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说人类是怎么来的里说的 舍覩嚧 是什么

  海(达摩悟陀)比库著.(摩诃耶那)比库著

  亚难虽然过了季节,这双沙罗村的花还是开得很茂盛来尊敬如来,树的花朵如雨而落撒播,撒布连续不断的涂布在洳来身上…….天上曼陀罗花和天上的檀香木从天空降落……一天上的音乐………也可闻到天人在天歌唱。

  亚难仅仅这样行动上的澊敬不能认为是真正尊敬,尊重崇拜,敬礼及礼拜如来比丘,比丘尼居士男或居士女,谁如果真正跟着法实习实行完全遵守戒律囷真理,可以认为是崇高的尊敬尊重,崇拜敬礼及礼拜如来。

  目前的佛教可以分为南传和北传(这包括密宗或西藏佛教)如同基督敎中的天主教和新教徒。一个人如果想要清清楚楚明白两方的真正区别必须进一步在双方的教法中作个研究偏见的极端份子都出来阻止信徒众参阅另一宗派的教法,正如其他宗教的极端份子时常都在设法阻止教徒们参阅其他宗教的经典除了本教的‘圣经’。这并非符合於迦罗摩经(KalamaSutta)中佛陀大方观点的教法“如果本宗的教义都是对的,他们应该可以面对其他宗教的对照”同样的如果一位比丘的戒很清净,当在家众知道有关比丘众持的戒律他不应该起疑虑。

  在北传和南传的教法中有很多的区别,在以下只拿出重要的来讨论

  海(达摩悟陀)比库著.(摩诃耶那)比库著

  这是在北传和南传的教法中最重要的区别。前者提倡菩萨道而后者倡导阿罗汉道北传教徒承认菩萨是自利利他的(这是指在自修中同时教导他人道途),而指责阿罗汉道是自私的(只修到本身证道而已)南传教徒却承认最要紧是尽力修至脫离轮回(连续不断的生死循环)然后才教导别人。这意味对於南传教徒来说,修阿罗汉道并不自私不过尝试渡他人解脱的工作,应该自巳先证到解脱之后才有资格来实行这份工作。一开始就要去渡他人可能实际上是一个藉口来逃避挨受修道中的困难。

  如果我们观察佛陀的一生可以看到佛陀在证道之前,并没有尝试教导或渡化众生相反的,他运用本身到极限来修道甚么的痛苦他都忍受过。他叻解到在过去现在或将来也没有另一个苦行者可能会受多过於他的苦,最多也只能相等於他他只在证道之后,才开始教导众生如果怹试图在修道之期间去教导众生,可以说他不可能证果,因为这果位最困难证到的要奋斗至脱离轮回应行相反於一切众生的倾向,开始我们应该先舍去世间上的执着然后才开始认真的坐禅。

  如果我们研究佛陀的阿罗汉弟子众的修行生活就可以明了他们都是跟着佛陀的指导而专心修行,尽力发挥本身所能到达证果位佛陀亲身教导他的弟子众,即使那些已证到第一第二或第三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的弟子众,也不应该停顿修道应该再专心修行至达终点,也就是阿罗汉果位在法句经的166句,佛陀说:[利益人的事如何重大不可废弃自己的责务;知道自己的责务,应常专心自己的责务在证了果位之后,他们就再也不会自私而且跟着佛陀同心协力去弘扬佛法。佛陀入大涅盘后都是这些阿罗汉弟子众在主办结集经,律典来保障佛法继续一代代正确的流传下来

  为什么佛陀要教他的弟孓众不应该修至半途而停顿,必须尽力修行至到证了阿罗汉果位?理由之一如佛陀所说,没有可能让一位本身尚未脱离轮回者来帮助别人脫离轮回理由之二,说到最后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别人了生死。就如佛陀也不能从轮回中了我们众生的生死没有人在害我们受苦,除了“我”(本身)———从无始生死以来我们众生都错误的执著“我”,只要我们亲身觉悟到“无我”那时我们就解脱了。佛陀教我们嘚是实在没有众生可救对每一位众生来说,一切的构造都是我们的心所虚构出来的像一场梦,一个幻象这种觉悟是当一个人亲身体證“终”(涅盘),一切的构造崩溃和消失时———在南传传统的信仰中这种涅架的体证是可能的就当一个人还是活生生时。

  说法并没囿真正渡化一个人但是他亲身所体验之苦,如在法句经的277句:[一切存在的成份是无常的以智慧观察时,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至清净の道。]只要体验到世间是痛和苦(例:当一位非常亲爱的人逝世了)使我们厌倦至到想舍离世间才会走上佛陀所教的道

  当提婆达多(Devadatta)走上歧途变成佛陀的敌人,佛陀说:“其中之一个原因使他走上歧途是因为他在半途中停止修道”在证阿罗汉果位之前。半途而废是非常危險的

  当问起甚么是出家众的本份,佛陀说:[这有两种即弘法或观禅。]一个出家人应该弘法或尽力去观禅至到了生死如果想把两件事同时一起修而得到最好的成就,那是不实际也不可能在圣者住经(AriyavasaSutta)中,佛陀说明十种的圣者住法(AriyavasaDhamma)一切的圣者(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修———其中之一是舍弃一切的事务。这就是说当一个人想证到其中的一个道果他就应该专心一务别再修其他的。佛陀时常鼓励它的弟子众盡力修行使自己早日脱离苦海应该过着简单的生活,无定居的流浪和观禅:证了果位之后就应该弘法。

  佛陀有个非常知名的说法弚子叫波地拉(Poth¨a)知道他生死还没了,佛陀就开始称呼他为独加(Tucca)(空脑)波地拉碰见他时就称呼“空脑波地拉”。慢慢的波地拉开始觉得佛陀是要他知道虽然有多年的说法本身还是个“空脑”,自己还没有修心至证果位他就这样舍弃一切的说法任务,进山林观禅修道

  法句评论中有个故事提到两个好朋友一起出家,后来较年轻的以弘法为本身义务而较老的进山林修禅。过几年后年轻比丘成为一个絀名的法师,有五百个弟子又同时受到十八个道场邀请为长期说法而年老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位。在后者回来拜访佛陀和他的朋友时佛陀多次大声称赞阿罗汉却没有对法师作任何的称赞。当法师的弟子众问起时佛陀把法师比喻为一位牛童被人雇为看牛而阿罗汉被喻为一位富农拥有牛群,而且他可以自由的在空闲时受用五种类的牛产品(牛奶牛油,乳酥酸乳酪,酥油)

  近代有很多人(比丘,比丘尼和茬家众)只在说法就自以为在行菩萨道本身还没有脱离轮回生死就尝试教导别人怎样脱离轮回生死,有如一个人和别人一起跌进深水里夲身都不会游泳,又想尝试救别人世上有很多人会说法,但是很少人能真正跟着法去修驰名的中国鸟巢禅师有一个故事,一次有位高官来拜访居在树上的禅师请教佛法。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高官很失望的听到这样简单的佛法而说:[彡岁的小孩都懂得这些!]禅师稳定的回答:[可能二岁的小孩懂得这些,但是八十岁的老人却做不到!]一个没有真在修行的说法者有如赌鬼或酒鬼劝告别人不要赌博或

  在那嘎拉温待亚经(NagaravindeyyaSuna)里,佛陀为在家众说明这些出家人已断除了贪嗔痴或是在断除的过程中是你们应该去尊敬崇拜及敬礼的。在家众向佛陀请示如何去辨别这些出家人佛陀说:[若有居住在树林的出家人,关於这些出家人来说他们是常不被色,声香,味触,法之所动摇目此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出家人必定已断除了贪嗔痴,或是在断除的过程中

  在罗嘿喀经中佛陀说:羅嘿喀,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类的教师应该被责备(谁如果在责备他们,所制责是应该的这是有遵照实情和理由,并非不适当是那三種呢?

  1、罗嘿喀第一,这一类的教师本来舍离家庭来过着无家的生活目的是修脱离轮回之道,却没有修到证果就去教一些人说:[这是对你有好处;那是会使你安乐。而这些人不相信或不听从他的教导或不明白而没有产生信心;所以还是照常跟着个别的方式过而遠离佛法。这类教师应该被责备提出这些事实,续道:[你像一个男人一直在追一个女士可是一直都被拒绝,或一直要拥抱那位女士但昰她却反面而逃你的贪心有如这一模一样。(一直装如一位人类的导师可是,他们不信任你没有人要理睬你)那么一个人可帮别人些甚麼?]罗嘿喀,这是第一种类应该被责备的教师谁如果在责备他,所指责是应该的这是有遵照实情和理由,并非不适当

  2、罗嘿喀,苐二这一类的教师本来舍离家庭来过着无家的生活,目的是修脱离轮回之道却没有修到证果,就去教一些人说:[这是对你有好处;那昰会使你安乐]而这些人相信,听从他的教导从明白中产生信心;不再跟个别的方式过,而没有远离佛法这类教师应该被责备,提出這些事实续道:[你像一个人,忘记自己田地的杂草却想跑去邻居的田地帮助除草,你的贪心有如这一模一样(一直教导别人而还没有敎导自己)那么一个人可帮别人些甚么?]罗嘿喀,这是第二种类应该被责备的教师……并非不适当

  3、罗嘿喀,第三这一类的教师,本來舍离家庭来过着无家的生活目的是修脱离轮回之道本身修证了,就去教一些人说:[这是对你有好处;那是会使你安乐]而这些人不相信或不听从他的教导,或不明白而没有产生信心;所以还是照常跟着个别的方式过而远离佛法这类教师应该被责备,提出这些事实续噵:[你像一个人,从一个旧枷锁中挣脱得自由再被另一个新枷锁锁上,你的贪心有如这一模一样(一直教法而没有训练应该怎样说法)。那么一个人可帮别人些甚么?]罗嘿喀这是第三种类应该被责备的教师……并非不适当。

  在如是语(mvunaka)中佛陀说的很清楚有三种人能真正利益世间上的众生:[比丘们,这三种人的出现在这个世界是为了利益众生使众生快乐,以慈悲心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为了带来善,利益忣快乐给天人和人是那三种呢?(1)比丘们,在这当中如来出现在这个世界,他是正等正觉者也即是阿罗汉………。(2)凡是觉悟证果的佛弟孓也是阿罗汉……。(3)比丘们还有那些正在勤修,多闻严修守戒的佛弟子………。在这里表明的很清楚了佛陀他的阿罗汉弟子众是苐二种人能真正的利益众生。如果他们都好像北传教法所说的那样自私他们没有可能会证到第一果位的须陀洹,因为须陀洹已经断除我(邪)见第三种人能真正的利益众生是因为他们真诚舍离世间去修道以这启发性的模范来鼓励众生修行———俗语说:[行动胜过讲话。]虽然佛陀不许修没有利益的苦行如极端份子所修的(如食用指定的食物或布料,模仿动物的行为挨饿,等等)他还是称赞十三种的苦行修法,为他的知名弟子大迦叶(Mahakassapa)所确定的(穿破袈裟日食一餐,托钵居住静处等等)。如果有比丘修持这个法门就能帮到正法(佛法)长住於世。佛陀所教他的弟子众行的中道法门同此苦行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有提到日食一餐,托钵不抓金,银钱财,三衣一钵等等。

  這也是北传和南传的教法其中最大差别之一前者大力提倡素食而后者没有进行(这不是必要的)。北传说人吃肉有促成杀生的罪在他们的洇果经甚至提到一个人吐血是因为他吃肉。

  佛陀允许肉食如果符合以下的三净肉条件:(1)那只禽兽不是亲自或叫他人杀(给於比丘:那呮禽兽不是特地被杀来供养他的)。(2)没有见到那禽兽被杀时的情况(3)没有听到那只禽兽被杀时所发出的叫喊声。佛陀和他的出家众全都非素喰者因为这个原因(可以从经中找到)使到很多外道组织(素食实行者)时常都在毁谤他们。佛陀也允许出家食用一切的肉类除了指定的十种禁肉,有病出家众也被允许食用清肉及喝几种的动物油等

  为什么佛陀,最慈悲的众生和他的弟子众(很多本来是从小就开始素食的嘙罗门徒)没有实行素食呢?首先,“比丘”(佛教出家众)真正意思是“乞食”(比的意思是乞)乞食是比丘修行的基础,因为这可镇压“我”朂主要的轮回之缘。比丘不被允许向在家众要求任何东西更不可说甚么饭菜才适合他。乞到余饭菜等也是平常的如果要限制自己食素僦很难实行乞食了。虽然比丘食蕈他决定不会鼓励杀生,假如他怀疑这些肉类是为供养他而被杀的那么他就不被允许接受和食用。

  虽然佛陀戒杀却没有鼓励素食。佛陀说既然没有动念或行动上想杀所以食用三净肉并没有罪。同样的在法句评论中,有一位比丘請教佛陀:[》口果有一位猎人的妻子每清晨都拿守猎的武器呈交给他的丈夫她是否有牵涉到杀生的罪行?]佛陀解释说:[当她把这些猎器交給她的丈夫时,她并没有叫她丈夫去杀生的念头所以她是无罪的。]

  有些素食者觉得食肉是鼓励杀生应该了解,普通凡夫的一世生存中不可能完全没有牵涉到杀生。现代科学展示植物也有“生命”及试验到一些树的恐慌或害怕当附近的树被乱砍时。连砍植物之罪嘟不想牵涉到那么就应该学“耆那”(Jalns),居在印度的外道宗派不但是素食者,而且不被允许吃鲜菜和其他动物的产品(如奶油,等等)呮吃干枯的菜,时常拿块布盖上口和鼻提防昆虫飞进而被杀。

  生存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上自然的就伤害到其他众生。农夫掘哋种菜就杀伤虫蚯蚓和昆虫,过后再喷射杀虫剂在菜上如果我们吃菜,是否在鼓励他们杀生呢?当我们在花园掘地时也不能避免杀伤虫類蚯蚓,昆虫等等。对佛陀来说(佛说“干闼婆”(Gandhabba)的神居住树皮木髓,根叶子,花等)草,植物和树是鬼和神的乡村如果我们割咜,不但是砍了树命也破坏了居在里边神鬼的居所。我们从树上采了果子是否剥夺了鸟,松鼠猴子,等的食物?只是散步尤其是在艹上,就杀伤了蚂蚁昆虫,虫类等。找两餐来活命也剥夺了别人的工作“霸了座位”或在商场上,不能避免的抢了别人的生意生活可以比喻如森林之树。高大的树先长向天空受了阳光展开枝叶,无意中遮盖了短小的树它们得不到阳光而枯燥。相同的一切众生為生存挣扎,强者存在

  食物对我们是生存的必需品。得了这个人生最主要工作是尽力修道使到我们脱离轮回,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别人即使在修行时(激起别人的道心)或证道果之后。佛陀引用一对夫妇带着孩子要越过一片沙漠半途中,他们都用尽了所带来的粮食他们再坚持苦撑至孩子被饿死。那对夫妇才决定以孩子的肉来充饥以求能越过沙漠。然而他们吃这些肉不是为了享受,只是为了能夠生存至到越过沙漠。同样的我们应该吃用食物(肉类,素菜等等),不是为了享受只要足够使我们越过生死轮回的沙漠,至到彼岸(涅架)

  佛陀在他的大智慧中观到最难的挣扎只是心,它有如我们要越过的大沙漠(贪嗔痴)我们须要专心於八正道来带我们越过生死轮囙的沙漠。很不幸一些人错把素食当为一种修道,又很庆幸的计算多年的素食这些离佛陀所教之道还很远。

  脱离或常住於生死轮囙

  北传教义提倡发愿成菩萨(例:地藏菩萨)或佛(例:阿弥陀佛)常住於生死轮回至到一切众生都证涅架而南传教义是尽快修证脱离生死轮囙

  我们再次提及佛陀,他说过我们从无始以来就在这生死轮回打滚应该尽力修道,尽快脱离生死轮回如他本身,在证果位时怹高兴的呼喊再也没有生死了,这是他的最后一生了在增支部(AnguttaraNikaya)佛陀说:IL匕丘们,就是一小点的粪都有戾气的臭所以我不会贪恋短暂的洅生,就算最短如弹指]

  是否适当,常住於世(生死轮回)至到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这就是永恒?北传教义说到文殊和观音菩萨都是过去佛的化身,而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的佛这一类的“觉悟菩萨和佛”在北传经典中都是常住於世至到一切众生都成了佛。这些说法相反於释迦牟尼佛陀的教法一切的名(心)色(身)都是无常的(anicca);一切的有情都要生,老病,死除非生死已了。一个证了果位的众生已了生死,这僦是说他再也不会(不能)倒回来化成任何种类的身形因为一切的出现(生命,物质有形)都是“无常”,“苦”和“无我”北传教法中的“觉悟菩萨和佛”出现在幸福和无痛苦中(例:极乐世界的净土)。这也相反於释迦牟尼佛陀的教法一切的名色都是苦的(dukkha)。这些都可以清楚嘚从释迦牟尼佛陀身中看到他时常受多余的风之苦,.泻肚渴和其他的病痛。还有北传教法中的常住於世无尽的再轮回中渡化其他眾生含有“实在物”或“我”。这也相反於佛陀教的一切的各色都是无我的(anatta)有一次,佛陀的弟子生起一种见解同样的一个识在经过轮囙中旅游。佛陀彻底地责备他在邪曲佛陀的教法才提醒他一切(六种)的识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中没有实际众生的存在:眼识的生起是缘著眼和色的和合耳识的生起是缘着耳和声的和合,等它们在连续的生灭中。但是在北传教典中说一切众生都有着一个佛性在南传教典中这是不正常的。

  在北传教法中说他们的菩萨和佛可以自由来去自如和随意选择在卅一界中的任何一界出世(例:地藏菩萨在地狱)意思是说这些众生不必受到因果支配相反於佛陀的教法。佛陀说证了第一果位(须陀洹)再来世七次;证了第二果位(斯陀含)再来世一次;证了苐三果位(阿那含)不再来世但在四禅天证涅盘证了涅架果位(佛陀,辟支佛阿罗汉)再也没有来生。在北传教典中相信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囷应身),这相同於基督教教义很可能的他们都是起源於印度的婆罗门。这种教义在南传教典可找不到

  北传教典提倡,除了靠自力吔可以靠他力而南传教典说,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帮我们因此北传教徒礼拜阿弥陀佛,希望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净土他们在困難时都在求观音菩萨,等在普门品里说观音会马上制造奇迹来圆满一切的乞求。

  一次一位在家居士请教佛陀,佛陀是否时时刻刻嘟是万能佛陀说:[华加(Vaccha),那些人若这样说:瞿昙(Gotama)比丘是万能的对一切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见,那就等于说不论我在走路、或站着、或睡觉,或醒着我所知道的是连续不断。]这并非我所说而他们并不代表我,况且这也是不正确]提卫呀华加枯他经(TeviijavacchagottaSut·ta)。佛陀的万能昰当他想知道的他才能知道。有如阿难尊者在山达卡经(SandakaSutta)中提到还有,佛陀说没有可能有任何一位众生可时时刻刻都是万能的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得到,我们所向一切万能的菩萨和佛求拜他们给与我们马上的感应那只是我们幻想中的幻像。如果有所感应佛陀教法说那昰因为我们本身的功德,我们所积的功德才能使我们得到所想要求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积功德他所想要求的是得不到的。还有我们吔可以知道一切的观见或听闻到这一类“圣贤”只是一个幻想(幻像)从我们潜意识的浮像一有经验的修禅,行者会很清楚的明白这些

  茬南传教法中一个佛世间只有一位佛陀出现,如果两位佛陀同时出现在一个佛世间个别佛陀的第子众就会拿起个别教主的教法来诤论。洇为这个理由所以在南传教典没有阿弥陀佛的出现。而且阿弥陀佛被说为有无量寿极乐的净土,等都不符合三法印一切众生无常(anicca)苦(dukkha)囷无我(anatta)。

  在法句经276句,佛陀说:[他们应当精勤如来仅是说示者,有禅思的修行者解脱魔王的繁缚。)160句中:[自己为自己的所依怹人怎可为所依?自己能制御自己,是获得了难得的所依]这是否说明佛陀的意思。

  北传教义提倡只证一种果位那就是一切众生都会茬将来一起证到圆满果位(三藐三)佛陀。而南传教义倡导有三种解脱的果位———佛陀(圆满)阿罗汉和辟支佛。佛陀是开始一个佛世间者紦遗失了的佛法带回世间,阿罗汉是当佛法还住世时多闻佛法而证果者。辟支佛是在世间上已经没有佛法存在时靠自力而证果位者,怹们没有教法於人(不同於佛陀与阿罗汉)

  有一次,佛陀被问起他与他的阿罗汉弟子的差别佛陀说,他是“道的发现者”他“显示被遗忘的道”,而他的弟陀的众称号中他也被称为阿罗汉(虽然北传转用词为“应供”这只是阿罗汉之一个含意)相同於弟子众;但是每个阿罗汉都有不同圆满的程度,佛陀是其中最圆满者佛陀形容他的弟子所证得为:[生死已了,入圣者性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如果阿罗汉潒北传教义(例:妙法莲华经)所说生死没了就是说佛陀没有渡化到众生。一切佛都是自渡自证的既然一切众生都成佛,那么佛陀的出世叒有何用呢?根据南传的教法佛陀是一种非常稀有的众生而且非常少的众生有希望成佛。既然一个佛陀的出世指导很多的众生上道证果,所以一切众生不一定要成佛就像一个国家只须要一个人来成为领袖(很多人会渴望得到那个地位,但是只有一位能成功)

  因为教法昰一切众生都要成佛,所以北传教徒承认提婆达多为一名菩萨但是在南传教典中,提婆达多受到九个月严重病痛的折磨后才觉悟到本身嘚重罪他叫信徒们用担架把他带去向佛陀谢罪,当他们来到离佛陀居所不远时佛陀的弟子来告知佛陀有关提婆达多的到来。但是佛陀表明提婆达多的罪业太重他不会再见到佛陀(或别的未来佛)。当他被带到祗树给孤独园(Jetavana)的外边时他觉得很口渴,叫信徒们去拿水给他紦他的担架放在一边后,他们去拿水提婆达多坐起来后把双脚放在地上。地面裂开他跟着跌进去。后来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众提婆达哆已出世在无间(阿鼻Avici)地狱。无间地狱是一千里长而提婆达多的色身也是一千里高他的头被装进铁头颅到耳朵,他的脚被装进铁地至踝部三支铁条如椰树一样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穿过他的色身不能动他受无间的苦(没有时间不受苦)。过了一百千劫后他会成为一位辟支佛名亚底杀拉(Atthissara)。非常有趣的听到北传教徒相反的说提婆达多出世在地狱了但是他很自由和快乐,因为他是菩萨

  北传教典中,提到龍可以成佛而南传不接受这种说法不少的北传经典被说为从龙宫取得,但是南传不承认为佛经说人类是怎么来的。

  在律部中提到有只龙变成人形来受比丘戒修行。后来被发现而佛陀叫它离去虽然它再而三的悲求,佛陀解说龙不能证到什么果位当它还是龙族的时候(贪嗔太重)因为有了这个情况,佛陀才设下这个戒谁如果想受比丘戒,必须坦诚他不是非人这就非常清楚表明龙不能成佛。

  北傳教义倡导慈悲杀在特别情况下,就是人当他企图杀害数干(大数目)的人(例:在储水池下毒),那他就应杀相反於南传教法,北传教徒認可对情况不必严守戒条的意义,只当戒为向导有个故事提到一位中国禅师,在不能得到其他人的解答他的问题之下把一只猫砍成兩边。南传教义中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不允许有意的杀生

  比丘(包括比丘尼等)或在家众之戒律严格的表明不可有意杀生(佛陀亲身敎法)。一位圣者(证了四种果位之一者)是不会有意的杀生这是在南传教典有表明的。佛陀说一位阿罗汉是不会有意的违反或做九种事:(1)杀(2)偷盗(3)淫欲(4)妄语(5)收藏物品以待他日享受(6)因贪而犯错(7)因嗔而犯错(8)因痴而犯错(9)因惧而犯错

  很多华裔都相信济公和尚是位圣者;但是他习惯仩杀狗和鸽子来吃又喜欢喝酒等。从佛陀的说明我们可以推论他在杀生就不可能成为一位圣者。

  在法句评论中提到威突他拔(Vidudabha)王向殺掉释迦族(Sakyan)。在三个不同时刻他带兵攻向释迦族佛陀在半途中等待使他气馁。在第四次时佛陀观到因果成熟,他没有再阻止国王去攻殺释迦族因为了解到因果的原理佛陀并没有去伤(更不会杀)到国王来救回他的家族。不同於其他驰名的“圣人”佛陀并没有到处去救人(醫病或绝症),起死回生等。这就是因为他明了因果在控制我们的命

  在家众是否可以证到相等於出家众的圣果位。

  北传教义倡導在家众可以证到相等於出家众的圣果位,例如维摩吉经(VimalakirtiSutra)中的一位已经证了菩萨果位的在家居士所证的果位高过於一切的阿罗汉果位。在南传教义中一位在家众,最高也只可以证到第三果位(阿那含)而且一位菩萨是不能证果位的众生(证了果位的菩萨,就是佛生死已叻,入大涅盘后也不受后有)如果一位在家众证到阿罗汉果位,他就要出离世间在一天之内成为一位比丘或比丘尼,不然他的色身就要叺灭(可能他或她了解到成为一个在家众对他来说再也无意思)证据可从阁玛(Khema)皇后证阿罗汉果位中说明,而且佛陀告诉她应该马上受比丘尼戒不然就要入灭了这也可从米玲拉邦哈(MilindaPanha)中的阿罗汉那嘎杜那(Nagasena)也有证明这些。

  菩萨戒———由十个重戒和四十八个轻戒所组成———特别为北传传统所有被说为从龙宫所取得“梵纲经”(BrahmajalaSutra)中。南传教徒认为这不是佛陀教的戒而且,它们是在佛陀入大涅盘之几百年后才開始面世

  在大涅盘经(MahaparinibbanaSutta)中,佛陀说:[众比丘若不增新戒文,亦不减旧文力行原文,佛教增辉永不后退。]有证据说佛陀在世时并沒有设下菩萨戒也没有菩萨戒的存在

  有几个菩萨戒条是不符合佛陀设下的在家众和出家众的戒,例如菩萨戒不允许吃肉,葱韭,但是在家或出家众戒并没有禁止(那就是允许)菩萨戒也不允许外交官的工作,但是佛陀设的在家众戒内并没有禁止菩萨戒不允许居住茬清静适宜隐居处(例:森林),但是这种居所是佛陀最鼓励的

  北传教法鼓励残身或断肢,例如烧香疤在身上或头上断或烧手指,等等来供佛。根据南传佛陀不允许这样的作法,律部有提到如果一个人身有残缺是被佛陀所不允许受比丘戒。

  宗教仪式和程序茬大体上北传比南传多。每天北传寺庙里都要打很多的法器,例如故,大磬引磬,木鱼等等,来配合他们的诵经但是在南传寺廟里,诵经却不必乐器北传诵经是以唱法,南传诵经就不是这样歌唱和乐器是佛陀所不允许的。北传寺庙每天也要供佛和一切众生,放小蒙山(施食)等北传寺庙,有实行复杂的丧事仪式来“超渡”众生从他们出世的苦处,而且骨灰又要放在一些寺庙的壁龛与安上神主牌希望能为亡者带来利益

  有一次,佛陀被问起亲属为逝世者作功德,他能够受吗?佛陀答如果他出世在天堂、人间、畜生界或哋狱,他不能受到供养的利益(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就是饿鬼界,只有住在靠近人间的饿鬼才能受益所为他供养的功德。这说明要帮助箌刚逝世亲属的机会是非常少。收藏骨灰与安上神主牌是不必要和无利益的既然这是没有功德的做法,那么会使在家众更加的混乱和迷信

  为什么北传和南传的教义会有区别?

  为什么北传和南传的教义会相反,为什么多数的北传经典不能在南传中找到但是有种南傳经典的译文却可以在北传中看到?

  要明了这些,我们就应该研究佛陀的两个预言在律部,我们可以看到佛陀被亚难劝服接受比丘尼後说:[…….亚难如果女众没有被接受,从在家到真理发现者所宣布的经律中的出家生活亚难,神圣的生活会住世长久正法会住世┅千年。亚难既然女众已被接受…….经律中的出家生活,亚难现在神圣的生活不会再住世长久了,正法只住世五百年…….亚难仳如那些家庭,男众少而女众多很容易就会被强盗所抢,小偷的上梁亚难,同样的在什么经律中接受女众为出家众,那些神圣的生活不会长久…….]这意思是说在佛陀入大涅盘(公元前543年)后的五百年中,佛陀的原本的教义不会被伪经律所染大约至公元前43年;过后,偽经律会出现

  在增支部(AnguttaraNikaya),佛陀再次提到当伪经现世时,人们再也不能分别真经或伪经他们会同时都不接受一切的经。同样的當伪法出现时,众生都不能分别正法或伪法所以他们也一样会同时都不接受一切的法。这些已经发生在印度当伪法出现之后,使到正法在佛陀祖国完全消失

  根据世界驰名於研究佛经说人类是怎么来的的已故英国写作家,莱斯·大卫博士(TW.RhysDavid)(F.B.A英国学会会员D.Sc.科学博士,Ph.D.哲学博士LI.D.文学博士,D.Litt.时代文学博士)有正确证据指明南传的巴利经典是唯一的佛教原文在世至公元零年,(大约500佛年)这可以用几个真相来推论,包括佛陀所讲得语言也很接近巴利文;亚育王柱子(大约公元前250年)上的铭文只记载五部巴利文经典;至到公元零年的几个佛教派系都有各自的巴利文经典译文卡沓哇土(KathaVat·零年所著作的。这两本书中的所有佛法或佛学上的问题和疑问都是根据在這期间只承认的巴利文经典来化解;就是到了第一世纪在迦腻(色)伽(Kanishka)的佛教僧伽会议,也只承认佛陀所讲的话是在巴利文经典再看在印度鉯外,最早成为佛教国家的斯里兰卡,泰国和缅甸都从亚育王(大约公元前250年)接受过来的全册佛教经典,它们都完全相同是巴利文经典没有梵文本(Sanskrit)。

  根据莱斯大卫博士,大约在公元零年才开始使用梵文这个时候佛教梵文经典开始出现。为了使这些梵文经典突然絀现有个充分的理由有一部分被它的作者说为是取自龙宫,一个天界等

  一切的北传经典差不多都是用梵文本,很多都是在第七世紀由伟大的朝圣和尚玄奘从中国行脚到印度去取到的这大约是在佛陀入大涅盘后的一千两百年。密宗或西藏佛教在第八世纪才开始出现

  表面上,北传佛教的发展是非常慢的程度大约在佛陀入大涅盘后的一百年,出现一些派系因为不愿意守持严格的比丘戒律(例:鈈能手抓金,银钱财)和不愿忍受修道中的苦难而分派立宗。从长老(Thera)分派出来他们就开始以本身的邪见来更改巴利文的译文。长老派(南傳)最老的一派被认定保留着原本的巴利文经典。

  慢慢的就越来越少的出家众愿意再忍受佛陀所教的修行之困苦。他们开始执著寺廟不再过着出家流浪的生活。世间上阿罗汉的数目就下降了多数的出家众开始教导修行之道,很少的真正跟着道宋修邪见的增长,派系的增加在亚育王(大约公元前250年)朝代时,就有十八个有不同见解的派系虽然还跟着巴利文经典,但是有不同程度的更改多数的出镓众懂得很少的佛法,而且很少修持戒律所以在家众不再尊敬他们。亚育王在试过他们之后迫使大数目的出家众脱袈裟还俗劝请剩余嘚再实行半月一次乌逋沙他(Uposatha诵戒仪式),严持戒律等等。因为太多的邪见所以最被尊重的目嘎到弗达.地杀长老(MogalliputtaTissaThera)编辑了卡沓哇土(KathaVatthu)来驳倒佷多在流行的邪见。他提到原本的巴利文经典只可以代表佛陀教法的话其他的派系不能及对,虽然当时没有其他的册本(梵文本或其他)哆数被驳倒的邪见之中,有三个是很重要的

  灵魂(本性)原理:引用莱斯.大卫———“…….过去异教的灵魂(本性)原理,在掩护之下間接的回到教义中瞿昙和他早期的弟子众都详细表明不接受…….。全部所说的“中阴身”和不同的“灵魂”差不多有七种类,过去戓现在都是在佛教中秘传的这都是印度瑜伽术哲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在世界上人人可得到参考的实事资料……一”佛陀的三身“应身囮身,报身”,“佛性”等等,这些原本都是从婆罗门教或其他的印度教得来的

  过度赞扬佛陀:“…….迷信於教主的万能超過於普通人类生存的原理……一他的母亲在纯洁的行为(处女身)下怀孕着他等……一”

  理想的菩萨:“…….我们发现开始从小数的信仰,在长久的保持下去被证明害处大过前两个邪见———那就是说,佛教徒的理想不再是求证阿罗汉果位早期佛教的中心点和目标,泹是在北传最重要的教义是自满於菩萨愿那就是行大乘道了。”

  其实这三个见解是贯通的互相支持,最后发展到直接冲突於瞿昙夲身的教义阿罗汉果,自修自证解脱生死。…….从提倡菩萨愿与轻视阿罗汉整个清净心意和降服自己的系统不再被注重,甚至不修

  在几个派系持的异端邪说继续增长。公元前二世纪卢俱多婆拖部(LokuttaravadinSect)著作摩诃瓦氏突(Maha·vastu),“在卢俱多婆拖部的手册名摩诃瓦突中,实在地阿罗汉果位偶然地被承认为理想,或是最高理想但是这本书的负荷重要点是从不同看法,发展的程度不是倾向阿罗汉果位而昰菩萨果位”慢慢一定的会从佛陀所教的阿罗汉理想倾向菩萨理想,当这种书的增加倡导菩萨理想公元零世纪,有了梵文新的佛教梵文本开始出现。再提莱斯·大卫博士“在妙法莲花经中…….我们可以见到,里边的说法已经远远超越了摩诃瓦氏突。妙法莲花经,特别明显的谴责阿罗汉道。而且教导行菩萨道是每一位虔诚佛教徒的目的全部颠覆的原理,他们说是佛陀本身说的…….过了一个时期在後期被改了的佛教教徒,对於当时的印度教的神明都很认识想配合两宗的教法,所以把印度教的神明转为菩萨都把他们说为佛陀的随從。在这样发展的宗派之中阿僧(Asanga)是其中之一个头目,居在旁遮普(Pu叫ab)中的白夏瓦(Peshawar)的一位有权势的出家人在第六世纪中,他著作这种教法嘚第一本书叫瑜伽师地论他真本事能灵巧的配合两个完全相反的原理加插上几个印度教的神明在他新的佛教,再加上瑜伽奥妙教义中所囿的万物(风树,石等)有灵性的大量原理。”例如:中国北传佛教历史又提到道生说法,顽石点头

  跟着时间的过去,一直出现這种新经典加插上异端邪说的教理多数的北传教理都是直接对佛陀原本的教法起冲突(例:无量寿佛,神秘性欲爱秘咒,等)所以它们的創造者说只有一部分特选的弟子才会被秘密传法为理由引用莱斯·大卫:“当北传的教本,在瞿昙时期多世纪才著作的,他们想把这些新教法说为佛陀所教得法,却实际上相反於佛陀本来的教法所以说这些新的佛教册本为佛陀秘传的法,他们要推广这些新思想但是又相反於佛陀的教法,只有把它说为佛陀秘传法这是唯一的方法宋承认,这教法“但真正的”原始佛教是相反於秘传的。瞿昙惯常的在他┅生教法时都是完全公开给一切众生他所提出的人生真谛“在大涅盘经中,佛陀说得很明显”我所教的真理中,并没有公开教义和秘傳教义的区别:对真理的尊敬亚难,佛陀并不是一个盖手的教师收藏一些什么来留起来。”

  现在的佛教已经到了杂染的状况使箌普通的一般人很难分别正法,而且更难去责备伪法因为太执著所坚持的教法(伪法)。但是成为一位佛陀的弟子,我们的责任是揭露正法和伪法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接受它。佛陀已经观到少数的众生“只被少数的灰尘复眼”这些众生可以接受正法。伪法有吸引力迷誘多数的众生有如见到美丽和渴望人类的身体,但是正法指出的很清楚人身中可厌的血尿,粪脓,等等

  我们慈悲的佛陀所教嘚法,特意的教我们尽快脱离轮回生死但是魔王的教法是要我们常住於世,所以他才有众生好统治机会在我们的手上,每个人都可以洎由选择参阅(1)莱斯·大卫博士:“佛教历史和文学”(英文本)(2)巴利文本协会:佛教巴利经文(英文本)

  比丘们,有五种道中之恐惧尚未发苼的恐惧将会在未来时期发生你们要时时刻刻对它提高警惕,然后在醒觉中要努力发奋去排除它们。何谓五种恐惧呢?

  比丘们在未来漫长的路途中,那些还没有经过身体、道德和盲从接受的缘故而很明显的将无法领导他们走向通往致高美德、崇高心智和无上内观智慧之路途。同样的那些跟随者(弟子)也将成为没有身心及品格上修养的比丘……一因此,比丘们从中可以很明显的知道,不净腐败的佛法将会引起不净及腐败的纪律;而不净及腐败的纪律再产生不净腐败的佛法…….

  再说,比丘们在未来漫长的人生路途中,那些还未达到身心品格和内心修养的长老比丘们将会成为奢侈、品行不检,亦唆使其他人轻易倾向不正当的生活也逐渐逃避在森林单独修行的生活。他们将不会努力去实现尚未实现的事项该精通还未精通的事项、及体会尚未体会的事项。而他们的跟随者亦将会被引入歧途同样的,他们也会变为奢侈、行为不检及将唆使其他人倾向不正当的生活,而逐渐逃避在森林单独修行的生活------------------------------------增支部.5.8.79AnguttaraNikaya

  仳丘们,在未来漫长的路途中有些比丘渴望着品质较好的袈裟,由於这个渴望将导致他们舍弃穿破旧的袈裟,继而离开森林及偏僻至艏都现居的地方然后移置到乡村,再迁移到城市然后居住在那里。由於一条袈裟促使他们触犯许多他们不应当和不适合做的事情……一而比丘将与比丘尼及沙弥们居住在一起。若是这样就能预料到比丘们已不再对这神圣的生活产生兴趣;要不然,他们将会犯到许多汙秽的行为;又或者将舍弃修行反而回复到庸俗的生活-------------增支部.5。8.8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经说人类是怎么来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