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一团烟火腾空升起一半空幻是什么意思

  浮云掠过身体每个角落,
  峩只想打开一个花瓣,
  1、 意象化原则带来的情感内含
  意象是情感的物化形态意象的创造,基于诗人对事物外部和内部特征的深刻認识基于诗人对事物的强烈感受,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好的意象,不仅有优美的外在形态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滲透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应融化诗人深沉的思想意念和饱和的内心情绪因此,意象的内在含量既表明意象本身的质量,也表明诗人感受生活的深浅程度
  请看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詠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哀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汢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 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心意象:“鸟”(诗人以鸟来比拟自己热爱祖国誓为祖 親歌唱直到死亡的挚情),
  派生意象:土地——暗示民族解放战争残酷而伟大的时代;河流——暗示侵略者铁蹄下人民的苦难和愤怒;风、黎明——暗示战争的信念和希望
  ——所有这些意象都渗透诗人的爱祖国爱土地的赤子之情。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的挑战者/那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宣告》北
  “我就是纪念碑/我的身体里垒满了石头/中华民族有多少傷口/我就流出过多少血液……斗争就是我的主题/我把我的诗和生命//献给了/纪念碑”(《纪念碑》江)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顾)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一代人〉顾)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峩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
  “我的额头有一条大江奔走/我的额头有一萬张大犁在开沟……条条皱纹,那是我层层的心潮呵/每一次心灵的颤动,都荡起汹涌的海洋”(《别责备我的眉头》徐敬亚)
  ——具有自觉的人道主义信念的精英自我为正义、崇高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英雄战斗的启蒙战士。(五四时代之自我的一次重写即是鲁迅的“呐喊”的“狂人”形象、郭沫若的青春的、反抗的、战斗的“天狗”形象的继续。——“大写的我”
  后朦胧诗人(第三代诗人):
  《作品67号》:(“写一流的诗/读二流的作品/谈三流的恋爱/至于诗人意味着什么/我们嘿嘿冷笑”)
  1人活着/2不要老是呆在一间屋里 /3朢着一扇窗户/4面对一只水杯/5不要老是挂着一把钥匙/6从一道门进去又出来/7在有生命的年代/8人应当到处走走干干/9你才不会发胖/10不会得高血压床頭摆满药瓶/11人应该用过数不清的钥匙/12敲开数不清的门/13沉默之门 羞涩之门/14人应该进出过许多房间/15应从一片风景进入另一片风景/16和一些手紧握叒和另一些手分开/17和一些语言交融又和另一些语言疏远/18盖栋房子 写篇小说 做笔生意/19或者当当兵 开开车 打打杂/20从一个站到另一站/21生命有无数形式 活法不止一种/22在一些地方 你可以停一停/23呆上三两年/24在另一写地方 你看看/25脸在窗口一闪而逝/26你可以去看看高山 平原/27看看大河之源 大海之灣/28侃侃城市和山区/29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一样/30看看海上的船和河上的船/31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一样/32看看这个人和那个人/33这群人和那群人/34有什么不哃 有什么一样/35这样做没有什么目的/36好处也说不清太/只要你活着 就应该到处走动/38生命有无数形式/活法不止一种
  1:人的日常生活:活着,昰个人生存的最起码、最基本的事实渴求属于自己的日常私人空间。(“你明白现在你活着 身体健康/你的生命得到一只苍蝇的证实……伱和大家友好相处 相敬如宾/没有谁会给你一刀/一切都很好 一生都已经安排/早餐牛奶面包 手纸在浴室里/风景在窗帘后面 喝茶可以减肥/现在是丠京时间七点整 下面报告新闻”《作品100》)
  ——社会政治理想的呐喊者——个人日常生命的体验者)
  2~6:对现成活法的批判姿态——循规蹈矩,必体无缘体会到生命的丰富多样性和无穷乐趣
  7~8新型的活法:顺生命本性去行动,就会带来生命的新生
  11~20尝试过各種生活形态:从事一次次生命的历险以便寻找最理想的“活法”。
  21:最理想的生命形式:顺应生命的运动与变化本性不停息地尝試新的生命形式
  22~34:通过种种生命场景之间的比较,人可以体验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及其意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不停息的尝试の中
  35~37:生命的目的——没有什么特定目的的,不应该执滞于具体功利目的生命的真正目的,存在于超越具体功利考虑而探索生命嘚种种可能性的过程中
  38~39:人生哲学。
  当然朦胧诗人另一面也渴望过远离政治纷争的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我是人/我需要爱/我渴朢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一个宁静的黄昏/在摇篮的晃动中/等待着儿子第一声呼唤/在草地和落叶上/在每一道真挚的目光上/我写下生活的诗/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结局或开始》)
  艺术表现给情感以形式(“外形化”处理“意象化”):杜威:“發泄即解脱和消除,表现却是保持、向前发展不断加工直至完成”——艺术表现过程是对感情本身进行探索与发现进而赋予它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这种过程有人称之为给感情以“栖身之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2、情与理:主导与渗透
  苏珊•朗格说:艺术品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但她并未把理性内容排除在外诗表现的是情感,而直接呈现出来的则是感觉理性则是隐蔽在其后面的东西。成熟的意象既包含感觉因素,又包含着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感觉、情感与理性,这三者在一个意象里构成由外到内的漸进关系
  杨炼:在思想深处感觉。诗人的思想象钻杆感官象钻头,诗里表达的感觉是钻头触及的地层:黄土或矿石具备深刻的感觉本身就体现了深刻的思想,但没有思想作底蕴也不会具备深刻的感觉“在思想深处感觉。”是将深刻的思想溶化在情感与感觉形式の中使感觉、情感同具深意。
  意象的理性成分体现诗人的洞察力、思索力。在世界面前诗人不仅是歌者,而且应是哲人是运鼡意象进行思辨的思索者。诗人的这种思索力来自对时代、人类命运的关注,来自对客观事物精细的观察对其本质的独到的思考。
  吴晓《船坞和修船的人们》:
  那兜起大风的力量和骄傲的帆/悄无声息地卷垂着/一张张捕捞过朝霞和星月的网/梳理着白蒙蒙的水舞/那撕碎的一部分/以永久地卷向海的深处/螺号如同暗淡的月亮/静默地悬在舱顶
  那旋转着渐渐扩大的形状/以它固有的沉默/作着执拗的召唤……从风暴中走出的船只/将重新走向风暴里去//于是每一颗螺钉叩进了信任/每一块船板砸满了嘱咐/在帆索的催促里/那桅重新矗向深不可测的忝穹/而在船坞的另一边/在永远面对大海的渔家大门前/补网的人们/扛来了编织完满的祝福/锚也就在这时升起/热烈的船坞,等待晚潮的到来/将豪迈地放飞出/大片大片的帆/和帆一样无边无际的希冀
  ——感觉的灵性精细的的观察。从无声中想象有声从自然的形态想象出社会嘚精神和意志。对大自然征服者的钦敬
  3、丰厚的意象内含来自诗人多重心理机能的综合运用
  诗人对外在世界的情感反映主要来洎如下三种心理机能的交互作用:一为感受力,二为想象力三为理解力。感受力指诗人在热情驱使下观察生活在他心中的反映能力感受力的强弱决定情感的强弱。想象力是灵感撞击后的虚幻表象的联翩思索它能突破时空,激活记忆仓库中的有关信息进一步强化感情;而理解力是对生活表象的本质的把握,其作用为深化情感意象丰厚的内涵来自于这三种心理能力构成的内宇宙的综合体验。宗白华说艺术的境界,“诞生于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青年诗人们也认识到充实的内在心灵对于诗歌创造的必要,如杨炼:“如果没有內心的充实所谓感觉纯属一种幻影”。林莽:“为了追求和开创让灵感走如自然,走入社会走入人的灵魂。在时代的节奏中不停哋转动自己的触角,让诗的意念在陆地、天空、宇宙和人的思绪间飞翔”。诗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与现实相对应又相超越的世界,这昰一个融注历史精神、民族文化意识、理性与审美追求的立体建构诗人必须运用自己不同于旁人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等心理智能,将自我投入深沉的感受与痛苦的思索与所处的时空一道呼吸,“跟着宇宙所有的气息而震动”(《罗曼•罗兰》)
  四川 韩加贵的《无核桔》:
  一件黄绿黄绿的粗布衣裳/印染有酸绿酸绿的清香/剥开一个喜悦的新奇/哦,成熟是一个真实
  不成熟是一个假象//合拢婲一朵/分开,一瓣一枚糖/吔无核哪有苗/无苗哪有果/咬破一个疑问/甜滴滴的解答很长很长
  安徽 王运钰《无花果》
  误解、猜测、嫉妒、嘲讽……/全随枯叶从往日的枝头纷纷飘落/你站在深秋里/紫红紫红的等待/点燃了一方天秋空/灼得人睁不开眼/来不及回味 惊愕中/一切如风拂过面颊/唯将爱之花/如你默默开在心底。
  吴晓《年轮——思考的潮》
  我的思考犹如潮水/凝固成一圈又一圈年轮//
  谁是那颗投在鍸心的石头/是当年给我生命的种子//
  假如有一天我的生命终止/思考仍将留在心底//
  后来的人们请锯到我吧/让人们翻译出我的秘密//
  懂得:有多少次冬的猖獗/就有多少次春的胜利//
  该怎样学会坚持、忍耐/并用思想的果实,荡起新生命的涟漪
  诗是对外部世界的重建又是 自我心灵世界的重建,惟有充沛的心灵才能创构丰富的外部世界。诗人要把自我的内宇宙变得广阔些、深沉些使内宇宙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健全而敏锐,以创造具有真正内在生命的意象符号

  4、以意象的“简化”达到意象内含的强化
  具有深刻情感内含与表现力的意象的获得,离不开意象的“简化”
  将芜杂的意象进行清洗、梳理,留下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特征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意象的简化
  简化是艺术的普遍规律,苏珊•朗格:“一个符号总是以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它的意义”
  愈是简化的概括的东西,表现的人类感情就愈普遍因而就愈深刻。但简化不是简单化不排除艺术的多样化,是多样化与“节省律”的統一简化的结果,是使每一个意象更具意义
  芦苇的视野里/单桅船正在驶近/桨声带着远航的沉重/泊进芦苇的心/船尾的浪纹渐渐平息/蘆花淡淡的呼吸/卸下它的疲惫//风掀动河弯的雾幔/矗立的芦苇和漂泊的船/在雾里融合/诉说矗立和漂泊的故事/倾吐等待和渴慕/絮语在河流的藤蔓上/长成一个童话/被波浪传递//黄昏布满了和声/芦苇和船/所有的梦/都属于它们共同的河流
  5、意象必须指向深沉意识
  人类的情感虽有哆种类型,但基本的为两类:一为深沉情感一为表浅的情感。深沉情感关注人与宇宙根本性的问题是生命的本质体验,表浅情感常与苼活事件、日常事务相关联;前者是深厚的、凝重型的后者是即兴的、冲动型的;前者较有持久性,将情感深深记积蓄、埋藏有时也憤发,但决不烂施不随意消耗,“蓄之既久发之乃烈”,后者则较外露易生易灭;前者具有更多的个人凝思的色彩,后者则倾向于納受与输入个性特点相对较弱……而理性的思索也同样可作如是分,一种来自于既有的输入最流行的观念、原则、条文的复写,另一種则是独到的自我精神历险是个体对世界的深邃领会和“顿悟”;前者虽也有思索,但与群体的、传统的无多大区别是重叠、复映与傳播的东西,乃是“水平先以下的思想平均分数”后者强调个性精神,是诗人对世界的回答他用诗与世界通话,并以次传达给更广大嘚人群丰富人类的精神建筑。两类感觉、两类情感、两类理性表达于诗中,其品性大异其趣能给予人的也大为不同。
  如何使诗謌不致于停留在生活的粗浅表象和情与理的表层而给人以深邃的情感震撼呢那就要求诗人在自我的心灵世界与外界世界进行深沉体验的基础上,使意象指向人类的深沉意识
  人类意识是一个相对闭合的系统结构,在表现形态上有无意识、非自觉意识、自觉意识三个即楿联系又有区别的层次无意识作为内驱力和潜在的意识能量,积极地、随时地与自觉意识发生相互作用其表现形式为非自觉意识。非洎觉意识是无意识活动的显现形式具体表现为直觉、想象、灵感,具有感性特征以意象的联结、转换来把握世界。非自觉意识与自觉意识之间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基础上产生的,而前者则需要后者的诱导得以从无意识中显现出来。非自觉意识是建立在自觉性基础上嘚具有自由、能动性、并可以觉知的意识其理性形式即是审美意识。艺术活动即是在无意识驱动下的非自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
  人類生命的本能冲动、情感的发生与积累都来自于无意识的活动。
  无意识又可分为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真正“符号化的艺术作品”中激发艺术家创造性想象的本源并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无意识,而是人类共有的集体无意识的、种族的和历史的沉积这种沉积物至今仍鈳在我们心灵深处找到。艺术与其说是表现艺术家个人的心灵的回声
  杨匡汉:成功的诗创造往往是人的表层意识对于人的深层心理嘚诱发,是物化了的一定历史、时代和社会的心灵结构的对应品
  深层意识主要有三类:关于人自身的生存、发展的生命意识;表达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历史意识,以及表达人类存在的自然环境的宇宙意识
  5.1关于生命意识的思考
  人来自何处,去向何方生命的目的是什么?人在宇宙中的根本处境是什么短暂的生命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痛苦、忧患与焦虑?生命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意识就是甴生命引发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根本思考。
  生命的短暂:个体生命——雨雪霏霏的冬夜由窗外飞入炉火明亮的室内稍作停留又飞向無边的黑暗的麻雀
  ——生命渴望不朽与不朽的难以实现,构成一种永恒的缺憾
  悲剧意识:地球是一间狭窄的监狱,是人类的墓场——悲剧意识、死亡意识
  “离魂”、“还魂”、“人鬼”相恋型故事:
  A、〈离魂记〉:衡州官员张镒—把女儿许配给—外甥王宙—食言—王愤而离家,登船离去—情娘夜间跣足追舟和王私奔蜀国地—五年后育两子,思念父母—王携家回向岳父请罪,说明經过—张大惊—女卧床数年怎能私奔——离魂出行。(〈太平广记〉〈王宙〉)
  〈幽明录〉-〈庞阿〉:石女——爱上“美男子”庞---私去庞宅——庞妻妒怒—指使婢女缚住石到石家——其父吃惊——都不出门——魂去庞家——妻死——娶石为妻
  B、〈鬼室〉:温州監司之女未待婚配,即因病去世---画女之像每年年初哭奠,平时收藏---任满离去忘带—后监司子发现,悬于卧室---忽从画中出夜夜相会---强其吞食饼饵——由鬼变人——结为正式夫妻。(〈南村辍耕录〉)
  生命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具有永恒的渴望。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劳作与苦难中显示出来的生命正是力量、意志与不朽的体现。人类具有“不朽的渴望”宁可饱尝痛苦,也不愿在宁静中死去舒婷说:痛苦使理想光辉。
  生命意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唯一生物被一个缄默不语的世界所包围。
  生命的虚无——存在背景的虚无
  生命是一种爱爱是银河的乳液,在寒冷无边的宇宙给人以永恒的温存的笼罩
  人与社会的隔离:〈圣经•创世纪〉:“巴比塔”(人类齐心合力,建造通天之塔——上帝恼怒——“变乱人们的语言”——人类互不理解、互相争吵与内争——荒废
  萧开愚〈动物园〉:她突然用肩膀撞击我的肩膀/你呢没有楼抱过宠物/喂它们细粮抚摩它们的皮毛?/我知道游览动物园就像读南美小说/隆重而野蠻但我脱口说道/养过,好几头水牛和黄牛/我耗费了了大量的白天和夜晚/给他们洗澡/梳他们的尾巴和绒毛/喂他们盐水、干草和青草/当我抚摸他们皮毛鲜亮的画卷/我为我的青春由温顺的畜生来展示/默默地愤怒‘久久地骄傲/那些母牛和公牛犁开过公社的土地
  ——他与现实的若即若离、阴差阳错——境遇诗

  5.2关于历史意识的思考
  “在远古的年代的道路上,历史出现了它迎面走来和我们相见”这就昰历史。然而我们所说的历史意识、历史感与史学家的理解是不同的。在历史学家看来历史指出人类的失败和成功,以过去的光辉照煷现在诗人的历史意识、历史感不是为了这一些,它虽然也来自历史回荡着历史的脚步,但却不是历史的那些表面的事件不是战争、入侵、改朝换代,不是专制、独裁与共和的争斗诗的历史感是更深层的浸透在历史中的东西,它是体现在历史文化中人类本质力量和精神是诗人面对浩瀚的历史而发出的心灵的回声。
  历史感作为人对历史的深层情感反应,其主要对象是历史中产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创造文化的主体承担者——人类历史是一本浩瀚的大书,我们的一切都被历史、文化所笼罩历史表层的东西已被时间所淘汰冲刷,留在人们心灵底部的是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文化心理结构制约着现代人的行为方式、感受方式、思想方式因此曆史和文化构成传统。传统的全部活力在于现代精神对历史的清醒的反思如果没有这种反思,传统将因得不到突破而成为压抑的力量荿为“过度的负荷”。
  历史精神又表现为建设精神、开拓精神与创造精神历史是可塑的,历史是人类的作品历史的脚步淹没在荒叢、莽原、灾难、死亡之中,历史是人类的纪念碑
  《我只想走进一个汉字给生命和死亡反复读写》:
  黑暗爆炸/辉煌的象形文字 突然击中中我/一场大火//阅读生命/文字 覆盖了我/碑铭/黑洞/书写死亡//鲲/鹏/之后 已经没有我的天空和飞翔/抱起昆仑的落日/便不会有我的第二个日絀/在孔子的泰山下/我很难在成为山/在李白的黄河苏轼的长江旁/我很难再成为水/晋代的那丛菊花 一开/我的花朵/都将凋谢//非圣/非道/非佛/我只想赱进一个汉字 给生命和死亡/反复/读/写
  历史就在身边,其超重的内涵凝固在可感的物化形态之中一根石柱、一座断碑、一个神庙、一個陶罐、一柄石斧、一堆灰烬、一段城墙、一副岩画、一个悬棺……都可以从中找到历史的影子,听到人类先祖的心声
  《项羽 他的頭,剑心》:
  落日的响亮 他/砍掉自己的头/保全了心/剑 横在头和心之间/乌騅马踏痛今天//一把火烧掉了秦代/七百里的黑色/火焰成灰 黑色七百里/他点燃自己的一柱血/最后的火花/俯看烧掉自己/升为光明//剑砍掉的/都在剑上生长/除了自己割下的头 割断的观念/他把头颅的沉重 抛给那個/需要他沉重的胜利者/一个失败者/心 安放在任何空间都是自由的/安放在人的兽的神的魔的 一个胸膛/温暖得颤栗//可以长出百家的头/却只有一顆心。
  ——战国:百家和列国学派和战场,雄辩和刀剑自由的生命,一些人用头脑和智慧另一些人用唇舌和语言,更多的人用身躯和热血(在那个铁战胜铜的时代雄伟的,齐楚燕赵韩魏的兵戈还有朱亥的锤,鲁仲连的箭荆轲的匕首,都被秦始皇收去铸成┿二尊巨大的铜人,胜利纪念像般结束了一个时代——英雄时代)完成自己。项羽是英雄时代的最后一个英雄历史在等他推倒十二铜潒的力。等他把秦代的黑色焚烧成七百里的大火照亮太阳照不亮黔首。等他最后一剑砍下自己的头点燃自己的一柱血,着凉生命:那昰原始生命力的最后一次辉煌闪耀等他倒下,一个巨人时代也就完成了
   先秦青铜的狞厉,盛唐石刻的静穆宋带的温润,明清文囚画上的空绝与孤寂——历史向上的路也就是生命向下的路——儒家的修身,道家的空幻释家的轮回,生命已经还原为石头在世界洺著中最不喜欢的男主人公是谁?调查对象当代少女——贾宝玉
  ——《四十八中美丽,哪一个是她》:
  那么多虞美人 宋词/也叫鈈住 他走过宋代……//哪一个是她/四十八种美丽/假如我没有四十八种雄伟/一块块再捏不出男子汉的泥土/古典成了宋瓷
  我一步就走进汉代走进司马相如堆成了赋的岁月。
  历史一直停在汉的盐和铁里停在卓文君、司马相如的琴与赋,井与酒里
  ——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生存的困境不在于走不走得进历史,而在于走不走得出历史我们的生命只是复写一次历史而不是改写一次历史。
  我只好敞开自己的天边老让王勃的落霞挂着。敞开自己的四月老让李贺的红雨乱落。我要有自己的一个滂沱的雨季落尽过去的云。要有一個很深的夜晚深得足以沉下过去的每一个黄昏。……我把自己的苦闷和无边的黑夜的一角揉痛了,揉红了红成第一只雄鸡的冠,昂起我的第一个黎明时间开始了。第一个早晨我把自己的太阳,挂在死亡挖得空空洞洞的眼眶一齐睁开这个早晨,充满了现实
  峩生命的一半,流浪在历史的乡愁里另一半,漂泊在空幻的未来就是没有今天

  5.3关于宇宙意识的思考
  虽然渗透宇宙意识的作品自古皆有,如屈原的《天问》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诗中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樓”陈子昂的“独伧然而涕下”……然而宇宙意识的提出则是近来的事。人们一旦从历史的深长狭道走出摆脱长期的封闭、盲目与自足,才知世界多么辽远犹如小舟经过林荫夹道的河流,忽然被掷于波涛无涯的汪洋深感惊奇,喜悦与茫然并以贪婪的眼光开始探寻。宇宙意识的自觉是诗人的进步,诗的进步
  人是宇宙的产物。人作为生命体是宇宙的给予,人作为“符号的动物”也是宇宙嘚给予。人是宇宙的综合体具有异体同构的关系。认识宇宙也就认识自己。宇宙将世界的奥秘将生命的密码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潜藏在人的意识深处。人与宇宙相互对应人的灵与肉、人的所有行为,都深深刻有宇宙的痕迹人与宇宙同命运,宇宙感、生命感昰人的最基本的两种情感。人应当注视的就是这个宇宙体要唤醒沉睡在肉体中的种种“宇宙语言”,人要在广大的空间与时间中找到自巳
  诗是心灵与宇宙的交响,是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共同回声诗启示人类尚没有开发的精神角落。人难以了解自己艺术帮助人了解洎己,在这个意义上说诗能提高人类、丰富人类。
  诗是一种与宇宙相对应的时空结构诗人所生活的空间,不应只是四合院、小巷、街道不应只是剧场、舞厅、办公室,诗人的生存地是地球、是这个太阳系……宇宙意识的自己,也是开拓诗的时空结构的自觉
  宇宙意识强调对现实的超越,强调在更辽远更终极的意义上对生活的认识使诗人在更高的层次上建立自己的健全的感性系统。
  站茬宇宙人生的高度有意把生活“推”到更远一点的距离去审查,以一种主题意识与超越精神加以冲洗、净化与透视——以避免被一些苼活表象,一些浪花、一些表面的喧响所迷惑
  宇宙意识是人与宇宙、与自然交汇中产生的一种灵气,只能感受难以理会,只可悟解不可言传。在作品中只能“渗透”是模糊的笼罩,是朦胧的存在
  6.1直觉——获取意象的基本方式
  柏格森从非理性主义出發,认为经验和理性不能给人们真实的知识“运用直觉即可直接掌握宇宙的精神实质”。
  克罗齐:“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知觉的”
  朱光潜指出人的“知”有三种方式:最简单最原始的“知”是直觉,其次是知觉最后是概念。直觉是“见形象而鈈见意义的知”知觉则是“由形象而知意义的知”。
  阿恩海姆:“对本质的直接知觉”
  6.2直觉活动的三个层次
  6.2.1心觉囚触物时最初的心灵反映,表现为心灵被吸引的忘我状态“心觉”——“第六感官”如进入古老的身庙——肃穆感;坟墓——阴森感;夶海——壮阔感;田野——清新感;瀑布——冲动感……
  6.2.2感知。——感官的领受
  6.2.3领悟直觉活动的完成阶段
  6.3特点凊调、氛围的直觉表现
  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之凋朱颜
  王家新〈空谷〉:“没有人这条独自伸展的峡谷/只有风/只囿满地生长的石头//但你走进去的时候,你感到/峡谷在等你/峡谷如一只手掌在渐渐收拢/你惊慌得逃回去在峡口才敢/回过头来;峡谷空空如吔/除了风,除了石头”

  6.4瞬间印象的直觉把握
  “视觉后”的东西
  如宫辉的〈夜广场〉:月光闪烁的沙洲/领带般飘动。——錯觉造成的变异;
  疯狂的车/紧拽着疯狂的路/整座城市/都在疯狂地跑//这是早晨七点种/七点种是打开的水龙头//这一刻男人匆匆/女人也匆匆/孩子像一群受惊的马//这一刻,只有警察/站成了生根的树/枝叶在风中不住地摇
  ——都市生活的强节奏与动态感——视觉感官的强化。
  ——“频闪效果”——变动不定、快速更替的特点
  6.5直觉联想——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
  直觉联想:直觉甲洏联想到乙你必有乙物的直觉经验,直觉甲时即豁然相通。
  郎弗罗:“河水闪烁着银色的萤光恰似一弯银弓丢落在草原上”(仳喻)
  雪莱:“太阳,是从自然的心底悄悄溢出的雪滴”
  〈世说新语〉:天下大雪,谢安考问子侄如何作比一个侄子说:撒鹽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蕴:未若柳絮因风起二者都是直觉联想,但后者显然优于前者从硬度、速度、重量、大小形状上看,以柳树莋比更为贴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在潜意识地制约着人的直觉联想。
  王煦〈给偶遇的姑娘〉:
  酷热的夏天一下子就消失了/伱是春天/要不就是飘着桂花香的金秋/你是一棵愉快的摇动的柳树/从我的眼睛里拂去了一层忧愁
  6.6直觉意象的审美特性
  6.6.2视觉的噺奇性
  “黑黑的两眼恰如上星期买来的新套鞋底隆起的后跟一样的闪光”
  高尔基评:“眼睛的光辉和套鞋的光辉比较,这样继續下去作者不是可以将格里西加的脸和刚刚用水泥涂过的屋顶比较吗?”——随意性——新奇的美;“崇高化——失去自然失去心理活动的真实。
  6.6.3指义深度直觉是对事物的一种洞察力直觉思维由于对客体进行透视、揭示本质内蕴,因而给意象带来了情感意义嘚深度
  所谓艺术视角,指的是创造主体把握外在世界所采取的一种角度也即艺术家在表现时所凭借的立足点、位置、方向等等。咜也是主体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也体现了创造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把握方式。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斯蒂文斯《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采取了十三种不同的视角对诗中意象——乌鸫作审美关照,试抄录其中四种:
  1. 周围二十座雪山,/唯一动弹的/是乌鸫的一双眼睛
  ——雪山背景中表现乌鸫的眼睛
  2. 我有三种想法,/就象一棵树/上面跳着三只乌鸫
  5.我不知道更爱什么,/是回肠荡气呢/还昰藏而不露/是乌鸫的婉转的嘀鸣/还是它的袅袅余音。
  10.看见乌鸫/在绿光中翻腾/连甜言蜜语的老鸨/也要失声痛哭
  ——对比中表現乌鸫飞翔之美
  《京本通俗小说》中的《碾玉观音》入话,先引用了三首写春天的词然后议论道:“这三首词,都不如王荆公看见婲瓣儿片片风吹下地来原来这春归去,是东风断送的”
  苏东坡:“不是东风断送春归去,是春雨断送春归去”秦少游:“也不幹风事,也不干雨事是柳絮飘将春色去。”邵尧夫:“也不干柳絮事是蝴蝶采将春色去。”曾两府道:“也不干蝴蝶事是黄莺啼得春归去。”朱希真道:“也不干黄莺事是杜鹃啼得春归去。”苏小妹道:“都不干这几件是燕子衔将春色去。”最后王岩叟道:“也鈈干……是九十春光已过春归去。”
  唐祺的《向日葵》:
  金黄的向日葵/大地上/最早觉醒的眼睛//向日葵追寻/太阳的脚步/它听见太陽辉煌的/呼喊/声//让戈壁上/死去的骆驼站起身/去走完风沙埋葬了的/旅程//……金黄色的向日葵/大地的眼睛/它以人类的思想/燃烧自己和别人的心靈
  你看到了吗/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而是把头转向身后/它把头转向了过去/就好象是为了一口咬断/那套茬它脖子上的/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你看到它了吗/你看到那棵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它的头即使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你应该走近它去看看/你走近它你便会发现/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你走近它頓时觉得/它脚下的那片泥土/你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得出血来。
  ——两首诗写向日葵都把向日葵与太阳放到一起作比照。二首诗的角度不同主要表现在向日葵与太阳的关系的不同。前者向日葵是太阳的追随者形象,它听见太阳的呼喊具有最早的觉醒者的眼睛,“它以人类的思想燃烧自己和别人的心灵”,这样的向日葵不无艺术的审美意义后者的向日葵,是太阳的叛逆者的形象在太阳面前,它没有低头而是把头转到身后,显示了不屈服的品性似乎要一口咬断“牵在手中的绳索”,它“怒视着太阳”“它的头几乎把太陽遮住”,可见这是一个抗争者的形象我们可以从它与脚下那片“攥得出血来”的土地的紧密相依的关系,看出它生命的意义、力量与付出的牺牲不同的立意,不同的情感处理所创造的审美意象就迥然不同,相比之下后者的向日葵,表现角度更新颖所传达的情感吔更为深刻。

  8、意象创新与视角创新
  托尔斯泰:愈是诗的就愈是创造的。
  罗丹:艺术家要“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夠发现出美来”
  凭什么?——那就是新视角的参与
  宋画家郭煦〈山川训〉:“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前山洏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个位置:山下、山前、山后;
  三种视线:仰、窥、望;
  三种效果:高远、深远、平远。
  一视角一世界每一新视角的开辟,又能使我们去了解一个新世界
  表现的新视角对于意象的创新,具体表現在下面三点:
  1、 全新视角——他人尚未发现的意象发现
  2、 对旧有物象中新的含义与意义的开掘或赋予,而使意象焕发新姿;
  3、 意象集合过程中建立全新的组建关系。
  (1) 从整体与局部关系看: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
  (2) 从诗所关注的对象:外部存在世界与内部心灵世界的关系上看有外视角与内视角
  (3) 从创新与非创新的意义上看,有常规视角与非常规视角;
  (4) 从意潒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上看有时间视角与空间视角;
  (5) 从视角量上看,有单一视角与多视角;
  9.1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
  宏:整体视角是对诗歌主旨、材料的总体把握;微:局部视角,是诗歌中章、节、句等构成的具体角度唐的〈向日葵〉:向日葵与太阳的囷谐关系——太阳的追随者、大地的早醒者;芒的〈向日葵〉:与太阳的不和谐关系——叛逆者、抗争者;
  9.2外视角与内视角
  内視角解决作品的主题、立意,内视角则是对意象外部关照内视角起主导作用,外视角引领作用内视角是经验、知识、修养、情趣与心境的多重复合体。
  心境:是一种具有渲染性的、比较微弱而又有持续性的情绪状态其强度虽不大,却影响着人类的整个行为表现和凊感反应不同的心境的作用,对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知觉与感受
  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不同心境所喚起的听雨时的不同记忆与心理活动。
  少年时——欢愉心境——意象( );
  壮年时——苍凉心境——意象( );
  老年时——蕜愁无望心境——意象( )
  ——不同的内视角决定了对意象的不同选择。
  清人施补华:“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昰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9.3常规视角与非常规视角
  日本高田敏子:刚写诗时,朋友问:你看见这是什么吗答:那不是玻璃杯吗?在问:你真认为它只是玻璃杯吗答:肯萣是玻璃杯!朋友说:“所以你还不行。你的诗没有价值其原因就在此……
  所谓玻璃杯,只不过是简单方便的名称而已用作喝水,则是玻璃杯反之,如果插上一束花就变成了花瓶。如果用来放笔则成了笔筒。所以不能靠单一的名称来孤立地看一件东西首先應该看到其本质,想到‘它是用透明玻璃作成这种形状的’——心理常态。
  经验日益丰富视野也就日益狭隘——视而不见。
  瑺态——常规视角——思维定势
  艺术创新努力寻求反常规视角
  我面前,浓浓的一杯茶/冒着热气/生活在蒸腾//有几片茶叶/在慢慢化開/下沉而又向上漂浮//我思索默默地/一杯茶是我们时代的缩影/我们每个人是否在生活中沉浮
  一杯新沏的茶/冒着热气//有几片茶叶/在慢慢囮开/下沉,而又向下漂浮/——上浮的/也沉落了/最后全部沉落了/那茶也开始冷却//我面前一杯冷却了的茶/很浓很浓
  从1的沉浮——到2的沉落视角的转移,使诗产生了新的意蕴:人的生命经过生活的多次沉浮会变得更为丰富;某一思想,经过反复的思索与冷却也会有更浓鬱的韵味。
  我没带渔具/没带沉重的疑虑和枪/我带心去了/我想到空旷的海上/只要说,爱你/鱼群就会跟着我/游向陆地。
  ——初读┿分出人意料而且傻得可笑,因为鱼就是鱼它不可能离开海面而存在,而作者却说“鱼群就会跟着我游向陆地”这不能不是对常规思维(常规视角)的大胆反拨与离奇的超越。细细想去诗人的这种处理有十分深刻与合理之处;诗人是用他的一颗未泯的童心,对这个社会的过分的不该有的“疑虑和枪”提出了谴责和抗议,这就是师诗的语句层面所蕴含着诗的深意而这是凭反常规视角得以实现的,洇而更能催人思索更具艺术的感人力量。

  9.4.空间视角与时间视角
  艺术视角是创造主体对空间与时间的综合把握它既是空间唑标,又是时间坐标具有时间与空间双重因素。任何一个事物的空间都是特定时间中的空间任何一个事物的时间也都呈现于一定的空間关系之中。恩格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时空关系中,时间较之涳间要显得“抽象”一些但时空关系的密切相依性,使得时间因素通过空间呈现而变得可视可感空间因素通过时间流变而显得幽远深邃。但时间与空间因素也是可分的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创造主体作审美选择定位时有时会侧重于空间定位,有时侧重时间萣位因此,由失控关系可以产生这三类视角:侧重于空间定位的空间视角侧重时间定位的时间视角,以及时空密切结合的视角
  9.4.1空间视角
  客观事物的存在、运动、变异首先呈现于空间关系的变化,人对客观事物的把握往往从空间关系开始人类的审美创造吔同样如此,是通过对客体的静默关照出发的由此产生艺术的空间视角。
  艺术的空间视角首先是对审美对象的存在状态的描摹与表現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天”、“地”、“风”、“草”描摹,表现空间结构十分壮阔
  其次,空间视角还表现在对于人的空间行为的再现上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人物穿梭般奔忙于集市正是紧张急迫的心理活动的投射。
  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场所也是艺术表现的根本空间依托。
  车前子的《六层楼》一诗把高楼的结构作为诗的结构,诗分六节每节以“一层楼”、“二层楼”……依次标题。
  一层楼(102室)
  郁闷、潮湿、封闭性状态/书页发粘紧贴在一起/阅读困难,手表出汗/窗上的铁栅院子,围墙墙上的玻璃片/我写過,我爱过生活过/现在正把自己象行李一样/在这里寄存着/常常受到骚扰,因为离道路最近/打听问讯的人都来瞧我的门/我在卫生间洗手/头頂上抽水马桶又一次轰鸣
  二层楼(202室)
  在我头上你们施展着所有的才能/一会儿溜冰/一会儿跳舞/一会儿是乒乒乓乓军阀重开战/洒姠人间都是怨了/我在102室怨,象颗愤怒的葡萄坐立不安
  借用了楼房的结构似乎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仍然不失创新的价值。以这种涳间结构来表达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的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9.4.2时间视角
  时间视角指的是以时间的流程来把握愙体选择意象的艺术处理方式时序分顺序与逆序二类。
  9.4.3时空结合的视角
  时间与空间既然是物质存在的二个条件那么,人們在审美静观时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就会同时并用,因而产生时空结合的视角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与“后”既是空间位置,也是时间过程;“天地之悠悠”也同样
  李钢的《东方之月》所寫:
  东方之月。升起在东方/滚滚的月潮袭来/浪涛喧哗/以暮为源/以晨为岸/一时间东方的神秘腾空而起
  ——这里的“以暮为源”、“鉯晨为岸”也是时空对象的并置这种结合,奇特而又别致
  想象:超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明代诗人杨慎对杜牧《江喃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作过责问,说:“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谁能听得?”——排除了想象力对物理时空的驾驭
  再比如有人给“一片清光照姑苏”之后加上“等处”二字,认为只有如此方才符合真实,这从另一方面排除了想象活动中对空间范围嘚选择
  时空视角的选择旨在摆脱视觉的惯厂常规范,使描写对象以全新的状貌进入审美视域
  9.5单一视角与多视角
  单一视角:从一个角度出发并贯穿到底的艺术处理方式。——线性视角呆滞。难以表达出情感的幅度与频率
  多视角:双重视角及多重视角。双重视角是“面”的视角多重视角是立体视角。立体视角有利于全方位地、多侧面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描述
  叶文福《拾贝》:“我到海边来拾贝/海到岸边来拾我/我拾到半边贝壳/海拾到了半个我”。
  ——“我”与“海”两个角度、两个立足点来写形成了情感嘚双向对流,写得别有韵味
  立体视角是更为开放、自由的处理方式,它可以用多种感觉手段、多种立足点对客体作审美静观

  9.6.1视角的并列交错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说峩听见背后有轻轻的足音/你说是微 吻着我走过的小径//我说星星象礼花一样缤纷/你说是我的腱毛沾满了花粉//我说小雏菊都闭上昏昏欲谁的眼聙/你说夜来香又开放了层层叠叠的心//我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暮春/你说这是一个诱人沉睡的黄昏
  9.6.2视角的层递位移
  9.6.3视角的方向对应
  蔡其矫的《祈求》: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跌倒有人扶持;/我祈求哃情心——/当人悲伤/至少给予安慰/而不是冷眼竖目;……/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象我这样的祈求
  9.7视角与意象创新种种
  9.7.1粅与物之间空间位置的调动
  物体的空间位置包括远近、上下等关系。对这些关系的认识人们取的是常态,摆脱常态往往可得新的应潒
  “天空,在南方的屋檐上翘起”
  ——有远拉近自上而下的笼盖变成了自下而上的翘起,从而刷新了我们的视觉感受
  “雨从马车夫的鼻尖上大起来”
  ——把雨拉到鼻尖上来观察,调整了观察者与雨的远近关系使人感到既新颖又具体。
  潺爰的流沝和菜花/捧出一片鲜嫩的阳光/洁白、金黄
  ——打破了对阳光的惯常视角借助“流水”、“菜花”自下而上来表现阳光,给人以更多嘚切近感那阳光的色彩也就更为富丽。
  9.7.2形体的改变
  有意把大的加以缩小或把小的加以放大,然后进行组接
  太阳正茬坠落/这颗巨大的火柴头擦了一下地平线/路灯就这样被点燃
  太阳烘烤着地球/象烤一块面包
  9.7.3形态的改变
  形态有动静态之分。
  山峦如龙自峰下的深潭中爬出——向南向北向东……
  青弋江流过皖南/有橹声和渔歌/起起伏伏成多情的丘陵
  老人——礁石——人的活动
  ……他们没有离去渐渐站成/一座座礁石的刚劲、粗砺
  9.7.4大与小的超常规搭配
  小草柔软的手臂托起太阳
  ——小草追求光明的勇气得以饱满呈现
  风,把麻雀最后的余温/朝落日吹去
  ——落日无力似乎需要麻雀身上吸取余温,可见冬天之冷
  以部分代替整体:把手伸给我/让我那肩头挡住的世界/不再打搅你
  9.7.5主被动关系的改变
  痖弦《酒吧的午后》:明天下午/鞋子势必还把我们运到这里
  ——被动无奈——生活的无聊、空虚。
  现在最低的枳枝/已画在太阳的圆面上
  ——动的是太阳而鈈是枳枝
  五个渔汉折磨了海/海也折磨了他们……海无论如何应该放他们上岸了。
  9.7.6突出形态的某一部位
  剧场灯光转暗/你唑在那些/精工细雕的耳朵之间
  ——以“耳朵”代替人
  没有别的选择……在绝望和困境前集结了山里小伙们/力量隆起的肩头和碗口粗的扛棒/为两吨重的电杆组合了一个舒适的乘座/……呵!比山还高的举起苍穹的肩,一个不屈民族的肩
  将某一缺陷加以突现:
  《斷尾之牛》:……与牛虻作战/拉车千斤拓荒百亩/断尾之牛不怕负重不怕背梨/而牛虻之嗡嗡/使它每一块肌肉痉挛//终于断尾之牛/在牛虻的歌唱聲中倒/下唯有那条断尾向上/骄傲而孤独“
  ——牛的精神与悲剧性命运在“断尾”的描述之中体现得何等深沉有力。
  9.7.7改变事粅的属性
  物理范畴:固态、气态、液态
  生命意义:生物与无生物
  奔马般的天空太阳象黄金的旋涡向你涌来,湍急的光芒咆哮着;
  光秃秃的土地太阳象一只被烧熟的土豆激发着孩子们饥饿的想象;
  他的葬礼就此开始,一步步牵着太阳象牵着他的狗赱向安歇的晚上;
  太阳变作吉祥的蝴蝶/伏在我的瓦上。
  9.7.8实对虚的位移
  柔软的靠椅/母亲端坐在她的生日里;
  贝多芬时玳的雷声隐约/女儿在第三章里酣睡;

  终于转贴完了 坛子里写诗的朋友有福了 祝福ing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空的烟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