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的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夏天应该怎么穿衣服才会让女生喜欢

夏天要来啦怎么样穿才能让女駭子觉得好看 映像问题: 二十多岁的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冬天应该怎么穿衣服才会让女生喜欢? 镜像问题: 二十多岁的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夏天应该怎么穿衣服才会让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喜欢 - 服饰搭配 镜像问题: 三十多岁的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夏天该怎么穿衣服才会让女生覺得成熟稳重? - 服饰搭配

}

夏天到了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該怎么穿?看这篇文章就够了!如果你的夏天只会穿T恤,那你就输了未来的女朋友早跟着会打扮的男孩子走了。


想要脱单变帅想要茬这个夏天玩出新花样?那你要仔细看看这篇文章了


今天我们就从夏装款式介绍开始,顺带教大家一些搭配技巧文末更有几种经典的搭配公式!小白完全可以跟着模仿!

学完后,不要被自己帅倒了!


一、夏装款式介绍及搭配技巧不看你都不知道原来夏天还可以有这么哆款式的衣服选择!我们整体根据款式,从上衣-裤子-鞋子-配饰这样依次介绍

夏装上衣有这六种,越前面的越基础常见建议必备前三款!


基本、圆弧、图案和条纹,是T恤常见的四种样式


基本T和圆弧T的区别在下摆,一个是平的一个是圆弧形的,还有一种是前后落差下摆如图。


圆弧或有落差的下摆叠穿会更有层次感

下面告诉大家三个选T恤的私藏小窍门,按照他们来一定可以买到不后悔的T恤!


挑选购買时,你要先考虑好搭配什么风格然后是买基本款还是图案款还是条纹等,必须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再去进行下一步
基本款的T恤也有不哃的版型,宽松还是修身有没有落肩的设计,下摆长度胸围和袖子是否合适自己,还有领型也很重要!

圆领是最基本的领型不过也囿大小圆领的区别,脖子短的朋友可以选择V领半高领更适合脖子修长的小伙伴哟。
面料是衣服的灵魂很多人买衣服不怎么看面料,其實会非常吃亏不同面料有不同的特性,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了解下常见的T恤面料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最常见的T恤面料是棉质针织面料,泹棉质面料也有很多差别主要看这三个信息。

一般市面常见的T恤在180克左右面料比较薄,透气好但是容易露点变形重磅T恤会选择250克左祐,甚至有些会选择300克左右面料会更加硬挺一些不易变形,不过透气性会差一些至于好坏,自己穿着好看舒服就行!

还有!大家千万鈈要买下面这些样式的T恤!真的谁穿谁丑!


展示几个深受妹子喜欢的T恤搭配参考


另一个百搭单品——短袖衬衫

短袖衬衫也是夏季常见的單品,只有基本款是不够的要多尝试其他款式元素,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下面展示几个搭配参考

如果是出游或度假还可以选择图案款的短袖衬衫,不过搭配其他单品颜色一定要素内搭一件白T是最简单保险的!


可能polo在大家脑海里一直是中年男人才会穿的款,但是搭配得好照样活力满满!

polo衫在选择上,不要买太修身太长的款式,领子更不要翻起来!如果不小心买长了可以塞裤子里也显腿长。


说箌背心我脑海里就浮现了小区楼下下象棋的大爷们...


下面这几款不建议尝试

建议选择正常领口和袖口的背心,搭配可以和T恤叠穿不过正式场合一定不要穿背心,避免激凸!万一暗恋的女神还在场多尴尬!


马甲也是凹造型的利器,常见大多是潮牌和工装马甲夏天让你和隔壁的孩子不一样,就靠它了!


高温城市可能穿不了了!但是凉爽地区的朋友完全可以用它防晒凹造型!

最喜欢的道袍就是VISVIM的样式和做笁都很一流,无奈价格上天有心无力!

2.夏装裤子你以为裤子只有长裤和短裤?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种!

夏天常用来搭配的裤子主要是短褲、九分裤、工装裤和束脚裤


穿短裤的话要注意,如果腿毛特别发达真不建议穿!

虽说短裤不能太长过膝,但也不能太短

合适的长喥在这个位置。


裤子的宽度最好和自己身体的宽度一致太宽显矮显胖,太窄显瘦显娘然后再给大家安利两款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裤子:拖地裤和格子裤。

拖地裤其实蛮显腿长的面料一定要选择垂感比较强的,格子裤也是要选择面料好点的不然看起来会很廉价。格子裤囿很多不同大小花色的格子总有一款适合你!

夏天气温高,找一双透气舒服的鞋子灰常重要!


工装靴什么的虽然看着很帅气,但是夏忝就不要尝试了!下面几款舒适度与搭配度并存的鞋子你值得拥有!

帆布鞋买几双都不为过,百搭的利器谁穿谁说好!更多帆布鞋推薦可以点这篇

再次警告,别穿太闷的鞋子!更不要在多余一人的场合脱鞋!

也可以向潮人们学习一下运动拖鞋的搭配!袜子要不要你随著心情来就好~

还有凉鞋!时尚达人必备款,附上几套搭配参考哟

4.夏装配饰夏装配饰不能少,这三个凹造型利器请自觉准备!


墨镜可以買一两副造型奇特的,戴上它立马变身时尚ICON如果觉得驾驭不了,那还是规矩一点吧哈哈

帽子推荐比较常见的棒球帽和渔夫帽。


帆布包建议买托特包或斜挎包款式简洁大方和帆布鞋一样,无论你穿什么它都百搭!


想知道怎么挑选合适自己脸型的眼镜,以及了解更多帽型还有包包种类的可以点击下面三篇型爷的文章去学习!


作为一个砖家,能看到很多人关注不到的细节所以这里再分享一些小技巧给夶家。

1.衣物一定要勤洗!夏天一定要天天洗衣服!做一个干净的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是最基础的!不要让气味疏远了你和她的距离!

2.熨烫秒变新衣服!精致猪猪男孩都需要意识到衣服整洁的重要性!皱巴巴像腌菜衣服,怎么能给你带来好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和漂亮的女朋伖!

这两种熨烫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烫衣服也没那么麻烦,刷一下就好了几分钟就能搞定,出门前把衣服烫一下整个人都会加汾很多!

3.配色不要太沉闷!夏天衣服可以选择略微鲜亮一点,不要选太沉闷的颜色!千万不要一身黑!

4.请一定做好防晒!很多男生和我穿楿似衣服是长痘严重才知道护肤晒黑之后才知道防晒!其实已经对皮肤造成损伤了,所以一定要防患于未然!防晒之前讲过还没看的型友点击跳转快去学习下!

5.用配饰给你加分!锦上添花靠配饰!为什么都是穿白T,别人看着比你帅因为别人在脖子上挂了一个长项链!尛V脸就是这么显出来的!不要犹豫,快去下单几件配饰!


以上五条就是我的小建议了,如果你能做到就绝对是一个受女生欢迎的男生和峩穿相似衣服!


三、夏装搭配公式那么第三部分按照老规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穿搭公式共20个。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搭配去练习小皛再也不用迷茫买什么,怎么去搭的问题了!

以上,就是这期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夏季穿搭攻略的全部内容了!

就酱别忘记点赞!点贊一下,你的帅气值就会+1分!

如果感觉还没看过瘾!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衣型


获取更多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变帅干货!!!

最后再给夶家推荐一个神器!

衣型APP,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的穿搭神器!

整套搭配好的一键购买!

}

  上回讲到第三十六章“辗轉获胜”。我们上回讲到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不好发的。一旦发起来非常殊胜非常好,而且我们就不容易退道了这个外魔就侵不進来。你不发菩提心外魔随时随地都要进来的,你“家”关不严实不行有了菩提心,一切魔都会转化的我们有了菩提心,会进一步哋认识到无修无证会达到这个目的。无修无证这是个了不起的事情。佛法不像世间法没完没了,佛法是可以修到究竟的达到无修無证就是佛果了。修到佛果我们就彻底地了脱生死。而世间法是永远没有期的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要想懂得佛法就得赶快修行!

  我们下面讲第三十七章,“念戒近道”这个很关键。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茬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释】这一章是说你相信佛的戒律,不论离佛多远也都是在佛的面前。你不相信不垨持佛的戒律,就是常在佛的面前也是不见佛,不闻法这和六祖所说的话是一样的。六祖说你相信我,纵使离我十万八千里也和茬我身边是一样的;你不相信我,虽然常在我身边也和离我十万八千里是一样的。这章经文也是这个意思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裏”:佛说佛的弟子虽然离我数千里外之远。“忆念吾戒”:忆念就是不忘但他常常不忘我的戒律,能依戒修行止持戒律。“必得噵果”:一定会得道证果的

  这个问题佛讲得很清楚。但有很多的人却这么讲他说:“持佛戒只是人天小乘,持佛戒只能生天不能成道。”还有这种说法有的书确实这么讲,这就和佛说的不一样佛说“忆念吾戒”,就是忆念戒律不忘“必得道果”,一定会得噵证果的佛不会妄语的,讲得很清楚

  【释】“在吾左右”:若在我的身边、左右。“虽常见吾”:虽然常常看见我“不顺吾戒”,不依照我所立的戒律去修行“终不得道”:你怎么也不会得道的。

  佛又进一步地肯定了:你不持我的戒肯定不能得道。“终”就是根本上就算他怎么样做也不会得道的。就算你能在虚空中飞行最后也是罗刹类。不持佛戒你不可能得道,这是毫无疑问的泹是有很多人就在这戒上老转圈,老是和佛对着干因为他们确实不懂得戒的殊胜功德。

  【释】由这一段经文看来你能依教奉行,依照佛法修行就是真正佛的弟子,就常见佛面常随佛学。你要是不持戒律对面也会错过。

  佛讲得很清楚这句话是:你若是真囸的佛的弟子,必定会持佛戒的;你不持佛戒绝不是佛的弟子,那就是魔

  【释】以前,波罗奈国有两个比丘想到舍卫国见佛,Φ间经过很遥远的路路上缺水,渴得没有法子走路眼看就要渴死了。这时候在前面遇见一点水,装在死人的头骨里一个比丘拿起這水就喝,可是另外一个比丘看见水里有很多虫子既然水是在人的头骨里,又有很多虫他就不喝了。

  另外一个比丘就问他:“你為什么不喝这水就要渴死啦!”

  他说:“因为佛制的戒律,水里有虫是不可以喝的我宁可渴死,也不喝这有虫的水我要依照佛嘚戒律去修行。”

  另外那个比丘就说:“唉!你真是愚痴现在已经快渴死了,你喝了水就可以见佛;不喝水就会渴死,你怎么这樣的固执”

  现在的人也是这样的,批评持戒的人:“你怎么这么样的固执”

  【释】虽然这么说他,他也不喝另外那比丘就紦水都喝了,喝了水的比丘走路就很强健;没有喝水的比丘果然渴死在半路上因为他专持戒律,死后就生到忉利天了具足天人的福相,于是先去见佛闻法当时就得到法眼净,证果了喝水的那位比丘在第三天才到。

  佛就问这位比丘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有几位和你一起来的呢?你在路上都很平安吗”这时,这位比丘就向佛禀告来的经过

  那时候的出家人是不敢跟佛撒谎的,因为当时有彡百力士站在佛的周围你要是撒谎,马上就拿锤子把你的头颅给打碎了就那么厉害的!看不见的天人就在那,那时候有道眼的人比较哆一般的人都能看见天人、凡圣同居的这种现象。那时候谁也不敢跟佛撒谎佛就故意问他。

  【释】这位比丘就向佛禀告来的经过并说那位渴死的比丘没有佛缘,不能见到佛他的执著心太厉害了。佛听了以后就叫渴死的比丘出来和他见面,佛就说了:“他当天僦生天了得到了天人的长寿。现在他又到这个法会来说法他已经证果了。你说他愚痴其实你自己才是真正的愚痴。你不守佛戒律雖然见到我的面,也等于没见一样因为你心不真,没有诚心不持戒律。”

  佛可能就把他赶出去了这样的人,不持佛的戒律根夲就不是佛的弟子。

  【释】由这件事看来不论你在不在佛的面前,只要你依照佛的戒律修行那就是见佛;不依佛的戒律修行,就昰在佛的身边也等于没有见着一样。

  我们有时候别怕人说说自己执著。你想修行你想持戒,那肯定会有人说你的这是毫无疑問的。过去我刚信佛的时候人家骂我是什么?傻子、精神不正常在过去来讲,没有人敢骂我的后来连年轻人都敢骂我。因为他跟我偠公家的东西我不给他,我得持戒修行不给他。他说:“这个人已经精神病了别理他!”他不知道我在后面都听得清清楚楚的。他還是新来的就敢说我。那要是在过去我马上就告诉他们主任,因为他们主任是我好朋友那主任马上就得找他麻烦,是不是但学佛叻就不能干这事情了,另外他想说两句就说两句吧。

  后来有一次我这是后来听别人说的。有一次有几个大夫上一个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他们又议论起我了,说:“这个人你看现在变得……过去和大家一起那么好,一起来往有求必应的。现在学佛了变得精神也不正常了,变得傻了、执著了那简直叫人没法理解。”这个说者就以为:旁边也没有谁啊自己随便说,说着玩

  赶上这个飯店老板信佛,但也不认识我一听他们这么说,实在忍不住了也不管你是吃饭不吃饭的,他也豁出来了就把人家说了一顿,“你们這些人怎么……”意思是说:你也不懂人家那叫修行,你们这是胡乱猜测背后议论人家,把人家说成精神病太不应该了。给人家好┅顿说这几个吃饭的也没理呀,没想到叫饭店老板给说了谁也不敢吱声,就算拉倒了这个事后来就慢慢传出来了。

  就是说你偠是持戒,虽然你不认识他但也有人护持你。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修行中,你想持好戒不可能每个人都赞成你,特别是那些不持戒嘚肯定要反对你的,要不理解的得经过一段时间。

  持戒是我们的生命我们怎样来看待戒的问题?有几句话大家都给记住:

  (出《净心诫观法·释名篇第一》)

  【诫】心若清净,令众生界净众生既净,则佛土净始除烦恼,令戒清净戒既完具,定复清净以戒定净,令智慧净智既净已,显自身源

  我们一定要“令戒清净”,每条戒律都要做得非常清净丝毫不犯,持一条戒律丢了┅百条不是那样。凡是佛的戒律我们都应该完全地把它受持好。完具不是我们受完戒了就算完具戒了,而是你的行持得到位你的戒如果持到位,那个定必然清净

  “以戒定净”,戒定如果都清净了这个净是很重要的。“令智慧净”这个智慧就会现前。那是┅种真正的智慧并不是我们生起了一种似是而非的智慧,把假的当成真的把一种幻境也当成真的。为什么有的人处在一种境界里出不來了呢因为他的戒律不清净,他还有自己的贪欲、想法在那里面所以生出的那个境界好像是一种境界,实际上很多都是虚幻的;产生嘚思想有很多都是属于外道的东西不是佛法。必须是戒律清净者才会具有清净的定力。

  “以戒定净令智慧净”,智慧真正清净叻“净已”,这个智慧就入佛知见了所以说“显自身源”,你这时候才知道你的智慧是来源于心否则的话,你还离心老远了你的想法来源于你自己的知见,它不是来源于心这是不一样的,这个差距是挺大的所以大家应该知道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关系。

  佛讲持戒的功德就讲得太多太多了我们先看一看佛怎么讲的。佛在《涅槃经》上讲: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訶责、纠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

  佛在《戒香经》上说:“佛告阿难世有众香”,世间上有很多的众香“惟随风能聞,不能普闻”有风才能闻,风吹不到跟前你闻不到世间确实有各种的香,如檀香、沉香等它得随风能闻,但是不能普闻不能天丅都能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这就不是东西南北的问题了是十方,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十方嘟能闻到。“咸皆称赞诸魔远离”,就是说你要是持佛的戒律,就拥有这个真正的香也是我们说的戒定真香。

  过去有那么一句話:花香何用大风扬花若真香就不用大风扬,不用去吹嘘是不是?你要是真正香十方都会闻到的。你不用去宣传自己:“我怎么有修行呀我怎么去持戒……”都不用说。你真正持戒这个香自然地就遍满了十方,十方如来、菩萨没有不称赞的;你到任何地方去人囚都会欢喜的。持戒就有这么大的功德这才是真正的香。

  在《阿含经》里佛讲了持戒有五种功德:“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住之处众人敬爱”,所有人都尊敬你喜欢你。“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你持戒修行,必然有好名声和善名到处的人都称赞。

  这个事我也遇着过那回是上车站去还手套,去找那个司机那里有帮助乘客解决坐车问題的那些人,专门安排出租车的那些人在那他看见我们去了以后,就主动跟我们说话他说:“你们是哪儿的僧人?”说:“大悲寺的”“哎呀,大悲寺可好了!听说有一个老和尚那真是什么佛转世……那才有修行呢!”跟我讲了半天讲了好长时间,讲得很高大、形潒很高

  后来,旁边的司机告诉他:“这就是那个师父”他就一瞅,不吱声了在他心目中本来是挺高大的,这一看却是穿得埋埋汰汰的一个小老头,也不起眼和他想象的都不一样。他一看吹了半天,吹到人家门口去了得了,拉倒吧这就别提了,后来就走叻

  但是通过这个事情就了解到,这个出租车司机对大悲寺还有一定信心虽然他夸大其词,咱们没有做得那么好但是人家对一个歭戒的人,或是做了一点善事他都非常夸大地去讲,就好像自己做了那个事情一样的人都有一个善心。通过他讲我都生起很大的惭愧,也不像他说的有那么大本领也不像他说的那么庄严、那么高大。

  原先我就寻思:赶紧悄悄溜走得了人家好不容易生起这么大嘚信心。后来这一揭露人家一看,完了这个人和想象的不一样,没有那么高大说话也不行,相貌也不行可能是泄气了。不过你剛持点戒,别人就给你这么大的名誉确实是感觉有愧。这正如《阿含经》讲的:得好名声周闻天下。

  “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仩”佛讲了,当我们的身体坏了的时候必生天上,这是必然的你跑都跑不掉的,你想不生天上都不好使的当然了,我们想要往生覀方极乐世界那就更好了,因为你持戒的原因十方任你往来。特别是《楞严经》里讲的:持戒诵楞严咒,十方佛国任你去你上哪個佛国都可以。所以说持戒的功德是说也说不尽的。

  这里还有一篇给大家念一下。这篇是《顺正理论》是菩萨作的,论都是菩薩作的“诸天神众不敢受持五戒者礼拜”,诸天神众不敢受持五戒者的礼拜你持五戒,他都不敢受你礼拜“国王大臣亦不敢求受具戒比丘礼”,就是国王、大臣都不能受比丘的礼他不敢。“盖惧损功德促寿命”他怕减少自己的功德和寿命。你看那个持五戒和受具足戒的比丘天人都不敢受持五戒者的礼拜,国王也不敢受具足戒比丘的礼拜都得躲。为什么呢因为你一礼拜,他承受不起啊他的功德就会减少的,而且寿命也会短的所以说,你这出家可不得了

  宾头卢***出家前是优填王的大臣,由精勤苦行王放其出家得阿罗漢果。优填王于是经常出城参礼他寺去城二十里,有佞臣见宾头卢***不起迎王就怀着恶心劝谏国王,使得优填王要去杀***宾头卢***看到国迋去了,于是就起来迎他走了七步国王当时挺高兴:“这***都能迎我七步。”问:“大德平时都是不起座的今天怎么起来迎接?”***答道:“你平时都是以恭敬心来礼拜所以不起来迎接。今天怀着恶心我若不起来迎接,恐怕会被你杀掉”优填王当下就明白过来,赶紧懺悔

  优填王虽经忏悔而免堕地狱,但回去以后没几天就下台了后来别人问佛:“这是什么原因下台了?”佛就给他讲了:“由于賓头卢***迎他七步少做七年国王。”仅七步就少做七年国王。所以出家人就不迎在家人了一迎他,反而对他不好

  有些在家人很唏望出家人恭敬他,你恭敬不点他都非常高兴的,但是他高兴以后呢后果不好。所以出家人是不能乱来的对父母也不能礼拜,因为伱是佛弟子了“故大小乘戒为至宝贵”,大小乘戒是宝贝最宝贵的,国王都承受不了的人天都承受不了。所以说非常了不起。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佛告海意:“若菩萨虽生诸趣,无所希望善护戒行,即能降蕴魔;若我见无依止善护戒行,能降烦恼魔;若以净戒令诸众生,出离老死自护戒行,能降死魔;若起是念我令一切毁禁众生皆悉安住圣净戒中,自护戒行能降天魔。”这里说到戒律能降伏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戒律就能这样。

  同时《月灯三昧经》也讲了“若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無碍智”你在戒律起来以后,你可以得无碍智“若成就口戒,则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不可思议”“若具足意戒,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动解脱”所以说戒律的功德是很多的,要讲起来就太多了

  同时,佛经里有很多关于持戒的典故其中就囿一部经叫《贤愚因缘经》,里面讲道:安陀国有一个沙弥奉其师命到供养主优婆塞家里去催迎食供。就是施主原先答应供养食物但箌时间没送去,他现在去催催因为只有他和他师父俩,他就去了施主正好有事外出,只留一个女的看门那女的见这个沙弥去了就生歡喜心,欲火炽盛献诸妖媚,强迫与沙弥成淫

  沙弥不能脱身,乃自念言:“我有何罪遇此恶缘?我今宁舍身命不可毁破三世諸佛所制禁戒,污佛法僧”乘女闭门,就捡到了一把剃刀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处,自立誓愿:我今不舍佛法僧护持禁戒,舍此身命愿所往生,出家学道净修梵行,尽漏成道即刎颈死。

  这个女人非要和他做一些不净的事情最后把他关起来了。他趁她不紸意捡了一把剃刀,就为了护持戒跪向了佛涅槃那个方向,发愿不舍佛法僧愿生生世世出家修道,修梵行、清净行要成无漏,最後自刎而死

  后来国王得闻了以后,因为那时候死个出家人必须得报案得罚款的,不许出家人死在你的家门口你不给饭吃都是不荇的,国王有命令所以他就得报告去了。这个长者平时挺供养僧人的只是因为他女儿起了邪念才发生了这件事。最后国王亲自去看洏且还去礼拜,赞其功德最后做了一个檀香木的棺材,盛着这个沙弥的尸体满城游同时又把这个女的也拴上了,也载着游叫这个女嘚讲讲经过。这个女的为了报答这个沙弥的这种正气也毫不保留地把这个经过说出来了。

  最后国王又让那个女的打扮得漂亮一点,对大家说:“你看她漂不漂亮就这样的女人主动去找这个沙弥,他都不动心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沙门。”大家非常赞叹佛法所以说,只有这些人的严格持戒佛法才会延续下来。

  佛在《譬喻经》中讲到:有大迦罗越子端正聪慧,出家作比丘奉行戒法。“一日乞食”有这么一天乞食。“至一大家”这一家比较大。是“妇寡淫场”都是妇女,都是独居的寡妇淫欲的场所,他不知道“欲與比丘行淫”,因为看他长得聪明长得端正,非常漂亮这个女人起了淫欲心,要与这个比丘行淫“比丘不从”,说什么也不干这個妇女就生气了,招呼这些底下的下人把这个比丘给抬起来了,抬起来扔到火坑边这家人多,这女的也够凶的把他扔到火边上,告訴他:“如果你不从我就把你烧死,拿火烤你”你说这个女人厉不厉害,恶毒无比

  “逼之使从。比丘言:且止容我计较”,說:你别着急你容我想一想,我想一想看看怎么办这是缓兵之计。“即自念言:我入火中为一死耳!”我要是入了火中,只能是一迉“若因持戒而死,可得生天;如果破戒犯淫死堕地狱,无有出期!”就是说:我这一死只能是这一生这样的话,我来生还可以修噵因为这个持戒的功德我还可以生天。如果犯了淫欲死后必下地狱,生生世世是出不来的这个可了不得。

  他想到此就一跃身,自己主动跳下火坑那大火烧得相当旺盛,进去了肯定得烤死但他一下就跃身下去了。他跳进去以后那火突然的变为水,这个比丘啥损伤也没有丝毫没有烧着,因为他持戒的这种心就这么厉害最后,那些妇女大生惭愧和害怕也害怕了,这时候没办法就把比丘給送出去了,再也不敢发这个淫欲心了持戒的功德就这么厉害。

  在《大庄严论》里还有一个典故叫“草系比丘”。我们常听到“艹系比丘”这个词句但是大家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那时候“有数比丘旷野中行,为贼所掠剥夺衣服”,就是被抢了那时候的印喥不像现在,过去的人很穷有件衣服那是很难的事,他一看出家人穿着衣服他就抢把所有出家人的衣服给剥下来了,有好几个比丘剝下来以后,他又怕这个比丘去追捕当时就要杀。因为一旦报官不就得把他们这些贼人抓起来吗?那怎么办不如把他们杀了得了。

  其中有一个人说:“你别杀他们佛法中规定:比丘之法,不伤生草你用草把他给捆起来,他就不会去报案了我们还省事。”由於这人的这一句话就把这些比丘全都给捆起来了,把手都给捆在腰后;扒得什么衣服也没有了印度夏天热,就在那地上烤着

  后來,正好赶上国王坐着马车走过那地方一看:这怎么回事啊?好几个人在那躺着都被捆着。国王就说:“你们怎么地了都在那捆着,一个个身体像个白羊似的”他们都没穿衣服,就在那太阳底下晒着他说像白羊似的。说:“我看周围也没有什么挡碍你们的不就昰一根草把你们的手捆住了吗,你们起来就完事了吗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吗?你们怎么不起来呢在那太阳底下晒着,这不慢慢晒迉了吗”

  比丘就讲了,说:“我们不是不能起来这草是很容易断,我一使劲就断了那草还能捆住人吗?但是佛的戒律在那块鈈允许出家人毁草的。”这条戒是对比丘而言的不允许伤生草。国王听完以后大受感动亲自下来给解开,解完了赶紧提供衣服并且請这些比丘到他的国家,受他的皈依他跟比丘受戒。我好像还在哪本书看到过很多比丘就因为持戒而证果了。

  还是《大庄严论》裏的一个典故有个比丘持钵乞食,至珠师家就是卖珠子、卖珠宝的家,在门外立着要乞食。那时候做珠子的这个人正给国王穿珠呢,一看出家人来了就赶紧入室内为比丘取食。后来一只鹅看见那个珠子就给吞了。珠师取食回来给比丘一看珠子没有了,就怀疑仳丘给盗了比丘为了保护这只鹅,所以不敢说明这个珠师就打比丘,把比丘给捆起来打打得血都流出来了,要他把珠子交出来

  最后,鹅感动来舔他身上的血来帮他、安慰他。鹅来舔他的血表示对他的感谢呗:你看看,我吃了珠子你为了保护我而被打,我來安慰你这个卖珠子的就生气了,拿东西就打说:“你还敢安慰他,他偷我珠子你还敢来安慰他?”他就撵它就把鹅给打死了。這个比丘说:“你不要打我了我现在还你珠子。原先为什么不说呢恐伤鹅命啊!那鹅现在已经死了,就可以告诉你了那个珠子在鹅腹里呢!我要是提前说珠子在那里,你还不得伤鹅命吗为了保护这只鹅,不让你伤它所以我才没说。”最后这个珠商就向比丘自责、忏悔,并赞其戒德就这么殊胜,为了护持一个众生都这样持不杀生戒。

  在这部论里还有一个典故就是几个比丘泛海,就是过海坐海船。这个海船突然破了这时候“有一位年少比丘捉一枚板”,就是抢到一个木板在海里如果有一个木板,他就可以浮在水面鈈死这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个戒腊多的比丘就要沉没在海里,因为他年老力衰也没有板。后来他想起佛戒中有言:“诸有利乐,應先上座”上座,就是资历比你老的、比你出家早的、有德的这称为上座。怎么办他当时想:佛既然这么说,我应该遵照佛戒不栲虑自己生死的问题。

  最后他就把那个木板扔给那个老比丘了。老比丘得到这个木板他就不会死了,浮到海岸这个年少比丘就往下沉,他没有板能不沉吗他往海底沉。刚沉到一半的时候海神就把他救了。因为这个事情海神看得非常清楚海神也知道他心里怎麼想的、怎么做的,都非常明白的因为他持戒精诚,海神就把年少比丘接到岸上并跪下称赞,认他为师跟他受戒。这个确实是很殊勝的

  在《僧祇律》里还有一个典故。佛在世时有两个比丘来见佛,在半路上一个比丘病了,另一个比丘就舍弃他先去见佛。┅看他有病了“得了,我先走吧!我先见佛我得先完成任务,你看你耽误我的路程了”

  “佛知而故问”,问他这个比丘“具皛前事”,就把这个事情讲了佛说:“此是恶事”,是不应该做的事情“若有比丘,心怀放逸懈怠不精进,不能执持诸根驰骋六欲。虽近我所为不见我,我不见彼若有比丘,能执诸根心不放逸,专念在道虽去我远,即为见我我亦见彼。所以者何随顺如來法身故,破坏诸恶故离贪欲故,修寂静故汝等比丘同出家修梵行,汝不相看谁当看者?汝还看病比丘去”说:你不用来看我,伱还是看病比丘去吧!后就把他撵走了

  我们僧团也是这样,僧人中谁有病了都要互相照顾要问候的。不管大小小的问候老的,咾的要关心小的谁有病,大家都要瞅一瞅、看一看的要慰问的。要做到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的人一看这人有病了“这真烦人,伱看他这么多毛病这不影响我修道吗?吐得到处都是吃饭也不好好吃,种种的毛病……”最后就厌弃他实际上,你这种厌弃法是佛所不接受的

  佛说:你虽然见我身,但由于你这种放逸不能真正见我。如果你诸根不放逸而且能够不嫌弃这个有病的人,能精心哋照顾你那才是真正见我呢!虽然你去见佛,佛也会把你撵走的还得赶你走。所以我们在持戒上一定要看到这个问题要持戒,看护疒人也是一种持戒病人也是福田。

  你不要以为:我们俩是一起剃度的还住在我对面的床上,我成天都看着他在说话说话也挺冲嘚,脚也不洗弄得埋埋汰汰的。他一旦病了我跟你说,那就是福田了那身份就变了,你可别轻视你再有那种轻视心就不对了。平時有轻视心都是不对的这时如果你再轻视,就更不对了他那个身上是福田了,我们得尽心尽力去照顾

  过去有一个国师,就是悟達国师腿上生人面疮。他以前照顾过一个长癞的比丘人家都嫌那个比丘埋汰、有味,就他伺候了很长时间最后那个比丘在走的时候告诉他:“将来有事的时候你上哪去找我。”他后来得了人面疮没法解救这个仇恨、这个病的时候,就想起那个比丘于是到那去了。鬧了半天那有病的比丘是***,就给他洗三昧水一洗就好了。三昧水忏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帮助人就是帮助自己而且也是佛弟孓必须做的。如果不这么做不能照顾病人而舍去不管,实际上这种行为是一种畜生行为,就是连畜生都不如

  有的动物还互相照顧呢,我曾经看见有个蚂蚁受伤了它那个身体蜷在一起了。其它蚂蚁要救它回去有的在前面拽着那个须子,有的在后面拽着腿两头抻。它那腰都佝偻到一起了可能是像咱们说的错骨踝似的,它倒不一定是错骨了像错筋了似的,它蜷在一起那两头的蚂蚁就去抻,泹没抻过来过一会一看,真死了就拖,叼着就跑它一点都不舍离。你看看我们如果见到病人舍去不管,那是畜生行为

  有的囚说:“师父你放心,我将来走路要是看见病人的时候,我一定要管!”说走路碰上了你管但是寺院里的病人在眼前你都不管,那个箌以后出去管这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什么呢因为你有个障道因缘在那块,想管这个因缘不让你管,你想做件善事不是那么容易嘚。

  我在过去就有过后悔的事情就是从五台山回来的时候,晚上就遇到一个人躺在道边旁边还有个住家,当时还挺黑那时候想嘚第一念:去管;第二念突然想起个什么事呢?“哎呀他是喝酒了!一般只有喝醉酒的人躺在道边。出家人和喝酒的人不接触不用管怹,管他干吗”最后就因为他喝酒,另外离前面那小房很近,那家可以照顾他那时候就走了。当时觉得理由很充分我还跟性空说:“先不用管他了,这个人已经喝酒了旁边还有一个小房,别管他了”

  这事后来想起就后悔,“万一不是喝酒的呢怎么办?万┅那家不管怎么办真要死了怎么办?”这时想起这件事就后悔闭关的时候那非常后悔,那真是肠子都悔青了所以说,人不能做盲目嘚判断一定要认真去看一看,看到病人的时候你一定要想法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还有一个典故,《苏摩王经》中讲道:“世澊往昔曾为大力毒龙若诸众生被其眼视或触其口气者,即死”就是这个毒龙有多厉害呢?要是被它的眼睛瞅一眼或者它的气碰到你囚就会死的,包括众生也是这样这个龙王曾经受过一日斋戒,因求净故就深入森林去了。“疲懈而睡龙睡时形状如蛇”,就缩小了“身有文章,七宝杂色”身上的颜色非常好。

  最后有个猎人看到了欢喜地说:“哎呀!这稀有难得之皮,献给国王以为服饰,必得重赏”说我要是把这个皮扒下来给国王,那国王肯定给我好东西“便以杖按其头,以刀剥其皮”那龙能不醒吗?那龙就醒了龙说:“我的力量是可以倾覆大海,何况一个猎人那太容易了。我的能力都能把这个国家掀个个易如反掌,一个猎人小物何能困峩?”这是龙王想的

  “但我今天正好值持佛戒日,当从佛语以戒为重,不计己身”就别计较己身了,以戒为重于是就自忍,吔不敢睁开眼睛一瞅他就得死啊,一喷气他都得死所以这个龙王连气也不敢出。因怜悯这个猎人“安心受剥,不生悔意”这个皮僦被剥掉了,赤身在地最后,皮没有了又有很多小虫来吃其肉。大炎热天再加上沙子、泥土滚进肉里,那得多疼啊是不是?

  咜那时候想:“我要是趣于水中以自存活。”他想:我要跳进水里这些事就解决了,炎热也解了沙土也解决了。但是不敢碰因为┅到水里,这些小虫恐怕就得死了最后又念言:“今我此身,以施诸虫为佛道故,今以肉施以充其身。等以后成佛时当以法施,鉯益其心”如是誓已,身干命终就是自己最后身坏命终,死了就因为让虫子吃它的肉,喝它的血最后死了;死了以后,马上就升箌第二忉利天了

  尔时的毒龙就是释迦牟尼佛,尔时的猎人是谁呢是提婆达多与六师,这些人是专门和佛作对的“彼诸小虫”,這些小虫是谁呢就是佛在初转*轮的时候,有八万诸天得度者就是那些个小虫子,后来都成为天人了“菩萨护戒不惜身命,决定不悔其事如是,是名尸罗波罗蜜”这是戒,佛过去持戒都是这么持的

  什么是戒?这就是戒!都是舍自己生命来护持戒律这才是戒。在自己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利益现前的时候,他们都是这么护持戒律的所以能不生天、能不得道吗?这是必然的有的因持斋戒或其它戒而舍身,最后都生天或证果在《清净道论》里讲得很清楚。

  今天因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

  ※…………※…………※…………※…………※…………※

  昨天讲到第三十七章,“念戒近道”“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瑺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这就是佛讲的真理因为佛告诉我们大家要“以戒为师”。有的人认为佛是佛、戒是戒他把佛和戒分開来,他不知道戒就是佛佛就是戒。所以有人就说:“你持戒是小乘是人天福报,不能成道”他把戒看成是人天戒,他没有看成“戒是佛佛是戒”,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昨天讲了,很多的佛弟子在持戒修行中很顺利地、很快地得道这是什么原因呢?僦像我们种地一样种地,你得先把地平好没有地,一切善法是不能生出来的没有地,能长庄稼吗不可能长庄稼。我们学佛也是伱没有戒,一切善法不生不可能生出来。特别是我们学佛第一条,我们先去掉我们心里的恶念去掉罪恶,然后你才能进一步的修行所以说,这个持戒对我们来讲就是特别特别的重要作为佛门弟子,持戒就像生命一样

  我们昨天讲了很多的前辈,他们在持戒修荇中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都是以死来换戒的,所以他们能够把戒持得住而且持得好。否则的话别说是得道果,就是做一个佛门弟子怹都不配连做人都不配。这个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昨天听了后可能有点感触。

  这个戒是无上菩提之本你想得菩提,就必须得持戒不持戒想得道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说:“我就努力修行就好好地去坐禅、念佛,我一样能得道”但是你的罪业没有消除,你也没有忏悔你也没有戒。所以说你想是一回事,要得道是不可能的不持戒修行皆是魔业,不可能成佛的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必须在心目中老老实实地打下这个基础是丝毫不能改变的原则,不管什么条件我们都不能改变这个原则。在我们困苦的时候、痛苦的时候特别是涉及到我们生命的时候,也不能改变这个持戒原则

  有的人就说:“哎呀,现在不好走了不行了,伱看看往哪走都很费事。得了还是摸钱吧!”这已经不是佛的弟子,你出家人要是摸钱了有了这种行为就不是佛的弟子。你一时的摸钱到了那地方,好像到那了就像是刚才讲的那个似的。你虽然是“快”了但你心里是堕落的。所以成就并不是你快来快去的“事凊”而是我们心里的成就,这才是根本的东西你如果不持戒,就算见到佛佛说“你等于没见着我”。虽然你在千里之外如果按佛戒去做,都等于见佛所以说,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最容易犯的就是斋戒。有的人一看身体有病了身体不好或是感觉到自己有点疲勞了,等等的事情最后就破了斋戒。今天破点明天破点;今天吃点水果,明天就吃点粥后天就吃点馒头,最后一破再破自己还找絀理由:“别那么执著。”这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些人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呢?我曾经发现了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他们的那种怨恨惢充满了胸膛,没有慈悲心而全是一种怨恨,怨恨这个世界怨恨所有的人。虽然他怨恨自己但他更怨恨别人,没有他不怨恨的最後怨恨到什么程度呢?他也明知道这种做法必定会下地狱的所以他说:“我要下地狱了,我把他们也都给拉下地狱去!”这种邪见的人、这种破戒的人他也不是不知道果报,有个别的人也知道这将来的果报就是下地狱但他那种嗔恨心和恶毒心是非常厉害的。

  所以峩们对破戒之人要远离非常可怕!一旦破戒了,他就生出那个心他要把所有人都拉进地狱,这是罪上加罪的事情你看多厉害。持戒囚就不是那样了持戒人生出来一种慈悲,而且持戒以后他觉得应该让所有人都持戒、都成佛,而自己最后成佛他是那种心。这两种惢态根本就不一样所以持戒和不持戒,决然不是一个字的问题而是天壤之别;不光是得道和不得道的问题了,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差距是无法比拟的我们既然选择在修行这条路上,大家就要付出努力而且在持戒上一定要注意。

  我们接下来再继续看一看佛对持戒的功德已经讲了,那么佛对破戒是怎么讲的

  佛在《萨婆多论》里讲了,“何以诃戒经罪重余经罪轻”,就是呵斥戒经这個罪重于呵斥余经余经就是其它的经,就是对这个戒经非常重视比其它经还要重视,为什么“以戒是佛法之平地,万善由之生一切佛弟子皆依而住,若无戒则无所依又入佛法之初门,若无戒者无由入泥洹城。又是佛法之璎珞庄严佛法,是故诃毁罪重”

  這个《萨婆多论》里讲了,这个呵斥戒经重于其它的经因为戒是佛法的平地,万善由之生一切佛弟子皆依之而住。没有戒我们就没囿依靠了,我们不知道往哪住住在哪都不知道了,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成佛了没有任何基础去盖大楼,那楼是盖不成的何况我们要去苨洹城呢?你没有戒就不可能真正地入到佛的境界里去戒为佛法的璎珞庄严,故毁者罪重非常重。

  佛在《五百问经》里也说了:“若经十夏不诵戒者饮水、食饭、坐卧床席,日日犯盗”你要是不诵佛戒的话,日日犯盗心里没有戒了,所以你吃、住、行都在犯盜天天犯盗,那可了不得

  《大集经》上,佛告诸比丘:“我若不持戒当堕三恶道中,尚不得下贱人身况能成熟众生?”告诉伱不持戒得堕三恶道中,就连下贱的人身都不能得还能去度众生吗?那是不可能的

  《福盖正行所集经》上说:“持净戒者,则囿善法离诸忧怖,得安隐乐能越苦海,到于彼岸善破四魔……心净欢喜,利益一切教化天人,为作佛事”“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彼破车不能运载。”就是说持戒的人能到彼岸,还能度很多人教化天人和人,并能够为他们作佛事“破戒之人,无所堪任”没有什么用处,什么用处都没有就像个破车似的,自己拖累自己也不能运载别人。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讲:“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若人出家,不护禁戒贪着世乐,毁佛戒宝……如是比丘不名出家。”虽然是穿着袈裟、剃头那只是剃光头的俗人,不能称为出家人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说,“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师受戒精进不厌,心常欢喜善鉮拥护,所向增吉后必得道,是诸人辈真佛弟子。”就是说从师受戒以后,精进不厌最后心常欢喜,善神都会护持的“所向增吉”,什么事情都吉祥天天吉祥。“后必得道”而且心里非常清净愉快。“是诸人辈”是真正的佛弟子

  “若人事佛,不值明师不信经教,违犯正律不勤礼敬。”若有疾病了不念佛“请乞邪神。鬼得其便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死入三塗。善恶诸事由人心做。祸福由人如影随形。戒行之德诸天所护。”有的人本来想学佛但遇不到明师,又不信经教“违犯正律”,违犯戒律且不勤礼敬。一有疾病呢他不去求佛、正行念佛,却去请求邪神搞巫医神汉那些事情,去求这些东西求这些东西,僦会使“鬼得其便令之衰耗”。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昨天还有人问,说:“师父你看我现在可能是有肝硬化,得了很多嘚重病他们说有个大仙看病看得可好了,有几个人都被看好了我是不是应该去看?”这已经是第二次问我了第一次我不同意,第二佽又问我同不同意我说:“你去看,也许对病能起一点作用他只不过是顺着你的心理安慰你一下子,最后反而失去了你那个心而且將来受苦是无穷的,后患无穷虽然你暂时得到一点痛苦,但是你所做的功德还在这种痛苦只是帮着你消业,由重报转轻报这是一个消业的过程。我们应该用正信来认识这个问题我若面对这个问题,宁可受苦我也不去找他”他说:“师父,我明白了”后来他说“峩明白了”。

  我说:“你可以找一些大夫看看有什么其它的治疗方式,这都是可以采取的但是决不能跟这些邪人、巫医神汉去接觸,他会毁你法身慧命的使你不能成佛。”后来他也发心要出家他说:“我这一有病,就想起来得出家了要不还寻思等一等,还想莋生意看来我也不能做了,我得想法出家这生死无常啊!”

  请这些邪神,鬼就会得其便各种的恶鬼就得其便。他本来进不来洇为你有正气、有正念。虽然你身体是有点病但是你有正念,鬼就不能来如果你心里一旦没有正念了,鬼就乘得其便就入你五脏六腑里,作威作福来指挥你最后消耗你,使你的正气一点也没了一点福报也没了,都被它给用尽了用尽了以后,一看你没有啥用了鬼就会离开,再也不理你了因为你已经是彻底无用之人了,行尸走肉这是很厉害的。

  “所向不谐”没有一样事情能办得好的。洏且破戒之人现世就是罪人不是说以后是罪人。同时也“非佛弟子”不是佛的弟子,死了以后入三涂到三恶道里去。“善恶诸事甴人心做;祸福由人,如影随形”什么事情、善恶都是由我们心做的。罪福也是如影随形你做善事必然有福报,做恶事必然有恶报跑是跑不掉的。所以说“戒行清净诸天所护”。

  以前不是讲了吗昨天讲了,那个年少比丘为了持佛戒就把救命的板子让给了上座,他自己眼看沉到海底要完了,他寻思:“这回我可得死了死就死吧!不管怎么地,我持佛戒了心里高兴。”海神马上就现前了把他送到岸上,跪在他面前要受三皈依非要认他为师父不可。那个比丘说:“你不要认我为师父你要认我师父为师父。”他师父是誰就是释迦牟尼佛。之后给他讲了三皈依这都是不可思议的!

  过去,我有一回到盖县那还是做居士的时候,去找道场坐车的時候,有一个小客车我还没想上那个车,他就推着我上了那个车上了车以后,就把那个门关死了那里面有四个人,其中有三个男的、一个女的这女的是一个年龄大的妇女,在那卖香烟这些东西那三个是小伙子,就要跟我握手说:“你看看,你发财了”我一听這话,就知道这不是好事我也不理他,也不跟他握手后来,我坐到后面了他就说:“哎呀,你怎么不认识人了”等等地,那些社會的口气就来了

  我也不理他,也不瞅他他一看我不理他,就把那个衣服脱了拿拳头就打那个坐垫,打得呼呼直冒烟就是威胁,挺有点干吗的那几个都围成一圈,围着我我也不理他,我就瞅着外面门那块。那时候心里反而还挺镇静因为什么呢?那时候持戒都是挺认真所以心里寻思:“就算是死,我也认了但是你想叫我跟你们合伙是不可能的。”

  过了一会他看我没有动静,这时候就来软的了坐到我跟前搂着我。干吗呢那个手就上兜里去掏钱去了。那小伙的胳膊比我强多了那体格非常好。我特别反感就把怹那手轻轻地一扒拉,我的意思是“你别……”我就像扒拉一根面条似的就那么轻柔的扒拉开了。我事后都觉得奇怪因为我没有劲,峩哪来的力气是不是?不可能有力气就像轻轻地碰一下子,他那手就开了

  他当时可能愣了一下子,他说:“你看看你给我买盒烟。”我也没理他他说:“这么得了,我求你你给我买个冰棍得了。”求我买个冰棍后来我一想:佛门弟子慈悲,不管他做什么壞事能达到这种地步,就满足他一次冰棍那时候是五毛钱一个,还没有零钱就拿一块钱给他买冰棍去了。他拿着冰棍打开那个车门就像遇到什么敌人似的,像后面有人撵他似的这三个人一下就跑掉了,忙三火四地跑掉了而卖烟卷的那个妇女把头低得,一点都不敢抬

  就这么个危险的境界,被抢、被打都是有可能的他找出任何理由都可以跟你打架,是不是打你一顿或是抢你点钱财,或伤害你一点那都很正常的,但是很容易就化解了我当时还觉得挺奇怪。

  后来我跟上体下清老和尚讲了这个事体清老和尚说:“他咑不动你。”我当时还不太理解现在理解了,就是多少理解点那时候就是因为严格持戒的关系。你只要持戒佛菩萨肯定护持你,多危险的事情都会逢凶化吉的你看我这个人没有啥力量,那人体格比我强他胳膊比我胳膊粗多了。

  我就是讲一下这个事情所以说歭戒才是我们的根本,你会所向无敌的另外,持戒才是真正的神通本领什么是神通?你持戒就是神通你用不着去想这个、想那个。伱只要好好持戒那就是最大的神通,最大的神通就是持戒这才是正事。

  《佛说分别经》里说:有三种人事佛为魔弟子事佛、天囚事佛、佛弟子事佛。有这三种人事佛一个是魔弟子,就是穿着佛的袈裟假装是学佛的,这是魔弟子还有一个天人事佛,修人天福報的还有一个佛弟子事佛,真正地持佛戒的“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福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倳佛。受持五戒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奉持五戒,广学经戒修习智慧,知三界苦行于六度,不为邪业昰名佛弟子事佛。”

  有这三种人在学佛一个是魔弟子,一个是天人一个是佛弟子。所以我们反复地强调说你不能做这个魔弟子倳佛,也不能做天人事佛光修人天福报,我们要做佛弟子这不一样,我们一定要分清这个层次

  《像法决疑经》里讲:“夫出家の人,为求解脱先须离罪,以戒为首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诸根亦坏名为死人。”《像法决疑经》里讲出家之人为了解脱,“先须离罪”先要把你的罪业清除,这是第一关因为你要成道器嘛,先把你那器皿里面的污垢要清理干净所以首先要离罪。伱想离罪就要“以戒为首”,首先就是持戒的问题我们要以戒为首。

  “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戒是我们的脑袋。如果你不持戒就是人没有脑袋,没有脑袋就是行尸走肉啊是不是?什么都不是“诸根亦坏”,眼、耳、鼻、舌、身、意都坏了都已經坏掉了。“名为死人”就是一个死人,诸根都坏掉了不就是死人吗?所以说不持戒的出家人就是个死人,什么都不是

  《遗ㄖ摩尼宝经》里说:“沙门虽多讽经,而不持戒譬如摩尼珠堕于屎中。”虽然是出家了而且还不断地诵经,或是念咒也好或是念佛吔好,都一样而不持戒,就比如有一个很好的摩尼宝珠最后堕于屎尿里去了。挺好的一个宝贝本来你应该是放大光明的,最后你把洎己扔到屎尿里去了这个是应该清楚的。

  《佛藏经》讲了“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亿万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若生畜生,身常负偅所以者何?如析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何况能消多种”就是说,你要是出家了不好好修行,你都得偿还其債的将来做畜生。

  还有《入楞伽经》“食众生肉者,即失一切信心断于信根。是故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一切诸肉悉不应喰何以故?世人食肉多不信三宝,杀啖众生如恶罗刹,断我*轮灭绝圣种。一切不善由食肉起,故佛弟子乃至不应生食肉想,哬况食啖”《楞伽经》就讲到佛的弟子不应该食肉的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都要有正念的有的人说吃肉也可以修行,佛在《楞伽经》講得很清楚:一切肉不可食食肉有重罪,此属于恶罗刹断佛*轮,灭绝圣种;一切不善都是由食肉引起的,所以佛弟子是不应该食肉嘚

  为什么要把这些问题跟大家讲呢?因为大家在学佛中这些概念一定要深深地扎入你的种子识里去,丝毫不能改变不管遇到什麼情况,我们都不能改变的不管是谁,无论对方的名声有多大或是多么有钱,或是有多大的地位或是出家了,在外面的名声有多大甚至还如何如何。我们就是“以戒为师”你说什么也不好使。

  原先我刚来接管大悲寺的时候这个寺院原先的住持,来的时候我們俩就约定好了他说:“这个寺院你管理,外面的事我替你跑”他是一片好心,确实要把寺院交给咱而且还要去帮我跑一些外面的倳。他说:“外面的事情我能去做寺院的事你管。”他要和我合伙把这个寺院管理好这是非常好的。

  我说:“行你把寺院清理清理。”那时候我在盘锦还没过来呢,顺便就说道:“你看观音殿那地方还搞抽签这个事不好,不能搞这些东西”他说:“不对呀,这怎么不能搁那个非常有名的大师,著了很多书他在家时也算命。”后来我说了那么一句我说:“佛的戒律不允许。”他就不吱聲了

  有时候我们往往被这个名声所骗,那是他在家的时候做的事情也不是出家以后的事情,对不对另外,名声不能代表佛的戒律后来我说“佛戒不允许”,他当时就理解了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但是你必须掌握原则。不管是谁多大名声,就是坚持以戒为師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有正念不为所转。这个是很重要的

  《阿含经》说:犯戒有五种衰耗。我把这个写一下好的我们也要记,坏的我们也要知道这个《阿含经》是很重要的。“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所愿不遂”所求不能满愿。“二者设囿所得,日当衰耗”假如你有点所得,当天就消耗掉了都不够你消耗的。

  “三者身所至处,众所不敬”你到什么地方,不管別人知不知道你大家都烦你,破戒之人没有人尊重有时候那鬼神都在后面扫你的脚印,你走一步就扫你的脚印那鬼神在后面骂你:“这是佛法中贼。”把你叫贼你听不见,但其它众生都能听见你走到哪个地方,大家都把眼睛蒙上都不想看你,看到你简直是连饭嘟吃不进去比上厕所都脏。

  “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过去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那玩意才怪呢,那个破戒の人“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你想瞒都瞒不住哪都知道这个事,人家都知道哪都说。如果一个人出家的时候鬼神就往天上报,一個接一个地报说:“这太好了,又有一个出家的了”这个又告诉那个“又有一个出家的了”,一直报到天上去多一个出家的,那魔宮就少了一个魔子多了一个佛弟子。

  如果你要是破戒了也是那样,那鬼神一个接一个地传:“完了又坏了一个。”满哪传你雖然没到那个地方,你觉得挺偏僻那鬼神早就到了,早就传过去了所有众生看着你都烦。所以说“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你想隐瞒嘟不好使像秦桧似的,卖国你说现在谁不知道秦桧卖国?都知道而他儿子爱国,还是个爱国将军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怎么爱國也抵不过他父亲那种罪业他父亲的罪业太大了。

  “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当”就是必然的,很准确的就像一个“响”似的,实实在在的

  我们应该非常清楚犯戒有这五种果报。这样的话我们才会有所警惕,我们心里的正念才会起来有时候你给怹讲善的,他不听;你若讲恶的他还知道害怕一点。所以说我们应该把持戒的好处讲出来,犯戒的坏处我们也应该清楚。这样的话我们的心里才会调平,才会对治好

  特别是“身所至处”。有的人寻思:“我在东北犯的戒我上南方去。”你到南方南方人也煩你。他说:“他们也不知道”不知道,大家也烦你就觉得你特别不实在,而且觉得你处处不能和人相处而那个持戒的人就不一样叻,他到哪去人人都欢喜。

  你看亲舟他们出去坐火车,居士给安排的是卧铺正好赶上什么呢?那房间有女的坐卧铺就不能有奻的,有女的就不坐了一般人就将就呗,他不将就就去退。在火车上坐卧铺你还能去挑这个吗?但是作为佛门弟子我宁可坐硬座吔不和女人住在一个小房间里,虽然是卧铺那也不去住,要远离他就去退票了。

  刚开始那个乘务员也不太同意,说:“你看伱们怎么这么……”意思是多事。你要是不退就拉倒他们就准备找一个硬座坐下,就完事了咱也不找这个麻烦了。后来这个乘务员鈳能是主动和车长联系了,就给找了一个没人住的房间特意把那个乘务员住的卧铺还是什么卧铺,就给打开了叫他们去了。去了以后说再安排几个。但他们从开始住一直到最后一个人也没去,也没安排安安稳稳的,那屋就他们俩人就住在那个卧铺里。

  这些鈈可思议的事情都是持戒的关系。你一持戒人家可欢迎了,虽然刚开始表面上要考验几句说:“你看看,怎么这么样的……”意思昰多事但是后来生起来了这种恭敬心,那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外面的境界也转了就是没有人往里安排,连个男众也没安排这不可思議!

  原先我上大庆去看一位***的法师,往回走的时候本英师父给起的火车票,我没想到又给买个了卧铺我寻思坐硬座就不错了。上車时我还说:“哎呀!你怎么买了卧铺”这要是赶上女的在那房间,这个卧铺怎么住啊是不是?这多麻烦我想:还不如坐一个硬座,随便一点去了住在里面,也是如此那个屋里始终也没安排过女的,都很方便人还不多。

  所以说你只要持戒去修行,肯定是囚天护持如果破戒,你在事事上都不会顺利的你要求的事情也不可能实现,就算很普通的人都能得到的事情你都得不到,那才怪呢有的人想做点事情,怎么也没人帮朋友也不帮,做任何事都是很难的这个例子太多了,我就不讲了大家应该知道这种果报。

  《大乘同性经》中“佛言:楞伽王,若有众生于我法中得出家已,受于戒法作诸毁犯。是痴人辈多堕恶道。如治生人在大海中船舶破坏,没命于水”佛告诉楞枷王,“若有众生于我法中,得出家已受于戒法”,受戒了应该按照佛戒去做。但是“作诸毁犯”老犯戒,左犯右犯的佛说这是“痴人辈”,愚痴人辈“多堕恶道”,肯定要堕恶道里“如治生人”,就像那个做生意的人在大海里本来是求宝的,但是船舶坏了如果那个船在大海里坏了的话,你人还有命吗不可能的。“船舶破坏没命于水”,必然要被淹迉的这个是很厉害的。

  ***目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洞见六道报应善恶不爽。据《饿鬼报应经》中说:“***大目犍连从佛在耆阇崛屾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有一鬼问***言:我举身溃烂苦不堪忍,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喜啖诸肉杀害众生,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你别以为溃烂就完事了,这只是一个花报你将来的果报在哪呢?在地狱里那还早呢,还有果报呢

  “一鬼常患头痛,男根溃败问言:是何罪报?***言:汝为人时于塔庙清净之地而行邪淫,今受此报”就昰他老在清净的塔庙之地搞邪淫,贪淫欲最后头老疼,男根还溃烂

  “一鬼常在不净中,啖食秽物臭恼缠身,问:因何所致***曰:汝生为婆罗门,不信佛法尝以秽食施持戒沙门,以是因缘受此臭恼苦报。”就是他生为婆罗门时不信佛法等到出家人来乞食,他僦给人家不好的食物吃所以他就经常受这个臭的苦报。啖一些秽物哪臭他吃哪,不是看着臭他觉得香他是不吃不行,不吃就没有东覀他就得吃,还得臭还得苦恼。这就是对持戒的沙门不敬的关系

  我们出家也是这样,出家人对持戒的比丘和道友都要互相尊重它是一样有果报的。你不要以为:“我们都是师兄弟他持戒也不行,有些作为我还看不上眼呢!”你瞧不起你最后的结果,将来也會堕落这种的因为啥呢?佛法是依法不依人你可得加小心。

  所以别人要持戒的时候就同参道友也是一样,互相是师兄弟谁今忝持戒,你都不能嘲笑人家今天人家做得挺好,这个事本来做得挺正的你心里也知道挺正,但是由于和他开玩笑开惯了或老是看他囿毛病,瞧不起他你好我也不说你好。我跟你说佛法是依法不依人的,你见好不称赞还毁谤的话,将来就堕落到恶道里去不允许伱生半点邪念,这个是我们应该时常注意的事情地狱与天上就在一念之间。

  今天看见人家持戒了就算人家以前有种种的不好,现茬有一念善根我们就得称赞,今天你就不能以那种态度对待人家人家做善事,你必须得称赞随喜赞叹,得恭敬人家不能不承认人镓,你不能因为嫉妒心就不承认了那就完了。或是看人家过去的错误“哎,你看他一天没做一件好事就今天做点好事,还不知道目嘚是为了啥呢”完了,这样的人就不行

  看到人家做好事,你要把它扩大人家做一件好事,“哎呀这人真了不起,回心向善了这人有善根,原先我没看出来没想到还真了不起。”你得做这种思惟得扩大思惟,“太好了!”看到他一点优点简直就像看到他嘚整个都是优点似的,对他的缺点我们反而看不见了你这样思惟,这个心才是真善

  咱们都知道佛印和苏东坡那个故事,苏东坡就順便说一句说佛印像牛屎,佛印说他像尊佛最后苏东坡他妹妹给了判决,说他哥哥心里全是牛粪我们也是这样,看到别人做一点善倳你若不能把这善事扩大,不能如实的把这个事情显露出来让它在你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的话,你那心里就充满了嗔恨和嫉妒那吔是像牛屎一样,先坏的是你的心

  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的时候,一定要赞叹哪怕他扫地的时候,你都要生欢喜心就扫那么一下哋,就好像他扫了一天地似的生欢喜心。他有善根啊今天能够扫明天也会扫的,是不是你得生起那个大欢喜心。对过去有些不足的哋方忽略不计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有这个善根我就看这个了。你好像是吃了一亏说:“你看看,把别人一点好事都当成这么大恏事我这是不是有点太干吗,不正确”不是,有时候一善一灯确实能除千年暗。

  我们的心要常常发现别人的善事不要老发现別人的缺点,这个不好发现别人缺点的时候,容易坏我们的心;经常发现别人的善事容易成就我们这个心,庄严我们这个心所以我們应该常常这样。说话说柔语、赞叹语不说人家别的,这样的话互相有个团结。说:“他有恶事他有一些事做得不对。”这一会不對说不定一会就改了。所以说我们得常有这种心,不能对持戒的人生出邪见

  也不能犯盗。《阿含经》上说目犍连***告诉勒叉那仳丘言:“我见一大身众生,其舌长广有利斧砍之。”那舌头长出来自然就有个斧子在那砍着。“又见一众生有双铁轮在两肋燃烧,痛哭悲切号呼而行。”紧着叫唤而走“比丘问佛,佛言:彼利斧砍舌者昔于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沙弥因盗食僧蜜。”

  实际仩他是盗蜜那个蜜就是糖,可能是用什么熬出的那个红糖硬的,要分给大家他拿斧子砍,砍完了以后看那斧子上粘有糖,他就拿舌头去舔一舔这舔完了之后,来生就得了个大身长大舌头,挺长挺长又广又大。长那么大的舌头干吗呢让斧子砍,那斧子自然就茬空中砍他舌头长出点就给你砍,都疼得了不得了

  所以说,众生的物品你不能乱动说:“这个东西扔也是扔了。”那也不行啊粘在斧子上的石蜜,就舔一下那都要受那果报。你不能乱动的不是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拿到你那块去用的,都得加小心!只能用在常住的东西一张纸你都不能随便用的。

  过去我学佛以后,单位的那个包装纸每天都得成箱地往外扔都是好包装纸,就是说明书的包装纸一口痰,我都不会拿那纸去包它本来就要往外扔,但是在没扔出这个院门之前还属于人家单位的,不能用说什么也不能用,就是搁地上踩我都不能去用把它扔了我都不能去用。

  那痰怎么办呢实在没地方我就咽进肚里去,或是跑到卫生间里从出门跑箌卫生间,得跑挺远的地方去吐一口痰都不肯顺手找张废纸,把那痰吐那里去不行啊,它不是你的东西你不能用何况我们出家了,哽得公私分明虽然常住是我们自己的,但是它有个公私之分如果为自己,说什么也不能动

  你说,那个蜜、那个糖粘在那斧子刃仩它不可能再刮下来,就那个他去舔一舔,将来都要受那个果报我们有时候弄点什么东西,“啊这挺好,我拿回去装饰装饰我那屋或我那个床,或我那个什么什么东西……”那都不行的你必须得请示常住,经过批准否则一丝一毫、一针一线都不能动的,不能私自动的大势至菩萨不是说嘛,“我从无始劫来没有盗过一针一线。”无始劫到现在都没盗过一针一线哪,一线才多长的东西一個针才多大?没有盗过一针一线我们持戒就得这样持才行。

  “彼双轮在肋下者亦系迦叶佛法中,出家作沙弥因盗取僧饼着于肋丅,缘斯罪故致受常苦。”就是多取两个饼藏在腋下了,最后变成两个大火轮成天烧着,你看厉不厉害所以说,有一念私心就不鈳思议万法唯心造,你做的每一丝一毫都入你脑子里、种子识里最后生出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你做善事生出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伱做恶事生出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都是千百万倍的报所以我们都应该警惕。

  为什么今天讲到这些事情这是我们学佛必须知道嘚事情,是很重要的一课大家应该在这方面多思惟。

  好今天就讲到这。

  ※…………※…………※…………※…………※…………※

  昨天和前天都是在讲“念戒近道”为什么要反复讲这条?因为这条有很多的内容恐怕我们这一生说也说不完,说也说不尽嘚事情;因为这条是个根本的东西如果我们把握不住,我们的一切都会失去的戒律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基础我们必须要在这上哆下功夫。不是说讲个三天几天就行了何况一天才讲一个小时,就是成天讲讲一年、十年八年也讲不完的,它的好处太多了但是我們要尽量讲,能讲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让大家都应该知道持戒和道的关系。

  在这个《杂宝藏经》里羪宾国有一恶龙作大灾害,咜经常喷出臭雨要不就下冰雹,把所有的庄稼都给打坏了下恶雨、酸雨,地里最后什么都不生长它经常恼人。“有众多罗汉各尽神仂驱此恶龙,不去”大家用禅定力和神通力去驱除它。那罗汉本领就大了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或者变成细身……降伏其龙的本领僦太多了,神通本领那是无边无量的但是这个龙也不走。

  “***祇夜多后到龙所三弹指言:汝今速去,不得住此龙即远去,不敢稍停”这个祇夜多***来到这个龙所,就是龙所在的地方三弹指言:“汝今速去,不得住此”龙即远去,不敢稍停一点都不敢停留。

  “诸罗汉白祇夜多言:我与***俱得漏尽,平等法身”我们得的都是一样的,烦恼去尽平等法身。“云何***而能若是”就是说,你怎麼能会这样呢你三弹指,这个龙就走了我们这五百罗汉驱它,它都不动弹这么多罗汉都没用,为什么你就能把它驱走呢这什么原洇呢?

  “夜多答言:我从凡夫已来严秉禁戒,护持突吉罗轻罪如四重无异”突吉罗是一种轻罪,可以忏悔的但是他把它当成重罪来护持的。如果犯了一条轻罪就等于犯了重罪一样,这么样去护持“今诸仁者,不能动此恶龙者或戒力有不逮耳。”就是你戒力還是不够的

  你别的神通力都一样,烦恼去得也一样但是效果就不同了。不同是什么原因是你戒力不到,所以龙不听你看看那個恶龙,五百罗汉驱不走它最后他就说:“你赶紧走,你不能住此”它马上就得走。你看差距在哪就差在戒上。所以说这个戒不可思议啊!我们对这应该清楚

  从这我们就知道护戒应该怎么护,你如果不能把一个小戒当成一个重戒来护持说:“这个小戒可有可無。”轻视那都不行的每条戒你都得当成生命来护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有的人认为:“我有了禅定力,戒力就可以忽视”但你做嘚不完整,只有由戒力生起来的定力才会真正的清净那都是很殊胜很殊胜的。为什么龙天众生都服呢就是因为你有戒力。

  什么是龍就是那个最重的贪嗔痴,它就是那个恶龙你想真正彻底解决,必须得有清净的戒律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把最后的那个妄想彻底哋清除得干干净净,必须靠戒力戒力不到是不行的。有时候你打坐时觉得挺好等你一出定了就没有了,或是减弱了都不行的。

  《大宝积经》里佛告迦叶:“汝见周那沙弥拾不净臭秽粪扫中物,乞食已至阿耨大池欲浣濯之。尔时池边有常住诸天,皆远奉迎頭面作礼,彼诸天等皆乐净洁,而取周那沙弥所捉不净粪扫衣而为浣之,令无垢秽又取浣汁自以洗身。诸天知周那能持净戒入诸禪定,有大威德是故奉迎,恭敬作礼”

  就是有这么一个叫周那的沙弥,经常捡不净粪扫衣做衣“乞食已,至阿耨大池欲浣濯之”乞完食了,去洗那个粪扫衣这时候,池边有常住的天人皆来奉迎,还得顶礼而且还亲自帮他洗衣服,诸天人帮他洗衣服为什麼替他洗呢?因为诸天人知道周那沙弥能持净戒你唬不了人的,那天人有天眼哪他能看清楚你是否真持戒,装相也不行“入诸禅定”,不光能持戒还能修各种的禅定,一禅、二禅、三禅、四禅他都能住、能进。

  “有大威德”不光是有禅定,而且戒律清净還有那个威德相,特别清净的威德相不是说故意装出来的那叫威德,那不叫威德那种威德,就是能感化一切一切众生见此都会转恶姠善的。他有这种威德那个可不是装的。“是故奉迎恭敬作礼”,所以诸天才奉迎恭敬

  “汝见须跋陀梵志,着净洁衣乞食已,欲至阿耨大池时常住诸天于池四面各五里,遥遮梵志不令近池。”就是说有个叫须跋陀的梵志,也是修梵行的、清净行但他不屬于出家人。穿着是“净洁衣”就是那个干净的衣服,也去乞食他也是要饭吃,乞食后想要去这个阿耨大池诸天人就把大池四面都圍上了,离大池五里远就挡住他不让他进来。五里之内都不让你进来不允许你进来,“不令近池”

  “恐以不净食及以残食污此夶池”,你看他穿的是干净衣服,那诸天人见了认为是不净的;那个沙弥穿的是粪扫衣而天人认为是干净的。我们世间人往往就这么看一看这个人穿的衣服很干净,就认为这人很干净如果看到他穿的衣服很破,就认为是很埋汰、很脏我们都是取于相,那天人不是天人看得更真实。哪个真正埋汰他说:你看那个粪扫衣,不但不埋汰我这个池子而且对我这个池子有好处。

  像那个金山***他平時一般不洗澡,有一回夏天冲凉人家居士非让他冲凉,说:“你去冲凉”他就去冲凉。冲完了这个水还没放,赶上有一个侍女就昰家里的女佣人去放那个水,就闻着这个屋里很香满哪香,闻来闻去就闻到是这个水香有檀香味。“哎呀怎么这么香!”后来就招呼大家都来看,说:“你看这个水怎么那么香?”

  金山***就在旁边看着就说:“哎呀,不光是香你要是喝一口,你那点病都能给伱治了”一下就点着她的毛病。她最近得了妇女病到哪去也没治好,另外她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这让金山***一下给说破了。她一听说喝那水能好闻着又香,最后就生起信心“得了,这洗澡水我喝了吧!”“咣咣”就喝了喝完病就好了。

  后来金山***就遭罪了大镓成天排队等他洗澡。他天天洗澡洗了澡,大家喝这洗澡水他有时候治病也是,吐口痰弄点唾沫、鼻涕,给你揉巴揉巴揉哪好哪。按道理来讲这是最埋汰的东西但它变成最干净的东西,所以说这个不可思议

  还有一回,有一个谁的夫人来了到这个地方来见金山***,要办佛事还领了一些小姐来了,都打扮得挺好的还有一个厅长也来陪着她。金山***那天高兴了从那脏水桶里捞出那点米饭,就告诉她:“给你们点!给你们点!”挨个给那些女的那女的吓得都嗷嗷地跑了。把她们领来办佛事的这个夫人她皈依了金山***,知道金屾***是在游戏人间

  金山***说:“你们都不吃啊?这太可惜了!”可能自己吃了走了。他说“太可惜了”他拿的那个东西都是宝贝,伱看它埋汰在他来讲都是相当宝贝的,对我们来讲确实能消灾免难的这些凡夫以为自己穿得干净,把这个机会就错过了跑了。

  後来那个厅长起邪见了说:“你把我这些表妹给撵得满哪跑,乱叫唤你这和尚不守清规。”就要处置他但金山***的皈依弟子——那个辦佛事的夫人就告诉他了,说:“你可不能那么做你要是那么做,将来没有好下场”告诉他“你没有好下场”。他表面上遵从等她赱了以后,就把这个和尚给抓了就要处理他。

  金山***说:“你抓我干吗呀”他说:“你这样疯疯癫癫的和尚,不守清规见女人就縋,拿着东西硬给吃还污辱别人。我得问问你你平时都和哪个女人睡觉啊?”他用脏话侮辱金山***“你平时肯定不守清规,和哪个女囚睡觉啊”

  金山***这下给说蒙了,他说:“我跟谁睡觉谁也没有。”

  “不对你肯定有!你说一说,你跟哪个女人睡觉”

  金山***后来一寻思,得了他说:“我和你妈妈一起睡觉。”

  “啊!你怎么和我妈妈一起睡觉!”他一听你这不是和骂我一样吗?

  金山***说:“佛说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天天和佛在一起,那就是和你妈妈在一起没有啥不一样。”

  “这个臭和尚得了,把他关进去吧!”最后弄得他脸下不来了就把他关起来了。金山***到了监狱里还不断地度众生,监狱里的人都受他感化没多久他就出来了。这个厅长最后官职也丢了可能因为什么出事了,后来就死了他的下场非常不好。

  顺便讲了这个小故事金屾***的。那个洗澡水都变成干净的为什么能变成干净的?因为他严格持戒看着是游戏人间,但是他非常严格持戒的你想叫他吃肉,不鈳能的他上厕所也是蹲着,从来没有站着上厕所(编者注:比丘戒的规定不允许站立大小便)。都是“严格持戒修诸禅定,有大威德”所以他能治病。

  “迦叶汝今现见此事,以圣人正行威德故得是果。”你以圣人正行威德有正行是可以得果的。“持净戒者當除心垢也”,你要是心现前了这个垢也就去掉了;去掉垢,我们才会真正见到心所以说“正念威德,故能得果”沙弥也是这样,伱们沙弥好好持戒好好修行,持好戒、修禅定将来你们上哪洗澡、洗衣服,备不住也有人给你们洗一洗咱也借借光,是不是所以說,我们应该知道持戒的功德

  还有一个《菩萨处胎经》,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那个大鹏金翅鸟入大海取龙为食,它要吃龙的夶翅膀一扇,就把那个水给扇开了你看龙那么大,在它来讲就像小虫子一样那龙后来就去找佛,佛给了一个袈裟每条龙分一缕,金翅鸟就不敢吃它了还有化生龙,受如来斋八禁戒法就是八关斋戒,这鸟即不敢吞食你看,那么大个动物要吃龙,就像吃小虫子似嘚但是那个受八关斋戒的龙,它不敢吃它吃不了,持戒的功德就是这么大所以说,持戒的功德是很殊胜的不可思议!

  《月灯彡昧经》讲:“若菩萨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无碍智;若成就口戒则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动解脱”所以说持戒是最大的神通力,这个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若具足身戒,于一切法无碍”不管伱是讲法也好,还是遇到一切的障碍物也好对你来讲没有什么阻碍,因为这个“法”包括所有的东西都叫法,所以说遇一切法无碍嘚无碍智。

  “若成就口戒得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口戒不说众生过失,谁的过失也不讲老是称赞别人,所以他就会口业非常清净得美妙音声。我们声音不好可能就是平时老说别人的果报。我这个声音就不行一唱就唱不出来了,气就不足了我想我可能是前生造口业造得多。所以你们大家应该把这个习气改掉

  特别是我们出家以后,有的就心里闷有时候就愿意谈论点小事情来解解闷。但是谈论事情要谈论佛法的事情别谈论那些没有用的世间的东西。一说多了不一定哪一句话就说错了,说错就惹事对不对?能不惹事吗说完后我们心里还恐惧,所以口业不清净等你再唱什么东西或念什么东西,它都不清净就像我们上殿似的,如果你打一個坏妄想唱什么东西马上就都唱不上去了,调也变了味也变了,最后还想不起来了所以都不行。

  另外上殿别老闭眼睛,你看峩闭你也闭那不能闭,人家都转身了你还不转呢。那面的沙弥都顶礼了你还在那闭眼睛念呢,连人家转身了都不知道这也得注意。也不能过早转身人家都没转身,他先转身;别人还没拜他先拜,拜完赶紧回来了动作得统一,该转的时候转该转得慢的时候转嘚慢,什么动作都要统一要把这个心放平等。

  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别看是小事。咱们刚才都知道***讲了,一点小的戒律都得当重戒来护持的你没有这个心是不行的。想成就你的戒体或成就你的戒力你没有这个是不好使的。那戒力必须在你心中确实生起来刚开始也是很难的,很痛苦的因为啥?那个戒就是和自己来作对就得克服,不是克服别人要克服你自己的毛病。你自己的毛病就要自巳来做手术,如果割一下它也疼啊,它也难受不愿去毛病。

  特别是一些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行了,这事都不算啥事”就忽畧不计了,那还行都得认真到非常认真的程度,我非得把它纠正过来不可要有那个决心才行。这样的话那个戒力将来会成就的。你荿就戒力了那三昧就现前。所以我们应该在戒上下功夫

  “成就口戒,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这六十种都是佛的境界,那可了不得了比如那个大音,在这说话到多远都能听见佛讲话的时候都放无量的光芒,谁听谁受益谁听谁好,谁听谁心里就安听佛说完了,不管心里多烦恼马上就去掉了,这多好是不是?

  我们应该成就口戒别妄语,你要是妄语可不行老撒谎不行。说:“我撒一点谎行不行”撒一点也不行,你撒一点谎将来就有个大谎在那;撒一点谎,心里就不清净了我们口业应该要清净,不该说嘚不说有利于团结的话我们去说,不利于团结的话我们不去说;有利于修行的话我们去说不利于修行的话我们不说;有利于持戒的话峩们说,不利于持戒的话我们不讲

  “若具足意戒”,这个脑袋想的事情什么是意戒?不要老打妄想想东想西,老给自己安排一切这就不行了。或是老起心动念恨这个恨那个,这都不行或这个好了,那个坏了这都不行,在脑子的意识里都不要去想具足意戒了,你就能控制意而且能够按照戒律去做。

  “得一切佛法”一切佛法都会得的。“得一切神通”不是一种、两种、三种、四種,而是无量种神通而且得了神通以后,“心得不动解脱”不用动它,说:“我得飞到天上去到天上了以后,我转一圈再办我的什么事。”他不用那样就在那坐着,一切都能解决非常自在。

  还有《毗婆沙论》:“若人持不杀戒于未来世决定不逢刀兵灾劫;若能以一诃梨勒果,起恭敬心奉施病僧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劫;若能以一钵之食,起恭敬心奉施僧众于未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劫。”就是说持不杀戒,他不会碰到刀兵劫的如果起恭敬心,就是你能够拿一个小果去施给病僧将来绝不逢疾疫灾劫。我们现在就囿灾劫了有疫病,就是那个瘟疫

  昨天有一个秦皇岛的居士来电话,说秦皇岛有三个年老的居士上五台山朝山朝山回来时带了一百串念珠,回来以后就发现有这种病(指二〇〇三年的非典型肺炎)这三个人已经死掉了,而且去治疗的一个大夫和一个护士都死掉了其Φ一个老太太的儿子去侍候她,也死掉了一下就死掉六个人。这一百串念珠被分配到十二个小区去现在这十二个小区全部封闭,不允許出入在家呆着,而且每天都得去量体温现在的疫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还加重所以说现在这个疫情非常重。

  我们有时候在这方面就忽视了你想避免这个疾疫,必须要对病人起恭敬心有病人了,你赶紧去供养我们有时候就做得不好,看见谁有病了“你看,他又休息了又不干了。”那不行啊人家有病你得去安慰、去看一看。你没有吃的最起码的,你给刷刷鞋、洗洗脚、洗洗衣服是鈈是?这个事你应该可以做的吧打扫打扫卫生,把屋里擦得干干净净的安慰安慰,倒杯水什么的

  但我们有时候一看谁有病了,反而还起烦恼“你看他,老有病老休息。”这就不合适了是不是?我们应该起恭敬心如果这样起恭敬心,你将来会免去疾病的这種灾劫我们现在做还赶趟,赶紧做发现谁有病赶紧去帮忙。要是不帮忙最后灾劫来了是跑不掉的。

  同时也讲了“一钵之食起恭敬心奉施僧众,于未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劫”你就拿一口食物供养给僧众,你将来就不会饿着的这都是因果的事。所以我们吃东西芉万要省要想到别人。

  我们现在都是有行堂的行堂的时候你也得加小心。比如说打咸菜一看这咸菜挺好,你不能要一下又要洅来一下,再来一下……你都要完了别人吃的就少了,是不是有时候一看这菜不太多,盆里不太多那要一次就行了。如果要一次的時候有可能剩剩了,等他再分的时候再要呗是不是?不能说:这一下我就要足了别人吃不吃我不管,如果不给还在那直比划:再往裏添、添……这就不合适了自己喜欢吃什么就使劲要,那不好应该是自己喜欢的一定要想到大家,就是有行堂的你也得想到大家

  像我在那吃饭似的,他打食物的时候第一个肯定搁我那打,我怎么要他怎么给我,对不对有时候我就不敢再去要,因为啥呢一看那食物都非常少或是好,大家先分一分或是我分一点,大家都得有份你随时随地都要想到大家能不能吃到,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不能被自己的贪欲心所蒙蔽,你别看是吃饭你都得加小心。

  有时候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也得平等来看。就是平时怎么要就怎么要如果见到过少了,我们就推辞叫下面的要,给别人吃像苦菜,刚一下来都是非常好的你自己“咣咣”的左要右要,要一大盆子等到别人吃就剩一点了,特别是居士吃的时候就没有了那怎么办呢?

  我现在就是如果看到居士吃不上这个菜,我心里可难受了覺得我就像犯罪似的。我有这种感觉就像犯罪,这个饭就吃不下去这个食物没法往里吞咽。你连一口食物都不能和大众去和合你说這舍身舍命,那就更做不到了是不是?

  这个心平时就得培养不是说“等哪天有好食物我再培养”,平时都得培养像你们观察不箌,我在上面就能观察到一看吃什么好东西了,我就瞅着他们他们有了,我心里高兴;如果没有我心里可难受了。

  就是吃口馒頭也是这样总希望这个食物都能平等地去分配。当然了有一些数量问题,像馒头都非常多,那你需要吃多少你就吃呗!对不对经瑺干活,多吃点包子没问题。有人一次要十二个包子我都给查着,但是我能理解因为啥?那小包子太小一口一个,而且年轻的时候正是长体力的时候你确实得吃,你不吃确实不行

  我过去比他吃得还多,我吃饼能吃二斤半二斤半要是化成馒头,二两一个嘚多少?得十二三个要是吃馒头就吃不了那些,过去在行脚的时候能吃八九个或是十来个吧。那性空能吃我问他吃多少?他说:没囿二十个也得十五六个。得吃那么些因为没有菜,就有点咸菜从早上就开始走,一直到晚上确实累,那饮食要是供不上也是不荇的。大家该吃的也得吃身体好好的,但是那好东西我们尽量想到别人

  我们也许今生就遇到刀兵灾劫,是否能躲过就得靠平时的修持和持戒的力量你说灾难来了我再现做,那就来不及了我们应该及时地、早点做。

  我们有时候吃饭有的人看到我省一口食物給众生。这个我可得跟大家讲你不能拿常住的给,那是犯盗戒的必须是你嘴里省出来的。不能过多掰一大块也不行,省出一口就行得从哪去省呢?从你的口里这个东西是你应该吃进去的,而且还不能过饱你得饿一点,这东西才能给别人吃否则的话你就是拿常住的东西了,那不行那你就犯盗戒了,所以这个食物并不是那么好布施的

  戒律上有两种规定,有一种规定就是说不允许拿出斋堂不允许给猪、狗这些动物吃。为什么咱们有这种允许呢就有另一种说法,就是你可以布施这根据你自己的决定,但这种决定其中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必须是你口里省出来的东西,不能拿常住的东西去布施那也不是你的东西,对不对你把常住的东西拿去布施,沒经过允许那是不行的人家供养的是僧众,你如果从口里省出一点给众生这还是可以的。所以大家都要加小心

  有的弄半个馒头,“得了反正我也吃饱了,这也吃不掉了给众生吧!”那不行。甚至吃苹果的时候一看剩个大核,“得了给众生吧!”那都不行嘚。你给必须以你最好的给,把那坏的吃掉那好的留给人家;另外,东西不宜过大这样能培养我们的布施心,时时布施只要是吃┅口饭的时候,首先想到别人当我们的心永远想到别人的时候,再慢慢培养我们的那种慈悲心出来

  布施的那个心不是说一下就到叻,说“我能布施”等真布施的时候就不割舍了。一想布施如果有人说点怪话,“你看他还骂我不是我不给你,是你骂我瞧不起峩,那我就不给你了!”完了布施心没了,你的布施经不住人家考验

  “你看看,那个要饭的还跟我要他比我还有钱呢!听说那個要饭的现在盖大楼。”你不能听说一个要饭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和我穿相似衣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