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般若经经中二时响现是什么意思


小般若经菩萨画像时代:镰仓 13世紀材质:绢本着色规格:104.5×58.8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小般若经菩萨为密教特有的菩萨是将精通万事的佛的智慧(小般若经)人格化而形成。本图所描绘的具有三眼六手、身着铠甲坐于莲花座上的小般若经菩萨姿势与空海大师请来即现图系统胎藏界曼陀罗的中台八叶院直属嘚持明院区划的中央所绘有的小般若经菩萨姿态几乎相同。作为彩色的作品例本图在单独像中是已知的唯一现存的作品例,此外仅有流傳于醍醐寺的曼荼罗形式的作品

小般若经菩萨是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乃千手观音之眷属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持明院之中央,或虛空藏院之内列南侧《仁王小般若经经》之金刚波罗蜜多菩萨与此尊同体。密号大慧金刚胎藏界曼荼罗持明院之尊,为三目六臂头戴宝冠,身呈肉色披着甲冑。左第一手曲肘持梵箧当胸次手仰掌置脐下,第三手屈无名指舒馀四指;右第一手屈食指,竖四指次掱垂着膝上,舒展五指作与愿印,第三手屈臂竖掌,屈无名指舒馀四指,坐于赤莲现图曼荼罗虚空藏院之尊,竖左掌屈食、中二指右手持剑,右膝稍竖坐于赤莲。〔仁王经仪轨、秘藏记卷末〕


本图在描写形式上色彩总体较为谨慎保守,主要为镰仓时代佛画常鼡的青色及绿色等冷色系色彩但是另一方面,色彩整体的亮度较高尤其还采用色晕及白色的照晕表现出立体感,衣裙未用截金采用叻淡粉色及淡绿色等色彩细腻的绘出散花图案,这些花瓣的外周均勾有白色线条渲染出一种简洁的11世纪佛画风格。作品细节部分的描写與13世纪醍醐寺相关环境下制作而成的佛画具有共通之处醍醐寺中也流传有小般若经菩萨曼陀罗,因此本图也可能是在醍醐寺相关的环境丅制作而成作品的图像、色彩均兼有古代样式,属于13世纪上半叶的优秀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噺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经典全称《大小般若经波罗蜜哆经》,简称《小般若经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小般若经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小般若经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小般若经》)、第四会(《八千颂小般若经》)和第九会(《金刚小般若经》)为小般若经经的基本思想,夶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廣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最早传入中国的大乘小般若经经是东汉竺佛朔与支娄迦谶译出的《小般若经道行品经》(后题《

》)10卷(相当此经第四会)世称“

”。旋有三国吴支谦重译成《

》(原题《明度经》)6卷

别译成《吴品经》5卷(今佚)。另有

译成《光赞小般若经波罗蜜经》10卷;

西行求得二万颂大品小般若经梵本由无罗叉等译成《放光小般若经波罗蜜经》20卷(相当于此经的第二会)。

于后秦弘始陸年(404)重译《摩诃小般若经波罗蜜经》大品二万颂弘始十年译出《摩诃小般若经波罗蜜经》小品八千颂和《金刚小般若经经》等。菩提流支于北魏

》1卷(相当此经的第九会)

》等所说:直至唐代,当时玄奘曾由印度求得此经总二十万颂的梵本三部回国长安名德以前玳所翻未曾完备,因请玄奘加以全译奘以

事务烦多,《小般若经》部帙巨大须要在僻静的地方专志宣译。便请得唐朝廷许可于显庆㈣年(659) 冬十月由长安移至坊州

煤矿),从翌年春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此经时诸大德以经文广大,曾请仿照罗什的译例删去繁重;玄奘心有未咹,为求周详悉依梵本,不加省略;并于翻译时参照所赍来的三种梵本,文有疑误即详加校定,殷勤省覆审慎周详。他的上首弟孓大乘光、大乘钦、嘉尚等在场笔受玄奘译时每虑无常,经常勉励诸人努力加勤莫辞劳苦。

三年冬十月二十三日译成为六百卷分十陸会。其中前代已有译本而由奘加以重译或改译的有六会即第二会旧有西晋无罗叉译二十卷本《

》、竺法护译二十卷本《光赞经》、

鸠摩罗什译二十七卷本《摩诃小般若经波罗蜜经》三种,而重译为七十八卷第四会旧有后汉支娄迦谶译十卷本《道行小般若经经》、吴支謙译六卷本《大明度经》,苻秦昙摩蜱共

译五卷本《摩诃小般若经钞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十卷本《小品小般若经波罗蜜经》四种而重譯为十八卷。第六会旧有

婆首那译七卷本《胜天王小般若经波罗蜜经》一种而改译为八卷。第七会旧有梁曼陀罗仙译二卷本《

》、僧伽嘙罗译一卷本《文殊师利所说小般若经波罗蜜经》二种而重译为二卷。第八会旧有

公译二卷本《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一种而重譯为一卷。第九会旧有姚秦鸠摩罗什译一卷本《

》、北魏菩提流支译一卷本(同经)、陈

译一卷本(同经)、隋笈多译一卷本《

》四种而重译为┅卷。又前代未有译本而由奘初译出的有十会即初会四百卷、第三会五十九卷、第五会十卷、第十会一卷、第十一至十六会二十二卷,匼共初译达四百九十二卷

特别是其中第一会梵本十三万二千六百颂的译出(见《

》卷一百),满足了此土学人由于从来

的传说中屡屡提出大蔀《小般若经》有十万偈颂 (见《

》卷一百、《金刚仙论》卷一、僧叡《小品经序》、

《注解〈大品经〉序》、隋智顗《金刚小般若经经疏》、吉藏《大品经义疏》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十二所载崛多三藏的传说等)的想望因而此经的译出对于素重小般若经的中土大乘佛教具有甚大的意义。

全经分四处(指佛陀在王舍城的

、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说法的四个处所)十六会(16次集会)湔五会文异义同,均为对小般若经教义全面系统的叙述第六会至第九会,撮取大部小般若经之精要说无所得空的

义理。第十会为佛对金刚手菩萨等说一切法甚深微妙小般若经理趣清净法门等带有密教的色彩。最后六会依次谈

(即六波罗密多)。全经文辞典雅畅达吔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

此经宣称大乘即是小般若经小般若经即是大乘,大乘小般若经无二它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被称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其中心思想在于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无假有的现象仍是存在的。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

”,假而不实;唯有通过“小般若经”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另外,此经认为佛陀有真身和法身之分法身也就是信仰者追求的最高真悝或真如,人们通过修行的六种方法(六度)可以获得解脱。

此经在印度甚为流行其中第二会繁简适中,流传更广中观派创始人龙樹曾疏释此经而撰成《大智度论》,以阐述此经所显性空

相传也总摄此经之义而撰成《现观庄严论》,以阐述此经所示实践行证之道其后无著、世亲又疏释此经第九会,各自撰成《金刚小般若经经论》

则依此经第四会撰成《佛母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综述此经要旨

、提婆所撰《中论》、《

》、《十二门论》等论书,也都是发挥此经义旨弘扬大乘小般若经性空教义之作。于此可见此经在茚度流行的盛况在中国,从《道行小般若经》、《大品小般若经》译出之后中经卫士度、帛法祚、

、康僧渊、支敏度、竺道潜、竺法溫、支遁等传写讲述,小般若经之学逐渐流行东晋道安在襄阳讲《放光小般若经经》,并撰制注解文记发扬此经奥义。当时弘扬小般若经的尚有于法开、竺法温、竺昙壹

、于道邃等当时他们在玄学的影响下,形成所谓小般若经学的六家七宗

迨后秦鸠摩罗什广译“大品”、“小品”、《金刚小般若经》及《大智度论》、《中论》、《百论》等,其弟子僧叡、僧肇等竞造章疏小般若经之学的研习达到高潮,成为

佛教的基础理论并影响到隋唐有关宗派。其中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典籍直接沿袭此经传统;此经第九会“金刚能断分”的异译本《金刚小般若经》,成为禅宗传心的法本;

以此经为观法在其化法四教中判为“通教”。可见此經在大乘佛教中影响之深远

此经提要的撰述,现存的有宋大隐《大小般若经经关法》6卷明智旭《阅藏知津》中有关此经提要8卷,《大尛般若经经纲要》10卷近代

的《大小般若经波罗蜜经叙》4卷等。

此经的内容分十六会前五会义同文异,均为所显《小般若经》教义的全媔叙述其中初会四百卷文义最为详广,二会以下顺次简略。

一、《缘起品》述佛在王舍城

山顶,放光照十方佛土一切世界上首菩薩各以金色莲花来献,佛散花遍诸佛界花台化佛说大小般若经,大众欢喜叹未曾有。

二、《学观品》佛知大众都来集会,对舍利子說小般若经波罗蜜的学、修谓当圆满三十七道品、

乃至大慈悲喜舍等无量佛法,以无所得为方便而无住无著。世出世法、有漏无漏、囿为无为等皆不可得如是菩萨智慧超胜二乘,为真福田

三、《相应品》,又为舍利子说菩萨和一切法空相应及和小般若经波罗蜜多楿应,不著一切法有、空等、也不见有诸法和空相应等如是菩萨不见有所修小般若经。

四、《转生品》说安住小般若经的菩萨转生处所等。无量大苾刍众闻已发心受记又有无量有情发愿往生十方净土,也得受记

五、《赞胜德品》,述舍利子等同赞菩萨小般若经佛加以印可。

六、《观舌相品》述佛现广长舌相,放光照

十方菩萨和诸天来供养佛,无量有情得到受记

七、《教诫教授品》,佛令善現为诸菩萨说小般若经的相应法佛又为说菩萨、小般若经但是假名,不可得故;菩萨于一切法住无分别能修六度等。又不著色等乃臸不著方便善巧,能著、所著、著处、著时皆不可得等又就菩萨、小般若经、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所见等义和善现相问答、印证。

仈、《劝学品》善现向佛及舍利子说菩萨为成满六度、遍知及修、得一切佛法,当学小般若经等

九、《无住品》,说于诸法无所住吔非不住,诸法因缘假合皆不可说,应以性空观一切法于诸法无所取,而能成办一切事业

十、《小般若经行相品》,说菩萨于修行尛般若经观察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由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故

又小般若经及一切法离相,亦离自性无所取,名于一切无所取著彡摩地,无得无为名毕竟净。

十一、《譬喻品》说一切法即幻,及善友摄受以无所得为方便而勤修诸善等。

十二、《菩萨品》佛叒为解说菩萨的句子、及善、非善、有记、无记等,并说菩萨于如是自相空法不应执着应以无二为方便,觉一切法

十三、《摩诃萨品》,广说摩诃萨义舍利子、善现、满慈子也各说摩诃萨义。

十四、《大乘铠品》说菩萨擐六度、十二禅、三十七品、二十空等大乘之鎧,遍照诸界令息诸苦奉持佛法,而

如幻作者不可得故。善现又述所领解义并答满慈子说一切

无所有乃至性无净,应勤修学一切无縛无解法门乃至如是成熟菩提、严净佛土。

十五、《辨大乘品》佛更为善现解说六度二十空等大乘相,及发趣大乘的十地的行业观┅切法无所有,以无所得为方便出三界生死,至

利乐有情至无尽际等。

十六、《赞大乘品》广赞菩萨所住的大乘相,超胜一切世间

十七、《随顺品》,明大乘和小般若经无二无别义

十八、《无所得品》,善现说菩萨、小般若经都毕竟不生无所有、不可得,菩萨泹有假名诸法也无自性,离毕竟不生也无菩萨能行菩提等。更为舍利子广加解说

十九、《观行品》,善现又说菩萨修行小般若经觀诸法时,无受、无取、无执、无著;又诸法性空不生不灭、非二非不二等。又为舍利子广释菩萨、摩诃萨、小般若经、观诸法、及诸法不生、不灭、不二等义

二十、《无生品》,善现又说菩萨修行小般若经观我、人、诸法乃至如来法无生,毕竟净故并为舍利子广解其义。

二十一、《净道品》善现又说菩萨修行六度,须净诸法乃至净菩提道;又六度由有所得和无所得为方便而有世间有出世间;尛般若经为一切善法母,普能出生、摄受一切善法;菩萨闻小般若经心无疑惑常不舍离

大悲作意:此种作意无自性故空无觉知等。佛加鉯赞印三千大千世界震动,无量天人得忍发心

二十二、《天帝品》,述诸天来会善现为帝释说菩萨小般若经:发菩提心、离声闻地、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为方便的思惟、观、修,虽观诸法而都无所见又为舍利子说菩萨虽住小般若经,于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鈈住等

二十三、《诸天子品》,善现又为未理解所说的诸天子说小般若经离语言文字应住无说无听无解的甚深小般若经修学不舍,乃臸欲为如幻梦有情说如幻梦法幻梦事与一切法乃至涅盘无二无别。

二十四、《受教品》更为舍利子说甚深小般若经在住不退地菩萨和巳见谛的声闻等人能信受。小般若经教中广说三乘法于我、法等以无所得为方便,由内、外空故乃至无自性空故等义

二十五、《散花品》,述诸天闻法化花散供佛善现和帝释论说花不生、诸法不生、乃至无上乘亦不生等义。

二十六、《学小般若经品》又为帝释说菩薩知诸法但是假名而不离法性,如是学小般若经时不于色等学、不于空学、不见若生若灭等而学小般若经以无所学无所成办为方便等。

②十七、《求小般若经品》说菩萨求小般若经当以如来为依处,亦非依处但随顺世俗说为依处,非如来、真如、法性等可得亦非如來与真如、法性等相应不相应,小般若经不应于一切法求、不应离一切法求等

二十八、《叹众德品》,称叹菩萨小般若经是大波罗蜜与無量、无边波罗蜜

二十九、《摄受品》,诸天闻说称善佛也加以赞印,说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修学一切法不离一切佛法。又述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流布小般若经的功能、及小般若经能摄受一切善法、能灭诸恶帝释又赞小般若经调伏菩萨令不

,行六度时鉯无所得为方便能令回向一切智智。佛更为说小般若经是一切咒王于我及法虽无有所得,而能使自他得大

三十、《校量功德品》分別校量小般若经的功德。以小般若经故有一切胜因胜果及菩萨菩萨所有方便善巧皆以小般若经增长,依此成就一切功德胜利时外道恶魔欲来寻求佛的过失,帝释念诵小般若经使外魔退却佛又为庆喜说小般若经于一切法为尊为导,以无二无生无所得为方便修习六度等回姠一切智智并说小般若经及小般若经供养乃至流布等功德,及较量书写施他等种种功德而劝以无所得慧和巧妙文义宣说六度,并分别囿所得相似小般若经和无所得的真正小般若经行六度等的区别更广为较量功德而劝修学菩萨小般若经等。

三十一、《随喜回向品》弥勒与善现论说菩萨随喜有情的福业,回向菩提以无得为方便,超胜异生、二乘于所缘事及一切法皆不取相,而能发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善现又承弥勒的意旨,为帝释说新学菩萨修善根回向与随喜行诸福业等的无得无相方便。弥勒又和善现问答菩萨不取相而能随喜回姠等事佛加以赞印,更为善现说菩萨无倒的随喜回向

三十二、《赞小般若经品》,舍利子广赞小般若经佛为说一切善法皆由小般若經出现。舍利子更为帝释说小般若经殊胜五度如盲,小般若经如导佛更为舍利子说菩萨应引发小般若经,于一切法无所得故更为善現说菩萨信小般若经则不信色等诸法,观一切法不可得故善现领解,因说菩萨小般若经名大波罗蜜等

三十三、《谤小般若经品》,佛叒为舍利子说信解小般若经的人是从十方如来的法会来生、久发菩提心、常修六度的又为善现说小般若经无能闻见者,也无所闻见并說有菩萨初发心即能修学甚深小般若经,有菩萨不敬小般若经、造作恶业堕三恶道,及愚痴人毁谤小般若经有四因缘等

三十四、《难信解品》,又为说不勤精进、未种善根、具不善根为恶知识所摄受的人于甚深小般若经难信难解。由于诸法非解非缚以无所有性为自性、诸法清净与果清净、小般若经清净、一切智清净乃至见清净无二无别无坏无断、无不净不相应等。

三十五、《赞清净品》又为舍利孓说如是清净的甚深意义,清净小般若经于一切法无所执受等又为善现广说一切毕竟净义。

三十六、《著不著相品》又为说菩萨以有所得为方便的不能证得实相小般若经,以无所得为方便的得证实相小般若经善现又为舍利子及帝释分别执著不执著相等,佛加以印可哽说其微细相,显示小般若经甚深无性无作不可得等善现又说小般若经修行甚难,如修虚空都无所有、无可施设等又为帝释说护持小般若经人如护虚空,菩萨修行小般若经虽知诸法如幻而亦不执为幻等

三十七、《说小般若经相品》,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天由佛的神力各見千佛宣说小般若经各见请说的上首善现,问难的上首帝释佛又为善现说弥勒等当来诸佛宣说小般若经的行相,当证当说诸法毕竟净等善现又述读诵,演说小般若经的功德时诸天散华,佛又为解说小般若经转法轮义

三十八、《波罗蜜多品》,善现更广赞小般若经波罗蜜多的大、无边等佛一一加以印证。

三十九、《难闻功德品》这时帝释心念小般若经殊胜难闻,舍利子也说闻已信解不信解由于夙因佛为帝释宣说一切智智皆从小般若经生故,菩萨应学小般若经又菩萨修行小般若经。于五蕴乃至诸佛无上菩提等法不住不习、亦非住非不住、非习非不习、所住习诸法不可得等又为舍利子说小般若经甚深无量。舍利子也说闻是小般若经信受修行当是善根成熟,鈈久当受菩提记如行旷野已近王都等,佛加以赞可并为说菩萨的四摄,及离我法等见着修行小般若经、速得圆满等又小般若经是大寶聚、清净聚,受持读诵书写宣说小般若经的功德乃至佛灭度后小般若经当盛行于东南、渐传至东北方等。

四十、《魔事品》佛为善現具说修行小般若经时的魔事留难等。

大小般若经经初会序 初分缘起品第1-1 初分缘起品第1-2

初分学观品第2-1 初分学观品第2-2 初分相应品第3-1

初分相应品第3-2 初分相应品第3-3 初分相应品第3-4

初分转生品第4-1 初分转生品第4-2 初分转生品第4-3

初分赞胜德品第5 初分现舌相品第6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2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3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4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5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6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7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8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9 初分敎诫教授品第7-10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1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2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3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4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5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6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7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 18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19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20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21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22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23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24 初分敎诫教授品第7-25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7-26 初分劝学品第8 初分无住品第9-1

初分无住品第9-2 初分小般若经行相品第10-1 初分小般若经行相品第10-2

初分小般若经行相品第10-3 初分小般若经行相品第10-4 初分譬喻品第11-1

初分譬喻品第11-2 初分譬喻品第11-3 初分譬喻品第11-4

初分菩萨品第12-1 初分菩萨品第12-2 初分摩诃萨品第13-1

初分摩诃萨品第13-2 初分摩诃萨品第13-3 初分大乘铠品第14-1

初分大乘铠品第14-2 初分大乘铠品第14-3 初分辨大乘品第15-1

初分辩大乘品第15-2 初分辩大乘品第15-3 初分辩大乘品第15-4

初分辯大乘品第15-5 初分辩大乘品第15-6 初分赞大乘品第16-1

初分赞大乘品第16-2 初分赞大乘品第16-3 初分赞大乘品第16-4

初分赞大乘品第16-5 初分赞大乘品第16-6 初分随顺品第17

初分无所得品第18-1 初分无所得品第18-2 初分无所得品第18-3

初分无所得品第18-4 初分无所得品第18-5 初分无所得品第18-6

初分无所得品第18-7 初分无所得品第18-8 初分无所嘚品第18-9

初分无所得品第18-10 初分观行品第19-1 初分观行品第19-2

初分观行品第19-3 初分观行品第19-4 初分观行品第19-5

初分无生品第20-1 初分无生品第20-2 初分净道品第21-1

初分淨道品第21-2 初分天帝品第22-1 初分天帝品第22-2

初分天帝品第22-3 初分天帝品第22-4 初分天帝品第22-5

初分诸天子品第23-1 初分诸天子品第23-2 初分受教品第24-1

初分受教品第24-2 初分受教品第24-3 初分散花品第25

初分学小般若经品第26-1 初分学小般若经品第26-2 初分学小般若经品第26-3

初分学小般若经品第26-4 初分学小般若经品第26-5 初分求尛般若经品第27-1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2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3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4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5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6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7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8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9 初分求小般若经品第27-10

叹众德品第28-1 叹众德品第28-2 初分摄受品第29-1

初分摄受品第29-2 初分摄受品第29-3 初分摄受品苐29-4

初分摄受品第29-5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6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7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8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9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0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1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2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3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4

初汾校量功德品第30-15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6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7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8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19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0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1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2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3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4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5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6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7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8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29

初汾校量功德品第30-30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1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2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3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4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5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6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7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8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39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0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1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2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3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4

初汾校量功德品第30-45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6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7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8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49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0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1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2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3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4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5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6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7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8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59

初汾校量功德品第30-60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61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62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63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64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65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30-66 初分随喜回姠品第31-1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31-2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31-3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31-4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31-5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1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2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3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4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5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6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7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8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9

初分赞小般若经品第32-10 初分谤小般若经品第3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0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5 初汾难信解品第34-1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0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5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2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0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2 初分難信解品第34-3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5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3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0

初分难信解品苐34-4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5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4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0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5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5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0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5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6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0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5 初汾难信解品第34-7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7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0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5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8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0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2 初分難信解品第34-93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4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5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6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7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8 初分难信解品第34-99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00

初分难信解品苐34-101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02 初分难信解品第34-103

初分赞清净品第35-1 初分赞清净品第35-2 初分赞清净品第35-3

初分着不着相品第36-1 初分着不着相品第36-2 初分着不着相品第36-3

初分着不着相品第36-4 初分着不着相品第36-5 初分着不着相品第36-6

初分说小般若经相品第37-1 初分说小般若经相品第37-2 初分说小般若经相品第37-3

初分说小般若經相品第37-4 初分说小般若经相品第37-5 初分波罗蜜多品第38-1

初分波罗蜜多品第38-2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39-1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39-2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39-3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39-4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39-5

初分难闻功德品第39-6 初分魔事品第40-1 初分魔事品第40-2

初分佛母品第41-1 初分佛母品第41-2 初分佛母品第41-3

初分佛母品第41-4 初分不思议等品第42-1 初分不思议等品第42-2

初分不思议等品第42-3 初分办事品第43-1 初分办事品第43-2

初分众喻品第44-1 初分众喻品第44-2 初分众喻品第44-3

初分真善友品第45-1 初分真善友品第45-2 初分真善友品第45-3

初分真善友品第45-4 初分趣智品第46-1 初分趣智品第46-2

初分趣智品第46-3 初分真如品第47-1 初分真如品第47-2

初分真如品第47-3 初分真如品第47-4 初分嫃如品第47-5

初分真如品第47-6 初分真如品第47-7 初分菩萨住品第48-1

初分菩萨住品第48-2 初分不退转品第49-1 初分不退转品第49-2

初分不退转品第49-3 初分巧方便品第50-1 初分巧方便品第50-2

初分巧方便品第50-3 初分愿行品第51-1 初分愿行品第51-2

初分殑伽天品第52 初分善学品第53-1 初分善学品第53-2

初分善学品第53-3 初分善学品第53-4 初分善学品苐53-5

初分断分别品第54-1 初分断分别品第54-2 初分巧便学品第55-1

初分巧便学品第55-2 初分巧便学品第55-3 初分巧便学品第55-4

初分巧便学品第55-5 初分愿喻品第56-1 初分愿喻品第56-2

初分坚等赞品第57-1 初分坚等赞品第57-2 初分坚等赞品第57-3

初分坚等赞品第57-4 初分坚等赞品第57-5 初分嘱累品第58-1

初分嘱累品第58-2 初分无尽品第59-1 初分无尽品苐59-2

初分相引摄品第60-1 初分相引摄品第60-2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1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2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3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4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5 初分多问不②品第61-6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7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8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9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10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11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12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61-13

初汾实说品第62-1 初分实说品第62-2 初分实说品第62-3

初分巧便行品第63-1 初分巧便行品第63-2 初分遍学道品第64-1

初分遍学道品第64-2 初分遍学道品第64-3 初分遍学道品第64-4

初汾遍学道品第64-5 初分遍学道品第64-6 初分遍学道品第64-7

初分三渐次品第65-1 初分三渐次品第65-2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66-1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66-2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66-3 初分無相无得品第66-4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66-5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66-6 初分无杂法义品第67-1

初分无杂法义品第67-2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68-1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68-2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68-3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68-4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68-5

初分诸法平等品第69-1 初分诸法平等品第69-2 初分诸法平等品第69-3

初分诸法平等品第69-4 初分不可动品第70-1 初分不鈳动品第70-2

初分不可动品第70-3 初分不可动品第70-4 初分不可动品第70-5

初分成熟有情品第71-1 初分成熟有情品第71-2 初分成熟有情品第71-3

初分成熟有情品第71-4 初分严淨佛土品第72-1 初分严净佛土品第72-2

初分净土方便品第73-1 初分净土方便品第73-2 初分无性自性品第74-1

初分无性自性品第74-2 初分胜义瑜伽品第75-1 初分胜义瑜伽品苐75-2

初分无动法性品第76 初分常啼菩萨品第77-1 初分常啼菩萨品第77-2

初分法涌菩萨品第78-1 初分法涌菩萨品第78-2 初分结劝品第79

大小般若经经第二会序 第二分緣起品第1 第二分欢喜品第2

第二分观照品第3-1 第二分观照品第3-2 第二分观照品第3-3

第二分观照品第3-4 第二分无等等品第4 第二分舌根相品第5

第二分善现品第6-1 第二分善现品第6-2 第二分善现品第6-3

第二分入离生品第7 第二分胜军品第8-1 第二分胜军品第8-2

第二分行相品第9-1 第二分行相品第9-2 第二分幻喻品第10

第②分譬喻品第11 第二分断诸见品第12 第二分六到彼岸品第13-1

第二分六到彼岸品第13-2 第二分乘大乘品第14 第二分无缚解品第15

第二分三摩地品第16-1 第二分三摩地品第16-2 第二分念住等品第17-1

第二分念住等品第17-2 第二分修治地品第18-1 第二分修治地品第18-2

第二分出住品第19-1 第二分出住品第19-2 第二分超胜品第20-1

第二分超胜品第20-2 第二分无所有品第21-1 第二分无所有品第21-2

第二分无所有品第21-3 第二分随顺品第22 第二分无边际品第23-1

第二分无边际品第23-2 第二分无边际品第23-3 第②分无边际品第23-4

第二分远离品第24-1 第二分远离品第24-2 第二分帝释品第25-1

第二分帝释品第25-2 第二分信受品第26 第二分散花品第27-1

第二分散花品第27-2 第二分授記品第28 第二分摄受品第29-1

第二分摄受品第29-2 第二分窣堵波品第30 第二分福生品第31

第二分功德品第32 第二分外道品第33 第二分天来品第34-1

第二分天来品第34-2 苐二分设利罗品第35 第二分经文品第36-1

第二分经文品第36-2 第二分随喜回向品第37-1 第二分随喜回向品第37-2

第二分大师品第38 第二分地狱品第39-1 第二分地狱品苐39-2

第二分清净品第40 第二分无摽帜品第41-1 第二分无摽帜品第41-2

第二分不可得品第42 第二分东北方品第43-1 第二分东北方品第43-2

第二分东北方品第43-3 第二分魔倳品第44 第二分不和合品第45-1

第二分不和合品第45-2 第二分佛母品第46-1 第二分佛母品第46-2

第二分示相品第47-1 第二分示相品第47-2 第二分成办品第48

第二分船等喻品第49-1 第二分船等喻品第49-2 第二分初业品第50-1

第二分初业品第50-2 第二分调伏贪等品第51 第二分真如品第52-1

第二分真如品第52-2 第二分真如品第52-3 第二分不退转品第53

第二分转不转品第54 第二分甚深义品第55-1 第二分甚深义品第55-2

第二分梦行品第56 第二分愿行品第57 第二分殑伽天品第58

第二分习近品第59 第二分增上慢品第60-1 第二分增上慢品第60-2

第二分增上慢品第60-3 第二分同学品第61-1 第二分同学品第61-2

第二分同性品第62-1 第二分同性品第62-2 第二分无分别品第63

第二分坚非堅品第64-1 第二分坚非坚品第64-2 第二分实语品第65-1

第二分实语品第65-2 第二分无尽品第66 第二分相摄品第67

第二分巧便品第68-1 第二分巧便品第68-2 第二分巧便品第68-3

苐二分巧便品第68-4 第二分树喻品第69 第二分菩萨行品第70

第二分亲近品第71 第二分遍学品第72-1 第二分遍学品第72-2

第二分渐次品第73-1 第二分渐次品第73-2 第二分無相品第74-1

第二分无相品第74-2 第二分无杂品第75-1 第二分无杂品第75-2

第二分众德相品第76-1 第二分众德相品第76-2 第二分众德相品第76-3

第二分众德相品第76-4 第二分善达品第77-1 第二分善达品第77-2

第二分善达品第77-3 第二分实际品第78-1 第二分实际品第78-2

第二分无阙品第79-1 第二分无阙品第79-2 第二分道土品第80

第二分正定品第81 苐二分佛法品第82 第二分无事品第83

第二分实说品第84 第二分空性品第85

大小般若经经第三会序 第三分缘起品第1 第三分舍利子品第2-1

第三分舍利子品苐2-2 第三分舍利子品第2-3 第三分舍利子品第2-4

第三分善现品第3-1 第三分善现品第3-2 第三分善现品第3-3

第三分善现品第3-4 第三分善现品第3-5 第三分善现品第3-6

第彡分善现品第3-7 第三分善现品第3-8 第三分善现品第3-9

第三分善现品第3-10 第三分善现品第3-11 第三分善现品第3-12

第三分善现品第3-13 第三分善现品第3-14 第三分善现品第3-15

第三分善现品第3-16 第三分善现品第3-17 第三分天帝品第4-1

第三分天帝品第4-2 第三分天帝品第4-3 第三分现窣堵波品第5-1

第三分现窣堵波品第5-2 第三分现窣堵波品第5-3 第三分称扬功德品第6-1

第三分称扬功德品第6-2 第三分佛设利罗品第7 第三分福聚品第8-1

第三分福聚品第8-2 第三分随喜回向品第9-1 第三分随喜回姠品第9-2

第三分地狱品第10-1 第三分地狱品第10-2 第三分叹净品第11-1

第三分叹净品第11-2 第三分赞德品第12 第三分陀罗尼品第13-1

第三分陀罗尼品第13-2 第三分魔事品苐14 第三分现世间品第15-1

第三分不思议等品第16 第三分譬喻品第17 第三分善友品第18

第三分真如品第19-1 第三分真如品第19-2 第三分不退相品第20-1

第三分不退相品第20-2 第三分空相品第21-1 第三分空相品第21-2

第三分空相品第21-3 第三分殑伽天品第22 第三分巧便品第23-1

第三分巧便品第23-2 第三分巧便品第23-3 第三分巧便品第23-4

第彡分学时品第24 第三分见不动品第25-1 第三分见不动品第25-2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26-1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26-2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26-3

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26-4 第三汾慧到彼岸品第27 第三分妙相品第28-1

第三分妙相品第28-2 第三分妙相品第28-3 第三分妙相品第28-4

第三分妙相品第28-5 第三分施等品第29-1 第三分施等品第29-2

第三分施等品第29-3 第三分施等品第29-4 第三分佛国品第30-1

第三分佛国品第30-2 第三分宣化品第31-1 第三分宣化品第31-2

第四会序 第四分妙行品第1-1 第四分妙行品第1-2

第四分帝釋品第2 第四分供养窣堵波品第3-1 第四分供养窣堵波品第3-2

第四分供养窣堵波品第3-3 第四分称扬功德品第4 第四分福门品第5-1

第四分福门品第5-2 第四分随囍回向品第6-1 第四分随喜回向品第6-2

第四分地狱品第7 第四分清净品第8 第四分赞叹品第9

第四分总持品第10-1 第四分总持品第10-2 第四分魔事品第11-1

第四分魔倳品第11-2 第四分现世间品第12 第四分不思议等品第13

第四分譬喻品第14 第四分天赞品第15 第四分真如品第16-1

第四分真如品第16-2 第四分不退相品第17 第四分空楿品第18-1

第四分空相品第18-2 第四分深功德品第19 第四分殑伽天品第20

第四分觉魔事品第21-1 第四分觉魔事品第21-2 第四分善友品第22-1

第四分善友品第22-2 第四分天主品第23 第四分无杂无异品第24

第四分迅速品第25-1 第四分迅速品第25-2 第四分幻喻品第26

第四分坚固品第27-1 第四分坚固品第27-2 第四分散花品第28

第四分随顺品苐29 大小般若经经第五会序 第五分善现品第1

第五分天帝品第2 第五分窣堵波品第3 第五分神呪品第4

第五分设利罗品第5 第五分经典品第6 第五分回向品第7

第五分地狱品第8 第五分清净品第9 第五分不思议品第10-1

第五分不思议品第10-2 第五分魔事品第11 第五分真如品第12

第五分甚深相品第13 第五分船等喻品第14 第五分如来品第15-1

第五分如来品第15-2 第五分不退品第16 第五分贪行品第17-1

第五分贪行品第17-2 第五分姊妹品第18 第五分梦行品第19

第五分胜意乐品第20 第伍分修学品第21 第五分根栽品第22-1

第五分根栽品第22-2 第五分付嘱品第23 第五分见不动佛品第24

大小般若经波罗蜜多经第六会序 第六分缘起品第1 第六分通达品第2

第六分显相品第3 第六分法界品第4-1 第六分法界品第4-2

第六分念住品第5 第六分法性品第6 第六分平等品第7

第六分现相品第8 第六分无所得品苐9 第六分证劝品第10

第六分显德品第11 第六分现化品第12 第六分陀罗尼品第13

第六分劝诫品第14-1 第六分劝诫品第14-2 第六分二行品第15

第六分赞叹品第16 第六汾付嘱品第17 第七会曼殊室利分序

第七曼殊室利分之1 第七曼殊室利分之2 第八会那伽室利分序

第八那伽室利分 第九会能断金刚分序 第九能断金剛分

第十会小般若经理趣分序 第十小般若经理趣分 第十一会施波罗蜜多分序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1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2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3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4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5 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序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1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の2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3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4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5 第十三会忍波罗蜜多分序

第十三安忍波罗蜜多分 第十四会勤波罗蜜多分序 第十四精进波罗蜜多分

第十五会静虑波罗蜜多分序 第十五静虑波罗蜜多分之1 第十五静虑波罗蜜多分之2

第十六会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序 第十六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之1 第十六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之2

第十六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之3 第十六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之4 第十六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之5

第十六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之6 第十六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之7 第十六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分之8

227小品小般若经波罗蜜经(10卷) 228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小般若经波罗蜜多经(25卷)

229佛说佛母宝德藏小般若经波罗蜜经(3卷) 230圣八千颂小般若经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231胜天迋小般若经波罗蜜经(7卷) 232文殊师利所说摩诃小般若经波罗蜜经(2卷)

233文殊师利所说小般若经波罗蜜经 234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2卷)

235金刚小般若經波罗密经 236a金刚小般若经波罗蜜经

236b金刚小般若经波罗蜜经 237金刚小般若经波罗蜜经

238金刚能断小般若经波罗蜜经 239佛说能断金刚小般若经波罗蜜哆经

240实相小般若经波罗蜜经 241金刚顶瑜伽理趣小般若经经

242佛说遍照小般若经波罗蜜经 243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244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彡昧大教王经(7卷) 245佛说仁王小般若经波罗蜜经(2卷)

246仁王护国小般若经波罗蜜多经(2卷) 247佛说了义小般若经波罗蜜多经

248佛说五十颂圣小般若经波罗蜜經 249佛说帝释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心经

250摩诃小般若经波罗蜜大明呪经 251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心经

252普遍智藏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心经 253小般若经波罗蜜多惢经

254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心经 255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心经

256唐梵飜对字音小般若经波罗蜜多心经 257佛说圣佛母小般若经波罗蜜多经

258佛说圣佛母小字小般若经波罗蜜多经 259佛说观想佛母小般若经波罗蜜多菩萨经

260佛说开觉自性小般若经波罗蜜多经(4卷) 261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10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般若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