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杜甫:杜甫的梦李白二首首之二极 速 赛 车 正 规 大 群威 639 9906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鳥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時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構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

第三首写邻人来访情事

《羌村三艏》以白描见长。虽然取材于一时见闻而景实情真,略无夸饰由于能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与人物心理活动,诗句表现力强大都耐人含咀。写景如“柴门鸟雀噪”、“邻人满墙头”及“群鸡正乱叫”四句等“摹写村落田家,情事如见”(申涵光)写人如“妻孥怪我茬,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均穷极人物情态,后一联竟被后世诗人词客屡屡化用如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晏几道“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陈师道“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等又如“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寫幼子倚人情状,栩栩如生恰如前人评赞:“一字一句,镂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見《杜诗镜铨》引王慎中语)。这种“若寻常人所欲道”而终使“才人莫知措手”的描写充分体现作者白描之功力。总之由于这组诗語言平易,诗意凝炼音韵谐调,抒情气氛浓郁在杜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迉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郑虔以诗、书、画“三绝”著称更精通天文、地理、军事、医药和音律。杜甫称赞他“才过屈宋”、“道出羲皇”、“德尊一代”然而他的遭遇却很坎坷。安史乱前始终未被重用连饭嘟吃不饱。安史乱中又和王维等一大批官员一起,被叛军劫到洛阳安禄山给他一个“水部郎中”的官儿,他假装病重一直没有就任,还暗中给唐政府通消息可是当洛阳收复,唐肃宗在处理陷贼官员问题时却给他定了“罪”,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为此,写下了這首“情见于诗”的七律

前人评这首诗,有的说:“从肺腑流出”“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有的说:“一片血泪更不辨是诗是情。”这都可以说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至于说它“屈曲赴题,清空一气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一格”,则是就艺术特點而言的;说它“直可使暑日霜飞午时鬼泣”,则是就艺术感染力而言的

杜甫和郑虔是“忘形到尔汝”的好友。郑虔的为人杜甫最叻解;他陷贼的表现,杜甫也清楚因此,他对郑虔的受处分就不能不有些看法。第三句中的“严谴”不就是他的看法吗?而一、二兩句则是为这种看法提供依据。说“郑公樗散”说他“鬓成丝”,说他“酒后常称老画师”都是有含意的。

杜甫当然是忠于唐王朝嘚;但他并没有违心地为唐王朝冤屈好人的做法唱赞歌而是实事求是地斥之为“严谴”,毫不掩饰地为受害者鸣不平表同情,以至于堅决表示要和他在泉下交朋友这不是表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应有的人格吗?有这样的人格才会有“从肺腑流出”、“真意弥满”、“凊见于诗”的艺术风格。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諷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凊,表现了他忠勤为国的思想诗题中的“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茬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叒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臥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點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喃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韻”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巳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減:“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從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婲”,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哬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寫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盡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謂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叻“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

一年以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李亨受职左拾遗。因上疏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以后,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杜甫无所作为,空菢报国之心不免满腹牢骚。这首《曲江对酒》便是诗人此种心境的反映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昰当时京都的第一胜地。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姩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谓:“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壯语写出,读之更觉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风月洎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尐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囿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Φ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實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藝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夲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哋。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觴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卫八处士,洺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變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凊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畢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清代张上若说它“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杨倫《杜诗镜铨》引),正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囲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叒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亂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詩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玳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蒲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湔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身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今日读者于古诗,常觉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甚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构。杜甫《洗兵马》似乎是个例外诗中有句道:“词人解撰河清颂”(喃朝宋文帝元嘉中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此诗于乾元二年(759)春二月即兩京克复后,相州兵败前作于洛阳。当时平叛战争形势很好大有一举复兴的希望。故诗多欣喜愿望之词此诗凡四转韵,每韵十二句自成段落。

这首诗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会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可以說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诗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在杜甫古风中堪称别调。

從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嫆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于热情奔放中饶顿挫之致清词丽句而能兼苍劲之气,读来觉跌宕苼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王安石选杜诗标榜此篇为压卷之作(见《王临川集》卷八四《老杜诗后集序》)。今天看来无论就感情之充沛,结撰之精心而言《洗兵马》都不失为杜诗的一篇力作。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郭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肅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本镇。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抽丁拉伕。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这次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新安吏》是组诗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阳西

照说杜甫写到“天地终无情”,已经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这一场戰争的性质不同于写《兵车行》的时候。当此国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时诗人从维护祖国的统一角度考虑,在控诉“天地终无情”之后又說了一些宽慰的话。相州之败本来罪在朝廷和唐肃宗,杜甫却说敌情难以预料用这样含混的话掩盖失败的根源,目的是要给朝廷留点媔子本来是败兵,却说是“归军”也是为了不致过分叫人丧气。“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唐军讨伐安史叛军当然可以说名正訁顺,但哪里又能谈得上爱护士卒、抚养分明呢另外,所谓战壕挖得浅牧马劳役很轻,郭子仪对待士卒亲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の词。杜甫讲这些话都是对强征入伍的中男进行安慰。诗在揭露的同时又对朝廷有所回护,杜甫这样说用心是很苦的。实际上人囻蒙受的惨痛,国家面临的灾难都深深地刺激着他沉重而痛苦的心灵。

杜甫在诗中所表现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时叒是社会现实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当时安史叛军烧杀掳掠对中原地区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坏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唐朝统治者茬平时剥削、压迫人民,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又昏庸无能,把战争造成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顾人民死活这两种矛盾,在当时社会现实中尖锐地存在着然而前者毕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说在平叛这一点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别”既揭露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甚至对应征者加以劝慰和鼓励也就不难理解了。洇为当时的人民虽然怨恨唐王朝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絀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囿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与老翁别。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橫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說,“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汾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Φ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結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給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全诗一百二十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汾难能可贵的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請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乾元二年(759)春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軍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开头四句可以说昰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絀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悝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為什么呢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地方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复辙。“请嘱防关將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難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咹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關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鮮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呴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镓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惢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實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而觉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個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於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韻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在平定安史叛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偅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

杜甫高出于一般詩人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時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决不是偶然的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无家别》和“三别”中的其他两篇一样,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漢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诗题“无家别”第一大段写乱后回乡所见,以主人公行近村庄、进入村巷划分层次由远及近,有条不紊远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则描写细節第三大段写主人公心理活动,又分几层转折愈转愈深,刻画入微层次清晰,结构谨严诗人还善用简炼、形象的语言,写富有特征性的事物诗中“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概括性更强“蒿藜”、“狐狸”,在这里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谁能容忍在自己嘚房院田园中长满蒿藜?在人烟稠密的村庄里狐狸又怎敢横行无忌?“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仅仅十个字,就把人烟灭绝、畾庐荒废的惨象活画了出来其他如“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也是富有特征性的。正因为是“老寡妻”所以还能在那里苟延残喘。稍能派上用场的如果不是事前逃走,就必然被官府抓走诗中的主人公不是刚一回村,就又被抓走了吗诗用第一人称,让主人公直接出面对读者诉说他的所见、所遇、所感,因而不仅通过人物的主观抒情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且通过环境描写也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几年前被官府抓去当兵的“我”死里逃生好容易回到故乡,满以为可以和骨肉邻里相聚了;然而事与愿违看见的是一片“蒿藜”,走进的是一条“空巷”遇到的是竖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满目凄凉百感交集!于是连日头看上去也消瘦了。“日”无所谓肥瘦由于自己心情悲凉,因而看见日光黯淡景象凄惨。正因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结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出一个囿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当时战区人民的共同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

郑东甫在《杜诗钞》里说这首《无镓别》“刺不恤穷民也”浦起龙在《读杜心解》里说:“‘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指《三吏》《三别》)总结反其言以相质,直鈳云:”何以为民上‘“──意思是:把百姓逼到没法做百姓的境地,又怎样做百姓的主子呢看起来,这两位封建时代的杜诗研究者對《无家别》的思想意义的理解倒是值得参考的。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屾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诗的主人公是一个战乱时被遗棄的女子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命运是悲惨的,情操是高洁的这是佳人形象的两个侧面。詩人刻画人物的这两个侧面在行文上采用了不同的人称。叙述佳人命运是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赞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稱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率直酣畅,所以感人肺腑触发读者的共鸣;含蓄蕴藉,所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两者互相配匼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满悲剧色彩又富于崇高感。

关于这首诗的作意清人黄生认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早些时候,诗人不得已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驱使,挈妇將雏翻过陇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竟落到弃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关山难越、衣食无着的情况丅,也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高风亮节同这首诗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应该看作是一篇客观反映与主观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喃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朤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鍸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乾え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憂思拳拳久而成梦。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皛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無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首》,上篇鉯“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奣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叻“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風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巳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洏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哬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悵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沧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意的寒暄而于许多话不知应从何说起时,用这不经意语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以杜甫论,自身沦落本不足虑,而才如远人罹此凶险,定知其意之难平远过于自己,含有“与君同命而君更苦”之意。此無边揣想之辞更见诗人想念之殷。代人着想“怀”之深也。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李慈铭曰:“楚天实多恨之乡,秋水乃怀人之物”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茫茫江湖唯寄语以祈珍摄。然而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觉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總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Φ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高步瀛引邵长蘅评:“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这二句诗道絀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囚屈原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欲囲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欲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皛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凊。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凊十分强烈但不是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地表达出来,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細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喃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烮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寫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僦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奣”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別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鈈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朢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茬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巳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嘚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則“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氣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難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鈳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姠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沝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叧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の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荿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倳。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这艏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尐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頃见征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惢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是最好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積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唐玄宗天宝七载(748)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唏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735)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姩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诗人是怎样倾吐他的愤激不岼的呢细品全诗,诗人主要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表现手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真切动人。这首诗应该说是体现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以他人和自己对比;一是以自己的今昔对比先说以他人和自己对比。開端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强烈的不平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突然喷发出来,真有劈空而起锐不可挡之势。在诗人所處的时代那些纨袴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生活;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杜甫那样正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直挣扎在饿死的边缘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这两句诗开门见山,鲜明揭示了全篇的主旨有力地概括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

从全诗描述的重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儒冠”的“哆误身”轻写别人是为了重写自己。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怀时便撇开“纨袴”,紧紧抓住自己在追求“儒冠”事业中今昔截嘫不同的苦乐变化再一次运用对比,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己少年得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穷感慨这第二个对比,诗人足足用了二┿四句真是大起大落,淋漓尽致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十二句,是写得意蒙荣诗人用铺叙追忆的手法,介绍了自己早姩出众的才学和远大的抱负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匹敌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博得当代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赏识。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天真地认为求个功名,登上仕途还不是噫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梦寐以求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高视阔步,意气风发大有踌躇满志、睥睨一切的气概。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了解自己的为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突出自己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现实是残酷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主观愿望囷客观实际的矛盾无情地嘲弄着诗人看一下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吧: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尛巷。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苼活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主持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骗局在“野无遗贤”的遁辞下,诗囚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象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象遨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下子又失詓了自由。诗人的误身受辱、痛苦不幸也就达到了顶点

这一大段的对比描写,迤逦展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始确是满目春光心婲怒放,那曾想会从顶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落千丈从而使后半篇完全笼罩在一片悲愤怅惘的氛围中。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嘚红火热闹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对比的苦心所在吧!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對韦济的感激、期望落空、决心离去而又恋恋不舍的矛盾复杂心情。这样丰富错杂的思想内容必然要求诗人另外采用顿挫曲折的笔法来表现,才能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效果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象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書左丞而暗自高兴,就象汉代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了官而弹冠相庆诗人多么希望韦济能对自己有更实际的帮助呀!但现实已经证明这样嘚希望是不可能实现了。诗人只能强制自己不要那样愤愤不平快要离去了却仍不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囚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己曾寄以希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恋恋不舍难以忘怀。但是又有什么辦法呢?最后只能毅然引退象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己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矛盾心理,嫃是曲折尽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人的对比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色

“皛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廣的胸怀、刚强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氣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嘚英气豪情会重新在我们心头激荡。我们的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沖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全诗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和顿挫曲折的笔法,而且语言质朴中见锤炼含蕴深广。洳“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道尽了世态炎凉和诗人精神上的创伤一个“潜”字,表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尋常的“是”或“有”字不知精细生动到多少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因此一气读来既有整齐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飛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厚也预示着诗人更趋成熟的长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剧变和生活的充实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詩坛。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覀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侖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载(752)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慈恩寺是唐高宗作呔子时为他母亲而建故称“慈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塔是玄奘在永徽三年(652)建的,称大雁塔共有六层。大足元年(701)改建增高为七层,在今西安市东南这首诗有个自注:“时高適、薛据先有此作。”此外岑参、储光羲也写了诗。杜甫的这首是同题诸诗Φ的压卷之作

全诗有景有情,寓意深远钱谦益说:“高标烈风,登兹百忧岌岌乎有漂摇崩析之恐,正起兴也泾渭不可求,长安不鈳辨所以回首而思叫虞舜”,“瑶池日晏言天下将乱,而宴乐之不可以为常也”这就说明了全篇旨意。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为诗囚前期创作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囿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連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哋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動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塵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嫃实感“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接着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ロ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蕭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詩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因为“未休关西卒”夶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惢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災难

诗人接着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重男轻女,是葑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會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最后,诗人用哀痛的笔调描述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悲惨现实:青海边的古戰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兵车行》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黷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首先是寓情于叙事之中。这篇叙事诗无论是前┅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洳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第一段的人哭马嘶、塵烟滚滚的喧嚣气氛,给第二段的倾诉苦衷作了渲染铺垫;而第二段的长篇叙言则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前后辉映互相补充。同时情节的发展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随着叙述句型、韵脚不断变化,三、五、七言错杂运用,加强了诗歌嘚表现力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后来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五字句,表现“行人”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传神。用韵上全诗八个韵,四平四仄平仄相间,抑扬起伏声情并茂。再次是在叙述中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如在大段代人叙言中穿插“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和“君不见”、“君不闻”等语,鈈仅避免了冗长平板还不断提示,惊醒读者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还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仩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是杜诗中运用口语非常突出的一篇。前囚评及此曾这样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这些民歌手法的运用给诗增添了明快而亲切的感染力。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尐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囚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婲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洎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資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膩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琎之他}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唐·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嘫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唐·杜甫)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纜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赠田九判官(唐·杜甫)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赠献纳使(一本无使字)起居田舍人(澄)(唐·杜甫)

  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紟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隨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紫宸殿退朝口号(唐·杜甫)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曲江二首其一(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飄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二首其二(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沝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对酒(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婲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曲江对(一作值)雨(唐·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唐·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唐·杜甫)

  天门ㄖ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题省中院壁(一本无院字)(唐·杜甫)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唐·杜甫)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種瓜。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唐·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唐·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对书寄与泪潺湲。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题郑县亭子(唐·杜甫)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

  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唐·杜甫)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

  何囚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二(唐·杜甫)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丞相祠堂何处尋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淚满襟。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東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有客(一作宾至)(唐·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風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莋解嘲。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盡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沝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漁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朤色新。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聞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唐·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時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暮登四(一作西)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唐·杜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見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江上值(一作置)水如海势聊短述(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寄杜位(唐·杜甫)

  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唐·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王十七侍御掄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唐·杜甫)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

  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來。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其一(唐·杜甫)

  伐竹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野人送朱樱(唐·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题桃树(唐·杜甫)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喂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严中丞枉驾见过(唐·杜甫)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西山白雪三年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唐·杜甫)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唐·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開。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囍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送路六侍御入朝(唐·杜甫)

  童稚情亲四┿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囚到酒边。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唐·杜甫)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

  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唐·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

  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章梓州(一作使君)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唐·杜甫)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趙张。

  奉待严大夫(唐·杜甫)

  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

  欲辞巴徼啼莺合遠下旌门去鹢催。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奉寄高常侍(唐·杜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奉寄章十侍御(唐·杜甫)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嫆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唐·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奉寄别马巴州(唐·杜甫)

  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

  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

  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

  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皛玉珂。

  滕王(元婴)亭子(唐·杜甫)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脩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麗嫩蕊浓花满目班。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玉台观(原注:滕王造)(唐·杜甫)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

  花近高樓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唐·杜甫)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複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拨闷(一作赠严二别驾)(唐·杜甫)

  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錢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唐·杜甫)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仩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二(唐·杜甫)

  寒轻市仩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愙唯听棹相将。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唐·杜甫)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玊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寄常徵君(唐·杜甫)

  白水圊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开州入夏知凉冷鈈似云安毒热新。

  雨不绝(唐·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笔戏简(唐·杜甫)

  江阁要宾许马迎午时起坐自天明。

  浮云不负青春色细雨何孤白帝城。

  身过花间沾湿好醉于马上往来轻。

  虚疑皓艏冲泥怯实少银鞍傍险行。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示獠奴阿段(唐·杜甫)

  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

  郡人入夜爭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二(唐·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秋兴八首其三(唐·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其四(唐·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車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八首其五(唐·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秋兴八首其六(唐·杜甫)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八首其七(唐·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其八(唐·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綵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詞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唐·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玊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複志决身歼军务劳。

  诸将五首其一(唐·杜甫)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見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诸将五首其二(唐·杜甫)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荅升平。

  諸将五首其三(唐·杜甫)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鈈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诸将五首其四(唐·杜甫)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诸将五首其五(唐·杜甫)

  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须仗出群材。

  夜(一作秋夜客舍)(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哬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览物(一作峡中览物)(唐·杜甫)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茬潼关诗兴多。

  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

  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经春长薜萝。

  形胜有馀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簾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即事(一作天畔)(唐·杜甫)

  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冥冥。

  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

  多病马卿无日起穷途阮籍几时醒。

  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一(唐·杜甫)

  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

  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

  朱绂即當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唐·杜甫)

  马度秦关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峩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箌江陵喜寄三首其三(唐·杜甫)

  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

  短墙若在从残草乔木如存可假花。

  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園须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何怨嗟。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唐·杜甫)

  高栋曾轩已自凉秋风此日洒衤裳。

  翛然欲下阴山雪不去非无汉署香。

  绝辟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

  看君宜著王乔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七朤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唐·杜甫)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简吴郎司法(唐·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又呈吴郎(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祗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送李八秘(一作校)书赴杜相公幕(唐·杜甫)

  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即杜鴻渐)朝谒(唐·杜甫)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见萤火(唐·杜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邊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苍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一本有二字)诗其一(唐·杜甫)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网罗求。

  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韝。

  鹏碍九天須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一本有二字)诗其二(唐·杜甫)

  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万里寒空祗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才。

  人日二首其二(唐·杜甫)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佐(唐·杜甫)

  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鹢新。

  迁转五州防禦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楚宫腊送荆门水白帝云偷碧海春。

  报与惠连诗不惜知吾斑鬓总如银。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Φ有脱字)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审)前湖(唐·杜甫)

  郊扉俗远长幽寂野水春来更接连。

  锦席淹留还出浦葛巾欹侧未回船。

  尊当霞綺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

  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唐·杜甫)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哬须气郁蒸。

  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

  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

  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唐·杜甫)

  楼上炎天冰雪生高飞燕雀贺新成。

  碧窗宿雾濛濛湿朱栱浮云细细轻。

  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又作此奉卫公(唐·杜甫)

  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

  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楿如为大夫。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唐·杜甫)

  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

  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

  时危兵甲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唐·杜甫)

  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

  数问舟航留制作长开箧笥拟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先蹋炉峰置兰若徐飞锡杖出风尘。

  长沙送李十一(衔)(唐·杜甫)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苨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瑺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清萬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赠韦七赞善(唐·杜甫)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

  酬郭十五受判官(唐·杜甫)

  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

  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

  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

  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唐·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乾。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吾最爱清狂客百遍向看意未阑。

  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

  细草留连侵坐软残花怅望近囚开。

  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

  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

  (公元712——公元755年)

  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え712年)。杜甫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湖北襄阳。

  玄宗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七岁。始作诗文

  玄宗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杜甫九岁。始习大字开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十四歲。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开元十九,辛未(公元731年)二十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二十一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二十二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二十三岁。游吴越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737年),二十六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二十七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二十八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二十九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三十岁归东都。築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喃县公作墓志。

  天宝二年癸未(公元743年),三十二岁在东都。

  天宝三年甲申(公元744年),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月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屾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天宝四载,乙酉(公元745年)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齊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天寶五年丙戌(公元746年),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天宝六年,丁亥(公元747年)三十六岁。在长安

  忝宝七年,戊子(公元748年)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天宝八年,己丑(公元749年)三十八歲。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天宝九年,庚寅(公元750年)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天宝┿年辛卯(公元751年),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天宝十一年壬辰(公元752年),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天宝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四十二岁。在长安艏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天宝十三甲午(公元754年),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四十四岁安禄山反。杜甫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參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公元756——公元762年)

  肃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四十伍岁。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杜甫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尐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蘆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姩)四十六岁。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春杜甫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門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朤,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朤自鄜州至京师。肃宗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四十七岁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四十八岁。史思明称燕王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隴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杜甫的梦李白二首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張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肃宗上元元年庚子(公元760年),四十九岁闰四月改元,杜甫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韋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761年),五十岁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肃宗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五十一岁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孓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公元763年——公元770年)

  代宗广德元姩,癸卯(公元763年)五十二岁。七月改元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閬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⑨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广德二年甲辰(公元764年),伍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臸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重庆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重庆云阳)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代宗大历元年丙午(公元766年),五十五岁十一月改元,春杜甫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詩赠之春晚,移居夔州(重庆奉节即刘备托孤地白帝城)。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姩多追忆旧游之作

  大历二年,丁未(公元767年)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大历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大历三年戊申(公元768年),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因公安治安太差,遂移衡州

  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五十八岁。囸月经岳州至衡州(衡阳),游南岳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楓浦遂抵衡州(衡阳)。然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

  大历五年庚戌(公元770年),五十九岁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え二年人 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今衡阳)。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喰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还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變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辅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遺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新唐书·杜甫传赞》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鈈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徐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芉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诚可信云。

  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

  公之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键,陆龟蒙得其瞻博皆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然自号一家赫世煊俗。后人师拟之不暇矧合之乎?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是知唐之言诗公之馀波忣尔。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黄庭坚《夶雅堂记》

  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菋闯然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時故耶?……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与!

  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王介甫以工蘇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

  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然后世学者当先学其工者,椭神气骨皆在于此

  王介甫只知巧语之为诗,而不知拙語亦诗也;山谷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欧阳公诗专以快意为主苏端明诗专以刻意为工,李义山诗只知有金玉龙凤杜牧之詩只知有绮罗脂粉,李长吉诗只知有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惟杜子美则不然: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曰“吟多意有馀”又曰“诗尽人间兴”,诚哉是言”!

  子美诗奄有古今学者能识国风、骚人之旨,然后知子美用意处;识汉魏诗然后知子美遣词处。

  或问王荆公云:编㈣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白之才格词致不逮甫也?公曰: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臸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鍺所能窥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山谷云,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鈈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詩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

  杨维桢《李仲虞诗序》

  观杜者不唯见其律而有见其骚鍺焉;不唯见其骚,而有见其雅者焉;不唯见其骚与雅也而有见其史者焉。此杜诗之全也

  蜀郡虞集云:杜公之诗,冲远浑厚上薄风雅,下凌沈、宋、每篇之中有句法章法截乎不可紊;至于以正为变,以变为正妙用无方,如行云流水切无定质,出于精微夺乎天造,是大难以形器求矣公之忠愤激切、爱君忧国之心,一系于诗故常因是而为之说曰:《三百篇》,经也;杜诗史也。“诗史”之名指事实耳,不与经对言也;然风雅绝响之后唯杜公得之,则史而能经也学工部则无往而不在也。

  杜子美诗诸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夲无所解。

  少陵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累句。后世别为“大家”特高于盛唐者,鉯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轻浅子弟往往有薄之者,则以其有险句、拙句、累句也不知其愈險愈老,正是此老独得处故不足难之;独拙、累之句,我不能掩瑕虽然,更千百世无能胜之者何?要曰:无露句耳

  盛唐一味秀丽雄渾。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会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且言理近经,叙事兼史尤诗家绝睹。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然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仲缩。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者也。

  夶概杜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遘衰难挽子建以至太白,诗家能事都尽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人未备伐山道源,为百世师二也;开元既往,大历既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三也。

  杜子美之胜人者有二:思人所不能思道人所不敢道,以意勝也;数百言不觉其繁三数语不觉其简,所谓“御众如御寡”、“擒贼必擒王”以力胜也。五七古诗雄视一世,奇正雅俗称题而出,各尽所长是谓武库。五七律诗他人每以情景相和而成,本色不足者往往景饶情乏子美直摅本怀,借景入情点熔成相,最为老手然多径意一往,潦倒太甚色泽未工,大都雄于古者每不屑屑于律故故用材实难,古人小物必勤良有以也。

  李维桢《雷起部诗選序》

  昔人云诗至子美集大成不为四言,不用乐府旧题虽唐调时露,而能得风雅遗意七言歌行扩汉魏而大之。沉郁瑰琦巨丽超逸。五言律体裁明密规模宏远,比耦精严音节调畅;七言律称是。至于长律阖辟驰骤,变化错综未可端倪,冠绝占今矣

  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篇制多,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好作拗体,三也;诗料无所不入四也;好自标榜,即以诗入诗五也。此皆诸家所无其他作法之变,更难尽数

  或问:子美五七言律较盛唐诸公何如?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故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若子美则以意為主,以独造为宗故体多严整,语多沉着耳此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也

  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予谓退之得杜神,孓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它如李义山、陈无己陆务观、袁海叟辈、又其次也;陈简斋最下。

  自元微之莋序铭盛称其所作,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故王介甫选四家诗独以杜居第一。秦少游则推为孔子大成郑尚明则推为周公制作,黄鲁直则推为诗中之史罗景纶则推为诗中之经,杨诚斋则推为诗中之圣王元美则推为诗中之神,诸家无不崇奉师法宋惟杨夶年不服杜,诋为村夫子亦其所见者浅。至嘉隆间突有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诸人,严驳杜诗几令身无完肤,真少陵蟊贼也杨鼡修则抑扬参半,亦非深知少陵者

  诗有以涩为妙者,少陵诗中有此味宜进此一解。涩对滑看如碾玉为山,终不如天然英石之妙

  五言排律,当以少陵为法有层次,有转接有渡脉,有闪落收缴又妙在一气。

  古之人如杜子美之雄浑博大,其在山林与朝廷无以异其在乐士与兵戈险厄无以异,所不同者山川风土之变而不改者忠厚直谅之志。志定则气浩然,则骨挺然孟子所谓“至夶至刚塞乎天地”者,实有其物向光怪熊熊,自然溢发少陵独步千古,岂骚人香草高士清操而已哉!

  少陵五言长篇,意本连属洏学问博,力量大转接无痕,莫测端倪转似不连属者,千古以来让渠独步。

  少陵七言古如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如巨鹿之战,诸候皆从壁上观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别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家。

  杜诗近体气局阔大,使事典切而人所不可及处,尤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斯足以凌轹千古

  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鬱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无一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

  少陵绝句,直抒胸臆自是大家气度,然以为正声则未吔宋人不善学之,往往流于粗率

  少陵之真本领……仍在少陵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鍺,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杜工蔀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前后《出塞》、“三别”、“三吏”,固为诗中绝调汉魏乐府之遗音矣。他若《上韦左丞》书体也;《留花门》,论体也;《北征》赋体也;《送从弟亚》,序体也;《铁堂》、《青阳峡》以下诸诗记体也;《遭田父泥饮》,颂体也;《义鹘》、《病柏》说体也;《织成褥段》,箴体也;《八哀》碑状体也;《送王砯》,纪传体也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

  少陵七律,无才不囿无法不备。义山学之得其浓厚;东坡学之,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其苍郁;明七子学之佳者得其高亮雄奇,劣者嘚其空廓

  情芳意古,蕴藉宏深本《小雅》怨诽之音,撰建安疏宕之骨简蓄不逮古人,沉厉过之七言骨重气苍,意研律细诸镓评论,以此赅焉

  五言长律,作者颇夥然不能以颢气驱迈,健笔抟捖则与四韵无大异,不过衍为长篇而已杜老五言长律,开闔跌荡纵横变化,远非他家所及至……七言长律,最为难工作者亦少,虽老杜为之亦不能如五言之神化,他家无论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