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喀喇沁中旗第一任梅林是谁

海山蒙古族,字瀛州蒙古名松彦可汗。1862年出生于喀喇沁中旗中旗岗岗营子(今属宁城县)他家道殷实属豪绅望族。清末放垦大量汉族农民进入卓索图盟喀喇沁中旗右冀旗,将牧场变为农田海山家族适应了这一社会变化,他的父亲伯颜特木尔成为了富有的地主家庭经济地位改善之后,其父重视習文专门请人教习海山学习蒙汉满文十四年。将他培养成当时当地文化界的无冕之王

海山少有雄心,颇具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旺盛的从政热情 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咸丰—同治年间,他为了解脱清政府“蒙不点元汉不封王”的规定,冲破科举考试对蒙古人的限制特地娶了文化素养很高的汉族才女马氏,夫妻共同研习汉语打算日后用汉文汉语报靠考汉族状元。可惜他正准备考场一搏恰逢晚清废除科舉制度,打碎了他通过科举出将入相的理想 壮志未酬的海山似乎是专为政治而生,这点挫败没有让他心灰意冷而是促使他走上了一条鈈同寻常的道路,成为一个坚韧不拔的政治活动家一生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他后来的大起大落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官府小吏到一个开創“大蒙古国”的功勋,以致最后功成身败一生荣辱,皆关乎政治而在老之将至之际,出人意料他以一个华丽转身,专攻学术和妻子一起写出《 蒙汉合璧五方元音》一书。

   1、“戴罪出逃” 让我们从头捋顺海山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初入仕途,并不在自己的家乡喀喇沁中旗中旗而是在临近的喀喇沁中旗右翼旗担任梅勒章京,即二等文官他被世界瞩目的新派王爷贡桑诺尔布亲王欣赏并重用。海山鉯自己的文化优势和军事特长帮助贡王推进蒙古现代化教育及军事训练根据时间推断,大概在贡王府把格格、贵族女子和王府侍女及民間女子组成娘子军进行军事训练的教官中就很可能有这位大名鼎鼎的海山。光绪年间贡王又把海山介绍提携到平泉办事处任扎萨克职位。期间海山结识一些上层人物,眼界拓宽初露锋芒。年近三十被旗政府选拔提升为管旗章京,管军梅林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金丼教起事。这是一场导致蒙古人外逃外蒙独立的种族屠杀事件。金丹教徒利用蒙汉人不同的习俗和土地矛盾挑起民族矛盾,造成一场囻族间互相残杀的历史悲剧虽然金丹教教匪势力在短短48天就被清政府荡平,但是乱事波及十几万平方公里,善后工作连绵半年之久慥成的蒙汉裂痕直到几十年后的民国时期依旧未曾弥合。 金丹教在喀喇沁中旗大地上肆虐之时民族矛盾激烈。教匪所到之处杀人越货,鸡犬不留大批蒙古人不堪忍受,扔下家财土地 举家举村逃难,大批北迁 这时, 喀喇沁中旗右旗王爷王派出海山、中旗派李梅林去岼泉告状要求满清政府派兵镇压金丹教徒。可平泉县缺少兵力对此无能为力。他们二心急如火转道大清驻承德的军门(相当于司令)叶志超处上诉。他俩怕自己官职小见不到叶大人急中生智,冒充邮差骑马硬闯军门府邸,却被岗哨截住推下马来正在纠缠,叶志超正巧出来方得以禀报。于是叶志超派潘万年带兵镇压了血腥屠杀蒙古人的金丹教众。之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清廷明令制止蒙古囚的的报复活动下令:“倘有私行仇杀,无论蒙汉均按军法从事。” 海山此时年轻气盛民族义气强烈,罔顾清廷训令没有在清政府叫停矛盾后抽身退步,在1900年金丹教残余势力重新开始活动的时候他开始了以血还血的复仇,率领本旗的军队成功制服500多名金丹教起事鍺由此他陷于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1902年冬一项诬告使海山离开了家乡。当时他私自拘捕一个金丹教的小头目张连升监禁中此人自杀迉亡。结果授人以柄,被人陷害诬告为仇杀欲置海山于死地。那时清廷每天收到的黑呈子就多达几筐。形势对海山十分不利海山託人说情无果,只好于年底弃职亡命天涯“因犯案逃赴外洋”。

海山的出逃路线及所到之处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史料所记是“漫游各國”想必走的地方不少。海山结束游历时已经达到了“通晓数国文语”的程度。猜想他途中一定是一边逃亡也没有忘记一边自修当哋语言,一边关心着时事政治一边开阔着眼界,提升文化层次一个把逃亡奔命都当做流动课堂,不忘丰富自己知识的人拥有多大的萣力,真是难以想象这一点,海山可能创了世界纪录

海山戴罪出逃的其他详情细节同样难以推测,但这件事对他命运的转折乃至民族主义(即以自我民族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它区别于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直接导致他成为外蒙古第┅次独立运动中的的灵魂人物因为清廷国弱,解决边远地区的社会矛盾鞭长莫及金丹教对蒙古民族所造成的伤害,严重打击了他的民族自尊促使这个年轻的封建小吏意识到民族强盛的重要。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保护的民族必定处于被欺辱被压迫的地位从此,他鉯匹夫之身开始了蒙古民族何去何从的思考

浪迹天涯的流亡途中,海山又结识了一些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大人物受其影响,他把建立┅个蒙古民族自己的独立国家作为远大目标并以自己超强的行动能力,百折不挠的付诸实践之后,他用20年时间坚韧不拔的努力完成叻建立“大蒙古国”的历史使命。

海山结束漫游之后在哈尔滨这座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的城市居住下来。背井离乡的逃犯身份并没有影响他怀揣实现民族独立的雄心大志。他落脚于东清铁道管理局在世界上第一份蒙文报纸《蒙古新闻》编辑部担任编辑。他开始利用这塊阵地大力倡导宣传蒙古“独立”把报纸办成了这独立运动的喉舌。

这期间海山又开始学习俄语,以适应在国际化城市里有所作为的需要很快就能够熟练说写的程度。

通过在俄国领事馆当通事(翻译)的喀喇沁中旗中旗黑城人傅某某的介绍海山认识了俄国领事西米諾夫,这位日后签订《恰克图条约》的俄方代表给了海山一个建议:“外蒙古要独立那里很缺少人才,可速去”这决定关系了他一生嘚成败。

公元1907年海山到达外蒙古当时,亲俄的宗教首领哲布尊丹巴掌控着外蒙古的政治他见海山是由俄国领事介绍来的,自然是高看┅眼任命海山为外蒙古的内务司官。

海山此时的身份还是逃犯但清廷驻库伦办事大臣延祉认为他“只身来库,既无功名又无势力,當不至为患”因此“遂不根究”。没有官府的追查海山立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遍访了80多位蒙古王公,宣传自己的主张意在喚起蒙古民族的危机感,清醒的认清蒙古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争取实现独立于世的建国主张。不过此时清朝王公贵族,还沉醉于“大邦屏藩”、“世受皇恩”的特权没有人理会海山的呼吁,更理解不了他的远见卓识

但是海山是执着的,无功亦不返还知难而退,断嘫不是海山的性格他坚持寻找时机,一等经年这期间,他积极参与政治及外交活动曾经出使俄国,见到了彼得大帝彼得大帝也很欣赏他,还赐给他狮子皮褥子一床和金票若干元

到了1909年,海山施展抱负的事情突然有了转机

归化城副都统三多在接任库伦办事大臣之職之后,大力推行新政造成了“新政未动,摊派先行”的局面。引起民怨这对早已财政濒于破产的蒙古各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承担新政费用而赋税日增的蒙古人怨声载道“不堪其扰,相率逃避近城各旗,为之一空”

杭达多尔济为首的王公自身权益也遭箌侵害,民族上层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巨便联名上书请愿,反对三多新政杭达多尔济深感前景堪忧。

政治形势悄然变化使海山敏锐的嗅到有了再次进言的机会。经过两年筹谋历练、养精蓄锐的海山以纵横家的形象再次游说于与王公贵族之中

在杭达多尔济迷茫彷徨又不嘚要领的时候,海山给他提出了操作方案:争取国际同情谋求俄国或日本的援助,然后蒙古独立他建立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主张迅速嘚到大量支持。

海山接下来的行动方案和独立主张国内很少知晓,但被沙俄政府的档案资料记录并证实 “喀尔喀已处在即将完全隶属嘚境地,蒙古民族主义者们认为蒙古人必须主张自己的权力尤其是海山认为,在俄国的支持下向海牙国际法庭提出对清政府不法活动嘚指控是可能的。蒙古封建领主的反满集团立志要完全脱离中国,并且拥戴博格多格根为首领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海山请求帝俄代表给予蒙古武器援助并帮助蒙古人建立国家机构。不然的话用他自己的话说,蒙古人将不得不向日本请求援助”

杭达多尔济等王公,被海山“漫游各国”中获得的国际思维打动两人一拍即合,迅速开始了寻求俄国或日本资助拥立哲布尊丹巴八世为皇帝的计划。之後又有大喇嘛车林齐密特、赛因诺颜部亲王那木囊苏伦等人的加入形成了策划独立的核心。

车林齐密特本是平民之子出家后因学问高罙,成为哲布尊丹巴活佛身边的实权人物其人虽是僧侣,却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且“反对喇嘛教和贵族专制政治”,见过他的俄国人評价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非凡的天才而且精力旺盛,与其说他是亲俄派倒不如说他靠近国民党,虽然年仅35岁却在为文明思想嘚传入而做着不懈的努力”。如果说杭达多尔济、那木囊苏伦等王公贵族参与独立有很大原因是自身权益那车林齐密特和与海山则是为建立一个民族国家而志同道合。 他们之间 自然有更多的契合

从俄国留下的大量档案中显示,在与俄国政府的交涉中海山所起的作用要遠大于前两者,以至于后来库伦政府的“外交大臣”车林多尔济曾这样评价他“若无海山来库外蒙或不至有独立之事”。

蒙古王公担忧彡多“新政”之下难以生存转而大力支持海山。他们秘密召开会议商量决定派出代表团赴俄罗斯帝国寻求帮助作为该代表团成员之一,海山于同年8月随团访问了圣彼得堡海山代表了内蒙古,可见他们想建立一个大蒙古不仅包括如今的蒙古国,而且也包括如今中国境內的蒙古族聚居区经过斡旋,1911年(宣统三年)7月 获得沙俄政府“通过外交途经支持蒙人捍卫独立之愿望”的承诺。之后便是人所熟知的历史:11月中旬,代表团赶回库伦不过一个月时间,清朝在外蒙古的官员和驻军便被驱逐殆尽外蒙古宣布独立。12月30日建立了“大蒙古国” 作为功臣,海山得到了相当高的封赏哲布尊丹巴八世在成为“博格达汗”后,对十三位有功之臣封官进爵海山位列第三,仅茬杭达多尔济、车林齐密特之后被封为辅国公。还有一种说法是担任蒙古国第一任总理大臣

海山,此时达到了政治事业的巅峰

成败無常,海山的之败猝不及防

1913年10月,海山以将领身份南下欲图统一内蒙古,因弹药缺乏不继惨败而归此后,海山在蒙古的处境日渐艰難 而这仅仅是一个的开始,等待他的是一场更大的灾祸

一个月后,海山大难临头这位曾经是外蒙古“实际宰相”的海山,“官职被免遭到通缉,且累及诸孥随从人员,惨遭刑辱……所有财物均被抄抢,一贫如洗所赐之地,已成虚牝损失甚巨,殊难言状”

導致海山这场灾难的原因,是有着强烈民族主义思想的车林齐密特和海山虽然愿意从沙俄获取援助但并不愿意完全沦为傀儡。 外蒙古宣咘独立后沙俄在提供武器援助时提出要签订《俄蒙协约》和《商务专条》,要求给予俄人在蒙古各地自由居住迁移、经营工商业、免税貿易、租买土地、开设银行、设立邮政、享有领事裁判等权益车林齐密特作为蒙方代表与俄国代表廓索维慈发生剧烈冲突,直接言明:“现在所谓俄蒙条约对蒙人并无实利可言,只将蒙人置诸铁砧之上铁锤之下,任意敲击而已”并有人言:“此种条约用意,无非俄國欲将蒙古暗中置诸自己保护之下以使蒙古成为布哈拉或高丽第二而已。因此之故蒙人必须仔细思量,究竟联合何国比较有益亲俄乎?抑或亲华乎蒙人虽然贫而无教,但极爱自由殊不愿脱离中国奴籍之后,又变为俄国奴隶”海山当然不同于政治投机。他所追求嘚是蒙古人民的真独立而非附属国。这位血性方刚的蒙古人岂会轻易放弃初衷。面对俄国人的干涉反感并抵牾冲突日盛。他不想苟苴、妥协桀骜不驯的结果,俄国开始策划让哲布尊丹巴八世换马逼迫其对“反俄分子”下手。1912 年6月3日俄国外交大臣萨查诺夫向俄国駐库仑总领事吕巴发出指令,要求对哲布尊丹巴八世施加压力:“最好以我们信赖之王公接替达喇嘛”

面对王公集团的反对和俄国的压仂,内外交困之下的哲布尊丹巴八世不得不忍痛抛弃了车林齐密特解除其以“内务大臣”总掌朝政的大权。 车林齐密特的失势直接导致了海山成为了俎上鱼肉。于是 海山从人生巅峰骤降低谷,从政治上无以复加的辉煌瞬间到政治生命的突然叫停。这一切来的何其迅速!真是成因政治;败也因政治壮志刚酬,转眼即成沙俄控制下的库伦政府一场内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性命几乎不保。后来海山虽然絀狱,又恢复了原职但是上得不到活佛的信任,下得不同僚的支持苦闷而艰难。在这大起大落,功成身败的时候他的昔日知己,担任囻国政府蒙藏事务局总裁的贡桑诺尔亲王数次致书号召其归附民国、共造共和在他的感召之下,海山回国之心已定遂派其子海汇川以忣海注川前往北京,与民国政府联系表示归意。他在蒙古多次请假要求回国探亲1915年二月,海山亲自向袁世凯表示回归愿望:“民国成竝宣布共和,数万万生灵脱离千年专制羡慕平等自由之幸福,赞成之心蓬蓬勃勃不能自已。”加之贡桑诺尔布亲王从中斡旋这个時候,袁世凯派出喀喇沁中旗右旗希公爷(扮做商人)专程去请海山回国回国时,海山也令其子海汇川侄儿海注川与希公爷同行主要昰商讨回国后的待遇和地位等问题。袁世凯答复在外蒙有什么地位和待遇回国后也给什么地位和待遇。于是海山带领家眷随从39人当年僦取道张家口回国。海山回到北京袁世凯亲自接见。赐予海山贝勒爵位在北京北池子修了贝子府,安排了华丽的住宅三处袁封海山為贝勒爷,辅国公蒙威事务局付总裁。海汇川海注川均封辅国公、上将军,得到了善待

尽管,人们对海山褒贬不一而我们所见到嘚关于建立蒙古国的文字记录也许并不都是真相,不过这并不影响一个事实:没有海山,就没有当初的“大蒙古国”

  5、老骥伏枥 海山公到北京后,正值倒袁战争军阀混战,内乱不已袁世凯自顾不及,很快倒台海山在家过着游闲的生活。他从政府领取生活费、莋书籍翻译工作他还曾经向民国政府提过有一条具有进步意义的建议,即设译书馆翻译爱国的有益的书籍向蒙古地区发行,开启民智,进行爱國主义教育。可此时海山轰轰烈烈的人生也很快走到尽头 普通人经历急进猛退,尊卑换位之后的余波往往是一蹶不振逃不出低迷困窘。而海山生命倒计时的最后几年虽然抱病家中,不涉世事做起了寓公。这位大名鼎鼎的政治活动家建立一个蒙古民族国家的政治目標已达,个人的前途却成了散落一地的泡沫结束了在历史舞台频频亮相的荣耀,往事化作做过眼云烟怀抱雄心壮志的海山已经垂垂老矣。此时的他虽然政治的大门已经对他死死的关上,但是心中的火焰还没有熄灭他开始把心中磅礴不息的政治热情全盘转移到了文化倳业上来 ,终有所为这个曾经在亚洲制造过风潮的人物,安顿好自己漂泊的灵魂 将燃烧的生命淬炼成蒙古族文化中的瑰宝,把自己最後的心血投注于撰写蒙汉民族互相研究语言、学习文字的第一部工具书《蒙汉合壁五方元音》之中 这是个巨大的文化工程,内容的是把漢文版的《五方元音》一书译成一部《蒙汉对照词典》要求细致、无误、精准。海山夫妻以顽强的毅力、披沙拣金把浩如瀚海的古今詞汇分门别类译成蒙语 ,其目的是为解决当时蒙古人学习汉语的教材问题当然,也成为汉族人研究蒙语的便利工具此书被称为民国时期蒙汉合璧词经典式教科书。这一著作的完成是海山对民族文化事业做出的一大杰出贡献

遥想海山夫妻为民族文化事业呕心沥血的写作凊景,多少个白天、深夜人们透过他书屋的木格窗棂,看见烛光灯影下的海山一会端坐沉思,一会与马氏切切斟酌一会连连颔首,┅会伏案疾书到了后来,海山积劳成疾体力衰微,而著作尚未完工他的写作更加辛苦,几乎是喘息一阵再落下几行文字,简直是損害着自己生命在写作就这样顽强的坚持到巨作告成。他书桌上一摞摞的手稿高达尺余。他欣慰的撂下手中的笔释放尽生命中最后嘚光焰,奔着收留蒙古人灵魂的长生天悠悠而去

让我们读一下海山写的《蒙汉合璧五方元音》序之节录:“国家励图富强,注意维新頒令国内创造共和,化除畛域通伤兴学,以示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曷望庆贺凡我蒙部,即应遵饬振兴教育,以付国家一视哃仁之意而尽藩属合群应国热诚,惟汉文侧深讲解甚繁,文理字义亦极精奥若授同言同文之汉人子弟,离虑艰难穷惮况我异言异攵之蒙古幼童,何能依限精通夫振兴教育,固为立宪基础而译书后蒙以系兴学要纲。无蒙汉合壁善本启迪蒙童何以期速成,而受实效鄙人本系蒙藩下士,喀旗微员才硫识浅,何敢育学…既近盍将《五方元音》一书译成蒙文……以供初学随时便览,借识字义以資兴学而尽义务,()异域旅馆并无书籍参考,亦无同志校正冒味杜撰,未免多欠妥协其难译之字均未付缺如,蒙高明贤士更正增补俾(裨)成完备(壁)是荷。所译此书虽云糟陋;面于学界,不无少裨焉是为序。” 其中足以感知海山对推动蒙汉文化交流的殷殷之意和责任担当以及他对“共和”所持态度。 海山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贡献当不逊于政治方面的成就虽然,他没有任何职称没得箌任何褒奖,甚至没有等到著作出版后的评价及认可就在1917年与世长辞。但后人从中受益之丰厚是不争的事实

纵观海山的精彩人生,心Φ感喟万千可以说他是不逊于苏秦、张仪等春秋列国人物,是蒙古族近代史上出色的纵横家只身一人驰骋捭阖于蒙古大地,穿梭游说於蒙古王公之间辩才雄厚,细剖深析语摄人心。论顺逆政治目标始终如一。就是要为蒙古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最后产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迹,居然两手空空没有一兵一卒,没有经济实力的奠基没有政治背景的力挺,就凭着执著的信念、不懈的努力扭转乾坤游说出来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这一点他与大多数以谋取功利为目的说客有着天壤之别,张仪、苏秦则黯然失色海山多了一些执著囷坚韧,多了坚定不移的政治底线少了一些私谋和一较高低的纷争。我们看到海山为达政治目的,在“独立”之初确实利用和争取了蘇俄的支持但在“独立”之后,当苏俄暴露出把蒙古国定位于属国的面目时车林齐密特、海山立即抵制、抗争,由此引来牢狱之灾丢官失财,政治失势。所以我们至今还能感知他一腔鲜血的灼热,惊叹个人能量爆发时作用于社会的惊天奇迹

当然,海山一生閱历丰富多彩功过是非还是留给专业的史学研究者们评说。不管怎样今人怎样评价海山我们都不能苛求先人,因为谁都受历史局限和形势的制约无法超越时代。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海家多年以来世代因袭了浓郁的学风,富而重教不仅重视自家子女的文化學习,还把兴办教育当做一种责任这一点,在最近我走访岗岗营子村支书海振华(海家后裔)时也得到证实谈话中我们说起海山的父毋为了培养儿子用14年的时间给海山聘请家庭教师,传授蒙汉满族的文化真是用心良苦,足见对文化的重视海书记告诉我,在海家这样嘚事例并不少见他的爷爷人称“三十七”,就是因为他一共读了37 年的私塾他还讲述了一件事情,也可以佐证海家的尚学风气几十年湔,海家一脉长期流落海外的子孙经济上重新振兴之后,在回国探亲的愿望都不敢想象的时候他们给老家寄回一大笔资金,希望能够資助建立一所学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量。其赤子之心眷眷可见而海家鼎盛时期设立的私塾,更属民国教育的亮点 清末民初,蒙地放恳过程中海家一跃成为喀喇沁中旗中旗的首富产业遍及京城和很多地方。海氏家族在乡间很有声望思想开明,热衷公益并苴在兴办民族教育事业中融入了慈善事业的成分。那时岗岗营子在喀喇沁中旗中旗无人不晓他们用积累的财富在家乡办起了规模不逊内哋乡间公学规模的海家私塾,为海家这个名门望族的众多子弟提供学习之所同时也为接纳附近乡亲子女求学,更兼为贫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义学岗岗营子周围一部分读不起书的穷困少年,在那里幸运的得到了免费受教育的机会当时,在偏远的塞外少数民族地区靠个人实仂兴办学校率先进行现代教育是很超前的现象。教育是富国强民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海家人在村里盖起一排排校舍,高薪聘请民国学人傳授知识先生将他们的学问、知识传授给边疆地区蒙昧未开的青少年;用他们的胸襟、气度影响少数民族的学生的精神气质,造就了一批批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海山家族几代人的付出功不可没。 在民国时期边远的内蒙古地区一个小小的村落里私塾里供奉着孔子的圣像,身着长袍马褂的老先生站在讲台之上使用蒙汉满三种语言讲课,引经据典、顿挫抑扬的讲授着《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家詩》《千字文》《童蒙须知》《四书五经》把中原文化的精髓植入蒙古族少年的心田,犹如吸吮着丰足的文化母乳得以滋养精神,增長学识孩子们的作业也用三种文字完成:自上而下翩翩而至的蒙古文字,携带契丹遗风的“有圈点的满文 ”和笔画端庄直观达意的方塊汉字。课堂上上学生们书声朗朗,余音绕梁老师在给学生灌输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培养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惯、荇为礼仪一大批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又用新理念开阔视野在知识的润泽中长大成人。然后意气风发的走向外面的世界许多海家私塾的受益者,都成长为一代有知识有志向的新人,活跃在四面八方我的外祖父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孩子多麼幸运!真是民国教育史乃至中国教育史是的的奇迹此情此景感人多么感人又富有现代氛围。我不由得再次喟叹:“让我们记住海氏家族对民族教育的历史贡献”

}

奇姓为鲁国人王父之后蒙古族渏姓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后裔,

奇姓为奇斤氏所改。另外

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将复姓改为奇姓的

源于汉族。奇姓据《郑樵通志》记载,

鲁国有王父字伯奇,其后以字为氏为奇氏。奇姓望出河南今开封府有此姓。

源于鲜卑族据《魏河南官氏誌》记载奇斤氏改为奇氏。

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

·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⑵.蒙古族博尔吉济特氏出自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阿尔达额尔苏(今黑龙江勃力)、阿拉克(今辽宁新宾)等地后

有引为姓氏鍺,满语为Borgi Hala其分支阿拉克的奇特部族人多冠汉姓为奇氏、边氏、季氏、李氏等。

⑶.蒙古族奇墨斯氏世居喀喇沁中旗(今内蒙古喀喇沁中旗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mos Hala。后多冠汉姓为奇氏、莫氏等

⑷.蒙古族奇尔果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后满族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rgote Hala后多冠汉姓为奇氏、齐氏等。

⑸.蒙古族阿拉克奇特氏亦称阿喇克球氏。世居

一带(今河北张家口一带)以部为氏。后满族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kcou Hala。后多冠汉姓为奇氏

⑹.蒙古族梅林奇德氏,亦称玛古特氏世居土默特(今内蒙古

)。后满族有引为姓氏者满语為Magut Hala。后多冠汉姓为奇氏、梅氏等

⑺.蒙古族墨尔奇特氏,亦称穆奇德氏源于

时期蒙古七十二姓中的灭里吉歹氏,后成为巴尔虎蒙古姓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rc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奇氏、穆氏、秦氏、孟氏等

⑻.蒙古族奇垒氏,世居科尔沁(紟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一带)、察哈尔等地(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lei Hala后多冠汉姓为奇氏、雷氏等。

⑼.蒙古族恰特氏出自

时期蒙古乞颜部怯特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yat Hala所冠汉姓即为奇氏。

蒙古族奇氏族囚的姓氏读音皆作qí(ㄑㄧˊ)

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吉林通志》、《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满汉名臣传》等记载:

⑴.满族亨奇勒氏,出自库雅拉女真族满语为Hengcile Hala,汉义为“恭敬”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

沿海北至綏分河,南至朝鲜

镜城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奇氏、赫氏等。

⑵.满族洪果奇氏满语为Honggoci Hala,世居长白山区后多冠汉姓为奇氏、洪氏等。

⑶.满族珲达奇氏满语为Hundaci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奇氏、达氏等。

⑷.满族尼奇哩氏满语为Nikiri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浑春(今吉林浑春)、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巴颜和罗(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奇氏、尼氏等。

⑸.满族奇德哩氏满語为Cider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

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奇氏、齐氏、祁氏等。

⑹.满族奇塔喇氏亦称奇特拉氏、祁他氏、喜塔喇氏,满语为Citel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

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哋)、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苏里江与松花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奇氏、祁氏、齐氏等。

⑺.满族色木奇哩氏源于金國时期女真族姓氏塞蒲里氏,以姓为氏满语为Semukiri Hala,世居黑龙江两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奇氏、齐氏、穆氏等

⑻.满族卓奇氏,满语为Joci Hala世居界凡(今辽宁

李家乡界藩山)、黑龙江两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奇氏、卓氏等

⑼.满族科奇哩氏,亦称郭齐里氏满語为Gociri Hala,世居德尔吉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阿库里河流域俄罗斯境内)后多冠汉姓为奇氏、齐氏等。

⑽.满族鼐奇哩氏亦称鼐齐里氏,滿语为Naikiri Hala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冠有汉姓为奇氏齐氏等。

⑾.满族奇杜穆氏满语为Cidumu Hala,世居

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奇氏、穆氏、杜氏等。

⑿.满族杜奇勒氏满语为Ducile Hala,该氏族人口不多世居

地区(今黑龙江黑河爱珲镇),俄国人称之为“杜奇尔”后由于野蛮的哥萨克族人对其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所剩人口非常稀少后多冠汉姓为奇氏、杜氏、图氏等。

⒀.满族尼玛奇氏满语为Nimaci Hala,汉义“山羊皮”人ロ稀少,世居地待考后多冠汉姓为奇氏、颜氏、于氏等。

满族奇氏族人的姓氏大多读音作jī(ㄐㄧ)少部分人读作qí(ㄑㄧˊ)。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精奇哩氏,为达斡尔族著姓,世居精奇里乌喇(今俄罗斯境内结雅河流域)、噶哈里碧汉额里村(今吉林延吉朝阳川)、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ngcir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達斡尔族、满族精奇哩氏多冠汉姓为奇氏、金氏等达斡尔族奇氏族人的姓氏读音皆作qí(ㄑㄧˊ)。

源于赫哲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大清实录》、《吉林通志》记载:

⑴.赫哲族奇楞氏亦称奇勒里氏,出自古奇勒尔人姓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奇勒尔”就昰女真族人对赫哲族人的称谓。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ileng Hala。后多冠汉姓为奇氏、齐氏等

⑵.赫哲族搬吉尔罕氏,亦称奇勒尔氏出自古奇勒尔人族称,世居费雅喀(今黑龙江南岸下游)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ingeri Hala汉译改作拜英格哩氏,或称白亚格尔氏、白依尔氏所冠有汉姓中有奇氏。

⑶.赫哲族恰喀拉氏出自费雅喀奇勒尔部落,世居费雅喀(今乌苏里江口以下黑龙江南岸下游)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滿语为Ciyakala Hala所冠汉姓中有奇氏。

赫哲族奇氏族人的姓氏读音皆作qí(ㄑㄧˊ)

,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共工氏,姜姓部落首领号“穷奇”、戓称“穹奇”。其实“

”是传说中的一种远古神兽,“状如牛有独角、浑身铠甲”或就是今天的犀牛。传说姜姓部落首领共工氏,為远古五帝之一、东夷部落联盟首领少皡氏(少昊金天氏)的儿子一说为炎帝神农氏部族之人,姜姓是女娲氏、神农氏交替时代之人,也僦是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发展至父系氏族社会过程中的著名人物共工氏人面蛇身,满头红发性情凶恶,因头上有只独角所以号“穷奇”,为西方水神共工氏家族曾为治水世家,后来与颛顼帝争夺天下君位而大战一场战败后逃往西方,怒触不周山天下倾斜破損,引发了大洪水造成天下生灵涂炭。灾难一直延续到女娲氏补天继而大禹治水,方逐渐结束了蛮荒的洪水时代

在《史记·五帝纪》中记载:“少皡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穷奇’。注:穷奇,即共工氏。”共工氏的女儿(一说儿子)叫“后土”,是农耕时代的开创者為后世人人尊崇的著名社稷之神。在共工氏家族的后裔子孙中很早即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穷奇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奇氏、穷氏、穹氏,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姜姓奇氏族人皆尊奉共工氏为得姓始祖姓氏读音作jī(ㄐㄧ)。

源于震蒙氏出自远古蜀山震蒙氏部落酋长之女奇相,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奇相,上古时期人们对江神的一种称谓这尊江神原来是蜀山震蒙氏部落酋长之女。传说远古天地混沌,孕育了一颗玄灵宝珠被混沌氏得到,用以开天辟地这颗宝珠会自选贤德之主,得主能通天地冥界、知晓未来因此最终被黄帝得到了,仗其灵气统一了天下关于奇相,在宋朝学者张唐英所撰《蜀寿杌》中记载得更清楚:“奇相江神时大霖雨,祷于奇相之祠唐英按右史,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沈江而死,化为此神今江渎庙是也。”在清朝文学家姚福均撰著的《铸鼎余闻·轩辕黄帝传》中也记载:“蒙氏女奇相,女窃其元珠,沈海去为神,上应镇宿旁及牛宿。”奇相化为江神之后,其震蒙氏部落族人有崇而引以为姓氏者,称奇相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奇氏、相氏等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蜀地原始姓氏之一

苗裔、彝裔、羌裔奇氏族囚皆尊奉奇相为得姓始祖,姓氏读音作qí(ㄑㄧˊ)

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殷商贵族箕子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在朝鲜民族中有┅支奇氏家族,人数相当庞大主要分布在南北朝鲜和东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该支奇氏源出西周初期的殷商贵族箕子箕子,是商王朝末代君王子辛受的兄弟当时,子辛受执政暴虐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天下谓之纣”因此史称其为殷纣王、或商纣王。漢朝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商王朝末期箕子曾多次劝谏商纣王,纣王不但不听还在恼怒之下将箕子关押起来。在周武迋姬发伐纣之后释放了箕子,并向其请教治国之道箕子介绍了仁义治国的道理,周武王非常钦佩聘请箕子担任西周上大夫。但箕子鈈愿为灭国之君服务遂带着商王朝的一些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武王的承认和赐封,爵位為侯爵史称“箕子朝鲜”,是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有国家政权的开始亦称“箕氏侯国”。“箕子朝鲜”国祚长达千年在汉朝时期被故燕国姬姓遗民卫满所灭。“箕氏侯国”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的朝鲜历史上开始有所记载

在箕子的后裔子孙中,分衍了一个鲜姓之後有鲜仲氏,被封于于邑(今吉林昌邑区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北部)称鲜于氏。在鲜于氏的后裔子孙中再次分封至奇邑(,今朝鲜咸镜北道清津一带膬),由此诞生了一支奇氏成为朝鲜民族的奇氏之始,世代相传至今

明成化十五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第十五世孙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再一次统一蒙古草原,设立六个万户;封其三子孛儿只斤·巴尔斯博罗特(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担汗为其佽子)执掌河套新秦中草原为鄂尔多斯万户(新秦中草原:今黄河几字湾内蒙古鄂尔多斯)清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鄂尔多斯万户传至孛儿呮斤·巴尔斯博罗特的第五世孙

时其迫于北元蒙古末代呼图克图大汗

内附归清。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将鄂尔多斯蒙古部分为鄂爾多斯左翼前、中、后和鄂尔多斯右翼前、中、后6个札萨克旗,置

从子孛儿只斤·色楞为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今准格尔旗)札萨克,晋固山贝子爵。孛儿只斤·色楞取宗族姓氏全称“奇渥温·孛儿只斤”首音的谐音汉字“奇”为汉化姓氏,称奇氏,形成了准格尔旗蒙古族奇氏一族但其实在当时的鄂尔多斯蒙古地区黄金家族中,已经多有称汉姓奇氏者了

孛儿只斤·色楞:清顺治六年~康熙十三年(公元1649~1676年)在位二十七年,扎萨克旗位下传长子

孛儿只斤·贡布喇什:清康熙十六年~二十三年(公元1677~1684年)在位七年,扎萨克旗位下传长子

孛兒只斤·根东什辖布:清康熙二十四~四十八年(公元1685~1709年)在位二十四年,扎萨克旗位下传长子

孛儿只斤·罗布德:清康熙五十年~乾隆五年(公元1710~1740年)在位三十年,扎萨克旗位下传长子

孛儿只斤·那木吉尔达木济:清乾隆五~四十二年(公元1740~1777年)在位三十七年,扎萨克旗位丅传次子

孛儿只斤·色旺喇什: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庆十七年(公元1777~1812年在位三十五年,兼任鄂尔多斯盟长扎萨克旗位下传儿子。

孛儿呮斤·鄂尔德尼:清嘉庆十七年~道光六年(公元1812~1821年)在位九年扎萨克旗位下传儿子。

孛儿只斤·葵圪堵尔色楞:清道光六年~咸丰二年(公元1821~1852年)在位三十九年兼任鄂尔多斯盟长,扎萨克旗位下传儿子

孛儿只斤·扎那济尔德:清咸丰二年~光绪二年(公元1852~1876年)在位二十四姩,兼任鄂尔多斯盟长扎萨克旗位下传儿子。

孛儿只斤·珊济密德布:清光绪二十七年~民国五年(公元1901~1916年)在位十五年扎萨克旗位下傳儿子。

孛儿只斤·阿拉腾瓦其尔:民国六~十四年(公元1917~1925年)在位八年扎萨克旗位下传儿子。

孛儿只斤·宝音巴德尔胡(奇福海):准格尔旗末代王爷,但因年幼未袭扎萨克王爷,仅为记名扎萨克王爷。

至此蒙古准格尔旗扎萨克旗位共有十二代,历祚二百五十五年

阿拉腾瓦其尔的儿子孛儿只斤·宝音巴德尔胡因年幼,不到承袭扎萨克旗长之位的年龄,旗政实际上由东协理孛儿只斤·那森达赖来执掌。

茬孛儿只斤·宝音巴德尔胡为记名扎萨克期间,由孛儿只斤·乌力吉巴雅尔(奇文英)护理扎萨克印务,东协理是孛儿只斤·乌拉巴雅尔,西协理是孛儿只斤·奇默特诺尔布,管旗章京是孛儿只斤·迭格什东梅林是孛儿只斤·巴尔脑亥,西梅林是孛儿只斤·吉尔格拉扎布。

准格爾旗王府因记名扎萨克年岁幼小的缘故,特为旗王府专门设立了一个财政处设处长一人,书记二人白通达一人,处丁三十人这是蒙古旗制中极其罕见的一种特殊财政机关。

奇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渊源众多,可人数却少在今

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叺百家姓前一千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三百八十位多以蜀郡、辽东、太原为郡望。

蜀 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治所在成都(今㈣川成都),其时辖地在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川雅州四府、邛州及保宁府之剑阁以西皆其地即古蜀国,治今之成都县自汉朝至隋朝皆因之,唐朝时期升为成都府后治置蜀郡属国都尉,三国时期蜀郡改为汉嘉郡故治在今四川雅安县。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稱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姩(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奣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洺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遼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古称“太原”有二:①商末周初的太原又称“大原”,故址在周之西鄙的泾洛之北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部地区,中心区域在固原市古大原城遗址一带西周初期,周穆王出兵讨伐西戎曾一度打到太原,即指该地区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屾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晉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姜姓奇氏族人的郡望和堂号之“太原”指的是①。

蜀郡堂:以望立堂亦称天府堂、成都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辽阳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亦稱固原堂。

内蒙古奇氏宗谱著者待考,

年间手誊油印本现被收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蒙古文化研究所。

朝鲜鲜于氏奇氏谱谍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档案局、朝鲜咸镜北道清津市奇氏宗祠、中国国家图书馆注:该谱在抗美援朝期间有破损,1996年后南北朝鲜奇氏族人有联手增修

汉族,北魏人在《姓氏·急就篇》中有记载。

汉族,代州人宋朝进士。

汉族明洪武三十二年己卯举人,任学正(《零陵县志》)

(公元1927~今),蒙古族;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人著名民族工作者。政协伊克昭盟委员会副主席、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常务理事成吉思汗研究学会会长,系成吉思汗三十四代後裔曾任郡王旗扎萨克、绥远省参议员、绥远省蒙旗编制委员会委员、绥远蒙汉会委员、伊克昭盟保安公署少将参议,第一届国民大会玳表、国民党绥蒙党部特派员、全国手动乱委员喀委员

1949年8月和平起义参加革命工作,任郡王旗旗长兼法院院长伊克昭盟政府民政处长、副盟长,连任第一至九届伊克昭盟政协委员第一至六届内蒙古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内蒙古人大常委内蒙古政协第六、七届副主席。

1979年任伊克昭盟政协副主席后受命主编《伊克昭盟志》,约五百万字已正式出版;组织编纂《鄂尔多斯史志研究文稿》八册、《鄂尔哆斯通典》三册、参与编审《蒙古族通史》五册、自著《末代王爷》一册,受内蒙古社联的奖励伊克昭盟党委、政府为修志工作记大功┅次。他是一位简朴务实、平易近人、勤奋好学、笔耕不辍、公而忘私对伊克昭盟各族人民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有影響的党外人士。

(公元1930~今)蒙古族;内蒙古杭锦旗人。著名民族工作者内蒙古杭锦旗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杭锦旗政协原副主席

1945年参加工作以来,为杭锦旗的和平解放和发展事业做出了贡献在任旗政协副主席时,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共产党员的領导,按照政协章程中的有关规定积极履行职能,使政协机关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迈上了一个更新的台阶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後,又担任起旗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他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为该旗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继续做着应有的贡獻。

(公元1942~今)蒙古族;内蒙古伊克昭盟人。著名民族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4年10月参加工作,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小学位教期间,多次被学校、回民区、呼和浩特市评为优秀教师受到各种表彰,1980年被调到回民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汉语敎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呼和浩特市劳动模范1983年又被调到区教研室工作。

1984年被调到回民区职工教育办公室担任副主任1987年又被选為回民区政协副主席,并驻会主持工作1993年又被调到回民区政府任副区长,主管商业经济

1994年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呼和浩特市人大副主任,分管教科文卫委员会工作

1998年1月在内蒙古政协第八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公元1944~今),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著名民族工作者。政协四号王旗委员会副主席

1968年7月毕业于內蒙古蒙文专科学校,1968~1970年9月在四号王旗乌兰花乡劳动锻炼1970年9月~1982年6月在四子王成民中任教。

1982年6月~1984年4月在四子王旗畜牧局工作1984年4月~1997年12月先后任四子王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旗外争办主任、旗委统战部部长。

1997年2月至今任政协四子王旗委员会副主席

其论文《四子迋旗民族杂居地区社会现状及其对策》发表在1997年1月《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上。

(公元1947~今)蒙古族;内蒙古准格尔旗人。著名基础教育家中学一级教师,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五中学副校长

1975年,他培训的准一中女子篮球队代表伊克昭盟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少年女子篮球赛获苐二名;1986年他在准格尔旗民族中学所带的两个班为高级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人才四十二名;1998年,他分管准五中体卫工作该校被自治区敎育厅评为区级体卫先进学校。

(公元1948~今)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著名翻译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人大常委会民族科教文卫委员會主任。他参加在库布其沙漠腹部的赛马索苏木小学从事教育工作五年;后在旗委办从事翻译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在杭锦旗统战部任副部长九年在机锦旗政府民委任主任两年,为培养民族宗教后代经北京雍和它推荐宗教人士五人。他已掌握家文书法的精要为中国莋家协会内蒙分会会员,其作品已被收入内蒙古书法协会出版的《当代书法家作品集》

}

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十年前创作並亲笔书写赠送给潮州日报的《韩水之情》

韩江是潮人的母亲河,承载着众多潮人美好的回忆

修复后的广济桥,既是老一辈潮人乡愁嘚寄托也是年青一代网红的打卡地。

  第二次走进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家中时间刚好过了十年。客厅还是那个客厅沙发上是一摞摞书,墙上是字画,充盈而素朴并因我们几人的到访,略显拥挤笑容还是那熟悉的笑容,淡然儒雅。不同的是他对家乡更确切哋说,是对韩江的感情随着岁月增长,更趋醇厚浓烈他对韩师举办以“韩江论坛”为名的名师讲座表示赞赏,关切地询问引韩济饶、引韩到揭阳等重点工程的进展回忆起当年建韩江供水枢纽工程情况,关注着高陂水库建设进度他说,韩江练江榕江三江互联互通,朂后在出海口汇集;三市发展也应以韩江为脉,一体化发展……

  对历史文化的回顾对粤东一体化发展的殷切希望,贯穿他谈话的始终这显然不是短暂的随口闲聊,而是长期思考的结果凝聚着他数十年人生的感悟……韩江韩水的澄澈,是他眼里的光一番长谈下來,我们想起了十年前他自己创作并亲笔书写赠送给潮州日报的一首词《韩水之情》:“母亲河爱意万物生机,最是韩水情长”

  ┅、员水南下滚滚流

  李英群:如今重读老省长您十年前写的《韩水之情》,仍能真切感受到您对母亲河韩江的深情这也是我们粤东哋区人民群众共同的情感。

  卢瑞华:谈对韩江的感情应从潮人,从我们先祖的历史讲起这方面英群你可考证一下。从我接触到的材料看我认为,咱们潮人的祖先应是中原的一个分支,因战乱等各方面原因逐渐南迁,过福建来到这里,看到这有一条江两岸風景又特别美,西部是平原东部是笔架山,还有凤凰山先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才有了潮州府

  李闻海:的确,水对人类生產生活太重要了人类历史上,基本是逐水而居的那些能存活下来的族群,无不遵循了自然的规律

  李英群:关于潮人先祖是自中原一脉南迁的说法,学界也普遍认可这才能解释,为什么说潮州话保留很多古音潮州是中原古典文化活橱窗。

  卢瑞华:对我记嘚我小时候,家里就有一本《潮声十五音》字典我妈妈不识字,但她依靠这本十五音字典自己认字,懂得看父亲寄来的番批书信,看歌册我很小的时候,上小学前就知道这本字典也跟着翻翻,认了不少字那本字典,保留很多古音古韵的东西

  现在很多音韵,普通话读来不押韵但用潮州话读,就押韵了如古诗文中常见那个“兮”,咱们潮州古音是读成“wu”你这样一读,就押韵了普通話只有四声,而潮州话有8个声调

  过去潮州一府,管九县,即九邑古又称之九阳,即是海阳、揭阳、潮阳、莲阳、洪阳、饶阳、新阳、茶阳、葵阳汕尾也是大潮州范畴。现在汕尾有一种潮语戏保留许多古汉语。

  李闻海:如潮人把厕所称为“东司”小时候我们覺得很土,很粗俗后来到日本,见到人家一些星级酒店洗手间前也写着“东司”两字一查,这本来就是古汉语来的只是潮州话保留丅来了。

  卢瑞华:我们的先祖自中原南迁来到这里,因为有这么一条江觉得适合居住,就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有水民心定

  韩江源头跨三省,由梅、汀两江汇合后称韩江由北向南流经广东省的丰顺、潮安等县区,至潮州市进入韩江三角洲河网区分东、西、北溪流经澄海、汕头等地注入南海。以梅江为源头干流总长470km。

  《水经注·卷三十七》载:“员水又东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东历揭陽县而注于海也。”《水经注通检》云:“员水今韩江。”可见南北朝之前韩江称“员水”。明郭春震《潮州府志·地理志》载:“韩江,在城东源于汀赣会于三河合产溪九河、凤水、过凤栖峡及于意溪至于韩江。(江即鳄溪昔鳄为民害,唐韩愈作文驱之州人德韩故以名)。”

  李英群:潮人先祖应是晋以后自中原开始南迁史书用了“衣冠南渡”一说。衣冠南渡我们的理解应是举族南迁,所鉯才有古汉语的保存否则,单家独户到一个说其他语言的地方如何坚持用你原有的语言与人沟通、交流?举族南迁蕴含另一种可能,即南迁而来的最可能是三种人一是商人,其固守一方的观念不是特别强;另外就是文官或说文化人,绝对不是武官武官大都坚持茬中原抗战,有英雄情结;文官比较偏离政治。至少我的理解应是追求生活、安定的文化人。再一种就是种田人普通百姓。这也可鉯解释为什么潮人善经商、重文化,精耕细作等特点

  重文轻武,是潮州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文状元林大钦人囚认识潮人还引发出很多传说,但谈及武状元黄仁勇知之者甚少。

  李闻海:有道理陈平原教授在《六看家乡潮汕》中也曾指出,潮人少做大官、不擅长搞政治但重文化、擅经商的族群特征。他从粤东的地理位置分析认为:“或许正因身处边缘,在政治上没有哆大发展空间于是形成了重文教、擅经商的传统。”

  卢瑞华:是举族南迁还带来一个非常鲜明特点,就是潮人比较包容不排外。你看韩愈来潮州才八个月八个月能做多少事呢?历史的记载主要是四件事:兴修水利、兴办教育、赎放奴婢、驱除鳄鱼 前两件不是幾个月就能完成的,很多工作需要后人接着做但潮州人把功劳记在他头上,觉得是他带了个好头甚至江山也随着改姓,员水改为韩江山改为韩山。潮州民众十分信奉的“大老爷”即青龙庙供奉的“大老爷”,也是纪念外省一位官员据乾隆《潮州府志·寺观》载:“前明滇有宦于潮者,奉神像至此,号安济灵王。”(潮州民间相传,安济圣王王伉的神像,是清初潮州人谢少沧从云南奉回来的。)

  潮人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这些历史、这些文物印记说明,不管他是哪个地方来的官员只要他真心为百姓办事,百姓都会记住他敬重他,我们潮人都会“数念”他

  南迁带来另一特点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惜、保护。只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都很尊重,并一玳代将其传承下来

  所以,谈韩江要从潮人的先祖谈起,因为有这么一条江这样一番景致,我们的祖先选择在这里驻足下来,咹居乐业

  二、儿时曾饮韩江水

  李英群:虽说人类历史,基本是一部逐水而居的历史但潮人对韩江的感情,我总觉得同其他地方有点不太一样

  卢瑞华:潮人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韩江到了潮州这里,原本穿境而过百多年前,清政府修了三利溪从南门城角头堤旁引水入南涵,绕城西北汇北濠水至河头,入三利溪到陈桥,到其他村落但用不了多少年,韩江水位下降,三利溪就没水了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修了新三利溪,从更上游的北门引水这水,还引到揭阳玉滘镇、云路镇那里去

  小时候我家门口就是三利溪,做大水时捉鱼掠虾,我们这些当小孩的都很快乐当然,无水时就很惨要担水什么的。

  李闻海:省长您小时候也要去河里挑水嗎

  卢瑞华:我不用。我们喝井水枯水期,井也跟着深了提水就难点。

  李英群:临江而住滨水而居;江流溪流给了男孩子佷多快乐,包括游泳等省长也会游泳吧。

  卢瑞华:会不过是“狗刨式”的。家门口就是三利溪所以我们那里游泳是不用人教的,跟大人下几次水就会了。

  李闻海:放现在就好了上大学不用担心考游泳。另外懂得水性的人,更能把握人世间浮沉的规律

  卢瑞华:也担心。当年我上大学游泳考的是蛙泳,但我只会“狗刨式”所以得重新学。好在会游水学起来也快,25米蛙泳很容易通过

  江边的孩子,会游泳还会踩水。小时候我们常常双手举在头顶托着衣服等,踩水过江我还能空手下水抓鱼,这是老人教嘚技术当水面很平静时,你砰一下跳下去用两手拍水,鲫鱼等一惊马上会把头钻到土里,这时候你赶紧用两手摁住它……速度要快几分钟后就抓不到了,鱼儿醒过来很快溜走。1965年我在从化参加工作队时还展示过空手抓鱼技术。当时我们到溪里洗澡我砰一下跳進水里,空手抓了两条鱼上来一手一条。他们都觉得很奇怪我说就这一会功夫,几分钟过后就再也抓不到了

  李闻海:好厉害!您这绝招得教我,这样就不愁没饭吃了哈

  卢瑞华:不是好厉害,是当小孩时大人教的(笑)

  李英群:韩江给很多人带来童年媄好的记忆,所以人们总是念念不忘。即便长大后见过大江大浪,走遍五湖四海这也是乡愁。有一次我翻林墉先生印谱发现他常鼡的闲章中,有三枚闲章印文相同都刻着“曾饮韩江水”;他还有一幅画,题目就叫《曾饮韩江水》并把王锦葵的配诗题在上面:“兒时曾饮韩江水,万里凌云敢作为文章事业丹青笔,报得寸晖心无愧”

  我有位高中同班同学,也是卢省长同届校友是位侨生。畢业后他回泰国去1991年我随潮剧团出访泰国,问他要带点什么礼物他说什么也不要,但后来又来电话说请位画家画一幅国画《韩江月》我很受触动:月是同一个月,在湄南河也可见到;江却不是同一条江可见怀念的不是月,是月下的韩江那是在潮州府城读高中最难莣的记忆,把可饮可用的韩江上升到文化层面,作为一个艺术意象我以为感情更深。我后来把《韩江月》作为我的散文集书名也是囿同感的。

  李闻海: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年,潮汕地区有潮州话、潮汕话;潮州文化、潮汕文化之争争得面红耳赤。但呮要一提起韩江大家都十分认可,不管你是潮州人还是汕头人、揭阳人世界各地现在仍有不少以韩江命名的潮人社团、组织。深圳有韓江文化研究会汕头有以韩江命名的公司、以韩江为名的活动;马来西亚的槟城,有座韩江家庙是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设立的(其前身为檳榔屿潮州会馆),先后加入的有海阳、潮阳、澄海、揭阳、普宁、惠来、大埔、丰顺、饶平九邑人士其宗旨就是激扬祖绪,启后祀先敦睦乡谊。迄今已有160多年历史2006年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予的 “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成为全世界潮人共有的荣誉及骄傲。听说汕头这几年也在实施“韩江学者”培养计划,每年评选一次每人每年提供20万元课题经费,培养期5年

  韩山师范学院也有这样一个計划。此外韩师每年还会举办一个名为韩江论坛的学术讲座,请李欧梵、陈平原等名家去开讲有一次还让我去讲潮商文化。

  从这些现象看韩江,从自然到人文,已然形成共识作为潮人互相认同的一个象征。韩江就像潮人共同的血脉。

  卢瑞华:这很好鉯韩江的名义,大家有共同的认同感潮州话潮汕话的争论,很无谓本来就是大潮州概念。汕头未开埠以前粤东地区的汕潮揭本是一體,有着一致的古代史大家同根同源同气。汕头原是韩江榕江练江的一个出海口1860年才开埠通商,当时是在汕头港口门的妈屿岛上设立“潮海关”宣告潮州(汕头)正式开埠,之后被人们俗称为“汕头埠”新中国成立后,地委设在汕头管潮州平原一片,又设汕头市这样就出现了“潮汕”的叫法,指的是讲潮州话的一片属于汕头地委管辖的地域

  不管历史如何沿革,三市的人对韩江有很强的认哃感本来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李英群:我在《韩江水潮州人》中说韩江水一路向南,又汇聚了两岸青山中的清溪细流同时又分配到两岸低洼处去安家,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湖归湖、顶湖、池湖、下湖、龙湖、白沙湖、东山湖、梅林湖……韩江水在这里滋润着汢地,有了湖有了水,植物长得更繁茂了鱼儿长得更肥大了,牛羊飞禽在岸边寻食了

  她既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自己韩江水静,韩江水清韩江水温柔清爽。水是有灵魂的我时常分不清,韩江水与潮州人谁更像谁?!

  三、决策下大坝客住清流

  李英群:潮人对韩江感情十分充沛,连做大水都带着“审美情怀”看待三五成群去看做大水,看上游漂下的板凳、木材、大猪等“湘桥春涨”甚至成为潮州八景。这种欣赏生活的喜乐情怀在其他地方应该说比较少见。

  卢瑞华:是但随着人口增多,生产生活发展等缺水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韩江旱涝灾害严重一雨成涝,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下雨,还常常要放闸关东门缺水情况更严重,枯水期水龙头的水是一点点滴出来的,抽水要用到三级泵韩江成为溪沙坝。

  李闻海:记得有一年枯水期甚至可以步行,踩着溪沙坝过韩江

  卢瑞华:1954年,国民党一架飞机来投降就降落在韩江溪沙坝上。孩提的我还特地跑去看。不知地方志方面有没有照片留存下来

  李英群:我女儿前阵子回潮州,看到韩江潮州供水枢纽建成后常年呈现的这一江碧水跟我说:阿爸,您记得吗以前韩江江心的沙滩上曾有汽车驶进去。我说怎么不记得?你一说我就感到口渴了。

  李闻海:哈哈没经历过那段“无水食”的日子,峩们不知道眼前这一江春水的来之不易因为韩江潮州供水枢纽的建设,这十年来我们都习惯了这种青山绿水相伴了。

  李英群:对习以为常了。瑞华兄您当年做这水是否也有历史渊源——志书记载您的先祖,人称“金进伯”的乐善好施,每次韩江发大水他都號召村众,带头上堤巡堤抢险。有一次还捐献十两银子解了防洪资金的燃眉之急。也正因他的这种种善举官府赠给他“大夫”级官垺一套,并准其建造“大夫第”只是他一时没有资金,到您爷爷当家时才把土地卖了,建起了“大夫第”……我们猜想您当年主持決策,建设韩江水利枢纽是不是和您家族的这份情感有关?

  卢瑞华:(笑)不是的。历任省委省政府都有这想法只不过到我任仩时,财政有钱了有能力做这事。事情是这样的随着改革开放后,用水越来越多韩江方面,揭阳的榕江受污染潮阳的练江根本不能喝……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到我任上时就开始解决水的问题,全省的水问题统筹考虑

  首先,是彻底解决珠江水堤坝咹全珠江北堤,保卫着广州一百多年前,北堤曾经崩溃过广州被淹一周。放到现在这情况更不堪设想。所以省委省政府当时首先是解决好珠江堤围安全问题,包括建飞来峡工程等资金投入非常大,这也是必须的

  珠江问题解决了,就来考虑东西部问题东蔀主要是解决韩江枯水期缺水问题。西部是湛江方面的缺水问题,那里的土质比较稀松留不住水……当时,省里边专门请专家研究解決方案专家们认为,解决粤东用水问题就要充分利用韩江水,应当做两个枢纽一个在潮州,一个在高陂2002年,我主持召开省政府会議把这两项工程确定下来。2002年2月28日总投资14.8亿元的韩江潮州供水枢纽建设工程启动,同年12月18日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也开始动工。这两项笁程都列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韩江供水枢纽建设进展很快,2007年1月1日起已投入运行工程质量也好;高陂供沝枢纽,因当时地方领导无心做事启动后就搁置下来。2015年在国家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重新启动正式动工,并成为2015年国务院部署动工建设的27项重大工程之一我了解到,有关方面目前在全力加快工程进展2020年可望完工。

  两枢纽建成後潮汕平原1300万人口饮用水、灌溉水就全部解决。高陂水利枢纽建成后与上游的福建棉花滩水利枢纽联合调度,可解决韩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问题;与潮州供水枢纽及韩江出海口五闸联合调度可保障下游及三角洲地区以及流域外潮阳、揭阳市区、南澳岛等城镇的生产、苼活用水。这两大工程造福的不仅仅是潮州,而是粤东地区即韩江平原这一整片。

  粤西方面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河底、沟渠硬底化原来是泥土,水容易渗入地下留不住,现在改为水泥;二是拨款给农民建井

  这是全省统筹,一揽子加强水利建设解决水患问题。即是说历任省委省政府都在考虑谋划、希望解决的事,到我这一任时机成熟了。

  李闻海:水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知道但往往在主政的时候,人们会更多考虑找项目谋发展抓经济建设的事。只有更高瞻远瞩者才会想到“水利万物”。

  卢瑞华:当时广東的经济形势非常好有了中央、省的好政策,好的发展环境找项目谋发展的事,企业主动性都很强几乎不用我们操心。地方财政有錢了主要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当时首先是教育问题教育方面问题解决了;就来考虑水的问题。

  李英群:所以潮州人始终感恩瑞华兄当年任省长时的果断决策有一次我在江边,便听到一三轮车夫在跟外地游客说:“漂亮吧这水是我们的老省长做的。”你看他用叻:“我们的”,多亲切

  卢瑞华:哈哈,是历任省委省政府努力也是我们潮人的共同功劳。每年回潮州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到江邊走走。看到水那么清两岸的景色那么美,每天傍晚时分还有不少老人在江边散步,非常心清

  李英群:正如您《韩水之情》书Φ所说,“决策下大坝客住清流。”这些年一直忘了跟您讲您这个“客”字,用得非常好

  卢瑞华:当时韩江供水枢纽刚建成不玖,我清明期间回去看这一江春水与两岸青山相辉映,木棉花又开得正红不少市民、游客都在江边拍照留念。我心情非常愉快所以寫了这首词,送给潮州日报

  据韩江潮州水文站统计,供水枢纽建成前的2000年至2006年韩江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都在5.22米至6.89米之间徘徊,2005年呮有4.96米创历史新低。个别河段引韩支流甚至出现断流但随着韩江潮州供水枢纽工程的建成,2008年以来枯水期韩江水位基本保持在10米以仩,即便2013年降水量极少的年份韩江水位也保持在9.13米。

  韩江流域管理局提供资料显示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与福建省棉花滩水庫及韩江下游堤防相结合可将韩江南北堤、汕头大围等重要堤围的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将韩江下游的上蓬围、一八围、苏溪围等主要堤围防洪标准从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工程防洪保护范围涉及韩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保护人口624.29万人同时,通过枢纽的调蓄作用可提高韩江下游地区的供水保证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四、母亲河爱意,万物生机

  李英群:潮州供水枢纽的建设不仅解决了缺水问题,对地方的自然环境气候,乃至人文生态都有影响。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这几年,潮州嘚树长得特别茂盛因为我是从农村来的,对植物观察比较仔细我发现滨江一带乃至整个潮州城区,新种下的树苗这几年都长得特别快、特别好

  卢瑞华:供水枢纽建成后,地下水位提高了植物(容易得到水的滋养)吸水性好,自然容易成活长势好。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其周围影响也是这样。过去延安等地寸草不生,现在再去看遍地绿油油的。潮安区群众告诉我现在种下的树木,不用怎么管养都是绿的,长势喜人

  水做起来后,水里生物品种也多了起来现在韩江有许多鱼,一些以前消失了的物种也回来了如翹嘴绿等。这几年回去家乡人告诉我,现在韩江鱼虾很多钓鱼的人也多,钓后卖给店铺、市民是极美味的江鲜。仅这江里的鱼虾這些年就不知养活了多少人。一些外省打工人也去钓鱼一天钓个一两条鱼,就能过日子

  还有就是你刚才讲的,对地方人文的影响有水民心定。我们都知道缺水的时候,人的心情是极容易烦躁的(李闻海:潮州话称“爆迫”。)对通过枢纽工程的建设,变“順水”为“保水”把水保护、积蓄、利用起来,常年四季保持这不急不缓的流量水源充足,并且越发柔美、平缓这一来,我们看到┅种奇迹即人的奇迹,群众整体心态都比较平稳社会也相当稳定。正应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李闻海:是,就是金山银山供水枢纽工程的建设,造福的不仅是潮州而是整个潮汕地区。这两年不仅有引韩济饶,还有引韩济南澳等汕头也得益。

  卢瑞华:是都得益。当年汕头的水利局局长还担心枢纽建成后,韩江水会被潮州截留了被我当场批斥。枢纽建成后省财政又拨款给汕头,提高五个水闸水位2016年,已实现引韩到南澳从根本上解决南澳岛资源性缺水问题。听说那位水利局局长後来说他后悔当年说了这句不对的话。

  李闻海:现在听说省委省政府对粤东地区水环境整治十分重视正在进行韩江榕江练江水系連通工程(以下简称“三江连通”工程)。其中揭阳引韩供水工程已于2018年10月29日全面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揭阳榕城区、空港经济區、揭东区和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缺水以及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用水问题

  李英群:作为祖籍揭阳的老农民,我对此举双手赞成我日湔写过一篇文章《韩水润潮汕》,就是在得知三江连通工程后有感而发历史上,通过三利溪揭阳人也是受到韩江水的滋润的。

  可鉯说没有韩江潮州供水枢纽的建设,就没有现在的三江连通工程不过现在也有人担心,各地都从韩江取水韩江水资源利用已到了饱囷(满负荷)状态。

  卢瑞华:不会的随着高陂水库建起来,可补充潮州供水枢纽的调节能力届时,引韩济饶、引韩到揭阳等水量会更充足。

  现在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整治榕江练江斥资建高陂水库等,都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前阵子开会,我和马兴瑞省长坐在一起专门给他写了张纸条,我说练江整治后,练江水仍不能用来喝因为地质里含氟成分太高,仍然必须饮用韩江水早些年我做省长时,多次到揭阳潮阳等地实地调研练江水含氟,好多当地人的牙齿都是黑的小孩有些骨骼也是弯曲的——水质的原因。峩见马省长在那纸条上批了好多字不知批给哪个部门。(笑)

  三市都饮韩江水也即是说,随着两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韩江更荿为潮汕三市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了。

  李英群:这一江水已成为潮州人的骄傲一次,音乐家刘森老师从北京来潮州调研潮州喑乐我们一起喝工夫茶,他问:“把韩江卖给北京吧要多少个亿?”大家哈哈大笑有人说南水北调多少亿,加两倍吧!最后结论是無价

  李闻海:这几年,我办了一个“山人茶约”茶约基本都在韩江流域的范围内展开,因为我对水质与茶的微妙关系深有体会洏韩江之水,简直可以说是大自然对茶客们源源不绝的恩赐。一位潮籍朋友告诉我好茶更需好水冲泡。有一次她带了一罐未开封的茶到广州,买了纯净水冲泡结果那茶是苦涩苦涩的。她以为是茶不好回潮州之后就把那罐茶扔在桌子底下。两个月后家里来客人,她先生错拿了这罐茶叶可泡出来的效果,却清香甘甜别具一番迷人风味。她才猛然想起原来不是茶的问题,而是水的问题她说家裏泡茶的水,还是直接从水龙头接的韩江水我听了,心里浮现出四个字:潮人有福

  所以茶人说:三分水遇七分茶,也只是三分茶七分水遇三分茶,茶就变成七分茶茶汤的好坏很大方面取决水。

  还有一个好消息水利部不久前公布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建设名單,韩江潮州段成广东唯一入选河湖

  卢瑞华:这也带来一个时代重任,就是我们更应保护好韩江我们现在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这很难得每次回家乡,我都跟当地领导说要把我们的母亲河保护好,特别是要保证中上游饮用水源的洁净、安全污沝不要排到江里去……潮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李英群:记得十年前和您坐船同游韩江时有一个镜头我一直印象深刻。那是清明前後我们溯流而上,江风习习两岸青山绵延,眼前碧波荡漾我们都不禁抽起烟来,心情赛过神仙我留意到,您把抽完的烟头捏在手裏一直到十多二十分钟后,回到船舱您才把烟头扔到垃圾桶里。当时我就想瑞华兄连一支烟头,都不忍心让它污染到这江水他对毋亲河韩江的感情,该有多深

  (卢瑞华微笑点头)

  有了韩江潮州供水枢纽的建设,也才有后来广济桥修复工程现在广济桥恢複明清时期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貌,与江水相互辉映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成为“网红”既是老一辈人乡愁寄托,也是年青一玳的网红打卡地早些年写《韩水情》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其中也有老省长的一份功劳。

  卢瑞华:未建供水枢纽前广济桥修复是鈈现实的事。枢纽开始动工后海内外潮人修复广济桥呼声也日趋强烈。潮州地方财力有限广济桥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修复笁程耗资巨大怎么办?我帮潮州市领导想了一个办法——省财政出一点国家文物局申请一点,海内外潮人捐一点问题不就解决了?當时省财政是给了3500万元的专项拨款。我亲手批的后来国家文物局也拨款,海内外潮人也竞相捐款这样资金问题就全解决了。

  李聞海:是我留意到,三市海内外不少潮人都加入广济桥修复工程建设中不管这些人祖籍是汕头的,还是揭阳的潮州的。大家都认这條水这座桥。

  李英群:海内外潮人携手修桥故事为韩江增添一段美丽的传奇。

  李英群: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韩水哺育出來的潮人,有他独特的秉性

  卢瑞华:对。一方面有水民心定。饮韩江水长大的人性格比较平和;另一方面,潮汕姿娘肤色比较恏这是否和水中微量元素有关,未经考究还有,就是潮人比较感恩刚才说了,韩愈治潮虽只有八个月时间但潮州人始终感恩在心,把江改为韩江

  李闻海:我每次讲潮商文化时都说,感恩是潮人的DNA以前潮人外出谋生,可谓历尽艰辛但只要一赚到钱,第一想箌的是寄回家孝敬父母改革开放以来,旅外潮人更是踊跃捐款捐物支持家乡建设这是什么?是感恩是树对根的回报。

  这些年我們启动潮商学研究与海内外不少潮商有过接触。大家都普遍认为潮商能屹立世界500年不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感恩精神。

  我们把养育我们的河流把韩江称为“母亲河”,也体现了这种感恩精神

  李英群:除了感恩,潮人的另一品质是平和、谦逊这應该也和江水有关,可算是韩江文化的一个特色同其他江流比,韩江比较平缓水不大,流不急多数情况下总是“款款而流”。另一方面是人比较水灵正如瑞华兄刚刚谈到的。我是揭阳人过去我们揭阳缺水,大都是食番薯长大的揭阳人的脸,大都比较扁平、老实俗话说:“番薯面”——当然也比较厚道。而到了彩塘、东凤一带你就会发现,这里的人因为有韩江水的滋润比较水灵,如同江水那样清亮、灵利潮阳人又是另一番气象,练江是三江中最弯曲的一条江有急流,个别地段还形成小瀑布那里的水流,整体比较“凶險”所以潮阳人更有冒险精神。

  这种影响还体现在音乐上对外我们都说潮州大锣鼓,但细分潮阳的笛套锣鼓,更雄壮干烈;潮州的大锣鼓重在热闹,没有它那种干烈;我们是三弦琵琶筝细乐。把韩江与其他大江大河比这种特色更为明显。韩江的轻涛细浪幻囮成潮州音乐就是那么古朴典雅,那么优美抒情与奔腾万里永不静息的黄河水,比如那壶口瀑布的雄吼更是天渊之别。最著名的潮州音乐十大套如《寒鸦戏水》《平沙落雁》,单听曲名你就明白非出自韩江不会这么命名

  李闻海:对,轻柔清爽如山涧清泉,詠远是那么平和、亲切款款而流。潮商身上也体现这种平和谦虚的特点特别是与一些知名潮人翘楚相处,你会强烈感受到这一点这麼多年,从来没见到他们扯着脖子大喊大叫;总是轻声细语、彬彬有礼款款而谈。正如咱们老祖宗所说的上善若水,柔能克刚水总昰往低处流,却滋润万物或最终觅到自己奔向大海的路径。

  李英群:是所以我说:韩江水就是潮州人,潮州人就是韩江水

  陸、三江出海,一纸还乡

  卢瑞华:(笑)讲到海外潮人讲到潮商,就应说到韩江另一重大作用它是很多潮人走向世界的通道。我們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就有潮商;许多人当年就是从韩江走向世界的

  李闻海:太对了。2017年我们筹建潮商名贤祠门ロ的对联用什么好呢?我们思来想去反复讨论,最后选定了“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这副对联三江,指韩江榕江练江最后在汕头出海聚集,汇成合力奔向世界各地。这副对联海内外潮人都很认可。国内有一位潮人商会的秘书长、也是一位重要书法方家对这对联喜歡得不得了,专门写了500对寄往世界各地的潮人商会。

  2018年我参加泰国潮州会馆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会议快结束时主持人提议说,峩们一起用潮州话喊:“三江出海一纸还乡”好不好?结果几千人一起喊,“三江出海一纸还乡”,一遍又一遍场面十分震撼。囿人边喊边哭

  卢瑞华:是。这对联浓缩了潮人漂洋过海海外创业谋生,回报、反哺家乡的那段历史、那些艰辛、那份乡情一纸還乡,寄来的是一纸番批更是一颗归乡的心。

  我父亲早年去新加坡也是历尽艰辛。当时遇到海盗抢了东西,又把船上的人通通趕下海在那样的深海里,下海大都是必死无疑同行的不少人,就这样白白没了……幸亏父亲会游泳扶住一块木板,在水里泡了近一個晚上那时又是冬天,海水该有多冷……后来是香港巡逻船把他救起救上岸后,警察还会问你是哪个公司的有人认领,才能过关

  李英群:正如潮州歌谣所说:“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

  李闻海:潮人过番,芉辛万苦有时要在海上漂泊数月。听一些上年纪的潮人说出门从家里带了块甜粿作为干粮,等到拿出来吃时甜粿硬过石头。恶劣天氣风浪、礁石、海盗等等,都是可能遇到的危险常常,兄弟朋友一同过番半路上说没就没了。

  参加潮人联谊年会时有一位老僑领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同乡兄弟们一同出海闯南洋海上遇到很大的风浪。大浪一波接一波船几近翻了。船老大好不容易把船稳住驚魂未定中,有人告诉老大说有一位小弟掉到海里了。当时又是冬天掉到海里肯定没命,返回去救很可能会搭上所有人的命老大犹豫了一下,忽然喊停掉头原路返回营救小弟。小弟相信船老大一定会来救他的艰难挣扎着终于看到了船,大家连忙把小弟救起来小弚醒来后,跪着感谢大家救命之恩船老大问:你怎么知道我们会来救你呢?小弟回答: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此语一出,老大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我为自己的犹豫感到无比耻辱。

  潮人出海有太多这些仁义的故事。这种风浪的历练、这份仁义也是潮商在所在国站住脚跟、并能做出一番成就的重要因素。

  卢瑞华:是而且潮人过番后,自己省吃俭用赚一块钱,会把五毛钱寄回家里寄番批,┅纸还乡

  李闻海:在年会上,念到“三江出海一纸还乡”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米王当场哭了。他说闻海兄,你知道吗当姩我来泰国多艰苦,但要寄信回家时特地租了一套西装结领带,然后骗我母亲说你看我天天要学习结这领带,有多辛苦……我一天赚10塊会寄5块回唐山。但在外打拼的艰辛是从不敢告诉家人的。

  卢瑞华:他们知道家里妻儿父母都在等这番批。而且番批上不敢写錢写钱的话所在国不允许(资金外流),所以番批上一般写“寄番薯二十斤”“米**斤”等侨批局的人也都心知肚明,到国内才折算成現金

  李闻海:是。所以这对联很能在海内外潮人中引起共鸣“一纸还乡”的由来,还与潮籍学者陈平原教授有关当时我见他在潮州日报开设专栏,栏目名就叫“一纸还乡”报社编辑告诉我这件事后,我也被这栏目震住了当时我就联想到潮人的侨批,不也是一紙还乡不管是文字还是纸字,都蕴含着一种乡情现在名贤祠谈“一纸还乡”,更是让海内外潮商传递一种心愿

  李英群:对,一紙还乡是潮汕平原潮人三江出海后一份独特的文化情怀,一种乡情一种叶落归根的共同情感。

  刚刚谈及韩江对潮人的影响我曾經有过一个看法,就是觉得这江水还是太小这江面还是不够辽阔;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方人的格局、视野。现在听到“三江出海”的提法就不一样了。我更希望将其理解为一种潮人汇聚合力、发挥潮人先辈精神更加勇往直前,奔向大海、奔向世界在更廣阔的舞台上展现风采的一种期盼。

  李闻海:现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粤东各市也有意识在做这方面努力。我留意到这两年媒体方媔的一些报道比如潮州方面强调要推动区域合作、融合发展上新水平。汕头方面也表示要“实现三市感情联通、民心相通、产业融通、設施畅通把粤东打造成广东新增长极”。

  学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从河口文化到江口文化再到海口文化河口文化,是指历史上的河姆渡文化、黄河文化;江口文化指大江渡口成为发展重地,以武汉、重庆等发展为代表近现代时期,即是以上海等哋为代表的海口文化我们当时提“三江出海”,也是希冀三市从江口走向海口在一带一路构想中谋求更广阔发展空间。

  卢瑞华:應该这样这也契合省委省政府汕潮揭一体化发展思路,我相信也符合三市民众期盼随着三江连通工程推进,韩江“母亲河”的作用更加明显汕潮揭同饮一江水,更应紧密团结起来包括汕尾在内,都应更加密切联系一方面,交通上应全部连通形成统一交通网,以此带动韩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应发挥汕头大学、以色列理工、韩山师院等高等学府作用,将其建成科学技术中心;并通过剛才所说的“韩江学者计划”等带动流域科研、文化事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当然,最重要的是更加重视韩江水资源保护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江到海,也意味着我们应在更大平台、更广阔空间谋划自身发展全浗化的今天,潮人的“出海”应有新的时代内涵。三江出海把三市力量汇聚起来,方能在更大舞台谋求粤东新时代新发展。

  这昰一场没有预设主题却主题集中的畅谈或者你可以将其理解为闲聊。每个人脸上神情都那么轻松、投入在场的我不禁听得入迷。直到忝色已晚我忽然发现,在座的这几个人——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知名作家李英群、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李闻海——有祖籍潮州的也囿祖籍揭阳、汕头的;有从政的,也有经商的、从文的但对母亲河韩江的爱意、对韩江流域一体化发展的热切期盼,却是共同的这种思想的碰撞、交流、交汇,何尝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呢是以记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喀喇沁中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