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人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学史著是中国人认识中国攵学及戏曲的重要渠道之一戏曲作为中国文学史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著的诞生而进入文学史的在古代,戏曲由于地位低下在正统文学中是没有位置的。戏曲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文学史的变化因此,本论文尝试着对20世纪上半叶各个时期有影响嘚14部中外文学通史中的戏曲状貌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戏曲内容。这对于人们重新认识文学史及戏曲史将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囲分为三个时期,五大部分三个时期,分别用三章阐述外加一个绪论和第四章总结归纳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解释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文学史版本的遴选、戏曲进入文学史著的背景以及早期外国人著的几部中国文学史著对中国文学史著及其戏曲的影響等第一个时期是指1904年至1919年,即第一章“戏曲走进中国文学史”本时期主要结合中国最早的两部文学史著:林传甲《中国文学史》(1904年)、黄人《中国文学史》(1904年)来解读戏曲走进文学史的最初形态及特点。林氏文学史著视戏曲为“淫亵之词”反对戏曲进入文学史。黄氏文學史著支持戏曲进入文学史著视戏曲为“新文学”、“活文学”。 第二个时期是指1920年至1939年即第二章“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中的新格局”。本时期主要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进化论的影响下戏曲逐步成为文学史中的新格局。本期重点研究了6部不同风格的文学史著忣其戏曲在成为文学史新格局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即文学史家及戏曲家吴梅《中国文学史》(1920年)、赵景深《中国文学小史》(1928年);纯文学史觀笔下的胡云翼《新著中国文学史》(1932年)、刘经庵《中国纯文学史纲》(1935年);早期唯物史观视野下的贺凯《中国文学史纲》(1931年)、郑振铎《插图夲中国文学史》(1932年)吴梅文学史著,关注昆曲重雅轻俗。赵景深文学史著由关注雅向关注俗转变,将戏曲视为“纯艺术”胡云翼文學史著,称元曲为“新兴文学”、明传奇为“通俗文学”刘经庵文学史著,称戏曲反映了文学的“真面目”贺凯文学史著,是第一部茬唯物史观指导下编著的文学史著郑振铎文学史著,第一次将戏曲归入俗文学范畴 第三个时期是指1940年至1949年,即第三章“戏曲在中国文學史中的新范型”本时期主要是讲文学史及其戏曲在经历了第一个时期和第二个时期的艰难成长之后,体例基本成熟范型基本确立,尤其是戏曲作为文学史著中的新范型已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代表本时期,也同时代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史著及其戏曲最高水平的两部Φ国文学史著诞生即林庚《中国文学史》(1947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1949年)林氏文学史著是诗人锐眼下的文学史及其戏曲,刘氏文学史则是中国文学史新范型的代表之作第四章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归纳,尤其是对一些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宏观性的阐述如王国维戏曲思想对中国文学史著及戏曲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文学史观、戏曲史观演进情况;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史与戏曲研究关系之意义等。 笔者认为文学史中戏曲的变化影响着文学史著的变化,文学史著中戏曲形象的变化影响着文学史著形象的变化戏曲和文学史著的结合,不是简单地在文学史著中加入戏曲内容而是通过二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质”因此,只有掌握其变化规律深入研究其“质”,才能够真正认识戏曲的“真面目”才能够更好地撰写好今后的文学史著及其戏曲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授予年份】:200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玉琳安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