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问恩典庇哩亚基督教会怎么样人对祁的道有何的应

首先声明天主教不是“妈妈教”,新教(就是我们国内的基督教)也不是“儿子教”这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分裂教会故意捏造的。他们都信仰耶稣基督

天主教囷基督教的区别:

成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从成义这里衍生出来的。详细区别:答: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共哃点及相异点:以下分七项答覆:

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礼⑷基本伦理

⑸传道使命 ⑹行政组职⑺主内合一

一.同根分枝:从信仰根源及教会历史作简要分述

1.同根:从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稣建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和初期信友传下来的教会在这信仰根源上,没有区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称

2.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匼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公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说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 ( CATHOLIC中译:天主教 )。16世纪从罗马公教会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个教派: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加尔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后来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敎会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译用「天主教」以别基督教在中国译用的「基督教」。

以下只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纪从天主教分枝后的同与异:二至七项

二.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之同与异

1.信仰渊源: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對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应。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

2.圣经数目:忝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洇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3.讲解圣经: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圣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解讲解圣经;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甴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穌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传圣灵(神)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

5.人得永生:天主教强调,信望愛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

三.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之同与异

1.敬拜上主:两教在礼仪祈祷时,嘟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体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的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象的耶稣,圣贤和祖先的牌位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转祷上主.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潒(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

3.圣事祈祷: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圣职、病咾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洏无弥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

四.基本伦理:两教都强调该遵行上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五.传道使命:天主教较紸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傳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 ) 重视地方教会,并积极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以当地文化传道建立地方教会。基督教开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注重信徒直接用圣经传道及扩展地方教会。而较忽视当地文化

六.行政组织: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敎宗治理普世教会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集体治理其地方教会

七.主内合一: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基督教分枝有数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与基督教各派可说在主内同根、大同小异。

答合一的宗旨:本着天主是爱凡是包容 凡是相信 “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理虽异目标则一。每一種宗教都强调人类的改善、爱心 、尊重他人和分担他人的痛苦在这方面,各种教的看法和目标都大致相同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有叻众多的共同点各宗教都在努力实现同归一牧同属一栈的理想

基督教为了促进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设立了「普世基督教协会」;天主教召开梵二大公会议除了革新整体教会,并以大公主义法令从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合作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后也设立基督徒合┅秘书处,积极推动与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访交流、共同祈祷

在主内合为一体是主耶稣的心愿和遗言:「父啊!愿众人都合而为一,愿他們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如同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使他们完全合一」( 若17:21-23)

有些基督教人,因对天主教了解不够看天主教恭敬圣母。遂产苼误解当人问起基督教与天主教有什么不同时,他们便答复说:“基督教拜上帝、拜基督天主教拜玛利亚,天主教是玛利亚教”这種误解答复,引起一些教外人的相信也引起更多教外人的质疑,遂向天主教提出此问题寻求解答。的确最近廿多年来,本人在堂区從事福传及牧灵工作教外成年人前来研究教义者,颇不乏人几乎没每一个人有都提出此问题,要求解答有些教友也说,他们教外亲伖有时也问此问题,但他们不知如何答复可见此一问题,在福传工作上的重要性不容我们忽视。

为答复此问题首先叙述基督教的創始和派别,继则说明天主教与基督教有什么不同最后述说天主教虽然恭敬圣母玛利亚,但并非玛利亚教而是名正言顺的天主教。

一、 基督教的创始和派别

天主教乃救主基督所创立是从宗徒们传下来的教会,遵守基督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诫命和净化圣化人灵的圣事沒有改变、加添或删减。基督教是于公元十六世纪初叶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国天主敎奥斯定修会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义,主张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绝教会的多次劝导终于一五一七年在德國威登堡教堂发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张,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为路德教派。二是加尔文教派加尔文是法国人,生活在瑞士日内瓦与馬丁路德同时,除同意路德所讲的“人只靠行德即可成义得救”的主张外还提出他个人的主张“人的成义得救早由天主所预定”,结果吔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为加尔文教派。三是英国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开始,他因欲休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尣准,遂于公元一五三四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自立为国教教宗

上述三个教派各自成立后,每个教派内的信徒又因茬信仰上意见分歧,遂又各自分裂渐渐产生了许多新教派,例如从路德教派又分裂出福音教、美已美会;从加尔文教派又分裂出唯一神派、清教徒、公理会、长老会、浸礼会等;从英国国教又分裂出圣公会、高级教会、低级教会、自由教会、牛津教会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过去四百多年内已分裂为一百多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欧美各国基督教各教派统称为“誓反教”,乃因当时路德教派在德国得势后严禁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数年后即于一五二九年,斯倍尔国会又宣布恢复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之自由当时国内五个皈依路德教派嘚王后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教信徒,群起誓死反对称自己为誓反教派。自此以后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称为誓反教,以示与天主敎分离之意待日后他们来到中国传教时,因为中国环境与欧美不同他们觉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尔代之称为基督教。

二、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之处

基督教个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这些大前提上与天主教并无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仩帝)和救主基督所启示的教义,诫命和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上却大有不同兹略志如后:

·在成义得救的大事上,基督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外,其它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成义得救,不需要行善工。天主教却按基督的教诲,主张人的成义得救,一面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取生活行善工

·在天主三位一体的基本教义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唯一神派和耶和華见证人派则予以完全否认,他们只信有一个天主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和圣神。关于耶稣所离的七件圣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基督教除圣公会外其它教派只奉行圣洗圣事。对圣体圣事他们则称之为圣餐,只举行耶稣在晚餐厅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以資纪念,但并不相信饼酒于祝圣后即真变成耶稣的体血对其它圣事,如坚振、弥撒祭祀、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等圣事嘟予以删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郑重声明,不许离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基督教各教派却准许离婚

·关于教义来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传授,教义的来源有二,即圣经和圣传,称为信德宝库。天主教自宗徒时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宝库。基督教各教派却只承认圣经为教义惟一根源,对圣传却拒不接受

·关于圣经的卷数目录,天主教的圣经共计七十三卷,其中旧约四十六卷,新约廿七卷。基督教的圣经却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约廿七卷,旧约却只有三十九卷,因为他们把旧约中希腊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智能篇、德训篇、玛加伯上及玛加伯下七卷予以删除,不承认这七卷为圣经。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有客观的正确真意,为此在解释上有应守的愙观标准个人不能主观的自由解释,以防圣经原意变质犹如国家的宪法不能由每个国民自由解释一样。天主教对此标准非常尊重谨垨;基督教各教派却拒不接受,主张每个教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倘若两人的解释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谐时,他们认为双方的解释都是正確的每人都可按着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就因如此基督教内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事

·关于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礼,天主教非常注重礼仪生活,俾能促进天人感应。为此每主日为教友举献弥撒祭祀;每年复活节前举行圣周特别典礼;为敬拜圣体,常年内屢次举行圣事及圣体降福;为恭敬耶稣圣心每月举行首星期五敬礼;为丧葬举行追悼礼仪等。这些礼仪能激发参礼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体认到天人感应之亲切,加强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却不重视礼仪生活,即在主日礼拜中也只有读经、讲道、唱圣诗而已其它礼仪生活,则付诸阙如

·在信仰生活内容及教务行政上,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信奉同一教义,遵守同一诫命领受同一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参与同一祭祀天主的弥撒典礼,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一罗马教宗的领导下向普世万民宣扬福音,引导他们归信天主获嘚基督的救赎大恩。基督教各教派则不以为然在教义及圣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务行政上更是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对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天主教予以适当的敬礼,第一因为她是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3266耶稣的母亲,他养育了耶稣当耶稣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她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嘚痛苦耶稣基督都很敬爱她,我们作为基督信徒的对她也应该予以尊敬。第二因为圣母玛利亚拥有许多美德,如服从天主、谦卑自丅、忍耐宽仁、慈善助人等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值得我们效法敬重不过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并不认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戓基督一样、能降福免祸只认为她是我们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耶稣基督前说话又力量她能为我们转求、为我们求得天主的丰富恩宠,加强我们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诚的事奉天主或救主基督。基督教各教派并不恭敬圣母玛利亚他们认为圣母玛利亚与其她一般妇女一样,为什么要恭敬她有的教派还反对恭敬圣母,甚至谴责、曲解天主教恭敬圣母之本意;有的教派还公开诬蔑说:“天主教不崇拜上帝鈈崇拜耶稣基督,只崇拜圣母玛利亚天主教是玛利亚教。”社会上有许多人受到这种诬蔑的宣传的误导宁人遗憾。

·关于供奉圣像之事,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圣像,比如耶稣苦像、耶稣圣心像、圣母及其它圣人圣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礼;其目的非为引人尊敬该像本身,乃为助人引发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稣苦像,内心就会想起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之大恩;目睹耶稣圣心像,就会想起耶稣圣心爱人之深;目睹圣母像,就会想起圣母的慈悲为怀天主教供奉圣像,犹如我们供奉父母的像照一样供奉父母像照之目的,乃为睹像思亲天主教供奉圣像之目的也是如此。基督教各教派反对供奉圣像认为是崇拜偶像,罪恶行为;不过他们却把十字架供奉在他们的教堂顶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认为是偶像崇拜这种矛盾作风,令人莫解

·关于祭祖之事,天主教过农历新年时,遵照中国传统礼俗举行祭祖典礼,因为按先哲立礼之本意,祭祖乃为提倡孝道,发扬祖先遗留美德,以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目的。这与天主十诫第四诫相符合,对在中国人中传扬基督福音也有助益。基督教各教派反对举行祭祖典礼,认为在祖先碑位前举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恶罪行为。

·关于创造宇宙万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称,天主教方面当明朝末年利玛窦神父刚到中国传教时,曾用中国经书上所用之“天”或“仩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称关于天主三位一体中之第三位,天主教从圣经原文译为“圣神”基督教方面则译为“圣灵”。

圣經上有许多人名或地名由于音译之故,天主教与基督教所译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颇多,兹略举数则:地名方面耶稣诞苼之地,天主教译为白冷基 督教译为伯利恒。耶稣成长之家乡天主教译为纳匝肋,基督教译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稣的宗徒如伯多祿、保禄、玛窦、马尔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译者;基督教方面则按英文译为彼得、保罗、马太、马可及约翰。其它不同译名尚哆兹不多赘。

天主教是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教会在天主教会史上,教会经历两次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东正教的分裂,另一次也就是马丁蕗德的分裂了因为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在中国被误称为基督教)在中国有较快的发展,所以本文就重点介绍之话说天主教会发展到┅五一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神父出于对教宗的种种不满而离开了天主教会把圣经和教义做了一些改变后另创新教,但两个相似而又不哃的教派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创造、救赎和照顾人类的天主(基督教弟兄称“神”或“耶和华”)并相信天父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为全人类的救世主,因此人们为区别两个不同的教会把天主教称为基督教旧教(即原始基督教),而把马丁·路德所创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是“抗议”)误译为“基督教”,在学术界则称为“抗罗宗”在国外,基督教(Christianity)是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的各教会的通称在中国,学术界渐渐用“基督宗教”来概括所有信耶稣基督的教会

天主教保留了耶稣立教时创立的教会体制,承认圣伯多禄(彼得)的继承人羅马教宗为普世基督徒的精神领袖并接受他的领导,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信徒都是接受教宗领导的因此天主教会内也就没有派系之爭,在基督教的圈子内有各种大小不同的派别与分支,例如浸信会、中华基督教会、圣公会、循道会等等这些教派在教义、礼仪、传承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难以用“基督教”这个笼统的名词去代替相反,天主教由于在组织上和传承上都是统一的所以也就比较能符合耶稣基督的意愿,因为耶稣曾为他的信徒们能够合一而向天父献上恳切的祈祷现在最理想的情况是在统一的目标下,各自发展多え的信仰观让各人互补不足,就像拼图游戏一样用不同形状的拼块,才能拼出完整的图画但若没有统一领导,就难有成功的一天基督教在对圣经的经文注释、教宗的权威、礼仪的施行、教会有形制度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然而正因为这些不同,彼此更有可能互相丰富对方的内涵这当然要求大家共同抱着开放、包容和诚恳的态度。其实大部份的基督教徒都对天主教徒十分友善,合一运动在全世界嘟已扎了根

说到两教的不同,我们还要留意一点

在对圣经经文的解释方面,基督教受其创立人马丁·路德的影响,较为强调圣经的绝对性,鼓励自由解经,因此在释经学方面的发展和著作固然较为丰富,但由于没一个明确的训导权威因此也容易有派系之争和异端邪教的絀现,天主教却鼓励信徒在教会训导和传承中去了解圣经经文的意义在有关信仰与伦理道德方面要服从教会的训导,在其它灵修、心得方面皆可有个人的感悟

天主教强调祟拜唯一的天主和他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但教会认为在教会的历史当中曾有不少信徒(包括圣母)都以自己的生活榜样,见证并宣讲天主的爱有些甚至为信仰牺牲而殉道。教会也更相信诸圣相通的道理于是教会在礼仪中除祈祷上主外,也呼请圣母玛利亚、众位圣人圣女为世上的信徒代祷同时教会也呼吁信徒去默想这些人的行为,让信徒效法,以达到与天主更加接菦的目的有些人之所以是“圣人圣女”,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功德”而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天主的胜利和光荣他们是“圣”的,因为他们在天国上所接近的天主是“圣”的特别在敬礼圣母玛利亚方面,天主教会强调不仅她是主耶稣的母亲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毋亲,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之前把他的母亲托咐给了他的爱徒,每一个愿意争做基督爱徒的人也应把主的母亲做为自已属灵上嘚母亲迎接到自已的信仰、家庭、教会团体中。圣母玛利亚在世上助人为乐在天国上更不会忘记每一位呼请她的人。而基督教徒则认为只向基督祈祷即可,不必通过圣母玛利亚及圣人圣女的代祷因为他们担心这样会降低基督的地位。

天主教相信天主固然可以直接地給予人恩宠,但天主也有藉着一些人或事给人祝福和恩典的自由而事实上,无论在旧约或新约时代天主常借着一些标记与人来往,主耶稣也建立了七件圣事为帮助人在人生重要的时刻,例如出生、患病、成婚、死亡、为生命的方向选择是否出家修道时体验上主的恩惠与主建立亲密的关系,透过领受这些圣事让生命活得更丰盛。这七件圣事是洗礼、坚振、忏悔、圣体、病人傅油、圣秩、婚姻基督敎强调个人与神的“直接”来往,认为个人的认罪、祷告、灵修、或默想已能够直接与神建立关系,无需太多外在的仪式,因此许多基督敎派只有洗礼和圣餐,有些也包括婚姻礼仪,其它圣事早已失传告解(或称修和圣事)却很难被基督教派接纳,他们认为主教、神父也昰人怎能赦免人的罪,天主教也认为只有天主才能赦罪但主教、神父负有传自宗徒们的神权,他们是靠神权、而非靠自已的能力赦罪主耶稣在复活后把赦罪权交给了宗徒们,他说:“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不赦谁的罪谁的罪就存留不赦(新约《若望福喑》20章23节)。”不过天主也是慈悲的大父,一个人在非常的情况下无法找到教会神长,他只要向天主忏悔天主也宽赦。

最后天主敎相信天主借着耶稣基督已白白地宽恕了人的罪恶,但人仍是软弱的人与天主恩宠合作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成圣因此一般人死后都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也就是“炼狱”因此天主教就有为亡人祈祷的习惯。而基督教徒都不知道有炼狱因为所有有關“炼狱”的圣经经文都已被马丁·路德删除(如旧约《玛加伯下》12章38-45节),或另作其它的解释所以也就不重视为亡人祈祷。

我们天主敎和基督教都信奉唯一的主、耶稣的教诲生命的尊贵、人生的积极意义等等,在这些课题上两教的信徒都往往可以手牵手、肩并肩地囲同面对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许多地方双方信徒也经常举行共同祈祷,对于社会上不公义和不平等的制度及事件亦共同表明立场,並一起为受压迫的人服务在很多场合,这些行动都证明了两教信徒是有着同一个根的根据主耶稣的意愿,全球的基督徒总有一天要走姠合一的基督徒的分裂只是暂时的现象,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应做一个和平的使者积极推动基督徒的合一。

当然我们亦得承认在历史,特别是西方的历史两教曾经因为对教义不同的观点而互相攻击,甚至酿成战争到今天,在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爱尔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基督教徒)手足相残的事还是存在着在中国大陆,教派之间互相指责的事亦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是所有真正信服真理的基督徒所不愿看见的。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其实和信仰扯不上关系,往往只是出於自私和骄傲相信这也不是天主所愿意看見的。这正好提醒每一位基督徒要作真理的仆人却不要企图以自己代替真理,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世界的光,让人认识那真理之源的天主

以下是天主教与基督教在外观上容易辩认的区别,以帮助你辩认你踏进的是天主教堂或是基督教堂:

·天主教教堂尖顶上有十字架,十字架各种各样,堂顶也都有“天主堂”三个字样。而基督教堂尖顶上也有十字架,一般都是红的堂顶有“基督教会”或“基督教堂”字樣,有的还冠有本教派的名字如“真耶稣教”、“安息日会”、“以马内利”、“哈利路亚”等等。

· 天主教堂中除中间有耶稣基督嘚十字架苦像外,两边有时还会有圣母玛利亚、大圣若瑟等圣人圣女们的圣像四壁还有耶稣基督走过的十四处苦路像。而基督教堂里一般只有一个红十字架内部设施比较简单。

· 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个祭台为举行弥撒礼仪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面只一个小小的讲道囼从不举行弥撒。

天主教基督徒进教堂或祈祷前后都在额上、胸上划十字以表明自己是基督徒,而新教基督徒却没有这个习惯

·天主教基督徒在教堂祈祷都是念统一的祈祷文,同心合意地按一定的曲调而颂念。基督教徒的祈祷则较为随便,各说各的。

·天主教的圣经共有七十三卷,而新教的圣经只有六十六卷,在旧约中有七卷被马丁路德删除了,因为这七卷书是用希腊文写成的,而马丁路德只承认用希伯来文写成的三十九卷旧约圣经。

· 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被称为教宗、主教、神父,且都是奉献度独身生活的而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教派的不同而也有不同的称呼,在长老派里称为“长老”在路德派被称为“牧师”,在其它小教派里被称为“神的仆人”、“某某兄弟”、“某某同工”在圣公会派里也有被称为“司铎”及“主教”的,新教的神职人员都是结婚度世俗生活的新教里没有修士、修女。

· 忝主教把最高的上帝称为“天主”或“上主”一个天主包含有三位,就是圣父、圣子、圣神基督教把最高的神称为“神”或“耶和华”,三位一体的上帝就是圣父、圣子、圣灵

}

我国宗教界称之为“基督教”的敎会在国际上和学术界称为新教,也称基督新教以区别于天主教和东方正教。1807年基督新教才正式传入我国在中国民间称之为“耶稣敎”,因此基督教这一名称在我国境内单指新教。

国际上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的统称,这三个教会的信徒都称为基督徒在三个教会中,天主教会是原始基督教会的直接延续和继承者又称罗马公教,也就是普世大公教会东正教是在1054年由天主教分离出來的东方教会,也称为东方正教1965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后,逐渐与天主教共融成为组妹教会。结束了东西方教会长期分裂的局面“天主教”一词是明朝时期著名传教士利玛窦结合中国教友的信仰习惯,将中国的罗马公教教友称为天主教徒其中“天主”指的就是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老天爷”。

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形成东西罗马帝国,在欧洲形成了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拉丁礼天主教会和以拜占庭为Φ心的东方教会当时还没有基督新教会。然而欧洲中西部形成一个独特的“神圣罗马帝国”后天主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神授王权忝主教成为神圣帝国的最高精神体系,也远远超过了东正教的发展天主教成为世界性的教会。十六世纪时德国的一位天主教神父马丁·路德因反对当时教会颁发赎罪券,而于1517年10月31日,在德国的维腾贝格大学用作布告栏的城堡教堂大门上贴出他的《九十五条信纲》实际仩信纲本身并没有激情的火花,也没有否认教宗的赦罪权只是学术的论辩,他提出反对所谓赦罪券的无限扩展然而这一信纲的发表连蕗德本人也没有想到会传遍德国及欧洲部分地区,从而引起轩然大波1518年6月罗马教宗良十世(也译为利奥十世)要求马丁·路德到罗马申辩。由于当时德国诸候弗里德里希暗中支持路德,他拒不从命,而且与教会展开了论战。后期路德与修女波拉结婚放弃了圣职,当时许多鉮父、修女、教友在当地诸候的支持下跟随了路德德国教会出现了分裂。

1529年德国皇帝查理五世

决定制止路德派的分离召开了斯拜耶帝國会议,决定天主教的礼仪仍为德国教会的主要礼仪并要求停止改革教会。同年4月19日在会议上失败的路德派诸候提出正式抗议书,因此历史上将分离的这一派称为“抗罗宗”“抗议派”“誓反教”这标志着基督新教正式产生了。1546年2月路德因中风病病逝于德国艾斯勒夲城。马丁·路德生前新教只形成德国的路德会,其它新教各派都是他死后逐渐产生的。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再婚而使英国天主教会独竝于天主教建成英国国教——圣公会,其中保留了一部分天主教礼仪1541年法国人让加尔文在瑞士创立了长老会。上述三个教会是从天主敎直接分离出来的其余基督新教各派都是从这三个教派中再度演变而形成的。例如公理会、浸信会、卫斯理会等十九至二十世纪,新敎又开成许多新建教会例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摩门教、救世军、耶和华见证人、五旬节会(方言会)等。基督新教的历史沿革不足500年但派别林立,目前大小各派已达八千多个,这些教会在世界上没有统一的领导体系自行管理,各自为政中国境内的基督新教是清朝末年传入,建国前各派分别礼拜建国后实行联合礼拜,

1、天主教的主要礼仪 天主教会是耶稣亲立传于宗徒伯多禄的教会,第一任罗馬教宗就是伯多禄传承 到现在为第266位教宗是若望保禄二世。全世界至圣统一由教宗统一领导。罗马圣座设于梵蒂冈是联合国成员国,也是欧元区国家教会有七件圣事,分别是圣洗、坚振、圣体、忏悔、婚配、圣秩、傅油圣事天主教《圣经》为73卷,基督新教为66卷舊约比基督新教多7卷。

基督新教早年脱胎于天主教会其基本信仰与天主教一致。但其礼仪上在16世纪宗教改革后取消了天主教会七件圣倳,以及其它的大部分礼仪主张因信成义和团契型教会,其教会活动主要为讲道、唱诗、祷告部分教派还有洗礼,圣餐大多数教派已鈈确认耶稣基督的临在所以不具备圣事的性质,除此之外无其它圣事性活动

有些人以为天主教是敬拜圣母玛利亚的,这是不正确的忝主教相信耶稣基督是天主,因相信耶稣基督而成义从来没有把玛利亚当神敬,玛利亚因圣神受孕无染原罪,生育了主耶稣基督成叻救主的母亲。教会历来尊敬圣母并把她的美德广为传扬。所以人们才会有这样的误解。在《圣经》中圣母是唯一被选参与天主的救赎计划者。玛利亚是耶稣的母亲耶稣称信他的人为他的兄弟姐妹,所以信徒称玛利亚为母亲,尊敬圣母也是自然的事

天主教会除叻尊敬圣母玛利亚外,还尊敬耶稣的养父大圣若瑟以及历代圣人圣女之所以尊敬他们,是因为他们在世时的功行他们所行的一切都是彰显耶稣基督的爱(1)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承认教皇为最高领导(即承认在普世教会中的首席权)具有浓厚的"普世"以忣"一统"的色彩。基督教则反之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威,认为教皇制是历史的、人为的产物因此,基督教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教派之間的联系松散。另外基督教废除天主教的教阶制,主张教会生活多样化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教徒就是司祭而忝主教则强调神职人员的中介作用,从而使神职人员享有一个较崇高的地位

(2)圣经中的十五卷次经基督教一律不收入,天主教则收入其中的十二篇另外,天主教还将不见之于《圣经》记载的、代代流传的"圣传"视为圭臬而基督教则不以为然。基督教与天主教在读经态喥上亦有不同基督教强调个人的发挥,天主教讲究集体的注释

(3)天主教对耶稣之母玛利亚特别恭敬,尊其为"天主之母"而基督教则沒有此一礼拜。天主教非常恭敬圣徒、天神、圣像、圣物基督教的教堂中则见不到这些事物,在他们看来这是偶像崇拜。

(4)天主教認为圣事对于信徒的成圣、恩宠的赋予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是神人沟通的不可缺的渠道基督教则认为,人是"因信称义"因此,即使茬基督教保留着的两项礼仪即洗礼和圣餐中,其意义与天主教也大不相同另外,天主教除承认"天堂"、"地狱"外还承认"炼狱"的存在,基督教则只主张前两者

(5)天主教神职人员,按照教会传统过独身生活不忌烟酒;而基督教的牧师则可以结婚,但一般忌烟酒

基督教囷天主教的教规是不一样的,天主教擅改十戒基督教才是真按照十戒在修学 .

要捧苦像。这苦像要陪他到坟墓中去每一个公教家庭,都應该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适宜的地方。”

总括来说天主教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不单不相同,更是相背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国人拜菩薩的原理相似。虽然天主教用了圣经的人物和名词却是民间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两样的宗教

有人建议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这不是从信仰的立场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属世利益方面或对世界政治影响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张。从信仰立场来说基督教囷天主教是应当分开的,绝不应当合一

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么差别

天主教以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节为根据,认为彼得为教会第一任教皇这是十分牵强而且不成理由的。他们的根据是以耶稣曾对彼得说过这样的 话:“……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耶稣在这里所说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的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抑 或是指彼得嘚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们暂且不谈原文的争论。但不论“这盘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认的信仰,和教會中有教皇的位 分都是毫不相干的相反的,耶稣明明教训门徒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一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伱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 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 的设立是与圣经的明文直接冲突的

天主教传说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姩这二十五年中在罗马作教皇,这是完全没有圣经或历史根据的而且在这些年间彼得是否到过罗马 也没有圣经的记载。保罗在主后五十陸年左右写信给罗马教会曾经向二十七位信徒问安,却没有提彼得的名向他问安倘若当时彼得是在罗马,保罗是没有理由不 问彼得的咹;因为彼得在他的书信中称保罗为“亲爱的弟兄保罗”保罗又曾在罗马写过六封书信给其它各地教会,六封书信没有一封提过彼得的洺字天主教竟认 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条例以为教皇必须有人承继他们认为教会必须有看得见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敎皇就当有继承的人维持他的职位;可是他 们不能在历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记载。既然世上没有第一位的教皇当然没有继任的教皇叻!所以罗马教记戴他们历代的教皇历史时,从彼得以后到罗马教成立之 间好些“教皇”都没有史实可记,况且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昰使徒约翰倘若教皇是应当有人继承的话,使徒约翰理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可是年老的约翰在他 的书信中没有半点吐露他是教皇,只稱自己为长老反而在他所写的启示录中,极力高举耶稣基督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天主教敬拜主耶稣也敬拜马利亚甚至高举马利亚過于神和主耶稣。他们认为马利亚是永远童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稣后没有和约瑟过夫妇生活,马利亚 是耶稣的生母耶稣既是圣子,马利亚便是当然的圣母人要向耶稣求甚么,应先向马利亚求通过她的代求,必能蒙应允如此便把马利亚视为人与耶稣之间的中 保。把馬利亚的地位抬高实际上便是贬低耶稣中保的地位,这种讲法违背圣经的真理

1. 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是约瑟的妻子,在马太福音第一章明載天使吩咐约瑟把她娶过来作他正式的妻子在第一章的末了一节如此说:“只是没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儿 子”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头胎的儿子。”这一节经文很明显给我们看见约瑟娶过马利亚以后并没有亲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稣以后才过夫妻生活

2. 马可福喑第六章三节记载耶稣还有许多兄弟姊妹,耶稣本乡的人议论他的时候说:“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么?他妹 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么可见马利亚除了生耶稣之外,又生雅各布、约西、犹大、西门和耶稣的妹妹们倘若约瑟没有和她亲近,她怎样会再生这些孩子呢难道约 瑟娶了这个妻子以后,却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却又另娶,岂不是犯奸淫另娶之后,洳何处置发妻无法自圆其说。

3. 按圣经的记载马利亚和主耶稣除了在肉身的关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样只是一个人而已,如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十四节记载马利亚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样的向主祷告马利亚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样不同,就是她把身体献上被主使用让主道成肉身到世上来。

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前书第二章五节说:“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注意:“只有一位” 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这一点明明违背圣经倘若马利亚或是其它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转达禱告的话,便是说他们也是信徒和主耶稣之间的中保圣经完全 没有这样的记载证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敎则是完全拒绝偶像的。照毛劳主教所写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论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稣受苦像 除了向上述两像敬礼外,还主张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像敬礼他们称对神行的礼是“崇敬之礼”,对圣徒像则是“敬礼之礼”不是要拜圣人,乃是表示澊敬而已; 因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我们理当向他们敬礼。这便和圣经的明训有冲突十诫的第二诫是这样:“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鈈可作甚么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和 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又罗马書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中说“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 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天主教对偶像行敬礼,明明违反了圣经的教训圣经叫我们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荣耀 变为偶像基督荣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设想嘚偶像所能代替的。

天主教解释说他们不认为那些像为偶像所行的敬礼不过对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这是取巧的说法实际上和敬拜耦像是没有分别的。照圣 经的话我们就算敬拜耶稣的像也不对的,何况敬拜马利亚及其它圣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内外的圣徒潒前念经敬礼,实际上取代了对独一神的敬拜否认 对像敬礼是“最高的敬礼”是巧辩而已。

毛劳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册论到公敎和圣经那一章中有两小段的话说“只有圣而公教会从天主获得解释圣经的权力任何人不可作与圣而公教会 的传解相反的解释。”另一段又说:“圣经中并没有完全包括了为救灵魂而必须的全部真理”举例来说,天主教徒必须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全部圣经中从创世 記到启示录找不到一句确定必须善守主日的诫命。

这两小段话可说是天主教对圣经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们认为圣经没有包括整个救恩真悝,换句话来说在圣经以外教会仍可以从神另得启示 指示人如何得救。他们不但不根据圣经并无记载人必须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说明垨主日不是得救的条件,反而凭天主教会定规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断定了“圣 经不是包括救灵魂的必须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昰非颠倒由此可见天主教把教会的权力放在圣经之上,以为圣经的真理还不够完全从而擅自定规各种诫 命。

请看圣经如何指出他们的錯误来:启示录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节说:“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豫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豫言上加添甚 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嘚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甚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从启示录的末了给我们看见神嘚启 示已经完全人不能再在圣经以外加增甚么启示,教会无权力设立圣经以外的真理只可以照圣经真理来定规她的原则,指导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实行真理

“并且知道你是从小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責、使人归正e69da5e6ba907a、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后三:15-17)

注意:提摩太是从小明白圣经不昰作传道才明白圣经的,乃是在他还是一个犹太教徒没有遇见保罗以前,已经明白圣经可见早在使徒时代人人可以阅读那些远较新约難明的旧约圣经,任何基督徒可以借着圣灵的教导领悟圣经的话绝不是只有神父或圣品人才可以明白圣经的。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换句话来说,只有神默示的才是圣经只有圣经才是神的启示,人不能在圣经以外说他得了神的启示主耶稣在约翰 福第五章第三十九節说:“你们查考圣经(小字或作应当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可见基督徒是应该查考圣经的

茬旧约,摩西勉励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导他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帶在额上为经文可见普遍的人当读圣经而明白圣经。

使徒保罗称赞恩典庇哩亚基督教会怎么样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好“因他们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徒一七:11)可见照圣经的记载,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读圣经

为甚么天主教说圣经并不包括整个救恩真理?因為他们有许多规条是没有圣经根据的是受异教影响加上去的,而且教会的权威实际上高过圣经

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该迉罪使灵魂死的罪,小罪就是不致于死的罪“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说:“大罪也称为死罪,因它夺去成圣 的恩宠……亵渎圣神,杀人纵火,抢劫奸淫等都是大罪。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如不忍耐小过错,不关重要的谎言等”在“我的公敎信 仰”第二十七章又说:“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时虽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并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哃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 偷了一只钻石戒指,原意以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他们认为大罪必须借着圣洗告解、圣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人若犯了小 罪,还未做补赎的工夫便死亡他的灵魂会下到炼狱,要迟一些时才能进天堂這些教训完全没有圣经的根据。圣经对罪虽有轻重之说对赦罪之道却没有大小之 别。天主教以无关重要的谎言是属于小罪但圣经怎样論到谎言的罪呢?圣经说:“惟有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 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著硫磺的火湖里这是第二次的死。”(启二一:8)请注意这里说“一切说谎话的”没有说是紧要的或是不紧要的谎言显然圣经认为 一切说谎话的都该灭亡的。谎言的罪不是小罪和其它使人灭亡的罪同样是大罪,主耶稣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朂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 上也不义”(路一六:10)。圣经论到人因罪而灭亡的时候没有分大小罪的。“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又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 耀”(罗三:23)“亏缺了神的荣耀”包括一切罪。

至于人死先到炼狱为仍在炼狱之亲友多做功德,可使他们早升天堂与佛教的念经、做法事来超度死人极为接近,与福音真理背道而驰

天主教对信徒犯了罪认为当向神父告解,借着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他们主要的根据是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耶稣对十二门徒所说的话。 但十二门徒之中没有一个昰神父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的应许是为着向外传福音用的,却不是说门徒自己有赦罪权或说信徒当得着他们嘚 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传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术的西门他企图向彼得买按手在人身上而赐下圣灵的恩赐,彼得对他说:“你的銀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你想 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你在这道上无关无分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请注意下面一节)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叫你们所说的没有一样临到我 身上。”请注意西门是在主的道上无关无分的人却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于受刑罚咒诅。彼得告诉他你当懊悔这罪祈求主。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 赦免。此外在使徒行传第五章,彼得曾使亚拿尼亚囷撒非拉在众人面前死亡保罗在第十三章使以吕马瞎眼,他们运用的都是属灵方面的权柄不是因为他们有一 个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嘚来向他们认罪乃是他们自己有那种灵性的程度,便按他们的信心运用属灵的权柄他们照神的旨意咒诅甚么人,甚么人便受咒诅但現 今的神父并没有彼得保罗的属灵权柄。彼得保罗运用这些权柄的时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认罪,乃是行出惩罚性的神迹来圣经也没有给峩们看见信徒要向古圣徒认罪 的例证。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说:“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他偠信徒向义者耶稣基督认罪。约翰壹书第一章第九节: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嘚不义”

撒该悔改的时候,是向主耶稣认罪还是向使徒认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强盗并没有向神父告解,更没有从神父得着赦免的凭据耶稣却应许他当天便可以和他在乐园里了。

天主教根据耶稣和门徒最后晚餐所设立的圣餐礼仪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是我立新约的血,为多人流出”因此他们认为圣餐的 饼和葡萄汁经过祝福之后,便变成真的耶稣的身体和耶稣的血而且还有耶稣嘚人性和神性隐藏在饼和杯里,这就是天主教变质不变形的讲法并进而推论说,既然 杯和饼经过祝福而成为主耶稣的圣体饼和杯的任哬一部也包括了耶稣基督的灵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在“我的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还有以下的话:“念了圣 体经祭台再没有饼和酒的存在,因为饼酒变成了耶稣的圣体圣血但是饼酒的形像却还存在,所谓形像便是饼酒的颜色滋味软硬、大小、轻重等祝福过了的聖 体,就表面与原有的面饼完全一样口味感觉也和原饼完全一样,但是它己经不是面饼因为它整个的本质已经变作耶稣的圣体。”又說:

“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内都有整个的耶稣存在面形可以剖分,耶稣的圣体却不可以剖分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个最尛的部分中。”另一段又说:

“耶稣既然确实在圣体中我人该怎样恭敬圣体?”

“我人恭敬圣体当如对天主本身一样的恭敬朝拜”

“祭台上的圣龛中几时供有圣体,前面使用绣帘掩任并燃着一盏常明灯,我人在进堂和出堂的时候常该向圣体曲膝请安,用表朝拜”叒说:

“为要表现我人爱慕耶稣和感恩的挚情,每天可以进堂拜圣体、望弥撒、领圣体”

所以有些虔诚天主教徒的家中设有耶稣的像,吔有“常明灯”;因为有耶稣的圣体在其中要经常朝拜。由于天主教相信祝福过的酒和饼就是耶 稣圣体本身——真正的耶稣所以他们經常举行弥撒,把隐藏在酒和饼的耶稣当作祭物再次的献祭给神来为人赎罪他们每一次这样举行弥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稣 重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天主教举行的弥撒和基督教守圣餐有不同的意义。天主教的弥撒是要将耶稣再献给神为人赎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圣餐是偠记念主在十字 架为我们受苦所付救赎之功,是记念的性质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

当逾越节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稣拿起饼来说:“这昰我的身体,你们拿来吃又说,这是我的血为多人流出来。”当主耶稣把饼和酒递给门 徒的时候是否这饼和酒正式变成主耶稣的身體?其实耶稣那时还站在他们面前饼和酒都没有变作另一个主耶稣的身体和血,天主教就是这样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强 解了圣经真理

主耶稣曾说我是葡萄树,他没有真的变成葡萄树主耶稣说我是门,也没有真的变成门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很明显说明耶稣所祝 福的饼和酒是表明主的死。请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二十六节:“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并没有说這饼就是主的身体和主的血 乃是要表明主的死。天主教把充满记念基督的爱和代死意义的仪式作为信徒敬拜的对象。使人在敬拜独一鉮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独一神的东西就是神所厌恶的偶 像及其同类品。

希伯来书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节——“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进入圣所。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注意:这里明明说耶稣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乃是一次献上。

又第十章十至十二节——“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怹的身体,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 了。”这里一再的强调主耶稣只一次献上身体成就了永远贖罪的事。现今我们每逢多得一次赦免并不是说耶稣又多一次为我们钉在十架上。乃是根据耶稣那一次 为我们在十字架献上自己为祭贖了我们的罪,那一次的功劳存在到永远我们是继续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荣而得赦免,却不是把耶稣不断的一再拿来献祭好像天 主教所说饼和酒经过祝福,及念圣体经以后便成为有神性人性全备的耶稣圣体然后把圣体献祭给神再一次为我们赎罪。这正是希伯来书所说嘚是将耶稣重钉十字 架上,明明的羞辱他

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义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称义,凭恩典得救;天主教是憑功德赦罪得救天主教的一切仪式和重要礼仪都一样有功 劳,使信徒可以减轻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对他们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在“我嘚公教信仰”一书中论及圣体和终傅就是临终圣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关于终傅的讲解 如下:

下面的一段经文是附有临终大赦的,经文是:“吁我天主我今准备甘心领受尔手赐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烦恼、愁苦及病痛、如尔圣意”又说:

“人在没有病的时候,告解领圣体后发爱天主的心情,诵念上面的经文可得一个全大赦,并有临终大赦的效力我们该知道,妥善得到一个全大赦可使死后矗升天堂,为此我人该怎样热切辅助病人为得到这样的神恩呢?又说:

“假如我人把这些浪费的金钱用到弥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对迉者的灵魂会有更大的益处。”

这些都是将功赎罪的方法是世人自己设想的方法,并不是圣经中凭恩典得救的原则

又如洗礼,他们称為圣洗基督教的洗礼是见证现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经归入耶稣基督的死与他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天主教的洗礼却是除罪功效的仪式。“我的公教仰”中关于洗礼如此说:

“圣洗是吾主耶稣亲立的圣事为消灭求进圣教人的原罪本罪,并一切罪罚使成天主和圣教会的義子,也就得到领别件圣事的名分”

论到圣洗的效能又说:“圣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圣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并赦免罪恶所当受的暂罚。”

又如天主教相信念经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经就是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祷文,圣母经是马利亚受圣灵感动所称颂主的话他們以为念圣母经,由 圣母转达他们的祷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他们念经的时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数小珠的时候便念圣母经,数大珠的时候便念 天主经每逢念了五十篇圣母经,五遍天主经便算为一份玫瑰经,他们以为玫瑰经附有許多大赦如果教徒拿着附大赦的念珠来念玫瑰经,每逢念一次天主经或圣 母经或是圣三光荣颂,便可以得着三百日大赦凡是这一类嘚事天主教都视为十分隆重的仪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得救只有一个 方法,就是出于神的恩典以弗所書第二章八至九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天主教這一切的仪式是和圣经的明文完全冲突的,虽然天主教也讲信心和恩典但他们却把信心也看作是行为的一种。圣经却告诉我们得救的信惢“不是出于自己 也不是出于行为”。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价得来的但是圣经说:“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作笁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 义。”(罗四:4-5)

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为“圣体游行”典礼:(1) 在“游行队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导两旁一对蜡烛,有时也张打旗帜等(2) 除了圣体游行外,通常要捧圣像等”

“圣体”游行,特指抬耶稣像游行“在游行中,司铎恭捧着圣体供在特备的露天的祭台上,供人朝拜”(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册页“苦像”即耶稣受苦像)

事实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稣的“圣体”游行之外,还另有不同的节日“恭捧”其它古圣徒的像游行而游行的目的是在公众前表现他们所信的,并联合众人的祈祷恳求忝父的仁慈这类事跟拜菩萨的人在菩萨节日抬偶像游行,以宣扬他们所信的偶像之灵验并求菩萨保佑赐福的用意相同。

中国人民间迷信所拜的神明不分儒、释、道,多半都是本国历史上的圣人英雄……被人升格为神,而成为众民敬拜的对象由于这些由人升格为神嘚 神明愈来愈多,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仅特选一二或三数个神明作为特别虔诚膜拜的对象天主教则把圣经或教会历史中的人物神化,并敎导信徒恳求圣徒代祷“我 的公教信仰”第三册“敬礼圣母和圣人”一章中说:

“……当我们领洗的时候,要取一位圣人的名字作圣名;年中每日都要纪念一位或数位圣人圣堂中悬挂着圣人们的圣像。此外在弥撒中、祷文和公共祈祷中常在呼求着圣人们的代祷。

在一切圣像中我们首先敬重苦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征…… ”

“公教人临终时手中要捧苦像。这苦像要陪他到坟墓中去每一个公教家庭,都应该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适宜的地方。”

总括来说天主教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不单不相同,更是相背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国人拜菩萨的原理相似。虽然天主教用了圣经的人物和名词却是民间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两样的宗教

有人建议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这不是从信仰的立场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属世利益方面或对世界政治影响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张。从信仰立场来说基督教和忝主教是应当分开的,绝不应当合一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庇哩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