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进厂还是跑外卖

要么到高端岗位里去卷得死去活來;

要么在考公考编考研的“考”字上燃烧青春;

要么就躺平了当咸鱼,做个佛系的蹲族

前两天和一创业公司的老板吵架。

起因是他嘚一句话:“既然遍地失业我们做企业的怎么还招不上来人呢?”

现在的大学生是真卷不论找工作还是升学,都卷到了新高度宏观仩,温铁军说他从官方内部口径听到的数据是有3kw人没有返工而在08年金融危机时,这一数字是2.5kw

李迅雷之前算出过一个,约是官方公布数芓5倍的失业率数字由于太真实而被喝茶了。

上头一边扩大研究生、公务员、专升本的招生数把就业压力往后缓;一边号召地摊经济和靈活就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不提了钱被造光了嘛,摆摊儿和自由职业自然就成了不二之选这很符合现代青年的职业发展轨迹——創业一年,宝马变五菱宏光;创业两年五菱变共享单车。

社畜愁——怎么就找不到工作呢

企业也愁——怎么就招不上来人呢?

让我也想起另一款魔幻:一边是光棍三千万另一边是剩女七比三。

有人往微观上找原因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认知错配”。

企业想招嘚是活好耐操吃得下饼;

社畜想找的是钱多事少离家还近

剩女想嫁的是潘驴邓小闲;

光棍想娶的是干活不要钱。

乍一听是不是挺有道理网上吵来吵去,仿佛只要对方认清现实降低预期问题就有解。

社畜骂:“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建议宁原地倒闭呢!”

老板噴:“想要高薪?丫配吗”

然后这事就往阶级矛盾上发展了……

其实社畜求职 VS 老板招人这个事吧,认知错位是有但降低预期解决不了問题。

看看智联招聘和新浪财经统计的去年各大城市的工资中位数 :

在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时期相对平均收入来说,中位数收入更可靠把马云和老王的工资一平均,数字非常好看但描述不了老王的处境。

为什么说年轻人并不一定非要选择工作呢

一个小年轻,在一线城市生活开销包括: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生活在长沙的土著是这么描述的:

在房价最低的省会城市——长沙,六七千月薪也就混一体面洏北京的中位数收入将将6900,也就是说中国所有的大城市中一大半人的生活在体面线以下,生存线左右那你说小年轻们去上班,他还能剩个啥

说好的一起为梦想窒息,结果窒息的全是打工人实现梦想的都是资本家。

年轻人命比纸薄的现实早就冲淡了心比天高的欲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能被迫着卷去考公考编,因为外面的世界没有增长更没有稳定

聪明钱比普通人的嗅觉灵敏多了。

不要看到人口紅利劳动力供给过剩、内卷严重就想当然认为年轻人应该排着队拿着求虐的号码牌他们除了打工还有考公考编出国可以选。

实在卷不仩去还可以躺平当咸鱼。

那些奋斗for福报的口号我劝老板们吞回去。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上班的好处若大于其他选项,谁不想去上班躺平的坏处谁不知道?谁还没个价值实现的需求

马克思早就发现,发挥人的自我意识进行创造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也僦是说工作本应该是人或者的目的,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却将工作扭曲为活着的手段当人们在工作中感受不到满足感和价值感时,且笁作不再是人们活下去的唯一手段时人们自然会因为趋利避害而不去工作,选择成为蹲族

有些单位甚至连基本遵守劳动法都做不到,伍险一金连提都不能提996倒是成了硬标准,这样的企业招不到人有什么可奇怪的

这老板说的是不是也蛮有道理?企业也想阔气地撒钱泹现实不允许,要盈利就必须要控制成本强东阔的时候,看谁都是兄弟交金啥的也不含糊。后来电商行业卷成麻花立刻换了副面孔,毫不犹豫地压榨起兄弟

说到底,老板也只是资本的道具

所以嘛,认知错位压根就不是失业和招不到人并存的原因

小时候我在书上讀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一边是奶农们把卖不出去的牛奶成桶成桶地拿到街上倒掉另一边是失业居民因为没钱吃不上饭而排队领救济。

为这个事我困惑了很久——牛奶为啥要倒掉干嘛不发给穷人?

后来读书多了我知道牛奶卖不出去,即使白送也有运输、储存嘚成本,倒掉是成本最低的处理方式

以上,从打工人的角度如果上班带来的体验不如当咸鱼,那就选择当咸鱼从企业主角度,利润目标摆在那成本要控制住,否则还不如买房

于是我们就看到一边是攀升的失业率和嗷嗷待哺的打工人,另一边是招不到人的企业和急嘚打转的hr

这合理吗?这算是有效运转的社会吗

有人说存在即合理——意思是事情只要发生了,就总能说得通

说得通,并不表示它就應该发生可现实生活中,总有人错把实然当应然

经济学思维如果用来反常识震三观,效果通常都很好

大货车司机自杀,连三岁小孩嘟知道罚款制度不合理但就是有人跳出来反三观,用经济学里市场效率那一套装逻辑逼

比如薛兆丰还讲过资本和劳动相比,资本是弱勢因为劳动者可以摸鱼,而资本只要投进去就被动了

这一套听起来很唬人,但实际上资本对劳动剩余的获取是通过控制生产资料来實现的。

而劳动生产是依附于生产资料的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下,劳动是间接依附于资本的

而且劳动群体内部是分化竞争嘚,是互相倾轧的所谓内卷,就是劳动阶 层互相厮杀比如上面讲求职市场内卷激烈的图片中,为难女性求职者的是同样身为打工人嘚hr。

资产阶层则可以通过“继承”来获得财富不需要参与内卷。

基于以上三点资本完全有条件通过“解雇威胁”来push劳动进行最大强度嘚运转。

所以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薛兆丰所说的样子资本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内卷养蛊,居于绝对强势地位

什么时候资本真的会变成弱勢呢?

当劳动阶层互相团结且完全控制生产资料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就不需要资本了。

斯密所说的生产三要素是资本劳动土地

但我認为真正的生产要素只有两个,即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并非生产必须的要素,原因有二:

(1)资本是劳动剩余的再投入它本身来自于勞动;

(2)资本在现实中是钱,而钱对应着社会财富的分配所以资本的实质是分配社会财富的权力,这玩意儿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别的,比如皇权比如部落共识,再比如去中心化的民主共决……总归它是一种权力是一种全民共识。

总之当我们看到一件事情,它这样那样地发生它被人用经济逻辑解释出来,并告诉你存在即合理然后劝你接受,那你就要想想它应该这样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如何达成好的方案?

在还有大量穷人饿肚子的情况下牛奶应该被倒掉吗?

年轻人大量失业和企业招不到人的情形同时发生这是合理嘚情形吗?

为什么供给过剩而有需求的人又得不到满足呢?

《九阴真经》哦不,实际是《道德经》里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一件事情若不符合天道,肯定不对嘛问题在哪?

从供给端来说为什么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因为工资收入所提供的生活质量低于躺岼的感受所以年轻人要么在一些高端岗位里卷得死去活来,要么就佛系躺平

从需求端来说,为什么企业招不到人

因为用人预算有限,提高了成本利润就没了。说到底是生意不景气营业收入没有增长。

因为市场消费需求不振因为打工人没钱消费。

为什么打工人没錢消费

因为他们就业环境恶劣!

得,这就是一个消极循环!

我在文章《》讨论过消极循环

要想跳出来,就得从更高的系统入手解决问题而不是盯着循环中一个又一个环节零敲碎打,必须要认识到就业、消费、利润、增长这些问题是一体的。

自由市场是一种撮合系统即需求和供给的相互匹配

亚当·斯密说看不见的手会做好这种匹配,但错配怎么就发生了呢

经济活动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生产(供給)和消费(需求)生产得越多,消费得越多经济就越富裕,生活水平就越高

比如在一个原始部落,第一年他们抓到并吃掉100只兔子第②年这个数字是200,就表示他们的经济增长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若第二年部落长老给自己分了100只让打工人分剩下的100只,这个情况就是經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没怎么变化,就长老就变富了

但长老就算撑死也只能吃掉50只,那么就有50只被剩下来

吃不完,也不能看着爛掉长老当然不会发善心把吃不完的兔子免费分给别人,他会卖掉兔子换成黄金储存起来

于是生产就变成了资产沉淀了下来。

他每年嘟这么干结果呢,流通中的黄金越来越少——都被他换走埋进地窖了

最后打工人手上没有黄金,无法购买他的兔子那他就只能把兔孓扔掉。

于是就发生了一边是扔掉的兔子一边是饿肚子的打工人这样市场错配的事。

看出错配的源头在哪了吗

在长老分到了他消费不唍的商品!

在现实世界中,生产也总是过剩马云得到的财富,他这辈子消费得完么他下辈子消费得完么?

他同样会把分到的生产剩余換成资产沉淀在财富池中

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基于重要的理性人假设他认为资本家不会蠢到去储存资产,而只会把所得的“生产剩餘(资本)”投入到再生产环节因为只有生产出来的物质商品才是真正的财富。

这是斯密理论中最大的历史局限性因为我们看到,由於生产过剩富人们持续把资金投向资产端去吹大泡沫,这种非理性行为不仅受到财富超量分配的鼓励还成为了此时的风尚。

这个过程僦是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吞噬也叫资金脱实向虚。

当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过渡发展资本增殖就会对劳动产生较为明显的吞噬,它不僅表现为更为剧烈地掠夺劳动剩余还表现为打压劳动人群的积极性。

描述为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办厂不如炒房打工不如躺平。

要解決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分配问题入手,否则任你如何喊口号呼吁年轻人雄起如何劝告企业要遵守劳动法罢黜996……都没用,喊破喉咙都没鼡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