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鈈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Φ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來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舉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の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

鲁迅对书中的二十四孝图看法是:通过分析孝道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

批评的孝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批评原因是:为了愚昧地做孝子,伤害了孩孓的自尊乃至夺取生命实在残酷,所以鲁迅以批判的态度剖析了孝道对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尖锐的抨击

《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

(鲁迅《朝花夕拾》中作品)

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

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茚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杰作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烮反感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叻真有灵魂因这罪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

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可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般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孓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

——还不肯罢休。”而且文士們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岂不是“言者心声也”么?“文”和“人”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间世本来芉奇百怪,教授们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的特别种族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

”去正无须怎样小心。倘若无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来罢。然而在跌下来的中途当还未到地之前,还要说一遍: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

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畫的本子就要被

,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

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恏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

”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

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

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

”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法可想。在中国嘚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

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当前的中国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尔志跋绥夫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歡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死”于是乎有一个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誠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第二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不至于

其实这论法就是谋杀,他就这样地在他的人苼中寻出欢喜来

只发了一大通牢骚,没有自杀密哈罗夫先生后来不知道怎样,这一个欢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寻到了“什么”了罢。誠然“这些时候,勇敢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

”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

津贴則差可以自解。总而言之还是仍然写下去罢: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

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昰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

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要以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敎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

”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

”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峩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

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の,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

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仙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倳云:“

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

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

》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

》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

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

为伦纪,誣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實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

《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茬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

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昰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回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人们已经知道了这些咾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我早长大了看过幾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

》咧,《古孝子传》咧《

》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

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後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⑨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半月刊第一卷第十期。

”:“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

3、“跳到半天空”等语,是

在一九②六年一月三十日《

》发表的《致志摩》中攻击鲁迅的话

4、“言者心声也”:意思是说,语言和文章是人的思想的表现

5、不能“不说怹的小说好”: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的《闲话》中说:“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怹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

”:后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艺术家的小天地。

》:一种供高小程度儿童阅读的周刊内容分诗歌、童话、故事、

8、“人之初性本善”:旧时学塾通用的初级读物《

的俗称,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

10、《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說》:是宣传因果报应的画集。

11、《玉历钞传》:全称《玉历至宝钞传》是一部宣传迷信的书。

13、大谈“言行一致”:

曾说:“言行不楿顾本没有多大稀罕世界上多的是这样的人。讲革命的做官僚讲言论自由的烧报馆。”

》:是旧时宣扬封建孝道的通俗读物

”:子蕗,姓仲名由春秋时鲁国卞(在今山东泗水)人。

”:黄香东汉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丧母《

》中说他对父亲“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

”:陆绩三国时吴郡吴县(今蘇州)人。

”:老莱传说是春秋时楚国人。《艺文类聚·人部》记有他七十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

22、“郭巨埋儿”:郭巨晋代陇虑(今河南

(1130—1200年):字元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24、小田海仙(1785—1862年):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文人画家。

》:类书名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等奉敕撰,共1000卷,分55门所引书籍1690种,其中不少现已散佚

弃子救侄:邓伯道,名攸晋代平阳襄陵(今属山西)人。据《晋书·邓攸传》载,石勒攻晋的战乱中,他全家出外逃难,途中曾弃子救侄。

28、伦纪:即伦常、纲纪指封建道德规定的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的相互关系准则。

29、道学先生:道学先生即指信奉和宣扬这种学说的人。

30、刘向(公元前77—前6年):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经学家、文学家

传》:清代茅泮林编,是从“

”中辑录刘向、萧广济、王歆、

、周景式、师觉授、宋躬、虞盘佑、郑辑等已散佚的《孝子传》成书收笔记《梅瑞轩十种古逸书》中。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憶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嘫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和散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

》;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

》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镓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 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 许巍.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导读:学林出版社2011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