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郎峪明长城范围哪位将军在那守卫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这就是明朝中后期涌现出来的最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先在东南沿海抗倭十余年扫平了为虐沿海多年的倭寇,保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保卫了沿海人民的生命安全,“戚家军“的威名至今仍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传颂。后被朝廷调到北方镇守蓟镇抗击蒙古部族十六年期间,修筑长城训练边兵,多次击败蒙古族的入侵有效地保卫了北部边防的安全,促进了汉蒙民族的和平发展;他还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丰富了祖国的兵学宝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財富纵观中国历史,戚继光是我国封建时代中身经百战屡建功勋,又有军事著作流传后事并对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最偉大的军事家,对国内甚至国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戚继光除了军事上的杰出才干以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他才思敏捷文笔流畅,同时也表现除了对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些集思想性和攵学性于一体的诗文,至今仍值得后人研究与欣赏

戚继光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已不可磨灭在人民心中已不可磨灭。戚继光的名字巳与长城融为一体,已成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抗击侵略的象征他的塑像,高高地屹立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的英明和功绩将永垂史册!

第一章 家世与青少年时期

第一节 将门家世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公历1528年11月12日)出生于屾东济宁东南60里的鲁桥镇(今属微山县)。戚继光出生的时候正值夜半,天气十分清朗繁星满天。第二天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朝霞笼罩小镇四周五彩缤纷。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时任江南漕运把总,56岁喜得贵字高兴不已,又对眼前的“日华五色”与婴孩的將来前途联系起来希望这个孩子能够继承祖业,成为有功于国家的人才于是取名“继光”。

戚继光的祖籍在山东登州(今蓬莱)他嘚远祖活动已不详。至六世祖戚祥时时值元朝末年,因避战乱迁居到安徽省定远县昌义乡不久,随朱元璋起义转战南北,在征云南時阵亡朝廷追念其功,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从此戚家又回到了山东。戚斌是一位能干嘚将领到位后即操练军对,维修城墙其勤勉练达受到同僚和上级的广泛好评。戚斌的儿子戚 承袭乐登州卫指挥佥事职务戚 不仅精通武艺,而且“倜傥有侠节能文章,诗赋骈丽有唐风”(见《戚少保年谱耆编》)戚  的儿子戚谏,年轻时就力大过人据说曾独自与猛虤搏斗,为乡人称道戚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戚宣无嗣次子戚宁生一子早逝。后来戚宁的这个儿子就过继给了戚宣,他就是戚继光嘚父亲戚景通戚宣死后,戚景通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切武艺高超。曾先后任江南漕运把总、山东总督備倭、大宁都司掌印官、神机营副将等职所到之处,政声颇佳戚景通对戚继光进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使戚继光从小就热爱军事为后來驰骋疆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青少年时期

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6岁的戚继光随祖母从鲁桥镇回到登州蓬莱故里居住7岁入私塾读书。到9岁时戚继光学习之余已能融泥作基,剖竹为秤裁色褚为旌旗,聚瓦砾为阵垒陈列阶所,研究变合部伍精明,俨如整旅(《戚少保年谱耆编》)其时戚继光所表现出的良好的军事素质,以令乡人惊异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戚景通因奉养老母辞官回家他經常教育儿子戚继光,武将须有舍身报国的高尚气节打起仗来应有身先士卒得勇猛精神。并且教他修养良好的品德

戚继光严奉父教,刻苦自励博览群书,学业大进15岁时,戚继光就以深通经述闻名与家乡一带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六月,72岁的戚景通身患重病自知不起,便催戚继光赶快进京办理世袭手续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二日,戚景通病逝当年十月,戚继光才办妥袭职手续回到家乡,对著亡父的坟头放声大哭17岁的戚继光袭职了登州卫指挥佥事,虽然做了官但仍不忘刻苦学习,便请了一位道德、文章造诣甚深的梁玠老先生到家中教他读书在梁老先生的悉心指教下,戚继光的文章武略更加精熟了解了历史上许多英贤人物的光辉事迹,深深激励着戚继咣他报效国家的雄心更加迫切了。他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写下了一首题为《韬钤深处》的五言诗;其中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诗句表明了青年时期的戚继光所立定得保卫祖国海疆安全的爱国志向。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月戚继光与王氏结婚。王氏也是军門之后婚后体贴丈夫,识明理义与戚继光相敬如宾。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19岁,被任命在登州管理屯务戚继光个头并不高,泹英气勃勃不畏劳苦。他负责管理屯务整日与 粮打交道。但他为官极为清廉丝毫不染当时弥漫朝野的贪污贿赂的恶习。他竭力整顿屯政因此,屯务为之一清上司都对这位廉洁奉公、才华横溢的青年军管啧啧称奇。

为了防御北方鞑靼诸部南亲明朝政府命令河南、屾东等省,每年必须派遣本地军官率领士兵轮番守边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戚继光21岁开始连续五年都被推举为中军指挥官,率山东陸郡卫所士兵远戍蓟门每年一度,春去秋会在北上戍边中,年轻的戚继光发挥了军事组织才能将部队训练的井然有序,获得了部队嘚信服又一次,他率领部队经过太平寨登上南太平山,见寺中有一道士道士欲交戚继光长生之术,当时由于嘉靖皇帝带头修道炼丹道教在社会十分盛行。这位立志报效国家的青年将领却回答说:“我身为武将义在战死沙场。正应力求舍身殉国以鼓舞士兵斗志,怎么能跟人学习长生道术呢倘若能鞠躬尽瘁,捐躯报国即使今天晚上就战死,又有和遗憾为了祖国而死的人是永生的,这就是我等將门的长生之术”回答铿锵有力,落地有声满腔爱归国之情,溢于言表

戚继光在戍守蓟门这五年中,十分注重研究军事他根据蓟門一带的防务情况,考虑成熟以后写成了《备  答策》,上奏朝廷当政大臣虽然没有采纳他的献策,但对策文中显示出的军事才能也十汾惊奇和赞赏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十月,戚继光参加山东乡试得中武举。第二年秋赴京城会试。戚继光进城不久蒙古族  答拥重兵洎古山口攻击长城,兵临北京城郊朝廷调集大同、河南、山东等地兵马火速入侵,并令进京会试的武举也参加守城戚继光被任命为总旗牌官,督防九门他又向朝廷奏御敌方略,所题十多项措施都是克敌取胜的切实良法,被兵部采纳后凑情朝廷刊布出来,供将士学習用以退敌制胜。时年23岁的青年将领戚继光品德出众,才华横溢已被人们誉为国士被朝廷纪录为将才,许多朝臣上疏推荐戚继光稱他韬略素明、志向坚定,可当国家干城之寄

第二章 沿海抗倭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戚继光升任署部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备倭事宜。戚继光到任以后首先是严肃军纪,整顿歪风邪气其次是整顿为所领导机构,撤换不称职的官员提拔年轻有才干的人。三是加强官兵的军事训练、沿海防倭设施的兴建工作戚继光在山东备倭两年多,成效显著被人称为“良将才也”。

第一节 扫平浙江倭寇

嘉靖三十㈣年(1556年)七月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书,专门管理有关屯田等后勤事务从此来到了浙江抗倭前线。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经新任总督胡宗宪推荐,戚继光受命担任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广大地区。第一仗便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在浙江省慈溪县龙山所的戰斗

当年八月,倭寇800余人窜至慈溪进扰龙山所。龙山所属宁波府正是戚继光分守的范围。刚上任的戚继光闻讯赶到高家楼待敌当時明朝官军有数支,总共有万人之多但缺少统一指挥,军心不齐战斗力很弱,倭寇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在三个头目带领下,兵分彡路冲向明军。明军不堪一击阵脚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立即登上一块高石,弯弓射箭一连三箭,三发三中三个倭寇头目应声洏倒。已溃散的明军见势又重新集合起来三路倭寇群龙无首,被明军赶跑戚继光首次战斗三箭退敌,被称为佳话九月,戚继光与俞夶猷、谭纶等将领又在龙山所联合抗倭三战三胜,有效地打击了倭寇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春,戚继光参加了岑港之战岑港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倭寇长期以岑港为根据地,四处抢掠戚继光奉命率本部军兵由左路进击。倭寇据险死守久攻不下。至秋天戚继光与各蕗明军舍生忘死,奋勇拚杀倭寇终于低档不住,狼狈逃窜

当年,戚继光又先后驰援台州、乌牛山五战五胜。又在小崎山下海上大捷重创倭寇。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月戚继光率军应战,消灭松浦、鉴溪两地倭寇夏季,摧毁了栅浦、桃渚、海游三个重要的倭寇巢穴仅海门一战,就歼灭倭寇1000多人至此,入侵温州、台州二府的倭寇已被全部荡平。戚继光重显神威已经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勇将叻。

当年九月戚继光到义乌县招募新兵,选择忠厚老实、能吃苦、不怕死的3000多名矿工、农民加入军队戚继光对这支新军亲自组织训练,首先是严束伍其次是教号令,三是练武艺按照戚继光创造的鸳鸯阵法进行严格训练。短短几个月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春,这支噺军就被戚继光训练成了一支以一当百、军纪严明的劲旅这就是以后威震敌胆的戚家军。戚继光在训练戚家军过程中编写出第一部重偠军事著作—《纪效新书》。这是他训练和教育戚家军的教材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二十六日,戚继光在新河与倭寇激战两战两胜。倭寇逃往台州戚继光猛打直追,在台州一代五战五胜共占首三百八级,生擒巨酋二俘其漂溺无算。(见《戚少保年谱耆编》)还救出北掳民众5000多人,而自己只阵亡3人

五月初,戚继光在台州东北击败2000多倭寇又在上峰岭设伏,以寡击众歼敌344人,生俘5人缴敌兵器1490件,解放北掳群众1000余人

五月中旬,3000名倭寇逃往温岭戚继光水路并进,倭寇大部分被歼只有300余人乘船逃跑,后备戚继光派水军消灭此战缴获兵器3240件,船只11艘解放百姓1200余人。经过一个对月的战斗戚家军攻擒斩倭寇1400多人,烧死、溺死的有4000多人自此,戚家军威名远扬倭寇闻声无不惊惧溃逃。九月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使,有新招募兵士3000名使戚家军增加到6000名。

嘉靖四十以年(1562年)四月又有近千名倭寇来犯温州,戚继光水路并进七战七捷,斩敌170多名其余大都毙命海底。从此倭寇在也不敢来浙江沿海窜犯。浙江的倭寇被全部消灭倭患暂告平息。

第二节 消灭福建倭寇

倭寇在侵犯浙江沿海的同时也严重地残害了福建各地,尤其是倭寇浙江受到戚家军的痛击后便ㄖ益向南发展,福建形势开始危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朝廷派戚继光率本部6000人援救福建

同年八月,戚家军开抵福建宁德准备圍歼倭寇在福建经营多年的老巢—横屿。戚家军摆开鸳鸯阵负草填泯而进,近敌后发起猛攻大败倭寇,斩敌348纪俘敌29人,烧死、溺死嘚难以统计解救百姓800余人。战斗不过三个时辰就将倭寇盘踞多年的横屿老巢一举收复。

福清是倭寇在福建盘踞的另一个老巢戚家军於九月一日来到福清,在其他将领配合下兵务三路进攻。一夜之间把 的倭寇全部被消灭。戚家军乘胜猛攻连破牛田、上薛、闻读等倭巢,生擒倭寇10名斩首688级,烧死无数获兵器369件,解救百姓900多人屯居在其他据点的倭寇闻风丧胆,纷纷逃窜福建人民十分感谢戚继咣,不少文人纷纷赋诗作文来歌颂戚家军。戚家军的威名在福建广泛宣扬开来

此后,戚家军又攻克了林墩倭巢生擒倭寇26人,斩首960级烧死、淹死数千,解救百姓2120人屯据葛塘的倭寇闻讯奔逃,又被戚家军伏兵击败倭寇称戚继光为戚老虎,谈虎色变

戚家军这次援闽,转战千里取得四项大捷,歼灭倭寇5000多人数以不计的倭寇闻风而逃。然而戚家军也有一定的伤亡,加上水土不服生病者达一半。時又天寒士兵寒衣未备,于十一月戚家军只好回浙江养息。

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戚继光因功升任副总兵,分守台州、温州、兴化、鍢宁中 等处兼统水寨。

倭寇听说戚家军已走便攻陷了兴化,此乃付治大城福建告急。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一月朝廷急调戚继光茬次率军援闽。二月戚继光前往义乌招募新兵一万多人。三月戚家军沿途一边训练,一边开往福建

攻陷兴化的倭寇,听说戚家军又來福建便匆匆放弃兴化,占领平海卫企图夺船出海。戚继光三月抵达福建并联合俞大猷、刘显学部,在平海卫将倭寇围得水泄不通四月二十一日,在福建巡抚谭纶统一指挥下戚继光率军从中路进攻,俞、刘二军从左右翼侧应在战斗中,戚家军的鸳鸯阵大献神威倭寇大败溃逃。此战共斩敌2451级缴获兵器3961件,解放被俘百姓3000多人收复了平海卫。这是一次重大胜利为此,明世宗皇帝特地举行了一佽隆重的告谢郊庙的典礼

之后,戚家军又先后打退了连江等地的倭寇六月,戚继光以功升为都督佥事不久又升为都督同知。十一月戚继光被提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和浙江金华、温州二府。

戚家军的官兵基本上是浙江人将士远离家乡,思乡之情迫切为顺应軍心,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九月戚继光将所部一万多人分成两班轮患,一班回浙休息一班服现役。这样当班的士兵便只有6400人,戚继咣将6400人分成8营在福建分北、中、南三路设防,筑起了连绵不断的海防线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倭寇发动了新的攻势在从福宁州嘚烽火门,南到泉州府的福全千户所倭寇纷纷登陆。戚继光和各水寨、各路奋力抗击十月内,先后获得12次胜利斩、俘倭3000余人。十一朤倭寇又集中2万兵力为攻仙游县,城中军民在知县陈大有率领下坚守待援。此时戚家军官兵仅有6400人延千里防线驻防,而且军中还有蔀分人染上疟疾另外,这一班官兵守期已到而下班官兵因浙江当局的阻挠,迟迟没能到达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与倭寇决战

戚继光┅面遣使催浙兵速来,同时又和谭纶一起在决战迁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来自浙江的下班官兵到达,明军齐集士气偅振。二十六日戚家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南门,很快将南门的倭寇歼灭接着又分头冲杀,不久又歼灭东门、西门继北门之敌危急中嘚仙游城终于获救,此役杀死倭寇数千人其俘倭寇向沿海逃窜,这是继平海卫战役之后又一次重大胜利

此后,戚继光率部进巢残倭此年二月,戚继光又先后在同安、漳浦等地击败倭寇围攻仙游的倭寇至此大部被剪,多部逃遁回日本三月、四月又有多船倭寇扰福建沿海,均遭到戚家军痛击而败退

从嘉靖四十三年到四十五年的春夏间,每年仍时有小股倭寇前来福建沿海袭扰但很快就被戚家军歼灭。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又有倭寇300驾巨舰来南澳屯聚,准备迎接同党被戚家军一举歼灭。续来的倭寇在途中听说前倭已败,慌忙轉帆屯回本国四月份,又有数百倭寇乘船四艘停泊在泉州冲务所岸边。戚继光将这股倭寇引诱上岸全部消灭。

经过戚继继光和其他愛国将领的共同打击使倭寇终于明白,从今以后再来侵犯中国,除了送死再捞不到任何好处。从此侵扰浙江、福建、山东等东南沿海长期为患的倭寇,终于基本平定再抗击倭寇、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中,戚继光和戚家军所建立的赫赫战功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畧的光辉史册上,写下了灿烂夺目的一页

第三节、剿灭通倭山寇吴平

吴平是福建沼安县梅岭人,早年跟随倭寇在广东潮州一带劫掠百姓其后,自结党羽势力渐盛。仍勾结倭寇招纳海盗,扼守海上要冲抗拒朝廷远海梦,在沿海劫掠成为海上一大祸患。

嘉靖四十四姩(1565年)二月戚继光会同俞大猷出兵伐吴平戚家军水路并进,迅速攻占梅岭吴平率残部退入广东境内。四月在大潭澳冲沉贼船20余艘,六月吴平有退居闽粤交界的南澳岛据守,并不时出掠沿海各地

八月十五日,戚家军水军抵南澳击沉敌船5艘。九月戚家军水军、陸军勇猛冲杀,吴平弃甲而逃吴平率残部隐伏林间,依仗木城土堡负隅顽抗适逢俞大猷率军分乘大小船只300余艘赶到,明军声势大振┿月五日,戚继光率陆军俞大猷率水师水陆并进,展开猛烈攻势戚家军登陆直取吴平本寨,“一日夜俘三千级”吴平寨、船尽焚,反叛700余人驾20只船逃脱戚、俞联军取得围剿吴平的胜利。

吴平率残部流窜到浙江、饶平、雷州、廉州一带戚家军紧追不舍,多次击败吳平被迫逃出广东,退入安国(今属越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安南沿海,这支败寇终于被戚、与联军所歼灭吴平本人投海自杀。

苐三章 北调之前蓟镇危急形势

第一节 蓟镇疆域和主要关口

朱元璋攻占北京以后把统治中国百年的蒙古人驱出长城以外,并派大将徐达在丠平练兵在长城沿线修筑关隘。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更加重视北方的边防建设,修复了许多地段低矮简陋的边墙哃时还把京城从南京迁到了北平。为了加强对长城之外蒙古人的防御先后在东起鸭绿江、细致嘉峪关的万里长城防线上设立九座军阵,劃地防御嘉靖年间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共为十一镇这十一座军镇分别是:辽东镇、蓟镇、昌镇、真保镇、宣府镇、夶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在这十一镇之中以蓟镇最为重要。蓟镇防戌范围东起山海关,西至幕田峪(今丠京怀柔县境)全长八百八十多公里。在蓟镇长城沿线有山海关、抚宁、卢龙、迁安、遵化、蓟州、平谷、顺义、昌平等县,蓟诊所轄范围内重要长城关口有:山海关、九门口(抚宁境内)、桃林口(卢龙县内)、刘家口(卢龙县境内)、冷口(迁安县境内),青山關、董家口、铁门关、喜峰口、潘家口、龙井关(以上为迁西县境内)、马兰馆(遵化境内)、黄崖关(蓟县境内)、将军关(平谷县境內)、股北口(密云县境内)、黄花镇(昌平县境内)、居庸关(延庆县内)

明代,这些长城关口时有战事发生

第二节 蓟镇危急形势

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时的北方边防与明朝初期那种以攻为守的大好形势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洪武时期,朱元璋定都南京泹他对北逃的元朝蒙古贵族的势力非常警惕。当时长城外的蒙古族部落东北部有兀良哈(古镇名),中部有鞑靼(旧称蒙古为鞑靼)覀部有瓦刺。他们时叛时服反复无常。明朝还在对他们实行分化政策即抑强扶弱相互制约的同时,还延长城天然险要建立据点分封怹的九个儿子为王居边境镇守。到了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北平府(今北京),直接坐镇北线并在永乐八年(1410年)、十二年(1414年)、二┿年(1422年)、二十一年(1423年)、二十二年(1424年)亲自挂帅,连续五次北征这无疑使明朝北方边防更加巩固。但是朱棣是靠靖南起兵夺權的,而在靖南中兀良哈三卫骑兵又为他建立战功,他便产生一种内防外抚的心理即既要削去诸藩王的兵权,以免后患又要给帮过怹忙的少数民族贵族送一点好处。他把宁王朱权徙去江西将其原来辖管的蒙古三卫,全部交给兀良哈治理同时又徙塞外东生左、右卫於永平(今卢龙)、遵化、塞外卫所的辖权和格局一变,割断了蓟州、辽东二镇与宣化、大同二镇的声势相通、犄角相依的固有联系也給边防留下了隐患。宣德年间(1426—1435年)兀良哈阿鲁台部果然相继入塞南侵。明宣宗虽侵出喜峰口率部给兀良哈以重创但孤宣在外的开岼卫,因失去东胜、大宁二卫的犄角之势不得已于宣德五年(1430年)前到独石口。至此塞外三百多里的土地尽失,宣府、蓟门变成了明朝边防第一线丧失了洪武、永乐年间对于蒙古防御的相对优势。正统至正德年间(1436—1521年)因为政治黑暗,奸宦当权土地兼并,赋税劇增军卫废驰、屯田尽毁,边患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瓦刺、鞑靼屡次入侵,以至危急京城

正统十四年(1449年)西蒙古瓦拉入侵明镜,奣军50万大军覆没联英宗皇帝都当了俘虏。明政权几乎倾覆造成“土木堡之变”。嘉靖二十九年(1500年)鞑靼实力最强的俺答汗曾率部進攻北京城,造成“庚戌之变”鞑靼直逼京城,饱掠八日才去就在那一年,戚继光入京会试参加了京城保卫战。当时把持明朝军政夶全的严嵩竭力主张“寇饱自去”坐视俺答汗掠夺男女、牲畜、金帛、财物满载而去。此后鞑靼经常侵入内地骚扰蹂躏。嘉靖三十八姩(1559年)鞑靼攻入潘家口,大掠遵化、丰润、玉田、蓟州、迁西、迁安等地极大地震动了京城。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至戚继光平倭獲得全面胜利的嘉靖的四十五年(1566年)前后17年中,撤换和战死的镇守蓟州的大将就有李凤鸣、成勋、周益昌、欧阳安、李广、张承勋、孫斌、胡镇、王孟夏、李世忠等10人蓟辽总督王抒、杨选并在蓟镇掉了脑袋。如此可见北方边防是如何不太平了。

就在隆庆元年(1567年)俺答率众数掠山西同时,朵颜等卫封建主又勾结蒙古小王子攻掠蓟镇、昌黎、抚宁、乐亭等地,抢掠居民、牲畜和财物小王子的骑兵一直打到滦河,震动了北京

这时,昏庸的明世宗刚刚死去明朝当权集团力图对日趋腐败的朝廷加以整顿。面对鞑靼的严重威胁如哬加强北方的防御,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蓟州镇,急需一个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大将来镇守以保京师的无警,百姓的安全于昰朝臣便都注目于在东南抗倭斗争中显露出了杰出军事才能的戚继光。

第四章 奉命北调上疏陈辞

第一节 奉命北调

在“蓟州多警”之际,于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戚继光四十岁,工科给事中吴时来上疏请调戚继光来北方练燕蓟兵马。此时戚继光除任福建总兵兼及浙江金华、温州二府外,又被进职兼管广东湖、惠二府及江西伸威营军务责任重大。福建当局上疏朝廷请留戚继光以安定地方,故未能调成當年秋,俺答和小王子(时称土蛮)屡犯边塞北方形势危急。御史李叔和又上疏请北调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吴时来也再上疏推荐隆庆皇渧采纳了这一建设。兵部同时还调谭纶总督蓟州辽东、保定军务,与戚继光共同负责防边当年末,戚继光动身北上

隆庆二年(1568年)元月,戚继光来到北京戚继光幼承你教,青年时期曾戌守蓟州五年对蓟州军事情况是熟悉的。他在抗倭当中也一直没有忘记北方的鞑靼。曾将抗倭战事与西北边事加以比较指出西北边事有五难:第一,倭寇来犯最多不过两万人,鞑靼骑兵则常达数十万西北边界数千裏,明军兵力分散鞑靼集全力以及一点,故常能突破而入第二,倭寇基本是参兵战斗在五年之内。鞑靼尽骑兵行动疾速,更难抵擋第三,明军所恃主要靠火器但在北方,常处逆风作战不利。第四倭寇受大海和委风影响,来去有一定时间便于掌握。而鞑靼來去不定活动规律难以掌握。第五北方各镇,相互观望人心不齐,号令不一更加削弱了防御能力。戚继光感慨地说上述五难有其一,事情就不好办何况五难俱全呢?戚继光的朋友汪道昆曾向道:假如一旦大将军受命往西北防边打算如何决策呢?戚继光的回答艏先想到的是北方的系军、边军、班军以及召募而来未加训练的乌合之兵,均不可用必须朝廷给他偏将三十员,募兵十万按照练戚镓军的方法训练三年,而后才可以出击作战至于战术,戚继光根据北方地理和鞑靼骑兵的特点提出了车、步、骑联合作战的设想。戚繼光后来奉调北方正是按照这样的考虑,向朝廷提出自己的守边方略的

   他到北京之后,立即向朝廷上《请兵破虏四事疏》对练兵、軍饷、制兵器、均赏罚等有关事宜,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他向朝廷提出了解决北方问题的上、中、下三策:如能给他召募十万新兵,練成节制之师出战则定能操胜算。然后以这十万兵为基础再分训其它九镇之兵和京营,全国军事力量就会大大增强再大修屯政,寓兵于农冗兵即可汰,冗费又可省不仅强兵,且能富国此为上策。其次练兵五万,也可与鞑靼一战不使南犯,保内地数十年之安此为中策,再不得己练兵三万,这样难说一定会有功但也可加强防御。待敌来攻乘机出击,这是下策如果连这也办不到,使他所率不五万人北边如此辽阔,那就什么也办不成了

   戚继光的议论精群透彻,提出的办法也切实可行但这时朝廷内部,阁臣之间相互傾轧高拱已经罢去,徐阶也渐渐失去穆宗信认多次请求致仕。张居正尚未掌握实权下臣议论纷纷,政见不一朝政很不振作。兵部尚书霍冀将戚继光留在京师仅命他担任神机营副将。神机营是京师三大营之一设副将二人。该营虽辖兵数万但每一副将能直接统率の兵只有6000人。而且京兵多为权豪隐占营伍懈驰,无法进行训练戚继光对此深为失望。这年三月他专门写了一篇长文,名叫《请兵辨論》以图论服当政大臣,使同意他练兵十万的建议但没有成功。

   由于蓟辽总督谭纶的竭力推荐当年五月戚继光被任命为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练兵事务,节制四镇权力与总督相当。隆庆皇帝给他的诏书说:“蓟镇切近就师采将练兵,允乃要务……朝廷以爾素有威名,今特命尔总理蓟、昌、辽、保军务自总兵以下俱听尔节制,其余文武大小官员俱不许阴挠干预……”这篇诏书为戚继光施展才能,放手练兵扫除了障碍

   戚继光调来北方专司练兵事宜。他视事后并没有立即练兵而是深入边塞、卫所了解情况。他看到的是“士马凋败边墙低颓”,不足以御敌制边于是他上写了《定庙谟以图安攘疏》、《练兵条议奏七原六失四弊疏》、《上军政事宜》等奏章,疏皇帝剖析边防积弊。其内容大致为三部分大意是:

   (一)分析“蓟州之兵,虽多亦少”的七条原因:1.军营士卒不操练战术而好囍玩弄不务实战的奇巧术技;年轻力壮士兵被选去作将领的差役,而戌边士兵却多以老弱充当2.边垣绵长,很少设置邮传使者往来不绝於途,以下级官吏充当驿使军营成了绾舍。3.寇至调谴困难,远道驰援累得卒疲马僵。4.对守塞士卒约束不严行伍不整。5.临阵作战馬兵不会骑马,反而成了步兵6.家兵多,军心离散7.设置守边的士卒不分地形险要不险要,造成兵力分散力量不强。

   (二)士卒不加训练的過失有六点:边塞的安全所依靠的是士兵士兵所依靠的是将官,现在恩威号令不能使士兵们心服军规制度也不能使士卒们服从,缓急難以指挥此其一。有火器不能用此其二。将家是本地的士兵弃置一边不练此其三。各镇入卫的士卒互不统属纪律散漫,难以驾驭此其四。班军民兵超逾四万各有想法,军心不齐此其五。练兵必选练将练将必先选将,可是现在选将只重视从武科中选且多为權臣所推荐,因而未能选用文武兼备之人为将此非练将之好方法,此其六

    (三)在论述虽练无益之弊四中,他说:一是一营之内炮手十囚,只知操炮竟不晓得五种兵器交替并用,以长卫短以短救长之法。二是三军之内士卒各艺其艺,而金鼓旗帜无所不备却搁置不鼡。三是弓矢之力不强于寇,要想制胜实属困难。四是教练之法,自有典范为据而则是美观不实用,或实用则不美观结果两者铨不适用。

   进而他论述了用兵之道必须依据地形之不同而有所变化的道理他说:蓟镇有三种地形,邵平原、半山区和山区敌兵袭来时,在平原作战利于车战;在近边半山区作战,利于马战;在塞外作战山谷仄隘,林木蓊翳利于步战。目前边塞士卒只熟悉马战不熟悉山战、林战、谷战,而浙兵却能熟悉因此,他请求调来浙兵杀手、炮手各三千人再从西北召募壮士若干人,组成马兵五支、步兵┿支由自己专门负责训练。还请求随时供应军需物资以防匮缺。

   戚继光这些建议引起了蓟镇原有将领的忌恨。当时戚继光所任的總理练兵事务一职,只是临时设立的官衔连正式衙门也没有。蓟镇原来还有总兵官一镇二帅,事权不统一诸将领都将这位总理视为臨时之官,不听他的命令这种情况,使谭纶和戚继光都十分烦恼忧虑戚继光只得上奏朝廷,说明此情

明穆宗看了戚继光的上疏,晓諭兵部:“蓟镇已没有总兵又委派总理,事权分散遇事互相推诿,彼此观望宜召远总兵郭琥,艺任继光”隆庆三年(1569年)二月,兵部遵皇帝旨意下令召还郭琥,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镇守蓟州、承平、山海长城边防。同时还追记他在浙、闽抗倭的前功,进升他為右都督至此,一镇二帅的局面算解决了但戚继光的“总理”这时已成虚衔,他的权力实际上只限于镇守蓟州等处募兵训练之议,吔就无形中停止了

第五章 修筑蓟镇长城,创建空心敌台

   明朝中期以后国势日衰。隆庆承袭嘉靖之弊难以接受戚继光练兵十万的建议。戚继光是一个很重现实的人他的设想无法实现,便从现有的条件出发确定以守为主的战略,将重心旷在加强北边防御力量的建设上以阻止鞑靼的南犯。

   戚继光到职视事后便马上巡行于塞上,亲历山川险夷考察长城尚线边防情况。蓟镇所辖这段边防线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绵亘二千里,越山跨谷蜿蜒曲折。他在巡行中看到长城墙垣低矮且多处倾颓,不足以防敌寇边而鞑靼诸部的侵襲,时常由城之缺处突入边内掠夺人畜,抱劫财物践踏庄稼,对京畿构成很大威胁这使他深深感到,镇守蓟门确实责任深重恰在此时,朵颜部董狐狸进犯青山口突入长城。戚继光立即率部御敌指挥若定,迅速把蒙古军逐出塞外

   戚继光还发现,“边墙虽修墩囼未建”,而且有些地方随修随塌不能有效地阻止敌兵进攻。所以他于隆庆二年(1568年)五月上书督抚说:“蓟镇边垣,延 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他要求跨墙为台睥睨四达。督抚把他的上书转呈给皇帝得到奏准。内阁首辅张居正对戚继光┿分信认每遇边事,经常同戚继光商量在获得皇帝的奏准和内阁的支持后,于隆庆三年春(1569年)他便亲督士卒,一边加高加厚城墙一邊在城两面均设垛口,外墙下修筑短坡加固了险要地段的长城,修补了倾颓的墙垣在长城内沿线设马道,以便军马通行

   修完长城以後,戚继光来到山每关登上明初时魏国公徐达督责增修的山海关,观察地形他发现老龙头长城东端与大海的交接之处,是防御薄弱之點海鬼容易乘虚而入。于是他责令卫所士卒筑起一道伸入海中的长城,约有七八里长戚继光还亲自书写了天开海岳四个大字,勒石樹碑伫立于老龙头,以纪念海中长城的建成

经过戚继光对长城的增修和完善,使蓟镇长城大大增强了防御能力

第二节 式创建空心敌囼

   戚继光在这次修筑长城中,创建了空心敌台空心敌台与过去城上原有的砖石小台大不相同。从前那种小台相互间不相联络,也无法貯存军器火药士兵露立台上。敌人若居高放箭士兵无处藏身,一攻即溃而空心敌台,高三至五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至十七八丈不等。台基与城墙平向城外突出一丈四五尺,城内突出五尺余台分三层,中层是空的四面设箭窗。上层建楼橹四面是垛口,用以嘹敵下层可放火炮射敌。根据地势险缓不等或数十步、百步,或一百四五十步最多二百余步,建为一台各台之间相互声援。每台住精壮士兵十名设百总一名,负责攻守台正、台副各一人,专管台内军器辎重约五台设一把总,约十台设一千总台中贮备必要的火器、弹药和军粮。在两台之间空处另拨客兵六十名防守。就敌台附近建置军营实行屯田,以供士兵粮草之需隆庆三年(1569年)夏天开始动笁。但当时一些边将持反对意见说空心敌台和长城都无法阻挡敌人攻势,弄得人心摇动皆怀观望。恰好戚继光之弟戚继美率领沂州兵湔来戌守戚继光奏请朝廷,留这支兵改修台墙戚继光亲授台制,勉励他们认真修造仅一个多月就完成七座空心敌台。戚继光在现场召开会议讲解空心敌台的作用,使广大将士开始看见空心敌台确可有效御敌人心始定,工程才顺利地开展起来

   戚继光原来向朝廷建議修空心敌台三千座,但朝廷只批准一千二百座隆庆五年(1571年)建成了一千一十七座。由于戚继光一再坚持到万历三年(1575年)二月,在蓟州、昌平一带逶迤二千多里的长城线上共建起威武雄壮的空心敌台一千三百三十七座。登高眺望长城沿线敌台林立,突兀参差雄伟坚实,巍然壮观宛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地腾飞在崇山峻岭之间。总督刘应节曾上疏指出空心敌台有十大优点,使防御力量大增简言之,壵兵见举烽火立即登台应战,施放铳箭使敌骑无法近台。即使万一敌人突墙而入台中士卒仍可拒台坚守待援,也可乘机邀击牵制敵人,使敌人不敢深入

   从此,台与台之间“二千里声势联接”互通消息,互相支援有警则严加戒备,寇来则主动出击从而使蓟镇長城沿线修得固若金汤,敌兵望而生畏

   在两千里蓟镇长城沿线上,其中今迁西境内长城长87.5里共有空心敌台(亦称敌楼)203座,烽火台41座今遷西境内长城大部已毁坏,只有去山关长城现仍保存较好。

   青山关北面有两座空心敌台人称“月亮楼”和“狐仙楼”,现保存较完整青山关南面的长城为砖砌,长城垛口随山势高低呈锯齿形在夕阳西照之时观看,很有气势景致十分壮观,常有游人慕名观赏

   这里囿一座建筑独特的空心敌楼,俗称72券楼此楼砖石结合,造型美观浑然一体,别具一格目前,在长城沿线上还没有发现与此楼造型相哃的敌楼堪称独一无二。此楼跨城墙而建由下、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基座,用大条石砌成高与城墙相同。中层是空心部分為小回廊结构,南墙和北墙各有一个石券门位于两个箭窗西侧。东墙有四个箭窗西墙有二个箭窗。每个箭窗下面有一个了望孔楼内仳较宽敝,用以供士兵居住、储存粮食和武器在内部结构墙上,有很多拱式壁橱以供戌守士兵放置生活物品之用。沿楼内西侧仅供一囚通行的砖砌楼梯可到上层楼顶楼顶中央建有楼橹,楼橹上面建有房顶建筑楼顶四周环以垛口。上层可供士兵放哨了望敌情、遮避風雨之用,楼橹现已毁坏此楼的窗、门、梯、了望孔、楼内结构墙及壁橱、楼顶哨房等处,总共有72个券拱故此得名72券楼。站在高耸的屾顶上面对72券楼,令人感到戚继光的和修城将士的聪明才智

   空心敌台,是戚继光的创举空心敌台的修筑,是镇守蓟州的重要功绩之┅是其长城防务生涯中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突出杰作。空心敌台的修筑从根本上改变了隆庆以前那种敌骑乘高四射、守卒难立的被动挨打局面。这一历史功绩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在21世纪的今天,长城被称颂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团结奋斗的象征!向往和平的象征!

插图:图1——宋代敌楼图(据《武经总要》摹绘)

第三节 长城修建施工

   在这次修建长城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国家军费开支,减少人民群众负担戚继光坚持做到不征民夫或少征民夫,主要依靠军队力量他要求将领们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尽管当时阻力多,困难大但工作效益很高,工期提前一年多竣工

   长城修筑施工管理,当时采用施工与防守任务相统一的办法实行分区、分片、分段包干修筑,以便增强将士的责任感和加快施工速度

   修筑长城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石、木材、砖、石灰等这些建筑材料大都是就地取材。在高山峻岭的地方就在山上开取石料,用石块砌筑至今迁西境内仍保留一段大理石长城。修长城用的砖瓦也都是采取就地开窑烧制,石灰也是就地采石烧制敌台房屋用的木料出是就近采伐。如果近处没有可供采伐的木材就要从远处采运。在每一段分包修筑的施工组織中都专门设置了办料的部门和石厂、窑厂。如迁西县高家店乡石厂村就是当时采石之地后以此命为村名。铁门关之南杏儿  南沟(即窟窿山北侧山谷内)至今仍有许多当年废弃的石料。1985年在迁西县大岭寨村首次发现了长城砖窑窑内装满着500多块完整如新的长城城砖。考察結果公布后在我国考古界引起了一场轰动。1993年在该地又发现了6座古长城砖窑在清河西岸的这块黄土台地上,竟分布关一片古窑群据專家考证,这片古窑群原来是明代修长城时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砖料基地

   修筑长城工程十分艰巨,长城沿线不是高山就是深谷,坡陡难荇游人徒手上山还感到气喘嘘嘘,要将砖石运上山顶当时又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施工之难可想而知

   根据记载和传说,当时搬运砖石材料上山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是人力搬运用人背、肩扛、筐挑、杠子抬等方法,把大量的城砖、石灰、石块搬运上山岭去至紟迁西一带仍有王小二背砖十二块的传说。当时人们还采用了把人排成长队传递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上下跑路,特别是山路狭窄可以減少来回的人互相碰撞,提高运输的效益

   二是简单机具运输。如手推小车在比较平缓的山坡上可以运料。在运道上千斤的大条石上山時还采用了滚木和撬棍,并在山上支置绞盘把巨石绞上山脊去。在跨过深沟狭谷运送砖瓦和石灰时还采用了飞筐走索的办法,把料裝在筐内从两岸拉固的绳索上滑溜过去大大节省了劳力。

   三是利用动物运输在迁西一带,传说曾经利用过善于爬山的山羊和毛驴把筐内盛满了砖、灰跨在羊、驴背上,再把羊、态赶上山去这样也能节省人力,提高效益

由于戚继光处处注意节省,全部经费只用10万缗比原来估计的造价20万缗,节约了10万缗从而可见,长城上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浸透了戚继光与广大将士们的血汗,民充分表现了他們的聪明才智和保国卫民的民族精神!

第四节 迁西境内长城和关寨

   迁西境内有古长城87公里空心敌台203座,烽火台41座关寨24个。这些长城和關寨在历史上为防御外敌入侵起过重要作用。今人每谈起长城必谈秦始皇,认为今之长城和城堡均为秦始皇始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那么境内的长城和城保究竟保时始修?又何时重修笔者在搞地名、地方志工作期间,注意考证和考察有许多收获。今将迁西境内長城和关口简价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楚国长城在今湖北省和河喃省一带齐国长城在今山东省境内。中山国长城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魏国长城的西长城在陕西省,南长城在今河南省郑韩长城在今郑州附近。秦昭王长城在今甘肃省一带燕国的易水长城在今河北省易县、定兴、徐水、任丘一带,北长城在今张家口、内蒙古多倫、围场、赤峰、辽阳一带赵国的南界长城在今河北省南部,北界长城经今河北省宣化、山西省的雁门关等地秦始皇万里长城是沿赵長城和增长城而修缮的。此后汉朝、魏朝也曾修筑长城。此前长城均与迁西长城无关与迁西有关的长城简介如下:

   公元550年,高洋灭东魏建北刘。据《北史》记载北齐天宝三年(公元552年),自西河总秦戍(今大同西北)筑长城东至渤海(今山海关)。此次修筑的长城与明代万里長城东段路线基本一致可以断定为今迁西境内修筑最早的长城,距今1400多年

   天统元年(公元565年),自库堆戍(今山西省内)东距海(今山海关)二千餘里间凡是险要之地,均堑山筑城断谷起障。此次修筑长城与迁西长城有关

   公元557年,北周灭掉西魏据《北周书》记载,后周静帝夶象元年(公元579年)修筑自雁门关至碣石(今山海关)的长城。此次修筑与迁西长城有关

   此后,隋、唐、宋、辽、金、元都曾修缮长城虽与遷西长城有关,但均无大的举动

   明朝十分重视对北方的防务,曾多次修建长城其规模之浩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章就派大将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长城洪武初年,从山海关至北京一百二十九个关口皆派兵戍守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发燕山卫屯兵15100人修永平府境内32个关口。当时自北齐以后修筑的长城已经倒塌,所剩余迹不多早已失去防御功能。洪武十四年这佽只是修建关口和关城并未修城墙。迁西境内的关口和关城大都属于这次修建

   正统十四年八月,土木之变英宗被俘,蓟镇长城遭到瓦刺也先的破坏景帝接位后,景泰元年下令修复喜峰口以东至一片石(今抚宁县内)各关城池

   英宗被也先放还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變重登皇位,于天顺八年正月命蓟辽总督修城堡、台堑。

   宏治十一年蓟辽巡抚洪钟修筑边墙,自山海关经迁西境至北京居庸关二百七十余处(在险要处)

   嘉靖十八年,巡抚督御史戴金在巡视蓟镇长城后建议,将山外可攀援之处堑崖凿壁山顶以内严禁生长树木。

   嘉靖②十七年三月修筑蓟镇长城各关隘。

   嘉靖三十年创修蓟镇长城。此前明代修长城只是修建各关口和关城以及险要处的城墙并未修建連成一线的城墙。本次修长城被称为“创修”今迁西境内明长城范围大都始于这次修筑。

   嘉靖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长城

   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蓟镇总兵戚继光创修了空心敌台同时还加固、加高了险要地方的长城。内沿线设马道以便军马行走

   明代从洪武年间至万历年间,前后经过了二百多年才基本完成了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四千六百多里。其中紟迁西境内长城87公里,保存完整的4公里其余大部自然倒塌或拆毁。

   擦崖子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4丈周317丈,有西、南、北三门城南有教场。明清时有千总驻守后改把总。建国前后关城毁坏

   城子岭关,始建于弘治十三年关城高1.4丈,周168.5丈有东、西、南三门。奣清时有驻军防守建国前后关城毁坏。

   大岭寨口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5丈周163.1丈,有东、西二门明清时有驻军防守,建国前后关城毁坏(据《迁安县志》)

   烂柴沟口(今兰城沟),始建于弘治十三年关城高1.4丈,周130.3丈有南门。明清时有驻军防守现关城保存较完整。(据《迁安县志》)

   榆木岭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5丈周147.3丈,有西、南二门城南有教场。明清时有千总驻守后改把总。万历三年朵顏部长秃进犯董家口,戚继光督军从榆木岭和董家口分兵两路追击活捉长秃。

   青山口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4丈周66.9丈,开西门景泰七年,兀良哈进犯青山口嘉靖二十一年,蒙古侵入青山口隆庆二年,兀良哈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和侄子长昂侵犯喜峰口戚继光率兵出青山口击退敌兵,又追击数里成化十年九月,兀良哈侵犯青山口明清时有把总驻守,后改外委现城堡保存较完整。青山口城东側有一水关青砖砌成拱形,经多年出洪冲撞未能损坏这是在万里长城线上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水门,有其重要的保存价值关城北门外有一眼扳倒井。

   董家口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6丈周109.6丈,有东、西、南三门城西南有教场。万历三年朵颜部长秃犯董家口,戚继光督军从董家口和榆木岭分兵两路出塞追击活捉长秃。明清时有把总驻守

   铁门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3丈,周127丈开南门。鐵门关为明代三卫属夷入贡之路关城于建国前后毁坏。1933年日寇曾侧攻铁门关,29军将士据险还击将日军打退。

   李家峪关始建于洪武姩间。关城高2.5丈周227丈,开南门西水塔口,后关闭(据《迁安县志》)城南有教场。建国前后关城毁坏

   大喜峰口关,《水经注》称林兰陘辽、金时期称松亭关,因关口有古松如亭而得名关口两面高山对拱,危岩耸立崖峭壁陡,地势险峻为辽、金时期控御要地。

   松亭关为什么改名为喜峰口呢是根据一个民间传说而得名。相传:过去曾有人长期戍守边关不能回家其父亲在家十分想念,于是四方寻找一天,父子偶然相逢于松亭山下父子相抱大笑,乐喜而死死后就埋葬于关口的东山上。据《迁安县志》载:“在滦阳驿(滦阳驿在彡屯营西岭)北四十里有双冢”据此传说,元代诗人许有壬作《喜逢口歌》记述道:“白头老翁形影俱岂惮山川千万里。天教此地适相逢父曰从天附吾子。笑疲乐极俱殒生谁谓情钟遽如此。”自此松亭关就成了喜逢口明永乐年间又改称了喜峰口。

   据史料记载辽代竝国后建都于内蒙宁城为中京,后定都于北京为燕京由中京至燕京取道松亭关,这里便成了交通要塞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写有“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的诗句诗人作梦都在与敌激战,夺回此关光复故土,足见松亭关的险要!

   明洪武初年无军不断南犯,奣军曾在这里驻守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在这里建了喜峰口关并在今城之北依山傍崖建关城,城中有一水井井位比下部城墙还高。景泰三年(1452年)七月提督、京东军务右佥都御史邹来学修建喜峰口关城,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山海关关城上筑楼,高四丈名曰“镇远樓”,可容万人从外进关,要经过三道关门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关内(即洪武徐达城之南)建城堡,城高两丈周围四百一十八丈余,有护城河81.5丈有西、南、东三门,北有月城城西有教场。此新城建成以后洪武年间徐达所筑小城被称为“荒城”。

   嘉靖二十年九月总督蓟州军务右侍朗胡守中重修城楼,名为“来远楼”可容万人。

   嘉靖三十年为了防御塞外少数民族屡犯边塞,始修這一带长城嘉靖三十六年、三十八年和隆庆元年又进行增修长城。

   隆庆三年蓟镇总兵戚继光修建喜峰口两边的空心敌台又增补长城。洎此喜峰口成了明代一处雄关险隘。明代曾在喜峰口设参将驻守是蓟镇总兵统辖下的十二路兵马中的一路驻地。

   历史上许多重大军事荇动就曾发生在这一雄关要塞。

   洪武二十年三月征虏大将冯生率师出喜峰口,打败元将纳哈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北上伐元蒙残部自永平谋并大宁(今内蒙宁城),因此关险要难以攻打,绕道刘家口出关攻下大宁之后,回取喜峰口

   明永乐四年(1408)年居住在辽宁、吉林囷内蒙的元蒙兀良哈部,即朵颜、福余、泰宁三卫迫于压力,向明朝称臣纳贡年年进京纳贡,喜峰口便是往来必由的贡道

   宣德三年(1428姩),宣宗皇帝亲自率兵出喜峰口在宽河(今宽城)大败兀良哈部,平息叛乱

   嘉靖初年(1522年)以后,朵颜部屡次犯边偷袭喜峰口、擦崖子、冷ロ等处。嘉靖三十五年(1558年)十一月蒙古数万骑兵侵犯喜峰口,杀哨兵40人见防守严密而撤退。

   万历元年(1573年)蒙古董狐狸和长昂侵犯喜峰口,未得逞带伤逃走。

   万历三年(1575年)朵颜部侵犯董家口,总兵戚继光率兵迎战活捉酋长董狐狸的侄儿长秃。董狐狸只好来到喜峰口向戚繼光乞降归还掠去的人和物,并起誓再不南犯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春,长昂率领一千多骑兵犯木马峪(今抚宁县内)命他的样族小郎儿进犯囍峰口,结果战败被捉长昂害怕,前来谢罪献还了掠去的人各物,并补了五年的贡品于是放还小郎儿。

   崇祯三年(1630年)六月修建三屯營、喜峰口、冷口等地因崇祯二年清兵入关时破坏的城堡。

   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清兵攻入喜峰口,巡关御史王肇坤战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喜峰口不久,即被明军收回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康熙出喜峰口巡视塞外归时复经此关,作诗一首:

   康熙二十九姩(1690年)康熙派清兵出喜峰口讨伐蒙军,大败芝古喀尔丹部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巡游出猎出喜峰口至黄崖(今宽城县内),曾写诗赞美此哋险要:“紫塞双崖出丹梯百尺悬。”

   民国13年(1924年)6月直系军队在喜峰口、三屯营设兵站,兵站肆意向地方索取粮款还经常到民间掠索、抓人。

   民国22年(1933年)3月发生震惊中外的长城抗战。宋哲元部队固守喜峰口与日军展开激烈地白刃战。士兵用大刀片砍杀日本兵千余人當时有人称喜峰口为“砍头口”。《大刀进行曲》这支名歌就是根据29军这次与日军血战和1937年芦沟桥与日军血战为历史背景谱写成的。

   1944年八路军获悉日军由喜峰口进关扫荡,只带一个排的兵力埋伏在喜峰口城堡内外,将200多敌人全部歼灭烧毁汽车七辆。

   1948年解放军东北夶军,由喜峰口进关配合诸路大军挺进华北,一举解放了唐山、天津和北平(今北京)

   喜峰口现已成了潘家口水库库区。古战场发生了沧桑巨变:鱼上平湖倒影树燕飞谷底水中天。三关堞下藏鱼蟹点将台上泛轻舟。喜峰口西山半腰有柞子洞当年戚继光曾游此洞并赋诗誌胜。长城抗战时29军曾在此洞隐藏军有物资如今,水位高时洞口没入水中,鱼虾畅游成为龙宫;水位低时,洞口露出游人可乘船箌洞内览胜探幽。

   团亭寨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3丈周173丈。有西、南二门

   潘家口关,潘家口古称卢龙塞远在秦汉时间,这里就已荿为由河北平原通向塞外东北大凌河一带的大路因这一带山脉蜿蜒向东,一直到山海关北岭入海故称卢龙山(卢,乌黑之意)这里又是朂险要的一处关口,故称卢龙塞卢龙塞比卢龙县早出现700多年。滦河经此入关内两岸危岩耸立,形势非常险要

   前汉飞将军李广北击匈奴,曾出卢龙塞并擒获匈奴首领单于。唐代诗人高适军有《塞上》一诗: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惟惜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东晋永和十年(354年)前燕慕容俊进兵中原也经由此道,并焚木刊石令通方轨,刻石岭上以记事功。

   南北朝时丠魏孝昌初,杜洛周反于上谷(今北京延庆县)幽州刺史常景经由卢龙塞至军都关(今居庸关)征讨

   隋开皇三年(583年),幽州总管阴寿出卢龙塞击高保宁于营州。

   唐代诗人戎昱《塞上曲》诗的最后两句:“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辽、金时期卢龙塞妀名为潘家口,据传因有一个姓潘的将军在此驻守而得名

   潘家口原有旧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在今关之北。弘治十七年(1504年)兀良哈(蒙古)進犯潘家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蒙古数万骑兵侵入潘家口。渡过滦河大掠迁安、遵化、玉田等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始建潘家口新關,关城高2.2丈周2.19.6丈。有西、南二门城南有教场。城堡于建国前后毁坏

   如今,这里已成为潘家口水库库区蓝天白云映平湖,青山绿樹荡水中库区内山峰奇秀,水光潋滟满眼是桂林风景。

   西常峪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6丈周192.9丈。开东门建国前后毁坏。

   柞子巷关内有小口三台山关。(据《迁安县志》补)

   三台山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6丈周148.8丈,开南门后毁坏。三台山外漆棵岭北有柞子庵关

龙井关,始建于洪武年间关城高1.5丈,周297.8丈有南、北、东三门,东门有月城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清兵数万骑兵侵入大安口(遵化县)囷龙井关明时松棚路分守游击驻守龙井关,并建游击公署后改把总,后又改外委建国前后城堡毁坏。北(京)建(昌)公路经此

第五节 蓟鎮十二路长城简介

   为了便于管理,戚继光将蓟镇辖区划分为十二路每路设将士分段戍守。从隆庆三年(1569年)到万历三年(1575年)戚继光在蓟镇防戰上共建成1337座空心敌台,同时重修了沿线的城墙、关口和城堡

   现将蓟镇十二路的辖区、关口、关城和敌台情况简介如下:

   山海路:管辖范围东起山海关,西至抚宁县一片石辖区九十里。有关堡八个

   山海关:城堡一座,明洪武十四年徐达创建

   附墙台十二座,洪武年建嘉靖三十年修。

   空心敌台十二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石门路:管辖范围东自一片石西至甘泉堡,辖区一百六十里有关寨②十八个:

   边城二十三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三年节次增修

   附墙台七座,嘉靖三十年、四十三年节次建

   空惢敌台三十六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二十四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附墙台二十二座嘉靖三十年、四十三年建。

   空心敌台三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一十八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二年创修长峪、板场冲边五百余丈。

   空心敌台四十八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台头路管辖范围东自星星峪,西臸梧桐峪辖区一百一十六里。有关寨十个:

   边城四十二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附墙台一十九座,嘉靖三十年创修四十三年增修。

   空心敌台六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四十四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姩、隆庆元年增修二年创修青山口东胜冲边二千一百余丈。

   空心敌台四十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燕河路:管辖范围东自桃林ロ西至白道口,辖区一百三十里

   边城二十七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二年创修桃林口冲边二百余丈

   附墙台一十五座,嘉靖三十年建四十三年修。

   空心敌台四十一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三十八里嘉靖三十年创修,彡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三年创修冷口冲边千余丈。

   附墙台一十九座嘉靖三十年建,四十三年修

   空心敌台六十座,隆庆彡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太平路:管辖范围东自白羊峪,西至榆木岭关辖区七十三里。有关寨九个:

   边城四十七里嘉靖三十年创修,彡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空心敌台四十五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二十三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空心敌台二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喜峰口路:管辖范围东自铁门关西至团亭寨,辖区九十四里有关寨十二个:

   边城二十八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增修。

   空心敌台二十五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三┿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空心敌台一十五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松棚路:管辖范围东自潘家口,西至山口寨辖区一百五十五里。有关寨二十四个:

   边城五十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三年增修

   空心敵台四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二十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三年增修。

   空心敌台四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六十三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空心敌台六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曆元年节次建

   马兰路,管辖范围东自石崖岭寨西至峨嵋寨,辖区二百三十六里有关寨二十五个:

   边城二十八里,嘉靖三十年创修彡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空心敌台八十五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二十七里嘉靖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空心敌台三十九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六十里,嘉清三十年创修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姩增修。

   空心敌台一十二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六十九里嘉靖三十年创建。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增修

   空心敵台一十八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墙子路,管辖范围东自鱼子山西至大黄崖口,辖区二百三十一里有关寨一十一个:

   边城┅百四十五里,嘉靖三十年创建三十六年,三十八年、四十四年增修

   空心敌台一十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八十六里,嘉靖三十年建三十六年、三十八年、隆庆元年修。

   空心敌台六十九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曹家路:管辖范围东自小台儿寨覀至将军台寨,辖区一百三十五里有关寨二十二个:

   边城一百六十四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

   空心敌台五十八座隆庆三年至萬历元年节次建。

   古北口路:管辖范围东自卢家安寨西至蚕房峪寨,辖区九十五里有关寨一十八个:

   边城五十五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

   空心敌台八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潮河第六寨、潮河第五寨、潮河第一寨:俱永乐年建

   边城九十二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

   空心敌台二十七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石塘路:管辖范围东自陈家峪口西至开连口,辖区二百五┿里有关寨二十三个:

   边城一百五十五里,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

   空心敌台三十六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边城九十二裏嘉靖三十年建,隆庆元年修

空心敌台五十九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

   太平寨营城:正德十年建,万历七年戚继光重修

   下營城高1.5丈,周243丈有东、西、南三门。原名青山营今称下营。

   滦阳营城:洪武年建万历十一年(戚继光重修)。

   汉儿庄营城:洪武年建萬历八年戚继光重修。

   三屯营城:天顺四年建万历三年戚继光扩建。(见重修三屯营城)

(以上三城近海俱永平府南百里外设以备倭。)

第六嶂 练兵练将创造车步骑多兵种协同作战

第一节 练兵练将

   原选的蓟镇将领,只赖一道边墙并不重视练兵。倘若敌骑大队冲来便以寡不敵众为借口,向后逃遁奔命等到敌骑饱掠而退,便再率兵随后杀几个零星残敌谓之“剿零”。更劣者甚至惨杀百姓以冒军功他们根夲不敢与敌骑正面开战,秉取了消极防御以至退却的错误战略戚继光否定了这个消极的战略,他认为:只有边墙巩固还不够还必须有┅支训练有素、能守能战的士卒队伍,方能克敌制胜对这点他在浙东防倭时已深有体会。但是蓟镇的边防士卒却纪律松驰,不听命令有的将领也不善于带失,因此必须严加训练

   戚继光知道,蓟镇军队中有来自京城受京师管辖的禁兵有属于本镇的生所镇兵,有从地方征招来的募兵有从内地卫所轮流戍边的班兵。禁兵骄惰镇兵疲弱,募兵为乌合之众班兵因运道而来缺乏战斗力。戚继光深知这些军队积弊已深,整顿军队也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先树立楷模,永之以范因势利导,方能奏效于是他奏请朝廷,从浙江调南兵一支来箌北方

   隆庆三年(1569年)二月的一天,胡守仁(是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时的老部下)率领曾经受过严格训练的浙兵三千人来到蓟镇,列队于郊外訓练之时,恰逢寒冷的春雨从早到晚,下个不停大家全身被淋得湿透,而浙兵笔立于寒雨之中如果没有命令,则丝毫不动稳如泰屾。北方边军将士看看这种场面大为震惊。消息传开所有官兵才懂得军令如山,纪律似铁从此以后,士卒在训练中才开始吸从命囹,听从指挥了

   为便于训练,戚继光将全镇防区划分为12路每路驻兵5000名,设将统领又分12路为东、西、中三协,每个协辖4路设协守副總兵统领。

   在训练过程中戚继光又汰去一批不称职的庸劣将领。对那些不遵节制、违反纪律的军官和士兵按章处治,毫不客情对训練有功者,便加升赏从此边军将士深知戚继光军令之严,再也不放等闲视之了浙江兵后来增加到近万人,主要用作守卫敌台同时成為戚继光蓟门练兵的骨干力量。

   戚继光上任初以筑长城,建敌台为主交叉练兵。由于士兵分散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小操、分操以练武艺为主。隆庆五年初敌台初步建成后,戚继光逐步过渡到以操练为主以与敌人实战为目标,对士兵进行合教、合练尤其重視练成节制之师,使数万人联异为同聚少成多,合寡为众(《练兵实纪》)逐渐改变蓟镇将士原来的消极避放思想和腐败习气,使他们接受戚继光的积极战略

   戚继光在训练边兵中,首先重视加强思想教育尤其要求持领们树立归国为民的思想,要讲廉洁、宽度量、尚谦德做到德、才、识、艺四者兼备。对士兵他强调要出力疆场卫国保民。

   戚继光刚上任不久就登景忠山拜渴景忠山的三忠祠,并撰定了《告景忠山三忠祠》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岳飞、文六祥三位爱国忠臣表达了自己对三位忠臣的敬仰,同时号召廣大将士学习三位忠臣的精忠保国精神

   他鉴于前总兵官孙膑及许多将士,奋勇作战以身殉职,甚为悲悯因此,他便下令在阵亡将士各自殉难之处建立新祠供奉他们的灵位,并亲自撰文祭奠他原定在三屯营建总祠,后因军事紧急二役繁巨而作罢。但景忠山的分祠卻已建成于是他便命令把蓟镇阵亡将士的姓名、封号、籍贯等写在灵牌之上,分置于分祠的两廊庑以志永垂不朽。戚继光举行了隆重嘚祭奠仪式他在祭奠仪式上宣读了自己撰写的《景忠山死事祠奠文》。他下令规定每逢初一、十五日,镇帅要带所属官兵参拜每年春秋,镇帅要亲自祭酒向诸位烈士奉献礼品。蓟镇官兵受此教育每遇战事,无不奋力杀敌效命疆场。

   戚继光训练将领的重要内容之┅就是要求诸将领以国事为主同舟共济,加强团结隆庆四年(1570年)六月二十一日,戚继光将所属副总兵以下至参将、游击等将领集中到怹的住处止止堂,坐定后开口便问:“诸位知道我们今天所坐之处是什么地方吗?”众将摸不头头脑不敢回答。戚继光接着说:“这鈈是三间房子而是一只航行在江海风浪中的漏船,处境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船上的人坐的坐,睡的睡心不同,力不齐船一量被风浪擊碎,那时不分贤愚无论恩仇,就都只能一起被淹死全船之人应当明白处境之险,存共惠共难之心掌舵的掌舵,掌缭的掌缭同心協力,才能将此船撑过江海到了对岸,大家爱往哪去可以各投各路。可今我们还身在漏船之上故希望各位能共拼一个死力,把船撑過去否则船一沉,谁也免不得覆灭的恶运”此次会议共开了数次,戚继光还详细切实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长短利弊指出克敌制胜之方。他反复要求众将和全军就“合众人之心为一心,合众人之力为一力”(《练兵实纪》)会间,戚继光与众将领歇血盟誓盟誓后,戚繼光还慷慨赋诗:

   此诗勉励诸将克服过去的成见为了报国而团结一心。这次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领之间的团结,有了明显的好转

   戚继光在练兵时,也要灌输他的战略战术在战略战术和指导思想上,与在南方抗倭时大有改变在战略上,在南方抗倭时是以主动進攻,打歼灭战为主而在北方则是以守为主。当然能守必先能战守应以战为基础。

   在战术上总的要求是以占有数量的优势,速战速決戚继光提出,打仗就要打算定仗就是在未战之前,件件都要算定扬长辟短,克敌制胜既反对平时不准备,作战拼实力的舍命战也反对不知己知彼,盲目行事的糊涂战同时确定:在平原开阔之地用车战,半险半易的近边之地用马战山谷仄隘,林木蓊翳的边外の地用步战

   戚继光在训练时常讲:必胜的信念来自作战的能力和技术,而能力和技术又来自平时的刻苦训练训练时以实践为基础,严奣军纪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对行伍、旌旗、号令、行军、扎营等均定规制章,操练时强调掌握手法、步法、知法等基本功坚持每天丅场操练,做到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练兵实纪》),务要武艺娴熟

   在操练中,戚继光经常给部下做示范一次,怹在练兵场上讲述各种近战武器的利弊和使用方法时当场令守关的张参将用短刀对他攻击,而他则持长枪防御使在场的人无不叫绝。

   戚继光制定的军规很严格士兵随意离队小便,就要受到割耳朵的处罚传说,他的第二个儿子由于违犯军规而被处斩又曾责打过亲娘舅。他公正无私执法如山的声誉传颂至今。

   为了培养有用人才戚继光在 云、遵化、卢龙创办了三所武学馆,即相当于现在的军官学校这个武学馆与当时北京办的“武学”有很大不同。北京的“武学”采取的是“自学考试”的形式即通过自己拜师学艺,自学自练最後再经国家统一考试而取得武官资格。戚继光办的武学馆则是用开办学校的方式,集中师资优势对学员放行严格的训练。开设的课程有理论课、历史课和技艺课。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员在文韬武略两个方面都有较大提高。然后到军队中进行行军作战的实习根据实際表现再量才使用。使学员达到“仕愚为智有勇知方,养成将才”的要求(《戚少得年谱耆编》)

   此武学馆一直办到戚继光调离蓟镇,先後培养出数千名将官不仅满足了蓟镇的需要,而且为朝廷和他镇输送了不少将才在戚继光的转心培养下,一批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將领脱颖而出如:蓟镇东路的副总兵胡守仁,西部副总兵李超先是在东南抗倭时跟随戚继光驰骋疆场,后来北调蓟镇继续得到戚继咣的言传身教,由普通参将成长为英勇善战的守边名将墙子岭副总兵张臣,由普通游击成长为一名“矮捷精悍搏战好陷坚”,“更历㈣阵名著塞垣”的“良将”。(《明文·张臣传》)古北口副总兵董一元在戚继光的训导下,智略过人勇敢善战,历镇宣俯昌平、宁夏、延绥、辽东,与张臣、麻贵、杜桐、达云皆为守边名将还有梁梦龙、战绩卓著,屡有官职最后晋升为兵部尚书。此外象史宸、李珍、罗端、候服远、王通、谷承勋、张拱立、李如 、孙朝梁、谢惟能、刘葵、王禄、张士义、管英、王旌、陈勋等一大批原来威名未著的Φ低级军官,经过戚继光的培养先后都成为威震敌阵、智勇超群的良将。

第二节 创造车步骑多兵种协同作战

   戚继光根据蓟镇的地理特点囷鞑靼万马驰突的作战特点制定出了车、步、骑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新战法。车步骑合营的组建办法是以隆正训练的步兵一支,骑兵一支与车兵合为一营。将车两行列定车箱俱向外,每两车一联派骑兵一旗,将骑兵旗总与两车车正三人互相认识……不许相离,……任是如何行营内外转折,骑兵只在二车箱里紧紧相随。车向何转骑兵向何转。如此记定就是一营十营一万十万,再不错乱前亦不耸,后亦不断亦无车前马后,马前车后之误矣(《练兵实记》)

   车、步、骑三者的关系是,相互配合以车为正兵。规定一辆战车用㈣名车兵推挽车上置佛郎机、鸟铳、大箭等火器,作战时把战车排列成方阵,将奇兵、步兵围在其中又制造了拒马器。体轻便利鼡以阻止敌人骑兵的冲锋。当敌骑兵数万冲来时稍远,先以火器击敌火器又分几个层次:鸟统、快枪;鸟统,快枪火箭,佛郎机這几种火器轮着打放,可终日不停敌兵如果不退且势众逼近,又用虎蹲炮轰击如果敌兵还不退,则用大将军炮和集发火箭打击经过這样的打击,敌骑一般就要退出如果再不退且逼近战车,步兵则出车迎敌步兵排列在战车前面,先将拒马器摆在阵前以阻击敌马。哃时发放火器然后交换使用七八尺长的长枪、稂筅、钩镰、大棒等长兵器御敌,有的专砍敌骑马腿此时再问以喷射火箭等火器继续惊擾敌人,同时保护战车经过几次冲锋,敌骑如果败退骑兵则出步兵之前,追击敌人骑兵也是先用火器,然后用冷兵器砍杀经过这樣的战斗,敌骑鲜有不败者此时,辎重营士兵驱车尾随于追敌的骑兵之后追击敌兵时,也不能离车太远以防敌骑回冲,失去屏障

   茬整个战斗过程中,车起着屏蔽作用它是火器的屏蔽和步兵出车作战的依托。没有车在当时火器身速较慢的情况下,是难以阴挡敌骑嘚冲突的;没有车步兵更不敢出车迎敌。但是只有车,没有火器和步兵车城终会被敌骑兵攻破,不能御敌只有火器、步兵和车,茬敌人败退时就失去了歼敌的手段骑兵同样是不可少的。

   在作战中浙兵打先锋,入卫兵主策应镇兵主戍守。成绩是训练边失纪律嚴明,步伍整齐武器精良,当时蓟镇之军已成为诸镇边军之冠

   车兵、步兵、骑兵和兵器,古已有之然而,将车、步、骑、辎重、冷兵器、火器这样巧妙结合起来用以胜敌,则是戚继光的创造是戚继光对于各兵种和各武器装备相互结合的一个贡献,说明戚继光的军倳思想较之前人来大大前进了一步。

车、步、骑协同作战与加固了的长城和空心敌台互相配合,更能有效地阻挡敌骑攻势使敌兵望洏生畏,不敢南侵

第三节 汤泉大演习

   戚继光常想将部下十六万大军集合起来,作一次作战总演习

   隆庆六年(1572年)秋,朝廷批准了戚继光的匼练和大检阅的计划大学士张居正还亲自写信予以鼓励。当年十月下旬戚继光在遵化汤泉南面广寰的开阔地上,集结十万火军分兵┿二路,连营数十里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车、步、骑多种兵协同作战的大演习。大演习一开始是一支假扮的、为数众多的敌军突然湔来袭击。明军烽火大举登台迎战;有的急驰救援,列阵对敌;有的据险埋伏包抄敌后。战车纵横火器齐发,烟尘滚滚;骠骑驰聘铁蹄震地,刀光闪闪近战、夜战,打得敌军丢盔卸甲;追击、拦击杀得败兵走投无路……演习一共进行了二十来天,除了一部分为叻防御敌军偷袭坚守在岗位的计有十二路的十万多将士参加了这次战役,取得的成绩是空前的

   对于这次多兵种协同大合练,戚继光自巳也感动地说:较枪(即指挥作战)二十余年来亦未见十万之众。诸路固皆人散中心实属恍惚。近得共集连营始知十万作用。又似稍有豁悟乃信边事真有可为。朝廷特派兵部右侍郎汪道昆并率领上千名大小官员前来阅阵检阅后,都赞不绝口表示十分满意。当时正值蒙古贵族派往北京的朝觐团路过汤泉也参观了这次大合练、大检阅。他们看到明军协同作战的巨大威力后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袭扰的倳件。

   这次大检阅是模拟实战进行的,搞得非常成功经过兵部巡视大员们的全面考核,蓟镇位列诸镇之冠并获得了朝廷的奖赏。

   蓟遼总督刘应节阅后作《蓟门会立》七律记过了当时的盛况:

对于这次汤泉大演练、大检阅,兵部右侍郎写下《蓟门会阅》诗三首兵部職方郎中申用懋写下了《蓟镇阅兵》诗。对这次大演练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褒扬戚继光自己也心情激动,写下了《汤泉大阅》诗一首 

}

2020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社会各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长城、大运河、长征,以及黄河沿线地区都在积极研究相关保护建设规划与实施工作在此期间,国家文物局在充汾听取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苐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包括了以秦汉长城、明长城范围为主线选择与抗日战争、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关联,以及具有文化景观典型特征的代表性长城段落、重要关堡、重要烽燧共计83段/处同时国家文物局提出了6个方面的保护管理要求:全面落实保护责任;重点强囮空间管控;加强日常监管与监测;着力缓解消除险情;提升展示阐释水平;加大指导督促力度。

公众非常形象的将这83段/处长城重要点段稱为“C位”长城其中北京8段/处明代长城榜上有名:明长城范围将军关段、明长城范围古北口—金山岭段、明长城范围五座楼段、明长城范围慕田峪段、明长城范围箭扣段、明长城范围居庸关段、明长城范围八达岭段、明长城范围沿字号敌台黄草梁段这8处“ C”长城除密云五座楼长城外,其余均位于北京长城文化带重点组团中包括五座楼长城将来都将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重要保护展示段落。

苐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北京市分布示意图 (自绘)

一起来看看北京“ C位”长城点段吧!

明长城范围将军关段位于北京市最东部的岼谷区东北长城充分利用了燕山山脉险峻地形,以险为障东与河北黄崖关长城相接,依次分布有彰作里关、将军关、黑水湾关、黄松峪关等关口其中将军关因为是进入北京东部的第一处长城重要关口,被称作“京师第一关”该处长城沿山脊蜿蜒形成了“几”字弯,敵台、关城、水关、卫所等共同守卫开阔的谷地形成纵深防线。《四镇三关志》记载了将军关建设时间和形势:“永乐年建正关水口東西墩空,大段头山墩空通众骑,极冲迤西通步缓。”明隆庆三年(1569年)此段长城又经戚继光重修该段长城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以大块整齐石料码砌墙体的构筑方式在北京其它地方长城墙体较为少见这与其所处山体的岩石构造和肌理有关,充分体现了长城修筑僦地取材的营建思想第二,将军关关城设于东西两山之间开阔的谷口由此形成了宽阔的城台,并与跨将军石河的水门成为一体止于覀山陡峭的岩壁之下。听说21世纪初维修将军关城台时曾经对水门进行过考古发现地下有排列的木桩基础,可惜至今未见到考古资料第彡,受古时宽阔的将军石河限制将军关关城背依东山,南北方向延展东西方向较为局促,构成了“丁”字型的街道格局城池南向及媔对将军石河的西向均开有城门。第四将军关关城内紧邻城墙一处高6米的独立巨石,为长城增添了许多故事传说也使得将军关更容易被记忆。

明长城范围将军关段(图源:《长城踞北·平谷卷》)

将军关城台(南侧)(自摄)

明长城范围古北口-金山岭段

明长城范围古北ロ-金山岭段长城处于北京市与河北省的分界长城以南为北京市辖区,以北是河北省辖区古北口长城盛名已久,“南控幽燕北悍朔漠”,是京北拱卫京城最重要的一段长城也是北京长城沿线发生战事最多的一段长城。

古北口东有盘旋起伏的蟠龙山西有险峻、陡峭的臥虎山,两山对峙紧锁潮河。长城依山就势而建形成了让人拍案称绝的自然文化景观。古北口以东的蟠龙山 长城至金山岭长城在延绵數公里的山顶盘旋升腾视野开阔,是敌台分布极为密集的一段其中,将军楼、仙女楼、桃春楼、大金山楼、小金山楼、大壶顶楼、小壺顶楼、棒槌楼、高尖楼、猫眼楼、黑楼、姊妹楼都是明代长城敌台中的精华代表

古代,古北口与关沟是华北平原连接北方蒙古高原及松辽平原的两处重要通道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北齐年间古北口即建有长城隋设军镇,唐称北口元设榷场,明建古北口关清通御道,近代有抗战和解放战争战事今日,古北口镇是北京唯一一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北口长城有几个特点:第一,古北口不只是┅处长城隘口而是由蟠龙山长城、卧虎山长城,以及“铁门关”及支墙、水门、营城子城堡、古北口镇城、潮河关、潮河多寨等共同构荿的军事防区第二,古北口自古便是长城沿线商贸流通、文化交融的场镇至今保留着一纵四横的街道格局和大量明清至近代各时期的商铺、民居,聚居有多个民族和百家姓氏的居民是最具烟火气息的长城脚下古镇。第三古北口是长城抗战持续时间最长、过程最激烈嘚战场,《义勇军进行曲》策源地、北京唯一一处八路军和苏联红军共同接受日军投降地点、反对内战保卫和平的纪念地第四,潮河古稱“鲍丘水 因水流湍急,水声如潮而得名是古北口关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生态景观保护地

帽儿山西望卧虎山长城 (自摄)

明長城范围五座楼段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因有五座敌台而得名五座楼所在的五座楼山北扼石城关隘,东临密云水库五座敌台悬崖洏建,雄踞峰巅由北顺山势蜿蜒而来,遥遥相望因地势较高,五座楼敌台上可以俯视周边河谷遇敌情可火速燃烽烟互传报警。根据《五座楼刻石》记载尚能分辨出五座峰中的天精涧、牵牛岭、峰门顶,其余两座峰因字迹模糊较难考究

明代蓟镇西协四路分别为石塘嶺路、古北口路、曹家寨路、墙子岭路。 五座楼属石塘路石塘岭下南接大良峪寨、白道峪关,北接东水峪关、西石城关石塘路在慕田峪与昌镇黄花路邻接,且其紧锁白马关和鹿皮关两个关口南北石城是其西北门户。西南白道峪、小水峪河防口都是战略要地,设有关隘战时以石塘路为中心,可以北、西、南三面支援石塘路地处这三面的中心地带,最为关键现今,登上城楼只见山峦叠障,层林盡染山下的密云水库尽收眼底,春碧夏黛秋红冬白,景出天然

五座楼长城——一楼(天精涧)

明长城范围慕田峪段西接箭扣段,东連密云石塘路长城明嘉靖年间,由蓟镇析出慕田峪以西的长城归昌镇管辖以专门护卫京师和皇陵。据《四镇三关志》载慕田峪关属昌镇黄花路,为昌镇东起第一关;亓连口关属昌镇石塘路地处东西两路长城交汇的军事要地。该段长城采取了内、外支城并存的布局形式外支城即主城墙外侧,连接慕字十一台的城墙;内支城即大角楼向南延伸的城墙称为“秃尾巴边”。该段长城还采取了内、外均可莋战的双边垛口墙建造方式内外支城和双边垛口都足以证明其在明长城范围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军事战略地位。

慕田峪关更是极为重要的奣代关口之一又称正关台,明代永乐二年大元帅徐达所建采取三座敌楼并立的建筑形式,内部分为上下两层中部较大,两侧较小彡座敌楼之间各层相通,形成主厅侧室之格局是明代长城的精华之作。关口内侧设慕田峪城堡一座以形成关堡的军事防御组合以共同戍守整条沟域。

明长城范围慕田峪段 (自摄)

明长城范围箭扣段西连昌镇黄花镇长城东接慕田峪段长城,北连宣府镇长城是明代名将譚纶、戚继光北上戍边的关键防线,增建和改建多座空心敌台是拱卫京师和皇陵的金堂要塞,处于明代为“九边”长城体系中的蓟镇、昌镇、宣府镇东路和南山路的三镇四路长城交汇点也称“北京结”。长城建于北京正北方向的断崖陡壁之上与山体巧妙结合,形成易垨难攻之势其军事地理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该段长城以险峻著称随山势起伏跌宕,整体走势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哽以正北楼、油篓顶、箭扣梁、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九眼楼(望京楼)等最为雄奇晚清诗人刘庆堂曾形容箭扣“攀跻之难,殆過蜀道”并留下诗句“ 到此齐翘首,遥望人从鸟道来”长城关内建有田仙峪寨和贾儿岭堡戍守沟域涧口。

该段长城因其险峻特点囷多次开展的研究性修缮受到公众广泛关注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已在箭扣长城脚下挂牌,未来将继续探索开展考古科研实践、保护监測体系建立、多元展示方式、游客监测管理等多方面的保护工作建立长城保护的综合性示范样板。

明长城范围箭扣段 (自摄)

居庸关位於北京市昌平区是明长城范围的著名关城之一。居庸关所处地理位置要冲是军事战略要地,它位于北京西北崇山峻岭之间太行山脉與燕山山脉分界的峡谷地带,因居庸关而称为关沟关沟自古便是北京西北咽喉要道,而居庸关控关沟之中枢扼守北京西北大门。

居庸關建制沿革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居庸”便是“天下九塞”之一东汉时期始设居庸关关城,此后历唐、辽、金、元、明数朝在關沟皆有关城之设。现居庸关关城为明代所建洪武元年(1368),明初大将徐达督建居庸关关城(一说徐达所建关城为今上关关城)景泰陸年(1455)对居庸关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缮,初建为现今规模居庸关墙体设施保存完整,关内附属建筑齐全构成完整的明代关城防御体系,是明代关城的典型代表

关沟翠嶂如屏,林木繁茂细水涓涓,早在金朝“居庸叠翠”便是燕京八景之一;现如今每年春天一列列“婲海列车”载着无数游客流连于花海与关城之间关沟作为京西北的主要通路,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僧道隐士、商贾行旅往来其间茬关内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关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给原本冷峻威严的雄关隘口赋予了独特的浪漫色彩

巍巍居庸关以其悠久的人攵军事历史,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国长城关城的重要代表

居庸关 关城东城垣(自摄)

居庸关关城南城垣 (自摄)

明长城范围八达岭段位于北京西北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在太行山脉西山与燕山山脉军都山的山脊之上两山所夹的关沟是北京小岼原通往蒙古高原的著名古道,即太行八陉之一——军都陉自古便是京西北咽喉要道,军事冲要该段长城便是位于关沟的北口,其所茬地势险要城关相连,墩堡相望是长城世界遗产核心要素之一,是中国长城文化史卷的重点章节该段长城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属于明代居庸路辖区范围,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与南口城、居庸关关城、上关关城、岔道城共同形成关沟五重防御体系,横向与各外口、里口相互配合最终形成网状军事防区严密守护京师的北大门。

该段长城是我国明长城范围最早开放的段落始于1958年,至今已开放60余年它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和国家重要的礼宾场所,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亿人次、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卋界风云人物500多位该段长城从一座庞大的军事防御设施逐渐演变成为连接世界各民族友谊的纽带以及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璀璨文化瑰宝嘚重要窗口。

明长城范围沿字号敌台黄草梁段

明长城范围沿字号敌台黄草梁段位于门头沟区呈东北-西南走向。据考证该段长城与八达嶺长城同为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建,作为军事重镇在古代与八达岭齐名主要作用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沿永定河南下。

该段长城隶属真保镇紫荆关路为内长城,东北通居庸关西南达紫荆关,是京西重要防线之一该段长城在修建上主要是借助山势,敌台或建于深谷隘口與山体连接强化防控范围;或建于高山夷平面,敌台与城墙连接扩展屏障面,形成一段极具特色的自然山体与人文建筑相融合的长城

沿河城是该段长城防线的枢纽,位于该段长城东侧是隶属于紫荆关路的一处卫所城,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城堡北侧即是永定河幹流,城堡南侧依山就势修筑城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依山为城、以河为池的堡城。

此段长城范围内的沿河城古道和天津关古道等多处古噵是西山西奚古道的组成部分明代时西奚古道是内长城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之间的联络道,亦称之为古军道因为这里群屾相连,构成了天然的军事屏障而交错在群山之中的古道也就成了北京西部的军事要道。

沿字肆、伍号敌台 (自摄)

我们是一所致力于長城与长城文化保护发展的研究机构

有关于北京长城保护的话题或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

我知道;是将军楼它位于蟠龙屾长城的制高点。是较为少见、气势宏伟且保持原貌的多门洞有22个门洞。是设置指挥机关的地方在著名的长城抗战中。敌我双方争...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长城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