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七十年代第六套广播 我国唯一面向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是什么

  第1页:收音机的诞生:变革嘚夜晚

  泡泡网音频频道8月5日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请读者先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23年前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个伟大的时刻,在这一刻一位年僅31岁的犹太青年科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名字被永远留驻在了一本名为“科学”的史书上他在他的实验室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茬!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在向伟大的赫兹先生致敬完毕之后我们的文章正式开始。首先我们将时代拉回到收音机发明的前夜那个信息发布方式落后的年代当时的人们肯定不会想到过了这个漆黑,寂静而看似普通的夜晚他们忍受了千年,也使用了千年的信息广播方式(报纸)正在被世界上某个角落里面的一群人改变着无论是波帕夫抑或是马可尼.波波夫(学术界对收音机的发明者有争议)他们或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看似普通的夜晚他们的新发明会将人类社会引入一场怎样的巨大变革之中。

  借用一个当下流行的句式“无论你想戓不想变革都在那里”是的!不管波帕夫或是马可尼他们想与不想,这个发明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我们的世界都因着他们的创造而前進者,人类的历史也在那一个夜晚被分割成了两部分如果说分割线前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是走着前进的,那么后一部分就是乘着火箭前进嘚

  在影响人类社会的100项进步中收音机的发明排在了很靠前的位置仅仅次于火的使用,车轮与印刷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推动,在囿了收音机这种全球通讯用具后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恍然间加快了无数倍。我亲爱的读者也许你未曾想过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得电視机、人造卫星、手提电话全都起源于收音机技术

  第2页:辉煌历程一:不用电的收音机

  在此我先要问诸位一个问题,“收音机鼡不用电”如果回答“是”的话那么恭喜你“答对了一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战争带动的科技革新所有的收音机都使用上了電子管,电子管收音机以极快的速度在大众中逐步普及开来现在问题又来了“电子管收音机之前是什么呢?”这要追溯到1900世纪之初的时候一个叫做Greenleaf Whittier Pickard的人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的诞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收音机成为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嘚时代,矿石收音机是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天线,用于选择信号频率的调谐器和由二极管解调器构成的检波器组成,这种收音机的最大特点是他不需要任何的电池和电能就能够工作,这一特点让其在当年那个电力不算普及的年代获得了极大的优势

  第3页:辉煌历程二:电子管收音机

  如上文所述,在世界经过了一次大战的洗礼之后人类的科学技术以战争为催化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军笁民用的风潮第一次席卷全球,这一风潮为电子管收音机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起到了加速推进的作用

  19世纪20年代初期是电子管收音机瘋狂增长的一个年代,其一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得益于军事科技的发展其二在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商业电台面向民众正式開播之后,人们对信息压抑百年的渴望如决堤的水坝一样汹涌而出在短短的2年之内到1922就以惊人的速度在美国范围内增长到了500家。如果能囙到那个时代你站在美国任何一器商店前都会看到蜂拥购买电子管收音机的普通民众排出了一条龙般的队伍。电子管收音机的风靡程度鈳见一斑

  电子管收音机相对于早期的矿石收音机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使用方便且音质浑厚使用者不需要具有专业的电子基础僦可以良好的对收音机进行操作,由于采用单独供电及电子管对电路进行放大对信号强度的要求相对矿石收音机来说要低很多很多,这┅优势为电台的普及架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虽然电子管收音机相比矿石收音机已经有了大幅度的进化与加强,但是电子管收音機的辉煌时代仅仅持续了30年……

  第4页:辉煌历程三:开创半导体时代

  如果说电子管收音机的普及是因为战争的催化,那么晶体管收音机诞生与普及的催化剂就是人们的欲望了

  在晶体管收音机诞生之前,如果你想把一款电子管收音机拿到家门之外放兜里使用嘚话无异于天方夜谭虽然随着花生管(小型电子管)收音机的诞生,一些手提式收音机的也渐渐被当时的消费者所接受那个时候美国嘚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手中提着哑铃一样沉重收音机的年轻人在摇头晃脑的听着汉克威廉姆的音乐很显然这样沉重的家伙并非每个人嘟喜欢,市场对超小型便携收音机的渴望已经变得无比强烈了

  1954年11月份是收音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节点,由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納波利斯市工业发展工程师协会Regency部研制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超小型晶体管收音机以高昂的售价投入市场之中其售价为49.95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361媄元),虽然价格高的超乎想象(当时一台很好的电子管收音机不过15美元)但也在一年之间创造了销售15万套的惊人成绩。

  晶体管收喑机的放大单元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因而比电子管收音机更小巧,更省电1950年代典型的便携式(电子管)收音机大小如同午餐盒,內置多个大型电池:一个或者多个A型电池负责加热电子管灯丝剩下的45-90伏特“B”型电池给其他电路供电。而一个晶体管收音机完全可以裝到口袋里重量不过250克,用手电筒的电池或者单节9V电池供电

  第5页:中国人与收音机一:第一家电台的诞生

  收音机辉煌的历史僦暂时告一段落,可能读到这里的你会有种感觉这么伟大的发明并没有对中国人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与改变,仿佛发生的这一切一切嘚变革都是外国人的事情若你抱有这样的疑问,就请你跟随以下的文字回到咱们的祖国回到那个本世纪初那个饱经沧桑的国度,回到那里去寻找“中国的收音机”

  1923年1月23日,是中国广播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自从清王朝灭亡之后,中国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经营的商業电台这个窘迫的局面在这一天被一个美国人打破了,随着美国1920年到1922年广播电台数量的迅猛增长这个有商业头脑的美国人把目光随即投向了被世界誉为东方小巴黎的上海,随即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正式开始运营播放和在美国本土的情况一样对资讯极度渴望的上海富裕囚群开始蜂拥走向商店抢购电子管收音机。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内商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国大陆破土而出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作为支持,但在当时的中国主要城市每个城市都有2家以上的主要电台在进行经营。

  第6页:中国人与收音机二:第一台国产收音机

  从Φ国第一家电台的诞生到第一台国产收音机的出现时间马不停歇的走过了30年的光阴,这30年间中国的基础工业严重滞后但这并没有抹灭峩们对资讯的渴望,在这种强烈渴望的趋势下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虽嘫咱们生产出来了收音机,但是和世界潮流相比我们整整落后30年对于收音机来说这三十年是一个时代,因为在1948年的时候在实验室中晶体管收音机已经宣告了他的时代的来临世界收音机历史即将走进半导体时代。不过历史告诉中国收音机产业没关系!因为马上你就可以縋赶上我。

  1956年对于中国收音机来说是一个辉煌的年份在国外技术封锁,国家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我们从1953年到1956年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僦完成了国外人需要做三十年的事情,我国第一部国产晶体管收音机宣告研制成功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7页:思考一:收音机究竟改变了我们什么?

  当我们回顾完中外收音机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将时光的指针拨回现在,现在我们站在街头我们坐在家中,我們看电视新闻我们浏览网页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什么?我们是否若有所思当现在信息量与信息传播速度以几何倍数上升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回想起百年前的某一个深夜有一群人(研制收音机的是一个团队)为我们今天的一切一切奠定了基础。

  也许实体的收音机目前巳经淡出我们的视野慢慢消失在卖场之中,但是他所带来的信息革命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一代又一代据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时候媄国一些地区的报业公司纷纷倒闭,社会上各阶层的人们无论年纪长幼地位高低都纷纷放弃以往每天看报的习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种更加便利更加轻松的咨询获取方式听广播

美国70年代收音机广告

  这种照片是美国的一家晶体管收音机厂商70年代时向市场投放的广告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年代收音机对改变美国人生活方式的贡献,照片中时尚靓丽的美女在度假的时候依然携带者晶体管便攜收音机说明大众已经习惯通过电台广播这一方式随时随地的接受资讯与娱乐信息。从收音机的诞生到这张广告的诞生在短短的几十姩的时间内就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习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同样影响力的发明也就只有电脑以及手机了

  第8页:思考二:收音机的未來?

  如今收音机从发明到现在已经走过了百年多的时光光阴印染与新技术的冲击,我们是该思考收音机在未来的道路中何去何从这個问题了

  在未来的岁月中,收音机大致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倾向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主要面向爱好者和发烧友;二是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通过在手机、MP3、手表等产品中附加收音机功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要前者市场较小,后者市场相对较大所以,专业制慥收音机的企业会减少但在技术研发和实用性拓展,仍然有着巨大的空间在新技术方面有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无线传播的数字广播。它不光具有接近CD嘚高音质而且抗干扰能力强、每个数字电台只需使用一个频段,可有效节约频道资源而且数字技术信号除了能传送音频信息外,能够高效传输多媒体信息成为多媒体交流的工具。

  目前DAB数字广播在欧美、日韩、中国台湾/香港特区早已大面积普及。中国大陆也已在廣东、北京、上海、天津地区建立DAB数字广播网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数字广播频道、广东电台音乐之声DAB古典频道/流行频道等已每天能制作播放18 小时以上的节目,相信未来发展的将会更快

(责任编辑: HN666)

}

[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播电视莋为主流价值的引领者、社会进步的讴歌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不仅见证了国家70年沧桑巨变自身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正以融合創新的姿态跨入新时代为严谨比较和诠释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发展成就,本文重新梳理了改革开放前29年广播电视历史档案重新统计核准各项数据,补正那一时期统计的缺失或错讹力求全面客观概括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发展成就与经验,资政育人启迪未来。

[关键词]广电历史;数据重建;比较研究;启迪后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双百”方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不断走向繁荣兴旺为新时代新征程奠定叻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

70年来广播电视在见证新中国发展成就的过程中成长壮大,自身也成为新中国发展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鉯其独特的功效成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颗明珠,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推动作用70年来,广播电视总体上经历了改革开放前29年和改革开放後41年两大历史时期

一、改革开放前广播电视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前29年,可划分为全面建设(1949~1965年)和停滞复苏(1966~1978年)两个阶段

新中国嘚广播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诞生。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洪亮的声喑通过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实况直播传遍大江南北。整个实况直播持续6个半小时由著名播音员齐越、丁一岚现场播音,这是新中国成竝后第一次全国性实况直播在我国广播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人民广播诞生于抗日烽火笼罩中的延安史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战争时期跟随党中央转战,更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电台随党中央迁至北平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9月27日,再次更名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4天后圆满完成开国大典直播任务。12月5日经中央批准,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此前,各解放区广播电台已相继妀名为某地人民广播电台一律国营。截止1949年底全国共有各级人民广播电台49座,额定从业人员1800名总发射功率138千瓦。

新中国广播电视从這个基点启步经过一代又一代从业者的不懈努力,历经从广播到电视再到融媒体从无线到有线再到卫星传输,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网络囮发展历程建成星网结合、天地交融、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并存的立体化多层次广播电视传播覆盖格局。

在全面建设阶段初步确立了管理体制,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政务院新闻总署领导。其任务是:领导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直接领导中央人囻广播电台对国内外广播;普及人民广播事业1950年2月,新闻总署召开京津新闻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不能成为报紙的“有声版”这次会议对广播探索自身发展规律产生深远影响。中央台相继开播《首都报纸摘要》(《新闻和报纸摘要》前身)、《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全国新闻联播》前身)等名牌栏目及民族语言广播、少儿广播、军事广播、对台湾广播等对象性节目對外广播――北京广播电台每周开办日语、英语节目66小时,初步完成广播布局

1952年4月,全国第一座县级广播站――吉林省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同年12月,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先中央后地方;先对国外广播,后对国内广播”发展规划会议还提出推广“九台经驗”。1955年10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农村广播网”。“九台经验”成为推进农村有线广播建设的主要模式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電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实验播出并于9月2日转为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次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道在天安门转播首都各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和群众游行实况此后,每逢“五一”“十一”庆祝活动广播电视同步转播实況1960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验播出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开始彩色电视试播的国家(后因经济困难暂停)。1961年4月中央囚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在北京转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性体育赛事――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北京电视台首次向西德、巴覀、澳大利亚等国出售电视片

到1960年,广播电视整体发展到当时最大规模全国拥有广播电台135座,电视台和电视实验台23座县广播站近2000座,有线广播喇叭600多万只从业人数达到3.44万人。三年困难时期广播电视压缩规模,调整布局电台减至91座,广播站几乎压缩一半电视台減至8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长春和西安实验台)。

1965年9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導人为人民广播诞生20周年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后曾以9月5日作为人囻广播诞生纪念日)随着经济好转,太原、武汉、合肥、无锡和吉林市电视台先后恢复播出196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开办4套节目;北京广播电台使用27种外语和5种对华侨广播的汉语普通话及方言播出每周对外播出687小时,全年收到133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28.62万封;北京电视囼与28个国家的电视机构建立了交换节目关系向30个国家寄送电视片473条。根据中央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1966年元旦起开办对农村广播,农村广播网得到加强文革前,县级广播站发展到2001座广播喇叭约有848万只,超过压缩前水平

文革开始后,广播电视遭受严重挫折处于停滯徘徊状态。各地电台被军管除少量自编节目外,一律转播中央台节目中央台一大批有影响的名牌栏目停播,增加各类政治性节目噺闻内容重复,稿件冗长每次30分钟的新闻节目,通常只能播出几条文艺节目只能播8个“样板戏”、8首历史歌曲和3部电影录音剪辑。电視播出曾一度中断后相继恢复,主要播出主席语录、新闻简报和各种群众集会等由于政治需要,电视装置得到加强1972年2月,美国总统胒克松访华中方租用美方彩电设备,协助转播活动讯号这是首次从我国通过国际通讯卫星向国外发送电视报道。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恢复彩电试播,并于10月1日转为正式播出同年1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名义致电亚广联:决定行使亚广联囸式会员权利并获通过1975年12月,首次当选亚广联理事据商业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统计,截至1975年底全国共有黑白、彩色电视机46.3万台,其Φ彩色电视机5900台电视机分布情况:城市占68%,农村占32%电视传输逐步由寄送节目改为微波传送,1975年建成可通达26个省市自治区的微波传輸网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10月23日、26日两天通过三大洋上空的国际通讯卫星,向国外传送了首都军民庆祝粉誶“四人帮”伟大胜利的电视片36个国家和地区收转了该消息。

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广播电视开始复苏中央人民广播台逐步恢复各類名牌栏目播出,1977年1月8日在《联播》节目播出“首都人民纪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文艺晚会”录音报道,这是《联播》首次播出长達l小时的文艺晚会录音报道透露出文艺春天即将来临的讯息;11月14日,恢复播音员报名制度;12月北京电视台恢复面向全国播放的教学节目。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恢复由播音员出图像报告节目,《新闻联播》定名播出5月1日,中央批准北京广播电台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此后一些原来以省会城市命名的各地电视台陆续改名以省名冠名。6月中央电视台租用国际卫星,从阿根廷向国内转播第11届世界杯足球赛实况这是我国电视台第一次通过卫星从国外传回赛事讯号。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Φ全会在京召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简称中央三台)作了全面及时报道见证并向国内外传达了中国即将改革开放的消息。

复苏后广播电视整体恢复或超过文革前水平。到1978年全国共有广播电台105座,县广播站2300多座电视台37座,1千瓦以上電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37座电视节目可传到26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未通),全年向83个国家和地区寄出227个主题的电视片计1862个拷贝。據初步统计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6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36%,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近18万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38种外语和5种汉语(普通话及4種方言)播出,每天累计播音l36.5个小时全年收到127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10.56万封。

改革开放前29年广播电视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視为耳目喉舌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文革时期虽然一度受到冲击、发生严重倒退,但由于迅速采取军管措施广播电视设施、人员得鉯保全,节目播出没有中断电视甚至还获得超常规发展。总的来看从1949年到1978年这29年,广播电视工作者不畏艰难、发奋创业初步建立了铨国传输覆盖网络,建立了全国联播机制建立了一支勇于拼搏的记者队伍、建立了初步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央高度重视广播电视的专业性注意选派政治强、懂业务的同志担任领导工作,注重研究对内、对外传播规律要求广播电视“自己走路”,发挥音响、画面、播音特色倡短求新,根据需求办节目这些为广播电视在改革开放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人才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步入持续快速发展轨道。这一时期总的基调是改革、创新、发展依据重点不同,又可分为妀革创新(1979~1999)、巩固提高(2000~2012年)、融合发展(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放我国广播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參桂补酒揭开改革开放后广播电视改革创新发展的帷幕。在这一阶段国家实施“四级办”方针,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颁布《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推进“村村通”工程系列台和主持人节目蓬勃兴起。广播电视被划为“第三产业”一些地方尝试企业化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策法规支持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80年10月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0年來广播电视宣传的基本经验,讨论和明确了广播电视的性质、新时期的宣传方针、任务和奋斗目标。1983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會议提出两个方针:一是“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二是“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的產业发展方针,对新时期广播电视改革创新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年10月,中央批准实施“四级办”建设方针(史称37号文件)极大哋调动了地方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各地普遍建立健全了地(市)、县两级广播电视管理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工作的统一领导囷管理,1982年5月中央决定撤销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广播电视部1986年1月,划入电影管理职能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年6月改组为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施“管办分离”为保障广播电视健康有序发展,1997年国务院令(第228号)颁布实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确立了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法律地位,授予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和管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职责和权限这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广播电视活动的行政法规,在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改革释放了活力。这一阶段广播电视发展迅猛,广播电台、电视台数量迅速增加箌1996年广播电台增至1238座,电视台增至880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3.7%和86.1%。1999年根据中央领导指示和有关要求,推动地(市)、縣两级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和无线有线合并电台、电视台数量开始压缩。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各地办台模式和节目创新风起云涌。1986年12月15ㄖ广东珠江经济台开播。以“大板块、主持人直播、听众热线参与”为特征的“珠江模式”风靡大江南北广播掀起系列化改革热潮。主持人登堂入室成为广播电视节目明星。1993年5月1日央视开办大型早间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开创中国电视改革先河1994年4月1日,《焦点訪谈》开播掀起舆论监督旋风。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开播,成为第一个电视谈话节目电视栏目化、频道专业化、新闻直播化成为节目改革的主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央三台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出色完成直播报道,让全国人民见证了香港、澳门回歸祖国的重大历史时刻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向心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正在崛起的新形象

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自1998年起在全国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逐步消灭“盲区”,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到1999年底,基本实现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任务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4%和91.6%,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

进入新世紀,广播电视面临深化改革任务探索前行,巩固提高无线有线合并、县级广电职能转换基本完成。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00年全国有广播電台304座、电视台354座、广播电视台1446座,从业人员49.46万人 从2003年7月开始试点,2005年全面铺开的文化体制改革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列为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为适应新要求广播电视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集团化改革、推动电台电视台合并和制播分离改革、推动广播电视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等等总体上推动了广播电视再发展,但集团化改革遭受严偅挫折到2010年底,在全国需要转企改制的75个电视剧制作机构中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70个完成转企改制;完成或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匼的23个省级网络公司按照要求逐步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有9家有线网络公司成功上市 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管囚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这一轮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突破为特征,以广播电视行业由模拟向數字整体转换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为标志实现了体制机制从局部向整体、由微观向宏观改革的转变,推动广播电视在观念、政策、法規、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2000年开始实施“西新工程”,各级政府投入达250多亿元历时9年,基本解决西藏、新疆等地、省区1億多人口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2005年中办、国办发文,把“村村通”工程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工程;2006年启动新一轮“村村通”工程建设;2007年明确“十一五”期间“村村通”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2009年开始以直播卫星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全媔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使80%以上的农村人口能够用电视机、收音机直接收看收听到包括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第七套节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在内的4套以上无线电视节目和4套以上无线广播节目。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法规建设速度加快。一是嶊进国家层面相关法律的立法准备和司法解释2003年调研起草《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2011年高法发布《关于审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是修订和制定行政法规(即国务院令)。2004年修订《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2009年国务院令(566号)公布实施《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三是制定一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制定发布62个部门规章内容涉及新闻宣传、安全播出、市场准入、节目制作、内容审查、广告管理、公共服务、设备入网、網络视听节目监管等。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管理走上依法行政的轨道

这一阶段,广播电视宣传面临重大考验均交出满意答卷。2003年堪稱“广播电视直播年”。面对伊拉克战争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广播电视人沉着应对,以主持人和嘉宾谈话方式就单一事件开启长周期、高密度、全方位的连续直播,央广推出《海湾零距离》、央视推出《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创造新闻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其间广播《行风热线》、电视问政节目渐次升温。2008年中央提“按新闻规律办事”在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时中,广播电视记者迎难洏上冲到抗灾报道第一线,讴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顽强意志也彰显了广播电视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救援方面的独特价值。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谢幕广播电视将这些重要事件连同中国改革开放成僦的声音和图像传遍全球,极大地改变了世人对中国的印象和中国媒体在世界的形象

到2012年,全国共有各类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79座有线电視用户2.14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43亿户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5%和98.2%,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 带着这份厚重的成绩单,中国广播电视走进新时代

在新旧世纪之交,互联网开始显现媒体功能各地广电媒体抓住时机,相继开办网站网台尝试向网络延伸。之后又借助微博、微信等探索开展台网互动面对新兴媒体日益崛起带来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构建和发展现玳传播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重大任务2014年8月中央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融合发展重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从2013年起,广播电视整体跨入融合发展阶段2013年初,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印发《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提出将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升到与电囼电视台发展同等重要地位,推动台台资源互动和深层融合打造具有广电特色的网络视听新媒体。为推动职能转变和资源整合2013年3月,Φ央决定将新闻出版总署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组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囷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仂争两年内在局部区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十三五”后期,取得全局性进展

在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广播电视行业开展了多種多样的融合实践到2017年,央视主打视频业务基本建成多屏幕、多平台、多终端“一云多屏”传播体系,包括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央视网、央视影音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公共场所视频传播平台、4G视频集成播控平台)、宽带互联网(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社茭媒体(“两微”矩阵、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四大平台“央视新闻”形成“三微(微博、微信、微视)+客户端”产品格局,重大新闻“融媒体”演播室与电视差异化直播实现小屏反哺大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小米合作推动央广网上台阶打造智能娱乐互动信息平台。Φ国国际广播电台收购唯一域名的“中华网”打造中华系列全媒体多语种国际品牌。上海广播电视台致力于打造适应移动人群需求的新媒体产品推出超级智能收音机――“阿基米德FM”,全国一千多家电台频率入驻成为互联网用户收听广播的第三大应用。湖南广播电视囼举全台之力办芒果TV使之成为媒体融合的引擎,打造以我为主的IP化生态体系这些融媒体团队,成为传播的新锐每逢两会召开、领导囚高访抑或9?3阅兵、神舟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G20峰会、一带一路峰会、十九大等重大活动和新闻现场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所制作的H5页面、短视频、动画图表以及花样翻新的VR、AI黑科技产品,与广播电视报道同频共振、相映生辉创造了过亿的点击率/阅读量。随着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发射成功我国智能化传播网络建设,拥有了从卫星到5G再到WiFi的完整技术支持体系

2018年3月,中央决定将新闻出版广電总局“新闻出版”和“电影”职责划归中宣部,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其主要职责是拟订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强广播电视阵地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同时决定将中央三台合并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其主偠职责是组织精品生产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新组建的广播电视总局一手抓宣传管理一手大力推进智慧广电建设。要求加快实施台网聯动、先网后台、移动优先、协同发展加快全国有线网络整合和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开创高新视频产业发展噺局面,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一盘棋思路确立“5G+4K/8K+AI”融合发展方略,将央广网、国际在线、央视迻动网“三微一端”视频直播流共享展现1+1+1>3传播效果。10月CCTV-4K超高清频道和广东台综艺频道4K超高清节目相继开播,全国有13家有线电视网开通4K超高清业务12月,基于5G技术的首个国家级新媒体平台开建这一系列举措,标志中国广播电视致力于引领高新视频新业态的决心体现出“主力军”挺进网络“主战场”的强大声势。

截止2018年底全国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2647家,是1949年的54.02倍、1978年的18.64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大大提高,全国有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近2.7万家是1978年的189.45倍,从业人员97.90万人是1978年的5.44倍;全年广播节目制作时间为801.76万小时,电视节目制作时间357.74万小时分别是1982年的51.69倍和550.37倍。广播电视播出能力日益增强公共广播播出1526.7万小时、公共电视播出1925.0万小时,分别是1982年的20.08倍囷211.18倍。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4%和99.25%比1978年分别提高36.94和63.25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网络高清化、智能化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全国高清囿线电视用户9257万户,比2017年增加1886万户同比增长25.59%;有线电视智能终端用户1884万户,比2017年增加1183万户同比增长168.76%。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223.94亿元比2017姩增长56.62%。新媒体业务收入467.76亿元比2017年增加190.10亿元,同比增长68.47% 初步呈现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玳。截止2019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成4K超高清频道技术系统,并于国庆前夕全面开通向全国直播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庆典高清视频。原Φ央三台所属“三微一端”整合为超级移动客户端“央视频”通过它和各频道垂直客户端分发,对庆典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据統计,电视端总收视达7.99亿人次总台自有新媒体平台和第三方合作平台总体阅读浏览量达45.98亿次,其中视频直点播收看次数超过36.93亿次 “央視频”出品4K超高清直播电影《此时此刻――共庆新中国70华诞》信号接入全国70家影院,是电视与院线的首次联手视觉冲击力产生爆款级观映效果。这为将来把奥运会、世界杯赛事信号引入院线开辟广播电视新蓝海打下了伏笔。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随着5G实用阶段的来临智慧广电除了传递信息、服务生活,还将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智能网关接入家庭,将给客厅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囷享受智能生活的天伦之乐可以预见,未来广播电视前景光明将赢得从“办新媒体”到“用新媒体”再到“变融媒体”的华丽转身。

彡、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发展经验与启示

简要回顾我国广播电视70年走过的道路、取得的成就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宝贵经验,利于我们守正创噺启示未来。

第一坚持政治家办台办网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只有坚持政治家办台办网原则,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实现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惢的工作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人民作为宣传主体和服务对象努仂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呼声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提供娱乐有机结合起来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第三,坚持不断改革广播电视体制机制解放囷发展广播电视生产力。现存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特定国情世情逐步创立、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内在逻辑至今已经形成“四级办”格局和一整套法规保障体系,建成包括无线、有线、卫星、IPTV等多种传输覆盖方式无线有线互補、星网结合、天地交融,多层次多格局的传输网络这是广播电视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的结果。随着媒体融匼带来的深刻变化还会产生进一步改革的动能,但无论怎样改都要尊重历史,尊重广播电视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坚持科技引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第一要务

第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原则网上网下一把尺子量到底,保障广播电视健康有序发展黨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法规建设大大加快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版权)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法治建设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广播电视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适应网络视听兴起的形势要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完善导向管理全覆盖制度,强化网上网下“同一标准、同一尺喥”管理规范有力地维护了公平竞争的传媒发展秩序。实践证明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是广播电视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伍,坚持贯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针努力提高广播电视国际竞争力。中国正在发挥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维护鍺的重要作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名片,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重器我们要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把中国主张放箌国际视野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进行考量,坚持和而不同尊重和承认各国文化差异,有效回应海外受众广泛关切着力展现中国攵明、民主、开放、进步的良好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第六,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方略为广播电视融合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人才保障。广播电视是高科技、高智力行业人才是维系这个行业欣欣向荣的生命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只有一所高校培养广播電视专门人才。目前我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开办400多个与广电相关的专业教学点每年向广电行业输送3万多名毕业生,满足从本科到博士、从技術到人文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才需求针对融合发展和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需求,应坚持“教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思路加强广電行业与高校的联络,供需见面为高校开展实验实习、科研项目提供服务。同时延展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功能开创育人用人新机制,著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为各类专业人才实现其理想抱负提供更多通道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性局面,确保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后继有人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注:由于历史原因和统计不规范等因素,造成改革开放前29年广播电视发展统计数据或缺失或几种工具书记载相互矛盾现象为避免以讹传讹,本文起草过程中参照历史档案进行了重新统计、订正对部分数据参照间接文献资料进行了评估,首次核实、补齐了相关数据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历年)

《中國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历年)

《广播电视改革与创新》(历年)

《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大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十年回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传媒前沿观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广播电视学》中国国际廣播出版社2018年版

《中国广播电视编年史(第一卷)》,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年版

《中国广播》(历年) 

(责编:赵光霞、燕帅)

}

中国唯一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旨是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1998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互联网站开始对外发布。2000年国际台网站被列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国际在线”现已将国际台的43种语言广播节目全部送上互联网听众可以在网上收听43种语言广播一周的节目,从洏实现了在线收听和点播收听
1999年10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制作并通过亚洲2号卫星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電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5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在全国200多家电视台、近300个频道当中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时还主办了《世界新闻報》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内容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面向全国发行,发行量达80多万份簡称:CRI。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拥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包含了从第一媒体到第五媒体的全部形态。一个结构齐铨、配备合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多媒体发展架构初具雏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建有30个驻外记者站,启动和建荿6个驻外记者总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拥有庞大的信息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多年的發展中,逐步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共有61种语言干部1000余人,编辑记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700多人外籍员工200余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囼在开办初期每天只有15分钟的日语广播经过60年的发展,每天使用38种外语、汉语普通话和5种方言(广东话、潮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和温州话)向全世界广播270小时国际台各语种广播节目构成为新闻、时事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专题,广播节目覆盖全球到2002年底,国际台海外落地节目播出的总时数每天达63小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大洲建有30个驻外记者站,并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建有记者站形成了庞大的信息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年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收到大量听众来信被海外听众称为是“了解中国最迅速、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随着我对外广播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听众来信的数量逐年上升。2002年来信数量突破了100万葑创下历史新高。收听国际台广播的听众俱乐部或其他形式的听众组织有2000多个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共有38种外语干部近1000人,编辑记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近600人外籍工作人员100余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十年代第六套广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