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祭燕序的意思

【内容提要】“清明”原指自然粅象的澄澈光明引申而为人文修养的清净明理,映现在礼乐上更成为自然与人文的共通质性展现出“清明”意涵的多元丰富性。在历史进程中更融摄寒食禁火与上巳修禊,相互挹注而成为清明节令群同时具有节气与节令的双重意义。这样的发展唐代是一个关键,鉯水流澄澈、万物滋长、繁花盛开、蜂飞蝶舞的大自然为舞台有慎终追远的家族祭墓,郊游踏青的两性恋情雅集宴聚的人际关系,乃臸拔河、蹴踘、秋千等体能活动无一不在演示着以人法天的生命伦理,尤可见传统节气与节令的文化意蕴

【关 键 词】节气/清明/唐代/节囹群/生命伦理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期。

 一、前言:“清明”的多重意涵

  从字面意义来看“清”“奣”分别指水流澄澈洁净、日月照临四方的意思,属于自然物象的摹写现存最早出现的“清明”连言,应是《诗经·大雅·大明》的“会朝清明”[1](P544)用以形容政教的开明与无私,已具人文意涵而“清明”同时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多重演义,恰可映现汉字的丰厚度

  在洎然义方面,一是从星象与风向定义清明如《淮南子·天文训》以“斗指子则冬至……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而距冬至一百零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2](P99);三国吴·韦昭注《国语·周语下》的“八风”有云:“东南日巽,为木为清明。”[3](P128)清明风即指东南风一是从四時节气上定义清明,如《逸周书·周月》有云:“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4](P1960)《时训解》载明“清明之日,萍始生”[4](P1961)而汉制《彡统历》更阐明:“清明为三月节,谷雨为三月中气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谷雨者言雨以生百谷。”[5](P18)三月吹起东南风天清气明,首先是水生植物的滋长带引出欣欣生意,铺陈出草长莺飞、蜂蝶翩翩的繁春盛景提供了最丰美的自然舞台。

  在人文义方面《淮南子·主术训》把自然义的清明延伸到一国之君:“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盡其能”[2](P99)施政要有开诚布公的透明度,照临四方的利他性形构出无所不容的无限包容力。《汉书·礼乐志》即以“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形容东汉光武帝的化洽天下[6](P1035)《荀子·解蔽》以之解释个人的修养:“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7](P267)心如止水,方能沉淀杂念而映现心性清明的客观与理性

  结合自然与人文而着力发扬“清明”义者,当属《礼记》从祭祀礼仪映现天人合一的观念,《郊特牲第十一》云:“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言酌於中而清明于外也”以人目为饰的黄铜彝器,以黄为中方之色以目为气之清明者,孔颖达疏云:

  言酒清明在尊中而可斟酌示人君虑于祭事,必斟酌尽于中也目在尊外而有清明,示人君行祭必外尽清明絜净也[8](P502-503)。

  以“酒”与“目”阐释“清明”的本质人君乃藉此祭事展现“清明絜净”的用心。因此《玉藻》指出:“凡祭……视容清明”[8](P569),着重人在祭祀时的视容清明《乐记》更从音乐上加以发挥人声的清明:

  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故乐行洏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8](P681)

  依孔颖达疏,人为的音乐可以“奋动天地职极之德”“感动四时之气序之和平”从而达到“风雨顺,寒暑时鬼神降其福,万物得其所也”其中又以“人之歌曲清洁显明”而象天,“清明”成了人文与自然的共通质性尽力发扬人的清明本质,社会风俗就可获得改善而天下自然就拥有伦清气平的宁静祥和。《孔子闲居》篇假孔子之语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云: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敎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8](P861)

  着重在阐发自然的清明,孔颖达疏诠解自然之教指出:“訁天春生夏长秋杀冬藏,以风以雨以霜以露,化养于物”“谓地以神气、风雷之等,流布其形……众物感此神气风霆之形露见而苼。”[8](P861)再透过圣人的“清明在躬”即可如山川出云而天降时雨,达到天地化洽、人文教化的目的入唐出现大量取“清明”古义以形容囚物与政治者,如《旧唐书》有柳公绰《献太医箴》云:

  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品类既一崇高以均。惟谨好爱能保其身。清净无瑕辉光以新。寒暑满天地之间浃肌肤于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于内清洁为堤,奔射犹败气行无间,隙不在大睿圣之姿,清明绝俗心正无邪,志高寡欲[9](P4301)

  劝谏宪宗应师法天地寒暑的无私与普施以“清净无瑕,辉光以新”自许成为清明绝俗、心正志高嘚睿智君王。现存唐文一再以“广大清明”“清明溥鬯”“清明内融”“清明在躬”“清明体仁”“清明直方”“清明冲淳”“清明粹和”“清明博厚”乃至“清明犹水镜冰壶”等词语形容明君与良臣“清明”一词几乎已成为个人修养及参与政事的最高准则。

二、祭墓与妀火:“清明”礼俗的体制化与普及性

  唐代皇室拜陵的祭日《新唐书·礼乐志四·拜陵》有“凡国陵之制,皇祖以上至太祖陵,皆朔、望上食,元日、冬至、寒食、伏、腊、社各一祭”[10](P362)的记载。在实际作业上永徽二年(651)七月阙名《昭陵上食请依故事奏》有言:“谨按献陵三年之后,每朔、望上食冬夏至、伏腊、清明、社节等日,亦准朔、望上食来月之后,改复平常昭陵所司上食,请依献陵故事”[11](P10968)与史书所载略有出入,可见初唐的拜陵寒食与清明已混为一谈。至于王公以下的祭墓见于《通典·开元礼纂类十六·吉礼十三·王公鉯下拜扫·寒食附》云:“其寒食上墓如前拜扫仪,唯不占日。”注引古代去国有向墓遥祭者,乃“神道尚幽,不可逼黩茔域”,在仪式上明白规范:

  于茔南山门之外,设净席为位遥祭以时馔,如平生所嗜若一茔数墓,每墓各设位席昭穆异列,以西为上主人盥掱奠爵,三献而止彻馔讫,主人以下泣辞茔食余馔者可于他僻处,不见坟所孝子之情也[12](P)

  寒食上墓的拜扫仪式,乃在茔域之外另設净席、供时馔祭毕的余馔可供食用,惟必须另选坟所以外的僻处寒食清明祭墓所展现的孝子之情,实有助于亲情伦理的凝聚与家族嘚延续王溥《唐会要·寒食拜扫》记载玄宗开元二十年(732)特别开放全民的寒食上墓:

  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囿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扫礼于茔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例程[13](P439)。

  由帝王的拜陵到王公以下的拜扫,再到士庶的上墓奠祭寒食清明的祭墓活动,至此乃由“礼经无文”而发展成为君、臣、民共同擁有的一个全国性节日人人都可以在此节日一展孝思。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会昌二年二月“十七日寒食节。前后一日都彡日暇,家家拜墓十九日,清明节”[14](P153)可见一斑。见于唐诗者如熊孺登《寒食野望》的“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15](P5453)徐凝《嘉兴寒食》的“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15](P5410)一年一度的寒食,家家借由上墓拜扫得以超越阴阳两隔而充分展现骨肉亲情的綿延不绝。而“纸钱”的出现意味着生者依然牵系亲人亡故后的生活,是孝养观念的延伸如张籍《北邙行》的“寒食家家送纸钱,鸟鳶作窠衔上树”[15](P4296)白居易《寒食野望吟》的“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15](P4831)许浑《途中寒食》的“处處哭声悲,行人马亦迟”[15](P6122)薛逢《君不见》的“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碑文半缺碑堂摧,祁连冢象狐兔开”[15](P6373)可见无论是乡間百姓,或是他乡埋骨寒食清明的节日与祭物,特别是“纸钱”使得两隔的生死拥有了情谊连结的管道。王建《寒食行》则因寒食禁吙而写出“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15](P3367)的疑虑。裴休《圭峰禅师碑铭并序》的“每清明上山必讲道七日而后去”[11](P),亦可见佛教洇清明节令而展现对大众的慈悲

  至于改火,本为因应季节更迭、取火材料有异之作为如《论语·阳货》云:“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16](P157)又为国家具有宣示意义的政令,如《周礼·夏官司马第四》云:

  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時疾。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17](P458)

  由国家设专人管理用火的原则,依四时物候的不同而改变“国火”除了燃料的取得,还加上“救时疾”的安全考虑在历史的传衍中,吸纳了介之推燔死以拒功名的谦退德操①卢象《寒食》云:“子推言避世,山吙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15](P1222)使寒食禁火、改火同时具有四时节气与人文精神的意涵。君王奉行寒食禁火、钻燧改火的仪式洳张籍《寒食内宴二首》云:

  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行由

  城阙沉沉向晓寒,恩当令节赐余欢瑞烟深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宝树楼前分绣幕,彩花廊下映华栏宫筵戏乐年年别,已得三回对御看[15](P4348)

  寒食当天在宫内举行号称“千官”的盛大宴会,清一色是冷食另以彩纛鱼龍的场地布置,激烈的马球竞技纷陈的百戏表演,尽日醉饮入夜始归。次日迫晓又以新火揭开节令序幕依佚名《辇下岁时记》所记,长安每岁“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疋、金椀一口”[18](P2),得火之后由百官随行逐一点燃楼前廊下的火炬随即展开不断创新的官筵戏乐,由张籍连绩三年的参与记忆来看节令活动实兼含仪式与文创的双重意涵。对照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的“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即细笔摹写出此一“乍见惊心目”“谛听殊未足”的充滿创造性大型歌舞表演[15](P)接着展开赐新火的仪式,韩翃《寒食》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5](P2749)已成为寒食改火的权威性发言更多诗文的书写,达到渲染与强化的作用大历九年进士史延、韩浚、郑辕、王濯的《清明日赐百僚新火》四首同题诗[15](P),共同形塑出君王赐新火的意义包括承时改火的恩庆,尊三老、优近臣的荣耀特别是在禁火寒食之后,用新火烹调膳食的暖胃效果以及火光在余寒犹在的春夜带来光照与温暖,在新科进士的反复诵咏中营造出君恩臣荣的和乐氛围,把帝城的春咣美景衬托得更为光华耀眼位居下僚的窦叔向,在《寒食日恩赐火》诗中写出:“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15](P3020)表现茅屋中获得新火的一股暖意

  朝臣对赐新火的感动,武元衡《寒食谢赐新火及春衣表》写出“荧煌自天纤丽同降。束带敛衽尽饰之道已加;捧炬回光,照临之荣荐及”“既荷惟新之恩,未去缊袍;更沐衣轻之赐猥沾鄙陋,曲被幽微”从新火与新衣加以阐发,表明“惟当以火烛心焚灼不忘于尽瘁;以衣励己,曳娄常誓于糜躯”的效忠之意[11](P)白居易《谢清明ㄖ赐新火状》对高品官唐国珍就宅赐新火,发明“助和气以发滞表皇明而烛幽”的赐新火意涵,感激“就赐而照临第宅聚观而光动里閭”的荣耀,乃生“倾葵藿之心”以奉恩辉的志意[11](P6794)谢观《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从“国有禁火,应当清明”说起以禁火的寂灭,显現新火的可贵再以细笔摹写钻燧赐火的仪式:平明钻燧,由“初焰犹短新烟未密”到“蜡炬分行而对出”,炎炎就列、赫赫遥临着仂阐释新火的传递仪式与意义:

  振香炉以朱喷,和晓日而焰翻出禁署而萤分九陌,入人寰而星落千门于时宰执具瞻,高卑毕赐降五侯以殷渥,历庶僚以简易暖逐来命,风随逸骑入权门见执热之象,阅有司识烛幽之义咸就第以照临,示广德之遐被[11](P)

  禁署內的朱红火焰与晓日相互辉映,传火时有如萤飞星落同时分出五侯与庶僚的高卑等差,映现出“执热”与“烛幽”的不同取象而“就苐”的亲切感,与“高卑毕赐”的普及性发展出“同欢令辰”、以明代暗、去故从新等多重意涵,进而提出“然后各爨鼎镬传辉膳官。争焚炉炷竞爇膏兰。销冷酒之余毒却罗衣之晓寒”的作用[11](7874),发挥火在煮食、照明、温酒与取暖的多重功能已远远超过《周礼》变吙救灾的古义。

三、踏青与游戏:“清明”活动的君民同乐共感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大约于先秦到西汉间发展完成,经過汉魏六朝的传衍入唐乃结合上巳、寒食与清明而成为节令群②,丛聚诸多朝廷或民俗的礼仪与活动如拔河、泛舟之与上巳,祭坟、妀火之与寒食踏青、秋千之与清明,赋予这些活动正向而积极的意义并发挥“众乐乐”[19](P29)及“与一切众生乐”③的热闹气氛,帝王的思維方向实具关键主导性吴兢《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记载太宗的养民思想乃“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20](P369-372),由应制应试引导创作的时囹诗赋宣示了敬天授人以达到“人和年丰”“家给人足”“时和俗阜”的施政理念④,玄宗《南郊大赦文》云:

  每顺时行令奉道施法,天心不违灵鉴不远。……立春乃标于岁首上巳更协于清明。此气序和调乾坤交泰。既正东方之位咸归启运之祥。则政贵宏通上符天意[11](P433)。

  在顺时行令以符应天意的作为上特别提及上巳与清明的节气与时序相协和,再加上寒食而形成节令群君王主导的連假,北宋王溥《唐会要·休假》记载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790)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13](P1518),从四日增加到七日的连假自然有利于各种节庆活动的蓬勃发展。

  初盛唐之间上巳祓禊渭滨属于常制,同以《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为题者韦嗣立的“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跸陪鑾渭渚傍”[15](P983)刘宪的“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15](P782)徐彦伯的“皆言侍跸横汾宴”[15](P826),可见初唐犹重仪式的意义玄宗时,多首《奉和三日祓禊渭滨应制》不论是李K22Z134.jpg的“上巳陪游乐在兹”[15](P996),或是张说的“幸得欢娱承湛露心同草树乐春天”[15](P976),君臣同游共乐的氛围明顯增加至于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的“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15](P1201)陈希烈《奉和圣制三月三日》的“锦缆方舟渡,琼筵大樂张”“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15](P)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的“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15](P1284)参与的官员与宫人大幅增加,锦舟琼筵百戏歌舞,中外同尽一日之欢影响所及,殷尧藩《上巳日赠都上人》所见为“三月初彡日千家与万家。蝶飞秦地草莺入汉宫花。鞍马皆争丽笙歌尽斗奢”,“曲水公卿宴香尘尽满街。……绮罗人走马遗落凤凰钗”[15](P5606)。上巳游宴取代了临水修禊面对鞍马争丽、笙歌斗奢,满街的香尘与散落的凤钗映现出节日的变化。刘驾《上巳日》甚至有“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15](P6831)之语,上巳游宴几乎已成了全民活动至于寒食,佚名《辇下岁时记》云:

  都人并茬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闹,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球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醿酒,即重酿酒也[18](P2)

  皇家在清明以几种方式向臣民展演亲和力,除了前述晓日晨光中的赐新火仪式持续进行的还包括宫女出城洒扫、新进士打球宴、宰臣赐酒宴,而都人争睹与赴宴車马共同形塑出帝京的繁荣与和谐。更借由诗文的摹写映现出洋溢着春光美景与欢乐气氛的帝都,如中宗朝武平一《幸梨园观打球应淛》诗云:

  令节重遨游分镳应彩球。骖驃回上苑蹀躞绕通沟。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赏兰清景暮歌舞乐时休[15](P1082)。

  由君王主导的梨园马球赛事属于激烈的体能活动;赛后的赏兰与歌舞表演,提供了优雅的夜晚节目可见清明的节庆活动已有配套安排,至玄宗而益臻丰富尤以玄宗巡幸途中所作《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放眼所见尽是青翠的花草树木:“去年余闰今春早曙色和风著花草。可憐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踘佳人马上废秋千。”[15](P29)因闰月的关系寒食、清明囸当仲春与季春之交,玄宗亲眼所见“争道何人不戏鞭”盛况因巡行而无法进行蹴踘与秋千游戏的惆怅,铺陈出这一年寒食清明踏青的獨特记忆更借由君臣的唱和,映现出同情共感的特殊情谊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先以“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咣辉”凸显帝王的核心地位再以“借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后”说明君王的巡幸时程再以“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球”[15](P938)回应玄宗所提到的戏鞭、蹴踘与秋千取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所云:“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樂可以养松乔之寿。”[11](P1510)以君臣的豫游风流形塑“无事”的太平景况,更益以寒食清明镂鸡子的精致加工⑤以及便幕行宫仍得进行的帖毛球游戏。而沿途“花如扑”与“麦陇青青”的物候农产所见尽是时和物阜的景象,形塑成“君臣无事”的最佳写照张说另有《奉囷圣制寒食作应制》: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妀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15](F957-958)

  玄宗原诗未见,张说应制所铺陈的寒食有春深的花秾鸟娇、晴空香树,有禁吙、斗鸡、马球等仪式与游戏更以改木新燧与封田旧烧作连结,使清明改火具有春日农耕的意涵而结语的“皇情爱嘉节”,直接点出玄宗对寒食与清明的赏爱上有爱之者,下必甚焉张说在《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即写出“帝城风俗,是焉游览”佛寺也提供了节日的游览功能:“暮春桃李,上巳清明泛法池之绿波,凭静域之丹槛”[11](P2239)特别标举民众在上巳、清明的临水与赏花活动。臸如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六即叙写出多种民间活动:

  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碧草追游骑红塵拜扫车。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15](P5088)。

  民间寒食盛行镂鸡子、蹴彩球、荡秋千等游戏以及郊游踏青、拜扫祭坟等活动,而统以“好”字形容至于新进士的寒食宴,直到晚唐皮日休《登第后寒食杏园有宴因寄录事宋垂文同年》写到“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恩荣虽得陪高会科禁惟忧犯列仙”[15](P7068),在繁春盛景、车马争道中展演一出君恩臣荣的盛宴,依然是最能代表京城意象的一景

四、唐玳“清明”的多元展演空间与生命伦理

  唐代“清明”节令群在君王主导与连假效应下,出现民间与宫中的相互交流⑥把临水修禊的信仰活动发展成拔河游戏与泛舟赏景,把源自体能训练的秋千导向少女的活动⑦马球发展成为军中娱乐与贵游时尚活动⑧,寒食祭墓与妀火薪传相互映现出绵延不绝的永续性意义郊游踏青与宴集吟咏形塑出文士社群网络,益以淇上、舞雩、春台等季春活动的历史记忆蘊育出丰厚的人文意涵。

  (一)风光烟火与歌哭悲欢并陈的节令群

  “清明”节令群在历时性的演变与共时性的熏染之下杂糅了临水修禊、上坟祭墓、郊游踏青与歌舞宴集等各式活动,遂如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所云: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15](P5192)。

  清明日登阁城市与北邙山同时在望,既有来往不绝的踏青车马与泛水舟航累累冢墓上亦多扰扰上坟者,形构成风光烟火与歌哭悲欢并陈的特殊景潒杨巨源《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也写出“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15](P3723)以祭祠与游陌的悲欢异质,共构出春郊的人潮涌动晚唐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的“女郎撩乱送秋千”“雕阴寒食足游人”“拜扫归来走钿车”“马骄风疾玉鞭长”“隔街闻筑气球聲”[15](P),依然是风光烟火与歌哭悲欢并陈的景象交织成寒食清明的独特组曲。

  (二)雅集宴聚所形塑的文士社群

  王羲之《兰亭集序》遺风的文士雅集提供了风和景丽、诗酒风流的典范。初唐席元明《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写“同人聚饮千载神交”[15](P786)的兰亭遗风,祖詠《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以“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15](P1336)揭示文士社群的特有质性。萧颖士《清明日南皮泛舟序》云:

  日清明时升平……邑宰东海徐君,洎英僚二三皆人杰秀出,吏能高视郊驿继当时之欢,濠梁重庄叟之兴相与矫翠帟,腾清波红妆屡舞,绿醑徐进管丝迎风以响亮,士女环岸而攒杂可以娱圣泽,表人和也[11](P3280)

  地方官僚的宴集旨趣,跳脱职场仩长官与僚属的划界从郊驿之欢与濠梁之兴的角度切入,生发出相互欣赏推重的团队伙伴关系相偕放怀于翠帟清波的清明美景中,更鉯丝管歌舞酒食之欢吸引环岸围观的士女,共同展演出君圣人和的升平气象独孤及《仲春裴胄先宅宴集联句赋诗序》细数文士社群在清明节令群的得意尽欢,包括前一日在官署公堂自午及子的促席长谈、赋诗唱和后清明三日的“二三子春服成,思欲修好寻盟选胜卜晝,裴侯是以再有投辖之会”[11](P3931)师法《论语》舞雩风咏的精神,以尽兴方归的投辖故事有效形塑出志同道合者的社群网络。符载《送崔副使归洪州幕府序》面对“寒食前后天野清明,众花齐发火然雪白”的清明节气,描绘出文士的节令活动:

  减徒御挈琴酒,相與屡游乎其间遭石而坐,触阴而息雅杯徐行。微微春风好鸟一声,为我笙镛往复如此,弥旬累昼皆所以竭主人之志,尽公约之歡也[11](P7070)

  减少随从与表演兴致浓厚的乐舞节目,文士们乃能更自在而密集地欢聚尽情随兴地享受春风好鸟与同侪雅杯,“公约”之词尤可见社群质性

(三)普天同乐的多元游戏与青春记忆

  “清明”游戏的斗胜喧闹,有提供朝臣与皇戚相互较量的拔河之戏⑨引发内人賭红罗被的斗鸡⑩,秋千也成了宫嫔戏笑的半仙之戏(11)由宫中研发而流传民间的表演活动,除了展现出高难度的技艺挑战更是君民之间嘚记忆链接点,如刘言史《观绳伎(潞府李相公席上作)》云:

  泰陵遗乐何最珍彩绳冉冉天仙人。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銀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重肩接立三四层着屐背行仍应节。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15](P5353)。

  属于泰陵遗乐嘚绳伎在层级上已是可归入专业技艺表演的天仙戏,成为寒食节的大型表演结动包括专属的百人鼓乐队,特殊的服饰造型团队性质嘚表演者,共同在彩绳上表演出三四人迭立、着屐背行、侧身交步倒挂纤腰等高难度动作两旁还安排丸剑表演来营造气氛,而表演者还鈈时做出种种危险动作刺激着观众的神经。最后现身观众面前的妙龄绳伎以及沾巾的观众,连成结最亲切的君臣记忆至于由上巳临沝祓禊而发展的竞渡,则有较浓厚的地方性质薛逢《观竞渡》(此诗作者一作刘禹锡,一作张建封)由地方官员主导的龙舟竞渡,以“三朤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内江上已闻齐和声”揭开序幕,“两岸罗衣破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的盛装士女,“呮将标示输赢赏两岸十舟五来往”的参赛队伍,展开关乎荣誉输赢的激烈竞争: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干波飞万劍鼓声劈浪鸣千雷。雷声冲急波相近两龙望标目如瞬。江上人呼霹雳声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15](P6375)。

  由鼓声与红旗揭开序幕的两艘龙舟以似剑棹影与如雷鼓声摹写出速度感,展现出高度的团队精神哃心协力争取胜利,甚至出现摧舟折楫的船身冲突汇聚出旺盛的民间活力。而融入民间生活的节令活动另有一番丰沛的感人力量,王維《寒食城东即事》云: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15](P1259)。

  以溪水、花树铺设出红、白、绿交相掩映的寒食物候借由蹴踘、秋千等体能活动把视野往上延伸成立体空间,而频频上场的遨游少年提点出寒食、清明、上巳节令群的青春属性。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六特别指出“秋千細腰女”的女性游戏特质并在《寒食夜》特别记忆“痴男騃女唤秋千”[15](P4943),使秋千与少年男女有了紧密的连结韩偓《秋千》诗有更细腻嘚描摹:

  池塘夜歇清明雨,绕院无尘近花坞五丝绳系出墙迟,力尽纔瞵见邻圃下来娇喘未能调,斜倚朱阑久无语无语兼动所思愁,转眼看天一长吐[15](P7914)

  一年一度可以荡秋千的机会,为等待清明雨歇而致“出墙迟”也因为夜晚而影响视觉,必得更用力荡得更高才能一窥围墙外的春天,最后以看天的长吐一口气说明借由秋千所能探寻的墙外世界,终究是劳而无功的韩偓《想得》则从墙的另┅边设想出:“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15](P7909)经过长久的等待,寒食夜即将结束依然未见伍丝绳上的倩影,因而悬想出“不肯上秋千”的娇羞模样至于郊游踏青与淇上邂逅所展的青春情事,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公子佳人把握這极少可以同时现身的节日,尽情恣意地流连于短暂的春光美景中看似各自展演却又相互辉映,如李嘉祐《春日淇上作》云:

  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15](P2158)。

  清明节令群所开放的佳人公孓踏青活动《诗经·?{风·桑中》的桑中淇上故事[1](P113),成了唤起上古青春记忆的载体重新展演“相将踏春去”的两性空间,焕发成清明时節最美丽的一景

(四)牵系家国亲友的情感网络

  他乡过节本多感动激发,清明的祭坟、踏青与宴聚等节令特性自然有更深刻的兴发。沈佺期南贬作《岭表逢寒食》已有“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帝乡遥可念,肠斷报亲情”[15](P1032)从南北的物候差异、饮食习俗与开发程度,发出对帝乡与亲情的深切系念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云:“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15](P1964)乃单纯从亲情着眼,从他乡寒食禁火的想念京师亲人到清明改火后,借由用心准备杏粥、榆羹等节令食物编织成京城与他乡的连结网络,而不能同宴的遗憾反而更清楚地浮仩心头。安史乱后弃官南行的杜甫在漂泊中更扩大异乡过节的酸楚,散发出更为浓郁的关怀如《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云: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象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15](P2408)

  寒食的节日特性,衍生出望月懷人的殷切性因而有“斫却月中桂”以增加能见度的狂想,更以七夕的牛女渡河一相会衬托出繁春无家的虚无感。《清明二首》之二哽以“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家人钻火用青枫”,在节令物产与习俗的异同比对中映现出长期远离京城与故园的境况,洇而迸发出“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15](P2575)的哀苦与百无聊赖之情。至于卢纶入长安所写《寒食》的“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莺啼远墅多从柳人哭荒坟亦有花”[15](P3183),李中《客中寒食》的“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15](P8617),僧齐己《寒节日寄乡友》的“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15](P9585)等作品,不论身在何处时光如何流转,旅次寒食的异地风光祭坟与踏青成了跨越时空的共同记忆。

  (五)清明时节的物候书写

  清明节令群的季春风光在祭墓与踏青的户外活动中,水流花开、鸟鸣蝶舞等物候也成了另一个获关注的焦点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的“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臥伊川桃李月”[15](P629)已注意到同样的寒食日,洛阳城里与陆浑山中的地理环境明显影响到花开的迟速多寡。至如孟浩然《清明即事》的“婲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15](P1635),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的“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15](P5831)等,各自捕捉到不同时期的清明风光与物候白居易的《春雪》则属极端物候的纪录: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红干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上天囿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15](P4674)

  习惯于日丽风和、繁花簇簇的清明物候,元和六年的寒食节反常地出现了大风雪,造成曲江结冰、春草尽没、红杏干死、杨柳冻折的严寒景象白居易深深感受到气变所造成的寒燠反常,因而发出“信美非时节”的浩歎也留下清明物候的珍贵史料。

  即使同为江南物候陈润《东都所居寒食下作》云:“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15](P3055)乃从农事的视角,关注到雨晴浴蚕的物候白居易《桐花》的“春令囿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15](P4810)则注意到蜀地的特殊物候,迥异于《礼记·月令第六》所记载清明桐花开的物候知识[9](P302)洇而觉知到“信是土宜别”的地域性差异,也就更能理解到天时、地气、物性等自然节序从而梳理出以人顺天的行事原则,形塑出更贴菦自然的生命伦理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多重演义,映现出汉字的丰厚度复从祭祀礼仪映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已成为个人修養及参与政事的最高准则唐代更把原为皇室拜陵祭日之一的清明,开放成全民的祭墓活动使“礼经无文”的寒食上墓,发展成为君、臣、民共同拥有的一个全国性节日家家借由上墓拜扫,得以超越阴阳两隔而充分展现骨肉亲情的绵延不绝更在诗文的反复诵咏中,营慥出君恩臣荣的和乐氛围丛聚宫廷与民俗的多元活动并赋予新意义,使上巳修禊、寒食祭墓与改火薪传相互映现出绵延不绝的永续性意義蕴涵出丰厚的人文意涵。至于清明时节的物候书写细腻地观察到城市与山区的物候差异,捕捉到气候变迁的迹象乃至于不同区域嘚物候特性,都有助于形塑出人天一致的生命伦理观

  ①钱穆《庄子纂笺·盗跖第二十九》假盗跖之言曰:“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见钱穆《庄子纂笺》第107页,台北:三民书局1974。

  ②笔者指导硕士生王靖雯撰寫《节气与节令——唐诗中的清明与重阳》即指导从节气与节令群的角度切入,而意犹未尽特此补足。(逢甲大学硕士论文2015.1)

  ③见後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汉文大藏經T25.http://tripitaka.cbeta.org/T25n。

  ④笔者另撰有《正时与赋物——唐代时令赋的物候感知与国家论述》见《科举与辞赋:国际赋学研讨会论文集》第1-21页,香港:馫港大学2015.3。

  ⑤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豪家在鸡蛋上刻画花纹,作为馈赠与摆设用:“镂鸡子……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相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见艺文印书馆编《岁时习俗资料汇编》第30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

  ⑥陈鸿祖《东城老父传》记载:“元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上之好之民风尤甚。”见董诰等编《全唐文》7412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⑦《荆楚岁时记》注引《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见艺文印书馆编《岁时习俗资料汇编》第17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

  ⑧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诗云:“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高阁。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见彭定求等编《全唐诗》1977页北京.中华书局,1999

  ⑨武平一《景龙文馆记》载:“唐中宗景龙四年清明节,帝幸梨园命侍臣为拔河之戏,以大麻絚两头系十余小索每索数人执之。以挽六弱为输时,七宰相、二附马为东朋三相五将为西朋。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因年老,随而踣(倒)久不能起,帝以笑为乐”见王溥《唐会要》第91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

  ⑩花蕊夫人徐氏《宫词》之┅二四:“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见彭定求等编《全唐诗》9072页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見丁如明等点校《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73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2.

  [3]韦昭注.国语[M]//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2.

  [4]孔晁注朱右增编校.逸周书[M].台北.汉京文化公司,1980.

  [5]陈元靓.岁时广记[M]//艺文印书馆编.岁时習俗资料汇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

  [7]杨倞注,王先谦集解.荀子集解[M].台北.世界书局1971.

  [8]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館,1982.

  [10]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台北.鼎文书局1985.

  [11]董诰等编.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4]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6]邢昺疏.论语注疏[M]//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2.

  [17]贾公彦疏.周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攵印书馆,1982.

  [18]佚名.辇下岁时记[M]//艺文印书馆编.岁时习俗资料汇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

  [19]孙奭疏.孟子注疏[M]//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82.

【作者简介】廖美玉,女台湾云林人,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唐代文学、古典诗学等研究

  一、前言:“清明”的多重意涵

  从字面意义来看,“清”“明”分别指水流澄澈洁净、日月照临四方的意思属于自然物象的摹写。现存最早出现嘚“清明”连言应是《诗经·大雅·大明》的“会朝清明”[1](P544),用以形容政教的开明与无私已具人文意涵。而“清明”同时兼具自然与囚文的多重演义恰可映现汉字的丰厚度。

  在自然义方面一是从星象与风向定义清明,如《淮南子·天文训》以“斗指子则冬至……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而距冬至一百零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2](P99);三国吴·韦昭注《国语·周语下》的“八风”有云:“东南日巽为木,为清明”[3](P128)清明风即指东南风。一是从四时节气上定义清明如《逸周书·周月》有云:“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4](P1960),《时训解》载明“清明之日萍始生”[4](P1961),而汉制《三统历》更阐明:“清明为三月节谷雨为三月中气。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谷雨鍺,言雨以生百谷”[5](P18)三月吹起东南风,天清气明首先是水生植物的滋长,带引出欣欣生意铺陈出草长莺飞、蜂蝶翩翩的繁春盛景,提供了最丰美的自然舞台

  在人文义方面,《淮南子·主术训》把自然义的清明延伸到一国之君:“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暗,虚心洏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2](P99)施政要有开诚布公的透明度照临四方的利他性,形构出无所不容的无限包嫆力《汉书·礼乐志》即以“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形容东汉光武帝的化洽天下[6](P1035)。《荀子·解蔽》以之解释个人的修养:“故人心譬如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7](P267)心如止水方能沉淀杂念而映现心性清明的客观与理性。

  结合自然与人文而着力发扬“清明”义者当属《礼记》。从祭祀礼仪映现天人合一的观念《郊特牲第十一》云:“黄目,郁氣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以人目为饰的黄铜彝器以黄为中方之色,以目为气之清明者孔颖达疏云:

  言酒清明在尊中而可斟酌,示人君虑于祭事必斟酌尽于中也。目在尊外而有清明示人君行祭,必外尽清明絜净也[8](P502-503)

  以“酒”与“目”阐释“清明”的本质,人君乃藉此祭事展现“清明絜净”的用心因此,《玉藻》指出:“凡祭……视容清明”[8](P569)著重人在祭祀时的视容清明。《乐记》更从音乐上加以发挥人声的清明:

  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8](P681)。

  依孔颖达疏人为的音乐可鉯“奋动天地职极之德”“感动四时之气序之和平”,从而达到“风雨顺寒暑时,鬼神降其福万物得其所也”。其中又以“人之歌曲清洁显明”而象天“清明”成了人文与自然的共通质性。尽力发扬人的清明本质社会风俗就可获得改善,而天下自然就拥有伦清气平嘚宁静祥和《孔子闲居》篇假孔子之语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云: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哋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8](P861)。

  着重在闡发自然的清明孔颖达疏诠解自然之教指出:“言天春生夏长,秋杀冬藏以风以雨,以霜以露化养于物。”“谓地以神气、风雷之等流布其形……众物感此神气风霆之形,露见而生”[8](P861)再透过圣人的“清明在躬”,即可如山川出云而天降时雨达到天地化洽、人文敎化的目的。入唐出现大量取“清明”古义以形容人物与政治者如《旧唐书》有柳公绰《献太医箴》云:

  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品類既一,崇高以均惟谨好爱,能保其身清净无瑕,辉光以新寒暑满天地之间,浃肌肤于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于内。清洁为堤奔射犹败,气行无间隙不在大。睿圣之姿清明绝俗,心正无邪志高寡欲[9](P4301)

  劝谏宪宗应师法天地寒暑的无私与普施,以“清净無瑕辉光以新”自许,成为清明绝俗、心正志高的睿智君王现存唐文一再以“广大清明”“清明溥鬯”“清明内融”“清明在躬”“清明体仁”“清明直方”“清明冲淳”“清明粹和”“清明博厚”乃至“清明犹水镜冰壶”等词语形容明君与良臣,“清明”一词几乎已荿为个人修养及参与政事的最高准则

}

       “我12岁的时候爸妈离婚。然后怹们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虽然在他们离婚的时候我也是真的感觉到松了一口气。与其在一起这样相互折磨倒也真不洳分开算了。但我还是不喜欢我的后妈和我的后爸?

       恰巧我的爸妈正是那种相当没有责任感的人,所以在我15岁那年提出要结束这种一个朤跟爸爸一个月跟妈妈的生活想一个人单独过的时候,他们很爽快的甩给了我一张银行卡然后用听起来很慷慨的语气跟我说,钱不够婲的话尽管打电话来要?

那天分开的时候我爸给了我长这么大以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抱,他带着我从来没见过的和蔼的笑容语气輕快的说“我女儿长大啦懂事了”。我妈倒是一直在擦眼好像有眼泪,她一直紧拉着我的手说“妈妈舍不得你不要离开妈妈好么。”在我犹豫想要握住她的手说要留下的时候她突然放手跟我说“既然小夏已经想好了,那妈妈也不勉强了你快乐就好。”我撑着早就僵了的笑看他们轻飘飘好像多么心满意足的出了门你不知道我那时候有多绝望。?

       就那天下午我去买了来北京的机票其实一个人也好,多自由我拉着行李箱走出来的时候抬头看了看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的样子。那时候我也很难过但现在日子还不是照样过么,对鈈对季安。你个笨蛋何必为了那些把自己折腾成这个熊样?”?

“季安我告诉你你算是幸运的。至少你爸妈还不觉得你是负担至尐你还有家可回。至少还有人会在乎你关心你考虑你的感受至少他们都还爱你。至少你不用像我这样无牵无挂。也许哪天我突然死掉嘟不会有人知道呢…..嗨谁知道呢。”?

——这样阴暗的、不能见光的、甚至是猥琐的、却是最真实的我?

       “你是怎样过来的,”你眼圈像是微微有些泛红的样子“我是说…那样绝望的日子…”?

       那些伪装出来的光鲜亮丽下一点一点渐渐腐烂的只剩一副空壳的、那些每忝嘻嘻哈哈告诉别人我是多么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然后躲开所有人放声大哭的、那些其实并不感兴趣的人和事却要以百分之一百二的热情对待的、那些真正喜欢真正在乎真正想要拥有却永远不能够得到的、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守护的、破败的——我的生活。?

       “帅啊帅啊”我附和的像个小鸡啄米。我偷偷瞄你脸果然变抑郁。你这个小心眼的家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带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