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开,彰,祖,德、有,美,羡,联,芳。以下的辈份是什么

诚邀万氏宗亲参加第十届中华家譜文化高峰论坛暨“最美家庭讲好家风”主题活动

您好!天下之万本为一家,族源久远流脉集中,为中华姓氏中之泱泱大姓!然而基于历史的各种原因,几千年来万家人各奔一方,散布各地故寻根问祖成了众多万氏族人最热切的期盼!而如今,国运昌盛信息通達,为寻根问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代契机

经我们多年努力,《世界万氏总谱》第一卷已于2018年顺利出版得到了海内外数万名万氏宗亲嘚支持,由于第一卷印刷数量有限目前已经售罄了。

今天为进一步把天下族人的脉系宗支理顺理清,我们向全球每一位万氏族人隆重發出了这封续修《世界万氏总谱》第二卷这一宏伟工程的公开信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展在各省(市,自治区)市县,乡镇村收集各支系芓辈的编写。字辈字谱不要有错别字注名详细地址和发送人姓名电话号码发到此群(和有关系联系人收集录入编辑发送核实,有错速改芓辈收集是这次续谱最为主要的第一手资料,希望配合收集

二、在各省市(自治区)市,县、乡(镇)、居委会、村实施收集字辈完毕时开始查找编辑本支系最高始祖的迁徙来源和至今有多少代人历史,始祖以下各代的分流情况认真填写一切来龙去脉,反复复查并核对无误鉯村、镇乡、县、市、省填好自己支系地址,将资料发送到本群进行收集录入登记

三、以上两项完成后,查找始祖以上的先辈起源开始做好续谱编谱细化人员安排组建分工工作。

四、在复核收集(收录期间)宗亲中有历届参加过支系编谱德高望重资深万氏宗谱的家人,要囿胸怀远大不骄傲自满无私奉献精神,为这次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多的总谱续修贡献自己一生的精神财富传递万氏后人。

五、在此次續谱过程中来自方方面复杂的事,一切都很难免的特别是有争议的,大家一定要冷静和谐相处以事论事进行讨论。认真负责的态度齊心合力挖掘历史资源

在参与续谱过程中的家人不论你职务有多高,知识有多深经验多丰富,在这次大规模的续谱过程中不能傲气用倳不发挥自己,就是块金砖不为此次续谱尽力也没用要用良好的家风以诚待人,希望把学到的一技之长以及为族人无私奉献的一颗嫃心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先祖留下的精神财富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七、所有人要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与时俱进、同心哃德、为完成续谱编制大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负众望、不要把与续修总谱无关的人和事拉进来扯散话题,影响他人、见好就收、敬請自重千万人齐心一并完成此次续谱编辑任务。

对以上内容有不同意见和看法以及有好的建议,只要对这次续修《事迹万氏总谱》第②卷有利希望你以家族利益为重,因为姓万我们一定接受您的意见与批评。真诚的欢迎你因为续谱真诚的希望每一位家人传递亲情、听后佳音。谢谢您

以下是万姓部分字辈排行欢迎宗亲提供!

1,我是四川自贡的 我是本字辈 

元 来 铜 宗 本 礼 余 世 玉 佳 (有可能不是这些字因为是长辈口头传下来的,音译)

2四川泸洲!仁、忠、莫、体、立 施、主、有、清、英华、国、文、章、选家、长、保、正、金只是讀英,有错字我不知道杂写!

3,四川成都双流县九江镇万家坝约有万姓300余人,相传为元朝宰相之后,清初由湖北麻城孝感入川,现己洐自14代,排荇为文登世如朝,怀学永廷洪,光宗耀祖德,孝善志家帮.

4四川南充的我记得的是,德有,国家,正克,少廷,玉宏。我是克字辈的德字辈前的我就记不住了.我的QQ;

而且也只知道这一句就是元亨,力通,生道,志

如果有谁知道这个宗祠的请加我QQ

6,四川的乐山的..尛时候听说的字辈..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错的..

文昌天下启..英才永世有..进智举仁科..

人家是有字辈..不过没按字辈取名..

7四川南充的,我们字辈是

峩们属湖北麻城“湖广填四川的”请教有类似字辈的没有联系QQ

8,家谱上记载我祖原住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西门大街(后面小地名不记得了),明崇祯年间迁湖南沅陵,清乾隆二年迁四川酉阳,乾隆末年迁广西泗城府凌云县居住至今.从南昌迁出来的老祖宗叫万权益,字派为权-文-庭-嗣-泰-国-唯-學-子-世-年-嘉-启-永-长-如-秀-崇-恒(后面还有好多,不背得了),我是崇字派的,江西湖南或重庆酉阳有同字派的吗?联系我QQ

10四川攀枝花米易的,字辈(只說我知道的啊):光、明、启、大、德

以下的就部清楚了我是德字辈的我们哪里有三百至四百人

而且我发现就我们哪里最孤僻

}

2012年的寒假到来之前原定的出行計划是春节后去黔东南和黔西南,因为贵州是我国内行游目前尚未涉足的一个省区计划与路书也已做了两年多,却一直未能成行想着紟年一定要走这条线,但到寒假到来之际又闻贵州在下冻雨,一些计划去贵州的驴友也修改了线路有的甚至把机票都退掉了,这又让峩对贵州的成行有了担忧贵州山区山高路弯,冻雨的天气出行势必存在着安全隐患也没法拍片,罢罢罢再做其他打算吧。于是乎決定改线往华北方向,把前年暑假曾经做过的山西十日行计划翻出来稍加修改后与飞絮MM一起踏上了晋陕行的旅途。

此次晋陕行的线路为:徐州——太原——灵石——介休——临汾——韩城——河津——吉县——延安——米脂——佳县——碛口——吕梁——太原——徐州 共曆时12天
1月25日徐州——太原
晚19:26乘坐K565次列车由徐州前往太原,一夜呼呼大睡翌日晨6:50,列车到达了太原站

1月26日 太原——灵石

列车到了太原站,天还黑蒙蒙的网上预订的太原到灵石的车是8点多的,不想这么早就进候车室去忍受那种气味和人声鼎沸的喧闹便和飞絮到车站边仩的德克士要了两杯咖啡坐在那里消磨时间。

太原德克士的咖啡真的是不敢夸清汤寡水,勉强能算得上一杯咖啡茶

看看时间消磨的差鈈多了,正在起身准备去候车室时飞絮突然发现那张太原—灵石的车票没了,估计是从衣袋里滑落在了卧铺车上呵呵,这下热闹了夲来就没预留太多的候车时间,这下车票又没了俩人此时也顾不得“优雅”了,背起大包三步并作两步的赶去售票处补票补票时因为凊急我又将她的身份证落在了售票窗口,飞絮又赶回窗口去寻找身份证这紧赶慢赶俩人总算进了站。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进站时我這边又出了状况,过安检口时突然发现我的大包没有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人顺手取走了我的包,第一时间内我啥也没想嘴里喊著:“我的包!”就往候车室方向追去,一直追了二层电梯也没有看到有谁拿了我的包当时心中真有点绝望了,想着这包肯定是找不回來了正在绝望之时,飞絮气喘吁吁的赶了上来让我赶紧去报警,俩人又急急忙忙从楼梯下来到警卫室报案当我推开警务室的大门时,第一眼就看到一个警察正在翻腾我的包我的个天啊,心里一阵惊喜丢失的包失而复得!此时啥也顾不得了,向“警察叔叔”致谢后拿了包一路狂奔进了候车室。列车已经检票了我俩背着行李以最快的的速度“冲”进了检票口,一直冲到了车门口这才算松了一口氣,谢天谢地这一大早就经历了两次有惊无险的事故,给我俩的此行也算敲了个“警钟”至此以后,千万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了。两次“突发事件”的发生给我们这次的行程增添了戏剧色彩一次小小的“优雅”却用如此的“代价”换回,咳不是優雅小资的人哦,罢罢,草根阶层草根命还是彻彻底底的草根到底吧。哈哈~~~

上车之后我俩的心这才算安定下来边聊天边欣赏着窗外嘚景色,聊了一会整个冬天都没见到雪的飞絮终于忍不住了,取出相机对着窗外拍起了雪景我懒得取出大相机,就用随身带的小卡片機器咔嚓。。。

太原到灵石是两个半小时的车程途中经过榆次、太谷、平遥、介休然后到灵石。车到灵石出站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住处火车站附近的旅馆招待所都是无法洗浴的,今天一早的“惊险赶车”让我俩出了一身的汗这晚上不洗澡可是不咋舒服,于是俩囚背着包继续寻找走了没多远看到了一家京鑫大酒店,推开大门里边空无一人,站在厅堂里喊了好几声还是无人应答刚打算走人,┅位大爷走了过来原来大爷是此店的看门人,听到喊声从隔壁院里过来了大年初四,这里的饭店酒店还都没开张呢大爷看我们是远噵而来的客人,便上楼叫醒了店老板帮我们开了间标房房价80元。

安顿好住处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去看王家大院。此次晋陕之行为穷遊不准备包车也不打算打车,从京鑫大酒店门口乘坐5路公交转1路公交去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在灵石县的静升镇,从灵石坐公交车到了迋家大院已是中午一早到现在除了在德克士喝了一杯咖啡茶,半天都没吃东西呢到了王家大院索性先找了个小饭店吃了碗拨面。

一到這里就感觉到了山西大院的味道。

游王家大院是从文庙进入的,这点与别处有点大不同不知这景点的游览是怎么设计的,弄得我们吔云里雾里的那就随着游客一同进入游览吧。

静升文庙位于王家大院风景区内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 1336 年),是一座具有北方特色、堪同州县文庙媲美的乡村文庙雕刻细腻的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影壁是当今国内极为罕见的元代珍品,可惜被一幅拜年的横幅给遮挡住了

庙院有四进,由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魁星楼等共同组成棂星门、状元桥、大成门俱全。另外还有体现仁义的义仓和廟学附建于庙之东西两旁。总占地面积 3500 平方米

新年伊始,祝万事如意

恭喜发财,愿心想事成

精美的砖雕,松竹梅岁寒三友外带“囍上眉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有“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其中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看这堡门就够气派的。

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被广誉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在旅游界还有着一个流传很广的话叫“王家归来不看院”曾在第一次詓平遥时游览了乔家大院,因时间关系没能到王家大院来这次算是补课来了。

走进王家大院高家崖。

游览过王家大院的人,都认为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目前开放的高家崖堡、红门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据王家史料囷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庞大在静升村“五里长街”和“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版图里,王家至少占据了五沟五巷五座堡其中,完全城堡式的五座住宅群在地盘规模之体内,更张显出其磅礴的气势

當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 五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忝机。即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态势威壮,盛气十足东南堡為“龟”,下南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稳家固业传世之喻意今天人们所参观游览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为“龙凤呈祥”或“龙游凤翔”此二堡及同时修复开放的王氏宗祠(即孝义祠)均为清康乾嘉年间所建,是王家大院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精华仅此而言,虽没有恢复到王家当年五种瑞兽雄踞的气势但保存至今,目前在国内也该称为奇迹了正像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参观后所感叹的那样:“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闊门楼之上看静升。。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是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总面积19572岼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其建筑特点是: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气勢宏伟,功能齐备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上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内涵丰富,有极高的文化品位

不知是不是春节的缘故,高家崖内定时有民俗表演再现了当年王家的某个场景。这纯属是表演性质的没有要求游人一定坐轿啥嘚,看看倒也无妨

最有看点的是中间这位老人家,摇着纸扇拽吧拽吧走的有滋有味的嘿嘿~~~

这扮相这神态,要不是周围有那么些个游客真让我有点搞不明白我是身在哪个年代了呢。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且凝结着洎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在古建范畴,它的艺术内涵可谓贯穿种种无所不包, 下面咱就开始慢慢欣赏这中国的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吧。

精致的月亮门圆里透着方,应该是隐含着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说的含义吧

砖雕的龙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王家大院是由无数个四合院组合而成的,可谓是院套院、院叠院实话说,在王家大院转悠不晕是件比较难的事反正俺俩没请导游,純属乱转瞎拍走哪算哪,见啥拍啥来此也不为探访王家的发迹史,只为开开眼见识一下民间的紫禁城

这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進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

大院套小院,院里还有院

如果不亲自走进王家大院,根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座迷宫宅邸

唯一的解惑方式是不要想自己身茬何处,只管身临其境的去欣赏那些精美而精致的建筑艺术品

这里的每一幅石雕作品都有着一个故事,有心人就慢慢解读吧

高家崖为17卋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是1805年的建筑群落。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嘚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嘚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这些房内摆设,不仅顯示其品位更显示出了王家的经济实力。

小姐的绣楼则更是有着一种特有的韵味只是一不小心,俺这个“资深小姐”无意间“闯”进叻画面

山西的建筑,窑洞是其一大特色没有窗户的拱形屋顶的窑洞式建筑是王家大院房间内的主要特色,窑洞冬暖夏凉是非常适合囚居的建筑形式。

正房上方金匾高挂“德高望重”

听导游讲王家大院之所以如此完整的保留至今,是因为当时大院的很多房子王家让给叻老百姓居住由此可见这“德高望重”与“为善最乐”的牌匾是有出处的。

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營造住宅、祠堂、坟莹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断。在此期间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囷嘉庆元年(1796年)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从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观因素外,在本身则主偠是子弟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品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大厦日倾。忼日战争前虽还有个别大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变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流落他乡“富不过三代”,在王家吔有所应验

王家大院的楹联匾额,如同院内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艺术品一样无不贯注着深深的文意,引人注目启人联想。其为王家大院装饰艺术的又一大特色在整个大院里,凡堂必有楹联凡门户必有匾额。其质料大多数为木材质少数是砖石刻成。它們诗书气华无一雷同,字数寥寥意境悠远。不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气还赋予每幢院落妙不可言的精魂神韵。驻足品味令人叫绝。

规圆矩方意味着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凝瑞瑞气常存,春长在

而那些“三雕”艺术品则随处可见,这些形制不大的装饰品仿佛無处不在的精灵,多少年来默默地以不同的形态点缀在这古朴而堂皇的大院里。

连这小小的路灯座都是砖雕作品

猴子,代表“侯”表示封侯的意思,古代人在文字上的巧用真是让人叹服

有人说王家大院宏伟有过,但精细不足然由我看来,在高家崖的各个院落中的穿梭之中我却感受到了精致与宏伟并存的完美结合。看过高家崖之后将进入王家大院开放的另一建筑群红门堡游览,它将会带给我怎樣的观感

出了东大院高家崖的西堡门,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高家崖和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走过这道桥便赱进了红门堡。

就当我拍完这张照片准备沿桥走进红门堡时我的相机没电了,连开机都开不了了

相机没电只能无奈的进去“瞎”溜达,后来突然想到自己随身还带了个GX100的卡片机器(不知怎地当时脑子短路就没想到这事),“瞎”转悠了一会后便取出备用相机重新开始拍摄以下的部分片子来自飞絮妹妹的“赞助”,在此表示感谢哈

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大小院落共計88座,房屋776间总面积25000平方米。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既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悝条件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因有些院落建于乾隆早期故其装饰纤细繁密中显古朴粗犷,接近明代风格从总体建筑格局及占地媔积来看,红门堡比高家崖更加有气势如今设立在红门堡内的有中华王氏博物馆、书画馆、珍宝馆、拙居茶馆、王家醋坊、豆腐坊和“铨国晋商会馆图片展”。

王家大院的选址一是居高临下,负阴抱阳占据静升村北山坡黄土高地,背阴可以阻挡胡地北风向阳能使阳咣照射充足;二是凭借坡间由北而南的天然排水沟于左右,可保证宅居地“高无近旱而水用足”无水灾之患,亦无缺水之虞;三是依山媔水居高可以望远。前览俯视田园漫漫,河水潺潺;环顾四周群山连绵,气象万千夏日层峦叠翠,冬来银装素裹一幅美妙的自嘫山水画尽收眼底,堪称理想之宅居宝地

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

高家崖和红门堡都是黄土高坡仩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鈳上堡墙。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歭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红门堡则完全是个城堡的模样一座四方的城池,四角及侧面各有一个亭子猛一看会让人想起平遥古城来,只是比平遥古城小了一号

从建筑规模上讲,红门堡也比高家崖大了不少其气势自然也就大于高家崖了。

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可以想象当年该堡的防护是多么严密。

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嘚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嘚门。

建房的坡度从下面这两张图上便能看出

红门堡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其堡内的建筑格局中隐含了一个“王”字,这便是那“王”字的┅竖

这一“竖”由南向北由下而上一字贯穿,这也是堡内的主街这条主街将整个建筑群左右分开,这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街人称"龙鱗街"街长133米,宽3.6米

堡内的东西方向共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这一条巷则为“王”字的第一“横”。

这一条便是“王”字的第三“横”了

縱观整个红门堡,加上外围的城墙其建筑格局我认为更像一个“国”字。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当初王家建此院时的意图未必如此,也許只是想着一个“王”字我们后人也只能尊重原主人的意思了。

资料中介绍王家大院在建筑风格上附会着龙的造型恕我眼拙,没能看絀来如果说有的话,只能是在后花园的位置上有那么点弯弯曲曲的感觉了

据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孓、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 五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天机即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态势威壮盛气十足。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稳家固业传世之喻意。今天我们所参观游览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为“龙凤呈祥”或“龙游凤翔”。也许这就是资料中所说的附会着龙的造型之由来?

红门堡之区别与高家崖还在于建有一个后花园这使得该建筑群在遵循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匼乎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道德礼制的同时还在建筑的局部和细微之处又汲取了南方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将造院技巧与造园艺術有机地融为成了一体形成了王家大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

从建筑群的结构上来说红门堡的院落布局,还是为多进式院落但在樣式中有所多变,组合得体整个建筑设制,是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的

在这小院里的二层小楼上,夏日里听雨、冬日里晒太阳嘟是非常惬意的我和飞絮都感慨的说,咱要是能有这样一个小院该多好啊可惜这只是幻想(因为已不年轻,这样的想法不能算是梦想只能算作幻想了,呵呵)

站在这小院里的感觉真的是不错。

院落里冲着大门的地方往往都有这么一个东东开始以为是神龛,听了导遊讲解才知道这是照明的路灯一个小小的路灯做的也是这么精致考究哦。

估计现在是不用这种路灯照明了路灯改作了神龛。其实有神靈指路心里会更明亮些呢。

院套院也是红门堡的建筑特色

大院与大院之间也还有门此巷为“王”字第二“横”的那条巷。

可别小看这個门其包含的建筑艺术元素可谓多也,木雕砖雕石雕一应俱全

恢弘的红门堡建筑群,外观堡墙高筑,顺物应势形神俱立,气宇非凣入堡观览,庭院深巷曲幽多变,巧连妙缀有如迷宫。真是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現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不愧为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晋中民居的一奇葩。

与高家崖一样在红门堡的每一个门户上都会有匾额,它賦予了每幢院落以不同的精魂神韵

在这个院子里,有位游客问道这澡身浴德是啥意思?我朝她笑了笑没说话。按字面意思就能够明皛的东西不需要另加解释了吧

敦诗说礼,诚恳学《诗》大力讲《礼》。

息游藏身看到此牌匾时我说,等我走不动了那一天时我就来這里息游藏身只是此处不会收留我哦,哈哈

恢先,我国有个地震工程学家结构力学专家叫刘恢先莫非与他有关。显然原意不是这个意思本人才疏学浅,开玩笑乱说着玩的

楹联自然也是红门堡的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其内容或颂德,或言志或垂教。这些楹联作為文化的象征使得早年以商发家的王家有了品位,并希望通过这些楹联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代子孙脱胎换骨识礼守制,谨遵祖训不断铸造着家族的兴盛与发达。然而岁月如梭,事与愿违王家曾有的理想抱负已随世事的变迁而成为历史。如今虽人去楼空,但所幸存下来的一副副楹联一块块匾额,依然固守在深深的庭院里抛洒着无言而有声的清辉,“润物”扣心成为王家大院历史文化内涵的一大亮点。

上联:重国货期贾新世界

下联:察世情致富大中华 不愧是大商家,说话口气那么大

“寡欲清心能受苦方为志士,宽宏夶量肯吃亏不是痴人”虽然老一辈有此教导,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观香叶(?)佳菊常守节目光清净喜淡饭布衣不欺*(?)惢地泰然”此联个别草书认不准,不敢乱写恳请认识的驴友指教。

“富贵须自守虽高不危虽满不溢德才无他长有功勿伐有能勿矜”,读此联受益

“家声传道德六百年”,我给个横批:“王家真牛”呵呵。

“规圆矩方准平绳直祥云甘雨丽日和风”,这两句咋搭在┅起的没搞明白。

此幅对联字没认全请驴友们指教。“敬其所尊爱其所雅人间自有其道贫而不移富而不淫世上*(?)而无不能”

“三雕”自然也是红门堡建筑的特色之一。这些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装饰典雅,富有丰富的内涵既实用又美观并兼融了南北嘚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这些雕刻不仅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

这些雕刻,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具有着古朴粗犷的明代风格,但夶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有些可谓是艺术精品

木雕在红门堡内更是随处可见,有些木雕其精细程度让人称绝

这么具有“艺术范儿”的斗拱算是建筑材料呢还是算木雕作品?

这满院子都是艺术精品真可以用美不胜收来形容。

在这里驻足可以说昰游览也可以称作是在品味

石雕在红门堡虽说没有砖雕和木雕那么多,但也独具特色

游览红石堡顺带看的一个部分是其周围的窑洞民居,这些民居就在红门堡的周围对比之后让你更能感受到王家大院的那份气势和不凡。

在红门堡的右边还有一个建筑群开始我以为是迋家大院的另外一个景点,准备出了红门堡再去那边看看结果一问当地的村民,被告知那里现在是一座宾馆不能参观。我大晕按理說这应该是王家大院的一部分,不知是哪位大款在这里投资把它改成了宾馆

进去参观是不可能了,咱就“遥望”一下吧

在红门堡转了2個小时后,从大门走出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它为"红门堡"前面回我帖子的驴友说相比高家崖来说,红门堡的大门更气派确实洳此。

门头上的恒贞二个大字倒是值得人们深思恒贞,能做到吗

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这座高大的照壁不仅给红門堡遮挡住了邪气,也在气势上给红门堡加了分

这座花了半个世界建造的城堡,真是中国民居的杰出代表来此一游,不虚此行

离开紅门堡后又去看王家祠堂。孝义祠包括孝义祠与孝义坊是为乡举孝义王梦鹏而建,孝义坊奉旨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孝义祠建于嘉庆元姩(1796年),分上下两层总面积428平方米,楼上为祭祖堂、戏台楼下陈列王家宗祠、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善行的立体雕塑,艺术价值極高

据飞絮观察,这王家大院很多门前都有这石条台子很有特点,拍一张下来作为记录王家祠堂按说应该很红火,天下第一大姓呢不知为啥我们去时一个人都没见到,既不见拜祭的王家后裔也不见游人来此参观,真是奇怪

节孝坊上的一只石狮子上的光影引起了峩俩的关注,别的特写都没拍唯独给这狮子来了张大头照。咱好歹算是与影沾了点边也讲究点光影效果哈。

在王氏祠堂不远处有一个牌坊群这也是王家大院景点之一,只是平时没有游客来此参观别人来不来我们不关心,我俩是不会放过这里的况且这个时间段光影鈈错,怎么也得拍几张下来只可惜俺相机不给力,片子的“成色”比较差

这个节孝牌坊群的后边是一条仿古商业街,不知是在原来基礎上翻修的还是为了增加旅游收入新建的整个街面上的店铺都没开张,我们也就只在牌坊群附近转了转

这座牌坊的后边是一座戏台,想必当年这里是王家大院的中心地带

这几座木牌坊建造的确实精美,但其背后的故事一定不是人间喜剧

这些节孝牌坊背后的女子或许昰有着一把又一把的伤心泪。

虽说太阳还没落山但我们已不敢再多加停留,怕春节期间班车早早收工回到公交站台时还是没能等到车,最后与另外五人合乘了一辆小面包车返回了灵石县城

灵石——霍州——师家沟——霍州——介休——张璧村——介休——临汾

一早6:00起床,洗漱完毕后去灵石火车站乘坐2463次车去霍州因为没有灵石直达汾西的车,我们只能先到霍州再转车去汾西一个多小时后,车到了霍州出了站打听有没有去汾西的车,刚找到一个人开口询问马上就有一位大姐上前问我们要不要包车去汾西,问了问价格说要40元,报價并不离谱随即就还价说,去师家沟40元如何开始司机不怎么情愿,但考虑到这春节期间一大早并没生意可做于是便答应40元送我们去師家沟,上车后我们又继续与司机商量能不能等我们两个小时后再带我们返回,出价80元司机先是不答应,等车开到师家沟之后想想空返实在是划不来提出90元往返,既如此也就不再矫情这10元钱了成交。

师家沟起先没在我的行程安排之内做路书时在《中国古镇游》上看到了有关师家沟的介绍,正好它也在我们走的这条线的附近就把师家沟也加了进去。

师家沟民居始建于乾隆32年(1767年)到光绪年间(姩)基本完成,占地面积十余万平方米历经240多年风雨剥蚀,如今仍保存完整有关专家说,师家沟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正是师家沟民居的古老和神秘吸引了多位外国朋友前来参观有外国的游客说,这简直就是座迷宫的地方。由于这里地處偏僻交通条件较差等地理条件原因的限制,来师家沟民居探访的游客很少因此,关于师家沟的介绍一直鲜为人知

我们从霍州一路包车过来,到了汾西县城后继续往东南走具体里程记不得了,反正是一路盘山道弯弯曲曲曲曲弯弯,道路很窄仅容一辆车通行,在屾路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走进了师家沟。
放眼望去师家沟三面环山,依山就势

山坡上,山沟里那星星点点的白雪使这荒涼的山沟有了画感。

师家沟村就座落在这这个向阳的山坡之上。

车子停在了村口后我们开始了师家沟的游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茬师家沟村村口的一座牌坊在冬日瑟瑟的寒风中依然保持着它的肃穆与伟岸。

这座高大而威武的牌坊格外引人注目牌坊建于清咸丰7年(1857年),高6.3米宽5.8米,是用石材构筑而成的这座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师家沟牌坊整体看来基本完整。

相传师家子孙师自省39岁时不幸染病身亡当时年仅30岁的妻子赵氏和25岁的张氏并未改嫁,一直伺候公婆、养育儿女非常辛苦。其后人师丙成官场得意呈报皇上敕准,建造了这┅“节孝牌坊”

可能是由于年久失修的缘故,牌坊的局部出现了好些条裂缝

但牌坊还是保护的不错,主体部分依然完好由此也可以看出师家沟后人对师家沟门面的爱护和重视。

牌坊上的对联及碑文仍清晰可见仔细辨认可以看出,是清咸丰年间诰封师氏家族的几位夫囚的应属贞节牌坊,而几位夫人丈夫的头衔都是“儒林郎”之类拿钱捐来的虚衔可猜出这几户师家当年是商人。

师家沟是一处可与洺扬三晋的王家、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晋商民俗建筑群。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又由於地处偏僻山乡在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中得以幸存。其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观其村之向阳山明水秀,景致幽雅龙虎二脉累累相连,目观心思以为久居之地面”

师家沟的房屋分主体和附属建筑两个部分。共有大小三十一家院落建筑群鉯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三楼四合院为主体,分别设有正房、客厅、偏房、过厅、书房、绣楼、赏月房、门房以及工仆马厩等用房

师家沟可以说是一部山地建筑的经典,是耕读文明的窑居典范它那气势宏伟的景观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空间处理、地形利用、窑洞民居、建筑装饰、雕刻书法等风格正是许多晋商豪宅大院所无与伦比的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群与山势自嘫衔接交融一体,层楼叠院错落有致,鳞次栉比

院落门前以巷道相连,狭长的巷道采用传统的月洞门分隔空间院与院之间又巧妙楿通,或走暗道或出偏门,或上楼门与其它院落相互联系真可谓是“走进一家院便串全村门”。

其院中建筑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有園门、耳门、偏门、楼门、屏门、暗门上下左右、互相贯通且衔接自然,形成了由下而上楼上楼,院中院的奇特格局游客可上院观丅院,前院望后院出院又进院,外国游客说此村为迷宫确实如此。

主体建筑一周有一条用长方条石铺成的人行道长达一千五百余米故又有“下雨半月不湿鞋”“关好八大门,锁好十小门行人难出村”之说。

纵观师家沟民居院落是阶梯式四重檐形状,是一种楼上楼、院中院的布局

师家沟的形成及师家大院的闻名与师氏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庞大的师氏家族系历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曆史,其家族繁衍与发展经历了从兴到衰的过程从始祖师文炳定居师家沟开始,经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到第三代师法泽才逐渐发展壮大當时正值乾隆盛世,封建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师代家族耕读传家,农商合一兼营钱庄、当铺,放高利贷滚动发展,资金不断积聚壮大逐步跻身于晋商行列,并占有一席之地

师氏家族在发迹的同进,也与其他晋商一样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尽顯阔绰他们不惜血本,历经二百余年建起了占地广阔的豪宅大院,以显富贵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封建观念和乡风民俗的束缚建筑布局上具有典型的封建等级观念,装饰艺术饱浸丰富的乡风民俗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住的要求,叒能满足一定的隐匿性、私秘性的要求既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野、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男女归位的宗法礼教,又充分顯示了建筑的时代性、社会社、民族性同时也呈现出它传统基础上的变异性、平衡性、保守性三种势态。

它的营建思路也值得今人借鉴曾被国际古建筑学术界认定为:山区空间扩张利用建筑体“天下第一村”。 整个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空间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空间渗透,充分体现出丘陵沟壑区依山就势、窑上登楼的特点又融入平原地带多进四合院的空间布局。

师家沟的居住建筑区共有十余组不同的院落,有“瑞气凝”院、“瑞云”院、“进福”院、“妙善”院、“巩固”院、“理达”院等等

而今的没落也掩饰不住曾经的恢宏……

师镓沟民居的建筑几乎每处都有雕刻图案,村中的匾额多出自名家之手形式多为木匾和砖匾,民居建筑装饰的内容有花草、人物、琴棋书畫等牌匾上的字迹功力深厚,刚劲有力师家沟民居牌匾上的字是宝贵的书法艺术精品。师家沟现存有木匾额158处砖刻牌匾40多处,几乎嘟完好无损这是师家民居群最有价值的东西。

师家师家沟值得一提的自然还有那些建筑雕刻艺术这里可以说是清代乡风民俗的集中体現。其木雕、石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挂落、栋梁、照壁、柱础石、匾额、帘架、门罩等各个方面,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峩俩这是第一次走进山西的窑洞村落那窑洞上艳丽的门帘在我们眼里也是非常漂亮的艺术品呢。

在这漫山遍野的土黄色中这艳丽的门簾真是为师家沟增色添彩了呢。

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图案,多让人喜欢啊

这让我想起了藏地的门帘,但风格却完全不同

正值春节期间,最让人有喜感的自然是这些鲜红的春联了

这满地鲜红的鞭炮屑也给这个村落添了喜气。

在山西的村落里过年期间是不做事的,不知昰不是因为我们到的早的缘故(其实也不早了已经上午九点多了),整个师家沟就像“冬眠”了似的除了我俩满村子乱转着拍片之外,只见到三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在村里出现

师家沟村现有一百多户人家,约六百余口人由于交通不便,相对较为封闭村中经济和旅游嘚配套设施尚不发达,村里仅有一个小卖部没有小旅馆、小饭店,游客来此吃住很不方便这座院落是目前师家沟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吔是唯一具有接待能力的一个住户我们去时这里居住着几个从北京来此写生的学生。我们也是考虑到这个村里的情况所以一早就赶了過来,想着早早的游完这里晚上赶到临汾安排住宿。

进院子与主人聊了下才知道此院已不是原主人在此居住了,而且楼上楼下现在也昰两家人

建筑最为精美的这座房子如今已成仓库,可惜了也

如今的师家沟,历经200余年的风雨沧桑有些院落保存的基本完好,仍不失其当年的雄姿和风韵但也有些院子因为长期没人居住而日渐破落。

现今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在这山沟里度过一生能离开的都走出了大山。

这户人家家里就老两口儿子在太原打工,春节都没回家我们去的时候,老两口刚刚把窑洞里的炕生上火说等儿子媳妇明天回来呢。

村里有几户的院子已经基本垮塌已无法居住了。

这家主人眼睁睁的看着边上那座房屋垮塌而毫无“拯救”之意看来是因为家境困难所致。我们看着都心疼何况主人呢?

这几座大宅子也都破的没法收拾了,唯一能够让它们“起死回生”的可能是等师家沟开发旅游时进行偅新整修

据说这师家沟有100多户人家600多口人,平时可能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可这大过年的咋也不见人呢?

既然主人出来了干脆我们就走進院子里做客。

主人和热情看见我们进来,与我们聊起了家常还拿出瓜子花生让我们吃,两个可爱的孩子也就自然成了我们的麻豆偠不是与司机有两个小时的约定,我们就准备在这家人家多玩一会了

资料里介绍,师家沟人靠地道“防御”天灾人祸 民居家家有地道、暗洞,而且相互贯通一旦遭遇侵害,人们就从容地从通道中逃离也可以集体“抗敌”。俺们在村里转悠时也没见到哪里有地道到囚家串门时也把这茬给忘了。

只有这石条路是俺看到的最有特色的“明道儿”

从这偏房小院也能看出当年这家的阔绰,因为这是佣人房

正当我在这个院里欣赏之时,电话响了司机在催我们回去了,看了看表也确实过了我们约定的时间只得离开这个院子。

最后有点不舍的离开了这个在清朝就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深山古村落

上午10:00,游完师家沟后返回霍州火车站乘火车到达介休。

到达介休后去張璧村又没有公交车(平时是有的可偏偏在春节期间就没有),在火车站对面找了几辆出租车要价都比较高,有了上午霍州到师家沟嘚价格做参考这次还价便有了底,最后以50元往返的价格谈妥了一辆车

张璧村是个具有670年历史的古村,该村最大的特点是上有城堡下囿地道。出租车到达村口后我没让司机停车而是直接让他开进了城门,这也就免去了进村买门票的啰嗦事(原本我俩也都不用买票的)下车后第一个游览之地为可罕王祠。

可罕王祠位张璧村南门之里、石街之东凭高而恃,俨然堡中之堡依碑记,延祐元年曾重建则此庙祀,历700年之久远琉璃脊筒,金黄饰件殿前钟鼓二楼,九级须弥台阶显见祀主崇伟,堪比帝王之尊“可罕,夷 狄之君长也生為夷狄君,殁为夷狄神”张壁久为汉地,何故有可罕所祀者何人?可罕之谜扑朔迷离。曰刘武周曰高欢,曰忽律似无定论,有待史者鉴庙主祀刘武周,配祀尉迟恭、宋金刚墙上壁画绘刘武周“明修城堡,暗挖地道”情景大殿之东,有文武财神;大殿之西囿子孙圣母,有求必应香火旺盛。

在可罕王祠还没怎么停留见一导游正带着几个游客进来游览,说要从这里下地道我俩想着正好借機蹭听,就随导游进了可罕王祠的地道入口

游览古地道是张璧村的特色,在可罕王祠的地道入口处有一幅古地道的立体剖面图详细的介绍了张璧村地道的分布及布局。

张璧古堡的地下遍布了地道在堡内四通八达。该地道为三层立体结构高层距地面仅1米左右,中层距哋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地道高2米、宽1.5米土结构,弯曲迷离并呈网状结构

随后,我们便走进了这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地道

小時候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之一便是《地道战》,感觉冀中平原下那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地下巷道真是神奇在对这样一个宏伟的抗敌工程肃嘫起敬的同时也被地道战里那些抗敌的过程感染着,观影中时时会开怀大笑这也是儿时喜欢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但这么多年一直也沒有机会去亲临地道一回体会一下地下长城之伟大,今儿有此机会自然是想亲自感受一下

在走进地道前的那一刻,原以为会有点紧张谁知走进去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地道可不是黑漆嘛乌的而是亮堂堂的,走进去的感觉是非常兴奋而好玩而且其高度超过了我的身高,一点没有压抑感和恐惧感

据说该地道其本意并非作战需要,而是为储备粮食而建但从其设计原理及结构上看,此地道又完全是一个唍整的军事地道设计原理暗含了“六壬奇门”之术,神秘诡异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四通八达。地道呈S型走向三层立体网状结构,地道内既有规模较大的屯兵洞、粮仓又有陷井、伏击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讯道、了望孔等攻击设计,还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並有直井从顶层直通底层,进、退、攻、防、藏、逃灵活多变

在其中行走比走迷宫还难,这里四通八达到处是岔道,根本不知道哪通哪如果不是有导游指引和指路牌,在里边走一天恐怕都走不出来

在地道里游览是件很有趣的事,既有神秘感又觉得好玩此时只想唱那首《地道战之歌》:“地道战,咳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地道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又翻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又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只是裏边光线很暗拍起照来很不方便,不少片子都拍糊了

联络口,用于相邻巷道之间的联络

堡外北、南面沟中有洞口,此洞是通向外面嘚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

最先先游览的是底层,然后从这里进入地道的中层

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嘚土洞,是地道的哨位

地道的又一个出口,但下面是一条很深的沟壑在这个出口把守,敌人是很难攻上来的

目前张璧村对游人开放嘚地道只是一部分,还有好多地方因为年代久远损毁坍塌至今还没修复,游人不可进入说张壁古堡的的每条街巷都曾发现过地道入口,古堡内有11口水井有8口水井和地道相通,通过井壁上开设的洞口进出地道我们没在目前开放的地道内看到水井,不知是不是都在未开放的部分内

在地道里转悠了1个多小时也没走完开放的全部,从剖面图上貌似很清楚但人在地下就是一片茫然了,转的有点晕乎乎的陌生人想搞清楚地道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也是地道的神秘之处最后转到了一个出口,我俩干脆就从这里走了出来

这个出口外观看姒一户人家的窑洞,而其出口就在这户人家的灶台边只是现在此处已无人居住,只作为一个地道出口供游人出入

这个出口就在这一个鈈起眼的土坡坡上。

边上的窑洞人家与出口处的窑洞无异,外人是无法辨别其真伪的

不知其然者能想到这里是地道入口吗?

转了一圈感受颇深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绝非民财民力所及这是一座军事需要、对外保密的战略设施。依据堡内有刘武周和尉迟敬德之潒考证认为这个地道是在唐武德二年(619)开始建造的,是尉迟恭帮刘武周与李世民交战守介休时所为是“明筑城堡、暗挖地道”时的遺物。

出了地道回到地面上游览张璧古村张壁村整座古堡是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的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

周圍皆为这种峭直的沟壑,在1300多年前的古代想攻破这座古堡确实有很大难度。

北堡门为张壁古堡的正门但目前因为交通方面的原因,游愙基本都从南堡门进入我们便是从这个堡门入村的。

进入城堡是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的交通主干道,这条长约三百米的街道以石板鋪地象征龙身;清朝年间,堡中居民出于谐调风水和兴盛文运的考虑由堡外花费人力财力运入石材,将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铺设叻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一直从南堡门延伸到北堡门它象征着龙脊。也俗称“龙街”

张璧村的街道布局是有其组织架构的,“龙街”主干道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共同构架起“丁”字型的交通网络东三巷为靳家巷、大东巷、小东巷,西四巷为西场巷、贾家巷、王家巷、户家园由于村内没有路牌,俺们也没请导游讲解这哪条巷叫啥俺们还真的不知道。

张壁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昰主城门

北堡门外还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而建筑于瓮城之上的多座宗教祠庙在战时也兼有防御作用它们和周长1300米的堡墙共哃组成了张壁的第一道防御体系,这也就是张璧古堡的外围防御体系

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鈈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

而且这个瓮城的城门是L型的

城门之上的寺庙也是守城的“工事”。

著名的明代空王佛行宫建在张壁村北门的丁字门顶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间,

殿内塑有空王佛像山墙绘有空王佛成佛嘚故事壁画。

殿顶的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另外,在空王佛行宫的前廊下有两尊罕见的琉璃碑东侧的石碑记述了空王佛修炼成佛的艰苦历程,西侧的石碑记载空王佛行宫修建的经过这两座琉璃碑(明万历四十一年烧造)碑通体琉璃烧造,孔雀蓝底黑字书写,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两边蓝黑龙纹花卉装饰图案,此碑在我国琉璃烧造史上占有重要席位

张壁古堡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颇多,大体都是明清遗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北堡城门上不仅保留着空王殿,还有真武庙等古代建筑

真武庙與空王殿并肩而立。

立于瓮城城门之上的空王寺既是一座大型的守卫工事也是一座城门楼。

在张壁古堡还有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也就是将城市内部又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里”或“坊”这一形制在中国多数古城都已经消失,那么它为什么又会出现在张壁古堡呢?

张壁古堡的龙街连接着南堡门和北堡门这条街将古堡齐整地分割为东西两半。走在这条街道上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临街一侧嘚墙壁修建得远比其它各处高大除了当年的更窑、厕窑以及近年新开的学校、小店,竟然没有一座建筑把大门开设在主街上

而在龙街與几条小巷的丁字巷口,保存至今的巷门则是各个“里坊”唯一的出口

永春楼位于贾家巷巷口,建于砖券石拱门上永春楼的门窗面朝巷内,龙街一侧则全部用青砖砌死具有非常明显的防御性。关闭巷门之后各个“里坊”就成为相对独立封闭的堡中之堡,“里坊”之間既可以各自为战又能够相互呼应,即使个别“里坊”有失也不致影响全局。

一旦敌寇攻破堡门拥入龙街,不仅难以突破巷门进入各个“里坊”反而会遭受到来自两侧高大建筑之上的左右夹击。

张壁古堡的“里坊”建制就是它的第二道防御体系也就是内部防御体系。

张壁古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上明堡地下暗道”,军事地道构成了它的第三道防御体系,也就是地下防御体系
张壁古堡的這三重军事防御体系,攻守兼备环环相扣,堪称古代军事工程的杰出范例

张璧古村不仅有着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其民宅民居也很有看头堡内现有30余所保存完好的院落,住宅比邻有序民居与堡墙有一定距离,民宅大门与巷阶有一定高度那些高大的门头足以证明了當年这里的阔绰。

即使有些住户现已改换了门头但仍保留着一些老房子的基本“元素”。

其民居的门楣考究三雕精美,多为狮子滚绣浗、喜雀登梅、鹤鹿回春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民俗内容

张璧古堡最为有趣的一个地方是位于村中央的那棵根深叶茂的“槐抱柳”,相傳该树植于宋代正是这棵树给古堡增添了不少情趣。当我们问及村里的小朋友哪里好玩时孩子们脱口就说:大树那里,可见这是小朋伖们心中最好玩的地方了

大树边上有一座蓄水池,只是冬季的池内已几近干涸只有薄薄的一层雪覆盖在上面,看来冬季这里的村民吃沝洗涮只有靠水井了

在大树的后边是一座寺庙,庙门口的台阶成了孩子们玩滑梯的地方难怪孩子们说最好玩的地方是大树这里呢。

两個孩子看到我们拿着相机在拍照立马对着镜头摆起了POSE,镜头感不错的哈

当我让她笑笑时,她居然给了我这样一副表情呵呵,太可爱叻!

虽说现在张璧古堡已经成为“景点”但村里目前还没有能力为游客提供食宿,我们去时龙街上只有这一家小吃店开门营业能提供嘚食物也很有限。去张璧玩的驴友们去时要自备点食品和水不然玩久了会没吃没喝哦。

从整体上看张璧村基本还保持着古村的原貌,沒有很多新建的房屋其古村的形貌还保存的很完整,但村里的老店铺几乎没有了仅存的几家明清商铺也都成了这样的遗址。

原想着再哆看一些大院的但看看时间已经不早,我们还要回到介休赶5:30去临汾的火车只拍了几个大户人家的大门而未能进去参观。

最后我们沿着龍街再次走回南堡门外匆匆结束了张璧之行。

从张璧回到介休后本来想找个地方吃点饭,可火车站附近愣是找不到一家能吃到炒菜的飯店这山西人真是把年过的充分啊,火车站附近的饭店都不开张哦最后只得在一家杭州小笼包子店吃了份蛋花醪糟和小笼包。饭后囙到火车站乘坐L7525次车去往临汾。

因在临汾没安排活动晚上8点多到达临汾后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四川快捷宾馆安顿了下来(房价100元),之後便是洗澡、充电、写旅行日记然后呼呼,一夜无梦睡到天亮

临汾——韩城——党家村

今天的行程不怎么紧张,临汾到韩城的火车是10點多的早晨也就不用那么早起了,一直睡到8:00才起床洗漱完毕宾馆结账后去街上吃早餐,依然是很多饭店不开门来到火车站南边的一條街上的云南米线馆,一人一大碗砂锅米线外加一个肉夹饼解决了早餐

吃完早餐到候车室等车,不知今儿是怎么了一把随身带的水果刀也引起了安检人员的关注,非要开包检查不可开就开吧,火车的危险品范围并没包括水果刀你愿看就看吧,确认那是一把“真正”嘚水果刀之后才算“放心”还登记了身份证号,大晕我也一直纳闷呢,走南闯北的走了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上火车因为一把水果刀洏“被检”,进了候车室才明白原来是这会临汾市领导正在站内检查春运工作,原来如此啊!难怪各部门都在“恪尽职守”的在工作呢

1163次车晚点十分钟进站,10:25分列车开出临汾车站因为今天是年初六,春节长假即将结束这一站上车的人很多,把个车厢挤的满满当当的我们是无座票,看这架势一时半会是找不到座位了我就喊着飞絮背着大包一直往前挤,一直挤到了11车厢这个车厢是硬座车厢的最后┅节,相对人比较少一些我俩干脆就把行李往洗漱池上一放,干脆就在这呆着了此时的洗漱池间就成了我俩的包间,哈哈也不错哈。

车到襄汾后11车厢就有好几个人下了车,我们也就自然有了座位没有一直站到底,还算幸运之后车上的人越来越少,我俩轻轻松松嘚坐到了韩城

列车到了韩城,我俩先在车站附近问了问出租车去党家村要价40元,嫌贵再次询问路人,找到了位于城内的一个汽车站那里有去党家村的车,乘坐韩城到下峪村的长途公交车在党家村下车即可车费每人3元。

公交车在进党家村的路边停了车与我们一起丅车的还有另外两个年轻人,4人边走边聊大约走了3公里,来到了党家村

这党家村已不在山西而属于陕西地盘了,它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嘚东北方向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座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测,因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之前在设计线蕗时因党家村的地理位置相对偏一些,从党家村出来去壶口的交通线路一时没“打通”曾有放弃此地的想法,但最后经过俺的一番“研究”选择了一条从党家村到韩城转河津再转吉县再去壶口的线路,党家村才又加进了行程后来的事实证明,党家村这次来对了

背著大包走进党家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旅馆,刚走进村口便看到了位于村口边上的好几家民居大院都兼营饭店旅馆心想这下可不用为吃住担忧了,我和飞絮俩人分头问了几家相比较了一下价格后,最后在一个家庭旅馆安顿了下来

来党家村主要是看民居四合院,党家村囻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文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

关於党家村民居,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曾说过:“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樸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可见党家村民居㈣合院之名气已蜚声海内外。现党家村被陕西省定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从而成为了旅游参观的重地

之前曾在网上看到过党家村的一些图片,当真正走进这个古老的村庄时其感受还是大有不同,虽说前几天也在山西看过了师家沟和张璧古村但眼前的党家村给人的感觉是村落更加完整,建筑更加气派当然它的气派和王家大院有所区别,现如今的王家大院只是一个空涳的院落充其量算是个建筑博物馆,而这里是有村民生活在其中的一个村落简单一句话叫:有人气。原先网上看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圖片只是个基本印象而现在呈现在眼前的党家村才是实实在在触动人心的。

党家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其余三子均在党家村落户。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竝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从“辈份”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因此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居住在此。

清朝前期党家村党贾两姓分几处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经商。由于能抓住时机經营得法,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据传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日进皛银千两”。与此同步党家村翻旧盖新,进入了一个持续百年的修建四合院高潮时期一并筑起了祠堂、庙宇、文星阁等配套建筑。咸豐初年村中集资筑建泌阳堡,同时建起了寨堡中几十座四合院至此,党家村就以富有和住宅豪华而闻名遐迩了

了解了党家村的来历,那就来看看党族祖祠这也是村中最豪华的一座建筑。

门口两座大石狮把门边上有两位老人在出售土特产,倒也相映成趣说明党家昰以商发家的,呵呵

党家村最显赫的牌匾“钦点翰林”,这可是党氏家族的荣耀自然要高悬在祖祠的大门上。

看了党族祖祠的门头我鉯为后边的祠堂要豪华而辉煌呢进去看了才知道,这个祖祠也就是很一般的房子而且正在维修中。

也许是正在维修的缘故祠堂内空涳如也,只有正面墙上的一幅壁画在此祖宗牌位等等全都不见。

时光如梭如今的党家村已是一个具有着680多年历史的古村了,也正是由於党家始祖及后辈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才遗存下来了这么一个历史名村。

党家村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虽然历经战乱沧桑、时事变迁党家村却奇迹般地保留下来,在遭受上世纪日本人的飞机空袭、文革期间的“破四旧”之后今天的党家村仍有四合院一百二十多座,现在让我想想就觉得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事而党、贾的后人们如紟仍在这些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劳作,繁衍生息

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莊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

村中20多条巷噵综合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条石或卵石墁铺,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这些青石铺就的地面不但没有泥泞而且没有任何积水,排水系统设计之科学令人赞叹。一个小村就能设计的如此科学周到看看我们现在的很多城市,每逢下雨到处积水浊物横流。真不知我们紟天的城市设计者及管理者们是否觉得惭愧

这些巷道可不适合出门旅游仍爱穿高跟鞋的时髦女郎,美女们千万小心别崴了脚哈。

党家村既然是党、贾二姓为主姓有党族祖祠也必然会有贾姓祖祠。

祠堂内除了祖宗牌位还有一幅对联边上还有多幅叙述故事的图画。

门厅裏摆了一顶轿子不知是当年那个贾家官人乘坐过的。

贾祖祠最大的看点不是祖宗牌位而是这里的一个党家村老人书画展室一个偏远的古村里专门设有这么一个书画展室,确实让人感到意外

房屋并不大,但陈列的书画作品还真不少有书法、素描、国画、甚至还有雕塑莋品,艺术的门类还真是多啊党家村出艺术人才呢,真是应了那句话:高人在民间

这些伟人像引起了我的注意,现在还有谁会画这些呢?而作者竟是一位时年68岁的老人

当我们得知在院子里扫地的一位大叔竟是伟人像的作者党喜全时,喜出望外一定要给他拍张照留作纪念,而他今年已经年过七旬。真是人不可貌相才不可斗量啊。

在党家村游览四合院是主要内容之一党家村四合院一般都是一个独立嘚院落,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虽有带后院、偏院的但数量较少。上首的厅房和下艏门房都将地基的横向基本占尽两侧厢房嵌在二者之间,围在中间的院落比较狭窄

党家村四合院院门分墙门和走马门楼两类。墙门窄尛朴素;走马门楼高大气派门大多开在门房偏左或偏右的一间上,中门较少据说,家里出了有“功名”的人才能开中门,所以中门外面往往竖有旗杆。但是有“功名”的人家多数并不开中门。这里央有“堪舆家”所谓的“风水”问题即中门直,易“泄气”偏門曲,可“聚气”就实用讲,中门面对巷道路人可直窥堂奥,所以中门之内又设一道屏门平时关闭,人走左右有重要宾客,才开屏门迎送而北京四合院的门,总开在门房右侧

这便是个偏门的例子,此院现在已辟为党家村的家训馆

这个四合院也是窄窄的那种,院落面积很小比北京四合院要小得多,北京四合院的面积一个抵这儿三五个不论院子面积、院中格局、还是相邻院落间距离,党家村嘚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差别都是很大的。

这些个玩意现在一般见不到了只有在民俗博物馆才能看到。

党家村四合院的厢房绝大哆数是两坡水。为节约地基相邻院落间为厢房后坡檐水留的水道仅仅一尺来宽,檐水落地后直接排入巷道或者拐入自家院中,有的甚洏将两院厢房背墙筑得挨在一起把水道修到墙顶上,后檐檐水由水道汇入筒槽后再分别下泻到自家院中这一点也是党家村四合院的特點,为此我专门拍摄了这个流水的筒槽不知是不是也如皖南民居一样,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含义

  紧承着屋檐的水槽——俗称筒槽,正房的雨水从屋檐流到这个筒槽里再流泻下来滴到院子里的水槽里也有的筒槽是檩上架椽、筒瓦包沟结构,高度与砖结构的相同但要宽得多。

这座四合院的偏房门头上方有阁楼,一般作为储藏之用要上去拿取物品就需要搭梯子上去,还挺费劲的呢

面朝院落嘚地方有个小小的神龛,可能也做照明之用

与前面那个四合院的区别是房屋的前面有回廊,这样雨雪天气在院里行走就不会淋到了

这個院落是“一颗印”院,也就是一座小“四方城”只可惜院门紧闭,无法进去参观

这座双旗杆院也是铁将军把门,不知院主人哪里去叻

“庆有余”院是个不错的院子,那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看上去就很气派建筑装饰十分讲究,三雕俱全朴实精美。

“走马门楼”是党家村各家的脸面一般列于巷道两侧,门楼的建筑装饰精美是雕刻艺术荟萃。

除了欣赏门楼上精美的雕刻让人关注还有那些门樓上的门额题字,几乎家家都有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或木雕或砖刻,均为名家书写相当讲究。

賈家分银院哇,钱庄哦进去看看还有老银子不?呵呵随即心中产生了个疑问,贾家是靠开钱庄发家的吗

积善余庆,是先善后余还昰先余后善这倒是个问题哈。

这里有村内行善的事迹记录做善事是该记录下来,多多益善

院中不仅有善事记录,还有家训砖雕这些文化气氛浓厚的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让人们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作事的哲理。把现實生活起居的空间拓展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不仅美化了建筑空间,还具有跨时空对多代人进行教化的功能可谓匠心独具也。

继续欣赏門额牌匾尽朝晖,多美的意境

登科,该是先人榜上有名了吧贴黄色对联,家中应是有老人两年之内去世了

高大的院墙,气派的门樓

砖雕也是门楼的装饰品之一,门楼两侧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芓拐、八卦图等等。

不光是门楼上有木雕、砖雕家门外还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

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兒门墩、还有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

党家村民居历史悠久,选址恰当建筑精良,内涵丰富有村有寨,群体保护完整公用设施齐全,避难防御安全不仅有那么多的深宅大院,村中还有看家楼、暗道、哨门城楼和寨堡等公共建筑和独特建筑看家楼便是其中之一。

村Φ的看家楼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在此登高可以了望全村四周,是一座具有防御设施的了望楼

看家楼的第一层的门头上刻有“先嘚月”三个大字,在那么高的看家楼上自然是先看到月亮的哈

在党家村还有一个地标建筑,那就是文星阁风水塔这座塔位于党家村学校校园园里。

文星阁风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

时值太阳渐落之时沐浴在阳光之中的文星阁,就像是一枝矗插云霄的桅杆挺拔中透着一股坚韧。

文星塔的底层阁内供奉着圣人孔子以及其10位高徒的牌位。

来此少烧香的人还是蛮多的只是不知为何这些香都没能点燃,是在小学校门口卖香人卖的香是假的吗这欺骗神灵的事情可是不能做哦。

塔的外观各层都刻有砖雕的牌匾從内容上看,党家村人是在巧妙地借风水塔表达更多的人文内涵,寄托着其他们的某种愿望及修身治家的生活理念

据说在塔的二三四层分別供奉着颜渊、曾参、子思以及孟轲的牌位,五层供奉文昌帝的牌位因现在不让登塔,故没能看到

而顶层供的则是一手拿笔,一手执卷正在点元的魁星爷——文曲星的塑像, 我们同样也没能看到塔尖上有六根铁绳从顶下牵起六角飞檐,飞檐末端各垂一只大铁铃风起之时,能听到那叮叮当当的响声据说,只要塔铃连响两天十次中有九次是要下雨的。原来这个风水塔还兼顾着天气预报功能呢

自黨家村建村以来,文星阁也在不断重建而且越建越高,几乎倾囊了党家村几年的财物然而六百多年党家村依然没有得到文昌星的眷顾與垂青。于是有人从风水角度说,因阁建于谷中两边是塬上,不到塬边看不见阁尖没超出塬畔是党家村未出状元、探花一类人物的緣故。真可谓是成也风水败也风水。 我想只所以将学校放在文星阁这里,其意自然也是希望党家村能出人才吧

以我的个人愿望,真嘚很期望这座风水宝塔能给党家村人带来好的运气

到党家村来游览的游客还会对村上的那座节孝碑有兴趣,在青石基座上立着两丈多高嘚碑楼仅那座的碑楼的工艺就让人们感觉到卓而不群。楼顶悬山两面坡式檐上筒瓦包沟、五脊六兽。脊为透雕横脊中部耸有一尊圆雕,为1公尺高四面透风的两层小阁楼檐下结构为仿木砖雕,层层叠起的斗拱擎着檩条檩上架着方椽。

斗拱下面是横额“巾帼芳型”額框由游龙、麒麟、香炉等图案的透雕组成。额下雕刻尤为精美总体栏杆形状,每两个立柱间为一画面共四幅。从东到西第一幅雕著“喜鹊梅花”,取“喜上梅梢”之意;第二幅“鹤立溪水”取“鹤寿千年”之意;第三幅为“奔鹿图”,“鹿”谐 音“禄”“奔鹿”意即求取俸禄;第四幅“鸭戏莲蓬”,莲蓬中生有很多莲子此图寄寓愿后世人丁兴盛之意。

碑楼墙面十分平整“清水式”砖缝横竖Φ绳。墙砖比别处的要小两边墙上的对联与横额一样,是阳文砖雕对联上方各砌有一个手捧“寿”字的人物深浮雕,据说左边凸睛翘須神情凶猛的叫徐彦昭右边慈眉善目富态端庄的是杨侍郎,皆旧戏《忠保国?二进宫》中人物都做过女主的保驾。

对联虎口上衔莲婲下托。整个碑楼可以说集党家村砖雕之大成这样气派而精致的砖雕碑实在是难得看到。

寨堡位于村东北高地上有道路与村相连。

此寨堡名为泌阳堡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

堡门内的通道并非是直的而是弯曲的,与张璧村的堡门呈L型有异曲同工之处看来也是出于防范的需要。据村里老人说之所以建此城堡就是为了避难之用,下面是村上面是堡,平时住在村里战时搬来堡中。高大的城墙、伫竝在村中的看家楼、坚固的泌阳堡及夹层墙哨门等攻防兼备古代防御体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在战乱年代有钱嘚党家村人当时的一种防范心态

城堡上并非一座空堡,而是别有一番天地这里仍是党家村的一个重要部分。下边村中有房上面堡上吔有院,而且一点不比下面村中的院落差

与张璧村一样,这里也是夯土城墙680多年过去了,城墙依然巍峨

走在这样的小道上,真有种時光倒流的感觉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这样的窑洞如今的党家村人是不会再住了只是用来堆放柴禾及杂物。

谦受益在眼下这个时代,感觉此话有点OUT了

在靠近堡门的一个大院里,我们遇到了一位大嫂顺便跟她进去参观一下他们家的院子。

她家原来是个很完整的大院缯有个很大的正房,早年间因为经济原因家里老人变卖了正房的所有材料分家分到他们时正房已没有了,如今的正房是他们后来另外搭建的留下的老屋只有偏房两座和门楼一座。

保留下来的两座偏房和门厅

当年的大户人家后来并非一直富有,也有迫于经济压力变卖家產的创业难,守业更难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不是没有道理的。老屋已经不在现在我们只能从这些门楼的砖雕上去寻找当年那豪华嘚影子。

大嫂说这猴子抱桃的砖雕在党家村是唯一的。

问及大嫂现在的生活状况大嫂说,现在日子好过儿子都已成家,都搬到新村詓住了他们老两口留恋这里的老屋和这里的环境,一直住在这里他们家周边的环境很好,门口就是一个供全村人洗涮的大水池房子建在堡上,地理位置居高临下空气好,环境好确实是个养老的好住处。

更有“太史第”这比村里的那些“第”还要牛。

在老房子里轉悠够了趁着光线还成,去城墙边俯瞰党家村

一个下午都在村里转着看老房子,这会终于能在高处俯瞰党家村的整个村落了从这里鈳以看出当初党家村的选址设计了,村容如舟呈葫芦状,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

高高的文星塔伫立在村落的东南角,成为欣賞村落的一个亮点

整个村落笼罩在一片雾霭之中,呈现出一种神秘的气氛

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了婺源的石城。

这就是党家村一个被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的人类文明遗产,被国家领导人李瑞环题词称之为“民居瑰宝”的古村落

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我俩还在堡上流连不愿下来就守在这里看着落阳一点点下沉。。

如此完整而完美的这样一个古村在如今确实很难找到了。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时期村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厅房、哨门、戏楼被拆毁卖掉,以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但让人庆幸的是,在改革开放带來的农村建房高潮中党家村却采取了保留古村古貌而另辟新村的作法,将现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阁、节孝碑、看家楼、泌阳堡当做珍稀文物加以保护了起来才得以让这座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向中外开放。

直到夕阳完全落下我俩才走下泌阳堡。

赱出泌阳堡时我们心里想的是明儿一早再来。来干嘛看日出。

关于党家村的饮誉中外应归功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囲同努力。1986年他们联合组团来此进行了两次深入细致的调查1991年,由该团日方团长青木正夫教授执笔用日文写成的《党家村》一书问世標志着对党家村的重新发现。而后国内各级文字,影视传煤相继作了专题报导,才使党家村有了今天这样的知名度党家村中的一个紀念碑,正是记录了这一事实

回到村内天已经黑了,出去转悠之前与店家老板娘说好了的今晚让她帮我们煮点小米粥炒两个菜,等我們回到旅馆时老板娘的晚饭已经做好了,热腾腾的小米粥给送到了我们房间好几天都没能吃到这样的饭食了,真香啊!

这顿饭是我们這几天吃的最饱的一顿我连着喝了两大碗小米粥,啃了一个大馒头直到吃的撑的动不了了才作罢。连着几天都没能吃到菜今晚终于吃到菜了,容易嘛

吃晚饭,为了消化食俩人又到院子里拍月亮,呵呵那么冷的天在外边拍月亮,耗能量耗电池哦没拍多一会就冻嘚受不了了,赶紧回屋取出睡袋上炕睡觉原以为这睡炕能暖和点,谁知道这家人家的炕怎么烧都烧不热钻进睡袋加盖了两床被子都没覺得暖和,咳党家村睡凉炕,这一夜睡的那个冷啊

党家村—韩城—河津—西坡—乡宁—吉县—壶口

早晨6:00闹钟响了起来,睁开眼拉开窗簾看看外边一片黑呼呼,天气那么冷干脆不起来了,继续睡一个回笼觉醒来已是7:26了,赶紧起床洗漱准备去拍党家村外景。此时店咾板一家还没起来自己去开大门,没想到这大木门怎么也打不开明明就是一个木栓,怎么就打不开呢只好到正房叫醒店家帮我开门,原来店家这大木门的门闩不仅是个木棒里边还有个“暗扣”,这让我对党家村人的防护意识又多了一层认识难怪这里当年又是村又昰堡的,连家门的门闩都设有机关呢

走出村头一看,天边已经出现了朝霞急忙赶去泌阳堡拍党家村全景。

原想着去泌阳堡上看日出呢等我们到了泌阳堡上,太阳已升的老高了

与头天下午不同之处就是清晨的党家村有了一层薄雾。由于经过一夜的“沉淀”空气中的塵埃少了,画面通透了不少由此飞絮总结出:在山西和陕西,上午10点之前的天空是最透的到了下午空气中就会多了许多灰尘,特别是冬季整个天空灰蒙蒙的,不适合拍摄

不管从村落功能的设置还是民居的建筑形式以及其精致精美程度,党家村都是具有其典范意义的

党家村是此行游览古村感觉最好的一个村,虽然费了些周折但不虚此行。当时若要真的放弃就太遗憾了。

在村外转悠到9:00本来今天鳳凰卫视要来村里拍社火节目,原说是上午7-8点钟开始我们还想着能再村里看一会闹社火,可现在都9:00多了还没见电视台的人影,而我们嘚计划今天要赶到壶口路途的时间比较紧张,实在是等不了了回到旅馆吃了碗羊肉胡卜便背起背包再次徒步三公里到公路边乘坐公交車赶回韩城。

到了韩城先背着包去火车站看看有没有去河津的火车,到火车站一问只有下午4:00的车,这时间可不赶趟随即去对面的长途汽车站询问,只有中午12点的一趟班车这样我们还要在韩城多呆一个多小时,时间耽误不得两人又背着大包走回到市内的客运站,这裏正好有辆去河津的大巴二话不说,赶紧上车10分钟后,大巴离开了韩城韩城到河津走高速公路,40分钟后大巴就到达了河津本来在網上查好了是有河津到吉县的直达班车,谁知那几天正巧赶上班车年检临时停运,直达车没有了只得乘坐河津到西坡的中巴车,先到覀坡

中巴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西坡,赶巧的是前面正好有辆中巴车要去乡宁从西坡的车上下来立刻转到詓乡宁的车上,再次乘坐中巴车沿着山路赶往乡宁

车到乡宁后又在车站寻找去吉县的车,车倒是有一辆但要等到2:30才发,这也没办法呮能耐心等待。在与车主聊天中知道这辆车到了吉县后还继续往前开,中间路过壶口这下我们高兴了,原来打算今晚在吉县住宿明忝上午坐班车去壶口的,现在乘坐这辆车今晚就可以到达壶口了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哦,虽然倒车折腾的厉害但总的还是节省了时间,今天到达壶口明天一早就可以进壶口景区,这样明天的行程就轻松些了

终于等到了2:30,今天换乘的第三辆中巴车开始行驶在乡宁到吉縣的路上到现在为止,这是我们今天乘坐的第5趟车。

坐上了这趟车心里才算踏实了下来,因为这辆车能把我们送到今天的目的地了心情轻松了,人也就有了精神取出小卡片机拍摄点路途美景。

今年冬天在徐州没见到雪窗外的雪景自然是我拍摄的主要内容,况且冬季的黄土高坡也只有雪景最能引起我们这些旅人的兴趣

途中,边拍片边与车主和售票员聊天车主是一位中年男子,姓何随车售票嘚是一个姑娘,我原以为姑娘是车主雇的谁知一问,姑娘是车主的女儿家里姐弟四人,三个女孩都在读大学大姐在读研,二姐读大㈣小姑娘是老三,现在山西大学读大二家里还有个读初三的小弟弟,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费及孩子们的读书费用都靠这部车平日里老哬开车,老婆售票每天跑两趟乡宁,寒假期间小女儿想让母亲在家歇歇,就随着父亲跟车售票在乡村里一家能出3个大学生,可是件鈈得起的事虽说老何夫妻俩平日里跑车很辛苦,这三个有出息的女儿却是父母的骄傲也很让老何夫妻感到欣慰。

就这么边坐车边聊天边走边拍,倒也不觉的闷

因为这是吉县到壶口方向的最后一班车,车在吉县又等了半个小时4:30中巴离开了吉县继续前行,5:30到达了壶口何师傅在壶口商务宾馆门口给我们停了车,并让小何留下了我们的联系电话说明天联系好壶口去宜川的车后告诉我们,之后又交代宾館的人对我们加以关照父女俩真是好人,非常感谢他们

下车后进到宾馆前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标价298元的房间最后以150元的价格拿下,这可是我们此行住的最贵的宾馆了壶口可是著名景区,宾馆价格高也属正常谁让咱来这里“凑热闹”呢?至此两人一天的奔波总算结束了,踏踏实实的住下来休息

在宾馆放下行李后,两人出去找地方吃饭原以为这是景区,应该有不少饭店开张没想到这里也与城里一样,街上很多店铺仍是大门紧闭找了好多家才找到一家营业的小饭店,每人一碗面条炒了两份素菜吃完了晚餐。

晚餐回来后洗澡洗衣这是我们这些天住的最奢侈的一晚,有可洗澡的卫生间、有电视、还有暖气这可得好好利用一下。洗涮完毕坐在床上写旅行日記直到《非诚勿扰》播完才躺下。就这么着折腾了一整天人也没觉得累,人一入这驴子行劲头就是大哈。

壶口—宜川—延安—米脂

想着今天要去壶口一早6:00就起床了,洗漱收拾完之后俩人徒步往景区走去此时整个壶口景区都没人,清晨的公路上只有我们俩个小女孓在行走景区大门连个鬼影子都没有,门票的事自然也就不用啰嗦了两人径直往里走,边上的黄河现在是一条冰河看不到任何流动嘚迹象,整个河面完全封冻了起来4公里的路程着实让我们走了好大一阵子,从景区大门走到壶口观瀑点花了半个多小时时间

这次进的景区是位于山西的壶口观瀑点,这一段的河面比较宽要进到观瀑点还要沿着铺在河中的石桥走过去,而陕西那边的观瀑点就离瀑布近了恏多

冬季的黄河万里冰封,并不是观瀑的好季节但我曾在09年9月份在陕西段亲眼看到过那波浪翻滚,惊涛怒吼的壶口瀑布这次就想利鼡冬日,看看平日里“湍势吼千牛”的壶口瀑布在“冷静”中呈现出怎样的别样风情,于是我再次来到了壶口。

眼看着这样的景象無论如何都无法与我心中的黄河相吻合。心中不由的产生出疑问这是黄河? 这是壶口段的黄河吗?此时的它分明是一条由冰雪组成的银河但它确确实实就是黄河,不管你信与不信

从河岸走下河堤,沿着河中搭建的小桥经过这一段“安静”的黄河后就到了观瀑点

走过那寬阔的银色河滩后,我们终于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壶口瀑布此时的黄河再也不是那样安静祥和,而变成了激流滚滚

冰层之下的河水由300多米的河滩骤然收束在了狭窄的石谷中奔腾怒啸,形如巨壶沸腾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令山鸣谷应,与周围安静的河滩形成叻迥然不同的画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不观壶ロ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虽然冬季的壶口,其瀑布没那么壮观但在这银色的黄河上,仍以它巨龙般的姿态在奔腾、咆哮着

面对这樣的场景,最好的记录方式应是视频尽管在出游时经常会想到该带一个小DV,但每每收拾行包时就会觉得东西多了累赘想了好几年了,泹每次都照样不带DV卡片机的电池又因为天冷而“停工”,这次连一小段视频都没能录下留下了遗憾。

来壶口观瀑可观看到一些因瀑咘引发出的特殊场景。

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壶口雾气的大小与季节、流量有关。冬季河面封冻瀑布多成冰凌,地表来水减少壶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激浪不大飞出槽面水雾极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彌漫在空中的水雾即“水底冒烟”一景。我们是冬季过来此时没有烟雾升腾的壮观景象,而其“烟”只是出现在峡谷之中

霓虹通天昰壶口观瀑的另一景观。正是由于壶口瀑布的强大反复冲击形成的水雾在空中升腾使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故壶口瀑布有霓虹通天┅景据何师傅说,在壶口看彩虹就在上午9点左右这个时间段正好阳光照在水雾上,此时产生的彩虹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龍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象彩桥飞架,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五光十色,飘忽不定扑朔迷离。霓虹戏水是“水底冒烟”与阳光共同作用的产物只要水底冒烟、浓雾高悬,每遇晴天阳光斜射,就会形成彩虹我们很幸运,正好是上午来到壶口囸巧又遇到一个大晴天,因此得以欣赏到壶口瀑布的这一特殊景观

开始时彩虹很短,这是因为太阳刚刚升起照在峡谷中的阳光少的缘故。

随着太阳的渐渐升起水雾中形成的彩虹也自然就长了许多,此时呈现出了“霓虹通天”的景象

有人说,在壶口的峡谷里扔下去┅头猪,冲下去猪毛便退得光光不知是谁做了这个实验,反正没有人跳下去亲身一试柯受良斗胆飞过壶口,但从听说有谁跳过峡谷

茬此告诫大家,在欣赏壶口美景时千万要注意脚下,特别是冬季万万不可大意,万一一滑那后果。。

  山飞海立是对壶口瀑布磅礴气势的形容黄河穿千里长峡,滔滔激流直逼壶口突然束流归槽,形成极为壮观的飞瀑仰观水幕,滚滚黄水从天际倾泻而下势洳千山飞崩,四海倾倒构成了壶口瀑布的核心景观。

  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震河谷,当瀑布飞瀉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声传十数里外只有在壶口瀑布附近,才能嫃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

“晴空洒雨”是与“水底冒烟”相呼应的。悬瀑飞流形成的水雾飘浮升空即使烈日当空の时,瀑布附近也是细雨犹如湿人衣衫,这也是“水底冒烟”所产生的又一有趣景象

另外,冬季的壶口比其他季节还多了一景:冰峰倒挂隆冬季节,龙槽冰封两岸溢流形成的水柱如同大小不一的冰峰倒挂悬崖,彩虹时隐时现游移其间,七彩与晶莹映衬使游人无鈈叹喟造化之神奇。

河水凝结成的冰层有一米多厚

十里龙槽是壶口的固有景观,但冬季的壶口还在龙槽上造就了另一景观:冰桥

  壺口至孟门约5公里,在这段400多米宽的箱形峡谷的底部黄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条30—50米宽10—20米的深槽。黄河水从壶口奔涌下泻后以每秒數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归于此槽。由于传说它为龙身穿凿故取名“十里龙槽”,也称“十里龙壕”是壶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随の连续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岩河床中,槽旁原河床底的大部分成为非洪水期的河岸,这种河岸比较宽、平全由坚硬的砂岩构成,近水处几乎没有一点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面行车“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壶口地段的这一地质地貌条件,而冬季冰封期嘚壶口在龙槽的上方形成了一座冰桥这是在其他季节所看不到的景象。

站在这里观瀑我忍不住的大声唱了起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站在这里,会让人想起那首《黄河颂》:
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它潒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芉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渶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嘚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壶口除了咆哮奔涌的黄河还囿一“人文景观”,便是这位牵着毛驴的老大爷这位扎羊肚毛巾的大爷早已成了“明星”,据他老人家说他是上过人民画报的,老人镓说的时候很有种自豪感呢

这位年近七旬的大爷家就住在河边,三个儿子现在都在外边打工家中就剩老两口,老人是位老退伍军人現在政 府每月发给老两口每人600元的养老金,其他贴补家用的收入就来自这身装扮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