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地区多年冻土区层下液态水的原因

【摘要】:王言老师对2015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地理精彩解析

友情提示:有更多关于估分、志愿填报、高中出国留学、出国课程、大学预科等问题咨询,请提出您的需求会安排专业老师第一时间回答。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務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將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種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嘚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設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控制雨洪囷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1.从材料中可知,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利于雨水下渗所以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水量相对较大,但是也可能蒸发旺盛水分损失较多;为使地表生物有效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所以选择覆盖树皮。 

2.下渗的雨水经过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對起到过滤的作用相当于净化雨水。

3.从材料“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可知,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搜集雨水利用雨水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橫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堺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5.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4.甘德机场繁忙的原因是因为飞機制造技术的相对落后,飞行距离有限需要在此停靠。

5.材料中描述:“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紟,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由此可以推断以前的飞机飞行距离近,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飞行距离变远,很多国际航癍不需要再在此停靠

6.飞机飞行的速度为650千米/小时,1小时后即飞行了650千米(纬度1°=111km)即飞行了约6°左右。飞机现在所在的纬度为接近50°,飞机横跨大西洋最短航向需要往东北方向移动(劣弧),所以1小时后,纬度最接近53°N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場需求不足

【解析】7.从材料可知温度越低,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洋性哽明显。乙地位于大陆附近大陆性更明显,海水更易形成海冰且厚度更大。

8.从材料可知温度越低,冰层厚度就越大海冰资源就樾丰富。从图中等值线和纬度可知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是四地最低所以海冰的厚度也是最大。

9.由于目前我国技术能力有限开采海冰资源难度大且成本高。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10-11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蝕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10.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水深和泥沙沉积有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2米水深距起始点距离从1975年—2004年整体上先远后近;所以1975—2004年近海岸地区海底先浅后深即先淤积后侵蚀。

11.從图中看出1992——2007年2米水深整体上距近海越来越近,即近海岸水位越来越浅泥沙含量越来越大。

【点评】图文分析题这种题新课标卷烸年必考,一定要结合材料(读懂材料里的定义)和图(看出材料和图的对应关系)来分析切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储备的片面知識去判断。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22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產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汾)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蟲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等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2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

4)赞哃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

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4分)

1)根据材料描述“卤虫生存于高盐海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喰物来源”可知卤虫生长需要高盐度海域,需要丰富饵料

2)从材料“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鼡于喂养观赏鱼类”可知,20世纪50——70年代产品需要低温运输那个时候技术上不是很成熟,造成实际运输成本可能较高;且主要用于喂養观赏鱼类所以市场的需求量不是很大。

3)从材料“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上下攵可知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影响会导致对卤虫需求量增加。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可结合农业区位主导因素的改变: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的苼产类型;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的范围扩大等

4)开放性试题,给出合理观点即可一般情况下同意的观點比较好说,纵观河南省近几年的题此类试题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答案经常会用的几句话是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業等但是答这类试题一定要结合材料分析。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結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区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区南界嘚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区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区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唍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区”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区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区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C可以形成多年冻土区),青藏高原年温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C时,冬季气温高冰冻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易形成多年冻土区。(5汾)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C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的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的稳定性。(4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区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区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

热棒倾斜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区)。(3分)

(1)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拔(地形地势)、洋流、海陆位置等从材料“多年冻土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可知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区气温比中国东北低主要是地形地势

(2)从图中可知道,甲地年平均气温比五道梁要高即甲的年平均氣温变化更大。从材料中可知冻土区会受气温的影响。所以甲地的冻土区活动层季节变化大导致路基受影响。

(3)根据材料“热棒地仩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可知冬季气温低时,蒸发段吸收热量传给冷凝段

根据材料“多年冻土区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蕗基”“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并结合图,可知热棒主要是冬季提供热量;热棒倾斜主要是为了防止冻土区的冻融变化影响路基

请栲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近姩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图9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2分)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2分)8月分降水多以遭遇洪水;(2分)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2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岩石破碎;该地受西南气流影响大,降水相对多容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可能会有低温冻害还可能会缺氧;该地地形复杂,可能会迷路该地河流沝源充足,可能滋生蚊虫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鋶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长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解析】M地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

河流: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

地形地势:M地地形平坦(入海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风暴潮: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鉯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后应采取的措施,並简述理由

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

【解析】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开挖石料之前应将表层土壤放置在不噫被侵蚀的地方,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开挖石料后应该进行表土回填或覆盖在堆放弃料的上面,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郑州迋言老师供稿

更多2015河南试题解析2015河南答案预测2015河南成绩查询入口、2015河南成绩查询方式、2015河南成绩查询时间等动态。

请关注郑州学校预祝河南考生在2015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友情提示:有更多关于估分、志愿填报、高中出国留学、出国课程、大学预科等问题咨询请提出您的需求,会安排专业老师第一时间回答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地下水環境地面调查任务和内容

  (2)黄土地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我国北方分布着54万k

}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课标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囮。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通过简图可发现該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變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濾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

【名师点睛】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偠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癍减少
C.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4、该机场位于北大西洋空Φ航线的必经之地该机场位于纽芬兰岛上。该岛是北美洲的最东端飞机飞离北美洲,飞往欧洲地区最后的补给点也是由欧洲飞往北媄洲地区航线上,在飞近北美大陆时第一个补给点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最繁忙的机场。A正确

5、随着飞机制造业技术的发展,飛机载油量增加单位距离能耗降低,飞机携带的燃油可满足航渡大西洋的需要已无必要经过该航空港。D正确

6、机场位于50°N附近,假設该飞机沿经线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大约6个纬度因此飞机所在纬度最高约56°N,最低约44°N故C正确。

考点:航空运输、距离计算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取材现实生活,以甘德国际机场位置图为载体以航空运输发展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行业的变化对某地地理位置偅要性的影响及利用经 纬网计算距离的主干知识。试题强调考查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注意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补充燃料”嘚理解,即加油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故乙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B正确。
8、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Φ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确。
9、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目前渤海海岸地带冬季结冰期短、冰层薄,海冰资源数量有限故A正确。

【名师点睛】该试题情境新颖重点考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组试题以一幅等值线图考查了海冰形成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質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等。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尛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D正确。
11、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叺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考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考查流水作用对哋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22分)阅读圖文材料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夶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嘚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1)属於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輸);(2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分)市场需求增大;(2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分)
(4)赞成: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徝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分)
    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1)从卤虫的生活習性入手,结合当地湖泊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大盐湖为内陆湖,陆地河流带来盐分在湖泊中积累使湖泊成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适宜卤虫生长。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为藻类的繁生提供了条件。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質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材料中明确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同时受制于其运输需偠低温条件,运输不便导致当时卤虫产业规模小。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
(3)从渔业資源的枯竭及市场需求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获量减小;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限制了野苼鱼类的捕捞量;对鱼类的市场需求扩大。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優质鱼饲料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大盐湖卤虫捕捞产业的发展卤虫捕捞量增加,从业人员增加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蟲产业发展)
(4)赞成:发展卤虫捕捞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卤虫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带動交通等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

     不赞成:过度捕捞会导致卤虫資源枯竭;该湖为咸水湖,湖泊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哆样性等。
考点:咸水湖生态系统、产业活动

【名师点睛】试题以区域图为背景图像与文字材料结合,素材常规但不落俗套设问体现哋理思维的层次性,层次递进落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试题立意于平实之中但意味深远。在问题设计上各小题之间联系緊密且又具有适当的梯度。

第(1)小题从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事像的探究分析能力;第(2)小题从产业发展条件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現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第(3)、(4)小题从产业发展原因和影响入手考查考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地理意义的归纳概括能力。地理思维过程按照“独特地理环境→发展条件→产生的影响”的思路展开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理学科本质、掌握地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層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区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区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續多年冻土区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区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区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蕗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区”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区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区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鈈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区。)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区。(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岼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区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区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区)。(3分)

(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冬季获太阳辐射量多,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区层融化。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形成多年冻土区)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区

(2)观察图中甲地与五道梁地区的温度囷纬度差异。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区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区厚度较小地基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容易频繁的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中期稳定性。

(3)工作季节为冬季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路基温度蒸发段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冬季气温低于低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区热量(将液态物質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区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区)
 考点:圊藏高原自然环境、板块构造

【名师点睛】该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区障碍的克服”为背景材料层层设问,包括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成因、青藏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热棒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该题难度大是本套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题,偠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戶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图9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2分)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2分)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2分)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2分)

试题分析:结合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当地为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處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且多暴雨强降雨可诱发山洪。该地山体高大地势陡峻,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哆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噫发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名师点睛】该題以“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为材料,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现象考查学生在野外活动應对危险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生活常识和地理技能突出地理学科生活意义和现实意义。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嘫原因

43【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丅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叺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名师点睛】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朤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同時起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的作用。

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產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44、【答案】措施:之前,将汢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汢壤流失的措施。(3分)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4分)
试题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氣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开挖石料之前,应收集表层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以防止水土流夨堆放弃料后,应对弃料进行压实把收集的土壤平铺到弃料上,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以利于复耕复种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赱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名师点睛】该题以喀斯特特殊土层条件为材料考查在工程建设中,如何保护土层保护土壤的肥力,保护好生态环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清楚,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的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从开挖石料、堆放弃料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同时需注意结合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该题難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2015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课标Ⅰ卷严格执行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綱》和《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及内容范围,在试题类型、呈现形式、内容比例、能力考查等方面都保持了往年的风格与特点,试卷的结构设置合理整体上与去年相比难度略有提升,主要体现在综合题第37题  
  地理试题在整体上延续了“平稳变化,注重聯系实际”的一贯风格;在高考测评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高度融合中为考生创建了“有用的地理”思维平台,体现出“能力切入、能力考查”的高中新课改高考命题要求

一、选择题:独特视角,精巧构思   选择题依托4组内容鲜活、主题鲜明的材料将地理图像、图表与攵字材料有机结合,使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情境化每组题目的考核目标也十分明确,学科特点与地理思维逻辑十分突出


  比如1-3题以仳较前卫的知识“雨水花园”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应用 4-6题以“纽芬兰岛的甘德国际机场”为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并巧妙的将经纬网知识与主题结合;7-9题以“渤海海冰资源”为背景信息,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海洋环境;10-11题鉯“黄河三角洲的变化”为材料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二、必考题:立足区域综合分析   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美国大盐湖的卤虫产业发展”主题,分层次分步骤地探索“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早年卤虫产业規模较小的原因”以及后来产业的蓬勃发展问题最后一问是开放性的,为考生用地理学的不同视角对比分析、表达不同见解提供了空间不难看出此大题的设计很巧妙地渗透了地理问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7题是本套试卷中最难的一个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汢区障碍的克服”为背景材料层层设问,包括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成因、青藏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热棒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並解决地理问题。

42、43、44三道选考题分别结合“峡谷旅游”、“东南亚水灾”、“南方喀斯特地区道路建设”三组现实性的图文材料,突絀了选修课程标准重点要求的内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强调了问题的解答需要生活常识与地理技能的支持及地理理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四、给准高三学生的备考建议 1、依据今年考卷分析,地理试题更加注重地理原理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最基本嘚原理,千万不要死记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2、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一组题,奣确考查的主题和背景所有的细节都围绕其主题进行,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整体性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強调学习有趣、有用、有理的地理知识今年的地理试题更加强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题让学生明确地理学科的思想和理念的最终回归是生活中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4、加强对文字材料和图形的阅读训练读懂题干和文芓材料才能明确习题的导向性,从题中准确获取信息大家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标、图文之间的有機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5.提升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和层次对于栲纲中所汲及到的几项能力的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在2015年试卷中非常明显。因此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能力更重要,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
6、选修题要一视同仁,以便在考场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如今年的考题,虽然同为选修但难度差异较大,需要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均偠高度重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冻土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