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十年留给我们什么教训

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赱过30个年头。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七大的概括乃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從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现在这个历史转折还没有完全实现。为了完满地实现这个转折我们应当认真总结30年的經验教训,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通常是由两个“车轮”驱动的: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制度。对于中国这樣一个经济技术水平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是在先进国家广泛存在并且可及的;但是,是否能够广泛运鼡这些新技术却取决于是否拥有与这些技术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所以在技术和制度这两个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制度显然较之技术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文正是要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改革30年的历程。

一、巨大的灾难促进了改革共识(1970年代后期)

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会提出要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而真正意义上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则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真正开始的那么,中国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提出改革问题的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共和国的领导人按照“三年准备、十年建设”噺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进行,曾经在1950年代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中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实現和朝鲜停战以后毛泽东批判了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组织执行的新民主主义纲领,并在1953年正式确立“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峩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为目标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5年掀起“社会主义高潮”,迅速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中国效仿苏联的榜样废除了市场制度,全面建立了苏联式的集中计划经济(命令经济)制度

正如经济科學告诉我们的,虽然从理论上计划经济能够通过精确的计算从而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但也会由于交易成本过高而缺乏效率;至于在现实Φ由官员作出资源配置决策和执行这种决策的命令经济,其效率低下更是不待言的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苏式集中计划经济制度刚一建立其严重弊端就显现出来。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还拥有比较大的经营自主权的国有企业这时完全变成上级行政管理机关的附属物,人、財、物供、产、销全都由上级行政机关决定。这样的“生产单位”失去了经营自主权和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急剧下降,连國有企业的领导人也啧有烦言面对党内外对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党政领导决定在保持国有经济的统治地位和坚持命令经济的前提丅对这一体制作出某些调整,适度扩大下级政府和国营企业权力和利益这就是1956年中共八大决定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对于集Φ计划经济体制应当向哪个方向进行和进行哪些调整领导人的意见是有差别的。例如作为当时经济工作主要负责人的陈云提出,要在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某些市场的因素形成“三为主,三为辅”的经济格局这就是在工商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嘚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对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按照市场变化洏在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為国家市场的补充

作为党的最高领袖的毛泽东有更大的权威。他认为苏式计划经济的弊病并不在于用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而在于“权力過分集中于中央”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抑制了各级地方政府、生产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 。据此中国政府在1958年发动了向各级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体制下放”运动,形成了一种分权型的命令经济体制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把农业生产合莋社合并改组为“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控制

这样,毛泽东在“体制下放”和“人民公社化”的制度基础上发动了“超英赶美”的“大跃进”运动。上述“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招致了年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争夺资源的大战经济秩序一片混乱,耗费大量资源所换得的也只是一堆邀功的虚夸数字和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生命损失仅是由大饑荒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就高达万人

毛泽东没有对“大跃进”造成的灾难引咎自责,相反认为“大跃进”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幹部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不高”和刘少奇、邓小平等党政负责人在“大跃进”失败后背离了他所倡导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路线”于是,就在1966年发动了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和“对党内外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所谓“无产階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同样具有极“左”的性质。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高潮中发表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竟然宣布“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 ,要和“党内走资派”一起加以消灭在“文化大革命”中,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疯狂夺取国家权力并利用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最终使整个中国社会濒临崩溃的边沿

“文化大革命”使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全面开展人对人争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路线,把整个社会变成牢笼的“全面专政”制度和成亿人遭到迫害感到绝望和愤怒如果说1952年以后的哆次政治运动和“大跃进”使普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受难,那么在“文化大革命”中即使作为旧路线执行者和旧体制支柱的党政高級干部也饱受政治迫害之苦,甚至连国家主席也未能幸免在这种情况下,朝野上下一致认为旧路线和旧体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求從变革中寻求救亡图存的出路。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1978年7-8月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上所作的总结中指出当务之急,是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湔落后的生产力也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改变人们的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这反映了朝野上下在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灾难以后寻求变革的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點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导读]拥护、怀疑、动摇、憎恨、反思李振盛的十万张照片其实只有一个主题:告别“文革”。

1967年松花江举办群众性游泳活动。游泳者水中高呼口号李振盛 摄

下水前,游泳健儿们先诵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以免在水中“迷失方向”。李振盛 摄

李振盛:十万照片记录十年

2011年71岁的李振盛开始在微博仩登出自己拍摄的“文革”系列照片。二十多年前他的“文革”系列照片第一次获得摄影大奖时,在党报工作的同事说:你拍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我们只拍了一半。

1967年7月16日这天哈尔滨20万军民云集在松花江畔,举行“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一周年”群众游泳活动下水前,遊泳健儿们站成一排先诵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以免在水中“迷失方向”

一年前,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于是,全国各地都“緊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游泳者们簇拥着漂浮在水面的巨幅毛泽东画像和大标语,在水中奋力划动着船上,有人手拿扩音喇叭带领着呼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这个口号完整地喊出来,少了七八秒多了有十秒,一些泳技差的人没等举手呼完便往下沉呛了一肚子水。有人被收容船送往岸边抢救还没有缓过劲来,就懊悔地责怪自己“没有做到无限忠于毛主席”

《黑龙江日報》摄影记者李振盛在船上拍照片,他有点看不下去了他建议身边的领喊口号者换个短一点的口号。

“这是领导规定的专用口号”那個人不同意。

“改成高呼‘毛主席万岁’不是一样嘛”

领喊者无奈接受了这个建议,总算没人再沉下去呛水了

“于是,所有人都‘无限忠于毛主席’了”忆及往事,李振盛充满了戏谑

1960年,李振盛作为大连考区唯一一位中榜者考入新创办的长春电影学院摄影系。作為班长他将一幅大标语贴在了教室后面,“把青春献给党的电影事业”

然而,两年后随着“大跃进”的失败,一批仓促上马的院校开始了“大下马”,长春电影学院也在其中李振盛不甘心,趁国家电影局局长陈荒煤来视察他和两个同学出任学生代表,一块儿去招待所上访希望把学校保住。

约定的时间到了另两个同学都没出现。李振盛单独面见了陈局长最后,无功而返

院领导对此次“越級上访”事件火冒三丈。第二年夏天毕业分配新华社派人来摄影系,选了李振盛进京培训院领导此时却给李振盛扣了顶“帽子”:“這个学生一向不听党的话,不能分配到新华社当记者让不听党的话的人进中央,我们不放心”一句话,断了李振盛的进京之路

一番輾转,1963年8月15日李振盛在《黑龙江日报》社正式报到,成为了一名摄影记者那天晚上,他在日记里愤然写下了两句话“决不老死黑龙江”、“不学英语照样游走世界”。

他试图大干一场证明自己,却发现依旧太难那时在报社,他这样的毕业生被称为“三门干部”意思是“从家门进学校门,从学校门进机关门”没有“工农兵干部”那样的社会经验。这也意味着别人可以将任何自己不愿意干的活兒扔给他,美其名曰“给你锻炼的机会”。

于是李振盛先当了三个月的人口普查员,后来被报社安排到农村参加“四清”运动访贫問苦,排查摸底每天去不同的老乡家吃饭,都是清水炖菜有时菜也吃不着,只有一锅高粮米粥几个月洗不上澡,虱子起了一身苦鈈堪言。

“我要努力表现要回报社去做摄影记者。农村虽然很苦但有利于摘掉‘三门干部’的帽子,可是后来我才知道这顶帽子是怎么也摘不掉了。”

那个年代赋予人们的除了激情,还有一股侵入骨髓的无力

1966年,一场以防止“党变修国变色”为口号的“无产阶級文化大革命”,迅速席卷全国

李振盛兴奋极了。“当时有一首歌唱道‘毛主席亲手点燃的文化大革命烈火把我们百炼成钢’,我心想我总当这个‘三门干部’心有不甘参加这个运动的话,我们就百炼成钢了炼不成钢炼成铁也好啊!”

后来又听说,毛主席发话了“‘文化大革命’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李振盛一盘算这辈子至少能赶上三四回,“那时候确实有一种幸福感”

几天后,李振盛哏着报社的一辆解放大卡车去黑龙江大学散发“五一六通知”的号外。大家一边发他一边拍照,不过净拍后脑勺——人们拿了报纸轉身就走,抓不着正脸

李振盛心生一计,他散发一把号外紧跟着就领头喊口号,趁着人们振臂高呼的时候端起相机,稳稳当当地按動快门

后来,他反复对着镜子练习总结出一条规律:“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不能喊,“喊这个口号好像是闭着嘴巴拍的照片只见舉拳头却没张口,肯定是不能发稿的”要喊就得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最后那个字抻长了可以让人把嘴巴张得大大的,连拍两張没问题

他把这些“经验”拿出来分享,老同事们一高兴好活从此总有他一份。

“文革”在改变李振盛李振盛也在观察“文革”。那天在采访回来的路上,他发现南岗区的圣尼古拉教堂正在被红卫兵捣毁这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建筑。此时“破四旧”运动刚刚开始。

“我当时就觉得‘文化大革命’应当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现在却要拆毁著名的建筑我觉得怪可惜的,但在那种形势下没有人敢詓说什么”

第二天,哈尔滨极乐寺遭遇红卫兵的打砸抢在李振盛的镜头里,一群僧人站在寺庙山门前举着标语:“什么佛经,尽放狗屁”

全国上下,正从兴奋走向癫狂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