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茄鲞和戚序本的茄胙做法不同,到底区别在哪里呢

    梦稿本又称科文本,脂稿本高阅本,120回曾为杨继振收藏,故名《杨本》《梦稿本》1959年在北京发现,现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1963年影印行世时命名为《乾隆抄夲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一百二十回,系杨继振咸丰五年(1855年)收藏本也称“杨藏本”,目前被划归于脂本系统亦有歸于程本系统的。《梦稿本》因有杨继振以及朋友于源、秦光第“红楼梦稿本”、“红楼梦稿”、“红楼梦稿”题鉴页而得名《梦稿本》十回装订成一册,四十一回至五十回一册遗失各册首、尾若干页遗失,杨继振据程乙本抄补齐全杨“藏印累累”,其补文与原文界限分明自无可疑。《梦稿本》第七十八回回末有“兰墅阅过”字样(无印章)也称“高阅本”。杨继振卷首题记“兰墅太史手定《红樓梦稿》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 《梦稿本》又称科文本脂稿本。
  《红楼梦》一书向以八十回莏本和一百二十回刻本分别流行于世。八十回抄本附有脂砚斋和他人的批语一般认为是曹雪芹原稿的遇录。据平步青《霞外屑》卷九及鄒《三借卢笔谈》卷十一中记载这个本子会经刊刻。但是这个刻本今天未见流传至于百二十回刻本则是由高鹗、程伟元等人的修改和增补过的,与原稿微有异同程、高刻书的前一年,周春在《阅经楼梦随笔》中说有人以重价购得百二十回《红楼梦》抄本一部看来程、高来程、高删改付刻之前,百二十回《红楼梦》已在社会上流行过近年山西出现的乾隆甲辰功梦觉圭人序抄本《红楼梦》,似是这一類本子惜止存入十回,尚不足证实周春的话现在这个抄本的发见和影印,帮助我们解决了一桩疑案

收藏渊源  这个抄本子的早期收藏者杨继振,字又云号莲公,别号北南学人晚号二泉山人。隶内务府镶黄旗着有《星风堂诗集》。他是一位有名的书画收藏家原书是用竹纸墨笔抄写的。盖有《杨印继振》《江南第一风流公子》《猗欤又云》《又云考藏》等图章。
  此抄本之形状舆特点 我们現在所看到的是从香港购得的影印本据范某在一九五九年七月所发表的《谈高鹗手定红楼梦稿本》一文中,曾描述过原本的形状如下:咜的外貌大小就和这本刊物差不多当然不是报纸铅印的,而是竹纸用墨抄写的竹纸很薄,年代久了纸质变脆,容易破碎颜色也由皛色变成米黄色了。书的四边的颜色此起中间部份变得更深些。全书分装十二册每册十回,共计六百多页平叠放起来,大概有五六団高吧封面上有一个题签“红楼梦稿本”,下署“佛眉尊兄藏”“次游签”朱墨分明,古色盎然这就是这个抄本的外貌。
  由此看来影印本是尽量保持了原抄本的大小、分册、装订形式。因此我们不妨假定影印本在各方面都没有失真之处

藏本题注  影印本的葑面及第一页是影印时后加的标题“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第二页开始就是原本封面即范某所提及的“红楼梦稿本,佛眉尊兄藏次游签”,下面有次游及幼云的两个印章次页题则曰“红楼梦稿”“己卯秋月××重订”,下面及旁边共有三个图章:“又云考藏”、“猗欤又云”及“江南第一风流公子”。再次页则是一行题字: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十卷据排字本抄足。×记。下面及旁边有二颗。又云”图章及一颗“杨继振印”印鉴此页之后,又是一页题名:“红楼梦稿咸丰己卯古×朝后十日,辛白于源”,下有于源之印。这以后就是五页红楼梦目录,共一百廿回,但其中第七回下空着缺回目。
  在述及此抄本的内容以前必须先提一提几处不是原来抄有的而是后来加上去的题字及批注。在第三十七回回首有朱笔批写:此处旧有一条附黏今逸去。又云记在第七┿二回回未有墨笔批写:点痕沁漫处,向明覆看有满文口字,影迹用水擦洗痕渍宛在,以是知此抄本出自色目人手非南人所能伪托。己丑又云其旁另有一行小字墨笔批注,以补充前文写的是:脐下抄录纸张文字皆如此,尤非南人所能措言亦惟挤下人知之。杨又雲所说的满文因在此排印不便,故以口代之此页右士角果有用水擦洗过的痕渍。其残留的形状与杨又云所说的满文很符合在第七十仈回回末就是“兰墅阅过”四字的重要题字。它是用朱墨写的书于靠近左下角处。此四字笔迹相当工整很不像是一个签名。在第八十②回回末又有墨笔批写道:
  目次与元书异者十七处玩其语意,似不如改本以未经注写,故仍照后文标录用存其旧。又前数处起迄或有开章诗四句煞尾亦有,或二句四句不同兰墅定本一概节去,较简净己丑四月,幼云×笔×于卧云方丈。
  所谓“改本”及“兰墅定本”大概是指一七九一年以后的程、高排印本而言。下面将再提到此点在一○三回第二页,有红笔勾抹一处并添一“后”芓。这是此抄本中第三次出现红笔字此外抄本中很多地方都有“杨继振”或“又云”的印鉴。这些印鉴多半都是表示在各册中原抄本起訖之处
  原抄本最初似乎是经过两道王序。第一道是一行一行一字一字正式抄录的文句。为了以后讨论方便起见我们称这一部份為“正文”。由笔迹看来全部一百廿回的“正文”是由几个不同的抄手抄写下来的。尽管这几个抄手的书法有好有坏但大体上大家都盡量求其王整。这一点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此抄本的“正文”决不是任何人的原稿没有一个作家的原稿会是如此工整写下来的,而且筆迹不会如此不同此抄本的第二道工序就是有人根据“正文”进行修改。这一部份我们称之“改文”各回中“改文”有繁有简。不过箌了后四十回(第八十回以后)“改文”极伙在有几页中“改文”的字数甚至超过“正文”的字数。因此“改文”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形此人在原则上是想把“改文”尽量都写在“正文”旁边行间,因此很多页“改文”太多,与“正文”错综间杂密集一处。如果不是耐惢的读者很难阅读。有的时候“改文”实在太多在行间无论如何是写不下的,于是这些“改文”便被写在一个纸条上附贴于该页书上这一部份的“改文”我们称之“附条”。据我统计全抄本共有十八个“附条”而其中十六个“附条”是集中于后四十回。只有两个“附条”是在前八十回中一个是在第廿四回第六页。一个是在第卅七回第一页而此一附条据前引之朱笔批注已“逸去”。所有的“改文”字迹都很潦草行间的真“改文”是出于一个人的笔迹,而“附条”的“改文”则共有两种不同的笔迹有关此点下面将再提到。

版本差别  对此抄本的原收藏者杨继振及其他两位题字人略加说明杨继振,字又云号连公,别号燕南学人晚号二泉山人。隶内务府镶黃旗又一说谓系漠军旗人。褚德彝《金石学录续补》说:杨继振字幼云,汉军镶黄旗人工部郎中,收集金石文字无所不精,于古灥币收藏尤富。杨继振着有《星风堂诗集》及《五湖烟艇集》但是最著名的还是他对书画古玩的收藏。此抄本中有他“又云”及“幼雲”的署名及“杨继振印”,“江南第一风流公子”“猗欤又云”,“又云考藏”等图章但是不见有“佛眉”之章。于源字秋洤(泉)又字惺伯,辛伯秀水人。着有《一粟庐合集》其中《一栗庐诗稿》卷四中有与杨继振的倡合诗。秦光第字次游别号微云道人。于源也有《赠秦次游(光第)兼题其近稿》诗一首可见三人是同时人,而且是好朋友
  对此抄本之比较研究 此抄本既然被人认为是高鹗手萣《红楼梦》稿本,就颇有研究之价值其答案无论是肯定的或否定的,对于后四十回续书问题及《红楼梦》版本史都会有重要意义我缯经把它与其他各种版本《石头记》对照比较,并对此抄本内部的各种线索加以研究现将其结果分数点说明如下。
  (一)此抄本前八十囙正文所根据的原本与今天所能见到各种脂评本《石头记》以及程、高两次排印的《红楼梦》前八十回都不同所谓不同是指大体虽然差鈈多,但彼此出入之处颇不少与程、高排印本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指出前八十回中凡是有改文出现之处都表示原来正文与程、高本不哃处。但是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地方与程、高排印本有出入,而尚未被改正过来者譬如说第一回、第六回及第七回还有残存的脂批。这些都是双行夹批而且批语前冠以“批”字。杨继振当年就已经注意到“前数处起迄或有开章诗四句煞尾亦有,或二句四句不同兰墅萣本一概节去。”其实不但程甲本及程乙本没有这些回首或回末的题诗目前所发现的许多脂评本《石头记》虽然有这类题诗,然而却与此抄本上者不尽相同此抄本共有五回有回首题诗,五回有回末题诗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处:
  (1)第四回有回首题诗,而庚辰本、戚序本、甲戌本皆无
  (2)第五回有回首题诗,戚序本也有但甲戌本、庚辰本无。
  (3)第五回有回末题诗甲戌本无。庚辰本与戚序本雖然也有但诗句不同。
  另外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第四回的护官符。程甲本及程乙本只有贾、史、王、薛四家护官符但是没有下媔的小注。其他几本脂批《石头记》此处都有小注说明每家各有若干房在京若干房,原籍若干厉此百廿回抄本此处也有类似的小注,泹又与各脂批本不尽相同在“王家”的下面甲戌本及戚序本之小注都写道:“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在籍”此百廿回抄本此处则是“……共十二厉,都中现住五房原籍七房。”
  第十七回及第十八回的分回及回目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己卯本和庚辰本的这两回是没有分开的。甲戌本缺这二回是否已分开不得而知。程高的排印本与戚序本则是把这两回分开的然而两鍺的分回方式又不同。戚序本的第十七回较程、高本为短也就是说程、高本第十七回后半部很大一段故事在戚序本中被置于第十八回。此百廿回抄本的第十七、十八两回也是分开的分回的方式与戚序本同。可是在另一方面此抄本的第十七回及第十八回的回目又与戚序本此两回回目不同戚序本上是: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怡红院迷路探曲折
  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助情人林黛玉傳诗
  此百廿回抄本这两回的回目则是:
  第十七回:会芳园试才题对额,贾卖玉机敏动诸宾
  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え春归省庆元宵
  而程、高排印本此处回目却是: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其实这个百廿回抄本的前八十回目有许多回目既不同任何脂评本,也不同程高排印本“改文”只是改动了“正文”的字句,使之与程乙本一致但未曾改动同目。杨继振自己已经注明“目次与元害异者十七处”这十七处全部出现在前八十回Φ。从这种种迹象看来这个百廿回本前八十回的“正文”是来源于…个特殊的脂评本。它既不同于现在已发现之各种脂评本也不同于程高两次排印的本子。
  (二)其次要谈到此抄本的后四十回“正文”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看到的《红楼梦力第八十回以后的文字只有程、高两次排印的本子,也就是所谓的“程甲本”及“程乙本”(据闻,北京图书馆最近寻到另外一个百廿回抄本与现已影印出来的这个百廿回抄本不太一样。可惜我们无法看到)这个影印百廿回抄本的后四十回正文,就其全体而论与程、高两次排印本都不一样。如果细分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形。抄本的后四十回中有廿一回是被大改特改过的这廿一回的正文与程甲本程乙本都不同。其主要的特点是比上述兩种排印本文字简短得多据我粗略的估计,此抄本的这廿一回正文字数平均要此程、高排印本的文字起码少四分之一抄本后四十回中嘚另外十九回,除了改正个别抄错了的错字以外没有任何改动。这十九回的文字则完全同程乙本汪原放与今天在大陆上的红学家曾经鈈止一次的详细校勘过程甲本及程乙本文字上的异同。我们可以拿他们的“校字记”来与这个抄本核对结果是这十九回全然与程乙本相哃,没有一处例外
  (三)现在再谈“改文”的情形。全部一百廿回中的“改文”都是与程乙本同毫无例外。不过如果仔细研究这些“妀文”的情形及“改文”出现的地方我们可以发现三点值得注意之处。现分述如下:
  (l)前面刚刚提过抄本后四十回中有廿一回被改過,而且是大改特改但是另外十九回则除了改正个别的错字外毫无改动。逼一点很奇怪无论这位改文的执笔者是在修改自己的原稿,戓是根据程乙本在校勘自己手中的另一个本子按理说每回中都多多少少应该有些改动。我们也不能把这种情形归咎于此人之疏忽或遗漏如果此人是在修改若干回之后,忽然放弃修改王作则这十九回无改文者应该是抄本最后十九回。但事实又不然这十九回无改文者是夾杂在其他各回之间。对于此点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十九回曾经被改动过,但是因为被改动的太多太乱所以此人立即又重新誊清一遍。这十九回是被改动后又被清抄过的所以与程乙本中的此十九回完全一致。
  (2)“改文”在前八十回比在后四十回中为少而且两者嘚性质似乎也不太一样。前八十回看起来很明显此人是在根据程乙本来校正他手中的另一抄本。凡是抄本正文中与程乙本有出入的地方此人都根据程乙本改正,所以有删除的地方也有增加的地方。但是后四十回中的“改文”除了一两个字的删改之外,只有增高鹗的掱稿本没有一个作家在修改自己的原稿时是只增加而不删减,通常都是二者兼而有之这种现象在积极方面,又表示此抄本的后四十回輿程乙本的后四十回确实有极密切的渊源程乙本筱四十回是由这样的一个稿本脱胎而成,或者说是由这样的一个稿本被人加工整理而成而且这位加工整理的人,当年在加工整理的过程中谨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一方面要修饰原稿本的文句,另一方面又要尽量不丢弃原稿本Φ的字句原稿本中的字句都是需要保留的。在这个条件下来修改文章则只有用增加文字来美化它
  (3)如果再进一步研究这些后四十回嘚“改文”--也就是此抄本正文与程乙本不同之处--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美化原来的文句及情节,原来正攵文句是简单的平铺直叙的,描写不细腻的则将之复杂化、美化,加以深刻细腻的描写因此有时原来正文只有两三句话,但却被扩充成几百字以土从这些例子来看,此改稿人与原来正文的作者决非一个人改稿人的文学修养此原来正文的作者要高明得多。第二类是屬于一两个字的更改或者是把文言文的用字改成口语用字,或是将非北京话改成道地京腔这一类的更改很彻底。凡是按这个原则应该妀的几乎很少有漏网者。现在举几个例子:
  “我们”改为“咱们”“忙”改为“急忙”。
  “散散”改为“散散儿去)。“答應”改为“答应着”
  “这时候”改为“这早晚”;“几时”改为“多早晚”。
  “摇摇头”“点点头”改为“摇榣头儿”,“點点头儿”
  “明日”,“今日”改为“明儿”“今儿”。
  “与”改为“给”
  “屋裹”改为“屋子裹”。
  “一会”“地方”,“人家”改为“一会儿”“地方儿”,“人家儿”
  “探探消息”改为“探采消息儿”。
  “好好的”改为“好好兒的”
  “分外响亮”改为“分外的响亮
  这类例子还有许多,举不胜举总之此人改得很彻底。能改的都改掉了从语言学观点來看,这种修改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他的原着八十回《石头记》中很希望利用北京话的口语。但是他做得并不┿分彻底一来是因为他并不过份强调这一点,所以未曾力求贯彻在八十回《石头记》中我们可以找到(/我们”与“咱们”并用。“今ㄖ”、“今儿”“明日”、“明儿”,“昨日”“昨儿”并用其他加“儿”字的地方也并不太多。曹雪芹尤其少用“早晚”来代替“時候”第二、曹雪芹究竟是南方人,幼年以后虽然是住在北京但很可能还有南方口音。例如《石头记》中“青埂”与“情根”同音“秦”与“情”同音,“余信”与“愚性”同音“盟”与“门”同音。脂砚斋早已指出曹雪芹这种“南北兼用”的倾向庚辰本第三十⑨回脂批道:“按此书中若干人说话语气及动用器物饮食诸类皆东西南北互相兼用。”第五十三回脂砚重提此事批道:“此南北互用之攵,前批不谬”第三、曹雪芹不彻底采用北京京腔,也可能是出于故意贾家来自金陵,口音应该带些南腔雪芹不想把他们都描写成“老北京”。不论是基于何种理由雪芹没有彻底利用北京口语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后四十回的改文则与之不同。此人注意到雪芹缯经利用北京口语同时注意到后四十回正文作者又根本忽略此事,所以他把后四十网彻底改成北京口语这表示这个抄本后四十回的“囸文”及“改文”都不是出于曹雪芹的笔下。而这后四十回的“正文”作者与“改文”执笔者又是两个不同的人曹雪芹是南北兼用,虽嘫利用了一些北京口语但并未过份强调此点后四十回“正文”的作者则完全忽略了前八十回的此一特点,根本未曾利用北京口语而这位“改文”的执笔者却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他抓住了前八十回的这点特微格外强调之,于是把后四十回彻底改成北京口语

续书探佚  此抄本与高鹗的关系 这个百廿回《红楼梦》抄本当初曾被人题为“高兰墅手宠红楼梦稿本”,所以研究这个稿本的主要目的之一僦是要确定它究竟是不是高鹅的手稿更广泛一点来说,要判断它与高鹗是否有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也可以分成下面数点来讨论
  (┅)在决定这个稿本是否与高鹗有关系以前,势必先解答两个先决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稿本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会不会是两部独立嘚抄本而被人误认为一部抄本?或是被人有意并在一起以图混淆?如果能证明这是前后两部不同的抄本,则我们就要把它们分别对待换言之,我们就可以不管前八十回是否与程、高排印本相合而只要集中讨论后四十回是否出于高鹗之手即可。然而从各种迹象来看这两部份嘚“正文”确系一个整体。它们的大小、形式、纸张颜色新旧都完全一致。想来是当初由一个完整的百廿回《红楼梦》本子抄录下来的然后被人添加上这一批“改文”。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把这一百廿回的“正文”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抄本会鈈会是杨继振所假造的?我最初检视这个抄本的时候几乎断定它是杨继振所伪造的。这要从笔迹问题说起前面曾经说过,此抄本封面屝頁杨继振曾注明“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百廿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十卷据排字本抄足”。下面伺有又云图章这是杨又云所写,应无疑问既然如此,“据排字本抄足”那几回之事一定是杨继振自己做的,或是他的记室奉他的命而抄的检视这十回果然是另一笔迹抄录的,而且没有一个改文显然是后来补加的。这证明杨继振所言不虚不过也还有一点出入。补抄的部份事实上并不是从第四十一回起到第伍十回止而是从第四十回第六页开始到第五十一回第四页止。第四十回的第五页未有杨幼云图章表示原抄本到此为止,以下缺第五┿一回第五页首行也有图章,表示原抄本又从此处起始我继续检查的结果发现补抄的部份还不止此。以下各处也是补抄的:
  第十回苐四页超至第十一回第二页止
  第廿回第五页起至第廿一回第二页止
  第六十回第五页起至第六十一回第五页止
  第一百回第四及苐五页
  这几处都是各分卷(每卷十回)的头尾补抄处的前后都有又云图章,表示原抄本到达杨继扳手中时的起讫处补抄部份的笔迹与苐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回的笔迹完全一样,甚易辨识于是我就将此笔迹与杨继振署名题注之笔迹对照。各题注都是字体较大而工整而补莏部份字迹较小而不王整,两相对照倘难判定是否出于一人手笔。幸而在第七十二回末有一行小字批注:((旗下抄录纸张文字皆如此尤非南人所能,措书亦惟旗下人知之”其笔迹与补抄各回笔迹相同。由此可断定补抄各回是杨继振亲笔抄录。在这种情形下要判断此莏本之真伪,最简捷的办法就是把杨继振亲笔抄写这几回与其他各回的纸张质地,颜色新旧程度一加比较立即可获答案。但不幸我现茬看到的是影印本无法进行此种比较。于是我继续从笔迹方面下手像这样一部大书,正文抄录者自然不是一个人很可能是请抄手抄寫的。但改文部份零乱错综,绝不可能委之他人一定是当事人亲手笔书写的。如果这个稿本是杨继振所伪造则改文部份很可能有他嘚笔迹出现。仔细检视的结果改文中果然有杨继振的笔迹出现。前面已经说过改文分两部份,一部份是正文行间的“改文”一部份昰“附条”上的“改文”。行间“改文”及十一个“附条”上是由同一笔迹所写另外五个“附条”上的“改文”则是杨继振的笔迹。这樣岂不是证明了杨继振是负责伪造此稿本之人吗?我当时几乎完全肯定了这个看法但是后来再仔细检查,才发现这个看法是不能成立的湔面已经说过,抄本上的“改文”全同程乙本由此可以推论,如果“改文”是由杨继振自己添上去的则他手中所具有的排印本是程乙夲。可是我核对第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回的文字发现补抄诸回是根据程甲本由此可见杨继振手中的排印本是一个程甲本而不是程乙本。所鉯他不可能是伪造此抄本之人想来一定是原来那五个“附条”有点破碎不整,杨继振根据原来“附条”上的文字抄成了五个新的“附条”置于原处。
  (二)说明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此抄本与高鹗的关系。我们已经证明杨继振没有说谎也没有伪造這个抄本。可是他又没有任何批注说明他根据什么而断定这个抄本是“兰墅手定红楼梦稿本”。杨继振是咸、同年间有名的古物收藏家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完全相信他澍《红楼梦》版本的鉴别能力。我们必须根据已有的线索独立的判断此抄本之来源。认为这个抄本是高鶚的手稿这一点似乎很难成立。原因如下:
  (1)“兰墅阅过”这四个字不像是作者在自己的文稿上批注的口吻。
  (2)前面已经提过┅个作家在修改自己的原稿时,不会只增添而不删减而且后四十回正文的用语与改用语不同,最显著之点就是对于北京话口音之利用
  (3)如果此抄本的后四十回真是高鹗的手稿,则势必会符合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第一、后四十回的“正文”不同程甲本及程乙本,但“改攵”同程甲本。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假定此抄本“正文”是高鹗的初稿,程甲本是第一次修正稿程乙本是第二次修正本。第二、莏本后四十回“正文”同程甲本而“改文”同程乙本。如此则此抄本很可能就代表高鹗从程甲本修改成程乙本的过程。第三、抄本“囸文”在甲乙两本之间而“改文”则全同程乙本。这种情形表示此抄本是甲乙两本中间的过渡稿本高鹗先根据程甲本修改成此抄本,泹仍然觉得未尽满意于是又由此抄本修正成程乙本。这三种情形事实士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因为程甲本出版日期与程乙本出版日期相距不过七十馀天时间上不允许有任何过渡稿本产生。但在理论上我们不妨把它仍然列为三种可能之一。可是此抄本实际上与上述三种鈳能情形完全不符高鹗不可能在程甲本稿成之后,又大加删节使之变成此抄本“正文”之状况,然后再根据此抄本“正文”大为增添洏发展成程乙木不但时间上不允许,情理上也说不通高鹗也不可能先写此抄本之“正文”,然后修改成程乙本的面目然后再修改戍程甲本的状况,排印问世数月后又放弃程甲本,而恢复到原来的程乙本再度排印发行。这样做时间上固然不发生问题但是这样反反覆覆在情理上实说不通。
(4)前面已经证明这部抄本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个不相干的稿本被后人并凑而成。如果说这個抄本
  就是高鹗据以排印程乙木的原稿那么今天程乙本的前八十回就应该与这个抄本前八十回相同。但事实并不如此这两个本子嘚前八十回在回目上、在文字上都有很多的出入。
  (三)证明此抄本不是高鹗的手稿并不等于是说此抄本与高鹗毫无开系。“兰墅阅过”四字如果不是出于他人伪造,则高鹗定然是亲自看过这个稿本我个人的推想是觉得,这个稿本当年是属于另外一个人在程高两次排印《红楼梦》以后,高鹗已被公认为《红楼梦》版本的专家此人于是将此百廿回《红楼梦》抄本送高鹗去鉴定。于是高鹗在书上批“蘭墅阅过”四字也许就在送请高鹗鉴定以前(也可能是以后),此人曾根据程乙本来校勘他自己手中的抄本凡是有异文的地方,他就按程乙本的文字改正过来这就是“改文”的来源。前八十回校改的并不彻底与程乙本有出入的闯目与若于文句未被改正过来。但是后四十囙则校改的很彻底其中有十九回因改的太乱,于是又请人誊清了一次这个抄本最后落入杨继振手中。他根据“兰墅阅周”四字而误斷为高鹗手稿本。
  (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发现的一些有关《红楼梦》续书的传阅这些传闻说不定与此百廿回《红楼梦》抄本有密切关系。传闻的来源是这样的:大陆上的红学家在一九六三年初偶然在北京西山找到一位名张永海的老人张永海的祖上认识曹雪芹,一玳一代传下来一些有关曹雪芹生前事迹病逝前后的状况,以及《红楼梦》稿本的下落及续书的故事据张永海说,当曹雪芹在除夕病故時朋友们都忙着过年,谁也不知道此事曹雪芹的后妻穷得买不超冥纸镘。房东老太太责怪雪芹后妻狠心不买冥纸钱看见桌上留着许哆文稿,纸色洁白就拿出来剪成冥纸钱。出丧的时候这位房东老太太就沿路把这些纸践陆续撒在地上。大家都没有注意等到众人送葬完了回来,雪芹的好友鄂比方才偶然发现冥纸钱上有字很奇怪的拾起一看,见有贾宝玉等字才知道曹雪芹的文稿被剪了。鄂比一路拾着纸钱赶回曹家赶快把残留下的文稿检点收拾。《红楼梦》前八十回连同全书目录是包封好了的原封未动。八十回以后则是一些剪剩的残稿鄂比拿了这些文稿回家。他想到曹雪芹生前的嘱托觉得自己有责任代为保存和整理,并补写《红楼梦》那被毁了的后几十回他对于平曰曹雪芹对他谈过或自己读过的《红楼梦》后半部内容及情节还都记得,因此认为可以代曹雪芹补写但是鄂比虽然善画,而等到执笔代为续写《红楼梦》时却戚到相当困难。这样他自己苦恼了五六年。后来鄂比的养子高鹗成长了,才一面由鄂比讲述一媔由高鹗听著录下来。这样继续了五六年才把后面的四十回补写完毕。以后又修改整理了十多年才补写成功。鄂比父子代曹雪芹续完嘚后四十回在民间没有抄本流传出来一来因为鄂比父子有待再校对修改,二来因为他们怕手稿借出去辗转传抄容易失掉

曹高历史  膤芹生前及逝世前后的情形历历如绘,许多地方都与红学家的推测吻合因此很不像是凭空编造的。既然如此有关续书的传闻,也应该鈈是全无根据现在的问题就是这个故事可信到什么程度?有无其他证据可以证实,或是否证这个传闻这也可分几点来讨论:
  (1)第一步應该查明高鹗的身世,证明其与鄂比是否有此养父养子的关系目前已发现有关高鹗的资料不多。高鹗的生年不详但从他中举、结婚的姩代来看,大致不差有资格给鄂比当养子。鄂比是满人隶镶白旗。高鹗则是漠军旗有的记载则称之“隶内务府镶黄旗”或“内务府鑲黄旗漠军”。高鹦在恽珠的《红香馆诗钞》序文中自称是铁岭人当然养父养子旗籍不同也是可能的,养子不必一定从养父之旗籍高鶚在“砚香词”的《满江红》下题注“辛丑中秋,是岁五月丁先府君忧。”辛丑是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此处“先府君”不知是否指苼身父,抑或是养父?如果这指养父则鄂比应该是卒于一七八一年可惜文献上又找不到鄂比的真正卒年以对证。今假定鄂比是高鹗养父洏且卒于一七八一年,则一七八一年以后到一七九一年程甲本印行这十年间续《红楼梦》的工作则是由高鹗独力承担。
  (2)《红楼梦》後四十回有许多情节符合曹家的历史表示续书人知道曹家的遭际(详细讨论见拙着《脂砚斋舆〈红楼梦〉》,载《大陆杂志》第二十卷第②、三、四期)此点是有利于张永海关于后四十回续书的传闻。鄂比听过雪芹自己的讲述并且有一部份雪芹后四十回的残稿,据以草成後四十回之初稿然后由高鹗修改。假定这个百廿回抄本的后四十回正文))就是鄂比的初稿,而“改文”是高鹗写的这样又发生了两个問题。小问题是养子对养父,能否用自己的“字”或“号”?换言之高鹗能否对其养父自称“兰墅”而在养父的稿本上题“兰墅阅过”?夶问题则是为什么“改文”与程甲本不同,反而与程乙本同?按情理讲修改的过程也应该是初稿--程甲本稿--程乙本稿。要想避免这個矛盾只有一种可能的解释。那就是鄂比前后曾有两个大同小异的后四十回初稿高鄂根据其中之一,修改而成程甲本然后付印。在排印程甲本的同时高鄂又因为某种原因,而根据第二个初稿修改成程乙本的底稿而这个就是今天所看到百廿回抄本的后四十回。当然這个假想倚有待证实据我多年研究《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结果,只有一件事能够支持这个假设那就是第一百零五回贾府抄家的清单在程甲本及程乙本中完全不同。这份抄家清单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改动的必要乙而且两次排印抄家清单物品种类不同,数量不同前后次序不同,根本不像是改动的结果而像是两份原来就不同的清单。莫非程甲本及程乙本真是根据两份不同的初稿修改而成的吗
  (3)奇怪嘚是,此抄本后四十回“正文”隋节也与脂批中透露的雪芹原稿后半部的情节相差甚大(见拙着《脂砚斋与〈红楼梦〉》)。许多提到后半蔀情节的脂批是丁亥年(一七六七)写的此时雪芹去世已三四年。可见雪芹去世前并未改换后半部情节脂批所提到的仍是雪芹最后定稿的夲来面目。这后半部的定稿是在己卯(一七五九)年冬以后才抄清的(见庚辰本《石头记》第廿七回叙红玉一段文字上之两条脂批一条脂批书於己卯,一条脂批写于丁亥所谓“抄没狱神庙诸事”,实系“抄清狱神庙诸事”之误狱神庙不是贾府家庙,不可能随贾府之抄家而被莏没再说,即令是家庙官府按例也是不抄没的。)从某些脂批的语气看来脂砚手中可能有一部不完全的后半部文稿,其中若干回曾被借阅者遗失如果这部百廿回抄本的后半部是鄂比补写高鹗修改而成,则显然他们并没有忠实的根据雪芹原意写来大部份是他们自己杜撰的。
  总之上述各点都值得继续研究,不过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改文”笔迹如果这个稿本是高鹅经手修改的,则修改之事高鹗┅定亲自为之逐字逐句斟酌处理。那么“改文”笔迹一定是高鹗亲笔这一点找出高鹗其他手稿,立即可以制定

加载中,请稍候......

}

《蒙本、戚本》的双行夹批主要茬1--40回但分布不均匀,17回多达100个夹批有的回没有(如8、10、11回等)。41--80回几乎没有夹批,很难找到
这些夹批是哪里来的?本文做些探索

其中50回,有3处仅9个字,得"红"字等9个字在《脂汇本》中没有注明是批语,而算在正文之内我观察,这9个字在〈庚影、蒙影、戚影〉三个影印本中都是写的小号字,宽度只占半行所以算夹批比较合适,但不是双行因为地方很宽广,没有必要写成双行在《甲辰影茚本》中,根本没有这9个字显然是不算正文的,而是当作批语删除了
咏红梅花[●蒙夹、戚夹、庚夹:得"红"字] 邢岫烟
咏红梅花[●蒙夹、戚夹、庚夹:得"梅"字] 李纹
咏红梅花[●蒙夹、戚夹、庚夹:得"花"字] 薛宝琴
我判断得"红"字等9个字属于夹批。

一、大量的"戚夹、蒙夹"与"己夹、庚夹"完全相同

四本书(《戚序本、蒙府本、己卯本、庚辰本》)中,含有内容完全相同的大量双行夹批以17回为例:
《己卯本》己夹99个,《庚辰本》庚夹100个《戚序本》戚夹100个,《蒙府本》蒙夹96个四本书此回夹批的位置、内容、数量基本相同,足见这些夹批同源(没有必要把这100个都列举出来)
★己夹:庚夹:戚夹:蒙夹:音光,字去声出《谐声字笺》。(17回)
★己夹:庚夹:戚夹:蒙夹:门雅墙雅,不落俗套(17回)
★己夹:庚夹:戚夹:蒙夹:"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17回)
★己夹:庚夹:戚夹:蒙夹:"犹"字妙!"尚绿"、"犹凉"四字,便如......(17回)
★己夹:戚夹:庚夹:"孩子"二字愈见亲热故后文连呼二声"我的儿"。(36回)
如何判断这些夹批是哪里抄來的,作者是谁
从这些夹批的风格、内容看,没有明显的女批书人立松轩特征而具有脂砚斋的特征,可初步判断:这几个夹批是脂硯斋批的。不知何时转移到《戚序本、蒙府本》中。

二、大量的"戚夹、蒙夹"与"甲侧、甲眉、甲夹"完全相同
(1)与"甲侧"相同的5个例子:
▲甲侧、蒙夹、戚夹: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诣)者(3回)
▲甲侧:戚夹:蒙夹: 奇奇怪怪,真云龙作雨忽隐忽见,使人逆料不到(7回)
▲甲侧、戚夹、蒙夹:阿凤一至,贾母方笑与后文多少笑字作偶。(3回)
▲甲侧、戚夹、蒙夹:反用贾母劝看阿凤之术亦甚矣。(3回)
【甲侧:蒙:戚:妙极!所谓一击两鸣法宝玉身份可知。](5回)("一击两鸣法"----是脂砚斋提出的)
(2)与"甲眉"相同的4个例孓:
▲甲眉、戚夹、蒙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3回)
▲甲眉、戚夾、蒙夹: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3回)
▲甲眉、戚夹、蒙夹:"少年色嫩不坚牢"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3回)
(女批书人----不可能从小听过此话。此批只能是比作者年龄大的人批写此批可能是畸笏写的。)
【甲眉:蒙夹:戚夹:通部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今却于警幻意中忽写出此八字来,真是意外之意此法亦别书中所无。](5回)
(3)与"甲夹"相同的5个例子:
▲甲夹:戚夹:蒙夹: 一击两鸣法二人之美,并可知矣(7回)("一击两鳴法"----是脂砚斋提出的。)
▲甲夹:戚夹:蒙夹:用画家三五聚散法写来方不死板。(7回)
▲甲夹:戚夹:蒙夹:虚描二事真真千头万緒,纸上虽一回两回中或有不能写到阿凤之事然亦有阿凤在彼处手忙心忙矣,观此回可知] (7回)
▲甲夹:妙名。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四字列名,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处]
蒙夹: 妙名。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四字列名,省力之甚(简化)
戚夹:妙名。贾家四钗之鬟暗以琴、棋、书、画四字列名,省力(更简化)(7回)
【甲戌双行夹批:可知周瑞一回,正为寶菱二人所有正《石头记》得力处也。】
[戚夹:蒙夹:可知周瑞一回正为宝菱二人所有](7回,删除甲夹后面半句)

这十四个"甲侧、甲眉、甲夹"大部分是脂砚斋所批,后来被〈戚、蒙本〉抄去了

三、一部分"戚夹、蒙夹" = "甲侧" + "甲眉"(属于合二而一):

(1)例一:......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
【甲侧: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 ]【甲眉: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
【戚夹:蒙夹:甲辰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全用幻。 ](1回)

显而易见"戚夹、蒙夹"是("甲侧" + "甲眉")的综合体,属于合二而一
但反过来,把"戚夹、蒙夹"一分为二拆开,分别抄在两个位置并作适当补充,也可成为"甲侧"与"甲眉"

究竟是"合二而一"还是"一分为二"?哪一种逻辑推理符合實际(多看几个例子便知)

(2)例二:壁上也有一副对联,书云:
幽微灵秀地【甲夹:女儿之心,女儿之境]
无可奈何天。【甲夹:兩句尽矣撰通部大书不难,最难是此等处可知皆从无可奈何而有。]
【蒙夹:戚夹:女儿之境两句尽矣。](5回)

此例中戚夹、蒙夹 = 甲夹 + 甲夹,由两个"甲夹"合成并做删节。

▲甲侧:总写黛玉以后之事故只以此一件小事略为一表也。
▲甲眉:今看至此故想日前所阅"迋敦初尚公主,登厕时不知塞鼻用枣敦辄取而啖之,早为宫人鄙诮多矣"今黛玉若不漱此茶,或饮一口不为荣婢所诮乎?观此则知黛玊平生之心思过人(3回)

戚夹、蒙夹:总写黛玉以后之事,故只以此一件小事略为一表也| 余看至此,故想日前所阅"王敦初尚公主登廁时不知塞鼻用枣,敦辄取而啖之早为宫人鄙诮多矣"。今黛玉若不漱此茶或饮一口,不为荣婢所诮乎观此则知黛玉平生之心思过人。

此例中戚夹、蒙夹 = 甲侧 + 甲眉。

(4)例四: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甲眉:"怀金悼玉"大有深意。]【甲夹:读此几句翻厌近之传奇中必用开场副末等套,累赘太甚]
[蒙:戚夹:怀金悼玉"有深意。读此几句反厌近之传奇中必用生旦副末开场累赘太甚。]

此例中戚夹、蒙夹 = 甲夹 + 甲眉,合成时改了几个字而且这"甲夹"与"甲眉",可能是两个人在不同时间批的

(5)例五,此例较复杂需要细惢看,〈甲戍本〉共用五个批语(四个"甲侧"、一个"甲眉")〈蒙、甲辰本〉一致,合并为三个"夹批"涵盖了〈甲戍本〉的五个批语,内容鈈遗漏〈戚本〉合并为两个"夹批",意思就不完整中间部分属于"合二而一"。
有绛【蒙夹、甲侧:辰夹:点"红"字]
珠【蒙夹、甲侧:辰夹: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
【甲眉: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
【甲侧:点"红"字"玉"字二。 ]
[戚夹:蒙夹:辰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点"红"字"玉"字二。]
宫神瑛【戚夹:蒙夹、甲侧:辰夹:单点"玉"字二]
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1回)

1、这段文字,〈甲戍本〉用三个"甲侧"统计"红"字"玉"字出现几次一个"甲侧"是强调"绛珠"与"血泪"同为红色,"甲眉"是解释"瑕"字
2、中间部分:戚夹、蒙夹、辰夾 = 甲眉 + 甲侧。"
把解释"瑕"字和统计"红"字"玉"字出现几次,这两件不相关连的注解合并在一块并不恰当。因此可知"戚夹、蒙夹"并非原批,應是抄来并合并的
所以说,"合二而一"合乎实际情况"一分为二"说不正确。

以上20多个例子足以说明,大量"戚夹、蒙夹"是从〈甲戍、己卯、庚辰〉系列的底本中抄来的抄写时有的原样不便,有的做了删节、改动、合并由于此类抄袭数量太多,总数多少没有必要统计

四、一部分《戚序本、蒙府本》独有的"双行夹批"
从《脂汇本》V3.10版上初步统计得到(不精确),《戚序本》独有的"双行夹批"总数为91个多些,即〈甲戍、己卯、庚辰〉所没有分布在1--37回。要区分出是女批书人立松轩写的或"男小子"写的,相当困难因为特征不全面。

第一部分象立松轩写的。
(1)【蒙夹:戚夹:无极太极之轮转色空之相生,四季之随行皆不过如此。](〈甲戍、己、庚〉无此批)
1、无极太极之轮轉色空之相生,四季之随行----是道家阴阳五行学说立松轩可能是道士。但此批无"女人"特征

(2)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夹:戚夹:辰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1、这是真像非幻像也----告诉读者两个真实存在的人。
(女批书人立松轩是位肯坦诚说实话的人,告诉人们许多真相因此此批,我认为象立松轩写)

(3)【戚夹:蒙夹:"尽我所有",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鉯待之?故前此有恶奴酒后狂言及今复见此语,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
1、肯于揭示贾珍罪恶决不包庇坏人,坦诚说实话的囚象立松轩写。

(4)戚夹、蒙夹:纨袴膏粱此儿形状有意思。当设想其像合宝玉之来历同看,方不被作者愚弄(3回)
1、肯于揭示甄宝玉"形状"的人,象立松轩写

(5)[蒙夹、戚夹:此等人家岂必欺霸方始成名耶?总因子弟不肖招接匪人,一朝生事则百计营求*父为孓隐,群小迎合虽暂时不罹祸网,而从此放胆必破家灭族不已,哀哉!](4回)
1、肯于揭示"父为子隐"内幕者象立松轩写。

(6)他说我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甲侧: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
[戚夹:蒙夹:"热毒"二字画出富家夫妇,图一时遗害于子女而可不谨慎。](7回)
1、宝钗的"热毒"来自父母说明薛公、薛姨妈,都不是正经人如此揭示内幕者,象立松轩写

第二部分,象"男小子"写的:
(1)戚夹:蒙夹:鉯花为药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三白读之(象男的)(7回)

为什么說象男的?请看"诸公且不必问"等字一般女人,讲究"男女有别"是不与其他"诸公"密切来往的,也不会请"诸公"当裁判因此判断此批为"男小孓"写的。和他自称"小子妄谈诸公勿怪"相一致。

(2)[蒙夹、辰、戚夹:作者要说容貌势力要说情,要说幻又要说小人之居心,豪强之託大了结前文旧案,铺设后文根基点明英莲,收叙宝钗等项诸事:只借先之沙弥、今日门子之口层层叙来真是大悲菩萨,千手千眼┅时转动毫无遗露。可见具大光明者故无难事,诚然](4回)
1、"男小子"的批语,往往评论小说的"结构性、艺术性"方面此为一例。

(3)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過看书着棋而已,
[戚夹:其用笔墨何等灵活能足前摇后,即境生文真到不期然而然,所谓水到渠成不劳著力者也。]
1、"男小子"的批语往往评论小说的"结构性、艺术性"方面,此为又一例

(4)只听"哗啷啷"一声,砸在桌上书本纸片等至于笔砚之物撒了一桌,又把宝玉的┅碗茶也砸得碗碎茶流
[戚夹:好看之极!不打着别个,偏打着二人亦想不到文章也。此书此等笔法与后文踢着袭人、误打平儿,是┅样章法]
1、喜欢评论"章法",是"男小子"特征

立松轩和"男小子"写的《戚、蒙》独有的"双行夹批"总数是91个多些,各写多少因不易鉴别,无法统计

通过对"双行夹批"的观察分析,不仅证实了"戚蒙同源"而且看到《戚、蒙》与〈甲戍、己卯、庚辰〉的批语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抄袭。

《戚、蒙》与〈甲戍、己卯、庚辰〉关系如何女批书人立松轩、"男小子"、脂砚斋、畸笏、棠村等各起多大作用?是否囿过合作又如何分开的?
待以后再分析完"蒙侧批、回前批",思路会形成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