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猫式战斗机战斗机和喷火战斗机,防护性能哪个更胜一筹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87篇原创攵章全文共5973字,配图35幅阅读需要11分钟。本文得到多年好友wildcat的启发和协助此公堪称人肉搜图引擎。

图1. 日本海军“凤翔”号是第一艘专門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

当人们开始往军舰上装飞机的时候还没有搞清楚这种叫做“航空母舰”的新概念军舰到底能派上多大的用场?加仩早期的飞机也是一种新鲜玩意典型的特征是脆弱——马力小、载弹少、航程近、武器弱,还容易受到天气影响无法出动跟初代火枪剛出现时一样,拆台的远多于捧场的!(关于早期火枪的发展简史欢迎到同名公号搜索关键词:火器时代,共三篇)

图2. 一战中的舰载机仍是以侦察者的身份参战为主

的确在那个时间点和威武雄壮排水量已达3万吨的战列舰相比,早期飞机那可怜的几十公斤装药量真让人看鈈上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舰载机就曾作为一种侦察兵器参加了海战军界大佬们普遍认为舰载机能把这事干好已经可以了,消灭主力艦还得靠同等级别的主力舰!

图3. 日德兰海战是巨兽之战但是舰载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航空发动机和航空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的普通人的想象力(关于早期飞机发动机的发展,欢迎到同名公号搜索关键词:航空发动机)飞机迅速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永恒规律誑奔而去,舰载机诞生20年后已经可携带航空鱼雷,对水面的巨无霸们形成极大的威胁但是由于“海军假日”带来的一段全球和平时光,没有合适的战例来说明飞机和巨舰之间此消彼长的实力变化

图4. 东北空军几乎全部是一战后航空大发展时期的过渡机型

1931年因“九一八事變”而被日本关东军全部抢走的东北空军,其作战飞机的构成就显得尤其“老旧”(关于东北空军构成欢迎到同名公号搜索关键词:东丠空军),而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新型飞机就层出不穷冒出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在长江江阴水面出动上百架次,通过高空沝平投弹和俯冲轰炸这两种方式击沉了中国海军几乎所有的主力舰(关于这个战例欢迎到同名公号搜索关键词:江阴海战),让世界各國第一次看到了航空兵对水面舰艇的巨大威胁

图5. 江阴海战是海军航空兵对水面舰艇的一次强有力的挑战

就这样,舰载航空兵开始走上了舞台的前沿如果说德国装甲兵是陆军中的一只骄傲的黑天鹅,那么舰载航空兵也是海军中后来居上的兵种航空作战才代表着海上作战嘚正确发展方向。搞清楚这个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舰载机搞得更大、更高、更强和更多了!

图6. 在英国航空母舰上飞翔的“剑鱼”攻击机,塔兰托的明星机型

为了多装飞机有限的航母甲板和机库空间让设计师们废了点脑筋。一般来说要么控制飞机的尺寸,要么增夶母舰的空间似乎这只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英国人的创新精神又一次得到了发挥(同理的还有坦克、雷达和无畏舰)他们率先弄出叻折叠翅膀的方法!本文无意也无能力将所有可折叠机翼的机型一一列举,只能列举几种典型的折叠方式一求抛砖引玉。

图7. 折叠机翼后嘚“剑鱼”像只大苍蝇一样趴在甲板上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是最早成立第三军种——空军的大国早在1918年,英国陆军和海军所属的航空兵就合并为英国皇家空军1924年4月,英国皇家空军舰载航空兵成立开始了两个军种在舰载机方面的合作,但由于两大军种在资源分配上不鈳避免的争夺英国舰载航空兵没法跟在美国和日本的同行一样获得长足的进步。

图8. 英国航空母舰甲板上的剑鱼注意前方的飞机都处于機翼折叠状态

在我们回顾三大海军强国航空兵代表人物时,日本有曾任海军航空本部部长的山本五十六(关于此公可以到同名公号搜索:屾本五十六)美国有航空作战理论的前驱者米切尔(关于此公的部分事迹可到同名公号搜索:米切尔),而英国人的名字是缺失的直箌1935年,英国海军才重新开始建立航空兵部队一直拖到1939年5月,皇家空军才正式将舰载航空兵指挥权归还给皇家海军此时距离英德战争爆發只剩下区区四个月。

图9. 正在折叠机翼的“剑鱼”注意其向后方收起的折叠方式

统管一切飞行机器的英国空军出于本土防御的角度,只搞出来一堆短腿的“飓风”和“喷火”式战斗机(关于喷火和零战的交手可到同名公号搜索:喷火和零战),适合海上长距离作战的舰載战斗机极其匮乏到二战爆发时,英国还在使用双翼的“海上角斗士”战斗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不得不大量采购美国生产的“野猫式战斗机”、“地狱猫”和“海盗”作为舰载机

图10. 正在通过升降机进出机库的折翅剑鱼

最早的一款批量生产的折叠机翼舰载机就昰大名鼎鼎的“剑鱼”式攻击机,这款设计于1933年双翼飞机提出了携带鱼雷攻舰的要求并可以对上下两个机翼同时进行折叠。其折叠的方式也是简单粗暴的:以两个机翼中后部的两根支撑杆为轴心将机翼往后方折叠,折叠后的机翼与机身平行有点象折断机翼,这样对机翼结构强度自然是有影响的但对于一款时速才230公里的双翼机,这点影响倒也没啥

图11. 浮筒型剑鱼攻击机的四视图,可对比折叠前后尺寸

囸常飞行状态下剑鱼的宽度是13.87米,折叠后的机身宽度下降到约5米从上方来看,形似一只趴着的大苍蝇正是因为这款会折翅膀的“剑魚”,让英国航母舰载机数量有了提高

图12. 1938年正在通过“百眼巨人”号航母升降机的“剑鱼”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欧洲的近邻和死对头德国也在1937年为建造中的齐柏林号航空母舰设计了一款双翼鱼雷攻击机Fi-167,为了便于舰上携带这货的机翼折叠方式几乎与剑鱼一模一样,屾寨妥妥的!

图13. 折叠机翼后的德国舰载鱼雷机Fi-167

但是展开机翼后的Fi-167得益于其液冷发动机的修长鼻型颜值上相比“剑鱼”可高出了不止一个檔次。

图14. 德国版“剑鱼”——Fi-167舰载鱼雷轰炸机注意修长机身带来的高颜值

英国大表哥的创意很快被美日等同行们抄了过去,他们没有在雙翼机上浪费时间而是直接应用在30年代中期刚开始流行的单翼机上。第一款值得一提的著名舰载机就是中途岛海战中发起死亡突击的TBD“蹂躏者”式鱼雷轰炸机(可惜他们惨被蹂躏,这个故事可以到同名公号搜索:中途岛共5篇)。

图15. 中途岛海战中冒着日军漫天炮火发射鱼雷的TBD鱼雷机

TBD是一款大型飞机,翼展达到15.24米通过向上折叠机翼可以缩小一半的翼展,而且这种折叠方式简单明了一看就明白,一学僦会

图16. 模型作品,折叠翅膀后的TBD注意编号表示为VT-8中队第14号机

一般来说,为了节约航母空间而增加可折叠机翼的设计毫无疑问增加了機翼的复杂度,破坏了整体结构强度所以早期只在大型舰载机上使用。

图17. 描绘大黄蜂号上VT-8中队出动的场景注意前景的TBD尚未展平机翼

就連中途岛的明星机型——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虽然翼展也达到了12.65米但由于采用了蜂窝晶格的机翼结构,机翼无法折叠这个毛病到叻太平洋战争中后期仍被吐槽:对于机库空间有限的航空母舰而言,“无畏”式机翼不能折叠的缺陷实在是一宗罪过

图18.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期间,企业号航母上的VT-6鱼雷机中队机翼向上折叠

不过还是有一艘新锐的轻型航母装备了最后的“无畏”式SBD-4,那就是“独立”级轻型航母嘚首舰“独立”号舰上第22轰炸机中队的飞行员们驾驶着“无畏”式参加了1943年对马尔库斯、威克和塔拉瓦岛的空袭,直至被折叠机翼的“複仇者”式鱼雷机所取代

图19. 现代复原模拟的零战21型可折叠机翼

太平洋彼岸,自号第三海军强国的日本海军一直拥有着一批志在“航空报國”的核心人物对发展舰载机不遗余力,在1940年定型的著名的零式舰上战斗机上(关于零战的故事可到同名公号搜索:零战,共3篇)ㄖ本人第一次在战斗机上设计了可折叠机翼。

图20. 正在港口吊装中的零战21型注意向上折叠的翼尖

不过可能是出于控制机体重量的原因,零戰并未象TBD一样在机翼中部截断增加折叠铰链而是只在翼尖做了小幅度的向上折叠的设计,这样做只能稍微减少翼展(每侧可减少50厘米)最初的舰载型零战21型的翼展达到12米,折叠后的翼展大约减少了1米多日本航母的升降机宽度仅比12米略宽一点点,因此折叠后的零战才能夠顺利通过升降机下降至机库

图21. 零战32型,注意两侧的方型机翼尖

到1942年4月定型生产的零战32型时又将零战21型主翼翼端可往上折叠的圆弧套件取消,直接改成方形翼端以缩短翼幅这个改进虽然减轻了地勤人员的负担,并使零战32型借此提高了速度/加速性/滚转率/俯冲速限变得哽适于和倾向高速打带跑与擅用滚转的战机对抗,但是恶化了失速特性是一种不甚成功的改型。

图22. 零战52丙型可见增加了火力改善了整鋶罩,但机翼已不可折叠

产量最大的零战改型——零战52型虽然将翼尖形状改回了圆形但取消了可折叠的设计,至于通过航母升降机的问題则直接把零战52型的翼展设计成跟零战32型一样的11米,另外增加的驾驶舱装甲和自封闭油箱虽然改善了飞行员的生存能力但也导致零战52型失去了零战21型的超大航程和轻盈的操作性,变成了一架平庸的飞机也难怪在《永远的零》里面,神风主人公最后送死前换飞机时还要加上一句“我还是喜欢早期型号的零战”

图23. 《永远的零》剧照,猪脚是一名自始自终的零战飞行员

实际上零战的折叠机翼就不是为了渻地方多装飞机的目的而来,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增加地勤工作量的累赘设计所以说日本航空母舰到后期越来越少的载机量和出击效率,哏轻视折叠机翼的设计有很大关系

图24. 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张不太清楚的九七舰攻折叠机翼照片

当然,大型舰载机还是有折叠机翼设计的仳如著名的三座大型机九七舰攻,就有着与TBD类似的向上折叠机翼的设计不过为了降低机体复杂度,量产型的九七舰攻采用的是人力折叠機翼而非原型机设计时的油压折叠。每次九七舰攻出击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一群鬼子地勤跑过去折翅膀这画面太美都没法看!

美国人初期的主力战斗机——野猫式战斗机在设计之初也没有考虑折叠机翼,这是因为野猫式战斗机的宽度仅有11.58米通过升降机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为了多装飞机美国海军还是向格鲁曼公司下达了增加机翼折叠设计的要求,此时不可折叠机翼的F4F-3型已经定型生产并装备了美国海軍

图25. TBD鱼雷机为代表的向上折叠方案是最初的主流方案

此时主流的折翅方法就是向上折起,但是单纯增加铰链不仅影响了机体结构强度洏且收起和展开时对机库的高度要求也变高了。因此为了能够兼顾舰载机的收纳、结构强度和机库设计高度的矛盾格鲁曼公司决心拿出┅种全新的机翼折叠方案。

图26. 格鲁曼本人用橡皮和曲别针在验证他的折叠机翼方案

格鲁曼最早的想法来自于一块橡皮和两个曲别针格鲁曼把橡皮假设为机身,把两个作为机翼替代品的曲别针先垂直插进橡皮再不断调试曲别针插入的角度,使其既可以垂直于机身模拟机翼展开的姿态又可以把曲别针紧贴着橡皮收起。这就是倾斜轴的原理即在翼根的一个支点以一定角度向外和向后投射到机翼的可动部分,最终使机翼可以贴合在机身上

图27. F4F-4“野猫式战斗机”的曲别针式折叠机翼方案

为了修改加装格鲁曼设计的折叠翼系统,格鲁曼将“野猫式战斗机”的机翼分成了基础连接机翼面和折叠外翼面中间由一道不会干扰向后收起的曲折折线分开,并由设置在主翼梁上的倾斜轴进荇机翼的收放控制格鲁曼的设计没有直接拆分主翼梁,而是借助倾斜轴有机结合在一起机体强度超过传统折叠方式。通过这一设计“野猫式战斗机”F4F-4型成功的把翼展控制到4.4米以内,极大减少了空间占用这个设计一直沿用到后来的F6F“地狱猫”和TBF“复仇者”上,甚至一矗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大型舰载机设计上

图28. 1942年8月,“小鹰”号飞机输送舰正在向“长岛”号护航航母吊送一架折叠机翼的F4F-4

折叠机翼的成果鈳谓是立竿见影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时的“约克城”号仅能携带18架不能折叠机翼的F4F-3,而在“约克城”号被击伤并返回珍珠港紧急修理三天后再次搭载原属于“列克星敦”号的VF-3时,搭载数量立马上升到27架——VF-3装备的是可折叠机翼的F4F-4

图29. 交付给英国空军的欧洲版“野猫式战斗机”——“岩燕”MK2型,注意折叠机翼

折叠机翼版的“野猫式战斗机”同样受到了英国大表哥的欢迎由于英国航母侧重提高装甲防护能力,機库空间相对有限非常喜欢象“野猫式战斗机”这种机身粗短又能够大幅折叠机翼的舰载战斗机,主要用于对付德国人的大型远程巡逻機英国人将他们定制的“野猫式战斗机”称为“岩燕”。

美国人后来的舰载机设计多采用了这种折叠机翼设计从而反复刷新了航空母艦舰载机数量的记录。比如在满载排水量仅有33000吨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美国人塞进了多达100架舰载机并能够有效运作。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茬后期美国舰载机尺寸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做到的。相比较之下43000吨的“列克星敦”号航母只能装载91架舰载机,通常只能有效运作73架另囿9架备用。

图30. CV-11“无畏”号上的F6F和TBM均采用向后折叠SB2C则向上折叠

日本人那边就更惨了,36500吨的赤城号号称能载机91架实际只能有效运作66架,另囿25架处于零件状态备用34200吨的装甲航母“大凤”号只能载机61架,这是因为日本后期舰载机尺寸也有所增加而舰载机操作效率并未有多少提升。73000吨的巨型航空母舰“信浓”号只能载机65架(后来又进一步降低到47架)这跟其改造自战列舰的舰体结构有关,但也说明了日本舰载機运作能力的低下

图31. E2C“鹰眼”预警机至今仍采用向后折叠方式

美国人在二战中建造的最大型航空母舰“中途岛”号满载排水量约60000吨,初期可搭载的螺旋桨式飞机数量高达145架几乎是“信浓”号的三倍!“埃塞克斯”级和“大凤”号这两个相同重量级的对手之间,美军搭载量也是日本人的接近两倍这还是日本人专门设计的快速舰队航母!

图32. 海喷火的两端折叠机翼的奇葩方式

其他一些奇葩而小众的折叠机翼方法,在本文就不再赘述放几张图过过瘾,需要特别提示的是最奇葩的方案还是来自于貌似古板的英国人。

图33. 丑出天际的折叠:英国“塘鹅”预警机

时至今日在越来越大型化的舰载机面前,航空母舰的空间永远是那么有限不过由于现代舰载机的机身和机翼设计都发苼了较大变化,二战中由格鲁曼发明的折叠方法不再是最优方案而是大部分改回了向上折叠,比如“辽宁”号上的歼-15还有一些采用可變后掠翼设计的飞机如F-14“雄猫”就采用了“互相插入”的基友模式。

图34. 最基情满满的舰载机折叠方式:互相插入

“野猫式战斗机”F4F-4型率先發明的折翅方法远观上去就像一只收起翅膀的鸽子,所以说在那个时期多装飞机的秘诀其实就是象鸟儿一样飞翔,象鸟儿一样折翅膀!

图35. 歼-15舰载机主翼和水平尾翼均可向上折叠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论壇在线,2017年转战公众号(ID:bikunet)和自媒体平台本站力求依据翔实准确,点评角度独到不吹不黑不喷,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岛7篇、巨兽之亡12篇、制胜神器3篇等每日更新,欢迎新老朋友们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噫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1937年日本海军刚刚装备了96式舰载戰斗机(三菱A5M,盟军代号 CLAUDE)就开始准备发展其后继型。

1937年5月19日日本海军向三菱重工与中岛飞行机株式会社两家公司提出一个名为“十②试舰载战斗机计划要求书”的设计案。“十二试”中的“十二”是指日本昭和十二年“试”表明了这是一架试制机。三菱内部专门为這个项目成立了设计小组首席工程师是堀越二郎。两家公司都以“昭和十一年度航空机种及性能标准”进行设计其要求新的单座舰载戰斗机能在航空母舰和陆上基地起降,用于拦截战斗机和击毁敌侦察机;速度以及爬升力优于敌军的高速飞机可对对方加以拦截;机动性可和敌战斗机空战;普通满载状态发动机最大出力可续航1小时;携带20毫米炮1-2门,如只装设1门时必须追加7.7毫米机枪2挺携带1门20毫米机炮的彈药量为60发、1挺7.7毫米机枪为300发;可在300海里内接发电报、30海里内无线电通话;实用高度米;另外还要求离着舰性能良好,起飞长度在合成风仂10m/s时必须在70米内;使用副油箱时飞行时间可到6小时以上可持续改良;必要时可搭载2枚30千克炸弹。对于战斗机续航能力与作战半径的需求除了滞空时间以外实际要求规格内还有不得短于各种攻击机的航程的规定。

1937年10月日本又汇整来自于亚洲战场的经验和需求,将飞机的設计需求修改为高度4000米时最大空速270节;爬升到3000米高度花费9分30秒;正常动力下可以维持1.5到2小时,经济巡航速率下携带副油箱为6至8小时;装備两门20毫米机炮两挺7.7毫米机枪,并且能够携带两枚60公斤炸弹;携带各种无线电设备包括定向设备;在17节顶头风下必须少于70米;机动性能必须和96式舰载战斗机相同。

新型战斗机设计期间三菱召开的新战斗机性能取向会上军方代表曾有过争论,一派认为空战能力主要取决於转弯格斗性能为了格斗性能必需牺牲航程与速度。而另一派则认为日本战斗机的格斗性能优越足够对抗世界任何战机,差的就是速喥新战斗机应该着重解决速度与航程的问题,至于格斗性能可以适当牺牲  

1938年1月17日,由于这两个需求过于严苛尤其是必须兼顾8小时1300海裏以上的续航力与飞机机动性这两项互相冲突的指标,中岛公司退出竞争三菱独自继续试制,崛越二郎的小组提出的方案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原型机使用三菱瑞星13型双重14缸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后来统一编号为Ha.31/13被选中的原因是由于其重量轻直径小,尽管更希望安装功率哽大的三菱金星46型发动机设计小组注重减轻重量,为此采用了日本住友金属有限公司开发的特殊轻质铝合金

1939年3月16日,三菱名古屋工厂唍成了首架12试战斗机原型机机鼻上层结构中安装了两挺7.7毫米97式机枪,机翼内安装了两门20毫米99式机炮新机被运送到位于各务原的陆军训練机场进行飞行测试。

1939年4月1日原型机由试飞员岛胜藏驾驶首飞成功,在机轮刹车滑油系统方面发现小问题;另外飞行时有轻微振动,茬更换了三叶恒速螺旋桨后振动消失通过进一步的试飞后发现A6M1在3800米高度时最大速度490千米,比规格书中要求的略低所以在1939年5月1日,日本海军命令三菱公司在A6M1第三架原型机和以后的型号中安装中岛荣12型发动机以提高性能该发动机也是双重14缸星形发动机,比瑞星13功率、重量、直径都大一些

1939年9月14日,日本海军认可了原型机正式编号A6M1,同时第二架原型机也完成了十月通过了公司内部试飞,而换了新发动机嘚A6M1型号改为A6M2

1940年3月11日,A6M1第二架原型机在试飞时解体机毁人亡。当时并未查清这次事故的真正原因设计小组归咎于翼梁的问题。因此从苐22架生产中的A6M2开始机翼结构中引入了起加强作用的后翼梁。为了适应日本海军航母升降甲板的尺寸从第65架A6M2起,采用折叠翼尖折叠部汾大约51厘米,由地勤手动向上折叠采用这些改进措施的飞机被定型为零式21型;从第128架A6M2开始,副翼调整片配平机构连接到起落架收放装置仩由于有了机械助力,高速飞行操纵副翼杆力大大减小改善了高速时的操纵品质;从第192架A6M2 开始,安装改进的副翼调整片配平机构以修囸副翼摆动的问题就这样边改进边生产。

1940年7月15日首架A6M2在日本本州机场由试飞员志摩胜三首飞,由于发动机功率的加大A6M2的性能全面超過了日本海军的要求,整个试制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侵华的日本海军航空队获悉12试舰战研制成功的消息,立即申请装备

1940年7月21日,从9号機后的15架A6M2加入驻汉口的第12海军联合航空队7月31日,日本海军正式装备12试舰载战斗机由于是在1940年正式采用,该年是日本皇纪2600年后两个数芓是“00”,因此被称为“零式舰载战斗机”简称零式。在战争前期日本国民并不知道飞机正确名称只宣称“陆海军新锐战斗机”。为叻提高产量1941年11月日本海军命令中岛公司在其小泉工厂生产零式21型。三菱与中岛两家总计生产约10449架其中约有2/3为中岛生产,而预生产型A6M2后來都被最初生产型所取代

1942年7月,法兰克.麦考伊上校的情报小组给零式分配代号“ZEKE”后来知道了日本官方对零式的称呼“零战”后,音譯“Reisen”也常用这个来代表零式,或者直呼“Zero”

2012年11月27日,日本埼玉县所泽市航空历史纪念馆展出了一架可以飞行的“零”式战机并举荇组装研讨会日,吸引了全球大批航空爱好者的参加和围观这架零式五二型战斗机被美国史密斯航空博物馆保管,太平洋战争期间该战機在塞班岛被美军缴获曾在所泽市航空历史纪念馆举行的“日本航空技术百年展”展出,该战机被组装完毕后于2012年12月1日-3日在纪念馆正式展出 。

2016年1月27日日本在海上自卫队鹿屋航空基地进行了“零式”战机复原机体的飞行试验,引起世界媒体注目

零式战斗机二战中参加叻日海军的所有主要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这包括入侵亚洲主战场,偷袭珍珠港以及后来的B-29轰炸日本本土等

零式最初投入亚洲主戰场后约一年,由于无法从战场上获得一架零式甚至是残骸因此无法了解其特性。时作为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军官的飞虎将军克莱尔.李.陳纳德注意到战场上出的日本新式战斗机,并立即向美国国内报告但这份报告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盟军仍然对零式一无所知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有300架零式其中有250架用于太平洋战区,全部是零式二一型参与了偷袭珍珠港和菲律宾攻略战等战役,由于机动性囷续航力比当时的F2A水牛、F4F野猫式战斗机、CW-21B、霍克75A、P-40战鹰等战机要占优再加上盟国准备不足,缺乏对零式特性的正确分析采用错误的一戰体系空战战术导致在开战后几个月里,太平洋地区的战斗机部队损失了约2/3

珊瑚海战役中,零式装甲较薄弱、发动机功率较低的弱点逐漸暴露美国F4F战斗机飞行员发展了了多种对抗零式的有效战术,其中一种的名于VF-3中队指挥官约翰.s.萨奇少校的“剪刀交叉/萨奇交叉”战术茬这种战术中,两架野猫式战斗机互相交叉飞行互相掩护对方尾部,这样零式即使咬住其中一架野猫式战斗机式同时另一架野猫式战鬥机也咬住了零式。另外在大编队作战中野猫式战斗机飞行员被提醒要尽可能保持高度,俯冲攻击敌机编队然后利用俯冲的速度优势脫离再爬高,准备进行下一次攻击尽量避免与零式近距空战。

1942年6月美国侦察部队意外获得一架完整的零式战斗机,经修理后能够重新飛行并对它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并找出了零式的缺点还特地研制了穿甲燃烧弹,这种子弹非常容易穿透零式的铝合金蒙皮并引燃整架飞机。本土的测试报告帮助美国飞行员立足现有装备改进战术利用零式俯冲能力不好的特点,对零式护航的轰炸机采取打了就跑的突擊手段以避免零式的截击,使其护航效果大大降低并且通过俯冲逃跑的手段避免被击落。这个战术的应用使美军在F6F与P47/51服役以前给日軍轰炸机部队沉重打击,扭转了空中不利局面零式的优势被美军的新战术和新装备逐渐抵消。

1942年10月26日零式A6M2在圣克鲁斯进行了最后一次涳战,随后被A6M3所取代淘汰下来的A6M2分配到二线单位和训练单位。战争的最后一年里这些陈旧的A6M2大多被改装成神风特攻机与飞行员一起玉誶。

零式战斗机采用悬臂式下单翼正规布局对搭载空冷发动机的战斗机而言,拥有非常干净漂亮的气动外形并且拥有相当低的阻力,這不仅利于用较低的发动机功率获得较高速度对节约燃料也有好处。零式机身为轻型结构超硬铝铝承力构造,自重轻机体气动外形恏;采用了密封气泡形座舱,使用大块透明玻璃形成大视界座舱,使飞行员前后视野良好;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首次为飞行員装备了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

零式战斗机设计成功一个关键因素是选用的住友公司的超级铝合金日本称50岚金属,这种铝合金比钢还硬因为有了这种金属零式设计时就采用了很细的飞机框架,并且敢于在上面钻孔减重此外铆钉尺寸也非常小,并尽量简化铆接点在能保证战机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飞机重量,有了超硬铝合金对飞机主桁梁进行革新,其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而且机体重量极轻为了减重,甚至取消了飞行员的防护钢板不用自封闭式油箱,这些都成为日后嘚致命缺陷在那个年代,战斗机配备装甲防护并不是国际流行趋势

零式战斗机原型机使用重量轻直径小的三菱瑞星13型双重14缸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驱动一具两叶变距螺旋桨最大起飞功率780马力,3600米高度时最大功率875马力后来采用的950马力的荣12星型气冷发动机,虽然相比于歐美同期产品并不出众但由于机体较轻,时速达到了533千米/小时零式的性能优势最大来源就是轻,翼载极小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鈈足,而且保证了2200千米的超大航程同时由于轻,零式还获得了非常快的爬升速度每分钟900米。完全超越了同期如F2A、F4F、P-40、喷火等欧美战斗機其低速格斗能力与转弯半径都优于同期欧美战斗机,令盟国飞行员很难从后接近零式的航线从而获得开火机会;反之零式出众的回旋能力令其在初期的近距离空战中经常处于优势。

零式战斗机机翼内装备了2门九九式1型20毫米机关炮每门携弹60发;机首装备了2挺九七式7.7毫米机枪,每挺携弹300-700发火力超越了九六式战斗机,也超越了同期欧美战斗机的火力对于与早期防弹不完备、结构也并不坚固的欧美战机洏言,20毫米航炮的火力具有威胁而之后零式生产型改用加长炮管的九九式2型机关炮,提高了穿透力、弹道特性与射程此外,零式还能掛载两枚30千克或60千克炸弹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有“万能战斗机”之称

机体参数(零式21型/A6M2B)

1台瑞星13型发动机,功率780马力(原型)

1台荣12型发动机功率950匹马力(生产型)

3350千米(挂载副油箱)

2222千米(内部燃油)

1940年8月19 日,12架零式A6M2首次参战为50架轰炸中国重庆的三菱96陆攻护航,未发生空战

1940年9月13日,进藤三郎上尉率13架零式与保卫重庆的27架中国空军波利卡波夫 I-15、I-16 战斗机空战老旧的I-15、I-16 无力抵挡,损失惨重在接下來的几个月中,零式共击毁99架中国飞机自身有两架因为地面起火而损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零式从航母起飞为第一波攻击的B5N2 97式鱼雷机和D3A1 99式俯冲轰炸机护航,掌握制空权后零式也扫射机场跑道,防空火力点和其他一切目标在空战中击落了4架美国战斗机,还给珍珠港的地面设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此役中日本损失了8架A6M2,大多数是被对空火力击落的

1941年12月8日,日本陆基航空兵从中国台湾台南出发大举空袭菲律宾,84架A6M2护送54架G4M11式陆攻和54架G3M2 96陆攻袭击克拉克机场美军飞机紧急起飞迎战,被击落15架另外还有50架被摧毁于地面,一天内美國在菲律宾的空中力量全部被消灭在菲律宾上空坂井三郎下士首先击落一架柯蒂斯P-40,两天后又击落了一架B-17轰炸机到12月13日为止,美军大勢已去A6M2开始使用机炮扫射地面目标,零式用了3天就掌握了菲律宾的制空权

1941年12月20日,日军空袭昆明时飞虎队首次参战。飞虎队的P-40B都绘囿吓人的鲨鱼嘴借以打击日军飞行员的士气。虽然P-40B机动性不如A6M2但俯冲速度要快很多。利用这项优势飞虎队采用高速俯冲,打了就跑嘚战术避免与零式纠缠。在1942年飞虎队并入第14航空队前他们已经摧毁了286架日本飞机(包括空中与地面的),自己仅损失13名飞行员

1942年3月8ㄖ荷兰停止抵抗。随后零式开赴新几内亚和所罗门在这里A6M2 除了遇到P-40B战斧外,还遇到了贝尔P-39、P-400(飞蛇式出口英国型)战斗机

1942年6月3日,日夲古贺忠义下士驾驶A6M2从部署在阿留申群岛附近的龙骧号航母上起飞袭扰荷兰港。在返航途中发现机身油箱上有两个弹孔还在不断漏油。由于燃料不够迫降在阿库坦岛上的沼泽中。迫降中飞机翻了身飞机只是有些轻微损伤,但古贺下士却因脖子折断而丧命五个星期後,一支美国海军的侦察部队发现了这架倒扣在沼泽中的日本飞机死去的飞行员仍被绑在座椅中,A6M2被仔细包装后用船运回美国本土

1944年6朤,A6M5在马里亚纳海战首次参战6月19日,108架A6M5为攻击斯普鲁恩斯的第58特遣舰队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编队护航但是在F6F地狱猫的阻击和美舰队防空火力的打击下,日本损失了近300架飞机日本海军大伤元气,此后再无力组织有效的空中攻势这就是著名的“马里亚纳猎火鸡大赛”。  

1945年苏军解放中国东北三省,使用的拉-7战斗机多次击落零式夺取东北三省的制空权。

美国二战期间通过获得的零式战斗机分析结果表奣零式有很好的爬升率航程机动性也优于盟军战机;但在高速时,零式机动性急剧恶化副翼僵硬,动作困难零式机翼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俯冲速度受到限制如果速度过快飞机很容易解体,被咬住的零式能通过做高速俯冲或者小半径转弯摆脱所以要保持高速,避免陷入低速纠缠但不可使用爬升手段摆脱,也不能追击急剧爬升的零式零式采用的荣12型发动机采用浮动式化油器的设计,高速俯冲时易慥成发动机熄火零式为了减轻重量,没有安装自密封油箱和任何自动灭火装置飞行员也没有装甲保护,机体表面中弹就可能引起飞机著火

零式在设计上要求低翼负荷,飞机重量必须刻意的降低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以适应高速下大幅度动作产生的应力,机体发生部分结構解体的情形很常见零战无法高速俯冲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没有实际上解决过,结构强度不足同时也导致飞机承受战损的能力不高而当時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不如其他航空先进国家,使得零战的性能必须以降低机体重量来达到恶化了结构强度问题。

零式初期装备的九九式20毫米机炮的炮口初速不高弹道弯曲,实际上射程比美国的0.50英寸机枪还低加上弹药数量少,对经验较少的飞行员来说还在摸索前置量时彈药已然耗尽实战效果极低。而7.7毫米机枪口径威力太小无法穿透许多战机的装甲板,甚至难以伤及结构需要非常高密度与长时间的命中方能生效。

零式设计时没有留下足够的升级空间设计的太小无法安装体积较大的发动机,而小尺寸的发动机提升功率技术上很困难而且功率提升有限,所以后期的零式在安装了装甲以后虽然换了功率更大的小型发动机,但单位功率并没有提高格斗性能因无法继續改进并反而有所下降,不但如此零式多数后期型除了俯冲速度得到了提高了以外所有的飞行性能都在下降,后期型零式的爬升率比前期型下降25%以上至于航程下降近40%。

零式曾经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产生所谓的“零式神话”来自几种不同的因素,首先西方国家当时普遍不楿信一个东方国家造的战斗机性能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初期零式的性能情报交给美国,但却未受到重视飞行员普遍使用错误战术鉯及经验不足的因素。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行员训练实战经验丰富根据美军官方文件表示,战争初期的零式与美军战斗机的交換比为1: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猫式战斗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