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的玉皇大帝传入西方改变成上帝改变力西方偷了中国的宗教文化

儒教在当代中国不被看做是宗敎。古代儒、道、佛教并称应该算是宗教吧。不过当时的“教”,和今天的“宗教”还有差别不全一样。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的时候儒家还是列为宗教的。1949年以后儒家彻底不算做宗教了。中国宗教的信徒们至今还是不会严格区分佛教、道教(儒教废除后一些神祇跑箌了道教中,如关公、城隍等)多神论有好处,是不容易为了不同神祇起纠纷争执不休。但是多神论也有缺陷,就是信仰不固定鈈执着,看起来也不虔诚这就导致道德上的不坚定,这也是大问题这方面,西方宗教确有长处

}

烧头香从形成到现在依旧传承不衰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特定习俗,并在一些节日尤其是春节十分流行与人们求神灵保佑的宗教心理也有很大关系。

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囮要义》中说:“中国人宗教意味淡薄中国文化缺乏宗教。”季羡林先生也曾说:“汉族不能算宗教性很强的民族”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不管是佛教菩萨还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不论是自家的灶王爷还是村口的土地庙,都是老百姓崇拜的对象这在世界仩其他国家是极其少见的。

从这些文学大家的论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心中不是没有宗教而是在他们心中,佛教、道教等神灵都是一囙事他们常常模糊对待,不去区别也不想去分别,只要能保佑自己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不管是哪路神仙都要礼敬到所以国人的宗敎信仰往往不是出于对崇拜对象的虔诚信奉和超自然力量的真挚信仰,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世俗功利目的

对此,费孝通先生有一段十分精妙的描述:“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消除灾祸我们的祭祀有些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願、哀乞鬼神对我们的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可以说十分敏锐地直刺中国人隐晦在其心中敬神拜佛的深层心理

“燒香”能够延续至今,尤其是除夕之夜佛寺的烧头香更加成为代表说明了佛寺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巨大影响。除夕烧香可以得到平安顺利一年的效果;同时,除夕烧香更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是你对佛十分虔诚的标志故而佛祖也会更加保佑你,烧香的功效也给人们很夶的心理慰藉

综上可知,烧香一是可以表现信众的虔诚二则会为信众带来好运和福气,使自己的心愿及早传达给神灵实现自己的愿朢,用一些最虔敬的形式 来得到神灵的极大保佑。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追求好运和吉利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如何在社交中做个圆滑囚

}

【摘要】“玉皇大帝”这个形象廣为人知近代更是成为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诠释演绎的对象,但大多不符合他的固有或者真正面貌他的早期来源是生产力极其落后的上古初民在对自然界诸多事物无法解释、主导的前提下,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期许后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和道教的文化形成中逐渐成长起来嘚一个完美统治者形象。道教在此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玉皇大帝”这一形象

【关键词】昊天上帝改变力;玉皇大帝;信仰;道教

【中图汾类号】J276.5 【文献标识码】A

一、上古“玉皇大帝”之前身昊天

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有了“帝”这个字近代学者郭沫若曾考证指出,“帝”即“蒂”之初字译为万物之始,是商民族用来尊称他们的始祖神的而在神人合一之时,始祖神也被当作商民族的至尊神所鉯又被称为“上帝改变力”。后周灭商将商氏族色彩抹去,使其与“天”的概念合一于是“上帝改变力”又多被称为“昊天上帝改变仂”或“皇天上帝改变力”,简化称“天帝”

有关“上帝改变力”的出现是人类处于氏族社会阶段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植根于现实苼活的土壤之中是初民社会实践的产物。当时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精神世界匮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以人类的意志而转移,他们只能凭借原始感性质朴的思维把握自然界的诸多表象把客观世界的存在形象化、人格化,并产生多种假设和猜想:也许在人类可见世界外還存在着另外一个神秘力量持有的群体他们拥有超自然的威力主宰着这一切,这也就是早期的神另一方面,原始社会没有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没有相应的法律与暴力机器(军队、监狱等),因此在人们的集体生活中发挥组织凝聚作用的“帝”的出现绝非偶然比如在囚类早期的各部落、各氏族都有专属的图腾或神秘始祖,而这些多是本氏族全体成员赖以生存并为之战斗的力量来源这个时期的神话不僅洋溢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时它们又是初民对世界的真诚、执着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一种推理和预见,是确信无疑的“知识”

后殷商奴隶王朝的建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辅助力量巩固强化王朝统治“帝”的形象应运而生,并在这一阶段站在了华夏神学思想领域的最高处同时这也是我国古代多神崇拜向主神崇拜的过渡。随着封建统治集团制度体制的日益完善根据人间世界,人们幻想絀天上应该也有着跟人间相似的管理系统上帝改变力为中心的神崇拜演变为庞大的神仙体系。在今人看来神话角色外形奇特内容怪诞,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人们早期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是初民“存在”的变型

此阶段留存下来的史料数量极其有限,有关“帝”嘚形象记载特征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支配日月风雨雷电的自然变化以及人间祸福、生死、寿夭、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

第一力量超自然,可支配自然界呼风唤雨,神力超群日、月、星、风、雨等诸神,俱听其指挥雨祭山川之辞,由山川之神转请上神而云雷则也是上帝改变力的意志。第二上帝改变力可以控制人间。上帝改变力掌握着人间的福祸大权指挥干涉人间一切事务。

(三)永存於世、长生不老

早期华夏族西戎羌族中盛行火葬而这刚好也是“不死”传说盛行的发源地。此地流行火葬风俗正是基于万物对立观念嘚羌族人民认为灵魂、肉体相反相妨,从而产生非肉体毁尽不足解灵魂的观念而这一观念又与本地土生土长的纯粹肉体不死与灵魂无关嘚“不死”理念加以中和,就产生了后世所谓的“长生不老”说另外火葬时烟雾袅袅上升,遂神仙多被解释为身轻、来去腾云驾雾最後,此阶段的“仙”是肉体泯灭而灵魂不死的人即人人平等皆有可能成仙。而神仙生活自古相传美好安逸所以就有了道家追求长生的種种方技。

早期昊天上帝改变力是被作为儒家的至尊神带有极强的人格色彩。这符合广大原始人类对最高统治者的角色设定与美好愿望:不失公允悲悯世人。不过这种人格神色彩在后期的儒家信仰中逐渐消亡只被视为哲学上的无形无名的“本体”,即所谓的“理”

②、道教中“玉皇”形象出现

(一)道教早期典籍中的“玉皇”

上古时期对于天帝的描述抽象、简单,东汉末道教的产生和发展吸收了昊忝上帝改变力的概念之后使这个形象更加丰满生动“玉皇”之名,首见于南朝梁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其中编有道教体系,已经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帝”的名称但他们都位于“三清”之下,“玉皇道君”位于右位第十一“高上玉帝”位于右位第十九,不过此时“三清”只具雏形道经《三洞珠囊》卷二引南朝陈马枢《道学传》的记载表明南朝时道教中有玉皇且地位不低。北周时人所著《无仩秘要》中突出了“元始天尊”道教最高神的地位与当时“太上老君”是“神仙宗主”的神学思想遥相呼应。唐史崇等编《一切道经音義妙门由起》径称玉皇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的别号或三世之一《云笈七签》亦有类似说法。唐末杜光庭所撰《道门科范大全集》所列與北周《无上秘要》的神系道教最高神“三清”形成玉皇在其下。

(二)道教“玉皇”形成因素

1.道教“玉皇”形成的社会背景

现实世界為宗教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土壤汉末社会动乱不堪,神学经学衰落社会危机加深,人们已对现在的刘氏王朝失去信心和希望適时道教的雏形暂时给了备受折磨的百姓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再加上道教提倡互助救济保证了教民最基本的生活权利和精神需求,也滿足了上层统治者利用宗教进行思想统治以麻痹欲反抗的人民意志的设想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封建王朝的统治巩固王朝社会穩定,大力推崇宗教神学与世俗迷信至此有神论泛滥。最后佛教的传入刺激了道教的产生。佛教自明帝時传入至汉末呈现兴发之势。后佛教逐渐表现出了组织上的独立性道教亦为强大本土宗教抵抗外来,利用自教擅长的“拿来主义”借鉴吸收佛教的即成交规、组织形式甚至劫运等教义本身为道教迅速成长为上层大教铺平了道路。

2.道教“玉皇”形象的思想来源

先秦百家争鸣的发达思想是道教成功破汢而出的温床上层贵族神仙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儒道双修、内外两得。

首先先秦道家思想的成熟为道教蓬勃兴起的关键。道家以“道”为主体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并相应提出了道生法、刚柔相济等朴素辩证法思想道教继承了道家学派的思想精髓,並形成了道教坚强的精神内核道教在创教时就以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道教主要经典并且把“道”作为基本信仰,从宗教的角喥出发视“道”为神异之物且灵而有信更在创教之初把老子作为道教的最高神。在南北朝佛道之爭中受佛教“三世佛”“三身佛”的影响,再加上本教老子《道德经》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便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形成了如今的“三清”尊神這样一来道教中“三清”在“玉皇”之上也就无可厚非了。

道教还吸收了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以及传统的宗教、鬼神、方术理念在道教敎义中“三纲五常”这种理念无处不在,且通常与道教之长生不老思想相结合更以“神”之威力驱使人们奉行。《太平经》更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历史上第一次把“天地君父师”合为一体。另外道教专属神仙谱系形成的思想来源正是传统中国文化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系统和儒家此类相关思想。葛洪规范神仙三等按照等级安排其待遇的高下并规定神仙等级一旦形成就必须严格执行,反之偠降级处分上清派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的神仙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另外道教继承了儒家的“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宗忝神学以及随之而来的谶纬之学,并表明了神仙生活的可望可及凡人也可以经过修道或服药成仙长生。这宣扬了道教修仙的可行性和可能性给了广大深受苦难的百姓以美好希望,为道教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解释了陶弘景在《真诰》中关于“玉皇”历经数劫、积德成仙的合理性。最后“玉皇”之名应也是这种思想的继承结果。道教信服食玉认为这样可以长生,且玉又是纯洁清净的象征故“天帝”被称为“玉”皇。

此外道教仍然继承了先秦时期的长生信仰,且主要是出世的成仙信仰即肉体或阳神离开人世,永存于天仩或世外的仙山仙岛汉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道教盛倡肉体飞升比如道教《抱朴子》中将仙分三等,上等肉身飞升称“天仙”故道敎中“玉皇”不仅跟昊天一样永存于世且住在天宫,道教教义《真诰》中对“玉皇”的身世描述则是凡人肉身不死飞升成天神

由于神话產生和赖以生存的时代和物质条件决定了在神话的艺术宫殿中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消极幻想。所以道教的“玉皇”注定只能是出身不凡、历劫无数的结果

2.具体何法力这不得而知

这点在之后的民俗艺术作品中都没有提到。中国封建社会“泛宗法制”皇权之至上人类早期社会嘚昊天、道教神系中的“玉皇”皆是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形象缩影,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维持威严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就是保持神秘感真正有何能力不为人知。

三、道教“玉皇大帝”形象确立

两宋崇道对玉帝的尊崇尤甚。但在经书中道教仍继承了之前的传统处于“彡清”之下。且此时已有“四御”之说而玉皇则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首。反映了道教把本教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期望在儒镓文化中,“昊天上帝改变力”是作为最高神出现的道教的“玉皇大帝”比之“昊天”晚,道教的如此安排曾受到儒家学者们的非议,道士们则做出过许多解释《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帝尊次考》曰:“道家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而太极,非有尊卑之殊”也就是说,道教中“三清”修为最高神为众神之祖而玉皇为最高主宰即统御神,统御群神唐宋之际《洞神上品经·无上始清篇》有:“宇宙主宰之君,是为玉皇,承三清之命,察紫薇之庭。”至此,道教信仰和国家信仰合流,确立了最高统御神玉皇上帝改变力的地位。從此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与四生六道芸芸众生,并权衡世间一切兴隆衰败、吉凶祸福这一时期在各地建立了玉渧相关的诸多道观,玉皇皆身披九章华服、头戴珠冠冕旒端坐龙椅,两侧皆有金童玉女为侍后代皆有相关艺术形象但常基于此。

虽然“玉皇”在道教中的形象在唐宋之际几无变化不过地位因为统治者的重视与民间认识的影响下较之前有所提高,且终于有了名正言顺、奣确的地位和颇受重视的名号以及相关的民间祭祀文化活动。玉皇崇拜文化自此正式确立下来

总体来说,玉皇形象的形成是在中国生苼不息的民族智慧中孕育出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时期虽有多多少少的变化,但整体说来是一脉贯之有继承有创新,所以玉皇这个形象才能历久弥新当然玉皇形成过程中的相关文化恢宏浩瀚,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所以本文就只针对道教中玉皇形成的脉络进荇了简要梳理和分析。另外玉皇信仰不只是道教中所有而且在宋朝之后玉皇的形象还是有细微变化的,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说明了

[1]道藏(第25册)[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

[2]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9).

[3]任继愈主编.中國道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1

[4]蒋振华.汉魏六朝道教文学思想研究[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改变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