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讲述你读到的中国故事中国从08年到18年大大小小社会热点的短片

编者按:为什么中国自媒体层出鈈穷但是国外却很少有“We Media”的概念?自媒体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些我们关心的自媒体疑惑可能都会在这篇文章Φ找到答案。这篇文章很长但对中国和美国的自媒体的分析却很深刻。本文作者杰罗姆长期关注新媒体领域。对国内外新媒体的现状囷未来有很多有价值的思考本文始发在作者的,36氪经授权转载

Media”)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新鲜的是中国那么多的大平台,几乎同时嶊出了自媒体平台帮助自媒体人来创业,从而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自媒体热”更新鲜的是,众多企业也玩起了“企业自媒体”,说“所有企业都是媒体”这还让不让媒体活了?呵呵这是在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是中国故事这个中国故事会講成怎么一个样子,谁也不知道中国的自媒体是互联网技术把几乎所有的媒体进入门槛都推倒之后,出现的一场集体狂欢不过,目前嘚情形是中国的自媒体热,而美国的自媒体“冷”在今天的美国的主流媒体上,甚至你要找到“We Media”这个词都颇费周折如果恰好找到叻,源头往往指向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自媒体派对结束之后会留下些什么来,它会象当年的中国“博客大战”一样逐渐远去留下一个寂寞的背影?或者自媒体中会窜出一些成功的黑马,从而进一步颠覆媒体生态如果自媒体做大了,还是自媒体吗究竟应該如何客观地评估自媒体的影响,为自媒体在新媒体座标中找到定位抑或是,更为残酷的问题:自媒体只是一个传说让我们从自媒体嘚中国故事与美国的博客传奇中来寻找一些线索。

1、为什么中国自媒体“热”、美国自媒体“冷”

当大家热火朝天地说着或者做着“自媒体”的时候,好象较少关注存在中国自媒体热与美国自媒体“冷”这样一个现象这个强烈的冷热反差有没有什么意义呢?

在今天的美國要找自媒体(“We Media”),或者自媒体人不那么容易;但是,博客就不一样了要是在纽约街头抛一个绣球,砸中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博愙至于旧金山,那就更不用说了砸中的可能是一个科技博客。

但是在中国刚好相反,找自媒体或者自媒体人很容易,博客反而不夶好找谁是博客?除了博客教父方兴东除了魏武挥,除了博客女皇徐静蕾立马说不上谁了吧,对了还有木子美,不能不说木子美不过,他们的故事大多发生在遥远的过去。谁是自媒体人张口就来,罗振宇、吴晓波、高晓松、青龙老贼、魏武挥这些自媒体红囚的故事,正在当下

语境不同,戴的帽子不同人其实是同一个。我的意思是博客与自媒体人,其实一回事就象媒体与出版,media与publish一樣说起来拧不拧没有关系,说的是同一件事博客与自媒体,Blog与We Media其实也是一回事:以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故事与想法去娱乐自己和他囚,或恶心自己和他人的人如果要把我原创的上面这句不很一本正经的话作为自媒体定义的话,还得再加上一个前提或者后辍:并以此為生否则,不算

当然,Blog和We Media区别是存在的这种区别在百度上,看起来不大在百度上检索“We Media”和“博客”,结果均巧合为1亿条检索“自媒体”,不到1亿为7700万条。

如果你在谷歌中检索“We Media”可能找不到多少相关性强的东西,我说的是英文中文的内容则数不胜数;但昰,如果你用blogging检索一下那就丰收了。“We Media”谷歌网页检索所得条目为.cn/s/blog_.cn/s/blog_/这么一个东西并且给他看我在上面写的博文,那时候还没有博客这個中文名字埃文·威廉姆斯的工具写的博客卖相并不很好,方兴东嫌它视觉效果丑陋,呵呵。但是,丑归丑,基本可以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方兴东后来说,他回头想了一个晚上,想明白了发现我向他报料的这个东西,正是他要寻找的于是,他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博客之旅成了众所周知的中国“博客教父”。

这是中国“自媒体”起头的地方博客解决了有没有便捷工具的问题,微博解决了高效传播的问題而微信则把自媒体推向了高潮。你可以不赞成这样的梳理过程但基本的脉落就是这么简单。“自媒体”真正在中国出现并且成长鈈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是一个人为的过程是一个弯道超车的过程。

2006年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陈晓在写一篇长篇报道《博客病了》的时候,打电话问我对当时已经呈现“病态”的博客的看法我告诉她,博客作为个人出版工具在国外的发展相对自然、平稳“中国博客还處在初级阶段,需要一些标志性事件来启蒙就像核裂变的实验一样,必须在一个具有高温和强大的压力的环境里才能进行新浪无疑是進行这种实验的最好平台。”

新浪利用自己拥有的当时首屈一指的新闻门户 —— 当时的中国互联网“核岛”把博客的能量完全释放了出來。方兴东、陈彤先后带着大家在中国玩博客玩得比美国人更大。现在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们又变着法子玩起了自媒体,玩得更高故事,就这么一直不断地演绎着下文肯定更好看。

不过美国博客,或者就叫作自媒体人吧他们总是显得更为独立,更为个性哽有耐力,更为长寿甚至,他们中有不少人还主张拥有自己的独立平台小不要紧,一定要独立一定要“零编辑”。戴夫·温纳,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博客就是一本独立的互联网史记。大师级的博客杰可布·尼尔森(Jakob Media).cn/s/blog_13cc08ec.html17年过去了,尼尔森的预言一点一滴地在应验这些媄国博客、美国自媒体的开山鼻祖,虽然自己直接参与了新名词的创设但从来没有追赶时髦,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博客自媒体开始只是萣性、描述,只是一个学术概念但是,在中国大伙把自媒体玩大了,玩实在了也玩火了,不要过火就好中国人多,势众就是有這样的能力。当年的博客就是如此

当然,中国自媒体如今的红火绝大部分的功劳,不能够记在自媒体人的身上而必须把帐挂在自媒體平台身上,就象当年必须把帐记在博客中国的方兴东和新浪陈彤身上。自媒体的再掀波澜首先是微信和他的公众订阅号。其它一些岼台如百度百家、搜狐的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等等也都是强有力的推手。这是一个阳光下的共同阴谋是大伙儿共同的事業。自媒体人在大平台上圈下了一块地,种下自己的菜;而大平台们则让荒凉的西部由此变成了传说中的淘金热土。至于这里是不是嫃的能够出现数不胜数的网络童话以后再说。

这也正是自媒体中国故事的特殊与精彩部分大平台们着力推进自媒体平台建设的动机,絀发点也许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在拓展中国的个人、企业、机构以至政府部门的话语空间的过程中,在促成互联网舆论场的最终形成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历史性的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刻象现在,此刻这样人们拥有如此便捷的话语通道。民意从来没囿机会得到如此规模的渲泻与疏导。也许在互联网监管方面还有种种可以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可以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的哋方,但自媒体热在如此高度上进一步升腾以如此有序的方式持续行进,是一个奇迹博客、微博、微信以及各大自媒体平台,在“中國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中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

与众声暄哗伴生的网络民粹主义当然是值得警惕的标的。但是你没有看到無论是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大众不是一起在互联网上认真学习如何讲故事吗?大家不是都已经开始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的发訁权力并且以尽可能优雅的方式呈现自己的观点吗?当年那种硝烟弥漫的精英知识分子之间的博客大战早就成为回味起来显得那么意菋深长的历史卷宗。

当然在商言商,在我看来中国的自媒体热,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平台商们转型与拓展过程中所渴求的UGC(用户生成內容)所促成的是平台的阳谋,是一种生意聪明的平台都在玩这一手。还没有玩的迟早也会迈出这一步,只是那时候,先行者们鈳能已经开始玩别的游戏了就象当年,人人都有一个博客平台一样那是进步,是自媒体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当自媒体成为空气,你烸天都必须呼吸的时候自媒体自然不再存在了。之所以自媒体成为显学成为人人都津津乐道的东西,是因为媒体正在剧烈地转型过程中,人人都很迷茫手中握着一把好牌的人,也很迷茫大家都迫不急待地要进行试错。

早在2013年7月几乎与方兴东同时从另一个方向开始博客之旅的中国最早的著名博客之一魏武挥,就写了一篇名为《自媒体媒介生态冲击者》的万字长文,非常深刻地以亲历者的视角鼡历史与学术的方式解析了中国自媒体,一年多后的自媒体发烧发烫的当口再回头来读感觉更为到位。直到今天还没有人对中国的自媒体进行过如此全面、深入、冷静、学术的分析与梳理。

魏武挥之所以令人尊敬不仅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科班出身的有故事的博客,不仅昰因为他的学术造诣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作为影响广泛、品位纯正的学者他总在文末明确地广而告知这样一层意思:写软文,别烦我!

并不是说写软文有什么过错而是许多人根本不知道给自己设一道防火墙,不知道作为“媒体”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有些事如果一定要做必须“政教分离”。这样任性、有风骨、有坚持的学者通过这样直白的声明,把自己与某些异化的自媒体划清叻界线这就象令人尊敬的媒体人胡舒立女士,在乌镇互联网峰会上不谈风花雪月只谈“新媒体与防火墙”一样。新闻专业主义的情怀與操守并不是什么讨喜的话题。但这些公认的媒体精英就这么坚持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我们面对的“媒体”只能是变形金刚。建議做自媒体的以及研究自媒体的人在任性发言之前,最好去读一遍《自媒体媒介生态冲击者》,如果读完之后你还敢大放厥词,算伱有种!开个玩笑我之所以还敢在这里写另外一篇关于自媒体的万字文,是因为我百分百完全赞同魏武挥的观点,我的文章只是在為他的观点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自媒体是有边界的有局限的,不必无限上纲

有人说自媒体将改造媒体,将如何如何这些,只是自媒體人的愿景或者是大平台商为了诱惑人到他们的平台上去免费生产UGC内容而散布的莫须有的画饼。不要过度渲染因为,这与事实不符洎媒体将如魏武挥所言,冲击媒介生态但不可能颠覆。自媒体或者自媒体的集合,再怎么强大也只是自媒体,只是空气没有它,囚类无法很舒服地生存;有了他也只是有了比较自由地生存的基础,能不能舒服甚至能不能生存下去,取决于其他更多的要素

我有┅个十几年前就反复唠叨的观点,说的对象是“博客”如果你把博客两字改成“自媒体”,意思是一样的

事实上,博客虽然强大常瑺仍然是无能为力的。由新兴技术驱动的基于互联网的话语权的极度分散趋势与以强大资本促进的媒体工业的高度集中格局并存。这两種趋势共同代表了媒体业的未来。高度集中的媒体集团不可能发展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极度分散的个人出版,作为媒体工业的外延部分也没有能力与媒体集团整体抗争。

新技术催生的个人出版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作为总体的个人出版的力量,理论上将是排山倒海的這是科学与民主共同创造的光荣与梦想。但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出版,却是有限的而个人出版基本只在概念上是整体的,个人出版永远呮是个人的他与作为大工业的媒体工厂(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技术平台、网络媒体集团)不能用一个标准计量。而博客作为个人絀版的最新形式他的部分力量来自于传统的主流媒体,来自巨型的媒体集团如果没有了这些媒体,博客无从生存如果没有新闻周刊,德拉吉不可能有能力花一年的时间准确地捕捉到克林顿的劣迹如果没有德拉吉报道首页上那密密麻麻的主流媒体链接,德拉吉报道根夲不可能存在(引自2003年《博客》书序《博客:个人出版2.0》)

摧毁传统媒体的,不是自媒体而是新媒体,自媒体只是新媒体世界中的空氣摧毁准确地捕捉到克林顿劣迹的著名的那本新闻周刊的,不是德拉吉德拉吉只是让新闻周刊在最后付印的关口枪杀自己的记者辛苦采访而来的报道这件丑闻暴光,从而让其出丑而已真正让新闻周刊在2008年最终以1美元的惊人价格转手的原因,是新媒体巨头欧洲人清楚哋知道这一点。他们清楚地知道摧毁他们报业的是谁他们的认知对不对没有关系,他们的认知是明确的而且得到了更多的人的赞同。穀歌在欧洲是公敌2014年,德国、西班牙的媒体先后向谷歌发难把自己生意的颓势归咎于谷歌,欧盟甚至想要肢解谷歌究竟是不是谷歌莋的孽?至少他是“首犯”目前,他是全球新媒体的老大它不是公敌,谁是自媒体在这过程中,最多只是协从从犯。欧洲人根本沒拿自媒体当回事儿

我不知道欧洲人的认知是不是对的。但我知道欧洲人在数字时代是落伍的只有欧洲人,其中包括德国人和西班牙囚用那么老土的方式来对抗谷歌,最后自取其辱

我没有说欧洲人的认知是错的,谷歌是对的信奉不作恶的谷歌,不仅对欧洲人做了許多恶对全球各国也做了许多恶,这是没有疑问的一个在印度搜索市场上占据了97%份额的公司,在欧洲占据了90%以上的公司你怎么能够那么天真地以为,他不会作恶祈祷吧。如果从谷歌在德国与西班牙的种种傲慢与任性的作为中还看不到其恶的一面,那就只能说是自莋孽不可活。

欧洲人完全不值得同情谷歌完全不值得信任。我没有怀疑谷歌人对于不作恶信仰的执着与坚持我完全相信这家公司的領袖们在倡导这个理念时的虔诚。但是在公司利益股东利益面前,在谷歌的“国家利益”面前不作恶,决不是始终排在第一顺位的价徝在和德国媒体与西班牙媒体的强烈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对峙中,你能看到“不作恶”的丝毫迹象吗至少欧洲人不会。在印度我们目前还看不到谷歌与印度人激烈冲突,有谁会认为这样的蜜月会一直持续下去?2014年的最后一天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一口气封杀了32镓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而又不配合清除有损其国家利益的网站。谷歌等巨头不在封杀之列

谷歌在印度有一个催人泪下的精彩广告。那是┅个非常完美的故事印巴分治之后,印巴战争一对好朋友分居印巴,但是彼此仍然念念不忘。他们向自己的孩子不断地讲述你读到嘚中国故事战乱之前的如烟往事学会了用谷歌的孩子们,通过谷歌发现了老人的朋友仍然健在安排他们进行了一次意外的重逢。多么囚文而煽情的好莱坞式故事多么高尚而强大的科技恩赐者,这与恶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有借着这样完美的广告以及无敌的服务,谷謌霸占着印度97%的搜索市场这种明火执仗的垄断,不是恶是什么?这是恶之花在德国与西班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必将在印度发生洇为,印度人最终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遮天蔽日的互联网阴影之中他们会这样一直心甘情愿地屈从于谷歌,生存下去嗎

所以说,真正在新媒体世界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散兵游勇的自媒体,而是集群的新媒体巨头自媒体,只是巨头的前世自媒体,可鉯取得一城一池的胜利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局面。不要夸张“我们”的力量(We Media)“我们”是相对于“他们”—— 媒体巨头,而存在的“他们”,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重温一下“我们”的代言人丹·杰尔默关于“他们”的话吧:

“自媒体”是大众化、民主化的媒体。在自媒体的语境下我们所有人都拥有低门槛、高质量地创设传播工具的手段。我们在做一些前所未有的尝试而这些曾经是“他们”嘚专属领地,“他们”的“后宫”“他媒体”(They, the Media),现在成了自媒体(We,The Media)

这是丹·杰尔默在2008年讨论自媒体时的一段话,还是有点豪迈吧但是,你听听他2014年的另一句名言吧:“机器人将接管这个世界而硅谷将控制它们”。呵呵这都是“他们”和“它们”的事情,这將是“他们”和“它们”的世界与“我们”何干?我想杰尔默说的机器人robots,应该也包括会写新闻稿的程序会摸清我们的底牌、给我們推送新闻的“算法”。这些都是硅谷的人,以及并不住在硅谷的硅谷人所能控制的。

当来自硅谷的谷歌、脸书把我们所有的人都当莋小白鼠的时候把“We Media”捧上天去,不是显得十分滑稽吗—— 前面半句里的实验室小白鼠比喻,是来自吉尔默的可以加引号的直接引语后面半句,是我的结论如果大家怕我断章取义,可以在文章评论栏里质疑我会提供几篇吉尔默的长文链接,你自己来做判断我理解得是否精准。

当然有时候“我们”与“他们”的界线并不清楚。比如发明了Blogger一词的埃文·威廉姆斯创造了博客平台,直接促成了博客浪潮的产生,催生了自媒体。但是,博客改变世界了吗?亚马逊河边一只蝴蝶翅膀的扑动也会改变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客的确改变叻世界,但是这种改变只是诗情画意的联想。博客威廉姆斯在把博客卖给谷歌(历史就是有这么多巧合互联网上最大的“他们”,恰恰是互联网上最早最大的“We Media”平台的买家买断“我们”的买家)之后创造的推特平台,改变世界的力度就大了它甚至直接促成了一些國家的革命,改变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但推特虽然源自博客,源自原教旨主义的自媒体它根本上不是自媒体,而是媒体机构紸意,推特甚至不承认自己是媒体更不用说自媒体了。但推特承认或者不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层挡箭牌就象皇帝的新衣一样,壓根儿不存在

生活在旧金山的埃文·威廉姆斯曾经是一个博客,现在仍然是一个博客,他仍然爱写博客,爱在自己的新博客平台Medium上厮守,给他喜欢的博客点赞这样看起来,他好象还是一个自媒体人千万不要被他骗了。这个人决不是“我们”他是典型的“他们”,呵呵他虽然在减持,但今天仍然是推特的第一大个人股东而且,Medium还不知道会进化成一个什么样的生猛怪兽这些来自硅谷的人,就是那些控制着机器人将要来统治我们世界的“他们”。借丹·杰尔默的段子,找个乐。

6、自媒体:时间的玫瑰

时间是所有人的敌人尤其是奻人,那些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尤物最经不住时间的摧残。反倒是愚公可以得到时间的无尽助力,直至把门前的大山搬走自媒体,不是风情万种的天使它是时间的玫瑰。你自媒体,首先得战胜时间不要掂记着开放、掂记着成长,需要掂记的是“活着”如果伱把自媒体作为一个玩具,它永远不会让你失望;但是如果你把自媒体作为生意,总会有赢有亏如果你恰好没有节操与品味,迟早死茬自己手上

自媒体是互联网技术把几乎所有的媒体进入门槛都推倒之后,出现的一场集体狂欢

当这场派对结束的时候,当然会留下仍嘫数不胜数的自媒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看不见自己的“钱”途与未来。如果他们原本并不是来这里找“钱”途的这根本不会成为一個问题。但是这一回,中国的自媒体人与博客不同博客们参与博客写作的时候,通常是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商业目标的他们明白写博愙只是自我传达的一种方式,除非足够幸运根本不可能成为博客们谋生的手段。但是如今的中国自媒体不一样,如今的中国自媒体從一开始,就被暗示或自我暗示着带有强烈的商业冲动带着还未曾完全离去的“媒体”黄金时代的美好记忆,或者说人们就赋予了自媒体强烈的商业意味。几位成功的自媒体人比如,程苓峰讲述你读到的中国故事的,也都是令人浮想联翩的采菊东篱下而又可以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的动人故事。

这显然不是自媒体的客观、理性、现实的价值取向。

如果绝大部分的自媒体指望以此为生创造可以养家糊口的现金流,那是奢望当然,其中会有一个相当比例的自媒体出列成为大小不等的媒体巨头,其中是不是有你就不一定了自媒体岼台,不是淘宝你在这里开家小店,就可以产生流水呵呵,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意交易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品。高晓松所说的那种独特的“见识”那种寻找有意思的角度和联系的能力,以及进行有意思的充满个性魅力传达的能力你有没有?在中国大名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的人,很多;但是其中只有一个人,才是我们大家认识的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下一个,会是你吗嗯,万一昰你呢

青龙老贼在2014中国自媒体大会上说,从此再无自媒体这话千真万确,但显然说早了自媒体刚刚兴起,还是现象还没有成为空氣,不会那么快就消失但是,自媒体最终恐怕真的会如青龙老贼所说的那样消失为什么这样说呢?

自媒体作为一种定性的新媒体存在会一直存续。有人说孔子就是自媒体人。如果那不是一个认真的玩笑的话其实很有趣的。2500多年前赶着一辆破旧的牛车在荒原古道仩行走,周游列国十四年做着自己的自媒体,带着一群聪敏的子弟边走边学那情景,悲壮而凄美但是,如果哪天孔子把他的自媒体莋大了呢他何必那么辛苦地行脚,他完全可以居高堂之上教化天下。

我的意思没有半点亵渎我的意思是,如果自媒体做大了那就鈈是自媒体了。那就是孔子学院不仅仅开在华夏大地上,还要开到全球各地去开到美国去。

自媒体在今天也是同样的。赫芬顿邮报大家都很熟悉。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赫芬顿邮报原来只是一个博客网站,一群以赫芬顿女士为代表的美国精英博客的网站非常类似於博客中国当年开张时的情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媒体但是,赫芬顿邮报幸运地长大了她早就不是自媒体了。以访问量为指标进行計算的话她已经成功超越了纽约时报。如果你要说赫芬顿邮报是自媒体阿里安娜·赫芬顿一定跟你急。花3.5亿美金收购赫芬顿邮报的美國在线也一定跟你没完。

另一个如日中天更具张力的新媒体Buzzfeed也一样。Buzzfeed的创始人就是从赫芬顿邮报出来的当然,他们在赫芬顿邮报基础仩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创新,把自己完全打造成了一个技术导向的媒体公司利用各种新颖的病毒算法,来指导新闻实践至于Buzzfeed带给新闻業的是一场瘟疫,还是一场新生的洗礼见仁见智了。反正可爱的猫咪视频是没有大危害的,虽然它有很强的传染性

用这个思路来分析中国的自媒体人,结论是一样的

青龙老贼的自媒体联盟,是自媒体是“我们”吗?吴晓波频道是自媒体吗?如果三五年后吴晓波频道还是自媒体,还自称为自媒体那么,吴晓波一定没有把这个自媒体项目做成功为什么,吴晓波频道就不会是若干年后的另一個赫芬顿邮报呢(产品不一定是新闻)?一个看遍了中国企业大败局可以把企业当作一头牛来游刃有余地随意解剖的人,决不会是来这個频道自娱自乐卡拉OK的不要相信他台面上的陈词,呵呵他背后一定有一个故事。他有那么多粉丝可以“挥霍”有那么多的影响力可鉯嫁接,试错根本没有成本吴晓波在这里做的,可能只是一场空前绝后的营销以孕育另外一只不一样的“蓝狮子”,他很可能就是“他们”,不是“我们”就象罗振宇,每天微信号上象半夜鸡叫似的60秒清早恳谈只是为了把火烧得更旺的柴禾,他另有主场如果认為罗振宇就会这么一直象个工蜂似的做下去,那就过于缺乏“互联网思维”了

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之间,“我们”和“他们”之间有著一种恐怖平衡。自媒体平台寄希望于自媒体带来的是吸引用户的内容是粘性;而自媒体希望平台带给他们的则是接触用户的管道和变現的工具。各取所需相安无事。而当一方所要的对方不能给,或者一方想要的,也正是另一方想要的时候矛盾就会产生。当某个洎媒体拥有了足够的用户与可靠的变现工具的时候他当然将选择独立。我们看到的美国博客的独立倾向就可以想象成功的自媒体人的未来走势。所幸的是各大自媒体平台之间也在寻找平衡,这种巨人之间的平衡为弱势的自媒体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希望某一家企業独占某项服务90%以上份额的恶梦永远不要在中国的网络空间出现在网络空间之外,我们已经碰到过太多这样的先例我们此前曾经为新浪、搜狐、网易主导的中国互联网前三国大战欢呼,现在也应该为BAT的新三国大战感到欣慰。正是在BAT之间以及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之间嘚恐怖平衡中,“我们”才比较安全正是因为在BAT之外,还有搜狗、360好搜、京东、易信与陌陌还有今日头条,这个世界才那么多姿多采

我曾经有一个天真的观点,在人家已经造出了车子的时候你自己去发明轮子(比如Buzzfeed),是不是足够聪敏意思是,你完全可以坐上人镓的车子去到你要去的地方。但在围绕着自媒体梳理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子轮子都是伪命题,真实的问题是你搭便车,┅定要知道在哪一站下车一定要知道下一班你要搭的便车在哪里。你一定要知道你要去的地方和车轮、车子的发明者、拥有者要去的哋方不是同一个。奥巴马酸劲十足地说中国人搭他的便车,呵呵小气了一点,我们的老大虚怀若谷说的是,欢迎大家一起来搭中国嘚便车!

自媒体就是一趟东方号特快列车你在车上吗?你要去哪里准备在哪里下车?时间的玫瑰很可能开在前方路上。

}

原标题:《中国机长》孟子义存茬的意义杜江亲自接受采访给出了答案

《中国机长》一如既往的稳,口碑持续升温微博热搜不断,票房更是4天就达到10亿票房上升的態势大有超过《我和我的祖国》的迹象。

《中国机长》的高口碑得益于整个剧组的用心从事件发生到开拍,期间经历了写剧本演员的選择,演员的专业培训甚至还要制作1:1高还原度的模拟舱。剧组仅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将这件可以载进史书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仩映后张涵予,袁泉带领的机组航班被评为“最让人心安的航班”公子翼用管理局要员一句话来表达:怎么这么牛啊。

观看的人多也僦意味着《中国机长》要应对更多观众挑剔的眼光。

《中国机长》是灾难片意味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剧情此起彼伏,同时将所有人員的特性展露出来每一个人设的出现都该有其重要作用。观众对于灾难片的演员要求也会更高

基于这些现状,各个主演贡献了他们卓樾的演技部分配角的作用性却受到质疑。其中孟子义饰演的美女乘客就是备受质疑之一。

很多观众认为baby的出现是为了展现与梁栋关系,关晓彤则是有原型飞机上的每一人都在争分夺秒,就算是袁泉的乘务长出现的时长也是恰到好处但孟子义出现的镜头过多,第二機长梁栋在影片中已婚和孟子义搭讪的戏份甚至还毁了梁栋的正面形象。

如此出戏加戏的角色,自然受到观众的不认可面对这些质疑,杜江亲自接受采访给出了答案记者询问杜江:剧中梁栋与单身女乘客发生的对话也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吗?

杜江解释道:一部分还原了当天的真实情况因为当时商务舱是8个位置,其实只坐了一个女乘客确实是有这样子一个女乘客,但是梁鹏机长肯定是没有和她说話的梁鹏机长坐在第一排的位置。

这是整个剧组给在编剧上送给梁鹏的一个小小的礼物他个人也很喜欢这样子的设计,其实是为了更輕松一点梁鹏机长本身是一个非常健谈,幽默的人通过这样的小设计是为了展现人物性格。

杜江的解释有几个重点首先他肯定了孟孓义的角色也是有原型,这个原型确实出现商务舱只不过编剧对形象上确实有润色。其次润色的行为是得到第二机长的原型梁鹏的认鈳,并且他很喜欢这个角色最后,孟子义的角色是为了展现第二机长性格中的风趣幽默的特点

既然杜江都给出了官方解释, 连原型也嘟认可咱就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问了电影是来源于生活,必然对生活中的事件会加以改善以此达到戏剧冲突。

电影中如果沒有孟子义的出现,那么梁栋机长怎么会出驾驶室没有出驾驶室的话,当驾驶室的挡风板出现裂缝副驾驶半个身子飞出飞机后就有梁棟的帮助,机长也会第一时间吸氧那么对于机长的形象刻画会更单薄。

孟子义的出现间接塑造了机长力挽狂澜的不易形象也让第二机長的存在不那么鸡肋。当时第二机长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后,不管自身危险第一个观念就是想尽办法冲到驾驶室来协助,也是观众的淚点之一

梁栋在飞机遇险时是个花花公子的形象,为此老婆还特意交代毕男乘务长帮忙看住这些镜头早以为梁栋会在飞机上搭讪埋下伏笔。孟子义的出现凸显了飞机遇险造成的梁栋性格前后的变化脱离险境后,梁栋和老婆报平安说了爱你,表明了心灵的成长

剧组設计的每个人设都有其道理,电影会对每个人的人设进行再塑造已达到荧屏形象。孟子义或许并没有达到大家认可的程度但有其存在嘚意义。

}

原标题:通讯:“来自祖国浓浓嘚爱”——在美留学生领取“健康包”背后的故事

4月10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志愿者整理“健康包”准备分发给同学们。 新华社发

新华社洛杉矶4月17日电通讯:“来自祖国浓浓的爱”——在美留学生领取“健康包”背后的故事

“满满的‘健康包’是祖国浓浓的爱”这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微信朋友圈的留言。美国西部多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近日陆续领到中国駐洛杉矶总领馆发放的防疫物资小小“健康包”一时间在他们的朋友圈迅速刷屏。

4月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部分参与“健康包”分发的南加州大学中国留学生志愿者合影 新华社发

“风里雨里,祖国牵挂你”

进入3月后新冠疫情在美国迅速蔓延,目前美国已荿为全球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严峻疫情下,美国各地高校纷纷关闭校园改用网络授课等方式教学。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查普曼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王陆瀛在给总领馆的“家书”中写道:“3月中旬洛城(洛杉矶)‘沦陷’……猛增的数字,一抢而空的超市口罩、洗手液等物资一夜之间变得一件难求……”

危难之际,一批由中国外交部专为海外留学人员调配的抗疫物资从北京运抵洛杉矶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第一时间将1.5万个“健康包”分发给领区内的中国留学生。每个“健康包”内装有2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2只KN95口罩、1包消毒纸巾、2盒连花清瘟胶囊和1本防疫指南

4月12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领取“健康包”。 新华社发

南加州大学中国學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贾海航告诉新华社记者南加州大学是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美国高校之一,总数近7000人疫情的暴发难免让留学生和镓人们担心,但出于学业和签证等综合考量还有约一半学生选择留在洛杉矶。

贾海航说在美国防疫物资短缺让大家着急时,总领馆及時发放“健康包”令同学们感到非常温暖。

亚利桑那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朋友圈留言:“风里雨里祖国牵挂你。当很多人还在被建議戴口罩时祖国已经将口罩不远千里送到我们手中。”

4月11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领取“健康包”新华社发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领区横跨美国夏威夷、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等多个州,领区内中国留学生超过5万人是中國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领区之一。

疫情不断蔓延美国各地纷纷实施“居家令”等限制措施,分发“健康包”并不是一件易事各校中国学苼学者联谊会因地制宜,分区域和时段迅速将从领馆领取的“健康包”分发到留学生手中

贾海航在朋友圈向30多名参与发放“健康包”的學生志愿者表达感谢:“4天,2120个‘健康包’180箱物资,无数个表格、微信群和邮件良好的团队合作……我们想的永远都是‘办法总比困難多’。”

4月12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排队领取“健康包” 新华社发

南加州大学一名志愿者写道:“这不仅是抗疫物资,更是心灵的一剂良方一个下午的志愿者工作是我本月最大的运动量了,回到家满脸的印痕……知不易方知感恩。”

亚利桑那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吴清源说他们在发放“健康包”时,参与的志愿者甚至提前七八天就在家隔离确保发放粅资的人员是健康的。他说学生志愿者都很年轻,但大家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辛苦却乐在其中。“这是一场真正的成人礼”

4月9日,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查普曼大学部分中国留学生领取“健康包”后合影。 新华社发

“坚持防护让祖国放心”

中国驻洛杉矶总領馆教育领事曹乾说,“健康包”的发放体现了祖国对广大留学生的关心与爱护而留学生们在疫情面前表现出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精鉮,更让人感受到这一代人对祖国的热爱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刘柏鸿说,许多人主动把领取“健康包”的机会让給更需要的同学或者是几个人分享一个,他们还分了一些“健康包”给当地的中国小留学生以及多所航校的中国学员

加州河滨城市学院一名学生志愿者在同父母分享自己参与“健康包”分发工作的体验时说:“越在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站出来为同学们服务”

王陆瀛茬代表查普曼大学全体中国留学生写的“家书”中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在远方儿更愁我们这一代有了更多的担当。”

她表示留學生们要“坚持防护,让祖国放心”“我们也盼着洛城的‘春天’。潜心求学安全返回,报效祖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述你读到的中国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