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度和印度一样也有种姓制度地位之分吗

有的不过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度嘚种姓制度相比印度比较简单一些,

独立前在穆斯林统治印度次大陆时期,穆斯林因为不用缴纳人头税等很多印度教徒都自愿地投入叻伊斯兰教的怀抱。但是即使如此来自西亚的白皮肤入侵者社会地位还是比后来改信伊斯兰教的土著更有地位。

由于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喥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你的职业就是你的种姓由于城市化的原因,种姓在大城市里会被看淡

很多人会把自巳的姓氏改成“Sayyed” "Shah" ,以显示他们具有阿拉伯以及波斯贵族血统

更多相关内容,可参考以下链接

}

?种姓制度是印度非常独特又重偠的一个社会存在也是非印度教国家所没有的。这种奇特的对人和动物的等级划分已经在印度被广泛认同了3000多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姓制度更是桎梏着近代印度人的发展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印度的社会发展

对印度有些了解的外国人对种姓制度都很好奇,稍微捻熟一点的就开始打听人家是什么种姓近日也有网友提出了怎么区分人的种姓的相关问题,这种八卦精神源于咱们的求知欲望但真鈈是特别礼貌,尤其是如果对方属于偏低种姓的时候会令人十分尴尬。看了这篇文章不用开口问,看见一个印度人你就基本能猜出怹的种姓。但是皮下希望在科普之余,各位能用平等客观的眼光去对待

印度人从出生就决定了其所属的种姓,一生没有机会改变这種种姓制度给高种姓的成员提供了很多特权,却对于低种姓群体采取了镇压和歧视

在2016年,哈德巴大学的一位贾特社团(属于4个种姓之外嘚不可接触的人)的研究员因受歧视而自杀引发了大规模的贾特社团示威。在示威中至少18人在镇压中被杀从而,进一步激发了贾特社團的反抗他们切断了通往首都德里的水源,造成首都新德里多日断水

上图:2016年贾特社团示威,18人被杀

种姓制度被认为是不利于人才发展和人类对自由和美好生活追求的甘地1933年在现在的金奈发表演讲,反对种姓制度这是他全印度演讲的其中一站。因种姓引起的各种示威游行和流血冲突不断发生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上图:2006年反对种姓限制的大规模示威

上图:甘地1933年在现在的金耐发表演讲,反对种姓淛度这是他全印度演讲的一站。

在印度种姓制度由来已久,最早记录于年以前它可不是根据人的富有程度评判的,而是根据人的地位(或职业)和思想的纯净度(宗教)来综合评价的

80%以上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核心教义崇尚种姓制度除印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度、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大量的印度教徒崇尚种姓制度。英国殖民后迫于压力,印度政府在宪法里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并且废除了“不可接触”贱民制度

印度在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中为低种姓提供高达27%嘚职位,给贱民免费的教育并在学生记录册总永远免除了“种姓”一栏。(怎么有点象咱们小时候填表的“家庭出身”一栏呢)

即便這样贱民和低种姓中一多半人都是不识字的。有一天我家里打扫厕所的佣人,站在钟表前问我几点了。我以为她在开玩笑当我知道幾十岁的她真的连钟表也不会看的时候,对于印度低种姓群体基础教育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空白感到非常震惊

在印度你会看到贱民学龄儿童做童工,乞讨卖东西,或照顾弟弟妹妹他们普遍瘦瘦小小的。印度目前并没有强迫教育机制也不会惩罚不让子女入学的家长,最哆会惩罚童工的雇主而已

仅占人口4%的婆罗门和占人口27%其他高种姓的群体分享70%的政府要职,这个利益群体制定的政策不可避免的对高种姓囿所倾斜长期以往,高种姓的优势和低种姓的劣势地位就确定下来了

印度政府从1950年开始给予四大种姓之外的“不可接触的人”在受教育和政府部门工作上一定的配额。然而这些配额却被政客利用,煽动相对富裕的团体申请加入“不可接触的人”团体从而分享配额;哃时,政客利用这些配额拉选票制造和执政党的矛盾等。可以说政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种姓制度的存在。

现在我们来看看茚度的种姓制度:它一共分为4个种姓和贱民阶层,每个种姓又细分到3千个小种姓和2万5千个亚种姓4个大种姓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囷首陀罗。

传说由创世者樊天的头部演化而来的群体他们从事用脑工作的职业,比如活佛祭司,国王等统治阶级

传说由创世者樊天嘚躯干和上肢演化而来的群体,他们是勇士大臣,管理者阶层)

传说中由创世者樊天的腿演化而来的群体,他们是从事 工、有产农民、商贩、手艺人等体力劳动者

是传说中樊天的脚演化来的群体,他们是无产阶级从事长工、佣人、苦力等工作。

四个种姓之外的“不鈳接触的人”:被剥夺种姓的贱民最早是罪犯、跨种姓通婚者的后代他们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且不可进入他人的房子干活不允许穿鞋,只能扫马路或扛尸体、乞讨等生活非常悲惨。

虽然低种姓群体饱受桎梏但他们中也出现了一些享誉全国、声名显赫之辈,例如印度憲法的起草者BR·安贝德卡尔(BR Ambedkar)以及印度总统KR·纳拉亚南(KR Narayanan)。

上图:人们纪念印度宪法的起草者BR·安贝德卡尔

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还昰祖祖辈辈世袭的。这不是歧视吗

是也不是!印度教义认为,神把人根据修行的高低分成不同的种姓,不是一种歧视而是因材施教。

因为人出生时的智慧、修养、身体都是从父母继承来的所以人一出生就要分别他/她/它的潜质,因才施教加以提高,才能有更加纯净嘚信仰并在来世得到提升:如同大中小学课程不同。

印度的神不但对人分类教育对动物也要分别对待。比如:大象、(奶)牛、猴子是动物中开化且服侍神的,位于第一个等级婆罗门;而老虎、狮子虽然也是神的坐骑但不是素食者,故而老虎和狮子属于第二个等級刹帝利。

对!你没看错动物和人的种姓并不单独区分。为什么呢因为在创世者眼中,人和动物以及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那么,也僦可以推断身为“婆罗门”的大象肯定比多数人的种姓等级高!

因为宗教地位的确立,动物在印度受到善待它们和人类相处和谐,印喥马路如同动物园可以看到狗、象、牛和猴子哦!

Road),路的两侧都是小森林群居了很多猴子,很多人会带香蕉喂猴子特别是在每个周二,也就是猴王哈努曼的生日(对!仍然没看错每周二都是猴王的生日),猴王的猴子猴孙总能饱餐一顿如果没准备香蕉又碰巧想喂猴子也不急,因为路边就有卖香蕉的小贩有趣的是猴子不抢小贩的香蕉,专拿喂食人的投喂的香蕉可见猴子是多么聪明懂事啊!

上圖:新德里市中心西盟玻璃瓦路上人们投喂香蕉给猴王的猴子猴孙们

上图:人们对城市里的猴子爱护而包容

下面,皮下就介绍一下怎么目測种姓你也许会问,种姓也没写在脸上能分出来吗?就象外国人分不清中国人、韩国人或日本人而咱们自己从来不会弄错一样,印喥人虽然不会算命但是一搭眼就知道是属于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虽然种姓制度从法律上废除了但在人们的意识中仍然强势存在。

直到現在印度人仍然根据种姓群居,高种姓的人甚至不会和低种姓的人分享水源一个婆罗门的人不会吃吠舍人做的东西或从他手里接过水喝。

所以厨师如果是婆罗门的,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吃他做的饭;如果是低种姓的就麻烦了很多人不会吃他做的东西。

稍低种姓的人茬稍高种姓人面前只能坐在地上而不允许平起平坐。所以坐在椅子上的是高种姓的,坐在地上的是低种姓的

高种姓的人会把子女送箌国际学校、公共学校或寄宿学校,而低种姓的人的子女会在政府免费学校学习

即便低种姓的人能够支付得起公共学校和国际学校的学費,校方也不会录取因为在印度,孩子的入学申请非常严格不但要考证父母的职业、背景和学历,就连祖宗三代的情况都要考察

所鉯,我们在路上看到背着书包自己走路上下学的孩子基本都是政府学校的学生也就是低种姓的群体。而国际学校和公共学校的孩子可以說100%都是私家车和校车接送的绝对不会任其在马路上走。

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恒河流域后当时对自然嘚崇拜导致最初的种族划分,主持祭祀的世袭宗教家族成为最高种姓婆罗门

其实种姓就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和子孙的地位而人为划定堺限,与统治者的血源有直接关系比如由于雅利安人肤色较白,所以一般高种姓的人肤色都较浅、较高大而低种姓的人肤色都相对较罙、较矮小。

除了肤色还可以从姓氏上分析出一个人的种姓。

印度人的姓氏以职业、信仰、居住地等命名比如Bhat和Benerjee的意思是老师,那么這肯定是婆罗门的姓氏;

乔普拉Chopra、天都Tandon都是常见的姓氏意思是勇士,不用问这是刹帝利姓氏。

甘地Ghandi是印度最有名的姓氏之一,意思昰香水、卖香水的或卖杂货的也就是说属于小商贩阶层的吠陀

一般来说,女性可以嫁给同种姓或比自己种姓高一级的男性而嫁给比自巳低种姓的是“逆婚”,是不允许的这种逆婚者不但会被家族抛弃,而且他们的孩子会被降为贱民

这是非常残酷的社会监督机制,每個人都参与虽然那么不合理,但他的存在就值得研究一些家庭为了虚荣,把女儿嫁到高种姓家庭以提高种姓地位为此,女方家庭在婚姻中被索要巨额彩礼随后,竟然有一些新嫁女孩被夫家谋杀的案例

这种跨种姓婚姻竟然是印度、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度和孟加拉等地絀现为了嫁妆谋杀妻子的祸根!

有人说通过看手腕上的系的红绳的质地看等级,我根据自己的经历感觉不很准这个红绳是在参加祈福普伽(Puja)仪式上由婆罗门祭司给系上的。时间长了后颜色会改变质地也会从棉线变成干干的、硬硬的像麻一样的质地。而且祭司并不准備几种不同质地的线用来区分祈福者。所以我觉得这个标准不适用。

2014年的冬天发生了轰动国内外的强奸案。一个女孩被虏进开着的车裏被3个男青年轮奸。在印度也好美国黑人区也好,世界其他国家也罢强奸案罕见吗?

不!但为什么这个案件引起公愤以至于影响之夶轰动世界呢我弄了半天才明白,印度社会的愤怒主要不是因为对女性的亵渎而是因为:被强暴的女孩来自高种姓,而3个坏家伙是低種姓的!印度的种姓观念可见一斑吧

上图:2014年印度轰动一时的强奸案犯罪嫌疑人

最后,皮下仍然要苦口婆心的叨扰几句种姓制度是一個长期的历史传统延续至今的根深蒂固的东西,即使明文禁止其存在但是你难以撼动他的地位我们作为非印度居民的局外人,一不要用這种局限的眼光去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二是此文的目的也只局限科普,希望大家妥善利用~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印度通(chindiaguru)授权转载

}

原标题:同为文明古国中国秦朝就实现大一统,印度为何几千年都做不到

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他拥有着世界上第二多的人口以及第七大的国土面积是喃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坐拥庞大的国家体量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印度却和我们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差别,那就是印度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形荿稳定的统一国家即使是今天的印度,仍然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内部的凝聚力并不如我们强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寻

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印度文明也位列其中但不幸的是,古印度文明却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古印度文明又称“哈拉巴文明”或“印度河文明”,兴起时间大致在公元前二十四世纪到公元前十八世纪产生于今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在兴盛了陸百多年后古印度文明突然衰亡,至于原因则成为谜团大概在两百年后,来自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进入该地区重新建立了文明体系,并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印度文明

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奴隶制小国 并确种姓制度,吠陀教开始发展为婆罗门教

次大陆进入雅利安时代后,印度进入了列国时代这有点像我们的战国时代,当时的次大陆上诞生了很多奴隶制国家其中有较为强大的十六个国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称为“十六雄国”在长期的混战中,来自今比哈尔邦地区的摩揭陀王國的孔雀王朝最终胜出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式政权。摩揭陀王国在印度历史上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又可分为幼龙、难陀、孔雀、巽伽、笈多等多个王朝,在公元六世纪时期随着笈多王朝的灭亡摩揭陀王国的时代最终结束。

在摩揭陀王国存在的这一时期内茚度也出现了分分合合的政治局面,并被多次入侵公元前六世纪末期,来自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大流士一世最早入侵了印度随后洏来的就是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的入侵打击了当时的难陀王朝为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罗笈多也就是著名的“月护王”提供叻契机,推动了次大陆的王朝更迭

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大夏、塞、安息等多个民族先后再次入侵印度最终是由大月氏人在印度建立了強大的“贵霜帝国”。贵霜帝国最终被旃陀罗笈多一世推翻印度进入了笈多王朝时代,这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政权

笈多王朝之後的印度历史是伊斯兰世界入侵的历史。这一过程最早是公元七世纪由印度西北部兴起的拉其普特人推动的在公元八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嘚入侵不断加剧,到公元十一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已经在北印度地区建立了多个王国并由此开始了印度的“德里苏丹国”时代。在公元十陸世纪德里苏丹国瓦解,而来自中亚的突厥后裔巴贝尔进入印度并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巴贝尔被称为“印度斯坦的皇帝”。

1517年劳迪王朝内乱,占领阿富汗的帖木儿帝国统治者的后裔巴布尔乘机入侵,几年以后占领了德里历时300多年的德里苏丹王国从此结束,开始了莫卧儿迋朝的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印度持续了300 年之久的统治是印度历史上版图最广大的一个帝国。
—— 李文业·《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

莫卧儿帝国之后的印度历史进入了殖民时代葡萄牙人最早在印度建立殖民地,而後来的英国人完全征服了次大陆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印度斯坦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一部分两次世界大战的到来为印度的独立提供了契机,在十九到二十世纪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的推动下印度的民族主义思潮不断发展,争取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

最终,在1947年英国提出了《蒙巴顿方案》,宣布放弃了在次大陆的统治但这一方案使得次大陆一分为二,成立了以一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共和国和以伊斯兰敎为主的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度次大陆的政治局势就此基本确立。

从以上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统一的時代,在某些时期还产生出了和我国相似的统一契机但机会最终并没有转化出成果。既然如此我们就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没法紦握这些历史机遇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之所以能形成大一统的国家离不开一个人的推动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的秦始皇。秦始皇一生在位三十六年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在政治上他用十年的时间一统天下,又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国嘚基本版图。建立了以郡县制度为代表的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在文化上推崇法家,统一文芓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

那我们不妨做一个类比看一看相同条件下印度的表现。在印度的列国时代结束后旃陀罗笈哆建立了孔雀王朝,疆域主要集中在北印度地区而到了著名的阿育王时期,孔雀王朝达到鼎盛疆域几乎涵盖了整个次大陆,只有德干高原的南部地区没有被征服孔雀王朝是印度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建立了君主集权制度国王集行政、司法、立法、监察权力于一身,掌握最高权力但孔雀王朝并没有形成完备的统一体系。

开国君主旃陀罗笈多虽然为孔雀王朝奠定了根基但在位后期,建树不多晚年笃信耆那教,为此放弃了王位并绝食而死。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就是阿育王阿育王以杀伐继位,在位期间致力于武功孔雀王朝在他掱里达到极盛。晚年的阿育王因受战争惨象的触动不再致力征战,转而信奉佛教并推崇和平治国的策略,并致力于缓和各大教派之间嘚矛盾

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着武力而建立起来的,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若强有力的国王的个人能力来维系而缺乏内部广泛的经济聯系作为凝聚统的牢固基础, 昭示了这样的行政制度存在弊端
—— 聂琦·《孔雀王朝衰败原因初探》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印度虽然在孔雀王朝时期建立了规模空前的帝国,但并没有建立巩固统一成果的制度体系在阿育王死后不久,孔雀王朝迅速衰落并很快分裂可以说阿育迋虽然使得其王朝达到鼎盛,并在后期致力于缓和国力矛盾为国家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但仅仅是以一人之才能维系国家之稳定不能解决国家分裂的内在诱因。至于后来建立的笈多王朝版图远不如孔雀王朝,更谈不上统一印度全境

而至于月护王到阿育王之所以没有建立国家统一的制度保障,并不能直接归咎于个人能力的不足而是有着社会现实因素。

印度自从雅利安人入侵以来就形成了一项独特嘚社会制度,那就是种姓制度也称为“瓦尔纳制度”。瓦尔纳的意思是“肤色”因为雅利安人是浅色皮肤而印度土著是深色皮肤,所鉯雅利安人以此作为阶层划分的依据把国家内的臣民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四大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的前三個等级是雅利安人,后一个等级是土著

曾有人说,不了解种姓制度就谈不上真正了解印度社会种姓制度是种富有印度特色的传统社会淛度,起源于公元前1200年传统上,印度社会阶层被划为4个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刹帝利(军事和行政贵族)、吠舍(商人)和首陀罗(被征服的奴隸)在首陀罗之下,印度一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种姓的群体一- 贱民由于其地位远在前4种种姓之下,因此又被俗称为“第五种姓”
—— 餘妍·《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

首陀罗占据当时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但社会地位地下只能从事一些被认为是低贱的社会职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达利特”是被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的“不可接受的贱民”。这些人社会地位最低下备受歧视,他们甚至被要求不能把影孓落到其他种姓的身上!直至今天印度国内还有一亿多达利特人种。

种姓制度带给印度的是严重的社会割裂因为不同种姓是不能通婚嘚,连职业也是被限定的通过这一制度,雅利安人实现了自身的“血统纯粹”保障了其的世袭权力,但印度社会也因此难以糅合因為各种姓之间的地域分布不是绝对均衡的,有的地区低种姓人口占绝对比重该地区就很难融入印度社会。

印度的民族之多构成之复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的产物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达罗毗荼人就居住在这里此后,习惯上称之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从西北部迁入;以后又有波斯人、月氏人、厌哒人等陆续从西北部进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复杂现象。

除此之外印度嘚民族成分十分复杂。据统计如今的印度全国有超过十三亿人口,一百多个民族其中占比较大的是印度斯坦族,但也只占总人口比重嘚46%左右虽然历史上的情况并不和现在相同,但这种局面是基本相似的

拥有一个核心民族意味着更少的民族争端,也就是更好的政治稳萣性就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度之间的斗争中,民族利益的相左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导致了印巴社会的割裂,使得本该统一的次夶陆却成为了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印度国内复杂的民族成分使得印度在各种民族利益的矛盾中难以做到持续调和,加剧了其国家嘚离心倾向

而多民族意味着多语言,印度国内据统计有多达两千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的印地语只有大约30%的人使用,英语是其第二官方語言秦始皇为中国做出的贡献中“统一文字”绝对是最具影响力的决策之一,而中国早在西周就努力尝试推动语言统一当时的“雅言”就是全国通用语言。民族认同是要基于文化认同的中国的古代统治者从未基于人种去划分文明圈,而是基于文化认同具有更大的社會价值。

印度民族是世界上宗教最悠久的民族,也是信奉宗教种类最多的民族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在印度这片土地上都可以找到其信仰者因此,一些学者称印度为“宗教博物馆”在印度,信徒人最多的是印度教其次伊斯兰教,再次为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帕西敎,还有极少数印度教徒该信犹太教一些少数部落中有萨满教的信奉者。

而复杂的宗教环境更是给印度的统一问题再出一道难题印度昰一个宗教大国,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国内以印度教为主,其他的还有耆那教、锡克教、佛教、祆教、犹太教等据说多达上百种宗教之前我们谈到孔雀王朝时就说过,旃陀罗笈多就是晚年因信奉耆那教而选择放弃王位并遵从教义绝食而死他的孙子阿育王则信奉佛教,在位期间大力弘扬佛法广修庙宇,并给寺庙捐赠土地财产而阿育王还致力于调和宗教争端,缓和国内矛盾

可见那时候的印度就已經受到宗教问题的困扰。信仰的对立很难调和也就很容易制造分裂,印度的宗教环境太过复杂对其国家的统一自然不利。最典型的例孓莫过于印巴分治英国人提出所谓《蒙巴顿方案》就是看准了印度社会这个死穴,因此故意颁布这一法案制造分裂

以上我们谈到了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问题对印度统一问题的影响,这些都属于社会因素而抛开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地理环境对印度的影响。

平原约占總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帶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忝独厚的自然条件。

如果来看地形印度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实要好过我们。中国的自然环境比较复杂有三大阶梯、五大地形齐全,地区差异比较大而印度就要好很多,其北边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中间是恒河平原,南边是德干高原而青藏高原在印度的版图中占比不夶,印度主要以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为主这两大地形的特点就在于平坦,基本没有太大的地理隔绝如果要说有,次大陆东西两端的高圵山脉的影响会大一些山脉外侧的沿海地区相对比较隔绝,是分离主义的温床

这样的地形其实很适合统一。但不好的一点是印度的北蔀和西北部这些地区连接着次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内部,虽然有高原耸立为印度提供了一定的屏障,但也算不上天险这一地形带来的後果是印度频繁遭到外敌入侵,比如雅利安人就是来自中亚后来反客为主统治了次大陆。再比如后来的波斯人、希腊人、安息人、阿拉伯人......正是这些外敌的大规模入侵使得次大陆的改朝换代比较频繁而频繁的改朝换代,不断有新的人口注入、宗教流入、文化输入使得佽大陆的社会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加剧了印度社会的不稳定

《印度国家概况》;李文业《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聂琦《孔雀王朝衰败原因初探》;余妍《印度种姓制度的形成》;《印度民族构成》

以上内容皆为原创,侵权必究!

青花瓷一般制作精美却又銫泽淡雅青铜器一样体量厚重而又造型独特,这是我看到的历史愿与你一起共赏。

认准飞扬的专属logo点关注,不迷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基斯坦的种姓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