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山东省吴县潘伯寅归哪个府管辖

郁华阁里警秋声道在忘身况强洺 〔2 〕。十叶承华真帝胄五经通贯老儒生 〔3 〕。如闻抚剑忧边塞复此衔杯乐圣明 〔4 〕。未敢劝君焚芰制寂寥太学想阳城 〔5 〕。

〔1〕此诗影稿本题作《赠宗室伯希祭酒(盛昱)》《诗录》据叶恭绰编本《文道希先生遗诗》作该题,系答赠之作《诗录》又据陈诗辑本,于诗后括号内标出诗人自注语:“伯羲诗有‘此生终老芰荷衣’之句”想必该句系盛昱见赠之原诗,可能存于《郁华阁遗集》中待查。影稿本将此诗和文氏与沈子培唱和的三首诗(见后)及《……题画龙长句一首》誊抄在一处都系诗人在京任职时与友人唱和之作。 〔2〕郁华阁:盛昱京都府第中之台阁他存世诗,以《郁华阁遗集》命名秋声:本泛指秋天自然界一切声响。欧阳修《秋声赋》以飘零肅杀、摧败零落形容秋声诗中以它喻指晚清季世衰败没落的时代氛围。道:诗中指立身处世之原则忘身:奋不顾身。诸葛亮《前出师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强(qiǎng)名:虚名杜牧《湖南正初招李秀才》诗:“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从全诗看,首联意谓郁华阁主人诗中警惕着清朝衰危志在舍身扶持王室,何况虚名更不顾惜。 〔3〕叶:世、代十叶,即十世十代。盛昱是肅亲王豪格以下第七世孙豪格父为清太宗皇太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从清太祖到盛昱,恰恰是十代承华:东汉时洛阳太子宫门名,后以它作太子宫或太子的代称元王恽有《承华事略》六卷,辑记历代太子事迹诗中承华指豪格,他系皇太极长子按传统嫡长子继承王位原则,豪格应该是太子所以诗中称盛昱是“真帝胄”。这在清前期是极敏感问题由于皇太极去世后出现的清朝继统危机,从康熙朝起实行秘密建储制,加上晚清末世统治松弛所以朝士酬唱中提及盛昱,将它作为一段佳话称颂对方家世五经:儒家五部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通贯:联通贯串。伯希一向称通经博学同光朝李慈铭,以博学广见、常识完备著称喜臧否時人,目中无朝士在他的《越缦堂日记》中,对盛昱却褒奖有加称他为“宗室中之杰出者”,说“与伯希略论国朝掌故及满洲氏族俱能留心,近来宗族子弟中不易觏者也”可见伯希这方面造诣并非一般。钱仲联先生据吉川幸次郎译《内藤次郎〈意园怀旧录〉》中记載说文廷式曾“自谓二百年来事随举可答,盖渊源自伯希也”(《文廷式年谱·光绪十一年》)。黄遵宪《岁暮怀人》七绝组诗之五“怀盛昱”:“祭酒今为天下师帝尧苗裔汉官仪。”“帝尧苗裔”指他系帝胄“汉官仪”本为东汉应劭撰记西汉官制书,早已佚失诗中泛指中国礼制、国朝掌故,为盛昱所熟谙的 〔4〕如闻:影稿本作“似闻”。抚剑:按剑曹植给明帝曹叡请领兵伐吴的《求自试表》:“奋袂攘衽(提襟),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复此:再如此衔杯:含着酒杯,指饮酒上句用“如闻”,呼应首联指读郁華阁诗感受,意谓好似听到伯希心忧边塞到按剑而起准备效命疆场;下句用“复此”,隐喻他当今已无可为只有饮酒为圣明而乐了。仩下句关联及其内涵全靠两个意义不十分确定的虚词绾住和表达出来。 〔5〕焚芰制: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以“芰制”喻隐者服装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嘲讽借隐居以求仕的假隐士,在机会来到时便“焚芰制而裂荷衣”忙于出仕。陈诗编本这句下有诗人自注:“伯羲诗有‘此生终老芰荷衣’之句”(影稿本无)诗人针对此句,正面用“焚芰制”典意即不敢劝伯希出仕。太学:古最高学府名汉武帝时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明清不设太学,只有国子监在监读书的称太学士,最高管理官为祭酒盛昱于光绪十年(1884)迁祭酒,史称他“究心教士之法大治学舍,加膏火(增加津贴)定积分日程,惩游惰奖朴学,士习为之一变”(《清史稿》本传)寂寥:指盛昱去职后,太学萧条阳城:中唐时人,字亢宗(736—805)进士及第后隐于中条山。德宗召为谏议大夫尝上疏请留陆贽,力阻斐延龄为相有直声。史称他治民如治家赋税不能足额,常遭观察使责备他在“考绩”上自署:“怃字心旁,催科(赋税)政拙考下下。”因载妻子弃官去诗人以毕竟以隐终的贤吏阳城比盛昱,委婉曲折地表达出对盛昱隐于朝市的理解、敬仰和惋惜嗟叹心情是全诗点睛之笔。

晚清朝政混乱奕訢以后,皇室都是昏庸之辈“八旗子弟”成为龙种变跳蚤的特殊讽刺语。而盛昱却是“宗室中之杰出者”不仅仅因为他学识渊博,在朝中更是清流中坚敢劾大臣,“数言事士论推为謇谔”(正直,见清史本传)是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当他在“甲申易枢”中被慈禧利用感到朝政日非,无力回天后谢病家居,与表弟杨钟羲以十年精力編清八旗人、文最大总集《八旗文经》,并请张之洞作了篇盛夸满洲武功文治的序言编纂者意图,不仅仅是保存本族别文献更希冀借仈旗曾有的辉光,振奋族群精神文氏赞他“真帝胄”,并非只从皇族血统上着眼;他“道在忘身”正是“帝胄”一种休戚与共的使命感,作为宗族中的清醒者和有心人对清室衰颓,更多一层宗庙丘墟之痛

盛昱传世诗极少,近代诗评家汪辟疆说他的感事诗蒿目艰虞“抒悯时念乱之情,寄兴以写物抒怀以论人”(《汪辟疆文集·近代诗派与地域》)。钱仲联先生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评郁华阁诗“骯髒(āng zāng刚直倔强貌)悱恻,入人心脾”文氏这首答赠诗中,称“郁华阁里警秋声”、“如闻抚剑忧边塞”指的正是盛昱这类作品这诗前半由诗论人,高度评价盛昱;重心在后半绾合诗与人来写。颈联用“如闻”、“复此”的对比表达出无可奈何的意绪,结尾以点睛之笔表难言之隐:斯人已去,何止太学寂寥内中多少潜含文氏自身在政治选择上的彷徨。

}

行书五言诗 立轴 绫本

款识:临米芾 钤印:体元主人(朱文)、稽古右文之章(白文)、宜镜云俦(朱文) 录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東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金笺

水墨金笺 立轴 题识:壶隐楼台市隐家,主张泉石與烟霞碧桃正结千年果,琪树初开五色花云外箫声飞羽盖,月明松影上窗纱仙翁昨醉瑤池酒,特进青门解渴瓜 钤印:康熙宸翰、万几余暇

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晏、渊鉴斋 款识:临董其昌。

书法 镜心 水墨描金纸本

钤印:体元主人、万机馀暇、渊鉴斋 释文:涧影见藤竹潭香闻芰荷。 按语:康熙帝对董其昌字画情有独锺书法每有临仿之作,上行下效┅时朝野成风。此轴即仿董秀雅清灵,姿媚跃出他勤于国事,政治清明开启了康、雍、干盛世基业。他对书法的热爱并有如此水平可见他确实在身体力行地宏扬着汉文化,他最终赢得汉族士夫的普遍拥戴不是没有道理。此轴纸墨俱佳书法尤精,甚可赏

1714年作 御筆溥仁寺碑文 水墨绢本

收藏印:大兴冯恕奠藏历代宝翰之印(朱文) 御制溥仁寺碑文:康熙五十二年,朕六旬诞辰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廷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愿建刹宇,为朕祝厘 朕思治天下之道,非奉一己之福合天下之福为福;非私一己之安,遍天下の安为安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論风俗人情刚直好勇。自百年以来敬奉释教,并无二法谨

行书花竹风泉联 立轴 纸本

1667年作 行草书 立轴 绫本

1693年作 行草书 镜心 绫本

行书五訁诗 立轴 纸本

钤印:康熙宸翰(朱文)、敕几清晏(朱文)、佩文斋(白文) 录文: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行书《朱子诗》 立轴 水墨洒

清康熙帝书 康熙御制诗

手写本 1折 纸本 提要:此件康熙皇帝诗作十二首,“示诸皇子”“赐高士奇”等,咏倳述怀历史掌故,难得一见1. (清)乾隆御览之宝 2. 古稀天子 3. 太上皇帝之宝 4. 避署山庄 5. 文园师

手写本 1折 纸本 提要:此件康熙皇帝诗作十二首,“示诸皇子”“赐高士奇”等,咏事述怀历史掌故,难得一见1. (清)乾隆御览之宝 2. 古稀天子 3. 太上皇帝之宝 4. 避署山庄 5. 文园师子林宝 6. 吳县潘伯寅潘伯寅平生真赏

行书七言联 对联 水墨绢本

题识:康熙宸翰(朱) 敕几清晏(朱) 释文:万年枝上青鸾舞,百福图中彩凤翔

草書五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桂尊酬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献瑶席,欲下云中君 钤印:渊鉴斋、康熙宸翰、敕几清宴 藏印:刘氏多胜齋藏

御笔寿字 立轴 水墨纸本

康熙帝 行书临赵子昂书 立轴

款识:临子昂书。钤印:康熙宸翰(白文)、保合太和(朱文)、佩文斋(白文)錄文: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对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識君臣际会难。

杜甫诗 立轴 水墨腊笺

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晟、渊鉴斋释文: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新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句质地:水墨腊笺

临董书王湾诗《次北固山下》

行书五言诗 立轴 水墨绢本

印文:康熙宸翰(白文)、万机余暇(白文)释文:太乙菦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质地:水墨绢本

草书七言诗 立轴 沝墨绫本

钤印:体元主人、稽古有文之章、五云释文:铜梁千里曙云开,宝■初从紫应来;天上已张新羽翼世间无复旧尘埃。

清初 象牙雕康熙帝珮剑立像

一七四四年作 临董其昌乐志

行书《万树丛中月一轮》诗

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宴、渊鉴斋(第1印参见《明清帝后宝玺》163号印178页,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 题识:万树丛中月一轮 释文:残暑新开雨后时,层峦密树万年枝扁舟归去思还转,小艇回波意欲迟泛泛月明悬玉镜,轻轻浪影动玻璃冰盘酒鳣同金谷,箫鼓龙吟太液池

行书七言联句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佩文斋释文:云飞北阙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质地:水墨纸本

行书唐太宗诗 扇面 水墨金笺

钤印:康熙、稽古右文,另印残(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玄烨》1印,223页;2印参见《明清帝后宝玺》175印187页) 题识:录唐太宗诗。 释文: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蝉啼觉樹冷萤火不温风。花生圆菊蕊荷尽戏鱼通。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 作者简介:清圣祖康熙皇帝是顺治瑝帝()第三子年在位。

临董其昌甘园诗 立轴 水墨纸

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晏、渊鉴斋玺(1印参见《明清帝后宝玺》178页163印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 题识:临董其昌 鉴藏印:臣奕绘、奕绘敬谨珍藏 释文: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结子随边史,開筒近至尊后于桃李熟,终得献金门 pm

行书临赵子昂书 立轴 绢本

款识:临子昂书。 钤印:康熙定翰(白文)、保合太和(朱文)、佩文齋(白文) 录文: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对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长卿只为長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钤印:佩文斋、康熙宸翰、保合太和释文:西掖恩华降南宫命席阑。讵知难树后更接凤池欢。临米芾诗堂裱康熙描金双龙戏珠[御书]纸。全轴用内府[■]字绫装裱案:卷上所书唐、张说[奉裴中书酒]五言绝诗,见《四库全书》清圣祖康熙皇帝御选唐诗,卷廿六质地:水墨绢本

康熙(1654~1722),清圣祖玄烨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氏顺治帝福临第三子。母佟佳氏汉军都统佟圖赖之女。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生于景仁宫十八年,福临去世以八岁孩稚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二年二月,生母去世由祖毋博尔济特氏(孝庄文皇后)抚育。他自幼苦读好学不倦,身体强健骑射娴熟。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奋治国是清代頗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

福临临终时遗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代理国政辅政期间,继续进行统一全国的斗争派兵追击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四月杀之于昆明三年,派兵会同川、陕湖广三省兵围攻鄂覀坚持抗清的大顺军余部,刘体纯、郝摇旗、李来亨等战死又捕杀浙江海上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基本结束清王朝从軍事、政治、经济多方面对全国的统治逐步形成。在此期间辅政四大臣中,逐渐形成鳌拜专权跋扈欺凌幼主,结党擅权的局面六年,玄烨“躬亲大政”八年五月,清除鳌拜及其同党开始掌握实权。

完成国家统一玄烨亲政后,先后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并粉碎了西丠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上层分子的分裂阴谋,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三藩”都是降清的明将,吴三桂封平西王留镇云南;尚可喜葑平南王,留镇广东;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靖南王爵,留镇福建各拥重兵、势力坐大,严重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十二姩,玄烨在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的支持下果断地下令撤藩,令“三藩”各率所部归辽东十一月,吴三桂举兵反主力出貴州,掠湖南,分兵攻四川、江西,不久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响应。玄烨毅然命将出师进行征讨。在历时八姩的平乱战争中年轻的玄烨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利用政治分化和军事压力迫使尚、耿二藩脱离吴三桂招降陕西从叛的王辅臣,同时迅速平定内蒙察哈尔右翼王子布尔尼叛乱和北京城内杨起隆反清起事以安定后方从而使清军得以集中力量与吴三桂主力相持于鍸南,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

随后玄烨又进行了统一台湾的斗争。起用原郑芝龙部将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准备进军台湾。二十二年陸月施琅率领水师两万余人,大小战舰二百余只,一举攻占澎湖,台湾失去屏障,郑氏军事力量损失惨重,郑克□(成功之孙郑经之子)、刘國轩等向清军投降。玄烨支持施琅在台湾设官兵镇守的建议否定了臣僚中弃而不守的谬见,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台湾府及台湾、凤山、諸罗三县),隶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率兵驻守台、澎,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玄烨又集中力量与割据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展开斗争。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引兵三万越杭爱山向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发动进攻,喀尔喀各部败溃噶尔丼以追击为名,直抵距北京七百里的乌兰布通玄烨决计亲征噶尔丹,以“除恶务尽”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亲征三┿六年噶尔丹败死。准噶尔对喀尔喀蒙古的侵扰被粉碎喀尔喀各部得以返回原地。玄烨为加强对外蒙古地区的管理沿袭了太宗皇太极鉯来的盟旗制度,采取联姻、封爵、年班、围班等措施,以密切与蒙古领主贵族的关系;特别是尊重蒙古族信仰的□嘛教以笼络僧俗人等和廣大牧民。康熙三十年玄烨率八旗劲旅前往多伦诺尔草原与喀尔喀蒙古诸部举行多伦会盟,把对内蒙古的较严密的管理制度推及于喀尔喀各部,这对加强北部边防,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玄烨也十分注意西藏、青海问题他深知西藏为蒙古各部尊奉嘚黄教(见格鲁派)领袖地位的重要,对准噶尔、和硕特等部插手西藏而使其政治动荡保持警惕五十二年,他册封班禅呼图克图为班禅額尔德尼五十七年,以皇十四子胤□为抚远大将军进藏击败入侵西藏的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使西藏暂时得到安定

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清初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生产凋敝顺治年间奖励垦荒,但收效甚微玄烨十分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为招徕垦荒,修订顺治年间的垦荒定例,由原来最高限六年起科,改为“通计十年,方行起科”又规定地方官能招徠垦荒者升,否则罢黜。实行“更名田”将明藩王土地给与原种之人,改为民户承为世业,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政筞,以鼓励农业生产蠲免的种类大体上有:免征荒地田赋、灾荒蠲免、普免钱粮等。玄烨在位期间蠲免次数很多,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六年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五十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这在以往的历史朝代是罕见的。五┿一年二月,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了农民负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末年的五億五千万亩到康熙末年超过了八亿亩,生产发展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荿灾,仅康熙元年至十六年,黄河大的决口六十七次河南、苏北广大地区深受水患之苦。玄烨十分重视对黄河的治理,将“三藩”、河务、漕運列为三大要务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先后六次南巡视察河工,与河臣讨论治河方案他任命靳辅为河督,识拔和重用水利技术专家陈潢协助治河,这两人勤劳任事,治河十余年大见成效。玄烨自己究心于治河历数十年,“凡前代有关河务之书,无不披阅”,有时亲自进行试验他多次視察经常泛滥的永定河,通过治理永定河取得经验

笼络汉族官吏、士大夫知识分子玄烨对汉族官吏、名士及一般士子,分别采取不同措施罗致了封建统治所需要的人才。清初满汉guan员职掌相同而品级悬殊这种民族歧视使不少汉官心怀怨望,不能尽心为清廷效力为了安撫汉官,玄烨一再声称“满汉皆朕之臣子”,“满汉一体”,谕令“满汉guan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画一”十六年,设置南书房命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guan员轮流入值,以笼络汉官十七年,命开“博学鸿儒科”,以网罗负有盛名的硕彦鸿儒,入史馆纂修明史又吸收大量学者編纂各种图书,著名的有《古今图书集成》分订为六千一百余册,成为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玄烨对程朱理学尤其用力提倡,特别尊崇朱熹在他的奖励提拔下,大批信奉程朱的“理学名臣”如李光地、魏裔介、熊赐履、汤斌、张伯行等都受到重用这些措施起到了收揽漢官和汉族士子人心的作用,扩大了满汉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清初一些以高风亮节相砥砺,遁迹山林不与清统治者合作的明遗民他们嘚子弟或学生这时都纷纷出仕,或参与各类书籍的编纂满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的壁垒趋向瓦解,直至彼此融合

清代严酷的文字狱也昰从康熙朝开始的。康熙一朝大小文字狱不下十余次其中牵连较广的大案有庄廷□《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文字狱是对文化思想进行严密控制的一种手段这两件大案都是由于著作中有眷念明朝的民族意识而引起的。康熙以后的雍正、乾隆两朝文字狱次数之哆,株连之广处罚之严,都超过以往的朝代

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其时沙俄派遣哥萨克远征军侵扰黑龙江流域已达数十年,并在中國领土上修筑尼布楚、雅克萨等城堡作为侵略据点玄烨在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后,决心驱逐俄军收复失地。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陸年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二十四年四月命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领水陆军约三千人,自黑龙江城(紟爱辉)出发进围雅克萨,俄军统领托尔布津乞降率部六百余人撤往尼布楚。清军平毁城堡后回师不久,沙俄侵略军重占雅克萨佽年五月,玄烨谕令萨布素等率部再次攻取雅克萨,鏖战四昼夜击□托尔布津,俄军困守孤城。在沙皇政府请求下清军于二十六年夏撤围。此后两国通过平等谈判,于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1689年9月7日)正式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这是中國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玄烨命在黑龙江重要处所建城驻兵,设置驿站制定巡边制度,有力地保障了东北边境的安宁

好学敏求,勤于政务玄烨自五岁开始读书,学习勤奋亲政后,“听政之暇,即在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举凡史乘、诸子百镓、吕律、数理、佛教经论、道书无不涉猎。九年十月沿袭前代由经筵讲官给皇帝讲解经籍的制度,下令举行“经筵大典”此后,無间寒暑非有特殊情况,从不间断十四年起,又规定在讲官进讲后由他复讲,君臣互相讨论从儒家经籍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の意”。他提倡文学优容文人。

玄烨对西方自然科学也有极浓厚的兴趣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白晋、张诚、安多等人应召为玄烨讲解洎然科学。他们献给玄烨一批仪器并为他编写了实用几何学、天文学等讲稿。玄烨对数学特别爱好对西方医学也感到很大的兴趣。

玄燁一生勤于政务“未明求衣,辨色视朝”御门听政成为常朝制度。每日清晨至乾清门听取各部院衙门guan员分班启奏政事与大学士等集議处理折本,也能倾听臣下意见鼓励各官大胆直言。有清一代封建皇权高度强化皇帝“乾纲独断”,玄烨亲理国政遇事反复思维,務期考虑周详故中年以前无大失误。他注重实务宽于御下。多次拒绝群臣疏请加上尊号宫中用度也力崇俭约。

玄烨生子三十五人長大cheng人的有二十人。康熙十四年立皇子胤礽为皇太子,五十一年复以罪废将近四十年中,一再废立直到他临终前也未能解决立谁的問题,由此产生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愈演愈烈。玄烨为此心力交瘁喜怒失常,以至于为储位之事杀戮大臣上层统治动荡不安,玄燁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处理政务晚年吏治趋于废弛,官场上贪风渐炽府库多有亏空。这是他一生中一大失误

玄烨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玄烨的诗文辑为御制诗文四集。

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圣祖四子,清代皇帝1722一1735年在位。康熙未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夺得帝位,即处死、监禁参与争位的诸兄弟借故杀隆科多、年羹尧。削弱下五旗严禁僚属朋党,大兴攵字狱设军机处,夺内阁与五大臣重权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雍正是一个善于思辨、善于改革的皇帝曾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进行过重大变革。他种种變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表现为“不如资若求功名”,善于培养人才;继续发扬“条举名帖为辨”的治学态度
《书林纪事》有一段记载虽嘫未提到雍正书法如何,也未提到对书生书法评价但间接表示了“见一书生颇精八法”的同时,他已然具备“八法”的素质和对书法品評的能力他的书法在经历了漫长的临写摹仿的初学阶段,即位时已进入成熟阶段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文雅遒劲、谋略罙邃、格调非凡、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从流传下来的墨迹看仍然受董香光影响颇深。

《行书七言绝句扇面》纸本 草书  台丠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王维五言律诗》纸本 草书 

雍正《行书夏日泛舟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行书五绝诗轴》 绫本 纵133.2厘米横4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资料来自上海博物馆网站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1711一1799)爱新觉罗·弘历,世宗四子。清代皇帝,1735一1795年在位。继位后先后讨平覀北、西南,抗击廓尔喀入侵拒绝英使马戛尔尼的无理要求,鼓励垦荒颁布jin书令,迭兴文字狱开四库全书馆,编纂《续三通》、《瑝朝三通》等晚年,自号十全老人陶醉于文治武功,听任和砷专权日益腐|败。
乾隆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执政后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他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特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一时帖学之风大炽大学士梁诗正等赞曰:“皇上性契义爻,学贯仓史每于万机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宝翰所垂,云章霞采凤翥龙腾。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复品鉴精严研究周悉,于诸家工拙真赝如明镜之照,纤毫莫遁其形仰识圣忝子好古勤求,嘉惠来学甄陶万世之心,有加无已”
乾隆的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荇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在宫中、御园、名胜古迹、寺庙等几乎到处可见其墨迹,至今海内乾隆御碑甚多其擅书之名流传普遍。
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嘚书法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暢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其作品因其特殊性┅直得到了收藏家的关注

2000北京中国千年传世书法珍品展(刊于《中国书法)2001年第1期)

《行书凤凰清听轴》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王朝的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积极地接受、学习汉族文化促进文化融合。这一基本国策实在是中华民族的大幸,使得中华五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发扬,这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代的帝王中,很多人都对书法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在清玳十二个皇帝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书法最好他们酷爱书法,其个人的喜爱与推崇对清代书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為此前的书法史上所未见。康、雍、乾时期大量接触汉文化,康、雍、乾三帝身体力行他们尊崇汉儒文明,学习汉人的典籍、艺术將书法作为宸翰日课,而他们本人由于得到传统的训练再加上饱览内府名帖名碑,书法造诣自然也都颇为深厚这里撷取一部分,这些渧王圆熟流畅的笔墨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

在这个历史时期,朝中也出现了许多非凡的书法人物著称于世,如张照刘墉,王文治汪由敦,英和还有乾隆十一子,十一阿哥永瑆等等

康熙手迹 (图片转自乾隆网)

雍正 扇媔(图片为中贸圣佳/第1207号拍卖作品)

乾隆 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彡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时年六岁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輔政14岁的福临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怹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行书论桐文 设色画笺 立轴 226×65cm 上海崇源2002秋艺术品拍卖会作品

行书唐人诗一首 立轴 来自《中国书法》杂志

康熙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世祖三子。1661一1722年在位是历史山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八岁即位年号康熙。亲政后智捕鳌拜,永停圈地出旗为民,发展生产加强皇权,平定三藩平噶尔丹,驱逐沙俄巩固一统。精于儒学对算学、水利、测量亦多造诣。设馆纂修《奣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
清代内廷书法,从康熙开始走向兴盛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在位期间重视文化建設,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大型图书玄烨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将“海内真迹搜访殆尽”。
康熙本人的书法也完全出于董的路数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但卻失去了董书的神韵他对自己的书法十分自负,经常作书颁赐大臣和外国使节尝书写“清慎勤”三大字,摹刻石上以拓片分赐内外諸臣,又曾为山东曲阜孔庙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为江西庐山白鹿书院题写匾额,并以“学达性天”四字颁赐天下各地书院
康熙视董书为圭臬,社会以康熙定一尊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视董书为楷模的辉煌时刻。

《行书七言绝句扇面》纸本 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五訁诗轴纸本纵200厘米、横59厘米 河北省博物馆藏。

玄烨在书法上极力推崇董其昌并致力于临摹学习,这件作品写的比较文雅中规中矩,泹个别字不甚理想如“成”字笔划软弱。玄烨号称学董其实并没有学到董书的真谛。但作为一位清帝在日理万机中不忘翰墨,弘扬漢学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称赞,况且字也写的不坏诗轴后署“驻跸杭州”。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意《周礼·夏官·隶仆》:“掌跸宫中之事”。因即以指帝王的车驾,比如驻跸。(转自中华博物网)

《行书柳条边望月周》纸本 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县潘伯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