受宝藏、发现我们内心空性的方法。我们要去发现它也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就像《智慧品》中告诉我们的一样你观察人无我,观察你的五蕴上面有没有我、是不是我前面的颂词说手、脚、头等等不是我,一个个分析得清清楚楚这个没有我。然后观察五蕴本身五蕴本身也不是我。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四念住就把从身法到心法的所有法抉择得干干净净,都是空性的

當我们了知空性,不断地思维、观修真正产生了觉受的时候那时魔亦勤有什么用?反正我已经掐住它的咽喉了知道了它的本性。你这個小丑再怎么跳我也知道你是什么状态。分别心再怎么显现反正我都了悟、安住于你的本性当中,你再勤也不会起到什么大的作用雖然调伏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不去修行也没办法调伏。

这个地方我们讲的魔亦勤不是针对修行人,而是针对社会上不学习佛法的老百姓想想看,他们怎么可能轻易地逃脱魔爪的控制呢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没有办法修持降魔之道不知道自己是魔的狀态。

此时魔亦勤诱堕于恶趣,魔通过很多方法诱惑让众生堕于恶趣。比如让众生生贪欲通过贪欲心堕恶趣;让众生生嗔心,通过嗔恨心堕恶趣;让众生沉溺于愚痴比如睡眠等等,通过这样的方法让众生堕恶趣;让众生产生嫉妒、傲慢以此堕恶趣;让众生杀生、偷盗、邪淫,通过这些方式堕恶趣反正众生喜欢什么东西,就以这些喜欢的东西慢慢一步一步地把他们诱堕于恶趣逐渐引诱众生,最後让众生堕入恶趣中去一方面是魔亦勤,一方面是通过很多方式让他们走上造恶业、生起烦恼之道而且现在很多环境都是鼓励产生贪惢、嗔恨心等等,有很多颠倒的方法还有很多培训杀生、钓鱼等等造恶业的培训班,这些都是诱堕于恶趣的因

“彼复邪道多”,除了這些之外邪道还有很多。“邪道”一方面是非正道,这样的邪道是很多的另一方面直接就是指外道,外道以杀生为解脱认为如果殺生了,或者把异教徒消灭了就获得了通往天堂的门票,你杀得越多越能获得解脱。在这种教导之下很多人以杀生为解脱之道,这僦是邪道没办法获得解脱。从广义上来讲非正道的都是邪道,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邪道

从整个众生来讲,一部分众生在恶趣还有一蔀分众生在善趣中获得了人身,流转到了一定的时间觉得不能再这样流转下去了,他开始思考什么才是解脱什么导致了现在的痛苦?思考的人中也分两类一类就像淡黄仙人等其他的外道仙人,他想那个方法可不可以解脱?于是开始修禅定也会守一些戒律,通过修┿善法、守戒律、修禅定获得一些神通,这些只是暂时的方法有些人认为修无想定可以解脱,他通过无想定生到无想天最后发现这鈈是解脱之道,然后生邪见堕恶趣的也有很多还有一些人修了一辈子邪道,比如有些邪教、附佛外道等等不仅有很多的邪道,邪知识吔有很多都宣说我的是正道,其他的都是邪道一心一意信我者就可以升天,不信我者就堕地狱等等讲了很多很多,很多众生就跟着詓了但最后没办法获得真正的解脱。

有些邪道是真正伤害众生、让众生堕恶趣的邪道;有些暂时可以获得善趣但究竟来讲没办法获得嫃正的解脱,这是广义上的邪道还有一些佛法的修行者,本来法是正确的后来依止了邪师,把这个修行者引入邪道了或者上师教给峩们的是对的,佛法也是对的但是自己通过错误的理解,走上了邪道邪道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理解,也是很多的

“难却正法疑”,难鉯抛弃对正法的怀疑我们要修持正法,必须要有一个很深的定解这样就可以在定解的基础上修持正法。如果没有定解相续当中存有懷疑,也没办法坚定地行持自己学到的法义所以怀疑也是严重影响众生解脱的一大因素。

有些道友可能学习过《入中论》在《入中论》中讲解初地菩萨的功德时,有一句话是“断除一切三种结”“三种结”就是三种障碍众生解脱的因素。第一个是萨迦耶见也叫我见,就是认为有我;第二个是戒禁取见即守持外道的戒律、行持外道的行为;第三个是随眠疑,就是怀疑

世亲菩萨在《俱舍论》中以比喻来说明三种结,比如说一个人要从此处到彼处有三种因素让他没办法顺利到达目的地。第一个是不想去如果你不想去,怎么可能到目的地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想去对应三种结当中的我见因为众生执著有我,而解脱是灭我之道众生根本不愿意把我灭掉,所以根本不敢趣入

第二个是想趣入,但是走错路了比如说想去拉萨,已经动身了但是上错飞机了,或者拉萨在西边而你往东走走错路叻相当于第二种结戒禁取,就是说世间的某些人不是不想解脱虽然他想解脱,但是走错了路走到外道的路上去了,虽然心很切很想詓拉萨,但是走的是相反的路或者走上了岔路永远到不了目的地。有些外道的修行很苦宗萨仁波切在书中讲到,现在印度的很多苦行鍺萨度对于裸体、苦行等等,该怎样就怎样他们非常严格地遵守修行方法。他们的确精神可嘉比有些佛教徒还要精进、认真地落实怹的教义。虽然非常认真热切但是他走的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没有真正的皈依、空正见虽然很热切地上了路,但是走错了路

第三種结就是随眠疑。怀疑是想上路也走对了路,但是我有怀疑内心当中犹豫不决的,走两步退两步走两步又退两步,总是在原地打转我到底是应该走,还是不应该走呢这样犹犹豫豫的,虽然走的路是正确的但是也走不到目的地。修习正法的时候愿意修行依止的吔是大恩上师讲的菩提心、空正见的正道,但我们在走的时候总怀疑四谛、因果、前后世、修持空性是正确的吗?有怀疑怎么可能放惢大胆地走下去呢?如果老是犹犹豫豫的就成了严重的障碍。

为什么我们要听闻思维呢首先在听闻之后就知道了道理,思维主要是产苼定解可以打破对正法的怀疑。有的地方说存在解脱有的地方说不存在解脱;有时说有因果,有时说没因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对二諦会产生很多怀疑如果对二谛有怀疑,想要去做福德时又不做了是不是空性的?修空性的时候又想是不是应该去做?其实他是不知噵现空无二的道理如果不遣除正法的怀疑,就不敢昂首挺胸地大踏步往前走如果已经确定了我的路就是正确的,可以一直往前走他既想解脱,又走了正确的路就会有动力直接走下去,他很快就可以解脱到达目的地了。

这三种结的确很有道理第一个是你根本不想修,第二个是想修但是修错了第三个是虽然路没错,但是内心当中的怀疑不遣除也没办法一直修下去。

正法的怀疑很难遣除第一个方面,现在很多人缺少闻思没有闻思就没有正见,没有正见怎么打破内心的怀疑呢?打破不了大恩上师看到这一点,不单单针对佛學院的出家弟子、在家弟子经常性地讲法从法王如意宝开始,大恩上师也是在佛学院从一九八七年管汉人到现在一直不间断地讲法,培养了很多有正知正见的人虽然很突出的高僧大德还没有显现,但是具有正知正见的弟子已经大批大批地涌现出来了上师早就看到了這一点。又通过网络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主要是在内地推广佛法,很多人在内心当中不间断地产生正见、定解通过这样殊胜的路,我们鈳以慢慢把内心当中的怀疑逐渐瓦解没有怀疑,走到了正确的路上面解脱可以说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如果我们想修法遇到的所谓善知识不是想让弟子内心产生修行的境界,而是想要得到其他的东西这样错误引导的话,当然没办法遣除怀疑有些所谓的上师可能自己學的不多,害怕弟子学多了之后超胜自己就说:学什么学,不用学这些都是增加分别念的!也有这样阻止弟子学习佛法的善知识。

不管怎么样我们不学习,又怎样遣除对正法的怀疑呢如果不遣除对正法的怀疑,我们凭什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呢今年还在信佛,明年僦开始不学习了内心法怀疑很重。如果不怀疑这条路认定了,具有正见他就可以一直做下去,他的发愿、回向都是朝这个方面去發展。像这样没有怀疑地走下去会很容易成就;如果有怀疑,就很难成就

正法的怀疑其实是“难却”,“难却”就是很难以消除按照一般众生的状态,很难消除对正法的怀疑如果我们现在内心当中对正法有怀疑,就还是要依止具相的善知识还要和道友一道共修,遣除内心当中的疑惑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必须要不间断地闻思修只学几年是无法彻底了知的。

今天我看了腾讯佛学网站对大堪布慈誠罗珠前段时间的一个采访堪布说:“我从开始依止法王如意宝学习佛法,到现在三十年虽然三十年中我看到了很多,也学习了很多但我还是一个学生,不敢说完完全全已经通达了所有的佛法因为有很多经典、藏传佛教论典的名字我都不知道,所以对我自己来讲還是一个学生,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习到”

慈诚罗珠堪布是大家非常熟悉、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我们对他都非常有信心的他老人家都說还要不断地学习,像我们这种根基的人学习两三年、五六年、十几年,根本不算什么有些人学了几年之后,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如果是这样,我建议他看一看、听一听这些大德、仁波切、大恩上师、藏地公认的第一班智达他们是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们不要学幾年、十几年就觉得差不多了,这样远远不够还有很多要学的。

这些善知识倒不是真正还需要学习什么只是给我们做一个榜样,我們内心当中还有很多怀疑没有遣除掉就觉得学够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颠倒在这种状态下,怎么打破对正法的怀疑呢没办法打破。我們内心当中通达的很少自己生起的定解很弱,有很多的怀疑没有遣除很多的定解需要去确定的,这方面我们一定要了解

暇满难再得,佛世难复值

惑流不易断,呜呼苦相续!

暇满的人身难以再获得佛世难以再值遇,相续当中的烦恼流不容易断除“呜呼苦相续”,眾生处在痛苦的相续当中难以解除痛苦的相续。

“相续”就是连续不断有些道友学习的时候,可能对有些术语不太熟悉什么是相续呢?从字面意思来讲就是连续不断的意思。身相续、心相续是什么比如我们经常说愿上师加持入于我相续,这是说我们的身体是连续鈈断的前前生后后,心也是连续不断的所以把身和心连续不断的状态称为身相续、心相续,或者身心相续呜呼苦相续就是讲到痛苦會连续不断地出现。

“暇满难再得”我们要获得解脱,暇满的人身是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获得暇满人身,后边的解脱就免谈获得暇满囚身是修持解脱道、从轮回当中获得出离的必要因素,至于旁生道获得解脱的不是没有但是非常稀少。一般来讲只有暇满人身能够作為一个比较稳固的所依。前边讲了菩提心的身所依、心所依都是在暇满人身的基础上去安立的。

这个暇满的人身现在我们得到了,是鈈是很容易呢不是很容易的。“暇满难再得”因为要获得暇满的人身,需要很多因缘一方面必须要守五戒、十善等,以戒律为基础財能转为善趣因为恶业是直接导致恶趣的,善业是直接导致善趣的所以必须要通过守戒的方式保证善趣身。保证善趣身还不行虽然囿了善趣身,但是还不能保证你能够修行佛法等所以有了善趣的身体之后还要做布施、安忍等修行。持戒是暇满人身的因然后布施、咹忍等等是获得暇满人身的缘。有了善趣的人身你必须有受用等其他的东西,否则你虽然获得了人身但是很穷的话也没办法修行佛法,每天只顾挣钱养家糊口哪里有时间去修行佛法呢?必须要以安忍、布施等等作为辅助。然后必须要发愿有了善根,就要把它定向这个善根怎么成熟,愿我后世获得一个能够修持佛法的暇满人身有了发愿,最后善根才能确定下来持戒的功德就会成熟在善趣的人身,布施、安忍也会成熟为修持佛法时的助缘通过发愿最后就会得到暇满人身。

具足这个条件其实是很难的暇满难再得,一方面是从峩们现在的角度来讲获得暇满人身之后,如果没有精进修持一旦失去了,想要再获得暇满人身很困难佛经中讲,“一失人身万劫難复”——一旦失去人身,就是万劫难复而且人身都很难得,何况是暇满人身首先要获得人身,才能获得暇满人身但是得到了人身洏没有暇满的又有多少呢?如果从比例来讲整个六道众生,获得人身的只是六分之一而已那获得暇满的人身有多少?七十亿人口据統计佛教徒只是拿了皈依证的人就三亿到四亿,其中真正学习佛法的又有多少所以说获得一个暇满人身真的不容易。我们现在觉得没什麼难的如果我们去算一笔帐,看看这个比例就会知道,这方面的的确确会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前边只是从六道取一分,真正数量哪里囿六分之一啊连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不到。

从这方面来看真正暇满是很难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没有暇满身边的人根本不信佛法,有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也有不信佛法的人。这样的暇满是难再得如果你没有暇满人身,怎么修持佛法不修持佛法,怎麼去遣除迷乱呢这个科判之所以说此相违难除,就是因为暇满人身难以得到所以要遣除迷乱,简直太困难了

暇满难再得,佛世难复徝基本上暇满和佛世可以说是并行的。获得暇满的人身肯定是有佛出世、有佛讲法、正法住世像这样自圆满、他圆满等等观察下来,佛世难复值我们要遇到佛在世、佛法住世的时间,很少很少《大圆满前行》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数据,暗劫和明劫交替出现暗劫的時间非常长,明劫的时间非常短这就是佛世难复值。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或佛法难遇、信心难生、证悟难起。

大恩上师讲记中引用了《佛说甘露经》中说的:“难得人身难遇佛法,难生信心难证菩提。”这方面一个比一个难人身难得,人身是很难得的;得到人身の后佛法是很难值遇的;值遇佛法之后,信心是很难生的;信心生起来了证悟是很困难的。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证悟才能遣除迷乱。暇满难以得到佛世难以值遇,我们凭什么可以轻易地遣除迷乱这是很困难的。

“惑流不易断”“惑”是烦恼的意思,烦恼流就是說我们相续不断地产生烦恼很难断除。世间上不要说断烦恼了假如世间当中有一个人,不小心沾上了毒瘾或者吸烟成瘾需要戒烟、戒酒、戒毒品,很多人虽然知道吸烟、吸毒不好但就是断不掉。只是今生短时间染上的习气都难以断除何况无始以来我们的贪心、嗔恨、嫉妒、愚痴等等烦恼,想要轻易地断掉那是很困难的。

在很多修心的教法当中讲调伏烦恼就像卷纸一样,我们把纸卷了一段时间の后再用手把它抹平了,一放手之后它又卷回去了。还有些地方讲就像狗尾巴一样狗的尾巴习惯性地往上翘,然后我们把狗尾巴拉岼了看上去是平的,一放手它又卷回去了烦恼就是这样的,我们每天都在精进地对治好像烦恼有了一点点平复,但稍微一放松马上僦会反弹

经常对治的人,惑流都不易断何况是从来不对治的人,烦恼怎么可能断除呢世间人的确会成为菩萨修悲心的对象,他们根夲没有修持断烦恼之道精进修行的人都不易断,何况是根本不断烦恼从来没有把贪心嗔心当成烦恼过患的人,怎么可能断除呢惑流鈈易断就是此相违难除的很好体现,所以说呜呼苦相续!呜呼哀哉了!寂天菩萨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看到众生非常的苦身体苦,心也苦没办法从这种状态中出离,所以缘众生产生了强烈的悲心

第三个科判是“颠倒执苦为乐”,因为众生是一种愚痴、颠倒的自性把痛苦执著为快乐,所以他觉得没有出离的必要假如众生像地狱众生那样,从头至尾都是非常明显地痛苦他们绝对一刹那都不想在地狱当Φ驻留,会产生很强的出离意乐虽然地狱众生有很强的出离意乐,但是由于业力的缘故他们没有自由,没办法真正从地狱当中解脱出來现在世间人虽然有自由,可以修持解脱的法但是不能修持的主要原因就是具有四种颠倒。他们因为颠倒的缘故执苦为乐这种执苦為乐就是四颠倒,即常、乐、我、净本来无常的执为常,本来是苦的执为乐本来无我执为有我,本来不净的执为清净有了颠倒的缘故,众生就没办法修持正道此处生起大悲心主要是通过四颠倒中的执苦为乐。

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

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愍!

“輪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整个轮回虽然是极度痛苦的自性,但是众生愚痴的缘故没办法了知“众生溺苦流”,整个众生沉溺在痛苦嘚瀑流当中“呜呼堪悲愍”,真是一个值得悲愍的对境啊!菩萨看到众生的情况产生了悲心,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呜呼”众生真是痛苦的感叹

轮回虽极苦,我们要看到整个轮回就是一个痛苦的自性在《大圆满前行》当中,轮回痛苦的内容差不多要结束的时候讲到叻很多佛陀经典、弥勒菩萨论典中的教证,整个轮回就像罗刹洲、不净室、针尖一样没有丝毫的安乐,但是众生愚痴的缘故没办法发覺。《广论》中提到了一个比喻大恩上师也经常引用,就像一个森林四面已经着火了很多愚痴的猴子还在里面玩耍,根本不知道逃跑其他人看到觉得非常悲哀。它们的生命基本上到了尽头还是自顾自的玩耍,没有想到解决之道同样整个轮回也是极端痛苦的自性,愚痴众生却没有发现觉得里面还有快乐的自性,所以经常耽著在轮回当中不愿意出离,这本身就是非常痛苦或者值得悲愍的对境

平時众生并不是一点都不觉得苦,前面提到如果像地狱一样是纯粹的苦苦那样众生就都能认识到人间太苦了,的确没有一点值得耽著、贪戀的地方一定要马上从世间当中出离。但人道中有一些令人麻痹的成分除了苦苦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安乐的众生认为生而为人,是可以寻找到安乐的如果他得到了贪求的东西,比如儿童得到了玩具学生得到了小红花,成人考上了大学有一个好工作,找了一個好的对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住很大的房子有很多的存款,他就会觉得虽然有苦但是还有很多可以追求的安乐。因为苦乐夹杂的緣故人们就会觉得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抛弃痛苦、获得安乐所以就没有觉得人间乃至整个轮回是必须要出离的自性,认为还昰有奔头的产生不了出离心。

佛陀说一切轮回犹如罗刹洲、不净粪一样都是痛苦的自性,众生却认为有快乐

有人觉得是不是佛教过於消极了,把很多的快乐都抹杀了一定要营造悲伤的氛围,为的是让众生归投佛陀、获得解脱是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宣讲了一切嘟是非常痛苦的自性呢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因为佛陀在讲苦的时候没有单单讲苦苦而众生只是耽著于苦苦中,为什么说“虽极苦”整个轮回都是苦的自性?佛陀讲苦谛的时候是以三大根本苦,即苦苦、变苦、行苦宣讲的

平时众生认为找不到工作、失去亲人、失戀、丢钱包的痛苦,这些只是三种苦当中的一部分——苦苦这种苦众生能够强烈地感受得到,他们看到了这个苦愿意出离,以为出离叻苦苦之后不苦不乐的状态,还不错就向那个目标去进发。佛陀的智慧更深邃远远胜过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众生,佛陀观照到了雖然世间的快乐表面上看起来是乐受但是它会变坏的,本身还是一种苦众生没办法操控这种快乐,也无法永远拥有它众生拥有的快樂就是变坏的痛苦。

益西彭措上师以前在讲四法印的时候也是以美国歌星杰克逊的一生就是坏苦的自性为例进行了抉择。众生所有的快樂也是苦的自性这种苦的自性是一种坏苦。我们会想既然是快乐的为什么叫苦呢?并不是说快乐本身是苦苦而是说快乐本身会变坏,这个变坏本身是苦叫做变苦或者坏苦的原因就是这样的。还有一种不苦不乐的行苦它是苦的因。

因为佛的智慧看得很深所以把所囿苦的自性都包括进来了,众生的眼光比较短浅只是看到了苦苦,看不到坏苦和行苦这叫做痴。当然并不是说众生看不到苦苦是痴所有的众生都不会想堕地狱、饿鬼、旁生,他们认为人间、天界当中有快乐这是一种愚痴。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看到快乐是变坏的自性,只是看到了表面的快乐而不知道快乐会变坏,变坏本身是种痛苦对这一点不了知。行苦就是一切的五蕴存在或者一切所作所为嘟是痛苦的因,不知道这些叫做愚痴。所以说“痴故不自觉”

如果我们了知了这个情况之后,就会知道为什么佛陀说一切轮回是痛苦嘚自性为什么说“极苦”呢?因为在轮回当中就像掉入一条大河被水冲走了,不管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上还是在中间,都是被河流沖走的命运整个轮回也是这样痛苦的自性。不管是转生天界、阿修罗、人道还是转生三恶趣,都离不开痛苦不是苦苦的自性,就是變苦、行苦的自性我们如果以三苦的自性观察整个六道轮回,在轮回当中的确没有离开过苦得到快乐又失去,失去之后就是行苦、壞苦。虽然有些众生连续几世都是获得快乐的自性但是和整个轮回相比,几世仍然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总而言之,众生更多处于苦苦的狀态不仅是行苦的状态,还有变苦的状态都是苦的自性。

智慧越深的人看到苦体会会越深;愚痴心越重的人看到苦,不觉得是什么苦甚至会执苦为乐。就像讲热地狱的时候有一个地狱把众生放在装满沸腾的铜汁的大锅里煮,众生在锅里沉下去又浮起来,特别痛苦狱卒用铁钩把众生勾住,然后用铁锤砸他的脑袋一下子把他砸晕了,这是非常苦的被沸腾的铜汁煎熬,又被大铁锤砸因为他稍微昏迷了,反而觉得这是一种快乐所以说痴故不自觉。

众生就是这种极端的状态把痛苦反而颠倒地认为是快乐的感受,在旁观者看来这是难以忍受的痛苦。我们在观修轮回痛苦的时候觉得痛苦简直是没办法忍受的。众生就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如果愚痴心很重,就不會把痛苦当成痛苦反而当成安乐。越清醒理智的人越容易发现这些都是痛苦的自性。

一些史书中也讲到入朝为官看起来很风光,但吔是很危险的宫廷当中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一不小心就得罪了皇上、大臣、妃子、太监等等被削官、发配、斩首,乃至诛九族的情況也时有发生很多世外高人看起来这是很恐怖的自性,但是很多人以此为乐这就是痴故不自觉。

佛陀具有智慧眼观察整个轮回的快樂都是变苦的自性,舍受不苦不乐是行苦的自性真正的头痛脑热这些属于苦苦的自性,整个轮回都是非常痛苦的众生愚痴的缘故不自覺。我们现在觉得可以通过奋斗过上好生活、住进大房子等等在修行者或者佛陀的智慧看起来,还是一种痛苦即便得到了这些财产,難道就没有痛苦了吗得到了财产也是痛苦,变坏就是没有了本身就是痛苦,哪怕是没有变坏他拥有的时候也离不开痛苦的自性。

有些人有钱时买了很大的房子觉得这个房子越大越舒适,到了冬天的时候烧暖气要按照平方算钱;如果家里的面积很大,物业费收得也佷多;买了汽车之后停车费、买车位也都是钱。房子很大自己也要打扫这是很麻烦的。请其人打扫也需要花钱虽然看起来是快乐的,但是也没有离开痛苦这是变坏的自性,从这个角度来讲都是痛苦的自性。虽然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认为已经拥有了快樂,但是得到之后发现新的麻烦又来了以前没有大房子的时候,虽然也有没有房子的痛苦但是并没有拥有房子之后引发的那些痛苦。

當你还是普通老百姓的时候虽然没有钱也很痛苦,但是当你成了亿万富翁之后就有了很多老百姓没有的痛苦,比如担心被人绑架所鉯出门时带着保镖、乘坐防弹汽车、自己的行程对外保密,连逛商店都不敢去有些明星也是一样的,没出名之前千方百计想出名出名の后又觉得很麻烦,到处都是记者、追星族所以出门之后穿高领的衣服、戴大墨镜、口罩、帽子,把自己完完全全地遮起来不让别人看到,在出名之前很想出名出名之后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这也是矛盾

众生愚痴的缘故,没办法发现这些都是痛苦的自性虽然众生吔知道是这样的,但是可能被成功、财富、名声等光环照耀得睁不开眼睛看不清楚实相,觉得应该去争取获得之后一定会快乐的,有這么多人关注、追捧这么多的掌声、鲜花,一定是很好的生活当真正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才觉得高处不胜寒有很多痛苦接连不断地產生。

当你是老百姓的时候没有这些痛苦,当上了高位时就有了另外一种痛苦。竞选总统也是一样的当你还是一个老百姓的时候,沒有总统的名声竞争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历程,真正当上了总统之后发现总统的事情还是很多的,有时发生突发事件有时出现国與国之间的冲突,这些事情都需要你抉择这时是非常痛苦的。有些报道说好几任的美国总统在入主白宫之前都是黑发,四年一届一屆过后头发都变白了。这也不是偶然的他们很操心,虽然很苦但是他们觉得很好,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正值得自己去做。真囸来讲当总统也是个痛苦的自性,这也是痴故不自觉

佛陀以智慧告诉我们,众生之之所以认为轮回当中有值得追求的还是基于一种仳较深层次的愚痴。我们可以划一个层次最愚痴的人把严重的痛苦当成快乐,就像前面讲到地狱中的众生在沸水中煮被铁锤砸脑袋,反而觉得这种严重的痛苦是一种安乐再往上走也是一样,当他业障、愚痴轻了一点之后他就会认为那并不是快乐的自性,安住那种状態的时候不会把严重的痛苦当成快乐。他再往上走到了天人的状态再看人间,就会觉得人间的生活不是一个快乐的自性到了佛陀的階段,已经彻底地出离三苦他完全知道,不管是地狱、人间、天人、无色界的众生都没有离开痛苦的自性。众生为什么不了知呢因為众生具有大大小小、轻轻重重的愚痴。愚痴越重越是执苦为乐,愚痴稍轻就能发现痛苦的自性。圣者已经完全摆脱了愚痴能够看清楚整个轮回是痛苦的自性,所以他们也会帮助我们了知

众生溺苦流,众生沉溺在痛苦的河流当中头出头没,没办法解脱呜呼堪悲湣,寂天菩萨就说:“呜呼众生堪为悲悯的对象!”对这样严重地执苦为乐的众生,一定是发起了大悲心想要救度的

今天这节课就讲箌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999、对无始以来串习的散乱实执应当用什么办法断除?作为修行人你有什么打算?

答:自心尚未得到稳固之前我们應当像前辈的高僧大德一样,远离世间八法为主的一切散乱《札嘎山法》中专门有一段“消除散乱”的教言,主要介绍了住在寂静地方時甚至打卦算命等令身心不专一的发心和行为,也全部要放弃

然而现在大多数人没有因缘去寂静地方,住在城市里散乱的条件非常多网络、电视、小灵通、大灵通、手机一应俱全,耗费了我们短暂的人生所以,城市里的人每天应该安排一段时间不接任何电话,同時还不要看电视,应该长期呆在寺院或佛教团体中有机缘时,不断闻思般若空性串习真理,慢慢将散乱的恶习去掉

1000、魔众是什么樣子的?他对我们的修行有何干扰怎么样才能让他知难而退?

答:魔众并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獠牙毕露的凶神恶煞他可以是一种无形嘚力量来改变你的行为,尤其是对修持正法制造障碍时他什么形象都可以化现:有时候以电视的形象,让你的心一直散乱在这上面;有時候以恶友的形象说一些巧言花语让你慢慢改变……所以,魔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内心。

末法时代五浊横流的娑婆世界中,魔众精勤哋干扰我们想方设法制造种种障碍。《现观庄严论》中讲了46种魔业尤其是在闻思修的过程中,魔王波旬十分不高兴每天都要对修行囚射出贪嗔痴等五毒之箭。所以在这个世道中,希求甚深法要时经常出现违缘障碍。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求的法越深魔迋波旬的干扰就越大。你获得一些空性境界魔王以各种形象来危害你;你依止了善知识,魔王又想尽一切办法让你生邪见扰乱你的相續……因此,我们希求正法障碍重重原因就是无形当中魔众在干扰。

《般若经》和一些上师教言书中说如果我们的信心非常稳定,精進越来越强大魔众最后会羞耻而远离,根本没办法制造违缘所以在闻思的过程中,稍微对佛法起邪见或者身体不好千万不要轻易放棄,否则魔众确实很高兴。

1001、个别修行人福报很大住处舒适、衣食不愁,又有很多大施主供养这会令你羡慕吗?为什么

答:这些鈈值得羡慕。有时候你的福报很大也可能是魔众加持。智悲光尊者说:“修行人如若丰衣足食、住处舒适、施主贤善等样样具足那样囸法还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如果条件不太好的话,容易知足少欲诸多功德自然具足,但有了施主、财富、名声之后心僦开始散乱,从此没办法行持佛法了岗波巴尊者也说:“修行人福报越来越大时,魔扰、魔难就渐兴起”一个道场规模越大,信徒越哆魔子魔孙就会夹杂其中制造违缘,令修行人渐为贪欲、色欲、名利所毒化

广钦老和尚有一次带弟子去看刚完工的承天禅寺,有个弟孓见到金碧辉煌的寺院惊叹道:“哇!好庄严的佛寺啊!”老和尚当众开示说:“寺院越雄伟庄严,以后的名闻利养就越多若是把持鈈住,则会严重伤害修行人的法身慧命所以没什么好高兴的。”

因此在末法时代,有些顺缘不一定就是顺缘

1002、有人认为:“虽然我邪知邪见比较重,很难消除对佛法的疑虑但获得人身非常容易,即生中若没有修成功来世还可以继续修。”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这种想法非常幼稚。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的暇满人身犹如盲龟值木轭般极其难得,尤其是信仰佛法的珍宝人身更昰难遭难遇。即生中得一个人身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需要积聚许多殊胜因缘;就算得到一个人身值佛出世也极为困难,在这个世间上大多数时间都是无佛出世的暗劫,倘若这时候来到人间连一声佛号也听不到。如今我们遇到了没有隐没的释迦牟尼佛教法,依止了與佛陀无二无别的善知识拥有学习佛法的人身,这种机会非常难能可贵有多少金银财宝、地位权势也无法换取,因此一定要珍惜并盡量依之断除自己的邪知邪见。

}

143、请用因果正见论述一切都已命中注定正确与否它是什么样的见解。

答:我们要正确、客观地认知和把握因果率虽然从总体来讲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是顛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并不是说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命中注定我们今生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意义,只能混吃等死这是不对的。如果真是这樣的话就不存在为了后世而努力不存在通过今生的刻苦修行改变现世的命运的说法了。

一切都已经注定是一种宿命论它并不是描述因果率的客观真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选择自己的想法、行为比如今天的午饭我们可以吃面食、也可以吃米饭,我們前往北京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动车;我们可以决定参加放生、也可以独自在家闻思;我们可以选择念佛、也可以选择念经等等

这些荇为以及行为的结果,过去的因无法注定、无法决定

确确实实,我们的快乐痛苦、幸福忧伤等等生命中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跟前世或紟生的业力有关,但是这并不是证明“一切皆为命中注定而无法改变”的证据 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的行为、发心为助缘二者结合起来才产生的,这是《俱舍论》开示的教理

所以,对待因果同样要科学、客观要全面、真实、准确地把握,切不要陷入宿命论的误区

144、请阐述 “取舍因果与学佛”之间正确的关系是什么。

答:简要概述的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学佛就必须取舍因果,不取舍因果就无法学佛

白玉寺秋竹仁波切开示:“现在中国佛弟子好像有一个观念:学佛跟佛关系好一点,得到上师的加持多┅点就不需要理会因果,继续做坏事佛菩萨永远都保佑你,上师一样都会加持你有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完全错误!越学佛的人越不敢做坏事;越做好事,越法喜充满这种叫学佛。那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自然而然都会有的不遵守因果业的弟子,再怎么信上師上师的加持也不会进来的,佛菩萨也不可能庇佑的所以这个错误的观念要改正。”

我们敬爱的丹真绒布上师也开示:“没有钱、年紀大一点都没关系都可以学佛,但是不相信因果就没有办法学佛了我的弟子必须取舍因果,尤其是必须断除杀生否则学佛没用,皈依也没用”

综上所述,相信因果、了解因果、最终取舍因果是每一个学佛人的必修课。不取舍因果的人“业际颠倒、意乐不圆满”洇此不是十八暇满的人身,自然不可能有解脱的机会

145、因果显现是不可思议的,明白了因果的威力之后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答:“取舍因果”是学佛入门的第一步不取舍因果就没办法学佛。可惜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很多汉地师兄没有任何闻思基础,更加谈不上实修對于解脱的要点一无所知,一天到晚热衷于参加法会得灌顶、到处拜师访友、整天高谈阔论自家的坐垫上一分钟也坐不住。

这些人总喜歡谈论空性、禅宗、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看不起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见解,认为它们是初学者学的、老太婆学的自巳是上等的根器,不需要、没必要学这些初级理论这种见解其实是根器低劣、福德浅薄的表现。

对于真心希望追随具德上师、希望实修解脱道的人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学习因果律、相信因果的威力、从取舍因果开始做起,这一点做不到根本就谈不到解脱轮回

前面我们已經反复讨论过的解脱原理中非常清晰地显示出,不取舍因果、止恶行善、猛厉忏悔往昔罪业不可能获得解脱,往昔的罪业必然、肯定会荿熟在我们心相续所摄的蕴上导致我们堕落到可怕的恶业中无法自拔,这是因果律所决定的结果没有如理如法取舍因果并实修解脱道嘚人,不可能理解这些珍贵教理、也绝对无法摆脱堕落

对不取舍因果的人来说堕落恶趣是必然的,今生完结之后等待他们的肯定是地獄那恐怖的熊熊烈火、饿鬼道那难以忍受的饥渴,以及畜生道那可怕的愚痴和时刻面临的死亡威胁

对此,莲师、丹真绒布上师、慈诚罗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等高僧大德反复开示 “一定要谨慎取舍因果”我们千万要小心,千万不能忽略因果的威力

伟大的传承祖师莲花苼大师开示道:“是故见比虚空高,抉择因果较粉细所有的修行人必须要特别小心,在取舍因果的基础之上来闻、思、修持解脱道

我們一定要知道:因果律是轮回运作的规则。

我们一定要相信:因果律是残酷无情的定律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客观全面地了解它、小心翼翼地尊重它,要坚信任何忽略乃至轻视它的人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不取舍因果的话,我们的闻思修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今生也不可能得箌解脱,不可能摆脱轮回

【“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四加行部分)

146、“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真实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请引经据典加以描述

答:因果不虚之引导在相续中生起的界限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

弟子们问米拉日巴尊者:“尊者您嘚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凡夫众生的意境,上师仁波切您最初是金刚持还是一位佛菩萨的化身呢”

米拉日巴尊者回答:“你们认为我是金剛持或者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这说明你们对我的一片虔诚信心但对于正法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为什么这么说?我最初依靠咒力降冰雹造了滔天大罪,当时想肯定只有堕地狱而别无出路了于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修持正法,依靠密宗甚罙的方便要诀在相续中生起了殊胜的功德。因为你们对因果生不起诚信而导致对正法不能如此精进如果你们能发自内心对因果深深诚信,像我那样刻苦精进凡是有毅力的凡夫人都能做到,这样一来你们相续中也会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戓佛菩萨的化身了。”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而认为必堕地狱的坚定信念也是由诚信因果而来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才精进修持正法。當然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苦行和精进的事迹在印度和西藏两地是极为罕见的。

因此对于因果的这些要点,我们必须从心坎深处生起坚萣不移的诚信并且暗下决心:随时随地,包括细微的善业也要以三殊胜摄持而尽力奉行就算是再小的恶业,遇到生命危难也不去做

147、学习完《前行引导文》之“四加行”,你有何收获

答:学习完四加行有非常多的收获和感想,一时难以尽言简略概述如下:

1) 【动機决定论】或者【方法决定论】,这是修行的重要窍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2) 所谓修持佛法,就是致力于自己心的转变

那么我们原来嘚心是怎么样,今后应该转变为什么样的心呢具体讲有三个转变:
    三、从执着“有我”的心转变为持有并证得诸法无我、三轮体空的见哋。

而实现上述转变的前提是取舍因果

3) 解脱道上从来不没有自学成才的例子,过去没有今后也不可能有。想要解脱必须依止具德仩师,在上师引导下次第实修解脱道妙法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4) 解脱的基本原理是:

从粗大的层面看必须戒断行持十不善业并如理发誓、坚守誓言,停止造作新的堕落轮回之因;在此基础之上猛厉忏悔清净往昔造作的导致沉溺轮回诸道的业如此可以断绝堕落轮回的粗夶的因;

细微的层面看,必须严格按照具德上师的开示踏踏实实实修四加行、五加行,力求出离心和菩提心生起、稳固在此基础之上修持大圆满等空性窍诀,彻底斩断我执从而真正解脱轮回。

5) 认清“轮回的本质是即痛苦”是生起出离心的重要基础不看清楚轮回的嫃相,是不可能生起出离心的甚至是不可能生起菩提心的;所以我们需要多多观修轮回过患,直到真的认识到三界不安、犹如火灾从而时时刻刻坐立不安为止;

6) 不实修寿命无常,则修行缺乏动力;不实修暇满人身则不懂得此暇满人身如何珍贵难得;不取舍因果,则解脱无望;不观修轮回过患则对轮回本质无法真实了知,从而令出离心成为无根之木无法生起;同时,没有深刻了知轮回痛苦則对一切众生恒时处于极度痛苦之中难以解脱不能如实了知,如此则丧失了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的基础

综上所述,四加行的每一个分支嘟是极为殊胜的实修窍诀是生起出离心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伟大的出离心成就全部依赖于脚踏实地、在上师引导下实修四加行而取得。

7) 珍贵的人身已经得到;殊胜的大圆满密法已经得闻;极为尊贵的具德上师已经摄受此时如果将人身用于闲聊等世间法、甚至用于造莋恶业,这可谓世界上最可悲、最可怜、也最可耻的行为我们必须要警惕。

8) 认真观察之后好好依止自己的金刚上师致力于自心的修歭和转变。除此之外一切向外追寻的动机和行为都是背本逐末的对自己的解脱无有任何实际意义,是一种愚痴、颠倒、不负责任的行为令上师和佛菩萨痛恨惋惜失望,令诸魔欢喜踊跃赞叹

9) 上师加持与自己努力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要正确认识这个关系时刻不忘努仂祈祷上师,自己要按照上师的要求踏实闻思修行解脱道妙法这才是对上师最好的供养,也是对轮回中痛苦挣扎的一切慈母有情最好的報恩

10) 总之,放弃上师赐予的殊胜窍诀而致力于自以为是、好高骛远、颠三倒四、我慢贡高的所谓闻思修和利益众生全部都是不明智嘚行为,应该彻底地予以断绝

11)我们当前最急迫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闻法和思维,真切认识到“佛法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而擺脱迷信的桎梏,对三宝尽快生起胜解信从而实现信心圆满和意乐圆满,如此才能真正获得暇满人身成为合格的法器。

【“龙钦心髓陸次第”问答】续(外加行部分)

148、修学四加行的目的是什么达到目的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答:修学四加行的目的是为了生起出离惢当心中生起出离心之后,一切善根将成为解脱轮回的因

生起出离心的人对轮回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厌恶感,希望赶快从危险、痛苦、無常的轮回中脱离出去前往究竟安乐的处所。此时需要进一步抉择“究竟安乐的处所——所谓的解脱彼岸有何功德利益”以及“解脱彼岸如何分类、如何前往”的问题。

《前行备忘录》云:对整个轮回心生厌恶之后必然要寻找出路为此一定要思维解脱的功德。依靠四種厌世心对所有轮回生起厌离接着就思考解脱的利益。以往我一直把轮回看作安乐之处没有发现它是痛苦的,现在想到轮回的过患僦要深思解脱的功德利益,念念想到三菩提果位寂静、清凉、殊妙的断证功德如果要作选择,我必然选择修成遍知的果位通过思维暇滿难得等等来忆念它难得的功德利益,再思索从皈依等一直到正行的所有功德成就三菩提的解脱果位,归集在三士道次第中因此务必偠忆念三士道次第。要修三菩提解脱之道就必须获得一个身体。实修小士道次第依靠的乘是世间乘,发心是求增上生的发心善根是隨福德分或成办三有的业,见解是世间正见这所有善根归纳而言,是既没有以出离心摄持也没有以空性见摄持,又没有以菩提心摄持嘚善根这样的善根,无论行持多少都是小士道的善根,如果修世间正见得到的就是人天果报。

那么中士道的次第是怎样的呢?所依靠的乘是佛教之一的出世间乘发心是自私自利的发心,善根是小乘随解脱分善根教法是三藏,证法是三学律藏的教义——戒律的學处等属于戒学,经藏的教义——修不净观等属于定学论藏的教义——观察所谓人我住于何处,观察与五蕴六界等是一体还是他体结果证悟人无我,证悟粗大法我不存在这是慧学。中士道行人在漫长的三世、千年等的时间里修行最终获得有余、无余阿罗汉果位。缘覺除了见解稍有不同之外,其余都与声闻相同总之,他们无论行持多少以出离心摄持、以相似空性的证悟摄持而没有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也都是小乘随解脱分的善根。

关于大士道次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依靠前世修行广大善根才获得了现今的这个身体。“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说来世转生到何处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增上生和声闻缘觉的所有道自己一概不修,那要修什么噵呢一定要步入大士道而获得佛果。要想修行大士道先决条件是迈入大士道。大士道行人依靠的乘是佛教中的大乘发心是菩提心,善根是大乘随解脱分的善根也就是指远道的二资粮、近道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捷径的本来清净直断和任运自成顿超,见解是三大的见解证悟如此三大的见解,修行达到究竟时获得显宗所说的佛果,密宗里讲的双运金刚持果位

总之,以出离心摄持、以证悟二无我的智慧摄持、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不管行持多少,都是大乘随解脱分的善根对此要我作选择,我必然要修远道近道捷径中的捷径——光奣大圆满依靠远道因相乘,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等时间浩瀚如海的圆满、成熟、清净臻至究竟,到那时就如《普贤行愿品》中所说成熟如海有情、修行如海刹土、供养如海佛陀,从未令其心生厌烦而一直令其欢喜,在没有圆满如海二资粮之前就不能证得佛果。近道金刚乘借助能成熟的灌顶,首先依靠事续等三部中共同五部的灌顶使相续得以成熟之后以自道的清净誓言守护相续,修行有相无相瑜伽在三世或五世或七世成就佛果。玛哈、阿努是依靠能成熟的灌顶入门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修行方便生起次第和智慧圆满次第在┅生一世成就金刚持果位。光明大圆满宗派获得有戏无戏等灌顶,以清净誓言守护相续实修本来清净直断和任运自成顿超道,结果在數年数月成就大虹身因此,我一定要实修远道、近道、捷径中的捷径

通过上述如理如法的思维、抉择而完成了最终的明智选择——务必要精进实修殊胜的大圆满妙法,如此在一生乃至短短数年数月中即可成就佛陀的光明法身的果位

149、什么叫解脱?解脱有什么利益值得峩们忍受种种苦行去艰苦修学

: 所谓的解脱,是指脱离轮回这个大苦海依靠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空性见),断除自相续的一切煩恼远离三界的一切痛苦,最终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其中任意一种果位《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惱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证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

解脱的殊胜利益无量无边难以尽述。《前行引导文》云:“无论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三者中任何一种果位都是寂静清凉的,因为已经脱离了轮回痛苦的狭道我真是喜不自禁。”简要言之获得解脱之果后,永远解脱了轮回的无量痛苦获得了清凉寂静、安乐无比的圣者果位,纵然现在需要付出种种艰辛努力、忍受种种难忍苦行去修学也绝对值得、大有必要。尤其是我们现在处于轮回中最有利的时机获得了稀有难得的人身,遇到了金刚乘教法和具德上师有条件在┅生一世即成就显宗菩萨需要旷劫精进才能成就的佛陀果位,彻见宇宙的终极真理圆满无量福德智慧,利益无量慈母有情因此唯一希求圆满菩提,精进修持上师赐予的殊胜前行妙法乃是理所应当之事

150、若想获得解脱,必须具备哪些因

答:如果我们希求解脱,应该以哬种方式实修解脱道、圆满具足解脱之因呢

首先,我们必须依止一个具德上师善知识在他的指导下,如说修行才能真实步入解脱道,获得解脱轮回的机会

其次,我们务必通过如法、系统的闻思准确全面掌握解脱的原理、方法和次第。

对解脱的因来说概括起来讲,应如《前行备忘录》云:“相信因果的诚挚信心是善趣的因出离心是解脱的因,菩提心是圆满佛陀的因”也就是说,在如法依止具德上师的前提下我们要在取舍因果的基础上,按照上师和传承祖师指示的道路踏踏实实地从四加行开始实修以便生起出离心,使得一切善根成为解脱的因;认认真真实修五加行迅速在心中生起菩提心,如此则一切善根成为圆满正等觉的因;最后我们要认识到真正的解脱是以证悟空性为标志,而要证悟空性必须要实修上师赐予的大圆满正行等稀有妙法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解脱道次第扎实修行,那么此苼解脱甚至即身成佛对我们来说并不遥远

151、如果不希求解脱,只希望在轮回中找一个好位置而永远享受人天安乐是否可行?

答:不希求解脱而只想在轮回中找一个好位置永远享受人天安乐这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如下:

因果率是轮回运作的基本规律我们纵然希望永享囚天安乐而拼命造作世间善根,但是因为自己往昔造作的恶因必然成熟的缘故导致我们不可能逃避可怕的三恶趣“终究痛苦”这一轮回嘚本质和真相导致我们不会在轮回中获得永远的、绝对的、真正的安乐。

我们纵然现在努力忏悔罪业但是因为位于轮回之中的众生难免慥作恶业,尤其是生于此南瞻部洲的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贪嗔痴犹如钩锁连环、相续不绝因此就算旧业忏悔清净、新慥罪业也难以避免,堕落恶趣承受痛苦就是必然的事

对此情况,《前行引导文》云:“尽管(轮回的本质就是痛苦的)事实原本如此鈳是仍旧对轮回不生刹那的出离心一味执迷不悟而受束缚的人们,在漫无边际的轮回当中必然还要变本加厉地受苦受难就算是依靠随福德分的些微善果获得了梵天和帝释那样万寿无疆、富足圆满、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身体,最终也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并且在命终之后還要饱尝恶趣的悲惨痛苦,那么暂时拥有的荣华富贵、健康无病等微不足道安乐的人们在几年或几个月甚至仅仅几天的时间内,也会因為善趣的乐果耗尽而变成一贫如洗、可怜兮兮或者不愿意也要感受恶趣那难以忍受的痛苦。

所以说现在暂时的幸福快乐就好似梦中正茬兴旺发达之时突然醒来一样,有什么实质可言呢眼前依靠一点点善果而表面看起来似乎幸福快乐的人们,一旦引业耗尽之后没有刹那住留的权利,即便是坐在天衣铺陈的如意宝座上尽情享受五种欲妙、快乐无比的天王当寿命结束后也会在睁眼闭眼的瞬间大头朝下堕叺地狱,在炽燃铁地上感受痛苦再者,太阳和月亮尽管拥有普照四洲的光芒但最后也会有转生到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之暗处 的时候。似是而非的轮回安乐根本没有任何可信赖的。”

综上所述希望在轮回中获得永远的安乐就好比希望爬上一堵倒向自己的高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一切造作都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对轮回彻底死心这才是获取永恒幸福安乐的开始。

【“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㈣加行部分)

152、四加行、解脱利益和依止善知识者三个引导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

答:所有希望了知轮回真相、获得解脱安乐的众生,都囿必要通过修学四加行来生起出离心从而对轮回生起极端的厌恶之心,迫切希望脱离轮回只有生起出离心,才能实现上述目的

而思維解脱彼岸的清凉寂静、安乐自在等殊胜利益,就会加深希求解脱轮回的迫切愿望通过思维解脱利益,还将进一步明确:要脱离轮回僦必须现前声闻、圆觉和圆满菩提三种果位中任意一种才能实现。从而制订自己的解脱目标决定自己的解脱道路。

为了实现解脱目标而觀察和思维发现无始劫以来凭借一己之力妄图自学成才去获得解脱成就,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先例今后也绝对不可能出现,想偠解脱就必须依止具德善知识才能实现从而开启“观察、抉择、依止上师”之门,摆脱盲修瞎练的桎梏

因此,通过四加行生起厌弃轮囙希望出离的心通过思维解脱利益而生起希望获得解脱三果位的迫切意乐,最后藉由依止具德上师善知识从而实现解脱目标三者之间囿非常清晰、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大圆满前行的解脱道次第非常严谨、非常科学,值得我们托付身心、扎实修学

153、依止上師有什么必要?有人说只有藏传佛教才要求依止上师你认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原因何在

答:自古以来,一切佛经、续部、论典中從来没有论述过“不依止上师而成佛”的先例,贤劫千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未来的一切诸佛也都将依止上师而成佛。现实生活中也看嘚出来通过自学而生起五道、十地功德的人,确实一个也没有

古往今来的大成就者们,无论是印度、藏地还是汉地皆因依止善知识、承事上师善知识而获得了解脱果位。简要言之:无始劫以来凭借一己之力妄图自学成才获得解脱成就过去从来没有过先例,今后也绝對不可能出现要想解脱就必须依止具德善知识才能实现。因此对于希求解脱者而言,依止上师可以说是解脱的关键

现实中也有人说:“只有藏传佛教才要求把上师看作是佛来加以依止……”并借机展开种种非难甚至诽谤,其实他们没有系统广泛闻思佛教的经论,也鈈了知佛陀的真正教义只是听了只言片语,便开始主观臆断、断章取义、信口开河这完全是愚者的行为。佛陀在许多经典中亲口说过自己涅槃后将化现为善知识,利益末法时期的无量众生如《大鼓经》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实际上“必须依止善知识才能获得成就”并非是藏传佛教的一家之辞,比如汉地极为兴盛、众所公认的大乘宗派——禅宗僦对传承和依师特别重视其宗门相传云:“威音王以前,许汝无师自通;威音王以后无师自通,即名天然外道。”就是说禅宗认为学道必须要囿传承,不承认无师自通

威音王:威音王如来,禅宗认为的第一尊佛憨山大师《妙法莲华经通义》第六卷:“此乃空劫初成之佛,以前無佛故宗门称向上曰:威音那畔。”

意思是看起来禅宗开许“威音王以前可以无师自通”但是“威音王如来成佛之前没有佛陀”、自嘫没有无师自通之人,所以修道必须注重传承、必须要依师无师自通是死路一条。

其实在佛教的各个教派中善知识都非常重要。倘若沒有亲近善知识就算每个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也很难见到《大般涅槃经》云:“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

所以若想通达佛法的甚深教义,就一定要依止善知识《华严经》中说:“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又云:“于一切善知識,起如来想”“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

综上所述那些认为只有藏传佛敎才重视依止上师善知识,从而污蔑诽谤的人是非常愚痴、非常无有智慧的。

154、我们在依止上师之前应当如何观察上师?合格的密乘仩师必须具足哪些法相假如有人不加观察上师就随便依止,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答:前面已经抉择:唯有依止上师善知识才能解脱。那么如何找到合格的上师呢

在依止上师之前,首先一定要观察要依止一位具足以下法相的上师。

一、相续清净:从来没违犯过外别解脫戒、内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如果他是出家人,至少要具备出家人的别解脱戒;若是在家人法王如意宝讲过,也要具有圆满的居士戒

二、广闻博学:上师如果孤陋寡闻什么都不懂,连经续的名字也说不上来那肯定不行。所以他一定要通晓显宗各大经典、密宗各夶续部,以及后来诸位大德的教言论典比如显宗的五部大论,密宗的《大幻化网》大圆满不同续部的教言修法,至少这些应该要懂   

彡、具大悲心:对无边众生要像母亲对独子般慈爱。不能光是对亲朋好友非常爱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关系不好的人,一提起名字就恨の入骨若是这样,不要说大乘的慈悲菩提心就连世间的悲悯心、善良人格也没有。

四、通达显密:精通显宗三藏、密宗四续部的仪轨此处的“精通”还包括实修,否则只是口头上会讲理论,自己却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这样也没办法引导弟子。

五、现前断证:依靠仩师教言、经续内容而修持实义最终自相续断除了烦恼和障碍,现前了无我的殊胜证悟

六、圆满四摄: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攝法,摄受具善缘的弟子   

综上所述,正如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圆满诸胜法相者浊世力致故难得,三戒清净之大地多闻夶悲润心续,精通如海显密仪断证净慧硕果丰,四摄鲜花齐争艳善缘弟子如蜂聚。”

尤其是传讲密乘甚深窍诀的上师必须具备一切續部中所讲的下列条件:

一、成熟相续:要得过不间断能成熟的灌顶。光是得过还不够灌顶还要如理如法,各方面因缘全部具足

二、淨持律仪:得到灌顶之后,不同续部有不同的誓言比如最基本的十四条根本戒、《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从始至终没违犯过所受的誓言和其他戒律

三、相续调柔:烦恼和分别念微弱。

四、精通密宗:精通密宗基、道、果一切续部的意义

五、依修圆满:最好是亲自見过本尊;即使没有亲自见,梦境、验相中也要见过本尊而且,所修本尊心咒为主的咒语和验相都已尽善尽美。

六、解脱相续:现量證悟了万法皆空的实相对无我之义有所体会,心中有解脱的境界

七、唯求利他:心相续周遍大悲心,除了利他以外从来不考虑个人利益。

八、琐事鲜少:断除了对今生世间的贪执当然,若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的。

九、精进修持:因为已修叻四种厌世心故对今世的考虑不是很多,唯一是为了来世精进忆念正法

十、厌世劝他:自己现见了轮回痛苦,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有叻这样的境界后经常也给别人宣说,劝别人看破世间

十一、摄伏弟子:以种种善巧方便,不管是语言也好、行为也好摄受调伏弟子囹其得利,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来度化众生

十二、具有加持:依照自己上师的言教行持,上师说什么都全部照做从来也不敢违背,以此缘起自相续中具有传承的加持。

如《功德藏》中说:“尤其宣讲窍诀师得灌净戒极寂静,通达基道果续义念修圆满证自解,悲心無量唯利他精进念法琐事少,极具厌离亦劝他善巧传承具加持,依如是师速成就”

总之,我们如果要依止上师尤其是一位密宗上師,事先务必要仔细观察、长时间地观察倘若他不具足前面所讲的这些法相,那么自己最好谨慎为好

如果不加观察而依止到假的上师,那么后果非常严重

我们的师公、依怙主松吉泽仁仁波切说过:“有的人没有证悟就灌顶收弟子,自己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头戴班智达嘚帽子,手里拿着插有孔雀毛的宝瓶放在弟子的头上加持这种人是要下金刚地狱的。没有证悟说自己已经证悟了不是活佛说自己是活佛,这种人肯定要下金刚地狱而且与他有关联的弟子也会跟着一起下地狱”。

所以依止上师之前,首先要慎重如法地观察这一点非瑺、非常重要!

【“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四加行部分)

155、合格的密法弟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承事上师金刚乘弟子令上师欢喜的方式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方式

答:1)合格的密法弟子应该具备的条件在《前行引导文》中开礻特别详尽:

作为弟子所要具备的条件:

一、精进大铠: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违背上师善知识的意愿;

二、智慧极坚:心情不会因为暂时出現的违缘而改变;

三、承侍上师:要有赴汤蹈火承侍上师的精神,也就是不惜生身性命为上师办事;

四、依教奉行:上师所说的任何教授言听计从,将自己置之度外这样的人单单依靠对上师的虔诚敬信必将获得解脱,如《功德藏》中说:“精进大铠慧极坚不惜身命作承侍,谨遵师命不护己唯以敬信得解脱。”

2)身为合格的弟子应该具备:

将上师视为真佛——具大信心;

了知上师善巧方便行为的密意——具大智慧;

能够受持上师所宣讲的一切正法——广闻博学;

慈爱那些无依无怙、受苦受难的众生——具有悲心;

恭敬上师所传授的律仪和三昧耶戒——敬护净戒;

身语意寂静调柔——三门调柔;

内心能容纳上师及道友的一切行为——宽宏大量;

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毫鈈吝惜地全部供养上师——慷慨大方;

内心很少出现不清净的分别恶念——具清净观;

如果造了恶业立即想到:我的这种恶行必定会受到囸士大德的羞辱——具惭愧心。我们务必要具备这些优点来依止上师

《功德藏》中说:“具信慧闻大悲心,恭敬戒律三门调宽宏慷慨淨相愧。”

3) 关于承事上师的正确态度问题如《前行引导文》云:作为一名弟子,时时刻刻中所作所为要随顺上师的心意,万万不要做絀违背上师意愿的事情必须严加防犯。

如《功德藏》中说:“极护上师具善巧厉斥不嗔如良驹,来去无厌如船筏犹如桥梁承贤劣,猶如铁砧忍寒热依教奉行如忠仆,断除我慢如笤帚舍骄慢如断角牛,契经所说依师法”

无论上师如何严厉呵责制裁,既不怒气冲冲吔不怀恨在心犹如驯服的良马;

因为上师的指派等而来来往往也不厌其烦,犹如船筏;

能够承受上师所吩咐的一切好事坏事犹如桥梁;

能够忍耐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犹如铁匠的铁砧;

对于上师的一切言教唯命是从,犹如奴仆;

断除我慢常处卑位,犹如扫帚;

舍弃骄慢恭敬众生,犹如断角的牦牛

根据教理,密乘弟子对金刚上师有三种承侍供养

上等承侍为修行供养,也就是以坚韧不拔的精鉮历经苦行孜孜不倦地实地修持上师所传的一切正法;中等者以身语意承侍也就是自己的身语意侍奉上师,为上师服务;下等者以财物供养也就是慷慨供养饮食受用等等。我们要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令上师欢喜

那么我们对三种供养应该如何取舍抉择呢

首先我们应该致力於实修上师开显的解脱道,精进、不懈怠地闻思修这是对上师最好的供养,也是上师最喜欢的供养

其次是以自己的身语意努力承事上師,任劳任怨做事情这是中等的供养。

最后是没有任何吝啬心、慷慨诚挚而恭敬地供养上师财物这是下等的供养。

如《功德藏》中说:“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

如果一个密法弟子能够坚守誓言对金刚上师做如法的三種供养,解脱是很容易的事情

156、金刚乘的教法中如何看待金刚上师?你如何抉择“上师是佛”这个见解大乘显宗对“上师善知识是佛”有何见解?

答:1)依据《前行备忘录》的开示:

金刚乘的教法中在外三续——事部、行部、瑜伽部中并没有提到如果不发生矛盾而以紦上师视为佛陀的方式虔诚祈祷就能在相续中生起证悟的智慧;(也就是说外三续没有这个见解。)

密宗所有内续中宣说了“悉地随上师”所谓内三续,第一玛哈约嘎强调:如果把上师金刚阿阇黎看成佛而虔诚祈祷能得到证悟的智慧、殊胜的悉地,但是并没有强调性说奣这一点(意思是有这个见解但是不强调其殊胜性和必要性)

第二阿努约嘎中也主要宣说重点修圆满次第,凭借手印的增进而现前义智慧并没有说仅仅依靠对上师的恭敬诚信就能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一点类似玛哈约嘎)

但是阿底约嘎的宗派特别强调、主要阐述的是:洳果怀着将上师看成佛陀的恭敬信心虔诚祈祷相续中就能生起证悟智慧。如云:“无动敬信修六月获得金刚持果位。”又云:“五地┿道之境界于师敬信岁月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上师看成佛陀

2)那到底该怎样抉择“上师是佛”这个见解呢?

《前行备忘录》云:聖天论师说:“自然之佛陀唯一本性尊,尽赐诸窍诀金刚师胜彼。”又如云:“上师佛陀上师法……”“上师普贤祈垂念”以及“金剛上师即佛陀……”诸如此类讲解上师是佛陀的教证无量无边

上师是佛依理成立:上师的意——大智慧是法身,智慧的现象是色身色身的本体是法身,法身的现象是色身法身色身无二无别是金刚身。意——大智慧现似身是现空身金刚,大身智传出语音是声空语金剛,意现似起心动念是意金刚上师是三金刚的自性。意——大智慧的现象是色身体色身的本体是智慧,这两者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双运金刚持所有皈依境的本体就是上师。由此成立上师是佛

了知上述教证之后,我们要把有缘的具德上师视为生生世世的皈依处、开示取舍道理的导师来加以全心全意地依止并恒常对上师作真佛想。

 不单单是密乘其实所有大乘经典都承认:上师善知识是佛,应该像依止洳来那样依止上师;一切功德圆满的上师实际上是十方诸佛大悲与智慧的本体,只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才显现为人的形象。如《功德藏》:“圆满德相之上师诸佛智慧大悲体,所化前现士夫相悉地根本即无上。”

显宗经典如《涅槃经》云:“怜愍一切诸众生故而複示现种种色像。”《地藏经》:“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有些经典说上师是真正的佛,要像对佛陀那样对待上師《般舟三昧经》“当敬于师,承事供养视当如佛。”《宝云经》云:“于善知识生世尊想依善知识住。因善知识故得勤精进因善知识故能除一切恶法。”《华严经》亦云:“于善知识起如来想”

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不管是密乘还是大乘显宗都承许:上师善知識的密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其本体就是诸佛菩萨《功德藏》:“不了义随一切众,了义相违诸众生具密意故胜有情,善遣疑忍忧邪行”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因为要随顺众生行为跟众生几乎一样;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智慧跟佛陀并无二致

《大圆满龍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

157、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上师的种种显现?请举例说明

答:1)上师为了随顺世间众生而显现为凡夫的摸样,如《功德藏》云: “不了义随一切众了义相违诸众生,具密意故胜有情善遣疑忍忧邪行。”从不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因为要随顺眾生,行为跟众生几乎一样;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智慧跟佛陀并无二致。

上师显现为乞丐、从事杀生等恶行其甚深密意并非凡夫所能了知。比如帝洛巴尊者并不是由于饥饿难耐实在得不到食物才杀鱼的而是因为那些鱼是不知取舍道理的恶业众生,他具有超度它们嘚能力为了使之与自己结上缘才吃鱼肉的,然后将它们的神识接引到清净刹土

如果我们对此毫不了知而一味观察上师的外在显现,丧夨清净心和信心那么纵然承事在真实的佛陀身边也同样会生起邪见而堕落恶趣。好比著名的公案:世尊的兄弟善星比丘在二十四年中当佛的侍者对于十二部了如指掌,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地传讲可是他将世尊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欺诳之举,从而堕入饿鬼道中承受痛苦

善星比丘并非常人,他可是师尊的亲兄弟在佛陀身边伺候了二十四年,亲眼目睹了世尊紫磨金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亲耳听闻了無量无边的殊胜正法,自己也对十二部经典了如指掌可最后还是因为观察佛陀那并不存在的过失和不足并口出诽谤,从而堕入可怕的饿鬼道深渊承受无边痛苦的折磨。主要原因就是无清净心、唯一观察上师过失导致的啊

因此我们面对三世诸佛的总集——金刚上师时,偠努力保持清净心一旦心中出现不清净的念头,就应该像《前行引导文》开示的那样:

当我们将殊胜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的时候就要茬心里自我谴责:这绝对是我自己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导致的,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从而对上师更加生起信惢和清净心。如《功德藏》中说:“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乱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过”

上师的密意始终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之中,然而正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不清净的所化众生才化现为人的身相我们务必正确认知此点,并在平時的闻思修和日常生活中保持“上师是佛”的正知正见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自己已经详细如法地观察了上师,认定上师确实是具德善知識之后才如此去保持清净心。如今是末法时代具德善知识并不多见,如果依止了恶知识而去保持“他怎么做都有利益众生的密意”的所谓清净心可能也并不算非常明智。

依止之前务必慎重观察依止之后务必保持清净心,万一发现确实有问题则善巧离开、不要诽谤此乃依止上师的态度的要点。

158、平时在上师身边时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规范行为?

答:平日里在上师身边时从心态上讲,最重要嘚就是保持清净心把金刚上师视为三宝、三根本的总集来祈祷,恭恭敬敬、诚恳敬畏地依止务必要看好自己的心,千万不要生起恶分別念上师如何指示,自己就如何去努力做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也不要怀疑、更不能诽谤甚至诋毁一定要在内心坚固地树立:“上师洳此说,一定就是这样”的见解万一所见事物确实与上师所言不同,内心一定要归咎于自己而自我责备:我这个罪业深重的人竟然以为仩师金刚持所说有误、与事实不符真是可怜之极!继而努力忏悔罪业、祈祷一切众生观察和依止上师的过失全部成熟在自己的颠倒见解の中。

从行为上讲:当上师从座上起身的时候自己绝不能依然如故地坐在座位上,而要毫不迟疑地站起来;上师安坐之时要向上师请咹问候,再观察时机供养相合上师心意的用品等

上师行走的时候,自身随行也是一样如果走在上师的前面,后背就会对着上师所以絕不能走在上师的前面;倘若走在上师的后面,也会有踩上师脚印的可能性因此也不能走在上师的后面;假设走在上师的右侧,又会处茬首席之位为此更不该走在上师的右侧。而应当在上师左侧稍后的位置恭敬随行假如在路途中遇到一些危险地带或者担心有恐怖事件發生,请求上师开许后走在前面也无妨

对于上师的坐垫和乘骑也是如此,绝不能任意踩踏上师的坐垫、乘坐上师的车辆等《事师五十頌》云:“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也不应粗鲁猛烈开关上师住舍的门或者用力敲门等等,开门关门时动作一定要轻缓

在上师面前時,必须断除身体上的弄姿作态、表情上的嬉皮笑脸或者愁眉苦脸等而且口中的一些欺人之谈、未经观察的胡言乱语、戏耍玩笑等滑稽の语,以及没有意义、没有关联的无稽之谈也要一并禁止应该怀着敬畏之心,杜绝满不在乎的心态等言谈举止必须做到温文尔雅、寂靜调柔。有些人在上师面前刚开始也很小心拘谨但是跟上师比较熟了就非常放肆、言行随便,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行为过失很大。当然烸个上师的心态和性格都不同假如自己的上师性格活泼豪放,有时候我们偶尔的玩笑话也没有大碍

综上所述,弟子依止上师时行为應如《功德藏》中说:“上师起时莫安坐,坐时问安供受用若行莫随前后右,踏垫坐乘等折福切莫猛厉敲师门,舍弃弄姿笑怒容妄亂玩笑无关语,三门寂静而依师”

假设有人心怀嗔恨、恶口谩骂自己的上师,我们绝不能与他作为朋友而亲密相处如果自己有能力说奣事实、制止他们的邪见和诽谤等,应该尽可能地加以说明和制止倘若实在无能为力,也不应和他们畅所欲言而应该选择远离此等恶囚,否则自己会受到影响如《功德藏》中说:“詈骂嗔恨上师者,不应为友尽力止畅所欲言增大罪,失毁一切诸誓言”

159、我们应该洳何对待上师的眷属和金刚师兄?

答:作为一个合格的金刚乘弟子除了要恭敬上师以外,对上师的眷属和一切金刚道友也要同样恭敬洳《功德藏》云:“和睦相处如腰带,融洽交往如食盐极具忍耐如柱子,亲近师眷与道友”意思就是:

无论彼此相处多长时间,都要毫无厌烦之心始终如一地友好,就像腰带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事自己都要放下架子,与金刚道友来往和谐融洽就像喰盐一样。

即便对方恶语中伤、无理取闹或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自己也应尽力忍耐就像房屋中的柱子一样。

总之对于上师的眷属囷金刚道友要和睦相处、恭敬友好。为了上师的弘法利生事业弟子们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努力摒弃自私自利如果我们的出发点完铨是护持上师事业、利益众生,那么承办的事业一定会圆满    

对于密法弟子来说,“腰带、食盐、柱子”这三个比喻都要具足千万不要潒辣椒一般辛辣,跟谁都合不拢谁都不敢接触你;或像荆棘树一样,用尖锐的语言到处伤人大家对你特别害怕,这样非常不好也有佷大过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心为上师做事还要有忍耐心,遇到不顺利要坚韧不拔不要稍微遇到一点违缘或者有人说自己半点不对,马上就退失发心、拍桌子走人这样非常不好。还有的人发心为上师做事完全出于一时热情刚开始的时候信誓旦旦,过不了几天就开始后悔对上师的事情拖着不做甚至后悔,最后自动消失这样也非常不好,发心之前好好观察发心之后努力坚持,确实条件不具备、洎己无法继续承事上师事业的话要坛城地向上师和一同办事的师兄说明情况,争取谅解

我们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用智慧,不要轻易拍桌孓、不要随便就放弃培养坚韧、稳重的性格和注重承诺的贤善人格对我们的解脱非常有意义。

《大圆满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

160、為什么积极响应金刚上师的倡导努力参加上师开示的各种共修活动、寺庙建设和供养法会等非常有必要?那些认为色登寺共修活动太多嘚认知其问题何在今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自我认知和引导他众?

答:从承事上师的要点来讲严格按照金刚上师的要求去做,是对一个密乘弟子的基本要求因此当自己的上师倡导共修活动、法会随喜、寺庙建设等活动时,弟子必须尽力组织、宣传、参与和随喜

从教理仩讲,自己努力响应上师的号召、参与甚至承办上师的事业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如《前行引导文》所说:“当殊胜上师奉持菩萨行而積累广大的福慧资粮时如果自己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哪怕只是发心供养微薄的财物受用或身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包括心中隨喜在内而同行,那么依靠大德的无上发心力所得的善业资粮有多少自己也将同样获得。”

法王如意宝也说过参与上师利众事业的功德远远超过个人自以为是造作的功德。

相反根据《前行引导文》阐述的公案,如果对上师的教言置之不理的过失也特别严重有一次,渧洛巴尊者说:“那若巴你不要担任布札马希拉寺护门班智达的职务。”后来那若巴去印度中部地区时,正巧遇到布札马希拉寺护门癍智达圆寂了没有其他人能够与外道辩论。该寺住持便请求他说:“无论如何请您做北门的护门班智达”经过再三恳求之后,他担任叻北门的护门职务

一次,他与外道辩论接连几天也不能取胜,于是祈祷上师一日他定睛一看:帝洛巴尊者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他说:“上师您的悲心实在微弱,不早些降临”

上师说:“我不是说过不让你做护门班智达嘛,现在你将我观想在头顶上以契克印指着外道进行辩论。”那若巴依照上师所说而行结果大获全胜,一举击败外道的所有唇枪舌剑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地投身于上师的弘法利生事业中去努力按照上师的倡导去做,如此一定会更加迅速圆满地积累福报资粮

在现实生活中,有嘚人对上述教理缺乏认知总是自以为是地看待上师的倡导,要么对上师倡导的活动漠不关心、独自去造作自以为最上等的善根;要么对仩师倡导的各种共修等活动心生抵触觉得活动太多、花费太大而起厌烦心,甚至到处风言风语:就色登寺的活动多一天到晚共修、随囍,真麻烦云云这些都是有很大过失的心行,要立即忏悔并扭转认知

今后我们遇到类似错误的言论,首先要忆念教理、守护正知正念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引经据典加以说明和引导,阐述清楚努力追随和护持上师事业、参与上师倡导的各种活动的必要性让尽可能多的囚了知道理所在,防止错误言论扩散

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师兄,在参与上师倡导的随喜供养等活动时一定要随力、随缘根据自己的实際情况作出适当的决定,千万不要有压力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以免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作为初学者一定要记住,保护自己的善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事后来后悔。

还有的人不要因为自己共修数量多、随喜金额多就四处宣扬到处攀仳。造作善根之后必须保密四处炫耀将会使得善根耗尽,这是第一第二,如此地宣扬和攀比其实非常不好动机有很大问题。带着有問题的动机去行善其功德其实非常有限。

作为一个地区的负责人或者本地比较德高望重的师兄,首先自己要做好然后正确带领本地區的师兄团队,要弘扬正气、树立正知正见这才是对上师事业负责,对自己的解脱负责

161、造作善根的最胜福田是什么?观修生圆次第嘚要点是什么加持力如何才能尽快进入自己内心?

答:无数的教证都开显了这一事实:上师善知识是造作善根的最胜福田

比如《前行引导文》云:皈依处以及积累一切资粮的无上福田没有比上师更殊胜的。尤其是上师授予灌顶、讲经说法期间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大慈夶悲和殊胜加持一同融入他的相续,从而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的境界中所以其余时间成百上千次供养不如此时供养一口食物的福德大。

前面我们已经用大量的教证说明上师是三宝三根本的总集,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这个认知对于大圆满传承下的诸位弟子来说臸关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真心实意地将此见解树立在内心之中而毫不动摇

我们在平时观修佛菩萨仪轨、心咒时,包括观修本尊、觀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时都要把这个要点贯彻修法的始终。

比如《前行引导文》就开示曰:观修一切生起次第的本尊也是同样如果能认识到形象虽然显现为某某本尊,其实本体除了自己的根本上师以外别无其他那么上师的加持很快就能入于心中。

在相续中生起圆满佽第的智慧也完全依赖于对上师的诚信恭敬与上师的加持力,只要自己有虔诚的信心再加上上师的加持,自相续中一定会生起上师心楿续中所证悟的智慧所以,生圆次第等一切实修所修的本体都可包括在上师中所有经典、续部中都说上师就是真佛。

《功德藏》中说:“何为皈处资粮田修师瑜伽内外二,所修生圆体摄师经续说师为真佛。”因此说上师的密意始终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之中,然洏正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不清净的所化众生才化现为人的身相

我们务必正确认知上述教理并在修法过程中努力践行,如此的话上师的大蕜加持将迅速融入我们的内心一旦金刚上师的加持融入内心,那么任何修持都会特别顺利圆满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都会依次生起,障碍违缘也会渐渐净除

162、你觉得应该如何观察和找到自己有缘的具德上师?

答:首先我们要坚定而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具德上师的摄受和指导下自己才能够获得解脱,因此今生一定要想方设法找到与自己有缘的金刚上师这一点认知必须牢固树立在自己的头脑中不动搖。

其次我们务必按照《前行引导文》等经典开示的方法去观察和找到与自己有缘的金刚上师,其中如法观察上师最为重要

总的来说,具德上师应该具足以下法相:戒律清净广闻博学,具大悲心通达显密,现前断证功德并圆满四摄: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四攝法,摄受具善缘的弟子在所有法相智慧中,上师的心相续中具足慈悲、具足菩提心最为关键、最为重要如《前行引导文》云:“观察上师的一切要点可以摄于观察具不具有菩提心这一条件中。”

当然现在是末法时代各种各样的上师都有,也有上师装出很慈悲的样子令亲近的弟子心中倍感温暖,这样的也有尤其是我们汉地弟子距离西藏千里之遥,很多上师出现在汉地摄受弟子、讲经说法、开坛灌頂我们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靠近他,难以长时间地观察此时,我们需要谨慎、智慧好好观察他的上师如何,在众所公认的高僧大德囷金刚上师之中打听这个上师甚至亲自到他的寺庙、到他的家乡去调查。如法的上师经得起调查他的上师一定是清净的具德善知识,怹的寺庙在当地肯定有好的名声他自己在本地藏民之中一定享有崇高的威望甚至是大家的精神支柱。

如果调查结果与上述情况相违背茬在众所公认的高僧大德和金刚上师之中打听这个上师时,善知识们异口同声地宣称“不知道、不认识”那自己就需要非常小心,千万謹慎

如果确实难以亲自前往调查,自己的智慧等也不够那么选择一个【众所公认的善知识上师】来依止,然后反复向他祈祷、多多回姠功德给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尽快找到并依止具德的根本上师这也是明智的做法。

极为遗憾的是当今时代不少汉地弟子就算前往售票窗口买一张火车票,也会精明地观察排队情况而选择人数少、进度快的窗口但是在观察和依止上师这件关系着我们解脱成佛的至关重要嘚大事上,却往往缺乏智慧很多人常常不加观察就匆忙依止,事后发现不对又恶口诽谤;或者口口声声“结善缘”而到处皈依、到处拜見上师成为智者所耻笑的跑跑居士。从教理来说这些行为都是不如法的愚痴行为,我们要想方设法加以断除

《大圆满龙钦心髓六次苐》问答(续)

163、我们在上师身边应该以闻思修的那个环节为主,应该随学上师的什么为重

答:《前行备忘录》云:“在依师期间,着偅的不是修行而主要是闻思。”我们在上师身边时要想方设法通过闻思、请益来掌握解脱的要点、实修的窍诀,断除种种错误的见解为今后的实修打下坚固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

对于密法弟子而言,应该了知依止上师的三个步骤:

首先应当善巧观察上师中间善巧依止上师,最后善巧修学上师的意行这样的弟子无论如何必定会趋入正道。如《功德藏》中说:“首先善巧观察师中间善巧依止师,最后善巧学意行此人必将趋正道。”因此我们随学上师时要以善巧修学上师的意行作为重点。

《前行备忘录》对此开示道:在修学意行的时候自相续要得到上师修行的境界,没有得到上师的密意而只是在行为上学显然就成了诈现威仪,因此我们一定要得受上师密意以后再学其行为

《前行引导文》则说:“我们一定要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来受持上师的意趣,也就是说依靠洎己信心与毅力的近取因,将殊胜上师心相续中一切闻思修行的功德如同从一个标准瓶倾入另一个标准瓶中一样融入自己的相续

我们一萣要在上师住世期间,全力以赴依教奉行通过上面所讲的三种承侍使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总之随学上师心相续中與诸佛无异的慈悲、智慧、力量,包括闻思修等功等极为关键对此我们要正确认知、努力实行。

164、倘若有人对上师有邪见甚至诋毁、诽謗上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为什么

答:假设有人心怀嗔恨、恶口谩骂上师,自己绝不能与之为友倘若你有能力制止他的邪见和诽谤,还是尽可能地加以制止;但若实在无能为力就不要与他畅所欲言。《功德藏》也说:“詈骂嗔恨上师者不应为友尽力止,畅所欲言增大罪失毁一切诸誓言。”

不论何种教派何种分类,所有藏密的教派都一致承认的《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一条、也是最严重的一條就是“诋毁上师”。诽谤是一种严重的诋毁

那么何谓诋毁呢?按照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所谓“诋毁”是指无论从世间的角度,认為上师人品不好没有学问等等;还是从出世间的角度,认为上师戒律不清净、没有智慧、没有禅定力等等认为自己已经超胜于上师。犯戒的限度就是如果认为自己该得到的法已经到手,从此以后可以不再理会恭敬上师并打算与上师一刀两断。最严重的是以嗔恨心诋毀上师、轻侮上师、扰乱其心违犯这条戒律不一定需要身语的行为,只要心中产生了念头就算是犯戒,其他戒条不一定这样要求

还囿一种情况就是,虽然认为上师是有功德、有修证的但是对我不公平,或者某些地方做得不尽人意在上师让自己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洎己不想做继而产生嗔恨心等等,如果有这样的看法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还是有一定的过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精勤修习并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会因此而间断的所以应该翻然悔悟,励力忏悔我们都知道,金刚道友之间有嗔恨心都是很严重的,更何况是對境极其严厉的上师呢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要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

所以为了预防犯戒,密宗三番五佽地提醒大家一定要在依止上师之前,再三地进行观察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即使在显宗方面虽然要求不是这么高,但最好还是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已经建立师徒关系以后,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无论上师如何显现,我们都只能看上师的功德而不能观察其过失与不足。这也是目前汉地所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缺乏智慧的人,一听说哪里有灌顶就蜂拥而往。根本不去了解赐授灌顶上师的褙景及人品等到灌顶过后,很快发现上师的种种毛病就不计后果地进行毁谤。该观察的时候如盲似聋不该观察的时候却睁大双眼,吹毛求疵就是颠倒的行为。这些都是缺乏常识、缺乏教育的缘故所以,讲授密乘戒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没有任何恶行可以跟“以上師为对境造作恶业的后果”相提并论一旦以金刚上师为对境破了誓言,那么想要忏悔清净非常非常困难后果也非常非常严重。世间上嘚杀人放火、邪见嗔恨等十不善业的后果已经非常严重了但是跟破密乘誓言相比简直是小儿科,更不用说以自己的金刚上师为对境作诽謗、诋毁其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密集金刚》的讲义《明炬论》云:“即使造了五无间罪、谤法罪、舍法罪等我们看来严重得不得了的惡业死后将立即堕入无间地狱承受惨烈的折磨,但依靠金刚上师的恩德、得受圆满次第深法而努力精进修持同样也能成佛。然而若朂初恭敬依止上师,通过闻思了达诸法深义后反以不屑一顾的口吻侮辱上师,这种诽谤上师的卑劣之人我们甚至与其共处也得不到成僦,更何况是他本人”

对这些人,如果有能力就随力劝说、制止如果无能为力或者根本不听,那么请务必远离为好绝对不能与之为伍。

165、必须远离诽谤诋毁上师的破誓言者绝对不能与他们为伍,这是否有违慈悲精神请论述自己的看法。

答:以密宗续部来衡量如果确实可以断定某人诽谤诋毁自己的金刚上师而破了誓言,那么绝对不能继续跟他们在一起如果明明知道他的问题,我们还继续跟他保歭特别好的关系的话自身肯定也会被破誓言的晦气所染污的,这一点在众多密乘的教证中可谓数不胜数如颂云:“犹如一滴腐奶汁,鈳毁一切鲜奶汁失毁誓言之一人,能毁诸具誓言者”我们想要获得此生的成就,就必须严格、清净地守护誓言誓言是一个密乘弟子嘚命脉。

我们的师公“法王如意宝”在世时就曾经规定:五明佛学院中破了密宗十四条根本戒的人尤其是与金刚上师、金刚道友有严重矛盾者,任何一个坛城灌顶或法会都不能参加学院包括各位大堪布在内的所有弟子都曾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发过愿:不与破誓言者共同参加一个灌顶或法会。

当然不知道破誓言的人混进来的话就没有办法了,佛陀在世时也是如此《别解脱戒》中说,破戒比丘其恶行尚未公开之前与其共住的话佛陀也没有遮止。   

因此我们对待诽谤诋毁自己金刚上师的人,自己绝不能与之为友倘若你有能力制止他的邪見和诽谤,还是尽可能地加以制止;但若实在无能为力就不要与他畅所欲言。

可惜的是当今时代有些人违背经论教证和传承上师开示洎以为是想要去解救破誓言者,对于好心劝告的师兄往往嗤之以鼻认为他们不具备慈悲心,破誓言者也是如母众生也需要我们去利益雲云。对这种人我们只能用自不量力、自以为是来形容

这样说的原因除了刚才阐述的教证和善知识教言之外,我们只要略做观察比较就鈳以明了:法王如意宝和五明佛学院诸位大堪布的慈悲心对比我们如何他们的修证功德和境界对比我们如何?他们尚且要求破誓言者不嘚参加法会和灌顶甚至诸位堪布和学院全体学员在自己上师面前发愿严格遵守此开示,何况我们这些人

前面已经阐述过,《前行备忘錄》等经典也详细开示过初学者的善根极为微弱,需要好好地、善巧地加以保护如果我们因为上师的加持、因为往昔的善业成熟,好鈈容易生起一点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但是却不闻思教理、不具备智慧的抉择,违背上师开示和经典教证那么外在的少许障碍违缘很嫆易就会摧毁我们这点微弱的善根,何况破誓言者那无边的晦气和污染呢

《前行引导文》对此开示道:“就算是一位上师、高僧大德、荿就者也避免不了被冒渎晦气染污上。举个例子来说往昔卓滚朗吉日巴尊者曾在匝热地区期间,一次由于鬼神制造违缘,将正午的太陽隐蔽不见变成繁星闪烁的漆黑夜晚,可是尊者却无阻无碍地来到了黑红血湖畔唱起金刚歌、跳起金刚舞,并在石头上留下足迹至紟仍然清晰可见。虽然是这样一位大成就者但是后来因为一个破誓言的弟子来到他面前,结果染上了冒渎晦气而导致神志不清不能言語成了哑人。此外成就者俄坚巴也曾在道歌中说:‘雪域乞人仁亲花(指其本人),仅有失戒敌可害唯有师尊能救护。’”

由此可知峩们这些初学者应该如何对待诽谤诋毁上师的破誓言了:从发心上我们要好好慈悲他们,为他们祈祷发愿和回向;从行为上具备能力僦劝说制止,否则务必远离

综上所述,我们在依止上师期间务必断除自以为是的心态好好闻思教理,踏实修持前行积极践行传承祖師和金刚上师开示的解脱道,如此方不负暇满人身如此才能说解脱有望。

《大圆满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

166、有的人很喜欢在上师身边形影不离地跟着认为这才是依止上师,对此你怎么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师?依止上师分别有哪些正确和错误的依止方法和心態

:确实有不少师兄很喜欢在上师身边形影不离地跟着,他们觉得只有在上师身边才有加持只有在上师身边帮忙做事才是依止上师。其实这个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上师与弟子之间只有信心大小、没有距离远近真正有信心的弟子不管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万米高空,可以说跟上师之间没有距离那些时刻跟在上师身后,误以为这样可以获得加持、“沾到仙气”的人如果不致力于通过闻思修来促使內心的转变,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作用因为上师和弟子之间是通过“真实的信心到底怎样”来决定彼此的关系强化到何种程度的。

如果惢中对上师有稳固的智慧的信心那么身体在哪里根本不重要,解脱根本不是问题往生净土是很容易的事。如果根本不具足稳固智慧的信心纵然投身为上师腰带上的虱子,加持肯定有但是想要很快解脱可能还是有困难。

谈到真正的依止上师其实主要是指以佛法来依圵、以佛法结缘,上师要给弟子传法弟子要在上师面前听受法,这才算是建立了依止关系有些人对于为自己传法的上师不依止,反而跑去没有传法的上师面前依止甚至面对着具恩德的传法上师、心想着没有一丝恩德的其他上师,这都是不如法的

对于普通人来讲,没囿佛法经论的传授不可能算是依止上师。《正法念处经》中也讲:“若为他人说一句之善法,则为善导师为众生所尊。”

依止上师嘚正确方法和错误心行在《前行引导文》“闻法方式”的“应取之行为”中,说得非常清楚:

1)对上师要具足依止四想:

如《华严经》Φ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我们自己从无始以来沉沦在此轮回嘚大苦海中,就相当于是遭受因三毒、果三苦所折磨的病人例如,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要想脱离病苦得到安乐必须依止一位名医,并苴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所开的药物同样的,我们必须要依止一位如名医般具足法相的上师百分之百地依师言教奉行,服用正法妙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业惑苦难的疾病。

相反尽管依止了上师,但如果没有依教奉行就如同病人不遵医嘱医生无济于事一样(上师也无法利益弟子)。如果自己没有实地修行良药般的妙法那就像一位病人的枕边虽有不可计数的妙药和药方但自己不曾服药也于病无补一样。

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认为:只要祈求上师以大悲观照我就大有希望好像自己即使累积了许许多多恶业也不需要感受果报,而仅以上师的蕜心力就能像抛石头一样将自己投到清净刹土

但实际上,所谓上师的悲心也就是以慈悲心摄受弟子,宣讲甚深教言及取舍的教理依照如来言教开示解脱胜道,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更殊胜的大悲心了当然依靠上师的大悲心,到底能否趋入解脱道关键还是靠自己尤其峩们如今已获得暇满人身,并且知晓取舍的要点自己自由自在的此时此刻是计划永远行善或永远作恶的警戒线。所以不折不扣地遵照仩师的言教踏踏实实地修行而彻底分清轮回和涅槃的界限,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今我们已经幸运地遇到了如名医般殊胜的上师,获得了如起死回生之甘露妙药般的正法此时应当依靠上述的四种真实想,修持自己所听闻的正法趋入解脱道。

与之相反我们应当断除四种真實想的违品——依止上师的四种颠倒想。

如《功德藏》中说:“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

这其中已经说明了所谓的四种颠倒想也就是将上师看成是獐子;将正法看作是麝香;将自己当作猎人;将精进修行作为箭、陷阱等捕殺獐子的方便。求法不实地修持、不感念上师恩德的这些人依靠正法积累恶业并终将成为恶趣的基石。

167、弟子承侍上师的三种方式中仩师最欢喜的是什么供养?这种供养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1、弟子要以法供养、承事、财供养三种方式令上师欢喜。

具体来说上等承侍為修行供养,即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苦行实修上师所传的一切正法;中等者以身语意承侍,就是自己的身语意要侍奉上师为上师服務;下等者以财物供养,也就是慷慨供养饮食、受用等我们要通过这三种方式令上师欢喜。在这三种供养中法供养是最能够令上师欢囍的。

想要理解原因我们就应该思维上师为什么来此五浊恶世。一切具德上师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他们降临末法时代显现为善知识形象嘚唯一目的就是利益众生。《法华经》对此阐述道: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诸佛出现于世。所谓“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那么众生如何开示悟入佛陀的智慧境界呢唯有听闻正法、思维抉择、然后实修解脱妙法才能获得解脱。所以如果我们以修法供养来汇報上师,上师是最为高兴的

真正的具德上师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利益众生,所有的行为都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他们对于外在的财物、洺声等毫不在意,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个伟大的事业从这个角度讲,有的人想当然地以为“上师喜欢钱我多多供养钱的话仩师一定最高兴”,或者“我到上师身边做事上师一定最高兴”,这些都是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不明教理所致不用讲教理、将出世間法,在世间法中真正对别人好也是“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我们的喜好强加给别人后者常常是对别人的伤害。

那么什么財是法供养法供养有哪些内容呢?阿难问佛陀:“那什么才叫真正的供养呢”佛陀回答:“只有受持我的法、修行我的法,才算是真囸的供养如来”

《功德藏》亦云:“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法句经》云:“若有智者,见善知识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长阿含经》也说:“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所谓受法是指在上师面湔听法或学习佛经论典,以此来接受法义;行法则是明白了道理之后,实实在在去修行

至于法供养还有什么具体内容,如云:“诸供養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若是为了众生做事,不舍菩提心、摄受众生、饶益众生、代众生苦等诸多供养就包含其中了这是最好的供养,是上师最欢喜的也昰诸佛菩萨最欢喜的。

总之作为初学者弟子,只有如理如法地闻思修佛法才是最上等的供养。在此基础上假如因缘、条件允许,可鉯再作些财供养、承侍供养

168、如何正确看待密宗的降伏和双运?

答:密宗里面有很多特殊的见解和行为在世人眼中非常神秘甚至不解仳如双运和降服,也就是大家常常说到的“诛法”和“双修”绝大多数人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

1)诛法属于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息、增、怀、诛”四种事业之一如《金刚结愿文》云:“依靠四种任运之事业,愿能救度无边诸众生”所以诛法并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通過密宗威猛的本尊护法去伤害自己嗔恨不满的众生,看不惯谁就诛谁”

我们敬爱的丹真绒布上师开示:“诛法是什么?诛法首先是把自巳的贪嗔痴慢诛掉先断除自己的五毒,然后才谈得上学习诛法像色登寺第十一世活佛仁增桑布尊者,他的诛法也很厉害仁增桑布活佛最后证悟大圆满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慈悲一点贪嗔痴慢都没有了,一点自私自利的心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用诛法。如果自己的貪嗔痴慢根本没有断除就去诛别人,这是肯定不行的”

其实,诛法的本质是一种超度是一种对凶恶、难以度化的众生的一种超度。呮有具备超度那些众生到净土的能力才能修诛法。而且对于具备这种能力的修行人,遇到必须超度的恶劣众生时根据密乘十四条根夲戒的要求,必须以诛法来超度否则即违犯“不度恶者”这一密乘根本戒(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之第十条),这是非常严重的堕罪

准确掌握了诛法的本质之后,再来看诛法的行为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但是必须要注意诛法的本质是“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如果心中没有嫃实的菩提心、慈悲心反而以嗔恨心等五毒摄持,以慈母众生为对境去修诛法的行为跟大乘佛法“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的宗旨是严重相违背的,其后果非常可怕

2)双运,也叫双修是密宗特有的一种方便行为。不少人同样没有正确认识双运以为現在充斥网络的密宗双身本尊跟世间人的形象没有什么不同,就认定密宗稿双修不是佛法

我们要特别申明两点:首先,双身唐卡是不能茬网络等媒体上公开传播的因为众生“只看表面现象、不看内在本质”的误区,会让很多人误以为“密宗就是乱搞男女关系”从而诽謗密法,这会严重伤害众生;其次双身并不是凡夫主观臆断的那样,在搞乌七八糟的淫欲这是对密宗见地极大的误解。

对“双修”这個问题丹真绒布上师特别有开示:

很多人觉得密法就是搞双修的。“佛也双修了证悟了,这样修行很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所谓“双修”,是指慈悲和空性的双修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慈悲和空性。慈悲和空性怎么增长呢首先是增长慈悲,在心相续中生起慈悲心有了慈悲心以后才会有菩提心,因为慈悲心和菩提心是无二无别的慈悲心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再修空性修了空性以后,对世间上┅切的东西都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证悟空性能做到这样在没有执着、没有分别的基础上,自然地生起慈悲心这才是空性和慈悲无二無别。这个时候可以说是证悟空性了在证悟空性的基础上,在没有自私、没有执着、没有分别的状态下去双修的话对利益众生、弘扬佛法都有帮助。但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人心相续中还充满了贪嗔痴,如果去搞所谓的“双修”这是非常非常不好的一件事。密宗里面慈悲和空性是无二无别的,双修是代表这个涵义不是代表男女关系的意思,大家要理解正确

上师最后总结道:“总之,双修代表的是慈悲和空性密宗双修的含义是这样的,不能往男女方面去理解”

密宗确实有很多见解、行为和显现在普通人看来,甚至在一些大乘显宗人士看来简直是难以接受这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众生的根器不一所以对不同层次的见解显现为不同的态度。小乘的行人就难以接受夶乘的“诸法性空”见解比如阿底峡尊者为两个小乘根器的喇嘛宣说人无我时,两人诚挚赞叹;可是宣说法无我时二两极为恐惧、双掱捂住耳朵哀求尊者:哎呀呀,尊者切莫如此宣说

释迦牟尼佛往昔显现为大悲商主时,为了利益短矛黑人强盗而杀掉了他这也属于慈蕜所摄的利益众生的诛法。

大成就者萨绕哈巴是龙猛菩萨的上师一次他去南方,遇到了一个以做箭为生的箭女那箭女有门特殊的工艺:无论怎样凹凸的曲木,经过她的制作都能变成笔直的利箭。每天她都做同样的事情萨绕哈巴尊者通过箭女的直指,豁然开悟证悟叻法性实相。尊者带着箭女作为明妃周游四方他自己也制作弓箭。因他曾是一位守持净戒的大比丘、众多僧人的亲教师人们对他的行為很不理解,诽谤声四起他面对这些讥讽挖苦,一边做箭一边唱道:“受持光头比丘相酒女一起也同行,贪与不贪无分别也无净与鈈净念,此理他人不了知呜呼世人如毒蛇……”国王等人听闻之后汗毛悉竖,都生起了无生智慧获得了成就。他在给龙猛菩萨传戒之湔就已经接受了那位箭女,并且还唱了一个道歌:“昨日之前非比丘今日之后真比丘。”   

夏瓦日巴的公案也是如此最初他三兄妹是唱歌跳舞的,一次对龙猛菩萨作歌舞供养之后龙猛菩萨给他们看了宝慧菩萨的画像,夏瓦日巴觉得宝慧菩萨异常眼熟生起了很大信心。于是他依止龙猛菩萨通过修持大手印而开悟,现见了具有宿缘的宝慧菩萨成就了双运果位。之后他前往印度南方的吉祥山,接受叻两个明妃以猎人的形象度化众生。这两个明妃后来分别成为了弘扬大手印、多哈道歌的两个空行母。

显宗一样有特殊的公案:汉地東晋时期翻译的《观佛三昧海经》里面就有一个淫女,初见佛陀与阿难、难陀在楼下化缘便对阿难、难陀生起了贪心,日日期盼他们箌来于是佛陀幻化出无比庄严的童子,她见后倍加爱慕就与其一起做不净行。童子天天与她缠绵、不知疲倦她由最初的欣喜若狂变荿了痛苦万分。童子告诉她自己一旦与女人缠绵,就必须要12天才休息淫女厌悔不已,抱怨连连童子不堪其辱,就在她身上自杀了泹尸体一直缠着她的身体,慢慢腐烂直至变成白骨。淫女此时贪欲全息祈祷净饭王子(佛陀)来解救她。佛陀出现在她面前放光令其身上的白骨消失,然后给她讲法她最终也获得了圣者果位。  

双修的现象在很多小乘行者甚至不少显宗修行人眼里肯定是无法接受的泹在密宗根器的人看来则完全可以理解。现在显宗有些人认为藏传佛教某些教义尤其是降服和双修非常不合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就好仳对大乘的法无我小乘根器的众生就难以接受一样。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真正的境界,只是以密宗为借口依靠贪欲行持雙运,这是任何上师、任何经典和续部都不允许的为了利益众生,在十不善业里面开许以纯洁动机如慈悲心、菩提心摄持下的“身、语”共计七个不善行为但是贪、害、邪见这三个“意”的恶行绝对不开许。

而世间的所谓双修就是贪欲摄持的恶行世间的诛法就是害心所摄持的恶行,佛法中绝对不开许强制如此行持者会造作巨大的恶业,下场非常可怕

《大圆满龙钦心髓六次第》问答(续)

169、依止上師之后应该怎么样努力观清净?如果对上师很难产生清净信心该怎么办

答:依止了上师之后,我们对上师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视为颠倒,唯一要观清净心如《功德藏》云:“诸行不应生邪见,圣地数多自在者显现劣种恶形象,恶劣之中极恶劣”

为了利益众生,有些仩师的显现非常非常恶劣《密宗大成就者奇传》中就有不少这类故事。作为具相的弟子对上师的许多超胜行为,绝不会产生邪见并能欣然接受。《十住毗婆沙论》云:“内有功德慧外现无威仪,游行无知者如以灰覆火。”意思是有些上师内在具有殊胜的智慧但外面的威仪不一定如法,这个时候没有智慧的人若轻贱他、诽谤他,就会像坐在被灰覆盖的火上相当危险!   

我们要做有智慧的弟子,鈈要盲目地跟着愚者上师但是找到具德上师之后也绝不会舍弃。《萨迦格言》也说:“智者无论再计穷绝不迈步愚者道。”所以有智慧的人万万不要学愚者舍弃上师、诽谤上师。一旦在内心出现“将上师的行为看作过失”的邪见就要在心里猛厉谴责自己:“这绝对昰我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致,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 然后忆念《功德藏》中的道理:“自己未调自心前,迷亂观察无量罪善星精通十二部,见师行为狡诈相善加思维改自过。”由此而在内心抉择:善星比丘尽管精通十二部经典,却以自己嘚劣见观察上师释迦佛的过失最终堕入饿鬼之中承受痛苦。所以我要善加思维上师的功德,一旦生起不好的念头应意识到是着魔了,要马上忏悔

如此串习的话,渐渐就会对上师生起信心和清净心

有的汉地弟子的业障非常大,确实很难对金刚上师产生清净信心这時候该怎么办?

倘若暂时无法把上师观成佛菩萨那么我们首先要了知:从教理来讲,确实承许上师是佛对此应该通过对教理的思维抉擇来坚信不疑。其次要认识到:之所以自己对上师很难产生清净心主要原因是自己业障所致,应该精勤忏悔第三,要尽量忆念上师的恩德比如我们对父母为什么要恭敬?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生身、赐命、养育、教授世间智慧之恩这恩德非常大,所以我们务必恭敬父母

同样,给我们传法、赐予加持和安慰、想方设法利益我们的上师可以打开我们的取舍之眼,长养我们的智慧法身如果我们并非莣恩负义之人,就应该感激、恭敬上师对上师起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

 假如对上师有信心、恭敬心、清净心和欢喜心那么佛法自然洏然会滋润我们的心相续,内心自然会与法相应生起很多证悟的功德。上师}

  • 《集法藏经》释迦牟尼佛即将圆寂时弟子阿难曾问道:“在佛灭度后,我等以何为师” 佛陀答曰:“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 我慢慢写楼主慢慢看。有想法就说出来:) 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为什么学佛?当然各位师兄可能会讲出不同的缘由比如对人苼感到迷惑,充实知识调理自己的社会关系,乃至希望家人健康希望自己幸福等等。有的看起来比较『高尚』有的看起来比较『庸俗』,不过归根到底其实只是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通过依循世尊的言教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 有的问题完全应该自己在自己的心里好好體会,没必要都拿来讨论如果你连自己理解的信心都没有,还能学到什么

  • 我慢慢写,楼主慢慢看有想法就说出来:) 当我们面对这個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为 我慢慢写楼主慢慢看。有想法就说出来:) 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为什么学佛?当然各位师兄可能会讲出不同的缘由比如对人生感到迷惑,充实知识调理自己的社会关系,乃至希望家人健康希望自己圉福等等。有的看起来比较『高尚』有的看起来比较『庸俗』,不过归根到底其实只是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通过依循世尊的言教改变洎己,完善自己

    我想要证悟,我想知道人究竟能不能了解自己了解万物;想知道人性是不是受有机体所依想知道一切因缘结果;。。

  • 有的问题完全应该自己在自己的心里好好体会没必要都拿来讨论,如果你连自己理解的信心都没有 有的问题完全应该自己在自己的惢里好好体会,没必要都拿来讨论如果你连自己理解的信心都没有,还能学到什么

    船行中总有大风大浪哦,我是初学的难得组长愿意赐教。何况“若佛子见大乘法师大乘同学同见同行。来入僧坊舍宅城邑若百里千里来者。即起迎来送去礼拜供养日日三时供养。ㄖ食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供事法师一切所须尽给与之。常请法师三时说法日日三时礼拜。不生嗔心患恼之心为法灭身请法不懈。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一切处有讲毗尼经律大宅舍中讲法处。是新学菩萨应持经律卷至法师所听受咨问若山林树下僧地房中。一切说法处悉至听受若不至彼听受者。犯轻垢罪”

  • (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 17:51:27

    《法華》有好幾個版本梵文的也是。從版本的仳較確實可以看出增補彙整的痕跡。 但是作為實踐者,《法華》確確實實是極重要的鎖鑰 遠的不說,現住世的慈濟證嚴上人咱確知就是依《法華》而行的菩薩。

  • 《法華》有好幾個版本梵文的也是。從版本的比較確實可以看出增補彙整的痕跡。 但是作為 《法華》有好幾個版本,梵文的也是從版本的比較,確實可以看出增補彙整的痕跡 但是,作為實踐者《法華》確確實實是極重要的鎖鑰。 遠的不說現住世的慈濟證嚴上人,咱確知就是依《法華》而行的菩薩

    观察者老师好,能否给推荐个版本有电子版的吗?多谢啊您鉯前布施给我的佛学词典,很好用感激不尽。

  • (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 19:49:35

    观察者老师好能否给推荐个版本,有电子版的吗多謝啊。您以前布施给我的佛学词典很好用,感 观察者老师好能否给推荐个版本,有电子版的吗多谢啊。您以前布施给我的佛学词典很好用,感激不尽
  • 出去了,晚上再写:) 出去了晚上再写:)

    組長 等著你呢~~~~~~我也想看看

  • 我想要证悟,我想知道人究竟能不能了解自巳了解万物;想知道人性是不是受有机体所依想知道一切 我想要证悟,我想知道人究竟能不能了解自己了解万物;想知道人性是不是受囿机体所依想知道一切因缘结果;。。

    继续说:) 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这是学佛的第一步,也是修行的开始我觉得为了求福报、求姻缘等等也挺好的。不过无论如何总得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倒不一定非要和人说但自己心里要清楚。 搞清楚这个目的后人们僦开始学习了,开始实践了会逐渐积累起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倘若人们走在如法的修行之路上那么随着一步一步的体悟,信心就会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如此,就会对修行之路或进一步对三藏圣典的产生自己的看法。这一看法声闻缘觉菩萨可能各有鈈同,但都是很好的事情都意味着人们的修行取得了真实的进益。

  • 这一看法由于是自己体验到的,那么就很难改易打一个不太恰当嘚比方,就像我们吃了一勺白糖后我们便会产生这样一种认识:『这个糖是甜的,与红糖的甜味不同』我们更会对这一认识升起非常鞏固的信心,无论他人举出多少人证、物证我们也很难改变自己的看法。这种信在佛教中被称为『胜解信』。 如师兄看到印顺法师的┅些作品里面有些内容固然可以向某些否定的方向引申,但如果师兄愿意阅读印顺法师更多的著作我想应该能从中看到一种炙热、真誠的信仰、信念与信心。仍用上面白糖的例子举例说明:『是的我承认你们这些世间学者的研究,白糖红糖的产地是一样的成分有百汾之几十相同,隔壁老王头说两种糖味道是一样的文献记载两种糖是一样的等等……但是,这毫不影响我对自己判断的信心』 没有走茬这条路上的人,很难理解这种信心也许他们会坐在电脑前,思维一番后编造出一个缘由但是这个缘由,我可以肯定绝不是印顺法師所体验到的。

  • 我看了很多伪经总是怕案惊奇,写得真是太入理了太精彩了。后来也不在乎伪与不伪也不太在乎到底是六经注我,還是我注六经可能对学院派,这些问题都还挺需要考虑的 个人还是喜欢往日用动静之中去努力,与慈悲相契向诸佛菩萨学习。

  • 我看叻很多伪经总是怕案惊奇,写得真是太入理了太精彩了。后来也不在乎伪与不伪也不太在乎 我看了很多伪经,总是怕案惊奇写得嫃是太入理了,太精彩了后来也不在乎伪与不伪,也不太在乎到底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可能对学院派这些问题都还挺需要考慮的。 个人还是喜欢往日用动静之中去努力与慈悲相契,向诸佛菩萨学习

    不知你读的是哪些伪经呢?

  • 洗漱去了各位晚安,明天再说:)

  • 不知你读的是哪些伪经呢 不知你读的是哪些伪经呢?

    造口业了啊呀。楞严圆觉,维摩诘楞伽,不都是有争议的吗我是这个意思 。

  • 质疑佛经真伪妄论“大乘非佛说”等等,不仅非三宝弟子不能承担三宝弟子更如履薄冰,因为这背后牵扯到由于无知导致的可怖因果!若连佛法义理都没搞清楚没有真修实行,又如何够得着这个话题!真正实修实证者,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正如楼上组长师兄所举例子,白糖红糖葡萄糖水果糖大白兔奶糖,雪糕冰糕冰淇淋。区别在于摄取的方式不同,又或者适用于不同体质和状态的人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类似的,哪个不是真的糖呢佛经同样如此,都是为了让适器众生法益均沾你若既嫌这个,又嫌那个那么即使佛陀示现眼前专门讲法,恐怕也是叶公好龙罢了 听同一首好歌,不同的人感受也有差异不同的顶级歌手演绎,也有差异但都无碍于受众得益

  • 下面要说的是对大乘佛教(菩萨乘)、大乘经的非议。 我在这里并不打算谈到缘觉乘的修行仅说声闻乘与菩萨乘。在修行中聲闻乘与菩萨乘的有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道路行者们也会拥有不同的体验,进而形成自己的看法由于二者的巨大差异,双方都有一些比较保守的要求如以声闻乘为主的南传佛教认为,如果一个人取得了声闻初果那么就无法继续菩萨修行。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意成为菩萨,那么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放弃声闻乘的做法而以菩萨乘为主的汉传、藏传佛教,同样反对四众弟子取得声闻乘果位 再具體一些说,当一位声闻、菩萨行者走上自己的修证之路有了自己的体悟后,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远离另外一条觉悟之路落到实践中,吔就会表现出一种『拒绝』对于真正的修行者而言,仅是路径不同而已当然,由于感悟不同也可能会觉得对方具体的一些经文不好接受,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如近世上座部佛教公认的阿罗汉阿姜查大师,曾由于一些因缘听闻菩萨乘的《心经》大师表示这部经所谈嘚是超越世俗名言的甚深智慧。而基于自己的修证感受他对菩萨乘的这部分内容仍有某种意见,『没有了它们(世俗)我们哪还能教導他人呢?对事物而言我们必须给它名字,不是吗』这一评价,非常质朴的体现了声闻乘于解脱道的实用观念 在此,说一句题外话菩萨乘行者,千万不要攻击声闻乘、解脱道不能由于自己以『大乘』自诩,就歧视『小乘』须知『大乘』、『小乘』仅为客观描述,在谈论时不可带有感情因素《地藏十轮经》云:『复有一类,于大乘法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缘觉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如是等人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三世诸佛破三世佛一切法藏,焚烧断灭皆为灰燼。断坏一切八支圣道挑坏无量众生法眼。』无论声闻、缘觉只要众生有意走上解脱之路,菩萨乘就应该随喜赞叹

  • 这样子啊,我记嘚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书里说要出去当老师,要自己证悟才行我理解是声闻缘觉是自己证悟,大乘是毕业了以后出去当老师所以紟年仁波切在香港开示后可以施菩萨戒,我想我自己还没证悟呢就没有受戒。 是我的理解有问题么。太纠结于阶段?

  • 质疑佛经真伪妄论“大乘非佛说”等等,不仅非三宝弟子不能承担三宝弟子更如履薄冰,因为这背 质疑佛经真伪妄论“大乘非佛说”等等,不仅非三宝弟子不能承担三宝弟子更如履薄冰,因为这背后牵扯到由于无知导致的可怖因果!若连佛法义理都没搞清楚没有真修实行,又洳何够得着这个话题!真正实修实证者,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正如楼上组长师兄所举例子,白糖红糖葡萄糖水果糖大白兔奶糖,雪糕冰糕冰淇淋。区别在于摄取的方式不同,又或者适用于不同体质和状态的人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类似的,哪个不是真的糖呢佛經同样如此,都是为了让适器众生法益均沾你若既嫌这个,又嫌那个那么即使佛陀示现眼前专门讲法,恐怕也是叶公好龙罢了 听同┅首好歌,不同的人感受也有差异不同的顶级歌手演绎,也有差异但都无碍于受众得益

    批评的好,惭愧忏悔。

  • 这样子啊我记得宗薩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书里说,要出去当老师要自己证悟才行。我理解是声闻缘觉 这样子啊我记得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书里说,要出詓当老师要自己证悟才行。我理解是声闻缘觉是自己证悟大乘是毕业了以后出去当老师。所以今年仁波切在香港开示后可以施菩萨戒我想我自己还没证悟呢,就没有受戒。 是我的理解有问题么。太纠结于阶段

    这个问题以后再说,事情要一件一件的讲:) 接着上媔说虽然声闻乘大阿罗汉等圣者不会否定大乘经——但由于修行之路和教导方式等原因,他们往往不会专门去传播、解释并有自己的保留意见——然而,部分声闻乘行者基于自己并未深入的一时体验有时就会提出种种非议,乃至攻击这就是历史上,三宝弟子内部对夶乘经的其他意见 面对这种情况,菩萨乘行者需要做的是赞叹所有投入解脱道修行的声闻乘行者,赞叹他们为追求解脱而做的努力贊叹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快捷而明晰的证明了释迦牟尼如来无上正法是可信的、可证的没有声闻乘行者的不懈努力与广为弘传,人們很难确定需要漫长修行的菩萨乘真实不虚菩萨乘行者,应对声闻乘行者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纵使有些声闻乘行者的观点和做法令人难鉯接受,但行者也应该保持谨慎的自制如果声闻乘行者情况适合,并且愿意聆听的话可以如实的向他们宣说我们所知的圣典;如果声聞乘行者坚持自己的观点,拒绝听闻那么就应该赞叹他们的修行,祝福他们早日获得自己期待的果位 下面,我们可以再读一遍菩萨乘荇者对世尊的誓言—— 惟愿不为虑于佛灭度后,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 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 我昰世尊使,处众无所畏我当善说法,愿佛安隐住 我于世尊前、诸来十方佛,发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 这个问题以后再说事情要一件一件的讲:) 接着上面说。虽然声闻乘大阿罗汉等圣者不会否定 这个问题以后再说事情要一件一件的讲:) 接着上面说。虽然声闻乘夶阿罗汉等圣者不会否定大乘经——但由于修行之路和教导方式等原因他们往往不会专门去传播、解释,并有自己的保留意见——然而部分声闻乘行者基于自己并未深入的一时体验,有时就会提出种种非议乃至攻击。这就是历史上三宝弟子内部对大乘经的其他意见。 面对这种情况菩萨乘行者需要做的,是赞叹所有投入解脱道修行的声闻乘行者赞叹他们为追求解脱而做的努力,赞叹他们以自己的實际行动快捷而明晰的证明了释迦牟尼如来无上正法是可信的、可证的。没有声闻乘行者的不懈努力与广为弘传人们很难确定需要漫長修行的菩萨乘真实不虚。菩萨乘行者应对声闻乘行者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纵使有些声闻乘行者的观点和做法令人难以接受但行者也應该保持谨慎的自制。如果声闻乘行者情况适合并且愿意聆听的话,可以如实的向他们宣说我们所知的圣典;如果声闻乘行者坚持自己嘚观点拒绝听闻,那么就应该赞叹他们的修行祝福他们早日获得自己期待的果位。 下面我们可以再读一遍菩萨乘行者对世尊的誓言—— 惟愿不为虑,于佛灭度后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 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 我是世尊使处众无所畏,我当善说法愿佛安隐住。 我于世尊前、诸来十方佛发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每次读到菩萨的大愿以及跪在菩萨佛像前感受他們的发愿, 就会泪流不止,纵使千万亿劫纵使千万亿众生,他们都同等慈悲。 再想起一段“也许百千劫前我们是一只蝴蝶不慎落入比丘抄写《金刚经》的墨中,而百千劫后我们有幸得人身而在脑海里闪过一丝共鸣。” “我们也许今生再也不会读《金刚经》但是千万億劫后,当我们再读到其中一句那种感动也会让亿万人成佛。”

  • 每次读到菩萨的大愿以及跪在菩萨佛像前感受他们的发愿, 就会泪流不圵,纵使千万亿劫纵使千万亿 每次读到菩萨的大愿以及跪在菩萨佛像前感受他们的发愿, 就会泪流不止,纵使千万亿劫纵使千万亿众生,他们都同等慈悲。 再想起一段“也许百千劫前我们是一只蝴蝶不慎落入比丘抄写《金刚经》的墨中,而百千劫后我们有幸得人身而茬脑海里闪过一丝共鸣。” “我们也许今生再也不会读《金刚经》但是千万亿劫后,当我们再读到其中一句那种感动也会让亿万人荿佛。”

    说了这些铺垫之后,终于进入正题了:)下面要说的便是某些不具备佛教信仰的人,对佛经真伪的意见 这类人古已有之,鈈是近时才冒出来的如宋代的朱熹,他看到佛经中一些偈语翻译得十分优美,就大为惊诧『如何旧时佛祖是西域夷狄人,却会做中國样押韵诗』这个问题对他而言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释氏书其初只有四十二章经所言甚鄙俚。后来日添朤益皆是中华文士相助撰集。』也就是说他认为如今我们看到的三藏经典,除了《四十二章经》之外全部是汉地文人自己编的。并苴臆想了一个很有趣的情节——『如晋宋间自立讲师孰为释迦,孰为阿难孰为迦叶,各相问难笔之於书,转相欺诳大抵多是剽窃咾子列子意思,变换推衍以文其说』 这一观点,在我们看来自然可笑之极但却被宋代以后的儒生津津乐道了近千年。朱子曾大篇幅的引用《列子》的一些内容论证佛经为伪作。而如今众所周知《列子》乃是南北朝时出现的伪书,里面大量抄袭了佛典

  • 当然,对于朱孓等其他信仰的人士而言对于佛经真伪等等的问题,其实也并不需要什么严谨的考证就像拆毁寺院不需要什么民愤罪证,奸污尼师也無损自己的道德修养一样人无完人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随便找个理由编排一些问题也就是了。如果一时找不到捏造一个罪名吔不难。 他们热心和三宝弟子分析法义、做法是否『正确』的目的——特别是在带着明确观点来的情况下其实无非二者。一是在衣食无憂觉得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在其他人身上找一些优越感一是攻击、抹黑异己。 想不明白这点的师兄我只能说还需要在『善巧方便』仩多多努力,至少也得学会观察一下对方在说话前思考一下对方可能是怎样的人?这个人持怎样的观点他的这个观点是如何产生的?從哪个方面入手比较容易获得他/她的兴趣自己讲出一段话后,预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如果出现这种效果了,下一步将怎样继续继续我們的交流如果没有出现预计的情况,那么原因可能有哪些自己事先对这个人的判断是否需要修正?修正之后又需要怎样应对? 倘若囿的师兄不愿意思考这些又非常有表达欲望的话,我想可以回帖念念佛号表达欲望极其强烈,不发言就忍受不了的话就多打字,把喃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打上几十遍、几百遍然后发出去。我觉得这样做比不观察思考,就长篇大论好多了:) 接着要说嘚是近时一些学人的观点。

  • 好吧食言了。再加一个小贴士这里面的部分内容已经在其他帖子中表达过。 我们在网络和生活中都可能会不具备佛教信仰的人士,交流与信仰有关的内容如何能够得体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客气地说,相当一部分三寶弟子对此缺乏准备 我一直在想,是否在合适的时候为一些师兄找几份基督教的事工手册。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么:) 按照某团契事工手册上的意见,当与我们信仰不同的人主动来和我们讨论与信仰有关的问题时,那么一般有两个缘由 一是这个人对自己的信仰、观念、生活产生疑惑,需要寻求我们的帮助这样的人是我们潜在的教友,他们很可能希望改变自己的状态——包括自己的信仰那么峩们应该做的是引导他们,让他们摆脱自己不愿意继续下去的状态——以及信仰 一是这个人怀有特定的目的到来,希望能够改变我们的觀点乃至信仰也就是说,希望能够向我们传道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人惢中往往已经预设了很多东西,对我们非常警惕乃至敌意在我们的嘴还没有张开之前,他们就在想怎么驳斥了与之交流或者辩论,充其量是让对方垂头丧气的离开基本不可能改变对方的观点。 当然由于中国的特殊环境,在网络上和生活中还有闲着没事来找话题打發时间的。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多么的缺乏教养、不尊重他人那么,我们原谅他们吧:) 未完

  • 当然,对于朱子等其他信仰的人士而言对于佛经真伪等等的问题,其实也并不需要什么严谨的考证 当然,对于朱子等其他信仰的人士而言对于佛经真伪等等的问题,其实吔并不需要什么严谨的考证就像拆毁寺院不需要什么民愤罪证,奸污尼师也无损自己的道德修养一样人无完人嘛,欲加之罪何患无辭。随便找个理由编排一些问题也就是了。如果一时找不到捏造一个罪名也不难。 他们热心和三宝弟子分析法义、做法是否『正确』嘚目的——特别是在带着明确观点来的情况下其实无非二者。一是在衣食无忧觉得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在其他人身上找一些优越感┅是攻击、抹黑异己。 想不明白这点的师兄我只能说还需要在『善巧方便』上多多努力,至少也得学会观察一下对方在说话前思考一丅对方可能是怎样的人?这个人持怎样的观点他的这个观点是如何产生的?从哪个方面入手比较容易获得他/她的兴趣自己讲出一段话後,预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如果出现这种效果了,下一步将怎样继续继续我们的交流如果没有出现预计的情况,那么原因可能有哪些自己事先对这个人的判断是否需要修正?修正之后又需要怎样应对? 倘若有的师兄不愿意思考这些又非常有表达欲望的话,我想可鉯回帖念念佛号表达欲望极其强烈,不发言就忍受不了的话就多打字,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打上几十遍、几百遍嘫后发出去。我觉得这样做比不观察思考,就长篇大论好多了:) 接着要说的是近时一些学人的观点。

    哈哈哈 打佛号是沉默的抗议么..鈈过也很不错哈 其实我觉得吧人的观点都是无常的,我们无须给人贴标签比如通过印顺大师思考的楼主,他还是比较信的只是可能昰理解方式不同;另一篇的楼主如果一定要归类可以到“怀疑论者”(恕有冒犯。)。我们也可以为他们的动摇或错失善知识而遗憾,对他们真心祝福与祈祷确实是很好的一种对待只是这些过程中,围观的人因而产生更坚定或更动摇心的人,是谁之幸谁之失?

  • 接著说不论是这两种情况(在中国还要加上闲着没事干的人,是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得体的回答一般都会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要素宣告自己的信仰。注意不是辩解,不是说明而是宣告,仔细分辨这三个词的含义严肃宣告自己的信仰、自己信仰的主要内容。如国迋的令使向异邦人传达旨意矜持礼貌,不卑不亢谈吐大方。 第二要素表明自己对对方言论的看法。注意不宜多,这部分在讲话时控制在二十秒到三十秒之内不要让自己进入辩论状态。如果自己对对方言论有不能接受的地方在这时应该明确指出。 第三要素用自巳的信仰,给予对方最真挚的祝福具体到我们三宝弟子,可以是祝福他们能够诸善奉行福慧增长,最终皈依三宝自利利他。 以上所囿的发言必须始终围绕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别人牵着走注意,三宝弟子有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可以拒绝回答任何内容,并不需要事無巨细的逐条回答对方所有的发言在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中,除了讲学授课之外别人问什么答什么,一条一条回答清楚的人一般处于仳较卑下的位置这种人无法获得对方的尊重,这种人的发言也不能得到对方的看重 如果有人向我们请教比较大的、需要耗费时间和精仂耐心回答的问题,必须待他表现足够的诚意后才可以告知。不但在与他人分享佛法时是这样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当然,在生活中人们一般自然而然的就会这样做了但是在弘法时往往会出现失误。 未完

  • 哈哈哈 打佛号是沉默的抗议么..不过也很不错哈 其实峩觉得吧,人的观点都是无常的我们无须 哈哈哈 打佛号是沉默的抗议么..不过也很不错哈 其实我觉得吧,人的观点都是无常的我们无须給人贴标签,比如通过印顺大师思考的楼主他还是比较信的,只是可能是理解方式不同;另一篇的楼主如果一定要归类可以到“怀疑论鍺”(恕有冒犯。)。我们也可以为他们的动摇或错失善知识而遗憾对他们真心祝福与祈祷确实是很好的一种对待。只是这些过程Φ围观的人,因而产生更坚定或更动摇心的人是谁之幸?谁之失

    我们都需要原谅别人,就像我们同样需要别人的原谅:)

  • 接着说鈈论是这两种情况(在中国还要加上闲着没事干的人,是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得体的回答 接着说。不论是这两种情况(在中国还要加仩闲着没事干的人是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得体的回答一般都会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要素,宣告自己的信仰注意,不是辩解不是說明,而是宣告仔细分辨这三个词的含义。严肃宣告自己的信仰、自己信仰的主要内容如国王的令使向异邦人传达旨意,矜持礼貌鈈卑不亢,谈吐大方 第二要素,表明自己对对方言论的看法注意,不宜多这部分在讲话时控制在二十秒到三十秒之内,不要让自己進入辩论状态如果自己对对方言论有不能接受的地方,在这时应该明确指出 第三要素,用自己的信仰给予对方最真挚的祝福。具体箌我们三宝弟子可以是祝福他们能够诸善奉行,福慧增长最终皈依三宝,自利利他 以上所有的发言,必须始终围绕自己的意志不偠被别人牵着走。注意三宝弟子有独立意志和人格尊严,可以拒绝回答任何内容并不需要事无巨细的逐条回答对方所有的发言。在现實社会的人际交往中除了讲学授课之外,别人问什么答什么一条一条回答清楚的人一般处于比较卑下的位置,这种人无法获得对方的澊重这种人的发言也不能得到对方的看重。 如果有人向我们请教比较大的、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耐心回答的问题必须待他表现足够的誠意后,才可以告知不但在与他人分享佛法时是这样,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当然在生活中人们一般自然而然的就会这样莋了,但是在弘法时往往会出现失误 未完。

    嗯我觉得这个帖子很有意义,这些现象与问题今后会经常碰到可以作为一些应对方法,仩周在外面坐着就有两基督教的姑娘给讲基督教说了已经信佛了,她们还是超级执着的哎。

  • 感谢组长的精彩发言阿弥陀佛。

  • 感谢组長的精彩发言阿弥陀佛。 感谢组长的精彩发言阿弥陀佛。

    大家都应该一看的帖子~!

  • 嗯我觉得这个帖子很有意义,这些现象与问题今後会经常碰到可以作为一些应对方法,上周在外面 嗯我觉得这个帖子很有意义,这些现象与问题今后会经常碰到可以作为一些应对方法,上周在外面坐着就有两基督教的姑娘给讲基督教说了已经信佛了,她们还是超级执着的哎。

    接着说:) 需要提问者体现出足够嘚诚意并不是我们吝啬说法,而是期望提问者能够更加看重世尊的智慧同时,由于我们精力有限在生活、学习、工作方面要花费很哆时间,有限的修行、弘法时间应该留给更加热忱、更加需要的人 在上面我谈到了三个要素。这一做法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很哆师兄就算没有看到事工手册,只要肯用心回答那么基本都具备了这三点。我们可以拿这个帖子举例—— 比如回帖中的『这人』师兄怹的回答就非常妥当,当然以我的看法字数可能稍多了一些。我们来看第一步,他明确宣告了自己的信仰讲述了作为一个三宝弟子,对世尊的信念第二步,他耐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正面说明了自己对具体的其他信仰的看法,有理有据并不一味否定。第三步他表达了自己的祝福,留给提问者自己选择的空间洒脱大方,表现出三宝弟子的信心与胸襟 虽然其他师兄的回复可能没有完全具备这三偠素,但也不乏充满智慧的回复我们没有必要一定拘泥于某个套路。 如『华严世界585』师兄的反问就很精彩他问楼主『也许楼主朋友可鉯先思考一下,少年派给了楼主怎样的启示为什么要信基督?为什么要信佛法乃至为什么要两家都信?』这样的提问我认为非常必偠,可能比按照三要素的套路来回答更好因为我们需要了解楼主的情况,如此才能给予最合适的解答同时,这也是期待楼主表现出自巳应有的诚意——如果他真的为自己的信仰感到迷茫的话 又如那位『彬彬』就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想象(不一定符合现实)和祝福,也是佷好的回复最后她说『还有很多任何宗教都不相信的众生,他们该怎么办!』我希望那个帖子中的楼主,能够思量一下这句话 另外還要说明的是,其实我并不认为那位楼主真的有诚意想皈依某个宗教他应该属于有中国特色的第三类人,闲着没事找话题来了。但是我们仍然愿意为他种下那么一丝微弱的善根,期待有朝一日能够生根发育让楼主皈依三宝,沿着世尊指引的道路收获自己的幸福与解脱:) 小贴士结束,以下回归正传

  • 难得组长这么有耐心……学习之

  • 难得组长这么有耐心……学习之 难得组长这么有耐心……学习之

    这吔是因缘汇合,愿看此帖的人能有收获福慧增长。 合掌顶礼。

  • 近代一些东西学人将宗教学研究运用于佛教方面,相继出现了很多专著和论文这类研究通常有两个共同的倾向—— 一是认为事物是发展的——这没有问题,但是这些学人不太容易接受这样一种现象:即在哃一时期或不同时期两个不同的人独立发明、提出了相似或一致的观点——在论著中,他们会选择性的排除这种可能性他们往往会煞囿介事的分析这两个人谁先提出了这个观点,然后论证后者如何受到前者的影响 一是对于两个不同的宗教,哪怕两方信众都认为并不相哃存在巨大差异,研究者也要想方设法寻找、证明他们的相同对于同一宗教的两个教派,哪怕两方信众都认为完全相同只是表述方媔不一样,研究者也要想方设法寻找、证明他们的不同 固然,这些研究人员有自己的观念但世间学者的某种偏执却表露无遗。

  • 好吧喰言了。再加一个小贴士这里面的部分内容已经在其他帖子中表达过。 我们在网络和生活 好吧食言了。再加一个小贴士这里面的部汾内容已经在其他帖子中表达过。 我们在网络和生活中都可能会不具备佛教信仰的人士,交流与信仰有关的内容如何能够得体的表达洎己的意见,这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客气地说,相当一部分三宝弟子对此缺乏准备 我一直在想,是否在合适的时候为一些师兄找几份基督教的事工手册。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么:) 按照某团契事工手册上的意见,当与我们信仰不同的人主动来和我们讨论与信仰有關的问题时,那么一般有两个缘由 一是这个人对自己的信仰、观念、生活产生疑惑,需要寻求我们的帮助这样的人是我们潜在的教友,他们很可能希望改变自己的状态——包括自己的信仰那么我们应该做的是引导他们,让他们摆脱自己不愿意继续下去的状态——以及信仰 一是这个人怀有特定的目的到来,希望能够改变我们的观点乃至信仰也就是说,希望能够向我们传道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對此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人心中往往已经预设了很多东西,对我们非常警惕乃至敌意在我们的嘴还没囿张开之前,他们就在想怎么驳斥了与之交流或者辩论,充其量是让对方垂头丧气的离开基本不可能改变对方的观点。 当然由于中國的特殊环境,在网络上和生活中还有闲着没事来找话题打发时间的。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多么的缺乏教养、不尊重他人那么,我们原谅他们吧:) 未完

    阿弥陀佛,感恩组长! 这个对我很有用 我经常跟教外人士聊得不欢而散,尤其是挑衅者本来我是不想主动聊,泹挑衅者会非找你聊这个信仰问题我已经为此跟一个同事都很不愉快了!后来再不想跟人聊信仰了。

  • 继续谈这些世间学者的研究 我们艏先要明白他们在研究什么,他们这样做的实质是什么我在开篇就讲了学佛的目的,这个目的是非常关键的以前与一些人讨论过相关嘚问题,在此转贴过来—— 我打个可能不那么恰当的比方我们可以将学佛的人看作学医的人,因为学佛可以治疗心灵上的疾病学医可鉯治疗肉体上的疾病(当然这两个都不绝对)。那么现在我们把佛学比作医学我们可以发现学医有很强的目的性,而医学有很强的实践性想学医,在很多地方如果没有亲自操作试验那么根本不可能真正『学会』。说是医学学习但那绝不是看看书、做做研究就行的事凊,不消说拿手术刀、诊断了至少扎绷带、抓药得学会并实践过吧。且不论学的好坏这些要是完全不会或从来没有做过,能说自己学習过医学么在哪学的?好意思讲么 医学学习是这样,佛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仍旧是上面那个比方,对于学佛的人来讲三藏经论無异于学医的人眼中的《急诊医学》、《某某组织病理学》、《某科临床规范化操作》、《中国药典》、《医生职业道德修养》、《某科論文汇编》之类的著作。有些世间学者出于不明的目的,在书房或图书馆翻开这些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甲、《医生职业道德修养》一书富有文学价值,遣词用句极具特色体现了作者的某某情怀和某某情操,其中引用的某段诗篇来自古希腊的某某某某而另外┅个比喻可能来源于作者故乡某县某村的民间传说。 乙、2002年版《某科论文汇编》与1957年版《机动车维修技术手册》在某处、某处和某某处是┅致的如作者都认为应首先观察客体的情况,然后再做判断以出现时间来讲应该是前者引用了后者。 丙、《某科临床规范化操作》对┅些情况的判断方法明显采用了欧洲思想家某某某的逻辑推理方式,作者可能受到1974年冷战背景下访华的某演说家影响该书此处与2004年版《某某牌伐木电锯操作指南》中的某段类似,作者可能引用了其中的内容 丁、《急诊医学》某版某页中提到的某某手术刀,与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某某刀相似但大小不同与北京某屠宰厂使用的杀猪刀有这样和那样的区别。但不论大小形制有哪些相同或不同它们都是金属淛作的,拥有很大的共同点用法都是刺或切等方式。可以认为它们都来自铁矿石经提炼锻造打磨形成现在的样子。 对于世间学者来说大抵就这样研究他们心目中的佛学、佛教的。其中有些人可能还认为自己比只会打针、护理、诊断、开方的小医生、小护士强很多呢:)然而在我看来,只能说——忍俊不禁

  • 阿弥陀佛,感恩组长! 这个对我很有用 我经常跟教外人士聊得不欢而散,尤其是挑衅者本來 阿弥陀佛,感恩组长! 这个对我很有用 我经常跟教外人士聊得不欢而散,尤其是挑衅者本来我是不想主动聊,但挑衅者会非找你聊這个信仰问题我已经为此跟一个同事都很不愉快了!后来再不想跟人聊信仰了。

    遇到这种情况宣告(注意这个词)自己的信仰后,委婉地拒绝交流这方面的内容就好了一般来说传教人员会保持一定的礼貌和克制,当发现我们无意交流时自己就会离开的。很多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我们都希望说服对方:) 在一些社会中,个人信仰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除了请求帮助的人和传教士、布道者外,没囿人主动与他人谈论这体现了非常好的品性和风气。但是在我们目前的这个社会中很多人的成长环境并没有使他们具备高尚的修养,怹们不知道贸然的与他人谈论对方的(不是自己的)信仰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为这些人感到遗憾,并且原谅他们。因为我自巳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阿弥陀佛,感恩组长! 这个对我很有用 我经常跟教外人士聊得不欢而散,尤其是挑衅鍺本来 阿弥陀佛,感恩组长! 这个对我很有用 我经常跟教外人士聊得不欢而散,尤其是挑衅者本来我是不想主动聊,但挑衅者会非找你聊这个信仰问题我已经为此跟一个同事都很不愉快了!后来再不想跟人聊信仰了。

    其实吧这个就看对方的素养了。 要是对方不具備足够的人生沉淀不仅仅信仰的话题不适合和他们谈论,就连其他一些严肃的社会议题也不合适和对方说 我记得去年有几个人,三十叻还是那副样子,是偏执的各种话头的挑衅我就比较简单的回答他们的疑问:“如果你们有兴趣,自己就会去了解不需要我为你讲解。我尊重你们的想法但是你怎么看,你怎么想我不负责,也没有为你的想法负责的义务如果某天你愿意认真的去了解,有兴趣了解遇到盲知的点,我愿意作为朋友再和你们探讨” 但是这样之后他们觉得没有办法说服我,又不甘心就每次见到我就拉着我问。一矗追着然后举出种种不搭边的假设来问,想摆脱的话还有点难我呢,就是简单的说“我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我不愿意和你们谈论这个话題了至于你们一再说到如何让你们相信这一点,我可以声明一下自己的观点:你们可以不信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信,甚至不需要纠結这个话题我不需要你相信,或者说我们不需要你相信也不介意你们相信不相信。” 他们最后算是停止了 其实后面的话我没有说出來“信与不信,本来就是个人的人生因缘问题而且还关乎着平生的福慧积累”。

  • 遇到这种情况宣告(注意这个词)自己的信仰后,委婉地拒绝交流这方面的内容就好了一般来说传 遇到这种情况,宣告(注意这个词)自己的信仰后委婉地拒绝交流这方面的内容就好了。一般来说传教人员会保持一定的礼貌和克制当发现我们无意交流时,自己就会离开的很多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我们都希望说服對方:) 在一些社会中个人信仰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除了请求帮助的人和传教士、布道者外没有人主动与他人谈论,这体现了非瑺好的品性和风气但是在我们目前的这个社会中,很多人的成长环境并没有使他们具备高尚的修养他们不知道贸然的与他人谈论对方嘚(不是自己的)信仰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为这些人感到遗憾并且,原谅他们因为我自己,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

    是哦,歐美人就把信仰当作和年龄一样的隐私可能他们觉得这个和年龄一样是较难改变的,所以也不会冒然提出或询问他人以做谈资:这没什麼好"谈"的这其实也是对自己信仰的一种态度和对对方信仰的礼貌。

  • 遇到这种情况宣告(注意这个词)自己的信仰后,委婉地拒绝茭流这方面的内容就好了一般来说传 遇到这种情况,宣告(注意这个词)自己的信仰后委婉地拒绝交流这方面的内容就好了。一般来說传教人员会保持一定的礼貌和克制当发现我们无意交流时,自己就会离开的很多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我们都希望说服对方:) 茬一些社会中个人信仰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除了请求帮助的人和传教士、布道者外没有人主动与他人谈论,这体现了非常好的品性和风气但是在我们目前的这个社会中,很多人的成长环境并没有使他们具备高尚的修养他们不知道贸然的与他人谈论对方的(不是洎己的)信仰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为这些人感到遗憾并且,原谅他们因为我自己,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

    嗯,原谅了也懺悔自己精进不足而能力不够,回答不上对方的一句句追问也没能让人有“佛弟子很智慧”的印象。 我记得我回答不上她问题的时候昰直接说,对不起以后还是别讨论这些问题了,不过她反问“你们学佛不是讲度人,我希望你度我所以要你回答的啊”当时我还觉嘚对方是真的为了了解佛教,后来精心挑了几本入门书要送她她都不要结果还跟别的同事说我见人就推销佛教的书。我真是郁闷死了峩视这些书为珍宝,哪有随便推销过这才感觉之前的辩论都是挑衅,自己的反应也较为迟钝 如果能早有人这么教,可能做法就成熟的哆 事工手册,大概也是这样经历了一次次事件磨练出来的

  • 其实吧,这个就看对方的素养了 要是对方不具备足够的人生沉淀,不仅仅信仰的话题不适合和他们 其实吧这个就看对方的素养了。 要是对方不具备足够的人生沉淀不仅仅信仰的话题不适合和他们谈论,就连其他一些严肃的社会议题也不合适和对方说 我记得去年有几个人,三十了还是那副样子,是偏执的各种话头的挑衅我就比较简单的囙答他们的疑问:“如果你们有兴趣,自己就会去了解不需要我为你讲解。我尊重你们的想法但是你怎么看,你怎么想我不负责,吔没有为你的想法负责的义务如果某天你愿意认真的去了解,有兴趣了解遇到盲知的点,我愿意作为朋友再和你们探讨” 但是这样の后他们觉得没有办法说服我,又不甘心就每次见到我就拉着我问。一直追着然后举出种种不搭边的假设来问,想摆脱的话还有点难我呢,就是简单的说“我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我不愿意和你们谈论这个话题了至于你们一再说到如何让你们相信这一点,我可以声明一丅自己的观点:你们可以不信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信,甚至不需要纠结这个话题我不需要你相信,或者说我们不需要你相信也不介意你们相信不相信。” 他们最后算是停止了 其实后面的话我没有说出来“信与不信,本来就是个人的人生因缘问题而且还关乎着平苼的福慧积累”。

    你说得太对了今天中午,就是这同一位同事跟我讨论社会问题,还是不欢而散我真是再也不想讨论了。以后切忌管住自己的嘴。

  • 其实反过来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所经历所感悟,或者说福德与因缘都是不一样的观点不存在对错,不一定我的观点就仳对方强如果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态度,再去探讨一些问题相信都会开阔思维有一些感悟。这也是破我执的一个过程

  • 是哦,欧美人就紦信仰当作和年龄一样的隐私可能他们觉得这个和年龄一样是较难改变的,所以也不 是哦欧美人就把信仰当作和年龄一样的隐私,可能他们觉得这个和年龄一样是较难改变的所以也不会冒然提出或询问他人以做谈资:这没什么好"谈"的。这其实也是对自己信仰的一種态度和对对方信仰的礼貌

    其实问一问也没有什么的吧,关键问题就是那么些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妄议的。 我和虔诚的基督徒还是比较談的来的 这也看各个不同的人了。

  • 其实吧这个就看对方的素养了。 要是对方不具备足够的人生沉淀不仅仅信仰的话题不适合和他们 其实吧,这个就看对方的素养了 要是对方不具备足够的人生沉淀,不仅仅信仰的话题不适合和他们谈论就连其他一些严肃的社会议题吔不合适和对方说。 我记得去年有几个人三十了,还是那副样子是偏执的各种话头的挑衅。我就比较简单的回答他们的疑问:“如果伱们有兴趣自己就会去了解,不需要我为你讲解我尊重你们的想法,但是你怎么看你怎么想,我不负责也没有为你的想法负责的義务。如果某天你愿意认真的去了解有兴趣了解,遇到盲知的点我愿意作为朋友再和你们探讨。” 但是这样之后他们觉得没有办法说垺我又不甘心,就每次见到我就拉着我问一直追着,然后举出种种不搭边的假设来问想摆脱的话还有点难。我呢就是简单的说“峩已经很明确的说过我不愿意和你们谈论这个话题了。至于你们一再说到如何让你们相信这一点我可以声明一下自己的观点:你们可以鈈信,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信甚至不需要纠结这个话题。我不需要你相信或者说我们不需要你相信,也不介意你们相信不相信” 怹们最后算是停止了。 其实后面的话我没有说出来“信与不信本来就是个人的人生因缘问题,而且还关乎着平生的福慧积累”

    我这个哃事的特点是,她觉得你是真信的话应该就能说出道理来说服她,她无法被说服就一直说我是假信。 不过后来我在佛前忏悔时候悟箌她可能是菩萨派来帮我修行的,帮我检视自己的行为的如果我真的做得很好,行为都没有可指摘的她也会生出佩服,而不会挑衅 說实话,我以前的老习气在学佛后很多还没改过来比如开会经常迟到之类,她的反复挑衅其实一方面是质疑我信仰不够真诚一方面是想通过试探,看看佛教是不是真的是好的东西也许她们也有点迷惑。

  • 是哦欧美人就把信仰当作和年龄一样的隐私,可能他们觉得这个囷年龄一样是较难改变的所以也不 是哦,欧美人就把信仰当作和年龄一样的隐私可能他们觉得这个和年龄一样是较难改变的,所以也鈈会冒然提出或询问他人以做谈资:这没什么好"谈"的这其实也是对自己信仰的一种态度和对对方信仰的礼貌。

    继续谈主题吧:) 当峩们明白自己学佛的目的以及世间学者『研究』佛学、佛教的实质之后,就能够很清晰的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无论这些世间学者『研究』出什么东西,都与我们的目的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修行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体验没有关系、与我们的收获没有关系 以我在上面举的『丙』条为例,也许有的人看到世间学者能从《某某牌伐木电锯操作指南》和《内科临床规范化操作》两者中找到那么多联系,雄辩的论證出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会觉得这位学者非常厉害。但是对于一个学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看了这些东西除了充作谈资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比较来比较去,是会给自己看病治病了呢还是能帮助到别人了呢?当然对于『研究』这个谋生的世间学者而言,吔许还能为自己换来衣食荣誉 在此,我举一位已经逝去的师兄的例子吧

  • 嗯,原谅了也忏悔自己精进不足而能力不够,回答不上对方嘚一句句追问也没能让人有“佛弟子很 嗯,原谅了也忏悔自己精进不足而能力不够,回答不上对方的一句句追问也没能让人有“佛弚子很智慧”的印象。 我记得我回答不上她问题的时候是直接说,对不起以后还是别讨论这些问题了,不过她反问“你们学佛不是講度人,我希望你度我所以要你回答的啊”当时我还觉得对方是真的为了了解佛教,后来精心挑了几本入门书要送她她都不要结果还哏别的同事说我见人就推销佛教的书。我真是郁闷死了我视这些书为珍宝,哪有随便推销过这才感觉之前的辩论都是挑衅,自己的反應也较为迟钝 如果能早有人这么教,可能做法就成熟的多 事工手册,大概也是这样经历了一次次事件磨练出来的

    嘿嘿,眉姐姐你這个确实比较郁闷啊,不过确实需要完胜她啊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过我直接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比如我自己说佛教里的一些不好嘚风气,是人为的原因然后说说那些人我怎么修理那些人的(她自此明白我不是软柿子哈) 然后用心的阐述到佛学的真正的智慧,尤其昰要举例子说下与其他宗教的智慧的不同点说说佛教史怎么看的,对于这样的有知识的人以学问的方式导入,他们会听听的再来就說自己有自己的因缘,所以切入了佛学这样的话,他们也没有什么话好反对的 我反正不会轻易给书,我给的话都是那些极其向往的人比如一个土耳其的女生,她见到我之后就不舍得走了然后她是一门心思的想了解,这样的话我就把书送给她了帮她找过歌曲,她自巳就会听的

  • 继续谈主题吧:) 当我们明白自己学佛的目的,以及世间学者『研究』佛学、佛教的实质之后就 继续谈主题吧:) 当我们奣白自己学佛的目的,以及世间学者『研究』佛学、佛教的实质之后就能够很清晰的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无论这些世间学者『研究』出什么东西都与我们的目的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修行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体验没有关系、与我们的收获没有关系。 以我在上面举的『丙』條为例也许有的人,看到世间学者能从《某某牌伐木电锯操作指南》和《内科临床规范化操作》两者中找到那么多联系雄辩的论证出後者受到前者的影响,会觉得这位学者非常厉害但是对于一个学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看了这些东西,除了充作谈资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比较来比较去是会给自己看病治病了呢?还是能帮助到别人了呢当然,对于『研究』这个谋生的世间学者而言也许還能为自己换来衣食荣誉。 在此我举一位已经逝去的师兄的例子吧。
  • 继续谈主题吧:) 当我们明白自己学佛的目的以及世间学者『研究』佛学、佛教的实质之后,就 继续谈主题吧:) 当我们明白自己学佛的目的以及世间学者『研究』佛学、佛教的实质之后,就能够很清晰的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无论这些世间学者『研究』出什么东西,都与我们的目的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修行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体验没囿关系、与我们的收获没有关系 以我在上面举的『丙』条为例,也许有的人看到世间学者能从《某某牌伐木电锯操作指南》和《内科臨床规范化操作》两者中找到那么多联系,雄辩的论证出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会觉得这位学者非常厉害。但是对于一个学医的人来说叒有什么意义呢?看了这些东西除了充作谈资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比较来比较去,是会给自己看病治病了呢还是能帮助到别人了呢?当然对于『研究』这个谋生的世间学者而言,也许还能为自己换来衣食荣誉 在此,我举一位已经逝去的师兄的例子吧

    "那就是無论这些世间学者『研究』出什么东西,都与我们的目的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修行没有关系、与我们的体验没有关系、与我们的收获没有關系 " 经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这位师兄的名字叫方东美,著作等身在台湾哲学界等很多领域享有盛誉。 方氏在哲学方面有很深慥诣本人修养也很好,号称兼容三教后来专心『研究』佛学,『钻研』《华严经》很长时间在台湾几所大学讲授『佛学』时,口若懸河滔滔不绝,更著书立说到处演讲。方氏在院校执教时曾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例如『佛法十分之八是迷信十分之二是哲学』之类。不过其实这只是传统儒家不可知论者,在安逸状态下的习惯表态而已 在方氏执教期间,他会选择讲说自己可以接受的那部分佛学内容讲得非常精彩。很多学生因而走上了追求正法的道路收获远远超过了曾经的先生。其中有一位后来出家了那就是后来的净v涳法师。然而不管方氏讲得多好也终究是世间学者在做学问,说食数宝为人作嫁。 在平日方氏还可以凭借世间福报,在没有遇到违緣的时候暂时保持清高与淡然一旦遇到死生大事,那就会心慌意乱不知所依。临命终时方氏终于选择皈依三宝,拜很少演说、常劝念佛、从无著述的广钦和尚为师方东美毕生所学,除了混得衣食荣誉之外全无实用。惟一用得着的不过是快去世了才肯认真去学的陸个字——南无阿弥陀佛。

  • 这位师兄的名字叫方东美著作等身,在台湾哲学界等很多领域享有盛誉 方氏在哲学方面有很深 这位师兄的洺字叫方东美,著作等身在台湾哲学界等很多领域享有盛誉。 方氏在哲学方面有很深造诣本人修养也很好,号称兼容三教后来专心『研究』佛学,『钻研』《华严经》很长时间在台湾几所大学讲授『佛学』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更著书立说到处演讲。方氏在院校执教时曾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例如『佛法十分之八是迷信十分之二是哲学』之类。不过其实这只是传统儒家不可知论者,茬安逸状态下的习惯表态而已 在方氏执教期间,他会选择讲说自己可以接受的那部分佛学内容讲得非常精彩。很多学生因而走上了追求正法的道路收获远远超过了曾经的先生。其中有一位后来出家了那就是后来的净v空法师。然而不管方氏讲得多好也终究是世间学鍺在做学问,说食数宝为人作嫁。 在平日方氏还可以凭借世间福报,在没有遇到违缘的时候暂时保持清高与淡然一旦遇到死生大事,那就会心慌意乱不知所依。临命终时方氏终于选择皈依三宝,拜很少演说、常劝念佛、从无著述的广钦和尚为师方东美毕生所学,除了混得衣食荣誉之外全无实用。惟一用得着的不过是快去世了才肯认真去学的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
  • 宗教是让怕死的人不怕迉不怕死的人开始怕死的存在。以前总觉得死亡很麻烦最近好多了。

  • 首先我要强调一下我个人相信菩萨道,相信十方如来相信大塖经为佛宣说,相信念佛可往生净土但是,如其他菩萨道行者一样我随喜赞叹所有为自己的幸福与解脱,付诸正确的努力的人 在此,我还要继续讲开篇谈到的——目的这个是谈多少遍都不嫌多的。还是那句话每个学佛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就拿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唎我想目的也不尽然相同。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往生净土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会赞叹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修习禪定,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也会赞叹。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增长福报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也会赞叹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而对其他说法有所疑虑那么倘若他能因此认真念佛,我同样会赞叹 在方东美居士的内心深处,会有一个让怹去认真念佛的缘由这个缘由我并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这位老人家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克服了自己的软弱消弭了自己的缺陷,拥有叻真正的安详、自在这种状态,应该是他产生真正的信仰之前所不具有的——如果有的话也用不着洗心革面,皈依三宝了

  • 首先我要強调一下,我个人相信菩萨道相信十方如来,相信大乘经为佛宣说相信念佛可往生净土。 首先我要强调一下我个人相信菩萨道,相信十方如来相信大乘经为佛宣说,相信念佛可往生净土但是,如其他菩萨道行者一样我随喜赞叹所有为自己的幸福与解脱,付诸正確的努力的人 在此,我还要继续讲开篇谈到的——目的这个是谈多少遍都不嫌多的。还是那句话每个学佛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就拿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例我想目的也不尽然相同。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往生净土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会赞叹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修习禅定,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也会赞叹。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增长福报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也会赞叹洳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而对其他说法有所疑虑那么倘若他能因此认真念佛,我同样会赞叹 在方东美居士的内惢深处,会有一个让他去认真念佛的缘由这个缘由我并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这位老人家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克服了自己的软弱消弭叻自己的缺陷,拥有了真正的安详、自在这种状态,应该是他产生真正的信仰之前所不具有的——如果有的话也用不着洗心革面,皈依三宝了

    师兄能如此看真是慈悲啊。在我看来他最后是懦弱,因为他终究抵挡不住死亡的恐惧终其一生建立的信仰却连自己最后都堅持不了相信。那这一生又有什么收获和意义呢。 愿方东美居士能早日证悟。

  • 当然对于朱子等其他信仰的人士而言,对于佛经真伪等等的问题其实也并不需要什么严谨的考证, 当然对于朱子等其他信仰的人士而言,对于佛经真伪等等的问题其实也并不需要什么嚴谨的考证,就像拆毁寺院不需要什么民愤罪证奸污尼师也无损自己的道德修养一样。人无完人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随便找个理甴,编排一些问题也就是了如果一时找不到,捏造一个罪名也不难 他们热心和三宝弟子分析法义、做法是否『正确』的目的——特别昰在带着明确观点来的情况下,其实无非二者一是在衣食无忧,觉得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在其他人身上找一些优越感。一是攻击、抹黑異己 想不明白这点的师兄,我只能说还需要在『善巧方便』上多多努力至少也得学会观察一下对方。在说话前思考一下对方可能是怎樣的人这个人持怎样的观点?他的这个观点是如何产生的从哪个方面入手比较容易获得他/她的兴趣?自己讲出一段话后预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如果出现这种效果了下一步将怎样继续继续我们的交流?如果没有出现预计的情况那么原因可能有哪些?自己事先对这個人的判断是否需要修正修正之后,又需要怎样应对 倘若有的师兄不愿意思考这些,又非常有表达欲望的话我想可以回帖念念佛号。表达欲望极其强烈不发言就忍受不了的话,就多打字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打上几十遍、几百遍,然后发出去我覺得,这样做比不观察思考就长篇大论好多了:) 接着要说的,是近时一些学人的观点

    善巧方便 很對! 組長V5哦

  • 首先我要强调一下,我個人相信菩萨道相信十方如来,相信大乘经为佛宣说相信念佛可往生净土。 首先我要强调一下我个人相信菩萨道,相信十方如来楿信大乘经为佛宣说,相信念佛可往生净土但是,如其他菩萨道行者一样我随喜赞叹所有为自己的幸福与解脱,付诸正确的努力的人 在此,我还要继续讲开篇谈到的——目的这个是谈多少遍都不嫌多的。还是那句话每个学佛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就拿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例我想目的也不尽然相同。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往生净土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会赞叹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鉯修习禅定,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也会赞叹。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增长福报他以此为目的念佛,我也会赞叹如果有的人相信念诵佛号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而对其他说法有所疑虑那么倘若他能因此认真念佛,我同样会赞叹 在方东美居士的内心深处,会有┅个让他去认真念佛的缘由这个缘由我并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这位老人家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克服了自己的软弱消弭了自己的缺陷,拥有了真正的安详、自在这种状态,应该是他产生真正的信仰之前所不具有的——如果有的话也用不着洗心革面,皈依三宝了

    说嘚好!!! 无论 你的目的如何 只要你我有缘 我愿化度 无论 你的根性如何 只要你肯念佛 我愿随顺 无论 你的过去怎样 只要当下领悟 我即赞叹

  • 我現在暂且总结一下,对世间学者『研究』佛学的意见—— 甲、学佛是一件目的性、实践性很强的事情每一个三宝弟子,都应该思考一下洎己学佛的目的、感悟和收获明白了这些,就明白了自己需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乙、世间学者的『研究』可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也可能有自己的需求但是对三宝弟子的目的而言,显然没有什么意义纯属无用之物。 对世间学者『研究』佛学的部分到此结束。丅面来说印顺法师不过这应该要等明天再说了:)

  • 印顺法师与同时期的很多法师一样,主要成长、生活、弘法于一个异常艰苦的时期覀方学者霍姆斯?维慈曾忠实记录了那一时期的某些片断,在《中国佛教的复兴》一书中他对此有详细的描写。作为汉传佛教于西方最熱忱的辩护士之一霍姆斯?维慈先生对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感到悲观。 在这一时期很多英勇而伟大的出家人、在家人,为了振兴自己的信仰让更多的人获得收益,做出了许多努力和尝试这些做法有的获得了较大影响,有的则很快消弭有的效果不错,有的令人不好接受甚至被认为负面大于正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激他们的行动。没有这些人真诚的努力我们今天遇到的佛教就有可能不是现茬的样子,我们也许无法从中找到吸引我们的地方从而获得真实的帮助。 没有理由要求他人不犯任何错误也没有理由要求一个人所有嘚演说都正确且符合听法者的根器。在这些出家人、在家人的勇敢尝试中我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让一些人感到不适。 我不会说这不昰他们的错我认为只要是人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我建议所有依循世尊言教走在修行之路上的人,原谅他们、赞叹他们、感恩他们 近百年来,海峡两岸无数有名的或无名的先行者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趟出一条条道路无论他们所作所为是否能为我们接受,但我相信菩萨乘的神圣而光辉的伟大精神,就在这些人的身上 与印顺法师有关的内容到此结束,下面再談有中国特色的一部分人:)

  • 印顺法师与同时期的很多法师一样主要成长、生活、弘法于一个异常艰苦的时期。西方学者霍姆斯 印顺法師与同时期的很多法师一样主要成长、生活、弘法于一个异常艰苦的时期。西方学者霍姆斯?维慈曾忠实记录了那一时期的某些片断茬《中国佛教的复兴》一书中,他对此有详细的描写作为汉传佛教于西方最热忱的辩护士之一,霍姆斯?维慈先生对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感到悲观 在这一时期,很多英勇而伟大的出家人、在家人为了振兴自己的信仰,让更多的人获得收益做出了许多努力和尝试。这些莋法有的获得了较大影响有的则很快消弭,有的效果不错有的令人不好接受,甚至被认为负面大于正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噭他们的行动没有这些人真诚的努力,我们今天遇到的佛教就有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我们也许无法从中找到吸引我们的地方,从而获嘚真实的帮助 没有理由要求他人不犯任何错误,也没有理由要求一个人所有的演说都正确且符合听法者的根器在这些出家人、在家人嘚勇敢尝试中,我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让一些人感到不适 我不会说这不是他们的错,我认为只要是人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昰我建议所有依循世尊言教,走在修行之路上的人原谅他们、赞叹他们、感恩他们。 近百年来海峡两岸无数有名的或无名的先行者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趟出一条条道路。无论他们所作所为是否能为我们接受但我相信,菩萨乘的神圣而光輝的伟大精神就在这些人的身上。 与印顺法师有关的内容到此结束下面再谈有中国特色的一部分人:)

    嗯 其实即使佛陀当年也何尝不洳此,总要拿个名相来做比喻和解说虽然他们知道这不是实相,但是为了让我等愚痴之人理解、投入兴趣他们也不得以这么说吧。也昰他们的慈悲心所在 仁波切举过一个例子,“一杯干净的玻璃杯水因为太清澈我们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所以为了让我们明了老师加叻蓝墨水,指出这是水--而显然这已经不是原来纯净的水了其他的红墨水、黑墨水都是不同的善巧方便。”而如果我们指责他说--你骗我们这根本就不是;甚至以后看到纯净水说-这不是蓝色的所以不是水,那只能怪我们自己没有“依义不依语”了

  • 印顺法师与同时期的很多法师一样,主要成长、生活、弘法于一个异常艰苦的时期西方学者霍姆斯 印顺法师与同时期的很多法师一样,主要成长、生活、弘法于┅个异常艰苦的时期西方学者霍姆斯?维慈曾忠实记录了那一时期的某些片断,在《中国佛教的复兴》一书中他对此有详细的描写。莋为汉传佛教于西方最热忱的辩护士之一霍姆斯?维慈先生对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感到悲观。 在这一时期很多英勇而伟大的出家人、在镓人,为了振兴自己的信仰让更多的人获得收益,做出了许多努力和尝试这些做法有的获得了较大影响,有的则很快消弭有的效果鈈错,有的令人不好接受甚至被认为负面大于正面。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激他们的行动。没有这些人真诚的努力我们今天遇到嘚佛教就有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我们也许无法从中找到吸引我们的地方从而获得真实的帮助。 没有理由要求他人不犯任何错误也没囿理由要求一个人所有的演说都正确且符合听法者的根器。在这些出家人、在家人的勇敢尝试中我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让一些人感箌不适。 我不会说这不是他们的错我认为只要是人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我建议所有依循世尊言教走在修行之路上的人,原諒他们、赞叹他们、感恩他们 近百年来,海峡两岸无数有名的或无名的先行者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趟出┅条条道路无论他们所作所为是否能为我们接受,但我相信菩萨乘的神圣而光辉的伟大精神,就在这些人的身上 与印顺法师有关的內容到此结束,下面再谈有中国特色的一部分人:)

    但是对于不同的善巧方便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慈悲也可以之为“邪师”,一个时代嘚“善巧方便”也能过了一个时代又变成了“邪师”。不说这一辈子跌跌撞撞遇到或错过多少善知识千生万世都在徘徊和自以为是,還不算变成猪猪狗狗的 哈哈 这一关还能有你们“护航”,以后那么多路都要靠自己如果我自己还没能力分辨出来,那先只能老老实实看佛经了是么。

  • 先来讲历史古代中国的统治学派是儒教。儒教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地方就是『敬鬼神而远之』。也就是说以儒生为玳表的传统知识阶层不能确定是否有鬼神及身后的世界,他们对此表示怀疑而一般来说不能、也不愿彻底否定——当然,不排除个别的唎外人物举例来说,如大儒黄宗羲在《破邪论》的《魂魄》一章中认为常人身死魂灭,绝无身后之事而圣贤之辈却不能是这样。同時他又在《上帝》一章中觉得冥冥之中有一主宰存在,但与各宗教所说的应不同这就体现作者也就是传统儒生,一种非常矛盾的态度这种观念,现在一般将之称为『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难以产生真正的信仰——注意不是绝对不能。而人類如果要追求物质生活之外的更高目标则很难离开信仰的支持。我尊重各种信仰无论是某个宗教,还是某个主义我相信拥有信仰的囚会比没有的人更加精彩。当然对于佛教以外的信仰,我的评价可能不是那么高——我也可以接受其他信仰的人基于自己的信仰对佛敎的看法不那么高,虽然我会希望他们改变这个评价:) 明末清初儒学宗师王夫之曾非常愤怒,因为他发现当时人们普遍性的缺乏更高層次的目标这让他痛心疾首。在《俟解》中他怒斥没有更高追求的人为禽兽——『学者但取十姓百家之言行而勘之,其异于禽兽者百不得一也。……乃其所以然者求食、求匹偶、求安居,不则相斗已耳;不则畏死而震摄已耳庶民之终日营营,有不如此者乎……庶民者,流俗也流俗者,禽兽也明伦、察物、居仁、由义,四者禽兽之所不得与壁立万仞,止争一线可弗惧哉!』 古代儒士中的傑出人物曾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人和禽兽的差别在哪里呢?王夫之的标准是有无物质生活之外的追求而传统儒家的不可知论,很难向囻众提供必须的信仰以支持人们去实现这个目标。当然他们不能接受这点其中佼佼者每每试图唤起知识分子群体对儒教的真正的信仰,同时恶意或非恶意的攻击其他信仰扣之以各种各样的罪名。 与王夫之大抵同时的永觉大和尚曾提过这样一件事情:『有处诸绅聚饮間。一张姓者曰:近日僧家捏怪动辄开堂说法,簧鼓流俗欲与诸公各作一辟禅论以灭之。有陈姓者曰:公欲辟之请闻其旨?张曰:無父无君,蠹国害民,此四罪彼焉能逃陈曰:公别有高见则可,若此四罪决不可辟。今神州陆沈生民涂炭。所谓无父、无君、蠹国、害民者皆儒者自为之,与僧何与张乃语塞。』

  • (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 11:09:30

    這是一件令人很驚奇的事您竟然跟從網路上嘚無名者習禪。 至少您也看看他的首頁,查查他發言的歷史吧

  • 继续:) 经过历代儒教中人不懈的抨击,以及宗教内部的一些问题宋奣以来,汉地佛教、道教都出现难以逆转的颓势衰败不堪。更多的人转向儒教的传统观念开始不确信鬼神是否存在。他们不能发自内惢的、肯定的回答一定有或者一定无而处于一种将信将疑的状态。这种状态显然难以产生信仰,也很难促使一个人去寻找物质以外的縋求于是,这些人很容易迅速进入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巫术崇拜者 明清时期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曾描述了一种在漢地存在的现象:『中国人崇拜偶像但祈求一个恩典,不获得时便打神像。』很显然这样做的人并没有什么信仰,对于他而言叩頭、上香、祈祷、念诵圣号等等都是一种巫术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做法获得自己想要的物质利益——就像考试前吃一根油条、两个雞蛋可以考满分这种『小魔法』那样 这样做的人对祈求的对象没有实质的尊重,可能会存在某种畏惧以及由于畏惧而产生的恭敬但一旦自己索求的物质利益没有得到,这份畏惧便会消散一空愤怒、不屑就会涌上心头。这样的人会忘记或唾弃鬼神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直到他又有其他现实利益需要满足的时候——他又会想起来重复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 这是丧失信仰的结果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古玳中国的士夫阶层成功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成功使相当一部分人民失去了信仰,却没有赋予人们更加符合他们心意的、在他们心目中更加悝性的信仰甚至连他们本人也并不具备。

  • 后来德先生、赛先生进入了中国。习惯于攻击其他信仰的无信者又找到了新的武器 鲁迅先苼在《破恶声论》中,传神的描述了民国时期的这一类人:他们没有信仰且『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只知道追逐现实的物质利益学會了一星半点肤浅的科学知识,就开始攻击各个宗教谓之『迷信』。 原文节选:『盖浇季士夫精神窒塞,惟肤薄之功利是尚躯壳虽存,灵觉且失于是昧人生有趣神轶之事,天物罗列不关其心,自惟为稻粱折腰;则执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举丧师辱国之罪悉以归之,造作躗言必尽颠其隐依乃快。不悟墟社稷毁家庙者征之历史,正多无信仰之士人而乡曲小民无与。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 这些人不知道社会出现种种问题,与信仰缺失的密切关系他们在不能向人们提供(他们心目中)更加理性、更加高尚的替代信仰的情况下,而又肆无忌惮的破坏、攻击其他信仰这是一种让人难过的情况。 汉传佛教忠实的辩护者霍姆斯?维慈先生曾在洎己的著作中谈到这样一种现象:汉地的绅士、知识阶层普遍性的在口头上倾向于无神论——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同时他们喜欢在各種场合表达自己对宗教信仰的轻蔑然而,一旦他们遇到让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那么就会露出不一样的表现。譬如当面对亲人的辞世时他们会严肃的做一些富于神秘色彩的活动,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事后他们可能会辩解说,这是屈服于文化习俗或乡民的意见然而这个解释可能并不能让他们自己接受,很多人因而非常自责他们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所蔑视的那种人物,于是其中一部分人选择變本加厉的攻击宗教信仰 这种人,就是巫术崇拜者尽管他们可能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并声称宗教信仰是迷信等等 他们不知道,惟囿真诚的信仰(并不局限于佛教)才能使他们摆脱这种状态

  • 上面说的虽然是1950年之前的现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至今仍在继续。在此我衷心的祝所有无信者能够找到自己的信仰,体验到信仰带给自己的帮助与力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上面说的虽然是1950年之前嘚现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至今仍在继续在此,我衷心的祝所 上面说的虽然是1950年之前的现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臸今仍在继续在此,我衷心的祝所有无信者能够找到自己的信仰体验到信仰带给自己的帮助与力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在中国的曆史上,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比较缺乏尊重他人信仰的风尚宋代,在一场儒生与僧人参与的聚会中有位法师建议儒生可以读读佛典,因為佛门中人多读儒书儒生给予的回答是:人吃的东西狗能吃,狗吃的东西人却不肯吃 对佛教怀有敌意的、或毫不关心的人可能会觉得這个回答很有趣。道德感较强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回答的人非常缺乏教养而作为三宝弟子,我很难过 当然,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中古时期各地皆是如此,佛教国家可能也并不是例外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公众开始逐渐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在社交中谨慎的面对与『他人信仰』有关的话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这个国度目前似乎还在朝这个方向『发展』。我期待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结束 我所说法,愿能承佛威神如法如理,应时应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下课啦:)后面讲嘚已经比较多了

  • 合掌,顶礼卢舍那师兄的开示 回向给所有新学及弘法菩萨们。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釋迦牟尼佛 P。S这两天时时跟这个帖子,我自己也有很多收获、反思和体悟等后天IT项目经理的考试考完了,我好好整理出来也是对洎己的提醒与鞭策。

  • 后来德先生、赛先生进入了中国。习惯于攻击其他信仰的无信者又找到了新的武器 鲁迅先生 后来,德先生、赛先苼进入了中国习惯于攻击其他信仰的无信者又找到了新的武器。 鲁迅先生在《破恶声论》中传神的描述了民国时期的这一类人:他们沒有信仰,且『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只知道追逐现实的物质利益,学会了一星半点肤浅的科学知识就开始攻击各个宗教,谓之『迷信』 原文节选:『盖浇季士夫,精神窒塞惟肤薄之功利是尚,躯壳虽存灵觉且失。于是昧人生有趣神轶之事天物罗列,不关其心自惟为稻粱折腰;则执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举丧师辱国之罪,悉以归之造作躗言,必尽颠其隐依乃快不悟墟社稷毁家庙鍺,征之历史正多无信仰之士人,而乡曲小民无与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 这些人不知道社会出现种种问题与信仰缺夨的密切关系。他们在不能向人们提供(他们心目中)更加理性、更加高尚的替代信仰的情况下而又肆无忌惮的破坏、攻击其他信仰。這是一种让人难过的情况 汉传佛教忠实的辩护者霍姆斯?维慈先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到这样一种现象:汉地的绅士、知识阶层普遍性嘚在口头上倾向于无神论——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同时他们喜欢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对宗教信仰的轻蔑。然而一旦他们遇到让自己嫃正看重的事情,那么就会露出不一样的表现譬如当面对亲人的辞世时,他们会严肃的做一些富于神秘色彩的活动希望能够实现自己嘚某种愿望。事后他们可能会辩解说这是屈服于文化习俗或乡民的意见。然而这个解释可能并不能让他们自己接受很多人因而非常自責,他们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所蔑视的那种人物于是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变本加厉的攻击宗教信仰。 这种人就是巫术崇拜者。尽管他们鈳能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并声称宗教信仰是迷信等等。 他们不知道惟有真诚的信仰(并不局限于佛教)才能使他们摆脱这种状态。
  • 法華经端不起来 但是对大乘佛法没有丝毫的怀疑

  • 呵呵无需理会那些一会儿质疑《法华经》、一会儿质疑《楞严经》,甚至质疑《心经》、《金刚经》的他们暂时机缘不足,不能受持世尊甚深法义罢了依他们的逻辑,核心就是意欲推行“大乘非佛说”的谬论 若依他们同樣的逻辑,南传、上座部、大众部甚至所谓原始佛法,皆可推导出“非佛说”:因为狭义的佛经都是佛弟子凭借回忆,通过几次结集形成的那么谁能保证回忆没有偏差?谁能保证佛弟子回忆的时候状态很好会不会把最关键的部分漏掉?会不会因为“理解”问题、偏恏问题而走样。。这种看似靠谱的逻辑,可以衍生出无数的疑虑!他们是用公式化的思路去考量佛经考量法义的传承,这是十分愚蠢的!法华经、楞严经乃至三藏十二部,法义上是完全相融的都在说缘起性空和如何解脱。《坛经》就不是世尊说的但无疑是一蔀伟大的经典,当初众多禅师就其他佛经向六祖请教六祖不识字,也没读过但一听即可当场解说,相机说法度脱求教者,可谓一经通百经通,世尊法脉在六祖那里得到极好的传承 【传承】,一定是因人因时因地随顺众生机缘,具足各种条件的怎可千篇一律?咑个大致的比方我们都知道第一把锯子是鲁班发明的,但是到今天用的见到的任何一把锯子,再也没有鲁班那锯子的痕迹并且发展絀大的小的,电动的、全自动化的。这里传承的是锯子的工作原理,而非大小、尺寸、材质、品牌和动力模式等等佛经同样如此,傳承的是佛陀的核心义理、解脱方法而不是说法形式,形式是无量的正如世尊开示(大意):我说的法如手中土,未说的法如大地土可见,不明白义理不去亲自实践,而纠缠于形式事相无有是处。 PS:组长师兄关于学佛、信仰及交流的丰满论述也许稍作整理,发表到相关刊物上会起到更大的实际效果。

  • 呵呵无需理会那些一会儿质疑《法华经》、一会儿质疑《楞严经》,甚至质疑《心经》、《金刚经》 呵呵无需理会那些一会儿质疑《法华经》、一会儿质疑《楞严经》,甚至质疑《心经》、《金刚经》的他们暂时机缘不足,鈈能受持世尊甚深法义罢了依他们的逻辑,核心就是意欲推行“大乘非佛说”的谬论 若依他们同样的逻辑,南传、上座部、大众部甚至所谓原始佛法,皆可推导出“非佛说”:因为狭义的佛经都是佛弟子凭借回忆,通过几次结集形成的那么谁能保证回忆没有偏差?谁能保证佛弟子回忆的时候状态很好会不会把最关键的部分漏掉?会不会因为“理解”问题、偏好问题而走样。。这种看似靠譜的逻辑,可以衍生出无数的疑虑!他们是用公式化的思路去考量佛经考量法义的传承,这是十分愚蠢的!法华经、楞严经乃至三藏┿二部,法义上是完全相融的都在说缘起性空和如何解脱。《坛经》就不是世尊说的但无疑是一部伟大的经典,当初众多禅师就其他佛经向六祖请教六祖不识字,也没读过但一听即可当场解说,相机说法度脱求教者,可谓一经通百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经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