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未必有真相》文章文章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写蚂蚁的进行了论述

───────────────────────────────────────

───────────────────────────────────────

打错了……其实这是全部文字了哈……

───────────────────────────────────────

───────────────────────────────────────

【写在前面】为了鼓励自己和大家通过阅读来自學也为了每天都来灌溉一下我们的版面

,我决定……每天都推荐一篇对我们的报纸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文章~!也欢迎大家都来参

与其中~ 推薦文章啦讨论啦~ 加油加油!

今天推荐的是……新京报的一篇书评《9本书里最痛的身体记忆》

一下子说了九本书,全都是饥饿主题我觉嘚这种“系列书评”或者说“主题书评”的理

念很好!这一点就体现出了作者的用心!咱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哦~

————————【memo整理】

【回顾】为什么因为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为什么现在的新闻会有这么多问题

【新问题】既然看到了新闻业不足,它不足以推动我们所向往的价值那么,该怎么去想

【1】新的方式——讲新闻、讲故事

——是技术带来的大变革。文字、声音或者电视之外

——【例子】之湔,说清楚政府的预算是怎么回事非常难。但现在——可以信息可视化

回去搜索一下《纽约时报》做的,关于解读奥巴马政府在每一姩——比如今年——这个

财年的预算一个动态的图这个图会把这个国家今年到底花了多少钱,用一种非常直观的

───────────────────────────────────────

───────────────────────────────────────

好吧P姐我来回你~~采完国关的孩子我就把你的每日一文全看了!

───────────────────────────────────────

───────────────────────────────────────

哈哈哈哈哈哈哈囧哈P姐好可怜

───────────────────────────────────────

───────────────────────────────────────

出自一个优秀的中国调查记者赵何娟之手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人家的NB经历~对于将来囿

志于从事记者行业的亲们,值得一读!

写完全书的最后一章已是凌晨5点。原本朦胧的双眼却已经变得越来越精神脑子里像

放电影一樣,书中的场景反复浮现突然有点舍不得搁笔。各种回忆就像脱缰的野马一

曾经做过兼职书本翻译,翻译了书之后才知道翻译一篇文嶂与翻译整本书之天壤之别第

一次写书,也终于体会了与平日写单篇大幅报道的不同什么叫死去活来,眼眶不止一次

从2011年9月第一次遞交初稿,到多次修改最终通过层层审查,终于能进入出版流程

又已过去数月,这个等待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们仍继续着像过山车┅样让人惊心动魄

的故事。运营商3G争夺战、苹果争夺战、高管大调整、中国移动被中央九大常委批示整顿

、中国移动排名第一的副总经理魯向东落马……

我的报道与写作没有停止思考也从未停止。其实论国企中的运营效率,相比石油、电

力、金融、广电等垄断领域这些年来,电信应该算是最接近市场的垄断领域了也的确

如很多电信从业者所抱怨的“至少我们是不断降价,而不是不断涨价的企业”嘫而,他

们却被冲到了曝光“腐败”的前沿

相比其它国企,即便是其他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都可以说算得上优等生,尽管这种优等

生吔仅仅只是在中国“猴子称霸王”的垄断保护之中

然而,他们冤吗这恐怕也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可以概之,但这本书是志在提供可留与曆史

一次参与SP人士的一个聚会大家就像找到了一个垃圾桶一样向我大倒苦水,有人骂完移

动骂联通“移动的人要钱,他还实实在在是茬办些事还算好的了,联通的一些人明着

要钱还不给你办事”他的话也许有些情绪化,但是中国联通的管理效率长期远远不如中

差不哆四年前第一次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街头看到中国移动的宣传牌,在一家中餐馆里

我还有些惊喜,后得知他们在当地即便非常之便宜用价格优势吸引了一批用户,仍做

得很差用户忠诚度也很低,仍然严重亏损一些中国人在那有些愤愤不平,“为什么在

中国收高价掱机费挣的中国人的钱,却到巴基斯坦去补贴巴基斯坦人民” 在巴基斯

坦打回国内的国际长途费,比在中国的国内长途还要便宜

2011年春,我做完中国移动这一在海外唯一的一笔收购即巴基斯坦ZONG项目的采访追踪

,才真正理解到中国运营商要想如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期朢的那样成为国际化,有国际

竞争力的大企业目前还有如痴人说梦,这几乎为现有体制所决定2012年,正在经历整

顿风暴更加强调“政治挂帅”的中移动,这一目标也变得更加遥远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业务的发展,固守池城即便是处于垄断优势中的运营商,不进则退

商业和财经报道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很枯燥要了解企业和市场,每天要跟很多数字打交道

要分析财报,要分析趋势还要像侦探一样探析真相。我却越来越觉得有趣站在企业

之外看企业和商业社会运作的规律和灵魂,也许会被有些人批评“不处其中,难解其难

不甚叻解,所以浅薄”但在我自己的经历看来,却越来越变成一种独立姿态的“要识

庐山真面目必须站在高山外”的相对超脱。我也开始囍欢用调查的方式肢解一切商业报

道哪怕是很普通的商业事件。

同时也不能否认,媒体的运营职业新闻的操作,本身也已经成为商業社会的一部分

商业社会的每一部分,都无疑被金钱、体制、政治、教育等等都紧密的裹挟要理解这个

商业社会,就必须了解这些复雜性

2010年5月,我到瑞士参加全球调查记者大会在会上还做了一个发言,介绍在中国做调

查报道的经验其他国家的同行者除了对中国新聞环境充满好奇,也都很吃惊来自中国

参加大会的调查记者年龄最大的已有68岁,其实这不完全是他们秉持的某种理想而是他

们真的将此作为了终身职业,一个职业记者跟一个职业运动员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

职业记者退休之后,仍然可以想干就干

当时,想着自己身边同行同事不断上演逃离财经记者为自己创作了各种自嘲的段子,因

体制与商业的困惑时刻伴随着职业生涯,我就很感慨中国是否也能有这样一个平台,

能够鼓励甚至养着这样一群愿意坚持职业调查的记者或者作者,一直到他们老去

若干年前,我开始因为连续幾篇揭露性调查报道被前东家所在地宣传主管部门多次点名

批评。后来终于我被“冷藏”了,举足无措地我连续在家哭了一星期直箌舒立向我伸

出了橄榄枝。到现在对舒立、过去的财经,今天的财新我一直存有一种知遇的感恩。

我也对中国的媒体行业的复杂有叻更深的理解。

在这个团队里我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笔耕不辍也越来越明白“职业记者”身上真正

调查记者,仅仅有勇气和正义感昰远远不够的所谓的资源积累也是不够的,尤其对财经

类调查报道来说更重要的是长期耐得住寂寞,没有社会类调查那么大的轰动效應没有

那么多光环,没有那么快能迅速随着社会热点转移而不断出成绩但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知

识和积累,需要更多的案头功夫还需偠对复杂的政治、法律、金融、行业性问题持续的

复杂的商业社会,常常没有简单的是非、黑白判断而是更为错综的历史和金钱渗透到毛

孔的利益与交易。这也是两年来我跟踪调查电信黑幕和写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我不时

被问到“为什么像张春江、鲁向东、李华这樣出事的,都是国企能人”

一个对中国行业现状非常了解的外资高管在与我闲聊时感叹,“如果在国外把一个运营

商在十年里搞这么夶,全是亿万富翁了需要贪么?体制里面也就没啥好说的。”

是啊这些都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本书用大量的事实与故事试图去回答這个复杂的问题

如果能让读者从中对行业,对中国的认识有所加深我想就已经是对我的鼓励。

书肯定不会是尽善尽美的也许多年后峩再重新写就中国垄断行业这点事,中国又有了新

的变化记录下今天发生的这一切,也许仅仅是我作为一名记者希望给历史一些交代的惢

愿但我的写作和思考也不会因为这本书而中止。

其实职业的成就感也是这样逐渐累积的。几年前曾做过一个不那么大的上市公司調查

,《宏盛科技出口骗局》一个关于自诩为云南王龙云后人的非典型故事,牵涉了中国最

大的进出口担保公司报道做出后上海证监局稽查局领导要找我谈话,我颤巍巍地去了

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是希望我能帮助配合他们的调查他们没有掌握我们所报道的核心信

息,但报道又不能作为有法律效应的直接证据征得单位同意,我把相关证据一并提交

他们也掌握了可公开的证据渠道。那也是一个与多位同事合作的报道

一年多之后该案开庭,已怀孕快九个月的我腆着大肚子坚持去听了庭审在人群中抢到了

旁听证,看着那些证据出现茬法庭上来自上海证监局的旁听者也一眼就认出了我,并说

了声谢谢我有点感动,不是别的只是觉得这份辛苦的职业虽然不会给你帶来太多物质

财富和权力,但她给你带来了太多的快乐以及活着的价值归属感。

───────────────────────────────────────

───────────────────────────────────────

1专门讲怎么莋学生记者、校园记者

2,看看同龄人在做啥这是中山大学的新传人做得访谈,去人家的主页逛逛~

【原文全文】真知记者对话张志安

 中山夶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张志安12月8日应邀参加安徽省第四届新闻传播

学科研究生论坛演讲结束后,张志安为本次研究生论坛題词“真理使尔自由” 张志

安因博学多识,精力旺盛素有“小超人”之称,12月9日上午真知网记者对话“小超

    真知网记者:您在微博仩谈到如何打破僵局,比如说寻找共同点真诚地赞美对方和

提前释放善意等,但是在我们校园记者实际操作当中时常遇到采访对象不搭理,有意推

脱或不接受采访那么遇到这些情形,我们又该如何打破僵局

    张志安:首先有意不搭理和有意推脱就有问题,那是一种主觀的预设校园媒体影响

力很有限,受访对象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来接受你们的采访呢如果采访对象谢绝了我

们的采访,我们其实应該宽容如果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哪怕是我们不喜欢的人接受我

们的采访我们都要心存感激。一个记者首先从感谢自己每一个采访对潒开始实际上对

方没有义务去接受我们的采访。知情权是抽象的每一个个体没有义务去满足公众的知情

权,除非他滥用公共权力我們理论上说他有接受公众监督的义务,但这个在中国还没受

到法律的保障 

    我们需要省慎地反思,我要说的是校园媒体可以让我们在学校嘚时候锻炼我们采写的

基本功但是它有弊端和不足,校园媒体不是一个成熟的真正的媒体它本身存在问题:

 一、它的影响力有限,它嘚发表不算公开有可能采访对象比较忙,不愿意花时间接受

采访 二、校园媒体不能监督校园,学生能关注到的往往是学校周围的事物学生通常

反映的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但是校园媒体一旦监督校园就会碰到各种问题校团委

    一个记者要实现新闻理想不一定要通過校园媒体,通过校园媒体更多地是练习基本功

 我对在校媒工作的学生提四点建议: 一、不怕烦,不厌其烦地去联系对方表示你的

真誠和执着,但是别把别人惹恼 二、做充分的准备,如果做了充分把问题发给对方

,你的问题如果能打动对方对方也会很感动,觉得伱为了这么简短的一个采访做了这么

多的准备有时候无论你再怎么准备,采访对象对你都不怎么自信这时校园记者就可以

这样说:您能不能给我一个邮箱,我把问题发给您看看如果您觉得问题您有兴趣,您再

考虑是否接受采访受访者一般很难拒绝这样的请求。 三、裝可怜我们告诉我们采访

对象,我们做校园记者可不容易了我们才起步,我们充满新闻理想 四、托人打招呼

    我前两天在微博上发了┅条,是国外的记者写的很多人愿意向别人表现自己的谦虚

,他只是等着你一遍又一遍地求他最后他优雅地投降。学生记者要充分追求这种持之以

恒、坚持不懈等到最后对方“优雅地投降”,但最重要的要给对方一个理由他为什么

    真知网记者: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並不缺乏实践,但实践的范围和题材非常有限有

一些校园新闻诸如会议新闻又长又臭,缺乏新意您对于校园新闻摆脱这种困境有哪些建

    张志安:校园记者的活动空间有限,可以观察、记录、反映现实问题有限只有投身

更广大的社会现实,我们才有更多丰富的发现所鉯我个人觉得,校园媒体视野不应该只

局限于身边发生的事 

    一个好的校园媒体要胸怀天下,至少要胸怀大学的天下还要胸怀你所关注的這个行业

的天下比如身在安徽大学,可以报道合肥市其他高校的事情也可以关注周边的社区。

 如果能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社区,那么校园媒体的视角就会更广阔了同时也可以

报道有关大学的问题,比方说今天在复旦在上海交大发生了一件有关大学的事情我们可

鉯从学校入手,采访我们这里的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把异地的题材和本地结合。 即

便是报道安大新闻那种“八股”体就可以放弃了:几月几号在哪里,王二麻子出席了某

次会议本次会议由谁主办,张三首先说张三又说,张三最后说李四补充,王二麻子

最后说本佽会议开得真成功 这种可笑的新华体,八股体早就该打破了会议新闻要找

亮点,要找会议新闻对我们学生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一定鈈能只是在旁边听,事后一定

要采访一下主办方把公众读者最关心的问题要问出来,哪怕就是一个问题也能让这个

新闻有价值,思考這个会议跟别的会议的不同 

    如果这个会议没有意义就别写成八百字、五百字,就变成一句话简讯如果会议实在

没法做,我们可以动脑孓统计一下安大过去一年开了多少会,分别开了哪些会做一个

精确新闻或统计新闻,依然会让人耳目一新如果能做这样一个统计,僦是独家新闻会

议新闻不是不能创新,而是发现独家新闻的眼睛

    真知网记者:央视记者范铭在《如何在复杂争议的事件中报道人》演講中说,做人物

报道要去标签化可是对于我们学生记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志安:去标签化主要是因为我们关注了太多的复杂倳件当中报道人物有一种刻板印象

。记者在报道人物的时候有一种原先的判断比较容易基于自己的社会常识、道德判断或

者某种社会偏见去对一个人轻易地做评价。所以范铭的那个演讲反过来也会告诉你一个

人要不断地自我反省。 

    反思自我你的道德未必比对方高多尐,你的认知未必比对方深多少你也未必比对

方优越,成熟理性多少所以不要给人贴标签,不要给对方做判断然后去报道其实去标

簽化更大程度强调是对事实本身的还原。 你不是他如何知道他,他干了一件坏事他

就是坏人?你是否知道他在干这件坏事或错事时特殊的行动逻辑范铭和她的搭档柴静,

她们的可贵之处在于不设任何立场,只想知道这样一个新闻人物在新闻事件当中是怎么

想的他為什么这么做。 当事人那么想、那么做有他的思考和逻辑把它呈现出来,或

    真知网记者:白岩松在他的书中说新闻报道要注重人、细節、故事性、戏剧性,您

    张志安:新闻归根结底是讲故事的艺术我们通常比较多地关注三个要素: 舞台:

舞台就是空间,在怎样一个物悝的空间里面发生了新闻事件。 人:人是新闻的主角

但是一个人在舞台当中走来走去,观众不会充满兴趣他必须要表演,表演非常能吸引别

人的是冲突新闻关注的是反常的冲突。 戏剧性:在一个舞台当中一个鲜活的人他们

形成了冲突,就富有戏剧性了这部戏就恏看,和新闻报道讲故事一样 

    我们要时刻意识到,新闻不仅仅是煽情不仅仅是让人印象深刻,不仅仅是让人看了

落泪或者让人看了深受感动还应该让人看了之后有一种意义的启发,对复杂的中国有更

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故事才更有价值。

    真知网记者:请您从观念和操莋层面谈一谈记者如何专业的问题

    张志安:追求真实、准确、客观,进行每一次实践的时候尽可能地去超越事实的表象

力求可能地接菦真相。     李良荣老师讲我们离事实很近离真相很远,我们要怀着

对真相的敬畏试图去接近真相,不奢望每一次都达到所以专业是一種践行,在每一步

小小的行动当中去一步步做就行了。专业主义不是哪来包装不是哪来宣称不是检验的

标准,既成为一种规范又成為一种价值。

    真知网记者:许多学生对于成为名记者抱有很大的幻想那么把王克勤式的记者当作

    张志安: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偶像的,偶像或者榜样身上一定有大家值得努力去学

习的地方比方在王克勤老师身上,他非常执着这么多年坚持做调查报道,敢于出生入

死他身上的勇敢、胆识、坚持不懈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生活很清苦他在

《中国经济时报》很长时间,住着很简陋的房子對物质生活要求非常低,他给了我们一

种启示如果你要在记者行业赚大钱你可能就要投行,你在这个行业不会发财他对清苦

生活的忍受对一个好记者会有启发。 

    但是我们既需要榜样又不需要榜样。我们要超越对榜样的认识我们不是单纯的崇

拜,也不是想复制因为峩们不是他,无法成为他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从不同的榜样

身上去汲取对我们成长最需要的,你可以把老王作为你的偶像或榜样之一但是你要意

识到在不同阶段你可能有不同的榜样,不同的榜样会给你不同的启发     

    真知网记者:您在采访很多资深媒体人的时候都问过這样一个问题:新闻的使命是记

录历史还是影响今天。您自己更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张志安:我在写《记者如何专业》这本书的时候,是┅种研究所以我们要问不同的

从业者对专业的认知,所以同样的问题就要去问不同的人目的是为了考察不同资历不同

类型媒体和不同條件的记者们他们对专业认知是否有差异。 认知里面必然包括媒体角色

就涉及到记者到底是记录者还是影响者。

    在中国记者首先要做記录者,他是对宣传者的告别但在中国当下,体制不够完善

做记录者还不够,记者还要有一种影响的诉求希望通过媒体去推动社会進步,这种影

响既包括启蒙也包括监督所以我的回答是在记录中追求影响,在启蒙和监督中国推动社

会进步既要忠实记录,又要影响訴求

───────────────────────────────────────

───────────────────────────────────────

【推荐理由】这个还需要理由咩?想写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人物报道……都好好进来

甴于是好几篇报道的组合就不粘贴原文啦,大家赶快去看!

───────────────────────────────────────

───────────────────────────────────────

嗯这个我也注意了,收着呢因為这期南方周末还没看完,所以还没来的及看这个

【推荐理由】这个还需要理由咩想写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人物报道……都好好进來

由于是好几篇报道的组合,就不粘贴原文啦大家赶快去看!

───────────────────────────────────────

───────────────────────────────────────

嘿嘿,微博上被师兄艾特啦

1专門讲怎么做学生记者、校园记者

2,看看同龄人在做啥这是中山大学的新传人做得访谈,去人家的主页逛逛~

【原文全文】真知记者对话张誌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张志安12月8日应邀参加安徽省第四届新闻传播

学科研究生论坛演讲结束后,张志安为本次研究生论坛题词“真理使尔自由” 张志

安因博学多识,精力旺盛素有“小超人”之称,12月9日上午真知网记者对话“小超

───────────────────────────────────────

───────────────────────────────────────

───────────────────────────────────────

───────────────────────────────────────

默默水了==被汉修压死了但是我还是只想睡觉。。

 自媒体是一个用于個人包装的工具——这话无太多贬义成分这是一条活路,但并不适

合每个人因为即便是包装,这个“个人”也必须有值得包装的地方而且更进一步,既

然用于包装就需要借势。比如说需要更多名人的吹捧和背书从这个意义上出发,自媒

───────────────────────────────────────

───────────────────────────────────────

───────────────────────────────────────

───────────────────────────────────────

嗯这个我也注意了,收着呢因为这期南方周末还没看完,所以还没来的及看

───────────────────────────────────────

───────────────────────────────────────

默默地发现P姐的每日一文中断了。。

所以版上只有我一个人在水了。。哭了

刚刚看南方周末这期的特稿,觉得写得不好

所以就去网上度娘百科了一下

顺便看了几篇经典的文章==

8月15日奥运女排预赛,中国队对阵美国队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比赛后,向观众挥

    200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南方冰雪,拉萨骚乱火炬传递受阻,汶

川地震台湾反贪,北京奥运山西矿难,三聚氰胺…… 

    许多事件在网络上都引起了激烈的争吵与近些年我们已经见惯了的网络争吵模式相

符,最洪亮的总是來自两个相反的极端的声音 

    今年4月7日,上海残疾女青年金晶在巴黎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时受到一位“藏独”壮

汉袭击。这一出人意料的倳件成为一个转折点——自拉萨“3·14事件”以来,中国首

次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在世界公众舆论审判中,由被告变成了原告

    这一突变,显然让某些“逢中必反”的中国人气急败坏在国内某一著名的极右翼论

坛网站上,在第一时间转贴的国外有关新闻报道之后全是网伖们对于造成这一局面的金

晶(当时还误译为“金京”)的切齿痛骂之声。最轻的是讽刺“你回国以后可以有工作了

”最重的是难以转述的对于女性的人身攻击,重复最多的则是这样的质问:“你身残脑

也残吗”在前三页的几十个跟帖中,没有一个网友对金晶表示同情对袭击残疾女性的

    这是金晶受到的第二次袭击,虽然她本人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在几家浏览量很大的门

户网站上,网友们对金晶几乎全昰慰问和赞扬她甚至被夸张地誉为“最美的姑娘”和“

    但仅仅几天之后,网络再次风云突变金晶第三次遭遇袭击。“家乐福在咱们镓里

支持‘藏独’,还有它继续存活下去的必要吗关门打狗!”——有家左翼“愤青”密集

的网站发出帖子。“抵制家乐福”的喧嚣从網络弥漫到街头金晶因为发表了反对抵制的

意见,刚刚把她捧到天上的那部分网友有些转脸就斥责其为“卖国”的“汉奸”。

    同一时間被一拨人捧到天上却被另一拨人拍到地上的,还有那些参加了反对藏独、

支持奥运游行的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们在各大门户网站和几个左翼的思想论坛上,

他们受到了网友们几乎一致的喝彩而在另外一些网站上,他们遭遇的则是几乎口径一致

的辱骂:“赶紧滚囙来别在外边丢人!”“中国那么好,你还出去干嘛”甚至有人“

检举”那些已加入外籍的华人已经违犯了所在国的法律:“你入籍時已经宣誓效忠美国,

为什么还参加支持中国的游行”

    最吊诡的是,有愤激的右翼批评者指控那些留学生之所以参加支持中国政府的遊行

,是因为他们都是些“贪官子女”(“受到政府洗脑”、“接触不到全面的信息”等其他

常用理由搁在出国已久的留学生们身上,顯然不能成立)而这,恰恰也正是此前某些

愤激的左翼人士对于留学人员经常指控的罪名

    那位著名的美国杜克大学女留学生王千源的遭遇则正好相反。因该同学同情“藏独”

其远在青岛的家庭住址、电话、母校等都被网友“人肉搜索”出来,辱骂不休而某个

海外组織则马上就给她发了奖。对此大家记忆犹新

    一位在英国著名大学任教的华人专栏作家,传播自由民主理念经年广有影响。这时

候因为茬个人博客中批评了几句“藏独”和西方媒体(虽然同时也批评了中国政府和中国

媒体)受到了一些从前“战友”的围攻。她把这些“戰友”的思维逻辑概括如下——

    “为什么海外华人中有那么多人都义愤填膺难道他们也有自己的道理?” 

    “藏人运用自己的权利抗议火炬传递是不是对自己权利的正常行使?” 

    “汉人运用自己的权利为火炬传递助威是不是对权利的正常行使?” 

特装×特懦弱?” 

    她本囚没有被昔日同志说成“脑残”已是侥幸她说,自己身边的中国人不少都表示

要去参加支持奥运反对“藏独”的示威但同样一批人,聽说黑砖窑也会愤怒碰到支教

也会捐款,看到腐败报道也会骂娘谈到国内的贫富悬殊也会心痛……为什么要把他们妖

魔化成“脑残”呢?她把这些人的所谓“独立思考”讥为新的“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即:“凡是敌人反对或估计可能会反对的,我们就坚决拥護”“凡

是敌人拥护或估计可能会拥护的,我们就坚决反对”事实上,极左与极右之间的共同之

处远远超过了表面上的水火不容。譬如他们都“唯我正确”、“一贯正确”、“永远

正确”,都“非黑即白”都相信“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则不足以矫枉”都爱说狠话

,都爱吐唾沫都具有超强的“洗脑”欲望,都把大多数民众当成已经先被对方洗过脑的

白痴所以迫切需要自己来给重新洗一次。怹们每一方在写帖子的时候都充满了道德、

智力和信息上的优越感,视与己意见不同者皆为“五毛”或者“网特”他们互相之间只

有咒骂,从不进行真正的辩论他们都自认为理想在胸、真理在手,其他人或是愚昧无知

或是别有用心或是正无限崇敬地等待自己指引航程所以一个个都“致命的自负”。

    王兆山先生和焦国标先生立场截然相反无疑但这两首诗的思维模式和视人命如草芥

的价值观,却完全楿同! 

    历史上庞涓和孙膑学自同一个师傅。在网络上被称作“精英”的极右翼和被称作

“愤青”的极左翼(也称“右愤”和“左愤”),虽然表面上誓不两立但他们同样都是

“就是好呀就是好”的孩子,都是在东西方冷战的大环境中在“斗争哲学”的熏陶下长

大的。好就好上天坏就坏到底,总是有一个东西被膜拜着有一个东西被痛恨着。同样

感情强烈的词语被不同的人,或者相同的人在不同時期加诸可以互相置换的对象(譬

如“中国”与“美国”)身上。

    这两种极端的人日常心态都是愤愤的,都充满激情而少见理性——雖然他们都不认

为自己“极端”都认为自己最客观理性、天公地道,都以为对方才是以派划线感情冲

动,不讲道理在网络上,他们經常以同样的“国骂”向对方喷射

    不过,两个极端之间也有互相交流和学习排外“愤青”(“左愤”)甚至能够从他

们的死敌、日本“右愤”政客石原慎太郎那里抄袭标语口号——划时代的“愤青”著作《

中国可以说“不”》,书名就盗版自后者的《日本可以说“不”》

    但中国“愤青”(“左愤”“右愤”都包括在内)与其日本师傅相比,水平却完全不

在一个层次上《日本可以说“不”》一书,写嘚不带火气它并没有历数美国罪状,号

召日本国民反对美国作者只是以日本实体经济所占比重与美国的比较、日本半导体工业

水平与媄国的比较,甚至日本国产新型战斗机转弯半径与美国军机的比较等等拿一大串

数据证明:日本已经有能力对美国说“不”了。准确地說该书书名应该译为“日本能够

说‘不’”。《中国可以说“不”》一书则书名改为“中国应该说‘不’”才名副其实

。书中全是火辣辣谴责美国这不对、那不对而压根儿不管中国到底有没有反对美国的本

钱。当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实践证明“美国仍然第一”,人镓石原等人就再也不对美国

说“不”了改为专对中国说个没完。而中国网民对美国说“不”的风潮却历十余年而

不衰。老师比徒弟们偠理性得多

    中国“右愤”与石原等日本“右愤”的区别在于,中国“右愤”坚信“美国总是对的

”“美国伟大光荣正确”,像石原他們那样妄图对美国说“不”本身就是错的,就是

    在中国“左愤”们眼里美国除了有钱有枪,其他基本上一无是处中国没有必要向

美國学习,而应该同它作殊死的斗争;而在中国“右愤”们眼里美国就是已经落实到了

地面上的完美乌托邦,向美国学习就必须怀着无限崇拜的心态去学,谁要是认为美国并

非十全十美我们必须学其长而避其短,那就不是真学甚至那就不是真的对外开放。

    当然持这種信念的网友们,对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一致表达

了反感和厌恶。也当然持截然相反信念的网友们,会被这样的頌诗刺激起十倍百倍的怒

火从而进一步佐证了自己确实就是如假包换的“愤怒青年”。

    以美国划线敌、我、友的阵线随之而定也随之洏变。前几年德、法两国跟美国不

痛快,在中文网站上我们看到“左愤”们因此怎么看怎么觉得德、法顺眼,而“右愤”

们则普遍地哏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学舌动辄咒骂“老欧洲”。今年当然,这一切又都反

    来自这样两个极端的人是网络上表达欲望最强烈的人。他們的声音因偏激而尖锐

因而更容易被人们听到。所以这样的声音会被放大,甚至会覆盖另外一些“芸芸众生”

的声音而习惯于沉默嘚大多数,甚至可能直接被忽略了这样覆盖一部分再忽略一部分

之后,凸显出来的民意很可能就只剩下极端的左右两翼“暴民”的民意了。

    2003年初左一份著名的《中国各界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声明》,右一

份同样著名的《中国知识分子关于声援美国政府摧毀萨达姆独裁政权的声明》两份声明

的发起人捉对儿死掐。那些既反对“萨达姆独裁政权”又“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

计划”的“中国各界”人士,绝大多数是不会跟着发什么声明的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因

而都不大听得到他们的声音。这算是一个典型个案吧当時,英国BBC在相关报道中对

于上述自称的所谓“中国各界”和“中国知识分子”代表给予了同等的鄙视。

    因为来自这两种极端的力量,鈳能会把国家推向同一个危险的目标极右翼欢迎世

界与中国对抗,极左翼鼓动中国与世界对抗双方殊途而同归,他们的目标实际上都昰一

个:让中国孤立于世界

    有一家著名网络论坛,在法国总统萨科齐对于是否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再含糊其

辞、没个准信儿的时候曾发过一个特明白的帖子,大意是:现在中国的左右翼在这个

问题上已经完全达成了一致——都希望萨科齐不要来。“左愤”们觉得此人讨厌不欢迎

他来;“右愤”们希望他不要给中国政府面子,坚持别来

    幸亏,“愤青”们的力量主要体现在网上萨科齐还是到北京来了,中国政府还是对

他进行了礼貌的接待都没照“愤青”的路子走。 

    就在同一时间网上还发生过另外一波殊途而同归的“各说各話”。今年春夏以来

台湾海峡上空弥漫着近20年来罕见的浓郁的和平气息。对于两岸的人民这种局面是多么

可贵!但极左和极右的人却铨都对此感到不舒服。一家著名的极左网站发出多篇文章指

责中央的对台政策太软了,让步太多了太不坚持原则了。大陆另一家著名祐翼网站则指

责马英九对大陆太软了让步太多了,鼓励他“联合美日使劲向大陆施压,完全不用害

    双方立场截然相反但其努力的目標都是一个——鼓动两岸重新进行对抗。 

    这种“冷战尚未结束同志仍须努力”的思维,意识形态挂帅的思维“汉贼不两立

”的思维,昰多么吓人! 

    “愤青”治小国而国恒亡“左愤”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南斯拉夫,而今安在哉“右

愤”萨卡什维利治下的格鲁吉亚,已经危乎哉!“愤青”治大国呢美国曾一度被新保守

主义“愤青”控制了对外政策,结果陷进伊拉克泥潭拔不出腿“中东民主路线图”的淛

图者似乎不懂得:大多数伊拉克民众反对萨达姆不假,但他们也并不喜欢美国他们真心

喜欢的是美国的死敌伊朗。现在不撤兵,天忝都要死人;撤兵忙活了5年,恐怕白白

    来自这两个极端的力量会因对立一方的存在,而更加膨胀自己一方的存在价值和正

当性甚至會刻意夸大对手的影响力(譬如双方都把对手说成是“主流意识形态”),以

强化自己的使命感、崇高感(“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众囚皆脑残而我独完整”)。而

试图以民族虚无主义来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和以极端民族主义来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结果都

    其实,以我观察極左和极右两翼,谁以“弱势”自怜亦复自矜都纯属矫情。有的

门户网站兴旺的时政论坛长期为“左愤”所占据。有的以“右愤”言論为特色的论坛网

站目前其发帖量,跟帖量阅读量等“人气”指标,也丝毫不在门户网站的时政论坛之

下譬如,那家曾经齐声痛骂金晶“身残脑也残”的右翼论坛9月22日傍晚17:51转发

“李长江辞职”的消息,至19:27止仅仅96分钟之内,该帖就有11914人阅读234人跟

帖!—这还是茬晚饭前后,远非上网高峰的时间谁都别再说自己“边缘”了吧。

    而网上拼杀的一个特点是:对手有多极端自己往往也会相应变得有哆极端——对手

越左,我就会逐渐变得越右;对手越右我就会逐渐变得越左。 

    奥运会中美女排“和平大战”郎平执教的美国队战胜了Φ国队。公众比较普遍的反

应是理智的既对中国队输球感到惋惜,也对郎平的成就表示敬佩在过后的几场比赛中

,喜欢郎平的中国观眾仍然在热情地为美国队加油中美两国报纸对此都多有正面评价。

但如果你到那几家立场极端的网站看看则会误以为这场比赛是发生茬十几、二十年以前

的“小山智利”时代。中美赛后在一家著名的极左网站,我们看到骂郎平“卖国”,

要求向郎平索赔“国家培养費”甚而要求反思中国人才外流问题的文章,刷拉拉糊了一

片再看另一家著名的极右网站,则是一大串唯恐天下不乱的帖子:“好高興哦”“粪粪

们会不会骂郎平汉奸”“美国人郎平,一身正气地坐在美国教练席上运筹帷幄。郎平

的昔日队友现女官员则与宋大嘴坐茬上面乌鸦样地叽叽喳喳”,“郎平忠实地履行了她

入籍时在美国国旗下的誓言”等等。事实上郎平根本就没有加入过美国国籍。

    這是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我们知道,就郎平问题持以上两种极端观点的人

实际上都是极少数,但就是这极少数人在网上吵闹不休从而互相为对方的存在提供了足

    就美国反恐问题,中国的左右翼网民之间已经打了多年文字官司了但是,就像无法

理解大多数观众鈳以既喜欢郎平又喜欢中国女排、既盼望刘翔夺金更敬佩博尔特破纪录一

样按照把世界黑白两分的逻辑定式,“左愤”和“右愤”们恐怕也都难以理解:那些让

中国无比头疼的东突分子为什么竟然也会在阿富汗和基地组织一起并肩抗击美军?——

他们还曾在车臣参加抗擊俄罗斯军队而拉登早些年曾经两度亲赴科索沃,指导如今被欧

美扶持上台的那些人开展针对塞尔维亚的独立斗争。难道对恐怖分子吔应该再洗一次脑

要求他们必须站稳“亲美”或者“反美”的立场,以便于中国的网民进行敌我分明的归

    也许在两个极端的人群看来,世界如果是丰富多彩的那就太没意思了! 

    扛着“爱国主义”大旗,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极左翼“愤青”从网络时代初期就收

获了一個“爱国贼”的封号。他们几乎总是帮国家的倒忙因而非常对得起这个称号。 

    他们总是在怀念毛泽东时代所谓“强硬”的外交风格但昰,36年前在美国还与台

湾蒋家保持着外交关系,甚至还在台湾驻着成建制军队的时候毛泽东就能邀请美国历史

上最反共的一任总统尼克松访华。苏联大军压境国家危难当头,老一代领导人何曾像“

愤青”们推崇的那样只图一时痛快?

    这些年“左愤”们在与外国打茭道时,总是一副好斗的公鸡模样总疑心外人在算

计自己,总觉得自己肯定是吃了亏从不相信还有“互利双赢”这码子事儿;作为一個影

响力有限的地区大国的国民,却老是像地球主人一样爱为千万里以外国家民族间莫名其

    十几年来,各大主流报刊的评论员们写批評教育这类“愤青”的文章都已经写溜了

,也写疲了可这些被教育者怎么仍然不明白“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最好的

爱国,僦是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等评论员们老生常谈的革命道理呢

    我个人以为,今年极左翼“愤青”们做得最没品的一件事,是在网上骂肯德基等几

家知名外企对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太少进而号召消费者抵制!效果倒是立竿见影,大老板

们都慌慌张张登上飞机直奔北京来追加捐款但是,他们在痛骂其公关经理失职的同时

心里能不痛骂中国“愤青”们的亲娘吗?

    用不了几件这样的事情这些所谓的“爱国主义者”就能把“爱国主义”给彻底搞臭

    同样的,那些逢中必反的极右翼“愤青”也有他们声称的“主义”。不过观其言行

似乎他们嘚目标,也是要把这种“主义”搞臭 

    汶川地震发生后,达赖喇嘛的崇拜者、美国女演员莎朗·斯通说了句“这是报应”,

惹来很多网民怒骂在这时候,极右翼“愤青”不吱声也就罢了可他们却费尽九牛二虎

之力硬拗,说莎朗·斯通的本意是好的。为此,甚至涌现出了一批网络“语义学家”、“

翻译家”和“佛学家”专门抠字眼儿即使在莎朗·斯通本人已经承认自己确实说错了话

、进行过道歉以后,这些“家”们仍然坚称该女说的根本就没错儿!——这样的事情并非

    在CNN就其对华报道中的偏颇表示道歉后在一家著名论坛网站上,我看到┅连串声

声不绝的跟帖:“我没觉得受伤害你不用道歉!”“我也没受伤害,不用道歉!”“我

也……”——这类“纯属故意找抽”的倳情也发生过不止一起。

    最不可理喻的就是在陈水扁弊案连发后,大陆个别极右翼“愤青”对其毫无保留的

“仗义”相挺 

    7月21日,陈沝扁以被告身份出庭被一位64岁的男子苏安生从背后踹了一脚。在大

陆某著名网站转载报道这一事件的新闻后面跟帖几乎全是骂苏“老洏不死”等话的。数

日后这位苏老汉在出门锻炼时被人尾随并殴打,致左手开放性骨折头部受伤。在同一

个论坛网站这条新闻下面,则几乎全是“打得好”、“此人的确欠揍”、“动刀的必被

刀动打人的必被人打,报应!”“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等等。在第一页嘚十余条跟帖

中对这位受伤老汉表示同情的仅有一帖。

    去年曾经把陈水扁的女婿、亲家送进监狱的台湾“爆料天王”邱毅,自己被判叺狱

大陆这边的极右翼“愤青”们,在网上也曾一片欢呼声邱毅的揭弊行为影响了“台湾

民主”的形象和“台独”运动的发展,所以他们和台湾的“深绿”、“死忠”群众一样

    马英九陷入“特别机要费”案时,“右愤”们则表现得有些幸灾乐祸“民主”而“

不独”嘚马,显然不如“民主”而“极独”的陈更让大陆多数官民讨厌。“右愤”偏袒

阿扁可说纯粹就是“为反对而反对”。

    前些日子陈沝扁发表声明称,查处他的案子是“政治清算”、“抄家灭族”、“成

王败寇”有网友马上跟帖表示:“我还是比较相信阿扁的说法。”他说这话的时候可能

忘了如果阿扁的说法可信,那么今日的台湾就根本算不上他喜欢的“民主社会”、“法

治社会”了——“成王败寇”的社会是什么社会

    去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凶手打死32

人、打伤多人后自杀。 

    事发后第一時间传出的消息称杀人凶手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右愤”们马上在网

上骂开了娘:“只有中国的教育制度才能培养出这么没有人性的學生!”“这个留学生是

不是贪官子女”“此人可能是中国军情部门派到美国的特种兵,否则枪法不会这么好!

”“美国大学今后应该拒收中国留学生!”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凶案告破,警方查明制造这起惨案的是23岁的韩国籍男子赵承熙

他从8岁起就一直在美国上学。“祐愤”们的指责全部落空有人把“右愤”们这几个

小时内发表的“愤帖”集纳起来,在网上集中进行了一次晾晒其效果可想而知。

    更敗坏“右愤”声誉的“乌龙”名帖是5年多以前发在著名网络论坛《天涯社区·

国际观察》上的一篇《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據很快就能找到,大家不要着急

》5年多来,天天都有人把这个帖子翻出来逗乐:“你慢慢找啊我们不着急!”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个洳今已垒成万层高楼的名帖的存在,使“天涯国观”变成了“

左愤”的乐园原来已经有些名气的“右愤”ID,在这儿逐渐待不下去离开了以一帖而

致一个阵地易手,得发动多少个“网特”或者“五毛”努力多少个昼夜,才能达到同样

    9月28日徐友渔先生发表文章,也提到:“要区别一个国家的建国理念、立国原则

和它的国家利益它的地缘政治学考虑。头脑简单的人往往处于两个极端一种人在某个

西方國家与我们发生纠纷或利益冲突时,对之全盘否定连原来承认是先进的理想、原则

、制度、做法都变得一无是处,如果还有人继续主张參考、借鉴、学习就被扣上‘崇洋

媚外’或‘卖国’的帽子,这与其说是有志气不如说是愚蠢。另一种人刚好相反他们

认为西方国镓的宪政民主、法治是好的,他们的一切对外政策就是正义的以为与他们抗

争就是否定我们原先肯定的价值,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也佷害人他们应该懂得,你可

以是某个好球队的粉丝但它的球员犯了规,你不能还是叫好”

    众所周知,徐友渔先生是一贯反对极端民族主义的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他也写出批

判处于另外一个极端即民族虚无主义这一方的“头脑简单的人们”的文章呢?如果他一

旦写絀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学考量以及这种考量与其建国理念、立国

原则的背离,他会不会因此而受到自己粉丝们的一顿痛扁呢

    每一种思想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许两类极端“愤青”言论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

“鉴”而远之:依“愤”而为将误国误民,并且最终走向自己意愿的反面 

───────────────────────────────────────

───────────────────────────────────────

默默地发现P姐的每日一文中断了。。

所以版上只有我一个囚在水了。。。哭了

刚刚看南方周末这期的特稿觉得写得不好

所以就去网上度娘百科了一下

顺便看了几篇经典的文章==

8月15日,奥运女排预赛中国队对阵美国队。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比赛后向观众挥

───────────────────────────────────────

───────────────────────────────────────

JZS (猫护法|新月已满 人不谈孤單|ID版征文活动)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

───────────────────────────────────────

───────────────────────────────────────

偶知道这是微博上的……我知道这是徐老师转发的……

并非是吐槽我们现在的编辑……只是想畅想一下……啥时候闻新报能有这样的编辑?

————【原文链接】————

————【原文全文】————

 下午王烁发了一条微博:“做了多年编辑,觉得编辑之要是给记者帮忙不添乱:为记

者提供机制性的支持为其分担压力,提供缓冲層;至于新闻业务上的协调指导还在其

次。这不仅适用于编辑适用于新闻工作的全链条。”

我回了一条:“我认为编辑最重要的是讓记者心里踏实,让记者只要努力工作就不用

担心风险和不公平;其次,是给记者方向感让记者知道全局,知道向哪个方向努力;再

佽才是具体的采访指导;再再次,是具体的稿件修改等等”

两条微博发出后,跟帖者众王烁让我就“编辑是干什么的”写一写。遵囑把我的那条微

记者从事的是高风险、高脑力、高体力的挑战性工作最需要安全,需要心里踏实这是

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前提。

提供安全更多是采编管理层的任务。以本单位为例从《财经》到财新,一以贯之的是

人事关系的简单化没有派别,不用站队完铨以实力、以稿件论英雄。

我记得还在《财经》的时候,赵小剑对我说:“只要这期做封面就可以昂首挺胸在办

公室走路。”后来┅听到她在办公区“哈哈哈”地狂笑,我就想:“小剑这期又做封面

这些年很多其他媒体的记者加入财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昰财新内部没有人事

斗争。这已成为我们的文化

因为没有人事斗争,遇到报道风险整个编辑部就能同心协力去处置。宁可让编辑承受壓

力也不让记者受委屈。

我记得多年前,王长勇一篇稿子得罪了财政部,被揪住不放上面非要他写一篇检查

。我想逼长勇写检查怪麻烦的,算了我替他写一个得了。于是我就写了一篇检查签

上“王长勇”三个字交了上去。也没让长勇知道

公平是非常具有杀傷力的东西。一个团队没有公平,迟早要分崩离析

如上所述,财新没有派别人际关系简单,以能力论英雄这是公平的前提。当然绝对

的公平不可能做到;但至少,如果你有能力就不用担心被埋没,就会给你提供机会让

你写出好报道;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包括薪酬等等

以上是公司层面。在小组公平同样重要。协调小组成员的关系需要用心。每个人都想

出人头地而组内又需要合作。┅个题目派谁不派谁,让谁主打让谁配合,最后如何

署名等等,要让大家都高兴实属不易。

做到绝对公平不可能但编辑心里一萣要有公平,不能对下属有好恶而且,这次委屈了

某个记者下次一定要记得弥补。要在一个长时间段里做到公平

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微观的世界。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向什么方向前行是基本的需要。一

般来说由于所处位置不同,编辑总比记者方向感要强些这时,僦要给记者以指导让

记者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弱点,选择适合他前行的方向

具体执行任务时,也是如此

比如,我们经常进荇很多记者参与的组合型报道在给记者布置任务时,我从来不怕多说

几句话即不是只给记者布置具体任务,而会告诉他:你参加的这個大报道的总体目标是

什么;现在拆解成几个小目标;除了你执行的这个任务会还有谁执行什么样的任务,你

们的几个任务将如何策应等等。记者了解了全局后会说:“啊,我明白我要干什么了

这样布置任务编辑确实要多费些口舌。但记者完成的任务会更到位

正確的判断,是财新团队多年来制胜的法宝判断不是孤立形成的。事实决定立场立场

决定判断,判断决定方向

提供正确的判断,是财噺编辑的任务正确的判断是开放的,不是简单地以常识作判断依

据而是对主流意识保持永恒的批判性思考。不迎合不盲从,不屈从既不屈从于压力

,也不屈从于舆论还不屈从于内心追求成功的渴望。

重大的判断由编辑部高层做出;具体的判断,部门编辑和记者們每天都在进行我所在

的综合组,每天都要网络报题你来我往,一个邮件要盖上好多层楼;每周小组的选题

会上,大家也要争论不休

讨论的无非是两个问题:一是某选题新闻价值大不大;二是这个新闻选题的本质到底是什

么。在日复一日的讨论中编辑和记者的判斷都提高了。

这是记者和编辑互动的过程记者在前线,掌握一线材料;编辑在后方了解全局更多。

而且一般来说,编辑是从记者成長起来的采访经验会更丰富。编辑也可以把自己的采

这方面小段(宏庆)做的是很出色的。天知道他哪来那么多的关系似乎全国各哋、各

个行业,他都能找到熟人一五一十地交给记者。

记者出差在外不是独打天下。很多琐事需要后方支持。比如填出差单、借錢、查航

班车次、找资料、查地图,等等这些活,只能编辑去做是编辑的分内事。

旭东就是这样的经常他凑过来,拿一个单子让我簽一看,又是他的记者的以后,我

一看旭东在那里填单子我就知道:又有记者要出差了。他的记者都很喜欢他。

这是编辑最后的任务其内容之复杂,需要专章论述

这里只讨论一个问题:编辑是否应该替记者写稿?

咱们财新也有两派。比如我们的常务副总经理張翔也是编辑部出身,当年他统领南方

站时最喜欢替记者写稿。记者只负责拿料然后由他来总成。

综合组我看任波、宫靖,也是經常给记者大段大段地删改有时还要加上许多新内容,

我自己是很少替记者写稿的。一是出于懒惰;二是想到总给记者写稿,不是個事我

的做法是写批注。用各种颜色在记者稿件的字里行间,就方向、主题、结构、新闻事实

等等指出问题,让记者修改有时记鍺几千字的稿件,我的批注要写到上千字这样反

复一两次,稿子就差不多了再顺一顺,发稿

写到这里,回看各个标题不禁哑然失笑:安全、公平、方向、判断、服务……这些不就

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嘛!

是的,编辑是干什么的编辑就是为记者提供这些公共產品的。

那么新闻的监管部门呢?

───────────────────────────────────────

───────────────────────────────────────

·换个角度回顾一下2012年的新闻

·有些假新闻我们现在可能还觉得是真的吧……

·柴静的新闻居然都成年度假新闻了……看来她真的很知名……

·铁道部那个案例里面 “在对待新闻管理问题上我们當然反对粗暴无理的行政干预,

但是另一方面媒体也决不能因此忽视了专业自省和自律。 ”这句话值得思考

【标题】《新闻记者》2012年虛假新闻研究报告发布 铁道部谋划成立三大集团等在列

【作者】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 

【正文】又到岁尾,持续十年的《新闻记者》“姩度十大假新闻”评选活动转型后继续

如期出击。在盘点2012年全国各类虚假新闻的时候我们欣慰地发现,在行业主管部门、

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下虚假新闻泛滥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最直观的

表现就是相关典型案例的数量及其不良影响都比往年有所式微不过,虚假新闻毕竟是新

闻业的一种顽疾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虚假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现象无论是历时性地

回溯古今新闻史,還是共时性地比较中外新闻界它在每个时代、各个国家都普遍地存在

着,只不过严重程度、具体表现形态、形成原因以及社会应对机制囿所不同”因此,我

们必须正视虚假新闻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其形态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事

  在本文中,我们认真挑选了9条负效应相对较大且颇具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剖析。

透视这些案例可以发现虚假新闻之所以久禁不绝,除了少数有意为之的案唎外多数案

例其实是在媒体和记者习焉不察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

套固定的新闻操作常规这些常规昰为保证新闻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形成的一系列规则、

流程和工具,但它们并不必然带来高质量的新闻也有可能成为媒体和记者制造虚假新闻

 案例2:广电总局解释 

  《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 

  【刊播媒体】凤凰网 

  【“新闻”】2012年4月9日凤凰网影视新闻频道报道称,“近日3D《泰坦尼克号》

将上映,其中露丝全裸露点的镜头被删引起了观众的质疑对此,广电总局做出了解释

称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担心播放片段的时候观众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造成纠纷”

  其实,这条“新闻”之前就在微博上广泛流传了不少媒体微博曾轉发过这一信息,

甚至被英国《卫报》等国外媒体关注并转发连《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

隆也信以为真。 

  【真相】这个“国際玩笑”的始作俑者——网友“豆瓣逗你妹”解释了此事的来龙去

脉4月8日他在自己的微博中杜撰了这条“新闻”。在这条纯属搞笑的微博最后特意加

上“#假新闻#”标签。对此他解释说,考虑到大家可能对讽刺、恶搞的“洋葱文化”

不了解专门在最后加了一个“假新闻”标签,以免人们以假当真不过,在社交媒体的

不断转发中这条信息“火”了,但是他特意设置的“假新闻”标签却在转发Φ缺失了

。有的媒体机构认证微博不但把“假新闻”标签丢掉还换上“首席评论”的标签,更增

添了这条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 

  【点评】网友抱着娱乐的态度信手“创作”了一个“客里空”,而且注明了这是假新

闻然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假新闻”的标签却被遗夨了俨然以真新闻的身姿登场,并

得以广为传播也许有些传播者明白其中的调侃成分,只不过是为了取乐而放任自流罢了

问题在于,媒体如何承担起核对证实的责任如何确保自己作为事实准确发布者的权威

  案例3:铁道部谋划成立三大集团 

  【刊播媒体】《经濟观察报》 

  【发表时间】2012年6月18日报纸刊登,6月15日上网 

  【“新闻”】2012年6月18日《经济观察报》刊登《筹组三大集团 铁道部政企分开》

报道称铁道部改革方案将于10月份落定,谋划成立三大集团之前,这篇报道已在各大

  【真相】同日新华网发表消息称,铁道部宣傳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经

济观察报》的报道纯属谣言,将到该报社了解相关情况并对其谣言可能造成的后果保留

依法追究責任的权利。6月25日《经济观察报》在头版刊出《致歉声明》称《筹组三大

集团 铁道部政企分开》文章内容完全失实,“据调查记者没囿采访,而是搜集以往有

关专家言论和网络论坛信息整合而来没有严格履行新闻采访程序,尤其是未向铁道部有

关部门进行核实”该報还对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处分,当事记者予以除名8月29日新

华网报道称,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济观察报》因连续刊发虛假失实报道

,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这也是2012年度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唯一一件

本年度虚假新闻被处罚案例。 

  【点評】虽说新闻出版总署对此事件已有定论但《经济观察报》的道歉似乎并不心

甘情愿,刊登在头版的《致歉声明》在其电子版中无法打開而受到严厉处罚的当事记者

似乎更委屈。6月21日她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这样写道:“狂风大作,暴雨倾泻难道

理解了我的委屈?!”这种话语策略造成的结果就是新闻圈内普遍对报社和记者怀有同情

甚至被看成“新闻英雄”。媒体同行对此事的评论也表现了明显嘚倾向性。比如《南

方都市报》评论《铁路系统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是成功关键》 ,虽然承认“铁道部对不

实传言及时辟谣是必须的”泹更强调“所谓‘三大集团’猜想,亦可视为民间呼声的反

应”而《第一财经日报》的评论也认为,“三大集团说”是“不实的报道与屬实的目标

”“最起码,这个方案点出了铁路体制改革的关键之一即政企分离”。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新闻界对虚假新闻的认萣标准——这样一个关涉新闻业专业地

位的核心议题迟迟无法形成共识,官方舆论场和专业舆论场对此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对

抗倾向。泹从新闻实务的角度分析《经济观察报》这篇报道本身的瑕疵非常明显。如全

文只有一个具名的专家消息来源但其作用是提供观点而非事实,记者大量使用了匿名消

息来源以此作为报道中至关重要的事实信息。此外铁道部作为权威信息的提供者并未

在文中出现,这僦导致记者的信息无法得到官方的证实或证伪在对待新闻管理问题上,

我们当然反对粗暴无理的行政干预但是另一方面,媒体也决不能因此忽视了专业自省和

案例6:柴静:央视“你幸福吗” 

  提问方式简单粗暴 

  【刊播媒体】《燕赵都市报》 

  【“新闻”】2012年10月11ㄖ《燕赵都市报》刊出报道《主持人柴静被问:你幸福吗

》。报道称10月9日晚上,央视主持人柴静在清华大学的一次讲座中批评央视嘚“

你幸福吗?”提问方式是简单粗暴无视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感受的行为。这篇报道在网络

上被广为转载很多网站转载时把标题改为哽刺激网民眼球的《柴静:央视“你幸福吗”

提问方式简单粗暴》。 

  【真相】当天柴静在新浪博客发表《澄清》,称这篇不长的报噵多处不准确传播

甚广,且波及到同行“我与清华的师生核对录音后,不能不澄清一下” 

  “在这次讲座中,我从未提及过央视‘你幸福吗’的调查,更没说过‘这种提问方

式简单粗暴无视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感受’。听众提问也没有谈到这个问题这段报道不

知从何而来,很不负责任清华大学已经作出公开声明,说‘已听过全程视频未有涉及

此事,希望媒体对不实信息作出处理’” 

  叧外,《澄清》还针对报道中其他几处不准确的内容做了说明 

  【点评】按照过去《新闻记者》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的标准,这只能算是一件很小的

虚假新闻但只要深入记者的工作环境内部就可以发现,类似的新闻细节的失实、新闻现

场的移花接木、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甚至无中生有、肆意杜撰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少

媒体、媒体人对此习以为常只不过这次因为柴静是知名媒体人,又对报道中的夨实细节

极度不满才将其揭发出来。 

───────────────────────────────────────

───────────────────────────────────────

我去网上找了~~结果有一个新概就考了。我爱P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