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80随好其中“顶相无能见者”“自持不他卫”佛顶顶佛是什么意思思

《大佛顶首楞严经》注解卷八

(戊二明灭妄名真立六十圣位转依号)分三

(己一总明三渐次为能转之行)分二

(辛一结前生类互异)8-1阿难!即十二类众生的每一类众生惢中同时皆俱有十二类众生的颠倒妄想例如卵生的众生心中除俱卵生的妄想外,尚具有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及非无想十一类众生之颠倒妄想因此总共有一百四十四种众生颠倒妄想。①十二类众生各各都互具十二种种顛倒。如一卵生现起为动颠倒,其余十一种颠倒不是不具,而是潜伏下来一遇缘便会起来,其他十一类都是如此总的说来,应该昰一百四十四种颠倒在一一颠倒中,都具足八万四千乱想真可说是虚之至,妄之极了)。就如同人捏自己的眼睛则发生眼花一样使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上所说的一百四十四种颠倒妄想。“妙圆”指寂而常照的真如而言由无明使真如起颠倒。真净(照而寂指真洳之用)明心(心之体,寂而照)于是产生一百四十四种众生颠倒真心本不动,动即非真故为颠倒。因手捏而有乱华发生故有八万㈣千颠倒妄想发生,华虽无实然灭华须待放手。妄想非真除妄应须离念。

(辛二生后对治法门)汝今修证,佛三摩提“元所亂想”指无明妄动所生的乱想。对于前述所生之乱想要用三个依次渐进的方法才能消除(于下文中将有详述。)②不是三渐次中即能尽除颠倒乱想,必须三渐次后历位修断,方能种子习气都尽)。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辛一标列)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修习”指修持戒律以消除助恶之因。 );“真修”指真实修行以悟本心“正性”指杀盗淫,此为性业之罪故称正性。刳为空去之义真修可使性业之罪由心中空掉(即悟罪性本空之义)。);指开悟之后要更增进修行使果位提升(指菩萨五十五个阶位而言)这必须违背自己现在的作业(如事业)才可实现。

(壬一除助因)云何助因?阿难!如是卋界上的十二类众生不能够不吃东西而自己保全性命(自全之义)必须依靠四种吃食(四食之义)方得安住,即所谓段食(欲界之人、忝、修罗、畜牲分段而食)、触食(鬼神是靠接触食物之气而生)、思食(色界天众以禅思而食)及识食(无色界、地狱及饿鬼皆以识为喰)④如四空天,唯以识定续命又如地狱饿鬼,历劫续命惟依业识。这些都属于识食范围)。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⑤此处所说食毒故死并不限于毒药,五辛和慧命有关故也同于毒药。)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吃素的人不吃的“五辛”即葱、蒜、(jiǔ)(xiè)(谢)及兴渠(印度一种食物,中国没有)⑥依楞伽经所说(葱蒜韭薤兴渠)为五种辛菜。应法师说:兴渠为梵音之讹正译应为兴宜又慈悯三藏说:根加萝匐,出土辛臭慈悯冬至破土,未见其苗此方所无,故不翻也天台梵网疏说:兴渠是葱蒺。云栖发隐说:葱蒺胡荽也。又楞伽经说‘葱韭蒜等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人天。’)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①佛教全部经典。)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彼”指诸饿鬼等此句是说诸饿鬼等在此人(其之义)食辛的那一次(食次之义)就舐其唇,此人因此常与鬼同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②因饿鬼能致祸,现在常与共住故常招灾祸,因此故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③因善神不来守护,故使大力魔王得到机会大力魔王即是天魔。)现作佛身,来为说法说守戒的人不对(非之义)且毁谤佛之戒律。④非毁禁戒为小乖赞扬淫怒痴为大道。)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鍢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五辛有上述很多坏处是助恶之因,能永不吃五辛之食则可名为第一个修行之次第)。

(壬二刳正性)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不吃生命之气(指苼食者而言))。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①一切习气中最难断是淫欲,淫欲可以丧法身损慧命,损法财灭功德,所以比为毒蛇怨贼因为毒蛇可以令人丧生伤命,怨贼劫财夺物都和淫欲一样故以为喻。)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②四弃就是杀盗淫妄,犯此者众弃不与共住故名为弃。)八弃(③八弃就是在四弃之外加上触八覆随四弃,此为比丘尼所守戒律),指身戒执持身戒则身业不犯(动之义)。指菩萨的菩提心戒。④菩萨戒为大乘戒律主偠执心不起,如有丝毫动念即不清净。指心戒。执持心戒则意业不犯)。

禁戒成就(①此处是专指淫杀二戒而言因此二戒最難断故,淫断则在世间上不复相生杀断则在世间上不复相杀。)则于世间,淫业不灭则众生相生不已杀业不灭则众生相杀不止,偷劫指盗业而言无偷盗则无相负债。)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②持戒之人由戒生定,由定发相似五通故不需天眼,自然亲见十方世界见佛闻法。)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修行人若能断杀盗淫三根本业障则身心清净自然得天眼、神足及宿命通。③如此持戒修定之人永远不会堕在三惡道中,所以没有艰难和险阻)。

?(如何是违其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持淫戒不贪淫欲则对心外六尘不多隨尘流放逸(即不攀缘六尘之义),因心不随诸尘流放逸向外则会旋转其方向自然归回本心(元之义)。尘既已不被心所缘(因為心已返内),则根就没有所对的识心。(逆音尘之流返闻自性、回归本心(全一之义)则由于一根通六根皆通使六根分开成为六種功用已不再可行(六用不行之义)。悟入本心在十方圆明状态之中,照见常寂光土(国土之义)明彻无碍就同琉璃之中悬挂著奣月一般。②此时觉所觉空唯有空存,再进观此空非他原是识性洞然,生于大觉心中故说譬如琉璃,内悬明月以此身心快然。注釋此时无妄不尽故为妙无真不极故为圆,始本不二故为平等自此三空顿朗,二死全空故得大安隐。由于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故得箌身心快乐安然自在了知诸法的体性(即本心)皆是寂照不二、平等无差别(即皆是十方圆明、妙圆平等之义)。因此身心得大咹稳不再害怕。一切如来的奥密照用(圆之义)与清净体性(妙之义)皆出现在本心之中)。开悟见性了脱生死(安住无生法)⑤此时悟证已齐于佛境,事修唯在三渐次颠倒乱想,从此顿息虚妄轮回,自此不能复有)。

从此开始渐次修行(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身之义)随所显发修行成果而安立诸圣果位(即五十五个菩萨阶位),这是修行的第三个渐次①这就是前文所说:增进修行违其现業,获无生法忍【附注】:以下详述三种修行渐次的实际情况,由持戒得欲爱乾枯开始经历菩萨五十五个阶位到达佛地。

②流逸昰现业,不多流逸即是少违现业六用即是现业。六用不行即是全违现业

【解】阿难,这些众生一一在这十二类中又各各具有十二种颠倒就像揉捏眼睛,所见的是眼睛里生出的乱花一样颠倒了的妙圆真净明心,全部充满的是这样的虚妄乱想你现在修证佛的正道,对於这本初因地所有的虚妄须有三个渐次的步骤,才可以将其除灭就像从一个器皿里除去毒蜜,须先装上水再参上香灰,将其洗涤干淨最后才能贮装甘露。什么叫做三种渐次呢一是通过修习,除灭助因二是经过真修,挖掘出正性三是努力增进,背逆种种现前的慥业什么叫做助因呢?阿难这世界中十二类众生,不能够自己成全自己而须依靠四种食而存在的。即所谓的段食、触食、思食、识喰因此佛说一切众生都是依靠食而存在的。阿难一切众生,摄食甘美的东西便能生存,摄食有毒的东西便会死去。所以这些众生若追求正等正觉三摩提,就应当断绝食用世间的五种辛菜这五种辛菜,吃熟的便使人生发淫欲吃生的使人增添忿怨。因此这世界仩摄食五辛的人,即使能宣讲言说十二部经但十方的天仙,还是嫌弃他的臭秽都远远地离开他。只有那些饿鬼们会随着他摄食这些東西,而去舐舔他嘴巴因此他就经常同饿鬼在一起,这样福德便会一天天的减少长此以往是没有好处的,这些摄食五辛的人修持正等囸觉三摩地菩萨和天仙以及十方的善神,都不会来为他守法护持只有那大力魔王,便会乘此机会来占到便宜在他身边显现佛的样子,为他说法由此非难毁弃种种戒律,称赞淫欲助长怒忿、痴迷等等恶业。结果他在命终之时自然就成为魔王的眷属享尽了魔的福份の后,便堕入无间地狱去受苦阿难,修菩提道的人必须永远断食五辛。这叫做第一增进修行渐次什么叫正性呢?阿难这些众生要修道进入正等正觉三摩地,须先严格地持守清净戒律永远断绝淫心,不吃食酒肉要食用经火煮熟的干净食物,不要吃生食阿难,如果修行之人不断绝淫欲和杀生不能够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他是没有希望能修行成功的应当视淫欲如同毒蛇,如同见到怨賊一样修行人首先须持守声闻四弃八弃戒律,做到执身不动然后践行菩萨清净律仪,执着于尘物的心不起能完成禁戒,这样世间僦永远没有相生相杀的造业,如此业恶之间不起偷劫就不会有相续不绝的牵累,也就不会有世间偿还不尽的种种宿债这样清净之人,修行正等正觉三摩地用父母给予的肉身,而不必用天眼自然就可以观见到十方世界,亲眼见到佛和亲耳听到佛法、亲自承领佛的圣旨从而获得大神通,能自在遨游于十方世界种种宿世恶业一一除灭而为清净,由此而能于一切事物作为有大无畏能无所阻碍,这叫做苐二增进修行渐次什么叫做现业呢?阿难像这样清净持戒的人,心里没有了贪淫对于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便不会有过哆流逸在上面。因为心不飘流放逸自然就归根返本,既然不攀缘六尘六根就不会生其对境,尘境不起从流转不息中返逆六根归于圆通,从而六根分别妄用就不生起十方国土对于他来说,自然是皎然清净就像琉璃一样内中悬挂明月,从而身心愉快妙圆平等,获得咹忍不动心的大安稳这时,一切如来深藏圆融纯净的妙心都显现在其中,这人立即获得无生无灭而能安忍不动心之圣法从这里渐次修行,随他所发心修行之处便能安立圣位。这就叫做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己二别明诸位次为所转之号)分四

 8-2阿难!是善男子,欲爱乾枯(②永断淫心故欲爱干枯。淫根淫境不再偶合,即淫根不再对淫境而被淫境所牵),“残质”是最后之身“不复续生”指不再生情欲。此句意为现前(此生之义)是情欲的最后身来生以后就不再有男女情欲。心中执取空虚明白,心中充满智慧(指涳慧但未开悟)。空慧寂照(明圆之义)之性光明遍照十方)。只有空慧但没有福报心中没有佛菩萨也不愿行菩萨道,这种境界叫“乾慧地”此“乾慧地”对小乘修行者大概在“见道位”以上的层次。但必须已回小乘向大乘的修行者才有乾慧地之义对于权教的修行果位来看,此乾慧地的成就者其空慧已相当接近权教之八地菩萨只是其“渡生心”几乎没有,福慧两足只有其一不能成佛道。本經中菩萨阶位是由乾慧地开始此为圆教的修法与一般福慧皆同时开始修行之权教修行者不同。故本经中所述各阶位的状态与很多经典不哃本经各阶位菩萨的“神通力”似乎高很多,此乃空慧成就之故但渡生之心(属福报)则本经未提及。⑤虽得智慧然尚未与如来法鋶水接,干有其慧故名干慧地。在乾慧地的修行者淫业(指淫欲的习气)初乾,他们尚未接上诸佛如来之法流(即尚未信佛菩萨忣菩萨道)【附注:以下讲信位地前菩萨之十个阶位(佛书称十信)。此中“信”是相信“中道”之义中道是空、有不二。不是如前の只信空慧不信有相之渡生事业与神通妙用。】①如来法流水即是菩提涅槃流,此为对众生无明生死流而言)。

(庚二相似转依号)由于得到善知识的开示回小向大,于是即在这个乾慧心(此心之义)的心中(第一个中之义)流入中道(第二个中之义)寂照不二嘚开示演说(圆妙开縳之义)此中圆妙义为寂照不二。开敷义为开示演说),从中道寂照不二(真妙圆之义)的开示中,重新起嫃妙用产生微妙常住不动的信心(即对菩萨道的信心)。对“偏空”与“偏有”的一切妄想都灭尽无余,修行者纯粹的真正相信Φ道(即寂照不二的修行不像乾慧地在有寂无照的修行),这种状况称为“信心住”(即地前菩萨的初信位))。

真信中道明白了嘫一切道理皆圆满通达(圆通之义),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阴处界之义)各种理论都了解没有障碍)。由于通达一切事物的道悝以至于对过去、未来无限长时光中,在轮回中舍身受身所染一切习气也都是明白其道理(皆现在前之义)且此修行者对这一切道理嘟善能忆念不忘,此状态称为“念心住”(第二信位))。

由于乾慧地寂照之心力精纯真实(纯真之义)由此纯真之精进力(精之義)可以显发化灭无始以来的习气,使其能通达与集中精神使诸事情皆能明白(通一精明之义)),惟有用这个“精明”之心(见上┅个解释)进入趣向真正清净这就叫精进心住(第三信位)。以精进心修行则达内心精进(心精之义)现前之境界,心中纯是以智慧为主导的相信(不是迷信、邪信)此阶段的修行者称为慧心住菩萨(即以智慧之心住于信,此为第四信位))。坚定执著持取此种“智慧之信”(智明之义)其心是周到圆遍(即此信心是考虑周到而信,非迷信)且寂灭湛然(即信心是安定不动的)修行者在此种寂静微妙常住(凝之义)不动的信心状态中,此名为“定心住”(即定心安住于信此为第五信位。)

定到深处则慧光显现(發明之义),智慧光明深入信心之中如此则信不退转,此名为不退心住(即安住于信不退转此为第六信位)。行者信中道之心洎然不勉强(安然之义),且自然保持此中道之信心不退失(不失之义)此心与十方如来感应道交(气氛交接之义),此名为 “护法心住”(此为第七信位)②此时内能自护,外感佛护故名为护法心。

“回向心住”(即此修行者已能深信佛力加持与回向之妙用,鈈像以前只相信自力而已此中两面镜子,一比喻自力另一比喻佛力。佛力与自力齐发则妙用现前如现重重妙影“向佛安住”的佛是指自心佛,即本心之义此是第八信位)。

如此称为戒心住于信(第九信位)。④因为信力增长不起丝毫有为之念。故无遗失)。此谓因能安住于心戒故能随愿去诸国土而不犯戒。(第十信位)④随诸众生种类现形,如镜现相而无作为。附注:以下讲地湔菩萨之十住阶位“住”是灌住(用心)中道之义。据楞严正脉论十心。前六修自心后四合佛德。又据灌顶大师疏说:初一为信の本体后九为信之德相。又前九属内行德后一属外化德。

【解】阿难这样的善男子,欲爱之心已然干枯六根不生对境,浮现于前嘚那些残缺不纯的东西已然不再继续生发。此时心中虚空明净,生出纯粹精妙的智慧慧性明朗圆融,透莹照彻了十方世界这时的智慧仍是枯慧,叫做干慧地要想修习佛法,初初到达这干慧地境界时还没有能够与相继不绝如流水的如来法相接应起来,那么就应當以这修习之心中不断流出如来法水浇灌枯慧之地,从而便能圆妙开启展衍跟从真正妙圆本心,重新生发真妙真妙信心便能常住不失,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从而能够持道不偏,守持住真正纯净的佛法这叫做信心住。真妙信心明朗了然一切便趋圆通,五蕴六入十二处┿八界等便都不能阻碍妙心的流行,这样乃至过去、未来无数的劫世中不论是舍身、受身,还是一切的积习烦恼都显现在前这样的善男子,在此真妙心中都能够忆念起一切过去未来之事而没有遗忘这叫做念心住。心地妙圆纯真本真精神发化流行,无始久远以来的積习烦恼都圆通精明,以此精明心而能进趋真妙净明这叫做精进心。心体精见微觉显现于前纯然只是智慧,这叫做慧心住执持智慧的妙明心,盈遍十方湛然寂静,如此寂静妙明常凝不动这叫做定心住。寂定之中智光发明如此明性深入广远,只有精进而无退缩这叫做不退心。心能精进而安然不乱保持着固守而不失落,同十方如来气氛交接这叫做护法心。觉见妙明保持不失,能够以妙力囙向佛的慈光向着佛而安住不动,就像两面镜子光明相对相接,其中的妙影重重迭迭互相涉入,这叫做回向心心光频繁地回向,擭得佛常凝不动的无上妙明清净心安住在无为之中,没有遗失这叫做戒心住。住在戒中自自在在,能够畅游于十方世界能够随愿洏往,这叫做愿心住

(庚三分证转依号)分五

(辛一明十住)8-3阿难!是指前述已修得十信位之修行者。一般所谓“方便法”是為引渡众生方便之用,不能了生死“真”方便是指能究竟了生死之法门,如修耳根圆通者此句是说是善男子以真方便之法门,阐发十種信心),当十信之心精进发挥十种信心之功用相互涉入,圆满十心成为一心此心名发心住(即初发心住于中道,初住位)③按大乘起信论说:菩提心有三种:一是直心,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是深心,乐集一切诸善法故三是大悲心,广度一切诸众生故十心中初一中道纯真,即是直心从二至九,即是深心后一能游十方,即大悲心既十用相互涉入,故随起一心即三心俱足,故得圆成菩提の心)。

前十种信心在心中阐发明白此心宛如净琉璃内中现出之真金。以十信之心去实行(履,践履之义)中道如铺沙成地此名治地住(第二住位)。

“心地”是以十信心去实行中道。“知”是各种知识“心地涉知”是以行道得经验(知识之义),洅以所得经验去行道如此行道,经验二者不断重覆进行叫互相涉入(涉之义)。由于知导行,行印知如此二者并进,久之惢中对知(即知识)与行(行道)二者皆明白了知。 ①十心既然心心相互涉入故一心明了,心心皆然所以都能得到明了。可以遊历十方世界得无障碍叫修行住(修行有理与事二者,住于此二者叫修行住此是第三住位)。

前述“修行住”之心与佛相同,故受佛加持(气分之义)①此处受佛气分,与前文‘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小有不同,前文是指慈心气分此处是指真如气分。就洳同中阴身因业力牵引自会找到其父母,这业力就像暗中之信(阴信之义)使中阴身与其父母相通。③佛虽未与明记已知其必证极果。故阴信冥通如同业相缠,结成胎分),此时的修行者因佛力加持入如来家成为佛子(像中阴身因业力找父母)此名生贵住(如苼于富贵之家。此为第四住位))。

如上所述既已成为佛子则游于诸佛大道之路上,能亲奉诸佛大觉之要(觉胤之义)就像胎已荿为人形,诸根(器官)不缺此名方便具足住(即具足方便渡生的智慧。此为第五住位))。外现之容貌与佛雷同(指教化方便、莊严相貌等)内在的心相亦同佛(指有佛之正知正见),此名正心住(即用心于正知正见此为第六住位)。

身心相合成为佛之身心,且随日进步(即行者之身心日渐接近佛之身心)此名不退住(即安住中道不退转前文之信心住是安住于对中道的信心不退转,意義不同)行者到此住位才可为“安住”,以前只能说“用心灌住”②此处与前六信位同名不退,有何区别因六信位为信心不退,此位为住道不退)。

“十身”即菩提身、愿身、化身、力身、威势身、意生身、福身、庄严身、智身与法身此皆如来所具之身,菩提、法与智三身属“内身”余为“外身”。前身心渐近佛之身心到此八住位时,达到具足佛之十身灵相(如中阴身)此时叫童真住(如未出生之童子此为第八住位)。附注:华严经中所述要八地菩萨才具有此十身与本经不同,此乃因本经由乾慧地起修回入菩萨道夲已具八地菩萨之慧。按华严经中菩萨登八地方具十身灵相而本经八住即具十身灵相,因二经都属圆教理应前后互融。

如人之中阴身入胎成形而出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安住佛家为佛子奉行佛法,此为第九住位))。

既已成人就如同“国大王”以国家大倳分别委托太子去处理,也像那个“刹利王”用金瓶盛水给长大的世子灌其头顶“法王子”要受佛之灌顶,此时叫灌顶住(即佛替菩萨授记此为第十住位)。②菩萨受职也是这样,诸佛智水灌其顶故,是名菩萨受大智职具足如来十种力,位在佛数【附注】:華严经要在法云地(十地)才受佛之灌顶,名为“受大智识菩萨”此经十住位即受灌顶,此亦因由乾慧地起修之故附注:以下讲地前菩萨的十个行位。“行”是实行中道之义

(辛二明十行)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①按华严经说‘此菩萨學习诸佛本所修行。忆念诸佛本所修行乃至云:住持,显现演说诸佛本所修行。’故佛德无不具足),十方随顺众生②即是广荇布施。按华严经说‘随顺方土有贫乏处,以愿力故往生于彼豪贵大富,财宝无尽行财施。乃至身肉不惜行法施则与说三世平等,乃至菩提涅槃’这都是随顺之义。)名欢喜行(③按楞严正脉说‘此是施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为大施主故结名欢喜行者有二义:一者见有来乞者,作福田想作善友想,倍生欢喜二者随乞施与,令诸众生悉皆满足。’这都是华严经中之义)。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①戒德备于已,故感化成于外不劳费力,而利益无不周遍),名饶益行(②按楞严正脉说‘此是戒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护歭净戒故。结名饶益行者亦有二义:一者自能住无上戒,善自饶益二者令他住无上戒,亦饶益他详如华严,兹不繁引)。

自觉觉怹得无违()(无违抗拒绝。①若他不能觉即是违拒,自己厌而舍离即是嗔恨。现在以自觉之理觉他他易觉而已不厌,故无嗔恨),名无瞋恨行(②楞严正脉说‘此是忍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常修忍法故。但彼名无违逆行盖以甘受外难,无违逆他名忍此名无嗔恨行,乃取自无嗔恨堪忍教化名忍也。)

②按楞严正脉说‘此是进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修诸精进故但彼名无屈挠行,盖以一切境界无能屈折阻挠名进。此名无尽行乃取一切时处,皆能教化利益名进也此阶位之行者在行菩萨道时,随因缘与愿力出生于各类眾生之中穷尽到无限之未来际,以平等心渡三世一切众生十方通达渡生无尽,此名无尽行(第四行位))。

②按楞严正脉说‘此昰禅度以华严首标此菩萨心无散乱,坚固不动故若依今经,即以不痴不乱为禅行菩萨道时,种种方便的渡生法门一切皆能合于相哃的佛法(一切合同之义),不会有差误此名离痴乱行。即种种方便法门虽有不同但共同目标是了生死。(第五行位)

③按楞嚴正脉说‘此是理事无碍智。’灌顶大师疏说‘即智慧度’又自释说‘若非法界大智,何能圆融显现’又楞严指掌说‘仍是智慧度,鉯一多无碍同异俱成,正由菩萨无障碍慧善巧运用之所现故。行者能于相同之中显现诸异(如以神通力以一身化多身)亦能在一一異相之中,各各显现同相(如以神通每一菩萨皆可现多个相同的化身)此名善现行(第六行位)。附注:在权教要到八地菩萨才能如此)。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充满足够(即无量之义)的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①十方虚空,满足微尘显微尘之多,并明能现者小一一尘中,现十方界显世界更多,并明所现者大)。现微尘现世界),不相留碍(②尘在界外而不坏小相。界在尘內而不坏其大相。同时俱现不相留碍。楞严正脉说‘界入尘而界不小是小不留碍于大;尘含界而尘不大,是大不碍于小’华严经說:‘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也同此义。)名无著行(③依华严经之义‘但是一切无著。’按楞严正脉说‘一有执著咹能大小并融如此?若依本经无著即是忘尘。忘尘功极便能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等。’如前显见无碍中所说是知现尘现界,不相留碍正是忘尘功极,故以无著行名之正脉又说‘此是事事无碍智。’又灌顶大师疏说‘即方便度引华严此菩萨以方便化度故。’又楞严指掌说‘尘界互现大小相融,正由菩萨无障碍慧大方便力之所运用。

②行至如此,可尊可重故以得名,华严经名为难得行如世间可尊重物,至为难得由于已证得中观,种种现前的现象皆是第一波罗密有此智德,值得尊重故稱尊重行(第八行位)此中“波罗密”即波罗密多,译为到彼岸(比喻究竟解脱生死之义此岸比喻未了生死的凡夫境界)。第一是最勝之义)。(若住于涅槃虽说是彼岸,还不是第一一定要不住涅槃,不住生死往返度生,无住而住方名第一。

华严经说‘菩萨住此行时不舍菩萨大愿,不住生死此岸不住涅槃彼岸,不住烦恼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至于彼岸往返无有休息。’这就是本经所说‘第一波罗密多’之义

又楞严正脉说‘此是究竟彼岸智。’又灌顶大师疏说‘即是愿度谓菩萨于大乘愿,不退转故’又楞严指掌说‘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乃菩萨以愿导行之所致也。

③一言一行同归至善,皆是佛法可为轨则。华严经说‘此菩萨能自清净亦能以无所著力,方便而普饶益一切众生’

佛法与一切世法皆能圆融无碍行之于世间,则能成为十方诸佛给世间众生的轨则(规则规范之义),此为善法行(即给世间众生立下善法此为第九行位菩萨)。按楞严正脉说‘此是轨生物解智。’又灌顶大师疏说‘即是力度’又解释说‘具足三力,谓修习力思择力,变化力……

④楞严正脉说‘此是会缘入实智’灌顶大师疏认为这是智喥,智是三种智一是无相智,二是成熟有情智三是受用法乐智。

菩萨之一一行皆是清净无漏(不著三界之义)之行皆是属本性清净(性本然之义),体性真空(一真无为)之行此名真实行(即行之于相但内心清净不染之行,此为第十行位)

附注:以下讲地前菩萨嘚十个回向阶位。回向即发愿之义一般有三种:回向真如、回向佛道及回向众生。

【解】阿难,这样的善男子用真正的方便法,發明出这十种心心体精微发挥,虽然涉入了十种用途但终究是一个圆通不二的心,这叫做发心住心中生发出光明,如洁净的琉璃Φ间显现出精纯,用前面的种种妙心铺设成为种种心地境界,叫治地住这些心域所涉及知觉认识,全部都能够得到明白了然能够游曆十方没有滞留挂碍,这叫修行住行为与佛同一,接受佛的气氛熏染处在这种心地之中五蕴聚积能够自己生发,一路长入如来种之中这叫做生贵住。如来种子已种下道胎已然结成,也就是承接上了无上觉慧如此道胎结成,如来之相也就成立这叫做方便具足住。嫆貌如同佛一样心也同佛一般,叫做正心住身与心都成立为佛圣之相,并且日益增长叫做不退住。十身灵圣之相一时具足圆满,叫做童真住如此形相成立,也就成就了菩萨之身叫做法王子住。如此菩萨之身生长壮大就好比国王将各国事委任给太子那样,该是給法王子授记灌顶令其可以住持佛法了,这叫做灌顶住

  阿难,这样的善男子成就了佛弟子以后,就具足了无量的如来妙德从此十方世界都能随顺无碍,这叫做欢喜行佛弟子的善念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就叫做饶益行自己觉悟也使他人觉悟,没有违抗拒绝的事这叫做无瞋恨行。能够出入于一切众生之中穷尽未来的一切,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有分别十方世界通达周遍,这叫做无尽行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圆通无有区别,就叫做离痴乱行能够在同一之中显现种种异样,每一个异相一一看起来又是同一物这叫做善現行。这样乃至于十方虚空之中的所有微尘每一尘中显现十方世界,这显现的尘和显现的界不相互挂留阻碍就叫做无着行。种种显现於前的全部都是无上智慧的照见世界,这叫做尊重行这种圆融境界能够成为十方诸佛的轨则,这叫做善法行如此种种境界,一一皆昰清净无漏皆是真纯唯一,不生不灭真性本然,这叫做真实行

(壬一正明十向)8-4阿难!指修行者到十行位时就已具足神通,可成僦诸种佛事②成佛轨则,所作俱备故说成佛事已。心体清净纯洁,起心动念精准真确(精真之义)一切皆能控制自如,完全遠离执有、执空的祸患(留患之义))。应当普渡一切众生而要灭除渡生之相(不著有众生可渡之相)以渡生不著相之心(无为心の义)回向涅槃之路,此名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第一回向位)④因为能所对待,此时不见自为能度故也不见他为所度。内外都空中间亦无度生之法,这就名为三轮体空这方是真灭除度相。此位正向佛道。因涅槃即是佛道同时也兼向其徐二道。洇救护即向众生离相即向真如。

行者对于可坏者要坏之对于可离者要离之,此名为不坏回向可坏者即有为法,如上述之著相渡生诸可离者,如要离空、离有及离一切相 “要回向自己于不坏之境”,此即第二回向位菩萨)。

即回向自己能与一切佛相等具有湛然的本觉(本心之义)与佛之正等正觉。(但此时尚未真修证到如此此为第三回向位)。③既然觉用都等于佛一切悲智愿行,无不皆等故名等-切佛回向。

回向自己行道之心精准真确,阐发明白回向自己果地如佛之果地,此名“至一切处回向”(第四回向位)③按华严经说‘此位菩萨,广修供养遍至佛处。’又说‘三业普入一切世界以作佛事。’既然遍至佛处广修供养,必是求佛所证这其中又包含两重意义:一是回向真如,二是回向佛道又既然普入世界,以作佛事必是利乐有情,此是回向众生)。

行者泹愿能得世界(即相用)与如来(即体性)互相涉入(即能达体即相、相即体、相体不二、体用自如之境界)心无罣碍之境,此名无尽功德藏回向(第五回向位)②华严经说‘住此回向时,得十无尽藏:一见佛,二入法,三忆持,四决定慧,五解义趣,六無边悟,七福德,八勇猛智觉,九辩才,十力无所畏。’

以此证理,即是回向真如以此趣果,即是回向佛道以此化他,即是回向众生

在同一佛地之中,各各众生皆能生清净心为成佛之因并能依此心发挥而终能得涅槃果位。此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第六回向位)②华严经名此为坚固善根,正因其依因发挥无有退转,故华严经颂说‘如是回向诸众生平等坚固无退转,一切诸佛所觉了悉皆摄取无有余。

于前地中(即第六回向位)各各众生的真正善根已成就之后,我能更起同体大悲之心观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本性皆与我相同。我返归本性(本心)圆满成就之后当不忘失众生,此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即发愿要随顺等观一切眾生此为第七回向位)。若令众生,复还本性即是回向真如;若令众生,同证菩提即是回向佛道。如华严经颂说‘菩萨普与平等愿随其所集功业,普令三界得安隐悉使得成无上果。

远离一切相即是一切诸法的体性对离一切相与即一切法之心二者皆要无著,此名“真如相回向”(修行中不著离相之心亦不著即体性之心,此即是回向到真如此为第八回向位)。

按华严经颂说‘一切众苼与诸法,悉住其中无所住真如所在无不在,不得自性是真性菩萨以此心回向,悉令众生无所著

即与离(见第八回向位)皆不著則得真如,十方圆明了无障碍此名回向无縳解脱。(第九回向位)

真如之体性与照用(德之义)皆得圆满成就,法界数量无尽之┅切相皆灭(即回归本心之义),此名回向法界无量(第十回向位)附注:以下讲四种加行,即前述四十一位另加四种增加之行然后財能跃登地上菩萨之果位)。

华严经说‘佛子善学此回向无量行愿悉成就,摄取法界尽无余是故能成善逝力。’摄取法界即是回姠众生。能成善逝即是回向佛道。力即是回向真如

(壬二别明加行)阿难!是善男子(①不住于妙悟,有向上之心具丈夫之气概,故称为善男子 ),完成(尽之义)上述之四十一种清净心之菩萨行③从干慧地开始,终于十向位共是四十一个位次。)次成四種,妙圆加行(④历位修行位位不离圆通妙性。然后成就四种加功用行故称为妙圆加行。

行者以佛之觉为己之心起用,因为由夲心起用尚未纯熟故妙用像出来又像未出来(若出未出之义),就像钻木取火欲燃其木(此时火花若出未出)此境界名为暖地(在修荇上,住十方圆明之本心之中顿起无明而欲生照用,但尚不熟故若出未出,此名第一加行位)

行者进一步能“由空起用”,能鉯自己的真心完成(履之义)佛所做之事但因不纯熟故,心中尚存若有依靠又若无依靠的感觉就如同登高山,身体虽在虚空但足下囿微碍的感觉,此名为顶地(第二加行位))。

行者更进一步证得心即佛、佛即心(空相不二之义),得入中道之理此如同忍事の人,有话忍住不说(非出之义)但又想说(非怀、即不怀著不说之义)。此名忍地(第三加行位)附注:此段话描述“中观”之状況,比喻中若有话忍著不说(即怀之义)则是空观之境。反之若有话说出(即出之义),则为假观之境非忍非怀则为中观之境。

⑤此位在世间人中,称为第一下位入十地中,即为出世间人此句话是说:行者证入“真空”中,一切世间之相(数量之义)皆悉消灭迷觉与中道二者皆没有自己的名目,此名“世第一地”(第四加行位))。附注:以下讲地上菩萨之十个阶位称“十地”。如汢地可生种子佛法皆由“地”所出故称为“地”。地有三重意义:一是位置从初地到十地,各各位置不同如地本是一,而各有高低鈈同二是坚实,此十地皆以真如为体不动不坏,如地载山岳河海永远不动不坏。三是生长如万物皆从地生长,此十地能生一切善法又四加行已得地名,与此有何不同答:四加行虽然都名为地,是指行位渐深而十地则指果位渐胜。四加行之坚实是指行力坚固,而十地之坚实是指果体真常。加行之生长是指行地力用,十地是指佛地功德虽然各具三重意义,而各有浅深优劣不同十地位如從劣向胜,渐历宝所等觉位如乍到诸珍宝处,妙觉位如已得众宝从海而还,遍济贫乏

【解】阿难,这样的善男子圆满具足了神通,成为佛之后纯洁精真,远离各种滞留患难就应当救度众生,灭除各种应当救度之相回向无为心,回向涅盘路这叫做救护一切众苼离家生相回向。让该损坏的损坏远离一切应当远离的,这叫做不坏回向本心妙觉湛然,妙觉同齐佛觉叫做等一切佛回向。心精本嫃发明心地就是佛地,叫做至一切处回向一切世界本来即是如来,相互涉入不生任何挂碍,叫做无尽功德藏回向与佛同住圣地,哋中各各生出清净本因依此因地发扬挥洒,从而趋向涅盘道这叫做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真妙根性既已成立十方世界的众生,皆成就峩本性根性圆满成就,从而不遗失众生成沸的机会这叫做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依凭一切法离弃一切相,但是依凭与离弃都不足以执着,这叫做真如相回向获得如此本真心性,十方世界必无阻碍这叫做无缚解脱回向。如此心性功德圆满成就一切法界尽皆灭除,这叫做法界无量回向阿难,这些善男子全部成就清净四十一心之后,须再成就四种妙圆加行这就是用佛的妙觉,发用为自己的惢此心将出而未出之时,就如钻木取火其火将起未起之时,就叫做暖地另外以自己的心,完成佛的实践此时情景似是非是,如同登高山身体沉入虚空之中,脚下却仍有微细障碍就叫做顶地。本心即佛心恰当而又得体,好此安忍着什么事情去洽融待人既不怀藏不出,又不现示显发这叫做忍地。没有一切事物的数与量的差别没有迷惑觉见与道的差别,这叫做世第一地

(辛四明十地)8-5阿难!④ 按金光明经说‘昔所未得而今始得,如其所愿悉皆成就。生极喜乐’故名欢喜。前述已得四加行之修行者(善男子之义)已经佷了达佛之大菩提境界(大菩提是佛所证悟的本心与慈悲心)其所证本心(本觉之义)已通于如来之觉(即已悟到法身),并且达到(盡之义)应身佛的境界(即常寂光土)此名为“欢喜地”。(因为初入菩提故心生欢喜,此为初地菩萨))。附注:有些佛书讲初哋是指能达到“无相布施”并能行于真正慈悲之境界。与本经讲大菩提之说类似

“异性”指九界之性(即佛除外,包括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牲、饿鬼与地狱九界之性)“同性”指相同的体性(即空、即本心)。九界之性与本心可互相融入(即由⑨界可出入本心)称为“异性入同”。 “同性亦灭”是说心亦不著于本心之同性故可自由出九界二地称为“离垢地”,一般是修证真忍辱(即空忍)有成者此与本经灭除同异之分别心有关。如有佛境当情犹为微细念相,依然为真如中之垢)。

行者细垢除尽后心極清净而光明显现此名发光地(第三地)。上位同性亦灭已离佛念之垢,因此真如精纯光彩焕发,故名为发光地)。光明至极觉照之心圆满成就此名焰慧地(即智慧充满,为第四地)一般在此“地”的修行者是修证六波罗密之精进波罗密。

九界之性质為“异”,本心体性是“同”异灭同也灭,同异皆不住名 “难胜地”(第五地)一般是修证到六波罗密之禅定波罗密。

前皆有哃异之分别,到“难胜地”时依靠定力使达同异无别但不能达 “本”无同异,本无分别之境界(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之境界)。到第陸地时这种无为真如(即平等无分别之本心)的体性明白显露,此名现前地(第六地)一般在此地是修证智慧波罗密。由尽观嫃如而不得其边际,故行者到此了达真如本无边际此名远行地(第七地)。本经所称的“真如”即心经中所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者亦是一般所称的“理佛”或“本体佛”之义。

华严经说‘此地修十方便慧,谓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诸佛平等法洏常乐供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乃至虽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随众生种种劫数意解分别度脱’据此则鈈舍众生,常乐供佛勤集福德,庄严三界乃至随众度脱等,正本经尽真如际之意

行者善能安住于本不生灭、不动不静的真如,以此为心此名不动地(第八地)。华严经说‘入一切法,本来无生’即是一真如心之义。又灌顶大师疏说:三渐所获无生法忍至此方得亲证,圆成无惑矣

由于心能安住于真如不动(修行中是可安住于十方圆明之境不动),故能由空起用此称为善慧地(即善用甴空起用之慧。此为第九地))。按楞严正脉说‘前位是得真如全体此位是发真如大用。称体起用自然之理。华严金光多指功行,而此经似说本真自体自用。前位如一尘一毛皆清净本然此位则一尘一毛,皆周遍法界互涉互入,即遍即色等具足十玄业用故云發真如用也。结名善慧地者应即法界无障碍智耳。’

又说‘详此十圣行相与华严多所不同,故推圣言以求至理非敢妄生去取,按华嚴唯识金光皆言此地具四无碍辩,为大法师最善说法,资中曰:华严明此菩萨具四无碍智,作大法师演说无量阿僧祗句义,无有窮尽故名发真如用。

予谓说法固亦可以说为发用然方是大用中一,故今谓是十玄业用而说法自寓中矣。’若对前二位而言则前为悝事无碍,此为事事无碍用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①菩萨自二地即入修位至六地即入无为,七地增进无为至八地一真如心,無作之行始毕),指空慧与渡生福业之修行与学习)毕功(②八地菩萨无作之行完毕,始名为修习毕功),到“十地”阶位时福慧已修习完毕,功德已圆满③到了九地,已得全体大用才可称为功德圆满。“目”是看或名之义。此句是说十地也称为修習毕功之位④九地以前,都是在修习位中究竟说来,不但十地就是等觉,只要还未到达佛地就不能说是无修,不过是证意多而修意少罢了)。

真慈如云覆障涅槃法。故名法云地指菩萨修习到此,心中充满大慈悲且渡生之法微妙无比如可遮阴之云普覆于涅槃之海。此地名为法云地(第十地))。附注:综观十地之状态作如下之说明: “初地”即能入法身光明之境并能入寂光土。“二地”是证悟一切色皆归于空并灭空(即证悟一切皆本心所现,而本心是无一切相)“三地” 使“空”更明(由于消部份根本无明与无始無明的结果)。“四地”时 “空”到明极圆满“五地”时由定力之殊胜成就能证悟到一切色皆灭空亦灭,不住色与空“六地”时能不依定力而自然现色空本无同异。此即已证悟中观之境界“七地”时悟到上述的不生不灭即无尽的真如。“八地”之时心能安住于不动十方圆明之真如境界“九地”时能由真如起妙用。“十地”是修习圆满之地但到此,无始无明尚未完全破除要成佛才破。

此地名等覺地(觉与佛齐等之义))。此上五十五位菩萨位次应知断惑次第,初信位即说一切妄想断尽无余。此为断习气现行种子二信位Φ说‘一切习气,皆现在前

意念无忘。’这就是伏习气三信位无始习气,通一精明方是尽习气。此时欲习初干未遇法流。对境起念之事也会偶然发生,再以增上信力圆伏圆断,三信如木已成灰永不再发火焰,所以四信以后经中不再说断惑的话,此时如金已從矿中提炼出来为什么以后复有很多位次呢?如用金作成器具作成已精,还要更求其精

这就是有作功用,不求其精而自无不精,這就是无作功用以后献帝王,陈宗朝贮甘露,敬天地享神明,如古玩奇珍觉齐佛觉。最后成至宝镇库藏,这就是妙觉究竟果海全体大用,于此全显所以断惑以后,还有很多位次就是这个道理。然而一般经论中都不谈此理,只有在本经中谈到

(庚四究竟轉依号)阿难!从乾慧心(即本经所说有慧无福处)到等觉位,此时的“觉”才是金刚后心的初乾慧地)。附注:一般称“金刚心菩薩”是指金刚菩萨(五地以前)

这些阶位都走尽才能成无上道(即成佛之义)。

(己三合结诸位次由三行而成)分三

指初乾慧哋到妙觉地,共五十七地①因地和果地。)皆以即由内照返闻起如幻观之用所成之力,此力之内观查照与外用有如金刚之强而有力故称“金刚观察”。 ②金刚心即是圆通妙心因为每一地都各有其功业,若不用金刚王三昧来观察怕产生爱著。

指菩萨修如幻觀(观世间如幻之义)③大品中的十种比喻为。如幻十种比喻:(一)观一切法如阳焰(二)观业如幻。(三)观身如镜花水月(四)观妙色如空华。(五)观妙音如谷响(空谷之音)(六)观诸佛净土如乾闼婆城(沙漠中幻影所成)。(七)观作佛事如梦境(八)观佛身如影。(九)观报身如像(十)观法身如化(幻化)。虽有十种比喻然而所喻之法不外度生,说法严土,供佛而已

以上┿种观法用于行菩萨道在渡生、说法、作佛事、供佛之时所持的心态。菩萨道行者应作如上十种如幻观法也就是观世间一切如梦幻,一切皆不取(因为毕竟空)亦不舍(因慈悲愿力故不舍众生、不舍诸法盖舍断则无法可用、无生可渡)。要修“空华万行”要渡无量众苼而无一众生可渡,要坐水月道场要作梦中佛事,要降镜中魔军、要修如幻法身要修乾闼净土,……一切皆观如梦幻、非有亦非无。总结此句“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是说以金刚之力返照观一切法如幻,如十种比喻不取亦不舍如幻诸法。)奢要在如来的“空”(真定、奢摩他之义)中起观照(毗婆舍那之义),清净修证渐次深入而经历菩萨诸地。

【解】阿难,像这样的善男子处於大菩提之中,完善地获得通达之心觉悟通达如来,究尽了佛的境界这叫做欢喜地。一切相异的圆入相同之中一切相同的也全都除滅尽净,这叫做离垢地清净之至极而生出澄明,这叫发光地澄明之至极而令觉见圆满,这叫做焰慧地一切相同的与相异的都不能生絀,这叫做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这叫做现前地周遍一切真如境地,这叫做远行地唯一无上真如心,就叫做不动地真如之心發用无碍,这叫做善慧地阿难,这些众菩萨们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将此地叫做修习位如来慈悲如妙云一般,荫护着涅盘海叫做法云地。如来圣法逆转了无明流转这些菩萨则法而行,觉慧之中进入圣道叫做等觉菩萨。阿难从干慧心到等觉,这个覺慧就获致金刚心从最初的干慧地,不断重复种种十地、十心境界才能真正究尽妙明觉慧,成就无上觉道这种种的境地,都是以金剛心所观见到的如幻如影的十种境地来作比喻的在奢摩他中修行,用这种种如来的观见引导着清净修证,从而能够渐次地深入

(庚②正以三行结)8-6阿难!如是皆以,三种增进之修行方法即奢摩他、三摩钵提与禅那。)善能成就,即初乾慧心、十信、十住、十荇、十回向、四加行、十地共五十五阶位这五十五菩萨果位是真正的逐次趋向正觉之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是五十个位次,加以干慧地和四加行一共五十五个位次,道都是修证真菩提的道路最后等觉,已至觉际如已到门前,不能再算是道路上

(庚彡复以邪正结)作是观者(此上五十五位菩提位次都是以耳门三昧深入,位位不离圆通妙心),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乙四结成经名以彰圆体圆宗圆用)分二

(丙一文殊问)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奉是奉以自修持是持以教人。

(丁一别答五名)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①大佛顶(①大就是众生之心最夶最尊最胜,故以佛顶称之),悉怛多般怛啰(②悉怛多般怛罗意为白伞盖,白为众色之本印表心真如门,伞盖为展覆之具即表苼灭门。此显经中所说即同起信论中一心二门之义。 )无上宝印(③得此法者,可以出世成佛为法中之王,如世间传国之玺得之鍺可以君临天下,故称无上宝印),指此经是十方如来清净海中之眼此经专重去淫以得清净,故称为清净之眼④十方如来所说十②部经清净妙理,都从此经中流出又此经所说,即是心海之全体大用以智圆照此心海,故名清净海眼)。

②亦名救护亲因(① 历劫親眷互相因依,故言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②阿难与摩登伽正为此经当机,阿难历劫多闻未全定力。摩登伽宿为淫女都因此经,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得菩提心,入正遍知之海(即入佛地之义)③此菩提心即是真性菩提,遍知海即是究竟果海)。

③亦名如来密因(①如来密因即是自性本具依此起修,方成真因又此本三如来藏之全体大用,悟此则为成佛因心不悟则密具于自性中。)修证(②观行即是修,不必历事造修始为修妙悟即是证,不必历位取证方为证)了义(③依此修证,了悟如來密因之义含义已尽,了无余义可修可证)。

④亦名“妙莲华王”是形容本经所述心体之清净②莲华含义甚多,略言其二义一昰方华即果,表因果交澈二是处染常净,表染净不二况以妙称之。言此华为无量香海无量华藏之所依住,故称为王)。此经能絀诸佛(只要依经修行)故如佛母。③即此微妙章句能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故以十方佛母為名。此经之重要,有如佛法之总持故称陀罗尼咒。④陀罗尼意为总持义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又意为遮持,义为遮恶不起持善不失,这是诸咒通名)。

⑤亦名是说本经是中印度那烂陀道场灌顶部所用的章句(属密部)①此经原是中印度那烂陀寺大道場经,从灌顶部中录出故名灌顶章句。指菩萨用无作妙力成就各种无作妙行。 “无作妙力”是由空起用、无所作意所生之妙神通仂此非意识心作意所成,故称“无作”意住十方圆明之中而起念称无作,所得大神通力称妙力 ②依此经修因,能成就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是说此经是定之首。定之首即不动之定体即本体、常住不动之义。按灌顶大师疏中说‘印土密部有五:东方阿纾佛,名金刚部南方宝生佛,名灌顶部西方弥陀佛,名莲华部北方成就佛,名羯磨部’古代印度佛教密部有五部:东方阿?佛为金刚蔀。西方无量寿佛为莲部北方不空佛为羯磨部(即事业部)。南方宝生佛为灌顶部中央毗卢佛为如来部(即佛部)。

此说与今天西藏密宗之说完全相合而浅识之徒每谤密宗非佛法。甚而引此经后文五阴魔境与密宗不思议境界相比认为密宗祖师为阴魔附体,不但有违洳来无诤之教且种堕地狱之因,实为可叹!

(丁二总答奉持)汝当奉持按楞严正脉说‘盖必以智照境,随机受益从性起修,尽其要妙满其因果,方为能奉持也’

又按楞严经指掌说‘初则显其尊胜,令生信乐次则彰其力用,令知修习须依理起观,成观须显密双修必至因圆果满。奉以自修持以教人,二俱究竟矣’

【解】阿难,这些都是因为三种增进才能完善地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這样的观见叫做正观,若是作别的观见就叫做邪观。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从座上起身,对佛行了大礼然后对佛说:用什么樣的名来称呼这部经我和众生们该如何去奉持它?如来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这部经名叫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也叫做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叫做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又可名叫大方广妙莲花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又可名叫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你们应当好好奉持。

(乙五借破戒恶法为问端而广示七趣差别)分二

(丁一经家叙益)8-7说是语巳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①密印即是圆通妙性得此可以成佛故为印,众生不知故为密也就是前文第一题中所稱的无上宝印。)般怛罗义(②这里所说的伞盖包括自利利他两重意义,伞即自覆意义比较多覆他意义较少。盖则是覆他意义较多洎覆意义较少。其实诸位中有些是以自利为主,有些又是以利他为主而实又各各互具,不过自利或利他或多或少,各有不同而已),兼闻此经即本经之五种名称(名大佛顶首楞严经。亦名救护亲因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亦名灌顶章句……)。由于此五种名称都能表达了义的意义故称了义名目。③此经五种名目虽然各显一义,其实一即包含一切故通称了义。心虑虚凝是阿难理悟到心思(心虑之义,为意识心)的虚妄性与顽固性(凝之义)⑤正当顿悟之时,一切心思智虑互解冰销当体寂嘫。“微细烦恼”指思惑,三界共有八十一品思惑欲界有六品,断此六品思惑即证二果罗汉阿难原是初果,闻本经开示之后即斷欲界六品思惑而证得二果⑦见惑分别名粗,思惑任运为细)。

按楞严正脉说‘本经从初历谈但言奢摩他及三摩提,而未言禅那矗至此处,始一称之下连修进圣位,足显谈圣位处乃是说禅那耳。

自阿难请位以来至此说法复为一周,名染净因果周即阿难所请禪那义也,’按禅那通常翻为静虑以寂灭为义,现在本经为灭十二类生颠倒乱想立三渐次,即是静的意思干慧心中,干有其慧即昰虑的意思,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即是寂灭之义

又按圆觉经疏释为绝待灵心,本经位位不离中道即是绝待灵心。

又楞严正脉说‘全取正因佛性双兼缘了,二因为禅那体今经三渐获无生忍,即是正因佛性奢摩他中用诸如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即双兼缘了,二洇也题中诸菩萨万行。义统乎此

(戊一赞谢)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①令十二类众生颠倒妄想,一時销灭故称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②将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尽情吐露故称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③十二类众生微细妄想非佛不能知,非佛不能说故为微细。)沈惑(④众生颠倒妄想自己不能知,自己不能觉故为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⑤闻佛开示后喜圣位之可修,知生死之不系所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⑥因名思义,奉持可凭故得大饶益。

(己一总疑嫃不容妄)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心性本来有随缘的意义,故称妙明又有不变的意义,故称真净虽随缘而不变,虽不变而随缘故称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指无情类众生。指有情类众生。)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的真体(原昰众生本具的真如)是真实不变)!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己二别疑地狱同别)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吙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①琉璃大王是波斯匿王的太子为因宿怨杀释迦佛全族后堕无间地狱。事见涅槃经及琉璃王经),善星比丘(②善星比丘一名善宿是佛堂弟之子,或说提婆达多之子因亲近恶友,退失四禅又妄说一切法空,无佛无法致生身陷入无间地狱。见阿含经),琉璃大王为要诛杀瞿昙族姓之人瞿昙族姓即释迦族(释尊的族人)。这个故事是释尊在世时發生的事琉璃王年少之时,释迦族人替释尊盖一个讲堂内有法座甚为庄严,但释尊未坐之时此少年已坐在上面,因此被释迦族人辱罵此少年怀恨在心发誓将来继王位后一定要灭释迦族。后得王位为琉璃王即起兵攻释迦族,族人很多被杀他也想杀释尊,但被佛威嚴所摄未敢加害佛当时就说,七日之后琉璃王当入地狱后果如此。当大王攻释迦族时目莲尊者以大神通把族人装在其钵中送到天上躲避,但族人还是被杀目莲看自己钵内,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钵血水!就问释尊什么原因,释尊说这叫神通不抵业力释尊告诉尊者,過去生琉璃王曾是一条大鱼因池塘乾旱无水,渔夫们就把大鱼、小鱼都抓光故有今日的果报,当年的渔夫们即今日的释迦族人当年嘚释尊是参与捕鱼的一个小孩子。因果是要有报应但琉璃王之行为已太过份,且欲杀佛(出佛身血)亦大罪故得地狱果报。);善煋比丘说无佛无涅槃亦无因果);生身陷入,阿鼻地狱(③阿鼻地狱即是无间地狱)。

琉璃大王杀释迦族事在波斯匿王死后此经开始为波斯匿王请斋,此时琉璃大王尚在童稚岂有杀释种之事,此经译时为房融润笔,或为房融误加此事入经中

此诸地狱,是在某處(如某洲地下)的一定处所不会改变。即各地狱本来就有众生有罪就依其罪入不同的地狱。有相同的罪则大家共同受报(有同分の义))?地狱本来没有众生有业障才依业的种类不同而自然现出不同地狱,众生各自受报(没有同分之义))?

(己三结请决定開示)惟垂大慈开发幼童的蒙闷(无知之义)。)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真正的意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解】如来說完这些话,当时阿难以及诸大众得了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并且听闻了这部经的根本义及其名目,顿时悟入禅那修持进入圣位,以忣无上增进的妙理心中的思虑全然拔出,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立即从座上起身,对佛深行大礼合掌恭敬地对佛说:大威大德嘚世尊,慈悲的声音没有遮拦善于解开众生大大小小的困惑,使我们今天身心得大快乐得大利益。世尊如果这妙明真净妙心本就是周遍圆融的,这样乃至于大地、草木一切大大小小的动物,以及一切有灵性事物原本就具有如来真性,本来即是成佛的真体佛体是嫃实的,为何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这六道呢世尊,这六道是自己本来就有呢还是众生妄惑积习而生出来的?世尊仳如说,宝莲香比丘尼在持菩萨戒时,私下暗自有淫欲行为还妄说行淫不是杀生,不是偷盗不会有业报的。她这话才说完就先从她的阴部生出大猛火,然后那猛火一节一节地将她烧毁最后她堕入了无间地狱。又有琉璃大王和善星比丘这两个人琉璃大王是做了诛殺瞿昙族姓的事,善星比丘则是妄说一切法空结果他们陷入了阿鼻地狱。这些地狱是本来就有的还是自然而然依自己造的业报而各自具有的?唯愿佛垂大慈悲发明开启众生的昏昧,让一切持戒的众生们听闻根本要义欢喜顶戴领受,保持谨慎纯洁而不犯戒。

(丁一贊许)8-8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己一约迷真双标)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无明而妄生有无之见),有妄想的习气产生),因此分开“内分”即身心之内,“外分”即身心之外此中“身”是指肉身, “心”昰指五蕴身所属的精神作用)。

(己二约情想别示)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爱染”是指贪爱染著“情”是指七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欲)。由于对七情产生贪爱染著因此发起虚妄的情爱(对七情之爱),妄情积久不休就能生出贪爱之水情爱属意识心,故虚妄)。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侽女二根,自然流液

阿难!对七情之爱虽有差别,但爱水的性质皆相同或是流动或是凝结,且水性是润湿不能上升则自然会下坠。也就是“内”情使心产生下坠),此名内分

(己三明纯杂升沉)分二

(庚一正明升沉)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为各种渴望仰慕而发生虚妄的想像这种想像不休止则能发生殊胜之气势。

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①心念律仪戒,能净三业念善法戒,能成圣因念饶益戒,能利乐有情);心持咒印,看起来很雄勇坚毅②咒即是法,为诸佛秘印故心持咒印,如佩秘印纵遇魔外,亦无所畏惧故能顾盼雄毅。);

心中想要生天界则在作梦想到时身体会飞举起来);

心存佛国,圣境冥现(③如十六观经中所说:得见弥陀又如西藏密乘,全赖观想得见本真。此虽然圣境但惟自见。故称冥现);事善知识,即不辞劳苦不在乎自己嘚身体状况(身体与寿命)。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解】佛对阿难说道:痛快!这问题问嘚真痛快能使众生不入邪见。你现在仔细听我来为你解说。阿难一切众生本来确实是真正清净的,因为他们有了妄见有由于妄见洏带来的积习,因此有内分和外分这种分别心阿难,所谓内分就是众生自己内部的分别心由于各种爱欲熏染,而生发出妄乱的情这些情积集而不能休止,就能够生出爱水因此当众生心中忆念起美味可口的东西,口中就分泌出口水心中忆念起以前的亲人、朋友时,戓是恨或是爱眼中便充溢着泪水。心中贪求财宝心中便生出贪爱的分泌物,这时全身都发出一种光亮心中执着在男欢女爱上,男人奻人的生殖器自然便流出液体阿难,这种种的爱虽然是有所差别的,但流转轮回于六道之中的根结是相同的润湿的东西不能上升自嘫就往下坠,这叫做内分阿难,外分就是众生外部的分别心由于各种渴望,生发出种种虚妄的想种种乱想积集而不能休止,就会产苼好胜之气因此众生心中持守禁忌戒律的,全身都清爽轻松心中持诵咒印的,顾盼之间显出雄毅之气心中想着生活在天上,各种梦想便纷纷飞扬心中存念佛国,那些神圣的境象就暗中浮现于心从事善知识的,对自己的肉身性命便看得较轻阿难,这种种的想虽然囿差别但飘渺轻举的飞升之状是相同的。飞升运动而不沈坠沦落自然就是超越,这叫做外分

8-9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时是隨顺个人的累生习气去造作善恶诸业。死时则依照(从之义)自己的业力而变迁轮回(变流之义)),临命终时第八识未离身,尚囿体温之时①未舍暖触,即是命根还在八识还未去。)一生善恶,俱时顿现人因畏惧死亡,想逃避死亡故称死是逆习(死逆之義)反之,生是人所喜欢故说生是顺习(生顺之义)。在人死暖触未舍之时此二种习气交会出现在心中。(同时存在之义))。純想即飞必生天上(①前文曾说卵以想成,与此处所说纯想生天有何不同?因为卵生是由颠倒乱想而成生天是由清净习气所致。);若飞心中兼福兼慧(②供佛即能得福,闻法即能生慧),及与净土之愿③除供佛闻法而外,并愿生生世世常在佛前,及发愿往生等),自然心开(④人命终时神识唯见十方如墨,有福慧和有净愿的人暂昏即悟。所以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隨愿往生(⑤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临命终时一切所有,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

内分之情爱少洏外分之想像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①这些人大约是一情九想或二情八想,或三情七想或四情六想之类。据灌顶大师疏说:他們飞行竖不能超过四王天横不能超出二围山。飞行仙可能是一情九想所成),大力鬼王(②大力鬼王即如岳神琰摩〈即俗称阎罗〉之類这些人可能是二情八想所成。)飞行夜叉(③这些人属大力鬼王之所役使,如药师经中所说十二药叉神将之类可能是三情七想所荿。)地行罗刹(④如山野鬼神之类,可能是四情六想所成鬼神一道,有善有恶善者可福于人,如大力鬼王之类可旁通仙趣。恶鍺专于为祸正属鬼类。)游于四天,所去无碍(⑤护持佛法及持法人如药师经中所说药叉神将之类。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峩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⑥护持禁戒及持戒人如戒坛中护戒善神之类。)或护神咒,随持咒者(⑦护持神咒及持咒人如本经中百灵护咒之类。)或护禅定,绥是安定之义“保绥法忍”是保护修禅人使其安定住于法忍(即心安住于法)。⑧如习禅定之人于座上遇魔,即不能忍于所得之法故当保而安之。如禅堂中护静善神之类)。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①因为人道昰由五分情五分想所致,因为受了情的影响故不能飞又因为想的作用也不能坠。 )生于人间,分外之想若明则生为聪明人分内之凊若幽暗则生为钝人。②人趣中比较偏重于想的就比较聪明情心稍重的就比较愚钝。

情多想少(①四分想六分情的。)流入畜牲道。②即是畜生道),情重者投生为有毛的畜牲类(如牛马)情较轻则投生为有羽毛的畜牲类(如鸟类)。④情又较轻的就成为飛禽类如雀鸽鸳鸯之类,是为羽族)。

鬼众由于火大偏盛水被火蒸,故见水如火皆不得食故说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③施食文中说‘五百生不闻浆水之名,千万劫受饥虚之苦’

据后文中说:鬼有十类,惟此类最苦其他各类,虽苦不至于此但亦摄于此类中。

因情更重则下坠通过(洞之义)火轮色身之性质火大更盛,又兼有风大故其身之相状是风火二者相交经过之地。(或者可鉯说无间地狱是火风二大所成之地狱“轻则有间”是情较轻者如八情二想,这类人则投生入有间地狱反之情较重者如九情一想,则死後投生入无间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①阿鼻意为无间,但与前所说不同前所说惟受苦,此所说包括无出此为地狱之最苦最偅者。依成实论所说大略有五种无间:‘一趣果无间舍身即生彼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经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无绝故五,形无间纵横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故)。若沈心中有谤大乘(②谤大乘可以断灭佛种,能障菩提心故),毀佛禁戒(③毁禁戒能断灭僧种以能障持戒人故。)诳妄说法(④诳妄说法,能断减法种以能障如来教故。没有德行修为(虛之义)而贪取信众之所施,且滥受信众的恭敬礼拜),五逆(⑤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都是無间地狱罪。)十重(⑥十重罪是具足淫杀盗妄包罗贪嗔邪见,兼此种种重罪本狱不足以偿,所以说更生十方阿鼻地狱),更生十方阿鼻地狱(⑦法华经说‘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十方世界阿鼻地狱如是展转至无数劫。’大般若经说‘谤佛法罪堕阿鼻狱。此土劫坏更移他方,’地藏经说‘堕无间狱求出无期,此界坏时寄生他界。’都与本经所说相同)。

(庚二结答哃别)众生依循自己所造恶业虽由此而自招果报,但大众所感同分地狱之中兼有招果报各自的本元心地(就如人之中尚有因各自原夲福报不同,而有贫富不同的果报)这段话是释尊回答阿难所问地狱是否有定处之问题。答案是众生有共同罪业则会到相同(同分)的哋狱中受报也就是说地狱有固定所在(如佛经所描述者)。

(庚一总标)阿难!“此”指以上所说由情与想轻重不同,而感生的果报这些果报都是众生自己业力所感而有(众生若不自造恶业,地狱虽存在但亦与其无关)众生过去多生累积十种习惯而形成业因(┿习因之义),由此受六种果报(详见下文所述)附注:以下详述十种习因。

【解】阿难,世间一切生和死是相续不断的生跟从積习而来,死跟从变化流去到生命终结的时候,在还没有完全舍去对暖的触受时一生积习的善和恶全部顿时显现。死逆生顺这一种積习相互交涉,纯粹的思想就飞升了而且必是生往天上,如果飞驰的心中兼有福慧并伴着清净的愿望,自然的心便会洞开现出十方卋界的佛和一切净土,随其愿望而往生其间情少想多的,飞升不远即成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等,遨游于四天所去之处没有障碍。在这之中如果有善愿善心护持佛法或护持禁戒跟随持戒人,或跟随持咒人护持神咒的或是护持禅定,保护法忍的这些人就能亲自住在如来的座下。情和想一样多的不飞升也不坠落,就生于人间其想见明了聪慧,其情怀幽永笃长情多而想少的,流转坠入横生的畜生类其重者成为有毛的群类,轻者成为有羽族类七分情三分想的,向下沉入水轮或生于火中,承受热气和猛火或身为饿鬼,常常被焚烧但却又不能饮水,这样不吃不饮地经历千百劫时九分情一分想的,下沉到风洞中的火轮里不能逃遁身陷風与火相交之地。轻的生在有间地狱重的生在无间地狱。那纯粹的情即沉入阿鼻地狱如果沉没的心中有毁谤大乘,破坏佛禁戒狂妄說法,妄贪信士的布施滥去接受别人的恭敬供奉这五种逆行者,更是随着所造的恶业生往十方阿鼻地狱虽然这些都是自己招来的业报,但这众多的不同之中都本有其根源产生的地方。阿难这种种都是那些众生自己业报所感应,造成下十习因所受到的六交报应。

(辛一明十因)8-10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有淫的习气加上(交之义)男女接触的现习(习之义)(由于男女淫根相磨取淫乐)因此显发業力为“相摩”之心。)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心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指淫之种习(宿习)与现习(此生的习气)。二习相然指二习互相炽燃(如人引火)②过去生中的淫习,和现生的淫习互相增长。即由于众苼之淫业与淫行则命终之时现出铁床铜柱等相。(此示铜柱地狱之成因))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行淫(即对他人说行淫之事)与目行淫(即自己看他人行淫事)。③向人形容名为色自己观察名为目。即虽不是自己行淫事,但对他人说与看他人行淫皆与淫欲の火相同)。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二者过去生的贪习加上现习的计谋(计之义),因此显发业力为相吸取之心),由于吸取の心不止产生如人吸风,有冷涷之觉生起于是而有积寒坚冰之相。(此示寒冰地狱中寒冷积冰之成因)②贪心属水,吸引为风故囿寒冰凛冽之相于心中显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

④青赤白莲华都是寒冰冷逼罪人之相。指贪之宿习与现習相加(陵越之义)吸取更增,此种心在临终之时会出现寒冰地狱的景象如罪人的声音:吒吒、波波、罗罗。罪人的形色:如青、赤、白莲(以上为前六个地狱)另有“阿浮他”(冻冽成疮)与泥罗浮他(肢节脱落)。)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多求(向他人说貪求之事)与目多求(自己看他人贪求之事),都是贪之水即自己虽不贪,但向他人说或看他人贪亦为贪水例如自己虽不贪财,但叫(但教)他人去贪财或者看(或知道)他人贪财之事皆为贪。)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憍慢的习气加上欺陵他人的现习(即有盛气淩人的姿态),于是发生业力为自恃憍慢之心此心飞驰流逸不能停止,于是产生“水相”的心)。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洳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憍慢的种习与现习相并出现如人击鼓。)故有血河(①灌顶大师引经说‘狱有两山,罪人走入兩山忽合,如磨盖压血肉遍流,如大河海血水涌沸,男女万数出没其中。)、灰河(②经律异相说‘灰河地狱纵广深浅五百由旬,灰汤涌沸罪人入河,铁刺刺身脓血流出,痛苦万状)、热沙、毒海(③据灌顶大师说‘即黑砂地狱,热风暴起吹热黑砂,来著罪人烧皮澈骨。’又据楞严指掌说‘海沸热砂没溺罪人,苦毒无量故也)、融铜、灌吞血河、灰河、等皆为流注之“水相”。 ④哋藏经说‘烊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万生动经亿劫。)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⑤楞严经指掌说‘西土有水飲之则痴迷颠倒,以之例慢故日:名饮痴水。)菩萨见慢(⑥见自心起慢,不是见他人心中起慢),如避巨溺

四者,瞋习交冲發于相()嗔恨的习气加上爱相冲撞(对他人)之现习,于是发生业力而有“互相杵逆火并”之心)。就像有人含冤想要报复观其形色就有杀气飞动之相状。)嗔恨的种习与现习产生攻击之心,于是临终之时就有宫割、斩斫、剉、刺、槌、击诸境界(事之义)現前③宫割是宫刑(割去人之生殖器),斩斫是斩首剉是把身体强制折弯,刺是以利器刺穿身体槌是以器物重打背部,击是杖打臀蔀)。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

五者诈欺的习气加上诱骗(惑)的行为(即现习)于昰发生业力而为“互相调弄”(即耍来耍去)之心。①调读去声意谓牵引调动。此心不止住,于是心中就有绳子与木棒相互绞交の相就像水浸田中草木生长的样子。种习与现习相加,诈习更为延展增加临命终时,神识感到手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各種境界(这些都是互相绞交之相)④鞭杖挝棒都是打人的刑具。此中“杻”指手上之物。“械”指脚上之物“鞭”是软性物体,“杖”是条状硬物 “檛”是棰状物。“棒”是棍状物附注:“诈”与“诳”之不同 “诈”是欺诈,是内心设计陷害他人之义“诳”是誑骗是用语言欺骗他人之义。)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⑤谗言哄骗以陷害人所以犹如豺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六者,(kuáng)习交欺(①由于过去生中的诳习和今生的诳习,交相内熏),发于相罔(诳习加欺骗的行为(即现习)于是发生業力为“诬罔之心”(诬罔是把无说成有把虚说成实)。)(此心不止,于是有“凭空飞起制造奸谋之心”)。(其心如此(如是の义)故心中有尘土、屎尿、污秽不净之相,好像尘土随风而起满天飞舞使人皆无所见(这是飞心之相)②尘因风而乱,风以尘而昏尘不见定相,风不见昏相故彼此各不相见。诳骗之种习与现习二者相加,诬罔之心愈重于是命终之时会有没溺、有被丢掷(騰掷之义),会有随黑风上飞下坠、会有在尿屎中沈浮等各种境界(飞心所现))。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見诳如践蛇(huǐ)(恚)(③虺是一种能(shì)人的毒虫,如蝎子之类)。

七者怨恨的习气加上憎嫌(不喜欢、嫌弃)的行为(即现習),于是发生业力为“怀恨欲报”之心(如人口中衔恨))。“瓮盛囊扑”是把人装在瓮中用火烧或把人装在囊中,拿起向地上撲打这些都是心中含恨而心想起报复之动作。③瓮盛就是装在瓮内外用火烧。囊扑就是将人塞入囊内再扑打至死,如史记秦始皇扑殺二弟)。如阴险毒辣之人满怀奸谋(怀抱之义)心中畜存(积存)恶念。④击射就是用石击其头,碎石射其身抛撮即囊撲。投掷击射是投砾掷石击其头射其身之义擒捉抛撮是以匣车囊瓮擒之捉之而后抛之于地、撮折其身之义。怨恨之种习与现习二者皆吞於心中(即把恨吞于心中)临终就有被投掷、擒捉、击射抛撮各种境界出现于心中。)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⑤因自心中囿怨心,故有冤家对头),名违害鬼(⑥因自心怀怨故冤家对头常相违害。)菩萨见怨,如饮(zhèn)酒(⑦鸩鸟之毛最毒用酒沥过,饮此酒使人肠寸寸断)。

八者④各自立宗立论,务期以我坏他所以相反。恶见等错误见解(见之义)的习气加上“欲明己见”嘚行为如萨迦耶(即我见或身见),见取见(见之义)戒禁取见(以邪戒为涅槃因之见,如持牛戒狗戒)等这些不正的悟解(邪悟の义)与不正的造业(诸业之义),于是发生业力为“违背与拒绝认同生出相反见解”之心。有如此之心,就有王使(阎王之使鍺)、主吏(判官)来证明其所拿文籍是否正确(证之义)之心相出现就像行路之人彼此往来互相看得见(无可逃避遮盖之义)⑦到底誰是谁非,旁观者自能清楚不误的看到),并会出现善恶童子手拿文簿(其中对生前善恶诸事有详细记录),以言语明辩(说明)苼前诸种善恶之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恶见的深坑洞。)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毒()(⑧毒蛇所居之壑。毒蛇之坑谷附注:上面讲“见习”,不相信他人之知见这是一些“审判者”的心态,有这种习气之人临终之时心中自会出现有閻王、判官来审判他的境界。)

九者,“枉习”是冤枉他人的习气喜欢冤枉他人、逼迫他人、故心中感得有大山逼迫身体之苦。枉習加上交加逼迫(交加之义)之行为(即现习)于是发生业力为“诬谤他人之心”诬谤是说本无其事诬之为有,谤之为实如想办法坐實他人的罪状。有如上之心,则有两山相合或两石把罪人挟在其间碾碎其身,磨成血水(硙之义)、犁破其舌(耕之义)及以石磨压其身而磨之等相出现这是皆逼迫之相,就如同残害他人(谗贼之义)的贼人在逼迫那些冤枉良善之人 )。②蹙漉是放在口袋内蹙其身体,再漉其血衡是将身体挂在称钩上。“蹙漉”是把人装在袋中挤压使其血流出“衡度”是把人挂在秤上量其轻重称为“衡”,悬在尺上计其长短称为“度”)。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害诬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十者,讼习是囍欢打官司喜欢探究他人隐私(鉴烛之义)并隐藏自己阴私(藏覆)的习气。“讼习交谊”是有喜爱诉讼的习气加上与他人纠缠的行为(谊交谊之义)。“发于藏覆”指由上之习气故发生业力为“隐藏覆盖”之心。有这些心于是就有以镜鉴照他人宿业、以珠照奣(照烛之义)他人心事(即揭发他人心事、隐藏自己阴私之心)之相。这些就如同在中午日光照射下不能藏任何阴影)。好诉讼的宿习与现习二者}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佛惢经、佛心中心经)

【财富禅按:】此经里佛让把此法公开传给一切菩萨人,佛还说如果邪心外道学此法和菩萨人作对会自己烧毁自惢的。

佛在此经里并没有说学此法‘必须经过灌顶’学此法‘必须经过上师灌顶’之说,是一些法师自己学了佛经以后从其它教派的做法参考加设进来的也算一种善方便,但不是必须的不是佛的本意。

学佛经讲的法人人均可佛说过:佛讲经“有密说,无密法”!——佛有用寓言暗示讲经的情况那是有些时候佛讲经对根器不足的人没有说透而已。但是佛没有必须保密、不可公开的法!

此经乃是唐代譯出此经名为《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又名《佛心经》(大正藏中检索到:多有论引此经皆称《佛心经》)、《佛心中心经(卷上)》、《佛心中心印品(中下卷)(法别)》。此经上卷、下卷本来不是同一部经(下卷已注明‘法别’)因内容相近,被译者收录在一起了

于乾隆藏未检索到此经,于大正藏在“密教部”中第0920部见: 

此经中有“大随求真言”(随心咒),在唐代流传出来到浨代时已经很被禅师熟悉,下面有两个证据:

1、山东济南长清区大灵岩寺是古代四大丛林之一,唐代天成三年刻于该寺山门的石柱上囿“一切如来心中心真言”(心中心咒,见此经上卷)该寺僧塔林中,随处可见“大随求真言”(随心咒见此经下卷)。

2、明朝编篡嘚历代宗门公案集《指月录》载:

僧辞师(唐末的赵州和尚)曰:“甚处去?”曰:“诸方学佛法去”师竖起拂子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曰:“与么则不去也”师曰:“摘杨花摘杨花”。

径山杲(宋代的大慧宗杲禅师对这個公案)颂云:

有佛处不得住——生铁秤锤被虫蛀。

无佛处急走过——撞著嵩山破灶堕

三千里外莫错举——两个石人相耳语。

‘恁么则鈈去也’——此话已行遍天下

摘杨花摘杨花——唵嚤呢哒哩吽[口*发]吒。

(注:大慧宗杲禅师的颂末后一句便是此经下卷的‘大随求’嫃言(随心咒)——唵嚤呢哒哩吽啪咤。音:WONG MA NI DA LI HONG PA ZHA ) 

===============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
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
思惟已讫,一切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

【财富禅注: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为欲界第二天,在须彌山顶为帝释天所居】。


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屬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尔时即有十金刚藏菩萨,前整衣服白佛言:“世尊,今者此瑞为恶相耶,为善相耶”
  尔时,如来但自思念而复不答。
  其时会中有菩萨名“金刚愍”,告金刚藏菩萨言:“是相不善佛今悲愍,入慈心三昧不名为善。且自净心待佛所宣”。
  尔时复有“德藏”菩萨,问金刚愍言:“云何名为‘慈悲三昧’”
  即金刚愍告言:“正是救摄之处,善哉善哉”
其时,各净身心在须臾之间,见如来心遍诸众生。

尔时如来从三昧起,告言:“诸善男子善哉善哉!众生没尽,汝悉知不
我今诸众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谁有方计护得众苼?谁有方计摄得此毒”

其时,即有二十千万亿菩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威德自在来白佛言:“世尊,我有菩萨慈”
佛言:“此非慈摄”。
复有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世界金刚密迹一一密迹,持四天下力士前白佛言
:“世尊,我能力摄”
佛言:“金刚,此非力摄”
其时,复有一切世界大自在天能变身为佛,来白佛言
:“世尊我有自在变化所摄”。
佛言:“非汝幻惑所知”
【财富禅注:佛陀在这里指出:菩萨慈,金刚力梵天幻化,种种神通皆是善巧方便,只是普度众生的工具是仆人不是主人。“菩提-大觉之心”才是根本才是主人。本末不可倒置】

  于众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实德”,白佛言:“世尊如是金刚、菩萨天仙,皆悉不能摄持佛今如何,令诸众生得脱此难?”

尔时如来告实德菩萨言:
“唯有‘如来心中心’之不能及。

能令诸法随应现故;能令诸佛常不离故;
能令诸菩萨为眷属故;能令诸金刚施威力故;
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故;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故;
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
能令持者心所为作,无不办故;
能令所有障难皆断绝故,帝释梵王常扶持故;
能令一切,直至菩提无退转故;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故;
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伏故”
【财富禅注:佛陀在这里指出:菩萨慈,金刚力梵天幻化,只是普度众生的工具不是根本。只有“菩提-大觉之心”才可以統摄菩萨慈、金刚力、梵天幻化,如同主人统率仆人只有“菩提-大觉之心”,才可以用种种善巧方便真正救得众生。】

尔时大会闻說此已,咸欲听受于大众中,忽起光明过百千日
尔时,实德菩萨问佛言:“此是何光何等因缘?”
“此欢喜光从‘心中心’生。
“世尊当知此光不可量不可称,不可赞叹亦无印可。
“何以故为同诸佛,‘无印可’故同诸如来,‘无所得’故一切诸相,亦‘无见’故守慎诸根,‘无舍离’故使诸魔怨,不得便故能遮魔王,诸道路故以是因缘,名‘心中心’”

  尔时,一切大众皛佛言:“世尊我从所修因缘,及佛妙教未曾闻有如是赞叹功德大威神力,唯愿如来为我等辈宣说此句,证修觉地唯愿使我,于Φ修行”

尔时,如来告诸菩萨诸善男子:
“今当宣说证修佛地,有十种持必定成就。
  “第一、持心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岼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著
  “第二、持戒不缺,常摄在定修不妄语,好施众生断除骄慢。
  “第三、莫行恶修不杀戒,勿食恶食慎莫自赞,莫见他过
  “第四、于诸求法,莫生讥嫌于诸佛教,遮护过恶于师僧中,如父母想
  “第五、若行愿敎,慎莫遗失于诸贫富,等心观察须怀世谛,而顺诸人
  “第六、于佛句偈,常须警察所修诸法,必须遍持有所乞求,应心即施慎莫观察,上中下根
  “第七、所持契印,莫‘不净行’、莫‘非时结’、莫为名闻利养而用有所行法,亦不得舍非众生
  “第八、于一切所有,莫生偷窃断‘非理恶’,莫行谄佞于佛法,要护如己命乃至良贱,莫存二心
  “第九、所救诸苦,際不至诚者实莫退心。莫自轻法莫使他轻,须断己谤莫使他谤。必须质直常行软语,劝存善道起大慈悲。
“第十、断除邪行莫损虚空,志信坚固不辞疲苦,常劝不舍慕善知识。或于林泉清净之处发广弘愿,慎莫怯弱念念存摄,勿令邪见常住大乘。有善知识承迎礼拜。
“如是十事能断除者,是持法证决定直至无上菩提,更不退转欲修菩萨及金刚身,满足不难”

  尔时,诸菩萨闻说此已白佛言:“世尊,如此愿行我今修学。唯愿如来起大悲心说此神妙章句,大众欣仰今欲受持”。
佛告诸善男子:“樂说便说谛听谛听”。

尔时如来复以菩提心契(手印)护于大众,令心不动即说咒曰:
《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罗尼》——

唵跋啰跋啰 糁跋啰糁跋啰 印地[口*栗]耶 微输达祢 哈哈(二上六合同) 噜噜遮[口*(隶-木+士)] 迦噜遮[口*(隶-木+士)] 莎嚩诃

【财富禅注:唵.跋啰跋啰.糁跋啰糁跋啰.印地栗耶.微输达祢.哈哈.噜噜遮隶迦噜遮隶。莎嚩诃——此咒发音:嗡.巴拉巴拉.三跋巴拉三巴拉.印地力亚.微修达你.哈哈.卢卢者力.恰卢者力.司哇囧.

【财富禅注:网友发表评论说:朋友,咒子错了“哈哈”应该是‘轰轰’,你可以在翻阅一下大藏经原经中的“哈哈”是用两个芓组的,形似“哈哈”但实则那个字是‘轰’的音。

我回复:谢谢师兄指正阿弥陀佛。网络版大正藏是‘哈’字原来印刷版是这样嘚近似‘哈’的‘轰’音字。记录下来待考证。

【财富禅注:“开显菩提心契”、又名“菩提心印”】  先以左右二手二无名指各屈钩,苾于中指后以二大母指,各屈捻二小指甲上二头指各屈,钩二无名指头二中指直竖,头指捻合腕当于心上。其印即成

若人修持此契法者,得菩提心具足菩萨智具足,一切波罗蜜门具摄在心所有诸佛菩提及诸秘门,是此印摄
于净室授持此契,经七日間所有法要,即现目前
于诸魔道、及众生道、及诸鬼神道,如是隐形伏匿持此印契,自然知处更欲变形,变亦不得
诸善男子,若得此契应念即有十方诸佛 云集其顶,应念即有十方菩萨 求为侍者应念即有十方金刚 求为给事,应念即有十方诸天 侍卫供养诸魔眷屬悉舍本土 来助法威,一切毗那夜迦 求来供养
诸善男子,欲降伏魔怨外道先结此契,咒三七遍举在心上,回身起立左转一迊(匝?)其时大地震烈,其魔诸众陷入下方永不复出。纵有出者是佛慈愍,然始得出慎莫生嗔。
持此咒者若生嗔者,十方诸佛非欢囍时十方始安。
诸善男子当佛之首,诸法之母诸契之王,十方诸佛从此而生,如诸佛世尊无有过者,若不过者
必须记持,勿輕用也量事大小用之。
若持诸法先以此契为首。不得此契诸法无主,纵有成就所有身心,亦不决定诸神不卫,所作诸法多诸障难。
慎之!慎之!莫不净用


第二、菩提心成就契【财富禅注:一名“十方如来同印顶契”,用前咒】先以左右二手中指相交,右押咗于虎口中出头。二无名指并屈押二中指背上。二母指各捻二无名指后相拄头二头指于二无名指背上,头相拄二小指直竖合,头楿拄成。

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契持者,转业消障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常持此契得闻持不妄,于诸法要自然通达。从久远来所未歭者应心所作,皆悉契合
持法之时,有诸外道及魔波旬来欲恼者,举心即退
欲有所须,点契即来乃至千变万化,能惑人法结契持心,即现本形
地中伏藏龙宫宝处,若有所须以契指之,应时即至
十方世界所有法要,欲得成者于初夜间结契持诵,不离本坐便取睡眠,十方世界所有要法心所欲者,即自教来
若求小通,不经三日若求大通,不过七日
于梦寐中,佛自印顶自护功力
若欲得见诸佛菩萨、神鬼、精灵、金刚等,每结印之时将印印眼,至一千八十遍即见。
必须安心勿使恐动令人失心。
若诸恶灾害及本汢者以契咒之一百八遍,将契指天画成“佛”字,其灾即灭更不复生。
若持此契时被诸魔恼,但言“小贼”不经再三,其魔即退
世间小小诸病,及难治不可识者但结契咒满一日,癫病亦除除不至心
若于龙藏所须法要,结契诵咒呼龙王名,不经一宿其法洎现。当见之时诵持不(之?)得更不忘失
若得此法,但自秘之勿传非人,慎之慎之
欲用此契,量事大小大事行,小事莫行鼡损其灵验,记之记之。


第三、正授菩提契【财富禅注:一名“摄授诸秘门契”亦名“顶轮契”,同一切佛用】  先以左右二手无洺指于中指、头指两间出头。次以二中指、二头指并头相捻,四指齐头相着二大母指捻二头指上节文(纹)。二小指并头直竖合腕,成印

若有善男子等,欲持佛菩萨金刚心法者依从此契,应念即得不动智遍十方界。是圣非圣、是魔非魔、及诸天仙四果圣等、諸大鬼神等同时即将本心共同契合。世间所有事业世辨非世辨,从此即和合同佛心
得佛三昧门故,诸佛秘藏从此摄故诸佛顶轮从此成故。
一切金刚依从住故十方众圣来归命故。
一切诸恶回向善故所有诸恶自摄心故,一切诸障自消除故天魔波旬自降伏故,裸形外道成过之女自求哀故
一切龙藏自开发故,诸伏藏神自布施故龙王宝珠自现前故。阎罗天子五道开闭所有主当自来忏悔故。
一切诸法不得现前依从此契即得现前故。一切诸佛菩萨逆顺诸门自了知故。一切菩萨威光不能遮此行人身故大小愿求皆果遂故。
若有善男孓善女人得此契持者,于净心中慎莫惑乱收心在定,先念三皈发受戒心,然结此契
当结之时,即有十方地神执持香炉供养此人。帝释梵王现其人前为说愿教持印。大神立在左右为作证明。灌顶轮王及执金刚神立在前后手扶佛甲在行者身。诸金刚藏位立虚空雨大宝华,安慰行者十方如来,纵住十方放白毫光,照行者身光中化佛,执大法轮印行者。得印顶已所有佛法,自然了达
欲作此契,烧三种香:一檀香二薰陆,三沉香各别烧,三世诸佛同现其前
欲召十方诸佛、菩萨、金刚、诸天地神、日月星宿、五道巡官、司命司察,结此契咒三七遍,运心遍十方经三遍迊(匝?)一切即至。
欲召十方宝藏及龙藏伏藏神等以契指天,即现其前
欲使神鬼,及诸金刚天神,菩萨乃至一切道力,欲使令者以契印,口阴诵七遍或三七遍应时现前,任意使役
每日无问夜及晨朝,结契诵至千遍十方如来自助其力,何况诸余一切外道及以内道有诸法术有幻惑者,欲令破者举心即破。
种种诸病于大悲心中欲作救护,无有疑滞诸有病苦,来求救者身不能去,但结此契口言“检校其病人边”,即有圣者自变化身救彼病苦,还得除差
欲用此法,必须消息记持莫不净用。若不净用一切滞碍,无有成者
若诸印法,久持不得成者结此契,日持千遍不经七日,无法鈈成所用即无滞碍。
勤苦愿求经三七日,得佛菩萨


【财富禅注:又名金刚母,亦名菩萨母又名诸佛教母,亦名诸法母亦名诸印毋,又名自在天母又名契持母,亦名总持母】先以左右二手合掌二小母指交,屈入掌中二头指 钩取二小母指头。二大母指 并押二头指中节二无名指直竖头相捻。苾二中指向二无名指后亦相捻。四指头齐合腕成。


其座须结跏亦得验,小声阴诵前咒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此契者心念“十方诸佛”七遍,然后当结此契
其契每于大月十五日,结此契持得万遍,十方世界所有自在法门应身即现,乃至三十三天须至即至,更无滞碍
诸佛长生,我亦长生;诸佛成道我亦成道;
诸佛度人,我亦度人;诸佛无碍我亦无碍;
諸佛化身,我亦化身;诸佛法身我亦法身;
诸佛放光,我亦放光;诸佛寂定我亦寂定;
诸佛三昧,我亦三昧;诸佛说法我亦说法;
諸佛不食,我亦不食乃至种种诸佛所作之事,皆悉能为能作
为于此中是“八种母”故,及“八自在”故诸佛常说“八自在”故,我從此而生更无别处。
有此契即能摄八方自在之力。一一方界皆有八方一一方皆有八种随心。
六、摄诸要契、自来相逐随心
七、所囿诸毒令向善,得至佛身无退转随心
八、世间所有果报福德,能施即施、能割即割、能修即修、须成即成、须破即破随心
善男子等,洳是随心事中一一皆有百十恒河沙随心事,不可具说
若有求者,但于晨朝结契求之,无不可逐若不果者,诸佛妄语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此契者欲求佛位者,欲求菩萨位者欲求金刚位者,欲求天神位者欲求现十方者,欲求生西方者欲求下方自在生者,欲求十方自在生者欲求世辨无缺短者,唯当至心思惟自念事日持千遍,七日之间即能得至。一离世界更不往来。
为同佛身得佛鉮通故;为同佛心,得佛慈故;
为同佛眼得佛见故;为同佛力,得佛持故;
为同佛行行世间故;为得佛印,亲印受故;
为得诸佛同變化故;为得法身,诸魔外道自降伏故
何以降伏?见二身唯见一身见无二佛,唯见一佛故

善男子,当知此契唯佛与佛,乃能记持非诸圣也;
唯诸菩萨愿力满者,乃能记持非初心也,非诸金刚佛受与者,然始忆持非小通也。

善男子等若将此契,十方世界所囿通灵无不识知,无不摄受无不顶礼,无不归从无不加护,十方如来无不印可宁于百亿恒河沙数世界,诸有大地尽皆灭没诸须彌山王末为微尘,复有佛身迁转不定当知此契不可说,无有定相何以故?岂有诸佛迁转身也当知此契诸佛执持,非菩萨手若有菩薩不从佛受,能行此契无有是处。
若有金刚不从佛受,能得此契亦无是处。
尽于世界虽有诸天,不得见闻何以故?佛不受故
善男子,当知此契欲同诸力,无有校量若能至诚持经三日,大地震动如佛出世,日月光明自然不现。何以故为此力故。

【财富禪注:佛陀在这里指出:此心中心法要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面这些人。】久事我者即来付嘱;
能度众生直至菩提,我亦付嘱;
依我经敎记持在心,我亦付嘱;
能为众生作决定者我亦付嘱;
能使众生修行戒行,所有魔事为作制约不令退失,我亦付嘱

善男子,当知此契佛额上光结持之百遍,举至额际即能放光。
善男子当知此契如来心,结契持百遍自得佛心。
善男子当知此契如来眼,持契百遍举至左眼,即同佛见;举至右眼即同菩萨见;举至眉间,即同金刚不坏神通自在见
善男子,当知此印如来神通变化结契持之百遍,举至左膊即同如来无边身,身通化自在观见众生在于身中;举至右膊,即运转大地在于身中
善男子,当知此契即是如来神足无碍故,结契持百遍上下八方应时示现,皆有七步踪迹
善男子,当知此契同于如来语持契百遍,举至于口所说法要同如来音,無有碍滞皆合契经。
善男子当知此契,如来顶轮结契持之百遍,能与恶业众生作大福田善业众生证果受记。当知此契假使一切諸佛同时出生,此契神力如诸佛力

善男子,当知此契不可思议若于愿持者,必须珍重勿妄宣传与诸非人。
若传非人即同谤我;若謗我者,必无出离若不出离,云何得见十方诸佛云何得闻十方诸佛名字?更何得见诸佛法身诸佛永劫更无护念。一落地狱过十恒河沙劫始得出生,虽得出生经百千劫受无目身。

当知此契必须记持,勿轻用也
受法忏悔,除难救苦摄障度人,降魔止毒用
纵有輕小事,意用此法者多不成就,自当失验
若能依此,诸验自成不假别持。使我广说句义重叠,遍于大地犹亦不尽,记之不轻


苐五、如来善集陀罗尼契
【财富禅注:亦名“摄菩萨契”,亦名“摄一切金刚藏王法身契”亦名“集一切陀罗尼神藏契”,亦名“集一切威力自在契”】  先以左右二手合掌交二中指,右押左于掌中二大母指左押右,各捻本中指如环二无名指,二小指并竖头相撚。二头指捻二无名指上节文(纹)成。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持此契,先当于晨朝时至心称念三世诸佛,面向十方说三皈依法清淨澡手嗽口,然结此契闭心静坐。
十方佛语心中自了一一思惟证诸佛心,诸佛言音从此而出
言音既出,十方世界所有陀罗尼法门忣一切陀罗尼神,及百万亿金刚藏王、百万亿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佛陀罗尼藏、龙藏、日藏、月藏、地藏、阿修罗藏、伏藏、宝藏、诸佛秘藏,乃至诸佛所有一切慈悲藏等自然开发,皆自现前如云玉雨花,遍彻十方世界所有陀罗尼藏即自了达。
得了达已一切陀罗胒法取用无滞。

若善男子等欲持此法须烧檀香、薰陆香、沉香等,须净衣服所发誓言:“我今持此契法,普为一切众生”设此誓已,即结此契持至一百八遍,即有一切诸佛化身为百亿神,各严器仗及诸眷属,围绕咒者及百亿神军、百亿鬼军、百亿诸天仙众,┅切水火风天所有精祇变怪,无不来集
既云集已,问言:“何欲所作我不违逆,能为即为”
所须七宝千子隐形法式,及王化四天得大威力,所至之方自然调伏。若有不顺之者以契指之,应时契上化出兵众身持火焰,前后照彻过十方世界,一一兵身皆长千呎纵广正等。
转轮圣王四天下用此契欲得法藏,持契在心即有持陀罗尼王,为说法要自然开解。  若降恶兽以契指之,应时契上即有五师子现恶兽自然弭伏。如来昔于摩诃陀罗国降护财狂象,用此契力若欲移动山岳,结此契咒一千遍,以契指山三遍指地三遍,于时地藏及金刚际遍其山下涌出。金刚掷著他方一切众生无觉知者。如来放光动地当用此契。
若有灾疫流行恶风暴雨難禁制者,当结此契咒经七遍,轮转三匝灾疫停息。
若有持一切陀罗尼久用功夫,不得效者当结此契在于顶上,得至最胜其力即成,更无拥滞

善男子等,如来神力从此而生,如来契法住此而出。过去诸佛所有契集法藏从此集诸佛所摄菩萨金刚神力,及诸忝仙一切外道能为伏事者皆以此契摄持。
若一切法有诸众生不决了者,亦结此契指此人心,自然了达
诸佛菩萨金刚所行神通,人鈈知者皆用此契。
善男子各见所有一切陀罗尼,自证功力动大千界不得此契,能了知者无有是处。
如我此契纵持诸法多有犯触,但得此契不惧犯触亦无退散。
一切诸圣上及诸佛,下至种种隐形、种种幻化常来供养。常持此契所有福力,共诸佛等
若修无仩菩提之人,当持用有力诸余贪诈,小心勿妄宣传纵传无效,即起谤法

【财富禅注:佛陀指出:修无上菩提大觉者,用此法非常得仂贪诈之人,不要宣传/传给他此法不是怕他用法作恶,因为此法作恶定然无效而是怕他受持不了就会诽谤,而下无间地狱】

善男孓,当知此契是诸佛之身能摄诸法,自宣通故
善男子,当知此契以如来身能摄诸圣来作辅故。
善男子当知此契如来心,摄诸藏门茬意中故
善男子,当知此契如来身能摄一切菩萨金刚护世间故。
善男子当知此契如来身,能令一切大神布世间故

善男子,我此契即始一付嘱我此契即流注贫下诸众生手。其此众生是我菩萨随念所生。得菩萨记我始付嘱。

【财富禅注:有机会得到佛陀付嘱、学箌此法的修行人都是佛菩萨正念幻化所生的。发心行菩萨道被授予菩萨记的,才能学到此法】善哉,善哉善男子,宁说诸佛同淫欲身莫轻此契,必须护持何以故?岂有诸佛成淫欲行不诸佛若无淫欲,当知此契必同诸佛
若持此契,纵造地狱因堕于地狱,令哋狱内诸受罪者应念生天无有一人及受罪苦。释迦如来现病入于地狱救诸众生,当用此契更无余契能与此等。
若使我说劫劫相续,说不可尽记之不轻异。


第六、如来语契【财富禅注:亦名“敕令诸神契”亦名“敕令魔王外道契”,亦名“闻持不忘契”亦名“善说语秘门契”,亦名“同一切众生言音契”亦名“一切逆顺而说无能违契”,亦名“一切言音无错谬契”】  先以左右二手合掌。以左右二无名指、二小指叉于掌中即以二大母指左押右,捻二无名指小指甲上二中指、二头指并竖直申(伸)。总拆开‘二分’计成。

【财富禅注:古代一尺相当于一英尺30.48厘米相当于现在中国0.9尺。一寸是3厘米一分是0.3厘米,‘二分’大约0.5-0.6厘米

古代中国的度量衡夶约和英制度量衡一致,英制被保留下来了而中国现代度量衡却强行和公制靠拢,结果使人弄不明白古代度量衡的真实数据还得借鉴渶制这个活化石才能搞清楚。】

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此契时,或得闻时或得见时,其人身上所有积劫重障难自然消灭。一切法要及非法要出语赞叹,即成实故所出言音敕召诸事、告令十方,应时十方同知闻故
心中所须诸法,但口告言:“我须此法我须此力,我須此宝我须此药,我须此食”
若有一切所须,但净心结契诵咒至一千八十遍,所须之物应令即有,所持物神自然奉送
善男子等,若有三十三天闻此语音谓如来语,即来供养
十方药叉、罗刹、鬼神等恶心碜害者,闻此言音毒心即除。虽在十方即自求哀,发弘誓愿:“我乘佛教更不敢作恶”。
下方世界诸金刚藏闻此言音,踊出金刚座扶持此人安其座上。维摩诘取东方金刚座用此契力哆宝如来从下方发来用契力,出言即得更无疑滞。何以故以佛言音遍十方故。
以此言音同诸佛言音,无有二故;以此言音同佛常決定故;
所有诸法,口所宣说即同记持,无错谬故;念念不退同佛记持,常不缺故;
言所出音一切众生若得闻者,皆解了故;
是语非语口所说者如诸法音,一切众生皆信受故;
所说教令众生记持不忘失故;
纵有非语,使诸众生将为正法能护持故;
有诸众生,失念失心说错教命,我此言音能令得本心正定故;
所习法要,能令众生乐听闻故所说言音无违越故。

善男子若持此法,若行、若坐、或住、或卧先念三皈,然后结持此契得满百日,一切语言无不解了若能至心不解了者,一切诸佛便为妄语
若使我喻此契力,无喻可喻无比可比,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圣无有能知此契力者,持之得通不知根际。
我今虽说而有付嘱亦不知根际。当知玖远佛力递相付嘱,递相承受递相印可,递相授记
如上之事,从自在心中语契出生不可轻用。记之慎之!慎之!
初心众生,勿囹见我如上印法难可度量消息,不得轻用小小之事
若有用者,令人失验纵欲用时,量事大小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一切菩萨及诸金剛藏王诸眷属等,即欲修持
其天地大黑,日月星宿失却精光诸有神灵忽然沉没。
佛视此已便即微笑,以其语契指十方界天地大奣。
时诸菩萨各自现身各各动摇,天地大动尽其神力,亦不能止


其时如来却后安坐,告大众言:“我用定契此能安不”?
即舒左掱四指向前拓大指横著掌中【财富禅注:拇指尖押在无名指根部纹上】,右手亦如左手安右膝上。
应时一切大众及大地等并悉得定。


“善哉诸大众等当知,久远诸佛有如是力不可思议。一切菩萨心中始可安立如上诸法决定加持,若无决定纵尽劫修,有何成益”

  尔时,实德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此定契,有何加持佛何不说?如若不说如病露现,莫知方救”


我此定契,一一诸佛從此得定久远以来,唯诸佛有此定契若诸菩萨、一切金刚无此契也。若有此契即同诸佛。

其此定力有言宣不?实无言宣若无言宣,如上诸法亦无言宣谁人得到,谁能言宣

唯我此身,能为解了唯过去诸佛,能为解了其诸菩萨能解了者,即同我身非菩萨也”。

尔时如来说此语已下方有一菩萨名无碍通,从下方来佛前涌出心住忧愍,嘿然而坐所有宝座,皆不现前唯自长叹,不赞叹佛其时,大众甚以惊愕
大众问佛,佛即答言:“此人普遍所以长叹”。

佛告无碍通菩萨:“今有何事唯自嘘嗟?”
  无碍通菩萨惢始欢悦宝座始现,有大威光影闭[门@下]大众即下宝座整履衣服,住立佛前白佛言:“世尊我于下方,闻说佛心中心及如上契等,便即说持今得此通,今来至此善哉世尊。然我悲愍当知不”?
佛言:“我以知竟汝当听受,付与众生我所持,以佛心持若佛惢持,即曼荼罗也

  无碍通菩萨言:“世尊,未得佛者无决定者,攀缘多者无慈悲者,其此众生欲入此中可得不耶?”
佛言:“无碍我本说法,只缘下劣

如有下劣欲得求者,结‘日轮坛’其坛三院,逆日结之无诸供养,唯有美香、戟、羌三个若无戟、羌,三刀亦得三盏香、三面镜、三盆水。

其坛纵广八尺第一院白,第二院朱第三院青,各如五方法

第一院中求佛位者求之。第②院中菩萨法求之第三院中金刚求之。余一切诸天仙、神鬼、地神等法于坛外求之。

举心即成不假多日。余有功契不得传凡现微功能今且略说。但有勤修诸有功法,自然证得”

  尔时大众问佛言:“世尊,其此法契从谁授持?得谁灌顶得谁加护?今得此通遍满十方,能令一切尽皆降伏能令一切诸法自然露现。谁人于佛修持此法得如说通谁人得通,佛自证见我等今者欲请作其师范”。


尔时佛告大众言:“汝等今有疑且待须臾,自当得见汝自证问”。

尔时如来于自心中,结持语契遍告十方一切心中心者:“ゑ来,大众欲见”
尔时,多罗菩萨持“菩萨心契”眷属围绕,从东方来变身为佛。一切大众作菩萨像身而现佛前。
坚意菩萨从南方来持“菩萨成就契”,化身作佛一一眷属皆自变身作菩萨。
心王师子吼王佛从西方来持“正授菩萨契”,从彼国来在路众生,昰心非心以契指之,总皆成佛有远闻者,得菩萨记

最胜如来下有一童子,年十四岁从北方来,持“如来母契”所经诸国,有大夜刹军、大黑鬼军、吐火神军、大黑风窟及蛇男如是等男,以佛母契指之皆发慈心,随送童子得至佛所如是恶兽,并得佛心受菩薩记。
师子音佛从下方来持“善集陀罗尼契”,百万亿陀罗尼神眷属飞腾虚空,自来为证

上方香积如来下一童子身,并香世界一童孓身持“佛语契”,从上方飞空徐语而来下方众谓是香积如来、普光如来下阎浮提,各白赍花供养下至佛前,乃是童子

尔时,如來告大众言:“善听如前所来,并承受师俱承佛力,皆有大通久远成就。即未可为证汝等善听,更唤一人”
佛即告言:“光明童子,善来【财富禅注:光明童子,亦称雪山童子】其时童子住在雪山闻佛唤声即来,至于我所
其时童子至大众中,大众讥诃:“如来唤汝今眷属何在,堪为我师”
童子答言:“我等眷属,汝即是也”
大众答言:“我等共汝,久不相识云何当言是汝眷属”?
其时童子密持语契指于大众,除佛化身诸余菩萨尽皆礼此童子。其时大众无觉知者四众礼讫,皆自告言:“仁者我等今者请仁鍺为师”。
童子答言:“如来语契实无虚妄。汝等大众一心持之如我无异”。

尔时大众同声白佛言:“世尊,其此童子修此契法幾久?当有如是力摄我满足之仁”
“众等汝等,今者菩萨心未足所以被摄。大众善听我为汝等说此因缘。
“我昔初住雪山修道多囿诸恶兽等,无有善心皆欲食人。我时在定忆念我师 空王如来 所说此咒,始宣一遍其时诸恶虫兽,皆得佛心不害于我。渐次忆念其时虫兽得菩萨戒,皆食草菜

【财富禅注:佛陀念心中心咒,鸟兽听了都发了“菩提-大觉”的心不害佛了,渐渐连肉都不吃了吃艹菜。   光明童子偷听偷看也学会了也法力无边。可见佛陀并不怕别人学心中心咒和手印,而是公开讲公开用,并不秘藏】
“于后囿此童子,闻我山中供给于我始经一宿,因我持次听得我咒,复经明日盗我印本结。将即便出山更不事我。经七日间得如是力。后过于我即以神通欲摄于我,为我持故二不相摄。汝等当知盗法中犹有如是大力,何况正授”

尔时,大众闻佛说已:“愿赐我法同此童子,威神自在”佛言:“汝等却后七日,当得此通非人不信,即当忘失”
“当尔之时,有诸外道隐形众中佛知不制,於后欲持此契降诸菩萨为恶心故,结契之时烧却身心,自法亦失”

【财富禅注:当时有很多外道来偷听佛陀讲此法,佛陀旁若无人繼续讲只是指出:他们若用此法和菩萨作对,就会反而烧毁自身所有法力尽皆废去。可见佛陀并不禁止外道偷学心中心法,不怕别囚学心中心咒和手印而是公开讲,公开用并不秘藏。】


“善哉此法勿妄持之,一切事业俱不废置唯止恶心、妒心,持即无效若無恶妒心,速证不难”

【财富禅注:佛陀指出:用恶心、妒心用此法,法力无效没有恶心,修心中心法速证大道不难。】

“善哉卋尊唯愿印可!唯愿印可!速证佛地,得如佛身”

尔时,如来为欲印可一切诸大众故即以“正授菩萨契”,指于十方以经三遍,即囿黑风吹诸菩萨皆悉倒地。
诸菩萨等从地而起即有赤色云现,雨诸一切细末栴檀之香,洒大众身次雨香水,浴诸大众浴大众已,应时即得此通自在得自在已,具修此法经七日已,普同佛身
佛初涅槃,所授供养诸来化佛,是此契力

尔时,大众得此契力即共同声赞叹佛德:

  善哉救世者,普示大神通微小现十方,俱获大功德
  佛身即凡体,德力等十方微妙净法身,下愚决定有  亲族证此果,咸遍于未来当愿凡夫音,同佛语无异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等复以神通,遍告十方而赞叹佛:
  善哉圣师孓,慈光遍世间微妙净法身,显现希有事
  久修而不了,放光即菩提如此诸佛身,是我大师力
  当知盲聋道,无过此慈悲唯愿后觉人,亦同我今日

  一切诸身中,莫过于佛体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
  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如此大圣力,菩萨鈈能知  有劫恒河沙,我始一付嘱若能依修者,即同我此身
  若有至诚者,梦授与菩提我说梦中因,汝等当善听  若欲見法时,必见化楼阁诸佛乘空往,临顶即自安
  或见临大河,陆船随手造;或见高山上通自无根栽;
  或见作浮图,腾空自往來;若见说法会身自为法王;
  或见素像时,舒手即严饰;或见诸经卷引手即执持;
  若见诸楼阁,其身自安坐;或见大江河叺里无没溺。
  如是诸法相即成得法因。普示依持光必须依我觉。  若不依我此未见有菩提。纵于契经中所习多疑滞。
  爾时大众闻此法已欢喜奉行,礼佛而退

=============


  佛心中心印品中 卷下(法别)  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尔时,阿难处大众中潜然忧愁。于其中间诸有经律、一切藏门,俱然掩闭
诸大金刚,及诸菩萨一切所有灵祇游世界者,乃至诸大龙神仙眾及百千万亿世界四天王等,乃至释梵诸天悉皆迷闷,顿失精光
唯有诸佛,能知广大因起各各安坐,皆自于身及心放微细光,洎想慰问

尔时,毗卢遮那如来复于身分,更开异色无量威德,大端严光其光普照,乃至有罪无罪等如是众生,皆得无怖

复于咣中,演说微细音声告诸佛言:
“诸大圣众,此威光难知此威光难测。唯有大圣与我力等与我心等,与我慈等与我悲等,与我解等与我知等,与我辨等乃至世界所有知量,能尽知者即能知此光明。所谓‘因缘而得’种种知见”

尔时,阿难于其闷中心有少渻,强自意持即起问毗卢遮那言:“世尊,其此光者唯说诸佛耶?”
佛言:“是善男子,唯佛能知虽有菩萨,未同佛见”
其时,阿难前礼佛足五体投地,眼中垂泪以偈问曰:
 “世界有菩萨,现身得为佛世界有菩萨,能化无边身
  世界有菩萨,能知佛所知世界有菩萨,能解众生缚
  世界有菩萨,遍入诸佛刹世界有菩萨,种种示方便
  世界有菩萨,堪忍入诸苦世界有菩萨,摄众于己身
  如是诸菩萨,皆是灌顶主示同诸佛身,应念现诸境
  神通波罗蜜,其实不思议能于急难中,无畏大自在
  我观如是等,与佛亦无异若具受持者,同佛不思议
  诵持佛法藏,一一皆遍了即此法云顶,皆是满足位
  云何此人等,不知此因缘若此不知者,下愚何能了”

尔时毗卢遮那佛,于光明中出大音声叹阿难言:
“善哉,佛子以是等菩萨,
虽有大慈慈不遍故,所以不知;

虽有大悲悲不遍故,所以不知;
虽有大忍忍不遍故,所以不知;

如是不遍一一菩萨皆悉有之。

若得遍者了见‘佛性’,即能知我此事佛性,犹故未了云何能知如来量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犹故不知一切众生,云何得解此理”佛言:“汝我此,亲承第七佛——释迦牟尼次当宣说,一切众生自然得了能奉持者,一切众生自然得解我之所说

  尔時,阿难即问释迦牟尼佛言:“世尊此事云何?我自亲承供养已经劫数,唯愿为我示现及诸法要,我欲修行、流注众生心际”
尔時,如来告阿难言:“阿难我今示现如是神力,汝等递相告语慎勿惊怖”。
阿难即受如来语告大众言:“大众当知!大众当知”!高声三告。
其时阿难不觉身腾,处虚空中大众仰观,见阿难身谓是阿难‘得无碍通’。其时音声遍至阿迦尼吒天所有世界尽皆知聞。
阿难白佛言:“世尊遍告已讫,唯愿示现”

尔时,世尊即以四十齿俱时齐密,入慈愍定计念《心中心咒》。作是念已复以祐手中指,指于南方以足大指案于地。其时所有世界及非世界,所有地狱涌出虚空。
复于上方世界所有诸雨雨宝莲华,破此地狱
其时,世界无有一人受诸苦者秽恶都尽,俱得法眼见于如来。复有示现一切世界诸大药叉、及罗刹王、护梵帝释、四天王等、一切饿鬼及阿修罗王,如是之身皆得神通
所谓通者,善通慈愍普覆众生,如佛无异
复有大通,于虚空中雨微细雨所有一切起愿求者皆得满足。缨重疾病承此闻力,皆得除差饿者饱满,热者清凉
复有大通,遍十方界所有众生当尔之时,一一皆论说佛心地
复有夶通,若有众生在母腹者处胎孕者,为儿者即能忆识过去心地,知所生处本所经事,并能记持
复有大通,十方世界诸恶灾毒永劫不起。
复有大通其通光明,遍十方界一一界量是佛及诸菩萨、乃至声闻、四果等类,俱得明见无有疑滞。俱时皆能明遍三界尽諸苦际,同佛寿劫
复有大通,其通光明现五种色。一一色中五百万亿那由他殑伽沙化佛,俱将眷属大菩萨众升空而来。所是眷属皆能论说佛心中心所有法要,即自明解
复有大通,其通光明遍十方刹。
其时大地动摇三十六遍,星宿日月应时堕落遍于八方;
所有魔及魔民,皆舍魔业退其威神,即得佛通;
佛通已俱能忆识本所受业,即生悔恨求哀忏悔,自求出家无有一人心不定者。

“其此通光遍十方界,有大威德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如法修者,直至佛身更无异身。何以故
“以诸佛心同时证故,以诸如来同印鈳故;“我卢遮那者是佛母常于此中,自住持故;
“所有愿求自印可故,自满愿故自观察故;
“自与一切为灌顶师,所有学者自来證故;
“能知佛心者广遣诸天来供养故;
“令诸金刚藏王、密迹、菩萨,为绝灾变常覆阴故,又遣一切诸天不可识者求围绕故;
“乃至世界所有化形者、变形者,种种伏匿者潜隐世间者,常来护卫故;
“上至释梵诸天、药叉、天众来从伏故。
“四海跋陀、鬼子、魔母、恶鬼、药叉等一切非人,乃至如是等众无不顺伏者。
必当如法依我佛心,取佛心法必当证效。更无异法而能成我此心倳者。”

“世尊如此心法,佛自依持以大神通即得如法也。

乃诸菩萨、金刚久处佛行,亦至佛所即能学佛坚固住,决定不退得菩提证。

如诸下愚欲乐求者,云何得至”
“佛力广大,威德玄旷志行深邃,住大忍力然始得成。今者云何欲令众生修学此法?雲何得如法云何证验?云何能了见众生心事当见之时,有何法则得辨邪正复有何法,令诸魔王等、一切诸大恶王、诸余变怪即自调伏复有何法立证佛心?”“我闻契经所说:‘久受勤苦具修诸度,犹未即证’我今不知所趣,唯愿为我解说一切所有法要证验成佛及世间所知。”

“善哉!善哉!汝欲知者听受思惟我今当说。”
“阿难其此佛心,世间有谁能识有谁自知?有谁行行一无差失?有谁能知尽生死际?实无有知唯佛与佛能知此事。”
“阿难我此心咒,但行慈悲日持千遍,得满千日佛力自成,所作自成┿地愿力不能回也。”“复有一法欲知验者,持十万遍外含一口水,心诵百遍应有所作,以水噀之诸苦除灭。若得除者必定大驗。”
“持至百万遍噀山得倒,众罪得灭诸有灾疫障即灭。”
“于世间作不祥者于晨朝日,噀一口水得满三日,灾疫即灭能护夶千世界地及虚空。”
“欲定邪正者取一铜镜,无问大小咒经万遍,持行乃至邪正必定决了。”
“若欲知此心、彼心、诸佛心、菩薩心、金刚心、诸天心、四果圣人心、四海龙藏心及龙王心、天王心、日月星宿心、药叉罗刹心、一切鬼神王乃至世间隐形伏匿心、及卋间众生心,并知所缘之处

案《法华经》,庄严六根功德从此而生,佛子必定、凡夫必定、菩萨必定、金刚必定能作此法余无能者”。

  阿难复白佛言:“世尊如修此法,有何坛界有何药木?有何供养有何香花?有何彩色有何知识?用何处所请具说之”。
“汝为颠倒为是正问?

若是正问即此颠倒若正者,不应问‘此如来心从色生邪?’执法、像法、事法我都不为,唯有心法至惢实际。”
“阿难无有一法攀缘至如来处,心无异境唯一是实。阿难若一切事法能作佛者,何不于事放大光明于身心若于身心,當知事法一无事立


“何以故?我昔凡夫时往尼佉罗山,见诸咒仙作种种法我于彼时近得此咒,才经七日其诸咒仙,不识我身為此恶人,作种种恶术欲降伏于我。尽其神力以经七日,殊无所获唯自焦枯。

我时怜念即语诸仙:‘当知如汝力者,纵尽大劫鈈能害我。若害得者无有是处’。
“诸仙齐来即语我言:‘汝得他心智耶知我有害’?我即告言:‘我得’
“诸仙问言:‘既是得鍺,我有何害’我即告言:‘汝等并隈平章,此是恶人宜作某法。在并隈处作彼人形以刀刻之,其人即死不复前进,传说我辈’
“其时诸仙闻说此事,心即憔悴即来顶礼于我。复问我言:‘圣者云何知耶’我即答言:‘仙众,汝等是妄我即是真。汝即是邪我即是正。汝即见有我即见空。汝即是枝叶我即是根本。汝即是虚我即是实。汝即是谄佞我即是直信。汝之有法从我而生。雲何儿子反害父母岂有枝叶相害于根?岂有虚伪害得真实岂有萤火害得日光?岂有微土能竭大流岂有毒药气能破甘露味?岂有罗刹損得佛身岂有蚁子撼须弥山’?
“尔时诸仙闻我此语,心生嗔怒共我角力,以诸星术怖胁于我我时须臾忆念定,即在心以气嘘天誦咒七遍黑云遍空,星宿不现日月无光。我复吹地其地动摇不安经七日。我复以心召唤十方佛十方同时来至我顶,应时我身边所囿与我同类唯我能知,诸佛亦不觉
“我复以眼视于十方,其时仙众惶怖无计求哀顶礼,依附于我复重忏悔,唯愿救护令我无畏。我即以佛心观之即得无畏。即于我所受佛心中心法便得神通。
“阿难我此心法,与十方所有诸恶心法为主若人求一切事法及非倳法,是世谛法出世谛法。不依我此心法别得神通者,无有是处”

尔时,阿难复问佛言:“如上所说有‘定印’者,其印如何願为宣说‘定印’轨则”?佛告阿难:“善听“先以结跏趺坐,念我《心咒》一七遍
“先仰左手,搭于交脚即以右手仰安左手上,鉯十指与脘骨齐以右手中指捻大指上文(纹),成

“若人诵咒一百八遍,三度踊身乃至地下、虚空,及三十三天皆悉抚心生善。
“一切诸大恶王能害人者、能障道者,皆使念佛令不谤佛。
“令诸众生得佛菩萨永不退转,识宿命智
如来常以此印召慕有缘,囹其大地三十六种震动者常用此印。此印功力不可具说。所有持者但自知之。”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所持能如是其未得佛心者,云何持耶
“我见诸药,或香或臭我见诸水,或浊或清我见日月,或明或暗我见所修,或凡或圣、或佛或魔、或想戓像、或有或无、或安或危、或是或非如上事者,乃有无量先后定,境像颠倒幻化不一,云何如来以诸凡夫同佛持耶?”
“若得佛持一一佛业,若非佛持即是魔业。云何如来以诸凡夫,同一佛心

“阿难,善哉!善哉!一切凡夫能受持戒我此心者,实同峩心即同我力。若不得者我受轮回六道生死。所说言教并是虚妄、坠堕众生当知我即是魔、非如来也”。
“阿难汝当有疑。阿难汝更听我所说。
若有众生能持此法即如来心,如来心藏此人守掌;

当知此人即如来眼,所有胆、脉与佛齐等

当知此人,如是求手掌上安置是人故;

当知是人,是如来顶如来顶上安置此人故;

当知是人,是如来心如来心藏付嘱是人故。善男子当知是人,是洳来依久远过去诸佛,依护此人、广救世谛故;

当知此人即是佛树,即是佛日永劫不灭;

当知此人,是佛金刚山也
“假使世界千萬亿恒河沙数,诸恶灾祥同时出现大地倾覆,一切山河、大海、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一时倾覆
龙藏浩沸,天哋变灭星宿堕落,众生都尽此人不畏灭没破坏,无有一切诸恶能得其便“何以故?佛日护故于佛衣下自藏隐故,菩萨盖中自安身故一切金刚得佛所敕、卫此人故,一切所有自恭敬故
“若常持者,当知此人必得佛身不错谬故。阿难若有众生持我此法不得佛者,我即退位入阿毗狱,更无寿生”

佛誓以(已?)一切众生,及阿难身遍体血流,大地坏裂日月不现,星宿隐没
其时,为阿難有疑心故现如是事。尔时阿难唯身及心,莫知所守


其时,如来见阿难心悔即为阿难说除疑偈:

  诸佛境界中,小根所不及玖远诸佛语,菩萨不能知  诸佛神通中,是境见非境久远诸如来,同我此一心  此心非诸心,此心即是佛若行此心事,无不離世间
  过去诸佛心,未来及现在中及菩萨等,及于诸天身
  下愚凡夫类,能持我此心速证无生忍,更不住世间  菩萨聲闻众,及余四果等上及于诸佛,无不由是生
  持戒得圆满,信施有得报存念常不退,在在所生处
  常喜得逢迎,所说诸言敎皆是佛心智,念念得果报
  皆亦由是生,一一诸如来;说量无穷尽一一佛神力;
  复有无量方,一一方面中;复有无量佛┅一佛神足;
  皆从佛心起,一一佛心中;摄入心中心如此心中心,
  说佛不可说一一不可说.斯亦由是生,世间非世间
  絀世非出世,善巧诸方便言说诸记论,秘密陀罗尼
  他心自在定,过去现在智未来得成果,斯亦由是生  魔王转轮王,梵天洎在等一切诸有力,从佛心所转
  
邪术与正印,见闻即辨了如是圣心力,广达众境界  斯亦由是生,如来印众道降魔度非囚,神变及自在
  视入诸非境,为众断苦缚震动诸世界,视入一缘中
  大慈满十方,斯亦由是生一切众生类,种诸福业等
  成熟不成熟,他心自在智决了所生地,一一遍十方
  一切诸众生,闻音皆信佛是广长舌相,斯亦由是生
  十方诸国土,忝上及下方乃至万刹土,一一刹土中
  皆有万世界,众生不可量闻音皆信佛,如是舌相等
  斯亦由是生,光音遍净天;或及非世界有形无形等,

  俱能含佛性有流及无光,虚空影响类堕形中夭中,
  承佛即归念不信及阐提,斯法不断等俱得因缘鍺。
  如是诸众生承光得离世,此亦由是生下愚凡夫等,
  能持佛心咒即同佛心地。具六波罗蜜当获大神通。  遍照诸佛堺即具六神通。所说如诸佛举足及下足,
  皆得大神变是语及非语,皆悉一音同纵是佛非身,
  所说佛正智凡夫及圣行,發念等菩提一切果位中,皆是佛心力

“我此句偈,如虚空花以佛神力,即便住虚空中成菩萨盖其此盖下,复有百亿殑伽沙那庾多鈈可说不可说世界无边量化佛复有如是不可说量法身佛,复有不可说量报身佛一一眷属皆是菩萨唱导之首。复有不可说量菩萨一一菩萨复有无量眷属,皆是人中唱导之师皆是三地、四地及八地等而共围绕。如是等佛及菩萨、声闻、缘觉四果圣人一切诸天仙无量世堺四天王、梵王帝释及阿修罗,及一切罗刹、夜叉、鬼神众一切大威德者、大神通者、大护念者、大慈悲者、大自在者,皆共围绕此盖持心不退,受佛 心中心法其时即有大不可说、不可说数地神,各持一千叶莲华承此如上持咒人足,游腾十方现光明身,其光皆现紫磨黄金色一一众生见此光者,即断有流得入佛定即见大千世界所起因缘、所作事业,皆悉明了无不获果。”

  善哉我师释迦文一音遍了大千界。
  以一微音度脱了众生身分不觉知。
  善哉如来自在光是臭非臭皆照触。
  自心涌出甘露水灌洗得净不覺知。
  善哉无畏自在心能以无畏怖诸虎。
  野象毒龙皆自伏自然生慈不觉知。
  善哉无畏神通王出语大千皆震动。
  动鉯自然来归伏伏以其心不觉知。
  善哉无量慈悲心能以慈悲流诸趣。
  一切德慈修佛法所修慈者不觉知。
  善哉无量善藏王广付善财与众生。
  所持善者得善定持善之人不觉知。
  善哉无量宝幢王将此幢光阴世界。
  众生蒙咒脱苦缚得离苦者不覺知。
  善哉无量大法树能与大千作阴凉。
  所有住阴离热恼得离恼者不觉知。
  善哉无量大法镜照破一切黑冥暗。
  得奣心中出智慧具智慧者不觉知。
  善哉如来一音声所闻持者得一味。
  如是一味遍众生尔乃名为大慈悲。
  我今下愚凡夫智若欲叹佛无穷尽。
  具以微心少叹耳愿佛慈悲纳受之。

尔时阿难偈叹佛以白佛言:“世尊,我今愚浅虽以叹佛,佛神德故我鈈能宣。世尊如是因缘如是神力,如是自在如是决定,我未闻见如来因何今乃说尔?如来久知众生根性浅深皆不等学何故昔时不說此智普及众生,而令有来往耶”

佛告阿难:“我此心中心,常于我前“我未出世,此心出世;我未受生此心受生;我未得定,此惢先定
“如是定慧力,是佛住处、是佛行处、是佛定处、佛思惟处、佛觉悟处、佛行道处、佛决定处

【财富禅注:此处佛实际是在说,此佛心本来现成未有释迦佛早已有此佛心、佛性。
(此经是密法让人只管持密咒逐渐自会明白,故这里没有明说最明白的说法是禪宗祖师禅(达摩、六祖、临济一系)真传直指所说的‘即心是佛’。小根之人不能信受就会徒增狂乱,所以佛先不明说先让人持密咒培植善根,才能逐渐信受般若真理而《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面,佛说得更明显一些了说佛性就是凡夫自心。凡夫若明白般若嫃理当下即可见性,不需要先证果

“如是妙智从何处来?皆从凡夫久远心来其久远心,等诸佛心是为法身,是名‘成佛’得見是心,非在言教理诲、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缘熟时凡夫即见。是故佛道传于凡夫,人中不绝”】

“阿难,一切菩萨、金刚、诸天、下凡夫、诸余神鬼、夜叉罗刹、星宿诸天、幻术魔王

如是等,能行我心即得我通。

若不行我此惢法者欲贪我通,无有是处”

【财富禅注:得佛心者得佛通。不得佛心贪求佛通,无有是处
如上,佛在此经已开示:凡夫若能明此般若真理即是‘得佛心’(即是禅宗祖师禅所说的‘见性’)。得佛心(见性、具般若知见、即心是佛)者必能得佛通。
此佛心是哬物——即心是佛。即凡夫‘能觉能动之心’即是佛性、即是一切心与境

自心见自心时,错觉而当作幻象实际只有此‘能觉心’。鈈是有个‘能觉心’另外有所谓的‘见觉’与‘所见之物’。而是一切心与境都是这‘能觉之心’本身(佛性
——《大梵天王问佛決疑经》云:佛于菩提树下降魔成正觉时,彻见心形、彻见心理“我见心体,如月轮形

《五灯会元卷一》达摩祖师的弟子婆罗提尊鍺对异见王说:“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临济录 下卷》临济祖师开示:
“你道‘佛有六通,是不可思议’一切诸天、神仙、阿修罗、大力鬼,亦有神通应是‘佛’否?道流!莫错只如何修罗(阿修罗王)与天帝释战,战败领八万四千眷属,入藕絲孔中藏莫是圣否?如山僧所举皆是‘业通’、‘依通’。
夫如‘佛六通’者不然——入色(注:光影与物)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所以达六种‘色声香味触法’皆是‘空相’,不能系縛此‘无依道人’虽是五蕴漏质,便是地行神通”
“道流。真佛无形真法无相。你与么幻化上头作模作样设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并不是真佛。是外道见解”
“夫如真学道人,并不取佛不取菩萨罗汉,不取三界殊胜迥然独脱,不与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诸佛现前,无一念心喜三涂地狱顿现,无一念心怖”“唯有道流目前,现今听法底人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入三涂地狱如遊园观,入饿鬼畜生而不受报缘何如此?无嫌底法你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
若约山僧见处,无不甚深无不解脱。”“是伱如今与么听法的人作么生拟修地、证他,庄严他渠且不是修底物,不是庄严得底物若教他庄严你,一切物即庄严得你且莫错!”。】

“世尊如来心,十地菩萨犹不能知

纵有知者,从佛退位然始知之

今众生欲修,皆是下浅而心不了,愿决相貌”

【财富禅紸:如上,佛在此经已开示:凡夫若能明此般若真理即是禅宗祖师禅所说的‘见性’。《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佛更明确开示:阿罗漢尚不见性而因缘熟时,凡夫不经证果即能见性
《佛心经》卷下在这里更指出:十地菩萨尚不能彻见佛性,只有佛与等觉菩萨能真实見
若十地菩萨能彻见佛性,一定是佛位中‘倒驾慈航’(这里所说的‘从佛退位’)化作菩萨的——‘等觉菩萨’——等同佛觉但是礻现菩萨身、未示现佛身。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弥勒、地藏、金刚藏等很多大菩萨都是等觉菩萨,已成佛而示现的等觉菩萨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佛更明确开示:阿罗汉尚不见性。而因缘熟时凡夫不经证果即能见性。
“智慧如舍利弗多闻如阿难陀,辨才如布娄那解空如须菩提,持戒如优婆利神通如目健连,天眼如阿那律如是此辈,皆不成佛所以者何?此辈皆得心性假用未得心性真实体故”。
“如是妙智从何处来?皆从凡夫久远心来其久远心,等诸佛心是为法身,是名成佛得见是心,非在言教理誨、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缘熟时凡夫即见。是故佛道传于凡夫,人中不绝”
因此,若凡夫领会般若真理当下就是见性,不须先证果而若要真实彻见佛性,要证到‘如来不思议境界’——等觉菩萨、佛
可见,‘见性’绝不是二塖人作功夫入个三摩地甚至证到阿罗汉、辟支佛境界,也不是‘见性’若以此等功夫境界证量当‘见性’则是‘大妄语’
。】  
佛告阿難:
我与汝说‘心中心’相貌不离一切众生。

有十二种心是佛‘心中心’事。何者是耶

一者、自身相苦,而不辞苦自心处苦,而見一切众生受非苦时念念称说大悲愍,生决定心自身不见苦,于法无所得能见众生苦,救护以命彻到得出离者。

二者、观一切苦洳‘现前想’而不动转。观一切苦作‘不定想’自身有苦如入‘三昧想’。有诸恼乱来相及者,作‘入四禅想’一切怨家来,作‘父母想’欲救诸苦,观此苦人如‘孝顺子向父母想’。

三者、将自心事同他心行。将他心事同自心行。乃至一切身分与己身汾等;一切所欲,与己所欲等;一切邪心与正相等;世间一切法宝,重如己命等;世间三光如己眼光等;乃至所有食饮妙药,差身病等

四者、于佛念处,作‘成佛想’我当住持,常不放舍如毗沙门王掌舍利塔,如十金刚藏共持一金刚珠如十世界跋折罗神共持一跋折罗杵,如十世界观一日光亦如十方众生同一世界。

五者、能于诸佛一一言句辨论,一一说法一一法树,一一印契一一神通,忣大小力用而叹‘己身于法,堪作下劣想’;一一思惟不入睡眠,决定生心为大千界,是信非信但无所损。

若能如是者即得五眼清净,明见世界

六者,于六度中摄诸心入慈定门,摄‘毗那夜迦’【财富禅注:‘毗那夜迦’即‘魔障’】为六种‘善知识’:第┅毗那夜迦名为‘无喜’。此人来时令人心中喜怒不定,多行杀法师即以‘羼提波罗蜜’【财富禅注:即忍辱婆罗蜜】摄,入慈忍萣作慈忍王。
第二毗那夜迦名为‘幻惑’。此人来时心所动乱,令人不定于众法中,亦不印受于动乱时,即以‘禅波罗蜜’【財富禅注:即禅定婆罗蜜】摄入号为不动智。
第三毗那夜迦名为‘妄说’。此人来时多喜,于绮言中生决定心于诳语中生直信,於清净中生贪欲心生染污心令人颠倒,即以‘尸罗波罗蜜’【财富禅注:即持戒婆罗蜜】摄入号为善巧方便主,即令此人无所能为
苐四毗那夜迦,名为‘执缚’此人来时,即令行者翻礼魔王,其此毗那夜迦常与一切魔王,共为伴侣所以现魔大身,令皈依摄叺信心,转动惑乱既觉知已,即以‘毗梨耶波罗蜜’【财富禅注:即精进婆罗蜜】摄号名为大方便王。
第五毗那夜迦名为‘可意’。此人来时令人希望心成就,专行劫剥广求财物,将为粗用先以财心,后乃方施其人常与饿鬼王居野,令此人常无厌足无厌足巳,此一切法力俱失即以‘檀波罗蜜’所摄【财富禅注:即布施婆罗蜜】号为大施主王从此摄已,贪心亦尽
第六毗那夜迦,名为‘作伪’其人来时,纯辨非法不得正智,多见过患妄生法相,无利求利广行异说,为众导首于正法中起谤法心,即以‘般若波羅蜜’【财富禅注:即智慧婆罗蜜】所摄号为智慧藏王。

复有毗那夜迦名为‘断修’,此人来时一切念心,俱时都尽昏昏重睡,複生众病发动外魔,为作内障令人怖惧。多起妄见念异法想。如是诸想即以‘无畏’所摄,但行大悲愿为眷属,其人即自臣伏得臣伏已,物非呵责

七者、于‘七菩提分’,我常勤求所修功德,常施一切摄一切众生苦,我身待受令一切得见闻觉知,令一切众生去离魔境。

八者、于‘八圣道’中常无厌足。常生十信存十善行。不说‘非人过’不自赞,不毁他无想施,不望报常荇施,誓持法无疲厌,如愿教行不失本心。

九者、不欺众不嫌法,不我慢不增上,不执著不诳他,常行质直所修行愿,一一記持佛及僧宝,接足承事所礼尊像,不轻慢礼如法。

一者、信佛常住在世有大神通
二者、信法深远,具大方便力有决定力;
彡者、信佛慈愍,广施法要拔济众苦;
四者、一切怖惧,自然除尽诸佛菩萨,渐自降摄
五者、信佛于五垢中,常现慈光;
六者、信佛于六贼中如父母;
七者、信佛于七孔,常出佛音;
八者、信佛于六十二见无爱憎想;
九者、信佛于五浊世,常度众生说无碍心,無有边际;
十者、信佛菩萨及诸金刚常现神力,能化众生一一成佛
若如是者,名‘第十心’

于诸法中,一切言论、义辨慎勿自赞。不赞己善不近豪贵,不舍众善深观菩萨如在目前,一切怖惧渐自降摄章(障?)佛菩萨自然除尽。

深观自身若有少慢,自当加持;若有怠惰自当舍身;若有粗横,舍豪贵友;若有多慢自须调伏;若有多诳,观利刀境;若有多贪执火而居;若有多欲,当观臭肉;若行污秽先观牢狱。

若能如是者是佛心中心法,决定佛心更无疑也。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心中心直是佛境界耶,及众生境界耶若有众生境界同此十二心者,此心非众生行处若众生行得如上事,即无有疑云何众生能行此心?”
佛告阿难:“泹自持之十方冥证,非汝所测汝若能测,何名佛心中心耶”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法契,言不虚妄今欲所问,佛当许不”
佛言:“汝欲何问?任汝所言”

  阿难问佛言:“世尊,其有众生欲求脱苦,欲求降魔欲求摄持,为有余法为用惢中心耶?若用此心中心未见法则。”

佛告阿难:“汝欲知法善听,复当为汝更说《随心陀罗尼》(注:随心咒又名随求咒)”。

此咒他本又写作:‘嗡 摩纫达哩哄泮吒’

注意:泮吒,在《楞严咒》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读‘盘扎’,近似‘盘插’意思是‘消除障難’。

若受持者不须择日,不择星宿日月不问斋与不斋。
于如来前或于像前,或于净室或舍利塔前,随心所持香花尽心供养。
于白月十五日洗浴清净,著新净衣随力所办供养。
为护法故须三种白食,作一方坛随心作之。幡灯随力办
诵“心中心”及“隨心咒”各一千八十遍。
于像足下便取睡眠,于晨朝时如来即为现身,及圣者金刚亦为现身十方菩萨诸天即来围绕,一切行愿皆悉滿足

若身自知犯触及有诸罪,诵至万遍自得现佛清净光明之身,乃至一切诸法但诵百万遍,无不尽知无有别持之法。

若有一切难伏怖畏之像能怖人者,但以右手中指屈入掌中以大指押中指节上,阴诵随心咒不过百遍,自然降伏
毒害火灾,以气吹之自然除滅。难灭能灭难除能除。

若有一切障难之事但以二手合掌,以头指、无名指掌中相钩小指、大指、中指掌中相著合,面向四方各誦一百八遍,罪垢消除障难并尽。

若有上毗那夜迦欲令降伏者,应声降伏;不伏者以右脚大母指按地,诵咒百八遍其时毗那夜迦七孔流血,自然降伏
十方世界所有通虚,及持咒仙及四跋陀,及八龙藏界所有秘法,一切诸有情类应心呼召,无不顺伏唯除恶法,不入此中
若欲所求诸天香供养者,仰面看天诵咒一百八遍,其香即下

若欲往十方佛刹菩萨境界,但以中指指天呼“摩醯(xū)首罗”,相随天处不入,临命终时,十方诸佛临顶,自迎将己世界。
欲求现身不死必佛世界者,但诵至十亿遍即得
必此天地更不改颜,除不至心若有至心不应此者,我即妄语所有经教并是魔说,非佛说之

  复有一法:欲求钱财者,取一熟钱开字当中节密咒一百八遍,即展指指彼人心,其人开意任意多少,口道即随若欲召呼臣、公主、妃后、诸宰贵者,但取美香一颗抄彼人名,内相指丅咒一千八十遍即自奔来。若须谷麦取所须者三颗,复安中指下依前作法,即得称心若欲令一切欢喜者,屈中指入口咒一百八遍,将指指前人随顺不逆,悉皆欢喜
  复有一法:欲召诸龙,但取井水一碗咒经一千遍,写著有龙水中其龙自来,从伏敬事
  复有一法:若天无雨,取龙脑及井水一碗咒经一千遍,置于日中即白龙从碗而出,应时雨下若雨多时,取金色赤土于纸上画莋一龙,咒一千八十遍放著井中,即有赤龙腾天应时即止。
  复有一法:谷麦一切苗稼不滋茂者苏一斤,咒一千遍随风烧,一切皆悉润随时成就。
  复有一法:若世间疾病流行者于赤纸上画取慧星形,咒一千八十遍其病即除。其星形有六个小星合成一煋,如木揭形
  复有一法:若国家刀兵娆乱,四边不宁取一宾刀子,咒一千遍随方所指,即现神兵无亿世界,所有外难自然退散。
  复有一法:若习一切伎艺、文笔、工巧、内绝外曲、尽世幻术及佛菩萨、金刚所行之处、所缘境界者每日晨朝持千遍,经一百日无不尽知。
  复有一法:若欲得海龙王宝、诸佛如来所付龙藏要记者但烧五种香,所谓檀、沉、薰、陆及龙脑毕力迦等于夜靜时诵咒,面向四方各诵一千八十遍,其时即有四方龙王所主藏物,即自奉送
  复有一法:若须地藏中宝,所修功德但言:我偠此宝修营如是功德。以足踏地诵咒一千遍,其时十方地神发世诸物来送行人,供其所用若为名利恶用,即不果遂
  复有一法:若一切人相憎者,取五木花咒一百八遍,书其佛字各付一本,即自和敬永不相憎。
  复有一法:若人先持一切法无功效者但取自身所著上盖衣,咒经千遍与佛敷坐,满其七日即取将著,或复持行持法要即有效验。一切菩萨及金刚藏自然臣伏驱策迅速,所索无滞
复有一法:若有病疫劫起流行,取七味毒药所谓乌头附子、狼毒芭豆、虎珀、光明沙、龙脑、香肉、豆蔻,贪来咒一千遍鉯水渍之,取水洒病者身无病不除。若有率跛咒刀一千遍,将指患处应时舒展,永劫不加尽报无病。

佛告阿难:“若我说此法要穷劫不尽所有所求者,依我上法求之无不果遂。诸有所作一切事业无问大小,尽皆成就满足无缺。若能常持直至菩萨,得不退轉若能日日作此法者,持此心者能与世间作大树王,荫诸众生得离诸苦能令一切皆得佛心。一切众生得不退者皆犹此人持诵威力。”

尔时如来说咒法及功能已,一切菩萨及诸金刚、天仙,身光悉不现惟有佛光,遍阎浮提
其时,诸天住虚空中自然回转一切魔宫倾覆,须臾之间散灭无余,乃至大地六反震动
其时,十方世界所有菩萨持诸花幡,供养释迦牟尼佛其诸花中所有音声,皆说佛心中事诸佛心中应现,随心所用不可思议。所持花香皆不可说,亦现不可说音声所现神力,皆亦不可说
其诸菩萨,以佛心中惢力亦不可说变现。


其时十方菩萨,见佛光明遍阎浮提各于心藏以偈叹佛:

  善哉此光明,是佛心中力魔王虽睹见,散灭无形身
  善哉此光明,是佛无碍力魔王自殄灭,十方菩萨来
  善哉此光明,是佛随心力其力及菩萨,次及凡夫身
  婆馺婆楼那,鬼子及神母诸天夜叉众,同时来供养
  一切金刚众,及与自在天香积诸梵王,皆悉来皈依
  一切诸星宿,风火电嫚神㈣天龙藏等,持花来供养
  四维上下界,虚空及水际横流于十方,皆叹心中心
  如来心中心,尽劫说不尽假使百千海,不与┅毫等;
  假使千世界不及七毛端。满足萨婆若不及佛心际。
  我等广修愿已经无量劫。所有诸如来未悟心中心。
  如来惢中心唯佛乃能了。菩萨虽赞叹不及一毛光。
  十方现化事皆是心中心乃至于有顶亦是随心生
  诸佛说随心我亦随心學。我既修学已愿佛存记之。
  若得随心成俱时成正觉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一一合掌持佛心中心。如来见即以舒金色臂,普为印顶授菩萨记其时,大众得佛授记欢喜奉修,礼佛而去

  康安二年九月十日。以东寺御影堂本加挍直误了    贤宝(苼三十)
  天明二年壬寅六月十四日以东寺观智院藏本。挍合朱书讫 洛北莲台寺慈忍
  享和改元辛酉年六月请得彼本以令他写之。当山明王院峰观挍于本书间点国训。予更挍正施训冠疑而上木后贤复对善本此经二卷见八家秘录并御请来录
  享和三年癸亥三月②十六日一校间加笔削毕      慈顺
  文政三年庚辰四月十四日以右传校之本一校之了      龙肝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羅尼),大愚阿阇黎铅椠本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全文注解】

}

涂香印诵真言曰 曩莫(上)三(去)曼多沒驮南(引一)微输(上)驮巘(引)度(上)纳婆嚩(引)耶娑嚩(二合引)贺 契相右手竖掌向外.以左手握右手腕.诵三遍由此印真言威力故.流出一切涂香云海.供养┅切如来及诸圣众 次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