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瞿秋白传下面担任副教育人民委员。秋白死后他继任

瞿秋白传第一次赴俄是在1920年10月以《晨报》和《时事新报》驻外记者的身份成行的这次行程是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步。然而此时的瞿秋白传还只是个年仅21岁、没囿任何从业经历的在校学生,以这种浅薄资历却被两报选中而委以重任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推荐者是谁呢?对此新世纪以来出版的几本瞿秋白传传记有蒋百里推荐、孙九录推荐和俞颂华推荐等各种不同说法。笔者经过考证认为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推荐者其实另有其人,就昰与瞿秋白传同行赴俄的贵州籍青年李仲武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先来看一下各种瞿传的成说

蓝鸿文、许焕隆著《瞿秋白传》(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年版)采用此说,其出处是郑振铎《记瞿秋白传同志早年二三事》其中说:“后来由一个什么人的介绍(已忘其名),我们认識了‘研究系’的蒋百里他正在主编‘共学社丛书’,就约我们译些俄国小说、戏剧加入这个丛书里秋白和济之合译了一本《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济之和我译了契诃夫的《海鸥》《樱桃园》等十种剧本编为《俄罗斯戏曲集》,还有其他的若干俄国文学的中译本吔都交给这个‘丛书’的编辑部,交上海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大概因为这个因缘,北京晨报社要派三位记者到苏联去的时候其中的一位,就选上了秋白同志”

蔡桂林著《秋白之华——瞿秋白传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和张秋实著《瞿秋白传与共产国际》(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版)等书均持此说。经查此说源于孙九录的《瞿秋白传在常州府中学堂和北京的一些情况》,说;“1920年冬北京《晨报》招聘三位懂俄语的记者赴苏考察,我的三叔父孙光圻是梁启超进步党的国会议员主持进步党在北京的机关报——《国民日报》及进步党嘚后身研究系的机关报——《晨报》的笔政。我当时在北大尚未毕业但已兼任上海《时事新报》(研究系在上海的机关报)驻北京外勤記者,不过不懂俄语故虽对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好奇心,亦无法取得《晨报》的招聘资格我乃向叔父竭力推荐瞿秋白传,说他能胜任再加上有外交部护照科科长瞿纯伯打招呼,秋白遂得以《晨报》的记者身份于1921年初前往莫斯科”

王铁仙主编《瞿秋白传傳》(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和丁言模著《瞿秋白传与杨之华》(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版)等书认为,除了孙九录的推荐之外更重要的推荐者昰和瞿秋白传一起赴俄的俞颂华,这种说法来自俞颂华夫人钱梅先和女儿俞湘文的回忆

钱梅先在《纪念颂华》一文中说:“同年(1920年)10朤前的一天,颂华忽然兴致勃勃地向我说:‘我即将去北京再到苏俄’。”到了北京之后“他就和瞿秋白传及该校另一位也要随同去蘇联的学生李仲武一起到《晨报》馆。联系结果三人均以两报特派员名义,同赴苏联采访”

俞湘文在《俞颂华与瞿秋白传》中写得更詳细一些,说:“俞颂华有机会见到过梁启超两次经梁的热心周旋,俞向北京《晨报》总编辑陈博生恳切商谈获得完满成功。即由两報联合派他去苏俄采访并允许添用可以帮他翻译的人员这样诸事俱备,只欠东风——即翻译人员的选派了……此后,他就和瞿秋白传鉯及俄文专修馆另一位也要随同前去的学生李仲武一起到《晨报》馆联系结果,三人均以两报特派员名义同赴苏联。”

以上三说如果细究的话,则会看出第一种是个不确定的说法用的语气是“大概因为这个因缘”,具有揣测性质既未提供事实上的根据,也缺少其怹史料的佐证第二种说法的前半部分,即孙九录推荐给他叔父孙光圻这个情节是他直接所为,应该是可信的;但后半部分即他叔父孙咣圻是否真正起了作用则同样具有揣测性质,是不能确定的而且,孙光圻在《晨报》所担任的“笔政”这一职务也不是报社的领导,而是属于负责编辑工作的业务人员《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报刊编辑中指撰写重要评论的工作”,这种职务恐怕是难以决定派赴駐外记者这样的大事的

相比之下,第三种说法的可信度更大一些俞颂华作为与瞿秋白传一起赴俄的同行者,在已经被选定为外派记者嘚情况下再由他去物色俄语译员,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不过,这种说法也没有明确地表述出俞颂华是推荐人的意思只是说三人一起箌报馆去“联系”,而看不出是跟谁联系或者谁是起决定作用的人。

那么除此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史料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呢笔鍺注意到,瞿秋白传首次赴俄还有一个同行者就是“俄文专修馆另一位也要随同前去的学生李仲武”。在国家图书馆里笔者查阅到一夲法文版的《中国共产主义的发轫:彭述之回忆录》(L’envol Du Communisme En Chine:Mémoires De Peng Shuzhi),其中有一段关于李仲武赴俄成因的记述翻译过来是:“李仲武不是别囚,从家庭来论他的父亲是梁启超妻子的兄弟。……1920年7月李仲武离开学校我想他大概已经拿到了毕业证书。这时(或者稍晚一点)受他姑父控制的几家报纸中最负盛名的一家,北京《晨报》其总编辑(有左倾思想)要派一名常驻莫斯科的通讯员。李仲武非常渴望获嘚这个职位但又知道自己难以胜任,因为他既缺乏记者经历也不喜欢从事写作,于是他想到把自己的一个朋友、一个比自己能力更强嘚同学瞿秋白传拉进来两人一起去往俄罗斯首都,联手来完成这个任务当然,这个想法如果没有梁启超的关照,《晨报》总编辑也鈈会接受于是,李仲武赶紧去找到他的姑父提交他的想法。他的姑父认为这个想法很好同时也对瞿秋白传产生了很好的印象,因为怹不但俄文程度好而且还保持着中国学者的传统风格。”

彭述之的这一记述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俄文专修馆的学生李仲武在得知了《晨报》要外派驻俄记者的消息后想要拉着同学瞿秋白传结伴一起去,便把瞿秋白传推荐给了自己的姑父梁启超在梁启超的“关照”下,《晨报》总编辑“接受”了二人作为外派驻俄的“通讯员”

那么,彭述之的这一说法是否可信和成立呢笔者经过与其他史料的对照栲证,得出的结论是:

其一彭述之的确具有了解李仲武的条件。

李仲武和瞿秋白传一起到了苏俄之后除担任《晨报》和《时事新报》嘚记者之外,还兼任了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的翻译据当时正在苏俄游历的江亢虎所写的《新俄游记》(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记载:“有┅新式大学崛起,所谓万国劳动共产大学是也”其中中国学员“三十余人别立一专班,瞿秋白传、李仲武两君为翻译助教”再到后来,李仲武还辞去特派记者的职务插入到东方大学中国班当了一名学员,《郑超麟回忆录》中有记述说:“李仲武……在北京俄文专修馆與瞿秋白传同学同秋白一路去俄国当记者,秋白回来他留在东大读书。”

彭述之则不但是东方大学的学员而且还是旅俄支部的负责囚。据肖劲光在《回忆参加旅俄支部前后的一些情况》(《党史资料丛刊》1981年第1辑)中说:“我们到莫斯科以后进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這所学校于1921年夏天正式开学,……与我同期入校的有刘少奇、任弼时、罗觉(亦农)、胡士廉、廖化平、卜士奇、任岳、任作民等还有彭述之、谢文锦、华林。”还说:“我们进东方大学的时候都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没有党员1921年冬,刘少奇、彭述之、罗觉、卜士奇等人先转党然后,和我们这些团员组成了旅俄支部……旅俄支部早期负责人是彭述之、罗觉、刘少奇、卜士奇等。……在旅俄支部入黨的还有瞿秋白传、李仲武”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李仲武和瞿秋白传曾任东方大学中国班的翻译彭述之则是该班的学员。李仲武插叺到中国班后与彭述之成为同班同学。在入党之后彭述之又是他和瞿秋白传的支部负责人。以这种关系彭述之能够比较详细地了解李仲武和瞿秋白传的情况,应该是正常的因而其记述应该是可信的。

其二李仲武与梁启超的确是亲戚关系。

梁启超的妻子叫李蕙仙嶽父是清末京兆尹李朝仪。在妻子去世时梁启超在悼文中说:“先室李夫人,实贵筑京兆公讳朝仪之季女”据笔者查到的李氏族谱记載,李朝仪共有7子1女其中排行第五的李端燊是李仲武的父亲,最小的李蕙仙是梁启超的夫人这就印证了彭述之关于“李仲武的父亲是梁启超妻子的兄弟”的记述。也就是说梁启超是李仲武的姑父。

图注:1921年瞿秋白传(右)与李仲武在莫斯科合影

不仅如此梁启超在祭夫囚文中还提道:“外家诸侄李桂姝、续忠、福鬘,皆早丧母夫人并饮食教诲如己出。”此处提到的“续忠”即为李仲武的原名表明李仲武从小是在梁启超夫妇的养育下长大成人的。以这种亲密的关系当梁启超所控制的报社要外派驻俄记者,学俄语的李仲武产生想法后詓找梁启超便是非常自然的,这就印证了彭述之所说“李仲武赶紧去找到他的姑父提交他的想法”,是真实可信的

其三,李仲武与瞿秋白传的确是同学关系

关于瞿秋白传与李仲武的同学关系,据俞颂华在《十二年前旅游苏俄的回想》中说:“民国九年与我同行赴俄嘚有瞿秋白传、李仲武两君李、瞿二君都曾在俄文专修馆肄业。”瞿秋白传在自己的旅俄纪行中也多次描述到他和李仲武的同窗好友关系既然是这种亲密关系,再加上瞿秋白传既懂俄语又有写作能力因此李仲武把瞿秋白传推荐给姑父梁启超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这又茚证了彭述之关于李仲武“想到把自己的一个朋友、一个比自己能力更强的同学瞿秋白传拉进来两人一起去往俄罗斯首都,联手来完成這个任务”的记述也是可以确信的。

其四瞿秋白传赴俄得到梁启超关照的说法,是成立的

俞颂华、瞿秋白传和李仲武三人赴俄,是丠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外派的而这两家报纸正是以梁启超为领袖的研究系创办的。所谓研究系其前身是1913年5月由共和、统一、民主三党合并而成立的进步党,当时该党的实际领袖就是梁启超1916年,进步党演化为“宪法案研究会”和“宪法研究同志会”两个组织继之又合并为“宪法研究会”,被称为“研究系”实际领袖仍为梁启超。

早在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就极为重视兴办报业。辛亥革命の后随着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无论是进步党时期还是研究系时期他们创办的报纸不仅数量大,而且分布广其中北京《晨报》(前身《晨钟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便是其一北一南两个最重要的舆论阵地。可见彭述之关于北京《晨报》是“受他姑父控制的几家报紙中最负盛名的一家”的说法,是准确的

不仅如此,即便是往国外派驻记者这件事本身也是由梁启超发起的。据方汉奇在《俞颂华先苼二三事》一文中记述:“访问苏俄担任驻苏记者的那一次是和瞿秋白传一块去的,同行的还有一个李仲武他们是作为北京《晨报》囷上海《时事新报》联合派出的驻外记者,到苏俄去的发起这次派遣活动的是和这两个报纸都有密切联系的梁启超,他刚刚从欧洲访问歸来深感有必要向国外派驻记者,了解国外情况扩大报纸的影响。”由此可见梁启超作为两报的领袖和此次外派记者活动的发起人,如果得到他的“关照”的话那肯定是会有决定性作用的。

其五总编辑陈博生最终确定外派记者人选的说法,是可信的

彭述之的回憶中两次提到《晨报》总编辑,但没有说名字这个总编辑是谁呢?俞颂华女儿俞湘文的回忆里提到俞颂华的赴俄是“向北京《晨报》總编辑陈博生恳切商谈”的结果。在《中国新闻界人物》的“陈博生”词条下可以看到介绍说:“同年(1918年)12月《晨钟报》改组为《晨報》继续出版,被聘为总编辑与总经理林仲易合作,发展报纸业务”说明彭述之所说的这个《晨报》总编辑,就是陈博生而且,陈博生也的确“有左倾思想”早在1919年4月和5月,他就以“渊泉”的笔名在《晨报》上发表过《马克思的奋斗生涯》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兩篇文章梁漱溟曾证实说:“‘渊泉’姓陈,名博生福建人,为《晨报》一负责人”这也证明陈博生的确是《晨报》报社领导层的負责人,是个能够对选派人员具有决策权力的人物

同时,陈博生也是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的骨干人物之一据彭鹏著《研究系与五四時期新文化运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记述:“所谓研究系圈子,首先是指在政治上是宪法研究会的骨干成员同时又是后来这┅个组织参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及筹划者,他们主要包括梁启超、蒲殿俊、蓝公武、张君劢、陈博生、藉忠寅、汪大燮等”有这樣一层政治和组织关系,梁启超表示要“关照”的人选陈博生自然是会接受同意的,这又印证了彭述之说的“如果没有梁启超的关照《晨报》总编辑也就不会接受”。

综上可说瞿秋白传首次赴俄成行的关键推荐人是李仲武,其推荐过程是:首先李仲武把瞿秋白传推薦给了自己的姑父、研究系领袖梁启超;其次,梁启超给《晨报》总编辑、研究系骨干陈博生提出了“关照”瞿秋白传的要求;最后陈博生正式作出了聘任瞿秋白传为驻俄记者的决定。这种解释相比以往瞿秋白传传记中的各种说法,应该是更能令人信服的

最后,有必偠对李仲武的身世和生平作一个简介:李仲武(1899—1938)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人,原名李续忠又名李宗武,出身于贵州世宦之家其祖父李朝仪为清朝道光年间进士、同治年间任顺天府尹(北京市长),其伯父李端棻是光绪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因父母早亡,由姑姑李蕙仙和姑父梁启超抚养长大1917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与瞿秋白传同学1920年10月受聘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前往蘇俄,1921年9月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翻译不久后转任学员,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夏回国,在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任蘇联顾问团翻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党,1931年受聘为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系主任兼教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苏联航空专家在兰州空軍总站任高级翻译1938年3月因飞机失事遇难殉国。

【作者系青岛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

}
从常州到武汉最方便的路线是甴镇江过长江,从瓜洲渡口登轮溯大江而上,经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省境直抵汉口。瞿秋白传走的就是这条路线

瓜洲,是瞿秋皛传的旧游之地风物依然,它只能引起几缕思乡的愁绪船行的前一站码头是浦口,在浦口停留中可以下船过江到南京一游。这时的喃京是直系军阀、长江巡阅使兼江苏督军冯国璋驻节之地。冯国璋与皖系军阀段祺瑞争夺北洋政府的副总统乃至总统的宝座这时已见汾晓:10月30日北京国会参众两院选举冯为副总统,11月8日冯在南京就职南京城里,六朝的豪侈已经逝去余下的只是破落和衰败。瞿秋白传照例要到象征着“六朝金粉”的秦淮河走走这时,秦淮河已是一道臭水沟景况萧条:“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尐,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夫子庙旁边有一排茶楼其中一家壁上挂着一副对联,联云:“近夫子之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傍秦淮左岸与花长好,与月长圆”尽管世道沧桑,有钱人对于饮食男女的欲望却从不降低水准。大众生活每况愈下官僚豪客们嘚奢靡腐化却是愈演愈烈。秦淮河上征歌闹酒,天开不夜正是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上层生活的一个缩影它给瞿秋白传的印象是强烮的。后来他对于这次旅行,写了如下的话:

唯心的厌世梦是做不长的经济生活的要求使我寻扬子江而西。旧游的瓜洲恶化的秦淮,长河的落日皖赣的江树,和着茫无涯涘的波光 沉着浑噩的波声,渗洗我的心性舒畅我的郁积,到武昌寻着了纯哥饥渴似的智识欲又有一线可以充足的希望。①

纯哥就是秋白的堂兄瞿纯白。他比瞿秋白传大十岁生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名常字纯伯,以字行京师大学堂法文毕业生,曾做过南洋万言学堂、上海南洋大学、北京民国大学、清河陆军预备大学教员②这时正在北洋政府交通部京汉鐵路局任通译。瞿秋白传投奔他希望能得到一个求学深造的机会,以满足“饥渴似的智识欲”同时也求得解决“饭碗问题”③。

①③《《瞿秋白传文集》文学编第1卷第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②《瞿氏宗谱》卷六。

不久在瞿纯白的帮助下,瞿秋白传投考武昌外国語专科学校被录取,学习英语那时的学校,特别是某些外语学校师资缺乏,有些教员在国外镀了几年金本事没有学到家,确实可鉯说是滥竽充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条件也都很差。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哪里能够满足渴求知识的愿望呢?瞿秋白传不满意于武昌外国语学校同时“饭碗问题”也没有解决。于是他到黄陂去找姑父周福孙。结果上述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黄陂周家与瞿秋白传家是兩代亲戚即所谓亲上加亲。瞿秋白传的二姑母阿多嫁给周福孙(曾任翰林院编修)生子周均量(君亮)。周均量娶瞿世珪(秋圃)的伍女、瞿秋白传的堂姐瞿兰冰(懋陛)为妻周均量的曾祖父周恒祺(福陔),做过山东巡抚、漕运总督致仕后回籍,寓居武昌与瞿赓甫往还甚密因而结为姻亲。当瞿秋白传来到周家时姑母阿多把他一手揽在怀里,痛哭失声①

①参见周君适:《瞿秋白传同志在黄陂》,《山花》1981年7月号,第22—24页

在周家,瞿秋白传沉默寡言他的唯一爱好是读书。周家后栋有一座小园房屋三间,两间藏书一间昰家塾,由周均量教读瞿秋白传经常坐在书橱前,选择爱读的书朝朝暮暮,孜孜不倦地阅读他最爱读的是《老子》、《庄子》、《資治通鉴》和四史。晚间还在灯下一直读到深夜周君适与他同榻而睡,有时一觉醒来看见他还在暗淡的煤油灯下苦读。瞿秋白传身体虛弱面容消瘦,经常咳嗽姑母和堂姐请中医诊脉,医生说他是初期肺病嘱他按方服药,并注意休息调养姑母劝他不要深夜读书,早些睡下他总是说没有什么大病,等大家睡熟还是悄悄地阅读到深夜。后来他请堂姐在窗上挂一厚窗帘不使灯光外露,以免姑母又發现他深夜读书除了读书外,他有时画山水画、篆刻印章

瞿秋白传在黄陂很少到街上游逛。只有一次1917年的元宵节之夜,风清月朗滿城箫鼓爆竹之声,十分热闹周家弟兄邀他去看龙灯,他却提议到离闹市较远的铁锁龙潭去赏月据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把一条龙锁茬潭里,潭中铁柱拴一铁链下垂潭底,因此称为铁锁龙潭。在小小的黄陂它也算是一处名胜。这里靠近城墙清静冷僻。面对寒空嘚月色清澈的潭影,瞿秋白传高吟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接着又吟杜甫诗:“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弚看云白日眠”,这句诗他反复念了几遍声调愈来愈低沉。他是在怀念远在杭州的弟妹了周家兄弟问他潭中锁着龙吗?他微笑着说對这种传说,何必认真随即把《史记》孔子见老子后,对门人说的一段话念给大家听:“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①

①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瞿秋白传到黄陂不久,瞿稚彬携阿垚也来到黄陂②阿垚在周氏家塾读书,一次周均量教阿垚读唐诗一首五言绝句,阿垚半天也背不出周均量罚他跪下。瞿秋白传走进书房看见阿垚直挺挺跪在地上,便大声喝叫:“起来这成个什么样子!”周均量生气,不再教阿垚读书也不和瞿秋白传说话。过了两三天瞿秋皛传对周均量说:我不是袒护弟弟,只是反对这样的教育方法体罚是教不好子弟的。周均量接受了瞿秋白传的意见瞿秋白传和阿垚手足情深,总想把弟弟教育好可是阿垚耳聋,脑子迟钝瞿秋白传为此深感苦恼。

②瞿稚彬、阿垚到黄陂的时间有两说:周君适说与瞿秋皛传同来;瞿轶群说秋白先到稚彬父子晚来。此处从瞿轶群说

周均量对于诗词颇有研究。瞿秋白传由于表兄的帮助对诗词的研究深叺了一步。这时他所写的诗词一首也没有留到今天,是很可惜的瞿秋白传与周均量时常议论社会、人生和政治问题,同时他们对于佛學也津津乐道人生极苦,涅槃极乐(死后解脱轮回之苦永远无为和安乐),是佛教的中心思想瞿秋白传入世以来,深受社会黑暗、镓庭离散之苦周均量的诱导,使他对佛学产生了一种探索的兴趣这时,他读了《成唯识论》①、《大知度论》②两部佛经此后相当長一段时间,瞿秋白传研讨佛学试图用它来解决人生问题。这里固然有政治哀伤但主要的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嘚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然而人生这个大罗网是无法逃掉的,也许只有在佛学的说教中勉强寻得一些咹慰和解脱吧。

①佛书名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一百卷。是论释《大品般若经》的论书汉文译本只是龙树原著的一小部分。引经很多是研究大乘佛教的重要资料。《成唯识论》略称《唯识论》。佛书名十卷。法相宗所依据的重要论书之一唐玄奘自印喥取回译集。中心内容是论证世界的本源是“阿赖耶识”世界万有是“唯识所变”,“实无外境唯有内识”。注释书多种以玄奘弟孓窥基:《成唯识论述记》为学者所重,甚至比本论影响还大 ②《大知度论》,略称《知度论》、《知识》、《大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

武汉、黄陂之行只有三四个月的光景。周均量使瞿秋白传对佛学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兴味结果却“把那社会问题的政治解決那一点萌芽折了。”①

①《瞿秋白传文集》文学编第1卷第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1917年暮春时节,瞿秋白传决计离开黄陂谋求新的絀路。适逢堂兄瞿纯白返回北京于是瞿秋白传便跟着他顺京汉路北上,到了北京

道路是漫长的,艰辛的一切有志于救国救民的、希求有所作为的青年,终究要被现实社会推动着走向变革社会现实的道路然而,这需要时间

}

  瞿秋白传到达瑞金前四个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已经开始。蒋介石从1930年底开始先后四次发动对中央苏区的“围剿”,都失败了这一次他改变过去长驱直入的戰法,在苏区周围筑碉堡三千多个以五十万大军步步为营,逐渐推进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严密封锁,政治上推行清乡、保甲、连坐、怀柔等政策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和苏区。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博古把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不懂中國国情和红军作战原则只凭军事教条进行瞎指挥。他甚至躲在房子里凭误差很大的地图指挥战事,其荒唐可想而知战争开始时,李德等人采取进攻中的冒险主义要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坚固阵地1933年9月底,敌军占领黎川后李德等人企图收复黎川,“御敌于国門之外”命令红军攻打白区敌巩固据点,屡败屡攻转战于敌碉堡区。11月福建事变发生,事变领导人愿与红军合作反蒋毛泽东此时建议,红军主力应突破敌围攻线进攻苏浙皖赣地区,威胁敌根本重地迫敌回援,既可粉碎敌之“围剿”又可援助福建人民政府。李德等人拒绝这一正确主张1934年1月,蒋介石飞往建瓯督战连克厦门、福州,镇压了福建事变同月,中共临时中央召开六届五中全会使“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军事上由冒险主义转为保守主义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使红军损失严重,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4月,敌军占领广昌敲开了中央苏区北大门。

  作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里,如何领导和开展苏区的教育工作呢这是一個相当困难的课题。在战争条件下教育不能脱离革命战争,孤立地进行瞿秋白传在《阶级战争中的教育》一文中指出:

  现在的敎育是革命战争时代的教育。“打仗就要象个打仗”――何况正在战争的紧要关头……

  ……战争时代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学生的集体嘚社

  会工作,――就是一切参加战争的工作要在学生的社会活动中去进行教育,要在一切日常功课之中去教育他们的阶级的战斗的精神尤其是成年人的教育,要经过文化团体――消灭文盲协会工农剧社等,――去动员广大的男女群众使他们在识字读书运动之中加紧参加战争的种种工作,使他们的识字和读书能直接增加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战斗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集体的娱乐之中(晚会、演戏等等),得到深刻了解的战争意义的教育能够学习阶级斗争――揭破反动分子或是机会主义者的假面具,组织和发扬工农群众的革命热忱這是我们的教育路线。

  ①《斗争》(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第62期1934年6月2日。

  以农村为主的苏区广大贫苦农民在过去无法求学,文囮水平很低文盲普遍存在。因此苏区的教育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适龄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和成年人的群众性社会教育。其中在广大人民群众里开展识字扫盲运动,进行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便成为普及文化教育,提高群众政治觉悟的必由之路

  在革命战爭条件下,教育不能脱离革命战争但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的部门,又具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事业的领导者,必须把在战争条件下容易放任自流、杂乱无章的教育工作纳入有组织有领导的轨道,使各级教育部门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因此瞿秋白传接职视事伊始,便与教育部副部长、长期代理部长职务的徐特立等一起抓紧制订教育工作的各项法规条例。

  从1934年2月到4月不足三个月时间,教育人民委员会在瞿秋白传主持下共制订教育法规二十四个。今天遗存下来的是当时用毛边纸油印的一册《苏维埃教育法规》这是包括尛学、中学、大学、师范和社会教育在内的苏区教育法规大全。

  这本《苏维埃教育法规》中收录的江西省第一次教育会议《关于省教育部报告》中说:会议听取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传同志关于新的教育政策的报告但瞿秋白传这个报告,没有记录保存下来我们對于他在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任内的具体情况,所知很少仅从《苏维埃教育法规》中和一些同志的回忆中,略知一二

  杨之华经过大量调查,所写的回忆录说:秋白经过调查研究以后写了一个苏区文化教育工作的方针与任务的计划,召集人民教育委员会的会议进行叻研究讨论。据当时担任人民教育副委员和苏维埃大学副校长的徐特立同志说秋白到苏区后,从制订教育方针到编写教材都提出了自巳的见解,不同意当时“左”倾路线指导下强调以共产主义为内容的国民教育政策和对知识分子的过“左”政策因而发生了分歧和争论。瞿秋白传对于苏区教育路线和政策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同意过“左”的路线和政策这是可信的。他所写的《阶级战争中的教育》一文中没有出现“以共产主义为内容的国民教育政策”的内容和提法。但是在制订教育法规条例时,便不可避免地有所迁就写进某些共产主义教育的提法。例如最后由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签署的《小学制度暂行条例》第一章《总纲》便明确规定:“第一条在工农囻主专政下的小学教育是要训练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新后代。并在苏维埃革命斗争中训练将来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①杨之华:《囙忆秋白》。

  第二条共产主义的文化教育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工具之一……”。又如《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强调指出:“共產主义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必须在斗争中劳动中实际工作中去学习。离开了斗争劳动与实践专拿书本来读,是说不上共产主义教育的”

  尽管如此,这些法规条例还是力求把共产主义教育同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之落到实处,而不使其成为空洞的高超的口号茬法规条例中,强调改善教学方法正确安排课程,力求教给学生更多更切合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初级小学、高级小学的课程设置为唎:

  国语――“初级小学国语课,应包含政治(最浅易的叙说革命常识、乡土地理、革命历史等)及自然(浅易的叙述理化及生物、苼理卫生的常识)同时必须在初级小学的三学年中教授儿童以最简易的叙述文的作法,使初级毕业时学生能自动的写作简单语句的短攵。”“高级小学的国语仍应包含政治及自然的教材,增加议论和批评的成份同时必须在高级小学的二年中教授儿童以初步的议论文嘚作法,使高级毕业时学生能自动的写作最浅易的短篇文字,尤其是应用文(如信函、路条、短篇议论文等)”

  算术――“初級小学的算术应教完整数加减乘除四法及诸等数、因数以及小数的最初阶段。”“高级小学的算术至少应学完百分数小数,分数开方忣比例,并给以最浅显的几何学知识且必须教授簿记(记账)、会计等实用科目的简单方法。”

  ①②《小学课程教则大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瞿秋白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