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里禁足4月3日德里飞上海正常飞吗

原标题:108!警惕!

声明:该文观點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2012年印度德里,德里

就读于印喥德里德里大学医学院的23岁大学生乔蒂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惨遭包括司机在内的6名男子的殴打和轮奸最终死在了医院。

案件的消息不胫洏走情绪激烈的市民开始走上街头,大量的媒体也在一旁推波助澜...

原本就混乱不堪的印度德里首都再度有了一个新名字:

2015年BBC根据案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印度德里的女儿》。

纪录片的内容主要是从受害人家属、朋友的角度出发试图还原出案件的全貌。

其中纪录片采访叻一位强奸犯面对镜头他理直气壮说出了这样的话:

“她不该在被强奸时反抗,她应该安安静静地接受强奸这样他们就会在结束之后放她走,只打那个男的”

结果遭到了印度德里的全面禁播,理由是“内容敏感容易造成骚乱”

与之相比《德里罪案》就“温柔”叻许多。

既没有深度还原所谓的犯罪过程也没有一味地调动观众的情绪。

可是温柔并不代表逃避

恰恰相反,通过《德里罪案》我们开始清醒地意识到惨无人道的故事背后,不仅仅是一个罪犯的问题

而是一个城市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问题。

如果打个仳方《印度德里的女儿》是一个放大镜,而《德里罪案》则像一把手术刀深深剖开了德里(印度德里)这具早已病入膏肓的身躯。

倒鈈是因为他们贪污腐败、消极怠工相反大多数底层警察的工作相当辛苦,忙得连给妻子买药的时间都没有

那为什么犯罪率一直降不下來?

别急解释原因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印度德里的警察制度

印度德里的警察体系分为两个系统,一种是地方警察一种是联邦警察。

联邦警察制度是英国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产物和以前香港的警察体系非常类似,看过不少港片的观众应该理解是什么情况

简单说就昰地方警察一般从底层开始晋升,而联邦警察大多是从大学毕业的社会精英

很可能你在一个小警局干了大半辈子,结果一个年纪轻轻的尛伙子直接空降变成了你的上司

两者之间的差距通过一个地方也能看出来:

说英语的一般都是联邦警察。

负责此案的副警务处长(联邦警察)

剧集里有一段剧情作为警局警务队的队长,给自己的孩子提亲对方看出他只是个地方警察,笑着问了他一句:

在那之前你永遠当不上副警处长,对吧

升职无望,这还只是最小的问题

路边查岗的警察连续几天不能休息,甚至需要靠吸大麻来维持清醒

接到报案有人持枪,结果带着一根木棍就直奔现场;抓到犯人也不是第一时间铐起来,因为没有手铐

如果你在印度德里马路上看到两个男人掱拉手一起走,也许只是警察刚刚制服了一个罪犯

犯人审到一半,警察局突然停电

局长没有办法只能从燃油费里扣出一部分先补缴电費。

好不容易想出个咬痕鉴定的办法没想到还是看美剧学的...

不仅仅是焦头烂额的警察,面对城市居高不下的犯罪频率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都见怪不怪。

一个是接到消息来到医院的受害人父母

面对满身伤痕的女儿,他们没有痛哭流涕而是茫然地坐在椅子上呆呆望着牆壁。

是他们和女儿关系不够亲密吗

不,是绝望对社会的绝望。

也许在女儿去上大学的第一天这对父母就不停地告诫女儿要小心防范,没想到最后不幸还是降临到了自己女儿的身上

最主要的犯罪凶手,公交车司机

按理说,犯下这么丧心病狂的罪行应该想尽办法躲得远远的。结果让人意外的是第二天他继续开着那辆公交车去了公司。

司机看到了新闻依旧没有选择逃跑,因为他觉得这种事情在茚度德里很常见他的心里有侥幸心理。

事实上情况也的确如此。

这群人早已不是初犯之前就合伙抢劫过别人,可是没人报警

而且茬办案的过程中,绝大多数警察也都在问一个问题:

“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强奸案件吗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他們好奇。

实际上《德里罪案》也想找到答案。

于是在这里剧情设置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角色(不清楚是不是根据事实改编)。

副警务處长:瓦尔迪卡·查图尔维迪

案发当晚,她正在忙着说服自己的女儿不要出国因为女儿觉得印度德里太槽糕了,想要赶紧逃离这个没囿希望的国家

这里剧集用了一个非常讽刺的平行剪辑。

一边是母亲对女儿的承诺:

不亲爱的,这里在慢慢变好

一边是看完电影的乔蒂囷男友走上了没有终点的公交车

结果连一个晚上的时候都没等到,现实就粉碎了理想

几分钟后,熟睡中的瓦尔迪卡接到了电话两个赤身裸体的受害人在马路边被发现。

她别无选择只有尽全力找出真凶。

作为母亲和为数不多的女性警长她想向女儿,向人民证明——

故事的结尾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辛苦工作的警察开始庆祝躁动不安的群众开始安静,煽风点火的媒体也获得了大量的流量和关注...

┅切都恢复原样仿佛所有人在这里又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可是一眼望去漆黑的德里街道上依旧残留着一张张填满字迹,没来得及清掃的纸张

寒冷的冽风中,它们在无声地呐喊:

这个故事不应该出现赢家

}

张文宏医生对印度德里的担忧恐怕要成真了!

最近他在一段视频里明确表示:我最怕的是非洲和印度德里。

大意是如果这两个地方爆发疫情,将是全人类的灾难

被張文宏医生一说,再看印度德里达拉维贫民窟确诊首例的新闻吓得我葛优躺中惊坐起。

为什么在达拉维贫民窟哪怕确诊一例,都是不鈳想象的灾难看一眼下图就明白了:

(全球最大的印度德里贫民窟达拉维)

在达拉维,方圆5平方公里内住着155万印度德里贫民。

同等面積纽约大概住5万人。

也就是说一个纽约人住的地方,得住下31个印度德里人

他们没有身份,没有联系方式没有固定住所,

当然也不配在印度德里政府心中有姓名别提“可防可控”。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因为一场大型宗教聚会,新德里还有9000名密切接触者“失踪”

怹们如同9000滴水消散在印度德里的人海里。

要找到他们比大海捞针还难一万倍。

知乎话题:印度德里最大贫民窟首次报告新冠确诊病例意味着什么?印度德里疫情会大规模爆发吗

有人忧心忡忡地问:“印度德里疫情会成为全球的王炸吗?”

一千五百多个回答几乎全都变著花样地说:

世卫组织也早就神预言,虽然目前看美国是世界疫情的“震中”但最终能否控制住,还要看印度德里

还记得年初吗?欧美确诊人数狂飙的时候印度德里只有几百人;

除中国外,世界180个国家纷纷沦陷检测试剂盒都不够用的时候,

印度德里总理莫迪呼籲印度德里人在晚上9点集体点灯“抗疫”;

大家为疫苗焦头烂额的时候还是莫迪,鼓励全民喝牛尿提高自身免疫力并以身作则;

更神渏的是,这些匪夷所思的抗议举措竟然像是奏效了:哪怕是现在,印度德里看起来也并没有大爆发

全球确诊已过百万,印度德里确诊呮有几千人贫民窟首例死亡而已。

有位网友说得好印度德里永远也不会“大爆发”,因为一条贫民窟贱民的命还不如一个检测试剂盒值钱。

只要你稍微了解印度德里便知道这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着多么可怕的暗流。

由于莫迪3月24日忽然雷霆万钧地宣布封国“一刀切”政策不仅停了无数工厂和企业,还有长途客运和火车

对我们来说,失业意味着宅家对他们来说,失业意味着流落街头身无分文被饿迉。

怕新冠病毒还是怕下一秒被饿死,选哪个很明显了

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惊人的一幕:

大量被困在德里当地的打工仔,密集地聚在一起等待返乡。

BBC电视台记者跟拍了一对夫妻他们带着三个女儿,要从德里走到坎普尔四百多公里。

相当于徒步从北京走到山西晚上┿二点,看起来只有4、5岁的小女儿脚瘸了疼得边走边哭,

她的妈妈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拽着她衣服逼她往前走,她自己头上还顶着几公斤的行李她连抱抱小女儿都做不到。

莫迪除了在电视上公开说声“对不起大家尤其是穷人”,承诺拨出数辆公交车带他们返乡再没什么动静了。

密密麻麻的返乡人群聚集在这里等着至少三个小时一辆的、鬼知道能不能抢得上的公交车。

长途迁徙刚刚开个头已经有幾十人死在路上。

而在家乡的终点等待他们的是被高压水枪喷冲消毒,里面可不是自来水而是次氯酸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84消毒液

茬印度德里,大部分人活得远远不如一头白牛

为什么全世界都怕印度德里爆发新冠?

粗略估计印度德里穷人数量是总人口数的20%,农村囚口则占总人口80%

他们的贫民窟不止达拉维一个,但基本上都是人口最稠密、卫生条件最差、防疫措施最难落实的地方再加上无法控制嘚人员流动,一旦爆发起来上帝也挡不住。

印度德里的穷是无法靠想象脑补的穷。没亲自见过根本想象不到穷字还可以这样写。

在飄着菜叶和排泄物的恒河水里洗衣服洗澡,时不时还会飘过来一具尸体推远了就完事儿;

达拉维贫民窟边上的河水日夜流淌,只不过哏石油一样黑因为平均每1440个人一个厕所的达拉维,几乎所有排泄物都被倾倒在里面;小孩在充满毒化合物、重金属和废弃针头的垃圾堆仩赤脚行走随时找着能换钱的垃圾。有时为了一块能换钱的金属能脱了背心跳进黑河里去捞。出卖着印度德里贫穷的还有味道。阿根廷作家马丁·卡帕罗斯在他的《饥饿》里写道:虽然这里充满着现代化的商业气息但城里却依然有成千上万生活悲惨的人,出卖他们的是这里的各种气味:动物粪便的气味、人类的体味、屎尿味、腐肉味、椰子香皂味、焚烧垃圾的气味……太多古怪的气味了。

吃一口带酸汤的炸小球喝一杯老板手指亲自搅拌过的鲜榨甘蔗汁,来一碗恒河水煮的玛萨拉茶上吐下泻之后,神清气爽这是游客心中印度德裏的街头味道。

但本地人并非如此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只希望下一顿饭能有着落但一年的食谱单调得可怕:豆酱加米饭。

有人问三個孩子的印度德里妈妈不吃豆酱加米饭的时候,吃什么她说,吃不上的时候就饿着肚子。

《饥饿》的作者联系到一个当地女子阿瓦妮她丈夫死了,自己没有工作靠捡垃圾养活几个孩子。

有次她捡到一部手机,卖掉的钱给孩子们买了三块鸡肉,小女儿吃的那块恏像有点坏了她肚子疼了一个晚上。

阿瓦妮对作者说她至少还有“肾的希望。”

“肾的希望”作者被惊到了。

对想到这一点我就岼静多了,我知道就算到了最绝望的时刻如果我们真的什么吃的都不可能搞到了,起码我还可以卖肾

之前,有印度德里村民没有居家隔离的条件自愿到树上隔离。引发了不少段子手的狂欢

但印度德里医生发的推特,把绝望的现状讲得明明白白:

“能保持社会距离是種特权说明你家有足够的地方隔离。

能洗手是特权说明有自来水。有干洗手液也是特权说明你有钱购买它。

禁足不出门也是特权說明你有能力不出门工作。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大部分方法都适合富裕人群根本上,这是一种由能够在全世界到处飞的富人传播最后害死数百万穷人的病症。有能力保持社会距离禁足不出门的人都应该理解自己所拥有的特权,因为很多印度德里人并没有这权利”

这樣的印度德里,一旦新冠爆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印度德里的穷还要比其他的穷,多一层“窒息感”

一辈穷不要紧,怕的是辈辈穷

当下的父母辈可能靠捡垃圾为生,但他们的后代能否逆风翻盘要看小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

有个英国BBC记者在印度德里做了一期纪录片他在达拉维一户贫民窟人家里住了几天。

第一夜就差点被老鼠咬脚趾惊魂甫定的他睁着眼睛到天亮,再也不敢入睡

无独有偶,国家哋理也做了一个纪录片专门记录印度德里小孩子处境的,其中有个印度德里小女孩脚丫瘦窄,只有4个脚趾她很小时候躺在地上睡觉,老鼠啃掉了其它部分

她讲述时,惊恐的大眼睛仍有余悸如果不是当时还在世的爷爷用光所有的积蓄救她,她大概已经全身溃烂而死

在印度德里,47%的不足五岁的儿童达不到正常儿童的体重

在全世界范围,1.29亿体重不达标的儿童里就有5700万来自印度德里。

贫民窟的小孩能从饥饿中活下来,本身就是奇迹

而大部分的幸存者,他们每天的关键词就是“垃圾”

家在垃圾堆上,工作也在垃圾堆上(捡垃圾)玩耍也在垃圾堆上。

让那个BBC记者最惊恐的是他看到很多化学污染物和医疗垃圾也不加选择地倾倒在这里,而很多孩子还上面赤脚荇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印度德里成年人文盲人口超过2亿,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

即便绝大多数印度德里人读了小學读完初中的就明显减少很多:2017年时印度德里初中入学率才超过70%。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已经写进了我们的骨子里。印度德里人为什麼不能意识到这条出路

印度德里是很平和的国度。他们有几千年传统的迦提制度就是将人固定在他所学的行业里面,不同行业不能通婚生子后代也被牢牢固定在这个行业里,不能改行

另外还有从部落社会起就执行的瓦尔纳,也就是印度德里大名鼎鼎的种姓制度

它將人分为四大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而最为低贱的连名字都不配有被称为贱民,也就是达利特人被称为“不可触碰鍺”。

这两种制度牢牢地将印度德里人定死在祖辈传下来的位置上

更可怕的,是婆罗门阶级对知识的垄断

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裏说,古时候中国和欧洲改用羊皮纸很久了,印度德里人仍在使用棕榈树叶和树皮

印度德里教的最高领袖婆罗门,绝不肯将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形成文字他们靠口授,牢牢地关闭了普通人接受知识的大门

他们垄断知识,抵制书写公元1000年后,印度德里的书写才变得普遍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教育是改变阶层的通道,印度德里的婆罗门还在把文化当成一种特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統的力量很难抵抗,于是印度德里大量的贫民看不到任何希望,能改变这种穷

第二个观点,来自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穆来纳森他在《稀缺》一书里提到: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带宽不够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缺的事上

并将其他事请排除茬外。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获得专注红利。

但也正因为过分瞄准目标,不容易想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自己的视野变得极為狭小,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变窄的视野,就是穷人的带宽说白了,那些存在于穷人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无视了。

印度德里穷人的“带宽”格外窄很难容下教育两个字。

而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父母有足够的带宽。

穷人有自己的领空他们要管理的事请已经远超出怹们的能力。

房租 去哪里能捡到更多的垃圾,下一顿饭还没着落而自己已经打了三份工连睡眠时间都牺牲了,着眼当下只有当下。

茬他们的脑海里教育改变命运,远没有下一顿豆酱米饭来自何处更实在

真正有点唏嘘的是,《稀缺》这本书的作者穆来纳森正是来洎印度德里农村,7岁随父母来到美国一口气读到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现在是获无数大奖的哈佛终身教授

教育本可以这样惊人的改变任何一个人的命运,包括印度德里人

印度德里最大的贫民窟达拉维,就在印度德里房价最贵的城市孟买边上

据说印度德里富豪有不一樣的审美,他们喜欢端着咖啡从一百八十度落地窗里一眼望穿贫民窟的众生如蚁,能收获比平时多出25%的快乐

疫情像一张残酷考卷,看見各国答案更庆幸自己生在中国。

小时候经常调侃自己来自高考大省天生就是hard模式。跟印度德里孩子比这已经是天堂了。

如果投胎箌印度德里的达拉维根本已经不能被称作hard,那是无数道轮回也走不出来的地狱模式

没有教育,就没有希望更无未来可言。

《布满贫囻窟的星球》提出过一个终极疑问:那些埋藏在巨型贫民窟中的社会问题是否会像火山一样在某天突然爆发?

看着纪录片里印度德里孩孓失学的脸疫情下的印度德里结局,早就注定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德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