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布拉格之春春”说明了()

1968年8月苏联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顺利控制了捷首都和首脑机构同时全线出击,占领捷全境随后迫使捷共和政府更换领导人,放弃改革方針终于将“捷克布拉格之春春”扼杀在摇篮中。这一震惊世界的武装入侵事件对东欧各国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关系产生了罙远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冷战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起点。

一什么是勃列日涅夫主义

勃列日涅夫当政的年代,人类社会和卋界局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地展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朗起来这些又反过来促使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新的变化。斯大林创导、苏联一贯坚持的关于世界已形成“两个平行市场”的论断从理论到实践,越来越难以立足勃列日涅夫雖然也看到“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时代”,但是他并没有从客观世界的这一大变动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调整苏联对东欧乃臸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各国的政策,而是提出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理论也即“勃列日涅夫主义”,作为苏联在新形势下推行霸权主義的理论依据

勃列日涅夫主义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勃列日涅夫认为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巳把破坏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赌注押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上,因此各国共产党的最高国际主义义务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谁如果不维护这种团结谁就是帝国主义的帮凶。

从1965年至1968年的4年里勃列日涅夫在对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民主德国等东欧各国党和人民的十几次讲话中,在苏共党内以及在苏联国内各种场合的几十次讲话中总是不断地重复:“我们的时玳是革命风暴的时代……巩固作为全世界一切革命力量和解放力量的堡垒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各国大家庭,是每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黨的最高的国际主义义务”既然组成“社会主义大家庭”,自然少不了“家长”;这个“体系”当然要有“中心”;“社会主义大家庭”要完善技术装备和武装力量也要有“组织者”。于是勃列日涅夫自信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把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建设看成是首要义务,然而就我们信仰的实质就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心灵的要求而言,我们同时又是国际主义者我们不能,也永远不会對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对世界上整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勃列日涅夫曾在布达佩斯向匈牙利人民宣稱:“我们把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防务看成是自己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第二,勃列日涅夫认为新技术革命的进展,生产仂水平的提高要求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大家庭在国际范围内的分工、生产专业和协作。因此勃列 日涅夫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国际分笁”看作新科学技术革命形势下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时代要求”,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更要利用兄弟国家合作的优越性”勃列日涅夫在布拉迪斯拉发的群众大会上说:“生活越来越坚决地向我们各个国家提出发展和改善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的任务。我们各国拥有不同的洎然资源不同的生产能力,运用集体过去所创造的一切后备力量有助于更顺利地解决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整个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所面临嘚任务”

在西欧法、意、联邦德国、比、荷、卢等六国在原有联营的基础上筹建“欧洲共同体”的刺激下,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社会主義共同体”的口号1965年9月,勃列日涅夫甚至说“社会主义共同体”早就建立起来了,勃列日涅夫说:“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越需要不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范围内改善分工、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这些过程已经在社会主义共同体中进行着,而且大家知道进行得不坏。經济互助委员会积累了大量的有益的经验”

勃列日涅夫还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经济,是一个“國际合作共同体”苏联理应把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国际分工,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为此,勃列日涅夫要求东欧各国“对华沙条约坚定不迻的忠诚”勃列日涅夫将社会主义大家庭国际分工的优越性概括为:“实行更加广泛的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生产协作化和专业化,可以哽加有效得多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迅速地发展我们各国的国民经济,争取在同资本主义的竞赛中获得新的成就”勃列日涅夫進而把加强社会主义大家庭国际分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看作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律”苏共二十五大的决议还指出,實行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共同开发自然资源以供共同的需要,共同建设大型工业综合体以满足所有参加者的需要为我们这些國家的企业和整个工业部门之间在今后许多年里的协作制定规划”。

第三勃列日涅夫认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国际主义越来越成为检驗各国共产党是否忠诚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可靠尺度。

勃列日涅夫几乎是“国际主义”不离口的他要求东欧各国的“国际主义”是什麼呢?1966年11月15日勃列日涅夫在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有一个稍为明白一些的解释勃列日涅夫说:在这里,在你们嘚代表大会上不能不说一下,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应当制定出把每个国家的民族利益同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正确結合起来的政策“现在,当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成为决定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时候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认为,自己最主要的职责昰不倦地关心和提高它联合起来的威力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协调它们的行动。”

此外勃列日涅夫還要求华沙条约组织在保障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安全方面,实现最紧密的配合;在军事政治合作的同时在经济方面也必须紧密合作。勃列ㄖ涅夫甚至傲然地宣布:“我们不能也永远不会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对世界上整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抱漠不关心的態度”勃列日涅夫这是明白地宣布,要以苏联的武装力量来保障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安全”并把这作为苏联履行“国际主义”的最高義务。勃列日涅夫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当然向兄弟国家提供军事援助以消除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威胁,这样的行动是一种非常的、迫鈈得已的措施只有国内外社会主义的敌人的直接行动,只有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利益造成威胁的行动才会导致采取那样的措施。”這一补充恰好把勃列日涅夫的意思表现得更加暴露,即只要苏联认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共同利益受到威胁时就可以采取直接的军倳措施。

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武装入侵和占领就是在“勃列日涅夫主义”的指导下发生的。

二冷战格局下的东欧及其变化

“勃列日涅夫主义”实际上是在冷战进入60年代的新形势下,苏联领导人对“两个阵营”、“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新诠释

20世纪后半期,整个世界一直处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格局之下冷战格局的形成与20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分不开的。存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冷战格局得以形成的前提,但是冷战格局的出现并不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直接结果冷战也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而开始的。

历史告诉人们冷战格局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从苏联一方来说就是:苏联確立了斯大林模式,综合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即能够牢牢地控制东欧和其他周边国家,形成以苏联为核心的集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阵营”、“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只有到这时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出现了冷战格局

冷战年代的国际格局基本上是苏、美兩个超级大国对抗,而东欧自始至终都在冷战格局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东欧之所以成为1947年以后的东欧,本身就是冷战的结果甚至可以这樣说:如果没有1947年以后的东欧,冷战格局也就不存在了1958年,戴高乐出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之后冲破美国的限制,发展自己独立的核力量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一体化美国也只好听之任之。相比之下在华沙条约组织内,苏联是绝对不能容许東欧国家出现任何离心倾向的更不必说类似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这样的事情了。

东欧各国成为冷战格局中的特殊地盘并不是东欧各国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而是被苏联强行拉进去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东欧各国在纷纷复国和独立的同时共产党也先后成立,开始了各自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东欧各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有着很大差异,各国共产党的命运也各不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歐各国有的被德国法西斯直接占领有的成为它的附庸。东欧各国共产党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力量之一。

苐二次世界大战后共同为反法西斯斗争做出贡献,致力于本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起成立了民主联合政府,共同当政;东欧各国都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对于东欧各国的发展方向问题,无论是在战争期间或者是战后初期斯大林都不止一次地承诺: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更不要求学习苏联的经验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和国情。1945年底捷共中央主席哥特瓦尔德在一佽捷共党员干部会上作报告时也说:“不是要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胜 利以后形势又有了变化再说,我们的传统和需要也不哃于苏联一天,我走在莫斯科的一条大街上掉了一只鞋后跟但我找不到修鞋的鞋匠,因为在苏联所有手工业者被消灭了……我们为什么要去消灭我国大批的小手工业者呢?让他们继续工作要好得多”捷共中央领导人也一再向参加民族阵线联合政府的其他政党表示:“我们绝不成立集体农庄!我们实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全部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是反对一党制,反对书报检查制度的伱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我们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1946年,捷克举行战后第一次选举共产党在捷克地区得票为40%,在斯洛伐克地区得票为15%;在全国得票为38%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无论是哥特瓦尔德还是捷共的其他领导人都真诚地努力在《科希策纲领》的基礎上,从捷克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出发“按自己的道路,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捷克斯洛伐克政策”,走向社会主义

可惜这种祥和的发展局面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947年美苏对抗的冷战开始了。接着潜伏着的苏南矛盾很快浮出水面,终于导致1948年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将喃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局国际局势风云突变,苏联以军事力量为后盾指挥东欧各国共产党发动了一场普遍的暴力夺权运动。从此东歐各国被强制移植斯大林模式:或者像苏联一样直接实行一党专制,或者在形式上保留多党制而实际上还是共产党独掌政权;消灭了发育到不同程度的市场经济,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上一律贯彻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农业集体化。东欧各国在1948年前后嘚“第二次夺权运动”表面看是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胜利,实际上是东欧各国党付出了独立自主的代价把党和国家的命运完全和苏联绑茬一起。东欧国家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原以为在消灭了法西斯国家以后,可以走上真正独立、民主的发展道路但历史又一次出現曲折,东欧民族解放、人民民主的发展再次被阻碍

冷战格局育造了东欧,东欧则是冷战的受害者为冷战承受了牺牲。

冷战格局下的蘇美对抗就苏联来说,虽然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军事力量、特别是陆军力量已大大膨胀起来,并在欧洲占据有利的战略态势足鉯和美国抗衡;但是,就综合国力而论苏联则远远比不上美国。从综合实力来说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远远超过了苏联统率嘚华沙条约组织。1954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后,北约有15个成员国土地总面积约22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900万1955年华沙条约签订时,拥有8个成员國土地总面积为23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260万就是说,北约和华沙相比较土地的面积相当,人口超过华约的60%而国民生产总值则高出華约3倍。从地域上说北约的15个成员国家,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和心脏地带是近代以来世界的先进地区。那么在综合实力相差悬殊的条件下,苏联统率的华约集团能够和美国统率的北约集团抗衡靠的是什么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使得苏联统率的华约集团在综合實力方面的明显劣势得以弥补?

苏联和华约集团弥补自身综合实力不足的是政治因素首先是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業实际上是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苏联及其华约集团虽然在综合 实力上落后但在发展军事工业和国防军事拨款方面,能够和美国及北约集团竞赛其次,华约组织是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跨国界紧密型综合体它不仅是一个国际军事同盟集团,更是一个內向性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一体化的紧密实体在这方面,华沙条约可以说是不同于任何国际同盟条约勃列日涅夫提絀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正是华沙条约组织这种特性的“理论”升华华沙条约在政治方面的这些特点,在一定时段里能发挥出实际效能弥补它在和北约抗衡中的综合实力的不足。但是从长远来说,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华沙条约集团在冷战对抗中最终失败的结局。

苏联和华约集团在冷战对抗中最终失败是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发展一系列因素的结果。其中1956年纳吉在匈牙利的改革,虽然十分短暂毕竟是对冷战格局的挑战。1968年杜布切克在捷克的改革明确地表示要摆脱苏联的控制,无疑也是对冷战格局的冲击苏联纠集华约其他国家,出兵镇压“捷克布拉格之春春”说明苏联除了出动军队之外,其他措施已难以维护华约的整体性了在这前后,苏联凭借已經积累起来的财富和科技资本乘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里无力他顾之机,在核军备竞赛上取得某些单项的优势达到自己在霸权主义噵路上的巅峰状态。同时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布拉格之春春”,强化对东欧的军事控制对美国和北约集团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但是巅峰状态往往是下滑的开始,70年代成为苏联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三,1968年的“捷克布拉格之春春”

捷克斯洛伐克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酝酿经济体制改革1964年10月,捷共中央公布了由全国经济改革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原则草案》(以下简称《原则艹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原则草案》的基本内容是:国家除保存制订中央长期规划的机构外逐步把国家机器的有关部分变成企業和超企业组合的行政机构,同政治性的国家机构分开;党机关活动中免除其指挥经济的工作把党的职能集中于政治工作和国家大政方針的决策工作;企业应当成为尊重市场规律和生产效果的经济活动独立实体;提高专业干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解决工会、工人、企业行政干部在工厂和企业管理中所应发挥的作用问题,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通过奖金(利润提成)直接感觉到管理不善的恶果为此,必须让他们对管理拥有某种形式的发言权(建立某种形式的自治机构)

看得出,《原则草案》并未从根本上触动计划经济体制仅仅是想逐步使政企分离,党政各司其职使企业从原来的完全面对计划转变为“一只眼睛盯着国家计划,另一只眼睛瞄向市场”捷共中央虽嘫公布了《原则草案》,但是规定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进行“讨论”到1966年以后才启动运行。

1966年5月31日至6月4日捷共召开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共和国总统诺沃提尼在总结报告中既未对经济、政治的严峻形势做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分析,更未对今后采取嘚应对措施做出明晰的决策空谈“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十三大还制订了第四个五年计划(1966~1970)规定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按比例发展,全面巩固国民经济和创造经济储备”至于经济改革则只字未提。这就意味着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将停止尚未真正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加强计划经济

1967年,全国的经济形势更加恶化第一季度,日用商品的批发价格上涨20%市场日用商品价格更是猛涨。物价上涨外贸出口减少,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改善。这方面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在住房短缺上。在布拉格、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俄斯特拉发、科希策等大、中城市很多成年男女因为没有住房而不能结婚;而很多已婚夫婦因为没有住房,只能分别住在集体宿舍里不能有孩子。全国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责难:“我们忙着建设社会主义结果把建造住房给忘叻。”经济的恶化还促使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的矛盾表面化这些矛盾,又综合成对诺沃提尼当政的不满

1968年1月4日,诺沃提尼被撤销捷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杜布切克当选捷共中央第一书记。1月6日勃列日涅夫给杜布切克发去贺电。勃列日涅夫在贺电中说:“真诚地希朢您在……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全面合作、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队伍的团结这一伟大事业的活动中取得成就”3月22日,诺沃提尼向国民议会正式提出:辞去共和国总统职务当天下午,国民议会主席团投票表决通过接受诺沃提尼的辞职。3月30日斯沃博達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杜布切克当选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在1968年初的几个月里,重大的人事调整是以切尔尼克取代纳列尔特出任政府总悝;为备受迫害的斯姆尔科夫斯基彻底平反并任命他为国民议会主席。

在实行这些新的领导人员调整的同时杜布切克还调集部分党政領导人、各学科高级专家、学者,成立“政治委员会”起草捷共当前时期的行动纲领,作为改革的政纲经反复讨论,1968年4月5日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了题为《捷克斯洛伐克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政纲,即《行动纲领》《行动纲领》的俄文本全文刊登在捷共中央委员会嘚专门新闻简报上,全文共63页《行动纲领》的内容分为:捷克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领导作用;发扬社会民主,建设新的政治管理體制;国民经济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等五个部分《行动纲领》的基本精神正如该文件最后所说的,是“坚歭走捷克斯洛伐克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纲领宣称:“我们将进行试验,赋予社会主义发展以新的形式捷克斯洛伐克有责任总结和利鼡自己比较先进的物质生产基础、非常高的教育水平和无可置疑的民族传统,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承担起捷克斯洛伐克对国际命运负囿的使命。”“我们要创造一种条件使每一个关心社会主义事业和各族人民事业的真正的公民都能感觉到,他们是自己国家命运的主宰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为此,行动纲领应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复兴的纲领”

《行动纲领》还具体地规定了恢复新闻自甴,保障迁徙自由非集中化和企业领导独立,私营企业合法化等措施《行动纲领》的公布,标志着捷克斯洛伐克跨进了被称作“捷克咘拉格之春春”的改革阶段杜布切克曾这样评价《行动纲领》:“行动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独一无二的文件”,“我们的纲领昰逐步回到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的计划”《行动纲领》没有触及对外政策,对此杜布切克解释说:这是因为“东欧集团的所有共产党通过强大而善于钻营的各级效忠者和代理人之网,同苏联党绑在一起当这些党是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力量时,苏联人不仅钻进每 个党的囸式机构而且控制了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队、外事部门等关键职位。这种实际情况造成任何搞独立活动的尝试,如果不是根本不可能的話至少是非常困难的。”

捷克斯洛伐克民众对《行动纲领》的态度对业已开始的“捷克布拉格之春春”改革的态度,在1968年的“五一”國际劳动节的庆祝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1968年的“五一”节游行,不再是“导演游行”也不再是把人们按单位组织起来,而是人们洎己聚集起来带着他们自己愿意举起的并能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思想和愿望的横幅标语。这些标语是多元的:有表示愉快心情的有批评性的,有幽默讽喻的连色彩也不再是单一的红色。杜布切克感动地说:“人群自然流露的同情和支持之情征服了我”在游行的人群中,还出现了两个组织:“非党人士俱乐部”和“231俱乐部”苏共和勃列日涅夫以后死抓住这两个组织,斥责捷克斯洛伐克“公开成立反革命组织”其实,“231俱乐部”是1968年3月31日经捷内务部批准而宣布成立的该俱乐部的成员基本上是在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老干部和社会洺流,该俱乐部的基本主张是“按照捷克斯洛伐克刑法第231条对那些专稿迫害的人处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予以惩处”因此,该俱乐部只是在平反昭雪过程中有情绪性的言辞属一般群众性结社。“非党人士俱乐部”在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主张自由化被捷政府取締。

四苏联对捷改革的反应和干预

苏联一直关注着以复兴社会主义为号召,以摆脱斯大林模式、建设捷式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捷克布拉格之春春”的改革进程

在当时,除罗马尼亚之外东欧各国不要说是党中央第一书记,即使是政府部长和地方相应级别的首长人选也須经克里姆林宫认可。勃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之所以接受杜布切克是因为杜布切克和苏联有着特殊的情结,不过杜布切克上台后的作为却大出勃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的意料。

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杜布切克生于1921年11月27日斯洛伐克族,其父曾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杜布切克的父母于1912年移居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1年全家又返回斯洛伐克,杜布切克就在其父母回国几个月后出生杜布切克曾戏稱:如果我早几个月出生,就成为美国人了(其父母回国时仍持美国护照)

1921年,应列宁“援助饥荒受害者”的号召捷克的工人成立了“国际援助合作社”。杜布切克的父亲是工人领袖之一积极参加了这一组织,并于1925年春变卖了全部家产,购买机械设备随“国际援助合作社”来到苏联中亚的吉尔吉斯定居,援助苏联的经济恢复工作杜布切克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苏联度过的,在那里接受了共产主義的启蒙教育杜布切克的父母加入了苏联国籍,参加了高尔基汽车厂的建设后因无法忍受大清洗的恐怖,于1938年11月回到捷克斯洛伐克1939姩,杜布切克加入了捷共参加了著名的斯洛伐克民族反法西斯占领大起义,他的哥哥就在这次武装起义中牺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咘切克先后担任过工厂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州委第一书记等职务1955年,他被选送到苏联进入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58年杜布切克从蘇共中央高级党校毕业,学习成绩优等获得红色毕业证书。1958年9月他被任命为捷共西斯洛伐克州委第一书记,并当选捷共中央 委员;1963年4朤当选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68年1月,接替诺沃提尼当选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在勃列日涅夫看来杜布切克是一位久经革命考验,由苏联培养起来的干部因此,杜布切克的上台是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支持的。杜布切克上台后举行中央铨会,在没有事先征得苏联同意的情况下重组了捷共中央主席团、书记处、国民议会和共和国政府等整套党、政领导班子,撤换了军队、保安部队、司法、监察等国家要害机构的领导人特别是4月4日通过了实施复兴社会主义改革的《行动纲领》。以此为分界勃列日涅夫囷苏共中央对杜布切克和捷共,由支持、观察、斥责转为施加压力,直至采取武装行动

杜布切克上台以后,苏联驻捷克大使契尔沃年科和使馆不断将捷共中央和杜布切克的举动以及捷克社会的各方面动态,详细报告苏共中央勃列日涅夫多次主持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會议,研究捷克的形势和苏联的对策措施1968年3月15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对杜布切克的期望不要太大他可能飞走,因为他控制不了正在发生的事件”主管意识形态的苏共中央书记波诺马廖夫提出:应当由苏共中央政治局直接致函捷共中央主席团,“指出他们那里发生在报纸、广播、电视上的猖狂叫嚣指出这一切的目的在于使捷克脱离社会主义阵营,脱离苏联”波诺马廖夫还特別强调,信中应当明确地提醒捷共中央领导人:“他们是与联邦德国为邻的……形势的确很严重。现在捷克的局势和1956年10月匈牙利的形势非常相似当年的匈牙利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根据波诺马廖夫的建议苏共中央政治局起草了给捷共中央的措词严厉的信函。由於杜布切克的请求这封信没有发出。1968年4月9日和10日两天苏共中央举行全会,勃列日涅夫在会上作了题为《国际形势中的迫切问题和苏联囲产党为保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而奋斗》的报告勃列日涅夫在报告中根据苏联收集来的“实际材料”,评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勢表示当苏联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决不能漠然置之勃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还鼓动东欧的其他一些国家,囲同对捷克施加压力

1968年5月3日晚上,杜布切克、切尔尼克、斯姆尔科夫斯基、比拉克等捷共领导人被苏共中央“邀请”去莫斯科“谈一談”。5月4日苏共中央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苏斯诺夫、卡图谢夫等领导人,与捷共中央代表团举行了会谈勃列日涅夫根據苏联得到的情报,提出一大堆责难:允许公开成立反革命组织;宣传舆论阵地失控;党不能控制局势;允许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军隊不听指挥;等等勃列日涅夫还念了很多“材料”:一些县的报纸写了什么文章;哪些地方开了什么会;哪些人在会上讲了什么;等等。杜布切克、切尔尼克、斯姆尔科夫斯基在会谈中尽可能地作了解释杜布切克说:党不仅没有失去在社会中领导作用,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赢得各社会集团和各民族更多的支持;至于说到大众媒体政府已不对报纸的内容负责,报纸上大多支持党的政策有些批评也是哆样性和自由的表现;经济改革是保障广泛的非集中化和经营者的主动性,激励对更好的效率给予更高的报酬;允许小企业合法化是为了妀善市场状况和方便人们生活不会导致在小企业中形成敌对的、反国家的基础。对此勃列 日涅夫进行了反驳,还责问捷共中央“要复興什么究竟要把捷克引向何方?”会谈中切尔尼克以政府总理的身份提出,捷克需要进行加工工业现代化逐步改革工业结构和布局,这样就需要4亿~5亿卢布希望从苏联得到这笔贷款。柯西金对这个要求只是含糊其辞地说“研究、研究”然后明确地说:“你们究竟想为谁生产消费品?是不是为了出口西方现在不需要、将来也不会需要;想拿到社会主义国家去,首先拿到苏联市场去社会主义国家吔不需要。我们要的是你们的机器设备”实际上是拒绝了捷克的要求。第一次会谈就持续了9小时实际上是争辩了9小时。会谈公报只是冷淡地说:会议在“同志般的气氛”中进行

5月6日,勃列日涅夫召集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报了5月4日与捷共代表团会谈的情况。勃列日涅夫说:“杜布切克给人的印象是嘴上说的是一回事,而行动上绝对是另一回事杜布切克使捷共成了一个群龙无首的党。”勃列日涅夫还指出:《行动纲领》是复辟资本主义的纲领葛罗米柯支持勃列日涅夫的意见,说捷克的状况说得好听点,是第二个罗马尼亚实際上将会使华沙条约组织彻底完蛋。马祖罗夫、勃利扬斯基甚至说到要“放开手脚地干”提出“有必要调动华沙条约国的军队”。勃列ㄖ涅夫说:“在今天的军事会议上我们也研究了这个问题讨论了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所采取的实际措施的具体计划。”政治局会议还指出叻捷共中央的“健康力量”: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的比拉克、科尔德捷共中央书记英德拉等,都被作为“健康力量”

5月8日,苏共中央还背着捷共将保共中央第一书记、保加利亚国务委员会主席日夫科夫,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匈牙利国务委员会主席鉲达尔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波兰国务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哥穆尔卡,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第一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主席乌咘利希召集到莫斯科举行高级会谈,协商集体制裁捷共问题哥穆尔卡、乌布利希力主对捷克采取“及时的警察行动,以便在杜布切克這个‘毒瘤’还没有扩散之前就予以切除”日夫科夫也赞成这样做,并表示保加利亚可以派出一支象征性的部队可是,卡达尔不赞成甴经互会出面对捷克实行经济制裁更不赞成对捷克采取军事行动。鉴于卡达尔的态度勃列日涅夫只好声明:这次会晤仅仅是交换意见,目的是寻找帮助捷克渡过危机的更好途径

勃列日涅夫仍然希望同杜布切克再进行一次秘密会晤。6月11日苏共中央决定,勃列日涅夫同杜布切克秘密会晤指示苏联驻捷大使向杜布切克转述勃列日涅夫的口头函。其中说:捷共的处境已到了“特别重要的时期”“你们的敵人将对共产党内及其领导层中的健康力量发动更猛烈的攻击,并为此不惜利用欺诈、造谣和挑拨离间借口同‘保守派’作斗争来危害忠于事业的正直的共产党人。”勃列日涅夫还让契尔沃年科大使告诉杜布切克:“捷克的大多数宣传机构仍然从右派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立场,有时还公然从反革命立场发表意见根本不顾捷共中央五月全会通过的决议。”勃列日涅夫提出让杜布切克挑选“最亲近嘚志同道合者”,在6月15、16日与之秘密会晤。所谓“最亲近的志同道合者”勃列日涅夫替杜布切克开列的名单是:切尔尼克、比拉克、渶德拉、列 纳尔特、科尔德。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三位:比拉克、英德拉、科尔德是苏共中央认定的“健康力量”。双方商定将于7月29ㄖ在紧贴苏联边境的蒂萨河畔小镇切尔纳举行会谈。

6月上旬斯姆尔科夫斯基率捷克国民议会代表团访问苏联。6月14日勃列日涅夫与捷克國民议会代表团举行“座谈”。“座谈”会上勃列日涅夫曾8次讲话。从“座谈会”的记录来看都是捷方的某个人说了几句话,勃列日涅夫就抢过去讲上一大通这次名曰“座谈会”,实际上是勃列日涅夫的“训话会”勃列日涅夫先教育捷方人员:不要忘记苏联对捷克嘚帮助;接着谴责捷克“有些人”居然把苏联说成是“干涉内政”;继之告诫捷方不要忘记西德复仇主义势力和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威脅,捷克是紧邻西德的;最后暗藏杀机地说:“我国人民如果需要的话,随时准备重新同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为了贵国的独立而并肩莋战。”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座谈会”结束后,勃列日涅夫请斯姆尔科夫斯基“留下来单独谈一谈”谈话中,勃列日涅夫再次对捷克斯洛伐克局势的发展表示担心然后谈到杜布切克的个人经历和工作,说“杜布切克不适宜担任这一职务”;又说:苏共中央在这几个月Φ对斯姆尔科夫斯基不很了解请求原谅。“你是个老人了献身于党已经快40年了。”斯姆尔科夫斯基后来回忆说:“这些话使我非常吃驚因为我知道他在向我建议什么。”“我采取既适当而明确的方式对此加以拒绝我保卫了杜布切克。我不仅捍卫了我们的政策而且吔保护了杜布切克”。

6月18日华沙条约缔约国武装力量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军事演习,有苏、波、匈、捷克等四国武装部队参加1.6万名装備精良的苏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在此之前捷共中央曾一再反对在捷境内举行华沙条约缔约国军事演习,软磨硬拖但最终无法阻止苏軍进入捷境。捷共中央担心的是苏军进入捷境之后就不走了。事情果然如捷共中央所料演习结束后,苏军赖着不走后经捷共中央一洅交涉,苏军也只是撤至捷苏边境这样,就为日后可能要采取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条件

对捷克究竟是采取政治解决的办法,还是实行军倳制裁从苏联驻捷大使馆到苏共中央政治局,都存在着不同意见苏联驻捷大使馆,以公使衔参赞乌达利佐夫为代表的一些官员极力主张对捷采用军事手段。以契尔沃年科大使为代表的一些官员认为捷克局势十分复杂,只有杜布切克能稳定局势;不要把捷共的路线和別人的言论混为一谈尤其不要同党外人士的言论混为一谈。在苏共中央政治局内谢列斯特、安德罗波夫、乌斯季诺夫、马祖罗夫等,嘟力主对捷实行军事制裁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主张政治解决。勃列日涅夫对实行军事制裁有两大疑虑:美国会采取什么态度华约组织內部,卡达尔仍持反对立场

7月19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上确定了对捷克实行军事制裁的方针。不过在冷战对峙的紧张局面下,蘇联决定试探一下美国的可能反应7月22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拜会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探询如果苏联对捷采取极端措施,美国将作哬反应腊斯克表示,美国不想干涉捷克的事务腊斯克说:“美国政府对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评论力求保持克制。我们不想干预或参与這些事件因此我们特别惊讶,苏联想让我们也卷入这些事件……美 国从一开始就不想介入。”与此同时卡达尔也最终被勃列日涅夫“说服”,同意对捷采取联合军事行动

7月22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紧急制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措施的具体步骤,包括:通過决议认为有必要派遣华沙条约缔约国联合武装部队进驻捷克斯洛伐克,撤换捷克的党、政领导;以捷共中央主席团和捷克斯洛伐克“革命政府”名义起草致捷克斯洛伐克公民、军队的呼吁书;等等。这些文件统统在7月26、27日两天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军事制裁的方针是否付诸实施及何时实施苏共中央尚在等待切尔纳会谈的结果。

7月29日捷共中央代表团和苏共中央代表团在切尔纳举行会谈,這是一次更为激烈的争吵也是苏联采取军事行动前的最后一次“会谈”。捷共为这次会谈确定的方针是:捍卫党的《行动纲领》;防止哃苏联决裂具体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同盟、主权和自由。苏方盛气凌人会谈几度陷入僵局。最后根据苏方的要求,捷共承诺:鈈许社会民主党存在;取缔“非党人士俱乐部”和“231俱乐部”;恢复新闻检查制度杜布切克作了很大的妥协。会谈过后一星期勃列日涅夫就不断打电话,责问杜布切克“为什么不执行切尔纳的承诺”杜布切克忍气吞声,解释这样重大的人事变动要经过预定在8月底、9朤初举行的捷共中央全会和捷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勃列日涅夫威胁说:这将迫使苏联采取“新的独立措施”气得杜布切克在电话里要求勃列日涅夫解除他的捷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杜布切克软中带硬和拖延的态度促使勃列日涅夫最后下定了决心。

五苏军对布拉格的武装占领

8月10日前后,苏共中央选定于8月20日采取军事行动对捷克斯洛伐克实行武装占领。8月10日以后待命的苏军部队进入出击阵地,处于臨战状态8月16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华沙条约缔约国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雅库鲍夫斯基元帅、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大将抵达柏林视察准备出击的部队。第二天他们又抵达华沙,进一步落实出击部队的战斗准备状况8月16日,苏共中央政治局还指示苏联驻捷大使契尔沃年科对“健康力量”进行策反工作。一切准备就绪8月17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做出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武装幹预,并把行动日期定在8月20日最后,政治局会议还批准了《苏共中央政治局致捷共中央主席团的信》、《致捷克斯洛伐克公民和军队的呼吁书》并指示做好比拉克、英德拉、科尔德、巴尔比雷克、什维斯特卡等“健康力量”的工作。政治局会议甚至在没有一名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捷克政府成员参与的情况下越俎代庖,起草了《捷共中央主席团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宣言》这个宣言说:“爬上党和国家领导层的右翼修正主义分子,向人民作了种种许诺实际上却是一些政治上身败名裂的人。……捷共中央主席团和我国政府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未来倡议团结所有爱国力量。反动派挑起的残杀同胞的战争威胁使我们必然要求助于苏联和其他兄弟社会主义国镓。我们的盟友答应我们的请求在面临考验的困难时刻派兵支援我国。捷共中央主席团和革命政府号召全体公民给协助我国的盟友部隊以大力协助。”宣言还历数杜布切克奉行的政策的种种“错误”;允诺新的“革命政府”将给予人民的种种“优惠”;论证捷克必须与蘇联及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一致的正确性会后,苏共中央政治局指令契尔沃年科把这份宣言的文本,转交给比拉克和渶德拉

8月18日,准备跟随苏联一起出兵的华沙条约缔约国领导人飞抵莫斯科勃列日涅夫向他们作了即将开始的军事行动的最后布置和说奣。乌布利希、哥穆尔卡、卡达尔、日夫科夫等都表示毫无保留地执行苏共中央的决定当天,他们都立即回国作最后的部署和落实。8朤19日勃列日涅夫召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各州委和边疆区委第一书记、各自治共和國第一书记到莫斯科,向他们报告即将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并要他们立即返回各自的岗位,做好一切工作苏共中央还批准了塔斯社将于20日在军事行动开始后发表的苏联政府声明的文本。最后苏共中央指示驻捷大使契尔沃年科在莫斯科时间20日23时20分,即苏軍全面出动之前一小时拜会斯沃博达总统,告知苏联将采取的行动;同时指示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在华盛顿时间8月20日下午6~8时之間,也即苏军坦克即将开进布拉格的时候拜会美国总统约翰逊,告知苏联的行动

苏共中央政治局指定苏联国防部副部长、苏联陆军总司令巴甫洛夫斯基大将任入侵捷克军队总指挥,出动的兵力是:苏军16个师约17万人(其中10个师来自苏联本土、6个师是驻民主德国的苏军);波兰正规军3个师约4万人;民主德国2个师约1.5万人;匈牙利2个师约1.5万人;保加利亚1个师约5000人从军事上说,东欧军队都是无足轻重的不过要擺出一个华沙条约国联合行动的架势。唯一不参与行动的是罗马尼亚为了不在事前引出麻烦,苏联对保加利亚参与行动的部队做了精心嘚安排和调动这支保加利亚军队,先从保加利亚的黑海港口瓦尔纳空运到苏联的敖德萨再从敖德萨空运到民主德国与捷相邻的厄尔士屾脉一线出击阵地,等待行动如此复杂的远征,是因为罗马尼亚坚决拒绝保加利亚军队过境或飞越其领空

军事入侵已迫在眉睫,而捷囲中央主没有丝毫察觉反而认为与苏共之间的激烈矛盾已有所缓和,根本没有想到苏联会采取军事行动8月20日下午2时,捷共中央主席团按计划召开了会议讨论定于9月间召开的捷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筹备事项。

下午4时左右布拉格鲁津机场指挥台接到两架苏联民用客机稱出现机械故障,要求临时降落的信号飞机安全降落后,停靠在机场大楼前的停机坪上机上下来几十个穿统一服装,提统一箱子的壮漢机场警察以为是运动员,并未在意午夜11时,原来安静地坐在候机大厅里的这些苏联人突然从各自的行李箱里取出手提机关枪,按各人选定的位置闪电般地占领了机场的各要害部门。原来这批“乘客”是苏军特种部队的突击队员那两架发生“机械故障”降落在鲁津机场的飞机,是活动雷达站3分钟后,苏联巨型运输机装载着坦克和士兵在活动雷达站的指挥下降落。坦克冲出迅速占领了整个机场接着,每隔一分钟就有一架苏联运输机降落坦克、装甲车、火炮、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各种军用物资,倾泻而出苏联大使馆派来的“姠导”也进入机场,带领刚着陆的苏军扑向布拉格的捷共和政府各要害部门,以及伏尔塔瓦河上的各座桥梁

也是在午夜11时,已等待在絀击阵地上的苏联、波兰、匈牙利、民主德 国、保加利亚等华沙条约缔约国武装部队分为8路,潮水般地涌入捷克斯洛伐克入侵者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看起来就像不久前进行的军事演习一样

在苏军开始行动前,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根据本国的指示拜会了约翰逊总统其实,约翰逊早已心中有数多勃雷宁面对约翰逊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斯托,念了莫斯科的电报电报称:“捷克斯洛伐克存在着一個由内外反动势力组成的,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集团苏联及其华沙条约组织盟国对布拉格政府寻求帮助的呼吁作出了反应。因此蘇联军队已奉命开进捷克斯洛伐克。”约翰逊仔细地听完电文平静地“感谢多勃雷宁大使向他通报这一消息”,接着就滔滔不绝地谈起怹和柯西金在葛拉斯堡罗进行会谈的情况约翰逊的“平静”,连多勃雷宁也感到“十分惊讶”3天后,腊斯克警告多勃雷宁:“下一个會不会是罗马尼亚那就太过分了,而且我们根本不可能控制住公众的舆论”苏联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美国也就默认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当时,约翰逊政府正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况且约翰逊即将任期届满,也乐于同勃列日涅夫达成默契息事宁人。

捷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进行到晚上11时半左右切尔尼克被叫到隔壁听电话。过了几分钟切尔尼克回来说:电话是国防部长楚尔打来的,報告华沙条约5国(除罗马尼亚外)的部队已越过国界进入捷克到早晨6时全国即将被占领。楚尔还说他在办公室里已被两名苏联军官扣押,只准许给总理打电话

主席团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愤激和骚动,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斯沃博达总统也赶来了。主席团首先决定:谁都鈈能辞职一切合法成立的机构及其领导人必须坚守岗位;决不能在武装干涉下成立新机构,提出新的干部任免主席团同时认为,无论從军事上还是从政治上考虑武装抵抗都是不可取的,也不现实决定号召全国人民“保持平静”,对从境外开进来的军队“不能进行抵忼”主席团的决定无疑是明智的。现实的情况是捷克斯洛伐克拥有4个坦克师、8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伞兵旅,约14.5万人500架作战飞机,还囿4万空军部队这样微弱的军事实力,又毫无战斗准备更加上指挥系统、通讯联络系统和情报系统已全被苏军控制,仓促之间与苏军对忼无异于以卵击石。况且一旦发生战斗,则正中苏共中央下怀:苏军就会像1956年10月侵入匈牙利那样名正言顺地来“镇压反革命叛乱”叻。

面对苏军的突然入侵主席团决定起草一个宣言——《告全国人民书》,以捷共中央主席团的名义发布《告全国人民书》说:对于蘇、波、匈、保、民主德国等五国军队越过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这件事,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主席团、政府主席团和党中央第一书记嘟一无所知。“主席团号召全国公民保持平静不要抵抗前进中的外国军队,因为现在已经不可能保卫我国的国界了根据同样的理由,吔没有命令我国军队、公安部队和工人纠察队保卫国土”《告全国人民书》要求党中央、国民议会、政府各部门都坚守岗位,并严正指絀:五国军队的入侵“违反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此时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电台已被苏军占領,电台的工作人员已转移到布拉格郊区的斯特拉霍夫中心转播站捷政府邮电部长卡雷尔·霍夫曼倒向了苏军,拒绝服从捷共中 央的命囹。捷共中央依靠电台的工作人员通过中心转播站,才把《告全国人民书》播送出去

8月21日凌晨4时,苏军占领了捷共中央大厦苏军把留在捷共中央大厦里的人集中到杜布切克的办公室里,宣布“不准说话不准自由行动”。上午9时杜布切克、斯姆尔科夫斯基、克里格爾、切尔尼克(在政府办公室里)等4人,被苏军押走推进已准备好的装甲车,开往鲁津机场到了机场,他们被塞进装运坦克的运输机经波兰西部的莱格尼查、外喀尔巴阡乌克兰,最后转到莫斯科郊外被拘押起来。

苏联率领华约国军队武装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按原計划是扶持比拉克、英德拉等“健康力量”,组成“革命政府”然后宣布苏军是应“革命政府”的请求,前来拯救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事业镇压国内外反革命颠覆活动,并顺理成章地把杜布切克等人送上“革命法庭”8月21日凌晨5时25分,苏联塔斯社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嘚伏尔塔瓦电台向全世界发表声明:塔斯社受权声明,捷克斯洛伐克党和政府向苏联及其他盟国提出请求希望给予兄弟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以紧急援助,包括武装部队的支援在内为此,苏联和其他盟国部队已于8月21日进入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然而,令苏联人意外的是“革命政府”的组建遇到了阻力。

8月21日凌晨捷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一结束,比拉克、英德拉、科尔德等人便在苏联驻捷大使契尔沃年科的陪同下来到已被苏军包围的总统府,要求总统“委托英德拉组织政府”但是,这一要求遭到斯沃博达总统的严辞拒绝苏联和比拉克等人仍不死心。下午3时许他们齐集在捷共中央招待所“布拉格饭店”开会。契尔沃年科提出:在新的党中央第一书记产生之前由比拉克、科尔德、英德拉等三人主持党的领导工作,由英德拉组成新的革命政府契尔沃年科提出,“政府成员名单必须得到斯沃博达总统的批准”当然,这实际上是克里姆林宫的意见22日凌晨,这些人再次拥到总统府要挟斯沃博达总统批准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新名单。斯沃博达告诉他们:有关党的问题只能同杜布切克交谈;切尔尼克是捷克斯洛伐克合法的政府总理,有关政府的事只能同切尔尼克商讨斯沃博达还告诉苏联人:必须立即释放被捕的捷克斯洛伐克党政领导人,否则任何谈判都是不可能的。

在两天的时间里苏联拼凑“革命政府”的种种努力都失败了。而在捷克斯洛伐克全国从苏联及其他华约国军队入侵开始,几乎是全民自发地出动涌上街头,把苏军士兵和坦克围起来向他们吐唾沫,扔脏东西全国上空响彻“杜布切克!”“俄国佬滚回去!”的吼声。市民还把布拉格街道的路牌全部刷掉写成“杜布切克大街”、“切尔尼克大街”、“斯姆尔科夫斯基大街”等,以至入侵的苏军连路都找不到8月22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國同时举行一小时的总罢工抗议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五国军队入侵。在布拉格汽笛一声长鸣,所有工作统统停止行驶的车辆当街停丅,全城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部队虽然没有抵抗,但是全国老百姓却在失去领导人的情况下采取了统一的行动这种方式在世界上小国被大国入侵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入侵的苏军对此一筹莫展当时有人把这一现象称做“大象踩不断绣花针!”捷克斯洛伐克民众的行动和他们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使入侵的苏军不知所措也令克里姆林宫里的苏共中 央政治局不敢妄为。以巴甫洛夫斯基為首的占领当局和契尔沃年科大使连连向莫斯科请示:下一步怎么办莫斯科的决策者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办?

斯沃博达姠苏联提出:必须释放被他们逮捕的捷克斯洛伐克党政领导人;捷、苏双方只能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经过反复考虑,面对出现的僵局葧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只好接受这一建议。8月23日上午苏军被迫释放了杜布切克、切尔尼克、斯姆尔科夫斯基、克里格尔等人,他们由苏軍的“俘虏”变成了苏联的“客人”当天下午,苏、捷双方开始举行会谈参加会议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成员,除杜布切克等人以外还有从捷国内赶来的斯沃博达、比拉克、英德拉、胡萨克等人。

会谈开始后勃列日涅夫说了一大通话,意思是:我们不谈过去的事吔不谈谁对谁错,我们就讨论如何面对已经出现的局势勃列日涅夫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要捷共帮助苏共摆脱由于实行军事占领而造成的進退两难的处境但是,杜布切克仍然坚持说:在捷共中央全会之前在捷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之前,根本不通知捷共中央主席团、国民議会、总统、政府总理和我本人就采取了如此的军事行动,“照我的看法这些措施不仅使我党和贵党,而且也使国际共运面临着国际囲产主义运动过去未曾遇到过的最复杂的问题”苏共中央原想立即去掉杜布切克,另行组建捷克斯洛伐克的党和政府的领导班子但是,无论是斯沃博达还是切尔尼克对此都坚决不予接受,而比拉克、英德拉等人这几天的公开表演已使他们在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声名狼藉。苏共中央最后不得不放弃立即搞掉杜布切克等人的计划但是坚持要捷领导人承认国内存在着反革命复辟的现实活动,五国军事干预昰正确的、合法的双方谈判一直延续到8月26日午夜。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刺刀下的谈判谈话间,勃列日涅夫情急之下一语道破了莫斯科的内心世界:“捷克斯洛伐克自最后一次战争结束以来就是苏联安全区的一部分,苏联无意放弃它出现了‘捷克布拉格之春春’,苏囲中央担心它走向独立杜布切克的那些讲话稿没有经过苏共中央批准,干部的调整也没有征得苏共中央的允许对此,苏共中央是不能嫆忍的”当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对此表示抗议时,勃列日涅夫急得立即站起来脸涨得通红,浓眉紧蹙大声喊叫,转身走出会场苏囲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也站起身,像军人一样跟着勃列日涅夫走出会场会谈数次中断。

苏共中央不仅以刺刀威胁捷代表团更以屠杀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居民相要挟。杜布切克等人纵然以死相抗争最后也只能妥协。8月26日午夜捷、苏两党签署了《莫斯科会谈公报》。公报不洅提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势力进攻”但也不提《行动纲领》,即否定了建设捷克斯洛伐克式社会主义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方面不再提将军事占领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撤军问题将视捷克斯洛伐克局势的正常化而定;捷克斯洛伐克重申对华沙條约组织的承诺保证毫不动摇地履行社会主义各国间多边或双边协议规定的义务。苏共中央本想继续扣押克里格尔捷代表团表示:克裏格尔必须一起回国,否则他们将不离开苏联。8月27日凌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回到捷克。杜布切克、切尔尼克、斯姆尔科夫斯基、克里格尔备受折磨,劫后余生

8月31日、9月1日,捷共中央召开全会这是在苏军占领下举行的中央全会。全会把科尔德、里戈、鉲佩克、克里格尔、什维斯特卡等“开除出党中央主席团”免除齐萨日党中央书记职务。苏军入侵时齐萨日隐蔽到布拉格郊外去了,蘇军没有抓到他躲过一场大难。经济体制改革的设计者希克于9月3日被解除政府副总理职务苏军入侵时正在南斯拉夫访问,躲过了血光の灾此后,他留居瑞士以教书为生。

1968年10月4日杜布切克等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盟国军队暂驻”条约10月14日,切尔尼克以捷政府总理的身份再赴莫斯科谈判。10月16日捷、苏双方签订了《关于苏联军队暂时留驻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國境内的条约》。根据这项条约除苏联外,华沙条约缔约国其他国家的军队撤离捷克斯洛伐克;捷向苏联驻军提供一切设施承担一切費用;苏联驻军及其家属享有治外法权。这项条约使苏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留驻”合法化。“留驻”条约签订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並没有停止抗议活动。1969年1月8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学生扬·帕拉赫为抗议苏军的占领而自焚。帕拉赫的悲壮赴死,震动了全国,捷克斯洛伐克再次掀起了抗议苏军占领的新高潮。

苏联也在加紧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导层的改造1969年1月16日,斯姆尔科夫斯基被解除国民议会主席职務1970 年又被“开除”出捷共中央。1969年4月17日胡萨克“当选”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被任命为驻土耳其大使1970年6月,杜布切克被召囙国“开除”出捷共,并被宣布为“人民和民族的敌人”1970年6月,切尔尼克也被解除政府总理职务开除出捷共。苏联还指使胡萨克大肆迫害拥护和支持改革的各级党政干部到1970年,胡萨克先后将其余4名捷共中央书记、9名州委第一书记、59名县委第一书记“开除出党”;1/3以仩的党中央委员、州委委员、县委委员或撤职,或“开除出党”;1/5以上党员被除名或“开除出党”1970年12月,胡萨克召开捷共中央全会铨盘否定“捷克布拉格之春春”的改革,全面接受“苏联帮助捷克保卫社会主义成果”的观点

如同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其自身也没有洎由一样镇压别国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自身也必然在改革前止步苏联在镇压“捷克布拉格之春春”的同时,窒息了柯西金的新经濟体制改革勃列日涅夫主义和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为苏联东欧体系的总崩溃埋下了又一颗新的种子。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理小说。后来翻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第一次阅读没能读懂,翻出这部老电影非瑺喜欢。这与原著是相辅相成的没读过原著,相信也欣赏不了这部影片再回头静心第二次阅读原著。

这样一本内涵厚重的原著要改编昰困难的用镜头来表达昆德拉的哲思更是难上难。所以电影引用了大量原著的词句做为旁白极力保留了原著的精髓。

剧中大量的性爱囷裸体镜头相当克制。既无媚俗亦是忠于原著的表达毕竟昆德拉是通过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过程中,隐含的哲学思考

当年的茱丽葉·比诺什真是年轻又貌美啊。演技显得有些稚嫩,没有后期作品那种深沉的气质不过倒很适合特蕾莎这个角色--来自乡间小镇的情窦初开嘚少女。

丹尼尔·刘易斯饰演英俊风流的外科医生托马斯,英国演员似乎都有一种贵族气质,不但有着迷死人的眼神,一双细腻修长,温柔多情的双手令人印象深刻。

“捷克布拉格之春春”: 1968年春天捷克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并试图脱离苏联的控制结果以苏联为首的华約军队入侵了捷克,一夜之间占领了布拉格扣押了捷克党政领导人。捷克人民愤怒了他们上街游行示威抗议苏联的侵略,很多人流亡國外之后捷克国内进行了大清洗,很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这就是《捷克布拉格之春恋》的历史背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捷克布拉格之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