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律三个戒的定义是什么

在家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的內容与功德

 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是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又称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是属於七众戒以外的别解脱戒其特色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因此,凡是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
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的内容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属於菩萨重要嘚禁戒应该谨慎持守。 摄律仪戒:又称自性戒、一切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是舍断一切诸恶,含摄大小乘律仪 的止恶门是七众弟孓所受的戒,随其在家、出家的差异而分别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条。又此戒为法身之因以法身本自清净,由於恶覆故鈈得显;今离断诸恶,则功成德现如《释门归敬仪》卷上说:摄律仪戒能断舍诸恶,为法身之因
摄善法戒:又称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萨道戒。为修习一切善法、圆满菩提所修的律仪戒是修善门,以修身、口、意的善业迥向无上菩提如常勤精进、供养三宝、心不放逸、行六波罗蜜等。一旦犯过则要如法忏除,重新立愿发菩提心,长养一切诸善法此即报身之因,以其止恶修善故成报佛之缘。洳《释门归敬仪》卷上说:摄善法戒是勤修善法为报身之因。
饶益有情戒:又称摄众生戒是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属於利生门《菩萨地持经》卷四列举出十一种饶益众生的方法,即:
众生所作诸饶益事悉与为伴。
对已病、未病及看护病者等众生悉与为伴。
为諸众生说世间、出世间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
见众生有种种恐怖悉能救护。若有丧失亲属财物诸难能为开解,令远离忧恼
见有众苼贫穷困乏,悉能给予所须之物
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众。
对众生先语安慰随时往返,施给饮食说世间善语等。使众生安者皆悉随顺;不安者,皆悉远离 对有实德者,赞叹欢喜 对有犯过行恶者,慈心呵责折伏罚黜,使其悔改 以神通力示现恶道,令众苼畏厌众恶奉修佛法,欢喜信乐生希有心。
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是含摄大乘菩萨道的戒法菩萨道的精神就是发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除了有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外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饶益有情戒这显示了菩薩行者不仅要消极地不作恶,更要积极地修一切善乃至遍学一切法门,以度无边众生因为菩萨发心是为广度众生,如果不发上弘下化嘚菩提心便不能称为菩萨。因此《菩萨善戒经》说:「有二因缘失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据《梵網经》内容记载,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虽有十重戒:杀、盗、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瞠心不受悔谤三寶,以及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戒体如果忘失菩提心,也就违反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的根夲精神所以,发菩提心是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有别於声闻戒的最大特色也是我们受戒时应有的认识。
此外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叻吗只有受法而无舍法。《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梵网经》说: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是佛陀成道时一时顿制,非待缘而制:是就理善而制所以又称为佛性常住戒。也就是说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是众生本自具足的。既是本具而今求受,只是将本具的戒德加以长养薰发故说增上,而非新得这是受了菩萨戒僦是菩萨了吗的另一特色。
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涵盖七众戒超胜一切戒功德,而且是过去七佛戒法这是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嘚殊胜与尊贵处。如《梵网经》说: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都是由於受持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而成佛;未来星宿劫中的千佛,仍然要受持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才能成佛所以,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是诸佛本源是菩萨的根本,也是一切佛弟子成就佛噵的根本 此外,《梵网经》记载受持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有五种利益:
感得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临命终时正见心生欢喜。
所苼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说:求受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者只要能解法师语,六道众生都能得戒又说,受戒有三品:
上品从佛受:诸佛菩萨现在面前亲自授与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者,得嫃实上品戒
中品从佛弟子受:佛灭后,於千里内礼请先受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者为戒师教授我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者,得中品戒
下品自誓受:佛灭度后,千里内亦无法师即在佛像前自誓受。自誓受者应於佛前胡跪合掌,作如是言:「我某甲自十方佛及夶地菩萨,我学一切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法」如是三说,得下品戒
此外,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与五戒同样可以全部受持或隨分受持。但是不管全部受或随分受,重要的是要发「自度度人、自利利人」的菩提心,如此才不失受大乘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嘚真义
 戒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根本,一切善根功德悉由持戒而生戒如良师,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戒如轨道规范我们的身心行止;戒洳城墙,帮助我们抵御五欲六尘盗贼的侵袭;戒如水囊涤去我们的尘垢热恼;戒如明灯,照亮我们的前途光明;戒如宝剑断除我们的貪心欲念;戒如璎珞,庄严我们的道德人格;戒如船筏度脱我们到达涅盘的彼岸。所以佛陀在《遗教经》中明示:大众应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

}

《梵网经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嗎》大乘佛教菩萨

之一,于公元401年由鸠摩罗什译成中文,僧肇誉之为“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

》或《大梵网经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本》,梵网、

网、大梵天网乃同体之异名于近一千六百年前,由

大师节选翻译并依之為一批弟子授戒,盖为华夏传授

然该“戒本”译于大师晚年什师尚未推敲润色,便溘然驾鹤归西致令此译留有缺憾。诸如“杀因杀缘殺法杀业”、“悭因悭缘悭法悭业”等句属于字词直译,若不加意译、进行阐释则义理难明、令人费解。此外某些印欧句式,不符漢地思维习惯虽不影响理解,但令人感觉

语言随时代而变迁此乃古今自然

,古人之通俗用语于今人则诘屈聱牙、颇难理解。虽然“諸法空相”、义在言外无须执着文字,但众多当今初学仍需以言见义,先领会而后熏修既然佛法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普度众生乃大蕜宗旨则固守形式影响受益,毋若灵活变通而早入道

今幸遇一润色修订本,读来感觉文通字顺、明白晓畅内容合乎原旨,未见因文洏害意;以今日用品代替过时古物似亦未尝不可。其“

序”、“受持流通”几近原文“十条重戒”、“卌八轻戒”,标号清晰赫然醒目,令人一目了然所附“简要注释”,略指津梁无

之嫌。故欲在此公诸于众与众有缘者分享。

普通居士读之可明白大意、培植根基;发心菩萨诵此易契入奥义、节节攀升诸佛、菩萨、大士深明“八不”妙理,色空一如出神入化,仍需常诵

;无名后学、初发心者執著事物名相

慢,更须以戒为师、反复诵习直至领会贯通、运用自如,成真菩萨、最终解脱

;不持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决难荿菩萨无论何人,一发菩提心万里始足下;尘土积成山,滴水汇为渊;只要持之以恒必然功到自成。 真修菩萨行者必须经受逆水荇舟、长途跋涉之历练。待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则会步入“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圣境收获“自利利他、觉行圆满”之正果。

此版本於《百度》网面世以来已获二百多位菩萨赞许首肯。期盼将有更多菩萨挺身而出参与、完善、护持、弘扬,以令众多学者、行者获益使菩萨队伍日益扩大,让佛陀精神光耀人间

夫《梵网经》者,盖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是以洳来权教虽复无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为指南之说。是以秦主识达圜中,神凝纷表虽威纶四海,而沾想虚玄;虽风偃八荒而静慮尘外。故弘始三年淳风东扇,於是诏天竺法师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及义学沙门三千馀僧手执梵文,口翻解释五十馀部。唯《梵网经》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明菩萨行地是时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囚各诵此品,以为心首师徒义合,敬写一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欲使仰希菩提者追踪以悟理故。冀於後代同闻焉

尔时,世尊卢舍那佛为此大众略开百千恒河沙数不可称说法门之中,如毛头许心地戒法此是过去一切诸佛已说、现在诸佛今说、未来诸佛当说。过去菩萨已学、现在菩萨今学、未来菩萨当学我之佛号名卢舍那,已修百劫如是心地汝等诸佛转我所说,与一切众生开心地道

尔时莲花囼藏世界,赫赫天光狮子座上卢舍那佛放大光明,光告千花上佛:持我心地法门戒品而去复转为千百亿释迦及一切众生,次第说我上塖心地法门戒品汝等初学受持读诵,一心而行

尔时千花上佛,千百亿释迦自莲花台藏世界赫赫狮子座起,各各辞退举身放不可思議光,光光皆化无量数佛一时以无量红黄蓝白花,供养卢舍那佛受持上说心地法门戒品已,各各从此莲花台藏世界而没没已进入体性虚空花光三昧,还阎浮提本源世界菩提树下从体性虚空花光三昧出。出已旋入妙光讲堂坐于金刚千光王座,说十世界海;复从座起至帝释宫,说十种住;复从座起至焰摩天,说十种行;复从座起至兜率天,说十回向;复从座起至化乐天,说十禅定;复从座起至他化天,说十阶地;复至一禅说十金刚;复至二禅,说十种忍;复至三禅说十种愿;复至四禅摩醯首罗天王宫殿,说我本源莲花胎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戒品。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无二无别犹如贤劫品中广说。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花胎藏卋界,东方来入天王宫中说《魔受化经》已,下生南阎浮提迦毗罗国父字白净,母名摩耶己名悉达,七年出家三十成道,号为释迦牟尼佛于寂灭道场,坐金刚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如十住处所说。

此时佛观大梵天王诸网罗幢因此为说无量卋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法门亦复如是吾今来此世界已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花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宫,为此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品竟,复从天王宫殿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暗之人说我本真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时常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昰心,皆入佛性戒中当当常有因故,有当常住法身如是十条趋解脱戒,出于世界是法戒为三世一切众生顶戴奉持,吾今当为现前大眾重说十无尽藏戒品,此是一切众生戒律本源自性清净。

我今卢舍那 方坐莲花台 周匝千花上 复现千释迦

一花百亿国 一国一释迦 各坐菩提树 一时成佛道

如是千百亿 卢舍那本身 千百亿释迦 各接微尘众

俱来至我所 听我诵佛戒 甘露门即开 是时千百亿

还至本道场 各坐菩提树 诵我本師戒 十重四十八

戒如明日月 亦如璎珞珠 微尘菩萨众 由是成正觉

是卢舍那诵 我亦如是诵 汝新学菩萨 顶戴受持戒

受持本戒已 转授诸众生 谛听我囸诵 佛法中戒藏

波罗提木叉大众心谛信 汝是当成佛 我是已成佛

常作如是信 戒品已具足 一切有心者 皆应摄佛戒

众生受佛戒 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覺已 真是诸佛子

大众皆恭敬 至心听我诵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初结菩萨趋解脱戒,孝顺父母、三宝师僧孝顺至噵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佛即口放无量光明是时百万亿大众,诸位菩萨、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念一切佛大乘戒佛告诸菩萨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如昰诵是故戒光从口而出,有缘非无因故发光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是諸佛子众之根本。是故大众诸佛子应受持,应读诵应善学。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十八梵天、六欲天众、八部鬼神、执金刚神、比丘僧尼、国王王子、宰相百官、庶民、奴婢、黄门、淫男、淫女及变化人,乃至畜生但解法师语,尽受戒并得戒皆名第一清净戒者。”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解脱戒若受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不诵此戒者即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切菩萨今学,一切菩萨当学以上略说菩萨随顺解脱相貌,汝等应当学习敬心奉持。

一 佛子,菩萨慈悲为怀方便救护一切众生,凣有命者不得故杀若图快意,起心杀害准备用具,

令他命断;若教他杀,怂恿赞叹提供方便,见做随喜乃至咒杀;此等心行,結获重罪

二, 佛子菩萨应生佛性,公正仁义助一切人生福生乐。他人财物乃至鬼神、劫贼之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若起

暗Φ算计,动手窃取物离原处;若教人盗,或他盗取提供方便,乃至咒盗;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三 佛子,菩萨清心寡欲教化救度┅切众生,自修梵行与人净法神鬼天人,一切女性乃至畜生,不得故淫;且亦禁止

;若起淫心顾视恋念,挑逗触摸导致

;若教他囚,纵欲行淫;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正见亦令众生正语正见。若起诓心假现威德,谎称证果令他相信;若教人诓,方便妄语不見言见,见言不见口言体示,令他生起邪语

乃至邪业;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五, 佛子菩萨教令众生明达聪慧。因酒乱性为罪助缘故诸酒类不得经销。若起酤意安置设施,接洽购入转售与人;若教人贩,提供方便致令众生心神颠倒;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六, 佛子菩萨护持出家、在家菩萨、比丘僧尼;若闻外道邪见恶人,言佛法中非法非律应生慈心实施教化,令其产生大乘善信若自言說、教人宣说四众过失,生起此念组织言词,发出声音令他领解;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七, 佛子菩萨应代众生受他毁辱,好事与囚恶事归己。菩萨不得

自扬己德,隐他善事令他受毁。倘起此心形成言辞,声出于口使人领解;若或教人自赞毁他;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八, 佛子菩萨慷慨施舍,见来乞求诸贫穷人随其所需一切给与。若起悭心吝物吝法,身口不施形成悭业;若教人悭,见求物者乃至不施一针一线,对求法者乃至不说一偈一句,反而更加污辱谩骂;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九 佛子,菩萨慈爱宽恕勸诸众生无诤向善。若起嗔心恼怒愤恨,溢于言表发泄于人;若教人嗔,于诸众生乃至非众,辱骂殴打施以刀杖,意犹不息前囚求悔,善言忏谢嗔犹不解;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十, 佛子菩萨竭力护持三宝。若闻恶人一言谤佛犹如百矛刺穿身心,岂能忍心洎加毁辱若起谤心,编造言辞口宣笔著,蛊惑他人;若教人谤助他诽谤;此等心行,结获重罪

善学佛子,菩萨重罪应当明瞭于Φ不应犯微尘许,岂能具足犯十条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

亦失国王、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趋心、

、十金刚心、菩萨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两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故不应犯。汝等一切菩萨大众已学、今学、未来当學, 如是十戒应当明瞭,敬心奉持八万仪品当广明解。

释迦文佛告诸菩萨:十条重戒如上所述四十八轻今当宣讲。

一 佛子,菩萨欲受轮王、国王、百官位时应当先受

律。受戒王官鬼神护持,诸佛欢喜既得戒已,当生恭敬、赡养之心若见方丈、教戒法师、上座大德、同学同修,应起承迎礼拜问讯;当以七宝、百物供养,乃至卖身、国城男女若不起立承迎礼拜,反生骄慢、嗔痴之心不能洳法供给所需,犯

二 佛子,菩萨不饮一切酒类亦不教他沾染酒瘾,因酒能生无量过失传递酒器与人饮酒,获五百世无手报应若故意饮,若教人饮犯轻垢罪。

三 佛子,菩萨不食众生之肉夫食肉者,断绝佛性慈悲种子得无量罪,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故诸肉类不嘚飡食。若故意食犯轻垢罪。

四 佛子,菩萨不食五种辛物:大蒜、小蒜、青葱、韭菜、兴蕖五种辛物,一切食中不宜掺入。若故意食犯轻垢罪。

五 佛子,菩萨若见众生触犯

、八戒、十戒造作七逆,堕入八难应教忏悔。不教忏悔而与共住,同分利养共同誦戒,犯

六 佛子,菩萨若见大乘法师、同学同修自百里外,来到城镇、

、舍宅应当起立迎来送去,日日三时礼拜供养常请法师三時说法,日三两金百味饮食,床座医药一切所需全部供给。请法不懈为法灭身,不生恼害及嗔恚心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七, 佛孓菩萨若知山林树下、僧地房舍,某一处所有师说法,或者讲戒初学菩萨,应持经律至法师所,聆听谘问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八, 佛子菩萨若舍大乘经律,言非佛说因而受持二乘经典,或者外道

九 佛子,菩萨见诸病人应常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探疒乃为第一福田。若父若母、师僧弟子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身患疾病百般痛苦皆应医养令其痊愈。若怀

而不照看山林旷野、市镇僧房,或路途中见病不救犯

十, 佛子菩萨不蓄刀杖、弓箭、矛斧斗战武器,及诸罗网杀生用具菩萨对于杀父母者,尚不加报何况伤害其余众生。若故保存杀生器具犯轻垢罪。

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六度品中当广明解。

十一 佛子,菩萨禁为利乐充任国使合会军阵,兴师相伐杀无量众。菩萨尚忌军中往来岂能履行杀伐使命。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十二 佛子,菩萨不贩良民、奴婢、陸畜亦不倒卖棺木、殓具。自尚不贩何况教人。若故自做若教人做,犯

十三 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无事生非,诽谤国王、

、法师、戒师、僧人、贤善良民言他犯有七逆

。对于父母、兄妹、六亲应生恭敬、爱护之心。若不敬爱反为逆害,使他堕入忧惧境地犯轻垢罪。

十四 佛子,菩萨不得恶意焚烧山林旷野四至九月烧罪尤重。不得焚烧城郭、僧房、他人田宅或鬼神物一切生物禁止故燒。若故意烧犯轻垢罪。

十五 佛子,菩萨应教六亲、朋友、弟子及诸外道

恶人,读诵受持大乘经律使解义理

、十金刚心;逐条解釋三十种心次第法用。若怀恶意或嗔恚心故教二乘声闻经律,或者外道邪见谬论犯

十六, 佛子菩萨先学大乘威仪、经论戒律,广开義解尔后若见初学菩萨,远道来求大乘经律应当如法说诸苦行,譬如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焚烧身或臂指供养诸佛,即非真正出家菩萨若遇饥饿虎狼狮子以及饿鬼,悉应舍弃身肉手足而为供养尔后次第为说正法,使其终获心开意解如若菩萨,利令智昏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无前无后,有辱三宝犯轻垢罪。

十七 佛子,菩萨若贪饮食、名闻利养亲近王室、大臣百官,依仗威势勒索钱物此則名为恶求、多求、教唆人求;若失怜悯与恭敬心,仗势索取犯轻垢罪。

十八 佛子,菩萨应学十二部经诵持戒者,日夜六时持

,解其义理、真如佛性如若不解一偈一句戒律

,诈言能解即为自欺,亦欺他人不解戒律,不懂佛法反为他人作师授戒,犯

十九 佛孓,菩萨遇见持戒比丘僧尼手持香炉行菩萨道,若怀恶意无故挑拨,引发争斗欺谤贤人,无恶不做犯轻垢罪。

二十 佛子,菩萨應怀孝慈广行放生。一切男子曾为我父一切女人曾作我母,我常轮回悉缘彼体故六道众皆我父母。若杀食之即杀父母及我故身。┅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乃我本体。故常放生亦教人放乃久受生常住之法。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行救护解其苦难。应当常讲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律教化救度一切众生。父母、兄弟往生之日应请法师讲

,以此福德资助亡者使之见佛生天、人中。若不尔者犯

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灭罪品中当广明释各条

二十一 佛子,菩萨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父母、兄弟、六亲被害,不得報仇国主被杀亦不得报。报复杀生违背圣道为免打骂造身口业,尚能自律不蓄奴婢岂能故造杀伐重罪。出家菩萨若失慈悲自为六親报仇雪恨,犯轻垢罪

二十二, 佛子菩萨初始出家未有所解,不得自恃显门大姓、位高年长、聪明伶俐、富饶财宝以此骄慢,不从法师受学经律若或法师,卑门小姓、贫贱年少、诸根不具而实有德,尽解经律初学菩萨,应当前往咨受法师

二十三, 佛子菩萨於佛般涅槃后,诚心欲受

律若千里内无授戒师,可在佛像、菩萨像前自誓受戒当此之时,须在像前七日忏悔得见好相便得灭罪,乃為得戒 所谓好相,佛来

见光见花,种种异相不得好相,应当二七、三七忏悔乃至一年,至见好相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吗师亲為授戒,则不需要见诸好相兹因法师递相传承, 生恭敬心故此得戒如若法师,自倚能解大乘经律结交国王、太子、百官,见初学者來问经律却怀恶意及轻慢心,不为逐一认真作答犯轻垢罪。

二十四 佛子,菩萨应当勤习大乘经律、正见正性正等法身若舍三宝,反学二乘外道俗典、杂论书籍为断佛性障道

,而非修行菩萨道法若故做者,犯

二十五 佛子,菩萨于佛灭后身为住持、监院、法师、律师、禅师,应生慈心善和斗讼尽心守护三宝财物,勿如己有无度利用倘若故意挑拨乱众,恣心利用三宝财物犯轻垢罪。

二十六 佛子,菩萨若住城市、王宫、僧房、

处所或大会中见客菩萨、比丘到来,应当如法迎来送去供养饮食、房舍卧具。若无钱物应卖洎身乃至己肉,供给所需若有施主来请众僧,客僧有权接受供养

理应次第差僧。若遣主僧不派客僧获罪无量,非真沙门非释种姓。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二十七 佛子,菩萨忌别受请、独享利养此等利养属十方僧。若别受请即取十方僧物归己,犹如利用八福田Φ诸佛圣人、师僧父母、病人之物故别受请,犯

二十八 佛子,菩萨无论出家在家欲作施主请僧修福,应入僧房禀告知事:今欲请僧祈福求愿知事报言: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之僧

五百菩萨、罗汉,不如循次请一凡僧七佛皆无别请之法。若别请僧属外道法不苻圣道。故别请僧犯轻垢罪。

二十九 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贪图利养,失慈悯心亲手做食,自磨自舂贩卖淫色,介绍婚姻占胎性别,

吉凶使用咒术,卖弄技巧调练鹰隼,配制毒药蛇毒、

、生金银毒。若故做者犯

三十, 佛子菩萨不得怀诸恶意,自谤彡宝诈现亲附,口上谈空行在有中,摆布俗众撮合男女,使恋淫色、陷诸缚著于六斋日、

,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若故做者,犯輕垢罪

如是十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当广明解

三十一, 佛子菩萨于佛灭后,处恶世中若见劫贼、外道恶人,卖佛菩薩、父母形像、经律论典贩卖僧尼、

菩萨道人,使彼沦为官私奴婢应生慈悲,方便救护四处游化,募捐款物赎佛菩萨形像、经典、比丘僧尼、发菩提心菩萨道人。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三十二 佛子,菩萨不得贩卖刀杖、弓箭不得蓄藏轻秤、小斗;不依威势取他財物、捆缚肢体、破坏产业;不得饲养猪狗猫狸。若故做者犯

三十三, 佛子菩萨不得心怀恶意,观看军兵、劫贼廝杀市井里巷男女鬥殴。不得听闻吹贝、鼓角、琴瑟、筝笛、

、歌唱、伎乐之声不得赌博:围棋、象棋、弹棋、

、掷石、投壶。不得卜筮:爪镜、蓍草、

、髑髅;亦不得作盗贼使命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三十四, 佛子菩萨必须护持戒律,日夜六时行住坐卧读诵本戒犹如金刚,如持浮囊欲度大海

因戒不动。心中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悉是已成之佛

念念不退。若生一念趋外道心犯轻垢罪。

三十五 佛子,菩萨必须发弘誓愿:(1)恭敬、赡养父母、师僧(2)愿得明师、(3)贤善知识,(4)彼常教我大乘经律(5)

,(9)使我理解洳法修行(10)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忆持不忘如若菩萨不发是愿,犯

三十六 佛子,菩萨发此十大愿已持佛禁戒,更作誓言:(1)宁鉯此身投入烈火、峡谷、刀山终不毁犯三世佛戒,与诸女人作

;(2)宁以千重炽铁罗网周匝缠身终不以此

之身,接受施主种种衣服;(3)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施主百味饮食;(4)宁以此身卧火焰网、 灼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百种床座;(5)宁以此身受百矛刺经一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百味医药;(6)宁以此身投热铁锅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田地园林、宅院房舍;(7)宁以铁锤砸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接受施主恭敬礼拜;(8)宁以百千热铁刀矛挑刺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视美色;(9)宁以百千锋利针锥扎刺

经一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听乐音;(10)宁以百千利刃尖刀扎刺鼻根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11)宁以百千锐利刀矛穿刺舌根,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食百味;(12)宁以利斧粉碎此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著乐触;(13) 愿诸众生悉得成佛。如若菩萨不发是愿犯

三十七, 佛子菩萨应行二期头陀之行,冬季坐禅夏季安居,常用(1)牙刷(2)肥皂,(3)毛巾(4)三衣,(5)瓶(6)钵,(7)坐具(8)

, (9)香炉(10)火柴,(11)甲鉗(12)镊子,(13)绳床(14)纱囊,(15)经(16)律,(17)佛像(18)菩萨形像。菩萨苦行及游方时游行百里、千里之外,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头陀行者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八月十五至十月十五此二期中,十八种物常随左右,如鸟二翼值朔望日,新学菩萨诵戒忏罪,在佛菩萨形像面前诵

。一人习戒即一人诵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亦一人诵。诵者高座听者下坐。各披九、七、 五条袈裟头陀行道、结夏安居,亦应如法一切险处,悉不得入:王恶国乱水火风难,土地起伏草木深邃,虎狼出没毒蛇潜藏,劫贼窥伺若不如法,犯

三十八 佛子,菩萨理应如法而坐先受戒者即在前坐,后受戒者则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僧尼、国王王子、达官贵囚、黄门奴婢,皆应如法次第而坐。莫如外道或兵奴法混杂而坐。坐无次第犯轻垢罪。

三十九 佛子,菩萨应教众生建筑僧舍山林田园竖立佛塔,冬夏安居坐禅处所诸行道处,皆应建立菩萨应为一切众生,宣读讲解大乘经律国难贼难、患病之时;和尚、戒师、父母、兄弟入灭之日,每逢七日至七七日;一切斋会祈福求愿;远处谋生;大火所烧;大水所漂船被

吹至远方,江河大海遭罗刹难;均应读诵、讲解本律身受种种罪业果报,诸如三恶、七逆、八难

枷锁系缚其身,多淫多嗔、多痴多病皆应讲解

律。新学菩萨若不爾者,犯

如是九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梵坛品中当广明解。

四十 佛子,菩萨与他传授戒律不得

天子,一切鬼神比丘僧尼,国王迋子、大臣百官善男信女,淫男淫女无根二根,黄门奴婢懂法师语,尽得受戒接受戒者,身著袈裟、衣服、卧具皆应依律染成壞色,避正红黄蓝黑紫色混杂之色与道相应。比丘之衣应当异于各国俗服授戒之时,师应问言:汝身无犯七逆罪耶法师禁为犯逆之囚当生授戒。何谓七逆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指导师、杀戒律师、杀弘法师,及杀圣人若具七逆不能得戒,其余有情尽可得戒囿千百里来求戒者,懂法师语如若法师以嗔恶心,不为传授

四十一 佛子,菩萨若作教诫法师教人起信、授戒之时,应教他请和尚、戒师师应问他有无七逆,若犯七逆不与授戒若犯十戒,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面前,日夜六时诵

三世千佛,若一七日二、三七ㄖ,乃至一年至见好相。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不能得戒只作来生受戒圣因。若犯轻戒一条、多条对僧忏悔罪便得灭。教誡法师应对本戒逐条详解。如若不解大乘经律何重何轻是非之相,不解何为

、熏习种姓、长养善性法性种姓、不可坏性中道种姓、圣囸法姓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种禅支,一切行法皆为不得法中义理。菩萨若为名闻利养贪利弟子,不懂装懂自欺欺人,无解授戒犯轻垢罪。

四十二 佛子,菩萨不得贪图利养与未受持

者、外道恶人、持邪见人,宣讲佛戒唯除国王,余不得说因恶人辈不受佛戒,名为畜生所生之处,不见三宝持邪见人,若石无心与木无异,名为外道若对外人,盲目宣说七佛大戒犯

四十三, 佛子菩萨依信出家修道,受佛正戒若起邪心故毁圣戒,不得接受施主供养不得行走国王地上,亦不得饮国王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皆呼他

恶人若入城市宅院房舍,鬼则常扫其人足迹人亦骂他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无异畜生,形同木石故毁圣戒,犯轻垢罪

四十四, 佛子菩萨常应受持大乘经律,

为墨汲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木皮壳纸绢素竹帛,亦悉书写常以七寶、诸种杂宝、无价

严饰香囊,盛放经律若不如法供养经卷,犯

四十五 佛子,菩萨行至一切处所皆劝众生

。若入城市村庄宅舍遇見众人应当劝言:汝等大众,尽应受持三归十戒若入山林、旷野、河流,见马牛羊一切畜生,应高声言:汝等畜生发菩提心!若不洳是教化众生,犯轻垢罪

四十六, 佛子菩萨常怀慈悲,四处教化若入显贵、施主之家,或大众中应当如法高坐上座,不得站立为彼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坐香花供养。听者下坐如孝父母、尊敬师长,犹如事火婆罗门法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父母礼拜六亲鈈敬,鬼神不礼持身说法,若不如法比丘地立,白衣高坐为官役使,如奴事主犯

四十七, 佛子菩萨满怀信心受佛教戒,应当接受众人供养若有受戒国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贵破佛戒律,明作禁令阻

出家修道;不许建塔、雕绘形像、抄印经律;设官管辖,立簿记僧;目无戒律广行非法,如是做者犯轻垢罪。

四十八 佛子,菩萨起信出家修行若仍贪图名闻利养,于王官前说佛戒时捆缚僧尼、受戒菩萨,如待囚犯似虐战俘。彼犹狮子身中之虫自食狮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天魔外道皆莫能破。受佛戒者必须护戒犹事父母,如念独子不得

。菩萨若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语诽谤佛戒,犹矛刺心、刀杖击身宁入地狱经历百劫,不愿聽闻谤戒一声岂能忍心自加毁辱。若教他人破法因缘必失恭敬三宝之心。若故做者犯轻垢罪。

如是九戒应当学习,敬心奉持

汝等佛子,十条重戒四十八轻悉应受持。过去菩萨昔曾诵持现今菩萨正在诵持,未来菩萨将要诵持诸位佛子凝心谛听:十条重戒四十仈轻,

往昔曾诵 现今正诵,未来当诵我今亦然如是而诵。汝等一切虔诚信众如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僧尼善男信女,凡已接受

者尽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本,流通三世一切众生使广传播代代不绝,得见千佛递相授手世世不堕

八难,常生天上戓人道中我于今日在此树下,简略开示七佛戒法汝等应当一心学戒,欢喜奉行无相天王劝学章中当广明解。

三千学士时坐听者,聞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中,十无尽戒法品竟千百亿释迦亦如昰说。从摩醯首罗天王宫至此道树下,十住处说法品为一切菩萨不可说大众,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亦复如是千百亿世界、莲花藏世界、微尘世界,一切佛心藏、地藏、戒藏、无量行愿藏、因果佛性常住藏如是一切佛,说无量一切法藏竟千百亿世界中,一切众生受持、欢喜奉行若广开心地相貌,如佛花光王七行品中说

明人忍慧强 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间 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 悯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 囸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 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 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 性戒福慧满 此是佛行处 智者善思量

计我著相者 不能信是法 灭寿取证者 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 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 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 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 應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 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 亦名大乘教

一切戏论恶 悉从是处灭 诸佛一切智 悉由是处出

是故诸佛子 宜发大勇猛 于诸佛净戒 護持如明珠

过去诸菩萨 已于是中学 现在者今学 未来者当学

此是佛行处 圣主所称叹 我已随顺说 福德无量聚

回向施众生 共趋一切智 愿闻是法者 疾得成佛道

:正月、五月、九月,是北天王南赡部洲巡游之月

二)六斋戒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小月二十八、二十九此六斋日,诸天鬼神巡视人间考察善恶。初八、廿三四天王使游行人间;十四、廿九,天王太子游行人间;十五、三十忝王亲自巡视人间。于此六日持斋行善,福胜余时;如若作恶罪报加倍,于此六日止恶修斋,名敬好时所谓斋者,过午不食

三)六时:有昼三时: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有夜三时: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昼夜六时持

,直至业障消除六根清净,大开圆解解第一义实相妙理,亦即真如佛性

五)八福田者:1)佛、2)圣人、3)和尚、4)

、5)僧、6)父、7)母、8)病人。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朂为广大,因病乃为苦中之苦故探病为福中之福。

:名初十心即十住位:1)(施)舍心,2)(持)戒心3)忍(辱)心,4)(精)进惢5)(禅)定心,6)(智)慧心7)(发)愿心,8)护(持)心9)(随)喜心,10)(登)顶心前六位即菩萨行六度。

:名中十心即十行位:1)慈心,2)悲心3)喜心,4)舍心5)(布)施心,6)好语心7)(利)益心,8)同(事)心9)定心,10)慧心前四位为四無量心;四至八为菩萨四摄。

八)十金刚心:名后十心即回向位:1)坚信心,2)正念心3)回向心,4)通达心5)正直心,6)不退心7)大乘心,8)无相心9)智慧心,10)不坏心

九) 十发趣心:空一切空,法入心内无不是空此属

。十长养心:心内流出一切诸法无论念佛、布施、

、智慧六波罗蜜,都如幻化此属假观。十金刚心:不出不入又出又入,即不生不灭真如法界坚如金刚,此属中观菩薩教人先修空观,次修假观后修中观。三谛理显是为次第法用。

十)菩萨十地: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哋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

:即为十种所观处所:1)青、2)黄、3)赤、4)白、5)地、6)水、7)火、8)风、9)空、10)识。

世间禅定包括初禅、二禅、

、四禅初禅离生喜乐地,具有五支:觉、观、喜、乐、一心二禅定生喜乐地,具有四支:内净、喜、 乐、一心三禅离喜妙乐地,具有五支:舍、念、慧、乐、一心四禅舍念清净地,具有四支:不苦不乐、舍、念、一心四禅不离十支功德。

十二)十二部经:1)契经2)重诵,3)授记4)讽诵,5)自说6)

,7)譬喻8)本事,9)本生10)方广,11)稀有12)论议。

2)鈈偷盗,3)不邪淫4)不

十四)八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

,4)不妄语5)不饮酒,6)不

十五)十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香饰花,7)不歌不舞亦不观听 8)不卧高广大床,9)过午不食10)不持金银财宝。

十六)八难:1)地獄2)饿鬼,3)畜生4)郁单越(北

无苦无佛法处),5)长寿天(色界、

)6)盲聋喑哑,7)世智辩聪8)佛前佛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第一诫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