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道,佛的演变,解释政治儒法思想的区别与统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的第三位英格兰国王(1100年8月2日—1135姩12月1日在位)号称“贤明者亨利”。

的幼子1088年受封科唐坦伯爵,1100年在其兄

因狩猎事故神秘死亡后即位为国王1106年进攻诺曼底,击败兄長

并将其永久监禁1120年继承人威廉·艾德林去世,1126年亨利一世指定其女

为新继承人。1135年12月1日因过度食用

亨利一世在国内励精图治他于1106年渡海至法国,在

中击败竞争对手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柯索斯(征服者威廉的长子),将后者永远监禁。

1120年其继承人威廉·艾德林溺死。亨利一世遂指定其女玛蒂尔达公主(

的遗孀)为继承者但其死后王位实际落入外甥布卢瓦伯爵

据传亨利在1068年夏季最后几周出生于

约克郡嘚小镇塞尔比。父亲威廉原为

1066年入侵英格兰并成为英格兰国王,领地一直延伸到威尔士这些盎格鲁诺曼语贵族通常有法国血统。当时┅个松散的收藏的县和较小的政党只有最小的控制下的国王亨利的母亲,玛蒂尔达的佛兰德斯,是罗伯特二世的孙女,她的法国人的名字很可能叫亨利在她的叔叔,我的法国国王亨利

亨利是最小的威廉和玛蒂尔达的四个儿子。他的身体很像自己的哥哥罗伯特Curthose,理查德和威廉·鲁弗斯,被,正如历史学家大卫·卡彭特描述了矮,矮壮的和胸,“黑色的头发由于他们的年龄差异和理查德的早期死亡,亨利肯定看过他的哥哥相对較少他可能知道他的姐姐阿德拉,嗯,随着两人年龄相近。几乎没有书面证据,他早期的年;历史学家沃伦霍利斯特和凯瑟琳·汤普森说他主要在英格兰长大,而朱迪思绿色认为他最初成长在公国他可能是受过良好教育,可能是被教会主教薇,国王的财政大臣,在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它是鈈确定的,如果这表明一个意图通过他的父母对于亨利成为一名牧师的。这也不确定亨利的教育多远但他可能是延长能够阅读拉丁语和有┅些背景在文科。他得到军训的教官叫罗伯特Achard,亨利爵士由他父亲1086年5月24日

13世纪时亨利的肖像画

1087年威廉在Vexin战争中受了致命伤之后,亨利也于9朤在鲁昂(Rouen)附近加入了对他快死去的父亲的财产分封中继承的规则在西欧当时还不确定。在法国一些地区长子享有继承权变得越来越普及而在欧洲的其它地区,包括诺曼底和英格兰传统是对土地分割。大儿子继承祖传的土地也是被认为是最宝贵的土地其它年轻的儿子則继承比较小的或新获取的土地。

在分他的土地时威廉似乎跟着诺曼的传统,把诺曼底和新通过战争获得的英格兰分开威廉的第二个兒子理查德在一次打猎事故去世,留下亨利和他的两个兄弟继承威廉的土地罗伯特作为老大,尽管在他父亲逝世时武装反抗他收到了諾曼底。英格兰留给受国王喜爱的威廉·鲁弗斯。亨利得到一大笔钱一般说法是?5000,以及他还能从他母亲那里继承在

的土地威廉的葬礼茬卡昂(Caen)受到了一个愤怒的本地人的干扰,亨利可能靠用银子收买抗议者来解决了这个争端

罗伯特回到诺曼底,指望得到两个

和英格兰泹发现威廉·鲁弗斯已经穿过海峡并被

成为国王,称为威廉二世 两兄弟对继承上的根本不同,导致罗伯特很快就开始计划入侵英格兰并攝取王权并得到了一些反对威廉·鲁弗斯的贵族的帮助。也许因为亨利不愿意公开表示支持威廉·鲁弗斯,也许他怕离开会导致罗伯特没收怹的财产,总之亨利选择呆在了诺曼底威廉·鲁弗斯则扣押了亨利在英格兰的土地导致他没有任何土地。

1088年,罗伯特入侵英国的计划开始動摇,他转向亨利建议借给他一些他继承的财产,亨利拒绝了[25]亨利和罗伯特后来做了一个交换,罗伯特将使亨利成为西诺曼底的伯爵鉯换取?3000亨利的土地是原Cotentin公爵领地周围的一个新的伯爵领地,但它扩展到整个Avranchin并控制着这两个主教辖区。不但让亨利影响Hugh d'Avranches和Richard de Redvers两个地区嘚主要领导人还包括圣米歇尔山(Mont Saint-Michel)的大修道院,后者的土地穿越了整个公国罗伯特的入侵力量最终未能离开诺曼底,从而保证了威廉鲁弗斯在英国的安全

1088-89年间监禁亨利的Odo主教(中)

Fitzhamon,还有Salisbury的牧师Roger罗伯特企图重启指派给亨利的那些县,但是亨利的掌控已经足够防止这个罗伯特治下的公国充满混乱,部分亨利的土地几乎独立于鲁昂的中央控制

在此期间,无论是威廉还是罗伯特似乎都不信任亨利。等到针對威廉·鲁弗斯的叛乱安全地结束之后,亨利在1088年7月回到英格兰他会见了国王,但无法说服他给他母亲的土地于是秋天又返回诺曼底。在他不在的时候Bayeux的主教Odo,把亨利当做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的人说服了罗伯特亨利是跟威廉·鲁弗斯一起阴谋反对公爵的。等到一着陆,Odo就把亨利抓起来并囚禁在Neuilly-la-Forêt罗伯特也收回了科唐坦县。亨利在那里度过了整个冬天但在1089年春,诺曼底的长老贵族们说服罗伯特把他釋放了

虽然不再是科唐坦的伯爵了,亨利仍继续控制着西

亨利的兄弟们之间的争斗还在继续。威廉·鲁弗斯继续镇压着对他统治英格兰的反抗,并跟一些诺曼底和近邻Ponthieu的男爵建立了反对罗伯特的同盟罗伯特则跟法国的菲利普一世结盟。在1090年末威廉·鲁弗斯鼓动柯南皮拉图斯(Conan Pilatus)一个活动能力很强的鲁昂市民,对罗伯特叛乱柯南得到了大多数鲁昂人的支持,并跟邻近公爵领地的卫戍部队也建立了攻守同盟

罗伯特向他的男爵们发出了勤王呼吁,亨利是第一个在11月抵达鲁昂的冲突爆发,导致野蛮双方在城市里展开拉锯巷战。罗伯特和亨利离开城堡加入这场战斗但罗伯特却在之后撤退,留下亨利继续战斗战斗最后偏向了公爵的部队,亨利把柯南抓起来了亨利对柯喃转而反对他的封建领主非常生气。他把他带到

顶端尽管柯南说他可以支付巨额赎金,亨利还是把他从城堡顶端扔下去摔死了当时的囚们认为亨利树立柯南这样一个例子这么做是很正确的,亨利也因为在这场战斗中的功绩而声誉鹊起

1091年围城所在地圣米歇尔山遗址

战后,罗伯特迫使亨利离开鲁昂很可能是因为亨利的角色在战斗中一直比他自己更突出,也可能是因为亨利正式提出恢复科唐坦伯爵的要求1091年初,威廉·鲁弗斯入侵诺曼底,凭借足够强大的军队把罗伯特拉到谈判桌前。这两兄弟在鲁昂签署了一个条约把诺曼底的一些土地和城堡授予了威廉·鲁弗斯。作为回报,威廉·鲁弗斯承诺支持罗伯特试图重新控制邻近缅因县,并且一旦控制在诺曼人手里帮助恢复对包括亨利的土地的公国的控制。他们互相指定对方为英格兰和诺曼底的继承人把亨利从他们任何一个人还活着时的继承可能性排除在外。

亨利和他兄弟们之间的战争爆发了他在西诺曼底组织了一支雇佣军。但当威廉·鲁弗斯和罗伯特的军队向前推进时,支持他的男爵网络烟消云散了。很可能是发生在1091年3月亨利把他的剩余部队集中在

,在那里他被围困这个地点易守难攻,但却缺水编年史家马姆斯伯里(Malmesbury)嘚威廉说当亨利缺水时,罗伯特向他弟弟提供了饮水导致罗伯特和威廉·鲁弗斯之间的间隙。目前尚不清楚围城的最后几天到底发生了什麼。围攻者开始对未来的战略意图争吵起来而亨利则放弃了蒙特圣米歇尔,很有可能是约定好的投降他横穿

亨利接下来的动作并没有被很好地纪录下来。一个编年史家Orderic Vitalis说他在法国Vexin沿着诺曼底边境跟一小撮追随者旅行了一年多到年底的时候,罗伯特和威廉·鲁弗斯又开始争吵起来,鲁昂条约已被丢弃。1092年亨利和他的追随者们占领了诺曼底的Domfront镇。[60]Domfront先前由Bellême的罗伯特所控制但当地居民不喜欢他的统治,怹们邀请亨利来接管城镇他也确实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之后做到了。[61]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亨利重新组建他在西诺曼底的支持者网络,形荿Judith Green所称的“候补朝廷”[62]到1094年,他开始向他的追随者分配土地和城堡就好像他是诺曼底公爵一样。威廉·鲁弗斯也开始用金钱支持亨利以反对罗伯特,其中一些被亨利用来在Domfront建了一个坚固的城堡

1094年,威廉·鲁弗斯渡海进入诺曼底向罗伯特宣战。当进展停滞不前,向亨利请求援助。亨利响应了,但并非前往诺曼底最东端加入主战场而是去了英国这也很可能是受到了放弃了占据也返回了英国的威廉的指使。茬接下来的几年里亨利似乎在西诺曼底继续加强了力量,有时则去英格兰上朝觐见威廉鲁弗斯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开启了

,呼吁全欧洲嘚骑士加入罗伯特加入了十字军,向威廉·鲁弗斯借了些钱并以公国的一部分土地作为抵押国王似乎有信心从罗伯特那里要回剩余的土哋。亨利和威廉·鲁弗斯走得越来越近,两人在1097年和1098年间在诺曼底的Vexin一起活动

17世纪的绘画亨利的加冕礼在克劳迪斯Pontificals

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迉后,威廉·鲁弗斯而狩猎。在1100年8月2日下午,国王已经狩猎在新的森林,伴随着一个团队的猎手和大量的诺曼贵族,包括亨利。箭被解雇了,可能是甴沃尔特Tirel男爵,撞死了威廉·鲁弗斯。众多阴谋论提出了建议国王被杀害;大多数现代历史学家故意拒绝这些,狩猎是一个高风险的活动,这样的事故是很常见的混沌爆发,为法国Tirel逃离现场,要么是因为他解雇了那致命的一枪,还是因为他一直错误地指责和担心他会替罪羊国王的死亡。

亨利骑去温彻斯特,在那里的年轻人发生争执谁有最好的索赔王位威廉Breteuil倡导的权利,他还是国外罗伯特回来,十字军,亨利和贵族谁给了前几年的敬意。亨利认为,与罗伯特,他生出一个在位的国王和王后,从而给他索赔的权利porphyrogeniture下情绪爆发,但亨利,亨利·德·博蒙特支持和罗伯特的Meulan大行其噵,并说服大亨跟着他。他占领了温彻斯特城堡和抓住了皇家财政部

加冕成为国王在8月5日由莫里斯,伦敦主教,安塞姆,坎特伯雷大主教,被流放,威廉·鲁弗斯和托马斯,约克大主教,在英格兰北部的他在理邦。按照英语的传统,以他的统治合法化,亨利发表加冕宪章制定各种承诺新国王將自己已经恢复秩序,一个动乱的国家。他宣布他将放弃威廉·鲁弗斯的政策走向教堂,它一直被视为压迫的神职人员,他承诺要防止滥用的皇镓贵族的财产权利,保证一个返回到温和的忏悔者爱德华的风俗;他宣称他将“建立一个公司和平”在英格兰和命令”,这应保持和平从此“

除了他的圈子的支持者,其中许多人的丰厚回报,新的土地,亨利很快增选许多现有的政府到他新王室。威廉,威廉·鲁弗斯总理Giffard,温彻斯特主教,突絀Urse d 'Abetot警长,Haimo Dapifer和罗伯特·Fitzhamon继续发挥政府高级职位相比之下,不受欢迎的Ranulf Flambard,达勒姆的主教和一个关键成员前政权是被关在伦敦塔内,并被指控犯有腐败。已故国王已经离开了许多教会职位空缺,和亨利着手提名候选人这些,为了进一步建立支持新政府的任命需要奉献,和亨利写给安塞姆,道歉僦加冕而大主教还在法国,并要求他马上返回。

亨利的第一任妻子,苏格兰的玛蒂尔达

1100年11月11日亨利与玛蒂尔达苏格兰

的女儿结婚,。亨利31岁,但茬11世纪贵族晚婚并非不同寻常。两人十年前可能通过主教索尔兹伯里的薇的介绍第一次见面历史学家沃伦·霍利斯特认为亨利和玛蒂尔达情感亲密,但他们的联姻也肯定有政治动机。玛蒂尔达最初被命名为伊迪丝,一个盎格鲁-撒克逊的名字,是西方的一个成员,是撒克逊皇室侄奻的埃德加的?theling曾孙女,埃德蒙和子代的艾恩赛德阿尔弗雷德大帝为亨利,嫁给了他的统治合法性的玛蒂尔达增加,玛蒂尔达,一个雄心勃勃的奻人,这是一个机会对于高地位和权力在英格兰。

玛蒂尔达被受过教育的序列的修道院,然而,很可能已经发誓要正式成为一名修女,形成一个障礙对婚姻进步[96]她不愿成为一个修女和呼吁安塞姆同意嫁给亨利,并建立了一个理事会大主教在兰柏宫来判断问题。尽管有些异议,委员会得絀结论,尽管玛蒂尔达曾经生活在一个修道院,她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修女,因此自由结婚,一个判断,然后确认,允许安塞姆婚姻继续下去玛蒂尔達是一个有效的王后亨利,作为摄政英格兰有时,寻址和主持会议,广泛支持艺术。他们很快有了两个孩子,玛蒂尔达,1102年出生,出生在1103年,威廉·阿德林;它是可能的,他们也有了第二个儿子,理查德去世,年轻的出生后的这些孩子,玛蒂尔达首选仍位于威斯敏斯特虽然亨利穿过英格兰和诺曼底,無论是出于宗教原因还是因为她喜欢参与机械的皇家治理。

亨利有一个相当大的性欲和享受大量的性伙伴,导致大量的私生子,至少有九个儿孓,13岁的女儿,很多人他似乎认可和支持这是正常的,未婚盎格鲁诺曼语贵族与妓女发生性关系和当地妇女,君王也预计会有情妇。这些关系发苼在亨利结婚了,但很多人都发生在他的婚姻,玛蒂尔达亨利有一个广泛的情妇来自不同背景,关系似乎是相对公开进行。他可能选择他的一些高尚的情妇出于政治目的,但证据支持这个理论是有限的

1101年初,亨利的新政权成立和运作,但许多盎格鲁精英仍然支持罗伯特,或将准备投诚,洳果亨利的哥哥似乎有可能在英国掌权。2月,Flambard逃出了

,穿过通道诺曼底,在那里他注入新的方向和能量,罗伯特的试图动员进攻部队到了7月,罗伯特已经形成了一个军队和舰队,准备行动起来反对亨利在英格兰。提高赌注在冲突中,亨利抓住Flambard的土地和的支持下,Flambard安塞姆被撤职的主教亨利茬4月和6月开庭,高贵重申他们宣誓效忠他,但他们的支持仍然出现部分和摇摇欲坠的。

与入侵迫在眉睫,亨利动员他的军队和舰队Pevensey之外,接近罗伯特的预期的着陆地点,培训他们中的一些个人在如何对抗骑兵的指控尽管英语征税和骑士军事服务教会由于抵达数量可观的,他的许多贵族沒有出现。安塞姆介入一些怀疑者,强调宗教的重要性,他们的忠诚,亨利罗伯特意外上升的海岸登陆在

,在7月20日通过适度的力的多名男子,但这些很快被加入了许多在英国的贵族。然而,而不是行军到附近的温彻斯特和抓住亨利的财政部,罗伯特停顿了一下,让亨利时间3月西和拦截入侵仂

两军相遇在奥尔顿,和平谈判开始,可能都可以发起亨利和罗伯特,和可能Flambard支持。兄弟然后同意该条约的奥尔顿下,罗伯特·亨利从他的宣誓发布尊崇和认可他作王;亨利宣布放弃债权诺曼底,除了Domfront西部,并同意支付罗伯特?2000一年的生活;如果不是哥哥死了没有男性继承人,其他能继承他嘚贵族的土地;土地占领要么国王或公爵支持他的对手也会回来,Flambard将担任主教的;这两兄弟将竞选一起保卫他们的领土在诺曼底罗伯特继续在渶国几个月前与亨利回到诺曼底。

尽管该条约,亨利着手造成严重的惩罚大亨曾反对他在入侵威廉·德Warenne,萨里伯爵,被指控犯罪,没有新鲜覆盖嘚奥尔顿大赦,从英国被放逐。1102年亨利然后转而反对罗伯特的Belleme和他的兄弟们,最强大的巨头,指责他45不同的罪行罗伯特逃脱了,拿起武器反抗亨利。亨利围困罗伯特的城堡在阿伦德尔,Tickhill和什鲁斯伯里,推到攻击Bridgnorth西南部他的权力基础在英格兰打破,罗伯特接受亨利提出的放逐,离开了这个國家对诺曼底。

亨利在诺曼底的盟友在1103年变得更稳固亨利与朱莉安娜结婚,他的一个非法的女儿,Breteuil尤斯塔斯的,另一个私生女,玛蒂尔达,Rotrou,鲈鱼的計数,在诺曼底的边境。亨利试图战胜其他成员的诺曼底贵族和给其他英国庄园和提供丰厚的薪酬关键诺曼贵族杜克罗伯特继续战斗的,但Belleme羅伯特公爵的地位恶化,直到1104年,他不得不盟友自己与Belleme正式生存。认为杜克罗伯特打破了他们的条约条款,亨利过了Domfront渠道,他在那里会见了来自诺曼底高级贵族,渴望的盟友们与他们的国王亨利面对他的哥哥和指责他偏袒他的敌人,然后返回英格兰。

诺曼底继续分解成混乱1105年,亨利送怹的朋友罗伯特Fitzhamon和一支骑士进入公国,显然是为了挑起对抗杜克罗伯特。Fitzhamon被俘,亨利用这个作为借口入侵,承诺恢复和平和秩序亨利支持了大哆数邻国计数在诺曼底的边界,和法国国王菲利浦被说服保持中立。亨利占领诺曼底,和先进的东方西方,Fitzhamon Bayeux上举行城市拒绝投降,和亨利的围困,燃烧到地上。害怕会议同样的命运,小镇卡昂倒戈投降,让亨利进展,他带着法一些人员伤亡亨利的活动陷入停滞,而国王而不是和平与罗伯特開始讨论。谈判是不确定的和战斗拖延直到圣诞节,当亨利回到英国

亨利在1106年7月再次入侵,希望能引发一场决定性的战斗。经过了最初的战術取得了成功,他转身向城堡的Tinchebray西南部他包围的城堡和杜克大学的罗伯特,罗伯特的Belleme支持,先进的从法来缓解它。谈判失败后,尝试Tinchebray之战发生,可能9月28日战斗持续了约一个小时,开始与一个费用由杜克罗伯特的骑兵,步兵和步行骑士的双方然后加入了战斗。亨利的储备,以利亚,伯爵为首嘚缅因州和艾伦,布列塔尼公爵,攻击敌人的侧翼,路由第一Belleme的军队,然后大量的公爵的部队杜克罗伯特被俘,但Belleme逃。

亨利清除剩余的阻力在诺曼底,罗伯特命令他的最后驻军投降达到鲁昂,亨利重申的法律和习俗诺曼底和带敬意从领先的贵族和市民。小囚犯采取Tinchebray被释放,但罗伯特和其怹几个主要的贵族被无限期关押亨利的侄子,罗伯特的儿子威廉Clito,只有三岁,被释放到照顾的Helias Saint-Saens,诺曼男爵。亨利调和自己的Belleme罗伯特,他放弃了公爵嘚土地,他突然抓住并重新加入皇家法院亨利没有合法的方式移除从他的弟弟罗伯特,公国和最初亨利避免使用标题“公爵”,强调,作为英格蘭的国王,他只是作为《卫报》的陷入困境的公国。

亨利皇家密封,显示骑在马背上的国王和坐在他的王座(右)

亨利继承了英格兰王国从威廉·鲁弗斯,让他声称在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宗主权,收购了诺曼底公国,一个复杂的实体与陷入困境的边界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边界仍不确定在亨利的统治,盎格鲁-诺曼语影响推动向北穿过坎布里亚郡,但亨利的关系总体上是苏格兰国王大卫好,部分由于亨利的婚姻给他的女儿。在威尔壵,亨利使用他的权力来强迫土著威尔士王子和魅力,而诺曼游行者领主推在山谷的南威尔士诺曼底是通过各种联锁网络控制的,教会和家庭聯系人公爵的支持下,不断增长的一系列重要的公爵的城堡沿边界。联盟和关系与邻国县沿诺曼边境尤为重要,维护稳定的公国

亨利裁定通過各种贵族和贵族在英格兰和诺曼底,被他巧妙地操纵政治效应。政治友谊,称为amicitia在拉丁语中,是重要的在12世纪,亨利保持广泛的这些,他的朋友之間进行调解各种派系在他的领域必要时,和奖励那些忠于他亨利也以惩罚那些大亨谁反对他,和他保持一个有效的线人网络和间谍事件报告給他。亨利是一个严厉的,公司的统治者,但不过分所以按照当时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增加了他的控制程度,消除他的敌人和贵族支持他嘚朋友直到“重建男爵”,正如历史学家沃伦·霍利斯特描述它,主要是忠诚和依赖国王。

亨利的巡回的宫廷由各个部分的核心是亨利的国內家居,称为住所;一个更广泛的分组被称做家瑞吉斯和正式的聚会法院属于教廷。住所被分为几个部分教堂,总理为首,照顾皇家文档,室处理金融事务和主元帅负责旅游和住宿。称为瑞吉斯包括亨利的安装家用的部队、几百强大,谁来自更广泛的社会背景,可以部署在英格兰和诺曼底的要求最初亨利继续他父亲的做法,常规皇冠戴在他的元老院,仪式,但他们变得不那么频繁地随着时间流逝。亨利的法院是盛大和炫耀,融資建设大型新建筑和城堡与一系列珍贵的礼物展示,包括国王的私人动物园的珍稀动物,他不停地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宫尽管是一个活泼的社区,亨利的法院更严格控制的比之前的国王。严格的规则控制个人行为和禁止法庭的成员从掠夺邻村,已经正常在威廉·鲁弗斯。

亨利是一個实质性的扩张负责皇家司法系统在英格兰,亨利·德鲁在现有的盎格鲁-撒克逊的司法体制,地方政府和税收,但加强了它与额外的中央政府機构。罗杰·索尔兹伯里的开始发展大臣1110年之后,皇家用它来收集和审计收入从国王郡警长们巡回法官开始出亨利,周游全国巡回法院管理,哽多的法律被正式记录。亨利聚集增加收入的扩张,从皇家正义罚款和费用第一管辊已经知道有幸存下来的日期从1130年开始,记录皇室支出。亨利改革币制,1107年、1108年和1125年,造成严酷的惩罚来英语coiners下士被判有罪的货币贬值在诺曼底,亨利恢复法律和秩序的1106年之后,操作通过身体的诺曼的法官和一个国库系统类似于英格兰。诺曼机构不断增长的规模和范围在亨利,虽然在英国的那么快许多官员,跑了亨利的系统被称为“新男囚”,较低微的人通过排名上升为管理员,管理公正或皇家收入。

亨利的执政能力是与教会关系密切,形成了关键管理的英格兰和诺曼底,这种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过去的他的统治征服者威廉已经改革了英国教会的支持下他的坎特伯雷大主教,Lanfranc离任去,他成为了一个亲密的同事和皇渧的顾问。在威廉·鲁弗斯这个安排坍塌,国王和主教安塞姆已经变得疏远和安塞姆已经被流放亨利也相信教会改革,但在夺取政权在英格蘭,他卷入了争议的授职仪式。

有关的争论谁应该投资一个新主教和他的幕僚和环:传统上,这已经被执行的国王在皇权的象征,但教皇乌尔班二卋在1099年曾谴责这种做法,认为只有教皇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并宣告神职人员不应该给他们当地时间统治者致敬安塞姆回到英国流亡1100听到城市嘚声明,并告诉亨利,他将遵照教皇的祝福。亨利是在一个困难的境地一方面,象征意义和敬意是对他很重要的;另一方面,他需要在他的斗争安塞姆的支持和他的兄弟杜克罗伯特。

安塞姆卡坚定的信时,教皇法令,尽管亨利试图说服他让路,以换取一个模糊的保证未来的皇家妥协问题升级,安塞姆回到流亡和亨利没收他的庄园的收入。安塞姆逐出教会的威胁,1105年7月,两人最终谈判达成了一个解决方案一个区别了世俗和教会勢力之间的主教们下,亨利放弃他的权利,但保留投资他的神职人员的习俗要求他们来做的,致敬的短暂性物业他们在英格兰举行。尽管这个论點,两人一起紧密合作,结合处理杜克罗伯特的入侵1101年,例如,和控股主要改革委员会在1102年和1108年

一个长期争议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之间和纽约发生茬安塞姆的继任者,'Escures Ralph d。坎特伯雷,传统上高级的两个机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约克大主教应该正式承诺遵守他们的主教,但纽约认为这两个episcopates是独立茬英国的教会,没有这样的承诺是必要的亨利支持至高无上的坎特伯雷,确保英格兰仍然在一个教会的管理,但教皇首选的情况下纽约。问题昰复杂的,亨利的个人友谊,Thurstan约克大主教,国王的愿望,此案不应该在罗马教皇的法院出现,超越皇家控制亨利急需教皇的支持在他的奋斗与法国嘚路易,然而,因此允许Thurstan参加理事会1119年,兰斯Thurstan当时被教皇没有提及任何责任向坎特伯雷。亨利认为这违反保证Thurstan之前,他从英国流放到国王和主教来協商解决第二年

即使在授权仪式争端,国王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新的英语和诺曼主教、大主教。亨利任命他的许多官员bishoprics,正如历史学家马丁·布雷特表明,“他的一些官员可以期待一个斜方和所有但绝对的信心”亨利的校长和他的皇后,成为主教的杜伦,赫里福德,伦敦,林肯,温彻斯特和索尔兹伯里。亨利越来越吸引了在更大范围的这些主教作为顾问——尤其是罗杰·索尔兹伯里-打破了传统的早些时候主要依靠坎特伯雷大主教结果是一个有凝聚力的管理员通过身体锻炼的影响,能小心亨利持有通用委员会讨论关键问题上的政策。这稳定性稍微转移1125年の后,当亨利开始注入更大范围的候选人到高级职位的教堂,经常与更多的改革观点,影响这一代会觉得在年后亨利的死亡

像其他统治者的期間,亨利捐赠给教会和宗教社区,但资助各种当代编年史作家并不认为他异常虔诚的国王。他的个人信仰和虔诚,然而,已经开发出可以在他的生活的过程亨利一直感兴趣于宗教,但是在晚年,他可能变得更加关注精神上的事务。如果如此,主要变化在他的思维似乎已经发生1120年之后,当他嘚儿子威廉·阿德林死了,1129年,当他的女儿的婚姻濒临崩溃的边缘

是一个提倡宗教改革,亨利给广泛的改革派团体在教堂。他是一个热心的支歭者可能Cluniac秩序,对知识的原因他捐钱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1120年后,克鲁尼本身慷慨解囊,Cluniac阅读修道院建立。阅读建设始于1121年,并赋予它丰富的亨利汢地和广泛的特权,使它象征着他的王朝的线他还集中精力促进社区的转换的职员到奥古斯丁的经典,基金会的麻风病人的医院,扩大提供主偠中心人物,和富有魅力的Savigniacs和Tironensians订单。他是一个敏锐的收集器的文物,发送大使馆在1118年君士坦丁堡收集拜占庭项目,其中一些被捐赠给阅读修道院

诺曼底的威胁增加面临来自法国,昂儒和弗兰德斯在1108年之后。路易六世继承法国王位,1108年开始重申中央王权路易斯要求亨利对他的敬意,给兩个有争议的城堡在诺曼底边界被放置到控制castellans中立。亨利拒绝,和路易回应调动军队经过一些参数,这两个国王谈判停火和不战而退,留下底層问题未解决。富尔克V掌权,1109年开始在昂儒重建昔时安如望族的权威富尔克也继承了县的缅因州,但拒绝承认亨利是他的封建领主,而是联合叻路易斯。罗伯特二世的弗兰德斯也曾短暂地加入了联盟,在1111年去世前

1108年,亨利的未婚妻他8岁的女儿玛蒂尔达,亨利五世,未来

皇帝。为国王亨利,这是一个著名的比赛,因为亨利五世,这是一个机会来恢复他的财务状况和基金远征意大利,因为他收到了?6666的嫁妆从英格兰和诺曼底筹集這笔钱颇有挑战性,并要求实现一个特殊的“援助”,或税收,在英格兰。玛蒂尔达的女王加冕亨利五世在1110年

亨利回应法国和安如望族一员威脅通过扩大自己的网络支持超出了国界诺曼。一些诺曼贵族视为不可靠的被逮捕或无依无靠的,亨利利用他们没收地产贿赂他的潜在盟友在鄰近地区,特别是缅因州大约在1110年,亨利试图逮捕这位年轻的威廉Clito,但威廉的导师将他移到安全的弗兰德斯在他可以采取。大约这个时候,亨利鈳能开始风格自己是诺曼底公爵罗伯特的Belleme转而反对亨利又一次,1112年,当他在亨利的法院出现一个新的角色作为法国大使,他被逮捕并囚禁。

叛乱爆发在法国和昂儒1111年和1113年之间,和亨利进入诺曼底来支持他的侄子,计数的布洛瓦,勇敢反对路易在起义为了在外交上孤立法国国王亨利的未婚妻,他年轻的儿子,威廉·阿德林,富尔克的女儿玛蒂尔达,娶了他的私生女玛蒂尔达柯南三世公爵的布列塔尼,创建联盟与昂儒和布列塔胒分别。路易让步和1113年3月会见了亨利Gisors附近达成一项和平协议,给亨利有争议的堡垒和确认亨利的称霸的缅因州,Belleme和布列塔尼

与此同时,在威尔壵的情况继续恶化。亨利已经进行了一次活动在威尔士南部1108年,推出王权,在该地区周围的区域与殖民彭布罗克芒1114年,一些居民诺曼贵族受到攻击,而在威尔士中部,Owain美联社Cadwgan蒙蔽一个政治人质他手里拿着,在北威尔士Gruffudd美联社Cynan威胁的力量的切斯特伯爵。亨利派军队进入威尔士三个当年,吉爾伯特弗茨领导力量的理查德·南,亚历山大,苏格兰国王,紧迫的来自北部和威尔士中部亨利自己进军Owain和Gruffudd祈求和平,亨利接受了政治妥协。亨利钢筋威尔士游行与自己的任命,加强边境领土

亨利我的银币,发生在牛津薄荷

关心演替,亨利试图说服路易六世接受他的儿子,威廉·阿德林,莋为合法的未来诺曼底公爵,以换取他的儿子的敬意。亨利在1115年进入诺曼底和组装诺曼底人发誓忠诚;他也几乎成功地达成了和解,威廉国王路噫确认的权利,以换取公国的一大笔钱,但该交易告吹,路易的支持下,他的盟友,而不是鲍德温弗兰德斯宣称,他认为威廉Clito合法继承人公国

战争爆發后,亨利回到诺曼底军队支持的布洛瓦西奥博尔德,谁是攻击下的路易。亨利和路易突袭了彼此的城镇沿边境,然后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很可能在1116年亨利被推到防守作为法国,弗兰德和安如望族一员部队开始掠夺了诺曼底乡村。同时他三世蒙特福特和其他许多贵族起来反对亨利,從内部阴谋暗杀自己的家庭亨利的妻子,玛蒂尔达,于1118年初去世,但形势在诺曼底十分紧迫,亨利无法回到英格兰为她送行。

亨利回应日益反对反抗贵族和深化他的联盟与西奥博尔德鲍德温的弗兰德斯在战斗中受伤,死于1118年9月,宽松政策的压力从东北诺曼底。亨利试图镇压叛乱的城市,但被击败艾伦由富尔克和安如望族一员军队被迫退出艾伦,亨利的位置,因为他的资源恶化惊人成为过度,更多的大佬们抛弃了他的事业。早在1119年,尤斯塔斯的Breteuil和亨利的女儿朱莉安娜,威胁要加入男爵的反抗人质交换为了避免冲突,但关系破裂,双方肢解他们的俘虏。亨利攻击,把Breteuil镇,盡管朱莉安娜试图杀死她父亲用弩之后,亨利赶几几乎他们所有的土地在诺曼底。

亨利的情况改善1119年5月,当他引诱富尔克切换面终于答应嫁給威廉·阿德林到富尔克的女儿玛蒂尔达富尔克和支付一大笔钱。富尔克离开了,留下的黎凡特县缅因州在亨利的保健,国王被自由地专注于破誶他剩下的敌人在夏天亨利先进到诺曼Vexin,在那里他遇到了路易斯的军队,导致Bremule之战。亨利似乎已经部署的侦察兵,然后他的部队进入几个精心組织形成行步行骑士与亨利的部队,法国骑士仍然安装;他们匆忙带电盎格鲁头寸,突破第一阶的防御,但随后卷入亨利的第二线的骑士。包围,法国军队开始崩溃在混战中,亨利受到打击,但是他的盔甲剑保护他。路易斯和威廉Clito逃离战斗,留下亨利重返鲁昂在胜利

慢慢消失的战争在這场战役中,路易把争端Callixtus诺曼底教皇二世的委员会在兰斯,十月。亨利面临许多法国投诉关于他收购和后续管理,尽管被诺曼底辩护杰弗里,大主敎鲁昂,亨利的情况下被喊了理事会的亲英派元素Callixtus拒绝支持路易,然而,仅仅是建议两个统治者寻求和平。同时他孟福尔接受了亨利,但亨利和威廉Clito未能找到双方都满意的妥协1120年6月,亨利和路易正式和平条件有利于英国国王:威廉·阿德林给向路易,路易证实威廉的权利回归到公爵领哋。

亨利的继任计划陷入混乱的白船的沉没1120年11月25日亨利离开港口巴富勒在英格兰的傍晚,让威廉·阿德林和许多年轻会员的法院按照那天晚上在一个单独的容器里,白色的船。的机组人员和乘客都是喝醉了,就在港口,那艘船撞上了一个暗礁这艘船沉没,造成多达300人,只有一个幸存鍺,一个屠夫从鲁昂。亨利的法院最初不敢报告威廉的死国王当他终于告诉,他就因为悲伤。

灾难留下亨利没有合法的儿子,他的各种侄子现茬最接近的男性继承人亨利宣布他将带一个新妻子,Adeliza鲁汶,打开一个新的皇家的前景,两个儿子结婚在1121年1月在温莎城堡。亨利似乎选择她,因为她是有吸引力的,来自一个著名的高尚的线阿德拉似乎已经喜欢亨利,加入了他的旅行,可能她的机会最大化构思一个孩子。白船灾难发起新┅轮的冲突发生在威尔士,溺水的理查德,切斯特伯爵,鼓励叛乱Maredudd美联社Bleddyn为首亨利介入在北威尔士,夏天拥有军队,尽管国王受到威尔士箭头,竞选偅申整个地区的皇家权力。

威廉死后,亨利的联盟与昂儒——它是基于他的儿子娶富尔克的女儿——开始瓦解富尔克返回从地中海东岸和偠求亨利返回玛蒂尔达和她的嫁妆,一系列的庄园在缅因州和防御工事。玛蒂尔达留给昂儒,但亨利认为嫁妆实际上原本属于他之前就来到拥囿富尔克,所以拒绝把房地产回到昂儒富尔克把他的女儿嫁给了希比拉Clito威廉,并授予他们缅因州。再次爆发冲突,同时他孟福尔联合了富尔克囷发动试图沿着边境1123年诺曼·昂儒。同时他也加入了其他几个诺曼贵族,Waleran德博蒙特,为首的一个儿子亨利的老盟友,罗伯特的Meulan

亨利和Ranulf派遣罗伯特·格洛斯特的勒Meschin诺曼底,然后自己在1123年末干预。亨利开始围攻的过程之前,反对派城堡越冬的公国在春天,再次竞选开始。Ranulf收到情报,叛军正茬返回他们的基地在Vatteville,允许他伏击他们在Rougemontiers途中;Waleran带电皇家部队,但他的骑士们被砍倒的Ranulf的弓箭手和叛军很快被淹没Waleran被捕,但同时他逃脱了。亨利清除剩余的叛乱,眩目的一些反对派领导人——认为,当时,一个更仁慈的惩罚比执行和恢复过去的叛军城堡亨利教皇Callixtus支付一大笔钱,以换取教瑝的婚姻Clito取销威廉和希比拉根据血缘关系。

利和他的新妻子没有怀孕有孩子,生成好色的猜测可能的解释,和未来的王朝出现在风险亨利可能开始看在他的侄子为可能的继承人。他可能认为斯蒂芬的布洛瓦是一个可能的选项,也许有所准备,他安排了一个有益的婚姻,一个富有的女繼承人斯蒂芬,玛蒂尔达西奥博尔德布洛瓦,他的亲密盟友的,可能也觉得他是赞成和亨利。威廉Clito,谁是国王路易的优先选择,仍然反对亨利,因此鈈适合亨利可能也认为是自己的私生子,罗伯特·格洛斯特的,作为一个可能的候选人,但英语传统和习俗会看上去不利影响这。

亨利的计划妀变当皇后玛蒂尔达的丈夫,皇帝亨利,死于1125年国王亨利回忆他的女儿明年到英国,并宣称,如果他死没有男性继承人,她注定是他的合法继承人。盎格鲁巨头聚集在威斯敏斯特在1126年圣诞节,他们宣誓承认玛蒂尔达和任何未来的合法继承人她可能提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潜在的继承人這样是不寻常的:反对玛蒂尔达继续存在在英国法庭,和路易是强烈反对她的候选资格。

新鲜的冲突在1127年爆发,当查尔斯,无子女的计数法兰德斯,昰被谋杀的,创建一个本地继承危机由国王路易,威廉Clito被前者成为他们新的统治者。这发展潜在的威胁,亨利开始诺曼底财务代理战争在佛兰德斯的主张,促进了威廉的佛兰德的对手为了扰乱法语联盟的威廉和亨利发动一次袭击在1128年进入法国,迫使路易削减他的援助威廉。威廉突嘫去世的7月,去除最后的主要挑战者亨利的规则,使战争停止在佛兰德斯没有威廉,男爵的反对派在诺曼底缺乏一个领袖。一个新鲜的和平是甴法国,国王终于能够释放其他政治犯的从1123年的起义,包括Waleran Meulan的,谁是恢复到皇家法院

与此同时,亨利重建他的联盟,这一次的富尔克昂儒,娶了玛蒂爾达富尔克的长子,杰弗里。两人于1127年订婚和结婚的第二年不知道亨利打算有任何未来的索赔杰弗里在英格兰和诺曼底的,他很可能保持他嘚女婿的身份不确定故意。同样,尽管玛蒂尔达被授予许多诺曼底城堡作为嫁妆的一部分,它没有指定当这对夫妇会占有它们富尔克左昂儒為耶路撒冷在1129年宣称杰弗里的计数昂儒和缅因州。婚姻证明是困难的,因为这对夫妇没有特别喜欢对方和有争议的城堡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导致玛蒂尔达回到诺曼底当年晚些时候亨利似乎指责杰弗里的分离,但在1131年,这对夫妻和好。多快乐和缓解亨利,玛蒂尔达然后生下了一个序列嘚两个儿子,亨利和杰弗里,在1133年和1134年

亨利的关系,玛蒂尔达和杰弗里越来越紧张的在过去几年的国王的生活。玛蒂尔达和杰弗里怀疑他们缺尐真正的支持在英格兰,并提出1135年亨利国王应该交出皇家城堡在诺曼底玛蒂尔达虽然他还活着,坚持诺曼贵族发誓效忠于她,从而直接给这对夫婦一个更强大的位置在亨利的死亡亨利愤怒地拒绝这样做,可能担心杰弗里将试图夺取政权在诺曼底。一个新鲜的叛乱爆发在诺曼底贵族茬南方,威廉率领,Ponthieu的计数,于是杰弗里和玛蒂尔达干预支持叛军

亨利在秋季竞选,加强南部边境,然后前往Lyons-la-Foret在11月去享受一些打猎,仍然明显好。亨利生病——根据编者的亨廷顿,他吃了亨利过多的反对他的医生的建议七鳃鳗——和他的病情恶化,在一个星期的时间一旦病情终端,亨利给懺悔和召唤大主教的亚眠,休了罗伯特·格和其他法庭的成员。按照习俗,准备工作就绪解决亨利的债务和撤销突出句子的没收。王最后死于1135年12朤1日亨利的尸体被送往鲁昂伴随着大亨,这是古今;他的内脏被埋在教堂,和港口du你好保存的尸体被抬到英格兰,在那里它被葬在阅读修道院。

盡管亨利的努力,继承是有争议的当新闻开始蔓延的国王的死亡,杰弗里和玛蒂尔达在昂儒,支持反对派对抗皇家军队,其中包括大量的玛蒂尔達的支持者如罗伯特·格洛斯特的。许多这些大亨曾起誓说呆在诺曼底直到已故国王是正确埋,阻碍他们在回到英国。讨论的诺曼贵族宣布西奥博尔德布洛瓦的国王。西奥博尔德的弟弟史蒂芬布洛瓦,然而,很快的穿过Bolougne英格兰,伴随着他的军事家庭。他哥哥的帮助下,亨利,他掌权的布洛瓦在英格兰和加冕国王12月22日皇后玛蒂尔达没有放弃她声称英格兰和诺曼底,导致长期内战称为无政府状态在1135年和1153年之间。

部分的威尔士馫槟,记录者的一个来源的亨利的统治

历史学家亨利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来源,包括账目的编年史作家;其他证明文件,包括早期管卷;和幸存的建築物和建筑三个主要编年史作家描述了亨利的生活事件,Orderic马姆斯伯里的威廉和亨利的方法,但是每个注册亨廷顿广泛的社会和道德评论到他們的账户,并且借了一系列文学设备和老套的事件从其他受欢迎的作品。其他编年史作家包括Eadmer,休的风笛,方丈苏格和作者的威尔士粗糙的不昰所有皇家文档从时期幸存下来,但是有许多皇家徒,特许学校,文书和信件,随着一些早期的财务记录。其中一些已被发现是伪造的,和其他人被隨后修改或篡改

中世纪晚期历史学家抓住选定编年史作家叙述亨利的教育,给他的称号“Beauclerc”,亨利主题回荡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分析以及爱德華七世时期的历史学家如弗朗西斯·帕尔格雷夫和亨利·戴维斯。历史学家查尔斯·大卫驳斥这个观点在1929年,显示更极端的申领亨利的教育是沒有根据的。现代历史的亨利开始与理查德南部的工作在1960年代早期,其次是广泛的研究在余下的20世纪大数量的主题从他统治时期在英格兰,和┅个更有限的研究他的统治在诺曼底只有两个专业,现代传记的亨利已经产生,沃伦·霍利斯特的死后的体积在2001年,和2006年的著作朱迪斯·格林。

历史学家的解读亨利的性格随着时间改变了。早期历史学家如奥斯汀普尔和理查德·南认为亨利作为一个残忍、严厉的统治者。最近的历史学家,如霍利斯特和绿色,查看他的实现的正义更同情,特别是当反对当时的标准,但即使绿色已经指出,亨利是“在许多方面非常不愉快的”,和艾伦·库珀已经观察到,许多当代编年史作家可能是太害怕国王的声音多批评历史学家们也在争论程度亨利的行政改革真正构成介绍什么霍利斯特和约翰·鲍德温已经称为系统,“行政王权”,或是否他的前景仍然从根本上传统。

※第一次婚姻娶苏格兰公主玛蒂尔达·邓凯尔德,和玛蒂尔达·邓凯尔德生有:

△次女玛蒂尔达嫁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亨利五世死后被其父亲立为英格兰王位继承人(但因渶格兰贵族的反对而失败)后再嫁法国的安茹伯爵戈德弗鲁瓦五世,生

△次子理查早夭,无封号

※第二次婚姻娶布拉班特公国的阿德裏西亚无子女。

△西贝拉·菲茨罗伊,嫁于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一世

△莫德·菲茨罗伊,嫁于布列塔尼公爵孔南三世

△富尔克·菲茨罗伊,在阿宾顿为僧侣

}
儒、道、佛三教的关系... 儒、道、佛三教的关系

简述不同时期三教关系的发展及其不同特点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回答问题:其一是循着老师上课所陈述的思路,尽可能全面哋展开三教关系在历史不同时期发展上的不同特点

另一,则是作为本文最后的结论将从儒佛道三教的文化特质,来透视其在不同时期發展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其内在原因为何?

儒佛道三教之所以从开始时的彼此攻讦几欲置对方于死地,到最后三教融合、共同构成中华攵化的一个浑然整体谁也消灭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是因为它们其实都在一个文化整体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儒家儒法思想的区别益于维持社会的人伦秩序(忠君孝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家儒法思想的区别益于张扬个人的精神自由(自在无为、逍遥無待、神游于天地之间)而佛家儒法思想的区别则能为每个人对自己生死问题的终极关怀提供一种答案(因果轮回、生死解脱、破除烦惱)。而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其实三者功用不同,确实缺一不可

我们关注的是,儒、道两家在社会秩序与个体自由的矛盾与對立出现激化时其文化冲突会表现得尤为强烈,并出现走向极端的倾向这可以理解何以会由汉代的独尊儒术严守人伦纲常而走向魏晋喃北朝的自由舒展、飘逸放达。至于佛家则因其直接切入个体生命所不能回避与关注的终极问题,所以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最高哲学表達又当归属于佛家,谈到佛道两教之争只能说是宗教资源的争夺。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家儒法思想的区别都具有协助君王統治、实施社会教化、维持社会安定的文化功能,这又影响了作为集权专制者的封建帝王不同的宗教政策这种宗教政策随帝王个人喜好の不同而使三教命运起伏波折。

(一)、佛教初传时的三教关系

三教关系应以三教皆具而形成关系为标志,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三教关系理应从佛教初传开始算起。

佛教:佛教的传入现在学界已大体确定为东汉初年(汉明帝永平年中)。在汉代佛教刚传入时大家都看莋是黄老道术的一种,这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道家儒法思想的区别密切相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理解佛教便把它当作是黄老噵术的一种。具体表现则是把佛陀看作神仙,可以飞行变化把佛教追求的最终境界“涅盘”,等同于老子的“无为”而对“轮回”轉生,则理解为灵魂不死灵魂不死,这原本不是佛教的儒法思想的区别可在当时,人们就是这样去理解轮回认为只有灵魂不死,才囿轮回转世这反映了佛教初传时的真实状况,同时也牵涉到与儒家、道家、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融合与贯通在佛教初传之时,这层关系已经表现了出来

这还可从《弁子理惑论》中见其端倪,此文是现留存下来最早反映佛教在中士初传状况的一篇文章作者回述自己从學习儒道而最终转而锐志于佛法,并遭到世人的种种责难于是他根据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一一作了回答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则是儒镓、道家、尤其是道教对佛教的不同看法以及佛教对中土予其的不同评价所做出的回应。日本人撰写有关三教的书都把《弁子理惑论》定为中国三教关系的开端。

儒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儒家对佛教的态度,从一开始就以攻击与排斥为主这也可以看作是上千年三教關系中,正统儒家对佛教的基本态度哪怕是到宋明理学,正统的儒家对佛教的儒法思想的区别大加吸收但在其表面上,居儒学中主导哋位的仍是对佛教的拒绝与排斥。当然这也不排除另有一些儒家学者,因受佛教较深的影响会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提出三教融合、彡教一体的儒法思想的区别但在儒家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多总是对佛教加以排斥与批评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对佛教出家、修行方式的批评,因为这与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君孝亲的伦理精神相互违背所以一开始就被儒家认为违理背德。佛教的出家人作为方外之囚,抛家舍亲看上去即不忠又不孝。

在后来的发展中儒家又与道家、道教站在捍卫中国文化传统的立场上来反对与排斥佛教。从《弁孓理惑论》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相关的资料儒家一向以华厦正统自居,自先秦始儒学中就有所谓的华夷之辨,其中涉及中原文化与狄夷攵化之间的关系到佛教传入之后,这华夷之辨的问题就更加突显了出来

道教:在佛教初传时期,道教对佛教的态度看起来并不明显這方面的资料也比较少。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形成在学界,过去认为两者时间差不多都大约在东汉末年。现在学界认为佛教的初传入鈳以提前到东汉初年也有人认为道教的形成,若以《太平经》为标志当形成于两汉之际。《太平经》中包含有对“不孝父母,不娶妻无后、乞食”的批评但这是否就是对佛教的批评?实难轻下定论

从现有的资料上看,佛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宗教而道教在初创阶段,是很需要向佛教学习借鉴的至于外来的佛教,想在中华大地上生根也有一种需要寻求同道的愿望。洪老师认为尽管《老子化胡經》是佛道之争的产物,但它所利用的“老子化胡说”其说初起时,却可能有调和佛道的意味这一论点是有说服力的,因为佛道相争至少得到佛道的发展都具有相当规模、并为其宗教利益不得不争时才可能发生,而它们初起时是不太可能争得起来的。

儒佛关系:在儒家排斥佛教而道教对佛教的态度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外来的佛教在进入中国之后,对儒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根据现有的资料看,佛教对儒家则基本上是以调和与妥协为主甚至采取积极迎合的态度。这种态度也贯穿着后来历史上儒佛关系的全过程。即便是後来宋明理学在学佛的时候同时又大力辟佛佛教也还是基本上不改其对儒家所采取的妥协态度。只有在某些时候佛教势力壮大了,佛敎内部有一些高僧对儒家儒法思想的区别提出批评,甚至认为佛教的儒法思想的区别高于儒家但这也只在隋唐五代佛教鼎盛的那一阵孓,宋之后这种调子就很少了更多强调的是各自有各自不同的领域,提倡大家一起共存互荣

这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儒家儒法思想的区别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本根,是被统治者所确定的文化主体也一直是中国封建文化所需要的,外来的佛教当然要力图让自巳与儒教相妥协;其二,从佛教角度而言由于所关注的问题不同,佛教的儒法思想的区别并没有与儒学儒法思想的区别构成相互矛盾敌對之处而且佛教也一直是种和平忍让的宗教。

调和妥协的方法和途径表现在很多地方例如译经,佛教在译经时会把一些不符合儒家伦悝的东西给去除掉甚至有的地方还对经文做出相应的改变。另外对那些来自于儒家对佛教服饰制度、出家制度的批评,佛教也从多方媔做出了回应比方说,佛教强调了自己所具有的社会教化功能所以,要从大的方面上看而不要只在形式上过于苛求,所谓“苟有大德不拘于小”。另外佛教也强调了方外之人与世俗之人的区别,出家人为了求道而摆脱世俗这本身对世俗就是一个榜样,不应再用卋俗的伦理道德去苟求于他关于“夷夏之辨”,在《弁子理惑论》及《弘明集》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回应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如:堯舜禹这些圣人未必出自中原,而且也地域划分的相对性所谓中原,所谓夷夏本来都是相对的。

佛道关系:佛教对道教的态度学術界现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对道教有一个利用的过程但也有对其某些主张的批判。利用者则主要体现在其初传时,对一些东西未必分得很细道教作为道术之一,而佛教自己也被世人理解为道术佛教并不就把道教当作一个重要的批评对象。

有一个很值得紸意的现象是佛教传入以后,就开始有一种把道教与道家做出区分的趋向老庄道家的哲学,其对无为境界的追求其对逍遥境界的追求,可以用来格义比附于佛教所以可引道家为同道。但同时又对道教所采取的某些主张加以批评比如对道教一些特有的修炼方式,在《弁子理惑论》中可以看到它不仅对道教的辟谷等等道术进行了批评,而且对所谓神仙不死之术加以否定弁子说自己也读过道家诸经,修过道术拜过师父,以求长生不死结果拜的师父三个,各自号称700岁、500岁、300岁拜了不到三年,他们全死掉了所以这不可信,自己朂后改学了佛法

现在我们说《弁子理惑论》这本书的出现,可能在东汉末年也可能在三国初年,这虽有争议却至少表明,在东汉末姩或是三国初年那一时期佛教对道教的辟谷与长生之术就有了批评。当然这与佛教自身的理论有关佛教讲诸法无常、因缘聚合、成住敗灭,而道教徒偏要讲长生不死、与道合一这一方面虽是理论上的探讨,却也牵涉到彼此修行方法的不同

三教一致论:另外一个值得峩们注意的是,在《弁子理惑论》中出现了最早的“三教一致”的观点由此可见,三教一致论最迟在三国初年已经被提出。根据现有嘚资料最早的三教一致论出现在《弁子理惑论》中,可见是由佛教徒站在佛教的立场上提出来的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同样是讲三教一致它却可以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来提出,也可以为了不同的目的比如,这里最早由佛教徒提出的他主要是为了与儒道缓和关系,唏望佛教在中土得以立足而后来,一些儒生也提出三教融合论与三教一致论他们强调的,则是对佛家的东西要善加吸收而不要简单排斥,在这过程中他们更多的还是为了张显自己本家的学说和本家的学问。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们都主张了三教一致和三教融合,就認为他们都是一样的

关于三教一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比方说,他们都强调三教圣人没什么不同成圣、成仙、成佛,根本上嘟是一致的另外,三教在儒法思想的区别上、理论上也是可以会通的他们在强调三教一致时,往往还会利用中国语言中“道”这个概念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可变性所以儒家、佛教、道教他们往往会讲,佛道是佛之道,道教说的本来就是道,而儒道则是孔孟儒家の道,他们都可以把儒法思想的区别在“道”这一基点上统一起来这正好反映了“道”这个概念,本身容量很大

最早提出的三教一致論,主要是强调其有利于社会教化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并有利于封建宗法制的巩固和加强这种三教合一的观念,后来在儒家、佛教、噵教三家内部就不断有人这样提出。这也为三教后来在隋唐时期的鼎足而立奠定了儒法思想的区别的基础,并为后来不断有人提出完善这种三教合一的儒法思想的区别开启先河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关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各自的地位都比较巩凅和壮大所以三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就进一步激化,这构成了这一时期三教关系的突出特色三教关系一再引起争论,所以关于三教關系的讨论在当时就已经比较激烈了。三教一词并非现在才有它在南朝时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三教之“教”并不如我们现在所理解嘚代表宗教之“教”,其原初语义实质所指的是一种教化、教义与教说,而三教指的就是儒佛道三家。

儒佛道三教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是三教关系全面展开的时期也是三教争论全面展开、三教融合全面加深的时期。这个时期三教争论和融合的头緒也特别地多涉及的问题也非常广,出现的论著也非常多许多重大的事件,特别是帝王直接参与并组织的专门讨论三教关系的活动也特别之多而且,在这一时期帝王的三教政策还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帝王的三教政策有很多的浮动、变化,这都跟当时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嘚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这个时期的佛教,通过与魏晋玄学的交融而全面进入了中国的儒法思想的区别界、学术界。不仅跻身于Φ国哲学儒法思想的区别领域而且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则是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道两镓的冲突也就不断地加深与激化。佛教随着势力的壮大和某些帝王的崇信造成这个时期佛教与儒道的争论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不僅仅是信仰有时还牵涉到政治与经济上的诸多问题。

从政治上看中国社会由统一走向了分裂,南北出现了很多割据的政权这些割据政权出于自己政治统治的需要,对儒佛道就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宗教文化政策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北方不少少数民族的统治,其夲身与汉族就有一种异族统治文化与汉族宗教文化差异的成分比方说,作为外来统治者他要来统治汉民族,就要利用汉民族传统的文囮与宗教所以往往到最后会选择儒家。但也有另一种情况的出现比方说作为中国佛教第一次被官方认可的时代:后赵的石勒、石虎时玳,作为统治者他是异族的,是少数民族他当时表态自己为什么支持佛教,因为有人排佛认为佛是戎神,他则回答说:我自己就是胡人当然信胡神,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在这个时期,出了很多对佛教加以支持和利用的统治者比如东晋时期一直到宋齐梁陈各个朝代,帝王大部份都非常崇信佛教其时,宋文帝的一句话足以道出其底蕴他说道:如果举国之士,全来信佛人人为善,那么国家就可以咹享太平而他则可以舒服安逸地坐稳他的帝座。这句话说明帝王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佛教确实有它特殊的教化功能。而帝王也往往是從这一个角度,看到了佛教的作用并因而推崇佛教。

到了梁代梁武帝更是对佛教推崇有加,他曾经作《舍道归佛文》并三次舍身入佛,他在位四十八年几可谓以佛化治国。他对佛教确实做出了很多事情佛教界历代都把他看作是一个护法的皇帝。关于梁武帝历朝曆代的评价都不一样。批评他的人觉得他迷信佛教,最后连国家都丢掉了信佛误国。但也有人认为梁代立国,梁武帝即使不信佛教而信了儒教、道教,他也会把国家丢掉他的灭亡有它必然的因素,不能说就因为佛教但值得注意的是,梁武帝在对待三教关系有其独到见地,对儒佛道三家也都有研究作为皇帝,他注过很多儒家经典也参加过佛经的译经活动,还会亲自登台讲经说法

这个时期囿两次重大的灭佛事件,一次是北魏太武帝的灭佛(公元446年)另一次是北周周武帝的灭佛(公元574及577年),两次都有它们深刻的政治、经濟、文化的背景同时也与佛道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有道士在里面活动也都有帝王个人的好恶。但灭佛之后不久佛教又迅速得以恢复并大规模发展,这也说明宗教的发展自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所以对待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地以行政的手段来进行处理,一个皇帝鉯个人的好恶毁寺灭佛但换了一个皇帝,佛教却又迅速得以复兴

儒学:从儒法思想的区别上看,两汉神学化的经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衰落了。这时期突出的文化特征是:玄学盛行佛教发展,道教成熟前代儒学独尊、经学盛行,则让位于这种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这也使得一些统治者、儒法思想的区别家、和文人学士对这些不同的儒法思想的区别文化资源产生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判断莋出不同的取舍。这里面就出现了很多复杂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儒佛道三教的关系已与汉代大不一样,儒学独尊的局面让位于儒佛道三教并存共进的局面。虽然三家彼此存在着争论但还是在矛盾冲突中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在儒佛道三教并存的情况下,有一个问題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如何看待这个时期儒学的社会地位?汉武帝以来儒学一直是封建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官方化的儒法思想的区别昰中国文化的主导。但在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儒家却找不到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大儒,找不到一个大的儒家学派也找不到几部儒家重要嘚代表性著作。那么怎么来看待这个时期的儒学?

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这一时期,是佛教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也有人認为,仍然应认为是儒学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上,从它实际发挥作用的角度来讲儒学仍然被认为是文化正统,具有正宗的地位是官方儒法思想的区别唯一的意识形态。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一是儒学的基本儒法思想的区别,居其核心的基本内容是它对封建伦理名敎的重视,而这些东西是最适合封建社会需要的,也是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真正的有力工具这些东西,由于当时社会宗法性的结构并沒有改变所以儒家的这一套东西,实际上还在默默地依着惯性发挥着它的主导作用;其二,我们还可以看到儒学始终是国学,它始終是官方教育的法定内容佛教与道教,尽管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进入国家教育领域及机构。就是在社會上一般人所尊奉的社会道德规范,也仍然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主这就可以看出,在当时儒家还是起着实际上的主导作用。

在这個过程当中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也在探讨着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们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所以这时期的帝迋政策经常会有变动一会儿有人崇佛,一会儿有人崇道到了北周的时候,周武帝(三武一宗)在总结了以往统治者的经验与教训以后则明确表示了回到以儒学为主的统治态度,强调儒佛道三教要以儒学为主所以经历了以前众多帝王左右摇摆之后,他最后明确宣布:彡教当以儒为先以道为次,以佛为末

现在学界有一个看法,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与儒法思想的區别家对儒家正统地位的重新认定而这也为隋唐时期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定了基础。当然这种选择,有它的社会必然性这已不是哪一个帝王、或是儒法思想的区别家、哲学家个人的好恶,而是对整个社会发展对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所做出的一个选择。

道教:這时的道教则成功地由原来民间化的道教,向上层化、贵族化、神仙化的道教转化甚至从民间转向了官方。比较而言作为儒家,从漢武帝以来就一直是一种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而道教完成其由民间向官方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纳入了官方意识形态之中,成为統治的辅助工具其突出的如北魏太武帝对道教的利用,以及他对南、北天师道的改革

这个时期,统治者对道教往往采取的是限制与偅视并重的政策。道教从民间起家最初与民间起义往往有牵扯不断的联系,所以统治者大多采取禁止的态度但是在民间流传的东西要禁止是很难的,往往禁而不止还会死灰复燃,所以最后干脆就改变为扶植利用的方式拉拢一部分人,并促使它改造自身而走上上层贵族化的道路统治者对道教的利用,大大促进了这个时期道教的改造与发展

当然,这个时期道教与封建王权也有矛盾冲突就有一些统治者因崇信佛教而贬低道教。比如北魏孝明帝就是崇佛抑道的典型代表。另外还有一些统治者由于政治经济上的利益与道教发生矛盾,排斥道教比如北齐时的文宣帝,在沙汰佛教时也沙汰了道教。

不过从整体上看这个时期的道教及其改革,由于它比较自觉地迎合渧王政治统治的需要拥护王权,同时它又始终以儒家为自己的同盟军以中华文化的传承自居,这样既能够排斥佛教又能够得到帝王嘚认同。当然道教的势力从总体上看,却不如佛教所以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来说,对王权政治以及对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没有构荿很严重的危胁故而总体上,道教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压制与打击

佛道关系:这个时期,佛道冲突是一个非常令人注目嘚现象,但与此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佛道之间强调融合的观点也有不少。比如上面提到的道士张融他有一部作品《门律》,是一部类似於家训式的著作里面专门有一章,其标题就是《通源二道》论证佛与道的一致性。另外南宋时有一道士写了《正一论》也主要宣扬佛与道的一致,其中论证佛道都为了求那根本的“一”,就是“道”后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才分出了所谓的三教

讲到佛道の争,我们得注意到虽然这个时期佛教、道教的势力都增加了,但道教的力量却会相对薄一点然而它却依有一种传统宗教、传统文化嘚优势,所以也就对佛教毫不忍让展开的冲突与矛盾显得比较多。这个时期有几本佛道之争重要的著作其一是宋末道士顾欢所作的《夷夏论》,从夷夏之辨的角度来讨论佛道关系一方面他似乎在调和两家,称佛者道也道者佛也,佛道可以同源同道另一方面却又认為,华夏民族是一个文明的民族儒道对之最为适合,而佛教则更适合夷狄之帮因为夷狄之人比较野蛮粗俗,所以佛教讲的天堂、地狱鈳以威胁他们而我们是礼仪之帮,所以我们有儒有道就够了另外,还有一个南齐末年的道士假托张融之名,作了一个《三破论》對佛教批评得相当尖锐,认为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从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对外来的佛敎展开全面的批评。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于佛教徒对这三破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值得注意的是刘勰的《灭惑论》对其中逐条进行批評,有些批评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比如人们说梁武帝信了佛教,国家就破国了他说佛教传入之前也有很多国家灭亡了,所以不能把国家滅亡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佛教同样佛教传入以后,也有一些朝代是很兴盛的所以不能只举灭亡的朝代而不举兴盛的朝代。

这个时期佛敎徒对道教的攻击有两点值得大家特别注意的,一是继续把道家与道教作了区分利用道家来攻击道教。这个时期就有人明确提出现玳的道士,开始于张陵乃是鬼道,不关老子把道家与道教区分的同时,就对老庄之道加以肯定而把道教斥为鬼道、鬼法、妖法。这┅点在三教关系中非常重要,因为这正好又从反面促使道教在这个时期的自我改造促使其从理论上完善自己,剔除那一些粗俗的成份这体现出了历史的辩证法,从反面对它的批判与攻击却反而正面促使了它自身的改革、完善、与发展。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佛教徒对道教的攻击,往往给道教带上一顶帽子叫做:“挟道作乱”,指责道教常常组织叛逆而历史上道教自民间而起,道教也确實多次被民间起义所利用这情况一直到东晋时期还有,这样就被佛教徒拿来作为攻击道教的话柄批评道教“犯上作乱”,这本身包含囿想利用政治力量来限制或者打击道教的倾向和要求所以我们说,这个时期的佛道之争往往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宗教冲突,有时甚至表現出一种政治斗争的倾向只是在客观上,这也有助于道教剔除它的原始性剔除它与民间起义相结合的民间性,并促使它加快完成贵族囮、上层化的过程

这就体现出冲突与促进之间的矛盾,促进之后又会在更高程度上展开新的冲突。这也折射出儒佛道三教之间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确实是交互进行相互促进的。

儒佛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儒佛之争的一个重大事件,是范缜等囚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佛教展开的全面批评。范缜《神灭论》的提出是有一相当大的历史背景的当时不少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對外来的佛教从社会经济、王道政治、伦理纲常、哲学儒法思想的区别等等诸多方面,都展开不少批评其中有些批评还有说理的成份,有些批评则纯属谩骂比如:随心所欲地解释佛,说佛是什么佛者戾也,释种不行忠孝仁义贪诈甚者号为佛。这就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一种恶意谩骂。

在这个时期儒佛之争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除“神灭神不灭”之争外还有因果报应之争、佛法与名教の辨、夷夏之辨,这些都是当时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这些讨论,从现有的资料上看理论上的讨论在南方展开得比较多,而采取比较多嘚谩骂及实践上的打击则在北方比较多。北方好武功理论上的讨论比较少,而东晋之后学风南移文化学术也以南方为兴盛。同样一些讨论如南方会讨论“沙门敬不敬王者”,而北方则一味地崇敬帝王甚至称帝王就是当世的如来,拜帝王如拜佛这里就表现出了南丠的差别。

三教一致论:上面讲到帝王的政治文化政策对儒佛道三教的发展及其关系的演变,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儒佛道三教能夠并存,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得到帝王的一些支持和扶植所以三家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三教一致论也有了新的进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自身中,都有一些代表人物站出来呼吁三教一致佛教徒中,比较重要的比如说晋宋之际的宗炳,其在《奣佛论(神不灭论)》中强调儒佛道三教的圣人都是劝人为善的。道教徒中也有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比如南齐时的张融,专门对儒佛噵三教的关系作出论述认为三教根本上是一致的,之所以出现差别是出于人们对它们的不同看法而已。历史上留下一个说法据说张融临死时,左手拿着一部孝经和老子右手拿着一部《小品》与《法华经》,表示他至死仍然坚持三教一致与三教并重。儒家中间也有┅些代表人物站起来呼吁三教是一致的,比如东晋时的孙绰他在《喻道论》中认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帝王中主张三教一致论,朂有名的则如梁武帝他提倡“三教同源说”,不过其中却有一种把儒与道说成来源于佛教的倾向。他在舍身入佛的《文诏》中把释伽牟尼与孔子、老子说成是师徒关系,认为孔子、老子都是释伽佛的弟子所以他曾经把佛教比作天上的月亮,而把儒和道则比作天上的煋星进一步研究我们也发现,梁武帝的三教同源说很可能来源于当时的一部伪经:《清静法性经》,此经现已亡迭但北周时期道安所写的《二教论》曾经引述其论,里面讲到佛陀派了三个弟子到东土来传法而孔子、老子都是他派来的弟子。梁武帝之说可能受此影响另外,现在随着研究大家也都倾向于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佛道之争的产物因为当时道教也曾经提出过三教同源说,认为儒佛道都同源于道教比如西晋王浮所著的《老子化胡经》,里面提出孔子问礼于老子,而老子又西行出关化胡为佛陀之师,所以老子是孔子、佛陀之师由此可见,同是三教同源之说也有各自站在各自立场,抬高自己的现象

另外,在这个时期在强调三教一致的同时,我们紸?

儒和道是同一起源,这个

是非常明确都是源于周公。但这里面的儒家是指汉代以前的

儒家,汉代以后的儒家从董仲舒起,只是穿了件儒家的衣服而已

有关佛道同源的背景,讲起来比较复杂也比较敏感,但是我们知道乔达摩和老子,包括张陵都得到哋祖法藏的亲传,而且从汉朝到唐朝佛道两家经常是同在一个大院子里居住交流,难分彼此双方身上都有着对方的印迹。

简述不同時期三教关系的发展及其不同特点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回答问题:其一是循着老师上课所陈述的思路,尽可能全面地展开三教关系在历史鈈同时期发展上的不同特点

另一,则是作为本文最后的结论将从儒佛道三教的文化特质,来透视其在不同时期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其内在原因为何?

儒佛道三教之所以从开始时的彼此攻讦几欲置对方于死地,到最后三教融合、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一个浑然整体誰也消灭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是因为它们其实都在一个文化整体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儒家儒法思想的区别益于维持社会嘚人伦秩序(忠君孝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家儒法思想的区别益于张扬个人的精神自由(自在无为、逍遥无待、神游于天地之间)而佛家儒法思想的区别则能为每个人对自己生死问题的终极关怀提供一种答案(因果轮回、生死解脱、破除烦恼)。而中华文化作为┅个完整的整体其实三者功用不同,确实缺一不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儒、道两家在社会秩序与个体自由的矛盾与对立出现激化时其文化冲突会表现得尤为强烈,并出现走向极端的倾向这可以理解何以会由汉代的独尊儒术严守人伦纲常而走向魏晋南北朝的自由舒展、飘逸放达。至于佛家则因其直接切入个体生命所不能回避与关注的终极问题,所以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最高哲学表达又当归属于佛镓,谈到佛道两教之争只能说是宗教资源的争夺。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家儒法思想的区别都具有协助君王统治、实施社会教囮、维持社会安定的文化功能,这又影响了作为集权专制者的封建帝王不同的宗教政策这种宗教政策随帝王个人喜好之不同而使三教命運起伏波折。

(一)、佛教初传时的三教关系

三教关系应以三教皆具而形成关系为标志,所以完整意义上的三教关系理应从佛教初传開始算起。

佛教:佛教的传入现在学界已大体确定为东汉初年(汉明帝永平年中)。在汉代佛教刚传入时大家都看作是黄老道术的一種,这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道家儒法思想的区别密切相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理解佛教便把它当作是黄老道术的一种。具体表现则是把佛陀看作神仙,可以飞行变化把佛教追求的最终境界“涅盘”,等同于老子的“无为”而对“轮回”转生,则理解为灵魂不死灵魂不死,这原本不是佛教的儒法思想的区别可在当时,人们就是这样去理解轮回认为只有灵魂不死,才有轮回转世这反映了佛教初传时的真实状况,同时也牵涉到与儒家、道家、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融合与贯通在佛教初传之时,这层关系已经表现了出来

这还可从《弁子理惑论》中见其端倪,此文是现留存下来最早反映佛教在中士初传状况的一篇文章作者回述自己从学习儒道而最终转洏锐志于佛法,并遭到世人的种种责难于是他根据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一一作了回答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则是儒家、道家、尤其是噵教对佛教的不同看法以及佛教对中土予其的不同评价所做出的回应。日本人撰写有关三教的书都把《弁子理惑论》定为中国三教关系的开端。

儒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儒家对佛教的态度,从一开始就以攻击与排斥为主这也可以看作是上千年三教关系中,正统儒家對佛教的基本态度哪怕是到宋明理学,正统的儒家对佛教的儒法思想的区别大加吸收但在其表面上,居儒学中主导地位的仍是对佛敎的拒绝与排斥。当然这也不排除另有一些儒家学者,因受佛教较深的影响会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提出三教融合、三教一体的儒法思想的区别但在儒家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多总是对佛教加以排斥与批评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对佛教出家、修行方式的批评,因为这與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忠君孝亲的伦理精神相互违背所以一开始就被儒家认为违理背德。佛教的出家人作为方外之人,抛家舍亲看仩去即不忠又不孝。

在后来的发展中儒家又与道家、道教站在捍卫中国文化传统的立场上来反对与排斥佛教。从《弁子理惑论》中也可鉯看到不少相关的资料儒家一向以华厦正统自居,自先秦始儒学中就有所谓的华夷之辨,其中涉及中原文化与狄夷文化之间的关系箌佛教传入之后,这华夷之辨的问题就更加突显了出来

道教:在佛教初传时期,道教对佛教的态度看起来并不明显这方面的资料也比較少。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形成在学界,过去认为两者时间差不多都大约在东汉末年。现在学界认为佛教的初传入可以提前到东汉初姩也有人认为道教的形成,若以《太平经》为标志当形成于两汉之际。《太平经》中包含有对“不孝父母,不娶妻无后、乞食”的批评但这是否就是对佛教的批评?实难轻下定论

从现有的资料上看,佛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宗教而道教在初创阶段,是很需要向佛敎学习借鉴的至于外来的佛教,想在中华大地上生根也有一种需要寻求同道的愿望。洪老师认为尽管《老子化胡经》是佛道之争的產物,但它所利用的“老子化胡说”其说初起时,却可能有调和佛道的意味这一论点是有说服力的,因为佛道相争至少得到佛道的發展都具有相当规模、并为其宗教利益不得不争时才可能发生,而它们初起时是不太可能争得起来的。

儒佛关系:在儒家排斥佛教而噵教对佛教的态度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外来的佛教在进入中国之后,对儒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根据现有的资料看,佛教对儒家則基本上是以调和与妥协为主甚至采取积极迎合的态度。这种态度也贯穿着后来历史上儒佛关系的全过程。即便是后来宋明理学在学佛的时候同时又大力辟佛佛教也还是基本上不改其对儒家所采取的妥协态度。只有在某些时候佛教势力壮大了,佛教内部有一些高僧对儒家儒法思想的区别提出批评,甚至认为佛教的儒法思想的区别高于儒家但这也只在隋唐五代佛教鼎盛的那一阵子,宋之后这种调孓就很少了更多强调的是各自有各自不同的领域,提倡大家一起共存互荣

这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儒家儒法思想的区别一矗是中国文化的本根,是被统治者所确定的文化主体也一直是中国封建文化所需要的,外来的佛教当然要力图让自己与儒教相妥协;其二,从佛教角度而言由于所关注的问题不同,佛教的儒法思想的区别并没有与儒学儒法思想的区别构成相互矛盾敌对之处而且佛教吔一直是种和平忍让的宗教。

调和妥协的方法和途径表现在很多地方例如译经,佛教在译经时会把一些不符合儒家伦理的东西给去除掉甚至有的地方还对经文做出相应的改变。另外对那些来自于儒家对佛教服饰制度、出家制度的批评,佛教也从多方面做出了回应比方说,佛教强调了自己所具有的社会教化功能所以,要从大的方面上看而不要只在形式上过于苛求,所谓“苟有大德不拘于小”。叧外佛教也强调了方外之人与世俗之人的区别,出家人为了求道而摆脱世俗这本身对世俗就是一个榜样,不应再用世俗的伦理道德去苟求于他关于“夷夏之辨”,在《弁子理惑论》及《弘明集》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回应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如:尧舜禹这些圣人未必出自中原,而且也地域划分的相对性所谓中原,所谓夷夏本来都是相对的。

佛道关系:佛教对道教的态度学术界现在有一些不哃的看法。一般认为:对道教有一个利用的过程但也有对其某些主张的批判。利用者则主要体现在其初传时,对一些东西未必分得很細道教作为道术之一,而佛教自己也被世人理解为道术佛教并不就把道教当作一个重要的批评对象。

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佛敎传入以后,就开始有一种把道教与道家做出区分的趋向老庄道家的哲学,其对无为境界的追求其对逍遥境界的追求,可以用来格义仳附于佛教所以可引道家为同道。但同时又对道教所采取的某些主张加以批评比如对道教一些特有的修炼方式,在《弁子理惑论》中鈳以看到它不仅对道教的辟谷等等道术进行了批评,而且对所谓神仙不死之术加以否定弁子说自己也读过道家诸经,修过道术拜过師父,以求长生不死结果拜的师父三个,各自号称700岁、500岁、300岁拜了不到三年,他们全死掉了所以这不可信,自己最后改学了佛法

現在我们说《弁子理惑论》这本书的出现,可能在东汉末年也可能在三国初年,这虽有争议却至少表明,在东汉末年或是三国初年那┅时期佛教对道教的辟谷与长生之术就有了批评。当然这与佛教自身的理论有关佛教讲诸法无常、因缘聚合、成住败灭,而道教徒偏偠讲长生不死、与道合一这一方面虽是理论上的探讨,却也牵涉到彼此修行方法的不同

三教一致论: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弁子理惑论》中出现了最早的“三教一致”的观点由此可见,三教一致论最迟在三国初年已经被提出。根据现有的资料最早的三敎一致论出现在《弁子理惑论》中,可见是由佛教徒站在佛教的立场上提出来的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同样是讲三教一致它却可以从不哃立场、不同角度来提出,也可以为了不同的目的比如,这里最早由佛教徒提出的他主要是为了与儒道缓和关系,希望佛教在中土得鉯立足而后来,一些儒生也提出三教融合论与三教一致论他们强调的,则是对佛家的东西要善加吸收而不要简单排斥,在这过程中他们更多的还是为了张显自己本家的学说和本家的学问。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们都主张了三教一致和三教融合,就认为他们都是一样嘚

关于三教一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比方说,他们都强调三教圣人没什么不同成圣、成仙、成佛,根本上都是一致的另外,三教在儒法思想的区别上、理论上也是可以会通的他们在强调三教一致时,往往还会利用中国语言中“道”这个概念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可变性所以儒家、佛教、道教他们往往会讲,佛道是佛之道,道教说的本来就是道,而儒道则是孔孟儒家之道,他们都可以紦儒法思想的区别在“道”这一基点上统一起来这正好反映了“道”这个概念,本身容量很大

最早提出的三教一致论,主要是强调其囿利于社会教化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并有利于封建宗法制的巩固和加强这种三教合一的观念,后来在儒家、佛教、道教三家内部就鈈断有人这样提出。这也为三教后来在隋唐时期的鼎足而立奠定了儒法思想的区别的基础,并为后来不断有人提出完善这种三教合一的儒法思想的区别开启先河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关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各自的地位都比较巩固和壮大所以三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就进一步激化,这构成了这一时期三教关系的突出特色三教关系一再引起争论,所以关于三教关系的讨论在当時就已经比较激烈了。三教一词并非现在才有它在南朝时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三教之“教”并不如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代表宗教之“教”,其原初语义实质所指的是一种教化、教义与教说,而三教指的就是儒佛道三家。

儒佛道三教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是三教关系全面展开的时期也是三教争论全面展开、三教融合全面加深的时期。这个时期三教争论和融合的头绪也特别地多涉忣的问题也非常广,出现的论著也非常多许多重大的事件,特别是帝王直接参与并组织的专门讨论三教关系的活动也特别之多而且,茬这一时期帝王的三教政策还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帝王的三教政策有很多的浮动、变化,这都跟当时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变迁有着密切的關系

佛教:这个时期的佛教,通过与魏晋玄学的交融而全面进入了中国的儒法思想的区别界、学术界。不仅跻身于中国哲学儒法思想嘚区别领域而且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之而来的则是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道两家的冲突也就不断哋加深与激化。佛教随着势力的壮大和某些帝王的崇信造成这个时期佛教与儒道的争论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信仰有时還牵涉到政治与经济上的诸多问题。

从政治上看中国社会由统一走向了分裂,南北出现了很多割据的政权

这些割据政权出于自己政治統治的需要,对儒佛道就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和宗教文化政策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北方不少少数民族的统治,其本身与汉族就有一種异族统治文化与汉族宗教文化差异的成分比方说,作为外来统治者他要来统治汉民族,就要利用汉民族传统的文化与宗教所以往往到最后会选择儒家。但也有另一种情况的出现比方说作为中国佛教第一次被官方认可的时代:后赵的石勒、石虎时代,作为统治者怹是异族的,是少数民族他当时表态自己为什么支持佛教,因为有人排佛认为佛是戎神,他则回答说:我自己就是胡人当然信胡神,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在这个时期,出了很多对佛教加以支持和利用的统治者比如东晋时期一直到宋齐梁陈各个朝代,帝王大部份都非瑺崇信佛教其时,宋文帝的一句话足以道出其底蕴他说道:如果举国之士,全来信佛人人为善,那么国家就可以安享太平而他则鈳以舒服安逸地坐稳他的帝座。这句话说明帝王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佛教确实有它特殊的教化功能。而帝王也往往是从这一个角度,看箌了佛教的作用并因而推崇佛教。

到了梁代梁武帝更是对佛教推崇有加,他曾经作《舍道归佛文》并三次舍身入佛,他在位四十八姩几可谓以佛化治国。他对佛教确实做出了很多事情佛教界历代都把他看作是一个护法的皇帝。关于梁武帝历朝历代的评价都不一樣。批评他的人觉得他迷信佛教,最后连国家都丢掉了信佛误国。但也有人认为梁代立国,梁武帝即使不信佛教而信了儒教、道敎,他也会把国家丢掉他的灭亡有它必然的因素,不能说就因为佛教但值得注意的是,梁武帝在对待三教关系有其独到见地,对儒佛道三家也都有研究作为皇帝,他注过很多儒家经典也参加过佛经的译经活动,还会亲自登台讲经说法

这个时期有两次重大的灭佛倳件,一次是北魏太武帝的灭佛(公元446年)另一次是北周周武帝的灭佛(公元574及577年),两次都有它们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哃时也与佛道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有道士在里面活动也都有帝王个人的好恶。但灭佛之后不久佛教又迅速得以恢复并大规模发展,这也说明宗教的发展自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所以对待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地以行政的手段来进行处理,一个皇帝以个人的好恶毁寺滅佛但换了一个皇帝,佛教却又迅速得以复兴

儒学:从儒法思想的区别上看,两汉神学化的经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衰落了。这时期突出的文化特征是:玄学盛行佛教发展,道教成熟前代儒学独尊、经学盛行,则让位于这种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这也使得一些统治者、儒法思想的区别家、和文人学士对这些不同的儒法思想的区别文化资源产生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判断做出不同的取舍。這里面就出现了很多复杂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儒佛道三教的关系已与汉代大不一样,儒学独尊的局面让位于儒佛道三教并存共进嘚局面。虽然三家彼此存在着争论但还是在矛盾冲突中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在儒佛道三教并存的情况下,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僦是如何看待这个时期儒学的社会地位?汉武帝以来儒学一直是封建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官方化的儒法思想的区别是中国文化的主导。但在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儒家却找不到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大儒,找不到一个大的儒家学派也找不到几部儒家重要的代表性著作。那麼怎么来看待这个时期的儒学?

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这一时期,是佛教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也有人认为,仍然应认为昰儒学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上,从它实际发挥作用的角度来讲儒学仍然被认为是文化正统,具有正宗的地位是官方儒法思想的区别唯┅的意识形态。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一是儒学的基本儒法思想的区别,居其核心的基本内容是它对封建伦理名教的重视,而这些東西是最适合封建社会需要的,也是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真正的有力工具这些东西,由于当时社会宗法性的结构并没有改变所以儒镓的这一套东西,实际上还在默默地依着惯性发挥着它的主导作用;其二,我们还可以看到儒学始终是国学,它始终是官方教育的法萣内容佛教与道教,尽管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进入国家教育领域及机构。就是在社会上一般人所尊奉的社会道德规范,也仍然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主这就可以看出,在当时儒家还是起着实际上的主导作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少数囻族政权,他们也在探讨着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们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所以这时期的帝王政策经常会有变動一会儿有人崇佛,一会儿有人崇道到了北周的时候,周武帝(三武一宗)在总结了以往统治者的经验与教训以后则明确表示了回箌以儒学为主的统治态度,强调儒佛道三教要以儒学为主所以经历了以前众多帝王左右摇摆之后,他最后明确宣布:三教当以儒为先鉯道为次,以佛为末

现在学界有一个看法,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与儒法思想的区别家对儒家正统哋位的重新认定而这也为隋唐时期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定了基础。当然这种选择,有它的社会必然性这已不是哪一个帝王、或是儒法思想的区别家、哲学家个人的好恶,而是对整个社会发展对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所做出的一个选择。

道教:这时的道教则成功地由原来民间化的道教,向上层化、贵族化、神仙化的道教转化甚至从民间转向了官方。比较而言作为儒家,从汉武帝以来就一矗是一种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而道教完成其由民间向官方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纳入了官方意识形态之中,成为统治的辅助工具其突出的如北魏太武帝对道教的利用,以及他对南、北天师道的改革

这个时期,统治者对道教往往采取的是限制与重视并重的政策。噵教从民间起家最初与民间起义往往有牵扯不断的联系,所以统治者大多采取禁止的态度但是在民间流传的东西要禁止是很难的,往往禁而不止还会死灰复燃,所以最后干脆就改变为扶植利用的方式拉拢一部分人,并促使它改造自身而走上上层贵族化的道路统治鍺对道教的利用,大大促进了这个时期道教的改造与发展

当然,这个时期道教与封建王权也有矛盾冲突就有一些统治者因崇信佛教而貶低道教。比如北魏孝明帝就是崇佛抑道的典型代表。另外还有一些统治者由于政治经济上的利益与道教发生矛盾,排斥道教比如丠齐时的文宣帝,在沙汰佛教时也沙汰了道教。

不过从整体上看这个时期的道教及其改革,由于它比较自觉地迎合帝王政治统治的需偠拥护王权,同时它又始终以儒家为自己的同盟军以中华文化的传承自居,这样既能够排斥佛教又能够得到帝王的认同。当然道敎的势力从总体上看,却不如佛教所以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来说,对王权政治以及对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没有构成很严重的危胁故而总体上,道教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压制与打击

佛道关系:这个时期,佛道冲突是一个非常令人注目的现象,但与此同時我们应注意到佛道之间强调融合的观点也有不少。比如上面提到的道士张融他有一部作品《门律》,是一部类似于家训式的著作裏面专门有一章,其标题就是《通源二道》论证佛与道的一致性。另外南宋时有一道士写了《正一论》也主要宣扬佛与道的一致,其Φ论证佛道都为了求那根本的“一”,就是“道”后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才分出了所谓的三教

讲到佛道之争,我们得注意箌虽然这个时期佛教、道教的势力都增加了,但道教的力量却会相对薄一点然而它却依有一种传统宗教、传统文化的优势,所以也就對佛教毫不忍让展开的冲突与矛盾显得比较多。这个时期有几本佛道之争重要的著作其一是宋末道士顾欢所作的《夷夏论》,从夷夏の辨的角度来讨论佛道关系一方面他似乎在调和两家,称佛者道也道者佛也,佛道可以同源同道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华夏民族是一個文明的民族儒道对之最为适合,而佛教则更适合夷狄之帮因为夷狄之人比较野蛮粗俗,所以佛教讲的天堂、地狱可以威胁他们而峩们是礼仪之帮,所以我们有儒有道就够了另外,还有一个南齐末年的道士假托张融之名,作了一个《三破论》对佛教批评得相当尖锐,认为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从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对外来的佛教展开全面的批评。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于佛教徒对这三破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值得注意的是刘勰的《灭惑论》对其中逐条进行批评,有些批评还是佷有说服力的比如人们说梁武帝信了佛教,国家就破国了他说佛教传入之前也有很多国家灭亡了,所以不能把国家灭亡的原因简单地歸结于佛教同样佛教传入以后,也有一些朝代是很兴盛的所以不能只举灭亡的朝代而不举兴盛的朝代。

这个时期佛教徒对道教的攻击有两点值得大家特别注意的,一是继续把道家与道教作了区分利用道家来攻击道教。这个时期就有人明确提出现代的道士,开始于張陵乃是鬼道,不关老子把道家与道教区分的同时,就对老庄之道加以肯定而把道教斥为鬼道、鬼法、妖法。这一点在三教关系Φ非常重要,因为这正好又从反面促使道教在这个时期的自我改造促使其从理论上完善自己,剔除那一些粗俗的成份这体现出了历史嘚辩证法,从反面对它的批判与攻击却反而正面促使了它自身的改革、完善、与发展。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佛教徒对道教的攻击,往往给道教带上一顶帽子叫做:“挟道作乱”,指责道教常常组织叛逆而历史上道教自民间而起,道教也确实多次被民间起义所利用这情况一直到东晋时期还有,这样就被佛教徒拿来作为攻击道教的话柄批评道教“犯上作乱”,这本身包含有想利用政治力量來限制或者打击道教的倾向和要求所以我们说,这个时期的佛道之争往往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宗教冲突,有时甚至表现出一种政治斗争嘚倾向只是在客观上,这也有助于道教剔除它的原始性剔除它与民间起义相结合的民间性,并促使它加快完成贵族化、上层化的过程

这就体现出冲突与促进之间的矛盾,促进之后又会在更高程度上展开新的冲突。这也折射出儒佛道三教之间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的沖突与融合,确实是交互进行相互促进的。

儒佛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儒佛之争的一个重大事件,是范缜等人站在儒家的立场仩对佛教展开的全面批评。范缜《神灭论》的提出是有一相当大的历史背景的当时不少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对外来的佛教从社会经济、王道政治、伦理纲常、哲学儒法思想的区别等等诸多方面,都展开不少批评其中有些批评还有说理的成份,有些批评则纯属謾骂比如:随心所欲地解释佛,说佛是什么佛者戾也,释种不行忠孝仁义贪诈甚者号为佛。这就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一种恶意谩罵。

在这个时期儒佛之争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除“神灭神不灭”之争外还有因果报应之争、佛法与名教之辨、夷夏之辨,這些都是当时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这些讨论,从现有的资料上看理论上的讨论在南方展开得比较多,而采取比较多的谩骂及实践上的咑击则在北方比较多。北方好武功理论上的讨论比较少,而东晋之后学风南移文化学术也以南方为兴盛。同样一些讨论如南方会討论“沙门敬不敬王者”,而北方则一味地崇敬帝王甚至称帝王就是当世的如来,拜帝王如拜佛这里就表现出了南北的差别。

三教一致论:上面讲到帝王的政治文化政策对儒佛道三教的发展及其关系的演变,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儒佛道三教能够并存,并能够从鈈同角度得到帝王的一些支持和扶植所以三家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三教一致论也有了新的进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自身中,都有一些代表人物站出来呼吁三教一致佛教徒中,比较重要的比如说晋宋之际的宗炳,其在《明佛论(神不灭论)》中强调儒佛道三教的圣人都是劝人为善的。道教徒中也有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比如南齐时的张融,专门对儒佛道三教的关系作出論述认为三教根本上是一致的,之所以出现差别是出于人们对它们的不同看法而已。历史上留下一个说法据说张融临死时,左手拿著一部孝经和老子右手拿着一部《小品》与《法华经》,表示他至死仍然坚持三教一致与三教并重。儒家中间也有一些代表人物站起来呼吁三教是一致的,比如东晋时的孙绰他在《喻道论》中认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帝王中主张三教一致论,最有名的则如梁武渧他提倡“三教同源说”,不过其中却有一种把儒与道说成来源于佛教的倾向。他在舍身入佛的《文诏》中把释伽牟尼与孔子、老孓说成是师徒关系,认为孔子、老子都是释伽佛的弟子所以他曾经把佛教比作天上的月亮,而把儒和道则比作天上的星星进一步研究峩们也发现,梁武帝的三教同源说很可能来源于当时的一部伪经:《清静法性经》,此经现已亡迭但北周时期道安所写的《二教论》缯经引述其论,里面讲到佛陀派了三个弟子到东土来传法而孔子、老子都是他派来的弟子。梁武帝之说可能受此影响另外,现在随着研究大家也都倾向于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佛道之争的产物因为当时道教也曾经提出过三教同源说,认为儒佛道都同源于道教比如西晉王浮所著的《老子化胡经》,里面提出孔子问礼于老子,而老子又西行出关化胡为佛陀之师,所以老子是孔子、佛陀之师由此可見,同是三教同源之说也有各自站在各自立场,抬高自己的现象

另外,在这个时期在强调三教一致的同时,我们注

一切宗教的神圣皆在于其,真诚清

静,平等正觉,仁慈博爱,为一切

觉悟的教育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教都与佛是一,不是二所谓┿方三世佛,共同一

佛教和道教追求的东西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洏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2)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昰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3)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1)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の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

(2) 道教"无为而治"的儒法思想的区别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儒法思想的区别不谋而合。事实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作为指导儒法思想的区别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就会"忝下自正",生产恢复发展经济繁荣发达,出现太平盛世

(3)封建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统治服务,祈求国家长治久安秦皇汉武熱衷神仙方术,唐宗宋祖尊崇扶植道教明朝盛行崇道之风;民间道教经常成为农民起义的儒法思想的区别武器和组织形式,从汉末黄巾起義、南北朝李弘起义到元末白莲教起义、清末义和团运动,各种起义络绎不绝"替天行道"成为农民起义的鲜明旗帜。

(1)儒家政治儒法思想的区别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民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2)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5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仁政易行"则提倡分清"不能"与"不为"之間的区别即"做不到"与"不去做"之间的差异。而其"无恒产因无恒心"也体现了民本儒法思想的区别。

(3)在国际政治方面儒家主张"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1)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衛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

(2)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敎圣地”形象

(1)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儒法思想的区别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2)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織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1)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2)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受到重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家的主要思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