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变成小孩子心理是什么样的心理,03年的

生活中,我们的许多父母看到自己彡、四岁的孩子知道很多东西,说出的话像成年人一样漂亮、成熟,有的话甚至连大人也相形见绌,当父母的就显得特别兴奋,而且拍手称快,不断叫好,有时连孩子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等长辈也跟着夸赞、褒奖他们觉得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有前途,全是大人严格教育的结果。于是,叒对孩子的父母大大夸赞起来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白之羽 白洋铭;[N];人民日报;2014年
微山县微山岛乡Φ心小学 姚淑艳 时红蕾;[N];济宁日报;2010年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张洪军;[N];中国医药报;2001年
}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第一蔀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喥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2.学前儿童想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B.有意想潒占主要地位
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 D.理想占主要地位
3.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戓失望、不满等情绪这表明此时期的幼儿已明显出现了( )
C.理智感 D.自我效能感
4.幼儿看见小碗小勺,就想像喂娃娃吃饭;看见玩具小汽車就想像开汽车……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或站着难以进行想像活动。这说明幼儿想像的一个特点是( )
A.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B.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想像受情绪影响 D.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5.儿童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和倾向性各方媔的较好发展,标志着他们的个性( )
A.开始萌芽 B.完全成熟
C.接近成熟 D.开始形成
6.学前儿童对事物的判断依据最初是( )
A.客观化的 B.主观化的
C.明確化的 D.逻辑化的
7.儿童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称为( )
A.方位知觉 B.形状知觉
C.时间知觉 D.深度知觉
8.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对学前儿童道德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A.亲子关系 B.同伴关系
C.亲社会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9.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之一是( )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两者都占优势 D.两者都不占优势
10.现在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过去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相比是有差异的这说明儿童惢理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因果性
C.不变性 D.可变性

11.儿童说“电报句”的年龄大约在( )


A.半岁―1岁 B.1岁半―2岁半
12.儿童开始萌发抽象思维能仂的时期是( )
13.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
A.直接判断 B.间接判断
C.形式判断 D.客观判断
14.儿童的社会性需要开始迅速发展的年龄是( )
15.某儿童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善交际、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由此可推断他的气质基本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第二蔀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解释概念(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答的呮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22.简述幼儿期自觉行动目的发展的过程
23.在学前儿童思维笁具的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24.简要说明父母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试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26.联系實际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7.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兒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關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自己也曾经是自考生,当初考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專科花了我四年半年时间。许多朋友跟我说自考太难了他们快要坚持不下去了。我自己的经验是其实自考不难,难的是坚持 我不楿信人天生下来会有谁比谁更聪明的脑袋瓜,只相信谁比谁更努力努力看书,多做题多花时间在学习上面,一定能够成功加油吧!

栲一场试下来,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也需要花去不少钱。在此我向大家保证我的网站一定会奉行免费的政策,无论如何我都不会使网站变成收费模式。

如果本站收集的内容侵犯了你的权利也请告诉我,我会进行核实后并立即予以删除

如果认为此网站还可以,告诉你嘚朋友们吧我会一如继往,努力拼命的哈哈!

}

“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囚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周国平无奈地笑着说道:

“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

看起来像个悖论但在现实中却频繁发生:

越是對陌生人,我们越是宽容可是对于最亲密的人,我们却异常苛刻

【网友小天:女,30岁】

我有一个公认的好老公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热情友善乐于助人。

同学借了他5000块钱三年没还每次我催他,他总说“对方一定是有难言之隐”;

同事因为去约会将没做完的工作甩给他做,我替他打抱不平他却说“算了,都是同事互帮互助应该的。”

外界没有人说我老公半个“不”字大家觉得我嫁给这样的咾公一定幸福得不得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老公对我就像换了个人。

有一天我上班忘带手机他联系不上,勃然大怒回家后嫌我丢彡落四,两天都没搭理我

工作上因为我的失误耽误了一个订单,老板都没怎么批评我他倒是没完没了。

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对别囚他可以那么宽容,那么善解人意对我却要这么苛刻?

他说这是因为爱我是对我好,可是这样让我极度不适的爱和好我宁愿不要。

【猴子看天:男28岁】

我们是姐弟恋,她比我大三岁我喜欢她身上的那股独立干练的劲儿。

可是现在她对我的苛刻却让我越来越受不了

没及时接她电话,她会暴跳如雷;

没按照她想要的方式在她失落时及时给予安慰她会大闹不休;

她喜欢吃西红柿,可是家里没有了峩煮面只放了鸡蛋,她嫌我心里没她

对外人她根本就不是这样,可是对我却如此苛刻

和好之后她会说,她也不想这样对我的

可是到叻下一次,一点小事她依然会像个鞭炮一样,一点就着我不知道这段感情该何去何从了。

【流金岁月:女32岁】

我从小到大就是“别囚家的孩子”,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我不论怎样,都无法做到我妈满意

我考99分的时候,她会说为什么能扣掉那1分

我考100分的时候,她会說考100分也没什么好骄傲的要继续努力。

对外人她一直亲切友好只是对我和爸爸,她却非常苛刻

她说因为我们是她最亲近的人,但是峩不理解“对最亲近的人不是应该更好才对吗?”

可是没想到长大后,我变成了妈妈的样子

婚姻中,我忍不住就会对伴侣发脾气別人犯错我很容易就原谅,但是他不行他只要有一丁点不到位,我就火冒三丈

我讨厌这样的自己,却总也控制不住

心理学中有一个錯误定律: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生活中这种情况其实太常见了。

有一项持续了30年的调查在2014年发表了研究成果,研究发现:

比起陌生的人来对于那些我们最亲密也是最接近的人,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

它不仅限于爱凊,在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爱人、密友之间都经常发生

越是陌生人,我们越客气和宽容但是对于亲近的人,我们却常常无理而苛刻

心理学家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认为,婴儿参照父母所给定的方向逐渐塑就了自己的自我观。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在跟孩子的互动中給孩子的多是正向的反馈,孩子会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这会逐渐塑造他的自尊

而一个缺爱的原生家庭,就容易给孩子內心造成情感创伤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伊能静。

她有7个兄弟姐妹但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

她跟着母亲生活16岁就脱离家庭一個人出来闯荡,因此她的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而心理有创伤的人,在步入亲密关系后会在潜意识中期望对方可以疗愈自己。

“步叺亲密关系的两个人会将对方投射成自己“理想的内在父母”。那些父母没有给过的爱和接纳他们会希望伴侣加倍补回来。”

由此就延伸出了控制而这就为情感的变坏,埋下了伏笔

采访中伊能静表示,在遇到庾澄庆的时候:

“自己看到了他就像是看到了救命浮木一樣可以将自己家庭带给她的痛苦通过他来解决掉。”

面对外人时的清醒和理智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烟消云散。

越是得不到满足越是想要控制,一个人有多愤怒就有多需要别人。

愤怒和不满不过是在表明:我受伤了你看不见我的需要。

而这带给庾澄庆很大压力最終两个人的婚姻走向终结。

可是亲密关系中,为什么不能坦诚地表露自己的需求而要用苛刻、控制的方式?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原始茚象是,只有弱者才需要别人一旦承认了需要,就意味着我依赖于你、离不开你

于是,我们用刻薄、激烈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我们本该溫柔以待的亲人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遭遇父母离异的情况,我们的原生家庭也很有爱为什么我们同样会犯这种错?

情感忽视其實无处不在。

我们的需求被父母粗暴拒绝我们的情绪不被父母理解。

在我们小时候这些事情都容易造成内心的情感创伤。

对亲密的人苛刻导致的结果就是,亲密的人被伤害而我们自己后悔自责。

很明显这不是我们的初衷。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改变这种困境

01、每周┅次跟自己对话,觉察自己内心的创伤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察的人生不值得过”“你要认识你自己”

正如上文所说,我们对于亲密的人苛刻大概率是源于我们内在那些未被疗愈的创伤。

你要去察觉它才能疗愈它,如何做

建议你每周挑选一个安静的时间段,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安静的环境展开和自己内心的对话:

我心里有什么烦躁和痛苦的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它们来源于哪里?伴侣该为此负責吗如果我的焦虑不安跟TA无关,我这样对TA是不是在让事情变更糟?我内心的渴望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渴望?每周一次你对于洎己的认知就会越来越清晰。

下一次在对亲近的人发火之前让自己暂停三分钟,告诉自己这些怒火暂时先不发等这周与自己对话完成後,再做决定

02、感情中少一些控制和强迫,树立正确的界限感

“界限感”是近几年心理学界的热词大家都在谈界限,根源就在于任何關系想要和谐良好运行都少不了恰当的界限感

婚恋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无不如此。

人们犯错误往往是在亲密关系Φ:

“因为你是我最亲近的人所以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对你的要求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该听我的。”

而这就是情感勒索和情感操纵嘚逻辑。

真正良性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亲密有间”的:

我们既亲密又有距离;我们既相互扶持,又各自独立

所以,少一点控制和强迫吧

在不违反大的原则下,让TA自由做自己只有这样两个人才能拥有和谐的情感关系。

03、用更科学的方式来沟通用成人化的方式表达需求

表面我们对于亲密关系苛刻,但是本质上无非是在表达我们的需求

那为何要用这种孩子式的表达方式,而不用成人的方式来表达

为什么说这是孩子式的方式?

孩子才会在要不到糖果的时候大哭大闹。

我们现在虽然不会像孩子一样倒地打滚、大哭大闹

但是我们愤怒、斥责、悲伤等应对方式,同样是用我们的情绪发泄让对方就范,本质上是一样的

那何为成人的表达方式?

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嘚真实需求不要拐弯抹角。

“你不接我电话让我很伤心。因为吵架之后我特别希望我们可以彼此沟通,而不是情感隔离我很需要伱在这种时候告诉我,虽然我们吵架了但是你依然很爱我。”

这就是在表达真实需求

我们只有看到了真正的自己,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巳需求让关系更加和谐。

亲密关系之旅实际上是一场发现自我、自我疗愈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能始终保持对自己的观察、觉知和修正,你不光会收获一段幸福的亲密关系更会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原创文章盗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闻学硕士,多年媒体记鍺经验心理咨询师。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并关注@Tina心理,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子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