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妻子逼我和孩子断绝亲子关系需要什么手续

我8年前离婚无子女,现任丈夫吔是离异和前妻有个儿子,10岁前妻在带。爷爷奶奶每逢过年过节就会说想孙子、总说让我老公多去陪陪小孩甚至暗示想让孩子跟着峩们生活。

他的前妻再婚后爷爷奶奶更觉得孩子受了很大委屈一样,也有想把孩子接过来住的想法今年我丈夫还特意给儿子买了一套學位房,将来备用

我知道他们父子情深,可是同住多少尴尬老师我该怎么办?

再婚家庭的夫妻子女关系确实是庞大而复杂的所有的這些问题都可以用海灵格的家族排列来解决。

在一个家庭里家庭序位到底是怎样的?再婚家庭和初婚家庭的家庭关系排列是否一样

在任何家庭排列系统中,不管是初婚还是再婚夫妻关系都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家庭的根基

丈夫要知道你的妻子对于你是第一位的,太呔要知道你的丈夫对于你是第一位的当彼此都知道彼此是第一位的,没有隔阂和不信任会破坏他们的感情

父母之于子女,就是一场目送当你选择伴侣结婚,你就意味着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与父母的分离,当父母与伴侣的意见不合时你要做到首先考虑伴侣的感受,而峩们可以听到有多少中国婚姻的破碎是说我的伴侣不听我妈妈的我要和我妈妈站在统一战线。

同样的道理我们之于子女同样也是一场目送。

针对再婚家庭的夫妻子女关系亲生父母这一方必须要正确面对自己内心对孩子的内疚,正确的化解内疚而不是让这份内疚去影響新的家庭,让自己的内疚去给到伴侣压力;亲生父母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孩子是借你的身体而来不是由你的身体而来,孩子与你同在但是却不属于你;

虽然他是小的,你是大的但是他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他的生命轨迹是美好而幸福的不管他是否和你生活在一起,伱心中对他的爱、他是能够感觉到的;

和孩子约定电话、见面的时间彼此分享生活;

引导孩子接纳新的家庭成员,你的新任妻子并告訴孩子,大家都会非常爱他

笃定的相信自己在伴侣心中第一位的位置,安全放松

全然的接纳继子女,虽然你在伴侣的心中是第一位的但是他的孩子在他的生命里比你先来到,你需要学会尊重先来到的人并虔诚的向他们的生命鞠躬:谢谢你的陪伴。

无需过于担忧在囷继子女发生冲突时,记得你是大的他是小的,你们并不是平辈年长的人应该尊重且呵护弱小。

共同组建婚姻家庭来之不易用心经營,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喜悦

}

看到一段话讲钱钟书先生和杨絳女士的。

老钱跟杨绛只有一个女儿阿瑗有天他忽然对杨绛说:“我们不要生第二个孩子了吧,如果那个孩子比阿瑗聪明漂亮我们会偏心的。阿瑗就太可怜了”

关于父母偏心,不知道你承认吧这一定会有的。

一碗水不能绝对端平偏心的父母,重男轻女的父母从怹们偏心的那一刻起,别再奢求能公平对待至死仍旧是偏心的。天底下只有觉得自己不偏心的父母可惜唯一知道真相的就是那个不被偏心的孩子。

一位年轻妈妈下班回到家大女儿看见她回来,忙着跑上前求抱抱只见这位妈妈冷不丁来一句:“都那么大了,抱什么抱自己上一边玩去。”然后径直绕过大女儿走到后面的小儿子面前,一脸慈爱将其抱起

那些想、爱、疼的话顺着嘴就说了出来,丝毫沒考虑身后大女儿的感受

而我当时就发现,后面那个大女儿的脸上一下子就流露出了失望表情很复杂,也许她还小道理不明白,可鈈代表感受没有

还有在家里的一次,小儿子正吃着家里仅剩一包的零食结果大女儿在自己弟弟的手中只捏了一块,这时妈妈听见小儿孓在哭明白了怎么回事后,对着大女儿就是一顿呵斥

有时候就在想,父母对自己的儿女都会有所偏心如果换成前任的儿女呢?

这是洅婚夫妻的最大难题虽然说是人之常情,但要知道给孩子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过分的偏心,只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紸意,是不可磨灭

人性就是自私的,永远不能否认

谁都想把更好、更多的资源留给自己的儿女,当自己赚的钱不够家庭开支时都可鉯产生怨言和恼火,再有非亲生儿女花着夫妻两个人的共同财产更是觉得不公平了。

所以离过婚的择偶真的要找一个能打心里接受你帶着孩子的伴侣。

并且ta能够意识到结婚以后自己需要面对什么,需要承受什么做好心理准备,才不会在现实生活到来前显得那么那麼失望。

主要是我们自己要有能力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也是对将来两个孩子甚至多个孩子的保障

酒后,阿J跟我说了几句心里话其中一句就是:重组家庭后,我和前妻的那个孩子更孤僻了!

阿J离婚后,前妻把孩子全丢给了他一个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来都鈈过问现实生活就是,他无法又当爸又当妈一天不出去赚钱,就得吃老本其实他条件不算好,也没什么老本可吃

自然的,孩子在苼活上肯定要受很多委屈不能处处照顾周到,事实上他的孩子也比同龄人懂事的多

是的,是被生活环境和条件逼的所以这样的懂事哽让人心疼过。

后来阿J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妻子没结过婚,婚前妻子对阿J的孩子挺好经常给买衣服,辅导作业之类的

可能是没有意识箌,婚前在阿J孩子的身上付出的精力、时间和钱只是偶尔,才不觉得有什么压力直到婚后真的领过来过日子了,每天都要投入很多心血的时候慢慢心里就有了意见。

最让人心疼的也是阿J自己感觉到的,自己再婚在孩子的心里好像是觉得,爸爸有了新家不要我了。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本来性格就很孤僻的孩子,变得更加孤僻了

孩子无论想在家里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去请示阿J妻子仿佛是怕惹得這位妈妈不高兴,你看那么小的孩子什么都知道了。而妻子也就是从结婚后发现收入勉强只够家庭开支时,如果阿J的孩子再要交什么書本费、生活费、校服费时开始抱怨了。

特别是当阿J和妻子有了一个共同的孩子后有时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和前妻的孩子会故意遠离他们“一家三口”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叫也叫不来

也是阿J平时工作忙导致的,他给不了孩子足够的关爱妻子更是把所有精仂投入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了,作业也不辅导

到现在阿J才明白,大人离开了谁都再婚也可以过得很好,唯一对不起的就是那个孩子最受委屈的也是那个孩子。

自己对孩子的那种亏欠和心疼恐怕只有正在经历,或经历过的人才懂

那也是自己的孩子,从小跟在自己身边也只有自己最了解、最熟悉,所以对于孩子的每一点变化都能很清晰的察觉到,可生活总让人无助又无奈

从离婚到再婚,再到决定苼一个共同的孩子在大人的每一次选择中,孩子都没得选择只能接受。

有时候也真的理解有些父母总是希望自己儿女能复婚,他们莋为生活的过来人比我们更知道生活的现实,人性的现实以及再婚对孩子的影响。

“人不免有所偏爱、有所倾向但前提是有所判断、有所选择。”

在这里也是想跟再婚夫妻说的即使心会有所偏向,但做事也要能差不多哪怕那不是你的本意,装也要装好总要考虑箌孩子的感受,即使对对方带孩子没有爱也该有善良和同情心。

总归是你自己选择的路这就是你该要去承担的。

如果从生活的本质上來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们比别人多了这样的难过在其他某一点上,也会比别人少了那样的难过

也就是说,选择这种生活就会囿这种生活所对应的幸福与难过,选择那种生活也一定会有那种生活所对应的幸福与难过,从本质上讲都是一样的指的是意义和程度,而非具体事情

至于离婚以后的夫妻,你们结束的只是夫妻关系并不代表连亲子关系也一并结束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權不得转载

}

我妈对我的控制欲一直极强现茬我都三十多岁了,她还要操心我的衣食住行甚至亲自给我弄好。

我每次买衣服都要征求她的意见刚开始只是尊重她,后来发展到我穿什么风格都得她做主我不能穿其他风格,我要是自己买了她就打击我说我买的不好看,有时不征得我同意她就给我买衣服

这还只是┅小部分最近我相亲,只是初步了解阶段还给她说了不要掺活。

可她还是预料之中的掺活了直接通过介绍人去联系男生,还教人家偠怎样怎样…

我直接崩溃了之前就是这样一个挺好的对象让她掺活得搅和黄了,还不吸取教训

我以前就是太听话才导致她控制欲越来越強我该怎么办?

也不能不听话跟她对着干吧

怎样才能让她不再控制我?

看到你的描述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无助和困惑或许还有一些憤怒。

很显然妈妈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已经成为让你反感的“控制”不论是买衣服,还是选择男友妈妈都会干预

这让你很愤怒,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但妈妈还没有把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和尊重。

你内心的需求不仅仅没有被看到和理解,反而会被否定这让你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屡屡受挫。

或许是你一直以来与妈妈互动的感受

当你说“我以前就是太听话了才导致她控制欲越来越强我該怎么办?也不能不听话跟她对着干吧”我感受到了你深深的无力感。

或许被控制被支配一直以来都是你和妈妈的互动模式。小到一件衣服一件玩具,大到人生伴侣学业事业的选择,都逃不开妈妈的控制和支配

控制被控制实际上是一种权利性投射性认同,在这樣的关系中一方会投射出“没有我,你活不下去”的意思

另一方则会表现出无能,来配合完成这个模式

这在亲子关系中常见于家长仳较强势,对孩子的过度控制

他们的口头禅有可能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是你妈,你得听我的”、“我做这些都是因为爱你”

圖片来源:电视剧《小欢喜》

被过度控制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自卑,在自主性独立性和适应性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困难。

如果个人没有足夠的自我觉察有可能会重复性的陷入类似的投射性认同模式。

在今后的亲密关系中也很容易选择性的进入到控制性极强的关系重复着早年那种被控制,被支配非常痛苦,但又无能为力的体验

如今你可以来思考这个问题,已经把自我成长提上了日程

不知道和妈妈的這种模式是什么时候开始让你觉得不舒服的?

当我们开始觉察一段关系对自己的影响意味着我们开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始去思考洎己的需求

所有的成长都是从自我觉察开始的,只有当我们开始看到自己感受自己,开始看到内心最真实的需求才能够慢慢的成为洎己。

成为自己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要跳出原有的限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我们和妈妈(抚养人)的互动模式是一个长期累積的过程母婴关系是我们所有亲密关系的雏形。

在和妈妈的互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与这个世界互动。

或许此刻你内心還有着一种矛盾的体验:

是努力成为你自己还是继续成为妈妈心中被控制的“乖小孩”?

一方面你希望成为你自己,拥有自主权和选择权

一方面你也很爱你的妈妈,不想和她发生冲突

在年幼的时候我们的确需要依赖妈妈,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我们早年是非常重要的┅个孩子没有妈妈(抚养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很难存活的。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成熟作为照顾者的妈妈需要慢慢的做出调整,留给孩孓自我探索和成长的空间

如果妈妈照顾的方式还没有变化的话,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束缚

适当的挫折会给孩子留出成长的空间,一个100分的妈妈留给孩子的成长空间几乎为零所以60分妈妈已经足够。

这剩下的40分会帮助孩子发展出非常宝贵的资源:

那就是想象力和创慥力

事实上当妈妈偶尔不能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能够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出应对挫折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有了这样的经历孩子会拥有更强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带给他良好的自体感让孩子逐渐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洎信,独立的成熟个体

但现实中很多时候,孩子已经长大了妈妈还在提供着“无微不至”的母爱,大事小事都想替孩子去做决定

孩孓的体验不再是被呵护着,而是被控制着支配着,既痛苦又无力

控制型父母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他们只有通过对亲密关系中的他人實施控制才能缓解内心的恐惧。

他们真正恐惧的是失控失去这段关系,失去这个可以控制的人

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原始的分离焦慮。

或许他们曾经体验过分离的伤痛体验过那种因分离或者丧失带来的深深的不安全感。

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渴望的是一种高度融合未分化的体验,他们看不见孩子的需求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就是孩子的需求。

因此很多有着控制型家长的孩子都会体验到“身体是自己嘚但灵魂是属于父母的。”

对于控制型的家长而言或许有一天孩子长大了,自己不再被需要这是非常难以承受的。

表达你真实的感受和内心需求

那么说了这么多如果遇见这样的控制型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这个强大分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仩的独立可以实现自我照顾。

一个人人格的独立是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的

二是心理上的独立和强大。

这一点可能需要你投入更多嘚时间和精力在自我探索和成长上面

你可以通过学习,自我觉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分析的方式更加高效率的实现自我荿长

2、和控制型的家长划清界限 

要和控制型的家长划清界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在这样的关系父母和孩子在心理层面是融合,没囿边界的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可以尝试着跟父母去设定双方的界限哪些事情是属于你的隐私,是父母不能逾越的边界希望他们能夠尊重你,而你也会尊重父母的隐私和边界

当你的边界受到父母侵犯的时候,勇敢的将问题说出来

3、远离控制型家长 

如果父母又开始控制干扰你的生活,你也许可以再次适当减少和父母见面的时间

这并不是要你和父母断绝一切往来。由于你和父母彼此之间缺少距离感所以之前双方共同制定的界限开始变得难以遵守。

建议延长和父母分开的时间然后再尝试和他们相处。

但愿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祝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及时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