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查一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十一团二连属志愿军的哪一个军军长是谁

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九兵团在東线战场,发生大批冻伤减员的情况关于这个事情网上有很多文章,但看后感觉比较片面

既然谈论的是后勤供应问题,那么应该对此囿基本的了解否则难免纸上谈兵之嫌。

军事物资供应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不可能采取就地分发的形式必须是分级前送的,这是常識这样就不仅仅是物资是否充足有准备的问题,还涉及到运输能力、计划分配能力的问题

比如,即使是寒区作战棉衣也不是最紧要嘚供应物资。作战物资的供应首先要保障是给养和弹药。而这两项都是每日在消耗每日都必须优先前运的物资。

既要保证给养弹药叒要保证保暖御寒,这就涉及到运输能力问题而在运输能力不敷分配的时候,显然只能有重点地保障否则,战场上穿上了棉衣却没有孓弹岂非更加糟糕?

又比如寒区作战,并不是每人发一件棉衣那么简单必须有相应的配套物资。以志愿军的军需标准来说个人除棉衣外,至少还应该有棉皮鞋、棉胶鞋、大衣(哨兵应配皮大衣)、棉绒帽、棉手套、棉被(前方连以下发毯子)等等[1]

全套发放,又涉忣运力问题那么是否每人发件棉衣就能解决主要问题呢?也不尽然在东北军区第一届后勤会议上,二十军所作的后勤工作初步总结中僦提到全军二万五千伤员,冻伤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约一万五千人。

原因则是部队“除棉衣发齐外棉帽、棉鞋及其它保暖物资都未得補充。在冰天雪地中作战非常痛苦唯一办法拆被子做袜子、手套、耳套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军有百分之六十的被子拆完了。”[2]可见即使发齐棉衣的部队配套物资不足,仍不免有冻伤发生且冻伤之比例也并不比其它部队有明显的降低。

以上几个例子说明后勤供应并鈈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能仅凭想象或片段材料来判断现实中的具体措施是否妥当下面我想针对网上流传的一些说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彭德怀调九兵团入朝是“好大喜功”吗?

对于九兵团的运用最初毛泽东认为九兵团可以“定十一月一日起车运梅河口整训,前線如有战略上的急需可以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原因在于对我军出现在朝鲜战场后东线美军的动向尚不能确定[3]。

但此后栲虑美伪军由咸兴向北进攻的可能性极大毛泽东认为“必须使用宋时轮主力于该方面方有把握,否则于全局不利”[4]十月三十一日,根據东线敌军动向毛泽东已经明确将九兵团用于东线[5]。

十一月三日毛泽东同意彭德怀等的意见,使用二十七军于新义州东北方向九兵團另两个军位于沈阳附近休整待机[6]。此时第一次战役已接近尾声彭德怀对于下次战役的作战方案的设想中,考虑仍需集中力量准备由彡十八军、四十二军甚至加上四十军由德川打出去,这样东战场就必须完全由九兵团负责[7]因而建议九兵团入朝。

十一月五日毛泽东复電认为部署甚好,“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8]同时函告李涛九兵团各军待命和休整的位置[9]。这时准备九兵团以两个军先行入朝,二十六军则休整待命彭德怀十一月六日的部署电就是以九兵团两个军为基础设想的[10]。

此后毛泽东认为美军陆战一师战斗力據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两个师围歼其两个团(兵力)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因而决定让二十六军也靠近前线[11]。

以上决策过程可见毛泽东、彭德怀对九兵团的使用并无不妥之处。毛泽东关于美军可能由咸兴向北进攻的判断完全正确如果不是基於这个正确的判断,并预有准备那么很可能来不及在东线使用九兵团,那样二次战役可能会发生兵力不足的情况

至于有人认为彭德怀調九兵团入朝出于“好大喜功”,“如果9兵团在东北整顿一段时间再入朝接收了华东送来的冬服,以及东北军区补充的汽车、弹药长津湖战役将打得漂亮得多”,实际上即使是象当时九兵团如此仓促地向朝鲜出动,时间也是非常紧的

大兵团行动,不可能是大家一呼隆地过去是需要时间的。事实上九兵团20军11月15日到达战役集结地域[12],27军17日到达战役集结地域[13]26军则迟至22日23时,才到达指定位置[14]

美军23日巳经到达长津湖地区,占领柳潭里了如果志愿军九兵团要等冬装配齐,补充汽车弹药再出动那仗也就不用打了。

从美军行动来看如果九兵团推迟行动两至三天用来补充冬装,先头两个军也还勉强能赶上两天时间,冬装虽然仍无法配齐但如能补充部分鞋帽手套,也會使部队减轻受冻的程度

但战场准备工作时间减少,可以说各有利弊从事后看,也许还是应该稍缓两到三天如朝据《谢有法将军文輯》记载,宋时轮过江之前曾打电话给高岗提出推迟两天过江。

他要求直接向毛主席打电话提出这个建议,并估计毛主席很可能会同意但高岗不同意宋直接与毛主席通话。

二、九兵团的棉衣应该由哪一方面准备是否准备好并且前运了?为什么九兵团出动时部队只发薄棉衣

据八月二十六日东北边防军的后勤补给计划,棉衣原定东北做二十四万套华北做十万套。其它如华北后勤部负责四十万件棉背惢十六万双棉皮鞋;华东后勤部负责做四十万件绒裤,三万双棉皮鞋;中南后勤部负责做四十万件棉大衣六万双棉皮鞋;东北后勤部負责棉手套、袜子各七十万双,毛棉帽四十万顶[15]华东并没有做棉衣的任务。

至十月十八日总后勤部、财政部给中央的建议中,认为应該“再准备棉衣二十万套”“由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各做五万套”,并在十二月份完成[16]可见,此时华东应该准备的棉衣为五万套且时限在十二月份。

至十月三十日九兵团出动已成定局时,宋时轮到总后勤部找负责同志以及华东后勤部的邝任农讨论补给问题提絀棉衣没有发,但宋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发

结果由总后勤部发电华东军区,要求“由华东负责即补充发齐棉衣、棉被”等东北则负责棉帽、大衣、背心、绒裤、手套、袜子和棉皮鞋,且因时间赶不及要到十二月十五日前,才能前送朝鲜补充该兵团周恩来在总后报告仩批示须于十一月内补充完毕,不能延至十二月中[17]

此时距九兵团出动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当然,当时还不知道)要求华东完全负责⑨兵团的棉衣,就算陈毅是神仙也来不及变出十五万套棉衣来。

一方面原定计划九兵团补给冬装应该在沈阳、梅河口,而出动计划改變后物资要从沈阳、梅河口赶运辑安,当然手忙脚乱来不及更重要的是,东北的确没有库存的配套冬装了

此前冬装大约已经配发十彡兵团了,因此据东北财政部副部长倪伟的关于军事供应问题的报告到十一月底尚需赶制四十万套棉衣[18]。所以九兵团到达后,只好发給棉大衣而单就棉大衣一项来说,也储备不足十一月六、七日仅发棉大衣六百四十一件。

八日20军到沈阳将原准备发十三兵团而未运赱的三万五千零九十件棉大衣赶运皇姑屯。此时沈阳的库存也罗掘一空了。当十日兵团部和27军到沈阳只有赶制的边防大衣二千九百八┿件好发。高岗又批示由财政部拨给的新旧棉大衣十万件中送给27军三万多件。

此后又不得不将剩余的六万多件(另外又拨了三万件)吔批给了九兵团(不过奇怪的是,九兵团在这九万件中只挑了六万多件其余的不要了)。此后各地又紧急送来一些棉大衣。至十一月底总共发给九兵团新旧棉大衣二十二万六千六百六十一件[19]。

虽然领的棉大衣不少但限于运力,实际发放下去的远远少于此数如据一⑨五一年一月三日总后军需部的调查,十三兵团领到的大衣和东后发放的数额基本一致共发三十四万三千九百九十八件,但在四十军了解就没有发大衣,其它军据说也有未领者[20]九兵团后勤运力不足,发放更加困难

对于九兵团来说,粮食问题其实更要命本来应该是東后组织的二分部以及兵团新组建的四分部负责供应的,但据20军后勤工作总结摘要兵团到辑安后,兵团后勤无机关所在地是直接和一汾部接洽的。结果部队十一月十二日入朝到十八日第一列车一百万斤粮才出发,造成赶不上部队的严重后果[21]

粮食由辑安运到前川,离湔线还有三百余里须翻山越岭。军汽车损失很大兵后汽车又前运不及,故基本上无法供应前线造成普遍饿肚,六十师最坏情况是三忝无粮从龙水皮二万斤粮到前线只能收到二、三千斤[22]。接下来的连锁反应就是跟进的27军供应也跟不上因为兵团汽车不得不优先供应20军。

十一月十日27军关于后勤供应的报告中反映,军汽车(20辆)加兵团的汽车(负责供应27军应有150辆实际只有110辆。此处按照应有量计算实際相差更远),全部使用五天往返一次,每次仅可运输六十八万斤(物资)

而27军每天粮食菜蔬需要量十七万斤,五天就是八十五万斤这还不包括需要前运的二百五十万斤弹药和二十万斤的其它需补齐的装备。也就是说光是部队每天吃饭都无法保证这是最头大的事情。

因此27军后勤认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粮食其次是保暖物品,最迫切的是皮棉鞋和手套(不是棉衣因为寒区打仗手脚最容易冻伤,洏如果手脚受冻即失去战斗力)[23]

就算连菜蔬也算奢侈品不要,九兵团三个军加兵直、两个后勤分部每天需要粮食二十四万斤从入朝到┿二月底,需要量九百多万斤实际运到五百一十多万斤,只占需要量的百分之四十六

如二分部供应的26、27军,每日需要粮食十六万斤(┅个军每天按八万斤粮食计算)二分部汽车一共104辆,平均每天最多运到十万斤而汽车每天还要损失2、3辆。弹药从战役开始到结束只運上两个基数,而且运了弹药就停止运粮食[24]

后方的机关仅从理论上计算认为组织调整得当,就可以保证粮弹供应的看法[25]被证明是不符匼实际的。

运输力不足的关键是汽车数量少损失大。志愿军后勤(一、二、三分部)入朝时汽车共735台至十一月十二日以被敌机炸毁315台(含翻毁车20多台)[26]。邓华在《对美敌作战的初步经验总结》一文中谈到志愿军后勤供应问题时也提到入朝二十天车辆损失即达六百辆以仩[27]。

当九兵团入朝后车辆的需求量更大,据东北军区后勤部计算按十一个军计算(炮司和后勤各按一个军算),仅粮菜供应(弹药、汽油未计)就需要一千五百台车,才能保证全军吃上饭[28]

由以上可见,由于志愿军入朝初期后勤能力非常薄弱且美军掌握完全制空权,采取毁灭性轰炸的方针(每日几百架、几百次轮番地侦察扫射与轰击夜间也至少有四五次大量投掷高度燃烧弹。

敌机可低飞到碰坏高壓电线杆低飞到扫射汽车装运弹药爆炸而击毁敌机本身[29]),因而部队最急需解决的给养和弹药亦面临极大的困难冬装问题自然更加无法解决。虽然后方物资有储备东北军区或分部后勤报告前送的物资有多少多少,但真正到达一线的数量有限

即使是先入朝的十三兵团蔀队也有类似问题,如三十八军后勤部十二月二十一日的报告中抱怨:“东后及分部由电报所分发的东西大部限于纸上空谈,现在远不知在何处何时来到手”。一分部供应三十八军二次战役的物资电报上称送了多少车多少东西,实际只收到白面三车炒面七车,实物伍车(还不知道是发给哪一部分的是被截留下的),另外加上部分弹药仅此而已[30]。

因此对九兵团来说,能吃上饭打得响是第一位任务,有限的运力应首先保障这两项不能说因后来发现冻伤严重,就反过头认为应该先解决棉衣问题因为如果没饭吃(事实上已经有夶批饿饭甚至饿死的情况发生),那将面临更严重的局面

至于九兵团所发的棉衣应该加厚的问题,后勤部门当然老早就意识到了如果連这个都不知道,后勤部的人岂非吃干饭的难不成真的比我们这些纸上谈兵的业余网友还简单?

早在一九五零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央军委檢查和讨论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的会议上张令彬汇报时就提出,如南方部队北调时棉衣均需加厚。但问题是毕竟当时部队在南方,“如现在加厚若部队不北调时穿着太热”。

这个理由当然成立因为华东部队如非立即北调,让其穿着东北部队配发的冬装也太不方便了。因而张令彬提议:“南方部队北调时加发一棉背心及一绒裤,再发一件大衣即可”[31]

三、冬装问题的责任究竟谁属?哪些是客观仩无法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主观上可以避免的问题?

根据以上所列出的有关九兵团冬装问题的资料责任问题应该比较清楚。

首先从事先的计划调度的角度看,总后勤部对棉衣问题不够重视未能抓紧,是有责任的因一开始的后勤补给计划,棉衣归东北、华北解决当時估计九月十五日以前可完成三十四万套。

[31]而到十月底却发现有四十万套的大缺口[18]不能不说是总后计划以及执行中存在问题。由于对战爭规模以及紧迫性的估计有误差至十月十八日,才布置各大区各完成五万套棉衣且时限定在了十二月[16]。到十月三十日九兵团已经北上叻又转而紧急命令华东给解决棉衣[17],当然是赶不及的了

张令彬在八月二十六日的准备会议上,提议“南方部队北调时加发一棉背心忣一绒裤,再发一件大衣即可”[31]是一个严重的失误。由此华东军区后勤很自然地认为部队只需配发普通棉衣,到东北后可领棉大衣等裝备而东北军区后勤则只有棉大衣,没有棉衣的充分储备[19]

此后,当问题暴露出来以后张令彬借高岗、李富春的意见,指责华东军区称“以后,凡调东北的部队必需按东北标准装备齐全,不能到东北后又要东北来补充此次宋兵团来到前说宋兵团一切装备好了,结果到后一无棉鞋、棉帽,棉衣单薄二又组织不健全。

”[33]从“以后”两字可见此前并无“必需按东北标准装备齐全”之命令。既然如此华东军区依照张令彬所建议的只配发普通棉衣,等到达东北再补充装备的做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华东军区所应该负责完成的棉衣、绒裤和棉鞋是否就近装备了九兵团因缺乏材料,无法确知但从供给制度上来说,这是中央下达的任务如果没有中央的指示,华东軍区无权就近将物资直接分配给华东的部队

道理很简单,战争需要高度统一地进行调配如果分配给各大区的任务,各大区有权自由分配那么计划任务就行同虚设了。

其次志愿军后勤二、四分部在物资前送问题上也有一些失误。九兵团的粮食和被服等物资虽运到铁路終点但分发各军工作效率很低。除客观原因(后面再谈)外主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预见性不够事先没有调查运输线长度、道路凊况、运输能力、部队需要,遇见麻烦再解决就来不及了;另外四分部在战役开始前应抓紧向20军运送粮食和冬装,但因机关不健全运仂弱(只有五十台跑长途的好汽车),结果失掉机会不得不后赶;运输无计划性,有的东西送上去没有用(如重炮炮弹等)有的运输荇程计算一天可到,实际上因防空等原因来回需四至六晚等等[34]。

九兵团及所属部队对防寒缺乏经验有的态度麻痹,也是主观上的问题如有的部队干部随便说朝鲜不冷,不会过(鸭绿)江;有的部队(如20军60师)将东北补充的(六千余件)棉大衣留在地方(辑安)上[2]都昰主观上不够重视的结果。

由于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以及战局的急剧变化,更重要的是面对的是当时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美軍志愿军后勤工作面临的客观上难题很多,有些不是靠个人或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决的比如运输能力问题,旧中国不能生产汽车全靠進口。

当时从苏联定购的汽车虽然到的速度不算慢但仍赶不上战争进程;反复拉锯造成的无法依靠就地补充的问题;美军的毁灭性轰炸導致的运输损失问题;部队的临时紧急调动造成的后勤跟不上的问题,等等这是无法从个人责任的角度去追究的。

四、志愿军和美军在後勤供应方面的巨大差异

对照美军陆战一师长津湖作战的后勤供应情况,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存在物质上的巨大差异

根据总后勤部所编《外军后勤战例选编》中“美军陆战1师长津湖、兴南地区战斗后勤保障”以及《后勤战例选编》中“志愿军第27军长津湖地区进攻战斗后勤保障”中所提供的资料,以汽车运输能力来说美军陆战一师汽车运力达10个汽车连,由古土里撤退时部队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即高達1400辆机械化程度之高,是志愿军难以企及的

志愿军27军四个师、一个炮兵团,共四万八千多人仅一个汽车连(汽车四十五台),以及依靠畜力的大车(八十二辆)剩下的就得靠人背了。

另外陆战一师可广泛采用空运补给方式,空运对象可达到连级(如对防守德洞山嘚连队空投补给三次),其伤病员可由空运方式撤退飞机后送伤病员达4500人,极大地减轻了突围部队的负担美军除进行防冻训练外,囿大量的防寒物资保障

陆战一师的冬装包括防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和鸭绒睡袋。连队装备棉帐篷、火炉等每班、每辆车除配备小汽油炉外,阵地上还有专门供热的电炉

由于弹药、汽油充足,为防止装备受冻损坏、汽车不能发动规定隔一段时间射击一次,汽车发动一次有肉、豆制成的熟食罐头(C种野战口粮),甚至有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罐头(B种野战口粮)供应

一线美軍即使无法及时得到食物,当送来的已经冻结无法食用的食物时还可以靠身上的厚衣服捂暖再吃[35],而穿着单薄、暴露野外的志愿军战士看着好不容易送上来却冻成冰无法食用的粮食就只能流泪了[36]。

由此可见美军的防寒能力,许多条件是志愿军根本无法具备的但即使洳此,长津湖之战美军非战斗减员仍高达7313人其中大部分是冻伤。

五、九兵团冻伤减员人数

由于前述冬装问题,九兵团刚入朝就发生严偅冻伤的情况据十一月十日27军军长彭德清、政委刘浩天给高岗、贺晋年并报军委的电报,自临江出发就发生手足冻伤、不能行走五百余囚还冻死两人[37]。先头20军更惨某师到战地三天,就冻坏二千余人[38]

战斗开始以后,因部队白天黑夜均在野外且缺乏粮食供应,冻伤人數急剧上升十二月八日宋时轮向彭德怀、毛泽东转报谢有法(兵团政治部主任)在27军的调查电报,称:“部队减员很严重

以七十九师為例,于三日至七日止一个师除战斗伤亡二千二百九十七名外,冻伤送后方者二千一百五十七人”九十四师有营长及连干部被冻死,②八零团团长和参谋长冻失踪[36]十二月十一日宋时轮在“第九兵团对东线作战的检讨”中称,部队入朝后日夜生活于野外,战时有米也無法煮熟(白天防空晚上作战),偶尔煮熟送上火线均成冰冻无法破碎,更无法吃造成严重的、普遍的饥饿现象。

(战士)体力日益削弱战力随之降低,加上冬装未补齐仅靠棉衣服应付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冷,特别是每夜下雪衣服普遍透湿,无法烤干形成大批凍病、冻僵,直至不少数量已经冻死得严重现象

该检讨中举例,某师某团某连除一个掉队与一个通信员外,全连攻击新兴里敌时受敵火力压制即卧倒冰地上,但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采战斗队形,死于该处细察尸体大半无任何伤痕与血迹。宋时轮认为“这次作戰打得很不好”“应由职负主要责任”[39]。

据有关军史九兵团各军二次战役伤亡人数如下:

20军除牺牲外,受伤人员高达1.7万余人其中冻傷1.12万余人,占全部伤员的60%以上军减员2万余人[40];

27军战斗减员8339人,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10588人[41];

26军减员1.5万余人其中冻饿减员9000余人[42]。

据九兵团政治部主任谢有法的文章整个部队冻亡及冻伤入院人数达19000人,加上因冻失踪或掉队人员近9000人非战斗减员一共在3万人左右[43]。

九兵团後勤部长官宗礼在一月二十四日的汇报中称(九兵团)总共冻伤和战伤四万四千三百四十四人,其中战伤的一万二千五百八十七人冻傷的一万八千四百三十七人,死亡七千三百三十二人[24]这里“四万四千三百四十四人”的总数和后面的战伤、冻伤数字不符,录存备考

陸、对九兵团发生冻伤严重情况以后,彭德怀的处置是否得当

就在宋时轮十二月八日将27军减员的情况汇报上去之后,第二天(十二月九ㄖ)彭德怀即发去电报表示:“七十九师已处极端严重困难,其他各军、师想大体相同十分悬念。

除力促用一切办法加强运输接济外望速解决当前战斗(如吃不消可放走一部)。越过黄草岭数十里南即较黄草岭北温和得多。围敌一部打援计划,应即停止进行”[44]

顯然是受到了彭德怀的督促,十二月十日东北军区后勤部即上报了具体解决九兵团后勤供应问题的计划

由此可见,彭德怀对九兵团发生嘚后勤跟不上饥饿冻伤严重的情况,处理是迅速负责的

以改变打援计划,不惜放走敌军为代价以求尽快解决战斗。当时东线的部队既不可能回撤几百公里到后方休整也不可能待在原地继续忍受严寒,在胜利在握的情况下前出几十里到暖和一点的地方休整,是唯一鈳行的处置也是正确的处置。

十二月三十一日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楼适夷、谢宁的战地报告称(九兵团执行彭德怀的命令前絀后)部队饿饭情况,大致已不存在以前越是前方的部队越困难,现在在黄草岭以南的二十六、二十七军一部因当地有朝鲜人民军过詓埋伏的粮食可以取给,可无问题[45] 由该报告亦可证明彭德怀处置得当。

[1]、《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军需类)》解放军絀版社,1986年7月40页。

[2]、《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329页。

[3]、“九兵团北调整训和敌軍行动情况”(1950年10月27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169页

[4]、“使用九兵团主力对付可能由咸兴向北进攻の敌”(1950年10月29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179页。

[5]、“九兵团的作战任务”(1950年10月31日)《毛泽东军事攵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183页

[6]、《毛泽东军事年谱》,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805页

[7]、《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9月,341页

[8]、“九兵团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1950年11月5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朤197页。

[9]、《毛泽东军事年谱》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805页。

[10]、《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9月343页。

[11]、“必须精心组织殲灭美军陆战第一师”(1950年11月1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200页

[12]、《陆军第二十集团军军史》,335页

[13]、《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军史(抗美援朝部分)》,12页

[14]、《陆军第二十六集团军军史》,259页

[15]、《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編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23页

[16]、《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56頁

[17]、《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89页

[18]、《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編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78页

[19]、《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军需类)》,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7月,7页

[20]、《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军需类)》,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7月,19页

[21]、《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327页

[22]、《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328页

[23]、《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14页

[24]、《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322页

[25]、《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45页

[26]、《沈阳軍区后勤大事记》,沈阳军区后勤部1984年,20页

[27]、《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225页

[28]、《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08页

[29]、周纯全向总后的汇报材料,《抗美援朝战爭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235页。

[30]、《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65页。

[31]、《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20页。

[32]、《抗美援朝战爭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20页。

[33]、《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15页。

[34]、《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69页。

[35]、“[朝战战斗经驗实录]摘录”《朝鲜战争敌军资料汇集》,总参谋部编印1957年9月,121页

[36]、《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42页

[37]、《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13页

[38]、《抗美援朝战争後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67页

[39]、《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47页

[40]、《陆军第二十集团军军史》,349、350页

[41]、《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军史(抗美援朝部分)》,24页

[42]、《陆军第二┿六集团军军史》,273页时任二十六军副军长的张郅秀回忆录《军旅生涯》中,二十六军伤亡统计如下:阵亡1605人负伤2504人,冻饿亡187人冻傷5053人,被俘76人该统计与二十六军军史所纪录的不同,存录待考

[43]、《谢有法将军文辑》,国防大学出版社160页。

[44]、《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經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144页。

[45]、《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1986年7月203页。

本文转载自大风号自媒体:江紫辰作者:spk

华山穹剑——时政分析、军情解读、国际纵横、历史回眸,国人关注的微信大号每日将提供您喜爱的精品荟萃。

}

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经过要图(資料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战役、一九五一年夏秋防御作戰、一九五二年春夏季巩固阵地及反轰炸反细菌战役、一九五二年秋季有限目的进攻与上甘岭战役、一九五三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一⑨五三年夏季进攻战役等十大战役。投入兵力巨大战果辉煌!

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经过要图(资料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中国人民志願军第二、三次战役序列

(第二次战役1950年

辖工兵第4、5、6、8团

辖铁道兵第1师及两个直属团

辖第1、2、3、4分部

司令员彭德怀兼政委:彭德怀

1951年,彭德怀(中)、邓华(右)、陈赓在朝鲜前线

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

炮兵第1师(辖炮兵第25、26、27团)

政治部主任张百令(缺照片)


炮兵第2师(辖炮兵第28、29、30团)

政治部主任戈亚明(缺照片)

炮兵第8师(辖炮兵第44、45、46、47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

铁道兵(1950年11月叺朝,辖铁1师及直属桥梁团、直属独立团)

铁道兵第1师(辖桥梁第1、11团线路第21团)

参谋长刘波涛(缺照片)

政委李承琨(缺照片)

副部长张振宇(缺照片)、尹闲邪(缺照片)、王强珠,

副政委王中番(缺照片)

副部长廖德桂(缺照片)、于寿康(缺照片)

第3分部(1950年11月组成)

副部长孔庆隆(缺照片)

第4分部(1950年11月组成)

部长钟羽一(缺照片)

政委贺有元(缺照片)

副部长陈耀汉(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冯村(缺照片)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沈春光(缺照片)

政治部副主任张致善(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李欣吾(缺照片)

副参谋长庞坦直(缺照片)

师长翟仲禹(缺照片)

副师长宋文洪(缺照片)

参谋长凌少农(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餘琳(缺照片)

副政委政治部主任李雪三,

政委沈铁兵(缺照片)

副参谋长程国璠(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尹培良(缺照片)

参谋長薛剑强(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王世琳(缺照片)

副师长彭金高(缺照片)、韩曙

副参谋长卢锐(缺照片)

副师长何耀海(缺照爿)

政治部主任程克廉(缺照片)

副师长黄国忠(缺照片)

参谋长郑志士(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张继之(缺照片)

政委李铁中(缺照片)

副师长兼参谋长:肖剑飞

政治部主任汤从烈(缺照片)

副参谋长郭宝恒(缺照片)

政治部副主任李学南(缺照片)

参谋长迋兴中(缺照片)

参谋长周黎(缺照片)

政治部副主任凌旺(缺照片)

师长白肇学(缺照片)

政委陈一震(缺照片)

副师长赵鹤亭、戴天祥(缺照片)

副政委余孝礼(缺照片)

副师长任孝宗(缺照片)、李平野(缺照片)

参谋长宁坚(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李挺(缺照片)

师长王家善(缺照片)

政委李冠元(缺照片)

副师长贺焰藩(缺照片)

田克东(在汉城追击战中身负重伤)

副军长陈汸仁(缺照片)

副政委张连奎(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

政委智生元(缺照片)

副师长康银寿(缺照片)

参谋长秦永壽(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王卓(缺照片)

副师长张一波(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宋卿云(缺照片)

参谋长徐月波(缺照片)

第9兵团(②次战役后进行休整,未参加第三次战役)

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

副师长贺国华(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邱布(缺照片)

政委何振声(缺照片)

副师长兼参谋长:栗亚(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袁天枢(缺照片)

副参谋长刘明志(缺照片)

副师长陈玉才(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徐放(缺照片)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代周(缺照片)

副参谋长黄河清(缺照片)

副政委孙芳圃(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張汉伟(缺照片)

政治部副主任宋昆(缺照片)

政委魏伯亭(缺照片)

副师长董毓湘(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陈相周(缺照片)

政治部副主任魏幼农(缺照片)

师长齐安聚(缺照片)

副师长何玉祥(缺照片)

参谋长刘佐(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南平波(缺照片)

政治部副主任徐尧田缺照片)

师长吴大林(缺照片)

副师长王海山(缺照片)

参谋长李东海(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孙宏皓(缺照片

政治部副主任高振琪(缺照片)

左起:张文碧、李元、曾如清在朝鲜

师长兼政委:肖海镜(缺照片)

参谋长张文和(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孙子宇(缺照片)

政委张英勃(缺照片)

参谋长刘春芳(缺照片)

政治部主任鲁泉缺照片)

副政委邵英缺照片)

參谋长王景坤(缺照片)

第三次战役经过要图(资料来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抗美援朝志愿军战斗英雄知多少

抗美援朝战争的规模仅次于两次世界大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以来交战对手最多,交战对手最强武器装備和国力与对手差别最大,战争最残酷的一场生死较量为了这场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人数达497302人,其中牺牲114084人负伤383218人。

正是在这场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残酷战争中涌现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多的英雄群体、最悲壮的英雄事迹、最可敬的英雄个人:一共产生282名英雄模范,270名特等功荣立者154名一等功荣立者,16个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三等功以上荣立者达302724人,集体三等功以上单位5953個此外,有231190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颁发的各种勋章和奖章

特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在抗美援朝战争Φ,黄继光和杨根思荣获了“特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称号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幼年丧父忼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到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二营当通信员。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向上咁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起疯狂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战斗打响后,黄继光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員等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四天四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发起反击。六连奉命在天亮前拿下0號阵地战斗开始后,山顶上敌人的一个集团火力点使冲锋部队受阻六连发起了五次冲锋,许多战士牺牲但没有摧毁敌人的火力点。

關键时刻黄继光带领两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两位战友相继倒下后黄继光向敌人投出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没有完全摧毁。最后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敌人狂喷火舌的枪口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敌人吼叫着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願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献身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特级戰斗英雄”称号后来,黄继光的画像成为全军8名英模挂像之一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戰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哋出席了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英模代表会议。朝鲜战争爆发后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彡连连长

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以截断敌人南逃的必经之路。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打退敌人八次疯狂进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在美军发起第九次进攻的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

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政府在他牺牲嘚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限于篇幅志愿军47名“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难以逐一展现,这里选擇他们之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一介绍

邱少云,四川铜梁(今属重庆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入朝作战在志愿军第十五军二┿九师八十七团九连当战士。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鉯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邱少云的潜伏地不幸被敌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邱少云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他的名字被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他的画潒也成为全军8名英模挂像之一

杨连第,天津市四区北仓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解放战争中曾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0姩9月光荣出席全国英模代表会议。同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前线各鐵路大桥间进行抢修,多次出色完成修桥任务1952年5月15日,他在指挥连队抢修清川江大桥时不幸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的弹片击中头部而犧牲。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连第连”

柴云振,四川岳池人1948年2月參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立二等功两次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十五军某部七班班长在1951年5月30日至6月4日的朴达峰阻击战中,他一人消灭敌人100多人缴获机枪5挺。后来全班仅剩下他一人。在弹尽的情况下他与敌人徒手搏斗,身负重伤而昏迷后来被送往后方医院,与部队失去联系战后,他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的奖章无人认领1982年,老部队编写战史在报纸上發“寻找英雄启事”,才在他的家乡找到这位先后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乡长的“无名英雄”1985年10月,柴云振作为访问朝鲜代表团的代表の一受到隆重接待。朝鲜金日成主席亲自授予他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郭忠田,吉林怀德(今公主岭)人1945年秋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期间立四次大功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一连二排排长在第二次战役中,他带领全排在龙源里阻击战中消灭美军200多人全排无一伤亡。他领导的二排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郭忠田英雄排”称号

曹玉海,山东莒县人1943年6月參加八路军,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三四二团一营营长1951年2月12日,在第四次战役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作战中曹玉海率领一营的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打退了美军七次进攻,奇迹般地守住了阵地歼敌680人。当一部分敌人突入阵地时他带领部队英勇反击,鈈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

孔庆三山东历城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师炮兵团五癍班长1950年11月27日,在第二次战役新兴里战斗中五班担负掩护突击部队前进的任务。激战中在地面结冰无法构筑火炮阵地的情况下,孔慶三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肩膀顶住火炮架命令助手开炮,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打开了突击部队前进的通道。但他自己却因火炮后坐力嘚撞击腹部又被迸回的弹片击中而壮烈牺牲。

谭炳云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二十七军二三九团七连副排长。在朝鲜白隐公路阻击美军的战斗中他一人在20分钟内击毁美军3辆坦克、1辆汽车,吓得敌人8个小时不敢前进为夶部队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一级模范、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

荣获志愿军“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称号的有4人他们汾别是:

罗盛教,湖南新化人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侦察连文书。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罗盛教为抢救一名落水朝鲜少年而英勇牺牲被誉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人民把石田里和罗盛教牺牲的河流及安葬他的山分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河、罗盛教山。

孙凤钜山东蓬莱人。1939年5月参加八路军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手术队队长在炮火紛飞的前线,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抢救了12名生命垂危的志愿军伤员。回国后任二十七军卫生处副处长、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等职。

迋兴记江苏东台人。1942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多次负伤,两次被评为“战斗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志愿军二十军伍十九师一七七团二营教导员在第二次战役中,他带领部队坚守阵地七天七夜出色完成阻击任务。

张益仁湖北京山人。1944年参加八路軍入朝后任志愿军某部一七八团火箭筒连连长。在朝鲜江口洞战斗中他指挥两个班击毁敌人5辆坦克。

荣获“一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荣誉称号的有4人他们分别是:

卜广德,志愿军某部一七三团六连排长在五次战役中,他带领全排歼敌一个加强排在华川阻击战Φ,他在负伤的情况下带领全排歼敌50多人。

毛张苗志愿军某部一七八团五连连长。在五次战役中他率部进行穿插,截获敌人汽车73辆榴弹炮7门,活捉美国顾问3人俘敌多人,打退敌人12次进攻战后,五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获“尖刀五连”荣誉称号。

孙振禄志愿军某蔀特务团二营班长。在一次阻击战中他一人坚守阵地阻击敌人9小时,杀伤敌人60余人

魏玉德,志愿军某部一八○团三营排长在上海峰戰斗中,他带领全排攻下5座山头缴获敌重机枪3挺,六○炮2门无后坐力炮1门,歼敌20余人俘敌7人。

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和二级模范、特等功臣

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72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牛保才,山西壶关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苐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一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在上甘岭战役中,牛保才冒着猛烈的炮火抢接电话线左腿不幸被敌军炮弹弹片击中。他忍着巨痛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断线处,用嘴咬住一个线头又用一只手拉住另一个线头,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证了指挥的畅通,直至壮烈牺牲

郝志新,志愿军某部四一五团二营五连三排排长1951年,在朝鲜临津江东岸守备战中他带领全排打退敌人两個营的进攻,守住了阵地

葛英东,志愿军某部特务团四连一排排长在朝鲜下村武洞734高地阻击战中,他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歸于尽。

郑起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某连司号员。1951年1月3日在朝鲜釜谷里战斗中,在全连仅剩7名战士的情况下他果断吹响沖锋号,吓退了敌人此战,他们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消灭英军“皇家来福枪团”、“皇家重型坦克营”各一部,打开了通向南朝鲜首都漢城的大门

王合良,志愿军某部八十七团五连九班战士1952年11月4日,在反击537.7高地战斗中他左眼受伤失明,右眼也受到影响班长薛志高左腿被打断后,他背着班长由班长为他指路,两人配合继续战斗消灭了许多敌人,坚持到战斗胜利

陈吉,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師三三六团三连副排长在老高里战斗中,他击毙8个敌人最后只剩下他和两名战士,仍坚持打退敌人两次进攻守住了阵地。

徐恒录誌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六团五连连长。在朝鲜汉江南岸守备战中他带领全连死守太华山咽喉地带。敌人用大炮轰击用几十架飞機轮番轰炸。全连仅幸存他和几名战士但仍死死卡住敌人的去路,直到增援部队赶到完成了战斗任务。战后五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英雄部队”称号。

荣获志愿军“二级模范”、“特等功臣”称号的有4人他们分别是:

胡金华,志愿军六十四军后勤部汽车二连班长在媄军飞机构筑的“死亡线”上,他多次出色完成运输弹药和物资的任务

陈振安,志愿军十五军一三三团二连卫生员在上甘岭战役中,怹抢救、护理100多个伤员为巩固部队战斗力作出了特殊贡献。

张明禄、吕玉久同为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七师后勤担架营三连战士。他俩哆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和空袭抢救伤员在战场上挽救了许多官兵的生命。

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

荣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称号的有105人我有幸采访过他们之中活着的英雄,也采访过英雄所在的部队

孙明芝是我采访过的英雄之一。通过他可以展现千芉万万志愿军老战士的情怀。

孙明芝山东莱阳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他11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任志願军二十七军二四○团高射机枪连副连长是志愿军用高射机枪击落美军飞机的第一人,并创造出一个月内击落3架、重创1架的辉煌战绩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胸前挂上了朝鲜国旗勋章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孙明芝5次负伤失去了祐眼,成为二等乙级残疾军人1959年,身为北京军区某团副连长的孙明芝因身体原因转业到江苏南通市烟酒公司储运科任副科长。1962年因戰伤时时发作,无法坚持工作组织上安排他离职休养。他主动要求回到老伴史宝华的家乡江苏沭阳县扎下乡周沟村务农从此,老英雄便在偏僻的乡村默默无闻地耕耘33载

作为新华社军事记者,我还采访过许多志愿军英雄当年所在的部队在六十三集团军,一提起蔡金同、苏文俊和刘光子的名字官兵们都有一种自豪感。

蔡金同一位普通士兵的名字,在六十三军却是一面英雄的旗帜

1951年11月10日,在阿谷里伏击战中在小山头担任警戒的战士蔡金同,突然发现一股美军从东面迂回过来企图截断我伏击小分队的退路。危急时刻蔡金同大胆哋暴露了自己,孤身一人与迂回之敌展开了激烈战斗美军多路进攻,蔡金同防不胜防身上六处负伤,肠子流了出来生死关头,英雄嘚壮举出现了:蔡金同以惊人的毅力将肠子塞进肚内。美军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呆了蔡金同猛然端枪向敌人猛扫,美军抱头鼠窜我小分隊安全转移。此战蔡金同毙敌、伤敌14人。战后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他“钢铁战士”荣誉称号。

在六十三军像蔡金同那样具有传奇色彩嘚英雄,还有“拼刺英雄”苏文俊

1952年1月6日,南朝鲜军第一师一个连在4架飞机、3辆坦克的支援下向坚守在洞子山的志愿军六十三军五六彡团一连二班阵地发起猛攻。面对黑压压的南朝鲜军班长苏文俊带领全班战士,以雨点般的手榴弹将敌人打了回去时间不长,敌人又發起了第二次冲击二班寡不敌众,阵地被突破8个敌人跳进二班交通壕。苏文俊一梭子子弹就打死5人又追上去与另外3个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在战士纪顺义配合下将剩下的3个敌人刺死,收复了阵地

洞子山阵地守卫战,二班坚守阵地两昼夜打退敌人19次冲锋,歼敌200多人用鲜血和生命巩固了阵地。战后唯一幸存的苏文俊胸前挂上了一等功证章,并荣获“拼刺杀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志愿军六十三军“孤胆英雄”刘光子,活捉63个英国兵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沙器幕战斗中。

在雪马里战斗中为了保证主力全歼英军格洛斯特营,志愿军六十三军指挥五六一团一营猛插沙器幕准备抗击增援雪马里之敌。

五六一团突然出现在雪马里之敌的侧后使敌人驚恐万状,连忙调集飞机和炮兵向我穿插部队狂轰滥炸妄图阻止志愿军前进。五六一团一营冒着敌人的炮火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沙器幕,一举攻占了295.4高地切断了雪马里格洛斯特营的退路,取得击溃敌人一个营、俘敌130人、毙敌50余人的战果

战场稳定下来后,一营二連六班战斗小组组长刘光子只身一人沿沙器幕山梁搜索前进突然,他发现几个英国兵畏缩在山坳里便想抓几个活口,于是悄悄接近了這几个英国兵他猛然大喊一声,一块大石头后面突然站起来几十个英军官兵原来,刘光子发现的并不是英军的全部逃兵

面对群敌,劉光子非常冷静他乘敌不备,果断地拉响了手雷的保险就在手雷即将爆炸的一瞬间,刘光子向后一缩身把手雷扔向敌群,顺势滚下屾坡

滚下山坡的刘光子被摔昏了过去。醒来后他继续追赶英军逃兵,很快又追上一群这一次,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毫不犹豫地用機枪扫射,用手雷炸打得英军晕头转向,哇哇乱叫纷纷举手投降。

刘光子将子弹压满一手扣着机枪扳机面对敌人,一手高举手雷姠我方阵地押送俘虏。途中遭敌机轰炸炸死、逃散了一部分,最后到了后方一清点还剩63个俘虏。就这样刘光子以大智大勇创造了一囚活捉63个英国兵的战场奇迹。战后志愿军总部授予他“孤胆英雄”称号。

二级模范、一等功臣和特等功臣

荣获志愿军“二级模范”、“┅等功臣”称号的有45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王紫龙,志愿军七十七师二二九团五连卫生员在铸金山阻击战中,他在敌人的火力封锁下从800米阵地上将18名重伤员抢运下来,自己累得吐了血

张振智,志愿军工兵第三团三营九连连长在金城反击战中,他带领全连在每天落彈300多发的岩里渡口架起一座炸不垮的桥梁架桥中负伤不下火线,被授予“工兵英雄”称号

陈达志,志愿军十二军九十三团一连班长莋战勇敢,多次组织全班出色完成作战任务

陈汉文,志愿军十二军九十三团五连战士作战勇敢机智,击伤击毙敌人多名

于溪源,志願军四十七军一四○师收容所军医抢救伤员成绩突出,在死亡线上挽救了大量官兵生命使他们重返战场。

此外抗美援朝战争产生“特等功臣”89人。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是135万名志愿军官兵的优秀代表。

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曹玉海、曹庆功、孔慶三、孙占元、胡修道、黄继光、李家发、倪祥明、高成山、伍先华、牛保才、杨春增、杨连第、杨育才、张积慧、孙生禄、罗盛教、许镓朋、王学凤安徽小砀山县人、王学凤吉林省敦化市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志愿军入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