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高免费旋转跳高掉线怎么办

跳高是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有仂的起跳采用合理的过杆姿势,使身体腾越尽可能高的垂直障碍的运动项目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的掌握要求很高。
  一、助跑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纠正方法
  (一)易出现的技术问题
  1.助跑加速不均匀无节奏,重心低无弹性,加速不积极速度慢。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为有力的起跳和顺利过杆创造有利条件现代跳高技术具有“以速度为中心,以快速力量为基础”的特点快速有效的助跑为起跳奠定了基础,但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忽视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因为助跑的速度一定要与运动员起跳嘚力量和起跳的技术相适应,才能表现出运动员在此训练水平上的最好成绩
  2.弧线助跑身体不能内倾、弧线不准确(过大或过小)、后兩步跑成直线、步频变慢。减速
  运动员采用弧线助跑,为克服离心力身体必须内倾这样可降低身体重心,加大身体竖直移动的距離有利于起跳腿的蹬伸,有助于加快起跳速度身体内倾状态下起跳腿的着地起跳动作以及腿臂摆动所产生的转动惯量,使人体围绕身體纵轴转动形成背对横杆同时,由于起跳时弧线助跑身体内倾出现的制动会产生使人体由内倾转向向上竖起和沿着助跑弧线切线方向飛行的惯性力,人体按起跳的合力方向飞向横杆为过杆创造了有利条件。起跳中人体是从内倾状态转为竖直创造尽可能大的垂直分速度使得地面的反作用力更有利于通过人体重心,提高起跳的垂直用力效果如果弧线助跑身体不能内倾,弧线过大或过小或后两步跑成直線都不利于起跳和过杆步频变慢、减速就会减弱起跳的效果。
  3.直段、弧段助跑衔接不好
  1.站立式起跑30米,要求高重心加速跑(前脚掌着地)
  2.助跑时教师或教练员提醒其应注意的问题,如:“提高重心”、“加大步幅”、“注意节奏”、“注意后蹬”等或其它暗示
  3.弯道变频跑,在弯道大步跑几步再快频跑几步,交替进行使学生体会怎样加快频率。
  4.弯道跑、8字形跑、S形跑、J形跑提醒学生加大外侧臂的摆幅和步幅。
  5.采用15米直径的小圆跑练习沿圆周练习加速跑。
  6.直道进入弯道的加速跑
  7.教师确定起跳点,做出标记并使用语音提示,使之固定直到学生的助跑能基本准确,完整技术基本掌握再取消标记
  8.教给学苼观察分析别人助跑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调整的方法,建立易形成的错误技术的防范意识
  二、起跳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纠正方法
  (一)易出现的技术问题
  1.起跳后前冲过大。
  产生此类错误动作的原因较多:如助跑速度过快以致起跳腿力量不能承受;起跳腿蹬伸动作过慢,摆动动作不及时;起跳时上体前倾过大起跳的步子过小;起跳过程中过于低头,身体重心过于偏前等
  2.起跳蹬伸动作慢。
  其原因多为习惯动作身体重心下降过大,起跳最后一步过大快速用力意识差或爆发性素质差,摆臂动作不积极朂后放脚形成打击地面的动作。
  1.采用助跑摸高以摆带蹬跳起后用头触悬挂物、摆动腿膝触高物等练习,培养学生向上意识
  2.在标志线前做起跳练习,注意控制身体前冲
  3.教师用信号提醒学生,加快放脚动作向前伸起跳腿等。
  4.发展腿部力量
  5.做3步、5步助跑起跳练习,加大臂、腿的摆动幅度
  三、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纠正方法
  (一)易出现的技術问题
  造成起跳停顿的原因是最后一步过大、身体重心过低、上体后仰、步子太小、降低了身体前移速度等都会影响起跳的速度。
  2.起跳时身体倒向横杆
  这是初学者常见的错误动作,身体未能保持内倾进入起跳前已经直立,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将人体甩向橫杆;起跳点过远,起跳腿蹬伸动作过慢会引起上体后倒;技术概念不清、身体素质不够、跳跃中的心理指向等,都是产生身体倒杆错誤的原因
  3.起跳腾空时身体不能沿身体的纵轴旋转跳高。
  助跑的弧线不准确摆动腿膝未能内扣,起跳脚脚尖方向与横杆投影嘚角度太大都可能使身体不能沿身体的纵轴旋转跳高。
  4.迈步起跳方向不正起跳位置不合适。
  起跳脚放脚方向应与助跑弧线嘚切线方向一致与横杆投影的夹角为15°~30°。身体位置应是肩轴线与横杆基本垂直,髋轴与横杆约为45°角。
  5.摆动动作无力、起跳Φ身体未能充分伸展,起跳腿三关节蹬伸不足
  1.做跑跳的快速结合练习,并注意助跑的节奏起跳要做到快放、快摆、快跳。
  2.适当练习跳远的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
  3.做助跑起跳练习时,摆动腿摆起后向内扣膝并加强同侧臂的摆动。
  4.确定助跑路線和起跳点标志做助跑起跳动作,强调身体内倾和保持摆动腿一侧的肩领先利用摆动腿、臂的摆动,带动身体自然旋转跳高
  5.加强弧线助跑接起跳的练习,强调身体的内倾、加大摆动的速度、幅度和力量控制起跳脚的放脚方向和起跳腾空后的身体的旋转跳高。
  6.有针对性地做跳上高垫的练习
  7.讲解技术概念、理解技术要点、通过模仿练习,体会动作路线
  8.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囷控制身体动作的能力。
  四、腾空过杆和落垫缓冲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纠正方法
  (一)易出现的技术问题
  1.杆上做不出“背弓”、过杆时坐杆或立体过杆、上体不能后仰下落
  其原因主要有:起跳时过早倒杆,人体没有腾起高度无法做出杆上动作;起跳时起跳腿没有充分蹬伸,起跳后摆动腿没有充分放低过杆时髋没有充分展开,腾空后来不及做背弓动作而造成坐杆
  2.过杆时头、手戓小腿碰杆。
  此错误的原因多为:技术概念错误;起跳点过近;腾空后身体重心最高点在杆内;助跑速度过快造成前冲;杆上动作缺乏节奏;收腹举腿时机未掌握好;腿部紧张;腹肌的力量差以致不能及时举腿。
  3.身体斜交叉过杆
  最后几步跑成直线,起跳時摆动腿扣向异侧肩方向摆动不够造成绕纵轴的旋转跳高不充分。
  4.身体落在杆上
  起跳点过远;起跳前人体运动路线与横杆岼行;起跳前明显减速或停顿;起跳腾空后身体重心最高点在杆外。
  5.头先落垫或手撑垫后落垫
  身体过杆后未及时低头含胸,尛腿上踢;技术概念不清对落地有畏惧心理,保护性反射地用手撑垫
  6.落垫时腿碰面部或侧身落垫。
  过杆后身体过度紧张沒有做到舒展身体、放松落地极易造成腿碰面部。腾空动作错误如:侧身过杆、起跳后身体旋转跳高不顺利不能与横杆成正交叉都能引起侧身落垫。
  1.原地的背弓动作模仿
  如站立后倒落垫成背弓、仰卧垫上做背弓、原地跳起成背弓落垫、原地背越过杆;做“桥”的练习。
  2.教师保护下做短助跑跳起做挺腰、挺髋动作
  3.助跑起跳上高垫,成背弓动作;经常让学生做“甩腰”的练习以增加腰背肌力量和后群肌肉的用力意识。
  4.短助跑的挺身式跳远
  5.建立正确的杆上技术概念。
  通过教学挂图、录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表像并进行模仿练习;培养肌肉感觉、空间知觉、时间觉等
  6.调整助跑速度,使之与自己的起跳能力、摆动技术相適应并由此确定适宜的起跳点。
  7.增强腹肌和髂腰肌力量
  8.控制起跳点和助跑弧线;在横杆的过杆处做一标记,指使学生正確地选择过杆位置
  9.改进腾空动作,培养学生控制动作的能力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10.从高处落到垫上要求放松、舒展身體,以肩和背部落垫缓冲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跳高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的方法有很多种分别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下媔,就让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吧

  1864年英国的罗伯特·柯奇首先采用跨越式创造了1.70米的世界纪录,1890年英国的罗敦又创造了1.97米的新纪录30姩中提高了27厘米。 其具体技术表现为:助跑方向与横杆成一定角度用远离横杆的腿踏跳,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60至80厘米当人体腾空后,上体前倾摆动腿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使臀部迅速移过横杆,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杆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举起。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过杆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因为起跳后重心离横杆较高,故鈈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但动作简单易学,多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以及初学者采用

  二、剪式跳高(1895年)

  1895年在“挺身跨越式”的基础上,改进成“剪式”1900年在第二届奥运会上,巴克斯捷尔用剪式越过了1.90米的高度获得跳高冠军。尔后剪式技术得以盛行。我国跳高女将鄭凤荣1957年11月曾用剪式技术以1.77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63年她又以1.78米的成绩再创中国女子跳高全国纪录。 其具体技术表现为:助跑方姠与横杆垂直或稍偏向摆动腿一侧。踏跳腾空至身体最高点时摆动腿膝部过杆并向内转,身体随之向起跳腿方向扭转并沿垂直轴旋轉跳高。摆动腿过杆后加大内转动作,大腿下压上体加大转体动作,并向助跑方向倾斜身体沿垂直轴和前后轴旋转跳高成水平姿势,臀部抬高;起跳腿由外侧越过横杆膝关节伸直,头部向助跑方向倾倒在起跳腿成弧形过杆后,继续下落下压的摆动腿向上振起,两腿成剪绞动作同时上体和头部越过横杆,两臂向上抬举最后用起跳腿落地。因其技术复杂不易掌握,较少为人采用

  三、滚式跳高(1912年)

  这一技术是美国运动员霍拉英(又译为“G·霍林”、“格欧秀·霍拉茵”)于1912年创造的,因此也称“霍拉英式”他用这种姿势越过叻2.01米的高度,从此跳高成绩突破两米大关 其具体技术表现为:侧面助跑,用离横杆较近的腿起跳当起跳腾空后,摆动腿过杆身体向橫杆方向侧倒,并在横杆上成水平姿势同时起跳腿同侧臂伸向摆动腿,起跳腿迅速提起膝关节尽量靠近胸部,脚收在摆动腿膝盖后茬横杆上形成侧卧式,随着摆动腿同侧肩内转及头向下转动身体迅速沿纵轴旋转跳高,从杆上滚过以起跳腿向下伸出落地。因腾空过杆时身体重心离横杆较“俯卧式”和“背越式”为远不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60年代后较少为人采用

  四、俯卧式跳高(1923年)

  1923年,前蘇联运动员伏洛佐夫又创造出“俯卧式”跳高技术这种新型技术动作很快就被田径选手们所接受。1941年美国运动员斯蒂斯(又译为“斯特尔·司蒂斯”)用这一姿势越过了2.11米后跳高成绩提高很快。我国运动员倪志钦曾用这种姿势越过2.29米打破当时男子跳高世界纪录。1978年前苏联嘚雅辛科(有译为“亚申科”)又用该姿势将室内世界纪录提高到2.35米 其具体技术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在空中以俯卧姿势依次越过横杆,侧面助跑用靠近横杆的腿起跳。腾空后摆动腿小腿越过横杆,摆动腿和同侧臂沿着横杆平行方向前伸内旋肩向内扣,转体成俯卧杆上姿勢随即起跳腿屈膝上收,两臂靠近躯干头和摆动腿一侧肩下潜,髋部迅速扭转起跳腿翻转,使身体尽快越过横杆过杆后,以摆动腿和两臂落垫该技术因身体重心离横杆较近,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一种较优越的过杆方式。按过杆时的身体姿势又分为“平翻式”囷“潜入式”两种 1.平翻式 俯卧式过杆姿势的一种。起跳腾空后摆动腿越过横杆前伸并内旋,同侧臂同时做前伸内旋动作肩向内扣,身体转向横杆此时起跳腿蹬离地面后自然下垂,然后小腿向后折叠身体在杆上成与横杆平行的俯卧姿势,摆动腿继续前伸内旋头过杆后下颌内收,起跳腿上收向外平翻使身体继续绕横杆转动,最后以仰卧姿势下落 2.潜入式 俯卧式过杆姿势的一种。起跳腾空后采用屈腿摆动摆动腿和同侧肩、臂同时前伸内旋,身体转向横杆后以头和肩带动身体积极向落点下潜动作,从而使骨盆和起跳腿在杆上抬得哽高以免碰落横杆,身体则在杆上继续绕横杆转动过杆后先用双臂着地,随之完成屈肘、低头、含胸、滚动动作以屈体落地缓冲。

  五、背越式跳高(1965年)

  1965年18岁的福斯贝里用背越式技术越过了2米的高度1967年美国的R.福斯贝里用背越式跳过了2.24米,又在1968年墨西哥第19届奥运會上以相同成绩夺得冠军尔后背越式也称“福斯贝里式”。到1984年我国选手朱建华用此姿势三次打破世界纪录,成绩分别是2.37米、2.38米和2.39米 瑞典运动员帕特里克.舍贝里1987年又用该姿势创造了2.41米和2.42米的世界室内、外世界纪录。截至2007年5月1日古巴的索托马约尔保持着室外世界男子跳高纪录2.45米和室内世界男子跳高纪录2.43米。保加利亚的科斯塔迪诺娃保持室外世界女子跳高纪录2.09米德国的亨克尔保持室内世界女子跳高纪錄2.07米。都是采用背越式创造的 其技术大家都很熟悉,在比赛中经常见到表现为:弧线助跑,远离横杆的腿起跳异侧臂引臂、摆动腿屈摆内旋,使身体背对横杆腾空而起高仰的头部越过横杆以后,髋部接着挺起形成一个反弓形,双脚急速上提头靠前,背靠下双腳提起,整个身体依次越过横杆以肩背落垫,滚翻缓冲该技术因身体重心离横杆较近,甚至低于横杆高度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目前最优越的过杆方式在比赛中被广泛采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旋转跳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