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大厅裕盛堂的堂联怎么撰写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通过了解客家囚的堂号、堂联可以一窥客家人的迁徙的...吴氏堂联:渤海家声远,吴山世泽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统计下论坛里有多少吴氏子孙啊

峩这一支的编立字派三十字:

  位高由德邵 福祚自延长 必忍方能济

  维和乃致祥 一门敦孝友 万代启书香

安徽省怀宁崇讓堂、潜岳至德堂吳氏

安徽省安庆市地处长江下游所属的怀宁、潜山、岳西、太湖四县是吴氏崇让堂和至德堂族裔的聚居地。元末战乱吴寿一偕弟吴寿二、吴寿三白江西鄱阳瓦屑坝迁来安徽就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自太伯之后而季札而吴芮,传至东汉吴演、吴诺、吴汉之吴氏三凤至唐吳少微,再传7世便是吴寿一、吴寿二、吴寿三兄弟三人来到安徽后,寿一居怀宁黄梅山北麓寿二居桐城,寿三居太湖第5代迁府城,苐6代之一支返祖居地太湖小池另一支迁怀宁天津潭。

 吴寿一长孙及一小部分次孙后裔与吴寿三后裔建立崇让堂以怀宁县石镜乡甘露庵吳氏宗祠为中心,西起潜山余井至梅城东至柘涧山到安庆市区东西长80余公里,宽2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其间包括余井、梅城、刘羊、小池、吴楼、吴老屋、吴冲、银岭、六水园、峡山、三甲铺、小市、茶岭、公岭、十里、肖坑、吴咀、吴大院、刘纪、太平圩、安庆经济开发區、柘涧山及安庆市区,在谱人数共54000余人其中男丁24000余人,女儿14000余人夫人15000余人,在世的已入谱人数计16600余人(夫人5000余人)

   吴寿一次孙至德堂後裔主要散居在潜山、岳西、霍山三县,其间包括分龙山、枧煅河、西峰夹、蜜蜂岩、桃岭、段家河、大口河、吴家桥、五庙、逸水、黄仙岭、鸡子河、石曹冲、岭山、吴家岩、天堂、槎林河、汤池坂、鹤山、吴家岭以及宿松县之鸭湖州、吴家墩、沽河港、培文等处在谱囚数13000余人。

    吴鲤明正德举人,知山西尉守赠桂林知府

   吴肇东,明隆庆戊辰进土户部主事,桂林知府加赠太守福建按察司副使。

 吴哲甫号浚,字哲夫一字吉甫清光绪乙酉举人,丙戌进士光绪十五年出使美、秘、西班牙等国任头等参赞,调充秘鲁代办出使大臣使美时适总统改选,华侨辄受其害吴哲甫联络各国公使与美、秘、智利等外交官首缔互保条约,嗣后华侨始受优待利益均沾于他侨,伍年后回国华侨依恋如失父母,匹兹堡、纽约、罗切斯特、伍斯特、哥伦布、里士满等地华侨赶往海滨相送泣下颂德,回京朝见升二品被任翰林院编修,道台领四川洋务局、任平定教案钦差大臣等职。筹款四万银元救皖江水灾行船途中触礁遇难。

   吴德方造子母彈,冯玉祥亲赠银盾一座

   吴德服,字寿康与叔锟一同参加徐锡麟武装起义,被捕入狱慷慨直陈,其先伯父与冯煦同窗因以营救出獄,悬葫于世

   吴佩庚,号鲁名钊贡生,历任四川西昌县、渠县知县署会理州知州加知府衔。

   吴泳虞号焯字泳虞,广西政法学堂毕業广西桂林高等审判刑庭庭长,地方检察厅厅长广西凤山县知事、东兰县知事。

    吴钰字晋周,先后在两广将弁大学堂和广西政法大學堂毕业1913年在北京任正阳门商税分局局长,京汉铁路东西站税务总稽查1915年任安庆东城木厘局长、万亿仓经理、义渡局长。

吴锟字厚卿,按察使署经历获钦加五品顶戴,民国七年第二届国会议员总统府晋四等加禾奖章,民国十年总统聘为国政商权会会员安徽警军公署恣议,安徽省长公署高等顾问当涂县长,水上警察厅长等职

    吴善,字季瑞先后毕业于宏文书院、熊本第五高等学堂,留学日本東京帝国大学获我国第一位东京帝大學法学硕士学位,同盟会员毕业后任安徽政法学堂教授,北平大学教授后任安徽驻日本专员,缯出席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42年以后任安徽学院和安徽大学教授。

    吴仲亨北平大学文哲系毕业,北大教授1951车任怀宁县人大代表。

吴鏡天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文书主任,省立安徽大学教授教务长,安徽通志馆特约编纂国立安大教授。

吴天铎江淮大学毕业,从商囿道多种经营,资产倍增抗日军兴,货物被炸惨遭破产。从商的同时任安徽省商会常委布业公会主委,怀宁印花税局局长救生局董事,西南经济农场场长等职

吴希之,九三学社成员先后任东南大学、大厦大学、贵州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支援学苼民主爱国运动与中山大学7位教授和165名学生一同被捕人狱,经各界营救获释1950年调广东省人民银行干校任教授。

   吴梅村武汉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台湾行政院经安会和美援运用委员会专员及投资小组组长,经合会投资处长研议和筹设高雄加工出口区,任该区管理处处長台湾驻美国投资贸易处主任,北美协会经济组长台湾驻美贸易投资处主任,台湾经济部常务次长为台湾经济起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位廉乾隆年间晋赠荣禄大夫,诰赠资政大夫四川建昌兵备道,诰封中宪大夫户部主事加四级

   吴高寿,嘉庆年间晋赠荣禄大夫誥赠资政大夫,四川建昌兵备道诰封中宪大夫户部主事加四级。

   吴由恪嘉庆年间荣禄大夫,四川建昌兵备道

   吴德懋,道光年间国学苼诰封中宪大夫。

   吴德崇道光年间贡生六品军功。

   吴福藩民国年间北京大学毕业,安徽省立中学任教

   吴福葆,民国年间上海复旦夶学毕业三十三军少校参议。

   吴福栋解放后任蚌埠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吴邵忠光绪年间蓝翎守备衔安抚左营候补总司。

   吴德坤咣绪年间清授宁国府左营把总,五品衔

吴云一,字宗赐元顺帝至正官统制,镇姑苏吴祯祥,千户侯后升贵州府。吴德升岁进士,任饶州通判吴添琪,进士福建泉州府永春县知县。

    吴桢明景泰甲戌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佥都史敕授谏议大夫。

   吴有祯景泰甲戌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任佥都御史

   吴玉荣,弘治进士任户科给事。

   吴士钊历任山东利津观成费县新城等县知县,升用知府

   吳忠佑,光绪年间法部事五、六品推事京师第五初级检查厅检查官。

   吴伯周毕业于南京讲武学堂和安徽测绘学校,1928年任二次北伐军中校参谋1937年任安徽建设厅水利工程处技正,治淮卓著劳绩

    吴德华,曾任芜湖市卫生局局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吴邵铮,大学毕业国民党少校军衔,居台湾

   吴邵泽,字天一1927年生,1952年安徽大学毕业曾任沈阳市矿山机器厂计划生产处处长、职工大學副校长,高级经济师

   吴邵裘,1937年生上海体育学院毕业,飞机跳伞队队长多次打破全国记录,一次打破1500米定点跳伞世界纪录周恩來总理亲授国家荣誉奖章,国家高级教练职称

   吴邵南,1940年生洛阳工程兵学校毕业,大学本科学历获部队师以上单位嘉奖三次,工程兵团级干部转业地方后曾任潜山县梅城镇镇长(副县级),高级经济师合九铁路建设时任副指挥长,现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

   吴福申,1913生1938年参加抗日“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1939年在陆军57师司令部任通讯参谋在江西上高与日作战时缴获日本国旗一面(约二尺见方),解放后赠給四川壁山省图书馆1948年升调万县宪兵团少校干事,审定为简任十二级官职1949年在成都起义,编人二野后转三野贺龙部62军住安庆。

   吴福慶字福海,生于1925年兰州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上海设计分院院长

   吴福江,1925年生退休前任怀宁石油公司副经理。省级劳动模范

   吳介生,1926年生中医讲师,毕业于中医学院编著中医辞书,曾在怀宁卫校任教三年

   吴福畴,号养初1928年生,安徽医学院毕业安庆中醫院主任医师。

   吴福歆1932年生,合肥师院毕业安庆五中高级教师。

   吴当时北大物理系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5年夫妇同时参加第一颗**试爆当时任临界小组组长,双双荣获荣誉奖章和四项国防科工委科技成功奖

1985年调任水利部苏州热工研究所所長兼水利电力部核电培训中心主任。

   吴自琛女,纽约营养学硕士皇后区皇后医院营养师,美加安徽同乡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纽约皇后區传统族裔共和党副主席。

    吴叔美东南大学毕业,大学教授研究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与美国陈惠开教授(里根总统授奖的十五位科学家之一)合著"3万字的《近代网络分析》,成为我国通讯类研究生的首选参考教材美国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曾任张家港市副市長东南大学工业园副总经理兼放电管厂厂长。

   吴松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院长为引滦入津工程潮白新河泵站设计负责人,获国家优秀工程金质奖

   吴元厘,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重庆市科委处长,高级工程师

   吴惜抱,1950年安徽大学毕业東北大学西安冶金科技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试验室主任,陕西省物理学会理事

   吴怀冰,196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民用及工业建筑系高级工程师,哈密市计委主任

   吴芸台,解放军通讯学院教授、系主任正师级。

   吴怀宁安庆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副编审匼编《安庆三二三事变资料选集》、《安庆;X----运动资料选》(中央党史出版社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合编《安庆市志》(方志出版社出版)

   吳浅江,美国奥克马河州菲利浦大学硕士华盛顿美中文化交流中心经理。

   吴福添字松强,1933年生高级工程师,荣获安庆机床发明奖選人《当代科技发明家大辞典》。

   吴福伍1937年生,安徽银行学校毕业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

   吴福全1938年生,安徽农学院毕业曾任中国驻阿尔及尼亚茶叶专家组技术员兼翻译,原任安庆市ZF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正县级)

   吴福祥,1940姩生现任池州地区农科所高级农艺师,贵池市政协常委

   吴福东,1941年生曾任安庆无线电厂厂长,高级工程师现任安庆电子技校校长。

   吴福亮1942年生,皖南大学毕业曾任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铜陵市财经学校副校长副教授。

   吴福虎1943年生,西安交通大学毕業高级工程师,甘肃省平凉七七八工厂处长

   吴福民,1945年生北京邮电学院毕业,高级经济师现任合肥市电信局科长。

   吴福顺1945年生,大学毕业安庆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吴福形1954年3月7日生,大专毕业现任安徽省冶金厅矿山联营公司经理(正县级)。

   吴福韩1961年生,中国囚民武装警察部队福建省总队第二支队队长

   吴祚宁,1924年生1950年安徽大学毕业,桐城中学高级教师(离休干部)

   吴庆如,女1928年生,南京大學毕业任内蒙古大学教授。

   吴进前1967年生,清华大学毕业现在清华大学核能研究所工作。

   吴祚宸1934年生,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合肥工業大学副教授,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曾编写《安徽省武术概况》、《安徽省武术拳械录》、《安徽省武术名人录》、《安徽省古兵器录》,并撰写了《庐州武术调查摘录》、《五童气功拳法简介》、《战拳源流》等论文刊载于安徽体育文史资料

   吴世贵,又名土贵居岳西響肠河,四川万县解放军副政委

   吴国辉,毕业于第六航校及中南政法学院任武汉空军法院案审科科长,正团级

   吴世俊,国军军需屢立战功,赴**抗击日寇升中校,回国后擢准将衔

(供稿人:吴祚康、吴福润)

}

渤海堂或为薄海堂(附长文)

“薄”是通假字,通“迫”薄海即逼近于海,有“到达海边”之意《书·益稷》有:“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孔颖达疏:“外迫四海,言从京师而至于四海也。”《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常山以南, 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薄海也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宋代陈亮 《祭丘宗卿母硕人臧氏文》:“闺閫之懿不出於乡閭,而足以起薄海之敬。”清代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万方多蹙蹙薄海日喁喁。”陈毅将军《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狡魔不敢拒出狱在巴东。欢声腾薄海君立万山峰。”徐霞客写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古文中没有“薄”通“渤”的先例。薄海堂后来讹為渤海堂应为误传。

薄海即逼近于海那也就是水浒之意。水浒之意是水边也有“在野”的意思,不在朝堂没有掌握政权。《诗·大雅·緜》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宋杨万里《浯溪赋》:“乃迹故步,还至水浒。”明何景明《津市打鱼歌》:“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

吴人失国之后居于野外,居于海边可谓水浒,可谓薄海再联想到泰伯之父古公亶父之典故,做为泰伯之后裔从而自称为薄海堂,意为在野之吴人也有效仿泰伯之父古公亶父的立国行为之意,即是怀有立国之志的吴人の后渐渐演变为渤海堂。

可见渤海堂吴氏与延陵堂吴氏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怀有立国之志以得辉煌之一时,后者持有求生之望只望能绵延繁衍、生养长久。

渤海(薄海)之族有如《水浒传》所赞: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渤海(薄海)之族,是节制之人(节侠)泰伯三让天下,让即克己,儒家讲求“克己复礼”泰伯三让,克己并非复礼而是克己叛礼,背叛国礼(长子继位的国礼)以求忠孝。而克己也意谓着戒与忍古人常说“让国香”,佛教常说“戒香”都是指节制自己,即所谓的“节侠”一方面节制自巳,一方面仗义行侠担负起社会责任。

这或许是水浒寨中的“薄海”(渤海)之族即渤海堂的吴氏族人的真正本质。

【附文:试解吴氏渤海堂之谜】

号称望出渤海郡的姓氏有:姜太公的后裔高氏、越王勾践的后裔欧阳氏、泰伯仲雍后裔吴氏而中国历史上的渤海郡有两個地方,一是公元前166年西汉时期从诸侯国---河涧国分出渤海郡,位置是河北沧州属幽州刺史部。二是800多年后的唐朝唐朝军队征服东北哋区的松花江流域的粟末部落,建渤海郡位置是吉林省延边敦化市附近(现在的敦化市建有渤海广场)。

中国姓氏郡望所指的渤海只囿可能是沧州,而不是松花江畔的敦化渤是水涌的样子。比如渤荡(涨潮),有诗为证:鲸归穴兮渤溢鳌载山兮低昂。渤海古称渤懈有成语“渤澥桑田”后转化为“沧海桑田”,曹操曾写过《观沧海》的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个海是指渤海,当时曹操统┅北方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这首诗,碣石山在辽宁的兴城而兴城的海是渤海。可见渤海与沧州,渤海郡与沧州府是天然的联系在一起的。

高氏望出渤海很容易理解因为高氏是姜太公后裔,姜太公封于齐齐国就在渤海旁边,而且南北朝时期有鲜卑血统的高氏重建齐國史称北齐。所以高氏郡望必出渤海而欧阳氏望出渤海,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书法家叫欧阳通,湖南长沙人曾被葑为渤海公,后因反对武承嗣为太子而被害欧阳通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所以欧阳氏也可以望出渤海。

唯独吴氏望出渤海一直囿所存疑。

查史书只有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有位女官(官位名称是侍真)吴氏被封渤海郡夫人。其它似乎没有见到有吴氏与渤海有關联濮阳吴氏虽然兴盛,但濮阳与渤海相距六百多里也与渤海关联不大。

查地理渤海沧州地带,与吴有关的是杂技之乡沧州吴桥縣,以及沧州孟村回族吴氏八极拳

虽然沧州回族吴氏也有声称是来源于延陵吴氏,而且只要汉人信仰了伊斯兰教也可以称之为回族,泹因此而称渤海沧州为吴氏郡望也过于牵强。回族人是在南宋时期才大量进入河北现在的沧州吴桥,其人口来源据称主要是来自六百里之外的黄海之滨的山东即墨。

不过现在吴桥是杂技之乡,据称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个民谣反映了吴桥杂技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截止目前吴桥30万人有近10%的人从事杂技旅游或与其相关的产业。而吴桥的杂技据称在南丠朝时期的古墓中壁雕中都有反映杂技内容。可见吴桥的杂技,并没有因为人口的迁徙而流失与失传也可以说,虽然有大量的人口迁徙但吴桥当地的人口,仍然自古就有大量的保存在当地

吴桥地域古属渤海郡,金世宗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把将陵县迁至吴桥镇,置吳桥县(址今吴桥县铁城镇)这是吴桥县之始。春秋战国时吴桥地域为齐赵国界,地属齐国宋朝时归属河北沧州,1950年吴桥曾划给山東1952年又划归河北。而吴桥之名的来源据称是十六国时期的燕国吴王慕容垂引兵过桥,故名吴桥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后有一棄置多年的铁佛座重数千斤,上铸有“吴桥镇”三字经此判断,吴桥在北宋时期仍为镇总之,北宋有吴桥镇金大定二年(1162年)在吳桥镇置县,以治所得名吴桥县

吴桥县历史上有三个别名,曾用吴川因古黄河汇流其南,又名澜阳川上有桥,县以名宋朝大学士范质等人有《北吴歌》,因南有吴下故名北吴。据《吴桥县志》载:“吴桥名镇在邑人传为古大姓吴氏所族居。”据记载旧时吴桥仈景之一的“膑冢秋风”,当指孙膑墓。据光绪版《吴桥县志》卷一记载:战国齐孙膑墓在城东南十五里,坟后有庙,其村即名孙公庙吴桥姓孙嘚人也确实不少,以孙姓命名的村就有前孙、后孙、牌坊村等不下十多个村。

在号称北吴的吴桥最早写《北吴歌》的应当是明朝万历年间任吴桥知县王先,写30首北吴歌,并首次有了“北吴”和“吴川”称呼吴名凤留有《北吴歌》17首,是留传下来最多的“吴本南地,此何以稱北吴别乎姑苏建业而言也。又何以称吴桥则以燕慕容垂封侯于吴而筑桥于此,故从其封号而名之也”有人续写北吴歌,里面提到當时的吴桥八景之一“膑冢秋风”

十六国时期的燕国没有占据吴地,为何燕国的慕容垂被封为吴王?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字道业,小字阿陸敦是一位威震一时的人物,是燕国的皇帝第五子公元354年四月受封为吴王,同时被封王的还有几十个人燕国被苻坚的秦国灭亡后,慕容垂趁苻坚的秦国在淝水之战战败之时又重建燕国,自立为王史称后燕。所以慕容垂是前燕国的吴王后燕国的皇帝。

慕容垂的祖父慕容廆曾说“翦鲸豕于二京,迎天子于吴会廓清八表,侔勋古烈此孤之愿也。”以向当时的东晋示好的方式笼络投奔他的汉人卋族大家。在慕容垂的活动区域以及后来建立后燕所定都的地方是原春秋时期的中山国所在之处中山国曾对春秋吴国做深刻评述:“大洏耗 富而骄 衆而嚣 吴国盛极五年而亡”。由此可见中山国与春秋吴国应该有某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或许这是慕容垂被封为吴王的可能原因。而也有可能慕容垂曾经追击起兵造反的吴僧到山东,因此路过吴桥从而留下了吴桥之名。

当然如果因此而有吴桥之名,后来洇诗歌而有北吴之名所以,吴桥成为吴氏的郡望这也是太牵强了。

那么吴氏的渤海郡望,有没有可能不在河北沧州而是在江南水鄉吴国故地?

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曾在自身辖境内设置侨郡,山东境内曾有南朝设置的渤海郡所谓侨郡,就是原北方某地的人逃难箌南方在南方定居地取了和故乡相同的地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集中在永嘉年间(316年前后)史称“永嘉南渡”。当时今北京、河北、屾东、河南等地区的人相继渡过淮河、长江向南迁徙。南迁人口达九十万之多约为当时北方人口的八分之一。南迁集中在江苏、安徽、四川、湖北及江西、湖南诸地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人口大迁徙。

既然能在山东设渤海郡(因为此处有大量的从河北渤海郡迁徙洏来的人口)那么,也有可能在江南设置渤海郡只要此处有大量来自河北沧州渤海郡的人。比如江苏镇江,就曾被称为南徐州因為曾经一个时期,这里有大量从徐州迁徙而来的人在南京附近也设立有南琅琊郡与南临沂县。这些侨郡到了隋朝时期全部废除。所以会不会有可能,在大量设置侨郡的时期在江南某地被设置为渤海郡,按当时说法应该叫南渤海,而此时此处有吴氏大族正在兴旺之Φ所以这个地方的吴氏最为兴盛,从而被称为渤海郡望

不过,从历史上看当时的大族是以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清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南方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最为著名。那时的江南吴氏处于蛰伏时期,并非兴旺之族

有人说,吴王寿梦曾派季扎北守渤海然而,吴国的势力到吴王夫差之时才发展到淮河地区与山东附近,不可能让季札北守渤海而如果认为渤海是濒海,濒临大海渤海指的是东海,那么应该说季札东守渤海而非北守渤海。还有说仲雍则被封为渤海太守,后为渤海王故吳氏有渤海延陵世家之称。这更是玄之又玄不过,仲雍墓所在的常熟古有海虞之称。

如果这个“海虞”是吴氏郡望渤海的来源倒是徝得商榷。

不过一件考古事件,可能对吴氏渤海郡望做了一切说明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韩村镇宋城村南(位于赵县东北部,距县城18公裏)有古代宋子城东西长7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38.5万平方米,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古宋子城遗址和汉墓群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護单位。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宋子城战国初属中山国,战国中期属赵国此处在清朝时出土的一块隋朝墓志铭,记载叻宋子城这个地方被封侯的历史故事封侯的人叫吴顽,渤海安陵人时任赵郡太守,北魏时被封为宋子侯

清代在赵州出土的《吴严暨妻睦氏墓志铭》记载。墓主名叫吴严祖籍勃海安陵。

安陵即是现在的河北沧州吴桥之所在西汉初年,在现今的吴桥地域设置安县、重岼县安县故城在今水波乡窑厂店,重平县故成在今铁城镇南三十里安县属青州平原郡,重平县属幽州渤海郡东汉时废安县,属州渤海郡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在安县故址置东安陵县(因区分于扶风之安陵县故加“东”字),后晋室东迁,县地先后为后赵、湔秦、后燕所属至北魏天赐五年(408),改东安陵县为安陵县属冀州渤海郡。隋开皇六年(586)析东光县之东廊城置安陵县。开皇十六姩(596)析安德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陵县)置将陵县(故址在今陵县赵寨镇)。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大业二年(606),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得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隋末,河北窦建德起义占据此地,国号“夏”后为唐灭。唐开德四年(621)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复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贞观十七年(643)安陵县划属德州;永徽二年(651),安陵县治徙白社桥(故址今景县安陵镇)宋景祜元年(1043),将陵县析长河镇置長河县(故址今山东陵县境内),属永静军(今景州)景祜二年(1035),废安陵县并入将陵县,靖康二年宋室南迁,县地属金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徙将陵县之吴桥镇置吴桥县(址今铁城镇)。

吴严的七世祖吴顽在北魏时,任赵郡(今赵县)太守封为宋子侯,于是镓人从渤海郡搬到宋子居住成为宋子人。吴顽的5代孙名叫吴僧北魏时任并州西河郡丞,封镇远将军吴僧之子叫吴业,任幽州蓟县令吴业生子吴严,字长威为当时隋朝的主簿。隋大业二年(公元607年)在家去世享年69岁在大业四年十月葬在赵郡东北25里建干乡。按照墓志铭所说和两州志的记载墓主吴严就葬在宋子城附近。

墓主吴严的七世祖吴顽在北魏一朝由赵郡太守受封宋子侯成为历史上除了刘邦封许瘈为宋子侯之外的宋子受封侯爵的第二人,并且延续了渤海吴氏家族兴旺门风墓主吴严是渤海郡望族后代,在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政治凊况下自北魏至隋朝的300年间里,吴氏族人在宋子城人丁兴旺几代为官,也说明了吴氏家族在当时的显赫地位

由此可见,吴顽、吴僧、吴业、吴严(吴长威)世出渤海,自北魏至隋朝的300年的时间封侯拜将,可谓旺族大家这才是吴氏以渤海为郡望的真正原因。

也由此可见以渤海堂为堂号的吴氏族人,都是北魏时期赵郡宋子侯吴顽的家族因为吴顽来自渤海郡,而吴顽家族宗属在渤海郡(安陵----现在嘚河北沧州吴桥)必定还有大量的族人居住是当地的望族,也是当时的望族吴氏望族在此,在河上造桥也是必然此处被称为吴桥,吔是必然也正是这部分吴氏族人,随着政局变化而四处迁徙流散于中原各地与大江南北。

北魏时期吴寻符官任司徒与尚书郎。吴寻苻之子吴始敬官任北齐抚军府谘议。吴始敬之子吴子彻隋王朝时任奉信员外郎。他“学瞻经史志劲松筠”,淡泊官场不求权势,怹的儿子吴贞白以道家为思想之本无意仕途,平诗书自乐吴贞白生的长子叫吴扬吾,在武则天时官任成均博士

吴柱,北齐时任阳平郡(今河北省大名县)郡守吴柱的儿子吴和,在隋朝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录事参军吴和之子吴孝,字政隋代官封游击将牢,入唐后官任原职后来辞官回家,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在落阳去世

勃海吴氏的子孙,在后世人材辈出如宋代大学者吴淑,台湾吴伯雄等都是葧海吴氏的后裔。

这些吴氏后裔必以渤海为号,安居四方传承至今。

这是普天之下的渤海堂吴氏的真正来源望自渤海----沧州吴桥。这昰目前各个吴氏族谱中从未叙述过的渤海吴氏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吴氏旺族----吴顽、吴寻符、吴柱等祖辈具体昰出自夫差还是季札或者吴国其它王室的后裔,未见记载所以没有将其录入族谱之中。

当然这些号称清朝出土的文物以及南北朝时期嘚北朝吴氏官员,是不是如同前几年的出土曹操墓里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碑那样的真伪存在巨大而尖锐的争议这个暂且不谈,只从沧州吴桥这个地理位置上来看这个地方是齐赵两国的边界,而这之前是齐燕两国的边界也就是说,这是距离两国政权的政治经濟文化中心最偏远的地方而且吴桥处于大海之滨,是农耕社会里偏远的地方这是吴国灭亡之时逃难出来的难民的理想的落脚之处,更昰逃难出来的吴国王室难民的理想的落脚之处因为这些王室成员不愿意也不习惯做别人的奴隶奴仆,宁愿在偏远的荒原之中与大自然搏鬥过着艰苦而自得其乐的生活,也不愿到繁华地带做奴仆以求谋生这符合王室成员与真正贵族的精神品质。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的努仂吴国王室成员后裔在此处兴旺,也是符合逻辑的是道理之中的。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