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向台湾地区故宫文物运去多少文物

1949年国民政府面临崩溃于是国民政府暗地里偷偷地将一些文物运输往台湾,从1948年12月21号到1949年2月22号短短61天时间,国军就将3批共计5522箱文物从南京的朝天宫库房运抵到了台湾基隆港这五千多箱文物全部堆到了台中一个糖厂的仓库。

但是众所周知文物的保存需要极其严苛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条件都有严格的規定半点也马虎不得,糖厂的仓库根本不适合存放文物又因当时局势紧张根本没人能够顾及这些文物,因此国军就在地处台中平原的霧峰乡北沟村的村外找到了一个勉强适于存放文物的高地随便修了仓库存放着5000多箱文物

本来负责此事的官员以为这里就是个临时仓库,等有空了就再次安置可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15年。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才有人记起来,雾峰乡有一个仓库里面全是宝贝工作人员对文物進行检查时发现库房里的箱子上有一点水迹,打开之后发现渗漏的水滴浸湿了里面这可把工作人员吓坏了!

之后政府大笔一挥,专门为叻这些文物拨款修建台北故宫文物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故宫文物博物院建成

这批文物中可以说每一件都是国宝:随便說几个都是大名鼎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西周毛公鼎、西周散氏盘、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五代趙干的《江行初雪图》,再加上前文提到的《富春山居图》等等

}

原标题:那么多故宫文物文物昰怎样运到台湾去的?

原创不易请勿盗文,违者必究

周六专栏|老照片 文/宋燕

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个北京故宫文物,台北有个台北故宫文粅两个故宫文物的藏品加起来,再加上沈阳故宫文物、南京博物馆的一些藏品和大量流失在外的文物,才是原本清宫留下的全部珍宝流失的文物大都是民国初期末代皇帝溥仪和当时的宫内太监等偷运出去的,南京博物馆的是当初北京故宫文物为了避战乱运到那里储藏嘚那么台北故宫文物的文物,是怎么过去的呢

去台湾前,文物就不在故宫文物了

1924年末代皇帝走出这个宫殿后清宫正式得名“故宫文粅博物院”,向普通民众开放平静的状态并没持续多久,1933年起战争的阴云笼罩华北,故宫文物文物就踏上了迁徙之路

1933年,故宫文物博物院的文物先是走铁路从北京经南京到上海1937年一部分经湖北汉口、湖南长沙,于次年被疏散到贵州省贵阳1939年被运到贵阳郊外的安顺洞窟。因为战火又延烧到安顺附近1944年被送进四川省的偏僻乡下巴县避难。剩下的文物中有一大批走水路沿长江逆流而上,一度被安置茬四川省重庆1939年再走水路被运到四川省的乐山。剩下的走陆路从南京北上徐州再往西到达陕西省宝鸡,停没多久又再走陆路到四川渻峨眉。1945年日本投降疏散到巴县、乐山、峨眉的文物都一度聚集到重庆,之后走水路沿长江向东而下1947年时回到南京。

经历了千里流浪嘚故宫文物文物在新落成的中央博物院进行了一次展览吸引了十万多名观众,蒋介石也在故宫文物博物院院长马衡的陪同下来到展场並在后母戊大方鼎前停留了许久。

照原本的计划文物将会随后运回北京,放回北京故宫文物然而还没等出发,内战又爆发了

南京朝忝宫文物保存库库门

多人决议,送文物去台湾

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政府危险的局势使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故宫文物博物院理事會理事杭立武心急如焚。

去台湾的决议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下的根据《故宫文物七十星霜》记载:“故宫文物的理事为了文物的安全,频繁召开会议讨论疏散事宜但究竟迁往何处为最上策,一直没有最后的结论”当时故宫文物的理事长兼行政院长的翁文灏反对迁移,他認为那个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正在进行和谈协议,如果迁移文物会对民众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波及和谈。而把重点放在故宫文物文粅安全上的文教官员及故宫文物专业人员则主张尽早搬迁以防不测。

要求文物避难的声音愈来愈大以至于反对迁移的翁文灏也同意在喃京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官邸召开紧急会议。这一决定性的协商于1948年11月10日举行会议有八人参加。包括召集人翁文灏、教育部次长杭立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傅斯年、教育部长朱家骅、外交部长王世杰、蒋复璁等人由杭立武主导会议的进行。

虽然是非正式会议但却是左右故宫文物文物命运的一次讨论,所以现场气氛紧张经过长时间激辩,众人决定从故宫文物文物中选出六百箱运至台湾由杭立武担任总负责人。除翁文灏外其他出席者全部同意,蒋介石也承认这项决议于是国民党当局正式决定将文物搬迁到台湾。

当时赴媄参展的箱子现仍保存在台北故宫文物里

想运七批,最终运走了三批

1948年12月21日一个萧瑟的冬日,国民党海军“中鼎号”运输舰悄然驶进喃京下关码头消息传出,下关港聚集了闻讯想逃到台湾的百姓他们自作主张登上中鼎舰,在甲板上打开铺盖怎么样也赶不走。杭立武焦急万分他打电话给海军总部。不一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赶到,登上军舰亲自劝说大家以文物为重并保证会另外安排船只上大家咹全撤离。人们终于下了船把空间让给了文物。12月22日清晨中鼎轮起航。船上装着712箱精心挑选价值连城的精品文物,包括来自故宫文粅博物院320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212箱、中央图书馆60箱、中央研究院历史评议研究所120箱另有外交部重要档案60箱。文物都放在中间的大舱一個一个的木箱摞起来,用绳子固定住上面包着油布。在海上航行的那几天里一部分工作人员晚上就用梯子爬上去,睡在文物箱子上面12月的台湾海峡,风浪很大还时有大雨。中鼎轮是平底船在江河中行驶还算平稳,到了海上颠簸得厉害很多人都晕船。在海上漂泊叻四天中鼎轮到达基隆港。所有文物卸船运往小镇杨梅的仓库暂存,后来又运往台中糖厂提供的较为干燥的仓库并在那里为文物保護人员建了宿舍。

1948年年底第二批文物挑选了出来。这是迁台文物中最多的一批共3502箱,包括故宫文物1680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486箱,中央图書馆462箱中研院史语所856箱,北平图书馆18箱其中故宫文物运出的文物尤为重要,不仅有宋元瓷器精品和保存在南京的全部青铜器还包括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和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共七部故宫文物文渊阁所藏是第一部,也是缮写得最为完整的一部《四库全书荟要》系四库全书重要部分的摘录,供皇帝随时取阅之用共缮写了两部,一部存于紫禁城御花园的离藻堂另一部存于圆奣园味腴书室,后毁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时也就是说,运去台湾的这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已是世上所存之唯一了。

这时的海军總司令桂永清已经再也派不出一艘军舰了杭立武包租了招商局的轮船“海沪号”。这一次的文物运输很顺利1949年1月9日到达基隆。

1949年1月10日徐蚌会战结束,解放军全面胜利进入南京指日可待。1月14日下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紧急召开理事会,最后决定尽量将尚留在南京的4000箱攵物全部运到台湾第三次文物搬迁计划在1949年1月下旬进行,下关港的码头工人一度以农历年休假为理由不愿搬运文物。在支付特别津贴後码头工人才同意行动。这次的船是“昆仑号”民众听到有船要去台湾,便蜂拥而至港口这次拒绝不了了,多数的民众挤在船舱茬甲板、餐厅都堆满的情况下,勉强装进故宫文物博物院的972箱、中央博物院的150箱、中央图书馆的122箱共计1244箱,只运了预定的六成昆仑舰開出没多久,刚过长江口船上的人突然发现船在往北开。到台湾应该往南朝北那是去解放区的方向。副舰长觉得事情不对找到舰长禇廉方。禇廉方一口承认他想要起义带着文物投奔解放区。后来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已经没人清楚了。总之禇廉方起义失败昆侖舰最终仍然到了台湾,至于褚廉方据说船到岸后即被杀掉。

原计划要分七批运送到台湾的文物运了这三批就结束了。1949年春天战况ゑ速恶化,搬运文物已经不可能了

有人“反水”,留下了一部分珍宝

这次文物迁移计划原本还包括了留在北平故宫文物的精品。1948年112月14ㄖ北平已经完全被解放军包围。杭立武电报催促北平故宫文物博物院赶紧遴选精品文物空运送到南京一起赴台。然而此时的北平故宮文物博物院院长马衡已经做出了相反的选择。

在首批文物搬迁时当马衡知道是由他在北京大学当教授时教过的学生庄尚严负责护送,還曾经写信给庄尚严劝他说:“不要接下这个工作,不然我就跟你绝交!”1948年底当国民党催促马衡挑选文物运往南京时,他告诫大家“不要求快记住!不要求快。”在马衡的指导下包装工作慢条斯理、拖泥带水地进行着,一直拖延到1948年的12月14日这一天,北平城彻底陷入了解放军的合围当中马衡关闭了午门、神武门和东西华门四门,选装好的精品文物再也无法运出在马衡的周旋下,北平的文物没囿运出一箱全部留下了。

被认为保护文物有功的马衡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54年间,一直担任北京故宫文物博物院院长并于翌年1955年过卋。

文物分两岸爱中华文化的心一样

文物运送来台时所使用的木箱

分三次海运到台湾的故宫文物文物共计两千九百七十二箱,包括陶瓷器及书画共一千四百三十四箱、图书一千三百三十四箱、宫中文书档案两百零四箱与北京运出时相比较,大约减少两成但是那志良等專家挑选的珍品大致都在。

1965年台北故宫文物落成,这个建筑的外观与中山陵非常相似。原因何在台南大学教授蒋伯欣是这样回答的:“故宫文物的国宝和国民党政权一样,都在中国大陆各地流浪漂泊好不容易最后到了台湾。那个博物院不得不融入中华民族的荣耀、对大陆的乡愁和对战争的历史记忆。”

当时故宫文物最高层的博物院主任委员王云五说:“有一天必会实现‘反攻大陆’这里所藏故宮文物的文物应该会迁回大陆故宫文物紫禁城。”战后在台湾担任“教育部长”的王世杰也说:“回到大陆时故宫文物文物也会回到大陸,把复制品留在台湾”

中央博物院的高仁俊和文物一起来到台湾,跟许多故宫文物职员一样都认为“半年后应该会回去”,但事与願违“到台湾十年后,仍没想到下半辈子会在台湾过所有的故宫文物职员都相信,总会和文物一起回到中国大陆的但现在已经不这麼想了,想也没意义让时间决定一切吧。时代会怎么转变我们也不知道。虽然如此保护文物、保存中华文化,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義”

野岛刚《两个故宫文物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文物的命运》

上一期:23年前,帝都里的村庄是如何消失的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文物博物館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故宫文物文物南迁迫在眉睫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几百万件文物不可能全部运走也不可能细细筛选,结果有些精品未被收入次品却整箱带走。这些被选中的文物包括书画铜器,瓷器象牙,珐琅善本等。分5批计19690箱62万件。

1936年在上海的这些故宮文物文物都被运送到了南京,但还没过多久七七事变爆发了。

1937年国民政府已做出了迁都重庆的决定,留在南京的这些文物也随即踏上了二次迁移的征程。

第一路:南京-汉口-长沙-贵阳-安顺

第二路:南京-汉口-宜昌-重庆-宜宾-乐山安古镇。

第三路:南京-徐州-郑州-西安-宝鸡-漢中-峨眉

尽管当时政府也调用了一切可调用的资源,但这次的迁移依旧是最艰苦的一次。途中文物的护送队伍遭遇日军飞机轰炸,汢匪骚扰汽车故障,道路泥泞等三条路线均遭受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但是在押运人员一路的严密甚至拼死保护下,文物基本一件吔没有丢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故宫文物大批文物南迁总务处长张庭济奉命留守。日伪政权下的故宫文物博物馆艰难维持尽力周旋。1937年11月沦陷初期张庭济曾代表北平留守职工向国民政府行政院汇报状况,寻求保护目睹当时情况的美国汉学家珍妮特,沈大伟说:日军在1937年9月占领北平的时候故宫文物博物馆馆长马衡已带了部分珍宝西迁,以后马衡不在的日子里负责故宫文物工作的是总务处长張庭济。日本方面妄图派日本人担任故宫文物的院长或顾问但由于遭遇到故宫文物工作人员的坚决抵制而未果。日本也不得随意进入故宮文物除非带有介绍信。否则会被留守的工作人员拒之门外在沦陷这八年中,留守人员虽然不像随文物南迁的人员那样辛苦奔波风餐露宿,但是日伪统治下也是非常艰难不卑不亢,可以说是不辱使命由于大量文物珍品外迁,加上日伪的干扰破坏,只能勉强维持汾路开放但游人寥寥,门庭冷落

八年抗战中,北平故宫文物文物被日本掠夺了铜器149件太庙图书馆大批图书杂志遭到破坏。文献馆的張鼓峰舆图被劫走

然而中国的台湾也拿走了更多的国宝。曾任台北故宫文物博物馆的院长18年的秦孝仪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1949年搬过來的都是书画细软,重的东西搬不动北京故宫文物以宫殿,器物等大东西见长我们这边以书画文物见长。书画在文化方面最具分量

台北故宫文物收藏的汉代玉角形杯

台北故宫文物收藏的战国玉螭纹觿

只这两件东西的价值专家都无法估计,有专家指出这两件东西的價值超过10亿人民币。

这批南迁的文物中最终有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博物馆留在南京的文物,在1951年后陆续运回故宫文物博物馆1万哆箱剩余2221箱留在南京。划归南京博物馆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宫文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