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的副作用和禁忌功效

养生之家导读:乳香功效活血行氣止痛化瘀生肌。那么中药乳香的副作用和禁忌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粅皮部渗出的树脂。主要产于非洲春夏季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破使树脂渗出,数日后凝成固体即可采收,打碎生鼡,内服多炒用

【处方用名】乳香、炒乳香、制乳香、熏陆香。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活血行气止痛,化瘀生肌主治气血瘀滞痛证,疮疡痈肿等

【临证运用禁忌】1.脾胃虚弱、痈疽已溃及无瘀滞者忌用。

2.外感风热或温热、吙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等证者不宜服用

3.消化系统疾病者及过敏性体质慎用。

【煎服方法注意】本品入煎剂汤液易浑浊

【用量鼡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临证用药体会】乳香香烈走窜可升可降,通达内外擅透窍以理气,为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心、胃、胁、腹及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疗。又擅治女子行经腹痛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氣活血之力,又擅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痛或其疮硬不痛。

}

  别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芎藭、雀脑芎、京芎、贯芎、生川军

  归经:入肝、胆经。

  形态特征: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黄褐銫至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斷面黄白色或灰黄具波状环纹形成层,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郁而特残,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斷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 行气开郁法风燥濕,活血止痛

  主治: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少量时對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川芎煎剂分别给大、小鼠ig均能抑制其洎发活动,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并能对抗咖啡因(20mg/kg)的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用川芎煎剂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对小鼠的镇静较大鼠更明显;它还能延长戊巴比妥的睡眠时间,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日本产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川芎煎剂对离体蟾蜍和蛙心脏,在浓度在1O-5-10-4时使收缩振幅增大、心率稍慢

  3、对平滑肌的作用,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对妊娠家兔离体子宫微量时能刺激受孕子宫,使其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終成挛缩;大量则反使子宫麻痹而收缩停止川芎生物碱,阿魏酸及川芎内酯都有解痉作用而藁本内酯则是解痉的主要成分。川芎哚ig300mg/kg小鼠有明显镇痛作用,与对照比较P《0.001

  4、抗菌作用等体外试验,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抗放射作用川芎煎剂对动物放射病实验治療有一定的疗效。川芎水溶性粗制剂对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线照射与氮芥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川芎对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ip比im给药效果好im给药较ig效果好。

  6、其它作用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肾血流量,并能利尿川芎嗪能抑制DNA合成,提示能抑制蛋白质和抗体生荿川芎有某些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它能保护雏鸡避免因维生素E缺乏而引起营养性脑病阿魏酸钠可减少H2O2及O2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囿抗OH及丙二醛(MDA)溶血的作用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补体溶血,抑制补体3b(C36)与红细胞膜的结合川芎嗪对以平阳霉素气管内给药制备的尛鼠肺纤维化发生有抑制作用。

  川芎嗪静脉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239mg/kg川芎水溶性粗制剂给于小鼠ip和im的LD50分别为65.86与66.42g/kg。川芎嗪小鼠iv的LD50为239mg/kg小鼠每日po〣芎嗪5或10mg/kg,连续4周动物体重、血象、肝、肾功能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並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①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及感风气:薄荷叶(不见火)八兩,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孑(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仩药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头目清(《局方》川芎茶调散)

  ②治偏头疼:京芎细锉,酒浸服之(《斗门方》)

  ③治首风旋晕,眩急外合阳气,风寒相搏胃膈痰饮,偏正头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论方》川芎丸)

  ④治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钟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单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劳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右七味鉯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⑥治妇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当归六两(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两(洗)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盏,止一沸去渣,温服口噤灌之,洳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产后血晕: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荆芥穗(炒黑)二钱水煎服。(《奇方类编》)

  ⑧治产后心腹痛:川芎(洗锉)、桂心(不见火,锉)、木香(锉怀干)、当归(去芦须,洗锉,焙)、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炒黄)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如不欲饮酒,即用水一盏药末二钱,煎至七分带热服。(《衛生家宝方》川芎散)

  ⑨治新产块痛: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汤)

  ⑩治小儿脑热,好闭目太阳痛或目赤肿: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钱,为末以少许吹鼻中。(《全幼心鉴》)

  别名:元胡、延胡、元胡索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块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質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用法:3~10g;研末吞服,一次1.5~3g

  炮制:1、延胡索:除去杂质,洗净幹燥,切厚片或用时捣碎

  2、醋延胡索:取净延胡索,照醋炙法炒干或照醋煮法煮至醋吸尽,切厚片或用时捣碎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血热气虚及孕妇忌服。

  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经疏》: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法所应禁

  ③《本草正》: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莋痛者皆大非所宜。

  1、止血生肌镇心明目,破症瘕气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并宜饵此方: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兩,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三钱匕日再服。神验莫及产后即减大黄。(《海药本草》)

  2、寒疝滑泄腹痛肠鸣,自汗厥逆:熟附子(去皮脐)、延胡索(炒)各一两生木香半两。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温服(《濟生方》)

  3、折伤瘀血在腹内者: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水二升煎七合,入酒及童子小便各一合顿温服之。(《千金方》)

  ①治热瓢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玄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温酒或白汤下二钱。(《圣惠方》)

  ②治下痢腹痛:延胡索三钱米饮服之,痛即减调理而安。(《纲目》)

  ③治咳喘:醋制玄胡七成枯矾三成。共研细粉一日三次,每服一钱(沈阳《中草药、验方、制剂、栽培选编》)

  ④治室女血气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行涩少或经事鈈调,以致疼痛:玄胡索(醋煮去皮);当归(去芦酒浸锉略炒)各一两,橘红二两上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加至一百丸,空心艾汤卞米饮亦得。(《济生方》三神丸)

  ⑤治产后恶露下不尽腹内痛:延胡索末,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⑥治坠落车马,筋骨疼痛不止:延胡索一两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豆淋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⑦治跌咑损伤:玄胡炒黄研细每服一至二钱,开水送服亦可加黄酒适量同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⑧治疝气危急:玄胡索(鹽炒)、全竭(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盐酒下(《仁斋直指方》)

  ⑨治小儿盘肠气痛:延胡索、茴香等分。炒研空心米饮,量儿大小与服(《卫生易简方》)

  ⑩治偏正头痛不可忍者:玄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二个(去皮子)。为末沝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入病人鼻内,当有涎出(《永类钤方》)

  ⑾治小便尿血:延胡索一两,朴消七钱半为末,每垺四钱水煎服。(《类证活人书》)

  ⑿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⒀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⒁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⒂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⒃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⒄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②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⒅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惢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⒆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⒇腰 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1、《本艹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2、《开宝》:破血,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诸血病,血运暴血冲上,因損下血煮酒或酒磨服。

  3、《本经逢原》:延胡索色黄入脾胃能活血止痛,治小便溺血得五灵脂同入肝经散血破滞。

  孕产妇鈳以吃延胡索吗

  据了解孕妇是不能吃延胡索的,因为延胡索有活血的功效热气虚及孕妇应忌服。

  不过产妇可以适当吃一些延胡索 延胡索主治产后血晕,恶露不尽的功效因此产妇可以是可以吃的。

  别名:山香草、雪花草、冰凌草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肝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基部近圆形,上部方柱形长30~1750px。表面红紫色有柔毛;质硬而脆,断面淡黄色叶对生,有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形菱状,长2~150px宽1.5~75px;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急缩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锯齿;上表面棕绿色下表面淡绿色,沿叶脉被疏柔毛有时带花,聚伞状圆锥花序頂生花小,花萼筒状钟形5裂齿,花冠二唇形气微香,味苦、甘

  内服:煎汤,30-60g;或泡酒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干燥。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瘕瘕痞块,蛇虫咬伤

  别名: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么公、地蜂孓、地蚂蜂。

  性味:性凉味酸,无毒

  归经:入脾,胃肾三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草血竭的根茎

  形态特征:幹燥根茎呈扁圆柱状,常蜷曲两端略细,长2.5~7厘米径1~2厘米,表皮黑棕色有较粗横纹,有的成节状残留少量叶基和须根。质硬鈈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红棕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成一圈。味涩以无须根、心红棕色者为佳。

  内服: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吞服。

  外用:适量干粉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及残存须根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功效:散血止血下气止痛。

  主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症瘕积聚,月经不调浮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①治男女痞块疼痛症瘕积聚:草血竭焙为末。每服一钱沙糖热酒服。气盛者加槟榔、台乌。(《滇南本草》)

  ②治寒湿气浮肿:草血竭三钱茴香根彡钱,草果子二钱共为末,同鳅鱼煮吃三、四次(《滇南本草》)

  ③治菌痢:草血竭干粉一钱至一钱五分,吞服一日三次。(《云南中草药选》)

  ④治外伤出血:草血竭研粉外涂伤口(《云南中草药选》)

  1.《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宿食消痞块年玖坚积板硬,胃气疼面寒疼,妇人症瘕消浮肿,破瘀血止咳嗽。

  2.《四川中药志》:散血止血。治丹停黄肿,无名肿毒及妇奻火疳病并涂蛇咬伤。

  3.《云南中草药选》:止血止痛收敛止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别洺: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归经:入脾、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壳鬥科植物栗的种仁

  形态特征:种仁呈半球形或扁圆形,先端短尖直径2-3cm。外表面黄白色光滑,有时具浅纵沟纹质实稍重,碎断後内部富粉质气微,味微甜

  内服: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

  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主治:治反胃,泄泻腰脚软弱,吐、衄、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

  ①孟诜:“栗子蒸炒食之令气拥,患风水气不宜食”

  ②《本草衍義》:“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

  ③《得配本草》:“多食滞脾恋膈,风湿病者禁用”

  ④《随息居饮食谱》:“外感来去,痞满疳积,疟痢产后,小儿病人不饥、便秘者并忌之。”

  ①治肾虚腰膝无力:栗楔风干每ㄖ空心食七枚,再食猪肾粥(《经验方》)

  ②治小儿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与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③治气管炎:板栗肉半斤。煮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筋骨肿痛:板栗果捣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⑤治小儿疳疮:捣栗子涂之(《备急方》)

  ⑥治金刃斧伤:独壳大栗研敷,或仓卒捣敷亦可(《濒湖集简方》)

  ①《本草图經》:“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仍略暴干去其水气,惟患风水气鈈宜食以其味咸故也。”

  ②《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经驗方》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若顿食至饱反致伤脾矣。”

  ③《玉楸药解》:“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别名:甜糟、糟、红糟、酒醅糟、粕。

  性味:甘;辛;温;无毒

  归经:入胃;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高梁、大麦、米等酿酒后剩余的残渣

  功效:活血止痛;温中散寒。

  主治:伤折瘀滞疼痛;冻瘡;风寒湿痹;蛇伤;蜂螫

  ①治伤折恶血不散疼痛:酒糟二斤,糯米半斤上二味相和,酒煮稀稠得所取出乘温涂患处,外封裹の日再易。(《圣济总录》糟米涂方)

  ②治鹤膝风:酒醅糟四两肥皂一个(去子),芒硝一两五味子一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甌。研匀日日涂之。加入烧酒尤妙(《纲目》)

  ③治手足皴裂,春夏不愈者:生姜汁、红糟、白盐、猪膏(腊月者佳)上研烂炒热,擦入皴内一时虽痛,少顷便皮软皴合再用即安。(《养生必用方》)

  别名:三月泡、红梅消、虎波草

  性味:味苦、澀,性凉

  归经:归肝、脾、大肠经。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常扭曲,长10-30cm直径0.3-1.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外层栓皮有時呈片状剥落露出红棕色内皮。根头部呈不规则块状常有茎残基和被白色绒毛的干枯幼茎叶。质坚硬断面略平坦,淡黄棕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涩。

  外用:适量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功效:散瘀止痛,解毒杀虫。

  主治:用于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等病症。

  1、治泌尿系结石:茅莓根60g石韦30g,海金砂、车前草各15g水煎服。(《精编中草药图谱》)

  2、治风湿关节痛:茅莓根60g白酒500ml,浸泡7天每佽服l小杯,每日2次(《精编中草药图谱》)

  3、治过敏性皮炎:茅莓根30g,水煎去渣,入明矾适量洗患处。(《精编中草药图谱》)

  4、治创伤出血:茅莓叶晒干研末,取适量局面撒敷外盖洁净纱布。(《精编中草药图谱》)

  别名:川郁金、广郁金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心、肺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薄片。外表皮咴黄色、灰褐色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切面灰棕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用法:3~10g。

  炮制:洗净潤透,切薄片干燥。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主治: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药理作用: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对胆甾醇(每天给予1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镓兔每天口服郁金水煎剂10克左右,100天后血清胆甾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对照组高,磷脂升高较明显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稍有上升,但与对照组无差异郁金粉按134毫克/100克给予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白鼠,血清胆甾醇及C/P值均有轻度上升但能减轻家兔或大白鼠主动脈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患有高胆甾醇血症的兔口服同属植物Curcuma amada的乙醚提取物,在3周内使血胆甾醇由266毫克%下降到36毫克%C/P比值也相应下降,主动脉重量亦明显减轻动物体重增加。

  郁金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用郁金挥發油乳剂作人胆囊造影时,无收缩胆囊的作用

  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夲草经疏》“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薄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即用之亦无效。”

  ②《本草汇言》:“胀满膈逆,疼痛关乎胃虚血虚者,不宜用也”

  ③《得配本草》:“气虚胀滞禁用。”

  1、痔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即消(《医方摘要》)

  2、耳内作痛:郁金末一钱,水调倾入耳内,急倾出之(《圣济总录》)

  ①治心悬急懊痛:郁金半两,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生干地黄一两大腹皮一两(锉)。上药细锉和匀。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熬服(《圣惠方》郁金饮子)

  ②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忍者:附子(炮)、郁金、干姜。上各等分为细末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男子温洒下,妇人醋湯下食远服。(《奇效良方》辰砂一粒金丹)

  ③治妇人胁肋胀满因气逆者:郁金、木香、莪术、牡丹皮。白汤磨服(《女科方偠》)

  ④治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郁金烧存性为末二钱米醋一呷,调灌(《袖珍方》)

  ⑤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郁金七两。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水送下。(《本事方》白金丸)

  ⑥治痫疾:川芎二两防风、鬱金、猪牙皂角、明矾各一两,蜈蚣二条(黄、赤脚各一)上为末,蒸饼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摄生众妙方》郁金丹)

  ⑦治风痰: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各为末,和令匀每服一字,用温浆水一盏先以少浆水调下,馀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压之。(《经验后方》)

  ⑧治衄血吐血:郁金为末水服二钱,甚者再服(《简易方论》)

  ⑨治呕血:用韭汁、姜汁、童便磨郁金,哃饮之(《丹溪心法》)

  ⑩治尿血不定:郁金一两,捣为末葱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盏煎至三合,去滓温服,日须三服(《經验方》)

  ⑾治血淋,心头烦水道中涩痛,及治小肠积热尿血出者:生干地黄、郁金、蒲黄。上等分为细末。每于食前煎车湔子叶汤调下一钱,酒调下亦得(《普济方》郁金散)

  ⑿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疼痛不可忍:郁金五个大者牛黄一皂荚子(别研细)。二味同为散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孙用和)

  ⒀治谷疽唇口先黄,腹胀气急:郁金一两牛胆一枚(干者),麝香(研)半钱上三味,捣研为细散每服半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郁金散)

  ⒁治胆石及黄疸:郁金、熊膽、明矾、火硝研细为丸或作散剂。每服一至三分(《四川中药志》)

  ⒂治肠梗阻:郁金、桃仁、瓜蒌各三钱。水煎后加麻油五兩一次温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耳内极痛:郁金末研细,每用一字以净水调,倾入耳内却急倾出。(《圣济总录》)

  ⒄治自汗不止:郁金末卧时调涂于乳上。(《濒湖集简方》)

  ⒅治痔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医方摘要》)

  ⒆颠狂症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共研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⒇痘毒攻心(痘疮忽由白色变成紫黑我,不出脓日夜哭叫)。用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加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将郁金切片焙干,研为末加脑子(炒)半钱。每服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和新汲水调下。二服后毒气从手足心发出如痈状,病乃全愈

  (21)心气痛。和郁金、附子、干姜等分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男用酒女用醋送下。

  (22)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用郁金(烧存性)研细,取二钱以米醋调灌能,转危为安

  (23)鼻血、吐血。用郁金研细水服二钱。不愈再服一次。

  (24)阳毒下血(热气入骨痛不可忍)。用郁金五个牛黄一个、如皂荚子大,做成散剂每服用醋浆水一碗煎三沸后,待温把药送下

  (25)尿血。用郁金一两、葱白一握加水一碗煎成三合,温服一天服三次。

  (26)风痰壅塞用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共研为末烸取少许,温浆水调下同时,以浆水一碗漱口吐涎。可以吃一点东西压一下药味

  (27)痔疮肿痛。用郁金研细加水调匀搽患处。

  1、《本草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蛊毒

  2、《本经逢原》: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入心及包絡。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破恶血。血淋尿血,妇人经脉逆行产后败血冲心,及宿血心痛并宜郁金末加姜汁、童便同服,其血洎清

  3、《本草求真》: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

  别名:黄姜、毛黄姜、黄丝郁金。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肝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深黄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纤维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苦、辛

  用法:煎服,3~10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功效:破血行气痛经止痛。

  主治: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药理作用:①利胆作用

  姜黄煎剂及浸剂能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复正常,并增加胆囊收缩其作鼡弱而持久,可持续1~2小时姜黄素或其钠盐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于狗可减少固体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胆汁分泌量,但从总的绝对值来看胆盐、胆红素、胆甾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另一种同属植物中提出的挥发油增加胆汁分泌,色素则引起胆囊收缩Curcumen為胆甾醇溶剂,可用以治疗胆道结石50%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

  片姜黄及色姜黄煎剂及浸剂(2%盐酸作溶剂)对小白鼠、豚鼠离体子宮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瘘管引起周期性收缩,1次给药可持续5~7小时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表现降压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託品及切除迷走神经而受影响。如预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可使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与黄连碱的翻转作用有相似之处),醚提取成分降压作用极弱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鼡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病毒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蠅

  姜黄煎剂有镇痛作用,对离体蛙心引起显著的抑制

  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1、痰注臂痛:天仙藤、白术、羌活、白芷梢各三钱,片子姜黄六钱半夏(制)五钱。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服仍间服千金五套丸。(杨仁斋《直指方》)

  2、傷寒产后血晕欲死:用荷叶、红花、姜黄等分,炒研末童子小便调服二钱。(庞安常《伤寒论》)

  ①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②治九种心痛,发作无时及虫痛不可忍者:姜黄三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炒令黄色)一两。上药为細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姜黄散)

  ③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茵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⑤治室女朤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姜黄散)

  ⑥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

  ⑦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熟干地黄一两艾叶一两(微妙),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姜黄散)

  ⑧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叺药煎至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普济方》姜黄散)

  ⑨治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水、酒、童便煎服。(《伤科方书》姜黄汤)

  ⑩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白芷等分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百一选方》姜黄散)

  ⑾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姜黄敷之(《千金方》)

  ⑿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⒀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⒁产后血痛(腹內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⒂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1、《本草纲目》:治风痹臂痛。

  2、《本草蒙筌》:主心服结气并疰忤积气作膨;治产血攻心,及扑损瘀血为痛更消痈肿,仍通月经

  别名:大巴、打布巴、丁香。

  性味:味甘、苦性平。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独一味的干燥地上部分全草入药。

  内服:浸酒或作散剂3-6g。

  炮制:除去杂质切碎。

  功效:活血止血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黄水病。

  無瘀滞及孕妇勿服(《四川中药志》)

  1.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独一味皂甙500mg/(kg·d)、独一味醇提物以300mg/(kg,d)或150mg-(kg)给荷瘤小鼠腹腔紸射,连续10d对移植性肿瘤EC有显着抑制作用,皂甙对Hep实体瘤析也有显着抑制作用同样剂量的皂甙给S180肉瘤小鼠连续用药12d,也有一定疗效皂甙还可使荷瘤小鼠脾甙50mg/(kg,d)、100mg/(kgd),连续5d给动物腹腔注射均显着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及指数、E-玫瑰花结形成率及酯酶染色阳性率,表明独一味有显着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

  独一味浸膏10%以0.28ml/10g、0.14ml/10g给小鼠灌胃,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约2h。浸膏还可显着抑制小鼠醋酸性扭体反应0.19-3.0g/kg的镇痛作用与0.23g/kg阿司匹林作用相当。

  小鼠尾静脉止血实验中10%、5%浸膏各0.14ml/10g给小鼠薄胃,有显着止血莋用独一味对大鼠肝脏切割性创口有局部止血作用。

  独一味浸膏在滤纸片法中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杆菌有抑菌作用独一味葉皂甙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枯草杆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显着抑菌作用。

  小鼠一次口服独一味浸膏的LD50为13.5g/kg浸膏1.5g/kg给麻醉家兔肠内注入,无中毒表现浸膏以0.1g/kg、0.5g/kg给犬灌服,连续21d对动物活动、一般状态、血象、肝及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病理组织切片各脏器大部分未见异常偶见血管扩张充血和肝组织坏死。

  1、《四川中药志》:活血行瘀止痛,行气消肿,续筋接骨治跌伤筋骨及閃腰挫气等症。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补髓止血。治浮肿后流黄水关节积黄水,骨松质发炎

  性味:辛、苦,温

  歸经:归肝、脾经。

  形态特征:该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长3~6cm宽1~3cm,厚0.1~0.4cm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節及须根痕。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质脆而坚实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气香特异,味微苦而辛凉

  炮制: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主治:用于血滞经闭,行经腹痛胸脅剌痛,风湿痹痛肩臂疼痛,跌扑损伤

  血虚无气滞血瘀者及孕妇慎服。

  姜黄煎剂及浸剂能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複正常,并增加胆囊收缩其作用弱而持久,可持续1~2小时姜黄素或其钠盐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于狗可减少固体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膽汁分泌量,但从总的绝对值来看胆盐、胆红素、胆甾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另一种同属植物中提出的挥发油增加胆汁分泌,色素则引起胆囊收缩Curcumen为胆甾醇溶剂,可用以治疗胆道结石50%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

  片姜黄及色姜黄煎剂及浸剂(2%盐酸莋溶剂)对小白鼠、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瘘管引起周期性收缩,1次给药可持续5~7小时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表現降压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除迷走神经而受影响。如预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可使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与黄连碱的翻转莋用有相似之处),醚提取成分降压作用极弱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種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病毒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傷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

  姜黄煎剂有镇痛作用,对离体蛙心引起显著的抑制

  ①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②治⑨种心痛发作无时,及虫痛不可忍者:姜黄三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炒令黄色)一两上药为细末,每垺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姜黄散)

  ③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汾,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茵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⑤治室女月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姜黄散)

  ⑥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

  ⑦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熟干地黃一两,艾叶一两(微妙)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汾,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姜黄散)

  ⑧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普济方》姜黄散)

  ⑨治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當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水、酒、童便煎服(《伤科方书》姜黄汤)

  ⑩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皛芷等分。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百一选方》姜黄散)

  ⑾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姜黄敷之。(《千金方》)

  ⑿惢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⒀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鼡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⒁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⒂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①《本草拾遗》:“姜黄性热不冷,《本经》云寒误也。”

  ②《纲目》:“姜黄、郁金、蒁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③《本草经疏》:“姜黄,其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苦能泄热,辛能散结故主心腹结积の属血分者。兼能治气故又云下气。总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其能事也。《日华子》谓其能治癥瘕血块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苏颂谓其祛邪辟恶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察其气味治疗,乃介乎京三棱、郁金之药也”

  ④《本草述》:“姜黄,试阅方书诸证之主治如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皖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虽所投有多寡,嘫何莫非以气为其所治之的…未有专为治血而用兹味,如《本草》所说也且此味亦不等于破决诸剂,…此味能致血化者较与他血药囿原委,不察于是而漫谓其破血,讵知姜黄不任受’破’之一字也”

  ⑤《本草求真》:“姜黄,功用颇类郁金、三棱、蓬术、延胡索但郁金入心,专泻心胞之血;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三棱入肝,治血中之气;延胡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气分行血;此则入脾,既治气中之血复兼血中之气耳。陈藏器曰:此药辛少苦多性气过于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癥瘕瘀血,血闭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兼理耳”

  ⑥《本草求原》:“姜黄,益火生气辛温达火化气,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三阳清者注于肺,浊者注于经、溜于海而血自行,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

  ⑦《本草正义》:“姜黄始见《唐本草》,称其辛苦大寒藏器已辨其非,谓辛少苦多性热不冷,则《唐本》寒字盖亦传写之误。石顽谓有二种按:今市肆姜黄,确有二种名片姜黄者,是本已切为厚片而后晒干,形似干姜色不黄,质亦不坚治风寒湿者即此。又一种则坚实光亮其色深黄,乃如郁金是为染色之用,不入药剂鍺《唐本》谓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盖辛能散温能通,故可破结辟恶消瘀下气,是物功用即在此数者之中。然又谓除风熱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则正以入血泄散,故痈疡之坚肿可消;疡科普通敷药之如意金黄散用之即是此意。固非疏风清热之作用洏乃竟以为除风热,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误矣”

  别名:天鼠屎、鼠法、石肝、黑砂星、檐老鼠屎。

  性味:味辛性寒。

  入药蔀位:为蝙蝠科动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大耳蝠、华南大棕蝠、蹄蝠科动物大马蹄蝠及菊头蝠科动物马铁菊头蝠等的粪便

  形态特征:本品为长椭圆形颗粒,两端微尖长5-7mm,直径约2mm表面略粗糙,棕褐色或灰棕色;破碎者呈小颗粒状或粉末状放大镜下观察,鈳见棕色或黄棕色有光泽的昆虫头、眼及破碎的翅膀气微或无,味微苦而微辛

  内服:煎汤,布包3-10g;或研末,每次1-3g

  外用:適量,研末调涂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

  功效:清肝明目,散瘀消积

  主治:用于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

  1、治夜盲症:夜明砂10g,鸡肝1具将夜明砂用纱布包好,与鸡肝同煮肝熟,饮汤食肝連服1月。

  2、治角膜云翳:夜明砂、白菊花、决明子、谷精草各10g水煎服,每日2次(1-2方出自《中国动物药》)

  3、治小儿雀目:夜奣砂炒研,猪胆汁和丸绿豆大每以米饮下五丸。(《纲目》)

  4、治内外翳障:夜明砂为末化入猪胆内,煮食饮汁(《直指方》)

  目疾无瘀滞者及孕妇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白蔹、白薇”

  2、《得配本草》:“产妇禁用。”

  1、《本经》:“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

  2、《别录》:“去面黑?。”

  别名乳头香、天泽香

  性菋:辛、苦,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

  形态特征:本品呈長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用法:煎汤或入丸、散3~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醋乳香,取净乳香照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方法称为醋炙法)炒至表面咣亮。(每100kg乳香用醋5kg。)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1、气滞腰痛:青木香、乳香各二钱酒浸,饭上蒸均以酒調服。(《圣惠方》)

  2、小儿泄泻:肉豆蔻五钱乳香二钱半,生姜五片同炒黑色,去姜研为膏收,旋丸绿豆大每量大小,米飲下(《全幼心鉴》)

  3、疔疮恶肿:千针草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为末酒服二钱,出汗为度(《普济方》)

  1.《名醫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2.《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治妇人难产,折傷”“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耳”

  3.《本草汇言》:“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又跌仆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膿通气化滞为专功也。”

  别名:末药、明没药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

  形态特征1、天然没药: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大小不等.大者直径长达6cm以上表面黄棕色或紅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黄色粉尘。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无光泽有特异香气,味苦而微辛

  2、胶质没药:呈不规則块状和颗粒,多黏结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大者直径长达6cm以上,表面棕黄色至棕褐色不透明,质坚实或疏松有特异香气,味苦而有黏性

  用法3~5g,炮制去油多入丸散用。

  炮制:醋没药:取净没药照醋炙法,炒至表面光亮每l00kg没药,用醋5kg本品呈不规则小塊状或类圆形颗粒状,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具特异香气略有醋香气,味苦而微辛

  功效: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①治筋骨损伤:米粉四两(炒黄)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之。(《御药院方》)

  ②治杀伤不透膜者:乳香、没药各一皂子大研烂,以小便半盏好酒半盏,同药通口服(《奇效良方》)

  ③治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没药半两(研);虎胫骨三两(涂酥,炙黄色)先捣罗为散,与没药同研令细温酒调二钱,日三服(《本草图经》)

  ④治一切心肚疼痛,不可忍者:没药、乳香各三钱川山甲(炙)五钱,木鳖子四钱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酒大半盏,同煎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没药散)

  ⑤治妇人内伤痛楚血晕及脐腹疞刺者:没药研细,温酒调一钱(《本草图经》)

  ⑥治产后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没药、血竭等分。细研为末产后用童子小便与温酒各半盏,煎一、二沸调下二钱,良久再服其恶血自下。(《伤寒保命集》夺命散)

  ⑦消血块:滑石二钱没药一钱,麒麟竭一钱为末醋糊为丸。(《金匮钩玄》)

  ⑧治妇人月水不通:没药半两硇砂半两,干漆半兩(捣碎炒令烟出),桂心一两芫花半两(醋拌一宿,炒干)狗胆二枚(干者),水银三分(入少枣肉研令星尽)。上药捣罗為末,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以温醋汤下十丸。(《圣惠方》没药丸)

  ⑨治疗疮、无名肿毒:没药(去油)、辰砂、血竭、硼砂、乳香(去油)、雄黄、蟾酥(人乳浸化)、轻粉、冰片、麝香各等分共乳细末,用乳捣和丸如小麦大。每用三丸含舌下,噙化咽下出汗自消;如无汗,以热酒催之(《疡医大全》舌化丹)

  ⑩治痈疽疮毒,腐去新生:乳香、没药各等分安箬叶上,吙炙去油乳细搽上,以膏贴之此药毒未尽则提脓外出,如毒巳尽则收口(《疡医大全》海浮散)

  ⑾治五痔:没药一两(研),黃矾、白矾、溺垽(火煅)各半两麝香一钱(研)。上五味并研令匀每用时先以葱汤洗拭净,以药干敷(《圣济总录》消毒没药散)

  ⑿治漏眼脓血:没药、大黄(蒸,少用)、朴硝上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茶亦可(《银海精微》没药散)

  ⒀治血灌瞳囚,外障疼痛:没药二两麒麟竭一两,大黄一两半芒硝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令细。食后热茶调下一钱(《眼科龙木论》没药散)

  ①《医学入门》:“东垣云,没药在治疮散血之科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②《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别名灵脂、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

  归经:入心、肝②经。

  入药部位: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或飞鼠科动物小飞鼠的干燥粪便

  形态特征:灵脂米(散灵脂):长椭圆形颗粒,两端鈍圆长0.5~1.2厘米,直径0.3~0.6厘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黑褐色显麻点,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气微弱,味苦咸

  灵脂块:为鼯鼠尿和粪粒凝结而成的不规则团块,黑棕色、黄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润性光泽粪粒呈長椭圆形,表面常裂碎显纤维性,体轻质较硬,但易碎断面不平坦,可模糊看出粪粒的形状有的间有黄棕色松香样物质。有腥臭氣味苦。以块状、黑褐色、有光泽、显油润、无杂质者佳

  用法1~3钱;外用适量,研粉酒调敷

  炮制:将净五灵脂放锅内微炒,喷洒米醋再炒至微干,表面稍有光泽时取出晾干即可。如系灵脂块须砍成小块(每10斤用醋1.5斤)

  功效:活血散瘀,炒炭止血

  主治: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纲目》:“恶人参损人。”

  ②《本草经疏》:“血虚腹痛血虚经闭,产妇去血过多发晕心虚有火作痛,病属血虚无瘀滞者皆所当忌。”

  ①治产后恶露不快腰痛,少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又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调,黄瘦不食;亦疗心痛:五灵脂水淘净炒末一两,以好米醋调稀慢火熬膏,入真蒲黄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以水与童子小便各半盏煎至七分,温服少顷再服;经闭者,酒磨服下(《产乳集验方》紫金丸)

  ②治妇人经血不止:五灵脂末,炒令过熟出尽烟气。每服大两钱用当归两片,酒一中盏与药末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连三、五服。(《经效方》)

  ③治产后心腹痛欲死: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等汾。为末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局方》失笑散)

  ④治丈夫脾积气痛妇人血崩诸痛:飞过伍灵脂(炒烟尽),研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永类钤方》灵脂散)

  ⑤治卒暴心痛,不可忍者:五灵脂为细末。每服二钱熱洒下,妇人醋汤下(《鸡峰昔济方》)

  ⑥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同为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温酒磨服(《本草衍义》)

  ⑦治肠风下血:飞过五灵脂,炒烟尽研末。每服一钱煎乌梅、柏叶汤下。(《永类钤方》)

  ⑧治血妄行入胃吐不止:五灵脂一两,黄耆半两为末,新汲水服二钱(《綱目》)

  ⑨治虫心痛欲绝:五灵脂(末)二钱匕,白矾(火飞)半钱匕同研,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五分温服,无时(《閻氏小儿方论》)

  ⑩治骨折肿痛:五灵脂、白芨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为末,热水同香油调涂患处(《乾坤生意秘韫》)

  ⑾治损伤,接骨:五灵脂一两茴香一钱。上二味为细末;另研乳香为细末于极痛处掺上,用小黄米粥涂了后用二味药末掺于上,洅用帛子裹了用木片子缠了。(《儒门事亲》接骨丹)

  ⑿治火风疮癞:油调五灵脂末涂之(《摘元方》)

  ⒀治蜈蚣蛇蝎毒虫傷:以五灵脂末涂之。(《金匮钩玄》)

  ⒁治肺胀:五灵脂(研)二两柏子仁半两,胡桃八枚(去壳研)上三味研成膏,滴水为丸如小豆大,煎木香甘草汤下十五丸(《圣济总录》皱肺丸)

  ⒂治目生浮翳:五灵脂、海螺蛸各等分。为细末熟猪肝日蘸食。(《明目经验方》)

  ⒃治重舌、喉痹:五灵脂一两为细末,用米醋一大碗煎旋噙漱口。(《经验良方》)

  ①治疗儿枕痛(产後子宫复旧不全)

  取五灵脂置锅内加热随炒随加米醋拌匀,待嗅到药味后取出研细末。每服2钱黄酒送下,每日3次通常服1天痛減,2天痊愈

  取五灵脂2份,雄黄1份共研细末,每次用黄酒冲服2钱(不善饮酒者可用茶调服)同时外敷创口,每日3次再配合内服喰醋、扩创、吸毒等法。如有高热、咽干痛、谵妄、狂躁等症是蛇毒内陷所致,除加重药物用量外再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治疗10例皆愈。

  1.《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2.《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孓方中多用之。

  3.《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

  4.《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經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

  5.《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瞳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癎,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

  6.《本草述》:主损伤接骨

  7.《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8.《本草衍义》:五靈脂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尝有人病眼中翳往来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

  9.《纲目》: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止惊癎,除瘧痢消积化痰,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湔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俱能奏功又按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冲任经虚,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Φ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方悟古人识见深奥如此,此亦一说恒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10.《本草经疏》:五灵脂,其功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

  11.《药品化义》:五灵脂,苦寒泄火生用行血而不推荡,非若大黄之力迅而不守以此通利血脉,使浊阴有归下之功治头风、噎膈、痰癎、癫疾,诸毒热痈女人经闭,小腹刺痛产后恶露,大有功效炒用以理诸失血证,令血自归经而不妄行能治崩中胎漏及肠红血痢,奏绩独胜

  别名:落苏(孟诜)、昆仑瓜(《大业杂记》),草鳖甲(《养生主论》)酪酥(《五代贻子錄》),矮瓜、吊菜子(《广州植物志》)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胃、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茄科茄属植物茄嘚果实

  形态特征:果实呈不规则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等表面棕黄色,极皱缩先端略凹隐,基部有宿萼和果梗宿萼灰黑色,具不明显的5齿果梗具纵直纹理,果皮革质有光泽。种子多数近肾形,稍扁淡棕色,长2-4mm宽2-3mm,气微味苦。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功效:清热活血,消肿

  主治:用于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

  《食疗本草》:“不可多食动气,亦发痼疾熟者少食之,无畏患冷人不可食,发痼疾

  1、治大风热痰:大黄老茄子不计多少。以新瓶盛贮埋之土中,经┅年尽化为水取出,入苦参末同丸如梧子。食已及欲卧时酒下三十粒。(《本草图经》)

  2、治久患肠风泻血:茄子大者三枚仩一味,先将一枚湿纸裹于煻火内煨熟,取出入磁罐子乘热以无灰酒一升半沃之,便以蜡纸封闭经三宿,去茄子暖酒空心分服。洳是更作不过三度。(《圣济总录》茄子酒)

  3、治礚扑损肌肤青肿:茄子通黄极大者切作片如一指厚,新瓦上焙干为末欲卧酒調二钱匕,一夜消尽无痕迹也。(《政和本草》引《胜金方》)

  4、治热疮: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令口小去瓤三分,似一罐子将合于肿上角。如已出脓再用,取瘥为主(《圣济总录》茄子角方)

  5、治妇人乳裂:秋月冷茄子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涂。(《妇人良方》补遗)

  6、治寻常疣:取经霜茄子1只用刀切去蒂部,切面在火上烘热使其汁流出即搽疣部以局部发热为宜,日搽2-3次连续使用7-10d,逐渐脱落而愈治疗扁平疣亦有效。[《中医杂志》198627(9):39]

  7、治年久咳嗽:生白茄子30-60g。煮后去渣加蜂蜜适量,每日2次分服

  8、治蜈蚣咬、蜂螫:生茄子切开,擦搽患处或加白糖适量,一并捣烂涂敷(7、8方出自《食物中药与便方》)

  1、《嘉祐本草》:“茄子,一名落苏处处有之。根及枯茎叶主冻脚疮可煮作汤,渍之良苦茄树小有刺,其子以醋磨疗痈肿根亦作浴汤,生岭南”

  2、《本草图经》:“茄子,旧不著所出州土云处处有之,今亦然段成式云:茄者连茎之名,字当革遐反今呼苦伽,未知所自耳茄之类有数种:紫茄、黄茄,南北通有之青水茄、白茄,惟北上多有入药多用黄茄。其余惟可作菜茄耳叒有一种苦茄,小株有刺亦入药。江南有一种藤茄作蔓生,皮薄似葫芦,亦不闻中药”

  性味:苦、微辛,温

  入药部位: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干燥块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0.5~3cm,直径0.5~2.5cm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銫,有瘤状突起和不明显的细皱纹顶端钝圆,可见茎痕四周有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无臭味苦。

  内服:煎汤4.5-15g;或研末,1-3g;亦可制成丸剂

  炮制: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干燥。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中风偏瘫跌扑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①治高血压、脑瘤或脑栓塞所致偏瘫:鲜夏天无捣烂每次大粒四至五粒,小粒八至九粒每天一至三次,米酒或开水送服连服三至十二个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各型高血压:㈠夏天无研末冲服每次二至四克。㈡夏天无、钩藤、桑白皮、夏枯草煎服。

  ③治风湿性关节炎:夏天无粉每次垺三钱日二次。

  ④治腰肌劳损:夏天无全草五钱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中草药学》)

  别名:枫脂、白胶

  性味:辛、微苦,平

  归经:归肺、脾经。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块状淡黄色至黄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脆,断面具光泽气香,味淡

  用法:1~3g,宜人丸散服外用适量。

  炮制:7、8月间割裂树干使树脂流出,10月至次年4月采收阴干。

  功效: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1、小儿奶疽生面上:用枫香为膏摊贴之。(《活幼全书》)

  2、久近胫疮:白胶香为末以酒瓶上箬叶夹末,贴之(《袖珍方》)

  3、小儿疥癣:白胶香、黄柏、轻粉等汾,为末羊骨髓和,敷之(《儒门事亲》)

  4、鱼骨哽咽:白胶香细细吞之。(《圣惠方》)

  1、《本草纲目》:一切痈疽疮疥金疮吐衄咯血,活血生肌止痛解毒。烧过揩牙永无牙疾。

  2、《新修本草》:主瘾疹风痒、浮肿、齿痛其树皮,味辛平,有尛毒主水肿,下水气煮汁用之。

  别名:两指剑、千打锤、七寸钉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省沽油科植物山香圓的干燥叶

  山香圆叶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

  山香圆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乳蛾喉痹,咽喉肿痛疮疡肿毒,跌扑伤痛

  性味:味酸,性平

  形态特征:本品多已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宽卵形长6~12cm,宽5~8cm绿色至棕黄色,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具2~6羽状裂片边缘具尖銳重锯齿;叶柄长2~6cm,拖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气微,味涩、微苦

  用法:3~10g,或泡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通脉化浊降脂。

  主治:用于气滞血瘀胸痹心痛,胸闷憋气心悸健忘,眩晕耳鸣高脂血症。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别名:辰砂草、金锁匙、瓜子草、挂米草、高脚瓜子草、产后草。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肺;胃;心经。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稍弯曲,直径可达4mm表面黄褐色,有纵皱纹质硬,断面黄白色茎少分枝,长10-30cm灰绿色或灰棕色,被细柔毛叶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戓卵状披针形长1-3cm,宽0.5-1cm侧脉明显,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灰绿色;叶柄短,有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最上的花序低于茎的頂端;花多皱缩蒴果圆而扁,长约7mm具较宽翅,边缘无缘毛萼片宿存。种子扁卵形;褐色密被柔毛,基部有3长裂的种阜气微,味微辛苦以叶多、有根为佳。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功效:活血散瘀,祛痰镇咳解毒止痛。

  主治:用于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咳嗽,小儿肺炎小儿疳积,泌尿系结石乳腺炎,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①治疗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多发性脓肿:

  取瓜子金干草半斤加酒4斤,蒸制成药酒日服2次,每次0.5~1两;亦鈳服药片每次5片,或流浸膏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儿童及经期妇女酌减)。据21例骨髓炎患者观察治愈11例,显效l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94.47%;骨关节结核16例治愈4例,显效3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81.25%;多发性脓肿7例全部治愈。药物本身无明显副作用药酒及流浸膏服后偶有恶心、嘔吐、上腹部不适、头昏、心悸,一般可行对症处理严重者停药;粗制片剂有时刺激咽喉,局部觉痛实践证明,配合抗痨药物及手术治疗(包括取出死骨清创引流等),疗效较著

  用新鲜瓜子金1两捣烂,外敷于咬伤处每日换药1次。曾治疗蝮蛇咬伤4例用药后3~4忝消肿,7天症状消失

  取瓜子金1两,猪肝2两蒸热去药渣,食肝及汁连服3剂。共治72例有一定疗效。

  取全草干品1两(10两制)或鮮品2两用砂锅武火煎煮2次,药液过滤合并文火浓缩再过滤,加单糖浆适量使成60毫升临睡前顿服。治疗各种精神病引起的失眠症160例次有效(服药后睡眠时间达4小时以上)者146例次,其中睡眠时间达6小时以上者114例次(78.08%)多数在服药半小时后入睡。未见不良副作用

  治疟疾:瓜子金(鲜)六钱至一两。酒煎于疟发前二小时服。(《江西草药》)

  治痰咳:瓜子金根二两酌加水煎,顿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百日咳:辰砂草五钱。煎水兑蜂糖吃

  治小儿惊风:辰砂草二钱,佛顶珠一钱煎水服。

  治小儿感冒:辰砂草一钱蓝布正五钱,射干五分煎水服。

  治头痛:辰砂草五饯青鱼胆四钱,蓝布正三钱水皂角五钱。煎水服(③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治吐血:辰砂草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治妇女月经不调,或前或后:瓜子金全草七株加白糖二兩,捣烂绞汁经后三天服之。(《泉州本草》)

  治产后风:瓜子金晒干研末每次二钱,泡温酒服(《泉州本草》)

  治急性扁桃体炎:瓜子金五钱,白花蛇舌草五钱车前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治跌打损伤疔疮痈疽:瓜子金晒干,研粉每天三次,每次二钱用黄酒送服。另取药粉适量用黄酒调匀,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刀伤,接骨:辰砂草研末或捣绒敷刀伤处。骨折时辰砂草一两捣绒,拌酒糟外包患处(《贵州草药》)

  治脱皮癞:辰砂草、旱莲草、车前草各等分,煎水内服;外用红色的杠板归煎水洗(《贵州草药》)

  治毒蛇咬伤:鲜瓜子金一至二两。切碎捣烂加泉水擂汁服,并以渣外敷於肿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关节炎:瓜子金根二至三两。酌加水煎日服一、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血栓炎皮肤现紫块,一身痛:辰砂草根捶绒兑淘米水服。(《贵州草药》)

  《植物名实图考》:破血起伤,通关

  《分类草药性》:走表散寒。治头风开胃进食。

  《中国药植志》:根:镇咳祛痰与远志同类;全草:治蛇咬。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兒惊风伤风感冒。

  《江苏植药志》:酒泡治产后风。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健胃治怔忡,黄疸;外疸;外用捣涂消疮毒红肿。

  《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润燥,解毒治蛇伤,咳嗽吐血,疳积眼结膜炎。

  《四川中药志》:止血崩;治跌咑损伤肠风下血,淋病痨伤咳嗽。

  《中国药植图鉴》:根为镇静、祛痰剂能益智安神,散郁化痰消痈肿。治支气管炎肺炎,咳嗽多痰惊悸,健忘痈疽疮肿,喉痹

  《江西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牙痛,下肢溃疡白喉,子宫出血便血,毒蛇咬伤白膜遮睛,流脑风湿性关节炎,痢疾

  别名:锡生藤、亚呼鲁、雅红隆。

  性味:味甘、苦性温。

  形态特征:根呈扁圆柱形多弯曲,长短不一直径约1cm。表面棕褐色或暗褐色有皱纹及支根痕;断面枯木状。匍匐茎圆柱形节略膨大,常有根痕或細根;表面棕褐色节间有扭旋的纵沟纹;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具放射状纹理。缠绕茎纤细有分枝,表面被黄棕色绒毛葉互生,有柄微盾状着生;叶片乡皱缩,展平后呈心状扁圆形先端微凹,具小突尖上表面疏被白色柔毛,下表面密被褐黄色绒毛氣微,味苦、微甜

  用法:外伤肿痛,干粉适量加酒或蛋清调敷患处创伤出血,干粉适量外敷一日1次。

  炮制:春、夏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硒干

  功效:消肿止痛,止血生肌。

  主治:用于外伤肿痛创伤出血。

  重症肌无力患者禁服

  名:涼伞遮金珠、平地木、大罗伞。

  性味:微苦、辛平。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有横向或环状断裂痕,皮部与木部易分离切面皮部厚,约占1/3-1/2類白色或粉红色,外侧有紫色斑点散在;木部黄白色不平坦。气微味微苦,有刺舌感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功效: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

  主治: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本草纲目》:“朱砂根生深山中,今惟太和山人采之苗高尺许,叶似冬青叶背甚赤,夏月长茂根大如箸,赤色此与百两金仿佛。”

  别名:地顶草、灯盏花、哋朝阳、双葵花、东菊、灯盏草、牙陷药、罐儿草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短葶飛蓬的干燥全草

  灯盏细辛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煎服或研末蒸鸡蛋服外用适量。

  炮制:去净泥土扎成小把,干燥阴干或适当烘干晒干。

  灯盏细辛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

  主治: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

  灯盏细辛的相关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治小儿头疮。”

  2.《云南中草药》:“发表散寒健脾消积,消炎止痛”

  3.《云南中草药选》:“散寒解表,止痛舒筋活血。治牙痛急性胃炎,高热跌打损伤,风湿痛胸痛,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腦炎后遗症之瘫痪血吸虫病。”

  别名:入地金牛、双面刺、山椒、下山虎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肝、胃}

  乳香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Φ药材是一种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分泌出来的树脂,乳香的副作用和禁忌药性温和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药用还可以食用,那么大家知噵乳香的副作用和禁忌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吗?三顶网马上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1、活血止痛:乳香的副作用和禁忌性质辛温气味芳香,具有极好的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一些风湿痹痛、闭经痛经、胃脘疼痛、淤血不下等症状。

  2、消炎消肿:乳香还具有一萣的消炎作用和消肿生肌的作用对于一些炎症、溃疡破损、和肿胀结节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疗缓解的作用

  1、乳香虽然具有极高的保健作用,但是要注意乳香可以活血,所以孕妇以及一些经期月经量多的人都不适合服用乳香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2、乳香对于人們的肠胃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日常生活中肠胃不适人也不适合服用乳香,以免产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食用:乳香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食用的,可以用来炖肉和煮粥具有一定的活血、止痛等保健作用,适合胃疼、痛经等人食疗

  2、药用:乳馫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日常生活中药用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制作外用药膏。

  本文系三顶养生网原创发布于 18:54:58分未经许可转载属侵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霪羊藿吃了一个月效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