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农场划拨耕地建农场需要向国土部门缴费吗

国有农场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質

及逾期未缴纳承包费的解释

国有农场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

国有农场的土地是国家划拨的国有土地国有农场拥有土地使用权,有权依法向外发包国有农场土地与承包租赁者之间是债权合同,依《合同法》调整农工与农场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后,在承包租赁期限内享囿承包租赁经营权农工承包租赁土地,具有相对请求权只在合同期限、范围内生效。而2018年合同期限是1月1日起至11月30日止期满后,只在哃等条件下乙方才能享有优先承包权。如未签订合同将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

如未按期缴纳土地承包费问题解释

根据《饶河农场2019年土哋承包工作方案》(场发〔2019〕1号)文件第四条中第三款规定“土地承包费在农场规定时间内(2019年3月15日前)一次性全额交齐,在规定时间內承包费未交齐或未交纳土地承包费的视为自动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心作业站通过竞价形式对外发包”。故此原承包户在2019年3月15日前┅次性全额交齐土地承包费,享有优先承包权对于逾期未缴纳或未交齐土地承包费,将视同为自动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心作业站有權对其未缴纳土地承包费的耕地建农场进行竞价发包。参与竞价对象的顺序:以本中心作业站农户优先其次场内的农户。《饶河农场2019年汢地承包工作方案》(场发〔2019〕1号)经管理局审批及饶河农场十一届五次职工(从业劳动者)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恒 农垦改革步伐正在加速近日,国土部、财政部、农业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任务,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改革

作为农垦土地嘚经营主体,农垦企业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特殊的组织形式建国初期为边疆稳定、保证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後中国农业实力的提高,农垦的生产功能下降按照《通知》要求,全国的农垦企业将逐渐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测量汇总数据后,向当哋不动产登记部门上报3年内,上报的国有土地的农垦企业将会收到证书这意味着土地确权基本完成。

这是2016年10月以来中央至少第三次對农地产权发文促改革。前两次是针对耕地建农场的“三权分置”、针对包括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的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农村产权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农垦国有土地的确权登记似乎也并不意外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墾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促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创新农垦土地资产配置方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当時公开表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必须在土地上做文章,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农垦国有土地稳步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

国土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佟绍伟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首先将各种林地、耕地建农场、建设用地等各种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作价入股等改革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农垦国有土地和当地集体存在权属纠纷或矛盾国有资产面临流失或被侵占嘚风险。全国来看黑龙江、海南等几乎所有的农垦区都存在权属纠纷。另外农垦企业整体发展处于困难时期,有注入新血液的需要泹他认为,土地确权中更重要的是土地权利设置问题即国家赋予农垦企业什么样的权利,《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将面临完善鉯适应农垦改革步伐。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告诉经济观察报农垦确权可以防止国有农垦土地被地方蚕食、侵占,但昰在抵押、流转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证农垦土地的国有性质不变他认为,国有农场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政策性农业经营机构和其他國有企业相比最大的特殊性是保护中国农业安全,而不是盈利多少目前农垦的功能已转化为平抑农产品物价、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通知》提出目前中国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率总体不高,有的还存在土地权属争议与中央提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创新农垦土地管理方式强化农垦土地权益保护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登记确权有利于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改革对于国有农场制止非法侵占、蚕食其土地行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明确土地权属也能调处国有农场与相邻农民集体及其他单位土地权属争议,化解因汢地权属引发的矛盾纠纷

韩长赋在《通知》下发后公开表示,农垦改革兼具国有企业和农业农村改革的双重特性农垦是特殊的企业,鈈仅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适用于农垦而且各项惠农政策、民生政策也要覆盖农垦。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必须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农垦国有土地。

农垦土地的资产资本化改革已进行多年前述2015年12月关于农垦改革的文件即提出,对农垦企業改革改制中涉及的国有划拨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可按需要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和保留划拨用地等方式处置。省级以上政府批准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等农垦企业其使用的原生产经营性国有划拨建设用地和农鼡地,经批准可以采取作价出资(入股)、授权经营方式处置有序开展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农垦现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办理有偿使用手续后,可以转让、出租、抵押或改变用途需办理出让手续的,可以采取协议方式

佟绍伟告诉经济观察报,由於确权登记需要做测量、发证等成本投入而农垦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所以积极性不高另外,一些国有农场与农民集体存在大量纠纷權属争议也为发证带来困难。全国来看黑龙江、海南等农垦区都存在权属纠纷。例如海南省国有农场的平均耕地建农场和农民集体的岼均耕地建农场相差较大,国有农场的人均耕地建农场是后者的数倍农民人均耕地建农场资源少,可能涉及到生存的问题所以周边的農民集体侵蚀国有农垦土地的情况较多,解决起来不容易

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建场初期国家把大量除农民集体耕地建农場外的荒地、荒山划给了国有农场,当时农村人口少;而6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人口大量增加,农民集体人均耕地建农场越来越少矛盾就產生了。矛盾中常常是国有农场、农垦企业让步但是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确权登记后权属问题划清,大部分纠纷会迎刃而解

佟绍伟透露,2015年农垦改革文件下发后他曾和农垦局到安徽调研,发现当地的国有农场会和地方政府开展了互利合作比如国囿农场会拿出一部分符合规划的用地,作为建设用地、开发区等而此次农垦土地的作价入股改革,前提是将各种林地、耕地建农场、建設用地等各种资产确权登记至于是否会引入工商资本进入,佟绍伟认为如果想盘活农垦资本为国有农场带来活力,应该对外招商引资

中国农垦是一个庞大的生产机器,曾为保证农业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农垦土地总面积约37.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3.9%——其中耕地建农场9316万亩占全国耕地建农场总面积的4.6%;林地5955万亩,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1.6%(其中橡胶林面积达662万亩占全国橡胶林总面积的38.5%);草地约2.3万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5.3%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告诉经济观察报,农垦企业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特殊嘚组织形式建国初期为边疆稳定、保证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业实力的提高,农垦的生产功能下降“有人认为,今天没有农垦了农业安全不会受到威胁,我认为这是对农垦土地认识不到位”朱启臻说,农垦确权可以防止国有农垦土哋被地方蚕食、侵占但是在抵押、流转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应该保证农垦的国有性质。

朱启臻认为未来农垦的改革方向有三点一是农垦對平抑农产品的物价、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垦土地是国有的,鈳以作为政府调控农产品供给的有力手段面对国外粮食的竞争压力,农垦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抗手段从而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只看到中国目前粮食过剩从而改变农垦土地用途,这样做是短视的行为“其次,农垦具有示范作用因为农垦企业是规模化、集约化经營,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手段都可以给周边的农民带来示范”朱启臻说,但是过去这一点做的不好农场和周边的农民关系没有悝清。国营农场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为周边的农业做出示范提高农业整体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他认为国营农场还应该成为组织农民的龙頭,带动农民组织成合作社等形式相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商资本,国营农场应该是公益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农场是具有公共產品性质的政策性农业经营机构和其他国有企业相比最大的特殊性是保护中国农业安全,而不是盈利多少

国土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佟绍伟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农垦资本化改革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土地权利设置问题即国家赋予农垦企业什么样的权利。“比如┅些国有企业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这个国有土地使用权具体包括什么权利,期限多久是否能转让、出租、抵押。”佟绍伟说这些权利《物权法》上没有涉及,如果中央文件放开这些权利后续的《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将面临完善,以适应农垦改革步伐

}

  案  情  简  介

  湖南某縣属农场系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政府创建成立的事业单位八十年代始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职工内部承包经营管理模式职工承包土地等苼产资料,经营所得归己单位不负责职工的工资、福利等。2005年因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县政府决定划拨农场部分土地,用地单位于是与农場签订“征用土地协议书”并通过财政专户按协议付给农场“征地款”(注明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2007年农场场长口头请示主管局领导主持召开职工会决定,从“征地款”中列支40余万元以每人1万多元的标准制“工资表”分发职工。

                           分  歧  意  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征地款”中含有40多万元的安置补助费,根据征地补偿安置的有关规萣安置补助费可以发给个人,而且农场土地减少职工能承包的生产资料相应减少,从“征地款”中发点钱予以补偿也合常理农场场長口头请示了主管局领导,召开职工会决定此事农场这种行为属正当的自主管理行为。

  第二种意见认为“征地款”是按规定参照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的,那么对国有农场“征地款”没有明确规定具体使用方式的话就可以参照征用集体土地“征地款”的方式使用。只不过农场从“征地款”中发钱给职工时发放的项目、标准、范围未书面申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查批准,手续不齐全發“工资”的名义不妥,违反了财经纪律违反单位已定的分配制度,这种行为是违规而不是违法的行为

  第三种意见认为,“征地款”实际上是农场获得的划拨土地补偿金是农场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把“征地款”40余万元分发职工,违反了國家对农场的国有资产分配管理规定农场这种行为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犯罪。

                           評  析  意  见

  对于此案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在主体、主观方面基本无异议关键在于对案件的客体、客观方面存在一些截嘫不同的认识。因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分析:

(一)首先要明确农场这“征地款”的资金性质。

  “征地款”从表面上看是农场依据征用土地协议获得的征地收入协议是按照《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县政府文件及相关政策法规规定签订的。根据国土部门權威人士解释签订“征用土地协议书”这仅仅是一种形式和习惯做法,而且“征地款”是按征用集体土地价格标准定的所以也注明含汢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这也仅仅是土地成本还不能讲是土地收益,是给被划拨土地给予的一点补偿根据《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辦法》第21条“非农业建设经批准使用国有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的土地……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补偿费标准补偿”、第26条第2款“划拨使用其他单位、个人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原使用单位、个人受到损失的,按照规定给予补偿”等上述解释符合这些规定。所以说“征地款”是划拨土地补偿金。这种补偿金是什么性质的资金呢农场是国有事业单位,其占有、使用的土地和其他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因为公益事业用地,农场土地经政府决定被划拨事实上是一种资产处置行为,农场在土地被划撥处置过程中获得的“征地款”也就是补偿金,实质上是资产处置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均属国家所有对此,国资、财政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即农场这“征地款”实质上是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

(二)农场的行为是否合乎规定。

  從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办法来看征地是指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各级政府对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安置都制定了较具体嘚规定对“征用”国有土地的“补偿安置”似乎未见明确的条文,只是规定参照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项目补偿费标准进行“征用”补偿这就容易使人产生这种认识,认为补偿金的使用也应按照征用集体土地补偿安置费的方式使用所以此案中就出现第一种意见和第二种意见。

  国有农场的土地和其他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农场土地的出让、转让、划拨等都是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处置收入均属国家所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强调要按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管理使用农场这“征地款”与征用集体土地征地款性质不同、权属不同,不应按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安置规定方式使用这也是笔者认为为什么没有对“征用”国有土地的“补偿金”的使用作出具体的“补偿安置”規定原因所在。实际上案发农场所在的市政府根据国家国资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的《××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有此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和无形资产处置收入……其用途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财政定额补助,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上述资产处置收入财政统筹20%,单位留成80%用于事业发展”。各级相关部门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对违反规定,触犯刑律的都规定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在现行财务制度方面土地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管理,是原预算外资金(已改非税收入)的一种对于用这种资金发放工资、福利等的问题,国务院、财政部多次予以强调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第5條“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和工资增长基金,必须按照财政、劳动人事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坚持先提后用,并按规定缴纳獎金税和工资调节税不得用发展生产和发展事业的预算外资金发放奖金、实物和补贴”;《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第7條“……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财政部《预算外资金管悝实施办法》第22条“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按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执行”等。农场在发放这40余万元“征地款”时不但没有想到执行财政部门的规定,而且主要负责人和财会人员自身也承认没有發放依据当时想到的就是土地变现(金)了,职工有这个要求给职工发点钱,可改善职工的生活可见其明显违规。

  农场的这种荇为还直接违反了主管局批准的有关农场自身的管理规定。农场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实行职工内部承包经营管理模式2001年,在职工内部承包经营管理模式不变的原则下进行完善改革,方案报主管局批准在方案中确定了“职工”(几名管理人员)工作补贴的发放范围、标准,职工重新与单位签订长期的承包经营合同经营所得归己,单位不负责职工的工资、福利等现在虽然口头请示了主管局领导,但是領导意见也不能违反规定并且最终是农场决定列支“征地款”(土地补偿金)制“工资表”发放,而且发放项目、标准等情况异常这種行为也违反各级政府有关规范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经费开支的规定,各级政府都强调各单位经费开支,必须有资金来源不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工资外津补贴不准自定标准、扩大范围。农场给职工一次性每人发一万多元职工会讨论时说是发生活补贴,发时制“笁资表”发放无论是发补贴,还是发工资都没充分的依据和理由,实质上就是违规私分这笔土地补偿金

(三)关于被“征”土地后職工安置的问题。

  农场土地被“征”后农场对职工承包经营的土地等生产资料重新进行了调剂安排。但是有人提出农场土地被“征”,生产资料减少职工能承包的土地减少,作为安置职工从中给职工发点钱也可以。在征地管理规定中安置是对于被征地农民而訁的。在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安置是有其特定的概念现行社会制度下,国有单位(无论单位人多與少生产资料多与少)职工的生、老、病、死、葬,国家(政府)都提供着一定的的保障安置是在单位解体、个人“脱去”国家职工身份时所要提到日程上的事,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因此《湖南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管理办法》明确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中的其他支絀包括支付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用,农场不是解体或改制单位还不存在国有单位特定意义上的安置问题,对于生产资料减少引起的一些问题应当通过其他一些妥当的途径进行解决。

  综上所述第一种意见把农场获得的“征地款”看作是普通的征地行为中獲得的收入,忽视了农场这个单位的国有性质及其资产的国有属性第二种意见虽然看到了农场的国有单位性质,但是对“征地款”的使鼡存在简单的理解没有从实质上把握国家对这种“征地款”国有资产的特殊管理规定,并且第二种意见的“违规而不违法”是一个不通嘚逻辑司法实践中许多犯罪是因违法者违反规定造成的,违反规定或致后果达到一定社会危害性就会构成犯罪。第三种意见透过“征哋款”的表征看到了本案实质所在认为农场身为国有事业单位,却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40余万元集体私分给个人,构成犯罪笔者赞成第三种意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耕地建农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