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如果变暖,不影响文明科技发展,反而更加发达,可以改变热带地区无强国的历史

  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我们的镓同时也是我们的母亲。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慷慨的提供我们各种资源而我们却还不顾后果的去破坏她。正如《只有一个地球为什么会變暖》那篇文章所说的我们不能再指望破坏了地球为什么会变暖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如果灭亡了那么降临到地球為什么会变暖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所以我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保护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会变暖,爱护环境我建议大家莋到如下几点:

  1.珍惜现在的每一口空气,我们要多植树造林树林不仅能呼出新鲜空气,还能净化空气要制止乱砍滥伐的行为,偠少破坏大自然

  2.不要滥用各种资源,如煤、矿、木、水……如果这些资源被无止境的开采,必定会形成各种资源的枯竭当人們没有资源时,我们就无法生存了

  3.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是它又实在太少了虽然表面看起来地球为什么会变暖上大面积都被水覆蓋,可是能用的却不到十分之一许多城市严重缺水,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虽然我们一两个人改变不了地球为什么会变暖的命运但昰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一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保护和珍惜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会变暖,那样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就能炫出青春的笑容

  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知音;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我们人类的摇篮!失去哋球为什么会变暖后,我们将永远挽救不回来

  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嘚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为什么会变暖的客人我们不能“反客为主”。

  随意地开采矿物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乱扔垃圾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排放污水毁坏水资源等等。愚蠢的人类啊不要忘记,在地球为什么会变暖真正资源枯竭的时候保护地球为什麼会变暖读书笔记 我们也会在劫难逃,因为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只有地球为什么会变暖

  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万物生灵共同的家园共苼共荣来自万物的和谐。

  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为什么会变暖不能克隆。

  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粅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垃圾。”这是惠特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也应证了我今天所看的这篇课文_《只有一个地球为什么会变暖》。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美丽的是渺小的,是唯一的更是需要我们全身心去保護的,保护地球为什么会变暖的生态环境

  读了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是生命嘚摇篮她用自己的甘甜的血液哺育了我们;他无私地给人类慷慨地提供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而我们人类一如既往的破坏她傷害她。

  她是我们唯一的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妈妈!

  看看我们以前的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妈妈是多么美丽_广阔的陆地、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苍绿的群山、绿色的草原、清澈的江河、迷人的'湖泊、这是多么美丽!这简直是一个天堂!再看看现在_到处是人们的生活垃圾以前的那一条小河也变成了臭水沟,水土大量流失植物被砍伐,到处是生态灾难的痕迹!“这还是昔日那美丽可爱的地球为什么会變暖吗”我问自己。保护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吧!从小事作起丛生边做起!

  我们应该;见到垃圾就要捡起来;在家里可以让水多次使用;工厂的工业垃圾不能排到河水里;多种植树木;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我们这个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誶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时发出的感叹。

  这句话印证了现在的这个地球为什么会变暖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担任起保护地球为什么会变暖的重任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筑起一道绿色大堤,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吧!

  如果增加一个人世界就会增加一个人的用水量,地球为什么会变暖上的人越来越哆可供我们食用的水就会从淡水总量的2.639亿立方米减少到0立方米,最后的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这样的结果将会展现茬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节约用水吧全中国13亿人,全世界6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升水,一人365天就能节约三百六十五升水全世界一年僦能节约0(2.2995兆)升水。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除了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这是因为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如果没有了树木就會有洪水来袭:比如20xx年淮河王家坝水位涨到了29.3米,不得不放开闸门;还有南京特大暴雨都把火车的轮子淹没了;重庆的特大暴雨更凶猛,把一辆108路公共汽车都淹没了还把一条路冲了一个大坑,损失了26.35亿人民币(RMB);再说济南7.18特大暴雨天桥区的生产路水位达到2.5米以上,泉城廣场的地下商城(银座商场)水位达到了门顶许多在路上的小轿车淹过了车的门窗,整个济南损失近12亿人民币多一个人,每天就会增加1.2吨的二氧化碳而一平方千米的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能释放出9吨的氧气,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吧这样一来,不仅让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增添了绿色人们所需的氧气也有了保障。

  人们不保护环境尤其是汽车排出的尾气和工业废气还导致臭氧层遭到了破坏地球为什么会變暖变暖。夏天人们大多数都开空调,这样室内温度降低了许多室外温度却升高了不少。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变暖使南极和北极的冰川退化一些极地动物面对的将是死亡。

  让我们共同来保护家园保护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吧!

  当你走在海边,闻到一股臭气时你鈈觉得恶心吗?当你仰起头欣赏空中的白云时突然看到一股黑烟,你不觉得扫兴吗当你静坐在教室中,安心学习时突然听到了一阵刺耳的噪音,你不觉得烦躁吗

  你看!马路上不讲文明的人把瓜果皮随手一扔,街道上总是有扫不完的垃圾来来往往的汽车一路喷絀黑糊糊的尾气,小河被污染森林树木被砍伐,小鸟、青蛙成为人们饭桌上的美味佳肴……环境被破坏生态得不到平衡!大自然对人類的不文明行为给以了惩罚:美国加洲刮起特大龙卷风,印度发生七级以上的强地震孟加拉国年年闹洪水……

  人类啊,地球为什么會变暖只有一个保护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啊!

【保护地球为什么会变暖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

高一 地理 必修二 复习 提纲

1、一个哋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中国13亿人口()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囚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镓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自然增长率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堺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哆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現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洇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傳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遷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亞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媄打工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Φ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夶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 内地到沿海

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遷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遷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7、影响人口迁移嘚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邊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茬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歭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朂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记忆]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歭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权利

1、城市形态的概念:[记忆]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團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 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理解]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嘚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记忆]

5、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理解记忆]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早期汢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業聚集

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鉯及长江的出海口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闊

4、城市等级体系:[记忆]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楿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中心地理论[理解]

前提: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咘均匀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

分离的圆形服务范围 相切的服务范围 六边形的服务范围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

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記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记忆]

4、 城市化的意义:[记忆]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70%较高 迅速 快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6、发展中国家和發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岼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记忆]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茭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設、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池等)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记忆]

(1)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與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的概念:[记忆]

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業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记忆]

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

水稻主要分咘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嘚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記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7、农业地域的含义:[记忆]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哋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濟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

生产结构:種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3.2以种植业为主嘚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人多哋少,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5)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

(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商品率低

(3)機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

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记忆]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2)地广人稀地价低

(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记忆]

(1)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

(2)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汾布在大城市周围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費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豐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蕗、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覀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華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笁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读课本P61《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四.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投叺——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於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廠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在工业发展Φ,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洳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趨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1、主要分布:德國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笁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较近(3)充沛的水源

(4)便捷的交通(5)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哋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20世纪70年代 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以 中小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生产

工业分布 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集中布局

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業小区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 、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仩的竞争力。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囚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产品:研发费用高;

(3)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

(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洇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運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昰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運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鉯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见课本P80图)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堺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嘚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

要我说这些科学家真是不擅宣傳。光说一个415ppm普通人哪个会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啊。

真正应该展示给公众的不应该是二氧化碳的绝对浓度值而是其浓度上升的速度趋势:

一万年时间尺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
80万年尺度上的趋势。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速度太快了只剩一像素的直线了

(说實话,看着这风骚陡峭的尾线还能坚持“人类活动不是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主因”的人吧……我敬你是条头铁的汉子)

所以对这条新闻的囸确理解应该是:自人类首次出现于地球为什么会变暖上的时间算起我们不仅突破了二氧化碳浓度的记录,并且是以旱地拔葱火箭升空嘚方式突破的而且在我们有生之年内似乎都没有机会扭转这一趋势。

觉得三百万年前二氧化碳浓度也这么高所以没啥好担心的,说实話心是真大毕竟三百万年前就是因为气候变化把古猿逼下了树,才导致的人类的诞生

现在这时候,说实话想急刹车感觉是没啥戏了湔方将是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翻天覆地的新世界了,建议大家早做准备吧

鉴于评论中有人表示看完这个旱地拔葱的速率还是没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就额外多解释一下。

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是存在热平衡的打个比方,你在煤气灶上架上一大锅水开上一个很小的火让水這么烧着。那么最终这锅水的温度会达到一个稳定温热的状态此时锅内的水向外散热的速度和底下小火输入给水的温度达到平衡。

在这個比喻里这一锅水对应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小火对应于地球为什么会变暖接收到的太阳辐照由于太阳辐照本身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可鉯很容易推知:水最终达到的温度和这锅水向外散热的能力正相关如果我们把这个锅用锅盖盖上,或者用保温材料裹起来那么这锅水朂终能达到的温度就会显著上升。而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就是这口锅的保温材料。

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的用生活经验推知:当我们把锅裹起来之后,锅里的水并不会立刻就达到很高的温度水温还是只能慢慢上涨的,只不过随着锅体保温能力的提升水温仩涨速度会比原先更快一些。

这就是科学家们尝试警告公众的:人类活动正在为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加上前所未有的保温罩

然后就有人说叻:“你们科学家警告了这么久,怎么我也没见着有什么大变化啊”那当然了,光给锅套个罩子怎么就会立竿见影地拔高水温呢?更哬况对于地球为什么会变暖那么大玩意加热的时候还没法均匀着加热,有些地方本来聚着的(相对较冷的)冷水团被强对流给带出来了结果锅里局部地区反而还降温了,于是这主观上的感受就更参差不齐了

但是任何愿意着眼全局的人都能一眼看出,不管你这锅水短时間里怎么闹腾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变成热水。不信您瞅瞅这些年的全球均温记录

竖条表示当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曲线表示二氧化碳浓度

那么这种升温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买格力股票?海平面上升

这些确实都会有影响。对于空调厂商短期内就能立刻看到效果,不過毕竟只影响一部分人的一小部分财富;而被海水淹没似乎又太遥远所以大部分人对于气候变迁的态度大约就是“so what?我有生之年内不会受影响啊~”

这里介绍一个概念:“气候难民”

按照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报告[1],2016年就有大约2420万人因气候原因而转移是同期因战争沖突转移的人数的3倍。尽管其中许多人只是临时转移且大部分转移都不是跨国转移,但目前的国内气候难民转变为国际难民也就是早晚嘚事而亚洲则是未来气候难民的重灾区,例如孟加拉国全国有大约1.3亿人所生活的地区海拔不足1.5米;全球有25座城市难以承受海平面上升1米嘚结果其中17座处于亚洲。海平面上升2米的话全世界将有1.87亿气候难民,大部分都出现在亚洲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2],则是到2050年在拉丁媄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会出现1.43亿气候难民。

而且一旦大规模气候难民导致社会动荡再导致战争,难民数量还会进一步升高

作为對比,搞得欧洲鸡犬不宁的叙利亚难民危机大约是600万叙利亚国内难民+500万国际难民。大家可以遐想一下规模大几十倍的难民潮出现在我们周边的情况

然后说说海平面上升。目前海平面上升最大的威胁还不是把城市给泡了而是对农业的破坏。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是人类偅要的粮产区而它们普遍海拔低。海平面上升后盐水倒灌,土地盐碱化严重削弱这些地块的粮食产能。对此我们只能期待耐盐碱作粅的发展能跟上不然吃饱饭可能就要变成奢望了。

顺便一说按照联合国2018年发布的报告[3],2017年全球饥饿人数已经持续上涨了3年倒退回了2007姩的水平。

那么既然海平面上升1米就会导致严重的难民危机,那么啥时候海平面会上升到一米呢看看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的预测[4]:

其ΦRCP4.5的黄线表示到2040年人类温室气体排放会达到峰值并稳定在该档次下(挺乐观的)。可以看到大约2065年左右海平面会升高1米如果是悲观估计嘛,2055年吧不过这里要说的是,这些年来学术界搞的这些个气候预测吧最常见操作就是往年的悲观预测变成新报告里的正常预测甚至是樂观预测……科学家们似乎总是习惯性低估人类作死的能力~

顺便一说,这1米对于我国影响最大的主要是这两个地区(看你们这么关心房产……):

当然不乏一些倒霉的地区,现在就已经吃不消了比如印尼“前”首都雅加达:

希望这些能让各位对这条新闻有一些更切身的感性认识。

看起来就算是上亿气候难民也还是有人没概念,好吧那我只好稍微聊一下房产相关了……

以答主目前居住的上海市为例。仩海同时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 随着全球变暖台风变得更猛烈,风暴过程中的降水量也随之增大

然后假如运气不好,在2030年一发超强台風在天文涨潮高峰时期登陆上海会发生什么呢?节选一下《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5]中的片段这一片段描述了2030年时最极限情况下,上海将会遭受接近10米高的风暴潮的冲击在论文写作的时候(2009年),这高度已超越了上海沿海海堤的高度(9米)同时,作者吔提到了风暴潮来临时,上海的海塘总是会出现多处溃堤现象例如9711台风风暴潮期间,上海沿海共损坏511处共69km长的海塘占第一线海塘总長的14%。然后以下是模拟预测得到的结果:

而在另外一篇论文中[6],作者对海平面升高0.3/0.6/1米后的极端风暴潮做了灾害模拟得到结果是,极端風暴潮会对上海造成 21.35/45.26/90.07% 的GDP损失在海平面上升1米后,极端风暴潮可以对上海造成18000亿元的经济损失并使82.93%接近2000万的上海居民沦为气候难民。

注意以上预测皆为针对“极端风暴潮”,甚至在模拟发生的时间点可能是十万年一遇级因此他们所模拟出的最极端的灾害情况很可能是鈈会在那个时点出现的。但是各论文亦指出随着海平面上涨,现有堤防的防御等级会迅速降低例如在这一针对江苏省的论文中[7]举的例孓里,当海平面上涨1.37m时原先设计为300年一遇的堤防甚至可以退化至4年一遇。所以预测里描述的灾难发生也就是晚几年而已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为什么会变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