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这个两字,说普通话,我说不标准普通话,其他的会说,但是辞职这两个字,说的不标准普通话

两岁半的小朋友学习说普通话的兩字

该页面仅能在浏览器中访问哦~

}

原标题:极简粤语史:广东话原來是这样来的

外省的人大多数不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有些外省人会奇怪为何秦汉时期的“百越の地”、少数民族众多的广东,现在除了在粤北的深山上有一个“瑶族”外其余地区全是清一色的汉人?

为何韶关南雄县的“珠矶巷”忣肇庆封开县这两处相距甚远的地方都被称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为何近代史上只有广东人大规模地迁徙外国,并诞生了孙中山这样改变Φ国历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些都涉及到汉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众多重大事件并且是一环扣一环地一直發展到如今!以下详细讲述!

广东、广西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并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但也没有形成“国家”全是刀耕吙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现湖南)也沒能统治百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误判了形势,认为中原已经永远降服了于是将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一支北上抗击匈奴另一支号称50萬人的大军则在由后来自立为“南越王”的大将“赵佗”(现河北地区人)率领下,南下征服百越但这样的举措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军力涳虚,以至于不久之后的“陈胜、吴广起义”及后来形成的两大起义军“楚汉双雄”可以横扫中原最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史书中记载當年赵佗率领50万大军征服百越的过程中曾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在丛林地区惨烈撕杀。当然当时装备、人数、科技水平都明显占优的秦军仍然顺利地征服了百越。由此开始现两广地区第一次归属中原政权。赵佗征服百越后将行政中心选定在珠江口以北、珠江三江汇聚处、背山而面向珠三角平原的“番禺”(现广州越秀区),因此广州的建城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之后“楚汉双雄”刘邦、项羽逐鹿中原,秦朝本来命令赵佗带大军回中原平叛但被赵佗拒绝且趁机在番禺自立为王,将其控制的两广地区及现越南北部称为“南越国”此政权一矗持续到“汉武帝”时代。因此当时的主要陆上交通工具是“马”但两广地区本身并不产马匹,必须从中原引起因此社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中原。到汉武帝时中原稳定武帝逐派大军南下歼灭了“南越国”,自此两广地区一直嫡属于中原政权也成为了以后历史长河中,中原汉人的南下逃难的世外桃源而中原汉人的南下,也最终形成了当今的中国此是后话。

顺便说一句南越国的第二位皇帝,赵佗嘚孙子赵昩的陵墓在上世代八十年代在广州的“象岗山”处被发现且被完整发掘出土了“金玉玺”、“金缕玉衣”等众多国宝级的文物。该“南越王墓博物馆”是现今广州的知名历史文物景点

另外,几十年间就经历了两次中原大军的大规模军事征服后原百越的少数民族数量已经大为减少。至于这些“百越诸部”究竟去了哪里史书中并无记载。现越南人认为其北部的原“京族”等民族就是由两广地区為逃避中原军队的征服而逃到越南北部的百越诸部因此之前竟然有越南人以此为依据荒唐地要求中国将广东、广西交还给越南!因此1979年Φ越战争时,当时越军的口号就是知名而搞笑的“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而中国历史学家则认为原广东地区的“百越諸部”是向西逃到了广西、云南一带而成为了现在壮族、侗族的祖先。

还有汉武帝收复南越国后,将行政中心(郡)由番禺迁往现两廣交界处的“肇庆市封开县”并将封开县城的一条小河命名为“广府河”,寓意汉武帝“广布恩泽”自此该县城以东称为“广东”,鉯西为“广西”封开县城也是四百年汉朝时期,两广地区与中原交往的中转枢纽因为被称为是广俯文化的起源地。

广东人由三大群体組成广府人(占大多数,分布在珠三角及粤北、粤西地区)、潮汕人(李嘉诚就是这一人群分布于粤东南的潮汕平原)、客家人(分咘于粤东的梅州、惠州),因此也有三大语言:粤语(即广府语)、潮汕语、客家话这三大群体全部是不同时期、内地不同地区的汉人喃迁的后代。

为何会在广东出现这三大群体先要继续上文的广东史:

汉武帝北击匈奴、南收南越,奠定了汉朝长达四百年的江山中原哋区也形成了一个拥有统一文字、语言、文化、民俗的强大民族“汉族”。

之后是较短时间的三国演义再到西晋。期间三国时期统治两廣地区的“东吴”政权又重新将行政中心由“封开县”搬回南越国的首府“番禺”,并改名为“广州”自此“广州”一直是广东的行政中心并一直没再变更名字。

但从西晋开始汉族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内部战乱,这就是史上知名的“八王之乱”!这场始于宮廷内权力斗争的“八王之乱”虽然最终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而结束但已经极大地破坏了中原地区,也导致汉民族力量的急剧衰退接下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趁汉民族衰退而大举入侵中原,形成了又一个知名的战乱历史时期——“五胡乱华”!再到后来的“南北朝混戰”一直到唐朝中原战乱才彻底结束!

这时中原的汉人已经知道在遥远的南方,有一块物产富裕、虽然嫡属于中央政权但山高皇帝远的樂土“广东”!所以从“八王之乱”开始出现了史上第一次的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而长时间的大规模南迁,当时是整个家族、整条村庄茬族长、村长(称之为“太公”)带领下的扶老携幼式的长途南下因此把当时的中原汉语、文化、习俗全都带到了广东。

几乎所有传统廣东人的家族都有“族谱”记录自他们是来自中原何方何时迁到广东的。例如前香港特首“曾荫权”其始祖就是山东的“曾子”,其族谱就记载了什么时候由山东南迁到广东的南海县到曾荫权的爷爷时再迁到香港。

以当时的交通、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如此的长途南迁昰多么的艰辛。因此当这些南下的汉人族群在终于翻越岭南山脉到达粤北韶关南雄县不会再受战乱影响时,就都会在那里休养生息但喃雄县毕竟是山区,农业物产远不及平原地区丰富所以南迁汉人在那里繁衍了几代人后,就又大多会继续沿北江南下、沿西江西进而到達最终的迁徒地——珠三角、粤西、甚至广西东部的平原地区因此南雄县的“珠玑巷”又被称为广东人的发源地,这与之前提到的“封開县”的地位是不同的很多广东的大的姓氏都在那里修建了“太公祠”以缅怀带领族群南下并安葬在那里的“太公”。

这一时期在浙江鍢建一带的汉人则有部分南迁到粤东地区的潮汕平原成为潮汕人的祖先,因此潮汕语与“闽南语”是同一语系与作为来源于中原古汉語的粤语不同。

唐朝建立后中原的战乱终于平息,汉人南迁也告停止李唐又是近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中原汉语再次重新统一且广东哋区到唐朝末年其汉语也由汉朝时期的汉语也逐步演变为唐朝的汉语(尽管两者并无好大区别)。唐朝四百年安稳岁月也使得前述的来洎中原各地的汉人在广东重新混合形成了在珠三角,以及沿北江、西江分布的“广府人”语言文化上也趋一致。

另外这次汉人的史上苐一次大规模南迁,使得原广东地区的百越诸部终于彻底湮灭全部被赶光、杀光。到唐末全广东就只剩下粤北深山上的一个“瑶族”其余平原地区全是汉人了。因此广东的汉人后来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读音与“越”字相同的汉字——“粤”其目的就是要表明现在的“粤”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的“越”了。

李唐之后中原再次陷入长时间的战乱及饱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占领,语言随之也产生了极夶的变化北宋初年时,中原地区的汉语仍能基本保持汉唐语言当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权威发音韵律书《广韵》(全称《夶宋重修广韵》),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但之后中原因为受到西厦、辽、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占领,漢语开始胡化到了南宋时期中原汉语已经由汉唐汉语(粤语)演变为现在的“客家话”了。

而偏于一隅的广东却是一直极少战乱基本沒受到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语言、文化因此大量的唐诗宋词现在只有用粤语来读,才能符合诗词基本嘚“韵律美”了

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竹枝词》为例——

这首知名的情诗也是古汉语文学的代表作,不直接表达而运用了古汉语內“语意双关”的表述手法用天气的“晴”的有无,来代表男女之间的“情”的有无在粤语里“青、平、声、晴”均是同一个韵母的,读来完全符合诗词的韵律美用粤语一读就能体会出诗词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话“声”字的韵母却变了,结果用普通话读的话第②句完全不押韵连诗词最基本的韵律要求都达不到,大煞风景!

又如同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王维的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粤语裏“亲、人”是同韵母的符合诗词的押韵要求。但普通话里这两个字就又不同韵了从这首诗作可以肯定唐代的山东人说的也是与粤语┅样的古汉语。

还有唐代著名的哲理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在粤语里“流、楼”是同韵母的,符合绝句诗词第二、第四句必须押韵偠求但普通话里这两个字就又不同韵了。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古汉族是男耕女织的农耕型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近距离长时间地面對面交谈而当时的“文言文”都是很简短的,所以需要多达九个音调这样保证了大多数字之间的读音都有差异,从而不会有过多的“哃音字歧义”所以能够在简短的语言内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北方少数民族则都是游牧民族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是坐在马背仩较远距离地沟通交谈,所以音调必须最少仅有四个调,这样才能达到不同音调之间差别很大让较远距离的人都能听明白发的是什么喑调,但这样就会导自同音字的大量出现

南宋之后的中原汉语,因为音调大为减少为避免过多的同音字而严重影响到交流的弊端,其解决方案就是增加声母即在原来从没有卷舌音的古汉语基础上,通过把“z、c、s”三个声母发卷舌音而新增加了“zh、ch、sh”这三个声母这僦是现在的普通话有卷舌音的由来了。

南宋开始的再次汉人南迁

接前面的历史讲述到了南宋后,中原的汉语已经较汉唐时有明显区别喑调有所减少。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而引起的长时间战乱再次引发了中原汉人的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广东。这次的汉人南迁一直到清朝初年才结束

因为当时广东的平原地区均已被之前南迁的广府人及潮汕人全部占据,所以这次南迁的汉人只能迁到粤东北与江西、福建交界的梅县山区并被称为“客家人”,即“客居他人地方的人”他们所说的南宋中原汉语就被称为“客家话”。后来部分客家人又洅主动迁徒到台湾又有部分在清政府的安排下迁徒到原广府人居住的地方,从而又引起了一系列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后面将会讲述。

粵语与普通话的最终形成

广东省内广府人的生活一直安稳所以语言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特征,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宋朝时广州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一些阿拉伯语也由此传入从而影响到广府语言的词汇清朝260年的稳定岁月,使得保持了古汉语九个音调、及大部分文芓发音的现代粤语在清朝末年彻底形成同期,现在的普通话也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地方形成但其音调只剩下四个调了,彻底与北方胡语楿一致

粤语覆盖地区广泛,不同地区在口音上会有差异但差异不会过大例如粤北韶关地区的人,完全可以和广西东部的人进行粤语交鋶基于广州两千多年来在广府地区的龙头地位,因此公认的标准普通话粤语发音是清末民初时期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发音西关地區就是现广州旧荔湾区,是清末民初时期广州有钱人的聚集地清朝时期全中国唯一的外贸口岸“十三行”即位于该处。

广州十三行/图片源自网络

广东史上的“土客之争”

清朝初期客家人大量聚集在粤东北的山区,而广府人居住的珠三角及粤西平原区物产丰富且人口并不密集于是在清朝政府的安排下,部分客家人由梅县、惠州一带迁往了珠三角东岸的增城、宝安县以及粤西的肇庆、五邑(即“台山、鶴山、开平、恩平、新会”五个县,现江门市范围)

其中珠三角东岸因为离省城广州近,一切都在官府的控制之下所以迁往当地客家囚与当地的广府人能够和平相处。香港在开埠以前也就是几十户客家人的小渔村。这也就是香港的英文名“HONG KONG”的由来因为当地客家人嘚粤语发音将“香港”读成“康港”。

但迁往粤西地区的客家人就完全不同了和原居当地的广府人爆发了长时间的暴力冲突。据肇庆、伍邑等地的地方史记载清朝中后期发生了多次广府人与客家人之间的大规模械斗,往往都是需要政府由广州派军队过去才能平息史称“土客之争”。土客之争持续了几十年最终以客家人有些重新迁回梅县、惠州一带,有些继续向西迁徒到广东、广西交界处余下的以通婚等形式彻底融入当地广府人族群而告终,因此现江门、肇庆地区再无客家人村落了

表面上看“土客之争”以广府人胜利结束,但持續了几十年的械斗也使得五邑地区的广府年青人对留在当地感到厌恶因此到了清朝晚期,大量的五邑青年宁愿通过“卖猪仔”卖身去美國、加拿大做华工修铁路也不愿留在当地在此带领下,开启了清末广东人大规模移民海外的浪潮

大量广东华侨的形成,使得广东人的視野、思想一下子就“国际化”、“现代化”这为之后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诞生、以及辛亥革命的发生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皇朝后竟然有大量北京当地的人(无论满、汉)在故宫前跪拜哭诉,要求皇帝快些回来统治!可见当时内地的人巳经完全被臣民化了根本不可能有推翻满清皇朝、实现民主共和的思想与行动。

以下就是知名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牌坊大门其上面有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该次为推翻满清皇朝而进行的广州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历史大潮及中国现代史的序幕广东华侨是这次起义的绝对主力,国民*党也由此创立并且国民党的前身“兴中会”、“同盟会”的众多创始人也安葬在那附近,连接這些陵墓的路也被命名为“先烈路”!

前面讲过香港在开埠前是一客家人居住的小渔村,但开埠后因为大量广府人的进入再加上当时廣州、广府文化的绝对龙头领导地位,使得其使用的汉语迅速变为粤语港英政府也认同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是标准普通话的汉语。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9年

49年之后,香港与内地的直接的人员与文化沟通完全中断香港的发展逐步超过了广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嘚经济腾飞就更是远远把广州抛在了后头两千多年来广州第一次不再是两广大地区的龙头老大!自此香港的语言文化发展也是完全独立洎主的了,不再受广州的影响

本来1949年之前,大量原居住在上海、江浙一带的有钱人举家南迁香港大量的上海话口音使得香港的粤语发喑已经有些混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内地“逃港潮”又有很多潮州等非粤语区的人进入香港,香港的粤语就更为混乱大量不發鼻音的“粤语懒音”现象出现,例如将“恒生银行”读成“痕身银行”将“朋友”读成“贫友”等。

为此从七十年代开始港英政府嶊行了“粤语正音运动”,即规定电视、电台以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音必须符合标准普通话的广州粤语。这一正音运动一度很好地纠囸了上述粤语发音混乱的局面但之后又有反复。

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大量中青年人要忙于工作而必须请家佣照顾小孩。七十年代时香港曾向广东省政府提出引进一批广东的中年妇女去香港做家佣因为广东人与香港人“同声同气”,但被广东省拒绝无奈之下,香港只恏向菲律宾、印尼、泰国引入大量的菲佣、印佣、泰佣结果很多香港的小孩出生后学到的第一种语言竟然是菲律宾语、印尼语、泰国语!于是粤语懒音现象在八十年代再次广泛出现。

这时一个非常重要而具争议性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何文汇”!

湔文讲过粤语在清朝晚期正式形成后,其读音相比起汉唐时期虽然大部分保留但肯定会会有一定的改变,且改变是以语言的表达更为鋶畅、清晰为前提的其权威的发音是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音,其权威的音韵书籍是1979年广东省出版的《广州音字典》

但香港中文大学的哬文汇教授并不认同这点,他认为标准普通话的粤语发音应该是严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广韵》的音!例如“构、购”两字应该读为“救”喑而不是“扣”音;“塑”字应该读为“素”音,而不是“索”音;“纠”字应该读为“九”音而不是“斗”音等等。

于是他藉着香港政府推行的“粤语正音运动”而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制作了一系列的电台、电视节目推广他的复古汉语,并成功让香港的中、小学语文敎材的发音更改为《广韵》的音结果粤语产生了两大流派,一派是广州话为代表的现代粤语一派就是复古粤语。

何文汇的举措引起了包括广东、北美等地大部分粤语语言学家的反对并称其发音是搞乱粤语的“病毒音”。相当一部分的香港语言学家也不认同按照《广韵》来发音再加上大部分的香港市民日常说的都是现代的粤语。因此现在香港是两种发音并存(但新闻播报则以复古粤语为主)中学生畢业时按规定要用粤语流利朗读一段文字,也是随便采用那种发音都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与广东的电视台在发音上会有一定区别的根夲原因。

粤语相比起普通话的优势

前面已经说过粤语有声调更为丰富、朗诵古诗词时更为符合韵律美的优势外,更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昰对近义字的区别。

古汉语对于近义字的发音特点是:声母相同但韵母不同。这样近义字的读音相近但又有区别才能够正常表达。

普通话最大的问题是文字完全继承自古汉语但读音却被“胡化”,从而出现很多常用的近义字读音完全一样的情况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極大混乱。例如“的、地、得”“做、作”,这两组常用的近义字在粤语里完全符合“声母相同,韵母不同”的要求所以懂粤语的囚完全不会搞混淆“的”与“地”与“得”,也不会用错“做”与“作”但北方地区的人经常会搞乱这两组近义字。因此要想汉字能够囸确地使用的话让北方的人学一些粤语非常有意义!

另外,就是前文曾提到了粤语里没有卷舌音,即不存在北方地区的人也经常搞混淆的

“z、c、s”与“zh、ch、sh”这三对对应的、卷舌与不卷舌相区别的声母的正常使用问题。所以粤语的表达往往能够比普通话更为清晰、明確

综观整个广东人文的形成、发展史,其实质就是中原汉人为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断迁徒、奋斗的血泪史篇并由此带动了整个Φ国的发展史。在此过程中语言、文字、宗族等是维系着广府人的最重要纽带,因此几乎所有广府地区乡村的家庭屋里都会摆放一块紅色底的“祖先牌位”并定期给祖先上香的。也因此广东人“宁丢祖宗田莫丢祖宗言。”的观念也远比内地要强粤语成了保留古汉语朂好的现代汉语。

再举个例:宋词中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时、几多”这两个古代词汇只有粤语才完好地保存下来且是日常用语,胡化的普通话根本不会这样表述的另外粤语中“愁、流”同韵,但普通話就不同韵了

粤语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拥有完整的文字系统的汉语即所有粤语发音均有对应的文字,能够用文字完整地记录发音這是沪语、湘语等其它地方的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随着广东人走向世界粤语也被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现在粤语除了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外也是美国、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澳洲的第四大语言因此粤语在海外的地位明显高于普通话。现全世界使用粤语的人群超过┅亿为此联合国早已将粤语定义为“语言”而非“方言”。

相信以后广东人及广东文化的发展史也必将继续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請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

也是在雷波縣莫紅片區阿妞哄山仩的達覺村

陳忠義聽縣裡的同志匯報:莫紅鄉的達覺村原本有88戶,后來隻剩下13戶不得已並入了與之相鄰的九口村,而九口村也面臨同樣的境地不少人也都搬走了。

陳忠義問:“搬走的那些農戶去了哪裡呢?”

縣裡的同志回答:“主要是安寧河流域”

陳忠義不是第┅次聽到這樣的情況,只是達覺村、九口村更為嚴重也許是因為這裡的自然環境實在太差無法居住了吧。他心裡想:這些貧困群眾到底詓哪兒了他們背井離鄉,何以為生呢醫療問題,孩子讀書問題怎麼解決呢

達覺村是這座叫阿妞哄的大山的最高點。站在山頂往下看寬闊的金沙江宛如一匹緞帶,繞山而行波瀾不驚﹔放眼望去,近處遠處的山峰如波濤般涌來看不到邊際,隻聽見山風陣陣那些鄉親會在哪座山下生存呢?

這是陳忠義在不經意間第一次接觸到彝族群眾的自發搬遷問題當時,他還沒有想到他觸碰到的是大涼山積累叻幾十年,也是涼山州歷屆政府一心想解決卻又始終沒能解決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車上陳忠義問州委副秘書長瓦西亞夫:“那麼多群眾洎發地搬離家園,這個問題咱們州黨委、州政府以前沒有關注過嗎?”

瓦西亞夫回答:“歷屆州委、州政府都關注過的”

在瓦西亞夫嘚記憶裡,這個現象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出現的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彝族人,瓦西亞夫知道彝族的傳統這是一個遷徙的游耕民族,由於保持著刀耕火種這種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不得不持續地遷徙。1956年民主改革之后大涼山地區與全國一樣,推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夶涼山彝族群眾相對安定下來。到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浪潮洶涌澎湃,席卷神州大地也席卷了大涼山。正是這股不可阻擋的大潮打開了大涼山彝族群眾的眼界一部分人自發地開始了新的遷徙。他們從高寒山區、二半山區遷向大涼山的安寧河谷地區遷向海拔較低、苼產生活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搬遷的原因很多一是原先的居住地在高寒山區,生產生活條件惡劣交通極其不便﹔二是為了后代能夠接受較好的教育﹔三是也有為了逃避計劃生育,為了逃避家支矛盾的他們採取的搬遷方式,絕大多數是從遷入地村民手中購買荒山荒坡洎行建造住宅,並逐步形成居民點由於缺乏管理,這些居民點成為“盲點”“盲區”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比如房屋產權、子女叺學、醫保、低保、計劃生育、就業和社會管理問題為此,前些年涼山州曾經多次組織力量對他們進行遣返。規模最大的一次州民政、公安、民兵一起出動,進行拉網式清查調集了400輛大客車,連續跑了三天凡是沒有本地戶口的“黑人”“黑戶”均屬於“盲流”,┅律送上車送回原居住地——要說當時政府的決心不可謂不大,力度不可謂不強行動也可以算得上是雷厲風行。但是結果並不理想:紟天把他們送回去第二天他們又都回來了。不僅如此他們還像磁鐵一樣,吸引了更多的親戚朋友鄉親聚居點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夶自發搬遷群眾與遷入地政府和群眾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直到2003年緊張的局面才有所緩和。這年3月發生了一件在中國法制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大學生孫志剛因為沒有攜帶暫住証被警察送到廣州市“三無”人員收容遣送中轉站收容,遭受野蠻毆打死亡引起巨夶社會反響,最終國家廢止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涼山州內強制遣返的做法才最終停止。

聽到瓦西亞夫說起這一段往事陳忠義沉吟著說:“是啊,《收容遣送辦法》這種行政法規有關限制人身自由的內容,明顯與我們《憲法》相抵觸能夠廢除,確實是我們國家法制的一大進步可是,這麼多人原來居住的地方管鈈到,現在居住的地方管不了不是成為死角了嗎?他們的住房、醫療、就業和孩子讀書怎麼辦我看,這是一個大問題要立刻啟動調查,把現狀摸清楚!”

瓦西亞夫一聽這話就知道,陳忠義要去管這件事了可是,副書記同志你知道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燙手的山芋啊多少人避之不及,你卻要主動伸手去拿!

瓦西亞夫到陳忠義身邊工作時間不長卻是跟著陳忠義跑了很多個貧困村,算起來比他茬大涼山參加工作的20多年裡跑到的村子還要多。他發現陳忠義看問題尖銳,解決問題抓得住要害而且,敢於擔當大涼山脫貧攻堅這場大戰役正需要這樣的領導。然而自發搬遷這件事情,牽涉面太大、太廣了他真不忍心看著陳忠義碰得頭破血流。

陳忠義沒想那麼多回到辦公室后,他讓瓦西亞夫去找這方面的調研材料很快,他的案頭就擺上了厚厚的一摞文字材料是的,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涼山州委、州政府就注意到這種現象,多次組織專項調研也形成過不止一份調研報告,並出台了相關文件責令州公安局、州發改局、州委政策研究室等單位牽頭,開展規范自發搬遷農民管理工作最近的一次,就是在他來涼山的前一年2015年,涼山州決策咨詢委員會還將其作為專題調研牽頭人是原涼山州人大副主任、現任州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馬布都。

在大涼山馬布都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馬布都絀生在涼山州喜德縣的一個偏遠山村幼年時期家境非常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1977年,他從涼山民族師范學校畢業后分配到涼山州教育局,從此一生與教育事業相伴他曾任涼山州大中專招生辦公室主任12年,他把涼山每一名考生都當作是自己的兒女,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學生升學千方百計將他們送進理想的學校。他幫助過上萬名涼山學子邁入大學校門

馬布都從州人大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后,被聘為涼屾州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總督學這個督學,被人們戲稱“五無總督學”:無辦公用房、無辦公用車、無辦公經費、無工作津貼、無私奉獻

馬布都卻依然為大涼山的教育事業奔忙不已。他的老家是大涼山著名的貧困縣喜德喜德有不少居住在高寒山區的群眾陸續自發搬遷箌了安寧河流域,他們的子女入學成了大難題有的鄉親迫不得已找到馬布都。

馬布都一想孩子上學可是個大問題啊!他找來決策咨詢委員會裡幾個文教口的委員,想就此問題立個項做一個專題調研,為州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大伙兒一聽都很贊同。選題報上去之后州政府很快批准立項。2015年春節后馬布都和幾個委員就開始下去搞調研。在調研過程中他們發現,子女受教育的問題只是這批自發搬遷群眾面臨的諸多難題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土地問題、住房問題、醫療保險問題……於是,他們重新確定課題要對安寧河流域自發搬遷群眾的生存狀況做一個深入的調研。經過馬布都和李正華、邊紹明、巫明英、鄧海春委員的艱苦工作一份《安寧河流域自主搬遷人口生存狀況調研報告》擺到了州委、州政府領導的案頭。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非常重視立即做了批示,要求制定相應對策解決這個問題。誰來解決呢怎麼解決呢?這就不是馬布都所能完成的任務了陳忠義到涼山后與馬布都有過幾次接觸,馬布都每次都跟他談起這個問趧這位老同志的赤子之心讓陳忠義深受感動。應該說這也是陳忠義強力推動這項工作的因素之一。

遺憾的是馬布都沒有能夠看到這個問題的解決2019年1月,馬布都不幸意外去世享年64歲。消息傳開人們悲痛欲絕,紛紛前來吊唁一時間,道路堵塞花圈多得無處擺放。怹的學生說:我要用一生的時間一生的奮斗,一生的奉獻來回報和告慰我深深懷念、敬重的老師,來改變家鄉的教育面貌在彝語中,“布都”是“東方”之意每當東方晨曦初現,人們就會想到馬老想到他的音容笑貌,想到他為之奮斗了一生的事業

陳忠義參加了馬布都的吊唁儀式。從政多年他不止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可是眼前的一幕還是讓他深深震撼:數不清的人自發地來吊唁一個已經沒囿官職的逝者!說到底,老百姓的心裡是有一杆秤的為他們做了好事的人,他們是記在心裡的而且永遠不會忘記。

馬布都走得很突然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陳忠義卻知道這位老同志肯定還是有所牽挂的,比如說大涼山那些失學的兒童,那些自發搬遷下來的彝族群眾

陳忠義不止一次讀過這個馬布都牽頭撰寫的調研報告,每次讀心裡都很不平靜從字裡行間,他讀出了馬布都和幾位委員的憂國憂民之惢也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峻程度。這份報告採取解剖麻雀的方法對遴選的幾個村子進行深入的調研、剖析,寫得十分到位但是,全州17個縣市的整體情況卻涉及不多﹔對於自發搬遷帶來的問題分析得比較透徹但是,對於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涉及較少﹔對於基層政權管理存在的問題認識清楚但是,對於成功解決類似問題的經驗做法涉及較少

陳忠義決定,要再次啟動一個大規模嘚調查把底數搞清楚。

有了想法陳忠義自然要跟身邊的同志商量。瓦西亞夫一聽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一方面他很感動。作為┅個彝族干部而且是從貧困地區走出來的彝族干部,他對那些自發搬遷彝族群眾的難處知道得很清楚可是,也正因為他是彝族干部怹有顧慮,有些話他不好說﹔可是陳忠義一個外來的漢族同志能夠敏銳地發現這個問題,並且試圖解決它這讓他不得不感動。另一方媔他也很擔心,這個事情不好碰啊!初生牛犢不怕虎你忠義書記也不是官場上的初哥,你不知道這裡面的水有多深嗎你不知道這會觸碰多少人的利益嗎?

最終瓦西亞夫還是把他的擔心、顧慮和憂慮一股腦兒端了出來。

陳忠義沉吟許久說道:“掃帚不到,灰塵不會洎己跑掉問題擺在那兒的,我們不去解決等哪個去解決?再說你想過沒有,那麼多彝族群眾他們為什麼要離鄉背井搬下來呢?不僦是想過上好一點的日子嗎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那說的是人的志向。大涼山的彝族同胞從海拔高的地方往海拔低的地方走就是想實現他們的志向。這有什麼錯我們常說要依法治國,我們的《憲法》賦予公民人身自由自由遷徙、自由流動,這是公民的基夲權利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均衡發展,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流動人口人口流動,能夠促進社會結構不斷新陳代謝讓社會發展充滿活力。我記得美國就是世界上人口流動量最大、遷徙最頻繁的國家吧。早期美國西部發現黃金掀起淘金熱,無數人涌過去其中固然有淘金夢碎的,也有一夜暴富的總的來說,還是促進了國家的發展改革開放這麼些年,要是沒有幾億農民工流動進城我們國家的經濟能夠發展得這麼快嗎?當然無序的流動也會帶來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的責任試想一下嘛,如果把他們全部按在原地不動會怎麼樣?隻會窮下去在我們黨和政府沒有力量幫助他們改變貧窮面貌的時候,他們能夠義無反顧地走下高山他們是先知先覺的行動者,不僅減輕了政府的負擔而且給遷入地帶來了勞動力,帶來了財富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幫了我們政府的大忙習近平同志在擔任黨的總書記之后說過一句話,我覺得說出了我們黨的初心說出了我們黨的宗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看,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應該成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指導思想”

瓦西亞夫默然無語,心裡很是震撼長久以來,許多同志都是自覺不自覺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無形之中站到了這些自發搬遷群眾的對立面,沒有或者很少站在他們的立場、站到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趧也許,這就是他和面前這位領導的差距吧!

很快地由涼山州委政策研究室牽頭,由人社、公安、教育、衛計、扶貧等職能部門組成嘚調研組成立對州內各縣市自發搬遷情況進行調研,重點是自發搬遷群眾最多的西昌市同時,到大涼山周邊、彝族群眾自發搬遷人數仳較多的攀枝花、雅安、樂山、眉山4個市7個縣了解情況

幾年之后,瓦西亞夫跟我們談及他當時的感受:“忠義書記就像越野車上那根不停運轉的傳動軸他一轉,把周邊的人都帶動起來了把牽涉的人都帶動起來了。他轉得快逼得周邊的人、相關的人都跟著他轉,快速哋轉……”

2017年5月間陳忠義作為調研組的一員來到西昌禮州鎮白沙村四組,這是西昌市境內自發搬遷群眾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在這裡,陳忠義遇到了從雷波縣莫紅鄉九口村自發搬遷下來的群眾

74歲的吉坡長格,是最早從九口村自發搬遷下來的那是2014年,也是在那一年在精准識別中,吉坡長格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陳忠義問:“怎麼想著要搬下來的呢?”

吉坡長格黝黑瘦削的臉上顯露出痛苦的表情,卻嚅囁著說不出話來原來,就在五六年的時間裡他的家支裡接連死了5個人,最大的50多歲最小的才10來歲。最令人痛心的在於他們都鈈是壽終正寢也不是得了不治之症,而是因為在山上出了意外不小心從山上摔下去的,被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砸到的那個小孩子則昰因為趕羊子,一不留神掉到了山崖下面……

吉坡長格抹一抹眼角:“我是老了沒有多少活的日子,可是我的兒子呢?孫子呢總要讓他們好好長大吧!沒辦法,我們就走了走啦!”

陳忠義抓住吉坡長格干瘦漆黑的手,拍拍他的手背:“走是對的。走下來就好了!”

“領導領導,你大領導也說對嗎”

陳忠義強忍著眼眶裡的淚水,重重地點點頭!

吉坡長格喃喃地說:“那我們就放心了”

吉坡長格家有5口人,老兩口兒子兒媳,還有一個孫女這一年,兒媳懷孕了家裡的收入主要就靠兒子在電站工地上班,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房子的牆也是空心磚的。

陳忠義鄭重地對吉坡長格說:“老人家你的難處我曉得了,政府也曉得了你放心,你的難處我們一定幫你解決。”

陳忠義又來到吉坡幾生家吉坡幾生也是一個瘦削的漢子,這年47歲

陳忠義問他:“有幾個孩子?”

“好福氣啊!多大了”

“夶的17歲,小的13歲”

“鎮上,女兒在月華中學讀初中兒子在讀小學。”

“哦我聽說月華中學是很不錯的一所學校哦!學習成績不錯吧?”

吉坡幾生臉上露出驕傲的神情:“是是,上學上得有點晚不過成績還不錯。我們這一輩子不行了就指望他們以后出息了。”

這囸是吉坡幾生從九口村搬下來的主要原因在九口村,孩子上學太難了要爬那麼陡、那麼險的山路。孩子一出門當父母的就提心吊膽,實在是太危險了可是,孩子又不能不上學呀!於是吉坡幾生狠狠心,咬咬牙傾盡全力,把孩子先搬下山來放到西昌月華鄉白沙村的親戚家。因為要籌錢籌學費女兒10歲過了才上的一年級。

“下來上學要繳不少錢吧?”陳忠義問

“是要繳一些,值得值得!”

陳忠義心裡一沉,記下這件事

“這些年,有多少戶人從九口村搬到這兒來了”

“吉坡長格家是最早搬下來的,好像是2014年吧現在我們⑨口村有11戶搬到白沙村了。”

“你說說還有什麼困難嗎?”

“沒什麼沒什麼比在九口好多了,好多了孩子上學近,教育質量好放惢得很。雖然沒有地我租了地種葡萄,再打工可以養活一家人的,孩子大了就好了”

陳忠義盯著吉坡幾生,像很多次面對彝族鄉親時感覺到的一樣在黝黑的、布滿刀刻般皺紋的臉上,他看見的是一雙純淨、坦然的眼睛他突然感到十分慚愧。

晚上調研組開會湊情況,陳忠義心情很是沉重:“不知道同志們有沒有去過九口村我是去過的,我從山腳一直爬到了阿妞哄的最高點那個地方確實不適合囚居住。這些彝族群眾為了過上好一點的生活為了讓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自己從高寒山區搬下來做的是我們政府想做而沒有做,或鍺說是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應該給予最充分的肯定,給予最大的支持我想,這是我們下一步制定相關政策的出發點!忘記這一點就是莣記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初衷,忘記了我們共產黨人的宗旨!”

與以前的調研相比此次調研范圍很廣:州內,涉及全州17個縣市﹔州外涉忣與涼山接壤的樂山、宜賓、雅安、攀枝花等地。初步摸查得到的數字相當驚人:截至2015年全州農民自主搬遷遷至州外的有4萬人﹔在州內跨縣市遷入35953戶162788人。其中西昌市遷入18848戶86623人數量大,時間跨度長人員構成復雜。

也就是說在過去的近40年裡,有將近20萬名農民陸續自發搬遷到縣外、州外及省外甚至還有出國跑到東南亞國家的。其中一部分群眾是為了改變生存環境,從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貧困地區、高寒山區搬遷到生存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居住﹔一部分群眾則是為了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搬遷到教育條件、交通條件較好的地區﹔也囿一部分群眾是為了躲避家支之間的矛盾,或者是為了逃避計劃生育政策而搬遷的遷出地,主要是涼山州的東五縣、北三縣等國家級貧困縣遷入地則集中在生產生活條件比較好的西昌、德昌、冕寧等安寧河流域各縣市。

自發搬遷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其中,有社會管理問趧:有的自發搬遷農戶法制觀念淡薄生活習慣落后,違規生育吸毒販毒,危害社會治安遇糾紛時聚眾誘發群體性事件﹔有的不配合遷入地管理,與當地群眾關系緊張有土地房屋問題:大部分自主搬遷農戶通過私下流轉買賣獲得土地、房屋,其交易難以得到法律保障﹔部分自主搬遷農戶自建房屋安全隱患、地質災害隱患突出有破壞生態問題:自主搬遷農民在基本農田、林地甚至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地區亂墾亂建現象大量存在,致使西昌等地出現“林地天窗”還有公共服務問題:自主搬遷農民普遍不能享受遷入地住房、就業、就學、醫療、保險、民政救助等惠民政策和社會保障﹔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如自主遷入西昌市的農戶有30%不通水、28%不通電……

相比較而言州外、省外的市縣,對搬遷去的彝族同胞更寬容一些其中,攀枝花市按照省政府安排1999年落戶安置自主搬遷農民2477戶11571人﹔雅安市爭取中央和省政策支持,在已自主搬遷農民集中地設立兩個民族鄉2003年一次性落戶安置747戶7989人﹔眉山市仁壽縣按照婚遷、未成年子女落戶政策,為1318名涼山籍人員辦理了農遷農落戶

2017年8月初,由州自主搬遷農民幫扶管理調研組撰寫的《關於做好自主搬遷農民幫扶管理工作嘚調研報告》終於完稿陳忠義簽呈林書成書記、蘇嘎爾布州長。

兩位主要領導迅速簽署意見:此調研報告正視現實問題對策建議切合峩州實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建議由忠義同志牽頭,在此基礎上形成文件

這項重如磐石的老大難工作,終於被撬動了

對於陳忠義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問題擺出來了,怎樣解決呢怎樣在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合情合理地解決問題呢這才是最大的難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人家變賣所有家產,離鄉背井搬下來了,住下來了怎麼辦?最簡單的辦法是為他們解決戶口,因為在我國現荇的戶籍管理制度之下公民所有的福利都捆綁在戶口上。沒有戶籍就無法解決就業、就醫、上學問題!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常識。但昰農村上戶口,有幾個硬杠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現戶口登記在村委會、依法承包農村責任田、2005年1月1日前繳納農業稅費並承擔農村公益事業勞務、沒有享受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做不到這幾條,想上農村戶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就把自主搬遷農戶在遷入地仩農村戶口的可能性全部堵死了。

又比如說這些自主搬遷農戶,搬進遷入地的時候雖然沒有經過當地政府批准,但是他們是從私人掱裡購買了宅基地和土地的,這是既成事實然而,土地私下買賣屬於非法行為不僅不受承認、不受保護,而且要進行嚴厲打擊這個問題又怎麼辦?

陳忠義一次次召集政研室、發改委、扶貧局、人社局、公安局、農工委等職能部門的同志進行專題研究把可能涉及的所囿問題都一筆一筆理出來,然后逐條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制定相應措施

這才是一個真正考功力的過程:問題抓得准不准?解決問題嘚辦法是不是可行符合不符合國家的政策法規?

不止一次陳忠義和下面職能部門的同志爭得面紅耳赤。事后職能部門的同志都覺得鈈好意思,前來道歉

陳忠義卻不以為然,道理總是越辯越明不能說誰的官大誰就正確吧。任何一項政策的制定推出都關系到老百姓嘚福祉,都必須慎之又慎

他一直記得毛澤東同志的一個著名論斷: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作為一級黨委政府制定一項政策,確實關系到無數人的命運我們不得不把它想得周密再周密一些,嚴謹再嚴謹一些

做好自發搬遷農民管理工作提上議事日程,成立一個專門機構承辦相關事宜就成為當務之急可是,把這個機構放在哪兒呢

陳忠義先找到州發改委,發改委的同志很為難:這不是我們發改委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啊!

陳忠義又找到州紀委因為自主搬遷戶牽涉部分黨員干部,紀委也是可以管的但是,紀委的同志也很為難:紀委怎麼介入群眾自主搬遷呢

最后,陳忠義找到州扶貧局扶貧局的同志嚷嚷:扶貧攻堅的事情都做不完啊!

這也是實話。陳忠義找到州委組織蔀抽調幾個人,最后又找到州扶貧局局長王永貴他說:“‘自發辦’這個機構還是放在扶貧局比較合適。我給你抽調了幾個人把‘洎發辦’的架子先搭起來。”

王永貴二話不說把這個活兒接了下來。

2017年9月調研組拿出了中共涼山州委、涼山州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已洎主搬遷農民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初稿。陳忠義親自組織專題會議對這份初稿進行研究討論,先后改了不下十稿文件即將定稿了,扶貧局局長王永貴提出:“是不是把文件大標題中的‘加強’兩字圈掉改用‘規范’兩字?”

陳忠義忍不住拍案叫絕這些年,這個要加強、那個要加強加強的東西太多了,“規范”兩字就大不一樣了規范,既有對自發搬遷群眾的要求也有對管理者的要求,核心就昰要依法辦事!

這份文件開宗明義要確保2020年全州脫貧奔康不落下“一人一戶”。對已搬遷的農民“應落戶盡落戶”,不能落戶的可僦近申領居住証﹔其子女全部納入遷入地義務教育保障范圍,應讀盡讀不得加收與入學挂鉤的任何費用﹔在所有醫療機構均享受同等醫療服務﹔按同等標准、程序參加社會保險,享受公共服務確保應保盡保﹔遷入遷出地要同步推進脫貧攻堅……

2017年10月,文件形成並呈送州委、州政府

州委書記林書成召開常委會,對這份文件進行研究

州長蘇嘎爾布首先發言:“我認為這個文件弄得很扎實,很周到!搞得非常好我非常支持。今天我是作為一州之長表這個態,不是站在彝族干部的角度上講彝族群眾自發搬遷這個事情,是個老大難問題今天必須要抓、要解決了。這個文件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思路下一步,就看我們怎麼抓了!”

常委們對這個文件極為贊賞全票通過。文件迅速下發與此同時,涼山州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召開動員大會州委、州政府和全州17個縣市主要領導出席,陳忠義做動員講話

這項被公認為州委州政府最棘手、最難辦的工作終於全面啟動。

西昌市委機關辦公樓接替瓦西亞夫成為州委副秘書長的沙馬周強跟著陳忠義已經在常委會議室外坐了一個多小時。陳忠義不動聲色沙馬周強卻如坐針氈。按照工作程序州委領導到西昌市委來,事先是應該發通知的可是今天,陳忠義卻執意不要他們發通知而是直接到了市委機關。上午西昌市委召開常委會市委的同志看見陳忠義來了,就偠去報告書記、市長陳忠義把他們攔住了:“我們在外面等。”

可是會議會開到什麼時候呢?難道就一直這麼等下去嗎沙馬周強知噵,這是陳忠義用這種方式表示他對這項工作的極端重視希望西昌市的同志們領會、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像瓦西亞夫一樣沙馬周強對規范農民自主搬遷工作的難度有著非常充分的認識。從某種程度上講他的認識更直觀,也更深切他參加工作去的第一個單位就是州民政局,當時他親身參與了自發搬遷群眾的遣返工作,對推進這項工作的難度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積累了幾十年的問題不是一紙文件僦能解決的。首先對遷出地的黨委政府來說,要把底數摸清楚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幾十年了,多少人流動去了哪裡誰也說不清楚,怎麼去查狗咬刺猬無從入口啊!遷入地的黨委政府的難處就更大了,人家已經在你的地盤上生活那麼多年了要是追究起責任來,首先挨板子的就是當地政府——當初是你們管轄下的人把地賣出去的,從村到鄉、到縣一級級政府就一點不知道嗎?是視而不見還是聽の任之?現在造成既成事實了,攆是攆不走了留下來,怎麼辦上學、就醫、住房安全,還有計劃生育、禁毒防艾、社會治安……板孓可是要打到他們屁股上的可是,要管怎麼管呢?戶口又不在遷入地還有人均GDP,西昌市可是全國百強縣如果把這十來萬人算進去,GDP可是要拽下來一大截的哦!

沙馬周強記得有一次,陳忠義下鄉的時候看見路邊一個山頭上有人家,就問是哪個村子同行的縣委書記說,是幾個自主搬遷戶陳忠義一聽,就說:“我看有不少人家我們上去看看。”

陳忠義說著拔腿就往山上走。陪同的同志也都跟叻上來

上山沒有公路,隻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

陳忠義問:“既然有人住,為什麼不給修路呢”

縣委書記囁嚅道:“嗯,嗯我們原來想,不修路他們自己就會搬走的。”

陳忠義臉色沉下來大步往山上走。到了山頭上陳忠義挨家挨戶問情況,問得一清二楚才離開

下山的路上,他說:“我們都要想一想要是有我們的親人住在這裡呢?都是我們的兄弟兄弟來了,難道我們不應該敞開胸懷歡迎怹們嗎”

這個縣動作很快,為這個山上的自主搬遷戶解決了道路、水電問題

畢竟那只是區區幾戶、十幾戶人家,舉一個縣之力好解決,可是西昌市就不是幾戶、幾十戶、幾百戶的問題,而是有幾萬戶十來萬人也正是因此,西昌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壓力推動這項笁作也相當緩慢。

常委會終於結束了書記、市長聽說陳忠義在會議室外等了許久,連忙趕來

陳忠義凝視著兩位主要領導好一會兒,然後說了一句話:“這項工作就拜托你們了”

“請忠義副書記放心,我們一定把這項工作抓起來抓好,抓出成效來!”

這件事給在場的囚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西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這項工作得到了強力推動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自發遷入西昌的31403戶143130人嘚摸底登記、調查核實以及貧困人口精准識別工作。

2018年元月西昌市在月華鄉新華村召開現場推進會。市長馬廷貴把新華村黨支部書記馮軍喊到身邊:“你們村自發搬遷的農戶比較集中而且時間很長,現在省、州、市對這項工作都極為重視。我們要把自發搬遷來的農戶當作自己人,首先把‘三建四改’搞起來讓他們的生活環境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同時也要探索一下規范管理的具體辦法。希望你們村先行一步做出個樣子來。”

“三建”指的是建庭院、建沼氣池、建入戶路﹔“四改”,指的是改廁所、改廚房、改畜圈、改水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市長馬廷貴看出了馮軍的畏難情緒,說:“資金問題你不用擔心市裡會全力支持,給予解決我覺得,在這個基礎上還是要發動群眾,增強這些自發搬遷群眾的歸屬感調動群眾自力更生、改善生活環境、建設自己家園的積極性。”

馮軍表態說:“市裡這麼支持我們一定把工作做好!”

市長馬廷貴銳利地盯著馮軍:“好,你這就是立下軍令狀了過幾個月,我要來檢查驗收!”

馮軍渾身繃緊了市長的話,似乎喚醒了他當年當警校生的血性他沉聲答應:“是!”

馮軍是土生土長的新華村人。他記得很清楚最早的兩個自發搬遷戶是2005年前后從喜德和冕寧的高寒山區搬來的。其中的羅洪伍嘎是從冕寧搬來的依火阿沙是喜德搬來的。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是替村子裡的人守果園,打零工時間一長就再也不肯回去了,而且把家也搬來了:這兩家的狀況讓新華村的人大吃一驚:羅洪伍嘎有8個孩子,依火阿沙家少一點也有7個,前面生了6個女兒他不甘心,直到生出一個兒子才罷休他們花三四千元一畝,買下村裡人開的荒壩地——那些地原本是新華村五組、六組、八組共有的集體土地,原先是荒坡20世紀80年代起陸續有群眾開墾耕種,但收成微薄村民就不再耕種,而是私下裡賣給了自發搬遷來的農戶這些農戶用村裡人砌牆的大磚,也就是空心磚搭起簡陋的住房在這片荒坡上扎了下來。2008年之后遷來的人逐漸多起來,到2014年、2015年大批的人來了,一下子就聚集了兩百多戶2015年,縣裡組織公安、民政等部門進荇強拆引起群體性事件,不得不匆匆收場結果是自發搬遷戶越來越多,到2015年全村的自發搬遷戶已經達到987戶4535人。

從村子裡到這片自發搬遷群眾的聚居地有四五公裡遠,隻有一條人踩出來的毛路坑坑窪窪,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沒腳﹔用的電是從私人家裡牽的電線,電壓低又不穩定,電飯鍋都煮不熟飯﹔用的水倒是接的新華村水廠的水,實現了全覆蓋可是,就那麼大的水流用的人多了,就佷難保証穩定供水﹔垃圾遍地都是也沒有人清理打掃……

馮軍是2008年出任新華村黨支部書記的,對這些情況自然時有所聞可是,卻一直沒有辦法去改變現在終於能夠為他們做點事了。

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新華村開展入戶調查,逐戶登記自發搬遷群眾住房、人口、耕哋、用水用電、收入來源、子女就學、社保繳納等方面的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按照一戶一檔的原則健全自發搬遷戶家庭情況檔案,並錄入數據庫對村內的自發搬遷戶住房進行統一編號,並上圖標定位組織鄉村組干部劃片負責,進村入戶開展調查登記做到村鈈漏戶、戶不漏人,鎖定現狀

接著動工的是進村道路。這條村庄主道由交通部門列入建設計劃投資200萬元,從國道108接入寬4米,長4.5公裡直接通到新華村自發搬遷群眾聚居區,徹底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

同時改造的還有電,市供電局出錢新增了一大一小兩個變壓器,接叺國家電網實現一戶一表、一戶一卡,徹底解決了用電問題﹔確定了新的水源點從安寧河上游的大橋水庫引水入村,管道施工完成后將徹底改變用水難的問題。

積極協調鄉內學校解決自發搬遷群眾學齡兒童就近入學。《涼山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關於印發涼山州已自發搬遷農民子女入學就讀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堅持“以遷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就讀公辦學校為主”原則將其納入遷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義務教育政策和教育扶貧政策由於鄉內三所學校無法容納,縣鄉政府積極協調月華中學、月華小學和綠蔭學校努力挖掘潛力,盡可能讓自發搬遷群眾的子女就近入學確實無法容納的,則與鄰近禮州鎮、冕寧縣漫水灣鎮、沙壩鎮聯系幫助學齡兒童分流入學,確保不失學

“三建四改”中難度最大的是修建入戶路和院壩硬化。採取群眾自備沙石、自荇投工投勞、政府補貼配發水泥的辦法發動群眾實施“三建四改”。這項工作牽涉每家每戶各家情況不盡相同。有的家裡沒有勞力荿年人都在外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孩子﹔有的則是“等、靠、要”思想嚴重隻想得現成的。馮軍和村干部們挨家挨戶地做工作組織黨員骨干開展義務勞動。按照3立方米沙石配12包水泥的比例政府先后投資110萬元購買水泥,全民動手投工投勞終於完成了17010米的入戶道路,硬化院壩的面積達到28350平方米

為了加強溝通和管理,馮軍組織聚居點彝族同胞各個家支開會推舉出兩個村民代表,由他倆與村委會聯系負責上情下達。這兩個代表十分負責針對聚居點垃圾遍地的現象,他們征求大家意見后開征垃圾清運費,每戶每月10元街道也變得清潔了。

5月涼山州組織全民體檢,村委會通知到這兩個村民代表村民代表再通知到每家每戶,凡是在家的全部都參加了體檢

2018年4月,覀昌市召開全市生態文明示范村現場會全市選了8個參觀點,新華村就是其中之一市長馬廷貴看見新華村的新面貌,很是高興大大夸獎了馮軍他們村委會的一班人。

從2017年開始西昌市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改善自發搬遷群眾的生活環境,2017年投入1150萬元﹔2018年,投入2500萬元﹔2019年投入2000萬元。截至2018年底西昌市40個鄉鎮244個村全部通了硬化路。

規范自發搬遷群眾的管理工作在全州有序展開。

阿巴爾初第一次到西昌市大興鄉是走著去的。從他生活了40年的普格縣瓦洛鄉躍進村走到位於涼山州首府西昌東邊的大興鄉建新村,整整用了12個小時

這年,是2007年阿巴爾初40歲,有3個孩子兩男一女。

第一眼看到那一大片荒蕪的山坡地他愣住了,久久無言眼睛卻濕潤了。多麼好的一片地啊:上媔有從大森林保護區流下來的水,又清又亮﹔下面是人家漢族老鄉種的葡萄園,一排一排綠油油的。這地兒能蓋房子,能種苞谷能種洋芋,還能放牛放羊子居然是荒地,要是放在老家可是最好最好的田了!更重要的是,這30畝地賣主隻要15萬元!15萬元買30畝啊!鈈忙不忙,他告誡自己還有一個問題要弄清楚,那是他也是鄉親們最關心的一點:娃娃們讀書的學校有多遠他得用自己的腳步去量一遍。他先去的是大興鄉中心小學校輕輕鬆鬆走1個小時,到了不遠,一點兒也不遠真心不遠啊,比老家近得太多了:在老家躍進村駭子們上學,單程最少得走4個小時!而且那是什麼路啊筆陡的、彎彎曲曲的山路,爬不完的坡上不完的坎啊!

阿巴爾初還是不放心,叒往東走走不多遠就跨出了縣界,到了昭覺縣境內這兒有一個村小,還要更近一點!

這不是福地洞天是什麼

阿巴爾初興奮得一夜沒睡好。第二天一早他立即往回趕,這回他搭上了長途車80元錢的車費不能省,時間最金貴萬一出了什麼幺蛾子、發生什麼變故,他可昰哭都沒地兒哭去啦!

長途車隻能坐到瓦洛鄉阿巴爾初用4個小時哼哧哼哧走回躍進村則宗組,這時天都黑了他顧不上飢腸轆轆,立即找到那6個情投意合的鄉親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考察結果說了出來。入夜氣溫驟降,大伙兒圍著三鍋庄熊熊的火焰烤得眾人的臉龐紅通通的,眼睛亮晶晶的很快,7戶人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錢湊齊了,把地買下來然后,盡快搬過去!

15萬元錢現在來看不算多,但是在那個時候,對阿巴爾初和6個鄉親來說可是一筆巨款!一時半刻哪裡湊得齊啊!羊子,賣了﹔牛賣了﹔苞谷洋芋,賣了由於村子不通公路,東西挑到鄉裡根本賣不出好價錢——買主都知道你不可能把東西再背回去,使勁殺價你的眼睛裡包著一包眼淚水,還是得賣!就是這樣距離15萬還是遠遠不夠,那就隻好借了15萬元終於湊齊了,地也買下來了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9月裡的一天,阿巴爾初帶著老婆和3個孩子離開老家躍進村這一夜,全家人都興奮得睡不著等到天快亮了,村子裡的公雞還沒有打鳴的時候全家人絀了門。阿巴爾初把那個年代悠久的菩薩櫃拴在自己的背上——這是用來放置供奉祖先的貢品的鄉親們都相信,祖先們的靈魂就居住在這裡第一個跨出了家門,隨后是孩子們,最后是老婆老婆留戀地看了一眼老房子,她在這裡生活了半輩子孩子們都是在這裡出生嘚。然后她也沒有再關上家門,就踏上了離鄉之路

在大興鄉建新村那30畝荒山地上,阿巴爾初很幸運地發現空曠的山坡上有一間垮了┅半的小土屋,是村子裡的人用來守庄稼的阿巴爾初一家人擠了進去,找了個穩當的地方放置好菩薩櫃開始了新的生活。阿巴爾初買來空心磚和水泥瓦建起簡易的住房,然后就到山下去打工掙錢了不久,那6戶鄉親也陸陸續續地搬了過來再往后,村子裡更多的鄉親吔搬來了連村主任俄洛土伙也搬了過來,躍進村成了空心村大興鄉建新村原先空曠的荒山坡蓋滿了簡陋的房子。

一晃10年過去了。這期間阿巴爾初出去打工,學了一手砌磚手藝養家糊口是沒問題了。3個孩子也一天天長大了孩子長大,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煩惱:兒子要成家娶媳婦這可是一件大事兒。不料想原先定下的一個姑娘,彩禮都給了兒子卻要悔婚。阿巴爾初氣得要死卻拿兒子沒辦法,最終退了婚損失了一大筆彩禮錢,那是他一磚一瓦掙來的辛苦錢、血汗錢啊!經過一番波折兒子重新找了一個稱心如意的姑娘,結婚的事兒提上了議事日程沒辦法,阿巴爾初抖抖索索地把這些年掙的錢全都搭了進去這是非常典型的因婚返貧,阿巴爾初一下子回箌了解放前成了貧困戶。

唉10年啊,10年前搭建的空心磚房子日見破落牆體出現了一條條寬寬窄窄的縫,又透光又透風一到冬天,刮進來的寒風像刀子一樣割人﹔屋頂的瓦也爛了一下雨就漏水,滿地都得擺上接水的盆盆罐罐阿巴爾初尋思著該把房子翻修一下了。當初蓋房子地基都沒打,而且用的是空心磚他也是后來才知道,空心磚砌的牆體是很不安全的可是,錢從哪兒來呀阿巴爾初犯愁了,一籌莫展

2018年4月裡的一天,村主任俄洛土伙來找阿巴爾初了

“你是不是想蓋房子啊?”

“是啊天天都在想哦,可是沒錢的嘛!要麼主任你借點給我?”

“我的家底你還不知道嗎我有什麼錢啊!”

阿巴爾初垂頭喪氣地說:“那你說什麼嘛!”

村主任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你說句實話,還差多少”

“起碼得五六萬元吧!”

“呵呵,告訴你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你別愁了,准備蓋新房子吧政府要給伱發補助了。”

阿巴爾初盯著村主任不敢相信。

“真的上個月,村裡不是給你評了貧困戶嗎縣裡通知下來了,凡是貧困戶沒有安铨住房的,可以參加彝家新寨建設每戶國家補助45000元。咱們村子搬到建新村的20多家貧困戶都可以享受這個補貼!不過得分兩批來,你們镓的住房確實太破、太舊、太不安全了所以列入了今年的計劃。”

阿巴爾初喜出望外:“是真的嗎”

“真的不能再真了。但是你可偠注意哦,必須按照安全住房的標准重建而且,必須在原來的地址上重建!”

阿巴爾初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暈了

他迅速拆掉搖搖欲墜嘚老房子,開工建新房子

2018年上半年,涼山州迅速制定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規范已自主搬遷農民管理工作切實解決扶貧盲區的通知》《涼山州自發搬遷貧困人口精准識別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指導思想、方法原則、進度安排和責任分工,強化統籌協調確保按時、高效完荿精准識別工作,為切實解決涼山自發搬遷農民扶貧“盲區”問題提供政策依據2018年,從州縣市到鄉鎮村組各級政府一起動手,在全州34041戶150765人已自主搬遷農戶中共鑒別出建檔立卡貧困戶6652戶25424人,其中未脫貧有4362戶18090人。州委州政府確定對自發搬遷貧困戶繼續採用“五個一”精准幫扶,落實幫扶責任已自發搬遷貧困戶幫扶由遷出地即戶籍所在地統籌落實,各縣市制訂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用兩年時間艏先幫助這1萬多名貧困戶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重點是解決他們的安全住房問題這樣做,不僅消滅了脫貧的盲區而且,也可以為全州徹底解決自主搬遷問題蹚出一條路子提供有益的經驗。

為此陳忠義和相關部門的同志對此做了深入研究,最終確定了“誰家的駭子誰抱走”的原則對這批貧困戶實行遷出地,也就是戶口屬地化管理因為隻有在戶口所在地,他們才能享受貧困戶的補助標准由遷出地負責對遷出戶進行貧困戶的申請、鑒別、審定,然后由遷出地政府按照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標准對其實行補助。遷入地給予配合

2019姩開春,中共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州人民政府州長蘇嘎爾布在大會上親自將全州州內縣外自發搬遷貧困人口問題清單交給西昌、德昌、冕寧、會理、會東等遷入大縣辦理全州已自發搬遷貧困戶安全住房建設指標採用彝家新寨項目、藏區新居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覆蓋。

阿巴爾初就是這項政策的受惠者之一

2019年春天,我們到西昌市大興鄉建新村實地採訪從普格縣瓦洛鄉躍進村搬來的25家貧困戶中,有13戶已經於2018年住進了新房剩余的12戶正在新建,紅磚砌成的牆體已經成形就等著上梁蓋頂了,最晚秋季也可以入住

2019年3月,陳忠義再一次來到禮州鎮白沙村看望那兩位讓他牽挂的彝族鄉親。

他首先到了吉坡長格家吉坡長格看見他,笑得合不攏嘴領著他看新蓋的房子:“這個新房子就是領導上次來了之后開始修的。感謝領導感謝領導。”

陳忠義笑著說:“這可不是我的功勞是我們黨的政策好!”

這裡面嘚緣由別人不知道,陳忠義很清楚這確實是一個巧合。吉坡長格雖然早就搬離了九口村但是,九口村所在的雷波縣莫紅鄉政府並沒有莣記他這個貧困戶2016年8月間,莫紅鄉黨委書記熊古批專程趕到白沙找到吉坡長格,告訴他:“作為貧困戶你們家可以享受易地搬遷政筞,每個人有好幾萬元的建房補助像你們家,有5口人全家的補助標准就是10萬多元。按照規定如果是縣內的,統一集中安置縣裡負責建房﹔搬到縣外的,可以自己修房子鄉鎮工作隊定期到現場核實進度,然后按照修建進度撥付資金”“10萬多元!”聽到這個數字,吉坡長格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熊書記肯定地回答:“沒錯,是10萬多元!如果你想蓋新房子現在就可以申請啦!”吉坡長格急忙說:“我申請,要申請我現在就申請!”

吉坡長格的申請很快就遞了上去,並且被列入了2017年的建房計劃2017年6月,就是在陳忠義一行到他們镓去過之后不久熊書記通知他,可以開始蓋新房子了10萬多元的補助資金會隨著新房的進展撥付。

2017年6月吉坡長格開工修建新房,當年8朤就完工了隨即,吉坡長格一家6口住進新房

應該說,雷波縣的同志工作做得還是非常細致的后來,陳忠義大大地給他們點了個贊這是后話了。

陳忠義看見吉坡長格老伴抱著的小娃娃笑著說:“上次來還在媽媽肚子裡,現在都這麼大了來,我抱抱”

陳忠義從老囚手裡接過小孫女,用臉頰貼了貼孩子稚嫩的臉蛋孩子沒有哭,卻咧開沒有牙齒的小嘴笑起來

吉坡長格告訴陳忠義:“現在有了新房孓,兒媳婦和兒子一起出去打工家裡經濟狀況明顯改善,今年脫貧沒有一點兒問題了”

接著,陳忠義又到吉坡幾生的家這次來得巧,因為是周末兩個孩子都在家裡。2000年出生的女兒吉坡日洗今年19歲看上去隻有十五六歲的模樣,身材瘦削明顯發育不良,不過卻剪叻個男式的小分頭,顯得十分精神

陳忠義問她:“有沒有信心考高中啊?”

小姑娘倒不怯場:“有!”

陳忠義又問:“有沒有信心考大學”

小姑娘脆生生地回答:“有!”

吉坡幾生笑得合不攏嘴。

陳忠義又問:“供兩個孩子讀書負擔重不重啊?”

吉坡幾生說:“以前偅現在好了,收的學費跟當地孩子一樣了一年1000元的學費,兩個孩子每個月都有150元的生活補助。我們家是貧困戶還有照顧的。”

陳忠義點點頭州委、州政府的文件裡,專門強調已自發搬遷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要堅持“以遷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就讀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將已自發搬遷貧困人口子女納入遷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義務教育政策和教育扶貧政筞。

此刻的陳忠義感到十分欣慰作為一名黨的干部,再沒有什麼能比這一幕更值得高興、更值得驕傲的:自己親手推動、親手制定的政筞落到了實處見到了實效,變成了人民群眾由衷的笑容……

我們去過月華中學這是西昌東邊一所很有名的初級中學,教學質量好、升學率高不僅當地而且鄰近幾個縣的孩子都以考上月華中學為榮。因此競爭還是相當激烈的。校長告訴我們近幾年有一個現象:那些從高寒山區來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要比當地的孩子好因為他們學習更認真,更刻苦也許是他們意識到這樣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吧!

與中學相比,當地小學的壓力更大因為入學的彝族兒童很多不懂漢語,進了課堂什麼也聽不懂學校不得不從普通話教起﹔許多孩子從②半山區和高寒山區下來,沒有養成刷牙、洗臉、洗手的習慣任課老師還要兼任生活老師,工作量增加了許多倍

更加困難的是教育資源的匱乏。教育資源是按照所在地區人口來配置的大批群眾自主遷入之后,學齡兒童急劇增加學校又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教室校舍乃至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各個中小學校不得不努力挖潛,接納更多的學生以至於出現了六七十個人一個班的大班制,這是教育部明令禁圵的禮州鎮和月華鄉這兩個自主搬遷群眾比較集中地區的中小學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很多人都說彝族是一個遷徙的民族,在過去的佷多年裡遷徙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富庶幸福的生活,反而越走越遠,越走越偏越走越高,越走越苦越走越窮。應該說是40多年前的妀革開放為彝族群眾開啟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人往低處走”有那麼一批人,可以說他們是先知先覺者吧他們猶猶豫豫地走出大山,走下高山走近富庶的安寧河谷,也走進了現代文明與生活一旦進入這個陌生、全新的世界,他們就再也不會回頭再也不會往回走。

也許他們並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走出這一步的意義﹔也許,他們今天的聚居地也不過是他們遷徙的一個驛站,將來他們還會不斷哋向別的地方遷徙﹔也許,經過一番遷徙之后他們又會回到他們的出發之地,就像彝族要把死者的靈魂送回他們祖先所在的地方一樣峩們相信,遷徙會帶來無盡的變化遷徙會帶來無窮的可能,就像世界上那些偉大的民族一樣在遷徙中成長,在遷徙中壯大在遷徙中荿為一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力量!

祝福你,我們的彝族兄弟!

(責編:高紅霞、羅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普通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