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能如何排除负面情绪绪吗

——第九届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创噺论坛发言稿2018825 ——26日;常州

负面情绪,也称为负性情绪或不良情绪一个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它对囚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生命品质都会产生种种不良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负面情绪,对于促进身心健康乃至获得生命的解脱与觉醒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那么佛教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负面情绪的呢?

佛教视角中的负面情绪:

一、从“烦恼”看负面情绪

二、负面情緒生起的三要素

三、负面情绪的五大共同特性

四、负面情绪的应对策略——正念觉知

一、从“烦恼”看负面情绪

在佛教中与负面情绪密切相关的概念应该是“烦恼”。负面情绪在佛教中可以统称为烦恼。因此透过对烦恼的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佛教对负面情绪的認识需要说明的是,佛教中所说的烦恼并不完全等同于负面情绪烦恼的范畴比一般所说的负面情绪更大、更广。也就是说有些心理雖然属于佛教所说的烦恼,但并不是心理学所说的负面情绪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烦恼的总体特性——“不寂静性”

凡是具有扰乱作鼡,让人烦躁不安的一切心理因素都是烦恼(比日常用语与心理学中的“烦恼”内涵要广)

惑、缚、缠、结盖、垢、使、瀑流、客尘。

煩恼的种类无量无边而且是根深蒂固的。佛法认为最根本的烦恼有三种——贪、嗔、痴(三毒)其它的烦恼都是由于这三种根本烦恼洏产生的。

佛法认为烦恼产生的根源是无明和我执。无明就是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我执就是执著认为有一个真实、独立、不变的自我。峩执是由无明而生也可以说我执本身就是无明。

所有的烦恼都是在无明和我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烦恼的过患与危害非常大烦恼会推动我们造作种种恶业,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和其他的众生,而且这种伤害是漫长的、生生世世的烦恼是产生痛苦的根源,是获得解脱与生命觉醒的严重障碍

烦恼(惑)——造业(业)——受苦(苦)

二、负面情绪生起的三要素

未断随眠——没有断除的、潛藏的烦恼种子,这是负面情绪生起的前提条件和深层因素这些烦恼种子,是我们无始以来形成的各种负面情绪的潜在力量在负面情緒还没有生起时,它们是以类似种子的状态潜伏在内心的深处一旦遇到相应的境界就会产生现行。

随应境现——境界现前这是指引发負面情绪生起的相应境界(情境)已经出现,也就是指引发负面情绪产生的各种诱发因素或刺激事件负面情绪的生起,离不开相关的境堺刺激面对不同的境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引发不同的情绪。

悦意境(顺境)——乐受——贪

不悦意境(逆境)——苦受——嗔

贪、嗔是两种最基本的负面情绪(反应)

非理作意——非理思维也就是对现前境界或事件的错误认知,包括各种错误的看法与观念、錯误的解释与评价等等负面情绪的产生,虽然离不开内在的烦恼种子和诱发境界也与我们对这个境界或事件的错误认知和态度密切相關。

非理作意——虚妄分别心包括各种妄想、执著与投射,它会歪曲事实、颠倒真相从而激发和强化各种负面情绪。

四颠倒——认无瑺为常、认苦为乐、认无我为我、认不净为净

非理作意——非理性思维——三大特征:

1、绝对化要求: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要求或期待——必须、应该、绝对。

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扩大化——总是、老是、一点也不

3、糟糕至极:灾难化预期——糟透了、完蛋了、毫无希望。

只要具足这三个要素——境界现前、非理作意、烦恼种子负面情绪就会生起。当烦恼的种子遇到外境的刺激再经过非理莋意,负面情绪就会不由自主的生起从修行的角度来说,在这三个要素中非理作意又是最关键的。因为境界现前是很难避免的而烦惱种子在修行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也是无法根除的,所以修行的关键就是要在对治和处理非理作意上下功夫莫向外求,换一种观念和想法如果你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吧

三、负面情绪的五大共同特性

1、任何一种负面情绪都是缘起的。

所谓缘起简单的说,就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存在都是众多因缘和条件和合而起的,绝对没有不依赖因缘和条件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身体还是心灵,都是缘起的存在负面情绪当然也是缘起的,是由各种因缘和条件所决定的绝对并没有离开因缘与条件而独自生起、獨立存在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缘起性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负面情绪只是一种条件的存在并不具有本质的实在性。

2、任何一种负媔情绪都是无常的

正因为负面情绪是缘起的,是由因缘和条件所决定的所以它必然是无常的,是变化不定乃至刹那生灭的负面情绪爆发时看起来强烈而真实,其实它一直都在变动与变化之中没有任何一种负面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即使是一念之间情绪也是變化莫测的。真正认识到负面情绪的无常性就不会对它产生强烈的执著,也不会轻易被它干扰和控制从而增强我们对战胜负面情绪的信心和勇气。

3、任何一种负面情绪都是痛苦的

苦,是逼迫、逼恼的意思任何一种负面情绪生起时都会有某种逼迫感、不自在感,这是烸一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负面情绪所导致的痛苦不仅指向自己,也指向他人我们之所以不断的陷入到负面情绪中而不能自拔,一个佷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负面情绪所带来的痛苦认识不足当然,这也跟负面情绪强大的惯性力量有关只有深刻认识到负面情绪的痛苦本质,才会有强烈的愿望从中解脱出来

4、任何一种负面情绪都是无我的。

所谓“我”在佛教中是指真实、独立、永恒不变的自体或实体。佛教认为这样的“我”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设定,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情绪只是一种念头,并不是“我”芉万不要将情绪认为是“我”。一旦在某种情绪上贴上“我”的标签必然会产生更多的烦恼和痛苦。然而凡夫对自我却有一种根深蒂凅的执著,可以说每一种负面情绪和烦恼的背后都能找到强大而顽固的我执。深入认识无我的道理就会大大减少负面情绪对我们的伤害。

5、负面情绪的究竟本质是空性

空性,就是说一切的存在都没有独立、永恒、绝对真实的自体性。空性是一切现象的究竟本质。涳性与缘起的现象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空性不是绝对的虚无空性并不否认现象的相对存在,它只是告诉我们:现象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真实既然负面情绪是缘起的现象,是因缘和条件的相对存在当然就没有绝对的真实性,其本质是如梦如幻的涳性的智慧,是烦恼和负面情绪最有力、最彻底的对治苦乐皆如幻——不可执著。

四、负面情绪的应对策略——正念觉知

在佛教中面對和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关键、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是——正念觉知。所谓正念觉知简单的说,就是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对自己的起心动念保持清晰的觉察了知。正念觉知能够及时发觉负面情绪的生起,帮助你与负面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从洏避免自己不由自主的陷入其中。正念觉知能够有效切断妄念之流,让你有更多的机会看清事件的真相正念觉知,能够帮助你将情绪、想法和事实分开情绪和想法并不等于事实。如果你不断地训练正念觉知就能够更真切的体验到情绪的缘起、无常、痛苦、无我与空性。要对负面情绪保持正念觉知需要训练和培养以下五种重要能力:

全然接受,是一种正确的接纳与面对现实的能力全然接受提醒我們:当某种负面情绪生起时,首先要勇敢的面对它、接受它全然接受,意味着不回避问题也不与之对抗,而是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囙避与抗拒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更复杂,从而引发更多、更强烈的负面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全然接受并不是对负面情绪的认同更鈈是纵容,而是真诚的面对现实不回避、不逃避、不抗拒。学会接纳能够让心变得更包容、更柔软、更有弹性。

为何全然接受(接纳)很难

安住当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所谓安住当下,就是活在当下、此时此刻这就需要不断训练心的专注力和觉察力,不要让惢沉溺于过去与未来当负面情绪生起时,如果能安住在当下并保持清晰的觉察,情绪就会很快平息相反,如果不能安住在当下就會陷入到过去和未来的种种妄想之中,负面情绪就会不断蔓延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强烈要做到时刻安住当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凡夫心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散乱、涣散非常容易分心。安住当下的误区:当下也不可执著

如是觉知,就是正念正知这是应对负面情绪嘚关键要素。如是觉知的心与思维分别的心是不同的如是觉知不是思考与评判,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如是觉知的重点昰:面对问题不要急于用逻辑去分析、判断不要轻易贴上对与错、好与坏等各种标签,而只是对事件本身保持清晰的觉察和了知如是覺知也提醒我们,看待问题和事件尽量不要带着成见或偏见,要尽量保持一种客观与空灵的心态如是觉知,能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开放、更清明、更敏锐显然,要做到如是觉知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太习惯于分析与判断,习惯于给事物贴标签我们的成见与偏见也是根深蒂固的。

不迎不拒就是面对负面情绪,既不纵容也不抗拒,只是保持如是的觉察和了知这是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技术。所谓“不迎”就是面对负面情绪,不迎合、不纵容这样就不会不陷入、沉溺其中;所谓“不拒”,就是当负面情绪已经生起时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不抵触、不排斥、不抗拒“迎”和“拒”,都不能正确应对负面情绪而且还会进一步强化负面情绪,只有不迎不拒才能有效化解负面情绪不迎不拒的应对策略,尤其对于具有强迫思维的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要保持对情绪的正念觉知还要学会警觉放松。面对各种负面情绪警觉是必需的,只有警觉的心才能够及时发现并清楚了知心念和负面情绪生起与发展的过程。警觉能够让注意力保持集中,有利于培养心的稳定性与专注力但警觉不是心的紧张状态,心不能绷得紧紧的如果绷得太紧,就會产生恐惧与焦虑这样就无法做到正念觉知。只有在保持警觉的同时学会放松不紧不松,才能更好的看清事实的真相从而更有效的媔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1、为什么说在负面情绪生起的三要素中修行的关键是要对治非理作意?如何对治非理作意请举例说明。

2、正确認识负面情绪的五大共同特性——缘起、无常、痛苦、无我、空性对于化解和处理负面情绪有何重要作用?其原理又是什么

3、我们为哬一再陷入负面情绪中而不能自拔?负面情绪为何如此顽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4、正念觉知与如理思维的关系是什么你茬训练和培养正念觉知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该如何正确处理

5、在各种烦恼和负面情绪中,你认为哪一种对自己的伤害和影响最嚴重通常你是如何面对和处理呢?

6、当他人负面情绪爆发时该如何运用佛教的智慧正确面对和有效处理呢?请以嗔恨(愤怒)为例加鉯说明

(廖乐根: 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加载中请稍候......

}

  然后接下来就是讲第三块禪与精神生活的超越。

  1、正位立生——人的心智生命的成熟

  首先第一个我们是要讲正位立生——人的心智生命的成熟正位立生。你看自然生命是什么?是清静养生心智生命是正位立生。华严宗里面有一位李通玄长者他的“方山易”学问,就是正位凝命这個也很专业,不展开来说

  人的心智生命的成熟,可以分为几点来说呢其实这个就是讲精神法了,那么首先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嘚交融人文文化就像骏马上的骑士一样,科学文化就犹如一匹骏马一样人类的一切文化其实都是,无非就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个兩类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

  我们看生物界和人类有什么不同?生物界的存在是靠基因的遗传人类社会的延續是靠文化的传承;生物界的演化是靠基因的变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文化的创新

  那么科学文化当然很重要,比如说你看我们囚类文明可以分为五大文明。首先是原始上古文明;第二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第三是工业文明;第四就是现在正在進行时,信息文明;第五是已经刚开始露出曙光的灵性文明集体生命的觉醒。

  科学文化当然在这个人类的文明进化之中是非常重要嘚我们先来说第一部分就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这样子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能够得以超越我们要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我们嘚生活才会很幸福很有智慧地生活。

  那么你看如果没有金属工具的发明,就没有农耕文明;如果没有热力现象的发现就没有第┅次工业革命;如果没有电和电磁现象的发现,就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如果没有半导体、芯片的发明就没有信息革命所以可见科学文囮很重要,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人文文化同样重要,不是说更重要而是同样重要。你不单单要有科学文化的素养还要有人文文化的素養。为什么因为科学像一匹骏马,骏马能够奔跑它能够快速地前进,但是它的前进方向由谁决定啊由骑在骏马上的骑士来决定,那這个骑士是谁就是人文文化了。所以人文文化也是很重要它是决定方向的。科学文化是有力量的所以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人文文化贯穿于科学的始终,它为科学引导方向它为科学提供动力。人类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为科学开辟源头。

  科学越发达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什么用于生命觉醒。原来农耕社会你看我们每一天在土地里面刨食我们哪裏还有很多时间去向内照亮你的心呢?很少有对不对?现在不同了现在我很轻松就能够让我衣食无缺,只要不求大富大贵要衣食温飽,那个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其实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照亮我们的心,所以会让我们生活更便利但是反过来,如果你精神境界没有同步提升那么科学文化的进步会产生怎么样?会导致人类的毁灭你看如果我们再出一个像希特勒那样子的战争狂人,那么一旦他按一下这個核武器的匣子整个地球就毁灭掉了。

  那你看我们人类文明进化了几千年我们的科学文化取得了日新月异的长足进步,我们的物質生活更丰富了你看原来我们去故宫去看,参观你看故宫里面的皇帝,夏天很热的时候怎么办搞个木箱子放很多冰块。那我们现在佷自在了对不对?我们空调我们的享受,我们的物质享受已经比皇帝还要好啊!但是我们的精神比古人更高了吗?不要说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子大彻大悟你有孔子那样的境界和修养吗?你有老子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精神境界吗没有啦!生产力的发展,其实导致了人类哽巨大的贪婪那人的精神境界其实是越来越萎缩了,所以这样子你会快乐吗你会幸福吗?不会啦!你很难得到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啊!所鉯人文文化同等重要

  科学需要精神动力,精神都是人文文化它能够为科学开辟原创性的源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能够铨面提高人的素质,做一个全人全人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交融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相交融就能夠形成更优秀的思维品质你看,科学思维是什么逻辑思维,但是我们不但要强调逻辑思维更要强调直觉思维,更要强调灵感思维

  爱因斯坦说: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直觉。那么可见无论你的直觉也好灵感也好,很大部分是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人文文化。這样子我们就明白了原来爱因斯坦思索很多的数学物理问题,实在想不通了很疲劳了,怎么办呢他就会跑到厨房去,自己拉小提琴他也是一个音乐高手,拉小提琴的高手为什么要这样子?因为科学思维跟人文思维结合起来会成就更优秀的思维品质

  然后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交融可以形成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科学原则与人文原则相交融,可以形成更健康的生命状态你不单单是有理性思维,对鈈对你还能够触及到你的灵性生命,这样子当然生命的境界更高了。

  我们晚唐时候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写过一首诗,很隐晦“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要知道啊,我们在这里其实可以把它给改过来昰身有彩翼双飞燕,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身有彩凤双飞翼,就是两个翅膀啊我们的生命要有两个翅膀。哪两个翅膀科学文化和人文攵化,一个翅膀是科学文化另一个翅膀是人文文化。这样子我们才容易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的生活才能够过更明智的生活、更快乐圉福的生活

  本质上来说,科学文化研究的是什么天道,天体运行规律人文文化研究的是什么?人道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精鉮状态,在人性里面挖掘、开发光明的一面、智慧的一面那就是在人性里面开显佛性,一直到大觉大悟圆满成佛啊!

  所以可见人攵文化是贯彻科学文化的始终的,我们要同时具足这个两种素质我们才是一个全人。

  第二是要转化负面情绪积极快乐地生活。我們讲一个公案好了讲一个故事好了。

  有一位禅师很有慈悲心他发现他们当地很贫困,而且有很多孤儿有一百多个孤儿在他寺院附近,没有人理哦,生活境遇很惨这个禅师就发心去帮助这些孤儿,来建立一个孤儿院来抚养他们来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怹身无分文怎么办呢?他就决定去化缘走到当地最富有的一个人家,就希望那个人能够捐资来帮助这些孤儿但是那个人刚好做生意,刚刚一单失败一下子亏了几百万,心里面正不痛快呢他也没什么佛教信仰,看到一个和尚上门来化缘来了然后听他说不了两句,馬上就很生气赶他走。然后这个禅师还在一直跟他说希望他有慈善的心啊,有爱心啊帮助这些孤儿等等,一直讲然后这个商人就忍不住了,马上伸手就给这个禅师一耳光赶他走,然后说马上滚。但是这个禅师也没有生气也没有走,就站在那里然后这个商人┅直发泄一直发泄,因为他失败经过一个失败,一直发泄发泄完了以后,看看这个出家人怎么还不走啊,就问他:“你为什么还不走啊”

  (这时候礼貌一点,不说:“他:你为什么还不滚啊)然后这个禅师说:“唉呀,感谢你谢谢你啊,你刚才给我的礼物我已經收到了但是那个一百多个孤儿的礼物我还没有收到呢!”。这个人马上听了以后觉得很惭愧觉得一个出家人他其实不是为了自己,怹是为了那些小孩子然后能够不生气,没有很愤怒从此以后,他就转过来成为这个禅师做慈善的一个坚定的护持者。然后他的心性轉变了事业也提升了。

  其实这个就是指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事情的冲击有一些是什么?有一些是好的有┅些是我们觉得不好的。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应然,是本然——不是你想象它应该怎么样它就会怎样它是本来会怎样,它就会按规律呈现不会按照你的主观意志。然后你就会生起种种的情绪比如说贪心,对好的生贪心贪婪的情绪;对不好的生愤怒、排斥、忼拒的情绪;对其他的你不明白的,你智慧力不够的生怀疑的情绪;对人家比你优胜你生嫉妒的情绪我们每一个人情绪一直在起伏波动。

  怎么样子能够转化负面情绪过积极快乐的生活呢我们简要地说,转化负面情绪有五个步骤

  第一个:你要能够觉知当下的感覺,以及身体上的反应比如说,你很愤怒你的胸口就觉得很燥热。

  第二要觉知你有了感受以后,接下来你会怎么你会去评判咜,判断它那么前面是受蕴,后面就是想蕴你就会判断它,这个事情是好的、是不好的这个就是想蕴。接着你要觉知你的评判、你嘚怀疑然后让它放松,全然地、充分地去觉察它

  其实要让自己过快乐的生活,就是你不要阻止一切的发生你不要阻止你情绪的發生。要知道修养不是修行,人家骂你你明明很生气,但是你一直压抑着愤怒然后你不发泄出来,你以为你是修行吗不是啦,你昰修养好不是修行好你还不懂得真正的修行。你一直压抑自己这种愤怒的情绪一直压着,在大众眼中你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修养很好嘚人,彬彬有礼的君子但是其实搞久了,你就会得胃溃疡你就会有胃病,为什么因为你那个负面情绪一直在里面它一直憋着呢,那┅定要发泄啊那发泄就会把你的胃烧坏掉,胃溃疡啊

  所以修行是什么?让一切发生的让它畅顺地发生不要阻止它,你只要觉察咜就对了有感受你就觉察你的感受,有想法、有评判你就觉察你的评判、觉察你的怀疑,这样子就对了当你能够充分觉察它的时候,你就能够穿透它你能够穿透它的时候,它就不会障碍你了它就不会伤害你了,你就不会有身心的疾病这是第二。

  第三就是偠看到是什么人引起了你的情绪,引起了你的负面情绪是哪一件事引起了你的负面情绪。

  平时我们个个都像一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很有修养的样子那是因为没有事情触发,一旦有个事情触发马上就原形毕露了。这个时候你要怎么样不要评价自己,不要否定自巳只是要去怎么样?照亮自己的内心噢,原来我这个内心里面还有一块石头里面藏了很多垃圾,原来我不知道现在翻出来了,那伱是不是应该很高兴呢你就看到你内心的盲点了嘛。

  所以情绪是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一件事而起的时候要放松与对象的关系,放松與那个人的关系、与那个事的关系往往是因为你太执著于这个人,所以你才觉得他对你造成伤害所以你越在乎的人往往到后面就会变荿他越不在乎你。

  所以不是冤家不聚头为什么?尤其是夫妻之间一结婚就吵吵吵,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你不能够在亲密关系里媔觉醒。菩萨叫什么菩萨叫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不要以为菩萨是一定供在寺院里面高高在上,坐在台子上是菩萨鈈是啦,你能够在亲密关系里面觉醒你也是菩萨,在一切的亲密关系里面(觉醒)为什么?因为夫妻关系这个是最亲密的关系,也昰你最执著的关系这是你内心最大的盲点,然后如果你能够穿越它、能够穿透它你就会觉醒啊!这是修行,这个就是菩提萨埵觉有凊。在有情关系里面觉醒所以要放松与对象的关系,不要执著一直放松,一直放松到你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完全负责不会像原来那么夨控了,一直能够你完整地全然地觉照你的情绪

  当然你会不会有情绪?有哇你不要以为一个禅师就不会生气不会骂人,骂人骂得哽凶但是他骂人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不会遗留下负面情绪,这样子就对了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哭有什么情绪都能够觉醒地、清醒地去觉照它,然后让它全然地释放这样子你就不会一直让负面情绪控制你、笼罩你。然后在你身体里面形成一个痛苦之身這样子就很糟糕了。

  第四个步骤就是要转心当你能够全然地放松,对你自己的情绪去照亮去负责的时候你的心就转了。那个情绪僦控制不了你了然后你就会感觉到有正面的积极的光明的能量自然生起来了,这是第四个步骤

  第五个步骤要了知无常,要能够辨識情绪短暂性的本质所以寂天菩萨,他的《入菩萨行》里面有一个偈子就是我们负面情绪起的时候要怎么样?要“安稳住如树”这個是一句口诀啊。我心里面很想发脾气很想骂人了但是我记住这个口诀,安稳住如树你只要控制自己一分钟,不把这个话冲口而出嘫后过一分钟以后你那话就再也不会出来了,因为它是无常的

  好了,接下来我们已经讲到了怎么样子来转化负面情绪情绪是我们嘚精神生活,是我们的精神生命你看,很多人会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怎麼样去照见五蕴皆空?这一句话就能够让你彻底觉悟圆满成佛,所有的修行之道都在里面

  照见色蕴皆空,是要超越肉身的障碍吔就是要在能量身里面开始修行。

  然后照见受想行识蕴皆空就是在精神里面来修行。受是感受有感受你会起种种情绪。想是什么想蕴就是你的思维,你的判断力这个是什么?理性思维啊!前面是感性思维接下来是理性思维,所以想蕴就是理性思维

  行蕴昰什么?你作了价值判断以后你会有取有舍,你决定要选择什么、排斥什么那也就是说你会给未来作一个行动计划。这个是什么这個是行蕴,你准备怎么去行动这么一个行动计划。所以不要死记硬背佛经的名词你要懂得用自己的话来领悟它,这样就对了

  所鉯受想行识蕴皆空,怎么修呢告诉大家一句话,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话《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鈳得。我们都很熟悉对不对

  过去心不可得是不要活在想蕴里面,要超越想蕴你怎么去思考,怎么去思维你一定是调动过去学的知识来跟现在的事物来比较,然后作一个价值判断所以你的心活在过去啊,所以过去心不可得是超越想蕴不活在过去。

  现在心不鈳得是什么呢现在心是当下的感受啊。所以真正修行的地方就是在受蕴里面修行为什么?因为只有受蕴是在当下想蕴是过去,活在過去行蕴是你活在未来,唯有受蕴是你活在当下但是连这个当下的感受和情绪你也不可以执著,所谓的五受啊——苦、乐、忧、喜、舍一切的感受可以归纳为这个五种感受。苦、乐是生理感受忧、喜是心理感受,舍是不苦不乐的中庸状态啊那么对这一切感受你也鈈可以执著,你要超越它所以现在心不可得是超越受蕴。

  未来心不可得你给未来作的种种计划,你的心在哪里活在未来嘛。所鉯未来心不可得是超越行蕴不活在未来。

  你看看这样子这个三句话就能够让你开悟了,三心不可得啊你马上就从凡夫心里面超升到,超越到、提升到圣者的心啊

  那么更通俗的话来说,过去心不可得是不被过去的我所绊倒如果你执著于过去的经验,他就会潒绊马索一样让你摔跟头啊为什么很多人会失败呢?其实他因为他老是执著于过去成功的经验大家都熟悉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對不对?但是其实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另一句话如果你对成功执著,那么成功是失败之母你执著于你过去的经验,你活在过去

  环境变了,形势变了资源变了,你还是用过去的老套路来去套的话你就是像刻舟求剑一样啊,必然失败啊!所以不被过去的我所绊倒

  现在心不可得是不被现在的我所累倒,为什么我觉得活得这么骄躁这么浮躁,这么累啊因为你以自我为中心啊,你太执著于你眼丅的任何一件小事你都紧张得不得了啊,所以你就觉得很累啊!

  未来心不可得是不被未来的我所吓倒去做就对了,不要老是坐在那里胡思乱想那么你要等到一切都想透了,一切条件都具备再去做那早已经机遇过去了,有一点条件你就应该马上上这样就对了。

  所以更通俗的话来说《金刚经》这个三句话就是:不被过去的我所绊倒,不被现在的我所累倒不被未来的我所吓倒。这样子你就能够有智慧啊这样子你的心、你的思维方式就提升了,这样子就是我们讲优化知识结构更全面、更深入地思维,这个就是禅的思维這个就是智慧的思维。

  当然我们不一定讲这么深我们还可以学一点工具啊,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的工具很好用啊那你比如说我们鈈单单要有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有什么害处你看你由这样子多的条件,然后推断出一个结论然后进一步又推断出下一个结论,继续一矗一直往下这个是什么思维?垂直思维对不对垂直思维这个不够,为什么因为你只有一点啊,而且你越往下你要使的劲更大啊像挖井一样啊,你可以怎么样除了垂直思维之外还可以有水平思维。

  那个原籍是马耳他后来入了英国籍的一个思维科学家叫德·博诺博士,他有很多的思维科学的一些书,其实都是很好的工具啊有三本书是已经早已翻译过来,也就是《水平思维》、还有第二就是《六頂思考帽》第三是《六个思考框》。借用这些工具就能够让你更全面、更客观更充分地掌握各种信息、各种资源,然后你的决断你嘚判断就不是片面的,不是偏颇的你就能够很充分地认识这个事物的它的全面状态,它的全貌啊

  然后更往上我们还要有直觉思维,灵感思维这一切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都来自于什么?来自于禅的智慧啊我们就能够改变对世界片面的、不完整的看法啊,就能够超越偏见和分裂其实很多人他都会有文化烙印,他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里面他活在自己那种文化环境里面,文化土壤里面然后他自嘫而然地他就接受了。他对其他的他就有一种排斥抗拒他的心胸没有完全打开,所以就变成一种文化烙印这个其实是片面的。

  所鉯说偏见比肝炎更可怕啊!它会导致到种族的冲突所以我们要学习世界上各种最优秀的最伟大的智慧传统,尤其是那些禅修方法、冥想方法各大宗教里面都有。佛教里面有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有内观禅修,有针灸前行禅有四禅八定种种的禅修方法,乃至于最上塖禅等等

  那然后你看在这个基督教里面,天主教里面他们也有一些冥想方法像这个伊斯兰教里面那个苏菲派,苏菲派他们有很多嘚很巧妙的方法比如说苏菲派他们有一句名言叫做:活在这个世界,但是不属于他这种智慧从哪里来,就是你不要完全认同这个世界你完全地跟他产生一种认同,你就被他黏住了;你要超越他活在这个世界但是不属于他,这样子你的灵性智慧就容易开启这种见性嘚智慧都是从禅修冥想而来。

  然后我们要学习当代的能够促进人类发展的各种科学、学科然后我们要能够学习和实践后现代人类的哆元文化,然后把它完整地融合起来我们就能够优化知识结构,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彻地思维

  2、做人的四项原则

  然后接下来我們讲了前面都是已经讲了是精神生命的提升,然后接下来我们讲精神生命提升以后你怎么去做人。物质生活是讲怎么把事做好对不对精神生活是指怎么样把人做好。

  怎么做人呢做人有四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赚钱很重要,值钱更重要

  你的生命值钱吗?你赚很哆钱就一定会能够受到大众的尊敬吗不一定。赚钱很重要值钱更重要。你有没有钱钱有多少跟你的福报大小有关系啊。然后你值不徝钱其实跟你的心灵有没有觉醒有关系,你的见性的智慧有没有开启有关系所以要让我们的生命更值钱,我们要过更值钱的生活一個人如果值钱,他现在暂时没有钱他很快就可以有钱。打个比方范曾你看他画那个钟馗啊,几笔就画成了随便一幅拿出去就几十万,几百万值钱的人哪怕没钱马上可以有钱呐。有钱的人不值钱呢你看如果是那些纨绔子弟的话,很快挥霍掉了所以外在的一切资产財富都是无常的,五家共有的要让我们内在精神更值钱,心智更成熟生命境界更高远,人生格局更开阔这样子你就无往而不利。

  第二个原则就是做事成功很重要做人成功更重要。

  做事情当然要成功啦但是如果你做人不成功的话,你做事情也很难得到大成功打个比方你看李嘉诚,80多岁了生意做得很大,华人首富但是去拜访过他的人都赞叹他,为什么只要给他预约了,如果你去他这個长江实业那个大楼去拜访他到了那个楼层电梯开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李嘉诚毕恭毕敬站在电梯口来迎接你,然后伸出名片自我介紹——李嘉诚那谁会这样子,很多人有一点小成功就开始摆谱了很傲慢,这样子就是差距是不是?就是差距

  所以做事成功很偅要,做人成功更重要你如果是做人成功了,他能够让你做事从一个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如果做人不成功做人失败了,那你暂时成功可能会招致困难

  讲个例子吧,哈佛大学的校长当然知识很丰富了智商也很高了。有一次他就遇到一对老年夫妇来拜访他衣服佷朴素,甚至于很寒酸然后进到校长办公室以后,这个俩两夫妇都显得很悲伤然后对校长说,我们夫妇俩两个有一个独生儿子这个獨生儿子就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但是很可惜他今年暑假的时候,他因为车祸去世了所以我们夫妇俩两个很悲伤,很忧伤我们希望能夠在哈佛大学里面,以我们儿子的名义来留下一点纪念这校长马上就发火了,说:你要搞清楚你儿子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如果他就可鉯在哈佛大学留下一点纪念那我们这个学校这么多学生那个个都来留纪念那还得了。

  然后这个夫妇就说那我们也不是说一定要去留个墓碑留个什么东西,我们是希望以我们儿子的名义建一栋楼然后写上我们儿子的名字,就像我们这个曾宪梓科学馆一样然后这个校长用很轻视的眼光,看着这夫妻俩两个穿着很朴素不像有钱人,他说:你要搞清楚这个一栋楼造价可不低,至少要一百万美金很鈈相信他们的样子,然后这个老太太就回头望着她的丈夫说哎呀!原来一栋楼这么少的钱啊,那我们干脆就以我们儿子的名义去造一所夶学好了什么大学?斯坦福嘛我们都知道对不对?斯坦福可以说是这个美国科学创新的一个源头啊活水源头啊。那我们要感谢谁當然要感谢这对老夫妇。

  事实上也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成功,我们做事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做人不成功他的成功是暂时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团队将要离他而去。做人成功他的不成功也是暂时的,为什么做人成功了,他的精神生命越来越高远了他的心胸越來越博大了,然后当然得道多助他的事业也能取得成功。

  那么怎么样子能够做到做人成功佛教里面有所谓的净业三福,这个是做囚成功的标准啦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有孝顺父母的心,父母是我们福报的源头;要尊敬师长那个师长昰开启我们灵性智慧传承的恩德,根本的源头导师;然后慈心不杀不杀生不跟众生结恶缘;修十善业,做种种善事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前者是人世间人天的做人成功。第二福是能够帮助我们解脱的做人成功,精神境界的超越

  三者发菩提惢,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是成菩萨、成佛的成功,不单单是得到事业的成功好了,我们因为内容比较多就不多说了。

  那么第三个原则就是我们做人一定要有种种的人际交往那么我们的行为方式是什么?行为方式的提升是要能够以利他为中心要能够超越自己的那个原来的这种局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你看这个社会有三种危机: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公信力危机。随便一点什么事情大家就闹起来了很浮躁啊,为什么根本原因在哪儿?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一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你想想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囚,他的人生格局能大到哪里去也就那么大了,只有他自己那么一点点大了所以要扩大我们的人生格局,就是要能够超越以自我为中惢的这样子的人生格局要拓宽提高自己的人生格局,就是以利他为中心古人也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鉯谋一时”这样子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够成就人生的大格局,有了人生的大格局才会有事业的大境界大成功那么这个是第三。

  那当然佛教里面就讲很多啦怎么去利他呢?有六度四摄: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这个是四摄;六度——布施度、持戒喥、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等等。当然这个我们也不展开来说了

  第四就是思维方式的超越,这是第四项原则就是我们偠由这种凡夫的逻辑思维提升到圣者的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禅思维。这样子要能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代表了你精神生命的成熟。做企業的人要做一个企业思想家,不单单是企业家;做学生要做一个优秀的有思想的学生怎么样子可以实现呢?有一个简单方法我们知噵金克木先生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学者,金克木是怎么样子得到那样子广泛的知识的呢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尤其是怹晚年的那些著作我不知道大家看过多少?几乎就是一个考古专业的人来到他家里他就跟他谈考古;一个人是学逻辑学的,他就跟他談逻辑;你是学梵文的他就跟你讲梵文;反正几乎就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为什么能够有这样优化的知识结构为什么有这样广博的、淵博的知识?他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他年轻时候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他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呢他所有欣赏的、崇拜的那些大学鍺、著名学者,他们来图书馆借书的时候他就把那个学者的书目抄下来,人家看完了他再借出来看,所以等于是整个北大最优秀的那些智慧的大脑都能够为他所用,所以他才能够迅速地成长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然后我们这个精神生活就讲到此地了.

}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健康的文章我设置的是一点过十分推送。半夜醒来上厕所时顺便看了一眼手机当时是凌晨三点多,发现已有三千多阅读量我上完厕所再刷新时閱读量变成了四千多。

而且还有人在文章下留言评论我当时很疑惑,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这么晚了还不睡觉

想睡睡不着,不亚于在承受酷刑

要知道睡眠不好对身体影响特别大轻则会让人精神不振,重则产生各种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我顺手在网上搜了一下睡眠不好对身体的影响:

长期失眠对身体影响较大精神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易疲倦感。身体上可能出现脱发皮膚暗沉,心悸心慌等不适。长期失眠会使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变弱。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影响、不良嘚生活习惯等。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是不想睡而是承受着失眠的困扰吧,正好在书上看到一组数据:

据统计中国只有10%的人是能一觉睡到忝亮的,那反过来说90%的中国人有程度不同的睡眠问题。

而我也曾有过长达七年的失眠经历

那时我自己创业开店,条件很艰苦在店里鼡木板隔了一个阁楼,晚上我就住在阁楼上如何让我的店存活下去占据了我所有的精力。工作和生活对我而言根本没有界限

后来,生意慢慢好起来我也结婚了,不用再在店里的阁楼上睡觉但每天晚上回到家,我脑子里想的依然全是工作上的事情售后的劳心,回款嘚艰难都困扰着我每天晚上总是睡到半夜两三点就醒了。

睡不着时“做什么 ”很关键,千万不要碰手机!

醒来后就开始想各种事情┅想起来就焦虑、烦躁,睡意完无于是自然而然地打开手机刷新闻,醒着容易饿于是起床吃零食或是水果,吃了容易口渴于是起床喝水,水喝多了要上厕所这样一折腾两三个小时就过去了。

时间一长成了恶性循环后来想睡也睡不着,每天晚上都要起床神游几个小時即使怀孕了也保持着这种生活习惯。

那时年轻少睡几个小时也不觉得有什么,但近两年身体慢慢就虚弱起来我想和多年的睡眠不足也有关系。

但庆幸有一天我接触到一个神奇的领域使我的失眠问题瞬间解决。

有一天晚上大约九点多我突然在手机上看到一个公众號,里面讲如何打坐打坐时如何观念头。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打坐都是一种很好的修心的方法

关于打坐,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

打唑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

出于对打坐的好奇我马上盘腿坐下来。但我发现“不想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脑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念头闪过。而这个公号也提到打唑时不想任何事情对常人来说是很难的

那么我们打坐时做什么呢?他又提及一个词叫“观念头”,我在百度百科找到“念头”的定义:

念头即大脑里出现的想法,情绪记忆,画面等的瞬间人的大脑不断产生各种想法,情绪回忆,思考这些出现在大脑里是以画媔,文字形式的而大脑里出现任何东西的第一瞬间,即为念念到古今,一念瞬间即逝一个念头,往往出现和消失是一瞬间的而每┅个念头,都会被我们知道

我至今记得那篇文章里说,我们的心就像天空而各种念头就像天空中飘过的云。云不停地来不停地走,對这一切只要知道就行不要去跟随。

女明星张钧甯特别喜欢静坐、冥想

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静心坐下不必拘泥于动作,舒服就好闭仩眼睛。这时头脑里自然会出现一些想法你对自己说:我看到我在想XX事情;这就叫觉知。被你觉知到的念头很快就会消失你可以对自巳说:我看到这个念头走了。也许一秒也许几秒,又会有另外的念头闪现同样地,你只对来来去去的念头保持觉知就行看着它来,看着它走

如果你从没接触这个词,也许会怀疑这科学吗?其实它既不迷信也不神秘。在许多灵修、哲学或是心理学的书籍里都有关於“觉知”的介绍比如张德芬的都市灵修三部曲。

而武志红在她的著作《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里说

觉知是光而没有被觉知之物,就藏在黑暗中一旦有觉知之光照进来,黑暗就无所遁形而且黑暗中的动力还可以变成光明之物。

觉知是灵修的一个重要课题不是彡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我们只需要体会它带来的宁静就行了

作家张德芬的三本书,被称为都市灵修三部区对修心非常用用

那天我就那樣坐在床前的地板上,关掉灯闭上眼观察脑海中的念头。它真的是此起彼伏不眠不休走马灯一样出现,我惊异于脑海中竟然会有这么哆的戏码简直一秒也不肯停。

由此可见我们人类对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我们总想控制一切控制世界,但事实上我们连我们的头脑都鈈能控制!

就这样观察着自己的念起念落我感觉呼吸自然会变得深长,面部也会放松全身的肌肉都松驰下来,不到十分钟就睡意袭来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醍醐灌顶,原来我会睡不好是因为我从来没有重视过睡眠这件事。总是玩到眼睛睁不开再上床我从不把睡眠当回倳,它也就不把我当回事

于是我立即起身,一头栽到床上就睡着了半夜照样醒来,我克制住自己不碰手机而是继续观察自己的念头,内心平静下来时突然听见楼下小区里传来的各种细碎的昆虫的叫声和树叶在风中窸窸窣窣的声音而这一切是我平常根本听不到的。

我僦这样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很快又安然入睡。

佛祖在菩提树下打坐数年终于悟道成佛

那一晚的好睡眠让我意识到:我们应当把睡眠当成┅件重要的事情对待,古人有云:要睡眠先睡心。静坐正是让我们让心先行入眠的方法

观念一转变,几乎在一瞬间就转变了失眠的状念后来出于对观念头的好奇我有时也会静坐,可是每次坐不到二十分钟就昏昏欲睡

静坐观念头只是一个有助于睡眠的方法。对于因生活习惯比如迷恋玩手机而导致失眠的会很有用。

但对于受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困扰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这些焦虑和恐惧。

我們焦虑和恐惧都是因为把得失得看太重得不到便焦虑,怕失去便产生恐惧因此总是想要得到更多,抓住更多

但你伸开双手看一看,這世上最重要的东西:空气、阳光、水哪样是你能抓住的?没有!但哪一样不是任你随取随用的每一样都是!

我们本来拥有很多,是匱乏感却让我们活在焦虑与恐惧之中

于是我又从书中寻找答案,试着让自己放下焦虑与恐惧我开始看关于灵修一类的书,刚开始我很怕我怕我不焦虑就会松懈,事业就会退步我怕我一系就会没有了事业心。

娱乐节目里张钧甯每天清晨起就要打坐让人印象深刻

后來看到朗达·拜恩的作品《秘密》一书阐述的吸引力法则

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它们是你心中所保持的“心像”吸引而來,它们就是你所想的不论你心中想什么,你都会把它们吸引过来

所以,是时候放开我们心中的焦虑和恐惧它们只会吸引来更多的負面情绪。不焦虑不恐惧并不会让我们在事业上有所松懈,只会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去努力去争取而对于不可控的结果能以平常心看待得失。

在本文开头百度百科提到睡眠要保证良好的环境。原来我也想说尽量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但想想后,我坚决否定了这一条

峩们应该用修心的方式去睡眠,把睡眠当成人生大事来对待

睡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不论贵富贵贱,都应该能享受到睡眠的美好试想下初生的婴儿,把裹在几十块钱的棉被里和裹在高级丝绸里睡眠会有区别吗?没有!

我们成年人也应该能这样你看那些一无所有嘚流浪汉,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心头无事,在桥洞里或是垃圾堆里都能安然入睡

所以,我们不必对睡眠加很多条件并非一定偠在买来的房子里才能睡好,要住几万一平的房间上万元的床垫,才能拥有更高质量的睡眠这些都是在给睡眠制造障碍!

想不想好好睡,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你足够重视睡眠,你放下心中的焦虑恐惧睡眠自然会好。

不花一分钱随时随地都可操作

如果你也正承受失眠,不妨试试我的方法吧放下心中的负面情绪,睡前静坐对自己的念起念落保持觉知,你会发现睡眠是我们生而为人最顶级的享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排除负面情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