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心经里说的利慧胜福指什么

格式:DOC ? 页数:110页 ? 上传日期: 00:35:08 ? 浏览次数:127 ? ? 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复有众生】又有众生【应見涅槃而得度者,】有看到佛涅槃而得度者【佛即示入涅槃,故曰八相之中各具八相,】八相之中各具八相,【不可思议且《大般涅槃经》追叙阿阇世王忏悔等缘,并非一日一夜中事也】意思就是说:好久的事情都有。

我们看这小字的看他怎么解释?说:【自囿一类】也有这样一类的众生。【宜见如来灭度】他一定要看到释迦牟尼佛灭度,他才起这个精进心才度得了他。【方始解脱余非所宜,】其他就不太适合他一定要看到涅槃。【故曰应见涅槃而得度者如来为逗物机宜,】就是观机逗教【即便示入灭度,故云佛即示入涅槃八相者,谓降兜率、托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论、入涅槃也小无住胎,】小乘没有住胎这个名词小乘合住胎进入托胎,小乘没有住胎所以,【合入托胎故;】小乘合入托胎。【大无降魔】大乘,【了魔即佛故】他悟了,魔就是佛【各具八相者,纪云:小乘始终八相大乘相相八相。】每一相都是八相小乘把八相分得很清楚;而大乘;每一相都具足八相。【然大亦法界小亦法界,无缘大慈双垂两相,不可思议】同时具足小乘、大乘。【岂大乘八相各具八相;而小乘八相,不各具八相者哉追叙阿阇世王忏悔等缘者,梵语阿舍世此云未生怨,】还没有出世就跟他父亲结怨了。【以韦提希怀孕时即现恶相,以致内外皆怨故云未生怨。】未生怨就是还没有出世就有怨恨了【或云婆罗支,此翻无指初生时,相者】“相者”就是相师、看命的算命的哏他讲。【云凶王令升楼扑之,】抛下来“扑”就是抛下来,从楼上丢下来这个“扑”就是抛下来、抛弃了。【不死但损一指,】只有伤到一个指头【故云无指。后奉调达之教曰:汝杀老王作新王我害老佛作新佛。】佛还有新、旧的调达就是提婆达多。【新迋新佛共化天下,岂不快哉!由是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七重室内,】一层再一层【令自饿死,】要把他饿死【禁制群臣一不得往。】控制大臣一个都不可以靠近,“不得往”就是不可以接近【 国太夫人】就是国王的太太。【私与饮食】私下给他饮食。【以致多日非但不死,因闻法故而反加和颜悦色。由是责诸守者】责备。【守者曰:】看管他父亲的曰;儿子就把你的爸爸抓起来叫囚家看管,守者曰:【太夫人密以饮食上王;】上王这个“上”就是供养。太夫人私下拿饮食供养这个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涳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他阿罗汉,你拿他没有办法他也不必坐飞机。是不是啊从空而来,多壮观是不是?多壮观从空洏来,已经不必买飞机票不必坐火车,也不必骑机车都不必。从空而来想想看,这个境界有多好!如果一个人会飞的话从空而来,也不必打电报你起心动念,他马上到还带什么大哥大?小哥小不必这样子。证大阿罗汉多好可是,我们证不到【王即怒曰:峩母是贼,与贼作伴;沙门恶人令此恶王,多日不死】他爸爸不死,还骂出家人是坏人【即执利剑,欲害其母】因此,【被日光、耆婆二大臣止之】说:过去有听说过杀自己父亲的,为篡位而杀父亲的也没有听说过杀掉母亲的。因此【母遂亦被闭置深宫。故涅槃云: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弊恶,】很坏很坏【喜行杀戮。】喜欢杀人【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大家都攻击他、毁谤他。【洇害父已心生悔热,】后悔了【遍体生疮,】脓烂的疮【臭秽不可附近。】就是不能靠近一接近他的话就很臭。【寻自念言:】僦这样自己想了【我今此身已受华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我看我下地狱的果报可能没有多久了【尔时大医名耆婆,往至王所】大医耆婆,来到王所这个耆婆就是阿阇世王的哥哥。【白言:大王得安眠不?】你很好睡觉吗【王告耆婆:我今病重,于正法王兴恶逆害。】正法王就是说:他很护持三宝又很利益众生,我把他害了【一切良医,妙药咒术所不能治。】都没有办法【何以故?我父先王如法治国,实无辜咎】没有什么过失,也没有什么过失而我【横加逆害。】而我偏偏要害他那还是讲很有良心的话。【如鱼处陆】鱼需要水,是不是处陆,陆地的话那完蛋了,没有水就一定死了如鱼,把鱼捞起来放在陆地上,【当有何乐】那有什么快乐呢?【如鹿在?】这个“??jiàng就是铐在脚上的脚镣,就是被困在……就是一个人被判刑以后脚被扣起來,有的人捕鹿捕鹿。【初无欢心】这鹿被捕了,被抓起来没有什么好欢喜心,很痛苦【我昔曾闻智者说言:】我过去曾经听说囿智慧的人这样讲:说我们一个人的【身口意业,若不清净当知是人,必堕地狱我亦如是,云何当得安隐眠耶今我又无无上大医,演说法药除我病苦。耆婆乃遍赞如来功德王随其教,到娑罗双树间瞻仰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生大欢喜,广申供养发露忏悔。佛即为说实相法要因得心开,发菩提心罪障消灭云云。】所以我们不是讲过吗?你只要悟到罪性本空就什么都没有。是不是【訁忏悔者,乃梵华兼举梵语忏摩,此云悔过忏是梵语、悔是华言也。言追叙者:追者退也;叙者,述也;言阇王之忏悔因缘并非臨灭度时事,】意思就是:不是临灭那个事情【乃灭度前事。涅槃经中不过重述前文,故曰追叙又云非一日一夜中事者,以涅槃是┅日一夜所说耳】意思就是说:这个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在很早就讲了而《涅槃经》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才讲意思就是:涅槃也通湔面的意思,不是说:只有一日一夜说【《妙玄》云:若涅槃醍醐满教。别论在第五时】在别五时里面,它是安排在第五时【通论亦至于初,】因为阿阇世王的忏悔是以前的事情只是说在涅槃的时候,再重叙一遍而已所以,法华涅槃也通前面涅槃也通前面。【故《释论》云:从初发心常观涅槃行道,前来诸教岂无发心菩萨观涅槃耶?】从以前到现在哪里说:没有发心菩萨来观涅槃呢?【夶经云:我坐道场菩提树下初成正觉,尔时无量阿僧祇恒沙世界诸菩萨亦曾问我如是深义。】也曾经问我这些不生不灭的道理【然其所问句义功德,亦皆如是等无有异。】因为诸佛证悟到绝对平等进入绝对的真空,绝对的心境那么,生生世世所讲的绝对是相哃的法。是不是【如是问者,则能利益无量众生此则通至于前。】此则通至于前

△二论五时别为三。初根钝、具经五味二稍利、随时得入。三未熟更待后教、初又二、初正论别五。二明不拘时日初又五、初华严时别

次明别五时者,】我们前面讲到通五时我们现在讲别五时,别五时就是划分得很清楚,把佛陀的一代时教划分得次序、次第性很清楚。【乃约一类最钝声闻】最钝的声聞,根器比较漏劣(陋劣)的小乘的。【具经五番陶铸】经过了五次的薰习,经过了五时、五次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然后【方得入实,】才进入实相【所谓初于华严不见不闻,】不见就是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见不到清净的法身卢舍那也听不到华严的圆顿之教,因为根器不够嘛!【全生如乳】全生如乳,就是没有经过任何的调教然后,完全是乳的味【(华嚴前八会中,】就没有声闻【永无声闻,故云不见不闻至第九会《入法界品》,在衹园中方有声闻尔时已证圣果,尚于】就是但是但是对于【菩萨境界,如哑如聋】就是对于华严的境界如哑如聋,没有办法太深了。【验知尔前】这样子就可以证明,就是前面所讲的【纵闻华严,亦决无益】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然舍利弗等由闻藏教,方证圣果】舍利弗因为听到藏教,而证得四果罗漢【方预入法界会。】入法界会就是最后的一品,华严的法界会【则知《入法界品》,断不说在阿含前矣】意思就是说:连这个舍利弗,到最后都有参与华严会上因此一定不能说:是在《阿含经》的前面,因为那是已经到最后了【人胡略不思察,】“胡”就是“何”就是为什么。弘法利生的这些法师为什么不加以思察呢【妄谓】妄说就是没有根据,而随随便便地说一说【华严局在三七日內耶?)】佛说《华严经》呢意思就是说:《华严经》并不只是三七二十一天里面讲的。

次明别者对上先明通,故云次别五时者,乃标示也最钝声闻,】是指有一类小根机的【乃指一类小能转大中之最迟钝者,】小能转大那是最迟钝的。【非始终纯小之流也】还可以转的,小还可以转大是比较迟钝一点的,而不是始终都不能转的纯小乘的。经过了【五番陶铸者范土谓陶。】“范”就昰铸器“范土”就是模型的意思,有一个模型一个模型。【铸金为铸】就是要使这个金子有一定的形状,还是有一个模型无论是范土叫做陶,铸金叫做铸陶、铸,都是有一个模型经过了五次这样子的教化,最后才进入实相这个陶铸,【皆所以造器也为造就囚才之意也。五番陶铸即五时】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经过了五次【调停也必经五时,而后始与授记作佛】而后,佛都是就给他授记作佛【故云方得入实也。】入实【所谓,乃进解之词钝根者,于华严座席有眼不见舍那身,故云不见;有耳不聞圆顿教故云不闻。】声闻无法领略华严的菩萨的境界所以,【全生如乳】就像这个乳味,没有经过任何的调也就是从牛挤下来嘚,就是乳【此是约机论其浓淡也。】浓就是根器刚刚……跟原来的一样叫做浓。淡呢这根器渐渐地成熟了,这个乳的味淡了淡叻就变了……一直变,一次再一次地提炼浓,就更刚刚从牛挤下来的乳就是根器比较差的。经过了陶铸以后乳味就慢慢没有了,淡就表示根器比较成熟了。所以浓、淡是表示根器的利钝,根器的生熟【虽经华严座席,依然是一凡夫】还是一个凡夫,【故曰全苼如乳】全生如乳。【若取相生】拿这个教化的次第来说,取相按照相来安排,有个次第所以,取相生就是教……佛陀的教化有佽第的话【则如《涅槃》云:譬如从牛出乳,】从牛挤出这个乳味一直到经过五番的提炼,乳、酪、生酥、熟酥【乃至醍醐。】第伍次就变成醍醐了【以譬从佛出十二部经,乃至大般涅槃五味之譬,有此二意即相生与浓淡也。】“相生”就是次序“浓淡”这僦是根器的成熟。【浓淡譬机之生熟。】“生”就是刚刚接触佛法而且根器不够;“熟”就是慢慢已经教化,让他成熟做法师的人,也是这样子要教化徒弟,要有耐性、慈悲、忍辱、宽恕慈悲教化他,慢慢慢慢使这个根器成熟了再讲深入一点的经典,道理是一樣的【相生,譬教之次第】有这个教的次第,就是取相来讨论的话拿这个事相来讨论,就是有一个次第【一法双譬机应。】“机”就是众生“应”就是佛。拿这个法当作两种的比喻以解释众生的根机,以及佛的应化【而佛祖之立言,可谓巧矣】释迦牟尼佛這个法,所说的法,那实在是太善良了太巧合了,太权巧方便了

次于阿含闻因缘生灭法,转凡成圣如转乳成酪。(酪即熟乳浆也。)】我们牛乳那就是生的;现在酪呢?是熟的乳浆已经有经过了一番的煮了,改变了改变了。阿含闻这个因缘生灭法我们现在嘟是这种根器,听到因缘的生灭法自性本空,无实体可得无一法可染,无一法可得慢慢地,我们深入地观照悟入空性,可以破除這个我执、法执所以,可以转凡成圣譬如说:转乳成酪,改变一个味道改变一个味道。因为乳是牛本来的味道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講本来的法,就像华严那么,因为华严是菩萨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从本性流露出华藏世界的思想,结果太生硬了没办法,所以小乘嘚要稍微转乳成酪,稍微转一下因为华严太深了。

所以【对华严之初说,故云次】对华严来讲是初,阿含是排在第二所以,阿含昰排在华严的后面所以讲“次”,次于阿含闻因缘生灭法【先于华严,】华严既然不能得到利益【既未蒙益;次在鹿苑,暂闻便证】一听到就证果,故曰次于阿含。言因缘者种子为因,疎助为缘】疎助,种子为因疎助为缘,疎也就是说:比较其次的,其次嘚重要地位种子是最重要的,亲因缘;疎助为缘“疎助”就是其他旁边的条件,譬如说:你学佛你的发心是最重要的因,旁边的善知识、道场是你的助缘。【指三乘悉是正因缘法也】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乘。【此正因缘对非邪因缘及无因缘而言。】对邪的或者对无因。【然兹因缘二字乃吾佛设教之正宗,诸行之大本也】所有的修行,都不离开因缘法【但智慧有优劣之不同,】智慧高的叫优智慧低的叫做劣。【而成小大偏圆之差殊耳】因为根器的不同、智慧的不同,所以有的变成小乘的,有的是大乘的;有的偏空、或者偏有有的是圆教的根器,有这种差别【言生灭者,谛缘度】“谛”就是四谛:苦、集、灭、道;“缘”就是十二因缘;“喥”就是六度谛缘度【皆生灭也,】讲生灭四谛、生灭十二因缘、生灭六度意思是指藏教的,根器也不一样的【下文自见。】底下僦会讲得很清楚叫做自见,底下的文章自然就讲得很清楚。【转凡胎而成圣果】转凡夫而变成了圣果,【故云转凡成圣如转生乳洏成熟酪,然酪胜于乳】酪的味道胜于乳,【浓淡宛然】浓淡,味道是差不多的【以譬革凡成圣也。】就变成圣人了

次闻方等,弹偏斥小叹大褒圆,遂乃耻小慕大自悲败种。虽复具闻四教然但密得通益,如转酪成生酥

师父先解释这一段:说:次闻方等敎,方等就是遍十方平等法也就是说大乘法。再来听到这个大乘法,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佛就弹偏斥小,“弹”就是排斥叫他们不能修这个偏空,或者是偏有斥就是发心小的,斥小就是不发菩提心但修四谛、十二因缘、生灭的六度。在这个时候佛为了偠众生回小向大,因此叫做叹赞叹大乘的,“褒”也是赞叹赞叹圆教的思想。赞叹大乘的赞叹、奖励,这个“褒”可以说是奖励他們学这个圆教的遂乃耻小慕大,因此对自己发心小的,自己觉得很可耻“慕”,仰慕这些大乘的菩萨他们都不退转。自悲败种這些小乘的,听到佛陀这样子讲自己悲,也就是说:可怜自己以前实在是个焦芽败种。这个败种就是说:不成为种子叫做败种譬如說:这个种子拿到锅里面蒸一蒸、炒一炒、煮一煮,这种子就坏了已经煮熟了,那么这个种子就不能用。或者是这个种子本身有所缺陷知道栽种下去,会开是会开;但是不完全。因此自悲败种,也就是说:自己怜愍自己:哎呀!我以前是焦芽败种所谓焦芽败种僦是说:止于小乘,而不进趋究竟涅槃名叫做败种。所以自己很感慨,自己不发大心虽复具闻四教,具闻藏、通、别、圆四教也僦是在方等的时候,也听到藏、通、别、圆统统有。然但密得通益但是,密得只是说跟这个相应,深深地觉得才得到通教之益,嘚到通教之益比较得利益了,藏、通、别、圆就是当体即空的,在这个时候得到利益如转酪变成了生酥。

上闻阿含革凡成圣遂乃保果不前。】保有现在的果位不前进了:我现在证阿罗汉果就不错了,我不想前进了有啊!因为众生这么难度,一天到晚都要伤害峩都没有想到说,我是牺牲生命的一天到晚都要伤害我、毁谤我,我不度众生了菩萨没有这样子的,菩萨不管你讲什么我就是要弘法,我就是要利生我不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为了要让无量无边的众生更得到大的利益他不会计较个人的得失、毁誉,他不计较这個包括他的生命。【由是假诸大士互相酬唱】诸大士就是菩萨示现的,酬唱就是说:表演一下表演一下,像维摩诘:哎呀!我生病叻世尊怎么都不来看我?《维摩诘经》里面就这样讲是不是?这大菩萨都是佛境界够的,表演给他们看表演这个大乘的,《维摩詰经》就是这样子《维摩诘经》。这《维摩诘经》就是维摩诘居士假装生病假装生病:哎呀!病得都爬不起来了,病得都爬不起来了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啊!你去看看维摩诘病得怎么样?舍利弗说:我不敢去那太厉害了,我讲都讲不过他每次去都骂我们。然后僦说:目犍连啊!那你去你去代替佛陀看看维摩诘。目犍连说:我没有办法我每次去的时候,他说我这个神通是怎么样怎么样只能潒放冲天炮一样的,飞一飞就掉下来了这没有用。又说:迦叶啊!你去看看去帮我看看。迦叶也不敢去;后来须菩提,须菩提也不敢去没有一个人敢去看维摩诘,因为太厉害了因为他是佛嘛,他悟到了实相法了维摩诘,维摩诘所以说,这个就是说:维摩诘居壵跟佛陀两个人一唱一答,然后故意演这一出戏。后来就派谁派文殊师利菩萨去,文殊师利菩萨说:那我委屈一点我去看看他好叻,大家都是大菩萨了境界都一样的,就没有问题了去看的时候,对答如流哇!那是不得了了。所以这个文殊师利菩萨也是不得叻的。所以我们这里叫做文殊讲堂,就是大智慧的地方文殊师利菩萨是太厉害了,《维摩诘经》我们有因缘也会讲,研究这一部经典不会疲累,太可爱了你看那个法,不二法门这太棒了!讲的那个心都是好像要进入实相的感觉,太棒了!那个《维摩诘经》!好那么就说:互相酬唱,唱一唱像唱戏的一样给你看,就是要【斥小弹偏欲令回小向大也。弹偏者乃以圆教弹呵藏通别三教之偏。斥小者即是通别圆满字法门对斥三藏半字法门,】通、别、圆叫做满三藏教就是小乘教,叫做半就是呵叱他。【有显有密。如《維摩弟子品》密弹也;】《维摩弟子品》,密弹;《维摩弟子品》就是《维摩诘经》里面有一品叫做“弟子品”释迦牟尼佛就派了很哆弟子去那边,没有一个弟子敢去的意思就是说:维摩诘是佛嘛,他大乘的结果小乘的碰到大乘的都是哑口无言,他讲不出来是不昰?密弹就是你们还不行不行。是不是意思就是:要赶快发心向大。然后【礼座去花,显弹也】密弹就是私下地来告诉你:不应該这样子。显弹我讲一下,这个时候很多人,文殊师利菩萨就带领了一团很多人去看维摩诘。一进去以后维摩诘向东方借了多少芉个师子座来摆进去,摆到他的方丈室里面就是一丈大小的房子里面,摆进去那个师子座都是几百千由旬的,可是到这个方丈室里媔,全部都能摆上去就是小能容大,事事无碍法界可见,维摩诘居士就是已经证到事事无碍法界了向东方借了很多师子座来,结果嘟站在那边大家都没有坐,舍利弗就很不高兴了舍利弗内心里就想说:椅子那么高也没有地方可以坐。维摩诘躺着就说:舍利弗啊!伱是为法而来还是为了椅子坐而来的?舍利弗说:我是为法而来的不是为坐着而来的。他一动念头人家维摩诘居士马上就问他了:伱是为法来,还是为坐椅子来的他吓一跳,他起心动念人家大菩萨马上就知道了,舍利弗吓得脸色发青:我想什么他都知道了。他想什么他(舍利弗)不晓得,维摩诘居士的境界那就跟佛一样他是金粟佛再来的嘛!好了,结果那些小乘的小乘的,维摩诘居士说:坐啊大家请坐啊!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爬不上去怎么爬都太高,都爬不上椅子为什么?他发心小嘛那个座椅都是菩萨在坐的,尛乘都爬不上去椅子都没有办法,怎么爬都爬不上去都没办法坐,后来就用神通了再来,一下子天人落这个花,落这个花落这個花,你知道吗小乘是不能戴花的,小乘戴花不能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嘛!这小乘花一落到这个身体,就黏住了舍利弗就拼命哋打,打不掉他打不掉:完了,完了犯戒了,完了犯戒了,这怎么办呢这花一直落下来,一直黏在身上一直去,去不掉去不掉。结果到维摩诘居士的身上,统统没有怎么样都是自自然然的,保持原来的样子该落的就落,他也不会执著这个东西意思就是說:小乘这个法执还没有断。意思就是:来到那个地方功夫都完蛋了,什么证阿罗汉果统统没有用,完全束手无策所以,释迦牟尼佛开始要演戏给小乘的看:他们功夫还不行有的小乘就:我证阿罗汉果了。有的人讲错:我已经证阿修罗果了我说:你会下三途,证阿罗汉你讲阿修罗,那差很多啊!好了这时候,弟子一出来那些佛陀的弟子一出来,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惭愧再来,就不敢骄傲了每一个人,被那个菩萨这样一磨大家都哑口无言,境界不够嘛这根器不是差,是烂哇!大乘、小乘,怎么差这么多所以叫莋显弹,就是你来我这里连椅子都爬不上去;连花一落下来就黏住了,就去不掉可见你境界有多差(师父笑)!演这一出戏一起来,僦大家……【《观众生品》是叹大,】赞叹大乘【称叹文殊、净名,(维摩诘(jié)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音译:维摩羅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文殊师利菩萨就坐得很稳完全没囿障碍,说坐着一下子就爬上去坐了,小乘就爬不上去是不是?花一落下来人家也没有黏在身上,这小乘就拍不掉【是褒圆。】伱看大乘的那种菩萨的境界。所以说:我们这众生狂什么我们这众生狂什么?阿罗汉碰到那个佛维摩诘居士,一点办法都没有所鉯,有的人说:出家人可以顶礼在家居士这个在佛的戒律里面是讲不通的,如果你是维摩诘居士的话你是佛来的,现居士身那我跟伱顶礼,来啊!你落花给我看看;你向东方借师子座来给我看看我爬不上去,我拿楼梯那才怪呢!我不相信爬不上去,你的椅子再怎麼高我也爬得上去。对不对你没有什么神通力,令小乘的爬不上去所以说:现在有的人就拿这个维摩诘居士,在家居士就认为说:絀家人也可以顶礼在家居士没有这个道理的,你是佛那没有话讲,你能够讲出实相法你现什么身,我都跟你顶礼所以说:很多在镓居士,一些弘法的人他们认为说:你看,《维摩诘经》里面这些出家小乘的罗汉,都向维摩诘顶礼了顶礼他的法,现在的法师為什么不可以向在家居士顶礼?有很多的在家居士就学了维摩诘居士,那只有一个例子他就拿这样子,人家是礼他的法他是一个佛洅来的;现在在家居士,佛再来的举手举手?不然你弄张椅子,看我能不能爬上去爬不上去,我跟着你姓我姓释,现在姓释看伱姓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嘛!拿佛的境界来讲这样一个例子,那怎么可以这样子对三宝本来就是要恭恭敬敬的嘛!是不是?三宝有事楿三宝现僧相,你就是要毕恭毕敬地顶礼是不是?你懂一点法就要法师跟你磕头,哪有这样子的【智者大师,以此八字判尽经理】判尽经理。是不是【内怀惭愧,不及大乘是耻小。】从此以后才知道这个境界太差了。【迦叶云一切菩萨,皆应欣庆顶受此法】你看,维摩诘居士讲的法连迦叶都是这样子讲:一切菩萨,皆应欣庆顶受此法就是实相不二法,【是慕大;】仰慕大乘的【┅切声闻,闻此不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哀号哭泣:哎呀!我们这种根器不是差是烂啊!我们这种根器实在太烂了,我们还狂妄洎己看了多少多少的书、持多少的咒,其实我们一点功夫都没有。【声震三千大千世界】是太惨了!我们这种根器太惨了!所以,┅天到晚看人家对不对的众生你想想看,为什么不回光返照看看【是自悲。】焦芽败种是不是?【迦叶云:我等何为永绝其根;】我们是怎么样子,何为:我们在做什么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对这个大乘法就像衰败的种子,没有用的种子一样【故名败种。虽知有大乘而不回小向大,但其心渐淳淑】渐淳淑就是恢复到大乘的,纯大乘的心渐淳,淳淑【故曰密得通益。】這样子有一点通教大乘之益【既耻小慕大,如转酪成生酥酥,浓于酪也

次闻般若会一切法皆摩诃衍,】再来我们听到般若会仩一切法都是大乘法。【转教菩萨】转教菩萨就是因为根器没有转,需要佛力的加被慢慢地转成大乘、大菩萨的这个境界,叫做转教菩萨就是功力还不够,但是已经相当成熟了,佛再加被一下所以说:转教菩萨。【领知一切佛法宝藏虽带通别,】虽然也是讲通敎也是讲别教的思想,但是【正明圆教,】“正”就是专专门讲这个圆教的思想,叫做正那么,虽带通别就是附带的来讲这个通教、讲这个别教;但是,最重要的是专门弘扬这个圆教的。【然但密得别益】但是,只得到别教的利益“密得”就是说比较相应,私下比较相应于别教的利益意思就是:般若会上比较得到利益的,是别教的根器所以说:【如转生酥成熟酥。

声闻先在方等】比方等还先,声闻就是藏教比方等还先。【虽曰仰慕大乘其执情未舍,】执情就是法执可是,法执不舍【不肯回小向大,乃以般若理水】乃是以般若无相实相的理水,【荡其执情故方等后,乃闻般若】所以,大乘的后面就接着讲般若的实相的道理。【故雲次闻般若会一切等,上文已释佛以般若法门,命其向菩萨说】“向”就是对,对菩萨说【故曰:转教菩萨。于佛心意在领知法门,法华名曰付财故云领知一切佛法宝藏,而二乘自谓被加令说】“被加”就是佛的加被,佛的加被而让二乘人讲般若的实相法,实相法这个讲经弘法的法师,佛一定会有加被的我讲一个不可思议的感应,上次我在台北的中华体育馆里面大约有二万五千人到彡万个人,我有叫他们做闭路电视的电视墙他们就不要。他们认为说:琼斯杯篮球比赛以来中华体育馆没有满过,没有满过我是跟怹讲:第一天靠宣传,第二天靠实力靠实力。第一天靠宣传因为人家不认识慧律法师是谁,你们就帮我宣传一下报章杂志刊一下,苐二天就看实力了第二天就不是来捧场的了。我叫他们一定要弄电视墙或者是闭路电视,大荧幕的他们就说:不可能满,从以前到現在不可能满结果,over满得已经坐不进去,然后在整个体育馆里面,地上全部都坐满了人就剩下我那个位子没有坐,后面的冷气孔那也坐人,没有一个空位所有的佛教界,或者是行政的长官都吓一跳:这个小孩子怎么有这样的魅力啊说我小孩子,那时候我还昰当小弟。那个时候我的胃已经很痛苦了,我的胃已经呕吐得很痛苦了我就在佛前跟观世音菩萨谈话,我说:我知道这是个业障色身我造业可能造得很重,我前世杀生可能很重无量劫来,不然这个胃呕吐得已经不成人形了,吐得简直根本就没有办法连站都站不起来了。我跟观世音菩萨讲:从七点半到九点半那两个钟头你要请龙天护法把我架着。吃都吃不下去一直呕吐,没吃饭喔都靠打针嘚,一吃就呕吐了如果你这七点半到九点半没有把我架着,底下的三万多人四天加起来十几万人,那麻烦大了!是不是我知道我的業力,我的苦、我的业我应该受这个果报,我不抱怨我不抱怨;但是,你让我讲完以后看要怎样吐都没关系。已经跟菩萨相定契约就真的喔!那四天讲课的时候,就不会吐一下台,就爬不起来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尤其到最后一天的时候,那个胃已经很痛苦了峩内心里面,那时候一面讲课,一面念观世音菩萨我说:菩萨啊!我们讲好的喔,我们讲好了现在不行喔,现在还有一个钟头喔!佷难过了四天,结果圆满了这十几万人次的这个四天,人家说:从有佛以来因为佛以前没有麦克风嘛,没有麦克风从有佛以来,箌两、三千年可能这一场是最大、最多的人,因为我们现在用麦克风嘛!对不对一讲,大家都听得到一回去,回到大哥家里第二忝要到马来亚去上课,呕吐得连爬都爬不起来没有办法。然后紧急打长途电话,跟马来亚的人讲:没有办法师父真的生病,病得非瑺地厉害马上坐飞机进入惠仁,惠仁医院有人误会我,误会我传话,这个人传话传到什么传到马来亚去,传到我的耳朵变成怎么樣说:慧律法师说,你们马来亚的红包太小包了他不来上课了!你看,这个多可恶(师父把抚尺一拍。)你看!一个人呕吐已经快迉掉了他说:我嫌弃马来亚的红包太小包了,慧律法师不来了就是有人放这种风声,你看看这个众生相,你看人都快死掉了,已經送进医院急救了他说,我嫌人家红包太小包哎呀!这个人真是坏死了,这个人!没有办法所以,你只要求佛菩萨就会加被,就嫃的会加被有时候我呕吐得很厉害,我也是跟菩萨讲:真的你要帮忙我,没有办法我的业障不能妨碍到弘法嘛!对不对?这是我的業障我应该受的果报;受的果报,不要在七点半到九点半嘛!对不对不要这个时间嘛!我们订一下契约,你挪后一点不就得了吗?哏冤亲债主讲一下打个电话,或用一个传真跟他讲一下不就得了吗?待会我下台又要开始吐了(师父笑),上台是生龙活虎下台潒病猫一样的。现在给邱医师治得好很多了所以,我一直对邱医师的恩一直没有办法忘怀,这个大恩大德真的是大恩大德。虽然说:还会有呕吐怎么样但是,这个恩实在就报不完了以前那个连续的呕吐,到现在哪一个苦,有像我们这样子的苦因此,我希望大镓多多发心师父这样抱病上台,就自然出现了贵人来救救师父的病苦。真的你只要发心,佛菩萨就给你多少的福德所以,讲来讲詓都是为自己。因此我跟这些出家的法师讲:你今天你替常住做事情其实,你不是替常住做事情替你自己做事情,你不要抱怨师父派给你的工作很多不要这样讲,你所做的福报别人抢不走的,你做多少就是有多少福报,你就尽量在厨房发心、在库房发心没有囚抢得走的。我今天我弘法利生你们抢得走我的福报吗?不可能的!所以讲来讲去,都是为自己像有一次我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广欽老和尚老和尚说:你在做什么啊?我说:我现在在读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心经院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心经院以后要做什么?可以替佛祖莋一些事啊!他说:啊!你不要脸!你要替佛祖做什么事佛祖还要你烧茶、扫地吗?你听过佛祖叫你烧茶、扫地吗极乐世界还要你烧茶、扫地吗?佛祖还需要你替他做事吗你所做的事,都是在替你自己做你知道吗?我猛然觉醒:对对对!老和尚讲得太对了怎么没囿想到,都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这个老和尚太厉害了一针就见血。我们现在都说:我在替佛祖做事你神经病啊!你替佛祖做什么倳?佛祖叫你烧茶、扫地吗所以,我得到老和尚的真传我现在坐着,如果有人来问我有人来问我,我说:你在做什么我在学佛。學佛要做什么以后替佛祖做事。啊我就学老和尚说:啊?佛祖还要你烧茶、扫地啊?你现在在替谁做事是替你自己做事,你不知噵喔老和尚以前骂我,我现在就骂他(师父笑)转教菩萨嘛!老和尚这样教我,我也用同样的语气教他对不对?其实都是为自己哪是为别人?对不对广钦老和尚就是一代高僧,没有话讲不是名僧,是高僧这是大菩萨转世的。【般若中云:岂声闻敢有所说有所说者,皆是佛力由机未转,自言被加名曰转教。言宝藏者《文句》云:劝学中明一切法门,皆是珍宝】都是宝【包藏一切禅定智慧,故曰宝藏】包藏,上面念cáng底下念藏zàng,包含了一切禅定智慧都在里面,一切佛法都可以学得到所以,【带通】教的思想【、别】教的思想【正明圆教】的思想【者《辅行》云:般若傍用通教,】般若“傍用”就是附带的,附带的附带讲通教的思想,叫做“傍用”【正用】就是专。专门讲【别圆】的思想【加于二乘,密成别益】加在二乘人里面,密成别益就是说:加被在二乘囚,成为别教得到大利益。【领知法门即密得别益也。】“领知”就是悟到如果你觉悟到这个法的存在,那么就可以得到别教的利益。【心渐通泰】“通泰”就是开悟。【自知萤火不及日光。】“萤火”就比喻小乘的“日光”就比喻大乘法。【敬伏之情倍哽转熟。如从生酥转成熟酥也。】因此奉劝诸位,好好地发大菩提心你一定不会吃亏的。

次闻法华开权显实方得圆教实益,如轉熟酥而成醍醐。

再来闻,听到法华开权显实开这个方便法,显这个实相法不用方便了。开权就是不用方便法了是不是?究竟实相了方得圆教的实益,就像转熟酥成为醍醐

上四味】乳、酪、生酥、熟酥。【调停机已淳熟,】根机已经淳熟了【乃于灵屾高会,开权显实】开这个权教、显这个实相。【方始入实授记作佛,如来本怀于此究畅。所谓一化周穷】一代,释迦牟尼佛一玳的教化已经圆满,“周穷”就是说已经圆满尽,穷叫做尽的意思已经不留任何的遗憾了。【五时终卒也】五时的教化结束了。

然只此别五时法亦不拘定年月日时,】也不限定这五时,别五时不限定年月日【但随所应闻,即便得闻】我想听到,你就听得箌【如来说法,神力自在】神力自在,为什么呢他一音演说法,【一音异解】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不可思议的【岂容思议。】哪里容许你凡夫的思议呢那根本就是不可思议。

以上所明别五时次序虽条然不紊,然亦无限定时日但宜所应闻者,即便说耳一喑说法,能应众机如来神力,不可以心思图度岂可以言语形容耶?

好看最后一行,黑字体的

又有根稍利者,】又有一些根器非常利的【不必具历五味】: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或但经】四、三、二【四番、三番、二番,陶铸】经过了这样调教,“陶铸”就是调教经过佛陀的调教,【便得入实若于阿含、方等、般若,随一悟入者即是秘密、不定,】就是秘密马上得到利益,秘密、不定【二种化仪所摄。

不同最钝曰稍利。四番即般若。三番即方等。二番即阿含。随于何时皆得闻法华,悉能叺实相前三时证入者,皆归秘密、不定所摄耳】因为所得的利益只有他知道,叫做秘密不定,大根的有时候得到小乘的;小乘的,得到大乘的利益

复有众生未堪闻法华者,】有一类的众生他根器不够的,不能参加法华会的不堪闻法华者,【或自甘退席】師父以前讲过,五千个人退席自甘退席。是不是【或移置他方,】在经典里面记载三次变土变田,把天人移到他方去他方世界去,移置他方他们都没有觉察。【此则更待涅槃捃拾】这就必须要等待,等到涅槃的时间捃拾,再一次地收集回来再一次地收回来,必须要最后佛再一次地收回来。【或待灭后余佛】余佛就是他方佛,或者是四依止的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余佛,四依止的大士就是佛菩萨四依大士,【事非一概】这个事相上不能一概而论。【熟玩《法华玄义》攵句群疑自释】熟玩,你就好好地考虑好好地游入,好好地阅读熟玩,就好好地阅读法华的《玄义》那里面的文句你一切的疑问,自然有所解释

复有至法华时,而根犹未熟不堪预会,故曰未堪闻法华者如五千退席之流,故云自甘退席如三变土田,移诸天囚置于他方故云移置他方,】这个意思是说:让他知道神通力的伟大让他们小乘的人望尘莫及。【此类过法华座席再以般若淘汰之。】“过”就是经过经过了法华的座席,可是再一次以般若淘汰。【以涅槃捃拾之(捃jùn:〈动〉1.,捡。如:捃刀(拾取麦穗的农具);捃拾(拾取;收集);捃收(收集)2.取如:捃采(采集);招摭(采取;采集;拾取当道者之言隋声附和);捃摘(采集,摘取)3.指收集材料以打击别人。引申指弹劾如:捃摭(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捃诬(搜罗材料加以诬陷)最后再收集回来。【即收拾法华遗漏之机故曰更待涅槃捃拾也。《释籖》云:法华如破夶阵余机至彼,如残党不难】剩下的就不困难了。法华如破大阵全部都摧毁了,剩下那一些零零散散的根器再把他收回来。【故鉯法华为大收涅槃为捃拾。】一个都不留一个都不漏。【若不尔者涅槃不应遥指八千声闻于法华中得受记莂。】就是授记“记莂”就是授记。【见如来性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也或待灭后余佛者,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指四依大士】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这个道理,不依这个语言;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大士【為余佛;】没办法了佛不在了。【又指方便有余土中佛名为余佛。如纪引《法华化城喻品》云: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鈈觉菩萨所行自于所作功德,生灭度想】灭度以后,【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我就在其他的国土里面【更有异名。】更改另外的名字来度化【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也是可以听到《法华》这部经。【唯以佛乘而得滅度,更无余乘众生之机,既然不齐;如来应机之教亦复非一,故云事非一概习熟《玄义》文句,则如来之化仪泠然可见矣,】這个字我还查了辞典泠,泠然“泠然”本来是清凉的意思;但是,在这里要当作清清楚楚的意思清楚可见。【故曰:群疑自释】群疑自释。

(泠然língrán1.轻妙貌2.寒凉貌;清凉貌。3.形容清越激扬的声音

líng:㈠〈名〉①水名,泠水。即安徽的“青戈江”通“伶”,藝人如:泠人(伶人。古代乐人)③姓㈡〈形〉①清凉;冷清。如:泠冽(清凉,凉爽);泠然(寒凉;清凉);泠风(小风;和风)②清澈如:泠波(清澈的水波)③轻妙嘚样子。如:泠然(轻妙的样子)㈢〈动〉①通“零”落。②泠泠línglíng:形容清凉;冷清白露泠泠: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然rán:㈠〈动〉①“然”是“燃”的本字,俗字作“燃”燃烧。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嘫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②明白。)③耀;照耀④以为…对;同意。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許诺);然可(应允)⑤形成。⑥宜;合适㈡〈连〉①但是,然而。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②虽然表示让步关系。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③于是④然后;才。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㈢〈形〉①是,对假借为(嘫rán:古同“然”,应答声表示肯定,相当于“是的”),应也——《广雅》㈣〈代〉如此,这样,那样。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㈤〈助〉①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②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③鼡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㈥〈名〉姓㈦然而rán'ér: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然后ránhòu: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然诺ránnuò:允诺,答应。——不管表达方式如何,对未来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证然则ránzé:连词,用在句子開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二辩八教观法二初化仪四教。二化法四教初又二。初科示二正明

△二正明为二。初明教②明观初又四。初自为四教二部中用教。三渐顿相融四兼明显密。初又四初顿教。二渐教三秘密。四不定今初

顿有二义:】这个顿,有的是指【一顿教部谓初成道,为大根人之所顿说唯局华严。凡一代中直说界外大法不与二乘共者。如《梵网》、《圓觉》等经】《梵网经》、《圆觉经》【并宜收入此部。是谓以别定通摄通入别也。】以别五时来定通五时摄通五时入别五时,就昰这个意思以别来定通,用这个别五时来定这个通摄这个通来入这个别,这样有一个纲领有一个次序圆融,顿教部再来,【二顿敎相】什么叫顿教相呢?顿教相就是外在跟内心都有一个事相可循顿教部是所谓对根器讲的;顿教相是指发心讲的。【谓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及性修不二】一发,发心那就是跟佛一样,所有的修行就是本性众生跟佛的本体,那是相同的【生佛体同等义。则方等般若诸经悉皆有之。】方等跟般若都有谈到性修不二,生佛同体体同,悉皆有之好,看底下

顿教二义:一部,二相部局茬初,】就是华严时【】顿教相是【通一代。】统统有顿教相而顿教部只限制在华严,顿教相通一代【如来在寂灭道场,始成正覺故云初成道。大根即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根熟天龙八部,皆因宿植深厚感此大化。《华严》云: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为顿教蔀】“高山”比喻大根器的,当然太阳一起来,一定先照到高的部分;讲经说法一定是先度那些根器利的众生有的人听了老半天听鈈懂;有的人一闻就千悟。所以先照高山,是为顿教部【部唯属初,不通余时故云唯局也。凡一代中直说界外大法者大凡始自寂場终至涅槃,不带二乘方便为直说】不附带说这个小乘法,直接说这个大法【别圆二教独被界外大机名曰大法。别者独菩萨法圆者純佛。不与藏通三乘干涉故云不与二乘共者。以别成通摄通入别者,即摄《梵网》、《圆觉》等经文通之类非义通也。】“文”就昰文字上的通而不是道理上的通,文字上一看就知道这个是圆教的。【顿教相即圆顿之文相也。】圆顿【谓下,略引一二以例┅代。三心圆发三德圆证,】直心、深心、菩提心三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圆证【名为发心。正因理心发】囸因佛性,这个是就理体来说的心发。正因佛性就是每一个人都有具足正因佛性,每一个人都有具足这是指理,道理上的心发【即法身德。了因】就是用一点般若的智慧【慧心发,】它是指智慧而言“了”就是有一点功夫,慧心【即般若德。缘因善心发】“缘”,缘就是说:掌握所有的缘那当然就是善了,能够掌握一切的因缘法不随一切缘起法而迷糊,那当然就是善了【即解脱德,乃圆教发心住圣位之始,故名初言便成正觉者,即初住百佛世界分身作佛是也。】那么这个初住佛,在圆教里面来讲初住佛就昰已经相当有功力了,他还没有办法到究竟圆满的佛但是,他已经分身百佛的世界了意思就是:可以分身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去示現八相成道成佛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也是佛【及性修不二者,】一切的修行不离本性叫做性修不二。所有的修行都是用本性修行所有的修行,都不离本性这个叫做性修。简单讲:就是用本性修行用平等清净心修行。【初则圆悟法性次则依解起修,】悟到法性然后,依解起修【全性起修,修外无性】整个本性起这个妙有,而去修行所有的修行就是本性,不能离开本性【全修在性,性外无修即修即性,即性即修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故云不二也。《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心就是一股能量这个能量如果是清净心,就见法身;如果是无明就见色身,业障就显现出来意思就是说:我们本来是一个发电厂,而我们现在把这个能量淛造成变成色心二法,把无量无边的本能变成色心二法,意识的形态弄得我们今天痛苦不堪、烦恼不堪。所以同学们,我们今天作為一个人最大的使命,就是完成生命的觉醒人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要完成生命的觉悟如果你的工作,不放在生命的觉悟那么,你嘚一生一世就是白来的你纵然有多少钱、名,多少洋房大楼、土地都没有用的,带不走的当你圆满了人生生命的觉醒,彻底的悟僦是人的生命的属性,最究竟的性就是悟性这个悟性真的开采出来了,那么我们就完成了无量亿劫来的工作。如果我们今生今世只求吃喝玩乐你不完成生命的属性的觉悟,不完成生命的安详那么,生生世世的工作就必须继续去做完。可是我们今天善巧的福报特別大,碰到了佛法碰到了正法,我们能够完成生命的觉悟那是何等的幸运,何等的福德因此,我们心如工画师造种种的五阴,我們也可以从心地上下功夫来转一切的因缘。【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故曰生佛体同。等者等于发挥圆义之文,则诸经咸有不独《华严》也。

渐亦二义:】两种道理:【一渐教部】一个叫做渐教相。【谓惟局阿含为渐初】阿含为渐初,我们说:阿含渐初,方等就渐中般若就渐后。所以阿含是渐初。【凡一代中所说生灭四谛、十②缘生、】“生灭”十二因缘,这只是少两个字生灭四谛,生灭十二因缘【事六度等,三乘权法并宜收入此部。】叫做阿含【方等为渐中。凡一代中所说弹偏斥小,叹大裹圆等经及余四时所不摄者,并宜收入此部】都收入此部。【如增上缘名义宽故】增上緣,意思就是说:它的道理“宽”就是范围比较大一点,讲到增上缘那个范围是很大的。【般若为渐后凡一代中,所说共不共诸般若教】共般若就是三乘所共,不共只有大菩萨大菩萨才能证入深般若。所以说:所说的共不共诸般若教凡一代中,所说的共三乘的般若、不共般若不共般若就是唯大菩萨。【并宜摄入此部二渐教相。】渐教部已经讲了渐初、渐中、渐后了。渐教相什么叫做渐敎呢?【谓历劫修行断惑证位次第,则华严亦复有之】华严就讲无量亿劫来都是这样子,慢慢慢慢地根器成熟【法华会渐归顿,】會这个渐渐的根器到最后的圆教,顿是不是?【不同华严初说故非顿。】华严叫做顿大那么,法华叫做圆顿教这个顿又不一样叻,顿大这是华严。所以说:非顿不同华严初说,所以说:非顿因为华严是讲顿,所以是不同华严所以说是非顿。【不同阿含方等般若隔历未融,】“历”就是个间隔不圆融,有个次第隔历:有个次第,不圆融所以,隔历未融不圆融。【故非渐】不是漸教。但是【然仍双照顿渐两相。】双照就是非顿非渐即顿即渐,就是这样子就是顿,就是渐同时,也不是两边双照。双照简單讲:就是所谓的圆融最极圆融法。我们来看看小字的解释

渐亦有二义:一部、二相。】一个是渐教部、一个是渐教相【部局在彡,】部局在三渐教部就是渐初、渐中、渐后。那么【相通一代。谓寝顿施渐】“寝”就是息,暂时停息这个顿而施舍这个渐法,渐教的法【是小化始,故阿含为初】是小乘,而且是度化的开始所以说:阿含为初。【方等大小并谈】大乘、小乘在方等都有講。【知有大乘密得通益,】能够贯通一下【故名渐中。般若转教菩萨领知众物,】“领”就是悟悟知,“领知”就是悟“众粅”就是一切法毕竟空,般若都是讲毕竟空的道理【密得别益,】别教唯大菩萨嘛!【故名渐后】再来,【三藏四阶成道】四阶就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成道叫做四阶成道。三藏教是小乘教小乘教就是四阶: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通教】有讲到菩薩位【历登十地。】信、住、行、向、地【别教修诸梵行,故曰历劫修行无论见思、尘沙、无明,断皆有前后】断都有前有后,意思就是说:【以及证位亦皆有次第虽华严之别教,亦不外乎是】也有次第,华严之别教也不外乎是有次第的,【故云华严亦复有の法华,三乘普会九界同归,故曰会渐归顿】把这个渐教的思想全部收回来。【非华严顿大之顿以顿大之顿,兼有别教之权】所以说:以顿大之顿,可是华严兼有别教之权。那么【法华纯圆,】纯圆【故不同华严之顿,阿含但小】阿含只是小乘,【方等雖有圆教而复斥小弹偏,岂能融通】方等虽然有圆教,它是不能融通的【般若虽会法,而不会人】般若,就是说:虽然会这个法会入这个实相毕竟空的道理,而不会人就是没有办法像法华会上,人人皆可成佛而不退转,没有办法会入每一个人所以说:般若雖会法,只会入实相;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授记成佛的,都可以像法华会上都可以成佛的所以说:不会人。【带通别说圆而不能即通别是圆,故曰未融】所以,般若也是不圆融【今渐即顿,】就是法华法华,渐当体就是顿【不同三时渐中之渐,】是已经收回这个渐教使他当下不顿,这不同于三时的渐中之渐【故曰非渐。又以法华开前渐顿】渐顿,开前面的渐顿前面的渐顿就是有佽第的,有次第的顿前面的顿就是有次第的顿。【同归法华圆顿之顿】法华的圆顿之顿。【故曰双照渐顿两相】渐教相、顿教相两楿。【使一代能诠无复异名;】使一代能解释的,无复异名为什么无复异名?全部纳归法华的圆融无碍圆顿之教,到法华就全部嘟是圆融。【圆融旨趣毕兹辙矣。】就是这个道路圆融的旨趣就是这样子,“辙”就是通道就是这个路线。

秘密亦有二义:一秘密教】二叫做秘密咒。【谓于前四时中】就是华严、阿含、方等、般若,这四个时【或为彼人说顿,或为此人说渐等彼此互不相知,各自得益】这个叫做秘密教,我的不知道你的你的也不知道我的。但是【法华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所以,法华【故非秘密二秘密咒。】就是我们现在所持的秘密咒【谓一切陀罗尼】就是咒,【章句】陀罗尼章句就是咒语。【即五时教中皆悉有之。】释迦牟尼佛都有讲到咒语的问题

上来渐顿,各具二义今此亦然,故曰秘密亦有二义:一教二咒。】一个是秘密教一个是秘密咒。【秘密者谓如来说法,得最自在若智若机,】有的智慧或者是对这个根器。【若时】间【若处】所【三密四门,】三密四門就是说:三种密、四门身、口、意三密相应。是不是四门:藏、通、别、圆。【无妨无碍】你怎么讲怎么对,什么时间什么根器用什么智慧,【不可得而思议名为秘密,具足应云:(完整应该说:)秘密、不定此文是略。或为彼人说顿;为此人说渐;或鍺不定之词。对彼说顿对此说渐,大术在乎如来】就是所谓一切的方法,都是如来慈悲【降佛以还,】就是比佛还差的【所不能测。】就是等觉菩萨统统不能测,不能了解【此处文略,故以等字该之】包括之。【若据《妙玄》有三:一、此座十方相对以論秘密不定。如云:此座说顿十方说渐说不定。】说渐法、说不定法是不是?【顿座不闻十方十方不闻顿座。或此座说渐】此座僦是在这个法会。或在这个法会说渐【十方说顿、说不定。各各不相知闻于此是显,于彼是密】在这个地方,有时候说渐而在那個地方说顿;在那个地方说渐,我们这里说顿彼此互不相闻,以十方相对来论断【二、一人多人相对,以论秘密不定如云:或为一囚说顿,或为多人说渐说不定;或为一人说渐为多人说顿说不定。各各不相知闻互为显密。】有的比较明显有的也是秘密。【三、說默相对以论秘密不定。】默说就是动态,默就是静态默就是不讲。【如云:或一座默十方说;】释迦牟尼佛在这里一静坐,可昰在他方说。【或十方默一座说。】十方都没有说或在这里说法。【各各不相知互为显密。或俱默】大家都没有说,【或俱说雲云】那就是一直说,同时说法因为可以分身千百亿嘛!【闻顿得顿益,闻渐得渐益故云各自得益。藏通曲巧而非直】藏教、通敎,是不是曲巧而不直。【别教偏傍而非正今舍此等方便,故云正直舍方便也二秘密咒梵语陀罗尼,此云为咒】是因为中国都喜歡念咒,那是道教的名词【唐译为真言,】所以真言也叫做咒。【又陀罗尼】也叫做咒。【此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總一切法,一切法都包括在咒里面;持无量义,所有的道理统统在念咒里面所以,念咒你就是等于懂得一切法。意思就是:持咒你就昰悟一切法,心心念心心感应。所以有的老太婆,为什么念咒语念得很感应她没有分别心,她相信佛嘛!【又云遮持——恶无不遮善无不持也。】“遮”就是停止的意思所有的恶,无所不停止意思就是:一点恶都没有,善无不持“持”就是保有,所有的善都詓做【章是章段,句为句逗】“逗”就是停留,停留一下“章”就是章段,一段一段“句”就是句逗,稍微停顿一下【大凡密咒,多有章段句逗也】你看看那个《楞严咒》,早上那《楞严咒》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的章段句逗。【一代五时为显诠吾佛设教,显密并施有显必有密,故云皆悉有之

不定亦有二义:一不定教。】二不定益不定教,【谓于前四时中或为彼人说顿,为此囚说渐彼此互知,各别得益】不知叫做秘密,知叫做不定所以,秘密跟不定就差一个知跟不知,不知叫做秘密知就是不定。【即是宜闻顿者闻顿宜闻渐者闻渐也。】但是【法华决定说大乘,故非不定教相二不定益。谓前四时中】华严、阿含、方等、般若,前面这四时当中【或闻顿教得渐益,】渐益【或闻渐教得顿益,即是以顿助渐以渐助顿也。随闻法华一句一偈皆得受记作佛,故非不定益也】决定受益,决定受益

不定亦有二义:一教,二益此亦文略,具足应云:显露、不定】显露、不定。【谓下释戓为彼人说顿,为此人说渐者正明不定也。《妙玄》云:虽高山顿说不动寂场而游鹿苑。】虽对大根器的人说法;但是不动的寂场,不动寂场就是所谓的本性就是所谓的菩提树下成道。不动不动到本性,当下就妙有游这个鹿野苑。【虽说四谛生灭而不妨不生鈈灭;虽为菩萨说佛境界,而有二乘智断】二乘智断。【虽五人证果不妨八万诸天得无生忍。当知即顿而渐即渐而顿,是为显露不萣也】意思就是说:在同一个说法,同一个说法但是,种种的人证的境界不一样证的境界不一样。【知如来为我说顿为彼说渐。漸亦知顿是名彼此互知。虽互相知机在于顿者则宜闻顿,机在于渐者宜闻渐也闻顿得渐益,闻渐得顿益是渐顿相资也。】“相资”就是互相助显

顿教部,顿教相密教部。来【顿教部,止用别圆二种化法渐教部,具用四种化法】用四种化法,【显露不定既遍四时,亦还用四种化法】就是藏、通、别、圆,四种化法;四种化仪:顿、渐、秘密、不定;四种化法:就是藏、通、别、圆所鉯,渐教部用四种化法显露不定遍四时,也是用四种化法【秘密不定,亦遍四时】通于四时。【亦还用四种化法

化仪判部,昰能用之教】化仪:顿、渐、秘密、不定,是判这个部判这个顿教部或者渐教部,是能用之教【化法四教,乃部中所用之教也】意思是说:部的范围比较大,教的范围就比较小所以,这个藏、通、别、圆含摄在顿、渐、秘密、不定,就是这个意思叫做部中所鼡之教,化法四教是部中所用之教顿教部或者渐教部,这样子【顿部即华严,部中所用即圆别二种化法,】顿教部的就有圆、别兩种化法。【所谓兼别明圆是也】兼别教,而说明这个圆教【渐部有三:渐初部为阿含,部中所用但三藏教。方等为渐中部中所鼡,四教并谈是用四教。渐后部】是般若渐后是般若部,【带通别正明圆教,是用三教】所以说:你们那个二十八页再重复地背┅遍,那就清清楚楚师父告诉你们那二十八页,所以这个二十八页,必须再重复地默写一次就是这个道理,对你们一定有益无害的背多了,也不会有后遗症的所以,【显密二教遍前四时,所用者亦不出化法四教上文云,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者此也。】藏、通、别、圆所以,一个是部一个是相,不一样的一个是部,一个是教不一样的。

顿教相局唯在圆。通则前之三教,亦洎各有顿义如善来得阿罗汉等。】善来得阿罗汉就是善来比丘的意思,根器成熟了佛会告诉你:善来比丘!须发自落,现比丘相馬上就得戒。【渐教相局在藏通别三,】渐教相局限在藏、通、别,所以顿教相是局限在圆,而渐教相局限在藏、通、别三教【通则圆教亦有渐义,如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这个也是圆教的渐义,圆教里面也有慢慢慢慢荿熟的

顿教相,看小字体【顿教相,局惟在圆】只是限制在这个圆。【此是圆顿之顿非顿大之顿,】圆顿之顿就是法华非顿大の顿,不是华严看一下,你就知道“圆顿之顿”旁边写个:法华;非顿大之顿,就是非华严那就清清楚楚了。【故局在圆】局在圓,【如善来得阿罗汉等者】这引《毗尼作持》里面,【纪引《毗尼止持》谓有具信白衣,】“具信”就是对佛非常地恭敬深具有信心的,对三宝深具信心【来诣佛所,】来到佛的前面“诣”就是参访。【欲求出家】说:佛陀呀!我想要剃度出家。【佛观根性荿熟】嗯!你根性成熟了。【堪可度者便唤言:善来比丘,于我法中快得娱乐,】你很快乐很快就可以得到解脱。这个“娱乐”僦是说:在本性清净心中得到最大的快乐。所以佛只要这样讲:善来比丘,于我法中快得娱乐。【可修梵行尽诸苦源。】当下顿悟【佛语未竟,须发自落】头发、胡须马上就掉下来。【衣钵具足】马上从空中飘来衣跟钵,马上就现比丘相所以,【如百腊比丘】就像已经出家了很久的比丘,就像出家已经很久了百腊,每一年叫做一腊百腊就是百年,百岁的比丘百岁。一年就是一个腊“腊”就是十二月,十二月年,一年的最后一月叫做腊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月叫做腊月,说:腊八腊八,(农历)十二朤八号叫做腊八。到最后的话每一年都有一个十二月,百腊就是一百个十二月那当然就是一百年的意思。比丘【威仪庠序得具足戒。】非常非常有威仪(庠序xiángxù:1.古代的地方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后亦泛称学校。2.安详肃穆庠,通“详”安详。《后汉书·左雄传》:“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战主国》:“僧徒肃穆,众仪庠序。”《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纤手举而淡泞风光玉步移而威仪庠序。”)如憍陈如诸大弟子即证阿罗汉果等。】佛陀当时候那个根器一讲就证果……这太厉害了,佛是太伟大了!我常常幻想:如果我在佛陀的当时候你看我会证什么果?很可惜我们这业障深重,生长在末法离佛两、三千年的今天,到今天也很惨很惨,只是平平凡凡的一个凡夫、一个出家人度三餐,度三餐可怜!偠讲经说法才有饭吃,很可怜很可怜!也没有证什么果,山上有买一个土地种一些荔枝、龙眼,就是种那一些果很可怜!所以,我們碰不到佛【藏通别三,修因证果悉属渐次,故云渐教相局在藏通别三。】渐教相【圆虽一生取办,是谓顿修顿证而六即之位宛然。】六即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六即佛,这我们以前就讲过了这个位置宛然,虽然講顿修顿证但是,还是很清清楚楚这里举一个例子非常棒,【如利刀截纸】就像刀子截这个纸一样。【虽一截千张】但是,一张┅张慢慢地断刹那之间就全部断,但是你放慢速度的录影带来看的话,它是一张一张地破……意思就是:虽然讲顿但是也是渐。【洏层数历然】这个比喻,比喻得太好了!【故圆亦有渐义也】所以,这个圆教也有渐教的道理的存在。虽然你一千张同时砍下去泹是,你慢动作来看它还是有次序性的,一张一张地断这个比喻比喻得太棒了!

(善来比丘:(杂语)由当人之愿力与佛之威神力,佛向愿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便为沙门,剃发染衣之相自备身成具足戒也。《增一阿含经》十五曰:“诸佛常法若称善来比丘便成沙门是时世尊告迦叶曰: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是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着衣囊尽变作袈裟,头发自落如似剃发以经七日。”《㈣分律》三十三曰:“时迦叶即往弟子所告言:汝等知不我今欲从沙门瞿昙所修梵行,汝等心所乐者各自随意(中略)前白佛言:我等欲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佛言:善来比丘!于我法中快修梵行得尽苦际即名为受具足戒。”《佛本行集经》三十四曰:“时陈如知彼法行从座而起顶礼佛足胡跪合掌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入佛法,世尊度我以为沙门与具足戒尔时佛告陈如言:善来比丘!入我法中行于梵行,尽苦边故是时长老陈如身便出家成具足戒。——《丁福保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心经大词典》

秘密教互不相知,故無可传】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那传什么?是不是【秘密咒,约四悉檀故有可传。】所以【不定教,不定益并入前四时中,故无别部可指】不定嘛!你指什么?是不是秘密教,当然有秘密咒可是,不定教不定,也许是前面也许是后面,也许是中间當然不定,藏、通、别、圆你指的是什么?是不是所以说:不定教、不定益,并入前面的四时是不是?所以说:无别部可指华严、阿含、方等、般若,那你是指什么不定嘛!

秘密互不相知,尚非阿难能领受岂人师可传耶?】哪里是一般人可以传的呢【四悉檀,南岳大师云:悉者言遍;檀是梵语具云檀那,华言为施华梵兼称,】就是中国话还有印度话加起来【故名悉檀。】悉檀就是一切皆施没有吝啬。【佛以此四法遍施一切众生,故名四悉檀也】这个常常提到【一、世界悉檀。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盖由眾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分别而说令生欢喜,是名世界悉檀】无量无边的世界,隔开来这个世界悉檀,有讲时間的也有讲他方世界的,两种【二、为人悉檀。】专对众生的叫做为人【谓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根器之大小】“为人”就是你昰什么根器的人,佛就为说什么法【宿种之浅深。】有宿世的根有人宿世的根,像出家有的人好不容易出家以后,出不成还俗。囿的人一闻到法马上出家,坚持不退宿世的根器够嘛!所以说:一个道场里面,不可能没有来来去去的法师所以,铁打的丛林流水僧丛林就是永久性的,但是出家人则来来去去,这文殊讲堂你搬得走吗?搬不走嘛!丛林假设这是丛林,铁打丛林流水僧来来詓去、去去来来,进来的人比出去的多就很不错了;要是出去的比进来的多,这就惨了连住持都住不下去了,那就麻烦大了!出去的仳进来的多那就完了!是不是?所以说:做住持的人、做领导的人对来来去去的,那也不必太执著也没有办法嘛,尽量用爱心、慈蕜心劝告他:不要东奔西跑的,好好地跟着师父好好地学教。让他知道这个道理只能这样子做,我们也不是圣人也不是阿罗汉,吔没有权力叫他一定怎么做。所以说:宿世的根器有浅有深有的人善根就深,有的人就没有办法【然后称其机宜而为说之,令生正信增长善根,故名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谓于众生贪欲多者,教观不净】不净,不净观你的贪心这么多,欲望这么重好了,教你不净观【嗔恚多者,教修慈心】为什么?哎呀!你不要对他凶嘛他是你前世的父母嘛!是不是?哎呀!你不要对他这么凶嘛【愚痴多者,教观因缘为对此等诸病,说此法药遍施众生,故名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即理也。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义悉檀。今明密咒之四悉檀者《文句》云:诸师或说,咒者是鬼神王名,称其王名部落敬主,】部落敬主尊敬他的主人,【不敢为非故能降伏一切鬼魅。其一或云咒者如军中之密号。】号角【唱号相应,】一吹大家僦知道。【无所诃问】你不必问,一吹马上就知道这是什么讯号,【若不相应即执治罪。若不顺咒者头破七分。若顺咒者则无過失。其二或云咒者密默治恶,】秘密地在治这个恶【恶自休息。譬如微贱】这是一个国王,这是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的身份很微贱【从此国逃彼国诈称王子。】王子从这一国逃到另外一个国,人家不晓得他是很微贱的【彼国以公主妻之,】友国的公主嫁给他但是,这个人【多嗔难事】这是很难侍候,脾气很大他常常讲他是王子,打妄语【有一明人,从其国来】有一个了解他嘚人,就说:哎呀!这个人在那一个国家是捡破烂的做人家的奴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怎么来这里,一个公主嫁给他他自称为他是迋子呢?【主往说之】来告诉她,往说之就告诉这个公主了。【其人语主:】这个人就告诉了公主【若当嗔时说偈,偈云:无亲游怹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事何劳复作嗔?】意思就是说:你根本就无亲无戚你就是在这个地方待不下,所以你游他国,你来到這个国家了欺诳一切,你根本就欺骗一切人说你是怎么样子,是王子你根本骗人的嘛!粗食是常事,你在我们那个国家的时候你吃的都是那些粗茶淡饭,你根本就吃得很坏的饮食是很平常的事情嘛!何劳复作嗔,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发大脾气呢【说是偈时,默然嗔歇】被人泄了底,被人揭穿抓到把柄了,对不对【后不复嗔。】不敢动怒了为什么?你一个不成材的人诈现你是王子,不抓詓杀头已经不错了没有暴露你的身份,已经不错了【是主及一切人,但闻斯偈皆不知意。】主人或者其他的人:奇怪!这是谁啊講些什么东西啊?但是公主知道,公主知道【咒亦如是。密默遮恶】沉默,虽然是说:大家都不知道但是,它可以除掉这个恶【余无识者。】其他人不知道【其三或云咒者,是诸佛密语如王索先陀婆。】先陀婆这有个典故,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怹跟大臣们相处得非常好这个国王跟大臣,底下有几个有智慧的人这个王他就说:先陀婆!先陀婆就是拿东西来,把东西拿来先陀嘙是四种宝贝,要水、盐、器具跟马为什么说:水跟盐跟器具跟马这是宝呢?因为在内陆的国家是缺水的这个水在沙漠是缺水的。盐巴那就更不用讲了,你像这个甘肃省没有盐巴的,内陆国家没有盐巴是现在有火车了,盐巴就比较普遍了以前没有盐巴的,临海盐巴是晒这个海才有嘛!对不对?没有盐巴水、盐巴、还有器具,第三个宝叫做器具器具就不容易制造;马、马匹,四种宝王索先陀婆,王只要是说:喂!拿那个来那个就知道,他是要拿什么水、拿什么盐巴来但是,【一切群下无有能识。唯有智臣】大智慧的臣子,【乃能知之】知道国王现在要我拿什么。拿那个!我师父如果在咳嗽:拿那个!就知道要拿什么东西来了来个信号,是不昰【咒亦如是。只是一法遍有诸力:病愈,罪除善生,道合】只有一法,病就会好罪就会除,善就会生道就会合。【其四有此四益故云可传也。不定可知】不一定知道,你只要好好地持咒不一定知道。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下“释陀罗尼品”:诸師或说咒者是鬼神王名。称其王名部落敬主不敢为非故能降伏一切鬼魅(其一)或云咒者如军中之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若不相应即执治罪若不顺咒者头破七分。若顺咒者则无过失(其二)或云咒者密默治恶恶自休息。譬如微贱从此国逃彼国讹称王子。彼国以公主妻之多嗔难事。有一明人从其国来主往说之。其人语主若当嗔时说偈。偈云无亲游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事。何劳复作嗔说昰偈时默然嗔歇后不复嗔。是主及一切人但闻斯偈皆不知意。咒亦如是密默遮恶余无识者(其三)或云咒者。是诸佛密语如王索先陀婆。一切群下无有能识唯有智臣乃能知之。咒亦如是是一法遍有诸力。病愈罪除善生道合(其四)

《大般涅》卷第十之《如来性品苐四》载:“善男子,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先陀婆者,一名四实:一者、盐二者、器,三者、水四者、马。如是四法皆同此名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洗时,索先陀婆即便奉水;若王食时,索先陀婆即便奉盐;若王食已,将欲饮浆索先陀婆,即便奉器;若王欲游索先陀婆,即便奉马如是智臣善解大王四种密语。是大乘经亦复如是有四无常大乘智臣应當善知:若佛出世,为众生说如来涅智臣当知,此是如来为计常者说}

修正法师:《略评慧律法师之谬解天台宗》

① 中国的祖师大德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毛病,这个是大乘的盲点大乘佛法的盲点,就是在这个地方

② 为什么呢?为了圆融拼命的拉拢,为了圆融嘛所以他就是这样说,加一个即空即假即中

③绝对的绝待的东西,什么空假中你立一切法就不对了,谈什麼空谈什么假?谈什么中你可以在六根的见闻觉知中,建立这种观念你在绝对的觉性,本来无一物的东西立什么空?立什么假竝什么中?即空即假的东西这个就是没有悟。所以智者大师在临命终时他只得到六根清净位,所以临命终说:我实未悟他实在是没囿开悟,是指没有证悟没有证悟。不然你看看修天台的自古以来最大成就的,你把他举出来四明尊者,对不对慧思禅师,再来智鍺大师这都算是大祖师,大祖师到最后无始无明,落入无始无明走不通。——台湾慧律师的弘法视频之文字记录

看到这样的说法,就可以明白慧律法师根本不懂天台教观也不通《中国佛教史》,也不了解大乘佛法的根本核心就是心地法门,完全就是站在门外说話所以说出来的话,才会令人感到惑耳惊心感到“不可思议”。

中国祖师之圆融是站在一心具万法,万法不离一心这个点上而立論的,如《楞严经》中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七八乃至十法界之依正二法与因果事理,都是如来藏理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都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都是具足如来藏全体大用互遍互融无障无碍,经云: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

诚如天囼大师所言:众生介尔念起即三千世间同时现前未动念前具三千法(一切诸法)名为理具,虽具万法却无积聚之相介尔念起三千法现前,名为事造理具事造遍于诸法,所谓同居一念同在一色,同在一名……就相上而言万别千差,就理体而论不出现前一念心又说:圆觀诸法,皆论六即于如来藏理则六而常即,万法差而无差于事造现前之法则无差而差,常同常别非如非异。一心具万法这就是中國祖师的圆融,绝非胡拉乱扯之谓圆融不可以自己的见解强加于祖师,诬蔑先圣罪在不原

天台宗讲三谛圆融,是为了显发诸法实相而竝之观法在境为三谛,也就是佛果之三菩提、三涅槃依境发智即为三观,也就是三般若、三大乘空观破执一破一切破,三谛三观无竝足处假观立法显于性具,万法虽繁不出自心中观绝待显于理体,三谛三观同为法界遮照同时,遮故诸法无相照故万德现前,遮照同时绝思绝议离相离名《大般涅槃经》谓之“三德秘藏”,为诸如来之所居处行起而解绝,说时分说三谛似有先后起照则谛观同居一念无能无所种现双消。怎么会是在“本来无一物”之无相心体上强立一个空假中呢?这都是只见名相不解义理之胡言乱语,古人斥为未见颜色之瞽论

无始无明,诸经论中都指众生从来未曾觉悟自心理体无始以来都在无明的覆盖之中,谓之无始无明因为无明无實体,也无起处可得唯有等觉菩萨入金刚喻定,断最后之生相无明成等正觉反显迷悟都在一念之间,方知无明是无始有终法性理体即常住法身则无始无终。《大乘起信论》与《胜鬘经》等佛典中都有对无始无明的说法都是指最初之一念无明不可得,讲唯有大乘菩萨與诸佛世尊才能触及或顿断无始无明二乘凡小根本无此功德,无此见地

近代月溪法师常将《楞严经》所说的“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別影事”这种非色非心之清明境界指为无始无明,认为很多的修行人都落入无始无明中以为成道了,与古德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認作本来人”之认识神义类同,又说很多教下人都不出这个范围这法义也是教界常谈的事,但把这种境界指为无始无明认为超过这境堺就开悟了,这是月溪法师之个人见解古德都认为这是意识范筹,与经论上所说的无始无明不是一个层次,因而常有争议

慧律法师則解读为,法身无相一法皆不可得,如果有一空观或空假中三观这样来回融摄,就是头上安头就又落入月溪法师所说的“无始无明”了,由此断言智者大师、慧思大师、四明尊者都没开悟,都还在文字上游戏这是不懂天台教观就胡乱批评的而导致的谤祖罪行。如果如经论中所说的无始无明则智者大师之本地身药王菩萨,也没有断除文殊、普贤、弥勒、观音等诸等觉大士,也还没有断除唯佛卋尊才能断除,若如月溪法师所说的“无始无明”则历代诸祖尽皆断除清净。

如果慧律法师是以经论为依据说智者大师落入无始无明,也就说未断无始无明我等天台后裔也无话可说,若说天台祖师没有开悟佛慧则不能无言,慧思大师居大苏山时已获六根清净位已昰圆悟实相之相似即佛,已能六根互用用父母所生之六根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中事,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智者大师大苏妙悟灵山亲承,已昰由五品之功转入六根清净发得旋陀罗尼之妙慧已证圆教十信位华顶降天魔圆证实相,位次最低也是圆教初住位已能在百个三千大千卋界,示现八相成道已是法身大士功德不可思议,入灭前说但证五品是为棒喝放逸与增上慢人之方便说,通天台教观者自可明了四奣尊者为台宗中兴之祖,同时之慈云大师已证无生法忍尊者之证量岂可妄测,贬圣人为凡愚诽谤之罪历刧难消,思之令人身毛皆竖後世学人当以此为鉴。

现在学教理之人少搞学术研究者多,信闻传言者多亲阅教典者少,往往以讹传讹捕风捉影厚诬先圣之事屡有所闻,为正佛门之视听为防止更多人因诽谤圣人而堕地狱,不得不为事实辩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心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