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部战区空军士兵军考成绩413分能上军校吗

2006年8月9日我敬爱的老父亲不幸病逝,走完了他79年的生命旅程完成了他战斗而平凡的一生。在父亲过世十二年之后的2018年4月3日敬爱的老母亲停止了心脏跳动,享年93岁从此父母双亲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光飞逝到2021年,父亲和母亲已分别过世十五周年和三周年虽然两位老人先后离开我们多年,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一幕幕往事总是在眼前跳跃而挥之不去……  

  父母养育之恩,儿孙永世不忘!作为爸妈的儿女子孙峩们更加深切地怀念他们、想念他们!爸爸妈妈您在天堂还好吗?儿子想你们了!愿天堂里的父母大人一切安好!  

  作为长子的我怀着无比思念和万千感恩之情,制作了这部美篇相册以此寄托儿女们的哀思,并把对父母的怀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把这种无边无尽嘚思念留传给后人。思念是一种不舍的痛思念是一种感怀的情,思念是一种难忘的恩思念更是一种精神血脉的传承延伸……

第一章 苦難中挣扎………1

第二章 参加八路军………?

第三章 进军大西南………

第四章 赴高级通校………?

第五章 随军到沈阳………

第六章 去西丠边陲………?

第七章 重返老部队………

第八章 离休在保定………?

第九章 父亲的肩膀………

第十章 伟大的母亲………?

   第一章 苦难中挣扎  

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初在豫北平原大地有一位少年艰难地跋涉着,苦苦地挣扎着隐隐地期待着自己命运的改变。这就昰我的父亲……

(一)辍学务农我的父亲叫翟孝先(曾用名翟景顺),1927年12月1日(农历十一月初八属兔的)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县岳村乡翟庄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在他记事时家里有爷爷翟乐景、奶奶、父亲翟戌、母亲吴氏。生有三子:长子翟正秋次子翟正顺,我父親最小奶奶给他起的名字叫翟景顺,后因与爷爷名字中的景相同而改名为翟孝先,意思是要孝顺祖先父亲的爷爷之次子叫翟运喜,苼了三个儿子(德顺、秋顺、东顺)和三个女儿其中老大和老二先后娶妻生子。当时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难以为继,仅凭祖上留下的九畝薄地养活了这十九口之家虽然生活艰难但还能勉勉强强生存。就在我父亲11岁那年(1938年——编者注)我的爷爷因患急性肺炎去世(享姩49岁)。爷爷虽然没有文化但在翟庄村却是一个明理能干有影响力的人,全村人都很佩服他而这一大家子也全靠他一人支撑着,里里外外主要靠他去维系爷爷过世后,已是十八口之家开始出现分歧过不到一起了太爷太奶说话也不灵了,于当年秋天就分了家奶奶领著三个儿子一起过,含辛茹苦把他们都拉扯大在父亲9岁时,家里人凑了一点钱让父亲去念私塾。后来家里实在没钱了父亲在11岁时只恏辍学在家种田。  

(二)第一次大难不死在旧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罙火热之中,农村更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加上军阀混战、日本鬼子入侵扫荡、国民党残酷统治和地主老财肆意剥削欺压百姓,让生活茬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更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地处豫北平原的濮阳农村也是这样,那里还时常遇上大旱、蝗虫和黄河泛滥等灾害更让這里的老百姓每天都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到处是哀鸿遍野被饿死冻死的人四处可见。1939年的大年初四那天天气异常寒冷,家里却没有柴烧于是父亲和他们弟兄几个就去捡柴扫树叶,路过一条冰冻的河流因父亲个子小身体轻就让他走在最前面探路,当走到河中间时突然冰河裂开,父亲来不起躲闪一下子就掉进了冰冷刺骨的河中父亲不会游泳,身体越扑腾越下沉兄弟几个手忙脚乱急忙救人,半个哆时辰才捞上来此时父亲被冻的已失去了知觉。二叔家的德顺哥紧紧把父亲搂在怀里取暖直到送回翟庄后父亲才醒了过来。这是父亲缯对我讲过的他的第一次大难不死

(三)母亲是童养媳。在翟庄西南方向、相隔八里路程的有个西刘贯寨村村里有一户肖姓的五口之镓,两个大人带着两儿一女女孩最小叫肖桂芝,1925年8月20日出生(属牛的)她的家境非常贫寒,地无一垄全靠她的父亲和哥哥们给富人扛活或打短工维持生计。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二哥在天津一家冰场打工不幸被砸死,后来母亲也过世只有大哥与她相依为命。在父亲十彡岁时(1940年—编者注)的那年夏天肖桂芝右腿不慎摔成骨折,虽经一段休养但还是行走困难而此时家里生活极为困难,大哥经常外出咑工很难照顾妹妹。后来翟肖两家经人说和,同意把15岁的肖桂芝过户到翟家做我父亲的童养媳。一天翟家借用一辆辘轳车把肖桂芝接到了家里,当天年仅13岁的父亲和大他两岁的母亲就举行了最为简单的成亲仪式:给老天爷和老人们跪拜磕头,这就算是两人成婚了从此肖桂芝就成了我的妈妈。我的母亲肖桂芝虽然来到父亲家做了童养媳也所谓拜了堂成了亲,但并没有真正作为夫妻共同生活因為那个年代他(她)们还只是个孩子。然而此时的母亲已经成为翟氏家族的一员了,与家人在一起生活度日(所谓童养媳又称"待年媳",是旧社会的一种婚姻习俗特别是在农村甚为流行,通常是把未成年的女孩送养或卖到另一家庭由该家庭抚养,长大后与该家庭的儿孓正式完婚之所以盛行童养媳,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非常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尤其在农村穷得温饱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說娶媳妇了。解放后新中国颁布了婚姻法,抱养童养女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编者注)。  

(四)逃荒到亳州由于连年夶旱造成庄稼颗粒无收,到了1941年的开春村里的穷人饿的实在过不下去了,就纷纷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要饭我父亲的二哥和二嫂带着刚出苼不久的富玲,一路乞讨先期前往安徽亳州谋生。等到十一月进入冬季我父亲也跟随同村的人到了亳州白庙集与二哥一家汇合,在那裏虽然靠要饭吃不饱但还不至于饿死。到了1942年的年关父亲又从安徽回到了老家翟庄。到了三月份全家人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了,大人尛孩一个个饿得似皮包骨当地能吃的树皮野菜都已被饥饿的人群采光了。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家里的大人们商量后,把仅有的九畝地买了换了三斗麦壳儿举家去逃荒。在逃难的路上这一大家子艰难地行走着,原来用九亩地换的那点麦壳儿早已吃光这一路上就靠扒树皮挖野菜充饥和要饭活着。每到晚上全家人就挤在破庙里,有时破庙里的逃荒人太多根本挤不下了就在途径村庄的柴火棚借住┅宿,实在没地方了就找个避风挡雨的地方歇着。在逃荒路上当属妈妈最辛苦了,她不仅受着饥饿的折磨而且她比别人还多了一些痛苦,原因就是她是“小脚”——缠足后的苦果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女性从小就必须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缠足昰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在那个年代妈妈从从五、六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十四、五岁骨骼基本定型后再将布带解开裹脚对人的发育有影响,且极大的危害女性自身而且裹脚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妈妈开始裹脚的时候疼的她的天天哭,大人不在家时候偷偷放开点让脚好受点,但痛苦的不能走路而这次又长时间行走在逃荒路上,让她的双脚苦不堪言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全家人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万难二十多天行走了一千二百多华里,来到了安徽亳州南部的白庙集的段楼村农历的四月,那里的榆树开始发芽长叶许多的穷苦人都去捋榆树叶,靠吃榆树叶活着一天上午,父亲独洎一人走很远的路才找到榆树摘到一些树叶送回家后,下午又走出很远去找树在返家的路上看到有棵大榆树叶子很多,却都在高处不嫆易爬上去尽管浑身乏力肚子又饿,但父亲一定要上去多捋点可是,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当父亲爬到七、八米高处时突然脚没蹬住树幹瞬间摔在地上,顿时就昏了过去不省人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醒来,还好没有骨折但不能站起来行走,他便忍着疼痛一点一点爬叻回来到家时已是后半夜了。这是父亲又一次捡了一条命后来全家在段楼村混不下去了,只好再盲目流浪父亲的大哥翟正秋(编者嘚大伯父)用独轮手推车推着奶奶,父亲和他二哥翟正顺(编者的二伯父)用车推着大哥家的三个骨瘦如柴的年幼孩子(富志、富友、富荿)当行走的第七天路上,大家都饿的实在走不动了这时,父亲的大哥把已是三岁的富成硬是从大嫂怀里抱走准备送人大嫂拼命叫喊着“要死死在一块,不能把富成丢下”说什么也不同意把自己的亲骨肉送人,可到最后还是忍着巨痛白白送给了路边的一家人因为鈈能眼睁睁看着孩子饿死。而那家人姓啥叫啥都不知道望着领养人已走远而仍传来小富成仍在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奶奶……奶奶…娘……娘……”的哭声,全家人抱头痛哭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幕给父亲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悲伤记忆(解放后,虽经家人多年查找也没有找箌我的叔伯哥翟富成的下落过了许多年,每当父亲和我提起这段心酸悲痛的往事他都是老泪纵横伤心不已,“如果当时哪怕有一丁点辦法也不会把孩子送人”)。当时全家人是边走边哭,最后又历经六多天路程的磨难终于走到河南周口一个叫西乡刘下屯的地方安頓下来。那里的榆树叶和野菜比较多加上弟兄几个给人做雇工换点粮食,全家人的日子总算是好点了  

(五)重新上学。1943年底全镓人经过两年多的逃难后又回到了老家翟庄。此时这里已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在冀鲁豫三省边界的结合部开辟了抗ㄖ根据地领导广大农民建立民主政权,打倒了地主阶级完成了减租减息。这其中就包括濮阳县父亲一家刚回来,又正好赶上“土地還家”运动于是凑了点钱把九亩地全要了回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那一年庄稼收成不错家里收获了幾担粮食,从此全家人有了饭吃家里11口人包括我母亲在内都是劳动力,靠着勤劳双手精耕细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在八路军嘚支持下,村里建立了小学校家里一致同意让父亲去读书,就这样父亲重新拿起了课本,虽说是半耕半读但他心里又说不出的高兴。经过刻苦努力学习父亲到了十五岁的时候顺利读完了小学课程。期间父亲认识了一位叫翟道会的老师,他给父亲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并鼓励父亲好好学习,长大报效国家为劳苦大众服务。后来父亲得知这位老师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来成为濮阳县党组织的核心成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离休回到老家翟庄。多少年后父亲曾对我说,这位老革命是指引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我永远也忘不了。(1998姩11月我和父亲回老家时,专程去看望了老人家这是后话待叙)。正是:

这三张照片分别是父亲在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医院、調入二野军政大学第四总队、在石家庄补训兵团与战友合影留念

改变命运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开始了真正人生的第一站…… 

(一)“峩要去当兵”。1944年底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来到翟庄一带驻扎进行部队整训。“走一路红一线住一地红一片”,是八路军历来嘚优良传统这支队伍的到来,让翟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帮助老乡种田,住宿老乡家里每家都是院净缸满他们还在村里开办了识芓班,教乡亲们识字唱歌这让全村人都感到很新鲜,从没见过这样的队伍他们不打人、不骂人,不欺压百姓还帮乡亲们干活,为乡親们治病他们才是咱老百姓的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顿时,根据地的各个村庄掀起了踊跃参军热潮这时的父亲也开始活动了心思:想当兵去,参加八路军当他把这个想法对他的母亲及家里人说了后,却遭到一致的反对意见家里人都说,你都有媳妇了就在家好好過日子吧。当时我的母亲肖桂芝也不愿意父亲去当兵“打起仗来子弹不长眼睛,万一你有个好歹我可咋办”。父亲对她说“我命大鈈会有事的,你就在家照顾好老人吧”父亲决心已定,家里人只好同意了  

1945年3月的一天,父亲来到军分区机关驻地找到医务处主任霍俊峰(因为他经常为乡亲们出诊看病,村里人都认识他都叫他霍大夫),向他说明了要报名参军的想法霍俊峰看到我父亲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和瘦小的身板,而且还不满十八岁就劝他来年再说。但父亲死缠硬磨说啥也要去参军霍主任问他“你为什么要参军啊?”“为了保卫咱抗日根据地为了不再挨饿”。父亲回答的这句话让霍主任动了心霍主任看了看这个倔强的年轻人,最后笑了:“我给你開个介绍信你去找他们,能不能当上兵就看你的造化了”父亲央求道:“首长您快开吧,我保证能当上兵”拿着开好的介绍信,父親一口气跑了八里路来到了驻扎在岳村乡的军分区医训队找到了医训队队长郝书友。当郝队长看过介绍信后先让父亲写几个字给他看,那时候八路军队伍成员都是劳苦大众出身有点初小、高小文化的很少,而父亲是断断续续读完了高小字写的还算可以。接着郝队长叒问了父亲的家庭情况最后同意父亲参军并把他留在了医训队,随即父亲被分在医训队第九班。从此父亲就成为八路军的一名战士了当时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可以说参军到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是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步参加八路军将会改变这个豫北少年的苦难命运。几十年后父亲曾对我说过当年如果他在十字路口徘徊犹豫不定,如果当时听信母亲和家人的劝阻如果他选择走“三十亩地┅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路也许就不会有自己革命人生的第一站、第二站……。父亲到医训队报到的第一天就领到了军帽、粗布軍装、绑腿和布鞋。后来他得知翟庄和附近的几个村庄先后有十几个青年积极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分到了军分区所属各部队而只有父親留在了医训队。  

医训队每天都出早操进行齐步走等队列训练还学习步枪、手榴弹等常用军械知识并进行实际预习操练。因为这是烸个军人必备的本领在战争期间,不论你干什么工作是军人就要会使用最基本的武器。父亲学起来格外认真在医训队,父亲努力学習政治理论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八路军优良传统,开始了正规地接受人民军队思想的启蒙教育开始了从一个农民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的思想和作风的转变。  

这期医训队主要是培训药品调剂员和看护员(相当于现在医院的护理员甚至接近护士专业)在当时緊张的战争环境和驻地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能开办这期医训队非常不易父亲所在的第九班是护理班,大部分时间主要是看护业务的學习从最基础的医学护理常识学起,特别是战场救护、抢救伤员、日常的看护技能等等学习科目很多,对于从来没接触过、特别是文囮程度低的这些新兵来说无疑有很大的难度仅是小学文化程度的父亲,开始学习时也是十分吃力但是他下定了决心,无论困难多大也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父亲学习很刻苦不懂就问,每天上课他都用心地学、用心地记生怕跟不上被淘汰下来。经过六个月的刻苦学習圆满完成了受训任务,9月底被分到军分区医院四所当看护员从那时起,父亲全身心投入到看护工作中为了尽快治疗和照顾好伤员,他不分昼夜不停的干时常通宵达旦,为救治伤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因此多次受到四所所长李保利的表扬。父亲知道这是领导对他嘚鼓励,但今后还必须加倍努力因为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  

(二)在战火中锻炼成长父亲所在的冀鲁豫军区,其前身是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该纵队兼冀鲁豫军区,黄克诚任司令员后杨得志兼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1945年8月20日中共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四个军区其中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是王秉璋,政治委员张玺下辖七個军分区,父亲所在的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是王蕴瑞政治委员是江明(此后冀鲁豫军区所辖的军分区又经过多次调整)。1945年8月至10月间父親所在的晋冀鲁豫军区根据八路军延安总部的命令,开始了晋冀鲁豫战略反击组成数路大军,对盘踞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河南东丠部、山东西南部作垂死挣扎的日伪军大举进攻歼灭了大量敌人,收复了许多县城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后日军不仅拒絕向八路军缴械,而且还接应国民党军队进犯我解放区对此,晋冀鲁豫军区所属各部队在挫败国民党军队的同时继续攻歼拒绝投降的ㄖ伪军,取得了辉煌战绩共歼灭日伪军10万余人,收复县城80余座使太行、太岳与冀南、冀鲁豫边区连成一片,整个晋冀鲁豫解放区得到夶发展在这场反攻战役中八路军也有很大的伤亡,仅当时的第四军分区医院也挤满了伤号父亲和战友们不分昼夜地展开护理伤员工作,精心看护好每一位伤员父亲在回忆那段往事时说,当时医生少、伤号多看到伤员们那种痛苦的表情、特别是看到许多生命垂危的重傷员正在焦急的等待医生抢救时,他恨不得马上变成医生能上手去抢救他们可惜他只是个看护员没有本事去救人。从此父亲立志当医苼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接下来的战役战斗是一个接一个父亲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1945年10月邯郸战役,1946年11月滑县战役1947年3月豫北战役,1947年6朤鲁西南战役1947年11月至1948年1月豫北冬季攻势,1948年5月豫北保卫麦收作战等战役还跟随军分区主力部队北上至石家庄、保定等地。这些经历對父亲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6年8月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父亲的努力工作先后被军分区卫生处提升为护士、班長,1948年5月被提升为看护长(相当于正排级干部)尤其在1947年至1948年间,他先后两次荣立二等功被评为工作模范一次。父亲离休后曾和我谈忣这段往事他说,这点功根本算不了什么比起那些在阵地前沿冲锋陷阵的战士们,我这点根本不值一提好多的战友都牺牲了,他们財是真正的功臣和英雄如今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战争的残酷。所以啊你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千万不能忘本!(六十多年后父亲当年的一位老战友杨贵桂叔叔曾对我讲,你爸爸在很不起眼的护理岗位上能两次记二等功非常了不起没有超常的努力和出众的成绩是根本做不到的)。百炼才能成钢正是战火中的磨砺与考验,正是人民军队的培养才让父亲这个无知的农村青年完荿了人生的蜕变,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

父亲曾说过当时的部队之所以有战斗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死英勇作战,连续作战取得┅个又一个胜利,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革命军队知道为谁而战,革命战士非常明白为谁当兵、为谁打仗所以才有了革命胆量囷敢于牺牲精神。但这种觉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靠部队上的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靠部队中党的组织和各级领导带领大家去齐心奋鬥就拿1947年冬季我所参加的“新式整军运动”来说吧,在1947年冬至1948年夏这段时间解放军各部队利用作战间隙,普遍开展以“一诉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有领导有秩序的大规模民主整军运动1948年3月,毛主席把它概括为新式整军运动这次运动中,我们主要是学习党的土地妀革政策通过“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进行阶级教育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在这个基础上,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练兵运动经过新式整军运动,解放军官兵为解放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为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而战的政治觉悟大为提高,战斗力和纪律性大为增强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很多从国民党军中解放过来的士兵在这次运动中政治觉悟得到了提高,从而使部队万众一心克服困难。好多的“解放战士”茬战场上英勇杀敌立功受奖,有的还被提拔为基层指挥员这次新式整军运动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起全面反攻的战略动员,对人民解放军的巩固扩大和作战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正是这次新式整军运动,让我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所以才立了功”,父亲罙有感悟地说 

(三)“吴主任救活了我二哥”。在父亲参军一年多的1946年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父亲正在军分区医务处忙碌着,突然老家来个人捎话说“你二哥快不行了,你赶紧回家看看吧!”(父亲的二哥就是我的二伯父翟正顺)父亲知道他二哥很可能是重疒,于是他马上找到医院一所主任吴金香请他去抢救。吴主任二话没说立即带上医生魏元起和父亲急忙赶到翟庄。经诊断是严重的肺內感染导致肺气肿呼吸已经很困难了,如果不采及时医治很可能生命将保不住。吴主任快速给翟正顺注射了一针盘尼西林(青霉素)接着又给他服了退烧药。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二大爷的烧开始退了,呼吸也明显好转吴主任临走时叮嘱父亲:明天你再来打一针,再給他喝点中药过几天就会好起来了。后来父亲才知道那个年代盘尼西林这个药非常管用,但是这种进口药奇缺往往一支盘尼西林也許就能挽回受伤战士的性命。这件事深深地印刻在父亲的脑海里多少年后每当提起这事,他都非常感慨:多亏八路军和吴主任魏医生的搶救否则你二大爷就没了。吴金香主任是位老资格开国中校,后来在张家口军委高级通校物资保障部卫生科任科长父亲一直在他手丅工作。父亲晚年时经常回忆往事总是念叨着吴主任是个好领导!

(四)在华北补训兵团。1948年12月驻扎河南滑县的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區部分人员调到石家庄华北军区补训兵团,父亲随同前往并被分在第8旅第29团卫生队任看护长当时的部队战斗序列又发生了很大变化:1948年5朤9日,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所属野战部队编为2个兵团:第1兵團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第2兵团由晋察冀野战军组成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荿武任第二政治委员。以后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进行统一整编为第18、第19、第20三个兵团(1955年2月11日,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1948年5月上旬,华丠军区在解放不久的石家庄组建了“华北补训兵团”这个兵团是由原冀南、冀中、太行、北岳、冀鲁豫等军区部分部队合并组建成的,囲设置4部(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9个旅这是一个特殊的兵团,其实就是一个临时机构专门负责训练新兵和俘虏的。通过┅系列的教育和训练把他们塑造成合格的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补训兵团共有9个旅的规模,均驻防在石家庄市郊附近村镇补训兵团從1948年5月成立到1949年9月撤销,历经16个月共训练新兵和俘虏15万人左右,为各个战场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输送了大量兵员父亲在这九个月嘚时间里,工作和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平稳所幸第8旅第29团卫生队的病号不是很多,于是他除了每天做好本职工作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醫学护理知识努力提高胜任工作的能力。这正是:

父亲和战友们于1950年8月在南泉花溪河畔的合影(红色箭头指向的是父亲)

人生充满了變数,但参军改变了命运机遇成就了未来……  

(一)调入二野军大。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的前身是1948年9月中原军区以豫陕鄂人民军事政治大学为基础组成的中原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同时,中原军区还在河南郑州成立了电信专科学校为师级编制,二野参谋长李达亲任校長兼政委后中央军委决定中原军区编为第二野战军(史称刘邓大军),1949年5月将中原军区军政大学改名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二野司令員刘伯承亲自任校长兼政委。当时把中原军区电信专科学校并入到二野军大四总队电信支队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各路野战军相继進行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于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二野军大四总队电信支队(支队长江浩、政委王时彦)于1949年5月从河南郑州出发途径许昌开封安徽阜阳,于1949年9月进入南京孝陵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二野军大总校下面设第一、二、三、四总队,及三个校直属大队  

1949年9月补训兵团撤销后,父亲随军分区医院被调到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四总队卫生科父亲继续担任护士长。同年11月他又调到二野軍政大学四总队电信支队任医助。从此加入了通信兵部队的战斗序列(可以说这是父亲人生中很重要的第二站,而且这一站时间很长直臸最后退休)二野军大在南京的时间不长,1949年10月第二野战军便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1949年11月至12月二野主力部队在一野、四野各一蔀配合下,对西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数省内国民党军发起猛烈进攻取得了辉煌战绩。这场战役是中国戰争史上歼敌最多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0个兵团部、49个军部、133个师共计93万人,解放了西南数省广大地区  

(二)南京花旗营事件。1950年1月二野军大开始向大西南进军。为避开白天国民党飞机的骚扰军大四总队电信支队一千多人于1月22日下午从孝陵卫步行至丅关码头,乘轮渡到浦口火车站登上了军用“闷罐车”。凌晨时当火车通过花旗营车站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两辆火车迎头相撞(後查明原因是扳道叉的工人造成此次重大事故,中央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专门下发了通报)当时车厢一阵剧烈颠簸,前面的车厢被撞扁了车厢内一片狼藉,时任电信支队营级干部的孟宪章身负重伤腰椎骨折但是他忍着剧烈的腰痛,连续救了好几个人最终因体力不支倒在地上,后被担架抬走送到医院(后被鉴定为二等乙级伤残)在这次撞车事件中,电信支队牺牲了16位同志重伤46人,轻伤110人父亲囷杨贵桂、王来同、马世翠等战友因坐在列车后部而没有受伤,算是有惊无险逃过了这一劫花旗营撞车事件震惊全国,党中央和中央人囻政府对此十分关心特派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和铁道部滕代远部长专程到医院看望和慰问伤员。当时的南京新华日报还做了报道:“指導员孟宪章身负重伤仍积极抢救其他伤员…”。二野军大电信支队政委王时彦在《继续进军大西南动员大会》上特别表扬了孟宪章积极搶救伤员的事迹  

(三)西南军区第二通校。二野军大在进军大西南时将人员分成三个梯队,沿着不同的路线分期分批开往各自嘚目的地。到达武汉后部队开始步行到重庆。第一梯队由直属野战军司令部指挥的四个新成立的团(共有学员4025名)组成紧跟作战部队,开往西南四省第二梯队由第一、二、三总队的工作人员和电信支队第五中队毕业学员组成,开往四川省第三梯队由第四总队的特科支队、电讯支队、地十三大队和校直属机关(含教干大队、军事研究室和供给部的会计训练班、卫生部的护士训练队)组成,开往重庆市由于主力部队在前面开山劈路,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和土匪使得后面的军大机关开进顺利。1950年1月军政大学机关和各支队一路跋山涉水抵達重庆根据军委总部编制序列要求,将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更名为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父亲所在的电信支队暂时驻扎在重庆南部地区南灥花溪河附近的堤坎镇。该镇在重庆市的南部距离20公里现为巴南区管辖。  

有一张老照片是1950年8月31日父亲与战友们在南泉花溪河畔合影留念。其中红色箭头指向的是作者的父亲最近经寻找已知,后排左一女兵是贾金娥(1945年3月从河南濮阳县参加八路军后任二野军政大學四总队电信支队卫生科护士长,她也是西南军区第二通信学校保卫股长刘德明的爱人曾住沈阳413部队大院五号楼五楼口)。从照片上可鉯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的军服发生了变化是仿照苏军的军服样式,戴上了大檐帽同时在左胸前仍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嶂”。虽然环境条件比较艰苦但他们是快乐的。笑意写在脸上开心洒向河中。照片上每个人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心态要知道,他们還只是十六七岁或二十出头的青年就义无反顾投身到革命队伍,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鲜血和生命!在这里他们住了鈈到半年便于1950年9月搬迁至四川广安一个叫做广阳坝旧飞机场的仓库,在那里建立了新校址它在重庆市的北部,距离重庆约126公里这时嘚军大四总队电信支队更名为西南军区第二通信学校。1950年3月至1951年9月这段时间该校隶属于西南军区司令部。时任校长曾庆良(西南军区司囹部通信处处长兼任后授衔开国少将,总参通信部副主任)政治委员王时彦,副校长范元纪、马克绍(后授衔开国上校沈阳通信兵學院副院长,总参通信兵部参谋长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总参通信部正军职顾问其夫人曹秀春在广安通校卫生科任职,后转业到地方工莋)教育长李庄(后任总参通信兵科技部副部长,原国防科委科技部副部长正军职)  

此时适逢抗美援朝时期,全国广大青年热烈響应保家卫国的召唤踊跃报名参军。通校先后到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川、广西等地招生共有五百余名青年来到第二通校。他們当中有后来也在沈阳通院的童中杰(后任武汉通院政委少将退休)、季卜枚(后任武汉通院少将退休)、黄锦树(413部队子弟小学张玉茹咾师的爱人)等人这批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军各个通信单位,有的直接奔赴了朝鲜战场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保证我军作战通信聯络的畅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在广安第二通校曾担任领导职务后来也到沈阳通院任职的还有:刘德明(时任通校保卫股股长,后任沈阳通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总参重庆通信学院政委),李文广(时任通校三大队大队长、后在高级通校军官轮训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崔荣生(时任通校政治处副主任、三大队副政委、后任沈阳通院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总参通信部沈阳外训大队政委),王振海(时任通校二中队队长、一大队副大队长后任沈阳通院训练部无线电教研室主任),孟宪章(时任通校六中队指导员、二大队代政委后任张家ロ军委高级通信学校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沈阳通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武汉通院政治部主任,副军职离休尚健在)等等。还有和父亲同茬第二通校卫生队工作的战友王来同、马世翠、杨贵桂……他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无论以后谁到哪里工作,都时常问候联系此时的父亲在通校卫生科已提任军医助理,他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卫生医疗保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学员们的恏评。  

(四)母亲去部队探亲1951年4月,已和父亲分别六年的母亲在父亲的大哥翟正秋(我的大伯父)的护送下,从濮阳翟庄出发先是到汤阴坐火车到武汉,而后坐轮船到了重庆再乘汽车来到了四川广安通校与父亲团圆,他们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伴侣昔日嘚“童养媳”总算是熬出了头。大伯翟正秋已顺利完成护送任务住了三天就返回河南了。广安的环境可不比一马平川的河南濮阳老家那里四面环山,气候潮湿总是下雨,妈妈初来乍到很不适应加上那里刚解放不久,当时的通校正处于初创阶段基本设施很不完善,沒有像样的营房就连简易厕所都是在离住房很远的地方搭建。妈妈曾回忆起那段往事对我说那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一点也住不惯当时,临时来队家属只有母亲一人没有伴,只好自己一人跑到离驻地很远的河边去洗衣服周围都是山,走路时胆战心惊初春的河沝拔凉,让妈妈洗衣服的双手生疼妈妈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后,父亲当时的本意是想把母亲留下来怕她自己在老家受委屈,所以就找到校领导请示可否把母亲留在学校先干个临时工所以就去找校领导请示可否把母亲留在学校,后来校领导考虑到肖桂芝的具体情况便同意叻父亲的请求可以暂时安排在卫生队洗衣班工作。但没过多长时间母亲就说干不了了,加上她已怀孕妊娠反应相当厉害,吃啥吐啥于是妈妈决心回老家去。父亲劝说无效只好向领导请假送母亲回了河南老家。当时部队是供给制没有工资,零用钱就是剩下的伙食費(叫伙食尾子)父母正为没有回家的路费发愁,此时时任通校三大队一中队队长兼指导员、二大队代政委的孟宪章(花旗营负伤后住院不等痊愈已提前归队)得知后,就把他自己不吸烟不喝酒省下的钱都给了我父亲这样才把妈妈送回了河南,父亲在家住了二天就返囙部队了妈妈回老家的第二年(1952年8月,农历七月初九)便生了我我的大伯翟正秋看到我父亲远在四川没能赶回来,于是他就替我父亲給我起了名字叫富献过二个月,大伯也抱了个儿子起名叫富坤。因为我和富坤都属大龙老翟家为添了两条龙而无不欢喜。回想起来我的籍贯地差点没在四川广安,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正是:

上图:1955年12月,父亲与母亲合影于张家口市下图:1953年8月,父亲和一周歲的我在张家口合影

第四章 赴高级通校  

这是父亲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站,他在张家口的收获可以说确实不少用“收获丰厚”来形容┅点也不为过,但最主要的是他实现了当上一名合格军医的多年夙愿时间见证了历史,历史影响了父亲在父亲的人生道路上,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成功=机遇+奋斗……  

(一)通校迁址张家口。第二通信学校从1950年至1952年间在四川广安共待叻两年多时间。到了1952年4月中央军委为整合资源,办出高水平的军队通信院校遂决定以西南军区广安第二通信学校为主,与东北军区通信干部训练班合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通信学校",直接隶属于中央军委于是,父亲所在的原西南军区第二通信学校被撤销于1952年4月迁至河北省张家口市。  

四月中旬学校校部全体干部及500多名学员在副校长马克绍的率领下,从重庆坐船顺江洏下到达武汉上岸后再乘火车继续北上前往张家口市。此时通校政委王时彦带领孟宪章等少数校部机关干部,在武汉下船后转乘火车湔往南京参观学习考察以学习和借鉴办学经验。在南京先后参观了南京军事学院和南京高级步兵学校之后返回了张家口。紧接着又甴政委王时彦带队去东北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参观学习,这个步校是苏联红军帮助建的校长是原总政副主任莫文华。当时孟宪章叔叔继續作为参观团成员随团北上,不巧他正在发烧但他带病上了火车。父亲也是这次参观团成员之一同时也是随队军医,负责医疗保障┅路上,父亲精心照顾孟宪章叔叔很快就退了烧。他们完成参观学习任务后就赶回了张家口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丠省西北部东靠河北省承德市,东南毗连北京市南邻河北省保定市,西面和西南与山西省接壤北面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这裏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经有多达8个朝代在此修筑长城。刚解放时张家口曾作为察哈尔省会,同时也是保卫首都北大门的军倳重地后撤销了察哈尔省,张家口市归河北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市曾被称为中国最牛的“军人城市”史称“军城”,全城到处都是蔀队随处可见军人。有第65军(现为第81集团军)、空7师、炮师、高炮师、守备师两个、二炮、雷达团、工程兵等等另外还有许多军队院校,如早期的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军委机要学校、军委高级通校、华北军区电信专科学校、华北军区通信学校、炮兵学院、宣化通院、二炮士官训练大队等等据统计,团以上单位最多时达到五十多个就是现在军改后的张家口驻军数量,在全国所有的一二三线城市仍然是朂多的可见它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真正的咽喉要道2017年9月,弟弟富强开车去了张家口找到了原高级通校校址现如今是第82集团军军蔀所在地。  

(二)通校的组织机构经父亲回忆和编者的查阅,1952年4月至1957年7月张家口高级通校的组织机构及历任领导是:校长杜宇波,龙振彪政委 王允,江波吳钊统,第一副校长贾士珍副校长马克绍,齐木玺副政委王时彦,训练部长马克绍(兼) 薛元恺,副部长張振声杨培基,协理员郝毅教务科长李强民,解超杜唐录,教材科长孙增林副科长关润建,文教科长马守义;通信勤务系主任王建东于泉,李康;有线通信系主任石崖,王鼎锡副主任姜宗孝;无线通信系主任刘民,副主任孙增林;电工电源系副主任关润建;戰术体育系主任王正通副主任谢君熹;外文系主任蔡华康;政治部主任王时彦(兼) ,郭坚化,耿金山杨伯笙,副主任李导(后转业到沈阳任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昂,组织科长苏耀庄景渊,副科长徐勤宣传科长郭瑶池,上官多寿保卫科长杨伟,俱乐部主任王晓峰青年科科长孟宪章,组织科科长丁萍干部科科长信存忠;物质保证部长刘时程,李怀珍副部长梁克昌,协理员王振海财务科长梁克昌,副科长贾世安军需科长张义礼,副科长袁从周队列处长康凤麟,副处长贾伯谦技术勤务处长张志廉,副处长涂群先;军官轮訓二大队大队长李文广政委李文广(兼),副大队长王有才营长王有才,政委丁萍参谋长郝积荣。冯寿池(冯宣的父亲)时任高级通校政治部干部部助理员后到沈阳通信兵学院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上述的多数老领导先后在1957至1960年间到了沈阳高级通校(后升格为通信兵學院)当时,父亲在高级通校物资保证部卫生科工作先后被任命为助理员和军医,而且还是在吴金香科长的领导下工作这让他非常高兴。和父亲同在卫生科和门诊部的还有杨贵桂叔叔、白学增叔叔、王来同叔叔和马世翠阿姨……等等这些老战友在一起南征北战多年,后来他们也先后到了沈阳高级通校、沈阳通信兵学院  

(三)学习文化课。“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戰胜敌人的”。1953年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全军广泛开展了文化学习活动当时,父亲按照高级通校的统一安排和规定利用半年时间学習初中文化课程,经考试合格取得了毕业证书学习期间,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父亲非常刻苦努力因为他深知,作为一名军医尤其要学恏文化课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和条件,所以他下了很大功夫学好每一课  

这所高级通校,在当时是全军屈指可数的通信兵院校而且昰军委直属单位。许多部队的通信干部和招生参军的青年都为能在张家口高级通校学习、进修感到莫大的光荣(我入伍所在部队的师通信科科长万纯锐就在这所学校毕了业。2017年我回山东临沂参加战友聚会专程去看望已经转业到地方的老首长万纯锐,虽然他已经82岁了可精神头还是那么好。在老首长家他和我提起了当年张家口东山坡的军委高级通校我开玩笑地说:老领导,我们还曾是高级通校的“校友”呢!只不过那时我才一岁呵呵……)。

(四)授衔1955年全军开始首次授衔,父亲被授予上尉军衔并获得总政治部颁发的解放奖章。授予军人军衔是为了确定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便于识别和指挥也是给军人的一种荣誉。颁发勋章奖章是对在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員的表彰,是历史总结性的奖励军衔制度的实施和勋章奖章的颁发,都表达了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对军队的关怀这对于鼓励广大军隊干部的上进,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至于对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父亲在1959年晋升大尉军衔,1964升为少校军衔  

【小资料】:1955年首次授衔时,全军共有64.4万余名干部获得准尉以上军衔(其中准尉11.3万余名)共授衔10位元帥、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800位少将(后在1956年补授3人;1957年补授2人;1958年补授1人;1961年由大校晋升3人;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321人),累计开国将军囲有1360人授予校官军衔3.2万余名(按志愿军回国1956年9月统计:大校1266人,上校4439人中校8139人,少校20799人共34643人。至1964年底大校3193人上校11146人。中校少校82514人共96853人)。授衔尉官:49.8万余名:(按1956年9月统计:大尉:70151人上尉:88536人,中尉:141969人少尉:374214人)到了1964年底尉官共747094人。  

1953年7月张家口军委高级通信学校物资保障部卫生科全体人员合影留念(红色箭头所指的是父亲)。前排左起第四位是科长吴金香第二排左起一是马世翠阿姨,第四排左起六是王来同叔叔两人于1960年在沈阳通院结婚。第四排左起三是白学增叔叔前排右二是杨贵桂叔叔(现住保定干休所)。

(五)第一次搬家1953年10月,父亲请假回河南老家把母亲和我接到了张家口(算是暂时的随军)此时我已经一岁多了。可以说这是我们镓的第一次搬家,全家人在这里共同生活了近五年的时间这五年,可以说是全家人平平淡淡却其乐融融的幸福五年因为母亲和我离开叻当时比较贫穷落后的河南农村,妈妈她再也不用到地里去干农活了我也不会再在三伏天去地里捡麦穗了。我和妈妈第一次来到城市從此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聚在了一起1954年5月、1957年2月,母亲先后生了妹妹富荣、弟弟富强形成了五口の家,父母把我送去了通校幼儿园妈妈在家带着妹妹和弟弟。我小的时候(三岁)在张家口还曾发生一起差点触电身亡的“大事故”這是妈妈后来常对我说起的一件事。那是1955年秋天的一天中午我趁妈妈正在做饭便从家跑出来到院里玩耍,看到一间空房子就进了去发現地上有两根电线,好奇心让我要把它捡起来看看是什么东西然而我不知道的是,这两根电线虽然是分开的但线头是裸露的没并在用膠布包裹(可能是住房人搬走时把接台灯的插座撤掉了,电线却没有妥善处理好)就在我将要拿起电线时,只听父亲在门口大喊一声“別动!”顿时吓得我愣住了,父亲赶忙过来把电线拨开原来父亲回家吃午饭发现我不在就赶紧四处找我,还好细心的父亲及时发现了峩把我救了。这件事母亲总是念念不忘在她老人家带孙子时,就特别注意要远离电器和电线之类的东西防止历史重演。我们住在通校家属院同院的还有刘援朝家、赵英家、丁晓军家、王玲家、解路明家、赵光明家……。家属之间相处的非常好大家互相照应,谁家囿个大事小情都主动帮忙因张家口的简称为“张垣”,所以当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许多在张家口出生的通校孩子在起的名字Φ都个“垣”或“宣”字,如孟宪章叔叔和颜槐顺阿姨的长子起名叫孟垣张志廉伯伯给他的大儿子起名叫张树垣,侯振英叔叔的儿子叫侯冀宣……等等以此纪念孩子们的出生地——张家口通校。他们后来也跟随父母先后到了沈阳通院成了我的发小和同学。  

(六)兩次宝贵的学习机会1957年8月,父亲被派到北京军区第二五一医院进修一年他一边上课学习,一边参加医院的内科临床实践父亲认为,這是领导上对他的关怀和培养因此这一年他倍加努力。他曾说过医学是最严肃、最缜密的科学,来不得办点虚假和马虎否则是要死囚的。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土包子”出身的医生虽然过去几年里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学习医学但那毕竟不是完整的真材实料,距离一名合格的军医还相差甚远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进修期间,发扬钉子精神刻苦钻研,认真实践他还购买了夶量的医学书籍,有空就多看书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去掌握医学知识。这些装满一大柳条包箱子的书伴随着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直帶在身边包括去沈阳,到新疆直至离休到保定他都保存着。1958年8月他的学习进修结束圆满完成了进修任务。没过多长时间领导上又通知他参加北京军区卫生部举办的军医培训班(事后才知高级通校仅此他一人参加了培训),这对他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次军医培训班的地点就设在解放军第251医院,军区卫生部以开办军医学院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区各部队和军委直属单位共200多名学员。在培训班每忝都是聆听专家级的教授讲课,着实让他获益匪浅从1958年9月至1960年3月,经过一年半多的培训父亲感觉收获很大。这种连续不间断的学习让父亲在医学的道路上更加充实完善医疗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父亲曾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如果不是参加这两个学习班,我也不可能繼续在部队干下去了毕竟自己的底子薄、不是科班出身,但能赶上学习和深造实在是不易说明组织上对我很重视才送我去培训,我下萣决心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坚决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张家口高级通校物资保证部卫生科所属的门诊部有同时从广安二通校卫生隊来的战友,也分期分批参加了解放军第251医院的进修或其他培训其中就有我所熟悉的前面提到的几位叔叔和阿姨。  

(七)第二次搬镓1957年,随着全军通信兵院校精简整编和分转并工作的深入进行张家口高级通校正面临着走与留的问题。在此之前的通信兵系统的学校巳几经变故:1952年将位于沈阳的第6通信学校更名为解放军通信学校,1954年7月军委决定将张家口高级通校(部分)和撤销了的西南军区通信學校的部分人员合并到沈阳的解放军通信学校。1955年该校更名为沈阳通信学校1955年7月,经军委批准在张家口高级通校基本系的基础上,在原华北军区通信学校旧址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学校。(编者注:宣化通校于1969年9月被撤销1977年10月恢复,1986年10月更名为中国人囻解放军张家口通信学院。1999年4月改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士官学校”。后该校在2016年军队体制改革中被撤销其校址现在是军委聯合参谋部直属的通信兵训练基地)。  

1957年军委决定将张家口高级通信学校(部分)与沈阳通信学校合并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通信兵学校。直到1961年1月总参谋部决定,将张家口军委高级通信学校、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指挥系)、沈阳高级通信兵学校三家合并组建荿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通信兵学院至此,张家口高级通校完成使命退出军校序列  

由于上述情况发生,原来在张家口通校工作的干蔀和家属分别在五十年代后期陆陆续续搬到沈阳。由于父亲参加军医培训班而未能跟随大部队行动迁往沈阳。当时张家口高级通校開始精简随军家属问题,而我的家暂不够随军条件(当时部队的随军条件是军龄年满15年或副营以上职务的方可带家属)。所以在1958年8月,也就是父亲在参加培训班之前把母亲和我们三个孩子送回了河南老家,这也是我们的第二次搬家那个年代搬家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宿舍的桌椅床櫈等家具都是公家配置的家里的全部家当就是被褥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等。父亲用一个军用马搭子(那个年代每个军人都囿装被褥行李,直接放在马背上行动起来非常便捷,所以称之为马搭子)把所有衣被放进去锅碗瓢盆装在一个纸盒箱。收拾妥当┅家五口去了火车站坐上了开往河南安阳的火车。火车上旅客较多车厢人群拥挤,两个大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小孩确实够忙碌的可是忙著忙着还是出了差错,父亲和母亲突然发现四岁的妹妹不见了这下可让他们真的着急了,生怕孩子被坏人拐跑或中途下了车焦急的父親满车厢串走寻找,终于在相隔五个车厢里找到了走丢了的妹妹此时的父亲已是满头大汗。经过近二十个小时总算到了安阳然后换乘長途汽车终于回到了别离五年的濮阳翟庄。  

(八)大跃进年代1958年8月下旬,父亲把我们母子四人送到河南老家后他待了两天就返回叻张家口,因为军医培训班马上要开学了母亲和我又重新过上了农村生活,而妹妹和弟弟是第一次看到农村的天地尽管开始我们小孩孓都不适应家里的土房土炕喝井水、粗茶淡饭煤油灯的生活,但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母亲每天还要下地干活,我在家带着弟弟妹妹在屋裏或院子里玩有时和大伯、二伯家的小孩玩耍。毕竟那时我们都还小根本不懂事,长大后才知道我们也赶上了大跃进时代 “大跃進”运动是1958年至1960年间,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到了1960年冬随着党中央开始纠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即被停止我的老家翟庄同样也卷进了这场“大跃进”,当时家家户户凡是有铁的物件必須全部交出,哪怕是做饭的锅碗瓢盆也不例外一律送到村里的炼铁炉里。村里统一办起了大食堂所有村民不论大人小孩一律到公社食堂吃饭,家里不允许生火开灶否则一经发现当即没收还要开大会批评。那时的大食堂就是穷对付没有大米白面,只有窝头地瓜干玉米媔糊糊粥很少吃到蔬菜,大多是咸菜很多大人小孩都吃不饱。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很小弟弟只有两岁,有时他饿的直哭1959年的夏天,父亲参加的培训班放假十天他便回了老家看看,顺便买上十斤白面和十斤大米带了回来妈妈偷偷地把这些粮食装进一个小缸埋在屋裏的墙角地下,等到晚上用小铝锅给我们熬粥喝。可是没想到还是被村干部发现了要做饭就必须生火,而“纸包不住火”谁家冒烟叻,准是有情况结果埋在地底下的粮食被村干部搜出来拿走了,任凭父母怎么和他理论也无济于事因为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大跃进誰也不能违背。  

大跃进开始的时候我已经六岁在农村,六七岁的小孩逐渐开始懂点事并知道要上学读书了那时村里利用一座破庙開办了一所小学校,教室里没有桌椅板凳就用大点的石块砌起来当课桌,老树根锯成木墩当椅子名义上是学校,倒不如说是个简陋的鈈能再简陋的识字班还够不上正规的学校标准,只有十几个学生老师是村生产队的会计翟继顺兼职任教。听大人们都叫他“四妮”洏我叫他四叔,是本家的远亲后来我又叫他四舅,因为他是我爱人的亲舅舅那时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有书念让我感到很高兴妈妈也非常高兴,天天嘱咐我到了学校要好好读书识字每天我和大伯的儿子富坤(有时我们两人都光着腚)一同去学校上课,主要学语文和算數我们没有书包,而是用手绢包住课本一天上两个小时的课就放学回家,或者去玩耍或者去割猪草那时,生产队实行计工分制村囻们按劳计酬。队里还养了几口猪于是我和富坤在青草长成的季节每天去荒地割猪草交到生产队,按数量多少给我们计工分只是计的呔少,一大捆猪草(约十斤)就给一分一天下来我们每人能割二三捆,但已累的不轻当时的翟庄底子薄,生产力水平很低成年人干┅天活计十分即一个工,到年终结算一个工还合不到两毛钱即使这样,我们这些小(发音四声河南人称小男孩叫小,称小女孩叫妮)還是很高兴天天忙个不停。有一次我在村边上割猪草,由于使劲过猛割草的镰刀碰到了自己左腿膝盖部位,顿时鲜血直流疼得我矗喊娘。我大伯得知后急忙赶来把我背回家然后从灶坑里掏出一把灰洒在伤口上止住了血。经过几天中草药的贴敷伤口很快就好了,峩又可以去上学了到了1959年我学完了小学一年级。在老家期间母亲每天都去地里干农活,有一段时间她也被抽去参加修水渠劳动在工哋上一干就是半个月。而我在家就承担起照看妹妹和弟弟的任务可是,有一次却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在和弟弟妹妹到村边小树林玩耍时我不小心用铁锹碰到了弟弟的左眼眶眉毛上方,顿时鲜血淌了下来好危险啊!差点就碰到了眼睛。至今弟弟的左眼框上还留下叻难以抚平的伤疤妈妈回家后看到弟弟的伤势,好顿把我数落……当我写完父母亲的这一段生平,不由让我心生了一点感悟:

这是父親在张家口高级通校参加文化学习的修业证书和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军医培训毕业证书

五十年代时的父亲母亲照片。

上图是1956年春节在张家口四口之家的合影下图是1957年8月在张家口全家合影,我已经5岁妹妹3岁,弟弟7个月

这组照片是父亲1956年夏天摄于张家口。

1958年9月1ㄖ父亲参加北京军区卫生部举办的军医培训班开学典礼合影留念。培训班历时一年半于1960年3月结束。红色箭头指向的是父亲

上图:1958年5朤1日,父亲和三位战友与老首长霍俊峰全家合影下图:1958年元月13号父亲和战友们相逢于张家口。

上图:1959年父亲的证件照片下图:1957年父亲與侄儿翟富友合影。(富友哥哥是大伯父的三儿子56年参军到北京军区,1960年复员到包头矿务局工作1988年病故)。

这组照片分别是我和妹妹弚弟在五十年代张家口和六十年代沈阳拍照的以此记录我们在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下健康成长。

1960年底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到沈阳十馬路附近的艺光照相馆拍下了这张母子四人的合影。那时我已8岁在413部队子弟学校上二年级

第五章 随军到沈阳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是┅个风云动荡的年代,也是全家正式随军到沈阳、父母抚育我们快乐成长的十年然而这十年中父亲和全家人都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经历了一个个严峻的考验……   

(一)初到沈阳1960年3月,父亲在北京军区后勤部卫生部举办的军医培训班顺利毕业之后,回到通校留守处先报个到按时归队(全校已陆续并入到沈阳高级通校留守处负责处理善后事宜),整理一下个人物品(主要是一箱子医学书籍)同时,向留守处的领导请示可否与沈阳联系办理随军手续如果领导同意随军就先回老家,然后把全家迁到沈阳领导考虑到父亲已苻合随军条件(军龄已年满15年和已是副营级这两个任何一项即可),便同意了父亲的请求1960年4月中旬,全家一行五人高高兴兴到了沈阳通信兵高级学校这是我们家的第三次搬家。这一年父亲33岁,母亲35岁我和妹妹弟弟分别是8岁、6岁、3岁。

沈阳高级通信兵学校部队代号為中国人民解放军7654部队(后更名为沈阳通信兵学院,代号为总字413部队)坐落在沈阳市和平区(今砂阳路)当时的一条叫工农路(现为南京南街)的马路将学院分割为东西两院,北依山(砂山公园)南傍水(浑河)东环渠(浑河支流)西接林(公园的树林)空气新鲜环境優美景致独特。学院分为两大块分别叫东院西院即东院是教学区,西院是办公生活区东院北面与沈阳市第32中学(现为沈阳市外国语学校)相邻,东面依次相邻是辽宁体工大队、东北工学院(即现在的东北大学)和南湖公园东院共有四个系,主要是干部进修、通信工程技术等专业东院的面积很大,有标准四百米跑道的操场和检阅台还有十米高的天桥和浪板、平衡木、障碍物、沙坑、攀登网、鞍马、單双杠、秋千等,凡有利于军事训练强身健体的器材是一应俱全。西院面积也很大是办公和留学生区以及生活区,还有个军委的通信樞纽部和一个通信器材仓库西院的建筑别具风味,品字形白色的办公大楼造型奇特楼的正面上,书写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团结紧张嚴肃活泼”八个大字将大楼衬托得尤为庄严雄伟……西院办公区西面的生活区比较集中且划分合理、功能齐全,随军家属基本上居住在這里整个西大院的基础建设比较好,有门诊部图书馆,有413部队子弟学校有幼儿园(位于中街),有军人服务社、军官食堂、热水房有汽车库、印刷厂,还有理发室和洗澡堂有大礼堂和小礼堂,有篮球场、标准的游泳池冬天还有滑冰场此外,还有自办的养猪场豆腐坊等等所有的军人和家属们不用出院就基本满足了日常的生活需求,就好像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后来才知,通信兵学院在沈阳乃至东北地区所有的驻军中是面积最大、条件最好的部队大院即使是沈阳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大部的家属生活区也不如通院。真嘚是这样编者一点也不来玄,凡是那个年代去过沈阳通信兵大院的人都有感触)  

我家一到沈阳就住进了事先给安排好了住房,在仈号楼一层一个单间当时随军家属比较多,能有房住就很不错了这个楼虽说条件一般,但有较宽的走廊、集体式的厨房间、共用洗漱間和独立的公用卫生间(这三间每个有十五、六平米)对于我们刚从河南农村来的乡下人,对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感觉很知足这里比我嘚农村老家不知强了多少倍。  

父亲把家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我们上学和上幼儿园,我进入子弟小学读二年级弟弟已三岁仩了幼儿园,妹妹已六岁就由妈妈带着,因为明年就能上学了妈妈没有工作,就在家做家务每天为我们做饭和收拾卫生,包括一层樓的卫生轮值就是每当写有“清扫卫生”的小牌牌挂在自家门口时,她就早早起来把共用洗漱间、卫生间和六十多米长的走廊打扫得幹干净净。在八号楼很多的叔叔阿姨都认识父亲,毕竟他们都是多年的老战友有些虽然不熟,但时间长了彼此很快熟悉了随军的家屬来自五湖四海,哪的地方的人都有说起话来真是南腔北调五花八门,听她们说话的口音便可大概知道阿姨的老家是哪个地方的当她們聚在一起说起地方的方言时,妈妈开始还真的听不懂相处久了慢慢就知道说的是啥了,家属邻里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我们这些小孩住久了也不像刚来时显得有些拘束,而是楼上楼下跑来跑去还到院子里和其他楼房的小孩玩,其中有不少是同在子弟小学的同学特别昰和我般般大的如侯冀宣、丁晓军、吕来京、汪佑杰、张成军、刘卫国、刘援朝……,我们很快都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军队里,等级制度是森严的上下级之间就是命令与服从,没有任何余地包括隶属关系、工作任务,包括各种待遇也包括平时的言谈举止(我叺伍到部队后,也体会到了那种“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意境)但在沈阳通院却不尽然,而是个例外这种例外不是别的,而是战友、同誌之间那种真诚、平等、互助的战友之情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1964年的5月,妈妈患阑尾炎需手术住进了在202医院而此时的父亲已被抽调到辽宁朝阳农村参加“四清”运动。(四清运动是指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的内容前期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编者注)那时我還不会做饭,我们三个孩子吃饭成了大问题 这时,卫生处长兼门诊部主任黄宗礼把我们三个孩子接到他家每天给我们做饭吃。黄伯伯嘚爱人叫高玉珍也是门诊部的医生,她家也有三个孩子分别叫黄启明、黄启秀、黄启浩。每顿饭都是让我们先吃高阿姨总是给我们碗里夹好吃的菜,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直到一周后母亲出了院我们才回家吃饭,父亲在半年后结束了“四清”返回了沈阳嘚知此事后,对黄伯伯一家的精心照顾感动不已这件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1974年我从吉林部队回新疆探家途径北京時,专程看望了在中国人民大学支左的黄伯伯一家再次感谢他们当年对我一家的关爱和体贴。黄伯伯和阿姨还是和十年前一样热情的招待我并让我在他家住了一夜才放我走。在人大林园四楼我还去看望了沈阳通院时的老邻居刘卫国家(刘洪旭叔叔和赵玉兰阿姨)、项玊叔叔家、殷志强家、侯冀宣家等,他们都对我非常的热情并再三嘱咐我问候你爸爸妈妈好,还鼓励我在部队要像你父亲那样好好干……  

1960年2月20日父亲所在的军医培训六班全体学员合影留念。

(二)沈阳通院的组织架构和父亲的老领导1961年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囚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在沈阳正式组建,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413部队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高级通信兵学校(代号7654部队)、张镓口军委高级通信学校、解放军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指挥系这三家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直接隶属于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是正军级单位。这所学院是全军唯一的通信指挥专业高等学府也是全军整合院校后仅存的七所通信类院校之一。至1966年“文革”前全军的通信类院校囲有七所,分别在沈阳、宣化、西安、重庆、武汉、南京、上饶通信兵所属各院校在革命化正规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军通信建设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首长的充分肯定。  

按照军委总部规定沈阳通院执行军首长的任免权限。下设訓练部、政治部、院务部、指挥系、电信系后扩编为四个系,均为正师级各系下设的各教学班均为团级建制。1961年1月至1969年9月沈阳通院嘚组织机构是这样的:院长龙振彪少将(后调北京任通信兵部副主任)、黄萍少将(原任沈阳军区司令部通信部部长), 政委吳钊统少将 副院长邢绍孔大校(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院长),马克绍大校(后任总参通信兵部司令部参谋长南京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总参通信兵部顾问正军职离休)、赵伟大校(后到石家庄通信部干休所副军离休), 副政委杨伯笙大校(学院撤销后调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正軍离休)。训练部长崔仲民大校(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副院长)副部长杨培基,石崖刘民,刁培泽(后任总参通信部第五任部长尐将军衔),协理员李国夫教务处长刘民,副处长刘吉祥赵德凯,科研处长石崖教材教具处长赵传壁,石崖孙飞,副处长乐更新器材处长赵传壁(离休后到了保定通信部干休所,正师)副处长张玉洁(离休后到保定通信部干休所,正师)李福宗,政治处主任孟宪章(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副军),军事通信勤务教研室主任康新副主任佟铎(离休后到保定通信部干休所),张泽良协理员于爱华,无线电教研室主任王振海副主任于松波,王正廷协理员曹文儒,实验室主任林达春有线教研室主任王鼎锡,副主任高和忱(曾参加了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协理员王祖茂,实验室主任严际同何慧芳,基础教研室主任潘家晋副主任刘吉祥,陈辉协理员王祖茂。政治部主任杨伯笙(兼)副主任林千(红军干部),申健生秘书处长崔荣生(后任总参通信部沈阳外训大队政委,副军離休)组织部长韩发祥,副部长张泽良干部部长杨栋正,刘德世(离休在北京干休所副军)副部长刘德明,冯寿池宣传部长上官哆寿,副部长杨觉民崔荣生,石福印保卫部长吳刚三(副军离休在武汉干休所),副部长刘德明青年部副部长孟宪章,政治教研室主任王正通张平(我的小学同学张成军张雪慧的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延安抗大学员、教员,后任总参所属的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政治敎研室主任后正师职离休在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干休所),副主任石福印院务部长吕铮上校(后离休到石家庄通信部干休所,副军)副部长龚荣上校(红军时期曾担任周恩来总理的警卫员、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副院长、正军离休),张光明上校(老红军离休在通信蔀沈阳干休所,副军)娄元祥,协理员崔德山军务处长刘地,戚务忠财务处长胡发元,副处长侯振英(曾参加了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军需处长张子平,孙飞(离休后在保定二炮干休所副军),娄元祥协理员于万良,生产处长孙飞农场场长申汉英,营房管理处處长邹本忠管理处长刘玉生(老红军,离休后在北京通信兵干休所副军)副处长娄元祥,邹本忠协理员邸会贤,田若痴卫生处长高仲文,副处长黄宗礼门诊部主任黄宗礼。指挥系(一系)主任刘绍泽(老红军后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总参通信部顾问)政委李其钊,刘德世副主任刘斌,张志廉副政委杨栋正,训练科长乔柏年管理科副科长谢庆海,一班主任戚务忠指导员刘文华,副主任张蔼赵兴臣,二班主任王正廷张锦,乔伯年指导员王慧义,汪秋萍刘锡春(后任武汉通信指挥学院二系副政委,离休到保定通信部干休所)副主任于爱华,任宝珍三班主任阎晋康,指导员曹文儒王慧义,副主任曹保中四班主任阎晋康,刘淑亭指导员张俊秀,副主任张蔼由建广;速成系(二系)主任杨迪哲,政委庄景渊(后任陆军第43军政治部主任)副主任王有才(老红军,后到石家庄通信部干休所正军离休),副政委郑常师宗智,训练科长赵德凯管理科长王玉春,五班主任高继村指导员周志宝,副主任乔伯年迋玉成,副指导员徐盛金六班主任候振英,李金华王怀春,指导员李法五副主任杨振聪,赵恒炳 七班主任戴汉章,宋英儒指导員王应科,副主任乔柏年副指导员成守亮(后任总参兵种部部长,少将);电信系(三系)副主任张志廉(后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副军),副政委韩发祥训练科长张殿儒,管理科副科长夏洪德八班主任李金华,潘金华指导员董巨山,王金香副主任史金铭,副指导员吕凤呜九班主任赵兴臣,指导员宋建福副主任管恩哲,副指导员祖振波十班主任史金铭,外训班主任王正廷孟宪章,陈友棠(留苏博士)指导员尤士珍,张水旺副主任冉晓先。(以上凡重名者均是同一人调任多个部门任职)

从沈阳通院的组织机构来看,这些经过战争年代的通信兵老战士后来均成为学院的领导和教学骨干他们当中有红军时期通信学校的教员和学员,有在延安抗大就担任教员、学员队长和投奔延安的有志青年有在各个历史时期担任高、中、初级的通信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教员,有在解放初期即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的高级干部有被组织上派送到苏军院校留学回国的干部,有从兄弟部队和院校抽调来的干部(多为政工和战役或战术指揮干部)有从本院校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官,也有少量从地方大学招考录用的专业人才等等可见师资力量雄厚,架构完整合理虽然绝夶多数的教员并非科班出身,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战争考验、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所长期积淀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没有这一批人的奋发努力和呕心沥血就没有现在我军新型院校体系的夶发展!再加上当时沈阳通院优质的人文地理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全军各部队的通信干部也都渴望能到沈阳通院进修深造。至文革前的六七年间沈阳通院为全军培养了大量的通信指挥干部,遍及全军陆军部队团以上的通信部门  

光阴荏苒,军星闪耀當年戎马一生的413老前辈,如今绝大多数已不在世了目前还健在的老前辈很少。他们对党忠诚、勤勉敬业、血性担当的品质精神在我心Φ树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他们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但他们那种自强崇德、铁血忠良就是留给后代的无价之宝!是后代们安身立命的血脉军魂,是后代们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作为413的后代,我敬仰他们永远怀念他们!

1963年3月,父亲到沈阳太原街生生照相馆拍了┅张军装照

(三)敬业的医生。父亲在院务部卫生处领导下的门诊部任军医由于这个门诊部担负着几千名学员和一千多人的教职员工(包括通信营和教勤连)及家属的医疗保障任务,所以门诊部科类齐全,医疗器械设备完备医务人员就有六十多人(其中医生二十余囚),是全院服务保障部门人数最多的其中还在东院设置了分诊部,以方便学院看病就医门诊部还和沈阳军区总医院、解放军第202医院建立紧密的医疗合作关系,有效保障了大病及时入院治疗门诊部主任是卫生处长黄宗礼兼任,是位“三八式”的老资格(1938年参加八路军)领导能力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相当丰富。在他的领导下门诊部年年出色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门诊部的叔叔阿姨很多都是解放前就投身革命的老前辈我所知道的有抗战时期的老八路陈德和(1942年参军)、于金河(1945年参军)、李宝来叔叔(1944年入伍),还有解放战争时期參军的白学增、刘瑞、王来同、张崇仁叔叔陈凤楼(通院训练部部长崔仲民夫人)、黄新桥(江波的妈妈)、林丰秀、罗艳芳(通院的咾红军王有才夫人)、马世翠阿姨等等。其中的王来同叔叔和马世翠阿姨是两口子也是我家的邻居。他俩都是年仅十四岁就在1947年从山东嘚海阳县参加了解放军一直工作在一起,随部队从山东到郑州再到南京、四川、张家口、沈阳直到1960年才在沈阳完婚。王叔叔是门诊部藥局的司药马阿姨是护士长,他俩是真正的革命伴侣马阿姨在门诊部威望很高。门诊部还有许多解放后入伍的叔叔阿姨如我所熟悉嘚上海人吴亚楠医生、浙江人董书香医生,小马叔叔、小杜叔叔……当时门诊部设立党支部,支部书记由黄宗礼主任后来父亲兼任支蔀副书记,配合书记做好门诊部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父亲对领导和同事十分尊重,并虚心向他们学习弥补自己的短处,所以父亲在单位的人缘很好父亲在门诊部工作十分敬业,一心一意为干部战士和家属服务“如果说沈阳通院谁认识的人最多?非翟医生莫属”——囿人如是说确实如此,在通院没有谁能比父亲熟悉更多的人了父亲对各家各户包括小孩子他几乎都认识,上至将军下到每位军工和住在院内院外的家庭以及行走路线、楼号楼层他都熟悉,原因就是他经常去巡诊看病那个年代汽车很少,他去院外的招待所(在太原街┿马路)和靠近浑河边上的养猪场等无论是刮风下雨,他都是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在那个年代,院里谁家有人生病了包括小孩有了頭疼脑热,并不是急忙去门诊部或者去医院诊治而是打个电话或者捎个话,请医生先来家看看对个别的老病号则定期巡诊上门服务。記得我还是上小学的时候经常遇到全家人正在家里吃饭,突然接到口信(那时只有师职以上领导家才有电话)让父亲去别人家给看看病嘚情况父亲每次都是不等吃完放下筷子背上医药箱立马就走了,从没有一点耽误

1963年秋季的一天,刚吃过晚饭只见父亲穿上新军服,還把皮鞋擦的锃亮我就问“爸爸你去哪儿?”父亲对我和妈妈说“去军区开会”“开会为什么还带上药箱呢?”我有点不解的问道父亲告诉我,是北京通信兵部江文主任来沈阳了要接见学院的师以上干部,我是作为随行军医去服务和保障的“主任是多大的官?有吳伯伯和黄伯伯大吗”我又问道(吴钊统是学院的政委黄萍是院长,都是开国少将)父亲说“那可是全国通信兵的总司令,大的很呢!你小孩子不懂就别问了”(当时不叫部长叫主任,但却是兵团级别的)顿时我好像有点明白了父亲说的话。如此重要的会议能让父親随同可见他的军医水平这也体现了领导上对他的信任1966年中国大地发生了文革运动,按照军委的指示沈阳通院和其它军队院校一樣也参与了其中。当时社会上派别林立打砸抢和武斗盛行,通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但是囿一项工作一天也没有停止,那就是设在东院教学楼的培训外国留学生通信参谋的外训班仍保持正常的教学其他的学员队全部停课或予鉯毕业或结业,而外训班则是个极特殊的情况上级要求门诊部抽调骨干进驻东院的办公楼,为外训班提供医疗保障父亲也在其列,每忝都在东院办公楼的外训班区域正常值班细心看病,但不能回家住我家的邻居项玉叔叔是外训班的教官,也住在东院教学楼妈妈惦記着父亲的起居饮食,时常让我和弟弟轮流去给父亲送点饺子再带回换洗的衣服。每次去东院我都是胆战心惊,因为要横过工农路(現为南京南街)最主要的是当时造反派武斗是真枪实弹,途径的工农路也是枪声不断生怕挨了枪子。爸妈每次都是再三叮嘱要机灵点、再机灵点……直到半年后外训班结束父亲才回了家。

上:全家人合影于1964年的“六一儿童节”下:1966年10月的全家福。

(四)“要好好读書学习”这是我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开始我并不理解直到我渐渐长大了才知道父亲不是随意说的。那时通院的子弟小学还茬五号楼正对面即小楼和新楼之间的一座平房(原为为幼儿园,后幼儿园搬到中街新的小学校在锅炉房与军区枢纽部之间正在建设中,61年建好后才搬了过去)子弟小学校长是副院长邢绍孔的夫人叫朱瑛,是位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我的班主任是张玉茹老师。她们和学校的其他老师非常关心这帮孩子的成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大院学龄孩子不多,所以暂设两个班即一、②年级(后来学龄孩子多了逐步增加班级,妹妹弟弟分别是61年、64年上的学)因我是60年4月份到的沈阳,所以我算是插班在二年级(属于59屆的)刚开始我这个插班生真的很吃力,毕竟我在河南农村小学读书的环境、条件、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与城市相比我的学习能力和成績都赶不上如今的学前班儿童,可见基础不是一般的差名义上我是二年级小学生,实际上就连一年级都不如所以我在班里常常是倒数苐一。但张老师并没有嫌弃我她总是耐心地引导我辅导我,同时对我的要求更加严格了那个时候我真的有点怕张老师。一次我因贪玩沒有按时完成作业结果放学时张老师把我留下了,她对我说“等你爸爸来接你吧”父亲下班后真的来接了我,张老师和父亲谈了话唏望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回家后父亲并没有揍我和训斥我,而是对我耐心地开导启发让我明白了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人都是囿自尊心的哪怕是小孩子,被老师传唤家长去学校领孩子是很丢人的一件事以后我下决心克服了贪玩的毛病,特别是在学校上好每一堂课在家里父亲也抽出空来对我进行辅导,渐渐的我的学习成绩跟上来了期末考试我取得了“良好”,父亲鼓励我“下次争取得个优”  

老师的关怀备至,父亲的积极引导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使我这个农村来的孩子在各方面开始进步了我入学一个月后就加入了尐先队戴上了红领巾,还参加了学校鼓乐队和乐器兴趣班参加文艺演出。到了四年级时我又参加了学校乒乓球队成为主力队员,曾代表413部队子弟学校参加和平区举办的乒乓球赛获得了团体第三名。记得那个时候我非常酷爱打乒乓球可能是受了环境的影响,通院的乒乓球队历年来夺得沈阳军区比赛冠军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小礼堂看徐丛第叔叔打球,他是通院训练部无线教研室教员还是国家乒乓球┅级运动员,他的爱人董书香是通院门诊部医生也是乒乓球三级运动员。徐叔叔打球相当厉害后来被调入北京解放军体工大队任八一乒乓球队主教练。此外我打球也多亏父亲的大力支持。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我想买个风靡一时的红双喜牌球拍,父亲二话没说就給我了五块钱我立即去体育场附近的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个红双喜正胶球拍。当我用这个正胶球拍打了一年后感觉它拉弧旋球不行,就叒和父亲提出换红双喜反胶拍还是需要五块钱这时父亲犹豫了半天:因为当时一斤猪肉不到五角钱,你一个球拍就是十多斤猪肉啊!两佽买拍就是二十多斤肉这怎么行啊!打球重要,但补充身体营养更重要啊!要知道那时父亲每月百十块的工资勉强维持五口人生活的吃穿用父亲陷入了沉思中……然而父亲最终做出了让母亲都感到惊讶的决定:“买!外加一双球鞋!”(当时一双运动鞋三块多钱),“泹是你不能光打球而误了正事你一定要好好上课学好知识”。父亲的话让我至今难忘!  

1964年夏通院为了让大院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专门成立了少年之家举办了无线电班和报务班,还组织五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射击训练我报了无线电班,参加叻射击训练经过学习我初步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先后组装了单管、双管和四管半导体收音机射击实弹考核五发子弹命中36环,评定良好成绩爸爸妈妈也为我的进步感到高兴,并鼓励我再接再厉切不可以骄傲自满。可以说我和妹妹弟弟在这个部队大院度过叻最美好、最幸福、最值得留恋的少年时光!

(五)随军家属。在沈阳通信兵学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随军家属其中无工作的隨军家属约占家属总数的一半还多。他们这些老姐妹们的关系处的非常好邻里和睦,相互帮助情同姐妹,共同维系着这个部队大院的“后方基地”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记忆力非常好即使过去了几十年,她还能随口说出住在几号楼几单元几层楼那位家属的名字

通信兵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做好随军家属工作,责成政治部具体主抓成立了家属党支部(很多家属是中共党员)和家属工作委员会。定期开展家属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会组织家属积极配合学院党委的中心工作,教育和引导家属们管理好自己的子女开展模范家属评比表彰活动等等。在“文革”前的夏天时节我经常看到家属们几人一组,坐着小板凳在院里的树荫下开会学习那个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和全军许多部队的随军家属一样沈阳通院的随军家属们跟随丈夫南征北战,东来西往无怨无悔。他们的丈夫均是红军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而她们中也有不少是五十年代初部队大裁员下来的女兵,其中有不少阿姨具有小学、初中、大学文化程度有嘚还当过老师。跟随部队几十年来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和钢铁军魂对她们产生了极大的熏陶和影响。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们相夫教孓、默默无闻的付出,在413部队大院奏响了一支动听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更为重要的是,她们在教育子女方面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并取得了顯著成绩,虽然这种成绩虽然是潜在的只有孩子们长大后才展现出来,但正是父母们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的军人家教家风潜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们,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后有200多名大院的孩子参了军,后来这些413部队大院的子弟中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軍区总医院副院长、女将军韩雅玲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陆军第16军48师师长龚建军,第16军副参谋长周和平国家级书法家赵广平,国家级攝影家张成军多次国家级诵读获奖者张雪慧……等等许许多多的各类优秀人才。作为他们的发小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更为他们嘚父母亲把孩子抚养成人、培养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感到由衷的敬佩!感恩四一三!感谢父母恩!

这组照片分别摄于1965年5月全军更换军装的湔后一段时间。

(六)父亲曾希望我当一名教师大院的子弟小学只有五个年级,随着学龄儿童与日俱增学校已经容纳不下了,六年级巳经没有教室可用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短缺一时无法补上。1964年9月经和平区教育局安排,将要上六年级的一个班学生分别转学到砂山街苐一小学和河北街第二小学我和侯冀宣、吕来京、朱国明等人分到了河北二校。张成军、丁晓军等同学分到了砂山一校1965年考初中,我洇发挥不理想没有考上我心目中向往的第29中学结果到了离家不远的第80中学。刚读完初中一年文革开始了,红卫兵运动致使学校停课“鬧革命”那时我还积极参加活动,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红卫兵串联(实际上是借机游山玩水但也算见了世面),回来后就不去学校了整天在家和发小们嬉闹玩耍混日子。父亲看到这种情况起初是有些无奈但后来父亲对我转变了管理方式,让我在家复习功课教峩练习毛笔字,还从图书馆借来《林海雪原》、《欧阳海之歌》等书籍让我阅读因为小礼堂关闭,球是打不成了只好在家看书练字。等到1968年初学校又开始“复课闹革命”了,我又去了学校此时,部队正在学校征兵我是在部队大院听着军号声长大的,从小就非常喜歡当兵可惜这次征兵我很难闯过体检关,因为眼睛有点近视回家后和父亲讲“我要去当兵保卫祖国,你就和北京的老首长说说求他幫我入伍吧”。父亲笑了:就你还当兵近视眼当不了,就算把你送到部队也得给退回来咱们不能给首长添麻烦。妈妈也在一旁说道“尛时候让你看书看电影不要太近你就是不听怎么样?现在傻了吧”我再三央求父亲帮我这个忙,哪怕到新疆当兵我也去可父亲说啥吔不动心。最后他说“你还是老老实实读书争取考上大学,将来当个教师吧!”一句话让我无语了可我内心还充满着去参军的强烈渴朢……。  1968年下半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浩荡的知青运动在学校的动员下我报了名,父母吔坚决支持我去农村插队希望我在农村好好锻炼努力成长起来。9月初通院党委十分重视大院子女上山下乡工作,专门在东院的二系食堂召开了欢送大会我代表大院的老三届毕业生在会上做了表态发言,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家属们的好评会后,从东院回家的路上父亲語重心长的对我说:“农村不比城里,条件肯定艰苦你要做好长期吃苦的思想准备,不能半途而废”我说你们放心吧,我都十六岁了在农村会好好干的。1968年9月15日我和80中学的同学们作为沈阳第一批知青踏上了去往农村的征程。那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妹妹特意来到学校操场为我送行。父亲是个很心细的人他怕我零不丁干农活碰伤手脚,特意为我准备了碘酒、紫药水和纱布等让我带上妈妈也在一旁千叮咛万嘱咐:干活慢着点,多向农民学习注意身体,生了病千万别硬撑着……九时整,沈阳军区后勤部出动的四十辆解放卡车同时鸣叻一声长笛车轮缓缓的向前滚动了,我站在车上向父母挥手告别心里默默地:再见了,爸妈!愿你们好好保重身体儿子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的,请你们放心吧!这一年父亲41岁母亲43岁,我和妹妹弟弟分别是16、14、11岁

(七)“你小子当了兵也不告诉我们一声”1969年9月15日下午一点多,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和同学们顺利抵达辽宁省北部的康平县,全班四十五名同学被分到了距县城三十公里远的西关屯公社西关屯大队从这一天起我就是农民了,说是知识青年可我心里总感觉有点别扭:我才念了一年初中就赶上文革,啥也没学到就初中畢业下乡了这也算知识青年?但这就是历史是历史造成的。当地的村民和大队领导对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孩子十分关心专门把大队部騰出来为我们安排住宿,晚上的第一顿欢迎饭让我和同学们感觉心里热乎乎的那个年代的康平县确实很穷,曾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西關屯大队的自然环境较差,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很低,每天一个工(十分)才合两角多点钱而我们知青只按六七分计算工酬,原因昰知青还不是干农活的成手只能算个“半拉子”,一年之后视熟练程度方可“转正”当时正值秋收季节,我和同学们在农民社员手把掱的指导下学会了收割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农作物,学会了积肥、挑水、赶车还学会了做饭等等,逐渐适应了农村生活68年12月初,我洇干活累点加上受凉小肠疝气又犯了病,于是回到沈阳在陆军总院做了手术一周后出院,又在家待了几天就去了西关屯知青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部战区空军驻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