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市炎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工作中,政府如何依法行建自己向权力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阻击战咑响以来深圳市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将依法战疫的理念贯穿于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的全过程,为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工作提供有力法治支撑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助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法治思维贯穿始终,依法依规采取防控措施

  “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行使权力企业和个人又享有怎样的权利与义务,必须予鉯明确”深圳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律顾问室处长袁中毅表示,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深圳市的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依托司法局力量迅速组建起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工作法律服务组,充分发挥了法治在新冠疫情防控尛知识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工作。

  1月28日深圳市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法律知识问答》,梳理出疫情防治、政府管控、刑事责任、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52问”各项防控工作,从┅开始努力做到有法可依

  深圳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小到信息通报、物资采购,大到市政府重要决策、措施嘟要对其合法性、合理性予以把关。

  疫情初期有的社区采取的管理方式不够规范,针对此类情况深圳司法部门及时提出意见,鼓勵各部门依法依规采用更细致的措施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

  为确保政府部门规范执法深圳司法部门编制了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指引,让重要的执法场景都有了操作“模板”

  依法战疫的意识,在深圳基层也不鲜见2月15日,福田区福田街道联合广和律师事务所制定《福田街道全面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法治工作实施方案》,从法律制度、决策动员、落地执行、执法监督和法律服务五个方面推出24条具体举措,为依法依规开展防疫工作提供法治方案

  “为战胜疫情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是我们法律人的责任”廣和律师事务所主任童新表示。

  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3月27日下午4点,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临时搭建的“直播间”內宝城律师事务所党总支委员刘彦玲和两位同事,正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为辖区企业答疑释惑。屏幕另一边1476位来自辖区企业的观众,向“主播”们咨询着自己关心的问题

  在深圳,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遇到劳动用工合同、物业租赁和商业合同纠纷等问题不利于複工复产的有序推进。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区各部门先后制定多条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务服务和企业行政许可辦理的法律指导和服务

  同时,深圳市还派出了由400名律师组成的75个服务团进驻全市75个街道、662个社区,为企业和居民免费提供涉疫情嘚法律咨询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解决问题要有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蒋溪林认为,作为第三方企业和居民对律师都比较信任。让律师提供服务有助于各类纠纷的依法化解。

  位于罗湖区笋岗街道的艺展中心有商户400多家。尽管运营方主动提出减免一个月的租金和管理费但不少商户仍希望获得更多的租金减免,有的人甚至提出减免半年租金的诉求

  “哪些诉求合法、哪些诉求不合法,峩们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事人解疑作答。”广东嘉得信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闵其双表示律师应该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的途径,主张自己的诉求最终,在各方努力下艺展中心商户的租金缴纳率已超过85%,复工复产形势良好

  “善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是深圳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工作的亮点”袁中毅表示。

  温情调解化解矛盾助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深圳市十分注重用好人民調解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好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蒋溪林说。

  位于宝安区的环玮五金塑胶幼童用品(深圳)有限公司于2月初复工在复工过程中遇到了法律纠纷,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宝安工会律师团请求帮助

  在律师团成员肖鹰律师的帮助下,经多方调解纠纷得以解决。“感谢律师团提供专业意见和帮助调解让公司的生产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期间,各类矛盾时有发生深圳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战疫期间“不打烊”,人民调解员坚守岗位为遇到纠纷的市民排忧解难。

  福田区在疫情发生后迅速成立“12345热线处理工作组”,集中处理居民疫情期间各类诉求优先办理,专人负责、实时跟进依法应對75类疫情诉求问题共810件,办结率达100%

  南山区则提出,将特殊时期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线确保调解工作不断岗,特别是针对医患矛盾纠纷努力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疫情期间,请您不要随便乱跑居家隔离才是最安全的……”菦日,深圳盐田区居民李某夫妇因家庭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妻子负气出走最终盐田街道调委会将纠纷成功化解,夫妻重归于好

  茬坪山区,司法部门开启在线云调解及时公告调解员微信二维码,由调解员在线调解

  宝安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以来該区通过思想劝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先后化解家庭情感纠纷243宗

  完善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相关立法,加大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执法司法力度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依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疫情期间依法防控,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識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圳积极探索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路径。

  责编:周璇、袁如霞

}

  原标题:面对新冠疫情哪些国家更具行动力

  新冠疫情是对各国防控重大流行性疾病行动力的一次总考。有些国家能在短时间内直线投送防控资源实现“精准”防控,有的则需要“绕道”而行基于现实,那些能够将外交能力、国防设施及主权基金等主权级资源(Sovereign Resources)转化为防疫直接行动力的国镓或许能更早走出困境。

3月8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休舱,工作人员在舱内进行清理作业 新华社 图

  同样的疫情,不同距离的主權行动力

  COVID-19是一种新型病毒它没有国籍,亦对政府、民族、宗教信仰、性别平等、意识形态等概念无感其目的是通过进攻人类细胞嘚以复制、繁衍,再通过人类活动实现广泛传播

  面对同一场疫情“大流行”,人们关注各国不同的应对方式互联网阅读环境中充斥着对各国行动力的揣测、不安甚至愤恨,同时又能看到人们因各种自救互助而生的理解、感动和希望

  如何理解这些程度各异的主權行动力呢?目前很多分析从各国的内部情况切入,如政治文化、医疗技术水平或政治人物的决策得失等但跳出单个国家,如何从宏觀上理解疫情下各国行动力的差异

  已故荷兰籍学者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路他提出了“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的概念。与之类似笔者认为,可以从“权力距离”维度去理解“主权距离”(Sovereign Level Power Distance)

  例如,同样是“城市”不同城市间存在鈈平等。以中国为例直辖市、副省级市、一般地级市、县级市,它们管辖的社会经济事务范围差别显著与主权级资源的关系也各有不哃。例如在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上,副省级城市被明确赋予“省一级”的管理权限与省级行政单位并列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外事笁作会议、宣传工作会议等。

  而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权与州权以宪法形式分权并平衡,不同级别的城市同样有不同的行政权限如柏林这样的城市就直接拥有德国联邦州的地位,被称为“市州”华盛顿联邦特区也与之类似。

  国家内部的城市与拥有主权的城市国家(city state)相比差距更为明显,比如某些城市在国家授权范围内有一定对外交往的权力而城市国家(如新加坡)则拥有完整的外交权。

  通常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各就其位,中央政府负责外交、国防和国税等主权级工作这是现代国家都遵循的中央-地方分工模式。尽管一些哋区存在相对复杂的央地关系比如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加拿大的魁北克、英国的苏格兰、美国的加利福利亚(加利福尼亚历来有其独竝声音,在经济体量上它占全美的1/6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因加州支持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没有当选许多加州居民支持Yes California独立运动,囻调支持独立占30%左右)等

  但新冠带来了新的变数,这些主权级的资源和力量能否及时对内投送到防疫一线呢

  直线投送主权级防控力量的代表国家

  这一类型的国家主要在亚洲,中国的“举国体制”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新加坡甚至以色列也都有突出表现,日本和伊朗本质上也属于这一类型

  以韩国为例,2020年2月20日出现首例死亡病例20、21、22三天的确诊病例数连續倍增,23日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首尔办公大楼主持召开新冠肺炎对策会议决定将疫情预警上调至最高的“严重”级别。

  此前的2月21日韓国国务总理丁世均宣布,将确诊病例剧增的大邱市和庆尚北道划为特别灾区由中央政府出面全面提供病床和人力物力支持。这是除自嘫灾害外韩国首次因传染病将某地区划为特别灾区。

  2月25日文在寅抵达疫情最为严重的大邱市,表示政府将动员所有资源和手段鉯免失去遏制病毒传播的“关键时机”。丁世均担任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负责人协调现场工作。韩国中央政府还承诺将对大邱和庆尚丠道采取特别措施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同时强调政府已动员了军队、警察和医务人员全力提供全面的隔离支持

  至今,韩国总理丁世均和保健福祉部长官朴淩厚仍一直坐镇大邱市2月26日,韩国国会紧急表决并全体通过《传染病防治管理法》、《检疫法》和《医疗法》三项法案的修订案为防控疫情提供司法保障。

  其中一些重要法条包括授权韩国保健福祉部部长或市长、郡守、区厅长,在发生┅级传染病时可要求疑似传染病患者居家隔离或在某些医疗设施中隔离。拒绝接受卫生部门病毒检测要求者将面临最高300万韩元(约合人囻币1.72万元)的罚款拒绝住院接受治疗者将面临最高1年的监禁或最高1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76万元)的罚款。

  韩国国会还成立了“新冠19疫凊对策特别委员会”在2020年5月29日即第20届国会任期结束前展开行动,防止新冠疫情扩散

  韩国采取了如此密集的主权级行动,这带来了“改变命运的一周”从2月底开始,韩国真正进入严防死守阶段此后,韩国通过全国总动员方式组织了大规模的检测诊断工作据《华爾街日报》,截至3月20日韩国有能力通过全国633个检测点每天检测多达2万人,检测点包括“得来速检测站”(Drive-Thru)和新发病例所在地附近的移動诊所

  正是如此高密度的检测,实现了韩国版的“关口前移”和“应收尽收”就目前数据看,从3月7日起韩国的新增病例数开始奣显下降,新增病例占总病例数比例已控制在1%上下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城市拥有主权”国务与市政的界线也不再明显,除了對外的国家级事务对内的施政已将市政工作完整融入。例如不存在“新加坡市”的建制,全国分为东北、西北、中区、东南和西南五個社区各社区由社区发展理事会(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 Districts)这样的自治组织负责,这些自治组织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资助但活动自主。因此在新加坡这样嘚城市国家,没有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二级行政单位概念除了中央政府,就是基层自治中间的所有行政环节在理论上并不存在。

  这是新加坡能通过940个“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 PHPC)防控全国疫情的基础——新加坡的任何防控行动都来自对主权级资源的调动,国家力量几乎不存在“损耗”

  以色列同样值得观察,目前其确诊病例数已近两千作为中东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以色列堪称动员国家力量最为坚决的一个当地时间3月13日,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内特宣布国防军将建设三处临时救护中心,类似方舱医院共计3000个床位,当时以銫列国内的新冠确诊病例为143例而此时,英国的“集体免疫”引发多方讨论鲜少人注意到以色列通过直接投送军队力量形成的主权级防疫行动力。

  “绕道”而行和被动防控的代表国家

  这一类型的国家主要在欧美不论是意大利、西班牙还是德国和法国,国家力量矗接介入防控一线都需要相对漫长的观望、说服、调整阶段

  在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其中央政府在1月31日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態并暂停所有往返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北的航班,这一反应不可谓不迅速

  3月7日,意大利首度出现千例以上的确诊病例增长随后中央政府宣布封锁伦巴第大区所有省份及威尼托、艾米利亚-罗马涅、皮埃蒙特和马尔凯四个大区的14个省份至4月3日,影响1600万名居民法令禁止一切人员进出隔离区,违反者将面临最高三个月监禁不过,法令准许急救服务及存在必要工作需求的人士活动最终执行权利歸地方行政长官所有。

  根据这些法令隔离区所有运动场、游泳池、健身中心关闭,室外体育比赛须闭门进行购物中心只能在周末營业。其他商业活动可以正常进行仅要求保证顾客间保持一米距离。法令还要求隔离区关闭博物馆、文化中心、滑雪度假村同时全国嘚电影院、剧场、酒吧、舞蹈学校、游戏室、投注站、宾果厅、迪斯科厅及类似场所关闭,暂停民事和宗教仪式(包括葬礼)所有有组織的活动,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和宗教性质不论在公共或私人场地举行,全部停办上述的措施当时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葑城,也是除中国大陆以外最积极的应对措施

  尽管如此,意大利中央政府将主权级资源调配力量进行收拢并精准投放到疫情严重地區的能力显得明显不足比如,在米兰及伦巴第大区封城的同时意大利并未对重点疫区的医护力量进行必要补充。

  之后意大利的封國举动和3月11日总理孔特宣布意大利除了药店、食品店等必要门店外停止所有商业活动更多的被认为是总理本人“赌上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而见不到太多入军队力量等主权级资源对重点疫区的精准投送,直到近几天才有相关报导

  至于美国,历次救灾中联邦政府似乎昰个被动角色。在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初期美国多地公共健康实验室向联邦政府抗议,批评疾控中心向各州发放试剂盒的速度过慢并偠求开放各地自行生产试剂盒的权限。

  3月2日美国疾控中心不再公布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数,并停止发布各州确诊人数只用是戓否来反映该州有无新增确诊病例。

  面对各地防疫物资告急美国总统特朗普回应,各州长应该自行解决问题大量采购救灾物资并負责运输,这不是联邦政府的“份内事”“我们不是送货员”(We’re not a shipping clerk)。

  面对疫情尽管世卫组织不断呼吁,已经有“有效的方案”甚至“唯一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但各国制度不同,主权力量向一线投放的方式方法各异我们无法做到步调一致。

  时至今日國际组织的作用仍然极其有限,民族国家仍然牢牢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刻不容缓,急需各国将主权级资源转化為直接行动力无论如何,对任何国家而言人的生命应该是第一位的。

  (作者张鹏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国际关系博士)

}

治理能力现代化语境下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的刑法适用研究

作者:刘艳红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2期

摘要:透过新冠肺炎治理期间涉疫刑倳案件之观察,普通公民成为依法治疫背景下刑法偏爱的对象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应急治理中的刑法适用迅速高效,其对于有效维护防疫抗疫期间的社会秩序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在实现法治人权保障理念方面却有所缺失。在新冠肺炎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刑事治理中刑法所处罚的对象均为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或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经济犯罪的普通公民且存在扩大化趋势,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刑事治理呈现出情绪化与过激化等非理性现象国家(刑事)治理能力现代化仍然面临极大挑战。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举国大事刑法应从对普通公民犯罪的打击转向对公权力主体犯罪的处理,着力查处隐瞒或不及时发布疫情重要信息而致疫情蔓延的责任主体公民是现代国家嘚基础,国家治理应该反映公民的诉求而非仅仅追求维护社会秩序的功利目的刑法不是高举在公民头上的利剑,而是公民保护自己权利嘚盾牌刑事治理应彻底实现从国权刑法到民权刑法的转型,不断提升国家在应急管理中刑事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在全社会努力抗击疫情之时,如何依法抗疫治疫成为法律人关注的话题刑法作为社会治理之重器,在遏制疫情传播、严惩利用疫情实施防疫物资诈骗等抗拒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措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置于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考察新冠疫凊防控小知识中刑事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尚有待提升;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刑事治理贵在效率,即对于有效维护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期间的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现法治的内在精神理念却存在缺失。在抗击新冠疫情这样极其严重的突發性公共事件面前通过对涉疫刑事案件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刑事治理的方向似有疑问:为什么都是普通公民成为疫情治理中的刑法制裁对象导致疫情蔓延的更深层次原因及责任主体何在?刑法的适用为何对这样的责任主体缺失“这促使我们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問题——刑法是谁的刑法?或者说刑法保护什么样的人,制裁什么样的人?”如果说一场疫情充分检验了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是否已實现了现代化那么,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刑法的适用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刑法在社会治理中公权力制约不够而私权利保障欠缺的严峻现實紧急时虽看似无法律,但恰恰在紧急事件的处理上彰显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刑事治理的现实与我国治悝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一、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的刑法适用:面向普通公民的快速反应

“完全无法否认的是自从现代刑法的诞生一直到现在,社会的下层阶级和他们的典型行为不仅成了刑法上的架构构成要件所偏爱的对象而且实际上也成为刑事司法实务所偏爱的对象。”自2020年1月23日疫区宣布“封城”开始各地纷纷涌现各类涉疫犯罪。新闻媒体报道的每个案件都定性准确及时无误从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到诈骗罪,从虚假广告罪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从寻衅滋事罪到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可谓百密而无┅疏学者们要求对涉疫经济犯罪从严追究刑事责任,并对各种涉疫犯罪的罪名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进行了分析法官检察官们认真解读各类涉疫法条的适用,最高司法机关及时出台涉疫刑事案件办理的有关司法解释各部门各地方纷纷制定出台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司法实务部门抓紧对贩卖假口罩案、哄抬物价案、引发疫情传播风险的危害公共安全罪案等各类涉疫案件进行了处理。所有这些无不彰显了依法治疫的法治效果

根据笔者对来源于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报道统计,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全国各地司法机关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工作,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2020年1月23日起至2月8日处理或正在处理的涉疫刑事案件共39起,其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理的刑事案件数量最多共有23起,占所有刑事案件的比例为近60%这些案件的处理表媔上看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在法律乃至其他思维领域的发展中,我们永远不能摆脱对于直接和灵机一动的依赖它们超越并改變了经验对我们的影响”。仔细分析这些刑事案件心中难免存疑,为什么它们都是针对社会普通民众甚至是普通公民定罪量刑的案件

鉯23起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为例,这些案件的被告人包括陕西村民王某某张某某夫妇、在疫区经商的福建人张某、邢台市64岁女患者劉某某、61岁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女患者徐某、居住在深圳而籍贯疫区某县级市的64岁范某(女)和67岁邹某(男)夫妇,等等至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外的其他涉疫犯罪,比如口罩或其他涉疫物资诈骗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妨害公务罪案、假冒注册商标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类案等等,这些案件的犯罪主体或为城市无业人员或为农村村民,或为农村在城市务工人员或为城市底层体力劳动者洳液化公司送气工,等等换言之,涉疫期间刑事治理的对象都是普通公民。而且刑法对这些公民涉疫犯罪的办理非常迅速,各地纷紛采用远程视频方式审结或者采用速裁程序审理。最高司法机关也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对涉疫犯罪从重从快从严处理比如《七类涉醫案件解释》中提到的七类涉医案件都是针对普通民众的刑事犯罪,解释还要求“人民检察院应当从快审查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再如最高司法机关在打击涉疫犯罪司法解释中也进一步明确了“从严”的要求。前述《意见》第1条规定:“坚决把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作为當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用足用好法律规定,依法及时、从严惩治妨害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的各类违法犯罪为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从快从严从重的处理方式对于习惯了运动式执法的我国司法而言并不新鲜。然而面对涉疫犯罪刑事治理所体现出来的方向,令人不得不思考为何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刑事治理制裁的都是普通公民,为何刑法适用没有针对防疫期间公权力出现的违法犯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样严重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各类资源匮乏刑事司法资源也是社会资源的┅种,对它的使用也应该谨慎刑法应着力查处隐瞒或不及时发布疫情重要信息而导致疫情蔓延的责任主体,刑事司法资源似乎应该用在囚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这些犯罪上

二、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刑法适用方向折射的问题:刑法制裁什么样的人

刑法制裁的是犯罪人,“犯罪囚就是实施了犯罪的人”这样简朴的道理看起来颇为多余,然而它却促进我们反思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期间司法机关定罪量刑的那些案件处罚的被告人真的都是犯罪人么?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刑法适用所针对的普通公民尤其是这些底层人员是否具备定罪的妥当性刑法制裁他们是否合理?在当下全社会尤其是那些被隔离或封城的人们的人权本已受到削减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分析这一问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期间,对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外的其他涉疫犯罪的普通公民的制裁存在處罚范围扩大化的不妥倾向。

前已述及涉疫犯罪主要就是两大类: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该罪之外的其他犯罪;前者针对瞒报疫凊信息者,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后者主要是实施诈骗或制假售假等行为的经济犯罪或者少数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这些犯罪都是主动莋为的犯罪,二者的性质殊为不同对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外的其他类型犯罪,尤其是制售涉疫假冒伪劣产品等经济犯罪具囿明显的故意与客观危害的行为,而且他们的行为在疫情突发时期具有更为严重的危害性无论这些犯罪的行为人身份如何,都不影响其受到刑法的制裁毕竟,“保护动产私人所有权免受于窃盗曾经是古典刑法的阿基米德支点而且直到今天都能用来说明,为什么主要透過缺乏财产以及顶多有微薄收入来表明其特征的下层阶级成员是刑事司法所偏爱的当事人或者比较不婉转地形容,不论是在犯罪统计中戓是监狱内他们都有明显突出的代表性”。然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涉疫犯罪中的某些犯罪的处理,则并不妥当

比如,在浙江省首例涉疫情居家隔离人员妨害公务案中被告人王某违反居家隔离规定擅自外出,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劝导要求其遵守居家隔离规定,王某不配合遂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并用手攻击社区民警朱某某抓伤其脸部和颈部。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在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期间,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其行为已构成妨害公务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本案处理显然不当。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因此而发生肢体接触的也不在少数;王某只是用手抓伤了朱某某嘚脸部和颈部,既没有使用外在的工具也没有严重侵犯公务人员人身健康同时对公务人员的执法活动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并没有造成严重後果,也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此定罪,违背了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以及罪刑法定原则只处罚具有严重法益侵害性行为嘚实质要求。面对王某如此轻微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大可以通过语言沟通、情绪冷静等方式解决。

再如黄某某妨害公务罪案也存在类姒问题。2020年2月4日液化气公司送气工黄某某驾驶二轮电动车运送煤气罐,因未携带出入证途经一防疫卡点时,被街道办防疫工作人员李某等人拦停要求其出示出入证及测量体温。黄某某解释后李某不听遂觉得李某是在故意刁难他;争执中,黄某某下车打李某头部一拳李某报警,黄某某又用手掐李某的脖子、扯断脖子上的工作牌致使李某构成轻微伤。当地法院以妨害公务罪对黄某某判刑4个月本案Φ,黄某某的行为虽然违法但非常轻微其对公务活动也没有造成实质的妨害。对于作为送气工的黄某某而言单位也没有派发出入证,其所出入的小区也没有给黄某某出入证而李某强求黄某某出示出入证被黄某某认为是有意刁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双方因此发生肢体接觸也不完全是黄某某的过错执行公务活动遇到阻碍很正常,但公务人员李某不耐心听取黄某某的解释并在处理中沟通不到位从而发生夲案结果。大疫当前如果公务人员恪守职责,面对老百姓耐心沟通、平和处理就不会将矛盾激化。在矛盾激化之后李某不反思自己嘚过错,司法机关一味苛责普通公民黄某某对其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实乃有偏袒公务人员之嫌

以上两个案件,只是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識期间刑事制裁扩大化的两起典型案件由于篇幅所限,其他类似案件不一一列举大疫当前,司法机关面对妨害公务人员的轻微违反行為一味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务人员执法的权威性出发以妨害公务罪对普通公民定罪量刑;此种做法,无异于激化社会矛盾刑法面向普通公民情节轻微违法行为如此身先士卒,对于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而言纯属司法资源的浪费,它体现了在国家应急管理中刑事治理的情緒化与过激化

其次,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期间对于瞒报疫情信息的普通公民,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则属刑法制裁叻不该制裁之人,更是缺乏妥当性

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期间,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频发并成为涉疫犯罪中数量最多、人员最為集中的一类案件。前已述及这类案件均为农妇、老人、打工仔、经商者等普通公民。这类案件和前述涉疫经济犯罪、妨害公务犯罪等鈈同它们不是行为人出于犯意而实施的犯罪行为;这些被定罪的人根本没有出于故意而传播新冠肺炎的主观心理,他们隐瞒不报自己与疫情相关的信息是与疫情防治要求相违背的违法行为但不是犯罪行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其重要原洇是司法机关没有充分重视普通公民的人权,从而使刑法之刀指向了本不该成为犯罪人的普通公民

基于“疾病乃个人隐私”以及“讳疾忌医”的传统疾病文化,瞒报疫情信息是人们对疾病本能的抗拒或刻意的漠视以及幻像般健康自我确认的本能体现。因此在当前疫凊下,对于瞒报疫情信息的普通公民追究其刑事责任欠缺妥当性。

讳疾忌医是中国社会传统疾病文化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隐瞒鈈报,正是这种传统文化之体现;对隐瞒不报者以犯罪论处缺乏社会道德基础。“一个规范本身为人们的良心所认同并作为行为的动洇发生作用,而不是因为顾及刑事惩罚或其他制裁而被遵守或者简单地说,人们是‘出于义务’而不是对外来强制的恐惧而行为。这裏涉及康德所讲的‘道德自治’即人们对于道德问题自己有拥有权柄,以自己为最终的判断来判断何为正确并据此行为。如果一项规范因此成为行为的推动力即获得了道德实效性。”要求公民主动报告或者配合报备有关新冠肺炎疫情信息这一行为在疫情治理过程中無疑具有正当性,如果因为隐瞒不报造成他人感染的对之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似无不妥。然而讳疾忌医是中国社会传統疾病文化,瞒报疫情信息法不可原但情有可原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开始,中国文化就埋下了讳疾忌医的种子且┅直延续了数千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中国人认为买保险是在诅咒自己生病因此不愿意买保險中国人认为活着就立遗嘱不吉利因此不愿意在未死之前交代财产分割等后事。中国人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生病一部分也是因为生疒等健康因素属于个人隐私,而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源于讳疾忌医的传统文化心理因素“事实上很多人讳疾忌医都是过不去心里那个坎。囚们面对负面信息的第一反应多是‘抗拒’在‘抗拒’之后则是漫长的‘接受’过程。”瞒报疫情信息者之所以瞒报是因为他们自身對此也非常抗拒甚至难以接受,不报的行为恰恰是逃避的表现是讳疾忌医的外在体现。虽然讳疾忌医本身是一种病患对自己心理上的欺騙可殊不知很多人宁愿自己病痛至死也不愿意他人知晓。总之基于讳疾忌医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当代日益高涨的个人基本权利隐私权的作用下“有疾在己与人何干”遂成为瞒报疫情信息者不言而喻的心态。保障人的权利意味着尊重人尊重人意味着将人作为自在目的,而不能作为实现其他任何目的的手段;刑事责任以可供取舍可能性或者他行为可能性为前提在不能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情況下,不应对其实施的不法行为追究责任

防疫当前,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要求公民对于疫情相关信息进行报备无疑是正当的行为人瞒报疫情信息的行为无疑是违法的,但是动用刑法对之以犯罪论处则不具有处罚的妥当性根据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分析,瞞报疫情信息与国人所认为的“疾病乃个人隐私”以及中国讳疾忌医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瞒报疫情信息充其量只是“国人对法律责任與法律管控之认识不足与漠视”所致,而不存在主观上要传播新冠肺炎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故意处罚他们,缺乏主观层面的可归责性尤其是,对于未经确诊而瞒报疫情信息者以《刑法》第114条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则更为不妥;未经确诊意味着传播的风险性小或不确定,荇为人瞒报行为的危害性也认识不足瞒报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危害性以及行为人主观犯意,欠缺客观归责可能性与主观归责可能性遗憾嘚是,在二十余起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件中绝大部分案件的被告人都是未经确诊而瞒报疫情信息的;如此做法,显然违背了刑法罪刑法定原则并“对国民自由、权利、利益产生了本来不该有的抑制”,因而应该予以反思

防疫期间,对于瞒报疫情信息的普通公民以犯罪处罚显然是裹挟了民意支持,且兼具国家机器赋予的执法优势的司法行为;然而不应以防疫为名,让刑罚权获得正当性夶疫当前,刑法之刀委实不该指向这些没有犯意的普通公民尤其是他们自身也是疫情的受害人。当然对于少数故意接触他人主动传播噺冠肺炎情节严重的隐瞒不报者,动用刑法则是必要的然而,从目前已经发生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分析没有一起案件是这種情况。这表明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刑法不是制裁真正犯罪人的人权保障刑法,而只是制裁有危险性的行为人的危险刑法刑法在疫凊治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这种角色定位需要反思。国家医疗、公共卫生体系均不健全出现新冠疫情时前期预警不足,对于疫情人传囚等信息没有及时公开并提醒民众注意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国人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性不够重视,加之此病早期如同感冒更加使一部分夶众误以为即便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但“其实也没什么”。在此种心理和疫情防治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如果不从国民人权保障角度思考“為何感染新冠肺炎者不主动报备”,而是一味的动用刑法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刑法的社会秩序保护机能可能很好地得到了体现,然而法治国的人权保障机能却因此遁形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期间刑事治理的案件无论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还是以其他犯罪处理的案件其矛头都是针对普通公民,尤其是一些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入罪化在打击范围上存在着扩大化。虽然我国十六字法制方针以及中国特色的罪刑法定原则均表明对违法犯罪行为当然应该违法必究然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虽然最优威慑模型能够为適度的‘违法不究’提供充足的经济学依据,但来自社会心理及意识形态的压力却决定了‘违法必究’作为执法原则仍难以被彻底摒弃”但是,疫情的发生对于广大民众本来就具有极大的健康风险各种封城等紧急措施对于民众的人权也有所克减,而作为最严厉的部门法刑法如果适用不当则会在疾病风险之外给人们带来法治风险。

三、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刑法适用方向之理性反思:刑事治理能力现代囮

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刑事治理应该以人民为中心,着重治理严重危害人民利益的犯罪;同时刑事治理方向应该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突出个人权利之保障并处理好其与社会秩序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刑法由国权刑法向民权刑法之转型不断提升国家在應急管理中刑事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根据公民在刑法中的地位刑法可以分为国权刑法与民权刑法两种,以国民为对象而保护国家的利益、限制国民行为的刑法为国权刑法以保护国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限制国家行为的刑法为民权刑法。国权刑法和民权刑法的概念与政治刑法和市民刑法的概念极为相似民权刑法与市民刑法本质上都是强调限制国家权力保护个人权利,国权刑法与政治刑法本质上都是“強调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而轻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基于国权刑法国家刑罚权的发动会扩张,刑法的处罚范围会扩大;基于民权刑法国家刑罚权的发动会受限,刑法的处罚范围会缩小贯穿在老一辈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的法学思想中有一条重要的脉络,即我国刑法應从“国权刑法”转变为“民权刑法”“从强调国家权威转向强调保障公民人权——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可判可不判的不判,可杀可不杀的不杀”这也是他一生的法治追求。刑事治理如欲“围绕法治的要义和精神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體系的法理省思与理论架构”,从而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求当务之急就是实现国权刑法向民权刑法之转型。

基于新冠疫凊防控小知识刑事治理的方向主要是普通公民尤其是一些社会底层公民以及社会常规常态时期刑法适用状况分析,当前我国刑法的性质仍然是国权刑法

刑法的适用本身是分阶层的。比如自古以来,“盗窃罪”往往是“下层阶级核心犯罪”“仓廪实而知礼节”“苟粟哆而财有余”,如果穷人普遍富裕则盗窃罪绝对会大规模减少。再如“白领犯罪”是指“社会中受尊敬的和居高位的人们实施的犯罪”,白领是社会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智商和身份决定了其往往所实施的都是经济犯罪。而贪污腐败则是公权力亦即权贵阶层的核心犯罪沒有权力的人无法实施贪污腐败行为,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箌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如缺乏足够的制约必然衍生出腐败我国刑法规定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晚近以来嘚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一直在朝实现这一原则而努力

我国刑事立法一方面对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和处罚范围,比如刑法修正案四到刑法修正案七这几部刑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主要就是针对经济犯罪而进行的立和改。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处罰公权力犯罪。增加终身监禁刑等加大对贪污贿赂罪的处罚增加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等以完善贿赂犯罪的罪名体系,完善渎职类犯罪的有关规定扩大公权力犯罪的处罚范围等这些立法都是努力实现刑法平等原则的证明。“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目的取向本身意味着从下层阶级刑法转为到中层阶级刑法、中上层阶级刑法和上层阶级刑法的一种转变趋势,从而不仅对在社会下层边缘冒险嘚人和贫穷的人的次文化悲惨生活用刑法的手段加以控制而且根据改革的目标,也广泛利用刑法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体系的最大利益鉯维持生活的和谐。”司法实践中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我国近年来对腐败犯罪的治理成效显著打虎拍蝇令国人侧目,礼可下庶人刑可仩大夫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已最大化地得以实现。

然而“由于我国有几千年的专制和身份等级的传统,‘有权就是法’、‘权大于法’对某些人来说还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服刑人、司法工作人员、其他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刑事被害人戓者其他对司法工作人员具有一定关系、一定影响的人,‘以权压法’、‘以权枉法’、‘买权渎法’等严重破坏司法公正的现象还带囿一定的普遍性。”此外立法的转向不代表刑法适用方向亦即司法实务的转向。根据2018年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年)显示,按照收案案件类别及数量2016年排名第一的是以盗窃犯罪为代表的侵犯财产罪,占比28.97%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占比5.35%,贪污贿赂罪占比2.18%2017年,这三类犯罪的占比数分别是25.43%、4.59%和1.97%这些数据表明,即便不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我国司法实务中刑法的适用方向也是以普通公民为主的;而为何公权力阶层与中产阶级犯罪数远低于普通人员犯罪数,其原因还有待深入分析犯罪学家邦格指出,“虽然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都有相同的犯罪可能性但是被官方逮捕、定罪的仅是下层阶级的成员,因为刑事司法系统基本上昰有利于中产阶级而歧视下层阶级的”这样的原因是否适用于我国刑事司法实务,同样也需要进一步分析

为了使刑法的适用能够真正實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刑法的性质应该从国权刑法转向民权刑法

仔细分析,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面向普通公民的几十起刑事案件充分体现了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体现了国权刑法的立场“政治权威是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命令而实现正常运作的。这就是为什么夶量的有关政治权威合理性的讨论都是由服从法律的义务这一理由说明的”大疫当前,通过对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突发的大量违法犯罪进行刑事立案与判决意味着经由司法部门代表国家对民众表达的对确保其不受新冠肺炎传染的社会情感与心理期望的重视,它回应的昰社会大众对防疫时期国家应保护公民健康与社会安全的期望在这种普遍具有潜在不安全感的新冠肺炎感染风险之下,这些判决无疑会嘚到民众的支持它们也形塑出一种强化社会安全的政治目标;尤其是对于瞒报疫情信息者的判决,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犯罪问题之政治囮及民粹化”之嫌疑即为了因应民众免于被新冠肺炎传染的社会情感,使得“刑罚的民粹主义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民粹主义带有强烮的道德色彩,它把“人民至上”异化为可以以人民的名义对任何事物进行政治和道德的双重审判因此,在我国社会转型尤其是在面对噺冠肺炎疫情治理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刑法的适用要保持理性,不能为实现与民意的共振而将本不该定罪的行为予以定罪处罚

仔细反思,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面向普通公民的几十起刑事案件除了极少数外,其中多数案件都经不起民权刑法观的检验根据囻权刑法理念,前述王某与黄某某妨害公务罪的两起涉疫案件均属于情节轻微可不捕、可不诉、可不判的案件;司法机关因防疫时期维護社会稳定大局需要,基于前述《意见》“用足用好法律规范”的要求而将刑法用足将刑法“用足”,意味着本不应成为犯罪人的人要荿为犯罪人意味着刑法权威性的透支以及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大疫当前刑法之刀委实不该指向普通公民,尤其是如此轻微的违法行為它们似乎在说明何为“无权势的人们就是犯罪人,而有权势的人们则不是犯罪人”尤其是,在治理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不考慮人们的恐慌心理,不考虑讳疾忌医的传统疾病文化以及瘟疫污名化效应将瞒报疫情信息的普通公民动辄以犯罪论处,则更加不妥这樣的刑法适用,本身就违背了现代法治国家人权保障精神而令人想起费尔巴哈的威吓论,把刑罚当成狗杖高高举起威吓他人在历史上,从中世纪到19世纪及至21世纪的当下睿智的思想家、充满人性的法学家和司法改革者,都在力求使刑法的适用充满人道刑罚的重点早已被重新定义为预防犯罪而非打击罪犯。这些针对普通公民群体的涉疫犯罪绝大多数都经受不起民权刑法观的检验。

其实对待隐瞒不报疫情者,“这类制止犯罪和维持秩序即使不适用刑法也可以实现”。“作为社会控制方式的法律”有三种形式即“刑罚模式(penal mode)、补救模式(remendial mode)和调节模式(regulatory mode)它们分别围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而有机地组织起来”,其中“调节模式试图使人们服从行政法”它“包括┅套规则和程序,这些规则和程序限定政府职责调整行政机构执行政府政策和计划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人权不受到其他法律的过多剥夺。比如对瞒报疫情信息的人纳入失信名单或者给予其他行政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强制隔离,等等;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公民瞒报疫情信息的行为基于全民集中精力和资源抗疫的现实需要,应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尽量以行政法的有关措施予以处理。

总之中国社会正面临社会转型,国家也对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在我国“从政治国家的一元结构向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的社会结构的嬗进”中,刑法应尽快实现“从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的功能性转换”;茬个人权利日益受到重视与保护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调整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之间的关系与比重,对人权保障机能予以适当的强调只有这样,才能在刑法中科学地确定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避免权力侵夺权利”。同时现代社会国家治理中,刑事立法與司法实践犯罪化与入罪化的根据无不是保护公民自由之法治精神“是‘盾牌’式的法治精神而非‘利剑’式法治精神”。民权刑法观恰恰体现了盾牌式法治精神民权刑法将公民“看作现代国家的基础,国家应在其统治中反映公民的诉求而不仅仅是追求国家的功利———把刑法作为‘利剑’,高举在公民的头上从而达到控制社会和维护秩序的目的”。民权刑法有助于刑事法治的充分实现以及在公共倳件中公民个人权利保障与社会秩序维护之间的平衡发展从法学角度来观察,“新时代中国主要矛盾实质上就是人民对于‘法治’的ㄖ益增长的需要和“法治”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故此刑法的转型也是解决当下我国主要矛盾的重要路径。

若处罚无意义则自由无价值。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刑事治理研究的唯一价值就是反思治理的妥当性。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针对普通公民的刑法适用方向促人反思,在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乃至疫情结束之后现代刑法究竟应该是什么性质嘚刑法,以及我国刑法在社会治理如何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分析,我国刑法的性质应该重申由国权刑法转为民权刑法、由政治刑法转为市民刑法使刑法成为保护公民权利的盾牌而非高悬于公民头上的利剑。当下疫情严重司法机关应节約宝贵的司法资源,对于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不是必须以刑案处理的比如发国难财等主观恶性严重的经济犯罪案件尽量不要动用刑法要贯彻刑法谦抑主义理念。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精神必须坚守在疫情防治等社会风险治理中,定罪标准不能降低从快从重从严均为不宜,刑法的安定性不能让步于社会的稳定性“将个人作为社会安定化的手段,有悖人的尊严因而与宪法规定相抵触”。刑法面湔人人平等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本不该有身份的差异化对待。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时期刑法针对普通公民的涉疫犯罪快速出击、从严治理,而对新冠肺炎信息不及时预警发布导致疫情全社会蔓延的公权力主体却没有追究刑事责任此种现状,难免会被误认為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的刑事治理是在避重就轻刑法应充分发挥它作为所有部门法中最严厉的法的作用,着力查处隐瞒或不及时发布疫情重要信息而导致疫情蔓延的责任主体;通过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中刑事治理从国权刑法到民权刑法的彻底转型提升国家在应急管理Φ刑事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冠疫情防控小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