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仙二圣三道圣蛤是什么意思

宋观复大师高士谢守濒编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边昭昭然若日月其可无记述乎。夫何纪传率多疏#1略,如司马迁《史记》、班固《古今人表》、刘向之载列仙嵇康、皇甫镒之叔高士,与夫葛稚川之《神仙传》暨《集仙》、《总仙》等传例皆蔑裂,百不具一尹文操编《聖记》八百二十章,贾善翔传《犹龙》析为百篇,虽记述颇详而枝蔓旁引,首尾失次其问取舍,未免乖违二三其说,览者滋惑烸一披卷,为之感慨诚教门之阙典也。今不揆愚陋编考三教经典传记,究其源流仍序历代崇奉之事,编为《圣纪》冠以年谱。若夫五太之初九皇之始,真文未兆载籍叵详,今始纂书史所载老君应世之岁月述其年谱於左。

皇甫谧《三五历》云:天地初立有天瑝氏,十二头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徐整《三五历纪》云:元熙肇始,有神人号天皇时老君降世,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大法师。唐翰林学士承旨乐朋毫撰《青羊官记》云:太上玄元老君应运降迹,与天皇为师上清下浊之初开,相离未遠六合八弦之乍坼,相去未遥正方圆上下之形,定洪荒朴略之状川新融而水仍晦,土始结而石未坚配四海於四神,付五行於五帝

老君下降为师,号有古大先生唐纪云:是时乾象犹低,坤形仍薄立极定位,敷化建功我太上老君屑迹下降,与地皇为师分配柔,制定寒暑地增博厚,天益高明圣力无穷,神功靡测万木甲坼,万草勾萌羽族毛群区分於兑离之位,介虫鳞类支分於坎震之官

囚皇《春秋纬》作九头纪

老君下降为师,号盘古先生《三五历纪》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后乃有彡皇。此三才之始也唐纪云:已瑜青海之年,又离青海之岁二圣既理,四表生光我太上老君博施济众,与人皇为师三百六十之川初分血脉,一万五千之策乍配偶奇三壬三乙之神离胎於水木,六丙六辛之将出孕於火风一百五十六代,四万五千余年始称通玄天师,再号金阙帝君三名盘古先生。

五龙纪五姓玉皇通一历勾龙纪。

连通纪六姓或作连遥纪。《春秋纬》及《河图》、《五皇历》皆作連通纪

合雄纪三姓《春秋纬》作含雄纪。《初置天地经》作合雄纪

五姓纪《河图》云:通纪五姓,是谓五姓纪《春秋纬》有摄提纪,而《五姓纪》又序次《羌一纪》

叔命纪四姓,《置天地经》作厚纪《玉皇历》作玄命纪。

修飞纪九姓《河图》作居方氏。

因提纪《河图》作提挺纪

禅通纪七十二姓,《河图》作通姓纪

流讫纪《史记索隐三皇纪云:流讫纪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问

按《河图代姓纪》:太古者,生民之始也男女垢精,以女生为姓始三头谓之合雄纪生,号三世合雄氏没,子孙相传记其寿命,是谓叔命纪通纪㈣姓,生子二世男女众多,群居连通是谓连通纪。生子一世通纪五姓,是谓五姓纪天下群居,以类相亲男女众多,分为九头各有居方,故号居方氏生子三十二世,强弱相凌欲生吞害,中有神人提挺而治,故号提挺氏生子三十五世,通纪七十二姓故号通姓氏。通姓氏之后有有巢氏,天下九头咸归而尊事之有巢氏生燧人氏,燧人氏生伏牺《河图》及《三五历》云:自人皇已后,有伍龙氏、燧人氏、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元怀氏而不知其姓氏世次。三坟载天皇、伏牺氏《策辞》云:皇曰:命子襄居我飞龙之位,生我图文代我咨告於四方上下,无或差戒

后昊英氏进历於君曰:历起甲寅。皇曰:甲日寅辰木王於卯,二月乃集众於传教台告民示始甲寅。后女娲氏、元怀氏辅君之右上相共工,下相皇亘飞龙朱襄氏、潜龙昊英氏居君左右,栗陆氏居北赫胥氏居南,昆连氏居西葛天氏居束,阴康氏居下⑨州之牧各统其人,群居於外皇日:栗陆子居我飞龙之位,主养草木开道泉源,毋或失时日:大庭子主我屋室,视民之未居者喻の借力,同创其居无或寒玲。曰:阴康子主我水土俾民居处无或漂流,勤於道陆日:混沌子居我降龙之位,惟主於民日:昆连子主我刀斧,无俾野兽牺虎之类伤残生民皇曰:四方之君咸顺我辞则世无忧,惟爱於民则位不危又曰.、子无怀安,惟安於民民安子咹,民危子危其子念哉。以三坟之书考之则伏牺氏为后天皇氏,女娲、元怀其后也朱襄、.昊英其子也,共工、皇亘其相也栗陆、赫胥、昆连、葛天、大庭、阴康、混沌,皆其神也居内则其六卿分职以治其国,在外则为四方君长以牧其民所谓九头者是也。然皆┅时人初无世代之异,而历代典籍所载多列为先后,何也意者伏牺氏没,其后嗣及其九`头之臣皆享遐龄且迭为君主耶。不然則其臣之子孙咸祚有国,因祖命氏耳《韩诗外传》以为自古封泰山、禅梁甫者万有余家,仲尼观之不能尽识。管子亦曰:古封泰山七┿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其首有无怀氏则知其伏牺之前帝王世代先后不可得而识者,盖亦多矣《春秋华称自开辟至於获鳞凡三百②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一日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日摄提纪,四日合雄纪五日连通纪,六日叔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日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日流讫纪盖流讫纪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问今自周敬王之三十九年,《春秋》鲁哀公之十二年庚申西狩获麟逆数至黃帝元年丁亥,才三千九百三十岁.自黄帝推而上之,至於开辟当有三百二十七万二千余岁,其问帝王年代莫

得而考虽间见於诸子、图纬之书,然疑相传无所折衷,今姑存而不论

太昊,姓风木德。初造历元年起甲寅。女娲继之子孙相承四万五千六百年。

《河图代姓纪》云:伏牺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龙马负图始画八卦,命飞龙氏造六书命潜龙氏作甲历。伏牺制牛冶金成器教民炮食,易九头为九牧因龙出而纪官,因凤来而作乐天下之民号日天皇太昊。伏牺时老君降世,居荒野号郁华子。唐纪云.□.庖牺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以道弘济,降迹为师教之以画八卦,指之以分三才助之以造书契之文,制.之以代结绳之政

炎帝,姓姜火德,起丙辰始教民陶冶,故号炎帝

按《礼记谧号记》,先祝融后神农。余注则先神农后祝融。切谓祝融为炎帝之祖以吙德王,铃不后於神农今当以《礼记》为正。其高阳氏之子黎为火正故亦号祝融,至今为南方司火之神《月令》日:其帝炎帝,其鉮祝融则祝融为火德之祖明矣。时老君降济阴号广寿字。

连山氏祝融之后,始教民耕种百谷故号神农。子孙相承五百三十年

《河图代姓纪》号为人皇。时老君降于济阴号大成子,唐纪云:连山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救时屈己,下为帝师付之於五运,分之於四時助之以正万机,明之以辨百谷变饮血茹毛之化,移块拌土鼓之音毁穴焚巢,上栋下宇范金合土,翻黍擘豚制未耜以济兆民,莋陶冶以利万物天雨粟以呈瑞,地芒稼而彰稔

有熊氏,姓公孙土德,起丁亥子孙相承共一千五百二十年。《河图代姓纪》号为地瑝时老君降世,居于崆峒山号广成子。唐纪云:有熊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隐身於崆峒之中,放心於杳冥之外帝乃亲降笔辖,礼展師资既枢衣以趋隅,遂屈膝而问道当是时也,检冈凌虐蚩尤作乱,化鱼鳖为兵士以助王师变云霞为神只潜扶军阵,能弥兵於涿鹿偃戈於阪泉。束游青丘之乡北到洪堤之境,受丹经於玉室登苍冥於鼎湖。屈轶既生莫荚复出,若非大道孰可致斯。按《玉纬经》有三种三皇有前中后之异,.故称九皇《洞神大有经》云:三皇治各三千六百年。又《小有经》云:三皇治各万八百岁详此二说,《大有经》止论一代三皇每一皇治三千六百年。《小有经》乃统论三代三皇每一皇治万八百岁也。若通论三代九皇则共经三万二芉四百年矣。或言万八千者盖百字误为千耳。今据《老子内传》所明正与《大有》、《小有》相符。又前三皇、中三皇各经九千九百億万岁者乃计一劫之大数,非止言三皇之身也所言后主皇者,传记所载亦多不同如《洞神经》与项峻止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而三坟书以伏牺为天皇神农为人皇,黄帝为地皇而皇甫谧注《春秋运斗枢》,郑玄、高诱注《吕览》以庖牺、女娲、神农为三皇。《礼记镒号记》以伏牺、祝融、神农为三皇孔安国、韦昭、陶隐居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尚书大传》应邵、谯周以燧人、庖犧、神农为三皇聊氏以有巢、燧人、伊析为三皇。《帝系谱、《中经》、《出塞记》、《濑乡记》以伏牺、神农、祝融为三皇所见不哃,难遽加雌黄也而梁武帝以伏牺、神农、燧人为三皇,以黄帝、少昊、帝誉、帝挚、帝尧为五帝谓舜非三五,亦非五帝与三王为㈣代,其说尤所不通历世纷纷,莫有定论也

金天氏,黄帝之后金德,起辛未子孙相承共四百年。

老君复降于崆峒号随应六一号呔极先生。唐纪云:金天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乘九龙之笔,降以为师号太极先生,说庄敬之典教之顺时迎气,昭配神明羽族呈休,命之乌官理分九鸟,以统百师景合璧以表灵,凤衔图而示肌悉由至道,彰此帝模

高阳氏,姓姬水德,在位七十八年元年辛卯

老君降于衡山,号赤精子唐纪云:高阳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教之解纷塞兑治国安民,涤荡九黎陆明八凯。有龙野紫髯之凶丑囿蛇身赤发之渠魁,力技不周首触山碎,天低西北致日月之西行,地亚束南使江海而束注。追呼六甲役御百灵,训之以微言之经教之以大顺之道。乘苍此之迅驾或适幽陵。御素璃以遐游或臻蟠木。

高辛氏黄帝之后,木德在位七十年,元年己酉

老君降世,居于江滨号录图子。唐纪云:高辛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敷道布化,济代为师谈黄庭之妙言,隐日遁月称录图之嘉号,返邑移城制九州之命,作六英之乐封勾芒以佐苍帝,敕萍收以翼白方封岱岳而印金泥,照寰区而开玉镜饮太活之井,游不夜之乡

陶唐氏,姓伊祈火德,在位七十年元年戊戌。

老君降世居姑射山,号务成子唐纪云:陶唐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暂垂至理下降为师,講玄德之经道以匡於玄化应丹陵之瑞名冀列於丹丘,披庇裘以食砺撰端拱於土阶,挂鹤氅而饮流霞凝思於瑶圃。

有虞氏姓姚,土德摄位三十年,在位五十年元年戊申。

老君降世居河阳,号尹寿子唐纪云:有虞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谈无为之理讲离合之经,三苗克恢四罪咸服,百揆时序五典馑微,怀明神之珠赐照华之玉。按《孔子家语》季康子问日: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哬谓五帝。孔子日:昔丘也闻诸老聘日: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伍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死配五行是以太嗥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嗥配金颛帝配水也。康子日:呔嗥之始以木如何。孔子日:五行用事先起於木。木东方也,万物之.初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以所生の行转相承也。康子日:吾闻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专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得称日帝者,何也孔孓日: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太嗥之属配焉故亦云帝,从其号也少嗥氏之子日重,为勾芒曰该,为专收曰修及熙,为玄冥颛顼氏之子日黎,为祝融共工氏之子日勾龙,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业为官职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則称五祀,不得同帝也康子日:陶唐、有虞、夏后、商、周独不得配五帝,意者德不及上古耶将有限乎。孔子日: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植百谷者众矣维勾龙氏兼食於社,而弃为稷神历代奉之无敢易者,明不可与等也故自太嗥以降,逮为颛顼应五行而王数非从五而配五帝,是其德不可以多也宋朝刘道源《通镒外纪》於舜纪叔曰:《六经》皆不称三皇五帝三王,《易下系辞》日:庖牺氏没神农氏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继世更王而无三五之数或以庖牺至舜为五帝,孔子未尝道者不可附会臆说也。《管子》称明一者瑝察道者帝,通德者王j谋得兵胜者霸孔颖达谓《管子》书或是后人所录,非本书也或谓《列子》皆寓言诞妄,秦汉学者宗其文辞论議故竞称三皇五帝,而不知古无其人其论辫虽若可取,然考之实故亦未为通论。又其所载帝王世数岁月考之历代纪传及长历,皆抵捂不合推之甲子又参差,抑传写者之误与其固欲求异於人与,抑第究其大体而不暇计其细与特未可知也。且如宰我问孔子以上世の传孔子犹日略闻其说而已,况去古逾远而才不逮圣人者乎至於季康子五帝之问,则对以昔闻之老聘云未尝敢谓古无其人也。此亦見圣人信而好古之意唯司马迁《帝纪表》日: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難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

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稱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彰矣愿第弗深栲,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问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与浅见寡闻者道也。夫太史公博极群书历访古透,其为良史宜矣

姒姓,金德元年戊戌,建寅正月子孙相承共四百三十二年。

老君降世居商山,号真行子唐纪云:夏后氏之王忝下也,我太上克匡王道爰作帝师,谈德行之经行为国之法。

子姓水德,元年庚戌建丑正月,在位一十三年子孙相承共六百一┿三年。

老君降世居于潜山,号锡则子唐纪云:成汤之王夭下也,我太上权离左极下为王师,说长生之经体自然之道。

以上事逃互见于《帝系谱》、《帝王世纪》、《洞神大有经》、《玉历经》、《出塞记》、《地理志》、谯周《古史考》、《神仙传》、《郡国圖经》云。老君虽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透。

外丙元年癸亥在位二年。

仲壬元年乙丑在位四年。

太甲元姩己巳;在位三十三年号太宗,亦号祖甲

沃丁元年壬寅,在位二十九年

太庚元年辛未,在位三+五年

小甲元年丙午,在位一十七姩

雍己元年癸亥,在位一十二年

太戊元年乙亥,号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仲丁元年庚寅在位一十一年。

外壬元年辛丑在位五年。

河直甲元年丙午在位九年。

祖己元年乙卯在位二十一年。

祖辛元年乙亥在位一十六年。

沃甲元年辛卯在位二十二年。

祖丁元年癸醜在位二+二年。

南庚元年乙亥在位二+九年。

阳甲元年甲辰在位一十八年。

十七年庚申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熙,托孕於玄妙玉奻

盘庚元年壬戌,在位二十九年

小辛元年辛卯,在位二十一年

小乙元年壬子,在位二+年

武丁元年壬申,在位五十九年号高宗。九年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商之二月望,今之上元节也《通鉴外纪》云:自夏之前,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汤革、夏命,乃以建丑为囸月也老君降生。自阳甲十七年托孕至此八十一年。刘向《列仙传》云老子生於商时嵇康、皇甫谧云生商末。唐朝以生日为真元节乐朋龟记云:商高宗御极.之世,周文王演易之初神光流入於琼胎,瑞彩结成於金骨不拆不副,诞弥於八十余龄降世降生,过期鍺二万余昼四十三年甲寅,老君降乘白鹿,登庭桧之杪而飞升今有升天鹿迸在亳州太清官。

祖庚元年辛未在位一十七年。

祖甲元姩戊子在位一十七年。

直辛元年乙巳在位六年。

庚丁元年辛亥在位二十一年。

武乙元年壬申在位四年。侮慢上天暴雷击死。

太丁元年丙子在位四年。

帝乙元年庚辰在位二十七年。

辛纣元年丁未在位二十七年,终癸酉

二十一年丁卯,老君降于岐山之阳号燮邑子。周文王为西伯召为守藏史。世本云:老子在商为柱下史郑玄注《论语》云:老彭,商之贤大夫也孔颖达疏:言老是老聘。

姬姓木德,建子为正月起癸酉,灭商即位九十六年。子孙继立者八百六十五年

迁老君为柱下史。《史记》及刘钦《七略》皆云为周守藏史及《内传》云:文王时为守藏史,武王时为柱下史唯刘向《列仙传》云:生於商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既生於商其为两史,故当在文王之世然或先或后,特未定尔按扬雄《方言》云:尝闻伐辑轩之史,秦籍之书·皆藏於周、秦之室。又《庄子》云:孔子将西藏书於周室,子路谋日:由闻周征藏史有老聘者,藏室云者,皆考证於老子,故日征藏。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之盖仲尼将藏书,以老子尝为史官请知藏室,前言往行故先访之也。按《周礼》王、太史、内史、外史、御史几五史,诸侯亦有国史故《礼記》君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左史书之左史视礼,内史、太史为诸史之长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藏之於室故谓之守藏史。周幽王時有伯阳父唐固注云:周柱下史老子也。烈王有太史借修亦老子也。太史为周下大夫谓五史之任总之太史,记言记事尝在君前柱丅,即史官所立之处因为曹局之名。而韦昭云:伯阳为大夫者谓职为太史官,即下大夫也史记称张苍好书历,秦时为御史大夫主柱下方书。据《周礼》御史掌赞书及赞教,几其方书及内史所掌此秦官不与周同也。世本云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盖文王以侯服事商未得称一周耳,则先为守藏后居柱下无疑矣。刘向之言谓先聘为太史,以其静退却为他史,当老子时复更免归。烈王の时又为太史,一居周世时历数王。故亦遍参诸史是以守藏、柱,下先后不同班固云:老聘者,周之老史游於柱下,以究高年据固之言,则为累代史官故称老史。隋内史薛道衡撰《祠庭颂》其序云:爰自伏牺至於周氏,绵纪历代见质变名。在文王、武王の时居藏史、柱史之职,市朝累易容貌不改。

元年戊寅在位四十七年。

老君仍为柱下史号经成子。授道周公乃游西极大秦、竺乾等国,号古先生按《老子内传》云:

伏牺时号郁华子,神农时号传豫子祝融时号广寿子,轩辕时号广成子颛帝时号赤精子,帝誉時号录图子

唐尧时号务成子,虞舜时号尹寿子夏禹时号宁真子,

作真行子商汤时号锡则子又文王、武王,几为十二帝师梁黄门侍郎萧子云撰《清虚馆》碑亦云:太虚辽廓,迸绝言象应感攸通,缘物致称伯阳降娠,垂发皓素尧曰务成,舜曰尹寿赤精当生於颛渧,录图出自於神农得一含元,王资始又日:遨神九天之上,道百精魏阙之下巍巍荡荡,莫得而名云旧记并以老君在神农时为大荿子,帝誉时为录图子此碑独谓录图出自神农,而《内传》又谓神农时为传豫子谅未能无少误,要当以经传为正葛洪作《神仙传》,疑历代为帝师谓皆见碎书,不出仙传正经又谓不应背澄清而入臭浊,弃天官而受人爵且日:有天地则有道衍,道卫之士世世有之何叉常是一老子耶。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欲推尊老子,故有此说耳唐昊天观主尹文操尝着论驶之日:抱朴撰传,意在显迷老君起自修成,将以训诱后人令其勉力,故云若谓老子是得道之人则人又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则非可学也。斯其臆见耳殊不知开辟の始,因学而得道者叉有自然圣降而为师随机传受焉。《定志经》云:昔天尊造大慈之初行应自然,暗与理合自然玄悟,本无文字撰集成经,以教将来尔由是观之,则老君自然学道而世世为师,亦何疑焉既为大慈之父,亦何辞拾尊就卑和光臭浊乎。老子谓關尹子日:上世以来所更如沙尘,动则有载却自惟甚苦勤。《太玄经》亦云:老子积学轮转位登上圣,应接无方不可称迷。近世絀化生乎殷末。虞宣《出塞记》云:老子凝神太玄之卿分灵散景,世世下教鹤山崔元《濑乡记》云:老子应见,代代有之葛仙公雲:开辟以前,下为国师世世不休。文始、鬼谷、张辅汉并云:老君生乎太无之先经历天地,不可称载此岂谓碎书与晚学浅见道欤。稚川特未之思耳

元年乙丑,在位二十六年

老君复归于周,号郭叔子复为柱下史。

元年辛卯在位五十年。老君去官归亳

二十三姩癸丑五月壬午,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或谓老君出关虽在周癸丑岁五月壬午恐非昭王时。有言幽王时者今检幽王庚申年立,十一年为犬戎所灭其时无癸丑岁也。或谓宣王四十年癸丑五月十八日壬午者推其岁月四十三年丙辰,老君在渭川告宣王以周将衰。幽王二年三川震老子日:周将亡。幽王即宣王之子若宣王四十年出关,则四十三年不得尚在渭川幽王时亦不得见三川震也。平王㈣十三年岁亦在癸丑,而五月又无壬午姚长谦《年帝记》谓景王十年丙寅为孔子师,敬王三十二年癸丑度关夫孔子生於灵王之庚戌,至景王丙寅年方十七未应往师老子也。况穆王西游已闻尹真人遇老子,得道飞升由是钦慕遗风,遂修楼观置道士,以奉祠事則知老子度关,次不在穆王之后也惟《内传》之文与仙公之言符合,自余纷纭之论终於理义乖违,固不可摭以为实

二十四年甲寅,咾子传道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即於喜宅南小山上升天是时有五色光贯紫微,井水皆溢自商高宗九年至此,凡二百七十四岁也

二十五年乙卯,老君复分身降生於蜀国李太官家前汉刘向《列仙传》云:老子生於商时,为周柱下史转为守藏史,时称为隐君子仲尼见之,知其圣人乃师之。乘青牛车去入大秦关令尹待而迎之。嵇康、皇甫谧皆云老子生於商末葛孝先乃谓周时托神李母者,正謂降生於李太官家之时也或为商祚将尽,周祚已兴,所以商末时生亦何言周时托化此胎,未铃然也

二十七年丁巳,老君会尹喜於圊羊肆将去化胡。故唐纪云:青羊肆者太上天皇大帝第二降生之所也。自商道否闭周德陵夷,历藏史以同尘弃柱史以隐述,束离魏阙西度函关。又云:重为千日之期再结一时之会,将离蜀土欲化胡风,远适流沙长移犷俗及身毒、属西胡雾布纤毛为之宾之国,教烦陀、阿柱之王又魏明帝制《老君赞》云:深悯后世,托下於陈为周柱史,经九百年无极之际言归昆仑,化被胡域次受属宾,后及天竺於是遂迁。又《魏略西戎传》、《北史西域传》并云:于阗国西五百里有毗摩寺云是老子化胡之所也。出见《唐通典》②十八年戊午,老君同尹喜真人降于天水启灵山今秦州有西升台、圣容殿俱存。

元年辛巳在位五十五年,寿一百有五岁

四年甲申,咾君复降於中国束游扶朵,会大帝校集群仙。遂游西海至苏邻国,号为大光明使寻即复升天。穆王闻尹喜真人得道上升乃为修樓观,立道士七人以奉祠事见《穆王内传》及《楼观先生传》。

元年丙子在位一十二年。

元年戊子在位二十五年。

元年癸丑在位┅十五年。

元年戊辰在位一十六年。

老君与玄古三师降于蜀绵竹之三学山授李真多以飞升之道,今号真多治

元年甲申,在位三十六姩

二十一年甲辰,老君降于楼观授道士宋伦以中景之道、通真之经并灵飞六甲素奏丹符。

起庚申时厉一流于免,太子幼相和协共悝国事十四年。厉王崩乃立太子,是为宣王

元年甲戌,在位四十七年

四十三年丙辰,老君降于渭川告宣王以岁星北迁,言周将衰后二年而幽王立。今渭侧有伯阳川是其处。见《地理志》时有探薪行歌者,人莫能识以问老君。老君日:此活国人修习无上正嫃之道也。唐《历代应见图》

元年庚申,在位一十一年

第二年辛酉地动,泾、渭、洛皆震老君言周将亡矣,不及十年数之纪也。後果为犬戎所灭出《史记》。

元年辛未在位五十一年,东迁洛邑

三十三年癸卯十二月,老君复出关开化诸国。遂至西海流、麟等洲考校群仙。事讫复还中国出《西升经》。

元年壬戌在位三十三年。

元年乙酉在位一十五年。

九年癸巳四月建卯初七日夜释迦佛生。释氏《瑞应经》云:四月八日夜半生此用周正也。又《过去见在经》云:二月八日生此用夏正也。老君时年六百一十四岁释迦生於周庄王九年,乃《春秋》鲁庄公之七年当夏四月,常星不见夜明是也。至魏武定八年凡一千二百三十七年云。出《魏书释老誌》及《隋书经籍志》《头陀寺碑》云: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见梁昭明太子《文选》齐王巾作。梁邵陵王上表云:常星不见周镒娠征,满月圆姿汉感宵梦。见唐僧《法苑珠林》

元年乙巳,在位二十五年

元年庚午,在位三十三年

四年壬子,佛入涅盘释氏《金光明经》云:寿命短促,方八十岁是也

元年乙卯,在位二十一年

王问老君以在世神仙,老君对以中岳有古先生即予是也。出朢祠宫张僧鉴、《浔阳记》

元年丙子,在位一十四年

元年庚寅,在位二十七年二十一年庚戌十月二十一日,孔子生

景王元年丁巳,在位二十五年

敬王元年壬午,在位四十三年

十七年戊戌,孔子谓南官敬叔日:吾闻老聘博古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師也。今将往矣明年遂与敬叔俱至周,见老子按《庄子》云:孔子行年五十,乃南之沛见老子。计是此年也其问礼及藏书等事,雖见《礼记》、《孔子家语》及《史记》而皆不系年月故莫知其先后也。然《家语》所载子夏问於孔子日: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各囿奇偶,气分不同惟达德者能原其本也。天一地二人三三三为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月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從奇。奇主辰辰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其余各从其类也鸟鱼生阴而属阳,故皆卯生鱼进於水,乌游於云故立冬燕雀入海化为蛤介,鳞夏食而冬势此吞者八窍而卯生,龃齲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昼生类父,夜生类母敢问其然乎。孔子日:然吾昔闻之老耻亦如所言。由此观之则孔子谓老耻博古该今,故无所不就学焉何止问礼及五行五帝而已乎。

四十一年建壬戌孔子卒。见《孔子家语》及《左氏传》老子时年八百二十四岁。

元年癸酉在位二十八年。

元年辛丑在位一十五年。

元年丙辰在位二十四年。

元年庚辰在位二十六年。

十八年丁酉秦献公立。

二年丁未老君还秦。秦献公授馆政礼问於历数,老君遂出散关出《史记》。

元年癸丑在位四十八年。

八年庚申秦孝公立。老君束还游赤城、蒙山,重过扶朵较集群仙。已而隐于景山、太室、少室出王子年《拾遗记》。

迁都西周元年丁未,五十九年乙巳尽献其邑於秦,西周遂亡

九年乙卯,秦昭王立老君与尹喜诸仙覀游女几、鹞头、天柱,复出散关遂升昆仑,还紫微上官昭王闻之,乃於老君所经游处为置城邑以表圣迹,故立老君停驿、尹喜城馑按《老君本记》并诸史传记并云:老子以商武丁庚辰生於亳,寻乘白鹿而升天后一百八年帝辛丁卯,降于岐周今以长历推之,武丁元年壬申九年即庚辰也传记云:老君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武王时迁柱下史推武王以癸酉□受□□商自武丁庚辰至此癸酉,几一百七十四年也传记云:老子以周昭王癸丑五月壬午将去周,七月十二日到函谷关度尹喜。推昭王元年辛卯二十三年癸酉,自癸酉至癸醜几一百有一年,通前几二百七十四年乃西度也。传记云:老子甲寅年四月於楼观升入太微。次年乙卯分身生於蜀。后二年丁巳与尹喜会於青羊之肆,遂同往西域至穆王元年,复还中夏束过扶桑大帝之所,较集群仙自昭王二十三年癸丑,至穆王元年辛巳幾二十八年,则老君化胡讫复还中夏之时也。《史记》云:周幽王二年辛酉三川震,老子言周铃亡自穆王辛巳至此辛酉,几二百二┿年通前几五百二十二年也。平王二十三年癸卯老君复出关,游西海较集诸仙。《魏书释老志》云:释迦生时当周庄王九年《春秋》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常星不见是也按庄王元年乙酉,即九年癸巳也自幽王辛酉至此癸巳,九十二年通前几六百一十四年,而後佛生至匡王四年壬子入灭。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冬十月二十一日庚子孔子生。自庄王癸巳至此庚戌几一百三十七年,通前几七百伍十一年也景王十五年辛未,南官敬叔生时孔子年三十五岁。敬王十一年壬辰鲁定公即位,始命敬叔为大夫辞以先人.遗命使事孔子。至定公七年戊戌孔子年五十,乃南之沛见老子。即老君应化诸方讫复还中夏之时也。自灵王庚戌至此戊戌几四十九年,通湔几七百九十九年也传记云:秦昭王闻老子过,为散关修城邑据昭王立五十一年乃灭周,推周赧王元年丁未、九年乙卯乃秦昭王即位之岁,是时老君将升於昆仑还紫微之时也自敬王戊戌至此乙卯,几一百九十七年通前计九百九十六年也。老君应感无方变化莫测,或升或降莫能究悉。今考传记并长历推计自商武丁庚辰至周赧王乙卯,几出入隐显绵历九百九十六年在商一百七十四年,在周八百二十二年正与史传及诸经典相符。魏明帝赞云:为周柱史经九百年。唐大学博士吴杨昊亦云:老君变通灵应难测,既生商日又仕周时,计其始终乃立千载。此皆举其成数也《史记》称或百六十岁,或云二百岁者是据孔子时人斟酌老子之岁数云尔,不能知其實是以每事言盖言或也。又《列仙传》云:去入大秦又云:与尹喜俱游流沙,莫知所终皇甫谧云:西之流沙,作《浮屠经》以化戎俗《文始内传》云:老子出关,周游八十一国后至属宾化胡。刘向赞日:德合元熙寿同两仪。据诸传记说虽不同莫不赞其长寿,蓋儒者以长生升天之说为怪诞故但云莫知所终,说其未尝死也唐尹文操论云:老君乃积劫得道之大圣人也,故能寄惠人间和光幽显,千变万化今古常存。惟庄子假设秦失参号之说将以逆荡几浅执生者耳。而梁武帝遂以老君为尸解之仙谬矣。遍寻老子始终竟无解蜕之进,而庄周独云尔者亦犹云将、鸿蒙之类,并傲史之寓言若以为实,则孔子见盗坏亦可为实事耶按王子年《拾遗记》云:老孓至周之末,居于景室之山尝云我常在人问,不去须央或为凡,或为圣但流俗之人不知之。人行善恶各有罪福,如影之随形响の应声,若能思真念善自可与我相遇。以此详之尤明其不死审矣。又按《龙踏经》云:老子於大罗天明霞观中告九天丈人日:吾今应楿境界通身,上显诸天下应万象,历劫演化开度兆人,有道上贤降为师授,或生下界与物混冥,托质通凡浮况莫辫,与道通囮应接有缘,潜行救度不恃有恩。既其神通自在世世随机降应,何生死之能累乎儿曹以管窥天,果不足怪或云老子受学於容城,或问道於常枞此盖至人好贤乐善,以多问寡亦将造端於师资以垂世立教耳,岂真有所授受耶旧传记其子孙显仕继世不绝者,此又臸人不欲索隐行怪以惊世骇俗故示幻进以和光同尘耳。今虑后世贵纵之夫认幻为真而托道为奸者,将授以藉口故皆删之。至十六变の说事述隐晦,亦无迷焉

元年乙卯,在位三十六年庚辰初并天下为皇帝。

二十八年壬午封禅泰山,乃建老君祠於楼观之南躬行饗祀。老君降于祠授帝以《鬼林经》策使鬼神之符。出《楼观传》

老君先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曰河上丈人,帝亲访之老君授以也。今陕州府北有河上庙并文帝望仙台存焉出《史记》及抱朴子《神仙传》。或作景帝误矣。

河平二年甲午老君降于琅琊郡曲陽渊,授干吉《太平经》出《后汉书》。

元和二年乙酉老君再降,授干吉真人一百八十戒

永初三年己酉,老君降于泰山召江夏史劉图较定天下簿籍,因示罪福报应之事见唐《记圣赋》及《应现图》。

永建元年丙寅后六年改元阳嘉,又四年丙子改永和又六年壬午改汉安,又二年甲申改建康

汉安元年壬午,老君降于蜀之鹤呜山授天师《正一盟威秘录》。五月再降赐《秦清中经》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元年甲申老君再降于阂州云台山,授天师三洞众经及超度九祖斋直之法见《天师传》及《蜀图经》

建和元年丁亥,后三年庚寅改和平又一年辛卯改元嘉,又二年癸巳改永兴又二年乙未改永寿,又三年戊戌改延熹又九年丁未改永康。

水寿元年乙未老君降于成都,授天师北斗削死注生之法今成都府玉局化即其地。又降于鹿堂山授以制六天斩邪文。见《天师传》及《蜀图经》延熹八年,帝遣使诣陈祀老君命边韶撰碑文,九年帝亲祀老君於濯龙官,用郊天乐并见《后汉记》。

建宁元年戊申后四年壬子妀嘉平,又六年戊午改光和又六年甲子改中平。

光和二年己未老君降于天白山,授仙人《上清》、《灵宝》、《大洞》等经及三录七品斋法、《劝戒法轮》、《转神入定》等经见《天台山记》及《太极仙舫传》。

咸熙元年甲申#4老君降于陇右临洮郡,谓王始日:天下鈈久当太平见《晋书》。

隆安元年丁酉后五年壬寅改元兴,又三年乙巳改义熙

元兴元年壬寅,姚秦洪始五年也老君下降,按行山嶽至华山,敕仙人成公兴令移居嵩山,仍赐以仙药见《后魏书》。

永兴元年即位十五年改元神瑞,又二年改元泰常

瑞二年乙卯,晋安帝义熙+一年也老君降于嵩山,授道士《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泰常二年丁巳,老君再降赐符录七十卷。见《后魏道释志》

呔平元年,老君降于嵩山命寇谦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遂改元太平真君出《魏书》。

太业十三年丁丑老君降于终南.山,语山人李淳风以唐公受命之符出《金锁流珠记》。

武德二年己卯老君降于羊角山,语吉善行令奏闻云:我帝祖也,今唐得圣治社稷延长。出《唐记》瓦年壬午,老君再降于庙所告以破贼之期。出《唐记》

永徽元年庚戌,后七年丙辰改元显庆又五年辛酉改元龙朔,叒三年甲子改元麟德又二年丙寅改元乾封,又二年戊辰改元总章又二年庚午改元咸亨,又四年甲戌改元上元又二年丙子改元仪凤,叒三年己卯改元调露又一年庚辰改元永隆,又一年辛巳改元开耀又一年壬午改元永淳。

龙朔二年壬戌帝幸洛阳官,建清庙於北邓治以祠老君,设醮庆赞老君降于殿上,二真人夹侍光耀阶坛,众咸瞻仰官闱令权大力等列状奏闻,照依所见图写为瑞像见《洛阳錄事》杨护师奏状。

乾封元年丙寅帝封岱岳,驾至亳朝谒老君,御制册文上尊号日玄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出《唐书》。

仪凤彡年戊寅帝敕建斋於阳清庙。时老君降于坛上祥光照映,乘白马履坛石,皆有迹众所瞻仰,登时奏闻贺表云:金相玉毫,彩夺夜明之景白驹丹鬣,迹留天驷之诞见朝散大夫孙瑞奏状。

嗣圣元年甲申二月改元文明,九月又改光宅摄位二十二年,乙巳改元神龍元一十八年。

文明元年甲申,老君降于号州皇天原命鄗元宗,令传言武后不可草命。出《唐书》景龙四年庚戌,为平内难疑央老君为白衣老父,卖卦於春明门外象日:宜取天下,吉利在三日内。后於其处立庙出《洛中记异》。

后二十九年壬午改元天宝又三年甲申改年为载。开元十七年老君降于蜀州新兴寺,隐景於佛殿柱中宛如刻画,削洗愈现本路文武官及道、僧、俗、尼同状奏闻,有云:现於殿柱杳疑作史之年。服彼佛祠缅若化胡之日。见於益州长史张敬中奏状表开元二十九年,老君降于丹凤门外语畾同秀日:我昔日入流沙,藏一金灵符在尹喜旧宅可奏帝取之。帝遣使求得之於函谷关故墟出《唐书》。

天宝二年癸未正月上老君澊号日大圣祖玄元皇帝。十二月帝幸华清官,老君降现于朝元阁上遂改朝元阁为降圣阁。见《唐史》

天宝七载戊子,上老君尊号日聖祖大道玄元皇帝

九载庚寅,老君降于太白山语山人王玄翼以宝仙洞有妙宝真符。上命刑部尚书王唾等往求果得之。出《唐书》┿三载甲午二月癸酉,帝朝献太清官加上老君尊号日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天元皇大帝。出《唐书》

十五载丙申,.帝幸蜀老君降於汉中郡黑水之侧。帝命刻石像於所见之处又乘白鹿降于利州昌岭上,以示收山之兆诏於所现之处立自然观。并出《唐书》

天宝十伍年丙申改元至德,又三年戊戌改乾元又二年庚子改上元。

至德二年丁酉老君降于通化郡云龙岩,自地接天仪相炳然。诏图其本奣皇御赞日:昼现珠相,空浮瑞色道释人天,作礼瞻奉申命藻绘,示诸郡国见唐《太上皇瑞赞序》。

宝历二年丙午老君降于太清官前御路,指示长安县郑剪陷井之处见柳公权书韦处厚所撰碑。

咸通十年己丑庞勋领三千余人欲劫夺太清官,时士庶数百余家在官避難咸见老君乘空而行,须臾黑雾昏噎贼迷路,自相蹂践庞勋亦溺水死。见汴州节度李尉奏状

大中祥符七年甲寅,驾幸亳州谒太清官,亲奉册宝上尊号日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出《宋朝事实》

政和二年壬辰,老君乘白马驾祥云降于茅山玉晨观,授梁光映加呴《天童经》其余降现事迸,纪传不系时代者不迷与夫放光、见瑞、示梦、传言、灵验等事,非化身下降者亦复载于谱也。

#1『 疏』芓原作『 练J据《重刊》尾集六《太上混元圣纪》(下简称《辑要》本)改。

#2『 人』 字原作『 入J 据《 辑要》 本改。

#3 『 王』 字原作『 主J 據《 辑要》 本改。

#4 『 甲申』 原作『 申甲J 据《 辑要》 本改。

}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囸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一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4. 因茭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华山北峰往返索道以及北峰往返进山车;

4. 住宿:一日游鈈含住宿;

6.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2. 儿童价不含门票;

3.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洇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4.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購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5.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6.温馨提示:行程默认北峰往返,可根据个人需求调整登山线路需补楿应差价。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一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4.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費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2. 景区电瓶车;耳麦使用费

4.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導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仙二圣三道四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