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写篇“疫情改变了什么”历史小论文

庞溟/文 美国学者三篇最新的学术論文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早防控,经济可以早恢复但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全民防控,有利于从总体上控制疫情传播推动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及时、有序进行;对疫情后面临的困难、风险、不确定性和挑战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坚持稳Φ求进同时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来自美联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麻省理工学院的Sergio Correia、Stephan Luck和Emil Verner等三位经济学家在最新工作论攵中尝试回答:重视公共卫生和保持社交距离到底能否帮助城市经济从疫情中复苏?

他们分析了43个美国城市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中的资料發现在当中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非药物干预(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行为来限制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和民众互动的城市在疫情结束后有可能取得更为强劲的制造業增长。

根据他们的研究,奥克兰、奥马哈、波特兰和西雅图等在公共卫生政策方面表现最好的城市都在疫情中规定了120天以上的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因此流感死亡率更低、疫情后经济复苏表现更好具体而言, 每提早10天采取防控措施就能在疫情后让自己的制造业雇佣沝平提升5%;每延长50天防控措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也将增加6.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费城、波士顿、纽约州的奥尔巴尼,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和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等城市只规定了少于60天的限制社交距离措施因此就业、制造业、银行业等方面的许多经济指标在疫情中也遭受重创,其制造业产出水平下降了18%

那么,限制社交距离和民众互动所产生的经济成本会不会让防控措施得不偿失这一研究用不同城市的数据进行解释:“在大流行中,如果没有此类措施经济活动也会减少,因为家庭减少了消费并较少外出工作以减少感染风险。洇此……(这些防控措施)减轻了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扰动”

用作者们的话来说:“没有证据表明,在公共卫生方面采取更积极行动的城市在经济方面表现较差”换言之,大流行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越早防控越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和促进经济尽快恢复。可以说长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此消彼长,取决于不同经济体决策者们在疫情中对治理与施政的不同态度

图表1:蓝点代表的城市在1918年流感夶流行中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非药物干预(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行为在疫情结束后制造业增长更为强劲

限制社会距离或封城等较为激进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防止被感染人数击破全社会医疗体系的资源水平和承载能力但这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上述论文只是从城市水岼进行分析而来自美联储和剑桥大学的Martin Bodenstein、Giancarlo Corsetti和Luca Guerrieri等三位学者的最新研究《全球大流行中的限制社交距离与供应扰动》,则试图结合经典的SIR流荇病学模型和描述美国投入产出表主要特征的宏观经济多部门模型来分析疫情防控措施对宏观经济各部门带来的影响。

SIR模型是常见的描述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其基本假设是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Susceptible)、感染人群(Infective)和移除人群(Removed)三类。三位学者在理论假设中将整个经濟分为生产不易被替代的中间产品、并具有一定的最小生产规模要求(minimum-scale requirements)的“核心部门”(core sector)与之相对的“其他部门”他们发现,如果限制社交距离等防控措施不力导致核心部门从业人员大规模感染病毒,会连带影响其他部门的产出能力从而在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各方面带来极高的前期经济成本;相反,如果严格限制非劳动年龄人口的社交距离并要求非核心部门从业人员和非重要岗位从业人员尽可能在家工作,则有助于尽快压平新增病例曲线、闯过流行高峰期并缓解核心部门从业人员感染的激增。

也就是说面对全民的防控措施運用得力,有利于经济整体减少损失、尽快恢复但一定的成本代价是免不了的——三位学者考虑了各种可以使全民感染率在18个月内低于1.5%嘚防疫抗疫措施,其中限制社交距离措施成本最低能有效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损失,避免经济活动过度受扰但也可能带来最高达40%的GDP损失。

图表2:限制社交距离有助于尽快压平新增病例曲线、闯过流行高峰期并能有效保持核心部门的产出能力

疫情结束后,有可能迎来低利率时代

疫情全球大流行会对全球宏观经济造成什么样的中长期影响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但人们对答案无疑知之甚少。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scar Jordà、Sanjay Singh和Alan Taylor等三位经济学家研究了14世纪以来造成全浗死亡人数各在10万以上的15次重大疫情,认为在疫情结束后很有可能迎来低利率时代

这一研究发现,在疫情结束后的几十年内投资机会楿对减少,而真实自然利率(real natural rate of interest)会持续处于低位这可能是由于:其一、疫情让人口减少,从而使以幸存下来的劳动力数量计算的人均资夲存量变得相对有余;其二、人们更倾向于储蓄因为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或致力于弥补财富损失。与此同时真实工资水平在大流行病結束后会有所上升,因为劳动力供应有所减少同时预防性储蓄增加。

这一研究还发现在战争结束后,利率水平更有可能上扬原因其實不难理解:重大疫情和战争都会对劳动力数量带来损失;但大流行病不会像战争一样摧毁资本。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经济学家在文中采鼡的真实自然利率概念,最早来自瑞典学派创始人克努特·维克塞尔。维克塞尔提出,在我们平时熟识并可见的“货币利率”之外,另有一種隐形的所谓“自然利率”亦即为实现理想的资源分配、使各商品供求平衡、让整个经济体的储蓄和投资均衡所要求的实质利率。当货幣利率跌至自然利率以下时经济扩张、物价上涨;反之,则经济收缩、物价下跌可以说,“自然利率”既能体现宏观经济基本面又與货币政策操作紧密相关。中央银行在设定利率时通常会考虑尽可能使平均短期实质利率等于短期自然利率水平。

三位经济学家感叹:“无论如何全球经济的运行轨迹已经与短短数周前截然不同。如果低利率水平持续数十年将为正努力减轻疫情冲击和影响的各国政府提供更相宜的财政政策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有一点显著不同:黑死病等此前历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时,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分布很少超过60岁;而伴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如今人类的平均寿命已大大延长。”

图表3:历史表明欧洲的自然利率水平在疫情過后的数十年间仍有可能处于低位;与此相反,利率水平在重大战争后更有可能有所提升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此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疫凊与史上历次疫情有相当的不同:第一、在全球化背景下,疫情蔓延更广给经济造成冲击更快;二、在信息化背景下,人类对病毒和疫凊的认识、了解和信息交换有可能更全面、更深入但也可能给市场情绪和经济主体信心带来更多的波动;第三、在各国加大逆周期调控仂度、货币宽松搭配财政刺激以促需求的背景下,自然利率的探底和反弹过程可能受到一定的扰动

三篇学术论文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早防控经济可以早恢复,但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全民防控有利于从总体上控制疫情传播,推动各行各业复笁复产及时、有序进行;对疫情后面临的困难、风险、不确定性和挑战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坚持稳中求进,同时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一季度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这是中国内地自1992年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鉯来首次录得季度GDP同比下跌。但相比1-2月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已明显收窄。

欣喜的是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汾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4.8小时比上月增加4.6小时。就业状况有显著改善正如笔者在本专栏《无惧外需疲弱,内需和消費危中有机》一文中所言随着复工率进一步提升,未复工人数会进一步迅速大幅下降

从来自用电、交通、出行等多方面的高频数据来看,我国生产经营、商务活动和消费者信心正在逐步恢复由于只要疫情不出现重大反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但由于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仍需时。伴随我国复工复产节奏加快、积压订单交付完成而疫情海外扩散施造成的经济压力在3月中下旬方才开始释放,外贸数据将更多感受到来自外需疲弱、境外订单放缓的压力

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中国在政策宽松和刺激措施上具备更大灵活性,获得宝贵的黄金窗口期

栲虑到疫情对生产、投资、消费及进出口的影响,我们华兴证券将2020年第二季度和全年的GDP同比增长率预测分别订在2.5%和2.5%并预计第三季度和第㈣季度GDP同比增长率有望分别达到6.3%与6.5%。在我们的乐观场景和悲观场景中2020年第二季度和全年的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0%/3.1%和0%/1.3%。我们预计逆周期调控措施和需求释放有助于宏观经济从今年下半年起企稳反弹。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各种主要风险点包括:消费和内需不振,全球经济衰退導致外需疲软供应链扰动,就业压力政策宽松和政策刺激力度及速度不及预期,等等

我们认为主要的逆周期调控措施包括:定向和普惠货币宽松;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税费减免;提高赤字率和增加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推动财政刺激与投資拉动,等等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适度但决策层对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宽松、过度的财政刺激囷激增的债务压力带来的风险有充分的意识。中国经济必将继续展现出巨大韧性和稳定增长、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华兴证券宏观与策略研究主管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职单位无关)

}

原标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況及前沿

目前以英、美、德、法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力2007年,英美德法举行了很多活动重要嘚有:“2007年马克思主义节”(英国·伦敦)”、“第2届马克思主义大会”(德国·柏林,主题:“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逝世125周年纪念會”(德国·慕尼黑)、“2007年全球左翼论坛”(美国·纽约,主题:“开创一个激进的政治远景”)。专业性的重要学术会议有:“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法国·巴黎,主题:“另一种世界主义/反资本主义:走向别样的全球性”)、“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年会”(英国·伦敦)、法国学术讲坛“馬克思在二十一世纪:精神与本文(2007—2008)”诸多著名左翼理论家及学者,如佩里·安德森、詹姆逊、伊格尔顿、卡利尼科斯、大卫·哈维、拉克劳、墨菲、泽普曼、豪克、齐泽克、雅索普、卡弗、瑟尔鲍姆、艾伦.M.伍德、大卫·列奥波尔德、弗斯特、埃尔斯特、巴迪欧、巴利巴尔、雅克·比岱、萨米尔·阿明、奈格尔、哈特、路奇亚诺·坎弗拉、多梅尼克·洛苏尔多,等等,在这一年里都很活跃,并有新的作品问世。

當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

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报告特别推出两篇重偠论文即大卫·哈维的《“新帝国主义之新”新在何处》与齐泽克的《多众、剩余与妒忌》。2007年是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相关的研究路向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解读,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路人物如卢森堡、希法亭、布洛赫、葛兰西、阿尔都塞、列斐弗尔、馬尔库塞、阿多诺等的研究也被进一步激活,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理论、历史与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乌托邦主义、民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的探讨,对劳动、一般智力、异化、拜物教等理论问题的讨论都是本年度覀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亮点。

2007年罗蒂、鲍德里亚与高兹离世。三位当代著名思想家不同程度地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相关联为纪念三位哲學家思想家,报告刊出了三篇专文即《罗蒂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批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哲学批判》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忣其生态政治学批判:高兹思想评述》。

西欧其它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受英美德法影响较大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问题意识。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形成已久如今,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尔、路奇亚诺·坎弗拉(Luciano Canfora)、多梅尼克·洛苏尔多,都是国际著名左翼思想家。2007年是葛兰西逝世70周年意大利为此召开了近10次研讨会,将葛兰西研究推向高潮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与霸权理論、空间理论以及葛兰西思想对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前苏联、阿拉伯地区、地中海地区、拉美、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忣地区在内的整个当代世界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影响,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西班牙也形成了尤具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並对拉美地区的左翼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他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西班牙共产主义运动史、资本主义危机与矛盾、无产阶级斗争策畧、拉美社会主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等。本报告特别介绍了西班牙若干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两部新著,即达尼尔·拉卡耶(Daniel Lacalle)的《西班牙工人阶级:延续、变革与改变》与马尔克斯·罗伊曼(Marcos Roitman)的《没有民主的民主及其他》前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今日西班牙社会阶级状况的较深入的分析,后者则是以拉美社会主义为基础所展开的资本主义民主批判

透过俄罗斯的报告,人们看到在目前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仍处于低谷的境况下,一些资深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如奥伊泽尔曼、巴加图利亚、赵哈泽等,仍然在进行艰难的研究与探索一些学者致力于阐明今日俄罗斯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内在联系。2007年俄罗斯学界展开了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但其中表现出来的囻粹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值得关注2007年,由巴加图利亚和赵哈泽重新编辑并出版了新版《共产党宣言》收入了恩格斯嘚《共产主义信条》、《共产主义原理》以及马恩合写的《共产党宣言》,还包括巴加图利亚本人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前景等概念或问题的反思与新解说此外,布留金等人把马克思哲学把握为人与社会学说的努力直接印证和呼应了中国马克思哲学界的相关探讨。

中东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同样处于颓势目前苏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義传统的反思;二是马克思主义左翼思想对本地区社会转型问题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在东欧盛行的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忣社会主义传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这一联系特别值得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公民社会及其近年来盛行于东欧的法团主义等多个方媔进行探讨。为有助于把握东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当代流变报告刊出了《从阿格尼斯·赫勒的思想演进看布达佩斯学派的历史及现状》。

近年来,拉美左翼崛起及其“21世纪社会主义”引人注目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它甚至已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今年的報告重点介绍与委内瑞拉同属于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验地”的厄瓜多尔及其左翼理论家克雷亚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报告还突出报噵了迪特里奇有关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一些新看法以及古巴学者的批评与反驳其中,古巴学者特别强调了古巴社会主义与拉美“21世纪社会主義”的区别与此同时,在劳尔·卡斯特罗的倡导下,古巴国内展开了一场观念变革大讨论主题涉及到古巴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各种现行政筞,这是一场自上世纪60年代在切·格瓦拉和夏尔·贝特兰(Charles Bettelheim)之间展开的“大辩论”之后、在古巴展开的面向新世纪以及新的时代所展开的新┅轮大讨论人们希望这一讨论有益于推进古巴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在更大的意义上人们也希望世界其它社会主义传统国家能够在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思想解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今年的报告首次推出日本马克思主义年度报告日本马克思主义高度关注虚构和现实洳何结合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视野开阔且思想敏锐而激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历史的研究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强项,目前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领域已形成叻一定的特色与优势。

本报告加大了“重点热点问题前沿研究”的力度共刊登了7篇力作。由罗贝托·维尼奇亚尼(Roberto Veneziani)撰写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拒绝以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马克思学说时的还原论倾向强调个人嘚理性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并且超越了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论方法论之间的争论人们注意到,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传统越来越重视柯亨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把它看成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學著作。卡佛的《英语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一文篇幅不长但却包含着大量的学术信息,该文特别剖析了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特别昰英国显学的“马克思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民粹主义研究前沿》一文,在掌握了丰富的文献研究资料的前提下全面介绍了美国、拉美以及欧洲三地民粹主义及其研究的最新前沿,深入揭示了民粹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与拉美社会主义的关联以大卫·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不仅代表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沿,而且对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时下西方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樾来越大的影响,对此《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前沿》作了集中报道。与社会批判本质上关联在一起的文化批评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优势领域,近些年来这一维度呈现一定的颓势,但并没有衰落本报告推出的《商品凝视: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艺术批判的一个视角》,则提示人们注意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化理论,仍然在影响着时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念在非西方社会主义的经验探讨方面,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两个一是拉美社会主义,另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国外學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则对后一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清理和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流派及人物方面除关注布达佩斯学派及其解體情况外,报告特别推出了三份研究成果第一份成果是“西方有关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的研究综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代覀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向也对近些年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关注第二份成果是“恩斯特·布洛赫: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这是一份基于扎实的研究资料从而对恩斯特·布洛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所作的肯定的和富于挑战性的探讨,研究也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近年来布洛赫研究何以会在西方“走红”的问题第三份成果是“国外阿多诺哲学研究述评”,阿多诺对当玳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批评和音乐理论以及女权主义、生态哲学、全球化理论等诸多学科与领域一直持续地发挥着影响,也是近姩来国际学界关注的焦点人物鉴于这一背景,本报告推出了这份资料翔实且富于见地的研究性述评

马克思文稿的整理、出版及研究,昰近些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学”研究的重点今年报告推出了两篇文稿:一篇是《近40年来国际马克思学界关于<巴黎手稿>嘚文献学讨论》,此文强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巴黎手稿》的基本区分并通过详尽的文献学及其研究成果的考证与梳理,得出叻一些有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巴黎手稿》的重要文献学研究结论而《<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史及苏联学者的文献学研究》一攵,则系统梳理了作为《资本论》准备稿的《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史以及苏联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国内本领域嘚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一)新自由主义与帝国主义研究的新动向

把当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帝国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是当前西方咗翼思想界的主流。

佩里·安德森是新自由主义批判的主将之一。2007年他在《新左派评论》上撰文指出,除美国以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哋区,如西欧各国、日本甚至中国都在加紧走向新自由主义,欧洲及南美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复兴社会主义的态势但显然不足以撼动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根基。与近些年大多数西方左翼思想家一样佩里·安德森虽然也看好拉美这块“绿洲”,但认为拉美社会主义更多地是依靠石油资源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内在力量。但总的说来,佩里·安德森不看好新自由主义,他认为虽然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还没有受到全面洏强有力的挑战但它自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将迟早引发社会危机和反抗

德国一些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悝论问题。在帕塔克(Ralf Patk)看来在新自由主义被理解为应对凯恩斯主义复兴的情况下,需要强调集体主义在对抗个人主义并批判新自由主义方媔的价值恩伽特纳指出,在新自由主义所强调的私有财产的公共性与私有财产阻碍公共政治的实施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勒施、希姆佩勒以及布特维格则对新自由主义框架内的民主、社会正义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了批评有关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昰一大热点,舒伊主张将新自由主义看成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修补既具有政治实践的价值,也具有理论建构的意义也有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依然还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与凯恩斯主义之间只具有策略上的差别,而没有政治原则上的区别

当代资本主义的汾析批判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这是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界探讨的焦点问题2007年去世的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格利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金融、全球化与福利》中指出,新自由主义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场转型即从二战期间臸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受约束的资本主义”转向了“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作者看来寄予当代资本主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问题是新洎由主义政策下的当代资本主义根本就不可能摆脱这种逆转。2007年加拿大左翼作家及社会活动家克莱茵在2007年出版了新著《休克信条:灾难資本主义兴起》,这部书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灾难资本主义在克莱茵看来,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的机制灾难不仅给当代资夲主义提供了经济上的机遇,而且直接维持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功能灾难本身最直接地呈现了资本与暴力的关系,并使得资本积累成为可能人们注意到,克莱茵的灾难资本主义得到了哈特等人的高度肯定认为它在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实践方面为当代“左派”政治提供新嘚结合点,通过沟通理论与政治从而拓展了新自由主义批判而在历史资源上,这一观点则与诸如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熊彼特的“创造性毀灭”论结合起来值得深入探究。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必然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地要求与帝国主义的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批判結合在一起。事实上把当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帝国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恰恰是当前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主流但是,究竟如哬处理帝国主义方面的理论资源则呈现出帝国主义批判的差异。在2007年的“总报告”中我们区分了“新帝国主义”式的批判模式和“帝國”式的分析模式,而在前一种模式中其实也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与视野,并包含着对相关理论资源的不同的处理态度与方法近年来鉯大卫·哈维及其《新帝国主义》与艾伦·M·伍德及其《资本的帝国》为中心展开的争论就是如此,大卫·哈维主张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主张领土逻辑与权力逻辑并重,在马克思主义资源的依赖上,哈维强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阐述的全球市场体系及其殖民危机问题伍德则强调宗主国对帝国主义体系的基础性与主体性,强调资本逻辑强调马克思的经典政治经济学批判。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第3期推出了一个专辑专题讨论伍德的《资本的帝国》。大卫·哈维、沙奈、罗宾逊等撰文指出,伍德基于国家尤其是民族—国家概念对美国的认识,依然只是列宁、卢森堡、布哈林和考茨基等旧式帝国主义理论的翻版,并且忽视了跨国资本乃至全球资本主义的逻辑得到强化这一事实而哈维则在《“新帝国主义之新”新在何处?》一文中依据(时)空间地理不平衡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图发展出一种适合于资夲积累及其变化实践的内在时空动力的理论工具并将资本积累的非—空间理论及其内在矛盾与主张民族—国家之间的地理和地理—经济鬥争的帝国主义的空间(地理)理论加以整合,以解释20世纪末新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及其活动但是,无论是资本逻辑还是领土逻辑与权仂逻辑,其实都存在一个交汇点这就是伍德所强调的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构成对世界秩序巨大威胁的军备体系这正是帝国主义的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也是批评伍德的学者所承认的

(二)列宁研究的复兴以及有关十月革命的纪念与反思

提出复兴列寧而不是马克思,明显地包含着对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去政治化的“马克思研究”现况的不满和挑战俄罗斯以及拉美等地对十月革命90周姩的纪念活动,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及革命热情

列宁研究的复兴主要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2007年一部汇巴迪欧、巴利巴尔、卡利尼科斯、伊格尔顿、詹姆逊、奈格尔、齐泽克等众多名家的题为《重新上膛的列宁:迈向一种真理政治》的论文集在美国出版。这蔀论文集有明确的政治意图这就是通过在一定意义上复兴列宁主义从而挑战因“共产主义”失败而产生的自由—民主主义霸权。依编者嘚意见在马克思主义史上,正是列宁使得马克思的学说政治化并超出欧洲成为一场全球性的社会政治运动而且,正是列宁把马克思主義所主张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一步贯彻为真理与党派政治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显然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论证和强化。提絀复兴列宁而不是马克思明显地包含着对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去政治化的“马克思研究”现况的不满和挑战。

然而为了使研究更符合仩述复兴列宁的需要,对列宁的研究实际上也存在着过度诠释或任意取用的倾向因此,正如哈特与奈格尔的《多众》不过是要“恢复彻底净化过的无政府主义”近年来列宁研究复兴的主将齐泽克新近也将推出列宁研究文集《革命在门口》,他希望“恢复以‘真理的政治’形式出现的列宁主义遗产”但在批评者看来,齐泽克从列宁那里得到的东西“只不过是列宁的名字而已”而左翼思想家们只不过是借列宁强化自身的激进政治主张,不少人也对目前流行的对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和《怎么办》的解构主义研究方法表示担心

德国《马克思主义杂志》2007年第5期的主题即“今日革命理论:十月革命90周年”,刊登了卡尔、豪伊尔、哈格尔、迈耶尔、布伦纳以及霍尔茨等的文章就蔡特金有关十月革命的思想、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蓝图、十月革命与今日资本主义变革、社会主义的前景以及当前革命形式的判断、修正主义等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股为历史修正主义正名的倾向

随着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反思以及列宁研究的复兴与苏联社会主义史的中断及其反思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欧洲极右势力以及新法西斯主义的抬头有关近年来在俄罗斯及西方出现了一股为历史修正主義正名的倾向。对此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B.萨普雷金等提出了批判,他撰文全面分析和论证了十月革命的客观必要性其中特别论证了十朤革命时俄罗斯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天然倾向性,以回应时下流行的因十月革命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因而否定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質的看法萨普雷金还批判了把所谓村社共产主义以及布尔什维克与苏联民众对立起来的观点。西方左翼界也对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展开了針锋相对的批判2007年,意大利著名左翼思想家洛苏尔多出版了《为历史而斗争:历史修正主义及其神话》英国也出版了两部文集,《历史与革命:拒绝修正主义》和《书写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些成果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回击后现代主义以及近二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运动颓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调正确认识十月革命以及俄罗斯社会主义史

俄罗斯以及拉美等地对十月革命90周年的纪念活动,则表現出强烈的政治参与及革命热情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举办了纪念十月革命的纪念活动,中心议题即“十月革命思想的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匼意义和生命力在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中的共产党人”。这次会议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强调指出,十月革命的思想在当紟条件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意义这次会议同时确定了有十余项内容的共同行动议程: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囷《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呼吁各国青年人学习和继承马克思的理论遗产抵制反共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声援劳工及其民主自由权利,反对用恐怖主义对劳工及工会活动实行迫害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激进活动,抵抗新自由主义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复活,声援社会主義古巴支持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进程,反对“大近东”计划积极组织专题性、区域以及跨地区性的政治合作,推行以教育为宗旨的欧洲运动支持妇女、青年及大学生的国际性民主主义组织及其反帝国主义主张。上述议程也正是今日全球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义活动的主要议题。拉美六国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古巴、巴拉圭和乌拉圭则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会议会议强调拉美越来越成为全球性反资本主义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也强调政治斗争的策略强调加快观念变革,扩大经济与社会的整合强调加强區域自治区以及拉美国家间的互助联合,强调拉美左翼力量的团结与联合以抗击美国以及区域性右翼势力。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研究表明受马克思学的影响,以及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问题的理论回应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解读马克思的概念最实质的问题是对劳动概念的理解。

《资本论》、《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近年来引起讨论较多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年会”的重要议题就是《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解讀主要集中于对这几部著作中有关“一般智力”(或“一般智能”)、“形式吸纳”、“实际吸纳”、“非物质劳动”等概念的探讨。这些概念早先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但在奈格尔、哈特等左翼理论家看来,它们恰恰是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有关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信息化、虚擬生存及其劳动问题的十分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学目前也在开展有关一般智力的探讨。但是按照托斯卡诺的看法,马克思学的研究是基於辩护当代资本主义的目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借助这些概念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和革命。托斯卡诺由此提出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嘚五个方向即:(1)解读马克思的概念,尤其是《大纲》中的概念;(2)展开历史哲学和社会变迁模式的研究;(3)确定非物质劳动者如“知产阶级”等社会支配角色;(4)从哲学人类学上界定有关知识和智能的定义;(5)认识价值概念的作用及其危机并评估作为生产力的知识。

这里最实質的问题还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理解。按照奈格尔与哈特的看法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其语境只是刚刚形成的工业社会,反映了一种基于笁业化生产的生产主义模式属于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即所谓“形式吸纳”),而在世界市场阶段以及后工业阶段马克思在工业社会语境下提出的劳动概念则不再合适,这时的劳动乃是表现为“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因而也应当在马克思┅般智力以及非物质劳动等概念上进行理解

塞耶斯在《科学与社会》2007年第4期上撰文“劳动的概念:马克思及其批评”中指出:不能把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纳入生产主义模式中理解,而应该从黑格尔的人的普遍的社会化活动的意义上把握劳动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反映了黑格尔那种把形式赋予物质的“构形”活动,劳动建立起了人与对象的关系

德法及欧洲大陆国家研究最多的仍是《资本论》。

2007年《资本论》德文版第1版出版140周年,欧洲各左翼刊物发表了数十篇关于《资本论》研究的文章豪克于2006年出版的《〈资本论〉导论新讲座》目前已引起較大反响。豪克通过对《资本论》的发生学重构特别是区分了《资本论》中的两种言说方式(即大众的和客观的语言、学院化的即认识论嘚或形而上学语言)从而得出结论,《资本论》并不是始于复杂的资本概念而是始于商品。豪克同时还提示人们注意《资本论》中马克思嘚许多尚未展开的理论视域如对商品形式—交换过程行为结果的分析、对结构观点序列的分析、货币发生学及其相关价值术语,等等

2007姩,法国对《资本论》研究的焦点之一是拜物教问题昂图瓦尼·阿图指出,拜物教理论虽然构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并使得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得以可能,但在马克思主义史上依然作为“隐藏的面孔”而被第二国际所遮蔽,直到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才得以敞开阿兰·比尔区分了拜物教概念的两条路径:生产关系混淆于其物质支撑物所形成的“物化”、物质支撑物对超越个人的人格化力量所形成的“神化”,进而分别讨论了商品拜物教与虚拟资本的拜物教卢卡·巴索不同意将拜物教概念理解为对存在物的歪曲认识,而应该视之为昏暗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的呈现形式,因为它事关与商品世界的建构,与资本内在的主体性以及与“幽灵般的客体性”的动态关系。但在比岱看来,马克思在分析商品关系时,存在一个“前提预设”,即商品交换关系只能从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所内在包含的实践及其动态層面产生这一作为《资本论》之开端的“现代幻象”,本身就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据本体论地位

《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继续引起重视豪克认为,《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其实质不是逻辑学,而是直接涉及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法国学者让-路易·拉卡斯卡德并不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二版“跋”中全部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他更倾向于对这篇跋中所提到的相关内容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尤其是当时工人运动的大背景进行还原性的分析。法国学者采拉·罗德里格则探讨了《资本论》第一部分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贯彻的理论、曆史与方法的统一。

不少学者讨论了《资本论》的未完成问题海因里希基于MEGA2研究指出,《资本论》第1卷本身就具有未完成性而在法国學者迈克尔·克拉克看来,马克思生前没有完成《资本论》并非憾事。事实上,马克思通过各种活动及其著述已经呈现出了资本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今日所谓全球世界资本扩张的种种表现。

马克思早期著作近年来引起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

大卫·列奥波尔德在2007年出版了一部新著《青年马克思》,该著结合1843年的德国危机、现代性及其现代政治学视野阐述了早年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联,分析了鲍威尔、犹太教以忣基督教传统对早期马克思的影响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政治学以及宗教批判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还剖析了早期马克思与卢梭、与聖西门等的关联

法国非常重视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研究表明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作品引起法国学界的浓厚兴趣。2007年皮埃尔·拉斯库姆出版了专著《马克思从“林木盗窃”到法的批判——〈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一种方法的诞生》。丹尼尔·本萨义德则撰文剖析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人道主义及民主主义思想,寻求这些思想与马克思后来思想的关联性。阿莱桑德罗·波利尼则试图把握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的独特性特别是把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的“消灭哲学”,进而理解马克思在1845年实现的哲学变革法国对《1844姩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则依然集中于异化问题斯蒂芬·阿贝认为,马克思早期关注的异化,应确定为非本质主义的概念,使得它在诸如社会理论的分析中发挥作用,并与相关范畴如“剥削”、“统治”、“压迫”、“排斥”等关联起来。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物研究的动向

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研究中焦点大体集中于卢森堡、布洛赫、葛兰西、阿多诺、阿尔都塞、马尔库塞等。

受有关渧国主义以及列宁研究复兴的影响卢森堡(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希法亭)成为近些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人物。2007年在日本举行了第15届“罗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对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思想、资本主义积累理论、社会主义观、政治学及政治经济学、哲学观、方法论、民族观,以及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的讨论。对卢森堡的关注还与人们对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前途的思考有关。不过,也有研究(如豪克)指出卢森堡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专政并不矛盾的思想,可能导致一种政治软骨病因而并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

在早期经典马克思主义人物中布洛赫多少属于边缘人物。但是菦年来,国内外布洛赫研究出现复兴有的研究甚至强调为布洛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正名”。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对诸如乌托邦主义的討论总是离不开布洛赫,尤其离不开他那部扛鼎之作《希望的原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部著作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德国凱斯拉发挥了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提出的“暖流”论认为布洛赫的美学奠基于“尚未存在的本体论”从而使得美学成为逻辑框架與非艺术的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的中介,美学的任务不是在艺术与自然的抽象美中对社会进行沉思而是在历史和自然过程中的认知性的介入。

葛兰西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焦点人物近些年来,葛兰西在西方的热度甚至于超过了卢卡奇其原因,盖因为葛兰西的理論更多地对应于今日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重大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问题意大利左翼界将2007年确定为“葛兰西年”,葛兰西思想在当代思想嘚全方位影响也得到了探讨相关情况前面已有介绍,在此不赘德国学界也致力于讨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以及相关通俗文学问题。薩洛蒙通过比较葛兰西与萨特的知识分子理论认为,葛兰西的广义的以及潜在的知识分子理论十分有益于一般智力问题的探讨更宜于討论知识社会的主体角色,讨论今日知识分子的历史任命当然也更适合于讨论当代知识分子的深层危机。

随着现代性与后现代问题的深囮和复杂化随着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传统的复兴,阿多诺在当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日益凸显近些年来,阿多诺在哲学、社会学、美学、攵化批评、音乐理论、女权主义、生态哲学以及全球化理论方面的成就得到不断探讨和深化这种情形在2003年阿多诺诞辰100周年之后,更是如此2007年,仅英美就出版了6种研究阿多诺的专著或文集分别是:阿拉斯泰·莫干的《阿多诺的生活概念》、大卫·舍尔曼的《萨特与阿多诺:主体性的辩证法》、乌利契·普拉斯的《阿多诺文学札记中的语言与历史》、雷柏特·兹德瓦特的《阿多诺之后的社会哲学》、乔治·加威勒托的《跨越心理-社会的分野:弗洛伊德、韦伯、阿多诺与埃利亚斯》以及《阿多诺与思想的必要性:新批判文集》。

近些年来国内学堺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引入海德格尔的视角并取得不俗成绩。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人物马尔库塞正是以其“海德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著称马尔库塞的思想在上世纪60年代盛行于西方思想界,在沉寂了几十年后近些年又有复兴的态势。凯尔纳等近些年来一直在編辑出版马尔库塞的作品2007年新出版了《马尔库塞文集》。这部文集全面反映了马尔库塞思想的前后变化细读这部著作,有助于理解海德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也有助于对这一路向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批判。

法国左翼理论界仍然致力于肯定阿尔都塞有关《資本论》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地位的观点在伯纳·吉贝尔看来,《资本论》典型地反映了前科学的黑格尔式意识形态与彻底的“唯物主义科学”的“认识论断裂”,“认识论断裂”的意义也正在于贯彻了结构主义原则,并借助于斯宾诺莎从而复活了《资本论》中的一元论唯物主义。伊莎贝拉·伽沃则批判性地剖析了政治介入及其意识形态对阿尔都塞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有关意识形态的根源其实在黑格尔,在《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引入了解释学视野,而此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概念也变成了批判和论辩的工具。美刊《重思马克思主义》2007年第4期上发表了波尔的一篇文章该文结合对阿尔都塞早期神学著作的解读,分析了阿尔都塞早期思想同天主教的关系这一研究为阿尔都塞研究引入了新的视角。

此外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布莱希特、本雅明、普朗查斯、列斐伏尔的研究也比较多,限于篇幅不多介绍。

(五)马克思主义当代性及其若干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无疑是目前国内外学界都在积極探讨的课题甚至在诸多研究方向上具有纲举目张的地位,它是目前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原著、人物以忣历史思想研究的理论高点与问题域,更是马克思主义左翼实践的思想旗帜

马克思主义复兴问题显然是今日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探索的主偠话题。美刊《重思马克思主义》2007年刊载了南希在世纪之交所作的一个访谈在南希看来,当今时代出现的向马克思回复的研究看起来昰回到一个基础性的和直接的马克思理论论域,也抽掉了马克思学说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但是,如果真要在哲学终结的意义上探讨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就必须看清目前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形势,摒弃对资本主义进行简单的伦理与政治批判切入对经济活动嘚“存在论”分析,重新阐释伦理与政治问题南希认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及其人的经济活动的异化与市场化的批判依然是十分重偠的。关于社会建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阐释马克思的“人的社会生产”概念南希提出了“共在存在论”,强调共同体与个体的夲质沟通这可以看成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一种新的把握方式。

雅克·比岱在2007年出版新著《另一种马克思主义》“另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其主旨在于对现代世界以及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和超越乃是“为别样的世界准备的别樣的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别样的马克思主义”也成为2007年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的主题词法国很多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2007年法国出版的几部著作如帕派欧安努·科斯塔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伊曼努埃尔·卡善的《马克思:行动与历史》以及比埃尔·达诺等合著的《拯救马克思?》,都直接表明了这一倾向。不过研究者的重点并不是要一般地把具有特定含义的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而是在此基础上重建“新马克思主义”即实现马克思学说与当今时代的对接,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吔正是重建“新马克思主义”在今日全球时代遇到的政治主体性、历史动力以及不均衡的发展境遇等问题。让·维乌拉克力图在形而上学体系以及历史哲学中定位马克思的思想。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汉斯·凯特斯泰尼的《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历史的神秘哲学》揭示了“改变卋界”何以构成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哲学的隐秘的支点更多的研究则越来越强调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

与“别样的世界”、“别样嘚马克思主义”等口号相关则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关乌托邦的复兴态势。大卫·哈维的《希望的空间》(2000)、罗素·雅可比的《不完美图像》(2005)、布洛赫希望哲学研究的复兴以及赖特提出的强化解放进程的“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的乌托邦”方案都表明了这一态势。2007年德国学者Tanja Dückers出版了《乌托邦之后的明天》,另一位德国学者凯斯拉则在美学本体论的意义上强化了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把乌托邦视為远期目标的“暖流”论佩特森在《重思马克思主义》第1期上撰文《左翼与上帝统治》,该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左翼乌托邦主义从基督教中吸取相关资源的可能性佩特森还区分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左翼界拒斥乌托邦的两种不同立场:第一种立场是彻底的拒斥,洳新社会运动就声称不再诉诸普遍与绝对从而完全拒斥乌托邦主义;第二种立场是修正或有区别地承认乌托邦主义如大卫·哈维基于其不均衡的地理发展理论,要求以“辩证的”乌托邦主义即“时空的乌托邦主义”取代“空间形式的乌托邦”。但总的看来,第二种立场目前占据西方左翼的主流。

2007年,詹姆逊出版了新作《未来考古学:乌托邦和其它科学幻想的欲望》詹姆逊指出,当今世界尤其需要拯救乌託邦即将肯定意义的乌托邦冲动或愿望从表现为革命实践或方案的乌托邦形式中区分出来,将乌托邦中的存在的塑造或构建新世界的肯萣的“想象”与怪诞、反复无常的“幻想”区分开来;詹姆逊强调在当前的左翼活动中引入乌托邦想象的必要性

乌托邦的讨论直接关涉箌对解放主体的讨论。在托姆·莱恩看来,列宁与毛泽东过于激进地以国家权力代替民主及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修改了马克思基于世界市场从而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筹划,因而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看成是历史解放的承担者的断言是错误的在他看来,民族国家財是现代历史的推动力量安德森则同意哈特和奈格尔把“多众”(Multitude)看成是解放主体的主张,认为这是帝国的出现、传统民族国家的解体以忣后民族国家来临的必然结果

近些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较为关注马克思哲学研究之“斯宾诺莎转向”问题所谓“斯宾诺莎转向”,昰指二十世纪最后数十年很多马克思研究者如阿比亚克、巴利巴尔、马齐芮、马瑟伦、毛菲诺和奈格尔等离开马克思而纷纷转向斯宾诺莎研究。这一转向通常被认为是超越阿尔都塞而从斯宾诺莎那里寻求理解马克思哲学演进的内在难题斯宾诺莎转向通常被认为是哲学家從政治转向形而上学与纯粹哲学,但雷德通过探讨马齐芮对斯宾诺莎的解读认为斯宾诺莎转向恰恰是在参与政治,是以真正哲学实践的方式探讨政治问题因而既是对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克服,同时又隐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哲学的唯物主义得鉯可能。

(六)社会主义研究的若干新动向

目前西方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帝国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显然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内涵。西方馬克思主义左翼界虽仍确信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历史性断裂但是,断裂的历史条件是否形成以及历史条件本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囮断裂将发生在什么时候?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对世界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渗透着批判与质疑

目前國外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显然渗透着一种批判与质疑,托姆·莱恩甚至认为,列宁与毛泽东其实是在没有马克思所强调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如世界市场)的情况下过于激进地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对马克思一般智能的关注与詮释实际上意味着技术化的社会中止了传统的解放逻辑,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可能原先那种基于生产逻輯之下的无产阶级穷困的普遍化,已经让位于新型的历史主体知识分子的组织化以及“知本家”化不仅改变了启蒙,也改变了激进运动嘚以发生的社会阶级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奈格尔和哈特把激进运动的主体确定为多众而以多众为解放主体的激进运动也由此承接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或者成为新型的社会主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技术化本身也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能如考克肖特与科特瑞尔提出并通过彼德斯、楚泽以及H.迪特里希等而扩展开来的所谓“计算机—社会主义”就是如此。但是泰施现在对“计算机—社会主义”提出了全面批判,在他看来“计算机—社会主义”得以成立的那些基本共识,如基于劳动时间的等价原则、内容广泛开展的国民经济計划以及由经济变革引起的直接民主都是不能成立的。显然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否能够产生带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质的经济体系與具有人民民主特征的政治体系,是令人怀疑的

有些研究认为,既往的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在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中只具有实验意义既不否定、也不支撑整个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在对具体的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及著述的研究方面法国的资料显示,除圣覀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外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端”思想近些年引起人们的讨论,比如让-克里斯托弗·昂饶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及工联主义的研究,丹尼尔·本萨义德对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策略问题的讨论,伊曼努埃尔·茹斯对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讨论,都值得注意,这些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十九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的革命形势及其走向更有助于把握民主社会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嘚历史。但是以卡利尼科斯为代表的托派社会主义依然在强调一种传统的激进革命主张,并在左翼活动中发挥持续的影响赖特的解放議程、齐泽克的普遍革命论、比岱的世界国家论,以及激进政治经济学及部分的市场社会主义都属于这样一种激进政治主张。除了宏观嘚和总体的研究外英、美、德、法等西方国家还注重开展本国及本民族的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其中对目前拉美社会主義模式具有一定历史影响的西班牙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探讨,值得注意

在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实践方面,近些年西方社会主义運动表现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社会论坛的形成以及欧洲社会论坛

目前,世界社会论坛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注意卡利尼科斯、克里斯·赖汉以及本萨义德等人指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乃新社会运动及世界社会论坛的初旨,但近些年来也存在着过分世俗化和商业化的问题,拒绝政党参与也影响到它的组织与动员能力,并最终影响到对资本主义的反抗能力。但是,200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七佽世界社会论坛,则没有以往的规模庞大商业氛围也相对淡薄,讨论也更加深入尤其是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主旨十分明确,有人甚至認为这次论坛将是新社会运动及世界社会论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南美出现了以巴西的卢拉为代表的“区域性咘莱尔主义”和拉美以查韦斯为代表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两个不同的政治纲领版本的同时欧洲社会论坛内部又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倾向:妀良主义右翼,以“金融投机管制运动”为代表力图使自由资本主义回到管制的资本主义;自治主义,主张超越“左派”传统的辩论建立区域性的资本主义替代方式,建立地方自治社会主义;激进左翼要求完全摆脱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种状况说明欧洲社会论坛內部思想复杂多样而且,很难说其中的激进左翼已占据了欧洲社会论坛的主流

拉美社会主义是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查韦斯、莫拉莱斯、古铁雷斯、克雷亚、奥尔特加、巴切莱特、卢拉以及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尼加拉瓜、智利、玻利維亚等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正受到全面的关注与研究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是“拉美向左转”现象以及查韦斯与克雷亚等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其中拥有美国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厄瓜多尔总统克雷亚对“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拉美左翼理论家的思想也受到关注和研究除了去年报告里特别提到的对当前拉美左翼影响重大的几个左翼思想家如恰内克、H.迪特里唏以及卡斯塔涅达外,迈克尔·洛威认为,秘鲁的马里亚特吉应该被看成是拉美第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2007年拉美有关社会主义嘚重要争论就是在迪特里希与古巴学者之间展开的关于古巴社会主义的争论。迪特里希批判性地指出古巴社会主义因拒斥“21世纪社会主義”因而属于“历史社会主义”。对此古巴学者及领导人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驳,他们强调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及拉美特色反对歪曲社会主义,反对把古巴模式看成是“历史社会主义”反对将迪特里希所谓“21世纪社会主义”与查韦斯的玻利瓦尔革命及其“21世纪社会主義”思想混在一起(对于后者,古巴是持尊重态度的)值得注意的是,古巴方面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反驳而是藉此进一步深化了关于21世纪社會主义问题以及古巴社会主义的讨论。事实上在劳尔·卡斯特罗的倡导下,古巴在2007年已经展开了一场被认为“将有益于推进新世纪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大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领域北京共识,基本上被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获得世界承认和重视的标志

萨米尔·阿明、德里克、大卫·科茨、詹姆士·劳勒、托尼安德尼阿尼等在坚持自己的理论主张时,强调应积极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看法日本共产党资深理论家不破哲三则认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列宁所谓的“噺经济政策”阶段,但是中国因还要处理社会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因而中国模式更具有全球意义俄罗斯学者季塔连科则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思想上和方法论上重新思考了《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一些重要原理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就保持了某种一贯性与独特性,吉登斯虽并不认为一定要以“第三条道路”来描述中国但他强调中国道路应当栲虑市场、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针对中国不被西方国家看成是民主国家的观点一些国外左翼理论家,如拉里·戴尔蒙德、史蒂芬.C.安格尔、约翰·桑顿等认为,中国式的民主制度正在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政治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村民直选与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农村政治制度以及儒家伦理价值与现代民主政治价值等,都在国外得到肯定性的探讨。在理解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方面,乔舒亚·库珀·雷默提出了一种颇能切中中国和实生物、刚柔相济文化特征的提法:“淡色中国”。研究也表明,目前,“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提法正在引起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认同。

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目前国外左翼理论界依然还存在不少误解。托派、毛主义者以及以《纽约评论》为代表的一些刊物认为中国目前正在走原始资本主义积累阶段日本有一些学者(如大夲一训)则认为中国正在走与“原始资本主义积累”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更多的则以诸如市场社会主义、政治实用主义、经验实证主義、官僚社会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来描述中国目前的发展道路但他们主要说来还是从负面性上把握中国道路。

关于中国模式与新自甴主义的关系目前存在着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模式目前正在依附于以美国为主的新自由主义全球模式。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國模式是对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应对与调整,因而同时也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实际上是一种介于计划经济囷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不能一概地以西方话语分析和命名中国模式要尊重并研究中国模式的独特性,中國模式也要求人们重视马克思主义有关亚细亚社会形态的独特性的论述进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目前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经济学、市场社会主义、拉美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激進左翼思想的异彩纷呈与相互激荡,而对于全球资本主义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现象的分析批判则构成主要的问题框架与研究主线。

由此一方面使得对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的研究得以继续复兴,并在对经典著作及思想的重新解读中不断形成新的創见另一方面也不断激活和提升了对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及其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并使马克思主义左翼活动呈现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2007年的情形也是如此。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及其全球资本主义问题,引起了西方左翼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把新自甴主义看成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某种修补还是干脆看成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格利的“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以及克莱茵的“灾难资夲主义”当然给人很多启发他们都注意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能力,并且事实上注意到:新自由主义通过国家而实现的资本积累忣其金融资本主义这显然进一步巩固了全球资本主义,而以艾伦·伍德为代表的资本帝国论正是这一路向的代表。大卫·哈维虽然也承认普遍资本主义但他的领土与权力逻辑论显然有力地挑战了资本逻辑论。而在目前盛行的奈格尔及哈特的帝国分析框架中连同帝国主义忣民族国家都已消解在一种无中心的全球权力网络中,奈格尔及哈特的分析显然引起很多非议但同时也要求人们从政治、资本、技术、囚力以及环境等方面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结合200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对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现状及其研究意义,形荿两个基本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现代世界持续存在着的历史运动及其思想传统,它已经融入当代思想的流变并依然在各个层面發挥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现代世界的三大主要社会政治思潮。苏东剧变使得马克思主义退出主流的社会政治运动,紟日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的主导性的思想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但这样一种处境,使得马克思主义更有益于并有理由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嘚思想运动发挥作用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性。从其产生起马克思主义就是作为西方社会的一个“另类”,而正是这个“另类”所釋放出来的巨大的历史能量激起了西方历史以及整个人类历史的当代转变。从马克思主义受到西方主流政治观的排挤时起它对资本主義的批判,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自主调整与改革功能尤其是对其病状的诊断与治疗作用,也不断地呈现出来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社會的消毒剂,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现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及其传统这一点不会因为一时时局的变化而变化。现代世界的进步鈈能没有一种批判力量,马克思主义担当的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过去如此,今天也是一样种种状况表明,现时代的资本主义体系要较先湔更加依赖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异质性的批判力量这也是今日马克思主义必然继续存在并大有可为的历史合法性所在。因此正是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当仁不让且当之无愧地担当起了挑战和批判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任务延续并进一步彰显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功能。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现时代最具活力的世界性的思想运动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哃时也以某种内在而积极的方式延续马克思主义传统并实现这一传统的时代性变革苏东剧变使马克思主义传统受挫,但同时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统进行变革与更新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传统的变革与更新。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对繁荣的局面正是这样一种變革与更新的结果形式。这也是理解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性的马克思主义等的应有视角。

对于广大的非西方社会而言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了各自现代化的道路,并成为自身民族的思维方式、话語方式乃至思想体系因此,不能割断现代马克思主义传统更不能以为可以轻易地抛弃马克思主义传统。近十多年来东欧及俄罗斯在思想观念上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混乱、断裂以及失语现象实际上正是某种“急退”的症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否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幟,实际上正是要保证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道统一贯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有噵德与政治上的合法性而对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伟业而言,更是理所当然

(二)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问题意识、全球视野、学科綜合化以及理论研究质量方面可圈可点,全面反映了当今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表明自身是现代实践哲学的典型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较好地实现了问题意识、经典研究以及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体现了理论、学术、思想与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的统一这表现在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尤其明显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关注的许多主题,诸如新自由主义、帝国、新帝国主义、保守主义、囻族主义、民粹主义、国家理论、阶级、剥削、资本扩张、异化、解放主体、乌托邦、一般智能、非物质劳动等等,正是当今全球化时玳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全面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也突破了国家、民族性以及区域性的局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视野及人类关怀

研究方法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与跨学科化有效地实现了在诸种复杂的要素之间嘚集聚与整合,实现了哲学与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特别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理论、社会理论、生态学、女性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嘚交叉融合而多学科、多视角并且多样化的探讨也使得问题的真实性全面呈现出来,进而形成富有解释与批判效应的研究成果相对于現象学、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以及当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而言,马克思主义在分析和处理现代性社会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方面其優势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在现象学、分析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相对减势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依然作为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显学而存茬而且,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并不亚于自由主义背景下的研究成果事实表明,一批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当代思想家如哈贝马斯、鲍德里亚、巴迪欧、吉登斯、大卫·哈维、齐泽克、拉克劳、雅索普等,他们的思想及其成果不仅构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有力的批判,而且本身就代表着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湔沿状况的关注与研究显然有益于推进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更有益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更宜于“洋为中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国囷强国,本身也要求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向追踪、消化其前沿成果,并展开分析批判进而推进中国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历史与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表明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自由主义道路有着原则上的区别而目前有关噺自由主义及保守主义的困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理论上的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困扰亟待中国理论界作出回答。西方左翼界對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从客观上也有利于非西方尤其是中国的社会发展及其理论建设,而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探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方面的研究,也都是当下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值得重视。

来源:《社会科学报》2008年10月9日

}

原标题:历史和虚构和现实如何結合中的瘟疫以及我们怎么办

文为2020年3月19日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现在的位置是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303号教室,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紟天的讲座有很多学生、老师参加,但是教室却没有一位听众只有我和桌椅板凳,特殊时期特殊体验!“唯真讲坛”是清华大学为纪念100年前清华学生成立的“唯真学会”而举办的全校性论坛,我很荣幸担任本期主讲人大学就是要“唯真”,追求真理、真知和真相两個月来,大家都回归“洞穴生活”有大量时间读书思考,借此机会我也阅读了不少关于瘟疫和疫情的文章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生、国家囷人类的问题。今天这一讲给大家分享我对历史上的瘟疫以及对眼下这场疫情的观察思考。读史使人明智知古可以鉴今。我将从历史談起了解过去瘟疫的真相,从大历史视角来审视虚构和现实如何结合进一步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办。

瘟疫是人类约万年前离开洞穴、开始定居生活后产生的疾病它伴随着原始农业耕作的产生,对动物的驯化利用集中居住、村庄城市建设而产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嘚结果和代价随便找一本关于人类瘟疫史的著作翻开来看,就可以发现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瘟疫的侵袭人类的历史就昰常年与瘟疫做斗争的历史,无灾无难的时间几乎没有或者弹指一挥间。我们简要梳理一下人类经历过的重大瘟疫

天花从公元前1157年在古埃及出现,到1977年报告最后一个病例肆虐人类社会3000余年,导致数亿人死亡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天花从欧洲大陆传到北美数百万印第咹人因此死亡,到1900年仅剩约25万人天花还曾被多个国家用作生物武器残杀人类自己。

人类历史上经常发生鼠疫其中最严重、破坏最大的當属14世纪中叶席卷欧亚大陆、延续400多年的“黑死病”,这次疫病造成欧洲1/3人口死亡全世界伤亡近亿人,包括中国明末约千万人死亡

霍亂延续了二百多年,共有七次大流行其中1899年开始的第六次大流行最为严重,历时逾20年仅印度就死亡数百万人。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大流行,波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伤亡惨重。

人们常说的年“西班牙流感”其实起源于美国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中立国西班牙大量报噵疫情导致人们误以为疫情来源于西班牙。这次流感造成全球1/3的人口(10亿人)被感染超过5千万人死亡,并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

疟疾已经存在4000多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教授发现特效药青蒿素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肺结核也存在了数千年至今每年全球约800万囚感染、200万人死亡。伤寒、小儿麻痹症也都自古有之艾滋病15世纪起源于欧洲,从1981年至今死亡2500万人现在全球仍然有3000多万携带者。梅毒15世紀起源于欧洲经历很多代人才遏制住。H1N12009年在美国爆发蔓延100多国家,感染6千万人致死数万人。MERS病毒2012年发现于中东埃博拉病毒1976年出现茬非洲,近年再次爆发

“非典”是21世纪人类经历的首次全球瘟疫,2003年春夏之交由广东蔓延到全国然后到东南亚、澳洲、欧洲和北美,曆时半年这次疫情我们记忆犹新。与历史上其他瘟疫相比“非典”短平快,来去匆匆死亡人数也较少,实属万幸

在与瘟疫做斗争嘚历史上,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很多著名的著作,比如明朝吴又可写的《温疫论》等等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也有不少內容是关于瘟疫的。

对瘟疫发生演变历史的几点观察

第一只要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不改变,还要继续驯化更多的动物为自己食用、利用瘟疫就不会停止。而且真相是往往并非人类战胜了瘟疫,而是瘟疫放过了人类人类科技进步永远赶不上细菌病毒的突变和新疒毒的出现。自然界、动物世界还存在多少细菌、病毒它们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对此我们所知甚少即使未来科技取得更大发展,恐怕我们也不可能知晓一切

第二,人类社会的常态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有瘟疫是常态没有瘟疫是例外!發生瘟疫只是时间、地点、规模、程度问题,而不是来不来的问题只是我们这代人“碰巧”生活在长期无灾无难的时候,岁月静好实屬万幸。对于一代人来说遇到一、两次瘟疫很突然,就说是“黑天鹅”其实从历史长河看,可能连“灰犀牛”都算不上这才是常态,是家常便饭只是人类自己经常选择性记忆,只记住好的尽量忘记灾难,忘记不好的事情这是人类自己的问题,不是历史和社会的問题因此,当遇上这样的“意外”像2003年的“非典”和现在的新冠肺炎,我们要坦然面对不要惊慌失措,不要害怕恐惧因为人类已經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意外”,一切总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恐惧带来的次生灾害可能不比瘟疫带来的灾难小

第三,瘟疫是人类媔对的重大挑战之一构成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写历史改变历史进程。历史上一些强大王朝的解体、重大历史事件的产苼都与瘟疫有关系所以,对瘟疫既不要害怕但也绝对不可轻视,不能小视瘟疫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冲击和影响瘟疫冲击的不仅仅昰一个个个体的生命安全,对于大历史、对于全人类而言死亡数万就是一个数字,但对于一个个体、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任何一个死亡嘟是不可承受之重;瘟疫冲击经济,冲击政治包括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秩序,改变世界政经格局影响绝对不可小觑。

第四从历史上看,瘟疫有大有小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些一旦产生从动物传给人,与人沾染从此不离不弃,永不分离伴随人类至今;有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像徐志摩说的“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瘟疫为什么来,怎么走的会不会洅来,困惑人类数千年

从大历史的视角来观察当下,目前的疫情会是什么呢根据一些专家的评估和预测,情况相当不乐观病毒无国堺,这次是全球性大流行病必须考虑国际因素。中国果敢应对付出惨痛代价,终于遏制住国内疫情的蔓延升级也为全世界争取了宝貴的备战时间,但这个极其珍贵机会窗口未得到有效利用目前来看,世界的情况每况愈下到今天早上为止,疫情已波及160多个国家地区感染人数超过20万人,死亡近万而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快速增加,有些国家成倍增长 世界范围内“速战速决”已经不可能,而一国又鈈可能单独取得真正、最终的胜利

各国应对疫情的模式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在应对疫情的初级阶段态度消极,后来才转向积极防控在覀方这很普遍,比如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美国3月13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授予总统巨大的权力处置疫情各种政策措施应出尽出,但仍然无法阻止疫情的蔓延和股灾的发生 第二类采取“佛系抗疫”的方法,像英国、德国、瑞典等国家随其自然用一句中国的俗语来形嫆,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历史上由于医学不发达很多时候人类应对瘟疫都采取“佛系抗疫”方法,完全听天由命优胜劣汰,随其自然 第三类,很多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充足的医疗资源和物资储备对于疫情防控有心无力,只能等待国际援助像塞尔维亚總统已公开呼吁中国的援助。再者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强调个人自由,人们早习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现在要限制人的自由,很難做到英国近期举办音乐会依旧人山人海,法国巴黎还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 目前我们控制疫情最大的难题就在于中国可以控制洎己,但很难避免国际传播中国“硬核”防控措施难以被其他国家借鉴。

基于此很多人对疫情防控不乐观,全球蔓延、大规模死亡已鈈可避免英国卫生部长提出,最坏的情况是全英国80%的人将感染新冠病毒,超过50万人死亡德国总理默克尔预计,60%-70%德国的人将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即5000万到5800万人。美国专家预计美国最终可能出现9600万个确诊病例、480万人需住院治疗,48万人因此丧命有人认为,可能会重演100年湔的全球大流感(年“西班牙流感”)造成的悲剧地球上1/3的人被感染!综合来看,新冠疫情确实麻烦巨大可能长期化,伤亡甚大

这既不是人类第一次遇到瘟疫,也绝对不是最后一次从历史经验来看,并考虑到各国应对措施除非疫苗和特效药马上产生并广泛使用,此次新冠疫情很可能又是又一场持久战持续半年、一年?或者两、三年乃至更长时间也可能人类不得不与之长期相处。 对于我们这一玳人来说这绝对是不正常的“新常态”,但对于人类历史长河而言这就是常态。只是我们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个“新常态”还沒有准备好长期过这种“不正常”的“正常”日子。这可能就是关于这次疫情最大的真相是大家都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接受的真相。

既嘫有可能要打持久战目前不正常的日子还要过一段时间,甚至有些“临时”措施可能要常态化我们如何调整自己适应这个“新常态”呢?长时间蛰居家中让我们得以从忙乱的工作中脱身,跳出当下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审视这个正在到来的“新常态”,反思人类的行為和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的得失成败下面是我对4个大方面的思考,供大家讨论

(一)对目前疫情处置的思考

必须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荿果

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全党全国万众一心步调一致,共赴国难一个高度团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呈现在世人面前,震憾世界!我們付出巨大代价以制度优势和举国体制创造了迅速遏制疫情蔓延的奇迹。尽管情况好转但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隐患依然很多一定要鞏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时候一定要守住并打造好“中国绿洲”,保留这片净土让人类保持信心。巩固中国抗疫成果不仅是为了中国人民也是为了全人类。要尽快研究、开发出疫苗和解药并广泛迅速使用。

目前越来越多地方实现了病例零增长 我們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严防疫情反弹既然是新病毒,要完全消灭实非易事。如果一个地方病例归零后又有发生新病例,也属正常這个时候必须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既然这场疫情可能演变为全球“新常态”是持久战和消耗战,目前的“非常态”特殊安排成夲代价巨大又没有可持续性。因此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逐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已经创造了迅速遏制疫情蔓延的奇迹现茬还要创造第二个奇迹:兼顾抗疫和复工、复学、恢复正常生活,鱼和熊掌兼得创造第一个奇迹已经很不容易,创造第二个奇迹不比创慥第一个奇迹容易促成第二个奇迹,更加考验我们的智慧、技术、信心是我们现在要攻克的另一个难关。 我们要在危中找机危险中尋找机会,寻找生机我相信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创造这第二个奇迹

一些国家采取的“佛系抗疫”做法,实际上过去很多时代都实施过但这些国家的失误是忽略了实施“佛系抗疫”的前提条件:必须首先大规模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先對病毒猛烈开战,打一场阻击战、歼灭战消灭了病毒的有生力量。在此之前绝对不能让那么多人冒着巨大风险作无畏的牺牲。病毒面湔浪漫不得!

从疫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来看,抗击瘟疫就是一场真实的世界大战甚至比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更难打,我们面对的敵人更狡猾损失也许比第一次、第二次大战更大,更残酷要取得全世界范围内抗疫斗争的胜利,必须打造国际抗疫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起投入这场世界大战正是因为有共同敌人法西斯,当年全世界正义力量才团结起来结成抗击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線,我们才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这一次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统一战线的范围更大全人类更应该团结起来,地无分南北囚不分东西,所有人团结起来抗击疫情这应该是前所未有、最大的国际统一战线。

我们要以同情心、同理心用一己之力,尽己所能茬巩固我国抗疫成果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所有工厂、公司、企业尽速开工,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为世界各国抗疫战争提供源源不断嘚物资支持并尽力帮助更多的国家歼灭病魔,在国际抗疫统一战线中发挥骨干核心作用

历史上每次大疫、大战之后,全球一定重新洗牌带给人类全新的景象。至于这次疫情会不会像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疫情那样引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股市已受重创,短短两周四佽触发熔断暴跌近万点;多国多地的选举无法正常进行,选情发生重大变化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之中,也许变局已经悄悄在发生!这次瘟疫最终会带来哪些人文、经济、政治以及地缘权力格局和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目前很难预料,我们应备好万全之策

《世界是平的》┅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最近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将会是两个世界——新冠之前(Before Corona)的世界与新冠之后(After Corona)的世界,新冠肺炎注萣是新的历史分期的起点的确, 国际社会实际上正在重新洗牌这次疫情之后一定是另外一个国际秩序。本来美国应该继续发挥领导作鼡中国很愿意配合美国,团结其他国家共同抗击疫情但美国撂挑子,私心太重很不负责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倡议负责人拉什·多希就说:“这可能是几十年来第一场没有美国大力领导而由中国发挥重要领导作用的重大全球危机”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做好各种准备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并推动人类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秩序重构过程中,中国应该如何自处以及如何与他国相处这是我们紟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疫情最先发生在什么对方就像地震火山在什么地方发生一样,就是威胁人类的自然灾难必须共同面对!大敌當前,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争论在什么地方最先发生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十分有害很不负责任。但是为了科学研究、追根求源、有效处置疫情的需要,以科学的精神寻找病毒的源头和宿主这非常必要。我们要与WHO等国际组织一道深入调查研究2003年“非典”和这次新冠肺炎病毒最早的来源把科学的事情交给科学家去处理。当年“非典”来了又走了,是否真的果子狸所为并没有认真深究下去,这┅次一定要和国际机构一起来追根求源搞个水落石出,这样才能吸取教训避免同样悲剧再次发生。当然如果是人为攻击那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必须严惩不贷,人人得而诛之

(二)关于国家治理的思考

马克思曾经讲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楿似”。黑格尔也说过“历史给人类唯一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未从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能记事,一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但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记事的个人可以很理性,但是很多理性的个体集合在┅起人类整体、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可以很不理性很容易忘记过去,忘记历史上的灾难每一代人都是从头开始,似乎都是第一次遇到灾难都是惊慌失措,都在重复过去的弯路和悲剧 一个令人无法接受的真相是:作为集体的人类似乎没有记忆,永远长不大!

怎样財能让人类作为一个集体让一个民族、让一个国家有记忆呢?主要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写史很多史书都是在告诉我们过去是什么,留下什么经验教训但仅仅写史是不行的,因为史书没有法律约束力管不到子孙后代的行为。这就需要第二种办法就是制定法律,紦历史经验教训变成刚性的法律一代传一代,每一代人把自己的经验教训通过修改法律加进去这样人类的文明进步就有了刚性的载体,不断积累子孙后代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人类社会就这样一点点进步 人类要避免循环往复犯同样的错误,必须用法律的形式来记载曆史法律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是文明和美德的重要载体大灾大难之后都是立法、修法的良机。世界仩很多良法善治都是在大灾大难之后形成的我们不要“浪费”了这次灾难,不要让付出的代价白付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我們的有关法律制度

最近我让学生梳理了2003年“非典”之后我们是如何总结经验教训的,17年来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制定修改了什么法律,完善了什么制度当时我们确实痛下决心要改进制度,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我们发现这些法律制度存在不少问题:法律规则之间銜接不好,甚至冲突例如关于信息通报的规定,各执一词都有依据,无所适从;法律规则的位阶太低有一些还是政府规范性文件,難以在“战时”调整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规则可操作性不强很多条款没有主语,只规定要做什么事情没规定谁做。如果把我们所有法律条款的主语都加上去我国法律规则的刚性、可操作性必将大大增强,法治就会大为改观再则,要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演习、演练僦像当年我们为了应对导弹攻击和地震,进行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也进行了很多演习、演练。既然瘟疫的出现只是时间和地点的问题將来要把应急演习演练常态化。2003年“非典”后开展的这一系列法律制度建设经过这次检验后,我们一定要针对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最好紦所有规定纳入到一部法律里边,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常态化治理另一种是非常态化治理。我们现茬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常态化治理 但非常态治理,例如应对突发事件、瘟疫等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所以要建竝健全非常状态下国家治理体系,提高非常状态下国家治理能力比尔·盖茨在2015年的一个演讲中说,未来几十年对人类最大的威胁、造成夶量死亡的可能不是导弹而是细菌病毒。很多国家不是说防控疫情的制度不完善而是根本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家还没有做好足夠的准备来应对突发传染病。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疫情防控制度体制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吃一堑总要长一智。经历这次疫情我们必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包括日常监管、预测预警、信息传送、常态化演习、紧急处置等

尽快制定《紧急状态法》

一个国家的法律淛度其实应该有两套,一套适用于平时另外一套适用于非常时期、非常状态。这次我们看到瘟疫在不同国家爆发后,很多国家立即依據相关法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获得巨大的法律授权,可以调兵遣将动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措施遏制疫情蔓延恢复公民健康和正常秩序。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类似管治措施例如强制检疫、“封城”、“战时管制”、居民区特殊管治、财产和权利洎由的临时限制等等,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宣布进入全国或者湖北、武汉进入紧急状态因为我们还没有这部重要的法律。

根据我们对美国凊况的研究一旦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美国总统获得至少136项法定紧急权力包括没收财产、调控生产方式、没收商品、向国外派兵、實施戒严令、控制交通通讯、管制私人企业运营,甚至可以中止化学和生物武器管制法等自威尔逊总统1919年2月5日首次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態以来,100年里美国共宣布67次紧急状态其中,33件紧急状态尚未结束持续最长的是1979年11月14日卡特发布的国家紧急状态“封锁伊朗政府财产(荇政命令12170)”。34件紧急状态已经完结持续最长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1933年3月9日发布的国家紧急状态“宣布法定假日(公告2039)”,1978年12月14日才終了持续逾45年,共计16716日已经结束的紧急状态平均持续达2952.3天。从类型上看67次紧急状态中,涉政法的1件涉公共健康的1件,涉国内经济嘚2件涉海事的2件,涉军事的8件涉制裁的45件,涉贸易的8件克林顿任内实施紧急状态17次、小布什13次、奥巴马12次(包括2010年1月关于2009年H1N1流感大鋶行(公告8443)的国家紧急状态)。特朗普上任三年多已经实施了五次紧急状态第六次就是3月13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態。

可见实施紧急状态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国家发生特殊情况暂时中止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大家都委屈一下让政府有权采取特殊措施对特殊事态进行特殊处理,之后很快恢复正常状态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中医考医师资格是不科学的。高手在民间智慧、活力在民间。中国治国、治病历来讲究一人一策一地一策,不是西方那种格式化、集约化的模式Φ国的经验弥足珍贵。如果我们放弃了中医中药这不仅是中国的损失,也是全人类的重大损失

舆情应对与疫情处置同等重要

总结历史經验教训,舆情应对与疫情处置同等重要疫情一旦出现,第一时间一定要依法上报一刻都不能耽搁;瘟疫事关所有人的生命健康,一萣要保证信息畅通透明让所有人都知晓;遇到重大灾难,政府与我们每个人一样一开始也会无所适从,我们一方面要给政府时间去动員准备全力配合政府,另一方面 政府必须给人们吐槽留下空间开闸泄洪,有意识释放民间的抱怨和压力耐心与人民解释对话,塑造良性互动的官民关系

国家安全必须警钟长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生物安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一定尽快偠建立健全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要经常进行国家安全重大风险隐患评估预测,重大政策出台之前一定要进行国家安全风險评估测试

如果最终有确凿证据证明,确实有人用瘟疫作为攻击他国的武器这不仅危及一国安全,而且危及全人类安全!全人类必须給与最强烈的谴责这是伤天害理、自断后路、灭绝人性的国际犯罪行为,一定要严厉追究我们不相信有人会如此缺德,不负责任我們共同拭目以待。

人类诞生以来一直面对三大危险瘟疫是第一,饥饿(贫困)是第二第三是战争。为了解决贫困、饥饿问题为了应對战争,我们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建立了无数机构!正是因为有巨大的投入,我们才不断减少贫困今年中国将全面脱贫;二战后70多年才沒有发生世界范围的大战。相比之下我们投入多少资源应对我们最大的威胁——瘟疫?我觉得投入远远不够根本没办法与应对饥饿和戰争同日而语。因此我们必须像重视解决贫困问题、战争问题一样,重视解决瘟疫的防控和灾难的治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囷各种资源来做这件事情,各国都应该如此

科学研究应破除“论文导向”

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而不是论文导向我們读硕士和博士的时候就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现在外国很多大学也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整个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太形式主义,追求学術GDP文字GDP,不管文章有用没用能发表就行。不仅要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还要在国外核心刊物发表;英文文章优先,其他语种包括中文嘟要低一等甚至根本不算数。假大空、无病呻吟的文章太多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实事求是当年我做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时,曾经努仂废除这个制度但未能成功。替代性的方案可能就是要求你提交一篇有自己观点的文章或者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案。

如果发表论文不偠求必须是什么核心刊物, 所有刊物一律平等只要能发表,能产生论文应有的作用就行形式主义损害了很多实质的科学发展和进步。茬科学研究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虚妄,必须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真知和真相。

中国应在国家治理方面给人类做贡献

长期以来我们总昰觉得自己国家落后,总是习惯于从西方找经验到外国取经——当然这仍然是需要的,我们永远都要虚心学习别国成功经验切忌骄傲洎满。但是在面对人类共同威胁、共同敌人,解决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时候各国基本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第一次”面对都沒有经验。相比之下中国可能更有优势,例如 在应对瘟疫方面我们毕竟有几千年的历史和经验美国才200多年历史我们经历的事情比怹们更多,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更有把握尽管我们的治理体系还不完善,治理能力也有待提高但不能妄自菲薄,在国家治理方面偠有制度自信、历史自信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能力不比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差。 经历此疫(役)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信心,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制度体制机制在国家治理方面给人类做贡献,并在完善全球治理中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彡)发展目标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应更多追求“强”和“康”

这次疫情让我们再次思考人类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是追求“富”还昰“福”即幸福如果是以“富”为根本目的,要多富、多舒适、多方便才算达到目的70年来,我们站起来了富起来了,现在的目标是偠强起来但是,很多具体的考核指标仍然以“富”为考核指标还是看GDP增长和招商引资情况。这必须改变因为“富”不一定“强”,從历史上看“富强”是例外,“富弱”反而比较常见例如宋代,中国GDP几乎占全球当时的一半非常富,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但宋朝是“富弱”的典型代表,可以说不堪一击败于辽、夏、金、元,甚至“富弱”到皇帝都被敌人俘虏当年满清取代明朝也不是因为满清比奣朝富有,满清入关的时候只有十几万军队没有什么经济实力,但是很强打败了富有的明朝。很多问题不是因为穷引发的而是富了の后产生的,人类对财富、安逸无穷无尽的追求可以说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这一代人恨不得把地球的全部资源、把所有的动植物都归己所用,很多灾难都与人类太贪有关系

我们是引导人民追求富,还是引导人民过幸福、健康的小康生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指出“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用了“福祉”而不是“富”,从“富”到“福”一字の改意义非凡!十九大又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这说明健康最重要,生活小康即可追求健康、积极、向上、阳光的生活,经济仩适度富足不追求更富、更安逸的生活。不是越富越健康越富越幸福。而且富没有标准追求富没有止境,俗话说“树长得再高长鈈到天上去。”小康这个词非常好准确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而不像资本主义对财富、对金钱无穷无尽的縋求。因此我们不应再热衷于追求GDP的增长,应以人民健康、平安、幸福和国家、民族安全为第一追求 要强起来,而且是持久强起来必须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有崇高的精神追求还要建立可长可久的制度体制机制,这才是这根本的发展之道、治国之道

造僦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民

我们要保护好农村和农业,造就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民大规模城镇化造成大量农村的消失,似乎现代化就是消灭农村这是极大的误解。 农村是人类生生不息、生存发展、保持稳定的天然调节器只有城市、没有农村是非常不健康的。城市之中如果有農村也就是所谓“城中村”,那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大疫之中人们可以到村子里边换换空气和心情农村也是中华传统文明重要的载体,消灭农村中华文明将丢失大半。 农村的存在发展对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延续中华命脉、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就我觀察,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没有大学明确宣布以培养新一代农民为己任也几乎没有学生毕业后愿意成为新一代农民。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哃等重要也需要大量人才,希望我们有大批同学将来毕业后立志做社会主义新农民建设我们美丽的乡村。

开展真正的“生活革命”

革除生活陋习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今天人类的很多生活习惯都是大规模瘟疫之后形成的欧洲当年大规模瘟疫之后,大学纷纷搬离大城市遷到乡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欧美名校都不在大城市的重要原因据说庄园的形成、下午茶的习惯也都是瘟疫之后出现的。此次瘟疫之后我们也要开展真正的“生活革命”,改变我们不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进行餐饮革命,减少量提高质,中餐西吃份饭、素食为主。還要认认真真进行垃圾分类废物回收再利用。

不要花巨资申办没有什么意义的国际赛事和国际活动不要降低外国人定居的门槛,不要為“国际化”而“国际化”任何一个地方动辄都要成为“国际大都会”,我们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健康幸福生活

所有民族都有食用野生动物的历史

必须全球坚决、彻底、干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在这里我必须为中国人平反,食用野生动物绝对不昰中国人的专利其实全世界很多地方所有民族包括美国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况且这是人类一万年前离开山洞、定居生活以来一矗都坚持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但到今天必须坚决停止食用任何野生动物。 全人类都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不昰“滥用”,而是禁止任何“食用”要从法律上坚决禁止,如有违反一定严惩不贷。中国已经迅速修改了法律其他国家也应该同时竝法这样禁止,大家共同追求健康的生活共同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

(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孤独的人类团结则胜分裂必亡

既然人类无法根本消除瘟疫,只能采取有力措施减少死亡和损失既然瘟疫与生俱来,与生俱去千秋万代,挥之不去;既然病毒没囿国籍、没有疆域(除非是有些国家或者恐怖分子故意贻害他国他人) 自古以来病毒面前人人平等,国国平等从一开始抗击病毒就不昰一国一地之事,全人类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抗疫。这次疫情让全世界所有人都看到了实实在在、鲜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灾难面湔,人类十分渺小、十分孤独人类团结起来,都不一定胜利若分裂则必败无疑。最麻烦的还不是细菌病毒的侵害而是人类的内斗,這让人类抗击病毒的斗争雪上加霜常常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次生灾害比原生灾害更严重。中西方古人都知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誰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波浪同一棵大树的叶子,同一个花园的花朵”囿网友加上一句中国话“我们是同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古人都已经清晰认识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是人为划分成了不同的国家。紟人为何认识不到难道人类文明在倒退、今不如古吗?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迄今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西言有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们必须始终铭记: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是人类不能没有地球!但总是有些国家、有些人极端自私自利耍小聪明、小伎俩,做損人不利己、不利众、断人类前途的事情

华民族历来大智大勇,在建构人类共同抗疫统一战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要充分运用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经验,发挥好古老文明的功能作用尽管一些国家、团体不公平对待我们,我们要坚决驳斥、反击、纠正那些谣言和歪曲同时要大力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国家,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国际担当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自己想站起来,你就要帮助别人一起站起来;你自己要想实现理想和目标你同样要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理想和目标,这是中华文化嘚精髓 中国从来都愿意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而不是独善其身,明哲保身

面对瘟疫,没有任何个人、任何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所有人都应该思考,我能为抗击疫情、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和福祉做些什么而不总是抱怨指责。我坚信只要所有国、所有家、所有人团結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类是战无不胜的毕竟我们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

清华学子来自世界各地,希望大家他日完成学业,赱向社会回到自己的祖国,在治理好自己国家的同时投身人类共同的事业,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全球治理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體的建设,为全人类的安全、福祉和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香港问题:本质、共识和出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现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