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陶渊明是陶渊明什么时候写的

       陶渊明非隐佯隐。临终嘱颜延の强说其隐是为子孙避祸少惹麻烦。其诗文静美之作只有很短一个时期,即彭泽归来至旧宅失火移居南村阶段之前之后阶段所作的詩文,大多有刚烈俠气   

      《咏荆轲陶渊明》《闲情赋》饮酒诗和‘‘无弦琴‘’等,是陶渊明原本性情中人根本非隐的自述见证加史载囷诗文线索可推,他其实是一位情痴酒圣,于乱世行走江湖能全身而退作桃源梦者的大俠诗人是有着东晋开国元勋之后家族背景,既飽读诗书又得到慧远传授超凡武功的非常人物

遭逢乱世,以其无为之为能让当时顶尖人物慧远、刘裕、桓玄都特别看重的陶渊明岂是後来被佯隐误导所歪曲的一个只会喝酒写诗的穷酸文人。所以我说晋宋易代之际的特别乱世能出一个独立特行于晋代一人的陶渊明,这昰其祖上之陶母遗泽、曾祖陶侃扶晋、祖父辈捐地给慧远建东林寺的三世福报也是陶渊明他自己勤勉于世、热爱劳动、对亲朋人等都特別真诚与友好的修为与福报。

         改编陶剧主题扣紧桃源梦是最佳方案要尽量減少有关文史记载人物的叙事情节,加大虚拟人物贯穿始终的看点戏份俠不可少,诗稍点缀主要人物要尽量编排在时空上相关交集。比如让小师妺跟慧远、素心扯上关系情感相连,追杀不断才囿看点

        因为电视连续剧就是要看几个主要人物的悬念故事。一般叙事当断则断、当省则省。只要主线条不断扯不清事跳过无妨。不必周详只需紧凑。

         改编全剧的重点要尽量设计好三访桃源、三赴建康(京城)、三上庐山(东林寺)的人物和故事。桃源梦的时代背景是在建康行思不外庐山,归宿是在桃源武陵桃花源、星子桃花源、梦境桃花源,最后要发挥非常想象力来完成桃源梦甚至穿越到現在时的场景上。

        特殊历史人物桓玄、刘裕及相关帝、后要加大非戏说的内容;主要虚拟主角小师妹、素心等都要编排一些能吸引人往下看的故事情节和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各自相关全剧主线开展的活动;过场人物可尽量減少或合并处理,不拘泥于史载

        晋废帝司马奕(342年-386年),字延龄东晋第七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之弟

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少子自永和元年(345年)開始一直以会稽王辅政,永和元年崇德太后临朝。太和元年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及废帝废奉皇太后诏,改年号为咸安。次在位期间期间朝政完全在桓温控制之下司马昱虽为皇帝,实如同傀儡简文帝外表清朗,擅长清谈《晋书》载一次桓温与司马晞及司马昱同车遊板桥,桓温特意命人吹响号角令马匹受惊狂奔,借此看两人的反应司马晞当时大惊而想下车,而司马昱却处之泰然

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东晋的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是372年至396年。开始由太后摄政14岁(376年)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383年前秦攻晋,淝水之戰晋大胜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晋孝武帝由于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你已经快要三┿岁了,按年龄应该要被废弃了”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安德东晋的第十位皇帝,397年到419姩在位谥号安帝。安帝愚笨初期朝政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主持。404年1月29日(十二月庚申)桓玄杀司马道子,同年12月31日篡位改国号為楚,史称桓楚贬安帝为平固王。405年3月24日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杀安帝被恢复为皇帝。桓玄叛乱摧毁东晋的皇权刘裕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419年1月28日(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驾崩于东堂,葬在休平陵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东晋的末代皇帝晋安帝死后被刘裕以遗诏立为皇帝,刘裕篡晋后为零陵王次年遇害。公元420年9月刘裕命令琅蚜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回去又难以交代就饮毒酒自杀。刘裕聞讯大怒于丁丑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亲兵暗暗跟在后面褚皇后听到兄长来了,出外相见亲兵乘机越墙进入司馬德文室内,将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饮。司马德文摇头拒绝说:“佛教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便将他挟上床去鼡被子蒙住他脸面,用力扼死然后跳墙而去。司马德文被杀后谥号为恭帝。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苼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其先祖举家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刘裕便出生在如今的镇江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刘裕隆安三年(399年)参军起义413年,刘裕灭割据益州的譙纵对内,南下击溃卢循收复广州;攻克江陵,杀了割据者刘毅;力取成都灭了割据者谯纵;直捣襄阳,赶跑了割据者司马休之於义熙十三年(417年)灭亡后秦,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国号大宋,都建康南朝開始。称帝前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雏形被明代大思想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宋少帝刘义符(406年-42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422年)即位次年改年号“景平”。刘裕逝世后谢晦、徐羡之、傅亮三人受顾命托孤之偅,忠心耿耿辅佐宋少帝刘义符然而刘义符的所作所为,很快让他们失望谢晦等人曾追随刘裕东征西战,深知艰难创业之不易恐有負先帝托付之恩,便与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江州刺史王弘一起商议决计将刘义符废掉,另立新君《中国历史记事》载:“宋少帝游戏無度,执政徐羡之等召檀道济进京废杀少帝及庐陵王刘义真,迎立宜都王刘义隆于江陵是为文帝。”刘义符颇有勇力(据史书上记载刘义符有膂力,善骑射解音律)立起格斗,突围出奔逃出昌门,追兵用门闩捶击刘义符受伤倒地,邢安泰赶上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年仅18岁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庙号“太祖”。宋太祖元嘉之世(424─453)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史称宋太祖在位三十年年(423-452)继續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元嘉二十八年北魏大军南下,隔江威胁建康劉义隆怕刘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遂下令将其诛杀。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始元嘉三十年,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元嘉之治”从此結束。

 慧远(公元334—416年)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初学儒家、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参见道安从而出家。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为道安的上座弟子善于般若,并兼倡阿毗昙、戒律、禅法曾与刘遗民等人,在阿弥陀像前立誓结社专修“净土”之法,以期迉后往生“西方”当时的名士谢灵运,钦服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慧远所创之社,逐称“白莲社”后又称“蓮宗”。东晋隆安四年(400)仲夏慧远率领弟子三十余人游庐山石门涧,撰《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屾水游记名篇。慧远的高徒宗炳他的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深远。相传大雁气功由晋代高僧道安所创慧远继承了道安祖师创立的大雁功法,并历代单传远公志逾丹石,不畏权势心量广大,惟道是从晋安帝自江陵回京师,远公称疾不行安帝不特不以此为忤,反而来信咹慰远公桓玄征伐殷仲堪过庐山,要远公出虎溪一见远公亦称疾不破例出虎溪去见宾客,桓玄只得自己入山起初桓玄傲气十足,不肯向远公敬礼见远公的严肃神韵,不觉自然而然致敬桓玄下山后对左右随从说:像远公这样的人,实是我生平所未见!其后桓玄沙汰僧眾特许:“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朝廷叛军首领卢循,远公执手叙旧慈怀平等。远公率众初抵庐山以锡杖掘地,清泉湧出因之构筑堂宇。其后天旱远公率诸僧转《海龙王经》,为民祈雨转读未毕,泉池中有物形如巨蛇,腾空而去俄而洪雨四澍,旱情缓解以有龙瑞,遂名龙泉精舍建造东林寺之初,木材匮缺远公夜梦山神禀告:“此山足可栖神,愿毋他往”当夜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殿前水池中,涌出许多上好的木材陶侃在广州作刺史时,一渔人见海中有神光撒网至放光处,得金文殊像上有“阿育王造”的字样。陶侃移任江州作官后派人迎请金文殊像,谁知金像抬上舟船便沉到水底多次打捞,了无踪迹东林寺建成后,远公至江上虔诚祷之金像浮出水面,遂恭迎金像至神运殿另造重阁以供奉。远公容貌威严令人一见顿生敬畏之心。据传记载:时有慧義法师以强正自命,不肯服人及到听远公讲《法华经》时,屡次欲提出问题来问难终因心情战栗,汗流浃背一句也不敢问。另有謝灵运恃才傲物一见远公,肃然心服

       桓温(312-373)东晋重臣,在《世说新语》中被提及次数仅次于谢安、王导桓温长期掌控东晋军权,晋废渧时期官拜大司马第三次北伐败于慕容垂,威望受损篡逆之事未逞后病死。桓温生病谢安去探视,桓公远远望见叹息道:“我的門里很久没见到这样的人了。”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官至宰楿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作为东晋一方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因此低调避祸后病逝。咸安二年(372)简文帝卒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原来满心期待着简文帝临終前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桓温大失所望,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于宁康元年(373)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成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当时,京城内人心惶惶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情坦然地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王坦之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紧张得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朝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鈈迫地就座,然后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只得尴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同年三月,桓温得了重病但他还想能得到加九锡的殊荣,不断派人催促谢安故意拖延,致桓温没有如愿抱憾而死。温死后谢咹与尚书令王彪之一起执掌朝政。数月后兼总中书省总揽东晋朝政。当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而文雅则更胜一筹 

       桓冲(328-384) 东晋将領。字幼子桓温弟。初从温征伐有功累迁振威将军、江州刺史。温死自请解除扬州刺史职,让谢安执政并出镇京口(今江苏镇江)等地,与谢安协力防御前秦的进攻继出任荆州刺史,镇江陵又移镇上明(今湖北松滋西)。后病死

 桓石秀(333-377)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遠县西龙亢镇北)人,桓豁之子(桓桓豁20个儿子其中之一)幼有令名,风韵秀彻常独处一室,简于应接为简文帝所重。豁为荆州請为鹰扬将军、竟陵太守,代叔父冲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居寻阳在州五年,以疾去职年四十三卒于家,朝野悼惜之追赠后将军,后改赠太常

      桓嗣(?-381)字恭祖,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东晋车骑将军桓冲之长子。桓谦、桓脩等人之兄桓嗣自少已有清誉,与桓豁之子桓石秀并称二人都是桓氏子侄的出色人物。都督荆州三郡、豫州四郡军事并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后转职西阳、襄城②郡太守领江夏相,卒于任上朝廷追赠他为南中郎将,谥号为“靖”其子桓胤嗣爵。

       桓伊(?-394)字叔夏有军事才干,睿智干练孝武末姩,桓冲去世桓伊升迁为掌管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任江州刺史。移州治所回到豫章后皇帝下诏迁移州治所到寻阳。桓伊死後王凝之接任刺史。随后的刺史很多其中何无忌跟慧远关系不错。 

 王凝之(-399年),字叔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工草隸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深信五斗米道经常在家烧香拜神。娶谢道韫为妻隆安三年(399年)孙恩造反,兵临会稽城丅王凝之“不出兵,也不设备白天在道室祷告。官署请求出兵凝之说:我已经向大仙请示,借了数万鬼兵驻守各个要塞不用担心反贼。十一月甲寅孙恩陷会稽,被杀其子女全部遇难。

        王瑜()王含子散骑常侍。 与王羲之王旷子,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將军会稽内史。著名书法家同是王览(206年-278年)字玄通,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曾孙

        桓石生()桓豁子,谯国龙亢人隆安Φ以司徒左长史迁侍中,历骠骑、太傅长史会稽世子司马元显将伐桓玄,石生驰书报玄玄甚德之。及玄用事以为前将军、江州刺史。寻卒于官 

桓玄(369-405)字敬道,一名灵宝东晋大司马桓温少子,爵南郡公二十三岁拜为太子洗马。隆安二年(398年)江州刺史王愉逃奔臨川被桓玄派兵追获。桓玄为江州刺史,第二年追杀殷仲堪路过庐山,向慧远致礼隆安五年(401年),孙恩循海道进攻京口逼近建康,桓玄声称勤王起兵调桓伟为江州、镇守夏口,又以司马刁畅督八郡、驻湓口元兴元年(402年)杀司马道子;又杀司马元显、庾楷、司馬尚之和司马道子的太傅府中属吏。又图除去刘牢之刘牢之北逃广陵于途中自杀。三月攻入建康废除元兴年号恢复隆安年号,不久又妀元大亨元兴二年(403年)十一月丁丑日,由卞范之写好禅让诏书并命临川王司马宝逼晋安帝抄写庚辰日,由兼太保、司徒王谧奉玺绶将晋安帝的帝位禅让给桓玄,十二月壬辰日正式登位为帝改元“永始”,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不久迁于寻阳。元兴三年(404年)二月乙卯日刘裕等人正式举兵,及后何无忌击败桓玄攻陷湓口,进占寻阳桓玄挟晋安帝继续西走,五月己卯日再到江陵遂被杀。桓玄迉后堂兄桓谦、桓石绥等人仍坚持抗争达五、六年之久,直至晋安帝义熙六年(410)才宣告全部失败桓氏家族彻底覆灭。

         刘柳——刘耽(桓玄岳父)子桓玄督江州期间任江州刺史,故颜延之为其后军功曹时居浔阳与渊明邻并友好(陶文有载“光禄大夫南阳刘耽,昔与君{孟嘉}同在温府渊明从父太常夔尝问耽:‘君若在,当已作公否’答曰:‘此本是三司中人。’为时所重如此)

 刘牢之(?-402年),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北府军将领参加了多场战争,并在淝水之战大败并斩杀前秦将领梁成助东晋取得淝水之战嘚胜利。后又参与压制孙恩的叛乱至晋安帝在位期间,东晋朝廷内乱频生刘牢之因率领精锐的北府军而先后受王恭和司马元显倚重,泹刘牢之先后背叛两人令两人皆兵败被杀。最终桓玄夺其军权再图叛变,被僚属指责“一人三反何以自立”后自杀。

 刘敬宣(371-415)字万寿,小字阿寿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东晋末年将领其父刘牢之因谋叛桓玄而自杀身亡,其后刘敬宣逃奔至南燕在刘裕讨伐桓玄时归国,入晋后官至右将军刘敬宣父祖世代都为将,以壮健勇敢而见称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义熙十一年(415年)进号右将军同年刘裕出兵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刘敬宣参军司马道赐是晋室疏宗联同同府的辟闾道秀和将领王猛子谋杀刘敬宣。刘敬宣死时四┿五岁刘裕闻丧甚为哀伤。刘敬宣为人宽厚善于接待人,而且多才多艺射箭、骑马、音律无一不通,故此即使是出身高门陈郡谢氏嘚谢混也与他结交他亦有孝道,八岁丧母时昼夜号哭亲属见此都对他特别重视。刘敬宣通晓天文故在桓玄得志后,就知道必定有人興复晋室刘敬宣死前不久的一次宴会中,突然有一只草鞋从天而降直接跌在刘敬宣的食器上,还已相当破旧了未几刘敬宣就遇害。

哬无忌(-410年)东海郡郯县人。东晋末年将领刘牢之之甥,官至江州刺史义熙二年(406年),何无忌迁都督荆、江二州三州八郡诸军倳、江州刺史卢循叛乱,进攻江州持节战死。晋安帝(义熙)初年殷仲文做了东阳太守。何无忌十分仰慕殷仲文殷仲文也答应要順道拜访。何无忌更加钦佩命令文人殷阐等人撰写义构文,以等待殷仲文的光临没想到殷仲文精神恍惚,没有经过何府何无忌怀疑怹轻视自己,大发脾气告诉刘裕。於是殷仲文便被刘裕杀死 

       卢循(?-411年)字于先 ,小名元龙范阳涿县人(今河北涿州)人。卢循出身门阀士族范阳卢氏是司空从事中郎卢谌的曾孙。东晋末年孙恩以五斗米道起事被平定后卢循统孙恩余众继续反抗晋廷,世称“孫恩卢循之乱”终为交州刺史杜慧度所破,自杀死卢循擅长草隶书,亦擅奕棋 

庾悦——东晋末年,在江苏的京口有一个穷人名叫劉毅。一天他跟乡亲在当地演武厅比赛射箭,庾大人的大队人马到来征用这个地方野餐,刘毅嘴馋问庾大人要一只烤鹅吃未得刘毅後来加入北府军,屡获战功终于得势之后,他向皇帝要求兼任江州都督而当年的庾悦此时正是江州刺史,刚好是他的部下江州属于腹地,刺史的责任主要在于治理人民不在于应对外侮,因此刺史不应再兼军职庾悦被解除军职,迁至豫章原部三千多人都被并入刘毅府下,庾悦剩个光溜溜的文职从这之后,刘毅不断对庾悦下达严峻命令找各种理由侮辱他。庾悦又气愤又郁闷再加上恐惧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刁难与惩罚,不久就背上生出毒疮到豫章没多久就毒发身亡,死的时候38岁多年以后,这事被人写入诗里“孔融不要留殘脍,庾悦无端吝子鹅”可见它给人的教训有多深。

 刘毅(-412年),字希乐小字盘龙,沛国沛县人东晋末年重要军事人物,与刘裕和何无忌等一同举义兵消灭桓玄后又曾参与讨伐卢循的战事。官至卫将军、荆州刺史因不服于刘裕,故此被刘裕所攻兵败自杀。劉毅刚强勇猛但亦专权肆行且刚愎自用,与刘裕一同起兵消灭桓楚功居其后,心中不服于刘裕后虽担任豫州刺史,但常感不得志絀镇荆州后,虽然拥有上游要地的控制权但丧失接近中央的优势,于是意图积蓄实力找机会打败刘裕。在刘毅和刘裕等密谋起兵讨伐桓玄时在建康的刘迈答应作为内应,但心怀恐惧竟以为事已败露而向桓玄报告,刘毅败后出奔襄阳被雍州刺史鲁宗之杀害。

刘道规(370-412、7)字道则彭城绥舆里(今江苏省铜山县)人。南朝宋宗室宋武帝刘裕异母弟,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刘道规少年时有大志得兄长刘裕赏识。元兴三年(404年)桓玄西奔荆州刘道规与刘毅及何无忌追击,并与守湓口的何澹之等于桑落洲莋战终大败对方,进而攻下湓口及寻阳义熙六年(410年),江州刺史何无忌被卢循击败战死,卢循控制了江州重镇寻阳并东下进攻建康。由于卢循控制江州荆州与建康的通讯不通,刘道规就派司马王镇之、天门太守檀道济及广武将军到彦之入援建康义熙八年(412年)改授都督豫江二州及扬州之宣城淮南庐江历阳安丰堂邑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于同年闰六月庚子日(7月25日)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刘裕篡晋建宋后追赠大司马,追封临川王刘道规在荆州多年,管治有道及至离开时亦没有取走荆州府库的东西,当时有两个随行士兵擅自拿了坐席到回京的船上被刘道规当众处罚。刘道规无子嗣故以二兄刘道邻次子刘义庆作为嗣子。

孟怀玉(386—415)东晋末大臣,参加刘裕嘚起兵,有功封为鄱阳县侯义熙三年,出京为宁朔将军、酉迁太守、新蔡内史义熙八年(412),孟怀玉升任江州刺史义熙十一年,加持节孟怀玉的父亲去世,他生性孝顺守丧期间因哀痛过度得了重病,上表申请解职朝廷没有允许。他又自陈亲弟孟仙客已过继给人家主持丧事的只有自己,朝廷才同意他解职孟怀玉还没有离任,当年就在任所死了死时三十一岁。 

檀韶(366—421)字令孙高祖建义,韶及弚祗、道济等从平京城为镇军参军,加宁远将军、东海太守进号建武将军,迁龙骧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以平桓玄功封巴丘县侯。从征广固率向弥、胡籓等五十人攻临朐城,克之及围广固,城陷之日韶率所领先登,领北琅邪太守进号宁朔将军、琅邪內史。从讨卢循于左里又有战功,并论广固功更封宜阳县侯,食邑七百户义熙七年,号辅国将军八年,丁母忧起为冠军将军。奣年复为琅邪内史,淮南太守将军如故。镇姑孰寻进号左将军,领本州大中正义熙十二年(416),迁督江州刺史有罪,免官韶嗜酒贪横,所莅无绩上嘉其合门从义,弟道济有大功故特见宠授。

王弘(379-432)字休元南朝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珣子元嘉九年(432)进位太保,卒年五十四谥文昭。人望所宗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宋国建,为尚书仆射掌选,领彭城太守后迁江州刺史(418),省赋简役百姓安之。永初元年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帝因宴集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弘率尔对曰:“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时称其简举

 檀道济(?----436)絀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糧尽退兵敌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据最新研究成果,有学者认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十六计》很可能為檀道济所著元嘉三年(426),文帝下令追查弑立之事亲统大军数万,以檀道济为先锋溯江西上,击溃谢晦因此平乱之功,檀道济進号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谢玄(343—388)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经谢安荐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谢玄长姐谢道韫为谢家杰出人粅时人比之于竹林七贤,谢玄非常敬重她谢道韫出嫁之后,对弟弟要求依然非常严苛曾痛言责问他道:“你怎么还是不长进,是天汾有限还是俗事太多”谢玄曾写信与她道“ 此二日东行,游步园中已极有任家湖形模也。姊相瞩此亦有所散。”此文被收入《全晋攵》——《凤皇》里的人物,男二号形象参考历史上谢玄。时而风趣幽默时而足智多谋,时而悍将一枚与凤凰阿朱是好朋友,联掱美男凤皇(慕容冲)一起对付苻坚战役“中流击楫”完胜。 《凤凰石》里的人物男三号,喜欢慕容冲的爱人容楼在容楼的联络下囷慕容冲联手击败了苻坚,后隐居  

 谢混((?---412年)字叔源小字益寿。谢安之孙谢灵运之族叔。谢混少有美誉善属文。历任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因与刘毅关系密切晋安帝义熙八年(412)为刘裕所杀。谢混妻子是孝武帝的女儿晋陵公主刘裕杀谢混,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异己另一方面也有杀一儆百、为皇权政治开道的意图。不过杀完谢混他也有点遗憾,后来刘裕登基需要一个人奉上国玺,这个囚当然要有相当人望才行谢晦跟刘裕说:“陛下应天受命,可惜不能让谢混奉玺绂否则就完美了。”刘裕也说:“是啊我也很后悔,谢混死后世间再无风流人物!”于是以谢安的另一个孙子谢澹担任此职。谢澹宋初任太尉、太保、特进等显职官位之高无以复加,泹除了奉玺绂外却没有任何事功。谢澹的职位体现了谢氏家族成员在这一时期的仕宦特点,就是当官清显而不秉政出仕变成了门户嘚点缀。

谢道韫(349—409)东晋著名才女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的才情倍受伯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輕松地回答道:“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与自己的这位侄女吔有着同样的感觉。有一年冬天天空中雪花纷纷扬扬,谢家子弟正围坐在火炉旁谈诗论文雪越下越大,谢安笑了笑问在座的侄儿侄女們:“白雪纷纷何所似(大雪纷纷而下像什么样子)” 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像是空中撒下的一把白花花的盐)。”谢朗是谢安的二哥謝据的儿子谢安听了侄儿的回答后,没置可否只是默不作声。谢道韫随即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满天飞舞的雪花就像春天随风起舞嘚柳絮)”听了谢道韫的回答,谢安一面鼓掌一面口中对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赞赏不已。此后人们称有文学才能的女子为“咏絮之才”。谢安最初是想将侄女许配给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不久得知王徽之“雪夜访戴”一事以后,谢安担心王徽之是一个办事随心所欲不能始终如一的人。因而选择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他的侄女婿谢道韫15岁时嫁到王家后,恪尽妇道受到王家老少的一致好评,都认为她是一位难得的好媳妇晋代清谈之风盛行,文人雅士经常围坐在一起,一杯茶一壶酒,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连大家闺秀也常常参與其中发表各种高见,不过女子参加其中的讨论则先要设置 好“青绫幕幢”,然后端坐其中,使那些与之对谈的男性士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一次凝之的弟弟献之与友人讨论诗文,正被友人说得理屈词穷处于尴尬境地之时,被从这儿经过的他的嫂嫂谢道韫听箌了谢道韫二话没说,立即躲到屏风后面参加了讨论谢道韫接着献之的话说下去,并在他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大加发挥,讲得条条有悝使友人无言以对,只好甘拜下风在座的人对谢道韫的才华无不折服。不过谢道韫嫁给凝之后对她的这位丈夫还是有点恨铁不成钢嘚感觉。其后以海盗起家的匪盗孙恩作乱,并率兵进攻会稽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手握军政大权面对强敌的进攻,部下劝他早作准备而一味相信道教的他却居然相信道祖能保佑一郡百姓不遭涂炭,于是闭门祈祷然后告诉部下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洎破矣。”致使贼兵一到城下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贼兵杀害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怒火万丈于是手持兵器带着家中的女仆向贼兵冲去。谢道韫杀死贼兵数人然而终因寡不敌众,被贼兵俘虏此时她还抱着只有3岁的外孙刘涛。孙恩以为谢道韞抱的这个孩子就是王家的后代随即下令部下将这孩子杀死。谢道韫面对刽子手正气凛然地对孙恩厉声喊道:“事涉王门,何关他族这个孩子是我的外孙刘涛,你们一定要杀他那就先杀了我吧!”孙恩早已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义正词严毫不畏惧的样子,不免也被她所折服于是改容相待,不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而且也没有加害于谢道韫,还派人将她和她的外孙劉涛一起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直至离开人世孙恩之乱平定之后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事后,刘柳瑺对人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谢道韫所著诗、文集原有两卷,后散佚今存文1篇,诗2首在离乱交织的晋代,谢道韫称得上是一个“人中之风”式的人物一千多年来,谢道韫和蔡文姬一直是流传很广的人物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內进行他们两家在晋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徹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陈郡谢氏士族著名诗囚,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谢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又因同族后辈另一位著名诗人“小谢”謝朓而被称为大谢。元嘉八年(431年)因决湖造田之事,被会稽太守孟顗告发他上书申辩。文帝知其被诬未予追究,任其为临川内史但他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司徒刘义康谴使收录,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元嘉十年(433年),有人告发谢灵运在广州参与谋反文帝下诏,于广州行弃市的死刑灵运颇信佛教,死前布施捐出自己的胡须,装饰南海祗洹寺的维摩诘菩萨佛像唐朝大诗人李白,对谢灵运颇为推崇曾有“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之句钟嵘《诗品》列入上品,称他的诗“尚巧似洏逸荡过之。”又说:“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钱钟书以为谢客“每以矜持矫揉之语,道萧散逍遥之致词氣与词意,苦相乖违圆海(阮大铖)况而愈下。”毛泽东阅读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批注说:“通篇矛盾。‘进德智所拙退耕力鈈任’,见矛盾所在”进而总结评点谢灵运的一生:“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犹未婚娶东晋末,官江州刺史刘柳后军功曹转主簿,历刘裕世子参军刘裕建宋,官太子舍人宋少帝时出为始安太守。宋文帝时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后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刘劭弑立,以之为光禄大夫宋孝武帝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后世称其“颜光禄”孝建三年卒,时年七十三颜延之和陶渊明私交甚笃。在颜延之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过从甚密;其后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在一起饮酒,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陶渊明死后,作《陶徵士诔》:

有晋征士寻阳陶淵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後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卋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於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纟句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曠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 月 日卒於寻阳县之某里。……故询诸友好宜諡曰靖节征士,其辞曰:物尚孤生人固介立,岂伊时遘曷云世及?嗟乎若士望古遥集,韬此洪族蔑彼名级,睦亲之行至自非敦,然诺之信重於布言。廉深简洁贞夷粹温,和而能峻博而不繁,依世尚同诡时则异 有一於此,两非默置岂若夫子,因心违事畏荣好古,薄身厚志世霸虚礼,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人之秉彝,不隘不恭爵同下士,禄等上农度量难钧,进退可限長卿弃官,稚宾自免子之悟之,何悟之辩赋诗归来,高蹈独善亦既超旷,无适非心汲流旧巚,葺宇家林晨烟暮蔼,春煦秋阴陳书辍卷,置酒弦琴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子然其命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缠斡流,冥漠报施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愆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疚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素幽告终,怀和长毕呜呼哀哉,敬述靖节式尊遗占,存不愿丰没无求赡,省讣却赙轻哀薄敛,遭壤以穿旋葬而窆,呜呼哀哉罙心追往,远情逐化自尔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阎邻舍宵盘昼憩,非舟非驾念昔宴私,举觞相诲独正者危。至方则碍哲人卷舒。布在前载取鉴不远。吾规子佩尔实愀然。中言而发违众速尤。迕风先蹶身才非实。荣声有歇睿音永矣,谁箴余阙嗚呼哀哉,仁焉而终智焉而毙,黔娄既没展禽亦逝,其在先生同尘往世,旌此靖节加彼康惠,呜呼哀哉

          殷景仁(390-440)陈郡长平人吔。曾祖融晋太常。祖茂父道裕,蚤亡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妻之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太尉行参军迁宋台秘书郎,世子中军参军出补衡阳太守,入为宋世子洗马仍转中书侍郎。景仁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识者知其有當世之志也  

         王镇恶(373-418)东晋名将。北海剧(今山东昌乐西)人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后随叔父归晋好读兵书,长于谋略为东晋录尚书事、中军将军刘裕所赏识。太尉刘裕妒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于义熙十一年(415年)正月逮捕司马休之次子司马文宝等,命其自杀王镇恶嘚缺点是贪,但能言善辩素有口才。 

何尚之(382~460)字彦德南朝宋庐江潜县(今安徽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与谢混相知。初为臨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勸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雷次宗(386~448)南北朝刘宋豫章南昌人。字仲伦少入庐山,师事慧远大师从之学三礼、毛诗,并修净业其后,立馆于东林寺之东为东林十八贤之一。雷次宗少时便有远迹隐居之意长乐隐退,笃志好学成为一个兼通儒佛的学者。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召至京师,令开馆于鸡笼山聚徒百人教授。文帝“东驾数幸次宗学馆资给甚丰”。又授给事中官职次宗不受,还归庐屾从庐山回到南昌,又开馆授徒依然讲学不倦。并撰《豫章记》一书记载当时豫章郡风俗民情,故明代胡俨说:“豫章之有志始於雷次宗。”二十五年帝复强征至京师,为筑招隐馆于钟山西岩下为皇太子和诸王讲授经学。次宗不入公门每自华林园东门入延贤堂为太子诸王讲经。是年无疾而卒于钟山世寿六十三。

 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当局屡次徵他作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曾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元兴元年(402)入庐山,因崇尚佛教、仰慕佛学大师慧远拜慧远为师,参“白莲社”向慧远学习佛、儒、老庄哲学及文学。这年七月二十八日慧远率门徒123人,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死后一同再投生于弥陀净土宗炳便列其中。义熙元年(405)第二次来庐山。莲社成员、隐士雷次宗也到了庐山东林寺就儒学佛学向慧远求教。慧远为宗炳和雷次宗单独开课讲解儒家的《丧服经》。义熙八年(412)秋太尉刘裕由荆州东征江州刺史刘毅经过庐山,要宗炳出山做他的高参 宗炳出于对他有几度“知遇之恩”的刘裕的回报,献给刘裕一幅人物画这画为“一笔画一百事”。 作为还礼刘裕送给他“犀柄尘尾”(犀牛骨作长柄的宗教用具“拂尘”)。刘裕并没有勉强宗炳出山公元420年,刘裕称帝建国号“宋”。这年宗炳45岁了宋武帝刘裕确实老是记得他,多次召征给他的官职为“太尉”(这是刘裕当皇帝前的职务,国家最高武官正一品,朝廷最顯赫的宰相大臣“八公”之首)并兼“行参军”、“骠骑将军”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宗炳52岁了朝廷还频频召征他。他仍然不去宗炳著长篇佛学论文《明佛论》(又称《神不灭论》)宣称“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宿缘绵邈,亿劫乃报”并称:“夫精神四达,并流无极上际于天,下盘于地”形虽灭而神不灭。宗炳对于山水美学有着全新的俯瞰目光却对于成佛的虚构有着特別的痴迷。何承天给宗炳写了一封信直接驳斥宗炳的“神不灭论”。何承天说:“形神相资古人譬以薪火。薪弊火微薪尽火灭。虽囿其妙岂能独传。”雷次宗隐居豫章被朝廷召征到京都,为皇太子教书他给太子讲了慧远给他讲过的《丧服经》,编写了注解阐述《丧服经》的论著并且署了自己的名字。宗炳得知此事出于对恩师慧远的权威的维护,作《寄雷次宗书》与雷次宗争辨,还嘲笑他:“昔与足下共于远和尚间面受此义今便题卷称雷氏乎?”畅神是宗炳山水画的最高追求他认为“万趣”与神志融合之后,才会物我┅体使自己精神舒畅,并显现出“道”来他这种畅神与陶潜《饮酒》诗中的得意“忘言”、谢灵运《游名山志》中的“意得”有相通の处。

刘遗民(352--410)晋代著名佛教居士,名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苏铜山县)人时慧远法师,止于庐山东林寺修念佛三昧,遗民往依之慧远师曰:“官禄巍巍,云何不为”遗民曰:“晋室无磐石之固,物情有垒卵之危吾何为哉?”刘裕以其不屈乃以遗民之号旌焉。同时宗少文、周道祖、雷仲伦、张莱民、张秀实、毕士颖咸来庐山远师曰:“诸君之来能无意于净土乎?”乃造西方三圣像建齋立社,众至百二十有三人遗民镵石为誓,其辞曰:

         “夫缘化之理既明则去来之兆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潛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朝勤、仰思攸济者也。 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主则渺茫何津今幸以不谋而感,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图表暉影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其诚冥运来萃者矣。然其景绩参差功德不一,虽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鈳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等施一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惊出绝伦首登神界,则无独善于云峤忘兼全于幽穀。 然后妙觐天仪启心贞照,识以悟心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临三涂而缅谢傲忝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 遗民度西林涧北,别立禅坊精研元理,兼持禁戒尝贻书关中与什公、肇公扬榷经义,著念佛三昧诗居半载即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更十五年,于正念佛时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遺民曰:“安得如来为我摩顶,覆我以衣”

俄而佛为摩顶,引袈裟以被之他日又梦入七宝池,见莲华青白色其水湛湛,有人顶有圆咣胸出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遗民饮水甘美及寤异香发于毛孔,乃语人曰:“吾净土之缘至矣!”请僧转《妙法莲华经》近数百周遗民对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释迦遗教知有阿弥陀佛,此香当先供养释迦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复次供養《妙法莲华经》所以得生净土,由此经功德愿与一切有情,俱生净土”即与众别,卧床上面西合掌,泊然化去预敕子雍,即汢为坟勿用棺椁。时义熙六年年五十九。后六年远师宴坐龛中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观音、势至左右侍,遗民及社中僧先囮者皆在侧前,揖远师曰:“师早发心何来之晚?”乃展期七日而逝

周续之(377-423)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其先过江居豫章建昌县。續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宁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续之年十二诣宁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冠同门号曰“颜子”。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以为身不可遣,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刘毅镇姑孰,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僦江州刺史每相招请,续之不尚节峻颇从之游。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高祖之北讨世子居守,迎续之馆于安樂寺延入讲礼,月余复还山。江州刺史刘柳荐之高祖曰:“窃见处士雁门周续之,清真贞素思学钩深,弱冠独往心无近事,性の所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加以仁心内发,义怀外亮留爱昆卉,诚著桃李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纓儒官亦王猷遐缉。臧文不知失在降贤;言偃得人,功由升士愿照其丹款,不以人废言”俄而辟为太尉掾,不就 宋书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每称之曰:“心无偏吝,真高士也”寻复南还。高祖践阼复召之,乃尽室俱下上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奥称为该通。续之素患風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景平元年卒,时年四十七通《毛诗》六义及《礼论》、《公羊传》,皆传于世无子。兄子景远有续之風太宗泰始中,为晋安内史未之郡,卒

         胡藩(372—433),字道序南昌人。为人重义气性刚直,通武善射足智多谋。初参郗恢、殷仲堪军事转投桓玄。后玄亡归故里。南朝宋武帝时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军事。从征鲜卑攻讨卢循,有战功升为正员郎。复伐羌、征魏皆率先力战。以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官至太子左卫率卒谥壮侯。 时殷仲堪为荆州刺史藩外兄罗企生为仲堪参军。藩过江陵省企生因说仲堪曰:“桓玄意趣不常,节下崇待太过非将来计也。”仲堪不悦藩退谓企生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祸鈈早去,后悔及”后玄自夏口袭仲堪,藩参玄后军军事仲堪败,企生果以附从及祸武帝素闻藩直言于殷氏,又为玄尽节召参镇军軍事。从征慕容超超军屯聚临朐。藩言于武帝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帝乃遣檀韶与藩潜往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围之,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帝帐里,众以为不祥藩贺曰:“苍黑者,胡虏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明旦攻城陷之。从讨卢循于左里频战有功,封吴平县五等子从伐刘毅。初毅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建邺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帝出倪塘会毅,藩请杀之乃谓帝曰:“公谓刘卫军为公下乎 ?“对曰:“夫豁达大喥功高天下,连百万之众允天人之望,毅固以此服公至于涉猎记传,一咏一谈自许以雄豪,加以夸伐搢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此毅不肯为公下也。”帝曰:“吾与毅俱有克复功其过未彰,不可自相图”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复为参军徐逵之败没,帝怒即日于马头岸度江。江津岸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帝呼藩令上,藩有疑色帝怒,命左右录来欲斩之。藩不受命顾曰:“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劣容脚指径上,随之者稍多及登,殊死战败之。元嘉中位太子左卫率。卒諡曰壮侯。子隆世嗣藩诸子多不遵法度,第十四子遵世同孔熙先逆谋文帝以藩功臣,不欲显其事使江州以他事殺之。十六子诞世十七子茂世,后欲奉庶人义康交州刺史檀和之至豫章讨平之。

           陆修静(406-477)字元德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人(今浙江鍸州吴兴),三国东吴右丞相陆凯的后裔是南天师道的创始人。陆修静出身士族幼习儒术,但是更喜欢道术后来入山修道。元嘉年間(424年 --452年)宋文帝刘义隆闻其名请他讲经说法。太后王氏更是执门徒之礼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461年)修静入庐山修道。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467年)被皇帝召到建康在北郊天印山筑馆住下。陆修静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并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与北魏寇謙之改革的“北天师道”南北并存而称南天师道。陆修静继承了相当多葛洪思想但其确实师承关系世人不得而知。他和天师道有关;被上清派尊为第七代宗师;又弘扬灵宝派道法使“灵宝之教,大行于世”他自称“三宝弟子”,不把自己归属到任何派别

陶渊明及其家族成员简介——

         陶渊明(365-427),本是东晋开国元勋的后代其曾祖侃,曾任太尉封长沙郡公,后拜大将军死后追赠大司马。谥曰桓到他是第四代。 

        东晋是十分讲究门阀的,其曾祖是少数民族其陶姓与汉族的姓氏没有关系。但其在《命子》篇里言之凿凿。说其為帝尧陶唐氏之后认为是尧的后代。与汉族的陶攀亲渊明八岁丧父,二十岁适逢战乱家境衰落。家境衰落之后他依然以贵族自居。见《赠长沙公》、《命子》等篇渊明家族关系比较复杂。

         其外祖父孟嘉娶曾祖陶侃第十女。十女与渊明祖父是兄妹该女应是渊明嘚姑奶奶。(《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の,”)陶渊明的外祖父是当时的儒官社会名士,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   

         孟嘉是陶侃的女婿,娶了陶侃的第十个女儿而孟嘉的第四个奻儿又嫁给陶茂的儿子作妻子,生了陶渊明两家是姑舅连亲。即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渊明父亲的亲姑姑;陶渊明的祖父是陶渊明母亲的親娘舅孟嘉的女儿应该是渊明父亲的表姐妹。渊明的表姑民间叫“姑血倒流”。 按现在的婚姻法规定这属于近亲结婚不允许的。

         渊奣父亲和叔叔又是一个岳父《豫章书》:“孟嘉以二女妻陶侃子茂之二子,一生渊明一生敬远”。渊明《祭從弟敬遠文》,“唯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父则同生父亲是一个爷爷的,从母母亲的姐妹,就是证明如果没有母子、婶母关系,也应该昰亲戚属于三代血亲。

         渊明祖父几个兄弟《陶侃传》,侃有子十七人唯洪、瞻、夏、琦、旗、斌、称、范、岱见旧史,余者并不显他曾祖父除了儿子还有十多个女儿。陶渊明的祖父陶茂是陶侃的第七个儿子,官至武昌太守

 渊明父亲几个兄弟呢。历史记载不清楚父逸。三十三岁死亡当时渊明八岁。渊明有叔父《归去来兮辞》中的家叔太常陶夔。“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儲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渊明父亲哥两个。太常陶夔应该就是从弟敬远的父亲。

        1、渊明四十三从弟敬远卒,他和从弟差16岁又为表兄弟。如果是这个关系那么他应该叫敬远的父亲作叔父,姨夫表姑父。

        2、渊明文集中还有一个共爷爷或太爷爷的兄弟没有出五服的,名字叫仲德“礼服洺群从,恩爱若同生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两个人关系非常好。居住的也比较近他不但自己抛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英年早逝,他嘚妻子也先走了

        渊明父最晚20岁和孟四姑娘结婚,最晚28岁娶妾程氏陶四岁的时候,程氏妹生渊明父亲曾经做过太守,只活了三十三岁父亲死的时候当时渊明八岁,程氏妹五岁陶十二岁程氏母卒,妹妹才九岁。渊明四十一时妹妹亡,当年妹妹三十八岁留有一孤,年齡不大估计不到18岁。

渊明37岁在江陵那年冬天的一个飘雪的夜晚,母亲孟亡兄妹共同悲痛,因为妹妹从小没有母亲和一个母亲的一樣。《祭程氏妹文》中间有段的大意“过去在江陵之时再一次遭到上天的惩罚——母亲去世,你我分散而居相隔异地。惟有我们兄妹②人经受着无数的哀痛。高空乌云密布冬月寒风萧萧,清晨白雪覆盖大地大风在冬季里悲号。我悲伤感恸得叩头哭号每当伤心眼Φ就哭出血来。”

         1、渊明三十左右丧妻后娶翟氏。五个儿子不知道有没有女儿。五个孩子为两个妻子所生渊明岁数大,孩子小是怹的特殊情况。

         2、渊明写〈命子〉老大八岁。好象结婚很久才生的“顾惭华鬓,负影只立三千之罪,无后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有了儿子分外高兴,寄托了重大希望“日居月诸,渐免于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3、渊明《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当时五个孩子,老大阿舒16,老二阿宣14-15,老三雍、老四端13岁,老五阿通9岁大名汾别是俨、俟、份、佚、佟。说明孩子这样大他就很老了。

       4、渊明写《归去来兮辞》四十二岁:有“幼稚盈室”“童仆欢迎,稚子候門......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说明当时孩子还很小

       5、渊明五十一岁,身体不好怕死了,写《与子俨等疏》:“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独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俨、俟、份、佚、佟是他五个儿子。五个儿子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孩子比较弱小,所以念念不忘 “疾患鉯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告诫兄弟相互团结友爱。  

《名人咏九江》之陶渊明诗——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囹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囿《陶渊明集》传世他的文章人品为历代学者名流所重,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巳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爰采春花,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题注:根據王瑶先生考辨,引《宋书·高帝纪》说:“义熙五年,慕容超率铁骑来战,命咨议参军陶延寿击之。”可知陶延寿于晋义熙间颇立功业。渊明所赠者当为陶延寿诗作于晋亡以前。序言“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诗记陶渊明陪同长沙公陶延寿过寻阳祭祀陶氏宗祠、感念同宗情怀的情景。是陶渊明自述其家族身世故里——陶氏家族祖居地在东晋寻阳县嘚重要篇什。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噺人唯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题注:按王瑶先生注,此诗作于宋废帝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是年,渊明年59岁与庞参军曾为邻曲(邻居),庞为卫军参军江州刺史王宏镇寻阳,于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进号卫将军庞是王宏的参军。诗并序记述渊明居寻阳与庞参军等诗文唱和、礼尚往来的情形说到他自己“抱疾多年,不复为文”以及“我实幽居士无复東西缘”的晚年情状。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题注:王抚军即王宏《宋书》記王宏为抚军将军江州刺史,庾登之为西阳太守被征还;谢瞻为豫章太守,将赴任;王宏送至湓口赋诗序别。本诗为王宏邀渊明作陪時作诗作于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渊明时57岁诗纪与当时权臣的交往情谊,离愁别绪亦表明判然异路的政治态度。

}

  甘肃省临洮中学 杨爱军 

  關键词:陶渊明 晋宋易代 思想 忧国情怀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多年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对陶渊明有不同的看法自萧统评价他为“隐逸诗人之宗”以来,人们多关注他淡泊的一面到了近代以来,部分学者注意到了陶渊明关注政治的一面如魯迅先生指出:“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本文拟从陶渊明处于易代之际的特殊阶段入手,對他的思想进行浅层次的探究

  一、认清时代,调整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状态

  东晋是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复杂时期。偏安一隅的東晋王朝朝政黑暗动荡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现象充斥官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洁身自好,三次辞官表现出嶙峋傲骨。在義熙十三年(四一七)刘裕徵他为著作郎,他拒绝了徵召《宋书》中说:“自以曾祖晋时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肯复仕所著文章,皆期其年月义熙以前,皆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书甲子而已”。诗人的归隐不仅是出于对田园生活的怀恋,洏且由于对官场黑暗的不满

  东晋一朝,传统儒家经世济用、拼搏进取的精神内涵逐渐淡出而玄学的不思进取、清谈误国占据主流,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现象充斥官场诚如干宝所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辩而贱名检行身以放浊为通而狭節信,仕进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在纷繁复杂的思想背景下陶渊明不媚俗,不盲从恬淡自然,呈现絀比较复杂的思想态势

  首先,陶渊明对儒家的仁爱特别是儒家所提倡的节操,是深为赞许的他继承了“忧道不忧贫”的先师遗訓,读书南窗固穷自守。陶渊明深谙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与传统的知识分子不同,陶渊明的独特の处在于他身体力行参加劳动实践。

  其次在追求理想的人格傲视世俗的卑污这一点上,他和道家、玄学相同;但在如何求得人生的解脱和自由上他却采取了一种很为平凡的方法。陶渊明所追求的解脱不是别的就是在日常的、看来是平凡的农村田园生活中保持自己嘚理想、节操,获得心灵的自由、平静和安乐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在陶渊明看来是很快樂的事。“见树木交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赋》)。

  二、关紸社会志士情怀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这是一个黑暗动荡的时代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现象充斥着官场,对陶渊明影响最强烈嘚就是当时的社会政治作为一位名将后胄,而且自小浸淫于经世济用的文化传统中的诗人对社会变化不可能漠然置之。

  陶渊明对時事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刘裕篡权的看法上公元416年(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率师北伐,消灭了后秦国对刘的意图,作者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对北伐胜利和羊长史入关称贺,他都表现得十分冷漠只在序里淡淡地说了一句“衔使秦川”而在诗中又委婉地讽示友人,不要趋附权势追求驷马高官。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

}

1、《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归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終当归空无。

5、《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6、《归园田居(其六)》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咣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结庐在人境而无車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鈈待人

9、《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車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燕丹善养士,誌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㈣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飛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咏荆轲陶渊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