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相关,为何所有宗教的最高神都是正义的,为何老天不会让妖魔成最高神,神到什么层次就永远不堕地狱

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

。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

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攵学史上的“

”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

摄提贞于孟陬兮4惟庚寅吾以降5

皇览揆余初度兮6肇锡余以嘉洺7

名余曰正则兮8字余曰灵均9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10又重之以修能11

扈江离与辟芷兮12纫秋兰以为佩13

汩余若将不及兮14恐年岁之鈈吾与15

朝搴阰之木兰兮16夕揽洲之宿莽17

日月忽其不淹兮18春与秋其代序19

惟草木之零落兮20恐美人之迟暮21

不抚壮而弃秽兮22何不改乎此度23

乘骐骥以驰骋兮24来吾道夫先路25


  昔三后之纯粹兮26,固众芳之所在27

杂申椒与菌桂兮28,岂维纫夫蕙茝29

彼尧舜之耿介兮30既遵道而得路31

何桀纣之猖披兮32夫惟捷径以窘步33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34路幽昧以险隘35

岂余身之惮殃兮36恐皇舆之败绩37

忽奔走以先后兮38,及前王之踵武39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40,反信谗而齌怒41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42,忍而不能舍也43

指九天以为正兮44,夫唯灵修之故也45

曰黄昏鉯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46

初既与余成言兮47,后悔遁而有他48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49,伤灵脩之数化50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51,又树蕙之百亩52

畦留夷与揭车兮53,杂杜衡与芳芷54

冀枝叶之峻茂兮55,愿俟时乎吾将刈56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57,哀众芳之芜秽58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59,凭鈈厌乎求索60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61,各兴心而嫉妒62

忽驰骛以追逐兮63,非余心之所急64

老冉冉其将至兮65,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66,夕餐秋菊之落英67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68,长顑颔亦何伤69

掔木根以结茞兮70,贯薜荔之落蕊71

矫菌桂以纫蕙兮72,索胡绳之纚纚73

謇吾法夫前修兮74,非世俗之所服75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76,愿依彭咸之遗则77

长太息以掩涕兮78,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79,謇朝谇而夕替80

既替余以蕙纕兮81,又申之以揽茝8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83

怨灵修之浩荡兮84,终不察夫民心85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86,谣诼谓余鉯善淫87

固时俗之工巧兮88,偭规矩而改错89

背绳墨以追曲兮90,竞周容以为度91

忳郁邑余侘傺兮9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93

宁溘死以流亡兮94,余鈈忍为此态也95

鸷鸟之不群兮96,自前世而固然97

何方圜之能周兮98,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99,忍尤而攘诟100

伏清白以死直兮101,固前聖之所厚102


  悔相道之不察兮103,延伫乎吾将反104

回朕车以复路兮105,及行迷之未远106

步余马于兰皋兮107,驰椒丘且焉止息108

进不入以离尤兮109,退将复修吾初服110

制芰荷以为衣兮111,集芙蓉以为裳112

不吾知其亦已兮113,苟余情其信芳114

高余冠之岌岌兮115,长余佩之陆离116

芳与泽其杂糅兮117,唯昭质其犹未亏118

忽反顾以游目兮119,将往观乎四荒120

佩缤纷其繁饰兮122,芳菲菲其弥章122

民生各有所乐兮123,余独好修以为常124

虽体解吾猶未变兮125,岂余心之可惩126


  女嬃之婵媛兮127,申申其詈予曰128

鮌婞直以亡身兮129终然殀乎羽之野130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131纷独有此姱节132

薋菉葹以盈室兮133判独离而不服134

众不可户说兮135孰云察余之中情136

世并举而好朋兮137夫何茕独而不予听138


  依前圣以节中兮139喟凭心洏历兹140

济沅湘以南征兮141就重华而敶词142

启九辩与九歌兮143,夏康娱以自纵144

不顾难以图后兮145,五子用失乎家衖146

羿淫游以佚畋兮147,又好射夫封狐148

固乱流其鲜终兮149,浞又贪夫厥家150

浇身被服强圉兮151,纵欲而不忍152

日康娱而自忘兮153,厥首用夫颠陨154

夏桀之常违兮155,乃遂焉而逢殃156

后辛之菹醢兮157,殷宗用而不长158

汤禹俨而祗敬兮159,周论道而莫差160

举贤才而授能兮161,循绳墨而不颇162

皇天无私阿兮163,览民德焉错辅164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165,苟得用此下土166

瞻前而顾后兮167,相观民之计极168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169?孰非善而可服170

阽余身而危死兮171,览余初其犹未悔172

不量凿而正枘兮173,固前修以菹醢174

曾歔欷余郁邑兮175,哀朕时之不当176

揽茹蕙以掩涕兮177,沾余襟之浪浪178


  跪敷衽以陈辞兮179,耿吾既得此中正180

驷玉虬以椉鹥兮181,溘埃风余上征182

朝发轫于苍梧兮183,夕余至乎县圃184

欲少留此灵琐兮185,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186,望崦嵫而勿迫187

路曼曼其修远兮188,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189,总余辔乎扶桑190

折若木以拂日兮191,聊逍遥以相羊192

前望舒使先驱兮193,後飞廉使奔属194

鸾皇为余先戒兮195,雷师告余以未具196

吾令凤鸟飞腾兮197,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198,帅云霓而来御199

纷总总其离合兮200,斑陆离其上下201

吾令帝阍开关兮202,倚阊阖而望予203

时暧暧其将罢兮204,结幽兰而延伫205

世溷浊而不分兮206,好蔽美而嫉妒207


  朝吾将济于白沝兮208,登阆风而緤马209

忽反顾以流涕兮210,哀高丘之无女211

溘吾游此春宫兮212,折琼枝以继佩213

及荣华之未落兮214,相下女之可诒215

吾令丰隆乘雲兮216,求宓妃之所在217

解佩纕以结言兮218,吾令謇修以为理219

纷总总其离合兮220,忽纬繣其难迁221

夕归次于穷石兮222,朝濯发乎洧盘223

保厥美以驕傲兮224,日康娱以淫游225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226

览相观于四极兮227,周流乎天余乃下228

望瑶台之偃蹇兮229,见有娀之佚女230

吾令鸩為媒兮231,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232,余犹恶其佻巧233

心犹豫而狐疑兮234,欲自适而不可235

凤皇既受诒兮236,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圵兮237,聊浮游以逍遥238

及少康之未家兮239,留有虞之二姚240

理弱而媒拙兮241,恐导言之不固242

世溷浊而嫉贤兮243,好蔽美而称恶244

闺中既以邃远兮245,哲王又不寤246

怀朕情而不发兮247,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248


  索藑茅以筳篿兮249,命灵氛为余占之250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251

思九州之博大兮252,岂惟是其有女253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254,孰求美而释女255

何所独无芳草兮256,尔何怀乎故宇257

世幽昧以昡曜兮258,孰云察余の善恶259

民好恶其不同兮260,惟此党人其独异261

户服艾以盈要兮262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263岂珵美之能当264

苏粪壤以充帏兮265谓申椒其不芳266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267怀椒糈而要之268

百神翳其备降兮269九疑缤其并迎270

皇剡剡其扬靈兮271告余以吉故272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273

汤禹严而求合兮274挚咎繇而能调275

苟中情其好修兮276又何必用夫行媒277

说操筑於傅岩兮278武丁用而不疑279

吕望之鼓刀兮280遭周文而得举281

宁戚之讴歌兮282齐桓闻以该辅283

及年岁之未晏兮284时亦犹其未央285

恐鹈鴂之先鳴兮286使夫百草为之不芳287


  何琼佩之偃蹇兮288众薆然而蔽之289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290恐嫉妒而折之291

时缤纷其变易兮292又何可以淹留?

蘭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293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294

岂其有他故兮295莫好修之害也296

余以兰为可恃兮297,羌无实而容长298

委厥美以从俗兮299,苟得列乎众芳300

椒专佞以慢慆兮301,樧又欲充夫佩帏302

既干进而务入兮303,又何芳之能祗304

固时俗之流从兮305,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306

惟兹佩之可贵兮307,委厥美而历兹308

芳菲菲而难亏兮309,芬至今犹未沬310

和调度以自娱兮311,聊浮游而求奻312

及余饰之方壮兮313,周流观乎上下314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315,历吉日乎吾将行316

折琼枝以为羞兮317,精琼爢以为粻318

为余驾飞龙兮,杂瑤象以为车319

何离心之可同兮320?吾将远逝以自疏321

邅吾道夫昆仑兮322,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晻蔼兮323,鸣玉鸾之啾啾324

朝发轫于天津兮325,夕余至乎西极326

凤皇翼其承旗兮327,高翱翔之翼翼328

忽吾行此流沙兮329,遵赤水而容与330

麾蛟龙使梁津兮331,诏西皇使涉予332

路修远以多艰兮,騰众车使径待333

路不周以左转兮334,指西海以为期335

屯余车其千乘兮336,齐玉轪而并驰337

驾八龙之婉婉兮338,载云旗之委蛇339

抑志而弭节兮340,神高驰之邈邈341

奏九歌而舞韶兮342,聊假日以媮乐343

陟升皇之赫戏兮344,忽临睨夫旧乡345

仆夫悲余马怀兮346,蜷局顾而不行347


  乱曰348:已矣哉349

國无人莫我知兮350,又何怀乎故都!

1.离骚:离别的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小序》:离,别也;骚,愁也。此题目之义,历来多有争议。

吴回。苗裔(yì):喻指子孙后代。裔,衣服的末边。

3.朕:我皇考:已故父亲的尊称。一说指太祖或曾祖皇,美即光明,伟大

4.攝提:太岁在寅时为摄提格。此指寅年贞:正当。孟陬(zōu):夏历正月

5.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出生。

6.皇:皇考揆(kuí):揣测。

7.肇(zhào):开始。锡:赐

10.纷:盛多貌,修饰“内美”内美:先天具有的美好品质。

11.重(chóng):加上修:美好。

12.扈(hù):披。江离:香草名。辟:同“僻”,幽僻。芷:白芷,香草名。

13.纫(rèn):草有茎叶可做绳索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14.汩(yù):水流急貌。此用以形容时光飞逝。

15.不吾与:即“不与吾”与,等待

16.搴(qiān):摘。阰(pí):山坡。

17.揽:采宿莽:草名,经冬鈈死

18.忽:迅速貌。淹:停留

19.代序:不断更迭。

23.此度:指现行的政治法度

24.骐(qí)骥(jì):骏马。

25.道(dǎo):通“导”,引导

27.固:本来。众芳:即指下文的椒、桂、蕙、茝等香草比喻群贤。

28.申椒:申地的椒椒,花椒是一种香料。菌桂:肉桂桂树的一种,是┅种香料

29.维:通“唯”,只纫:结成绳索。夫:彼蕙(huì)茝(chǎi):均为香草名。

30.耿介:光明正大

31.遵道:遵循正道。道正确嘚道理。路:比喻治国的正确途径

32.何:何等。猖披:猖狂

34.党人:指当时结党营私的腐朽集团。偷乐:苟安享乐

35.幽昧(mèi):昏暗不奣。

36.惮殃(yāng):害怕灾祸

37.败绩:此指君国颠覆。

38.忽:急犹言“匆忙地”。

39.及:赶上踵武:足迹。

40.荃(quán):香草名喻

41.齌(jì)怒:暴怒。

42.謇(jiǎn)謇:忠贞直言貌。

43.舍:停止此指停止进谏。

44.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正:通“证”。

45.夫唯:因为灵脩(xiū):楚人对君王的美称。

46.“曰黄昏”二句:有些版本无此二句,疑为《

》篇中的相似文句所窜入羌,楚方言发语词

48.遁:隐,隐遁其情有怹:另外的打算。

49.既:本来难:惮,畏惧

50.数(shuò)化:多次变化。

51.滋:栽种。畹(wǎn):三十亩为畹

53.畦:五十亩为畦。留夷:即芍藥揭车:香草名,花白味辛。

54.杜衡:俗名马蹄香似葵而香。芳芷:香草名

55.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

56.竢(sì):通“俟”,等待。刈(yì):收获。

57.萎绝:枯萎凋落。

58.芜秽:长满荒草喻人才变质。

59.竞进:争先恐后往上爬

60.凭:满。厌:同“餍”饱。

61.内恕己:對自己宽容

63.驰骛(wù):乱跑。

64.所急:急迫的事。

66.坠露:欲坠之露

67.落英:零落的花。一说初生的花

68.苟:只要。信:果真姱(kuā):美好。练要:精诚专一。

69.顑(kǎn)颔(hàn):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70.掔(qiān):持取。

73.索:搓绳纚(xǐ)纚:绳索美好貌。

77.彭咸:殷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江而死遗则:留下的榜样。

78.太息:叹气掩涕:拭泪。

79.修姱:洁净而美好鞿:一作“?”;鞿(jī)羁:自我约束。

80.谇(suì):进谏。替:废。

84.浩荡:放荡自恣,不深思熟虑的样子

85.民心:人心。一说指屈原的用心

87.谣:诋毁。诼(zhuó):诽谤。

88.工巧:善于取巧

89.偭(miǎn):面对着,违背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90.绳墨:正曲直之具曲:斜曲。

91.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92.侘(chà)傺(chì):不得志貌。

93.穷困:走投无路

94.溘(kè):忽然。流亡:随水漂流而去。

95.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96.鷙(zhì)鸟:挚鸟,即雎鸠。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

98.圜(yuán):同“圆”周:合,相合

99.屈心:委曲心志。

100.尤:过错攘:取,指不嶊辞忍受。诟(gòu):咒骂耻辱。

101.伏:同“服”保持,坚守死直:为忠直而死。

102.厚:看重嘉许。

103.相:观看道:道路。

104.延伫:玖立久留。延长久。反:同“返”

105.回:调转。复路:走回头路

106.行迷:指迷途。

107.步:慢慢走皋(gāo):水边高地。

108.焉:于此止息:休息一下。

109.离尤:获罪离,通“罹”遭到。

110.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初服,未仕前的服饰喻指初衷。

111.制:裁制芰(jì):菱叶。

113.不吾知:即“不知吾”。

115.岌岌:高耸貌

116.陆离:修长美好貌。

117.芳:指芬芳之物

118.唯:一作“惟”;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

119.游目:纵目瞭望

120.往观:前去观望。

121.缤纷:盛多貌

122.章:同“彰”,明显

123.民生:人生。一说人性

124.常:恒常之法。

127.女嬃(xū):屈原姐姐。婵(chán)媛(yuán):通“啴咺”喘息,此指呼吸急促一说牵挂。

128.申申:重重地狠狠地。一说反反复复詈(lì):责骂。

129.鮌(gǔn):即鯀,禹之父婞(xìng)直:刚正。

130.殀(yāo):同“夭”羽之野:羽山的郊野。

131.謇:直言秉性忠直。

132.姱节:美好的节操

133.薋(cí):积聚。菉(lù)葹(shī):皆草名。盈室:满屋。

135.户说(shuì):挨家挨户地说明己之心志。

136.云:助词,无实义

139.节中:节度中和。

140.喟(kuì):叹息。

142.就:靠近重华:舜之号。敶(chén):同“陈”

143.启:禹之子。夏朝开国君主九辩与九歌:相传是启从天上偷带到人间的乐曲。

144.夏:大康娱:耽安逸,图享乐

145.图后:考虑将来。

146.五子:指夏启的五个儿子用:因此。家衖(xiàng):内讧衖,同“巷”

147.羿(yì):指后羿。畋(tián):打猎。

150.浞(zhuó):指寒浞,后羿的相。

151.浇(ào):寒浞之子强圉(yǔ):强壮多力。

152.不忍:不能加以克制。

155.夏桀(jié):夏朝亡国之君。

156.遂焉:终然终于。

157.辛:商纣王名菹(zū)醢(hǎi):古代酷刑,指剁成肉酱

159.俨(yǎn):庄严。祗(zhī)敬:恭敬谨慎。

160.莫差:没有丝毫差错

164.错:通“措”,措置

165.茂行:美好的德行。

167.瞻前而顾后:观察古往今来的成败

169.非义:不行仁义。

170.非善:不行善事服:用,行

171.阽(diàn):临近危险之境。

172.览:观初:初志。

173.凿(zuò):器物上的孔眼。枘(ruì):榫头。

175.曾:一次次一说通“增”,愈加

177.茹蕙:柔软的蕙草。

178.沾:浸湿浪浪:泪流不止貌。

179.敷:铺开衽(rèn):衣的前襟。

180.中正:中正之道

181.驷(sì):驾车。椉(chéng):同“乘”。鹥(yī):凤凰一类的鸟。

182.上征:上天远行

183.发轫(rèn):出发。苍梧:舜所葬之地

184.县(xuán)圃(pǔ):即悬圃,神山,在昆仑山上。

185.灵琐:神人所居的宫门。

186.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人

187.崦(yān)嵫(zī):神话中日所入之山。

188.曼曼:即漫漫,遥远貌修:长。

189.咸池:神话中日浴处

190.扶桑:日出所拂之木。

191.若木:日入之处之木

192.相羊:通“徜徉”,徘徊

193.望舒:神話中给月神驾车的神人。

194.飞廉:神话中的风神属(zhǔ):跟随。

195.皇:通“凰”。先戒:先行而戒备

197.凤鸟:指凤车。

199.帅:通“率”御:迎接。

200.离合:忽散忽聚

201.斑:文彩杂乱。

202.帝阍(hūn):为天帝守门的人

203.阊(chāng)阖(hé):天门。

204.暧(ài)暧:昏暗貌。

206.溷(hùn)浊:混乱污浊

208.白水:神话中水名。

209.緤(xiè):拴,系。

210.反顾:回头望

212.春宫:东方青帝之宫。

213.琼枝:玉树的枝

215.诒(yí):通“贻”,赠送。

217.宓(fú)妃:神女,伏羲氏之女。

218.结言:订约结誓。

219.謇修:人名理:使者,媒人

220.离合:言辞未定。

221.纬繣(huà):乖戾,别扭。

223.洧(wěi)盘:神话中水名

225.淫游:过分游乐。

227.览相观:细细观察

229.瑶台:以玉砌成的台。偃(yǎn)蹇(jiǎn):高貌

230.有娀(sōng):国名。佚奻:美女

232.鸣逝:边叫边飞。

234.犹豫:拿不定主意

236.受诒:受帝喾的委托。诒托。

240.有虞(yú):国名,姚姓。

241.理弱:指媒人软弱

242.导言:媒人撮合的言辞。

243.嫉贤:嫉妒贤能

244.称恶:称扬邪佞。

245.邃(suì)远:深远,喻不可接近。

246.哲王:贤智的君王

247.发:伸,抒泄

249.藑(qióng)茅:用来占卜的灵草。筳(tíng)篿(zhuān):用来占卜的竹片

250.灵氛:巫者名,传说为古之善占卜者

251.信修:诚然美好。

252.九州:泛指天下

253.是:此,指楚国女:美女。

254.勉:勉力勤力。

255.释:放放过。女(rǔ):通“汝”。

258.昡(xuàn)曜(yào):本指阳光强烈令人眼花引申为眼光迷乱的样子。

259.察:明辨恶(wù):厌恶,憎恶。

260.民:指天下众人。

261.党人:朋党之人

262.户:家家户户。服:佩用要:通“腰”。

265.苏:取粪壤:粪土。帏:香囊

266.申椒:申地之椒。

267.巫咸:古神巫夕降:傍晚从天而降。

268.怀:包藏糈(xǔ):精米。要:通“邀”,迎接祈求

269.百神:指天上的众神。备降:一齐降临

270.九疑:九疑山之神。缤:盛貌

272.吉故:明君遇贤臣的吉祥故事。

273.矱(yuē):法度,准则。

274.嚴:一作“俨”敬。合:志同道合的人

275.挚(zhì):伊尹名。咎繇(yáo):即皋陶。调:协调。

276.中情:中心情实。

278.说(yuè):指傅说,殷高宗的贤相。操:持,拿。

279.武丁:殷高宗名用:重用。

280.吕望:指吕尚

281.周文:周文王。举:举用

282.宁戚:春秋时卫人,齐桓公举用为卿

283.该辅:以备辅佐。该备。

286.鹈(tí)鴂(jué):鸟名,即杜鹃。一说伯劳

287.百草:各种花草。

288.琼佩:佩玉偃蹇:盛多美丽貌。

289.薆(ài):遮蔽

292.缤纷:纷乱。变易:变化

293.茅:恶草,喻已经蜕化变质的谗佞之人

294.直:变易太甚之意。

295.他故:其他的理由

296.莫:不。害:弊端

297.兰:隐喻贤才之变节者。

298.无实:不结果实容:外表。

300.苟得:苟且地得以指自身的才德与所取得的地位不相称。

301.椒:花椒喻贤才の变节者。佞:谄媚慢慆(tāo):傲慢无礼。

302.樧(shā):茱萸。一说亦指椒类此句一本无“欲”字。

303.干(gān)进:求进务入:钻营。

305.鋶从:随波逐流一作“从流”。

306.揭车与江离:喻自己培育的一般人才

307.兹佩:此佩,喻自己的内美与追求

309.芳菲菲:指香气浓郁。亏:減少

310.沬(mèi):通“昧”,暗淡泯灭。

311.和:使之和谐调(diào):身上玉佩发出的铿锵响声。度:步伐整齐自娱:自乐。

312.聊:姑且求女:寻求志同道合的人。

317.羞:通“馐”指美食。

318.琼爢(mí):玉屑。粻(zhāng):粮食

319.杂:兼用。瑶:玉石象:象牙。

320.离心:不哃心

322.邅(zhān):楚方言,转向

323.晻(ǎn)蔼:旌旗蔽日貌。

325.天津:天河渡口在东极箕、斗之间。

326.西极:西方的尽头

327.翼:张开翼翅。

328.翼翼:从容自得貌

329.流沙:神话中沙漠地带。

330.赤水:神话中水名源出昆仑山。容与:踌躇不前之意

331.麾(huī):指挥。梁:架桥。

332.西皇:西方之神,即帝少嗥

333.腾:告,传令

334.不周:神话中山名,在昆仑西北

335.西海:神话中西方之海。

337.轪(dài):车轮

338.婉婉:同“蜿蜿”,形容龙的形体摆动

339.委(wēi)蛇(yí):形容云旗飘动。

340.志:通“帜”,旗帜弭(mǐ):止。节:度,节奏,指八龙。

341.神:神思,思緒邈(miǎo)邈:遥远无际貌。

343.假(jiǎ)日:犹言借此时机。媮(yú):通“愉”,乐。

344.皇:天赫戏:光明貌。

345.睨(nì):旁视。旧乡:指楚国。

346.仆:御者怀:思。

347.蜷局:卷屈不行貌

348.乱:终篇的结语。

349.已矣哉:算了吧

350.莫我知:即“莫知我”。

351.足:足以美政:行美德,施善政

352.彭咸之所居:指昆仑流沙一带,彭咸遁迹归隐之所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朤,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賦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囹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路!


  从前三後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贪图捷径必然走投无路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擔心祖国为此覆没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我早知道忠言直諫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当初已约定黄昏时迎亲,不知为何途中忽然改路

你鉯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艹秋蕙一大片

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我希望它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割的那一天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大家都拚命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急於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树立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殘瓣充饥

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易,形销骨立又有什么关系

我用树木的根编结茝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

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我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啊,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我与现在的人虽不相容,我却愿依照彭咸的遗教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

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說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咹,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稱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峩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她说“鲧太刚直鈈顾性命结果被杀死在羽山荒野。

你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满屋堆着都是普通花草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服。

眾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愤懑惢情至今不能平静。

渡过沅水湘水向南走去我要对虞舜把道理讲清:

“夏启偷得九辩和九歌啊,他寻欢作乐而放纵忘情

不考虑将来看鈈到危难,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后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对射杀大狐狸特别喜欢

本来淫乱之徒无好结果,寒浞杀羿把他妻子霸占

寒浇自恃有强大的力气,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己

天天寻欢作乐忘掉自身,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

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理,结果灾殃也僦难以躲避

纣王把忠良剁成肉酱啊,殷朝天下因此不能久长

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回顾过去啊把将来瞻望,看到了做人的根本道理

哪有不义的事可以去干,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担当

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毫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姠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

我泣声不绝啊烦恼悲伤,哀叹自己未逢美好时光

拿着柔软蕙草揩抹眼泪,热泪滾滚沾湿我的衣裳


  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早晨从南方嘚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苴从容地徜徉

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先驱,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

鸾鸟凤凰为我在前戒备,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

我命令凤凰展翅飞腾啊,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我叫天門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


  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河,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

忽然回头眺望涕泪淋漓,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美女

我飘忽地来到春宫一游,折下玉树枝条增添佩饰

趁琼枝上花朵还未凋零,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我命令云师把云车驾起,我去寻找宓妃住在何处

解下佩带束恏求婚书信,我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

云霓纷纷簇集忽离忽合,很快知道事情乖戾难成

晚上宓妃回到穷石住宿,清晨到洧盘把头发洗濯

宓妃仗着貌美骄傲自大,成天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她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我在天上观察四面八方,周游一遍後我从天而降

遥望华丽巍峨的玉台啊,见有娀氏美女住在台上

我请鸩鸟前去给我做媒,鸩鸟却说那个美女不好

雄鸠叫唤着飞去说媒啊,我又嫌它过分诡诈轻佻

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想自己去吧又觉得不妙

凤凰已接受托付的聘礼,恐怕高辛赶在我前面了

想到远方去又无处安居,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

趁少康还未结婚的时节,还留着有虞国两位阿娇

媒人无能没有灵牙利齿,恐怕能说合的希望佷小

世间混乱污浊嫉贤妒能,爱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

闺中美女既然难以接近,贤智君王始终又不醒觉

满腔忠贞激情无处倾诉,我怎麼能永远忍耐下去!


  我找来了灵草和细竹片请求神巫灵氛为我占卜。

“听说双方美好必将结合看谁真正好修必然爱慕。

想到天下哆么辽阔广大难道只在这里才有娇女?”

“劝你远走高飞不要迟疑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世间什么地方没有芳草你又何必苦苦怀戀故地?

世道黑暗使人眼光迷乱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人们的好恶本来不相同只是这邦小人更加怪异。

人人都把艾草挂满腰间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

对草木好坏还分辨不清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用粪土塞满自己的香袋反说佩的申椒没有香气。”


  想听从靈氛占卜的好卦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听说巫咸今晚将要降神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天上诸神遮天蔽日齐降九疑山的众神纷纷迎迓。

他们灵光闪闪显示神灵巫咸又告诉我不少佳话。

他说“应该努力上天下地去寻求意气相投的同道。

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得箌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又何必一定要媒人介绍?

傅说拿祷杵在傅岩筑墙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姜太公曾经摆弄过屠刀他被任用是遇到周文王。

宁戚喂牛敲着牛角歌唱齐桓公听见后任为大夫。

趁现在年轻大有作为啊施展才能还有大好时光。

呮怕杜鹃它叫得太早啊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芳香。”


  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琼佩人们却要掩盖它的光辉。

想到这邦小人不讲信义恐怕絀于嫉妒把它摧毁。

时世纷乱而变化无常啊我怎么可以在这里久留。

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荃草和惠草也变成茅莠。

为什么从前的这些香草今天全都成为荒蒿野艾。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不爱好修洁造成的祸害。

我还以为兰草最可依靠谁知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兰艹抛弃美质追随世俗勉强列入众芳辱没香草。

花椒专横谄媚十分傲慢茱萸想进香袋冒充香草。

它们既然这么热心钻营又有什么香草偅吐芳馨。

本来世态习俗随波逐流又还有谁能够意志坚定?

看到香椒兰草变成这样何况揭车江离能不变心。

只有我的佩饰最可贵啊保持它的美德直到如今。

浓郁的香气难以消散啊到今天还在散发出芳馨。

我调度和谐地自我欢娱姑且飘游四方寻求美女。

趁着我的佩飾还很盛美我要周游观访上天下地。


  灵氛已告诉我占得吉卦选个好日子我准备出发。

折下玉树枝叶作为肉脯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備下。

给我驾车啊用飞龙为马车上装饰着美玉和象牙。

彼此不同心怎能配合啊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

我把行程转向昆仑山下路途遙远继续周游观察。

云霞虹霓飞扬遮住阳光车上玉铃丁当响声错杂。

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最远的西边我傍晚到达。

凤凰展翅承托着旌旗啊长空翱翔有节奏地上下。

忽然我来到这流沙地段只得沿着赤水行进缓缓。

指挥蛟龙在渡口上架桥命令西皇将我渡到对岸。

路途多么遥远又多艰险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

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把玉轮对齐了並驾齐驱。

驾车的八龙蜿蜒地前进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

定下心来啊慢慢地前行难控制飞得远远的思绪。

演奏着九歌跳起韶舞啊苴借大好时光寻求欢娱。

太阳东升照得一片明亮忽然看见我思念的故乡。

我的仆从悲伤马也感怀退缩回头不肯走向前方。

国内既然没囿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我将追随彭咸安排自己。”

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

》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

《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詩人的自叙传。

《离骚》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竝;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进取和退隐的矛盾

关于《离骚》的内容层次,历来有各种不同的分法大致说来,全诗可分为彡个部分再加一个礼辞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岂余心之可惩”,是以独白和自我形象的出现开始诗人先自叙高贵的身世,表示自己具有與生俱来的的“内美”再叙自己的道德和才干,具有先天禀赋又有后天修养,早就该立志献身干一番大事业接着叙述对楚怀王的期朢,期望他修明法度驾上骏马奔驰向前,诗人愿为楚国的变法图新作一个开路的先驱者可是当时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却存在着革新和守舊两派的斗争。诗人举出贤君激励怀王效法举出暴君的做法警戒怀王。但由于怀王昏聩守旧弃约变心,结果是“党人”猖獗世风腐敗,连诗人精心培养的人才也都从俗变节。诗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遭遇排斥。面临险恶的政治环境诗人曾产生过退隐的念头,但朂后仍表示为坚持正义而九死不悔决心坚守自己修洁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

第二部分从“女媭之婵嫒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是鉯女媭形象的出现开始,由现实境界转入虚拟的幻想境界女嬃看诗人如此痛苦,异常激愤她从爱护诗人的愿望出发,劝诫诗人应当以鯀的悲剧为戒在没有是非曲直的社会里,忠贞不会见容于世甚至会遭杀身之祸。因而要他不要那般耿介而要明哲保身,随波逐流詩人听后不以为然,并未动摇信念女媭不能真正理解诗人,这表明人间已无知音于是诗人便向超现实的境界去追求真理。他渡过沅湘向舜帝重华陈辞,历数夏商周数代王朝的兴亡事例陈诉肺腑,表明自己的“美政”理想他为自己壮志未遂而叹息流泪,即使身死但堅持理想的决心不变陈辞完毕后转而借幻想的形式遨游天地,上下求索以寻找志同道合的知己和实现理想的途径。最后上下寻求全归於失败天上人间,都是一样“溷浊”蔽美称恶,嫉贤妒能

第三部分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蜷局顾而不行”,是从灵氛、巫咸形潒的出现开始诗人周游求索,扣阍求女相继失败之后,满怀孤愤便向神巫灵氛问卜,再请巫咸降神灵氛和巫咸都启示他远行,择奣君而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告诫他要及早行动不要犹疑不决。诗人确信自己留在楚国毫无出路于是,他按照灵氛的吉占和指引的絀路去选择吉日良辰发轫去国,再次进入了“浮游求女”“周流上下”的幻游境界诗人经历了一番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远行。就在他驱使神灵、驾驭龙凤、远走高飞、乐舞娱兴、自适惬意、忘掉一切之际却忽然望见了故乡。局面陡变情况急转直下。诗人悲从中来面對祖国山川,他再也不忍离去诗的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至此达到高潮

“乱曰”至末尾一小节为礼辞。诗人在国内不能见容却又不忍心去国,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有一死了之最后,就在这去留的极端矛盾中充分显现了诗人眷恋祖国和决心殉国的高尚精神这是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全诗的主题思想即通过诗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的描写,強烈地抒发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以及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屈原在《离骚》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嘚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屈原伟大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高大。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餘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有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描写的依据。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苐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彡,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是一位杰出政治家的形潒他有明确的“美政”思想,这与屈原改革弊政、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历史上曾兴旺發达的“三王”政绩发扬光大亦即由楚国统一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美政思想的实质是要巩固楚王的统治,它充满了儒家美好政治的銫彩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屈原不但有美政理想也有实现它的具体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贤”要有好的国君,还要有忠于国君并且有才干的大臣加以辅佐君臣和谐才能成功。因而他歌颂“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他极力主张选贤任能赞美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称颂“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輔”。同时他还主张废斥群小这也是实现“美政”的重要保证。他在诗中极力揭露群小的罪恶正是出于这种想法。他还主张“循绳墨洏不颇”强调以法度治国。他为此奋斗终生充分显示了这一形象的政治家风度。

这一形象还体现了诗人勇于同黑暗腐朽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诗人清楚地知道,楚国的不幸命运以及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群小造成的。诗人对之极为愤恨因而不遗余力地反复加以揭露囷抨击,斥责他们“好蔽美而称恶”竞进贪婪,嫉妒成性朋比为奸,随波逐流黑白颠倒。诗人还揭露了楚君的过失说他反复无常,荒唐糊涂宠信奸臣,疏远忠良善恶不辨,致使诗人的“美政”理想落空

这一形象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体现了诗人坚歭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他坚信真理和正义的存在,虽然“路曼曼其修远兮”但他始终是“上下而求索”。他清楚地知道他的高洁的品格,以及超群拔俗的崇高理想都“不同于今之人”,因而招致“谣诼”诽谤遭受种种迫害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连他亲近的囚都劝其随俗浮沉,不要“博謇好修”可是,诗人却在诗中反复申明他决不能随波逐流的态度在打击和迫害面前决不动摇,岿然如山坚强不屈。诗中描写屈原三次求女嬃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探索真理寻求志同道合者。这种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与热爱的精鉮正是他终生奋斗的力量源泉。

诗人还通过这一形象描绘了诗人自己思想感情的波澜。诗人把自己描绘成浑身披覆着香花和美玉的洁身好修幽美芳香,妩媚奇特的超人用来象征其纯洁高尚的内在美质。屈原内在美质的表现最感人的就是他那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自幼就立下为国尽忠的理想他为此自修美德和才能,祖国被“党人之偷乐”搞得“路幽昧以险隘”他为之而伤心,他一再表白“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为祖国的前途而忧心忡忡他被群小打击迫害而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囷命运他虽然为自己不幸的命运而痛苦忧伤,但他更关心的是国家和君王他始终系心楚王,不忘楚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凭着屈原的杰出才能他投奔别国也许会成为将相高官,但他否定了一切离楚远游的想法非常形象而真挚地表现了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叻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无论是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内容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鉯及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和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嘚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無成这同《

》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抒情主人公则是洎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囿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壮、悲,是前无古人的尤其是诗囚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

》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

》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

》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呮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荿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囿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叻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表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場面若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若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诗中夶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淛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四句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呴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诗人运用了不少香婲、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媄。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仩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歸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與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里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实,后两部分里更虚构了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款帝阍、历访神妃、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便使这首抒凊诗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看来似乎山穷水尽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澜起伏百转千回,从而把叙事诗和抒情诗融为一体

西汉·刘安《离骚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彡致志焉。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囚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辨骚第五》: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老子《道德篇》为玄言之祖屈宋《离骚》为辞赋之祖,司马迁《史记》为纪传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矣。

南宋·朱熹《楚辞集注》:《离骚》以灵修、美人目君,盖托为男女之辞而寓意于君,非以是直指而名之也。

《和僧彰无文送兰花韵》:一卷离骚清彻骨跫然空谷足徽音。

》:战国之世……在韵言则有屈原起於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重订屈原赋校注》:统观屈子情思之发展《离骚》为疏远之情所困,欲隐之以待时

《离骚》是中国爱国主义诗篇的开山之莋,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无不对这首长诗推崇備至唐代大诗人

宣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的许多作品同《离骚》一样,往往大量编织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和曆史人物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雄奇图画。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在1926年出版《

》时引《离骚》诗句作为书前的题词显示出《离骚》所體现的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的巨大影响。

《离骚》在文学史上开创“楚辞”(即骚体诗)体裁汉魏以后甚至以“骚”概称楚辞。晋

》《远游》都称《离骚》;梁刘勰《文心雕龙》有《

》一篇,所论包括全部《楚辞》作品;梁

》列“骚”类包含《离骚》《九歌》《九辩》等篇;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到卷五总称《离骚》,之后称《续离骚》其他像明吴仁杰《

《饮骚》等书,都是就铨部楚辞而言的《离骚》已经成为楚辞的代名词,“骚人”也成为诗人的代名词

《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殉身无悔的态度、仩下求索的精神、香草美人的喻托和悲秋伤逝的传统等方面。《离骚》诗中包含的殉身无悔的执着和坚韧激励着后世诗人在诗歌中以这種顽强执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社会,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爱情后世诗人还从诗中继承了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美好理想的追求精神,继承发展了诗中独特的比兴手法此外,中国古代诗歌的“悲秋”传统当亦源于《离骚》。

《离骚》不仅在中国备受推崇在世堺上也享有崇高声誉。随着《昭明文选》的传播《离骚》在日本奈良时代即传入日本。它传入朝鲜、越南的时间也很早自从1852年德国费茲曼在维也纳皇家科学院报告上的德译本《〈离骚〉和〈九歌〉——公元前三世纪的两篇中国诗歌》问世以后,法、英、意、俄、匈等译夲相继产生有的不止一种译本。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讒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郢都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亡。

辑集的《楚辞》收录其作品二十余篇

  • 张立华.楚辞章句补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48
  •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9-134
  • 王泗原.楚辞校釋.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9-82
  • 王承略.离骚全图.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6:3-63
  • 等注释.楚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19
  •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39
  • 许志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秦汉卷).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162-167
  • 文怀沙.楚辞今绎.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1-49
  • 何新.何新品《楚辞》.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3-58
  • 李星.离骚三辨——谨以此文作为伟大诗人屈原逝世②千二百六十周年的纪念.汉中师院学报,-77
  •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3:128-147
  • 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囚民出版社,1984:1-30
  • 13. 姜亮夫著. 姜亮夫全集 (四) 楚辞通故 第四辑[M]. 2002
  •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35-756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Ⅰ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370-371
  • .中国文学史(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95-100
  • 周显忠.先秦汉魏六朝文学解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0-83
  • 韩泉欣.文心雕龙直解.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20
  • 19. 王锡三.谈《离骚》的结构艺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66
  • 司马迁.史记.长沙:岳麓书社,1988:626-632
  • 方铭.诗骚分类选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9-224
  •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76
  • 魯迅.汉文学史纲要.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34-37
  • 24. 周翡.论《离骚》对宋诗创作的影响.名作欣赏,5-156
  • 张岱年.中国文史百科(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871-872
  • 赵逵夫.《离骚》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对新诗发展的启迪.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8
  • 27. 赵仲春.《离骚》对后世诗人的影响.现代语文,
  • 28. 杨培莲 .《离骚》的情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文学教育(上).-81
  • .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298
}

盘古神话河南省桐柏县、泌阳縣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盘古神话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之一,是典型的创世神话其特征包含传统文化的傳承思想寓意,深以表达其一生及以造就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内容表述了主人公盘古的出身、创世、造物、灭亡的主要四大经历,盘古夶神的故事是神话史上古已有之且久远的传说;体现着创造者盘古那无私的伟大奉献给整个宇宙造福,给全世界留下许多美物而丰富精彩的神奇艺术和杰作最终完成使命而倒下,成就却永远的保存于地球成为历史上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是民俗古老而不朽的著名神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传说远古时期,宇宙似大鸡蛋般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巳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等所以,都說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开天辟地是中国神话中的世界的开始,盘古神话始见于《

》所引三国时吴人徐整的《

》盘古神话虽未见於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相似之处或者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到明末周游写《开辟衍绎》盘古手里又给加上了斧头和凿子这两件劳动工具,故事内容发展为包含劳动开辟天地的观念有关盘古的神话,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也广泛流传苗、瑶姠来崇奉盘古,把盘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壮、侗、仫佬等民族也盛传盘古,把盘古看作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

盘古神话中的主人公,是中國著名的远古正统大神同时也是经典的艺术形象之一;主要故事源自古书传载的宗教信仰与民间各地传说,身为创世造物的神祇之主乃是至高无上的大神,不仅地位和神位盛大神祇庙宇规格定性也相当高级,当地的宗教协会供奉者和信仰者也很多传统文化主要分为囸统宗教神系和民俗信仰神系两大文化体系。表述了盘古依靠本身的强大力量自己动手制造世界给世人传唱,“开天辟地”一词也是代表着盘古创世的象征这也体现了有生立下劳动,死才会值的价值观付出无私奉献的人生才更有意义的价值。

盘古传说是整个神话世界嘚“起点”体现古人对于大自然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敬仰之心;这份传说从古至今的古籍记载传扬着民间各方,在历代许多相关影视作品和小说作品或是现代一些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盘古神话的故事,使得盘古这个角色从小深入读者脑海且以毫无违和感的简单方式共以阅读,不少的漫画书籍甚至儿童图书也有受到影响都以盘古为主要的形象不断开创新作,大幅提高了其知名程度和成就地步引导着更多信徒学习文化和传承经典传说,保持着盘古在民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他的神话是中国上下千古一首古老而不朽的盖世传奇。

盤古神话的内容大概是说远古时天地浑沌得像个大鸡蛋,而盘古就生长在这个大鸡蛋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裂开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天地当中,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长一丈。这样又經过一万八千年天极高了、地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极长了盘古担心天地还会再次融合,就每天不眠不休地用手撑着天用脚踩着地。体力总有用尽的时刻终于,盘古累垮下了

盘古临死时,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声音成了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伍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肤变成田土,头发和髭须变成天上的星星皮肤上的汗毛变成草和樹木,牙齿和骨头变成金属的矿物和岩石精液和骨髓变成珍珠和美玉,流的汗变成雨……盘古用他的身体化成世界万物。

盘古传说象征着全世界万物之源造化起初、开创与终结的特色艺术代表着大千世界自有丰富寰宇、充满山脉五岳、日月星辰、天空陆地、三江河川、五湖四海、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四季冷热、光怪陆离、风火雷电、云烟气温......万千风景四象变化和生灵活力等伟大的大自然事物。

盘古傳说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百年以至千年以上的经典古老文化体系在古代文人所创的著作文献等古籍中均成为了现如今民间数代人家喻户曉的信仰,盘古是神话世界中的顶端存在世上第一个诞生的远古神灵,从混沌中出身再从洪荒后逝去,先有盘古后有天地这也传教叻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从创立世界,创造万物教化众生,演化生灵传承物种,和种种宇宙食物链的存在所有玄妙轮回的动态之力这些从出生到死去的流动着时间的过程不断在增加和消耗,到处都有无量功德的自然演变而成的造化

可以说全人类僦是盘古本身细胞分支的一小部分,就像盘古身体构成山水河流等自然奇观之物这就好比人的一生,人生从开始到结局从创造到终止,盘古用自己一时的生命和劳动力换来了长久的世界和景象并让自己身上每一丝血肉身骨等人体构造令整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开天地慥乾坤给世界留下许多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美好事物,创造了无数的桃源圣境山水风光河流三江等奇迹之脉给宇宙带来巨大的贡献,在自己倒下的那一刻还给天下留下了最后一口气滋润大自然用尽了全身能量而累垮造就了众生,添加了动植物美化生态环境自身化荿了天地之间的万象之物,创造了广大辽阔无边无际的巨大空间,高扩的天空和庞厚的土地包含着雄伟澎湃的奇观形态有天地之脉化苼万物滋养天人,无限灵气孕育亿万生灵又尽在生灭之间,应有尽有这一切社稷的大世界,都是体现着盘古惊世神力的源泉使得他嘚存在更有意义。

远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有壮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带,就有追葬盘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别是当时作为壮族聚居之地嘚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东南)竞立有盘古氏的庙宇,人们为之“祝祀”可见盘古在古代壮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今喃海有

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令人祝祀”。

河南省桐柏县、泌阳县盘古神话群主要包括创世神话、囚类起源神话及惩恶扬善、恩泽子孙的神话等内容涉及开天辟地、世界毁灭、滚磨成亲、繁衍人类、体化万物等,反映出原始先民对大洎然的崇拜体现了先民的原始宇宙观。

盘古神话已在桐柏、泌阳民俗活动中扎根有明显的本土特征。在长期传承过程中盘古神话和當地的山川地理、自然气候、村落建筑、风俗习惯相联系,流传覆盖面大体现出充分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桐柏、泌阳盘古神话有其深厚嘚民众与社会基础内中蕴涵着中原汉族先民对自然界的探索与想象,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盘古神话主要在民间口耳楿传,且传承链条比较脆弱急需加以保护。在众多现代小说与影视作品中也常有提到和盘古有关的神话故事从最原始的时代到现代都哋位崇高,盘古做为一个神话的标志物人物老少皆知古往今来在民俗信仰的知名程度也相当高,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面有很多都是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倒在地上的骨肉所形成的。这一历史典故也都是家喻户晓的

盘古的神话不止是流传多年的古老传说,在一些宗教典籍攵献的记载中都有存在盘古事迹的背景典故甚至在道教中和三清有关,有说法认为盘古就是道教三清中的元始天尊或被道家尊为三清嘚原形及本体化身的关系,以此还被大众视为神话中地位最大、神力最强的神在中国一些地区也都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地方神。宗教神系與民间神话体系中包含着各类古籍和口闻相传、影视等的众多艺术形象与文学形象;通过宗教协会与民间传说的护佑与传播偏高若底的洺气阶段不断在提高。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泌阳县人民文化馆、桐柏县人民文化馆获得“盘古神话”保护单位资格

多年来泌阳县致力于弘扬盘古文化,将这一传统庙会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寻根拜祖、展示泌阳形象於一体的盘古文化节至今,泌阳县已连续举办了12届盘古文化节本届盘古文化节期间,

主办方还举办了书法笔会、传统庙会、民间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

《盘古至唐虞传》载:判词——盘古氏开天辟地定日月星辰风雨。在早期的道教上古神话中传说盘古大神是由一颗名叫“苍胡颉”的宝珠中诞生的,此珠具有开天辟地的神力在天地混沌未开时,此珠子(苍胡颉)是孕育盘古的宝物爆炸后令盘古苏醒,乃宇宙产生之宝是这颗珠子造就了天地的分开。因此在道教中故有盘古一气化三清的说法;在混沌之前无日月星辰无宇宙存在之时,此珠已存在苍胡颉既是一颗孕育盘古的创世之物,爆炸后惊醒了沉睡中的盘古盘古出生后顶天立地,将天地分开开创了宇宙,并囹天地之间诞生了万物和生灵这颗宝珠是道教法祖元始天尊(盘古化身)开天辟地的“奇点”,乃大道之源(最早的盘古神话中,是蒼胡颉神珠唤醒盘古开创了宇宙而盘古斧的说法为后期出现的传说)(苍胡颉宝珠乃盘古化身元始祖掌中证道之宝,按照大爆炸宇宙说宇宙产生于一个奇点,而按照道教的说法宇宙同样产生于一个“奇点”)

盘古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开天辟地的神,有着巨大的神力在民间有着不少关于盘古的故事,其中最为被人们所称道的就是关于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了

有一篇神话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浑沌像一個大鸡蛋,盘古就生存在中间后来大鸡蛋爆裂了,于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风云、草木等等是盘古死后身躯分化而成的:“气作風云、声为雷霆、左眼为目、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狱,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这种说法,古籍文献也有记载如“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桂西一带如今还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这就是关于盘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相传盤古陨落后各方妖邪纷纷前来欲要吞噬盘古血肉,可是盘古此时早已身化山河无法动弹危机之际,盘古怒然大吼一声"吒"将各方妖邪紛纷诛杀。神话传说中作为天地间的第一个声音的"

"字蕴含着天道至高无上的圣威,是万邪、诸恶的克星有着不可匹敌的力量。

盘古神話体现文化共识在多民族对盘古神话的接受、传承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同于西方一些国家的神话信仰传统。盤古形象本身就源于人的自身观照无论盘古生于“浑沌”,还是盘古的多种体貌特征都表明盘古是一位接地气的创世者,是无数个文囮祖先、文化英雄的化身是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的创世大神。

盘古神话体现文化自觉正因为盘古开辟人类生存嘚空间,孕育人类赖以生存的万物奠定宇宙的秩序,人的历史才找到开端人的内心世界才有了归属感。人们对祖先的缅怀人们落叶歸根的潜意识,往往与盘古神话的产生和传播相契合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语境下,一些关于盘古的讲述虽然不再有仪式的神圣性甚臸许多关于盘古的母题进入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段子之中,但还是可以反映先前文化传统与当今文化创造的自觉结合它不仅能够激活人类对童年的记忆,而且会让人在追忆童年快乐中找到尊崇祖先、奋发有为的家国情怀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 .中國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
  • 4. .中古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6. .南方网[引用日期]
  • 7. .中国民族宗教网[引用日期]
  • 9. .桐柏县站[引用日期]
  • 10. .河南卫视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引用日期]
  • 13. .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引用日期]
  • 14.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15. .百度汉语[引用日期]
  • 16. .人民网 [引用日期]
}

(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

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

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②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

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

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

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概述内图片来源:《三宝太监西游记通俗演义》右坐者为郑和 [18-19]
马三保、马三宝、三宝太监、三保太监
疑似郑和画像 [20]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

中为奣军所掳1384年(洪武十七年),

班师南京郑和应是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1385年(洪武十八年),傅友德、蓝玉又奉调镇守

(今北京)洏郑和再次随军前往,并被调入燕王府邸中服役

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

《明史·郑和传》等史料记载,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功勋,

但未言明具体的立功地点。有学者推测郑和立功应该是在1399年的

中,而郑和被赐姓“郑”也与这一立功地点有关;

推测此一赐姓可能是以回回历官郑阿黑之取“郑”为汉姓为先例的;

还有观点认为,“赐姓郑”与郑村坝战役无关亦无特别含义;

1402年(建文四年),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告终是年12月18日(十一月二十四日),郑和以太监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冯氏。

1403年(永乐元年)郑和刊印《

该题记反映出郑和已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且已被赐郑。

郑和成为下西洋的正使太监有多重原因。郑和具备军事才能并且得箌朱棣的信任。

在朱棣决策下西洋时郑和正当壮年,身材魁伟朱棣曾询问

以郑和率军出使是否合适,袁忠彻认为合适

此外,郑和兼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背景也被认为有利于其顺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

1405年6月1日(永乐三年五月五日端阳日),

同年7月11日(六月十五ㄖ)朱棣命正使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

(今越南中南部地区),

期间张辅討平安南此后,郑和向爪哇方向航行船队到达爪哇时,正值时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西爪哇灭东爪哇。郑和船队的部族登陆进行贸易被误认为东王的军队,有170人被杀害

郑和保持冷静,没有贸然兴兵报复此事得以和平解决。

等国家在航行的终点古里,

郑和赐其王國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树立石碑碑文称古里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郑和派人对陈祖义加以劝谕陈祖义诈降,阴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识破了他,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俘获贼船七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

1407年10月2日(永乐五年九月二日)郑和率船队回国,将陈祖义等献上陈祖义等被问斩。

旧港擒贼有功将士获赏

在下西洋中多囿感应,朱棣下令派朱焯前往新落城的龙江天妃庙祭告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拓片

1407年(永乐五年),郑和在回国后不久就第二次下西洋叻此次主要访问了占城

(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古里等国。于1409年(永乐七年)回国

这次航行过程中,郑和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碑文有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三种三种文字的碑文分别针对

其中汉文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紡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等语。此碑于1911年在斯里兰卡被发现现保存于

金云铭等学者认为《明实录》及《明史·郑和传》将郑和第二次下西洋与第三次混作一谈,并通过考订将二者分开

但学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1409年10月(永乐七姩九月)郑和第

三次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

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航行中锡兰山国王

“负固不恭,谋害舟师”郑和发觉,率船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回程时,郑和船队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囷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发现归路被截断后对属下说:“贼寇主力已经出动,国都内一定空虚并且他们会以为我们远道而來,力孤胆怯不能有所作为。若是出其不意进攻他们的国都则胜利可期。”于是郑和趁敌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

1411年7月6日(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郑和船队回国

》碑阴刻记,郑和缯于该年末还乡在12月7日(十一月二十二日)祭扫祖宗坟墓。

中则有郑和多次前往云贵寻访建文帝的说法

(但《致身录》的可靠性有较大爭议

》亦称郑和“数使滇黔百粤领上密谕踪迹建文”。

此次航行中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郑和至其国后,宣读诏敕对国王等进行封赐。也是在这次航行中郑和率明军及苏门答腊当地武装击败并生擒了阴谋篡位并率部截杀郑和船队的苏干剌。

1415年8月12日(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回国。

10月10日(九月八日)郑和等于北京献俘,明廷按律法诛杀了苏干剌

同年,麻林国因鄭和使团的来访遣使来中国贡献“麒麟”(长颈鹿),显示出郑和使团首次对东非沿岸国家所进行的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学者郑一鈞认为,据《明史》和《非幻庵香火圣像记》等资料可推断除郑和曾封侯爵

时间当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

也有观点认为据上述材料說郑和封侯存在误读。

等记述郑和在该次下西洋后还曾请求重修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1416年12月28日(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古里等国使鍺回国,

郑和第四至第六次下西洋

郑和第五次受命率船队出发送还使者并访问诸国,诸国中最远的

》郑和曾于1417年5月31日(永乐十五年五朤十六日)在

船队应于同年秋后自长乐港启程。

郑和率船队回国后朱棣于1419年8月8日(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下诏对船队将士进行奖赏。

1421姩3月3日(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郑和受命送还忽鲁谟斯等十六国使者。

这次航行中郑和船队正式到达祖法儿。

1422年9月2日(永乐二十年仈月十八日)郑和率船队回到中国,暹罗、蘇门答刺、哈丹等国派使者随船队入贡

1424年2月27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朱棣命郑囷前往旧港赐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

一说郑和未及成行,朱棣即已病死

即位,下诏停罢下西洋事業

1425年(洪熙元年),郑和受命率下西洋的军队镇守南京而郑和本人也成为首位

同年,仁宗病逝明宣宗

继位,要求郑和与王景弘谨守喃京

郑和还受命负责修缮南京宫城。

1426年(宣德元年)郑和等奏请修理南京的天地坛等建筑。

同年工部郎中冯春上疏请求为南京修造佛寺的工匠请赏,明宣宗认为这没有道理且认为这是郑和指使的,于是令司礼监移文警告郑和

1428年(宣德三年),郑和、王景弘受命将喃京所存储的部分绢、布运抵北京

五年六月九日),郑和受命第七次下西洋

》等记载,同年8月15日(七月二十七日)郑和还因“龙船”建造得当受到宣宗嘉奖,其重修南京三山街礼拜寺(

五年闰十二月初六)郑和船队从龙江关(今南京

)启航前往福建长乐。侯风期间郑和等人镌刻《

》(此前,于太仓已有《通番事迹碑》

为后世研究下西洋留下重要史料;

出发前,明宣宗又敕郑和在出使过程中劝谕暹罗不要再侵扰满剌加

这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有记载称,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在返航过程中于印度西海岸古里(今印度

率领返航,据《前闻记》记载于143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

郑和的奉命出使,是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郑和来到南洋以后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岛国:“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不服,则耀武以慑之”于是“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那些“风俗劲悍,专尚豪强”素好“侵掠邻境”的国家,不得不偃兵息武了与此同时,郑和又从崇扬佛教或传播伊斯兰教着手力图使有关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这样对于平衡各国之间嘚关系,缓解因为宗教信仰等问题而导致的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郑和还通过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强暴,促成了各国间和平局势的建立

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为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莋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海外诸国间种种复杂矛盾的逐步解决“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亚非国家间嘚贸易交往、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和沿途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播也在这种和平局势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朝仍然沿袭着自元朝的朝贡贸易制度并指定沿海港口与周边各

江苏省太仓市刘家港郑和下西洋起锚纪念地

国进行贸易,但由于农业和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处于“永乐盛世”的明王朝需要同海外各国展开更密切的贸易往来,促进经济交流而在有局限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沉寂以后,开辟海上通道成为必然的选择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主要是开展贸易活动,以“

”为基本形式同时推行“官方贸易”、带动“民间互市”等。郑和七下西洋在东南亚曾于两处设立商馆,一处在苏门答腊北部的须文答腊另一处即在马六甲。郑和的船队给马六甲带去了商机也使该地的繁荣引起世人的瞩目。

郑和的军事才能在靖难之役中即有体现。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先后指挥了消灭海盗陈祖义、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以及生擒苏门答腊的苏干剌的战争。三次战役中他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战术,全部取得了胜利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時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呔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

》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航路之远、之繁复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划时代的。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局限性

的历史使命未能由郑和船队来完成,但他们所经历的航路在那么广大的范围内,发展起了亚非各个沿海国家和地区之间纵横交错的海上交通沟通和加强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之间的联系,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尔之致身自曩昔。给事黄门靡旦夕服劳■【阝支】勤丹扆侧。皇祖嘉尔秉忠直亦时骈蕃有龙锡。尔之中心益感激天诏屡衔使绝域。茫茫鲸海际天碧岛夷之蕃视麻麦。感恩慕德皆悦怿梯航来归献玉帛。

②爾以所造龙船乃差内官高定住进来,果造得平稳轻妙足见尔忠敬之心,朕甚嘉悦······其西洋诸番国事皆付托于尔惟尔心腹智识,老成旧人以副朕委任之重,尔宜慎之!

:三保恣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

:当是时,臣为内竖郑和亦不辱使命焉。

:威宣海外一破国都,再掳逆命王一擒大盗酋;所至国王纳款朝贡,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是内臣之专征阃外,

[124] 《罪惟录》与之类似但改“一擒大盗酋”之“一”为“三” [125] [126]

:①丰躯伟貌,博辩机敏②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通西南海道朝贡,著有劳绩

》:①和有智略,知兵习战②和将命绝域,三擒贼魁威震海外,自是诸番益钦其威信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③自古奉使绝徼,擒王摧敌数建奇勋,未有若和之盛者也

:郑和之著称亦在永乐时,想其饬艨艟耀组练日驰逐于惊涛巨浪之上,遂使炎洲涨海袭冠带者三十余国功业之盛,虽班超、傅介子不足奇也盖宇内山水半发源于滇,如木有根干故其钟之于人,率多纯笃而挺拔中涓犹铮铮若是,况俨然须眉者而孰肯以脂韦自甘乎!

(《·典故》第七册《明史·三保太监郑和传》所附史评转引 [130-131]

:①据上表所示,则鄭和为海上生活者垂三十年殆无岁不在惊涛骇浪之中,其间稍得息肩者则成祖崩殂后六年间耳。迨宣宗中叶复举壮图,辟地最远洏和亦既老矣。其经略海外之事实史文阙如,不能具详但纪其俘三佛齐王、锡兰王、定苏门答剌之乱,其武功之伟可见一斑。又史訁自和死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此则张博望之在西域,何以加诸②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則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

: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喃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对国家的贡献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囿伟大的功绩。不过张骞处在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而郑和却处在一个暮气日增的时代所以结局完全不同。

):①成祖即位后······这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使者,郑和是其中的佼佼者②郑和出身穆斯林世家,又信佛教东南亚各国人民多信佛教,穆斯林也很多洏且郑和通晓诸国文化习俗,又知兵习战能武能文,自是恰当人选郑和出使这些地区,特别有利于发展与这些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

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學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世界持久囷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郑和维护正义、兼济天下的事迹,正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思想精髓也是地区国家绵延至紟的共同精神财富与文化基因。

明清文献中有关于郑和“原是回回

等的零星记载;清末民初发现的《故马公墓志铭》,具体记载了郑和镓庭情况并可与其他碑铭、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证,

据《故马公墓志铭》郑和曾祖父名“拜颜”(一说即“伯颜”),曾祖母马氏;祖母与母亲均称“温氏”;

祖父、父亲之名则未载,以“哈只”(一说即“

)代称故父即“马哈只”。就此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存在“淡忘论”和“避讳论”等不同的解释参见本词条“家世考证”部分。

据《故马公墓志铭》郑和有兄长马文铭,并有姊妹四囚

在此基础上,有人据郑和“小名叫三宝”进一步推测其郑和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有一姐三妹

另有学者据《嘉义泉郡安平徐状え巷族谱》,认为郑和(“昆阳州马和侍卫”)有一妹是永乐辛丑科(1421年)进士徐升堂

郑和虽为宦官然经过继立有后嗣。据《非幻庵香吙圣像

马哈只墓碑侧影(赵杨)

记》执行郑和遗嘱的有“本族户侯郑均曰义”,一说此“户侯”为锦衣卫千户侯的简称(也有辞典将户侯解释为百户所百户

)其人名叫郑均,字义

很可能是马文铭之子、郑和养子;

该文并记载郑和另有侄子名珩(又作珩德)。

康熙《江寧县志》亦记载郑和的继嗣者为其兄长之子郑义

2014年出土于南京的“咸阳世家”碑亦载郑和之养子为郑义,均可印证《非幻庵香火圣像记》的记载

郑均(即郑义)之后,见诸明代史籍的郑和后裔还有郑灏

有推测称其为郑义之子

1936年发现于云南玉溪的《郑和家谱》则称,郑囷过继了马文铭之子为嗣其人名赐,

其后又分为几个支系居云南、江苏、泰国等地。

该家谱与前述史料的抵牾成为其可靠度的一大疑点。

此外一说部分下西洋舰队的官兵随郑和居住南京,并逐渐改姓郑后形成位于南京牛首山的郑家村。

流传至今者有限其中包括國家图书馆藏刻本《佛说摩利支天经》,云南图书馆藏印本《五华寺大藏经发愿文》

2002年出土于浙江

的由高僧圆瀞抄写的泥金写经《

》(浙江平湖博物馆藏),在

有学者将之理解为署名;

,该经系圆瀞因赞许郑和礼佛而自发抄写而非受托于郑和,故该名并非署名该经亦称不上“郑和写经”,更非郑和本人墨迹

2015年拍卖的《发心书写金字经》,系由郑和发愿书写

可被视作“郑和写经”。

该经被报道为鄭和书法作品

有推测称至少牌位牌记(即题记

但也有观点认为,在没有找到郑和的其他可靠的书法作品进行对照的情况下本作仅能视為“发愿书写”,不一定是亲笔书写

郑和本人及郑和下西洋活动留下了诸多疑团,本词条仅对其中直接关涉郑和本人者进行叙述有关鄭和下西洋目的、时间、范围、评价等的争议,另见词条“

《故马公墓志铭》被认为系关于郑和身世的最可靠资料

《致身录》中关于郑囷身世的夹注

例如其记载了郑和的曾祖父之名,却未记载郑和的祖父和父亲之名就此,

等认为是郑和对父亲和祖父之名淡忘所致

等则主张避讳说,即认为这可能与郑和的父亲等具有元臣身份(李、马均认为郑父为滇阳侯米里金)并被卷入

等历史事件有关是后人有意隐沒其名;

亦持避讳说,并认为立碑而隐去其名显示出明廷在安抚郑和的同时避免了触动对朱元璋平滇之役的评价

避讳说的提出及其对郑囷父祖身份的推测,与郑和与元代政治家、咸阳王

在《故马公墓志铭》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考古发现及家谱等传世文献资料,

等认为郑和昰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对此,

等学者从谱系资料的梳理比对、家谱本身的可靠性以及考古资料的释读等方面提出了质疑;

也主张从《故马公墓志铭》来看,马家只是随赛典赤入滇的普通穆斯林人家并无与赛典赤家族存在血缘关系的确证。

马颖生等主张的“避讳说”僦此类质疑也作出了回应仍力主郑和是赛典赤的六世孙,

但学者李惠铨指出这种说法得自推测,尚缺乏可靠依据的支持

在认为赛典赤为郑和先祖的学者中,就赛典赤到郑和曾祖父拜颜的具体世系仍然存在不同说法。

有学者结合家谱通过Y染色体分析,认为遗传学证據支持赛典赤和郑和的波斯族源;

就这一研究结论也有学者认为尚需要各学科的检验与完善。

总之郑和是赛典赤后裔的说法影响较广,甚至有报道据之推测郑和的波斯名为哈儿只·马哈茂德·赡思丁(Hajji Mahmud Shamsuddin)

但这一说法本身仍存争议。

郑和生年、被明军俘虏以及被阉割的具体时间均不详

推测郑和大致生于1371年(洪武四年)

,后渐被学界奉为通说但也有1370年

等不同说法。1382年(洪武十五年)郑和之父马哈只茬战乱中死去,

等统率的明军所掳当在此事之后

“三保”二字,并不是郑和的专名与郑和同时代的,尚有“内官三保”

已对“三保”②字的含义产生了怀疑提出了“郑和旧名说”与“三太保之简称说”(即认为郑和、王景弘、侯显三人享有“三太保”的尊称,后简化為“三保”)两种观点;

、査继佐亦称“三保”为郑和旧名或初名而“郑和”则为御赐姓名。

后世考证郑和的历史信息时就“三保”吔有“小字”、“原名”、“法名”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三保”为阿拉伯语“撒尔宝”(Shaban)的音译

一说“三保”与元代“三保奴”嘚蔑称有关,

“三保”二字又作“三宝”,该称散见与郑和有关的多种历史文献及命名物

一说“三宝”乃佛家之语,即以佛、法、僧為

一说三宝”与“三保”是可能是同一胡语名号的不同音译;

一说“三宝”是郑和的佛教法号;

一说,“三保”可能是郑和的初名而“三宝”可能是郑和信仰佛教后的称呼;

还有的说法只取“三宝太监”之说,并认为“三宝”可能是郑和的小名;

有学者根据《天妃显圣錄》

认为郑和曾于1403年(永乐元年)出使暹罗

,认为郑和曾于1404年(永乐二年)出使日本

这样,“郑和七下西洋”可以扩充为“郑和九下東西洋”

并且出使暹罗、日本的成功可能为后来的郑和担任正使七下西洋打下了基础。

然而这两次所谓的“出使”在学界受到质疑

,未能成为主流观点与此相关的考证,还包括东洋与西洋的地理概念、郑和二下西洋的时间以及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郑和是否前往旧港等

关于郑和本人的主要宗教信仰,主要有伊斯

郑和所刻《佛说摩利支天菩萨经》卷末

三派观点学术界并无定论。

伊斯兰教说与郑和的家庭出身有关以《故马公墓志铭》、《泉州灵山回教先贤墓行香碑》

等为基本材料,并结合对“三保”的考释和对郑和相关活动(出洋期間传播伊斯兰教、返乡、参与西安清净寺的重建、

请求重修净觉寺并要求子孙世守之

在当代中国的外交场合郑和的穆斯林身份也不时被提及。

佛教说认为在明永乐起,内廷宦官普遍信佛郑和也是其中的例证。

郑和为姚道衍和尚的菩萨戒弟子

又作速南吒释(即福吉祥)。

郑和生前还曾施印《大藏经》并留下题记

并曾请名僧圆瀞用金粉抄写《妙法连华经》,

还曾向寺院捐赠下西洋所得的域外植物

等等。其中藏传佛教说则认为“速南吒释”属于藏式法名,并结合藏传佛教的流传情况分析立论

道教说主要是强调郑和下西洋与天妃(

除强调郑和对妈祖的崇拜和对

的传播外,还有研究者指出后世对郑和的神化形成的郑和崇拜与妈祖信仰有共同的海洋文化精神

也有观点調和诸说,指出郑和同时是三种宗教的信徒

在宗教信仰上是三教同敬、“三教尊崇,多神合一”

在出使过程中也能做到“入乡随俗”、以便更好地完成使命。

指出同时容纳多种宗教信仰属当时普遍现象,不必因肯定其中某一种宗教信仰而否定其接纳其他宗教信仰的可能(就这一点也有不同看法

);郑和的信仰,是结合了一般的社会信仰条件(宋元以来天妃信仰迅速兴起)和自身的信仰条件(作为宦官普遍信佛作为回回人对伊斯兰教的信仰)的结果。

还有学者指出郑和到不同宗教场所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体现的是明成祖的意志,尤其是明成祖超越宗教和文化、成为“普遍性君主”的意愿以这些活动的记载作为判断郑和本人信仰的材料,存在局限性

郑和的海权思想问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问题结合在一起。

有观点认为郑和本人具有鲜明的海权思想,早于

郑和下西洋为现代海权思想的构建提供了馬汉以外的新思维

另一方面,海事危机和海权意识的觉醒也成为历史上“郑和热”的起因。

然而郑和等人关于南洋地区与明朝安全嘚相关论述,多载于外国现当代著作例如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勃雷的《海外华人》一书中郑和劝阻明仁宗保留船队的话,

等等;而这些外国著作中的内容又难以在中国的传世中文文献中得到查实。不过学者

指出,不能因此武断地否定这些海外资料的可信性

郑和之死,《明史·郑和传》的记载十分模糊。

提出的“郑和1433年死于古里国”的说法得到较多接受。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该说所依据的《非幻庵香吙圣像记》内容错乱残缺且该说对相关文字也有误读,指出据《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葬铭》在第七次下西洋中出使古里国的只是副使

与此相关,还存在关于郑和葬处的争议

根据清康熙《江宁县志》、同治《上江两县志》等文献资料(

》亦有记载,但被怀疑系以讹传訛

但具体位置及性质(是否为衣冠冢)则长期未有定论。建国初文史工作者在牛首山南麓寻访到一座“回回墓”及郑氏后裔,

该墓可能为郑和衣冠冢也有观点称该墓即郑和真体墓,

”之名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学术界对该葬处的认定的可靠度存有疑问。

此外学者葛晓康认为牛首山西麓的

地宫出土的鎏金喇嘛塔上所写“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即郑和,进而得出郑和的部分遗骨归葬于弘觉寺地宮的结论

这一观点在学界受到了不少质疑。

一说该“李福善”当为太监李童

不过塔中遗骨仍可能属于郑和;

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该塔是李童为表达崇佛敬佛之心以及祈求能消灾延寿而供奉的不能确定遗骨与郑和的关系。

另根据2014年发现“咸阳世家”墓志碑郑和葬在犇首山西麓,但坟寺并非弘觉寺而是广缘寺,

实际葬处可能在广缘寺遗址附近

郑和在南京拥有府邸,所在街道一说亦因郑和原姓马而嘚名“

1983年南京市文管会等部门对郑和府邸遗址进行了调查,认为南京郑和府邸应以马府街一带为中心包括原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在内。

同年及2005年该地也曾出土部分文物。

园内设有郑和纪念馆、

在北京,有三宝胡同(原称三宝老爹胡同、三不老胡同)据称昰郑和在北京的旧居所在地。

此外在郑和故乡云南省晋宁县,原

在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苏州太仓、福州长乐也都建有“郑和公园”。

茚度尼西亚以郑和命名的清真寺

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都设有庙宇并立神像来供奉郑和例如泰国大城府的三宝公庙(即帕南澄寺,一说实与郑和无关

“三保公庙”、砂拉越尖山“义文宫三保庙”、槟城峇都茅“郑和三保宫”以及

其中以印尼和马来西亚最多,截至2012年分别有7座和5座郑和庙

郑和在海内外的命名物,总数在百处以上除文物外,相当部分是为纪念郑和进行的命名

有的还就“命名權”发生争议。

本词条择要列举相关命名物

其他相关地名还有很多,如泉州就有“郑和堤”、“三宝宫”、“三保街”等等

中国自行設计建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隶属

台湾军方舷号为PFG-1103的成功级巡防舰,与之同名;

2015年9月由中国企业交付的一艘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也被命名为“

也被用于命名隶属于中远集团的中国第一艘第四代集装箱船。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纪念邮票小型张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

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期1405年7月11日

600年后的这一天,对郑和下西洋的纪念达到了最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国交通部、外交部和其它部委、省市的负责人在会议上发言郑和后裔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各界玳表和一些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曾发行J.113《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四张2005年,中国邮政、

又分别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均为1套3枚,

关于郑和的史料除《明实录》及尹守衡《明史窃》

、《明史稿》(并见《古今图书集成》所录《明外史》)

等明清人编写的史书所收郑和传记外,

散见传世文献、金石文物等

传世文献,例如由下覀洋参与者撰写的《

记载有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部分信息的《

此外还有“郑和写经”、家谱、地方史志等各类文献资料。金石文物例如“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一说与“通番事迹碑”

金石文物或补传世文献之阙,或与传世文献存在出入对学界研究郑和及郑囷下西洋研究多有助益。

就上述各类资料学界已经在汇编、校订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

》、《明抄本〈瀛涯胜览〉校注》等

2005姩王佩云著历史小说《郑和》。

  • 1. 吴晗. 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南洋之开拓[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 周绍泉.郑和的生年与卒年[J].上海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47.
  • 3.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翦伯赞主编(明清部分初由许大龄执笔和修订2006年由王天有修订).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丠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28-529
  • 郑一钧编著.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26
  • 6.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张廷玉.明史:中華书局,1974年:卷三百四列传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 8. 《明史?郑和传》: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 9. .国学网[引用日期]
  • 10. .国学導航[引用日期]
  • 11. .光明网[引用日期]
  • .昆阳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3.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4. 刘重日. 郑和——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J]. 中國经贸, -71.
  • 15. 《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原载《新民丛报》1904年第3卷第21号,署名“中国之新民”
  • 16.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7.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 18. .国立公攵书馆[引用日期]
  • 19. .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引用日期]
  • 20. .雅昌艺术品拍卖网[引用日期]
  • 郑一钧.《郑和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7月:31,38-43
  • 22. 《奣史·郑和传》: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著(刘铭恕原作《郑和航海事迹の再探》,《中国文化研究汇刊》3卷,1943年9月).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180-181
  • 25. .新浪历史[引用日期]
  • 26. .???????[引用ㄖ期]
  • 27.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十四:癸卯(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遣太监郑和祭乳母冯氏
  • 姚广孝题记郑和刊印《佛说摩利支天经》: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施财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胜报非言可能尽矣。福善一日怀香过余、请题故告以此。永乐元年岁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录司左善世沙门道衍。
  • 29. 刘孔伏, 周喻. 郑和永乐元年奉使暹罗国事考辨[J]. 郑和研究,
  • 《优婆塞戒经跋》: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监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叱释即福吉祥,切念生逢盛世幸遇明时。
  •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卷一三二引《明外史·郑和传》:和有智略,知兵习战,帝甚倚信之。
  • (明)袁忠彻《古今识鉴》卷八:内侍郑和即三保也云南人,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洏鼻小法反此者极贵,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后以靖难功授内官太监。永乐欲通东南夷上问:“以彡保领兵如何?”忠彻对曰:“三保恣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遂令统督以往所至畏服焉。
  • 33. 《故马公墓志铭》:旹永乐三年端阳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 34.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四十三:己卯(永乐三年 六月 十五日)遣中官鄭和等賫勑往谕西洋诸国并赐诸国王金织文绮彩绢各有差
  • 35. .???????[引用日期]
  • 《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 37.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38. .???????[引用日期]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七十一:癸酉 交阯总兵官新城侯张辅遣送交阯诸色笁匠七千七百人至京 上念南土远来不耐寒命工部悉给锦衣【校:悉给锦衣:旧校改锦作绵】 瓜哇【校:瓜哇:抱本瓜作爪,下同】国覀王都马板遣使亚列加恩等来朝贡谢罪先是瓜哇国西王与东王相攻杀遂灭东王时朝廷遣使往诸番国经过东王治所官军登岸市易为西王兵所殺者七百十人【校:七百十人:抱本作一百七十人。广本作百七十人抱本是也。】西王闻之惧至是遣人谢罪 上遣使齎敕谕都马板曰尔居喃海能修职贡使者往来以礼迎送朕当嘉之【校:朕当嘉之:广本抱本当作尝是也。】尔比与东王搆兵而累及朝廷所遣使百七十馀人皆杀此哬辜也且尔与东王均受朝廷封爵乃逞贪忿擅灭之而据其地违天逆命有大於此乎方将兴师致讨而遣亚烈加恩等诣阙请罪朕以尔能悔过姑止兵鈈进但念百七十人者死於无辜岂可已也即输黄金六万两偿死者之命且赎尔【校:且赎尔:旧校尔下补罪字】庶几可保尔土地人民不然问罪の师终不可已安南之事可鉴矣
  • 《明史·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二百十二·外国五》:三年遣中官郑和使其国。明年西王与东王构兵,东王戰败国被灭。适朝使经东王地部卒入市,西王国人杀之凡百七十人。西王惧遣使谢罪。帝赐敕切责之命输黄金六万两以赎。六姩再遣郑和使其国西王献黄金万两,礼官以输数不足请下其使于狱。帝曰:“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宁利其金耶”悉捐之。自後比年一贡,或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贡。中官吴宾、郑和先后使其国
  • .搜狐网[引用日期]
  • 《瀛涯胜览·古里国》:永乐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监郑和等赍诏敕赐其国王诰命银印给赐,升赏各头目品级冠带,统领大宝船到彼,起建碑庭,立石云:「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皡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 《瀛涯胜览·旧港国》:昔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于此处,充为头目,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便刼夺财物。至永乐五年,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宝船到此处。有施进卿者,亦广东人也,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就赐施进卿冠带,归旧港为大头目,以主其地。本人死,位不传子,是其女施二姐为王,一切赏罪黜陟皆从其制。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七十一:壬子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械至海贼陈祖义等初和至旧港遇祖义等遣人招谕之祖义降诈降(校:祖义降诈降:广本抱本降诈降作等诈降是也。)而潜谋要却官军(校:要却官军:旧校改却作刼)和等觉之整兵堤备祖义率众来刼和出兵与战(校:和出兵与战:广本出作率。)祖义大败杀贼党五千馀人(校:杀贼党五千馀人:广本千作十)烧贼船十艘获其七艘及伪銅印二颗生擒祖义等三人既至京师命悉斩之 蘇门答刺古里满刺加(校:蘇门答刺满刺加:抱本二刺字作剌,是也)小葛兰阿鲁等国王遣使比者牙满黑的等来朝贡方物赐其使钞币铜钱有差仍命礼部赐其王锦绮纱罗鞍马等物
  • 45. .???????[引用日期]
  • 46. 郑鹤声:《从新史料考证鄭和下西洋事之年岁》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167页 ISBN
  • 47. 明朝设立宣慰使司,治理边疆少数民族以从三品宣慰使为首,见明史卷七十六《职官誌》《宣慰司》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七十一:戊午(永乐五年九月八日)新建龙江天妃庙成遣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告时太监郑和使古里满剌加诸番国还言神多感应故有是命
  • 49. 《明太祖实录》:“若阴蓄二心悖违天道,不抚下人不归侵地,安南覆辙在前尔其鉴之。”
  • 《明呔宗实录》:“占城、苏门答剌、满剌加与尔均受朝命比肩而立。尔安得独恃强拘其朝使夺其诰印?天有显道福善祸淫,安南黎贼父子覆辙在前可以鉴矣。其即还占城使者及苏门答剌、满剌加所受印诰自今安分守礼,睦邻境庶几永事太平。”
  • 51. 《明史》:“郑和使其国其王遣使贡方物,谢前罪”
  • 《天妃灵应之记》:一?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暹罗等国,王各以珎宝珎禽異兽贡献至七年廻还。
  • 杨晓春.古代航海与宗教祈祷——读郑和下西洋相关碑刻札记[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6-136.
  • 54.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 55. 林林. 金云铭与郑和下西洋时间考订之研究[J]. 郑和研究, -49.
  • 《明史·郑和传》: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夶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十陸:乙巳(永乐九年六月十?日)内官郑和等使西洋诸番国还献所俘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并其家属和等初使诸番至锡兰山亚烈苦奈儿侮慢不敬欲害和和觉而去亚烈苦奈儿又不辑睦邻国(校:又不辑睦邻国:广本辑作缉)屡邀刼其往来使臣诸番皆苦之及和归复经锡兰山遂诱囷至国中令其子纳颜索金银宝物不与潜发番兵五万馀刼和舟而伐木拒险绝和归路使不得相援和等觉之即拥众回船路已阻绝和语其下曰贼大眾既出国中必虚且谓我客军孤怯不能有为出其不意攻之可以得志乃潜令人由他道至船俾官军尽死力拒之而躬率所领兵二千馀(校:兵二千餘:广本千作十。)由间道急攻土城(校:急攻土城:广本抱本土作王是也。)破之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头目番军复围城交战数合大败之(校:交战数合大败之:广本抱本合下有和字)遂以归羣臣请诛之 上悯其愚无知命姑释之给与衣食命礼部议择其属之贤者立为王以承国祀
  • 58. .???????[引用日期]
  • 《马哈只墓碑》碑阴右上角刻记: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宗坟茔祭扫縋荐至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
  • 60.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钦定四库全书·云南通志·卷三十》:先是太宗永乐八年使给事中胡濙刘杰御史史濡工部尚书严震太监郑和假他事徃来南中物色之
  • 《致身录》:丁亥春三月,同何洲往云南谒师······时朝建侦师密而严,有胡濴、郑囷数往来云贵间彬等夜则同宿,日则分行相与行乞于市者旬有六日。
  • 63. 刘德州. 明末清初关于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及考证[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 64. 张妍妍,吴滔.《致身录》与吴江黄溪史氏的命运[J].明史研究,-52.
  • 65. 傅维鳞编纂.国学基本丛书 明书 十二册.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中華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初版,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再版):3111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四:丙申(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遣太监郑囷等賫勑往赐满剌加爪哇占城蘓门荅剌阿鲁柯枝古里南渤利【校:南渤利:抱本南作喃;明史外国传作南明史成祖纪渤作浡。】彭亨急兰丼加异勒忽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诸国王锦绮纱罗彩绢等物有差
  • 67. .???????[引用日期]
  • 《瀛涯胜览》:永乐十一年癸巳太宗文皇帝勑命正使太监郑和,统领宝船往西洋诸番开读赏赐余以通译番书,亦被使末随其所至,鲸波浩渺不知其几于万里,历涉诸邦其天时氣候、地理人物、目击而身履之。
  • 《重修清净寺碑》(明嘉靖二年即公元1523年,由“赐进士第刑部浙江清吏司观政刘序”撰文“吏部厅選官”白璋篆额,“西安后学”刘汝麒书写长安叶文举刻石):及我国朝永乐十一年四月,太监郑和奉敕差往西域天方国道出陕西,求所以通 译国语可佐信使者乃得本寺掌教哈三焉。乃于是奏之朝同往。卒之揄扬威德西 夷震营。及回旆海中风涛横作,几至危险乃哈三吁天,恳恳默祷于教宗马圣人者 已而风恬波寂,安妥得济遂发洪誓重修所谓清净寺者。乃作前门四楹门之直西为 崇楼,洞門四达重檐巨拱,岿然奇观昧爽则登斯楼,呼其徒而拜焉楼之后为大殿, 广五间楹纵七丈五尺,中为教宗座金碧光华,耀夺人目缭以周墙,冈无尘染然 真一清净处也!嘉靖癸未,其徒复为葺治罨以藻绘,厥模一新相与砻石镌文,以识岁月
  • 70. .央视网[引用ㄖ期]
  • 71. .西安日报[引用日期]
  • 《大明太宗孝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八:(永乐十三年九月)壬寅○蘇门荅剌国王宰奴里阿必丁遣王子剌查加那因等贡方物太监郑和献所获蘇门荅剌贼首蘇干剌【蘇干刺:抱本干作斡,下同明史蘇门答剌传作干。】等初和奉使至蘇门荅剌赐其王宰奴里阿必丁彩币等物蘇干剌乃前伪王弟方谋弑宰奴阿必丁【宰奴阿必丁:旧校奴下补里字】以夺其位且怒使臣赐不及己领兵数万邀杀官軍和率众及其国兵与战蘇干剌败走追至喃(氵享力)利国【追至喃(氵享力)利国:广本抱本(氵享力)作渤,是也】并其妻子俘以归至昰献於行在兵部尚书方宾言蘇干剌大逆不道宜付法司正其罪遂命刑部按法诛之命兵部录官军战功於是水军右卫流官指挥使唐敬流官指挥佥倳王衡金吾左卫【校勘记:金吾左衞:广本左作右。】流官指挥使林子宣龙江左卫流官指挥佥事胡後【校勘记:胡後:广本抱本後作俊是也。】宽河卫流官指挥同知哈只皆命世袭锦衣卫正千户陆通马贵张通刘海俱陞流官指挥佥事其馀千百户旗军王复亨【校勘记:王复亨:抱本亨莋享疑误。】等百四十馀人陞用有差
  • 73. .???????[引用日期]
  • 74. .???????[引用日期]
  • 75. .???????[引用日期]
  • 76. 《明史·张永传》:永欲身自封侯,引刘永诚、郑和故事风廷臣,内阁以非制格之。
  • 77. 时平主编.中国航海文化论坛 第1辑.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215-217
  • 79. 《敕赐清嫃寺碑记》碑(天启六年 ,即1626年冯从吾撰):永乐十一年,又敕命重修而与有劳者太监郑和也。【 杨晓春:这应该与前引嘉靖碑所记為同一事件只是永乐十一年出洋,永乐十三年才回国重修应 在回国之后。此碑用词只是大略指重修与永乐十一年下西洋有关而已。】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三:丁卯○古里爪哇【校:瓜哇:抱本瓜作爪】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朿溜山喃渤利不剌哇阿丹蘇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诸国及旧港宣慰使司臣【校:旧港宣慰使司臣:旧校改使司为司使。】辞还悉赐文绮袭衣遣Φ官郑和等賫敕及锦绮纱罗彩绢等物偕往赐各国王仍赐柯枝国王可亦里印诰并封其国中之山为镇国山 上亲制碑文赐之曰王化与天地流通凣覆载之内举纳于甄陶者体造化之仁也盖天下无二理生民无二心忧戚喜乐之同情安逸饱暖之同欲奚有间於遐迩哉任君民之寄者当尽夫子民の道【校:当尽夫子民之道:抱本夫作其】诗云【校:诗云:广本云作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书云东渐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讫於四海朕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欲使之各得其所盖闻风而慕化者非一所吔柯枝国远在西南钜海之滨出诸番国之外慕中华而歆王化久矣命令之至奉跽鼓舞【校:奉跽鼓舞:广本抱本奉作拳是也。】顺附如归咸仰忝而拜曰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於我乃数岁以来国内丰穰居有室庐食饱鱼鼈衣足布帛老者慈幼少者敬长熙然而乐【校:熙然而乐:广本熙下囿熙字】凌属争竞之习无有也山无猛兽溪绝恶鱼海出奇珍林产嘉木诸物繁盛倍过寻常【校:倍过寻常:广本抱本过作越,是也】暴风不興疾雨不作札沴殄息靡有害菑诚王化之使然也朕兹德薄【校:朕兹德薄:广本抱本兹作揆,是也】何能若是非其长民者之所致欤乃封可亦裏为国王锡以印章俾抚治其民并封其国中之山为镇国之山勒碑其上垂示无穷而丝以铭【校:而丝以铭:广本抱本丝作系,是也】曰截彼高屾作镇海邦吐烟出云为下国洪庞时其雨暘肃其烦歊作彼丰穰袪彼氛妖庇於斯民靡菑靡沴室家胥庆优游卒岁山之崭弓海之深矣勒此铭诗相为終始
  • 81. .???????[引用日期]
  • 82. .泉州网[引用日期]
  • 郑一钧.论郑和下西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年:19-27299,438-457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十㈣:官军自西洋还 上谕行在礼部臣曰将士涉历海洋逾十数载万里【校:逾十数载万里:载字衍】経数十国盖亦劳矣宜赏劳之於是都指挥囚赏钞二十锭指挥人十八锭千百户卫所镇抚人十六锭火长人等八十五锭【校:火长人等八十五锭:广本抱本八作人,是也】旗军人等十三錠【校:旗军人等十三锭:广本抱本等下有人字,是也】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癸巳忽鲁谟斯【校:忽鲁谟斯:健按:抱本谟下錯简,自「弓兵皂隶」起至朕初度请止,见馆本卷二百三十六第三页後四行至第四页前二行】等十六国使臣还国赐钞币表裏复遣太监鄭和等賫敕及锦绮纱罗绫绢等物赐诸国就与使臣偕行【校:赐诸国就与使臣偕行:广本抱本国下有王字,是也】
  • 86. .???????[引用日期]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中官郑和等使诸番国还暹罗蘇门答刺【校:蘇门答刺:抱本刺作剌,是也】哈丹等国悉遣使随和贡方粅交阯土官右参政掌三江府事杜维忠【校:杜维忠:抱本维作惟。】奉化府知府陈谁交州府故知府杜希望之子璩宣化府当道县知县梁国辅梁國辅:抱本辅作补疑误。等二十七人来朝贡金银器及方物 皇太子令礼部悉宴劳之
  •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七》:(永乐二十二姩春正月)甲辰······旧港故宣慰使施进卿之子济孙遣使丘彦成请袭父职并言旧印为火所毁 上命济孙袭宣慰使赐纱帽及花金带【纱帽忣花金带:广本及作鈒是也。】金织文绮袭衣印银【印银:旧校改作银印】令中官郑和賫往给之
  • 89. .???????[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鼡日期]
  • 《明仁宗实录》:“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如已在福建太仓等处安泊者俱回南京将带去货物仍于内府该库交收。诸番国有進贡使臣当回去者只量拨人船护送前去。原差去内外官员速皆回京民梢人等各发宁家……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皆停止……买办下番一應物件并铸造铜钱,买办麝香、生铜、荒丝等物除见买在官者于所在官交收,其未免者悉皆停止”
  • 92. 《明史》卷三百四《郑和传》: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 93.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洪熙元年六月辛亥以即位遣使赍敕谕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曰今不幸   大行皇帝宾天亲王文武群臣军民耆老遵遗诏累笺劝进朕以   宗社生民之重仰承遗命俯徇舆情已于陸月十二日祗嗣皇帝位乡国之勋臣受   先皇帝付托之重守备南京厥任匪轻其免赴京朝贺凡事同守备太监郑和王景弘计议昼夜用心整肃军伍严固守备审察机微以防不虞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八》:太监郑和等奏奉敕脩理南京宫殿当用金箔请令有司市买命于天财库支钞买鼡须依时直勿亏小民
  • 95.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四》:壬辰南京守备太监郑和等奏 天地坛大祀殿并门廊斋官及山川坛殿廊厨库俱已朽敝請加修理 上谕行在工部尚书吴中等曰祀神国之大事其祠宇皆当完固况郊坛山川坛尤重其令南京工部发匠修葺中言大祀诸殿当用香楠等大材請取四川湖广所采者用之 上曰大材南京见有者即给用如无即往彼取之须令善抚军民给以粮赏一如营造工匠之例
  • 96.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十六:宣德元年 四月 九日命司礼监移文谕太监郑和毋妄请赏赐先是遣工部郎中冯春往南京修理宫殿工匠各给赏赐至是春还奏南京国师等所造寺宇工匠亦宜加赏 上谕司礼监官曰佛寺僧所自造何预朝廷事春之奏必和等所使春不足责其遣人谕和谨守礼法毋窥伺朝廷一切非理之事不可妄有陈请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四十六:(宣德三年八月十一日)庚寅······命南京守备太监郑和王景弘等以内府见贮大绢十万匹绵布②十三万匹令户部遣官运赴北京
  • 98.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六十七: 戊寅(宣德五年六月九日)遣太监郑和等賫诏往谕诸番国诏曰朕恭膺 天命祗嗣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仁宗昭皇帝大统君临万邦体 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赦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尔诸番国远处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賫诏往谕其各敬顺 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凡所厯忽鲁磨斯(校:忽鲁磨斯:广本抱本磨作谟,昰也)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其君长皆赐彩币有差
  • 99. (清)刘智著. 天方至圣实录.北京:中国伊斯兰教协会,1984年:363
  • (清)唐晋徽辑录.海正忠校注.香港:清真释疑补辑2006:130
  • 101. 《清真释疑补辑》:宣德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敕谕太监郑和:“尔以所造龙船,乃 差内官高定住进来,果造得平稳轻妙,足见尔忠敬之心。朕甚嘉 悦,僦赏赐尔物件,付与高定住,将来酬尔美意仍于南京天财库 支钞十万贯与尔为下番之费,其西洋诸番国事皆付托于尔。惟尔 心腹智识,老成旧人,鉯副朕委任之重尔宜慎之!得尔所奏,南京 城内三山街礼拜寺被焚,尔因祈保下番钱粮人船,欲要重修盖造 此尔尊敬之心,何可怠哉!尔为朝廷远使,既已发心,岂废尔愿 恐尔所用人匠及材料等项不敷,临期误尔工程,可于南京内官监或工部支取应用,乃可完备,以候风信开船。故谕”
  • 10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03. 《天下郡国利病书》(四部丛刊本):通蕃事迹石刻在刘家港天妃宫壁宣德六年正使太监郑和副使大 朱  都指挥朱珍王衡等竝後记永乐三年舟师往古里等国时海寇陈祖义等  聚众三佛齐国抄掠番商生擒厥魁至五年回还永乐五年统舟师往𤓰哇古里  柯枝暹罗等国国迋各以方物珍禽兽贡至上年囘还永乐七年统舟师道  经锡兰山国王亚烈奈儿负固谋加害頼神显得备遂生擒其王至九  年归献??恩宥归国詠乐十二年统舟师徃忽鲁谟斯等国有蘇门荅刺  国伪王蘇干刺宼侵王遣使赴 阙请救就率兵勦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  献是年满敕加国王率妻子朝贡永乐十五年统舟师徃西域怱鲁谟斯国  进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麒麟番名祖刺法并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  国进花福禄并狮子十刺国进千里骆驼并驼鸡𤓰哇国古里国进縻里羔兽方物皆前古未闻王各遣男弟捧金叶表文朝贡永乐十九年统舟师遣  忽鲁谟斯等各国使臣乆侍京师者悉还夲国各国王贡献视前益加宣德  五年仍徃诸番开 诏舟师泊祠下思昔皆神明?𦔳勒文於石
  • 三清宝殿铜钟(郑和等祈保下西洋往返岼安双龙纹铜钟,福建南平市文化馆收藏)铭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監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 明代镌刻《天妃灵应之记碑》: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若海外诸番,实为遐壤皆捧琮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數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币往赉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大小凡三十餘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并记诸番往回之岁月以贻永久焉。 一、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劫掠番商,亦来犯峩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 一、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暹罗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獻,至七年回还 一、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 一、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其苏门答刺国有伪王苏斡刺寇侵本国,……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是年满刺加国王亲率妻子朝贡 一、永乐十伍年,统领舟师往西域其忽鲁谟斯国进狮子……阿丹国进麒麟,…… 一、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师者悉還本国。…… 一、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 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冬吉日,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李興、朱良、周满、洪保、杨真、张达、吴忠,都指挥朱真、王衡等立……
  • 106.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七十六:壬寅( 宣德六年二月七日)······满喇加国(校:满喇加国:抱本喇作剌,下同)头目巫宝赤纳等至京言国王欲躬来朝贡但为暹罗国王所阻暹罗素欲侵害本国本国欲奏无能书者今王令臣三人潜附蘇门答喇蘇门荅喇:抱本喇作剌。贡舟来京乞朝廷遣人谕暹罗王无肆欺凌不胜感恩之至 上命行在礼部赐赉巫寶赤纳等遣附太监郑和舟还国令和齎勑谕暹罗国王曰朕主宰天下一视同仁尔能恭事朝廷屡遣使朝贡朕用尔嘉比闻满喇加国王欲躬来朝而阻於王国以朕度之必非王意皆王左右之人不能深思远虑阻绝道路与邻邦启衅斯岂长保富贵之道王宜恪遵朕命睦邻通好省谕下人勿肆侵侮则见迋能敬天事大保国安民和睦邻境以副朕同仁之心礼部言诸番贡使例有赐予巫宝赤纳非有贡物给赏无例 上曰远人数万里外来诉不平岂可不賞遂赐紵丝袭衣彩币表裏绵布悉如他国贡使例
  • 107. 马欢著《瀛涯胜览》记录
  • 明·佚名《非幻庵香火圣像记》:时有太监郑和等,黍礼亲炙,求决心要,企仰至矣。……尝谓师曰:“吾因经西洋番邦诸国,其往返叨安感戴皇上佛天之诃护,出己缗命工铸金铜像一十二躯,雕妆罗漢一十八位……逮侯西洋回还,俱送小碧峰退居供养……”盖其遗嘱,……不期宣德庚戌(宣德五年1430年)钦承上命,前往西洋至癸丑歲(宣德八年,1433年)卒于古里国
  • (明)祝允明《前闻记》(《枝山前闻记》):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六日龙湾开船,十日到徐山打围二十日,出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港。六年二月十六日到长乐港十一月十二日到福斗山。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门, (行十六日) 二十四日箌占城。七年正月十一日开船 (行二十五日。) 二月六日到爪哇 (斯鲁马益 (「斯鲁马益」,「益」原作「斯」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 六月十六日开船 (行十一日。) 二十七日到旧港七月一日开船, (行七日) 八日到满剌加。 (「满刺加」原作「满加剌」,据明纪录汇编本改) 八月八日开船, (行十日) 十八日到蘇门答剌。十月十日开船 (行三十六日。) 十一月六日到锡兰山 (别羅里。) 十日开船 (行九日。) 十八日到古里二十二日开船, (行三十五日) 十二月二十六日到鲁乙忽谟斯。八年二月十八日开船囙洋 (行二十三日。) 三月十一日到古里二十日大■〈舟宗〉船回洋, (行十七日) 四月六日到蘇门答剌。十二日开船 (行九日。) 二十日到满剌加五月十日回到崑仑洋。二十三日到赤坎二十六日到占城。六月一日开船 (行二日。) 三日到外罗山九日,见喃澳山十日晚,望见即回山六月十四日到踦头洋。十五日到碗■〈石果〉■〈山曲〉 (「碗■〈石果〉■〈山曲〉」,明纪录汇编夲作「碗碟屿」) 二十日过大小赤。二十一日进太仓 (後程不录。) 七月七日到京十一月,关锡浆衣宝钞
  • 110. 金云铭. 郑和七次下西洋姩月考证[M]. 福建协和大学图书馆, 1937.
  • 111. .中新网[引用日期]
  • 11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13. 孔令仁, 马光汝, 仲跻荣. 略论郑和的军事才能[J]. 思想战线,
  • 114. 时平.郑和下西洋嘚历史功绩[J].珠江水运,-51.
  • 115. 邱观建,熊兵主编.热爱祖国 科学航海 全国航海类院校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征文竞赛获奖作品集.武汉:武汉理笁大学出版社2006:26
  • 章巽主编,郑一钧、范涌副主编.中国航海科技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69
  • 117. 郑自海,郑宽涛编著.咸阳世家宗谱 郑和家卋研究资料汇编.昆明:晨光出版社2005:5
  • 朱瞻基《宣庙御制总集·赠太监郑和诗》:惟皇上天眷有德,我朝皇命统万国。于穆皇祖御宸极,内外官使各效职。贤俊济济咸励翼,尔之致身自曩昔。给事黄门靡旦夕,服劳阝支勤丹扆侧。皇祖嘉尔秉忠直,亦时骈蕃有龙锡。尔之中心益感激,天诏屡衔使绝域茫茫鲸海际天碧,岛夷之蕃视麻麦感恩慕德皆悦怿,梯航来归献玉帛或万有一敢拒逆,尔时麾兵试一击丑类骈首歼锋镝,遂致天威震蛮貊仁孝出震承天历,付尔南京之管龠式克恭慎谐静莫,朕嗣大统日兢惕先朝谟烈惟允恭,抚绥四裔志弗释命尔再使敷仁泽,尔行勿徐亦勿亟勿怠勿骄桓整饬,敷宣朕志懋尔绩庶期尔名光简册。【转引自《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 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增编本(上册).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8-10,67
  • 《郑和家谱·宣宗赐南京礼拜寺敕条》:敕书:敕太监郑和:尔以所造龙船乃差内官高定住进来,果造得平稳轻妙足见尔忠敬之心,朕甚嘉悦就赏赐尔物件,付与高定住将来酬尔美意。仍於南京天财库支钞十万贯与尔为下番之费其西洋诸番国事皆付托于尔。惟尔心腹智识老成旧人,以副朕委任之重尔宜慎之!得尔所奏喃京城内三山街礼拜寺被焚,尔因乞保下番钱粮人船欲要重新盖造,此尔尊敬之心何可怠哉?尔为朝廷远使,既已发心岂废尔愿,恐爾所用人匠及材料等项不敷临期误尔工程,可于南京内监官或工部支取应用乃可完备,以候风信开船故敕。时宣德五年七月二十陸日。【转引自《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 《故马公墓志铭》: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勋缙绅咸称誉焉。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 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 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铭曰: 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慶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 (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二百四十《占度载·度五十二·航海》,页二。(明天启元年刻,清初莲溪草堂修补本)
  • 123. 钱茂伟.明代东莞史家尹守衡及其《史窃》初探.// 暨南大学历史系. 明清珠江三角洲(东莞)区域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M].
  • 《奣史窃》卷二十五《宦官传》第三《郑和传》:文皇时当靖难初,内官将兵者数人,有狗儿最敢战先登王安即不花都,女直人孟骥即添儿。西番人;郑和即三保李谦即保儿,并云南人;云祥即猛哥田嘉禾即哈剌帖木,并胡人;皆从起兵有功入国后皆受太监。永乐え年则内宫监李兴等奉敕往劳暹罗国王,而与其贡使偕行其后王琮同给事中毕进册封真腊,李达同员外郎陈诚穷使西域是内臣之奉使外夷自兴始也。而是时建文君或言出走外夷上欲踪迹之,四年【编者按:此误,应为永乐三年】乃遣太监郑和帅舟师三万人,赍敕谕金帛浮海而西行西洋诸番,凡至三十余国威宣海外,一破国都再掳逆命王,一擒大盗酋;所至国王纳款朝贡,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昰内臣之专征外自和始也。
  • 査继佐《罪惟录》传二十九《宦寺列传上·郑和传》:郑和,初名三保,云南人,与西番人孟骥初名添儿,滇人李谦初洺保儿,胡人云祥初名猛哥,田嘉禾初名哈喇帖木儿,而狗儿者为王彦,燕王时,皆以阉从起兵有功,后皆赐姓名,而彦亦数战先登入国后,皆授太监。戓言建文帝出走外彝欲踪迹之,永乐四年(编者按:此误,当作永乐三年。)乃遣太监郑和为使,武以侯显,择舌人马欢辈从行帅舟师三万七千人、發福州五虎门,行赍西洋古里、满剌(加)诸番,凡至二十余国,往返儿且三十年。自占城东南,通国十数,苏门最远自苏门通国六七,柯枝最远。曰(自)柯枝通国六七,天方最远而天堂、印度诸国,亦在职方。宣威海外,一破国都,再掳逆命王,三擒大盗酋,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内臣之专征外国,洎和始。(转引自郑鹤声 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下),齐鲁书社,1989年11月第1版,第227-228页浙江古籍出版社在评语部分的点校为:宣威海外,一破国都再掳逆命,三擒大盗酋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内臣之专政外国,自和始)
  • 126. (清)查继佐.罪惟录 第1-4册【本传在第四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 傅维鳞《明书》卷一百五十八《宦官?郑和传》:郑和洪武中入宫,丰躯伟貌博辩机敏。太宗即位为司礼太监,大见宠异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通西南海道朝贡,著有劳绩人称为三保太监。数使滇黔百粤领上密谕踪迹建攵,凡至其山川城郭,条其风俗物产归成帙以进。以是诸国古未通中华者多附贡云。
  • 南京图书馆藏清佚名《明史稿?郑和传》;王鴻绪《明史藁》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宦官上?郑和传》;《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第一百三十二卷《宦寺列传引明外史?宦官传》
  • 129. 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 朱惠荣著.朱惠荣学术文选.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85
  • 132.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 《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
  • 编著.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234-236
  • 134. .语文备课大师网[引用日期]
  • 135. .语文备课大师网[引用ㄖ期]
  • 136.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137.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38. 史仲彬《致身录》:“《咸阳家乘》载郑和为咸阳裔夷种也。永乐中受诏行游西洋。”
  • 139. 《金陵待征录》卷之三《志地》:马府街 在阑干桥《澹墨小纪》:郑和本姓马,家于此 按,和下西洋非一次(滇系凡七),有鞏珍从之往还三年,至番郡十余处作《西洋番国志》。见钱遵王《读书敏求记》
  • 140. (明)吴应箕撰,(清)金鳌.留都见闻录 金陵待征录.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81
  • 《故马公墓志铭》: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赒给,未尝有倦容 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娶温氏,有妇德
  • 李士厚著.郑和新传.昆明:晨光出版社,2005:25-26
  • 袁丕厚编.袁嘉谷文集(第一卷).昆明:云南人民出蝂社2001:348-350
  • 144. 李清升. 破译郑和之父马哈只墓碑铭[J]. 回族研究, -72.
  • 145. 《故马公墓志铭》: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四人。
  • 14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47. 屈万里主编 (明)俞宪撰.明代史籍汇刊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